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膜型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小麦生长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包膜型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小麦生长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一、小麦应用包衣型生物表面活化剂对其生育性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朱梦杰[1](2021)在《活化水灌溉和施加铁镁锌对小白菜生长的耦合影响》文中认为提高水肥生产效能是实现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任务,本论文以常规水灌溉与施加铁镁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为基础,开展了活化水灌溉和施加铁镁锌对小白菜生长、元素累积以及根区土壤理化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以揭示活化水灌溉和施加铁镁锌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途径,取得了如下主要结论:(1)相比于常规水灌溉,去电子水灌溉在不施加铁镁锌时对鲜重的促进效果最显着。不施加铁镁锌时,相比于常规水灌溉,去电子水灌溉通过提高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机碳、有效镁、有效锌和有效磷含量,促进小白菜对全氮、全碳、全镁、全锌的累积,从而显着提高小白菜株高和干重,最终促进小白菜地上部鲜重增长,且各指标中土壤硝态氮和有效镁为土壤指标中影响鲜重的主要因素。(2)相比于常规水灌溉,磁化水灌溉在施铁25 mg/kg时对鲜重的促进效果最显着。施铁25 mg/kg时,相比于常规水灌溉,磁化水灌溉通过提高土壤硝态氮、有机碳、有效铁含量,促进小白菜对全氮、全碳的累积,提高株高并显着提高干重,显着促进小白菜鲜重增长,且各指标中土壤硝态氮为土壤指标中影响鲜重的主要因素。(3)相比于常规水灌溉,磁化水灌溉在不施加镁时对鲜重的促进效果最显着。不施加镁时,相比于常规水灌溉,磁化水灌溉通过提高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机碳、有效镁、有效磷含量,促进小白菜对全氮、全碳的累积,显着增加株高和干重,显着促进小白菜鲜重增长,其中土壤硝态氮和有效镁为土壤指标中影响鲜重的主要因素。(4)相比于常规水灌溉,磁化水灌溉在施锌60 mg/kg时对鲜重的促进效果最显着。施锌60 mg/kg时,相比于常规水灌溉,磁化水灌溉通过提高土壤硝态氮、有机碳、有效磷、有效锌含量,促进小白菜对全氮和全碳的累积,降低对全锌的累积,显着提高株高和干重,显着促进小白菜鲜重增长,其中土壤硝态氮、有机碳和有效锌为土壤指标中影响鲜重的主要因素。

卢明[2](2021)在《西南黄壤辣椒-白菜轮作系统的镁营养调控与品质效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镁是300多种酶的活化因子,也是植物体的第二大阳离子。作为叶绿素分子的中心原子,镁对维持叶绿体结构和绿叶细胞功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影响着植物叶绿素合成、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分配、蛋白质合成等与植物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相关的生理生化过程。同时,镁还影响植物的氮代谢和矿质营养分配过程,对作物的营养品质建成有着直接影响。镁是维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代谢的必须营养元素之一。然而,人体镁缺乏正成为全球性的营养问题。土壤-作物系统的镁素缺乏直接导致了农产品的镁浓度严重下降,而日常膳食中镁摄入量的降低是造成人体缺镁的重要影响因素。高量土壤镁淋洗损失、忽视镁肥施用和作物产量提升带来的“稀释效应”是导致农产品镁浓度持续下降的三个决定性因素。我国逾50%以上的农田土壤存在缺镁或潜在缺镁的农业生产问题,尤其是在南方酸性土壤上,不仅影响了以植物源性食品消费为主的人群镁营养健康,还显着影响了作物的产量。镁肥施用被证实是提升缺镁土壤上作物产量、改善作物与人体镁营养及其他营养品质的快速有效农学强化措施。但在田间条件下,镁肥施用如何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营养品质建成及人体营养健康,如何影响土壤-作物系统的土壤镁淋失及维持系统的镁素平衡,能否通过改善镁肥施用方式以实现镁强化、产量优化及控制镁淋失等都还不清楚。因此,本论文基于西南地区黄壤上典型露地蔬菜辣椒-白菜轮作体系,通过生产调研和田间试验,明确了区域蔬菜的生产水平和菜地土壤的养分状况;研究了镁肥施用水平分别对辣椒和白菜产量、营养品质和人体健康效应,以及轮作系统镁素平衡的影响;最后探讨了镁肥施用方式对辣椒生产、品质及土壤镁素形态转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镁肥施用方式管理对土壤镁淋失的阻控潜力。本论文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农户调研和土壤分析,评价了西南地区黄壤典型蔬菜辣椒-白菜轮作系统的养分平衡及土壤养分状况。研究区域露地菜田基本由水稻-油菜轮作系统转换而来,而当前露地蔬菜系统的产量水平低,但肥料投入数倍高于专家推荐施用量。过量施肥导致了菜地土壤的磷、钾、钙、镁养分富集,造成了系统磷素的高淋洗风险,土壤Ca Cl2-P显着增加的速效磷(Bray-P)临界值为104 mg kg-1。此外,菜地0-60 cm土层的土壤p H明显降低,随着蔬菜种植年限的增加,钙镁养分的累积显着缓解了耕层土壤的酸化;但底层土壤p H呈明显下降趋势。此外,受碳投入少、耕作频率高、以及亚热带高温高湿气候条件影响,菜地土壤的碳、氮均处于损耗状态,且C/N比随土层向下及种植年限的增加呈现显着下降趋势,由此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的下降,对蔬菜种植系统的持续性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区域蔬菜系统的土壤镁素缺乏及交换性钾/交换性镁比例失衡问题突出。综上,区域传统农业管理条件下,西南地区黄壤集约化蔬菜种植已造成严重的菜地土壤退化现象和环境污染风险。因此,西南地区蔬菜集约化生产迫切需要合理的有机物料投入及氮磷镁肥管理策略,同时应注重农技服务的有效配伍,以达到蔬菜绿色生产及生态环境友好目标。(2)土施镁肥显着影响了辣椒产量及经济效益。本研究中,随施镁量的增加(0-67.5 kg ha-1),辣椒产量呈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与对照相比,优化施镁可同步实现最高增产25.6%和增收40.1%。就产量构成来说,产量的增加依赖于单株挂果数和单果重的提高。镁肥对辣椒收获指数无明显影响,辣椒产量的增加可全部归功于植株生物量的提高。其中,辣椒开花坐果期前、后的植株生物累积量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9.85%-28.4%和71.6%-90.1%。本研究中,辣椒增产的植物营养学机制为:镁肥提高了开花坐果期的植株镁营养、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叶片光合,三者间的积极互馈共同促进了植株生物量的累积从而促使光合产物向果实的转移。但是,本试验条件下,由于植株土壤镁浓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均表现为极显着的线性正相关,尚无法建立高产辣椒体系的土壤交换性镁和植株镁临界值。说明辣椒产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而土壤交换性镁缺乏及土壤钾/镁比例失衡是限制其继续增产的两大限制因子。(3)本研究基于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评价框架,首次构建了成人镁、钾、钙、铁和维C营养素缺乏的健康评价方法,且初次评估了目前我国成年辣椒消费人群的健康负担为21.3百万DALYs lost;其中,由人体钙营养不良导致的致残寿命年损失贡献为75.3%,而镁、维C、铁和钾营养不良的贡献则分别为8.96%、7.45%、5.88%和2.42%。本试验条件下,随着施镁量的增加,辣椒果实镁和辣椒素(类)物质含量显着增加,但钙、锌和维C浓度显着降低,而对钾和铁无明显影响。在目前辣椒消费水平下,食用镁强化辣椒虽可增加人体镁营养摄入水平,但显着降低钙、锌和维C的摄入量。据DALYs模型计算,镁营养带来的健康效应远不足以抵消钙和维C摄入不足所造成的健康负担,所以辣椒生产系统中单施镁肥将加剧人体的健康负担。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镁肥需要与微量元素肥料尤其是钙铁锌肥同时施用以保障粮食安全和人体健康的需求。(4)相比于对照,镁肥施用对大白菜收获期产量无明显影响,但能够分别显着提高镁营养、维C和水溶性蛋白含量53%、20.0%和57.9%,同时显着降低硝酸盐含量13.5%,综合营养品质获得显着提升。此外,本研究表明试验地存在轻度镉污染,但镁肥能显着抑制大白菜对重金属镉和镍的吸收累积,从而显着降低各消费人群的非致癌及致癌风险。进一步的讨论与分析表明,该区域大白菜生产系统的适宜施镁量为22.5-45 kg Mg ha-1。本研究结果将为土壤-作物系统的镁强化、农产品品质提升和人体健康风险管理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撑。(5)当前农业生态系统中,巨大的土壤镁淋失是导致土壤-作物系统镁素缺乏的影响因素之一。全球尺度上,农田系统和果园种植系统的平均镁淋失量分别高达44.6 kg ha-1 season-1和103 kg ha-1 yr-1。尽管如此,绝大多数农户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却未重视镁肥的施用,忽视了镁素的归还,土壤镁养分随作物收获逐渐被损耗,加剧了系统的镁素缺乏。本田间试验条件下,西南地区黄壤上露地蔬菜辣椒-大白菜轮作系统的镁淋失量为33.9-74.2 kg ha-1 yr-1,与植株镁积累量相近,且随施镁量的增加线性增加。镁淋洗损失强度与集中降雨同步,故辣椒季贡献了65.4-74.4%的镁淋失量,而大白菜季和休耕期的贡献率相当。除降雨量外,土壤质地、施镁量和植株镁积累量等都是影响镁素淋失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当前种植体系下的土壤镁淋失并不会导致地下水硬度超标问题。基于优化产量和维持系统镁素平衡的施肥策略,辣椒和大白菜系统的适宜施镁量为62.1和21.8 kg Mg ha-1。在我国南方大田蔬菜种植体系中,协同改进镁肥施用类型(控释/缓释)和施用方式(土施+叶面喷施),以及改良菜地土壤性质(SOC/p H)和系统管理措施,是进一步优化作物高产、减少镁肥投入和镁淋失量的潜在技术手段,也是实现全域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6)镁肥土施(45 kg Mg ha-1)和0.5%浓度喷施均能显着提高西南地区黄壤上辣椒产量和果实镁营养,且效果相当。但相比于土施,0.5%浓度喷施提高了植株镁营养向果实的转移效率及辣椒的商品果率。受产量提升导致的“稀释效应”和镁参与相关生理过程的共同影响,土施和0.5%喷施显着降低了辣椒果实的钙、维C、硝酸盐和水溶性蛋白含量;但两处理的品质综合效应表现为:0.5%喷施≥土施。此外,相比于不施镁对照,土施能显着提高辣椒收获期耕层土壤的交换性镁浓度,而喷施处理则表现出损耗态势,0.5%浓度喷施处理对应的土壤交换性镁损耗速率为4 mg kg-1 season-1。若以维持基础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不变为目标,每季至少需要以土施方式向当前土壤-辣椒系统额外补充10.8 kg Mg ha-1镁肥投入。由此一来,相比于45 kg Mg ha-1土施处理,上述组合式施镁策略能够在减施镁肥68.4%基础上获得同等辣椒品质和产量,或更高产量,同时降低镁淋失33.7%。因此,当前的农业管理措施除了需要综合考虑作物品质、产量和养分、土壤生产力及环境效应外;还需在作物生产系统的多指标优化镁肥管理中,加深对施镁量、施镁方式及其系统镁素平衡的理解。

符慧娟,李星月,杨武云,李其勇,魏会廷,易军,张鸿[3](2021)在《不同种子包衣剂对小麦产量及根际土壤的影响》文中认为为了减少化学农药在小麦种子包衣中的施用,本研究利用生物包衣剂和化学包衣剂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性状、产量及小麦根际土壤环境等进行分析。包衣剂选用吡虫啉作为化学包衣剂(T1)、内生芽孢杆菌作为生物包衣剂(T2),分别测定小麦生长发育初期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并调查两种处理下小麦开花期的叶绿素和叶片氮含量、小麦灌浆期叶片光合参数、小麦成熟期的主要性状指标及产量情况。与CK处理对比结果显示,T2处理的小麦土壤硝态氮含量显着升高,土壤pH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明显升高,土壤过氧化氢酶(S-CAT)、土壤蔗糖酶(S-SC)、土壤脲酶(S-UE)、土壤酸性磷酸酶(S-ACP)的酶活性得到显着提高,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分别提高了21.90%、52.04%,胞间CO2浓度(Ci)降低了5.15%,与T1处理对比,T2处理的能够显着增强S-CAT(23.30%)、S-UE(31.99%)、S-ACP(38.54%)的酶活;此外,T2处理的小麦主要性状及产量得到了显着提高,其小麦产量达到6.25 t/hm2,比CK增加了36.00%,比T1处理增加了21.12%。内生芽孢杆菌作为生物包衣剂主要成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小麦土壤环境,更能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小麦灌浆率和产量。

王欣英[4](2020)在《新型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的研制》文中认为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既有无机肥的速效,又有有机肥的长效,还有生物肥的增效作用。但有益菌定殖活性低是我国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存在的共性问题。同时,生产过程能耗高,施用过程费工费时等问题也阻碍了该类肥料的推广应用。本论文选用根际促生菌、高分子化学合成型缓释肥和活化腐植酸为原料,制作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并应用于盆栽番茄;采用挤压造粒工艺制作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并应用于大田苹果树,以探究1)原料特性及配比对促生菌定殖活性的影响及机理;2)促生菌在盆栽番茄根系的定殖规律及对番茄生长的影响;3)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养分释放及淋失特征;4)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苹果树生长和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活化的风化煤和化学合成型高分子缓释肥可增加促生菌的定殖活性。通过固相活化法活化风化煤中的腐植酸,可使其含氧基团相对增加了4.74%,高分子物质含量相对降低了8.44%,中、低分子物质含量分别相对增加了72.37%和13.17%,其水溶性和水稳性大幅度提高。探明了化学合成型高分子缓释肥中的酰胺键和磷脂键以水解断键的方式缓慢释放氮素和磷素。揭示了盐度系数低的化学合成型高分子缓释肥与活化腐植酸协同作用是提高促生菌活性的主要因素,并探明化学合成型高分子缓释肥与活化的腐植酸的重量比分别为1:1和1.5:1时最有利于番茄促生芽孢杆菌(B153)和苹果树促生芽孢杆菌(BP)的活性和稳定性。2.番茄专用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BCSF)提高了促生菌的定殖活性,促进番茄的生长。荧光定量显示B153能迅速而有效的在盆栽番茄根际土壤中增殖,且在BCSF处理中有显着活性优势。BCSF处理下,番茄促生菌B153在第30天达到最高定殖量,达8.89×105CFU g-1土,并在50天后稳定在6.57×105CFU g-1土,60天内的增殖率为21.0%。液相色谱检测促生菌B153分泌物表明,B153能分泌促生物质赤霉素和生长素。与对照相比,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提高番茄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减量处理对番茄生长无显着影响。与生物有机无机普通肥(BCCF)和CK相比,BCSF能显着增加番茄根系体积,并使番茄产量分别提高了29.04%和73.08%。3.苹果专用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A-BCSF)减少了肥料养分淋溶损失,提高了有关土壤酶的活性。淋溶条件下,与其它各处理相比,BCSF显着降低土壤中NO3--N、NH4+-N和速效钾(AK)的淋溶损失,提高土壤脲酶活性,但对Ca2+、Mg2+的固定和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提高无明显优势。4.A-BCSF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影响土壤微生物量和多样性,促进苹果树生长。在3年连续施肥条件下,与CK相比,A-BCSF处理的施肥点区域内,0-60cm土层内土壤AP、AK、NO3--N、NH4+-N含量均显着提高,0-20cm和40-60cm土层内土壤有机质(SOM)含量显着提高。A-BCSF处理在促生菌BP的定向选择调节下,增加了苹果园土壤细菌富营养型类群变形菌门等和真菌有益类群绿僵菌属等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土壤细菌贫营养型类群绿弯菌门、酸杆菌门等和土壤真菌子囊菌门、担子菌门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增加了苹果树苗株高、茎粗、新稍长度和叶片干重,提高了苹果产量。另外,A-BCSF生产工艺简单,采用轻简化的打孔施肥方式,省工省时。

鲁冰瑜[5](2020)在《三种大豆害虫绿色防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进行了不同生物杀虫剂和化学杀虫剂对三种大豆田害虫药效试验、化学杀虫剂与增效剂混用减量增效试验、吡虫啉种衣剂防治大豆蚜试验、不同施药方法对溴氰菊酯药效影响试验和物理防治方法黄色诱虫板防治大豆蚜试验,筛选出对几种大豆田害虫防效好的杀虫剂、杀虫剂与增效剂混用配方,明确了不同施药方法对溴氰菊酯防效的影响,明确了吡虫啉种衣剂、黄色诱虫板对大豆蚜防效。结果如下:(1)吡虫啉、溴氰菊酯、阿维菌素和球孢白僵菌可用于防治大豆蚜盆栽试验中,化学杀虫剂吡虫啉、溴氰菊酯,生物杀虫剂阿维菌素、球孢白僵菌可防治大豆蚜,印楝素和苦参碱防效较差。田间试验中,吡虫啉15000倍液、溴氰菊酯1500倍液、阿维菌素3000倍液能有效防治大豆蚜,药后8 d防效高于95%,极显着高于球孢白僵菌300倍液(89.54%),球孢白僵菌有一定防效,但杀虫作用较慢,建议在大豆蚜发生轻时使用。(2)哒螨灵、阿维菌素和印楝素可用于防治大豆上叶螨化学杀虫剂哒螨灵2500倍液、生物杀虫剂阿维菌素3000倍液、印楝素1200倍液能有效防治叶螨,药后7 d防效均达90%以上,极显着高于苦参碱600倍液的防效(53.32%)。苦参碱防效较差,不建议使用。(3)溴氰菊酯、阿维菌素和印楝素可用于防治黏虫化学杀虫剂溴氰菊酯1500倍液、生物杀虫剂阿维菌素1000倍液和印楝素300倍液能有效防治黏虫,药后7 d校正虫口减退率为100%,极显着高于苦参碱250倍液(45.30%)。苦参碱防效较差,不建议使用。(4)施倍丰和激健对吡虫啉和溴氰菊酯防治大豆蚜有增效作用防治大豆蚜时,吡虫啉与施倍丰3000倍液混用时可减量40%,大豆蚜发生较轻时可减量60%。吡虫啉减量20%、40%并与施倍丰混用处理与正常用量(15000倍液)处理防效无显着差异,减量60%处理在仅药后1 d时显着低于正常用量处理。溴氰菊酯与施倍丰3000倍液混用防治大豆蚜可减量40%。溴氰菊酯减量20%、40%处理的防效与正常用量处理(1500倍液)无显着差异,减量60%处理防效在调查中均显着低于正常用量处理,不建议使用。防治大豆蚜时,与激健2000倍液混用可使吡虫啉减量60%。吡虫啉减量20%、40%和减量60%处理防效均与吡虫啉正常用量(15000倍液)处理无显着差异。防治大豆蚜时,与激健2000倍液混用可使溴氰菊酯减量40%。溴氰菊酯减量20%、40%处理防效与正常用量处理(1500倍液)差异不显着,减量60%处理防效药后均显着低于正常用量处理,防效低,不宜使用。(5)施倍丰对哒螨灵防治叶螨有增效作用防治叶螨时,哒螨灵与施倍丰3000倍液混用可减量40%,叶螨发生较轻时可减量至60%。哒螨灵减量20%处理药后1 d、3 d防效显着高于正常用量处理(2500倍液),减量40%处理防效与正常用量处理防效无显着差异,减量60%处理的防效在药后1 d、3 d极显着低于正常用量处理,但7 d时差异不显着,在叶螨发生轻时可使用。(6)施倍丰和激健对溴氰菊酯防治黏虫有增效作用防治黏虫时,溴氰菊酯与施倍丰3000倍液混用可减量40%,黏虫发生较轻时可减量至60%使用。溴氰菊酯减量20%、40%处理与正常用量(1500倍液)处理的防效无显着差异,减量60%处理的防效药后1 d、3 d极显着低于正常用量处理,7 d时上升至与正常用量处理差异不显着,可在黏虫发生轻时使用。防治黏虫时,溴氰菊酯与激健2000倍液混用可减量20%,黏虫发生较轻时可减量至60%。溴氰菊酯减量20%并与增效剂混用处理与正常用量(1500倍液)处理的防效差异不显着。减量40%处理与正常用量处理的防效仅3 d时差异显着,减量60%处理施药后1 d、3 d时防效极显着低于正常用量处理,但药后7 d时均与正常用量处理无显着差异。(7)叶背施药方式能提高溴氰菊酯对大豆蚜防效施药后1d、3d、8d溴氰菊酯叶背用药处理(1500倍液)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7.65%、87.66%、98.32%,正常施药处理(1500倍液)分别为72.62%、85.52%、98.16%,在三次调查中二者间无显着差异,但叶背用药处理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均高于正常用药处理。(8)吡虫啉种衣剂能有效防治大豆蚜吡虫啉种衣剂能有效防治大豆蚜,2018年吡虫啉种衣剂处理的平均防效为44.01%,2019年为38.32%。种衣剂处理大豆蚜发生量在大豆全生育期均低于CK,在大豆蚜发生高峰期能显着降低虫口数,且通过观察发现种衣剂对大豆生长无不良影响。2018年8月22日时虫口数和防效均最高,CK虫口数为11293.33头/百株,种衣剂处理虫口数为4360.00头/百株,极显着低于CK,防效达61.39%。2019年8月3日,大豆蚜发生量最大,CK虫口数为6568.89头/百株,种衣剂处理为4281.11头/百株,与CK差异显着,防效为34.83%。(9)黄色黏虫板可在大豆蚜发生高峰期防治大豆蚜,后期应停止使用黄板在大豆蚜发生高峰期对大豆蚜有一定防效,大豆蚜发生后期时防效低,且会误杀天敌,田间使用时应在高峰期结束后(试验中为8月下旬后)停止使用。2018年8月17日至9月21日在田间使用黄板,结果表明,黄板处理大豆蚜发生量高于未使用黄板处理,虫口减退率低于未使用黄板处理。2019年7月2日至9月22日在田间使用黄板,大豆蚜发生高峰期(试验中为7月末至8月下旬)黄板处理大豆蚜发生量和增长速度低于未使用黄板处理,发生后期大豆蚜发生量较高,虫口减退率低于未使用黄板处理。2019年使用黄板对大豆无显着的增产效果。

赵晨浩[6](2020)在《新型保水剂和保水型控释肥的研制及对土壤持水性状改良的机制》文中研究说明干旱和肥料利用率低是农业发展中的两个关键制约因素,保水剂和控释肥是改善干旱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两个有效措施。以保水剂性能研究着手,采用市售保水剂进行了月季试验,发现实际使用中市售保水剂易受土壤溶液中盐浓度的影响,由此通过提高保水剂在盐溶液中的吸水性和施用控释肥降低土壤溶液盐浓度两个角度开展研究,合成了新型改性淀粉保水剂并在模拟和实际施用中配施控释肥进行了作用机理的探讨,并研究了新型复合包膜保水控释肥一体化施用以探索保水剂未来发展。首先,采用土柱模拟和盆栽月季试验,研究普通复合肥与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搭配0、0.25‰和0.5‰土壤质量比的市售保水剂(Commercial superabsorbent polymer,CSAP)对土壤水、氮、钾淋失率及月季生长生理性状的影响。第二,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酸改性淀粉基保水剂(Modified starch superabsorbent polymer,MSSP),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进行结构表征,通过单因素逐步优化法进行工艺优化,测定保水剂的吸水规律;然后与CSAP、普通淀粉保水剂(Starch-grafted superabsorbent polymer,SGSP)对比进行土柱模拟灌溉试验、小麦玉米盆栽试验和黄瓜育苗试验,探究保水剂对土壤和作物的作用机制。第三,开展了新型吸水性聚氨酯复合包膜尿素的研究,主要包括新型肥表原位反应复合工艺优化和结构表征、不同制备工艺对肥料养分释放和吸水的特征的影响和玉米盆栽试验对作物生长、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土柱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复合肥配施等量CSAP处理相比,控释复合肥处理的氮、钾淋失率分别降低了72.4%75.6%和81.5%84.2%;普通复合肥两处理间的氮淋失量差异不显着,但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钾淋失量显着减少11.6%26.3%;月季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复合肥配施等量保水剂处理相比,控释复合肥配施保水剂的处理使月季初花期提前57天,盛花期延长510天,株高增加12.8%36.0%,茎粗增加5.4%15.2%,分别提高了月季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POD)活性12.6%33.0%和14.5%31.1%。CSAP配施控释复合肥较普通复合肥能显着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和月季观赏价值,更能满足月季的生长及生理需求。(2)通过氨基磺酸改性,在淀粉中引入了磺酸基团,合成了去离子水中最大溶胀度为1026g/g,生理盐水中的最大溶胀度为145g/g的淀粉基保水剂,最佳合成条件为氨基磺酸为淀粉质量的1.2%,改性淀粉干重与丙烯酸质量比为1︰7.5,丙烯酸中和度为70%,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分为丙烯酸干重的3%和0.15%。在模拟不同pH和盐浓度的水中,MSSP吸水性显着高于CSAP和SGSP。土柱模拟灌溉试验表明,MSSP较等施用量的CSAP和SGSP处理显着降低了淋滤液体积8.9%和7.3%、总氮淋失率28.7%和31.0%、铵态氮淋失率75.3%和56.7%、硝态氮淋失率22.2%和22.8%;MSSP显着提高了氮素吸附量55.3%和309.4%、钾素吸附量80.0%和53.7%。计算机断层扫描试验表明MSSP较CSAP和SGSP显着提高了土壤孔隙数量和孔隙比例244.3%434.6%和38.1%177.8%。盆栽小麦玉米试验和黄瓜育苗试验的结果表明,施用MSSP保水剂显着提高了2018季夏玉米土壤真溶液中的全氮、硝态氮、速效钾含量和叶片SPAD值,从而显着提高了25.9%32.1%的夏玉米产量、32.7%45.3%的氮素利用率、29.3%99.1%的磷素利用率、24.0%的钾素利用率和13.6%29.4%的水分利用率;黄瓜育苗试验表明,施用MSSP保水剂显着增加了黄瓜幼苗的根尖数23.6%、同时提高了叶片SPAD值和光合能力。保水剂通过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和孔隙度,促进了作物吸收水分、养分、光合作用和根系生长,进而提高了产量。(3)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吸水性聚氨酯包膜尿素(superabsorbent polyurethane coated urea SAPCU)的复合包膜工艺。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了新型吸水性控释尿素的化学结构,热稳定性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通过原位反应成功形成了吸水性聚氨酯(superabsorbent polyurethane SAPU)复合涂层,其中蓖麻油聚氨酯中的冗余异氰酸基和MSSP中的大量羟基反应,形成氨基甲酸酯键连接MSSP粉末堆积成膜,形成聚氨酯-吸水性聚氨酯-保水剂的渐变复合包膜尿素结构;通过测定SAPCU的养分释放特性和吸水特征表明,通过调节蓖麻油聚氨酯和SAPU的用量可获得总氮含量40.23%42.14%,吸水性为120160g/(g SAPU),氮释放时间为60150天的SAPCU,玉米盆栽试验表明,较MSSP掺混控释肥的施肥方式,SAPCU显着提高了9.6%的氮素利用率。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合成新型改性淀粉保水剂,改良了传统保水剂在盐溶液中吸水性差的缺点,改性淀粉保水剂配施控释肥提高土壤营养元素和水分有效性、通过提高作物吸收水分、养分能力、促进光合和根系生长提高产量的机制,研发了新型保水控释肥的合成工艺,为保水剂和保水肥生产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先例。

张强[7](2019)在《新型液态土壤调理剂对油葵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水资源匮乏、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水分利用效率低及不少地区土壤盐碱化等问题一直制约着河北低平原区农业的发展。油葵具有耐盐抗旱性,是重要的节水作物之一,因此,2017年课题组对11个品种油葵进行了区域适应性研究,筛选出了产量高、耗水量少、适应性强的优势品种。在此基础上,为了解决油葵在盐渍土壤中生长困难的同时,进一步节约农业用水,增加油葵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课题组选用了一种具有保水抗盐作用的有机酸性液态土壤调理剂,针对S675油葵进行了不同盐碱环境下的盆栽对照试验,以初步探索油葵对水盐胁迫的响应规律及土壤调理剂对水盐胁迫下油葵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节水农业试验站针对S667、S675和S998三个油葵品种进行了大田对照实验,旨在研究土壤调理剂对不同品种油葵的适用性。通过对油葵生长指标、产量和耗水量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大田试验中,施加新型液态土壤调理剂后三个品种油葵生长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产量均有所增加,耗水量减少。其中,对S675品种在生长特性方面的适应性相对较好,对S667和S998品种在增产和减少耗水方面的适应性较好。因此,S667、S998品种油葵结合土壤调理剂进行推广种植更能达到丰产、低耗水、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2)盆栽试验中,油葵现蕾期对水分需求最为敏感,各生育期耗水量由多到少依次为: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耗水量与水分亏缺程度有关,水分亏缺程度越大油葵全生育时期耗水越少。中度含盐土壤(NaCl含量0.3%)各水分处理在施加新型液态土壤调理剂后全生育期耗水量下降、产量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油葵种子出苗时间、出苗率、生长指标、产量与盐分含量呈负相关,即盐分含量越高各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盐分含量为0.5%时油葵会出现生长不良现象,低于0.3%时油葵各项生长指标基本表现正常。

钟长春[8](2019)在《复合生物种衣剂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配比优化》文中指出本试验以春大豆品种川豆16为材料,以钼酸铵、辛硫磷、芽孢杆菌含量为变量,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配制种衣剂,种子包衣后分别进行室内实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复合生物种衣剂对春大豆种子活力、农艺经济性状的影响,并初步筛选出适于大豆生产的复合种衣剂最佳配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与未包衣种子(CK1)相比,包衣种子的发芽势可增加8.7%-13.0%,发芽率增加5.0%-8.8%,发芽指数可增加3.5%-12.5%,活力指数比对照增加显着,增幅可达12.6%-28.3%,发芽末期的形态指标也有较大优势。不同处理的种子SOD、POD、CAT活性有较大提高,其中CAT活性比对照差异极显着,MDA含量可降低5.8%-30.0%。表明用复合生物种衣剂处理大豆种子,可以避免种子活力的快速降低与种子贮藏物质的降解。(2)各处理种子田间出苗率比未包衣种子(CK1)增加5%-9.3%,幼苗干重最高增加20.3%,根冠比等形态指标也比对照有所提高。表明复合生物种衣剂能促进大豆种子出苗与调节幼苗的生长。种衣剂处理后,大豆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等关键农艺经济指标增加幅度大,实际产量比未包衣种子高5.0%-23.0%。(3)建立不同指标与变量的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显着性检验和相关性检验以及因素贡献分析。结果显示种衣剂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在萌发期和幼苗期,影响程度随时间的变化而递减。种子田间出苗受变量的影响最大,所以选择田间出苗率作为寻找最优配比的主要依据。(4)以钼酸铵、辛硫磷、芽孢杆菌含量为变量,田间出苗率为试验结果建立二次正交旋转回归方程模型,通过方差分析验证了可靠性。三因素中对结果影响大小顺序为辛硫磷(X2)>芽孢杆菌(X3)>钼酸铵(X1)。三者最优组合为:钼酸铵6.8g/100mL,辛硫磷5.0g/100mL,枯草芽孢杆菌5.0g/100mL,田间出苗率最大为77.3%。(5)最终得到适于大豆生产的生物复合种衣剂的最佳配比:钼酸铵6.8g/100mL,辛硫磷5.0g/100mL,枯草芽孢杆菌5.0g/100mL,聚乙烯醇4g/100mL、壳聚糖1.5g/100mL、山梨酸钾0.5 g/100mL、胭脂红0.6 g/100mL。

王帅[9](2019)在《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及性能和肥效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对粮食及肉、蛋奶的需求总量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一方面为了满足对粮食的需求,我国不得不采用“高投入、高产出、高污染”的农业作业模式,长期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的消耗量将长期处于持续增加的状态,这促使了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从而产生大量的农业有机固体废弃物。目前我国处理禽畜粪便处理方法主要有肥料化,能源化和饲料化三种利用手段,其中肥料化是最为主要和最具经济效益的手段。然而生物有机肥的矿质养分含量较低,需要和化肥配合施用才能起到最佳效果。生物有机肥和化肥的配合施用,存在着化肥中的无机养分尤其是氮素对作物生长期内土壤中微生物的抑制问题,肥料施用过程中生物有机肥与化肥的分层现象,以及生物有机肥与化肥混合存放导致有效期缩短的难题。本文基于上述问题,利用树脂包膜尿素和生物有机肥作为原料,制备一种兼具生物有机肥和化肥优点的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试验的第一部分是利用鸡粪、氨基酸作为原料,EM菌液作为发酵菌剂制备生物有机肥。第二部分是利用树脂包膜尿素作为载体,生物有机肥作为包衣原料,采用聚乙烯醇作为粘结剂制备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并利用25℃恒温浸提法和稀释平板法,分别对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控释性能和储存期内微生物的含量变化进行测定。第三部分是采用玉米盆栽试验对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综合肥效进行初步探究,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滚筒造粒法制备了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热温度为40℃,聚乙烯醇的添加比例为1.5%,此工艺条件下,包膜成功率达到96.1%。2、在肥料储存试验结束后,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中活菌数为0.3723×108cfu/g(干重)超过0.2×108cfu/g的生物有机肥国家标准,可初步判定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生产是可行的。3、采用25℃恒温浸提法和凯氏定氮法对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氮素释放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缓释性能较树脂包膜尿素相比有所下降,其肥效期为21天,较树脂包膜尿素缩短2天。4、在一期的玉米盆栽试验中,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较施用普通尿素处理具有更好的产量构成,产量较普通尿素处理相比提高15.41%,在产量相同的条件下可以减少20%的氮素投入量。

刘鑫[10](2013)在《机械化学法对褐煤活化效果及其包裹尿素缓释效果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提高氮肥的利用率,避免环境污染,本研究选取我国主要的氮肥品种尿素,采用活化褐煤作为包裹材料制作包裹尿素,以期在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同时,能够利用褐煤中的腐植酸达到改善根际土壤、促进作物生长的效果。本研究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褐煤活化,试验采用3种活化剂、6个褐煤细度水平和5个活化剂添加量水平,以机械和搅拌2种活化方法进行处理,通过测定活化后褐煤的水溶性腐植酸含量评价活化效果;第二部分是褐煤细度对包裹尿素缓释效果的影响,采用浸水和土柱淋溶两种方法,其中浸水试验以6个不同细度褐煤制作的包裹尿素设6个处理,分别记录浸水时间,土柱淋溶试验设无肥土柱、尿素土柱、包裹尿素土柱3个处理,记录养分溶出率,二者结合评价缓释效果;第三部分是盆栽试验,设无氮、尿素、包裹尿素三个氮肥处理,通过小麦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检验包裹尿素缓释性能的实际效果。主要结论如下:1.三种活化剂都对褐煤水溶性腐植酸含量的提高有显着作用,并且活化效果都随着活化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褐煤细度对活化效果有影响,但规律性不强,本研究认为其不是决定活化效果的主要因素;三种活化剂中NH的效果在相同条件下优于另两种活化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本研究认为NH是较适宜的活化剂,且细度为140目,添加量为130g/kg时是最优组合。2.褐煤细度对包裹尿素的缓释效果有很大影响,浸水试验表明60目褐煤包裹尿素浸水时间很短,仅为17分钟,240目褐煤包裹尿素浸水时间适中,为40分钟,细度为200目褐煤缓释效果最好,浸水时间可达1小时23分;土柱淋溶试验表明,尿素的初始溶出率即为71.36%,第6次淋溶累积溶出率已经达到99.81%,包裹尿素初始溶出率仅为1.94%,第6次淋溶单次溶出率达到最大值21.18%,累积溶出率为59.76%,第21次淋溶累积溶出率为99.88%,由此证明200目褐煤包裹尿素具有更长的肥效,缓释效果良好。3.盆栽试验通过对小麦的各生育期生长指标和全氮、产量的测定表明,包裹尿素对小麦生长、N累积和提高产量方面均具有良好效果,施用包裹尿素的小麦比施用普通尿素的每穗粒数提高8.2%,单株产量提高13.3%,肥料利用率提高12百分点,并且干物质量、N累积吸收量和籽粒N含量也高于未包裹尿素。

二、小麦应用包衣型生物表面活化剂对其生育性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麦应用包衣型生物表面活化剂对其生育性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活化水灌溉和施加铁镁锌对小白菜生长的耦合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活化水灌溉和氮磷钾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1.2.2 常规水灌溉和施加铁镁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2.3 常规水灌溉和施加铁镁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3 作物生长特征定量表征
        1.3.1 作物生长模型
        1.3.2 元素累积量和利用率评价指标
        1.3.3 作用因子及土壤养分分级
        1.3.4 土壤铁镁锌有效度和小白菜铁镁锌富集系数
    1.4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试验内容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过程
    2.3 测定指标
        2.3.1 作物指标测定
        2.3.2 土壤指标测定
3 活化水灌溉和施加铁镁锌对小白菜生长特征影响的定量分析
    3.1 活化水灌溉和施加铁镁锌对地上部鲜重的影响
        3.1.1 施铁条件下地上部鲜重变化特征
        3.1.2 施镁条件下地上部鲜重变化特征
        3.1.3 施锌条件下地上部鲜重变化特征
    3.2 活化水灌溉和施加铁镁锌对地上部干重的影响
        3.2.1 施铁条件下地上部干重变化特征
        3.2.2 施镁条件下地上部干重变化特征
        3.2.3 施锌条件下地上部干重变化特征
    3.3 活化水灌溉和施加铁镁锌对株高的影响
        3.3.1 施铁条件下株高变化特征
        3.3.2 施镁条件下株高变化特征
        3.3.3 施锌条件下株高变化特征
    3.4 活化水灌溉和施加铁镁锌条件下的株高增长模型
    3.5 小结
4 活化水灌溉和施加铁镁锌对小白菜养分累积影响
    4.1 活化水灌溉和施加铁镁锌对小白菜全氮累积量的影响
        4.1.1 施铁条件下小白菜全氮累积量变化特征
        4.1.2 施镁条件下小白菜全氮累积量变化特征
        4.1.3 施锌条件下小白菜全氮累积量变化特征
    4.2 活化水灌溉和施加铁镁锌对小白菜全碳累积量的影响
        4.2.1 施铁条件下小白菜全碳累积量变化特征
        4.2.2 施镁条件下小白菜全碳累积量变化特征
        4.2.3 施锌条件下小白菜全碳累积量变化特征
    4.3 活化水灌溉和施加铁镁锌对小白菜铁镁锌全量累积量的影响
        4.3.1 施铁条件下小白菜全铁累积量变化特征
        4.3.2 施镁条件下小白菜全镁累积量变化特征
        4.3.3 施锌条件下小白菜全锌累积量变化特征
    4.4 小结
5 活化水灌溉和施加铁镁锌对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的影响
    5.1 活化水灌溉和施加铁镁锌对土壤全氮的影响
        5.1.1 施铁条件下土壤全氮变化特征
        5.1.2 施镁条件下土壤全氮变化特征
        5.1.3 施锌条件下土壤全氮变化特征
    5.2 活化水灌溉和施加铁镁锌对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5.2.1 施铁条件下土壤硝态氮变化特征
        5.2.2 施镁条件下土壤硝态氮变化特征
        5.2.3 施锌条件下土壤硝态氮变化特征
    5.3 活化水灌溉和施加铁镁锌对土壤铵态氮的影响
        5.3.1 施铁条件下土壤铵态氮变化特征
        5.3.2 施镁条件下土壤铵态氮变化特征
        5.3.3 施锌条件下土壤铵态氮变化特征
    5.4 活化水灌溉和施加铁镁锌对土壤全碳的影响
        5.4.1 施铁条件下土壤全碳变化特征
        5.4.2 施镁条件下土壤全碳变化特征
        5.4.3 施锌条件下土壤全碳变化特征
    5.5 活化水灌溉和施加铁镁锌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5.5.1 施铁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
        5.5.2 施镁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
        5.5.3 施锌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
    5.6 活化水灌溉和施加铁镁锌对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5.6.1 施铁条件下土壤有效磷变化特征
        5.6.2 施镁条件下土壤有效磷变化特征
        5.6.3 施锌条件下土壤有效磷变化特征
    5.7 活化水灌溉和施加铁镁锌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5.7.1 施铁条件下土壤速效钾变化特征
        5.7.2 施镁条件下土壤速效钾变化特征
        5.7.3 施锌条件下土壤速效钾变化特征
    5.8 活化水灌溉和施加铁镁锌对土壤铁镁锌的影响
        5.8.1 施铁条件下土壤铁含量变化特征
        5.8.2 施镁条件下土壤镁含量变化特征
        5.8.3 施锌条件下土壤锌含量变化特征
    5.9 小结
6 活化水灌溉和施加铁镁锌对营养元素利用效率定量分析
    6.1 营养元素利用效率
    6.2 相关性分析
    6.3 活化水灌溉方式和铁镁锌合理施量确定
    6.4 土壤铁镁锌元素有效度
    6.5 小白菜铁镁锌元素富集系数
    6.6 小结
7 主要结论与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7.1 主要结论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西南黄壤辣椒-白菜轮作系统的镁营养调控与品质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镁素与作物及人体健康
    1.2 土壤-作物系统的镁缺乏现状
        1.2.1 我国土壤镁养分状况
        1.2.2 植物镁缺乏的影响因素
    1.3 镁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1.4 蔬菜生产及其营养地位
第2章 绪论
    2.1 选题背景与依据
    2.2 研究目标
    2.3 研究内容
        2.3.1 西南黄壤典型蔬菜系统的土壤养分状况
        2.3.2 土施镁肥对辣椒产量建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2.3.3 土施镁肥对辣椒营养品质及人体健康效应的影响
        2.3.4 土施镁肥对大白菜营养品质及健康风险的影响
        2.3.5 西南黄壤上辣椒-大白菜轮作系统的镁淋失及平衡
        2.3.6 镁肥施用方式对辣椒生产及土壤镁素转化的影响
    2.4 技术路线
第3章 西南黄壤典型蔬菜系统的土壤养分状况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研究区域
        3.2.2 农户生产调研与土壤取样
        3.2.3 作物生产系统的养分平衡分析
        3.2.4 土样分析
        3.2.5 数据分析
    3.3 结果
        3.3.1 西南黄壤典型蔬菜系统的养分平衡状况
        3.3.2 西南黄壤典型蔬菜系统的土壤碳氮状况
        3.3.3 西南黄壤典型蔬菜系统的土壤有效磷状况
        3.3.4 西南黄壤典型蔬菜系统的土壤有效钾钙镁状况
        3.3.5 西南黄壤典型蔬菜系统的土壤pH状况
    3.4 讨论
        3.4.1 西南黄壤典型蔬菜轮作系统的养分平衡
        3.4.2 菜地土壤碳氮对耕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3.4.3 菜地土壤磷对耕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3.4.4 菜地土壤pH对耕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3.5 小结
第4章 土施镁肥对辣椒产量建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地
        4.2.2 试验设计
        4.2.3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4.2.4 数据分析
    4.3 结果
        4.3.1 镁肥对辣椒产量、产量构成、生物量和收获指数的影响
        4.3.2 镁肥对辣椒植株镁浓度、镁累积量及收获期土壤交换性镁浓度的影响
        4.3.3 辣椒产量和生物量对植株镁营养及土壤交换性镁浓度的响应
        4.3.4 镁肥对辣椒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3.5 镁肥对辣椒果实果形指数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4.4 讨论
        4.4.1 施用镁肥对辣椒生产的影响
        4.4.2 基于高产的辣椒系统土壤交换性镁和植株镁临界值的建立
    4.5 小结
第5章 土施镁肥对辣椒营养品质及人体健康效应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地
        5.2.2 试验设计
        5.2.3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5.2.4 健康效应评价
        5.2.5 数据分析
    5.3 结果
        5.3.1 镁肥对辣椒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
        5.3.2 镁强化辣椒的摄入对相关营养素推荐摄入量的贡献
        5.3.3 镁强化辣椒的人体健康效应
        5.3.4 镁肥对辣椒果实辣椒素(类)物质浓度及其成人饮食摄入的影响
    5.4 讨论
        5.4.1 辣椒果实镁和钙、锌、维C品质间的关系
        5.4.2 施用镁肥对我国辣椒消费人群健康效应的影响
        5.4.3 辣椒素(类)物质与人体健康
        5.4.4 基于人体健康效应的辣椒镁肥管理启示
    5.5 小结
第6章 土施镁肥对大白菜营养品质及健康风险的影响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地
        6.2.2 试验设计
        6.2.3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6.2.4 健康风险评估
        6.2.5 数据分析
    6.3 结果
        6.3.1 镁肥对大白菜产量、生物量、镁吸收和相关营养品质的影响
        6.3.2 镁肥对大白菜重金属浓度的影响
        6.3.3 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6.4 讨论
        6.4.1 施用镁肥对大白菜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6.4.2 施用镁肥对大白菜重金属浓度的影响
        6.4.3 施用镁肥对摄食大白菜重金属健康风险的影响
        6.4.4 大白菜生产中的镁肥管理
    6.5 小结
第7章 西南黄壤上辣椒-大白菜轮作系统的镁素淋洗损失及平衡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试验地
        7.2.2 试验设计
        7.2.3 地下淋溶原位监测装置的安装和样品采集
        7.2.4 文献数据收集和分析
        7.2.5 数据分析
    7.3 结果
        7.3.1 各生态系统的镁素淋失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
        7.3.2 西南黄壤上辣椒-大白菜轮作系统的镁淋失状况
        7.3.3 施用镁肥对蔬菜系统镁累积量及其土壤交换性镁浓度的影响
        7.3.4 镁素平衡
    7.4 讨论
        7.4.1 主要露地生态系统的镁素淋洗和影响因素分析
        7.4.2 基于优化产量和维持系统镁素平衡的露地蔬菜系统镁肥管理策略
    7.5 小结
第8章 镁肥施用方式对辣椒生产及土壤镁素转化的影响
    8.1 引言
    8.2 材料与方法
        8.2.1 试验地
        8.2.2 试验设计
        8.2.3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8.2.4 相关计算
        8.2.5 数据分析
    8.3 结果
        8.3.1 施镁方式对辣椒产量、产量构成、生物量和收获指数的影响
        8.3.2 施镁方式对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8.3.3 施镁方式对辣椒植株镁浓度和累积量的影响
        8.3.4 施镁方式对辣椒营养品质的影响
        8.3.5 施镁方式对辣椒收获期土壤镁形态转变的影响
    8.4 讨论
        8.4.1 辣椒产量和生物量
        8.4.2 辣椒植株各器官镁的分配
        8.4.3 辣椒营养品质及综合效应
        8.4.4 镁肥管理启示
    8.5 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创新点
    9.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发表、获奖情况及参与学术活动情况

(3)不同种子包衣剂对小麦产量及根际土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处理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1.3.1 土壤酶活及养分含量测定
        1.3.2 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测定
        1.3.3 小麦叶片光合性状测定
        1.3.4 小麦产量及其主要性状的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包衣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2 不同包衣处理对小麦叶绿素含量、叶片氮含量等的影响
    2.3 不同包衣处理对小麦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2.4 不同包衣处理对小麦产量、生物产量及其主要性状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4)新型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化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1.2 缓释肥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
        1.2.1 缓释肥的养分释放机理
        1.2.2 缓释肥的类型
        1.2.3 缓释肥的应用效果
    1.3 有机肥料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1.3.1 新型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机理及效果
        1.3.2 风化煤的利用现状
    1.4 微生物肥料的研究进展及作用机理
        1.4.1 新型微生物肥料的标准体系及作用机理
        1.4.2 有益菌芽孢杆菌的应用现状
    1.5 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
    1.6 肥料剂型的研究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8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8.1 研究内容
        1.8.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的原料及配方筛选
        2.1.1 试验材料及性质表征
        2.1.2 试验设计与采样方法
    2.2 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番茄生长的影响及芽孢杆菌在番茄根系的定殖规律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计
        2.2.3 样品采集方法
    2.3 果树专用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养分淋溶及释放特点研究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设计
        2.3.3 样品采集方法
    2.4 果树专用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苹果树及苹果园土壤的影响
        2.4.1 试验材料
        2.4.2 试验设计
        2.4.3 样品采集方法
    2.5 样品分析化验方法
        2.5.1 芽孢杆菌的测定方法
        2.5.2 苹果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测定方法
        2.5.3 植株生理和光合指标的测定方法
        2.5.4 土壤理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2.6 试验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的原料特征及配方筛选
        3.1.1 活化腐植酸的特征
        3.1.2 高分子缓释肥(PSF)的养分释放规律及结构特征
        3.1.3 B153形态观察及分泌物检测
        3.1.4 番茄专用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配方筛选
        3.1.5 B153在原料中活性差异机理分析
        3.1.5.1 PSF养分缓释保护有益菌活性
        3.1.5.2 不同原料配方pH和电导率分析
        3.1.6 果树专用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配方筛选
    3.2 BCSF对番茄生长的影响及B153的定殖规律
        3.2.1 不同处理对盆栽番茄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2.2 不同处理对盆栽番茄生理性状的影响
        3.2.3 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番茄不同生长期生理指标的影响
        3.2.4 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番茄不同生长期光合指标的影响
        3.2.5 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3.2.6 施肥处理对盆栽番茄生理和光合指标的PCA主成分分析
        3.2.7 芽孢杆菌B153在盆栽番茄根际土壤的定殖规律
        3.2.8 芽孢杆菌对盆栽番茄促生机理分析
    3.3 果树专用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研制及养分淋溶和释放效果研究
        3.3.1 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的研制
        3.3.2 不同处理淋洗液pH随淋洗孔隙体积的变化规律
        3.3.3 不同处理淋洗液EC随淋洗孔隙体积的变化规律
        3.3.4 不同处理淋洗液速效养分随淋洗孔隙体积的变化
        3.3.5 不同处理淋洗液全氮含量随淋洗孔隙体积的变化
        3.3.6 不同处理淋洗液钙和镁离子含量随淋洗孔隙体积的变化
        3.3.7 不同处理淋洗液速效养分的PCA主成分分析
        3.3.8 不同处理下淋洗后土壤pH和EC的变化
        3.3.9 不同处理下淋洗后土壤速效养分的变化
        3.3.10 不同处理下淋洗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3.3.11 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特点
    3.4 果树专用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苹果园土壤养分及苹果树生长的影响
        3.4.1 苹果园土壤全年地温和气温变化规律
        3.4.2 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在苹果园土壤中的有益菌活性变化
        3.4.3 不同施肥处理下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
        3.4.4 不同施肥处理苹果树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
        3.4.5 不同施肥处理对苹果产量的影响
    3.5 不同施肥处理对苹果园土壤细菌区系的影响
        3.5.1 不同处理土壤细菌OTU分布差异比较
        3.5.2 不同处理对细菌群落α多样性的影响
        3.5.3 不同处理对细菌群落β多样性的影响
        3.5.3.1 不同处理细菌群落多样性主成分分析
        3.5.3.2 不同施肥处理下细菌门水平差异
        3.5.3.3 不同施肥处理苹果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
        3.5.3.4 苹果园土壤细菌群落LEfSe分析
    3.6 不同处理对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3.6.1 不同处理土壤真菌OTU分布差异比较
        3.6.2 不同处理对土壤真菌α多样性的影响
        3.6.3 不同处理对土壤真菌β多样性的影响
        3.6.3.1 不同处理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主成分分析
        3.6.3.2 不同施肥处理下品果园土壤真菌门水平的柱状图
        3.6.3.3 不同处理土壤真菌属水平下群落结构
        3.6.3.4 苹果园土壤真菌群落LEfSe分析
    3.7 土壤环境因子与微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3.7.1 土壤环境因子与土壤细菌相互关系
        3.7.2 土壤环境因子与土壤真菌相互关系
4.讨论
    4.1 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原料及对有益菌活性的影响
        4.1.1 活化的风化煤腐植酸性质特点及对有益菌的影响
        4.1.2 高分子缓释肥的养分释放特点及对有益菌活性的影响
    4.2 芽孢杆菌对番茄生长的影响及促生机理
        4.2.1 芽孢杆菌在番茄根系的定殖规律
        4.2.2 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4.3 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土壤pH和酶活性的影响
        4.3.1 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土壤pH的影响
        4.3.2 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淋溶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4 果树专用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在苹果树上的施用效果
        4.4.1 新型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影响苹果树生长
        4.4.2 新型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影响苹果园土壤微生物区系
5 结论
6 主要创新点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专利情况

(5)三种大豆害虫绿色防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大豆害虫发生和防治方法
        1.1.1 大豆害虫发生情况
        1.1.2 大豆害虫防治措施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生物杀虫剂的特点和在大豆田的应用
        1.2.2 有机硅增效剂和激健增效剂的应用
        1.2.3 溴氰菊酯的特点及提高利用率的必要性
        1.2.4 种衣剂防治大豆害虫的应用
        1.2.5 黄色黏板防治大豆害虫的应用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2.1.2 供试杀虫剂及增效剂
        2.1.3 供试昆虫及作物品种
        2.1.4 试验地点
    2.2 试验方法
        2.2.1 化学杀虫剂减量增效及生物杀虫剂的筛选试验
        2.2.2 种衣剂防治大豆蚜效果试验
        2.2.3 物理防治方法黄色黏板防治大豆蚜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化学杀虫剂减量增效及生物杀虫剂的筛选结果
        3.1.1 防治大豆蚜的杀虫剂药效和减量增效试验结果
        3.1.2 防治叶螨的杀虫剂药效和减量增效试验结果
        3.1.3 防治黏虫的杀虫剂药效和减量增效试验结果
    3.2 吡虫啉种衣剂防治大豆蚜的效果
        3.2.1 2018年吡虫啉种衣剂防治大豆蚜效果
        3.2.2 2019年吡虫啉种衣剂防治大豆蚜效果
    3.3 黄色黏板防治大豆蚜效果
        3.3.1 2018年黄板处理防治大豆蚜效果
        3.3.2 2019年黄板处理防治大豆蚜效果
4 讨论
    4.1 生物杀虫剂防治大豆害虫的效果
    4.2 增效剂对化学杀虫剂防治大豆害虫的增效作用
    4.3 溴氰菊酯叶背用药防治大豆蚜的增效作用
    4.4 吡虫啉种衣剂防治大豆蚜效果
    4.5 黄色黏板防治大豆蚜效果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新型保水剂和保水型控释肥的研制及对土壤持水性状改良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农业用水发展现状及改善措施
    1.2 肥料在农业发展中使用现状
    1.3 保水剂的研究现状
        1.3.1 保水剂的发展历史
        1.3.2 现有农用保水剂的分类
        1.3.3 保水剂的吸水机理
    1.4 保水型缓控释肥的研究现状
        1.4.1 掺混型保水缓控释肥
        1.4.2 负载型保水缓控释肥
        1.4.3 复合包膜型保水缓控释肥
    1.5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保水剂配施控释肥对月季生长的影响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样品采集与检测方法
        2.1.3.1 样品采集方法
        2.1.3.2 样品分析测定方法
    2.2 酸改性淀粉基吸水性聚合物的制备与工艺优化
        2.2.1 试验材料和仪器
        2.2.2 试验设计
        2.2.3 检测指标与方法
    2.3 控释肥配施不同保水剂对土壤水肥保持能力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2.3.1 供试材料
        2.3.2 试验设计
        2.3.3 检测指标与方法
        2.3.3.1 土柱填装及灌溉方法:
        2.3.3.2 物理性质测定方法:
        2.3.3.3 土柱切割及样品检测方法:
        2.3.3.4 小麦玉米盆栽种植及取样测定方法:
        2.3.3.5 黄瓜幼苗试验取样测定方法
    2.4 保水功能型复合包膜控释尿素的制备及对玉米产量和利用率的影响
        2.4.1 试验材料和仪器
        2.4.2 试验设计
        2.4.2.1 肥料的制备和工艺优化方法
        2.4.2.2 保水型包膜尿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2.4.3 检测指标和方法
        2.4.3.1 肥料样品表征方法
        2.4.3.2 肥料样品释放和吸水特征测定方法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普通保水剂掺混控释复合肥对月季生长的影响
        3.1.1 控释复合肥在25℃静水中的释放特征曲线
        3.1.2 普通保水剂掺混不同肥料对土壤水肥流失状况的影响
        3.1.3 普通保水剂掺混不同肥料对月季生长的影响
        3.1.4 普通保水剂掺混不同肥料对月季光合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3.1.5 普通保水剂掺混不同肥料对月季栽培土壤的养分状况的影响
    3.2 酸改性淀粉接枝丙烯酸保水剂的合成与优化
        3.2.1 酸改性淀粉接枝丙烯酸保水剂在不同模拟施用条件的吸水性能
        3.2.2 酸改性淀粉接枝丙烯酸保水剂的结构表征
        3.2.3 酸改性淀粉接枝丙烯酸保水剂的工艺优化
        3.2.4 酸改性淀粉接枝丙烯酸保水剂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
    3.3 不同种类保水剂掺混控释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
        3.3.1 土柱模拟条件下保水剂掺混控释肥对土壤水肥淋失状况的影响
        3.3.2 土柱模拟条件下保水剂掺混控释肥对土壤盐基离子淋失状况的影响
        3.3.3 土柱模拟条件下保水剂掺混控释肥对各层土壤养分存留量的影响
        3.3.4 保水剂对肥料中养分的富集作用
        3.3.5 土柱模拟条件下保水剂掺混控释肥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3.3.6 不同种类保水剂掺混控释肥对小麦玉米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3.3.7 不同种类保水剂掺混控释肥对玉米生长和土壤溶液养分含量的影响
        3.3.8 不同种类保水剂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3.4 复合包膜型保水控释尿素的合成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3.4.1 SAPCU的制备工艺对吸水性能、养分释放特征的影响
        3.4.2 复合包膜型保水控释尿素的结构表征
        3.4.3 复合包膜型保水性控释尿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普通市售保水剂的限制因素及降低盐分影响的途径
        4.1.1 普通市售保水剂配施控释肥降低盐分对吸水性的影响
        4.1.2 改性淀粉保水剂在盐溶液中吸水性提高的机制
    4.2 保水剂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小麦玉米产量影响
        4.2.1 保水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机制
        4.2.2 保水剂对作物生长的作用机制
    4.3 复合包膜型保水控释尿素的制备和与作物的作用机理
        4.3.1 复合包膜膜型保水控释尿素的制备机理和结构特点
        4.3.2 复合包膜膜型保水控释尿素的养分释放和吸水特征
        4.3.3 复合包膜型保水控释尿素对玉米的作用
5 结论
6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专利发表情况

(7)新型液态土壤调理剂对油葵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油葵研究进展
        1.2.2 水盐胁迫对作物的影响
        1.2.3 土壤调理剂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田间试验
        2.1.1 试验地区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设计
        2.1.4 分析项目和测定方法
        2.1.5 主要计算指标
    2.2 盆栽实验
        2.2.1 试验地区概况
        2.2.2 试验材料
        2.2.3 试验设计
        2.2.4 测定内容及方法
        2.2.5 主要计算指标
    2.3 试验数据分析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土壤调理剂对田间油葵生长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调理剂对油葵生长特性的影响
        3.1.1 土壤调理剂对油葵株高的影响
        3.1.2 土壤调理剂对油葵茎粗的影响
        3.1.3 土壤调理剂对油葵叶片数及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1.4 土壤调理剂对油葵地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2 土壤调理剂对油葵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分析
        3.2.1 土壤调理剂对油葵盘径的影响
        3.2.2 土壤调理剂对油葵百粒重的影响
        3.2.3 土壤调理剂对油葵产量的影响
        3.2.4 土壤调理剂对油葵耗水量的影响
        3.2.5 油葵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土壤调理剂对盆栽水盐胁迫下油葵生长的影响
    4.1 土壤调理剂对水盐胁迫下油葵生长特性的差异分析
        4.1.1 不同盐含量对油葵出苗率的影响
        4.1.2 土壤调理剂对水盐胁迫下油葵株高的影响
        4.1.3 土壤调理剂对水盐胁迫下油葵茎粗的影响
        4.1.4 土壤调理剂对水盐胁迫下油葵叶面积的影响
    4.2 土壤调理剂及水盐胁迫对油葵耗水与产量的影响
        4.2.1 土壤调理剂及水盐胁迫对油葵耗水规律的影响
        4.2.2 土壤调理剂及水盐胁迫对油葵产量的影响
        4.2.3 土壤调理剂及水盐胁迫对油葵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复合生物种衣剂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配比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种衣剂及其研究进展
        1.2.1 种衣剂
        1.2.2 国外种衣剂研发现状
        1.2.3 我国种衣剂研发现状
        1.2.4 种衣剂的发展前景
    1.3 种子包衣与作物生产
        1.3.1 种子包衣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3.2 种子包衣防治作物病虫害的效果
        1.3.3 种子包衣对作物抗逆性的影响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大豆种子
        2.1.2 主要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生物种衣剂的配制与包衣
        2.2.2 包衣种子活力测定
        2.2.3 包衣种子保护酶活力及丙二醛含量测定
        2.2.4 田间试验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衣剂对川豆16 种子活力及萌发的影响
        3.1.1 种衣剂包衣处理后川豆16 的种子活力
        3.1.2 种衣剂包衣处理后川豆16 的幼苗形态
        3.1.3 种衣剂包衣处理后川豆16 种子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
    3.2 种衣剂对川豆16 田间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3.3 种衣剂对川豆16 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3.3.1 种衣剂处理后川豆16 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表现
        3.3.2 种衣剂处理对川豆16 产量的影响
    3.4 各指标回归方程显着性分析
    3.5 各因素贡献分析
    3.6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优化
        3.6.1 回归方程的建立与方差分析
        3.6.2 效应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复合生物种衣剂对川豆16 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
        4.1.2 复合生物种衣剂对川豆16 种子保护酶活力的影响
        4.1.3 复合生物种衣剂对川豆16 田间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4.1.4 复合生物种衣剂对川豆16 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4.1.5 复合生物种衣剂优化配比
        4.1.6 大豆种子包衣的实际意义
    4.2 结论
        4.2.1 复合生物种衣剂对川豆16 生长发育的影响
        4.2.2 复合生物种衣剂的最佳配比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9)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及性能和肥效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绪论
        1.1 可循环农业的意义
        1.2 我国人口总量和增长趋势以及其带来的相应问题
        1.3 我国粮食的产量及需求
        1.4 我国农业有机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及其处理方式
        1.5 我国化肥的使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6 缓/控释肥料研究现状
        1.7 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研究现状
    2 论文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2.1 论文研究内容
        2.2 论文创新点
        2.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内容
    1 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
        1.1 供试材料与仪器
        1.2 试验方法
        1.3 结果与分析
        1.4 结论与讨论
    2 肥料养分释放特性和存储时间的研究
        2.1 供试材料与仪器
        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结论与讨论
    3 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的肥效验证试验
        3.1 供试材料与仪器
        3.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机械化学法对褐煤活化效果及其包裹尿素缓释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和附表清单
1 引言
    1.1 氮肥的施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1 氮肥的施用现状
        1.1.2 氮肥施用中存在的问题
    1.2 腐殖酸提取和活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1.3 缓控释肥料研究现状
        1.3.1 缓控释肥料的含义
        1.3.2 缓控释肥料的分类
        1.3.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4 缓释肥料研发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4 缓释肥的应用效果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备
    2.2 技术路线
    2.3 试验设计
        2.3.1 褐煤活化试验设计及方法
        2.3.2 尿素包裹过程
        2.3.3 褐煤包裹尿素缓释效果评价试验
        2.3.4 包裹尿素对作物效应的试验设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机械化学法对褐煤活化效果的影响
        3.1.1 活化剂 NH 的机械活化效果
        3.1.2 活化剂 NO 的机械活化效果
        3.1.3 活化剂 KH 的机械活化效果
        3.1.4 活化剂不同各添加量对活化效果的影响
        3.1.5 三种活化剂不同细度的活化效果
    3.2 不同细度褐煤包裹尿素的缓释效果
        3.2.1 浸水实验
        3.2.2 土柱淋溶实验
    3.3 包裹尿素的作物效应
        3.3.1 包裹尿素对小麦长势的影响
        3.3.2 包裹尿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3.3.3 包裹尿素对小麦生育时期干物质累积的影响
        3.3.4 包裹尿素对小麦各生育时期植株氮含量的影响
        3.3.5 包裹尿素对氮累积吸收量的影响
        3.3.6 包裹尿素对小麦单株产量及籽粒含氮量的影响
        3.3.7 包裹尿素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不同活化剂对褐煤活化的效果
        4.1.2 褐煤细度与包裹尿素缓释效果的关系
        4.1.3 包裹尿素盆栽小麦效果的思考
    4.2 结论
        4.2.1 活化剂的选择
        4.2.2 包裹尿素褐煤细度的选择
        4.2.3 包裹尿素的作物效应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小麦应用包衣型生物表面活化剂对其生育性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活化水灌溉和施加铁镁锌对小白菜生长的耦合影响[D]. 朱梦杰.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西南黄壤辣椒-白菜轮作系统的镁营养调控与品质效应[D]. 卢明. 西南大学, 2021
  • [3]不同种子包衣剂对小麦产量及根际土壤的影响[J]. 符慧娟,李星月,杨武云,李其勇,魏会廷,易军,张鸿. 中国农学通报, 2021(03)
  • [4]新型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的研制[D]. 王欣英.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2)
  • [5]三种大豆害虫绿色防控的研究[D]. 鲁冰瑜.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5)
  • [6]新型保水剂和保水型控释肥的研制及对土壤持水性状改良的机制[D]. 赵晨浩.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8)
  • [7]新型液态土壤调理剂对油葵生长及产量的影响[D]. 张强.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8]复合生物种衣剂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配比优化[D]. 钟长春.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9]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及性能和肥效效果研究[D]. 王帅.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4)
  • [10]机械化学法对褐煤活化效果及其包裹尿素缓释效果的研究[D]. 刘鑫.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S1)

标签:;  ;  ;  ;  ;  

包膜型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小麦生长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