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会计计量模式研究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会计计量模式研究

一、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会计计量模式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金晖[1](2020)在《基于耕地功能的耕地价值核算研究 ——以沈阳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乡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农业和生态用地空间受到挤压,城镇、农业与生态空间的矛盾加剧,耕地保护压力也持续增大。在此背景下,提高人们对耕地价值及其内涵的重视,不仅有助于在保护耕地与重视功能的基础上,管理耕地资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及社会稳定发展,而且可以为耕地保护与补偿工作提供参考,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耕地价值核算是新时期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关注的重点,也是自然资源部实施耕地保护政策的重心。因此,耕地价值核算对于统筹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耕地属性的基础上确定了耕地的功能,并根据耕地的功能分类体系一一对照形成耕地价值体系。在界定耕地价值的基础上,探索每种价值的核算方法,再以辽宁省沈阳市为例,通过查阅《统计年鉴》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收集数据。采用收益还原法测算耕地的生产价值,采用价值替代法测算耕地的社会保障价值与社会安全价值,采用当量因子法测算耕地的生态价值,最终通过加和得到耕地总价值,进一步探讨影响各种价值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价值应基于耕地功能而确定。耕地价值包括生产价值与保值增值价值构成的经济价值,社会安全价值、社会宣传价值、阻隔价值与社会保障价值构成的社会价值及涵养水源价值、休闲娱乐价值、气体气候调节价值、土壤形成与保护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价值组成的生态价值。耕地功能决定耕地价值,耕地价值来源于耕地功能。(2)不同的耕地价值应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核算。耕地总价值由不同耕地价值之和构成,不同耕地价值有不同的核算方法。(3)沈阳市2008年到2017年单位耕地总价值由4.5×105元/hm2增加到13.89×105元/hm2,耕地总价值由2.74×1011元增加到9.71×1011元,单位耕地价值与耕地总价值变化规律基本同步,整体上呈现递增趋势。其中,单位耕地经济价值在4.08×105元/hm212.87×105元/hm2之间变化,单位耕地社会价值在0.41×105元/hm2到0.94×105元/hm2之间变化,单位耕地生态价值在0.02×105元/hm20.43×105元/hm2之间变化,三种价值呈现“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关系。在价值分析中也可以发现耕地经济价值受市场供需、有机质含量等驱动因子影响;耕地社会安全价值高低与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耕地质量有直接关系,农村居民养老保障费影响耕地社会保障价值;耕地的土壤形成与保护功能价值对耕地生态价值影响作用最强,休闲娱乐价值对耕地生态价值影响作用最弱。此外,沈阳市十年内各县(市、区)平均耕地价值高低排序为新民市>法库县>康平县>辽中区>苏家屯区>沈北新区>浑南区>于洪区,表明沈阳市辖区外的耕地价值高于沈阳市辖区内的耕地价值。建议重视耕地生态价值,提高沈阳市耕地生态价值补偿标准;实行分区分级耕地补偿,建立合理补偿额度及期限体系;鼓励农户绿色种植与生产,实现耕地保护常态化。

王艳艳,王迪,李文涛[2](2020)在《政府审计官员任期会影响国家审计效率吗?——基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验证据》文中认为我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国家审计在整个审计体系中的重要性。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对国有企业进行审计,发挥其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职能作用。基于国家审计视角,以2007—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手工收集地方审计厅厅长任职和个人履历信息,检验了地方审计官员任期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审计厅厅长的任期越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越低。上述关系受审计厅厅长任期特征、个人特征和被审计企业政治关系特征的影响。进一步检验表明,随地方审计厅厅长任期的增加,地方国企的过度投资、在职消费和盈余管理程度均显着提高,从而影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

黄崇明[3](2019)在《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优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既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本文选取了国有水利枢纽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以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为具体分析对象。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是近年来水利行业致力打造的精品工程,其管理模式和方法都代表了业内前沿。目前,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处于工程建设的高峰期,各项管理工作都随着工程建设进度在逐步探索和完善,此时选取其为研究对象,优化其后勤保障类资产管理,对工程建设中和交付使用后的资产管理工作有着积极和长远的意义。本文以水利枢纽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的优化管理为切入点,从水利枢纽工程国有资产的定义及分类出发,结合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进度与管理需求,对水利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管理存在的四点主要问题:一是资产划分不清晰,管理机构不明确;二是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经营意识淡薄;三是财务管理手段落后,考评方法不健全;四是监督体系不完善,资产未能充分利用。基于以上陈述和分析,本文对水利枢纽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提出了六点优化管理的建议:一是明确资产属性,夯实管理基础;二是强化机构人员,提高管理意识;三是丰富管理手段,强化绩效考评;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五是完善监督体系,防控经营风险;六是掌握市场需求,协调属地配套。最后,本文分析了优化方法实施后的有利影响。受地域分布及所在地需求的影响,我国的水利资源开发尚属于发展中阶段,随着今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水利枢纽工程仍有较强的建设需求和较大的发展空间。伴随着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的发展壮大,其所属资产的管理和运营需要逐步完善,相关要求也将不断提高,其管理目标会逐步从重建设向重管理转变。因此,本文所研究的方向应是研究对象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未来的水利枢纽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中,势必会逐步加强对自身经营运转的管理,以实现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交付使用后的良性循环,确保国有资本投入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林佳彬[4](2017)在《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会计核算基础选择的视角》文中认为早在2003年3月国资委成立之初,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就是其建立的一项重要工作,并为了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出了建立监督预算执行的机制。时隔九年之后,也就是2012年11月,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开展2008-2011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该文件决定从该年开始试行这种制度,即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制度。然而到目前为止,该绩效评价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展,而当前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科学性不足,评价结果并不准确,所以,建立合理的国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是眼下最需要完成的重点任务。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框架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的作用不容小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必须具备科学性,完整性,这必然导致其应该满足,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审批和执行的到位,以及对预算执行和资本经营情况的评估和判断的完整性。为了使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执行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构建相应配套的预算体系对预算进行评价就显得尤为关键。所以,规范有效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机制是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必要前提基础。构建这一绩效评价体系,从宏观上来说可以加强资本的经营的管理,促进国有经济战略结构的调整;从微观上来说,也可以完善国有资本运营的管理及监督理论,也可以衡量国资委的工作业绩,因此,于大于小,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取的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规范研究的方法,主要是从理论上来定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的本质。用到的理论主要包括政府职能理论、双元财政理论、所有者财务理论、预算会计理论等分析建立这种评价体系的意义和必要性,以便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理论基础。与此同时,本文采用一个全新的视角,运用会计基础核算选择来分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提出设定具体目标,构建具体路径,以此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与其他制度差异化区分开来,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与之相适应的绩效评价体系,然后在分析绩效评价结果,既符合科学性,也符合可行性。

陆辉[5](2015)在《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文中认为为了切实体现和强化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巨大作用和重要地位,必须充分做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工作。文章简要介绍了国有资产的基本内涵以及对其保值增值实施会计监督的重要意义,然后重点论述了当前引发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几个主要原因,最后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工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秦佳妮[6](2014)在《基于资本保全观的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调整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资本保全观保障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不受侵害,是维持企业持续生产经营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设定的资本保值增值率就是用来衡量一个企业资本是否得到保全,并在保全基础之上是否实现资本增值,增值程度多少的一个指标。在通货膨胀状况下,目前实行的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无法剔除物价变动对企业利润额进而对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影响,使得运用该指标衡量资本保值增值得出的结果脱离实际。本文从资本保全观角度出发,分别用财务资本保全观和实物资本保全观的思想改进现行的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弥补物价变动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高千亭,雷冬枚[7](2013)在《会计利润评价资本保值增值法局限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在国有资本管理上都强调资本保值增值,在资本保值增值的评价上通常采用会计利润指标,通过比较实现会计利润的多少来评价资本是否保值增值。文章通过对资本、收益、资本保全、资本保值、资本增值、会计利润内涵的解读和梳理,阐述会计利润仅是资本保值增值的必要条件,并从会计假设、会计利润遵循的财务资本保全、会计利润计算过程、会计核算原则等方面分析了以会计利润来评价资本保值增值的局限性。

段志霞[8](2008)在《海洋资源性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海洋资源性资产属于国有资源性资产,其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然而,由于国民环保意识淡薄、国有资源产权虚置、海洋灾害频发等,造成了我国海洋资源性资产的流失,即海洋资源的所有者对海洋资源性资产的收益权未得到充分体现,从而使其一部分或全部应收的海洋资源性资产收益被其他单位或个人所取得。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最终导致资源所有者所有权的损害和资源的低效利用,对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严重的阻碍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海洋资源性资产的保值增值十分必要。海洋资源性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海洋微观体系(海洋企业)、海洋中观体系(海洋产业)和宏观体系(政府)的管理创新。海洋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策略包括三个方面:提升海洋经济效益、保护海洋资源再生能力和优化海洋资源再生环境。海洋资源性资产的保值增值不但能有效遏制国有资源性资产的流失,而且能促进海洋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对我国实现“海洋强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是以目前我国国有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为切入点,以切实提升国有海洋资源性资产价值,遏制国有资源资产流失为主线,引入海洋资源价值核算和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等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构建基于海洋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的“成本—效益”模型和资源最优配置模型,从海洋微观(企业)、海洋中观(产业)和宏观(政府)三个层次提出了海洋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的管理创新体系,最后结合我国实际给出了海洋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策略。除前言外,本论文共分为九章:第一章,海洋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的相关理论研究。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资源资产化管理理论、资源价值理论和国有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理论。第二章,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资产流失现状与成因。该部分内容包括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资产流失现状、成因、影响因素以及海洋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意义。第三章,海洋资源性资产及其价值。包括海洋资源的内涵、特性及分类,海洋资源性资产的界定与特征,海洋资源的价值构成和价值流,海洋资源价值的核算。第四章,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机理。该部分内容包括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特点、流失渠道和流失类型。第五章,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该章在介绍国民经济和绿色国民经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对绿色GDP的影响。第六章,海洋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的方法与模型。该章是论文的重点,探讨了海洋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的基本内容(包括内涵、特征和标准),阐述了海洋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的成本效益调整方法并构建了模型,同时还分析海洋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的优化配置方法及其模型。第七章,海洋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的管理创新体系。包括三方面的管理创新体系:海洋微观(企业)创新体系(海洋企业作业标准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生产模式创新、组织模式创新、管理制度创新),海洋中观(产业)创新体系(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市场机制创新、流通体制创新、科技体制创新、服务体系创新)和海洋宏观(政府)创新体系(法律保障、政策保障、体制保障、金融保障和风险保障)。第八章,海洋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策略。包括三方面的策略:提升海洋经济效益、保护海洋资源再生能力和优化海洋资源再生环境。第九章,案例:青岛市海洋资源性资产保值增策略问题研究。就青岛市海洋产业状况和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现状,结合文中的理论,分析了青岛市海洋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策略。

王晓东[9](2007)在《企业社会关联会计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的基本国策。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不仅需要国家从宏观上调控经济走向,在微观上还需要企业在提高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致力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事实上,我国多数企业生产自然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员工劳动条件恶劣,这主要是因为企业没有或没有完全承担其行为的外部成本和应尽的社会责任。为从微观上解决企业行为外部性问题,促使企业承担其应尽的社会责任,众多会计工作者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构建了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会计和人力资源会计等新型会计学科,但实践证明这些学科只反映企业行为某一方面的信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行为外部性问题,而且不能和传统财务会计很好的融合。社会关联会计则注重和传统财务会计相结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完全成本,让企业为其行为的全部后果负责,在此基础上揭示企业行为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从社会关联会计产生动因入手,阐述了社会关联会计产生的必然性和坚实的理论基础,构建了社会关联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全文包括导论在内共有八章内容,分为导论、理论准备、基本理论框架、绩效评价、现实与展望五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社会关联会计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范围和研究目的,并简述了本文创新之处。第二部分,社会关联会计的理论准备。该部分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论述了社会关联会计产生的动因和理论基础。第二章社会关联会计文献综述,探讨人们在关联系列会计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第三章讨论社会关联会计的产生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关联会计产生的动因;二是社会关联会计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论述了社会关联会计的理论框架。在第四章当中探讨了社会关联会计的会计主体、会计目标、会计假设和计量模式等基本问题。第五章研究社会关联会计成本核算的范围和核算方法,社会关联会计核算的成本包括传统生产经营成本、环境成本、人力资源社会成本等,主要的核算方法是完全成本法和产品寿命周期计算法。第六章研究社会关联会计信息披露和报告模式,鉴于社会关联会计反映的内容比较宽泛,其中包括定性和定量信息,因此社会关联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仍然采用报表和文字说明相结合的方式。第四部分,社会关联会计评价体系。讨论了社会关联会计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及作用原理,并根据实践需要构建了社会关联会计的评价体系,设置了关键评价指标。第五部分,社会关联会计研究的现实与展望。本文第八章讨论了目前社会关联会计研究的局限性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以及社会关联会计运行的保障机制,并介绍了社会关联会计的发展趋势和主要动因,对社会关联会计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董辉[10](2006)在《企业资本保全及其会计模式选择的研究》文中提出在市场经济及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作为独立经济实体,必须在资本保全基础上实现资本最大增值是企业的目标,是历史的必然。会计上,资本保全实际上是所有者权益的保全,它要求企业必须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以补偿后才能确认收益。不同的资本保全概念与会计模式的选择密切相关,它们的组合取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和通货膨胀的强度两个因素。本文在进行了大量资料收集、整理及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采用资本保全的历史必然性,资本保全与会计模式以及构建适合我国企业资本保全会计模式的设想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全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就我国企业所处的宏、微观环境及相应会计改革的分析,论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以资本保全为基本目标,是历史的必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企业体现资本保全提供了最佳微观环境;会计改革中资本金制度的建立又为资本保全的实现提供了保证;现有传统资本保全理论内涵狭窄、企业资本保全中会计原则上存在的问题,这些具体表现显露出现有传统资本保全观局限。由此论证了我国企业采用资本保全的必然性。 第二部分:就如何认识资本保全及相应的会计模式选择,首先从资本的认识入手,详细论证了资本保全理论,并在资本保全理论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资本保全概念与会计模式的选择及应用。其目的旨在明确:第一,资本内涵是质和量的统一,在会计上资本保全中的资本意指所有者(股东)权益,并将资本界定为财务资本和实物资本,企业对资本概念的选择取决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要。第二,资本保全理论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1)就资本保全定性定量的分析,提出两种资本保全观念和由两种计量单位的组合形成四种不同的资本保全,即名义财务资本保全、一般购买力财务资本保全、名义实物资本保全和一般购买力实物资本保全;(2)通过对资本保全与资产计量、收益确定的关系分析,提出资本是否得以保全取决于资产的正确计量,收益的确定要以资本保全为前提条件;(3)分析了资本保全对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影响,认为资本保全贯穿于会计确认、计量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之中。第三,在对未计量的知识资本保全以及资本风险保全的分析中,讨论人力资本保全、其与财务资本保全、实物资本保全的关系以及企业资本营运中的资本风险保全。第四,资本

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会计计量模式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会计计量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耕地功能的耕地价值核算研究 ——以沈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内研究动态
        1.3.2 国外研究动态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相关理论基础概念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条件
        2.1.2 社会经济条件
        2.1.3 耕地面积与作物类型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生态经济理论
        2.2.2 生产力理论
        2.2.3 劳动价值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相关概念
        2.3.1 耕地
        2.3.2 耕地的功能
        2.3.3 耕地的价值
第三章 基于耕地功能的价值核算方法确定
    3.1 耕地功能分类体系构建
    3.2 耕地功能与耕地价值的关系
    3.3 耕地价值内涵与构成
    3.4 单位耕地价值核算方法确定
        3.4.1 单位耕地经济价值核算方法的确定
        3.4.2 单位耕地社会价值核算方法的确定
        3.4.3 单位耕地生态价值核算方法的确定
    3.5 单位耕地价值核算体系构建
第四章 沈阳市单位耕地价值测算
    4.1 核算对象及参数的确定
        4.1.1 核算对象的选取
        4.1.2 单位耕地价值核算参数的确定
    4.2 数据量化处理与分析
        4.2.1 耕地还原率标准化
        4.2.2 单位面积农产品产量数据分析
    4.3 计算结果
        4.3.1 沈阳市单位耕地经济价值核算
        4.3.2 沈阳市单位耕地社会价值核算
        4.3.3 沈阳市单位耕地生态价值核算
    4.4 结果分析与显化讨论
        4.4.1 沈阳市2008-2017 年单位耕地价值分析与比较
        4.4.2 沈阳市2008-2017 年耕地总价值分析与比较
        4.4.3 沈阳市2008-2017 年耕地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4.4.4 沈阳市2008-2017 年耕地价值空间分析
    4.5 沈阳市耕地补偿与保护工作方向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5.2.1 研究不足
        5.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2)政府审计官员任期会影响国家审计效率吗?——基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与假说发展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主要回归结果
    (三)进一步研究
        1.审计厅厅长任职特征视角:基于行政级别晋升、内部晋升的进一步检验
        2.审计厅厅长个人特征视角:基于年龄、学历的进一步检验
        3.被审计企业政治关系特征:基于地理距离、政治关联的进一步检验
    (四)稳健性检验
        1.基于地方审计厅厅长变更的检验
        2.主要变量的其他度量方式
        3.遗漏变量的内生性问题
        4.公司层面的聚类效应
五、结论与启示

(3)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优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理论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内理论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3 现有文献评述
    1.3 论文研究思路与框架
        1.3.1 论文框架
        1.3.2 研究方法
2 水利枢纽工程国有资产管理概述
    2.1 水利枢纽工程国有资产划分
        2.1.1 水利枢纽工程国有资产的定义
        2.1.2 水利枢纽工程国有资产分类
        2.1.3 水利枢纽工程国有资产的设定用途
    2.2 水利枢纽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介绍
        2.2.1 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范围
        2.2.2 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价值分析
        2.2.3 现行水利枢纽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管理方法介绍
3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3.1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管理背景及现状
        3.1.1 工程建设背景概述
        3.1.2 工程建设进展介绍
        3.1.3 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周边社会及经济环境分析
        3.1.4 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管理现状
    3.2 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资产划分不清晰,管理机构不明确
        3.2.2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经营意识淡薄
        3.2.3 财务管理手段落后,考评方法不健全
        3.2.4 监督体系不完善,资产未能充分利用
4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管理优化策略及影响
    4.1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管理优化方法
        4.1.1 明确资产属性,夯实管理基础
        4.1.2 强化机构人员,提高管理意识
        4.1.3 丰富管理手段,强化绩效考评
        4.1.4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4.1.5 完善监督体系,防控经营风险
        4.1.6 掌握市场需求,协调属地配套
    4.2 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管理优化的影响
        4.2.1 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增加国有资产使用收益
        4.2.2 有效控制水利枢纽后勤保障类国有资产管理风险
        4.2.3 有助于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保质按时完成
        4.2.4 有利于水利枢纽建成后形成良性可持续的运行和管理
        4.2.5 有助于促进工程属地的产业建设和经济发展
        4.2.6 有助于优化管理体制,培养经营人才
5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5.3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4)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会计核算基础选择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总结与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目标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内容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及绩效评价的内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内涵界定
        一、国有资产、国有资本与国有企业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国有资本会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会计核算基础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
    第二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理论基础
        一、双元财政理论
        二、政府职能理论
        三、政府预算理论
        四、预算会计理论
第二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的进展与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央层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绩效评价的现状
        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与绩效评价制度体系情况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的进展
    第二节 地方层面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试点模式
    第三节 地方国资预算试点模式的优劣比较
        一、地方国资预算试点模式的横向对比
        二、地方国资预算试点模式存在的共性问题
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选择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的关系
    第一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逻辑起点:会计核算基础选择
        一、会计核算基础的类别概述
        二、收付实现制应用的现实困境
        三、选择权责发生制实施的现实必要性
        四、国资预算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目标和具体路径
    第二节 会计核算基础选择的逻辑基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
        一、构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与会计核算基础选择的关系
第四章 基于会计核算基础探索国资经营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
    第一节 建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总体思路
        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的层次和主体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的实施程序
    第二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评价指标选取
        二、国有资本经营情况绩效评价指标选取
    第三节 确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权重
        一、层次分析法
        二、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指标权重
    第四节 构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论文提纲范文)

1国有资产加强会计管理监督的意义
2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分析
    2.1国有资产的显性流失和隐性流失
    2.2产权交易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3做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监督工作的措施
    3.1提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相关会计监督工作的专业度
    3.2规范国有资产相关业务中的会计监督行为
    3.3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工作制度
    3.4着力强化会计监督组织的职能作用
4结论

(6)基于资本保全观的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本保全理论的内涵
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及缺陷
三、资本保全理论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的改进
    1. 财务资本保全观对资本保值增值率的处理
    2. 实物资本保全观对资本保值增值率的处理

(7)会计利润评价资本保值增值法局限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梳理
    (一) 资本
    (二) 收益
    (三) 资本保值
    (四) 资本增值
    (五) 会计利润
二、会计利润与资本保值增值的联系
三、会计利润评价资本保值增值法的局限性分析
    (一) 从货币计量会计假设看, 使用会计利润评价资本保值增值的局限
    (二) 从会计成本核算遵循财务资本保全看, 使用会计利润评价资本保值增值的局限
    (三) 从会计利润计算过程看, 使用会计利润评价资本保值增值的局限
    (四) 从会计核算原则看, 使用会计利润评价资本保值增值的局限

(8)海洋资源性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0.3 研究内容与结构
    0.4 研究思路与方法
    0.5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 相关理论概述
    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2 资源性资产化管理理论
    1.3 资源价值理论
    1.4 国有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理论
2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资产流失现状与成因
    2.1 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的界定
    2.2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资产流失的现状
        2.2.1 海洋生物资源资产流失现状
        2.2.2 海洋矿产资源资产流失现状
        2.2.3 海洋空间资源资产流失现状
    2.3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资产流失的成因
    2.4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资产流失的影响因素
    2.5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意义
3 海洋资源性资产及其价值
    3.1 海洋资源的内涵、特性与分类
        3.1.1 海洋资源的内涵
        3.1.2 海洋资源的特性
        3.1.3 海洋资源的分类
    3.2 海洋资源性资产的界定与特征
    3.3 海洋资源的价值构成
        3.3.1 海洋资源的经济价值
        3.3.2 海洋资源的生态价值
        3.3.3 海洋资源的社会价值
    3.4 海洋资源性资产的价值流
        3.4.1 海洋资源价值流内涵
        3.4.2 海洋资源价值流主要阶段
    3.5 海洋资源价值核算
        3.5.1 海洋自然资源价值核算
        3.5.2 海洋环境资源价值核算
4 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机理
    4.1 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的特点
    4.2 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的渠道
    4.3 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的类型
5 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对国民经济核算的影响
    5.1 国民经济核算的内涵
    5.2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内涵
    5.3 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对绿色GDP 的影响
6 海洋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的方法与模型
    6.1 海洋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的内涵与标准
        6.1.1 海洋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的内涵
        6.1.2 海洋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的特征
        6.1.3 海洋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的标准
    6.2 海洋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的成本效益模型及调整方法
        6.2.1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成本和效益
        6.2.2 海洋资源开发的“成本—效益”模型
        6.2.3 海洋资源开发的成本效益调整方法
    6.3 海洋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的优化配置模型及方法
        6.3.1 海洋资源配置的特点
        6.3.2 海洋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分析
        6.3.3 海洋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的优化配置模型
        6.3.4 海洋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的优化配置方法
7 海洋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的管理创新体系
    7.1 海洋微观(企业)创新体系
        7.1.1 作业标准创新
        7.1.2 经营模式创新
        7.1.3 生产模式创新
        7.1.4 组织模式创新
        7.1.5 管理制度创新
    7.2 海洋中观(产业)创新体系
        7.2.1 产业结构调整
        7.2.2 市场机制创新
        7.2.3 流通体制创新
        7.2.4 科技体制创新
        7.2.5 服务体系创新
    7.3 海洋宏观(政府)创新体系
        7.3.1 法律保障
        7.3.2 政策保障
        7.3.3 体制保障
        7.3.4 金融保障
        7.3.5 风险保障
8 海洋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策略
    8.1 海洋经济效益的提升
        8.1.1 推进海洋资源的资产化管理
        8.1.2 建立海洋生态经济模式
        8.1.3 发展集约型海洋经济
        8.1.4 发展开放型海洋经济
        8.1.5 发展科技型海洋经济
        8.1.6 发展多元型海洋经济
    8.2 保护海洋资源的再生能力
        8.2.1 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并重
        8.2.2 缓解海洋渔业的捕捞压力
        8.2.3 规范海洋资源开发活动
        8.2.4 开展海洋资源人工增值活动
    8.3 优化海洋资源再生环境
        8.3.1 优化海洋人文环境
        8.3.2 优化海洋自然环境
        8.3.3 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和管理体制
9 青岛市海洋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问题研究
    9.1 青岛市海洋产业概况
    9.2 青岛市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现状
    9.3 青岛市海洋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策略
        9.3.1 提升海洋经济效益
        9.3.2 保护海洋资源的再生能力
        9.3.3 优化海洋资源再生环境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的学术论文

(9)企业社会关联会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研究的基本框架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社会关联会计文献综述
    2.1 社会关联会计的内涵
    2.2 社会责任会计综述
    2.3 增值会计综述
    2.4 人力资源会计综述
    2.5 环境会计问题综述
    2.6 问题与启示
第3章 社会关联会计的产生基础
    3.1 社会关联会计的产生动因
    3.2 社会关联会计的理论基础
    3.3 社会关联会计基本理论框架
第4章 社会关联会计的基本理论
    4.1 社会关联会计目标
    4.2 社会关联会计基本假设
    4.3 社会关联会计原则
    4.4 社会关联会计的对象和要素
    4.5 社会关联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第5章 社会关联会计成本核算
    5.1 社会关联会计成本的理论基础
    5.2 社会关联会计成本理论
    5.3 社会关联会计成本核算方法
第6 章 社会关联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
    6.1 社会关联会计信息概述
    6.2 已取得的成果及述评
    6.3 构建可行的社会关联会计信息系统
    6.4 社会关联会计信息披露可行模式探讨
第7 章 社会关联会计业绩评价
    7.1 企业业绩评价的基本理论
    7.2 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现状及问题
    7.3 综合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第8章 现实与展望
    8.1 推行社会关联会计面临的困难
    8.2 推行社会关联会计的途径
    8.3 社会关联会计保障机制
    8.4 社会关联会计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主要科研活动情况
后记

(10)企业资本保全及其会计模式选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结构和研究方法
第2章 我国企业资本保全问题的分析
    2.1 各时期经济体制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分析
    2.2 资本保全的企业制度分析
    2.3 资本保全的财务制度分析
    2.4 当前企业资本保全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第3章 资本保全与会计模式选择与分析
    3.1 资本的概念和会计上资本保全中资本的选择
        3.1.1 资本的内涵
        3.1.2 会计上资本保全中的资本概念和选择
    3.2 资本保全理论
        3.2.1 资本保全的内涵
        3.2.2 资本保全与资产计量、利润确定的关系
        3.2.3 资本保全对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影响
    3.3 对未计量知识资本的价值保全以及资本风险保全
        3.3.1 对未计量知识资本的价值保全
        3.3.2 资本风险的保全
    3.4 资本保全与计量模式的选择
        3.4.1 财务资本保全与计量模式的选择
        3.4.2 实物资本保全与计量模式的选择
        3.4.3 人力资本保全、资本风险保全与计量模式的选择
    3.5 资本保全计量模式选择在 XX企业中的应用与比较
    3.6 国外对资本保全会计模式的选择
第4章 针对我国企业资本保全及其会计模式的设计
    4.1 对我国企业财务概念选择的设计
    4.2 对我国企业资本保全会计模式选择的设计
        4.2.1 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上,企业资本保全会计模式的选择
        4.2.2 从通货膨胀的强度上,企业资本保全会计模式在计量单位上的选择
        4.2.3 资本保全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4.3 国外经验对我国资本保全会计模式选择的借鉴应用
第5章 企业资本保全及其会计模式选择在 XX企业中的应用
    5.1 该企业现有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5.2 该企业资本保全会计模式的设计应用
    5.3 该企业资本保全过程中的内部管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会计计量模式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耕地功能的耕地价值核算研究 ——以沈阳市为例[D]. 张金晖. 沈阳农业大学, 2020(12)
  • [2]政府审计官员任期会影响国家审计效率吗?——基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验证据[J]. 王艳艳,王迪,李文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3]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优化管理研究[D]. 黄崇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4]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会计核算基础选择的视角[D]. 林佳彬.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5)
  • [5]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J]. 陆辉. 中国市场, 2015(33)
  • [6]基于资本保全观的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调整研究[J]. 秦佳妮. 现代商业, 2014(21)
  • [7]会计利润评价资本保值增值法局限性研究[J]. 高千亭,雷冬枚.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 [8]海洋资源性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研究[D]. 段志霞. 中国海洋大学, 2008(03)
  • [9]企业社会关联会计问题研究[D]. 王晓东. 天津财经大学, 2007(09)
  • [10]企业资本保全及其会计模式选择的研究[D]. 董辉. 西南交通大学, 2006(11)

标签:;  ;  ;  ;  ;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会计计量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