走近人事争议仲裁(一)

走近人事争议仲裁(一)

一、走近人事争议仲裁(一)(论文文献综述)

许旸[1](2021)在《跨部门协同中基层工会履行职工权益维护职能研究 ——以上海市H区为例》文中认为

刘太白[2](2021)在《楼顶上的喧哗》文中研究表明我有些烦,调查组领导要我针对郑旺财跳楼事件的处理撰写一份总结。这份总结不好写。不好写是因为跳楼事件属于社会突发事件。这类事件一般都蕴含了社会热点,其形成的原因复杂,带来的后果严重,影响极坏。所要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不是什么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工作成绩,也不是先感谢一系列领导和机构,到最后则归功于自己。这份总结注定了要反其道而行之,要条分缕析地罗列出一系列沉甸甸的经验教训,等待着别人来不情不愿地认领,说不定还要因此批评某些机构、

孙鑫[3](2020)在《从“10”到“25”的“裂变”》文中研究指明由"点"及"面"、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一年间,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扩点提质",从"10"家扩大到"25"家,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增减。10月22、23日,"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周年巡礼"集中采访活动走近长宁、徐汇、黄浦等特色点位,带大家一起去看民主法治建设的新变化,去听基层群众的新感受。

张道林[4](2020)在《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 ——以江苏省R县农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化及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迁。与此同时,人们的职业流动、居住或工作场所、就业类型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都发生了剧烈变化。在此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受市场经济的推动脱离了传统的生活模式和安排。然而,流动于城乡的农村劳动力虽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发展,却要受限于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及户籍制度,使其家庭不得不面对长期亲子分离的窘境,由社会结构变迁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在成长过程中不得不持久地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多数学者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某些问题的描述性或者解释性方面,对于社会工作实务介入农村留守儿童的微观策略研究涉猎较少。鉴于此,本文以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笔者通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项目,并基于对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一、在经济收入方面,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存在差异;二、在生理健康与安全方面,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水平、生理安全水平均低于非留守儿童;三、在感受心理压力类型方面,留守儿童感受到的压力类型与非留守儿童存在差异;与父母间联系频率和儿童心理感受间存在弱相关关系;四、在社区环境方面,留守儿童受伤害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生活社区环境不良程度高于非留守儿童;五、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感低于非留守儿童。本文共由六章构成:导论部分包括本次研究的背景、意义;第二章对概念作界定、介绍相关理论基础,对文献进行回顾后提出研究假设并阐述了研究设计;第三章分析R县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及受教育状况;第四章详细说明了本次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整合性实务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过程;第五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在具体应对策略上,秉承生态系统理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指导理念,从重视儿童主体性、排查儿童及其家庭的脆弱性、加强儿童关爱保护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建立儿童保护体系常态化与应急管理体系联结机制四个维度出发,通过社工串联起农村留守儿童的多维资源网络帮助其进行增能,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发展健康人格的目标;最后总结了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整合性实务的经验,反思了社会工作在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服务中存在缺乏相关资源支持、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欠缺、公众对社会工作认识不足等问题,希望为之后的社会工作介入项目提供参考。

江苏省总工会法律工作部[5](2019)在《聚焦工会主责主业 擦亮法律维权品牌》文中研究指明为全面了解当前江苏省工会法律援助工作情况,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劳动关系矛盾多发的新挑战、职工群众维权服务的新期待下,工会法律援助阵地建设、人员配备、运行方式和工作机制等方面存在哪些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如何改进和提升工

夏琼,龚升平[6](2019)在《媒体制度变革背景下的媒体劳动争议》文中提出媒体劳动争议是指原本具有劳动人事关系的媒体劳动者与媒体单位因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等问题引发的纠纷。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观照"媒体–白领员工"劳动争议,可以发现其中隐含着效率与公平的悖论。制度和互联网的双重因素导致了传统媒体的衰落,传统媒体的衰落引发传统媒体行使雇佣自由权以裁减劳动力,而裁减劳动力与劳动争议隐含着一定的逻辑联系。在制度效率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媒体用人制度的双轨制从制度创新变成制度桎梏。诚信制度供应不足刺激了失信现象的蔓延,继而增加了媒体劳动争议的风险。

程义星[7](2018)在《劳动争议裁审关系的实证研究 ——以聊城为例》文中认为伴随着经济社会事业的飞速前进和就业体制的不断完善,用工单位与劳动者等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日益突出,劳资关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变得愈加的复杂和多样,劳资纠纷案件也相应的大量激增。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可概括为“一裁二审,仲裁前置”的模式。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诉讼中广泛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劳动争议的“裁审”关系上。因此,梳理、完善劳动争议的“裁审”关系是解决现有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目前,聊城市劳资关系趋于紧张,劳动争议多发单位仍为私营企业,案件处理的难度也不断增大,争议类型高度集中。本文运用文献综述、实证分析、个案分析、以及比较分析以聊城市劳动争议仲裁和法院审理之间的关系为调查研究的对象,首先,对劳动争议仲裁及劳动争议审判的有关基础理论进行解释,分析劳动争议科学、合理、有效解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意义;然后,以聊城市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开展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现行劳动争议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出现问题的原因;通过分析国内外解决劳动争议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完善裁审衔接制度模式,明析了裁审衔接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通过对聊城市裁审衔接工作的探索提出了完善现行劳动争议制度体系下裁审衔接的合理化建议,以便进一步维护聊城市的劳动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

梁艳[8](2017)在《新常态下劳动争议案件现状的分析思考》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在法律援助案件中占比也明显上升,法律援助律师应注重从源头化解劳资争议,维护社会稳定。

秦秀明[9](2015)在《公务员权利救济路径探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公务员在管理国家事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务员在履行职责义务时,其权利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但以现有的法律很难使其得到公正、合理的救济,这不但会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会影响其管理作用的发挥。本文以公务员权利救济途径为切入点,对公务员在行使、维护合法权益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议将公务员权利救济纳入行政诉讼,使其权益得到充分救济。

唐光彩[10](2015)在《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之关系重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劳动关系已经成为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日益凸显,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随之逐年增加,所以当前对于如何妥善处理劳资纠纷,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但是,目前我国“仲裁前置、一裁二审”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需要,这种裁审模式不仅增加了劳动争议当事人维权的时间和成本进而导致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效益低下,而且还变相剥夺了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同时这种裁审模式排除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不符合仲裁自愿性的本质。把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强行嫁接起来还造成了裁审衔接不畅的问题。所以,重构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关系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在对我国现行“仲裁前置、一裁二审”关系模式的现状进行考察之后,比较借鉴域外主要发达国家劳动争议裁审模式的先进经验,结合学界的理论研究和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在我国建立“或裁或审、但有例外”的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关系构架。全文具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并分析重构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之间关系的意义:第二部分对我国现行劳动争议“仲裁前置、一裁二审”关系模式进行考察并分析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正因为现行模式存在种种问题,所以建构新的仲裁与诉讼关系模式才显得十分必要:第三部分通过对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劳动争议处理模式的比较研究,分析总结域外劳动争议处理模式的特点,以借鉴其先进经验、从中得到启示:第四部分梳理了我国目前学界关于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之关系的各种观点,并分析各种重构模式的优缺点,以期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与国内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建构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新的关系架构;第五部分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现实基础和域外劳动争议处理模式的先进经验提出建构“或裁或审、但有例外”的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新的关系结构,并提出“或裁或审、但有例外”模式下对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和诉讼制度的完善建议,考量“或裁或审、但有例外”模式下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制度的关系。

二、走近人事争议仲裁(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走近人事争议仲裁(一)(论文提纲范文)

(3)从“10”到“25”的“裂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个数字
两个“延伸”
三个“没想到”

(4)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 ——以江苏省R县农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现实背景:流动的社会结构
        1.1.2 个体选择:留守的后果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第2章 文献回顾与研究问题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3 文献回顾
        2.3.1 国外留守儿童的成长困境研究
        2.3.2 国内留守儿童的成长困境研究
        2.3.3 研究视角的转变:问题——比较——多元
        2.3.4 研究评述
    2.4 研究假设
    2.5 研究设计
        2.5.1 调研地点情况介绍
        2.5.2 测量方法及分析方法
        2.5.3 调查方法和样本分布
第3章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困境实证分析
    3.1 生存层面
        3.1.1 父母双方外出务工影响家庭经济收入
        3.1.2 生理安全与健康水平:留守儿童低于非留守儿童
        3.1.3 压力类型: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存在差异
    3.2 保护层面
        3.2.1 家庭关系分析
        3.2.2 学校环境分析
        3.2.3 社区环境不良程度:留守儿童高于非留守儿童
    3.3 发展层面
        3.3.1 学业状况分析
        3.3.2 预期受教育程度:留守儿童内部呈两极分化趋势
        3.3.3 自我认同感:留守儿童低于非留守儿童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社会工作介入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
    4.1 R县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及服务组织现状
    4.2 J义工联合会简介
        4.1.1 组织基本情况
        4.1.2 组织项目开展情况
    4.3 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项目概况
        4.3.1 项目简介
        4.3.2 项目管理运行
        4.3.3 项目的实施过程
    4.4 项目运作的实务经验与反思
        4.4.1 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应对工作经验
        4.4.2 项目运作的不足与改进反思
第5章 社工倡导完善多维保护网络,协力应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困境
    5.1 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主体性
    5.2 排查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的脆弱性
    5.3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人才队伍建设
    5.4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保护体系常态化与应急管理体系联结机制
第6章 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应对成长困境的讨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6.2.1 社会工作介入缺乏相关资源支持
        6.2.2 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欠缺
        6.2.3 公众对社会工作认识不足
    6.3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小学生发展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2 自我认同感量表
附录3 活动用表
致谢

(5)聚焦工会主责主业 擦亮法律维权品牌(论文提纲范文)

主动作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的成效初步彰显
对标找差,影响援助工作深入发展的问题仍然突出
勇于担当,务实推进工会法律援助工作创新发展

(6)媒体制度变革背景下的媒体劳动争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媒体劳动争议:媒体劳动者与媒体的博弈
    (一)劳动关系、人事关系与媒体劳动争议
    (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与媒体劳动争议诉讼
二、案例选择和研究方法
三、“媒体-白领员工”劳动争议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媒体的衰落、媒体的雇佣自由与效率
    (二)双轨制的制度效率递减、帕累托改进与公平
    (三)制度非均衡、诚信、失信成本与媒体劳动争议
四、结语

(7)劳动争议裁审关系的实证研究 ——以聊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劳动争议裁审关系基本理论
    第三节 劳动争议裁审关系的模式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聊城市劳动争议的裁审关系
    第一节 聊城市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受理情况
    第二节 聊城市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特点分析
    第三节 聊城市劳动争议案件新形势预测
第三章 聊城市劳动争议裁审衔接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程序重叠弱化仲裁职能
    第二节 仲裁与诉讼适用法律不同
    第三节 仲裁与诉讼对同一条文的理解不一致
    第四节 仲裁和审判中三方原则缺位
    第五节 劳动争议处理周期过长
第四章 国内外劳动争议裁审模式借鉴
    第一节 国外劳动争议裁审问题考察
    第二节 国内一些地市劳动争议裁审问题考察
第五章 聊城市完善劳动争议裁审关系的对策
    第一节 完善裁审衔接工作机制
    第二节 完善裁审程序衔接
    第三节 强化仲裁队伍建设
    第四节 充分落实三方原则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新常态下劳动争议案件现状的分析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
    (一) 劳动争议案件受理数量明显上升
    (二) 劳动争议案件类型多样化
    (三) 劳动争议调处难度加大
    (四) 集体劳动争议明显增多
二、劳动争议案件上升的原因
    (一) 企业转型改制困难
    (二) 少数劳动者过度维权
    (三) 低成本造成滥诉
    (四) 用工单位管理滞后
三、注重发挥法援律师的主观能动性
    (一) 法援律师要主动走近企业法律顾问, 充分发挥正面引导功能
    (二) 法援律师要主动走进用人单位, 切实加强与管理人员沟通协调
    (三) 法援律师要主动依法维护劳动者权利,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9)公务员权利救济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务员权利受侵害的现状
    (一)违反规定招录公务员
    (二)不合理的绩效考核
    (三)不公正的职务晋升
    (四)不客观的行政处分
二、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存在的问题
    (一)权利侵害与救济主体的同一性
    (二)救济范围比较狭窄
    (三)救济程序不完善
三、强化公务员权利救济路径的思考
    (一)完善行政机关内部救济的相关制度
    (二)将公务员权利救济纳入行政诉讼
    (三)牢固树立公务员权利救济意识

(10)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之关系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论题之提出
    1.2 论题研究现状与意义
    1.3 本文运用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2 我国劳动争议及其解决机制的基本范畴
    2.1 劳动争议的界定与类型分析
        2.1.1 劳动争议的界定
        2.1.2 劳动争议的类型
    2.2 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分类与性质
    2.3 明晰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关系的意义
3 我国现行“仲裁前置,一裁二审”关系模式的考察
    3.1 “仲裁前置,一裁二审”关系模式的立法目的与具体规定
    3.2 “仲裁前置,一裁二审”关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4 域外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关系架构的比较研究
    4.1 美国劳动争议裁审关系
    4.2 德国劳动争议裁审关系
    4.3 英国劳动争议裁审关系
    4.4 法国劳动争议裁审关系
    4.5 域外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关系架构的特点
    4.6 对我国的启示
5 我国理论界关于裁审关系模式之观点评析
    5.1 单轨制处理劳动争议论
        5.1.1 “只裁不审”模式
        5.1.2 “只审不裁”模式
    5.2 双轨制处理劳动争议论
        5.2.1 “仲裁强制但有例外”模式
        5.2.2 “一裁一审”模式
        5.2.3 “裁审分离、各自终局”模式
    5.3 启示
6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新型关系模式的探索
    6.1 从“先裁后审”到“或裁或审、但有例外”的基本关系模式
        6.1.1 “或裁或审,但有例外”裁审模式的具体构造
        6.1.2 法理依据
        6.1.3 现实基础
    6.2 “或裁或审、但有例外”模式下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完善
    6.3 “或裁或审”模式下劳动争议诉讼制度的完善
    6.4 “或裁或审、但有例外”模式下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独立与协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走近人事争议仲裁(一)(论文参考文献)

  • [1]跨部门协同中基层工会履行职工权益维护职能研究 ——以上海市H区为例[D]. 许旸. 华东政法大学, 2021
  • [2]楼顶上的喧哗[J]. 刘太白. 啄木鸟, 2021(04)
  • [3]从“10”到“25”的“裂变”[J]. 孙鑫. 上海人大月刊, 2020(11)
  • [4]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 ——以江苏省R县农村为例[D]. 张道林.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5]聚焦工会主责主业 擦亮法律维权品牌[J]. 江苏省总工会法律工作部. 中国工运, 2019(09)
  • [6]媒体制度变革背景下的媒体劳动争议[J]. 夏琼,龚升平. 新闻记者, 2019(02)
  • [7]劳动争议裁审关系的实证研究 ——以聊城为例[D]. 程义星. 聊城大学, 2018(10)
  • [8]新常态下劳动争议案件现状的分析思考[J]. 梁艳. 法制博览, 2017(29)
  • [9]公务员权利救济路径探析[J]. 秦秀明. 行政与法, 2015(06)
  • [10]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之关系重构[D]. 唐光彩. 扬州大学, 2015(07)

标签:;  ;  ;  ;  

走近人事争议仲裁(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