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废墟没有绝望

我对废墟没有绝望

一、我没有在废墟上绝望(论文文献综述)

张振江[1](2021)在《向死而生 ——安塞姆·基弗艺术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德国当代艺术家安塞姆·基弗的艺术为研究对象。基弗艺术独具特色的画语使其成为当代艺术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由绘画语言与绘画言语统合而成的画语,包括物质、痕迹、图像、主题、题材、思想、修辞和场域等,对于艺术创作和研究而言至关重要。基弗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雄心壮志,创造了一种“无界”的多元性画语呈现。他的艺术摆脱了现代主义艺术滑向装饰愉悦的倾向,而重回艺术的崇高精神;是现代主义艺术对古典艺术艺术超克之后的再超克;是对包括现代主义艺术在内过去诸种艺术的超越与融合。他的艺术实践创造了一个承载精神的物化空域——填充空白空间,一个个人的宇宙。在20世纪70-80年代现代艺术陷入困境时,使绘画艺术获得了新生,因此被誉为“绘画艺术的拯救者”。目前,在当代绘画艺术日渐式微的情境下,研究安塞姆·基弗的艺术,特别是其中的画语,对深挖艺术的真谛,赋予绘画艺术以更强劲的发展动力,具有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结构主义方法,将安塞姆·基弗的艺术置于由独特的历史环境、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家庭环境及艺术个性的整体框架下。再以解构主义的方式对安塞姆·基弗的混合型艺术思想、独特的造型观念、超常的造型方式、无界的物质媒介、总体性的组织逻辑、多种结合的形式特征、多重来源的图像生成和开放循环的工作空间等画语关系,逐个进行全面且深入地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当代艺术的画语秩序,跳出陈旧的传统画语,拓展开放的多元性画语形态。同时,通过对安塞姆·基弗画语的研究进一步领悟中国当代艺术和自己艺术发展的合理路径——艺术家需要探查心灵,触摸灵魂,发现“本我”,感受“自我”,表现“超我”,形成“我”的画语体系,创作“我”的艺术。

杨帆[2](2020)在《论缪崇群的文学创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缪崇群(1907-1945)是三十年代以独具特色的散文创作而闻名的一位作家,也曾任《文艺月刊》《宇宙风》等报刊编辑。他才华横溢、着作丰富,不仅散文方面有突出建树,在小说、翻译领域也有所耕耘和收获。缪崇群因其成长背景的缘故性格孤僻、多愁善感,再加上生活潦倒、疾病缠身,所以他总是以“弱者”心绪默默地观察世界、品味人生。但同时,他又是个热爱创作、不断更新自我、穷而后工的文学“拾穗者”。自1928年发表第一篇作品后,缪崇群便笔耕不辍,直至生命的尽头。他的作品平实精细、饱含真情、富于哲理,不仅留下了自己思想和生活的烙印,还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和社会百态,是现代文学史上值得关注的一个研究个案。缪崇群的文学创作尤其是散文创作曾得到同时代人给予的高度评价,作品也曾被多次刊登在《北新》《语丝》《沉钟》等当时颇有名气的文学刊物上。在三十年代,缪崇群是与何其芳、李广田、丰子恺等齐名的散文作家。但由于其英年早逝、创作偏离文坛主流等原因长期被学界所忽视,至今他仍未得到与之相称的文学史地位。目前的现代散文研究也尚未充分认识到缪崇群散文创作的应有价值。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目前所能搜集到的所有缪崇群相关资料,从整体上对作家的文学创作进行完整考察和综合性研究。论文主体由四章构成:第一章探究缪崇群的个性心理。结合缪崇群特殊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主要从“家庭创伤”、“疾病体验”、“留日经历”、“社会变迁”、“友人交往”等方面来剖析影响作家个性心理形成的因素,并阐释他的个性心理对其文学创作的具体影响。第二章论述缪崇群文学创作的题材与精神内涵。将缪崇群的各体文学作品大致划分为“个人叙事:内心自白书”、“社会写真:世相素描图”、“自然体悟:天地人生交响曲”三类题材分别进行分析,并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第三章分析缪崇群创作的艺术风格。根据作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特征,借叶嘉莹先生提出的“弱德之美”概念,指出缪崇群作为时代的边缘人物,为形虽“弱”,却身负“弱德”,这使他的创作风格彰显出一种婉曲的人格之美。同时,缪崇群文学创作还具有文体边界模糊的特点,散文的诗化、小说的散文化倾向让作品散发出更强烈的抒情性。另外,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对其语言风格和情感基调进行详细说明。.第四章概述缪崇群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通过对缪崇群文学道路的梳理及他本人长期被冷落的原因分析,从散文、小说、人格形象等方面具体论述他对三、四十年代文学的贡献和创作方面的局限,整体客观地对缪崇群的文学创作做出评价,希望能够使更多人关注到这位具有文学史意义的作家。

严毓棋[3](2020)在《弃权者的权利 ——格非小说的历史意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试图弥合格非研究中先锋批评与知识分子写作批评之间的割裂,还原格非迄今三十年的完整写作历程,分析格非的写作之于当代生活的意义。格非的写作中包含着对自我与历史关系的思考与表达,是为格非小说的历史意识。这种历史意识包含着格非对具体历史状态的认知及构成这一状态来由的追溯,更包含着对这一状态的超越意图。由此格非的写作作为个人主体的行动构成了对历史进程的介入力量。基于此种判断,本研究依据自然时间对格非的写作历程分段,通过对各时期格非作品的细读与思想状态的一般把握,勾连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呈现格非小说历史意识的发展过程。格非80年代小说以先锋形式实验闻名,其短篇小说写作表征了一代人呼之欲出的自我意识与对既定历史叙述的挑战精神。而90年代的长篇小说写作构成了对前一时期的反题,自我意识的内在矛盾与外部局势的变化拓展了格非历史意识的结构,他将自我置于更大的历史格局中思考后,感知到的是一个无力的个人。对这种失败体验的接受构成了新世纪以来格非历史意识与写作的起点,格非将自己置于一种弃权者的状态下重新思考和写作历史。格非不再将自我定义为先验的或必须完成的终极,而是以对话的姿态面向历史,始终保持自我与历史的紧张思考。这样的思考尽管有行动力不足的隐患,但足以为人们反思当下生活提供启迪。

阿微木依萝[4](2019)在《出城》文中提出我把可以证明自己身份的资料弄丢了,就在今天黄昏时候,也许更早。他们对我说,你没有证明是不能进城的,没有符合我们要求的资料不能留在这里。那个跟我说话的人脸黑得像锅底,他旁边那些人神色与他一样。眼下我站在大路上了。那个人把我轰走之后,几个年轻小伙子用马车将我运来丢在这个位置。求求你们,放我进城呀。我跟他们求情。

孙惠芬[5](2017)在《寻找张展》文中研究表明上部寻找1寻找张展,是儿子提出来的。我和张展从未见过面,可当他在微信上提到这个名字,说妈妈,你还记得我的高中同学张展吗?我脑海里迅速就浮现出一个形象。这形象没有身高,没有五官,只有和飞机有关的一些连缀。他的名字有伸张和展翅的意思,容易让人联想到飞鸟和飞机,我记住他,正因为一次和飞机有关的事故。他的父亲死于2009年法航447空难,当时离高考只有不到一周时间。儿子在微信上提到他,很出我的意料。儿子在美国加州读生物信息学博士,因为学

王涛[6](2017)在《大声呼喊》文中研究指明我并不照自然描绘,我要从自然中拿取、吸收。——[挪]爱德华·蒙克第一章1夏海丽一走出家门,我就发动起我那辆夏利出租车,悄悄地跟随在她后面。当夏海丽还在屋内打扮的时候,我便做出一副要去工作的样子,其实是把车子开到外面后,我则又返回来,猫在楼梯下的拐角处,耐心地等待她出来。昨天

姚建国[7](2016)在《天轮》文中指出序幕:浮雕上的故事今天是清明节,地震纪念碑广场又迎来一个晴朗的天气。通常这里很少降雨,清明时节也没有那种让人断魂的纷纷细雨,依然是风和日丽,艳阳高照。广场上有很多游人,成群的鸽子也大摇大摆地来回走动,它们并不害怕游人,甚至有大胆的鸽子竟然飞到人的肩上或头上。游人表现出极大的耐性,友好地将它们赶到一旁。偶尔哪一个淘

薛忆沩[8](2016)在《希拉里、密和、我》文中研究表明献给这"全球化"的大时代在你的奇迹中我们见证了最古老的喜悦和悲伤开始的开始那是我在蒙特利尔经历的最奇特的冬天。那也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经历的最奇特的冬天。离开蒙特利尔已经一千九百五十二天了……直到现在,那个冬天围绕着皇家山所发生的一切都还是让我感觉难以置信。每当它们在睡梦或者幻觉中重现的时候,我总是会突然被最无情的疑问惊醒:这会是真

王月鹏[9](2016)在《拆迁笔记》文中提出望庄最先被拆掉的,是村头的祠堂。望庄搬迁工作组已经进村两个月了,全村920户居民,大多数同意搬迁,但是没有一户搬走的。从远处望过去,望庄完好如初,看不出是一个正在拆迁的村子。村人待在村里,说再等一等,就是迟迟不肯搬走,不肯腾出房子,整个拆迁工作搞了两个月,一户也没拆掉。工作组决定先动手拆祠堂,从村里的公共资产破题。赵兴是在一个傍晚得知这个消息

李鸣生,纪红建[10](2014)在《发现龙门山》文中研究指明引子为什么要进龙门山?我说的龙门山,不是河南洛阳的龙门山、山东泗水的龙门山,也不是山西平顺的龙门山、浙江杭州的龙门山,而是四川彭州的龙门山。彭州的龙门山位于彭州市的最北部,距成都89公里,与阿坝州、都江堰、什邡等地接壤,幅员368平方公里。这个龙门山在四川名气很大——尤其是"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但外界未必全都知晓。我17岁当兵离开四川老家,至今已40年有余。近

二、我没有在废墟上绝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没有在废墟上绝望(论文提纲范文)

(1)向死而生 ——安塞姆·基弗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画语
    第二节 画语转向
    第三节 没落与升起——新表现主义艺术
    第四节 安塞姆·基弗画语之维
    第五节 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
    第六节 本课题的意义
    第七节 研究思路
第一章 安塞姆·基弗艺术的思想
    第一节 与生俱来的日耳曼人气质
    第二节 儿童期审美意识的形成
    第三节 来自教育的影响
    第四节 基弗艺术中的思想来源
    小结
第二章 安塞姆·基弗的造型观
    第一节 安塞姆·基弗艺术中的空间观
    第二节 安塞姆·基弗艺术中的时间观
    第三节 安塞姆·基弗的能量观——无界转换
    小结
第三章 安塞姆·基弗的画语特征
    第一节 创作指向——记忆
    第二节 风格迷宫
    第三节 忧郁辩证法
    第四节 画语修辞
    第五节 物性拓展
    第六节 动态画语
    小结——无界创造
第四章 安塞姆·基弗艺术中的图像系统
    第一节 德国历史图像
    第二节 文化图像
    第三节 人物形象
    第四节 自然物像
    小结
    附录:关于女性形象
第五章 循环的整体——安塞姆·基弗的工作室
    第一节 工作室——庇护所和实验对象
    第二节 工作室——艺术家的自画像
    第三节 工作室——动态的容器
    第四节 布岑——艺术源起
    第五节 巴尔雅克·第二次生命
    第六节 克洛伊西——开放的整体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着发表
学术成果统计-展览及获奖

(2)论缪崇群的文学创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缪崇群的个性心理
    第一节 创伤记忆
    第二节 疾病体验
    第三节 “我”与外物
第二章 创作题材与精神内涵
    第一节 个人叙事:内心自白书
    第二节 社会写真:世相素描图
    第三节 自然体悟:天地人生交响曲
第三章 缪崇群创作的艺术风格
    第一节 “弱德之美”
    第二节 文体边界的交错
    第三节 语言风格与情感基调
第四章 缪崇群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一节 缪崇群对三、四十年代文学的贡献
    第二节 缪崇群的创作局限
结语
附录: 缪崇群创作年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弃权者的权利 ——格非小说的历史意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综述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格非小说创作的历史意识
    第一节 感觉、经验、理论:格非历史意识的由来
    第二节 历史意识的语言踪迹
    第三节 小说的历史意识与知识分子写作问题
    第四节 无边的意识与有限的写作
第三章 挑战者身份的认同与阴影——以格非80年代小说创作为例
    第一节 为自我创造历史——挑战秩序与隐藏介入
    第二节 为历史寻找形式——历史意象与抒情语言
    第三节 抒情的极限——游戏、欲望与汉语韧性问题
第四章 失败者的自觉——格非90年代小说中的精神困境
    第一节 代际的断裂或连续——时代文化氛围与个人文学表达
    第二节 虚无感的始末——论《敌人》《边缘》的恐惧与孤独主题
    第三节 主体反思之难——以《欲望的旗帜》中的死亡与爱情为例
    第四节 失败者的出路——通过反讽对话
第五章 弃权者的精神史——略论格非新世纪历史题材小说
    第一节 80年代的故事:对理想主义的追忆与反思
    第二节 “江南”历史的寓言:乌托邦精神的母系传承
    第三节 “别处”的生活:知识分子的底层个人史书写
余论:弃权者的“假面”——关于格非小说历史意识的一些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一:格非未结集作品二种
附录二:格非创作年表(1985年—2019年)
后记

四、我没有在废墟上绝望(论文参考文献)

  • [1]向死而生 ——安塞姆·基弗艺术研究[D]. 张振江. 中央美术学院, 2021(09)
  • [2]论缪崇群的文学创作[D]. 杨帆. 山东大学, 2020(11)
  • [3]弃权者的权利 ——格非小说的历史意识研究[D]. 严毓棋.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4]出城[J]. 阿微木依萝. 作家, 2019(04)
  • [5]寻找张展[J]. 孙惠芬.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7(03)
  • [6]大声呼喊[J]. 王涛. 百花洲, 2017(01)
  • [7]天轮[J]. 姚建国. 唐山文学, 2016(07)
  • [8]希拉里、密和、我[J]. 薛忆沩. 作家, 2016(05)
  • [9]拆迁笔记[J]. 王月鹏.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6(01)
  • [10]发现龙门山[J]. 李鸣生,纪红建. 中国作家, 2014(18)

标签:;  ;  ;  ;  ;  

我对废墟没有绝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