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索尔斯基是钢琴家吗?

穆索尔斯基是钢琴家吗?

一、穆索尔斯基是钢琴家吗?(论文文献综述)

朱秀[1](2021)在《穆索尔斯基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刘钧[2](2021)在《个体灵魂的时代印记 ——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肖像绘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俄罗斯的肖像艺术在世界画坛具有独树一帜的地位,尤其是到19世纪下半叶更是达到了顶峰阶段。在这一时期俄罗斯民族肖像画派逐渐形成,不仅出现了像克拉姆斯柯依、列宾、苏里科夫和谢洛夫等耳熟能详的肖像画大师,还有一大批优秀的肖像画家也创作出十分精彩的作品,正是当时所有艺术家的合力作用之下,才创造出俄罗斯肖像画领域的辉煌成就。这种艺术现象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也是社会进程的必然结果。本文把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肖像艺术的发展与时代进程相结合,从艺术发展规律、文艺思潮和社会背景的深层次角度来解读肖像绘画,并且从被描绘对象的社会身份和阶层属性分别进行研究,主要分为公众知识分子阶层和平民阶层。他们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主角。首先,在俄罗斯肖像艺术传统当中有着英雄人物情结,对为民族历史作出伟大贡献的人群极为崇拜。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社会最为耀眼的群体当属公众知识分子阶层,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和文艺作品作为武器,改变了陈旧的观念,推动了社会变革,为时代发展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所以当成批量的描绘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肖像作品出现时,正是艺术家顺应了时代的呼唤。这种艺术现象在世界肖像画领域也极为少见,也成为了俄罗斯肖像艺术的独特标志。其次,在19世纪下半叶随着农奴制改革的推进,俄罗斯平民阶层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底层的劳动人民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俄罗斯肖像艺术家群体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变化,在创作中开始大量出现描绘农民工人的肖像作品,预示着一个崭新的历史帷幕的拉开。最后,在这一时期的俄罗斯肖像艺术家为自己创作了大量的自画像,这些作品既是个体灵魂的自我审视,也是时代意志的精神投射,充满了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俄罗斯的肖像艺术对近现代中国肖像绘画发展影响深远,直到今天依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其产生环境和发展脉络与中国肖像艺术有着许多相通之处。本文通过对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肖像绘画的深入研究,希望找到其演化发展之规律,为中国肖像艺术的繁荣发展带来一定参考和借鉴的意义。

赵蕴[3](2020)在《柴可夫斯基音乐之民族特征与国际化倾向 ——从两部室内乐作品谈起》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探讨了柴可夫斯基音乐的民族特征与国际化倾向,对此一直存在不尽相同的观点。分析《D大调弦乐四重奏》与《a小调钢琴三重奏》两部室内乐作品是切入点,亦涉及作曲家其他一些名作;又从历史发展中析出俄罗斯民族粗犷而又细腻、阳刚却不乏阴柔的性格特征及其来源;进而通过从创作观念、意图、手法等方面与强力集团和鲁宾斯坦兄弟的比较,凸显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个性:他主观上着重于个人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感的表现,客观上却成为了19世纪俄罗斯知识分子及其所属民族精神世界、所处社会生活风貌的一种典型写照,这是他音乐民族特征最根本的一点。虽然他采用的民间音乐素材不少来自城市,家庭和专业背景亦使他更尊崇西欧古典作曲原则并娴熟运用其技法,在人民性和手法革新上不如强力集团;但他的国际化也不等于学院派的西欧化,而是在多个国家地区的风格交融中始终以俄罗斯风格为主体。因此,柴可夫斯基音乐的民族特征鲜明而独特,国际化倾向则与之兼容并存。

卜骄[4](2020)在《管弦乐《荒山之夜》配器技法分析与研究》文中指出管弦乐《荒山之夜》(Night On Bare Mountain)是俄罗斯标题交响乐的里程碑。《荒山之夜》是穆索尔斯基经多年构思创作修改却未出版公演的管弦乐作品,遗稿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整理修订并出版公演。本文以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886年)改编修订版本为研究对象。以管弦乐队配器技术为分析研究内容,从作曲家的生平及创作、《荒山之夜》的创作背景及多个版本、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版本曲式结构、配器布局、不同乐队层次的配器技法分析以及“音画式”描述性特征配器思维等方面入手。运用文献研究法、谱例研究法以及列举研究(表格及图示)等方法,力求阐明作曲家如何运用最有效的配器手法将该作品乐队化完美呈现。本文将从以下四个主要章节进行分析研究:第一章主要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及创作、《荒山之夜》的创作背景以及多个版本。第二章主要对该作品进行详细的配器布局分析。第三章主要围绕该作品不同乐队层次处理手法进行多样化配器技术的分析。第四章主要从“音画式”描述性特征配器思维的角度出发进行色彩性分析研究。结语部分主要从各章节分析研究中总结《荒山之夜》的乐队配器技术运用及“音画式”描述性特征配器思维。

吴维丽[5](2020)在《重识穆索尔斯基民众观 ——以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Mussorgsky Modest Petrovich 1839年—1881年)是19世纪俄罗斯民族主义作曲家,“五人团”中的成员。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中不仅体现了他追求“音乐现实主义”的理念,同时也蕴藏着他对民族精神及历史的深刻思考。在19世纪俄罗斯文化思潮的背景下,国家命运、东西方归属、人民与帝制等等这些问题都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们关注的焦点。穆索尔斯基正是在他的作品中表达着他对民众个性化的态度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思考。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作为俄罗斯音乐史上伟大的歌剧之一,也是穆索尔斯基创作唯一一部完整的歌剧,作品中的民众形象一直为人称道。因此本文聚焦于这部歌剧中的民众形象,通过对歌剧的创作历程及民众音乐形象分析,以达到对穆索尔斯基民众理念的深刻解读。

郝艳君[6](2018)在《穆索尔斯基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中《鸡脚上的小屋》演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情感如果难以用语言表达时,就让音乐来倾诉;情感如果难以用照片描述时,就让绘画来展示。那么,如果将情感用音乐和绘画同时来呈现,会是怎样的结果?穆索尔斯基创作的《图画展览会》就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穆索尔斯基是19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图画展览会》是其最着名的钢琴套曲。音乐与图画相结合,并且赋予标题,让演奏者充满无限地遐想,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图画展览会》中的第九首《鸡脚上的小屋》是笔者音乐会中最喜欢的作品。穆索尔斯基在音乐中进行大胆的创新与改革,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一如既往的弘扬、探索本民族的音乐,作品采用俄罗斯童话故事中的素材,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鸡脚上的小屋》利用鲜明的节奏对比、强与弱的反差、反叛的和声等独特的创作技法及放荡不羁的幻想,表达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刻画出俄罗斯光怪陆离的女巫形象。笔者以女巫的形象为切入点,根据音乐会演奏实践以及对作品内容的深入了解,将《鸡脚上的小屋》进行二度创作,主要从作品的不同节拍、节奏处理、触键与音色的控制、力度处理、踏板运用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演奏探究,展现自己的创新性处理,充分表现出作品的情感与魅力。

张斯尧[7](2018)在《圣彼得堡情缘——对话安德烈·伊万诺维奇》文中指出2017年10月20日,俄罗斯钢琴家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举办了独奏音乐会,并在第二天下午面向公众进行了"周末经典艺术讲堂"的艺术普及活动。事实上,作为音乐会项目人,我在接到钢琴家安德烈·伊万诺维奇最初的音乐会曲目构想时,就觉得这个项目应该是"音乐会+对话活动"的固定搭配。果然,安德烈很健谈,也很随和,有时甚至让人感觉"谦逊"是他表达自信的一种方式。和前几天刚刚来音乐厅开过独奏会的另一位"安德烈"(安德

苏萌[8](2016)在《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的创作及演奏特征》文中指出本文拟通过对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的创作特点、技巧演奏特点、漫步主题的探究,以深入了解穆索尔斯基的创作风格以及《图画展览会》的创作历程。为此,要演奏好这首作品,则既要有完善的演奏技巧,也要深入了解当时俄罗斯的风俗民情,才能使之极具感染力。

潘歌[9](2016)在《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之“散步”主题录音版本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Mussorgsky Modest Petrovich,1839--1881),一位十九世纪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作为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五人强力集团”中的一员,作曲风格独树一帜,在其短暂的一生当中为后人留下诸多题材的作品,其中钢琴作品以《图画展览会》最为广泛流传。这是一部将十幅互不相干的图画用以音符的形式来表达的钢琴套曲,而将这十幅图画能够行如流水般链接起来的,则是由穆索尔斯基独创的、贯穿于全曲的动机—“散步”主题。穆索尔斯基说:“在这个‘散步’中可以看到我自己的影子。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穆索尔斯基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为切入点,简要介绍创作钢琴代表作《图画展览会》的背景文化和他这组钢琴套曲中包含的十首标题音乐,从而了解“散步”主题在《图画展览会》中的位置分布、从中所体现出的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第二部分笔者选取了四位资深演奏俄罗斯钢琴音乐的权威,通过有差异风格的演奏家录音资料,从速度、分句、力度等方面对其中的“散步”主题演奏部分进行比较研究。第三部分笔者通过上述比较研究简述四位演奏家的音乐特点,从而使得日后演奏者对穆索尔斯基及其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散步”主题有进一步的了解,乃至为日后在民族乐派领域上的理论探索和演奏实践提供明确的理论依据。

俞寅[10](2015)在《《图画展览会》不同演奏版本对比分析——以霍洛维茨与基辛的演奏版本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图画展览会》诞生以后,众多音乐家都对其进行演奏,其中以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与叶甫格尼·基辛的演奏版本具有代表性,二者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演绎方式。霍洛维茨的演绎非常的"个性化",他对原作进行了大胆的改编,而基辛忠诚的追随着穆索尔斯基的原意,还原了原作的每一个细节。本文从节奏把握与演奏力度上对这两种风格迥异的演奏版本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以便为后来的演绎者提供借鉴。

二、穆索尔斯基是钢琴家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穆索尔斯基是钢琴家吗?(论文提纲范文)

(2)个体灵魂的时代印记 ——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肖像绘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19 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肖像绘画历史溯源
    第一节 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过渡
    第二节 批判现实主义作为时代精神
    第三节 在反叛中寻找真实的巡回展览画派
    第四节 现代主义思潮中的“艺术世界”
    小结
第二章 以知识分子肖像画为例探索绘画中人文精神表达
    第一节 灵魂的救赎——思想家文学家肖像画研究
    第二节 善与美的表达——艺术家肖像画研究
    第三节:真理的探寻——科学家肖像画研究
    第四节:推波助澜——文艺评论家与艺术赞助人肖像画研究
    小结
第三章 以平民肖像画为例探索绘画中民族意识表达
    第一节 苦难与坚强——农民题材肖像画研究
    第二节 坚韧与乐观——工人肖像画研究
    第三节 异域风情——少数民族肖像画研究
    小结
第四章 以艺术家自画像为例探索肖像画技法与艺术语言演变
    第一节 古典到现代——肖像画材料与技法演进
    第二节:单一到多元——肖像画形式语言拓展
    小结
第五章 19 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肖像绘画的特征与意义
    第一节 肖像作为一种个体的社会语言
    第二节 对中国肖像绘画的影响与启示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着发表
学术成果统计-展览及获奖

(3)柴可夫斯基音乐之民族特征与国际化倾向 ——从两部室内乐作品谈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课题研究现状
    三、研究取向
第一章 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与《a小调钢琴三重奏》
    第一节 《D大调弦乐四重奏》(Op.11 No.1)
        一、创作背景
        二、音乐形态简述
        (一)第一乐章:奏鸣曲式
        (二)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复三部曲式
        (三)第三乐章:谐谑曲
        (四)第四乐章:奏鸣曲式
    第二节 《a小调钢琴三重奏》(Op.50)
        一、创作背景
        二、音乐形态简述
        (一)第一乐章
        (二)第二乐章:变奏曲
    第三节 两部作品的创作特征
        一、主题旋律
        (一)旋律的类型及特点
        (二)主题旋律的展开
        (三)主题的贯穿
        二、曲式结构
        (一)对古典奏鸣曲式的继承与发展
        (二)对变奏曲结构的特殊处理
        三、调式调性与和声
        (一)大小调式与中古调式的交融
        (二)半音化和声语汇的渗入
        (三)功能与色彩兼顾的调性布局
    小结
第二章 在与强力集团比较中看柴可夫斯基音乐的民族特征
    第一节 从俄罗斯的历史和19世纪社会文化环境看其民族特征
        一、俄罗斯历史略述
        (一)18世纪之前的俄罗斯
        (二)18、19 世纪的俄罗斯
        二、19世纪俄罗斯的社会文化环境
        (一)19世纪俄罗斯的社会状况
        (二)19世纪俄罗斯的文化氛围
    第二节 从题材与素材的选用看民族特征的体现
        一、作品题材内容的选择
        (一)柴可夫斯基:偏重反映19世纪俄罗斯知识分子思想心理的题材内容
        (二)强力集团:偏重反映俄罗斯民族历史、民间传说及社会现实的题材内容
        二、对民间音乐素材的采用
        (一)柴可夫斯基:较多采用城市民间音乐素材
        (二)强力集团:主要采用农村民间音乐素材
    第三节 从创作手法上看民族特征的体现
        一、旋律
        二、节拍节奏
        三、调式与和声
        (一)调式
        (二)和声
    小结
第三章 在与学院派的关系中看柴可夫斯基音乐的国际化倾向
    第一节 鲁宾斯坦兄弟与俄罗斯学院派
        一、鲁宾斯坦兄弟的音乐经历及其创作风格
        (一)音乐学习经历
        (二)音乐创作风格
        二、学院派的形成
        (一)音乐家协会的组成及两所音乐学院的建立
        (二)社会音乐活动的推动
    第二节 柴可夫斯基音乐国际化倾向的形成
        一、耳濡目染的音乐熏陶和业余的音乐学习
        二、在音乐学院的学习与工作经历
    第三节 从两部作品看国际化倾向的体现
        一、从音乐要素特征看
        二、对古典室内乐体裁的选用
        (一)弦乐四重奏
        (二)钢琴三重奏
        三、对舞曲体裁及其节奏型的运用
    第四节 鲁宾斯坦兄弟与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观念、趣味、风格差异
        一、鲁宾斯坦兄弟对柴可夫斯基音乐的批评
        二、对形式与内容关系和雅俗取向的差异
    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D大调弦乐四重奏》曲式结构
附录二 :《a小调钢琴三重奏》曲式结构

(4)管弦乐《荒山之夜》配器技法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一章 作曲家生平简介及《荒山之夜》创作背景
    第一节 穆索尔斯基生平简介及创作
    第二节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生平简介及创作
    第三节 《荒山之夜》创作背景
    第四节 《荒山之夜》多个版本
第二章 《荒山之夜》配器布局
    第一节 曲式结构简析
    第二节 乐队编制
    第三节 配器布局
    第四节 音乐材料的运用与“增补”
        一、原材料的运用
        二、新材料的“增补”
第三章 《荒山之夜》配器技术分析
    第一节 乐队前景主题材料的配器色彩分析
        一、主题单一形态陈述中的音色配置
        二、前景中多种形态的主题陈述及色彩技法
        三、前景音色多样化的处理手法
    第二节 乐队背景中织体的配器色彩分析
        一、同质性织体的背景层次
        二、异质性织体的背景层次
    第三节 关于背景中的持续因素
        一、静态持续音的色彩配置
        二、动态持续音的色彩配置
        三、持续音的音色转接
    第四节 关于低音的色彩处理手法
        一、低音的音色配置手法
        二、音型化低音中的色彩配置
        三、低音的音色转接
第四章 《荒山之夜》“音画式”描述性特征配器思维研究
    第一节 “音画式”描述性特征配器思维
        一、交响音画
        二、交响音画中的“音画式”描述性特征
        三、《荒山之夜》中“音画式”描述性特征配器思维
    第二节 “音画式”描述性色彩处理手法
        一、全曲的音色结构配置
        二、作品中各乐器演奏方法列举
        三、音乐术语的运用
        四、音响的呼应与音色的转接
    第三节 力度变化的处理
        一、渐进型力度的处理
        二、突强型力度的处理
        三、渐强的力度渐弱的配器处理
    第四节 乐队全奏的处理
        一、主调性质全奏
        二、复调性质全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重识穆索尔斯基民众观 ——以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分析
        一、中文资料
        二、西文资料
    第三节 “重识”之缘由
        一、国内相关研究
        二、国外相关研究
第一章 19世纪俄罗斯民族主义音乐概况
    第一节 社会状况和文化思潮
        一、找寻民族精神——学派之争与“到人民中去”
        二、找寻民族精神——走进历史
        三、穆索尔斯基西化与本土化交融的成长环境
    第二节 斯塔索夫与“五人团”
        一、从斯塔索夫看“五人团”
        二、斯塔索夫与穆索尔斯基
第二章 复杂的创作历程
    第一节 1869 年的歌剧初版
        一、情节及场景取舍
        二、角色的取舍
        三、开场的改写
        四、终场的改写
    第二节 1872 年的歌剧第二版
        一、修改意图和内容
        二、克罗米场景的来源及意义
第三章 歌剧中“民众”音乐形象分析
    一、序幕
    二、第四幕第一场
    三、第四幕终场“克罗米场景”
    四、小结
第四章 穆索尔斯基“民众观”探究
    第一节 成分复杂的群体
    第二节 群体心理
        一、非理性和无意识
        二、狂热且残暴
    第三节 民众与历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穆索尔斯基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中《鸡脚上的小屋》演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背景
    2 研究意义
    3 文献综述
    4 研究方法
    5 研究内容
1 穆索尔斯基与《图画展览会》
    1.1 穆索尔斯基简介
    1.2 《图画展览会》的创作背景
    1.3 《鸡脚上的小屋》的主题内容
2 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中《鸡脚上的小屋》的音乐特征
    2.1 《鸡脚上的小屋》的曲式结构
    2.2 《鸡脚上的小屋》的艺术特色
3 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中《鸡脚上的小屋》演奏分析
    3.1 演奏中对不同节拍、节奏的准确处理
    3.2 演奏中对触键与音色的控制
    3.3 演奏中对力度的合理把控
    3.4 演奏中踏板的灵活运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8)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的创作及演奏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穆索尔斯基及其创作风格
    (一)穆索尔斯基简介
    (二)穆索尔斯基的创作风格
二、《图画展览会》中音乐与画展的巧妙结合
    (一)《图画展览会》的创作背景
        1. 创作的灵感
        2. 画家哈尔特曼简介
    (二)《图画展览会》音乐与绘画的结合
三、《图画展览会》的艺术特征
    (一)贯穿全曲的“漫步主题”
    (二)《图画展览会》独特的写作手法
四、《图画展览会》中的演奏技巧分析
    (一)装饰音的演奏
        1. 倚音
        2. 颤音
    (二)跳音的演奏
    (三)双音、八度以及和弦的演奏
结语

(9)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之“散步”主题录音版本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1章 穆索尔斯基及其《图画展览会》的“散步”主题
    1.1 穆索尔斯基简介
        1.1.1 生平简介
        1.1.2 时代背景
        1.1.3 作品创作
        1.1.4 创作风格
    1.2 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简介
        1.2.1 《图画展览会》创作背景
        1.2.2 《图画展览会》中的十幅图画简述
    1.3 “散步”主题在十幅图画中的位置分布
第2章 录音版本演奏技法方面的比较研究
    2.1 四位钢琴演奏家简介
    2.2 速度
        2.2.1 演奏速度
        2.2.2 自由速度
    2.3 分句
    2.4 力度
第3章 录音版本演奏特点的比较研究
    3.1 普列特涅夫的演奏特点
    3.2 里赫特的演奏特点
    3.3 霍洛维茨的演奏特点
    3.4 基辛的演奏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图画展览会》不同演奏版本对比分析——以霍洛维茨与基辛的演奏版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节奏把握对比
二、演奏力度对比
三、结语

四、穆索尔斯基是钢琴家吗?(论文参考文献)

  • [1]穆索尔斯基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之研究[D]. 朱秀. 山东艺术学院, 2021
  • [2]个体灵魂的时代印记 ——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肖像绘画研究[D]. 刘钧. 中央美术学院, 2021(08)
  • [3]柴可夫斯基音乐之民族特征与国际化倾向 ——从两部室内乐作品谈起[D]. 赵蕴. 星海音乐学院, 2020(08)
  • [4]管弦乐《荒山之夜》配器技法分析与研究[D]. 卜骄. 西安音乐学院, 2020(08)
  • [5]重识穆索尔斯基民众观 ——以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为例》[D]. 吴维丽. 天津音乐学院, 2020(08)
  • [6]穆索尔斯基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中《鸡脚上的小屋》演奏分析[D]. 郝艳君. 河北师范大学, 2018(07)
  • [7]圣彼得堡情缘——对话安德烈·伊万诺维奇[J]. 张斯尧. 钢琴艺术, 2018(01)
  • [8]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的创作及演奏特征[J]. 苏萌. 四川戏剧, 2016(07)
  • [9]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之“散步”主题录音版本的比较研究[D]. 潘歌. 东北师范大学, 2016(04)
  • [10]《图画展览会》不同演奏版本对比分析——以霍洛维茨与基辛的演奏版本为例[J]. 俞寅.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04)

标签:;  ;  ;  ;  ;  

穆索尔斯基是钢琴家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