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卡因过敏8例临床分析

利多卡因过敏8例临床分析

一、利多卡因过敏八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雷,杜重临,夏一梦[1](2022)在《金喉健喷雾剂和利多卡因气雾剂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金喉健喷雾剂和利多卡因气雾剂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0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金喉健喷雾剂组(研究组)和利多卡因气雾剂组(对照组),每组50例。麻醉诱导后l min,在UE可视喉镜暴露声门后,将金喉健喷雾剂或利多卡因气雾剂于咽喉部分别按2揿。观察插管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3 min (T2)、插管后5 min (T3)、插管后10min (T4)、拔管即刻(T5)、拔管后3 min (T6)和拔管后5 min (T7)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和心率(heart rate, HR)变化。记录患者拔管前后苏醒期躁动评分和对气管导管的耐受度。术后24 h进行随访,观察患者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及拔管反应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经药物处理后,都能预防气管插管和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MAP、HR、苏醒期躁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满意度(P=0.021)和可接受度(P=0.021)明显提高,且术后24 h内咽痛发生率显着减低(P=0.020)。结论·应用金喉健喷雾剂能有效降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提高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度,减轻术后咽痛发生率。

冯家宜,黄绿萍[2](2021)在《激光术前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致急性接触性皮炎64例临床分析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出现的皮肤过敏反应的类型、转归、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激光美容科2019年3—8月以来64例面部激光术前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出现皮肤过敏的患者,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皮肤过敏史、皮损好发部位、并按皮损严重程度分轻、中、重度,进行相应的标准化治疗。结果观察期间,共有6 709例面部激光治疗术前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患者,64例发生过敏反应(占0.9%),初步诊断为急性接触性皮炎,其中轻度44例,中度19例,重度1例;轻中度患者2周内基本痊愈,遗留色沉2例,重度患者1个月内基本痊愈,无遗留色沉。结论外用利多卡因乳膏前应询问观察患者皮肤状态,外用过程中随时注意患者皮肤变化,尤其是易发生过敏的高危区域,早发现,早处理,减少皮肤损伤,发生后若能进行积极有效的处理,能明显缩短恢复时间,减少色沉的风险。

彭晓珊,滕健,许李,王小伟,张涛,仇萍[3](2021)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与利多卡因注射液配伍安全性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考察正清风痛宁注射液与利多卡因注射液配伍后的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正清风痛宁注射液与利多卡因注射液配伍后,分别在不同时间点观察配伍溶液外观变化,测定pH值;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配伍溶液中青藤碱含量;采用小鼠足肿胀法观察配伍溶液致类过敏反应情况。结果正清风痛宁注射液与利多卡因注射液配伍后性状、pH值及青藤碱含量在6 h内均无明显变化。局部注射配伍溶液,小鼠足部肿胀程度和伊文思蓝渗出量较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组明显降低。结论正清风痛宁注射液与利多卡因注射液配伍使用不会增加致类过敏的风险。

罗威庭[4](2021)在《利多卡因联合硝酸甘油用于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硝酸甘油用于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25-55岁,体重50-80kg,ASA分级Ⅰ~Ⅱ级。将所有患者使用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利多卡因联合硝酸甘油组(观察组)和单纯硝酸甘油组(对照组)。观察组:30例,给予利多卡因联合硝酸甘油,气管插管后泵注利多卡因至术毕;对照组:30例,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联合硝酸甘油,气管插管后泵注等量的生理盐水至术毕。两组患者采用同样的麻醉方法,均在手术前十分钟开始控制性降压操作,泵注硝酸甘油,根据平均动脉压调整泵注速度,使目标MAP降至60-70mm Hg或较诱导前降低20%-30%,但不低于60mm Hg。在主要手术步骤结束,开始填充鼻腔时停用硝酸甘油。观察记录患者各个时间的有创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观察记录患者达目标血压的时间、停药后血压恢复至术前水平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视野清晰度评分、术中硝酸甘油、丙泊酚、瑞芬太尼总量以及术后患者拔管时间。结果:1.血流动力学:两组组间T2~T5时刻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5时刻HR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7时刻HR、MAP与对照组同时刻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降压效果:观察组中,患者开始实施降压达到目标血压的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术中视野清晰度较对照组更加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中用药: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硝酸甘油、丙泊酚、瑞芬太尼术中药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情况:术后,两组患者停药后恢复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中静脉应用利多卡因联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较稳定,能有效改善术中视野及减少术中出血,并且可减少全身麻醉药物及阿片类药物用量。

左君[5](2021)在《局麻药过敏的回顾性分析及MRGPRX2参与类过敏反应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局麻药(Local Anesthetics,LAs)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极广,特别是在局部麻醉、区域神经阻滞和疼痛治疗中。局麻药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目前没有明确报道。在日常的临床实践中,使用局麻药引起过敏反应的风险是一个值得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调查一家麻醉过敏门诊10年期间就诊患者局麻药过敏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医疗记录,这些患者被转诊到中国的一家麻醉过敏门诊,并在2009年至2019年的10年间接受了局麻药过敏检测。从患者的病历中收集以下信息:人口学特征、转诊原因、药物超敏反应(drug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DHR)的临床特征以及对潜在致敏药物的测试结果。通过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皮内试验(intradermal test,IDT)、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basophil activation test,BAT)对疑似局麻药进行过敏检测。结果:本研究一共纳入了 109名患者,主要转诊原因是手术后存在可疑的局麻药DHR(n=68,62%),第二常见转诊原因是患者有使用其他药物的DHR病史,并需要在即将进行的手术中使用局麻药(n=41,38%)。这些患者中只有6人(6%)对局麻药表现出真正的过敏,在皮肤试验或BAT中呈阳性结果。对于有其他药物DHR病史的41例患者,皮肤试验和BAT均为阴性。结论:局麻药过敏的风险可能是非常低的。然而,对怀疑有局麻药DHR病史的患者应当考虑进行过敏检测,完整的过敏检测对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必要的。在临床实践中,皮肤试验和BAT有助于局麻药过敏的调查和诊断,识别罕见的局麻药过敏病例。目的:近年来,围术期麻醉药物引起类过敏反应(pseudo-allergy)的报道逐渐增多。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肥大细胞表面受体MRGPRX2参与了多种药物引起的类过敏反应。因此,可利用MRGPRX2作为药物类过敏反应的作用靶点,建立一种有效的临床前药物安全评价方法,对麻醉药物潜在的类过敏作用进行评价。方法:将慢病毒载体系统转染到HEK293T细胞,构建稳定过表达MRGPRX2受体的细胞模型MRGPRX2-HEK293T;用RT-PCR方法检测MRGPRX2的表达;通过钙流检测证明表达的MRGPRX2是否具有完整的受体功能活性;利用构建成功的MRGPRX2-HEK293T细胞系评估麻醉药物(吗啡,芬太尼,利多卡因,顺阿曲库铵)潜在的类过敏作用。结果: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基于过表达细胞系HEK293T-MRGPRX2的体外评价药物靶点激活的细胞模型。该重组细胞转染了包含MrgprX2全长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其细胞膜上能够稳定表达MRGPRX2受体分子,且具有完整的受体功能活性。吗啡、顺阿曲库铵可以激活MRGPRX2-HEK293T细胞产生钙流信号,利多卡因、芬太尼作用于MRGPRX2-HEK293T细胞上没有产生钙流信号。结论:本实验构建的稳定过表达MRGPRX2的细胞模型MRGPRX2-HEK293T,可以用于麻醉药物潜在的类过敏作用评价。钙流检测初步证实吗啡和顺阿曲库铵是MRGPRX2靶点的激动剂,可能是潜在的引发类过敏反应的麻醉药物。利多卡因和芬太尼对MRGPRX2靶点无激活作用,可能无潜在的类过敏作用。该细胞模型同时为进一步研究类过敏反应的机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途径。目的:吗啡不仅可以通过IgE依赖途径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还可以通过非IgE依赖途径活化肥大细胞,引起类过敏反应(pseudo-allergy)。最新的研究已经证实,肥大细胞表面受体MRGPRX2是参与多种药物的类过敏反应极其重要的靶点。但吗啡诱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是否有MRGPRX2受体的参与目前尚不明确,另外其与阿片受体(opioidreceptors,OR)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尚无研究。本部分的研究主要探讨吗啡对肥大细胞的非IgE依赖活化途径,并通过细胞实验阐明细胞活化后脱颗粒作用的相关信号通路。方法:本研究选取人LAD2肥大细胞,通过测定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明确吗啡是否可以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通过RT-PCR检测,比较LAD2肥大细胞上MRGPRX2受体和阿片受体的表达量是否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基于稳定过表达MRGPRX2的转染细胞系MRGPRX2-RBL-2H3肥大细胞,加入阿片受体抑制剂(纳洛酮)、MRGPRX2抑制剂(QWF)、Gαi抑制剂(PTx)、Gαq抑制剂(YM)干预、钙通道抑制剂(La3+),通过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的测定和钙流检测两项指标来研究肥大细胞的激活机制。结果:吗啡可以诱导明显的LAD2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β-氨基己糖苷酶,且吗啡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的百分率随吗啡终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LAD2肥大细胞上MRGPRX2表达明显高于阿片受体的表达量;吗啡可以诱导MRGPRX2-RBL-2H3转染细胞系脱颗粒,释放β-氨基己糖苷酶,同时可以引起细胞内钙流释放;QWF可以明显抑制吗啡诱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水平,纳洛酮不能抑制肥大细胞的脱颗粒作用;La3+、YM、PTx均可明显抑制吗啡诱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水平,同时,La3+、YM可以明显抑制细胞内钙流信号。但是,PTx不能抑制吗啡引起的肥大细胞内钙流信号。结论:吗啡诱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是通过MRGPRX2受体的激活介导,与阿片受体的活化无直接相关性。吗啡诱导的肥大细胞活化后下游信号通路可能涉及Gαq,Ca2+信号通路,此外还可能涉及Gαi通路的活化。

苏用忠(Son Yong Cheong)[6](2019)在《毫火针结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是肘关节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因约半数的打网球者得此病,故名之。本病以肘部外侧部分筋肉的疼痛、触痛,作握持、伸腕、前臂旋后动作时肱骨外上髁部疼痛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损伤性疾病。本病是中年人的特发性疾病,据临床统计,患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多为40岁左右,本病流行率在1%至3%之间,40以后、50岁以前年龄段的人发病率最高,特别是年龄在42至46岁女性群体,其发病率可高达10%。多见于长期从事特殊工作的中年人,随着近现代工作、生活对于电脑、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日趋加深的依赖,长时间的伏案工作、面对电脑、手持鼠标、低头玩手机,造成姿势不良、肘部劳损、防护不当等原因,从而导致肱骨外上髁炎发病率日渐升高,并具有年轻化趋势。本病第一次诱发可由手肘突然用力不当、急性损伤导致,但多数患者表现为慢性劳损过程,从广泛的疼痛逐渐出现单方向、用力时疼痛。患者常在进行提取重物、拧衣服、旋转螺丝刀、开红酒瓶或提茶壶倒水、扫地等动作时,发生手肘外侧的隐痛或剧痛;有的症状不显着,时隐时现,经数月后可自行痊愈;然较重患者,疼痛持续,手臂无力,甚至持物掉落地上,在前臂旋前伸时,也常因疼痛而活动受限,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现代医学认为无论是急性损伤还是慢性的劳损导致发病,肱骨外上髁炎的直接因素都是受伤前前臂多处在旋前位,伸肌群突然或长期收缩,局部纤维组织机化,对血管神经束、肌腱造成反复、经常性刺激导致。由于大多数患者并不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所以病理生理资料较少,肱骨外上髁伸肌总腱抵止部周围瘢痕组织生成是目前可以肯定的病理变化。阐述其病理生理机制的主要存在四种学说,包括血管、神经束卡压学说、伸肌总腱抵止部损伤学说、变性学说、环状韧带损伤后炎症、桡神经分支受累学说、滑膜嵌顿学说。普遍被认可的理论为肱骨外上髁肌群附着处局部变性、渗出、粘连等,形成无菌性炎症,其病理变化为桡侧伸腕肌腱起点的撕裂、瘢痕形成,伸肌总腱下滑囊炎,肱骨外上髁骨膜炎、骨炎,肱桡关节滑膜皱襞增生、肥厚,血管神经束筋膜嵌顿以及环状韧带变性等。而在祖国医学中,《素问长刺节论》记载:“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故肱骨外上髁炎可属于“伤筋”、“痹症”的范畴,因其肘部疼痛,肘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又称为“肘痛”、“肘劳”。中医认为该病主要是慢性劳损所致,多由素体正气不足、气血亏虚、风、寒、湿邪侵袭而痹阻经筋,或血不荣筋、筋骨失养而发病。根据病因病机,分有风寒阻络、气血亏虚、湿热内蕴三个证型。在临床中,中医关于网球肘的治疗措施及种类可谓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其中传统疗法如单纯毫针针刺、温针灸、火针、隔姜灸、理筋手法等,以及结合现代医学特色的针灸疗法如电针、针刀、浮针、穴位注射等,都是目前治疗该病运用较多的针灸治疗方法。在众多的疗法中,兼具生姜的温经散寒以及灸法的温经通脉双重特点的隔姜灸疗法能较好地促进病灶局部微循环,从而有效地起到抗炎止痛的作用。临床治疗中,尽管火针疗法在痹症等疾病中疗效显着,但因传统火针针体较粗,痛感较为强烈,且可能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病人较为抗拒而难以开展施治,而毫火针在保留传统火针的深入病灶和反应点、加快病灶循环和代谢,改善局部组织病理变化并快速促进修复的优势基础上,在针体上加以改良,使得医者施治操作更为简便,病患疼痛感减少,医疗安全性提高,因此在网球肘等痹病中的应用度也得到极大的拓展。目前西医治疗网球肘的方法有限,且疗效不甚满意,其中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疗法主要是通过局注射皮质激素、肉毒杆菌毒素、玻璃酸钠、自体血液制品及组织工程细胞等进行封闭治疗,虽然可迅速缓解局部疼痛,但疗效持续时间短,为暂时性,所以疼痛症状容易再次复发。此外,功能训练在网球肘的治疗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行为干预及功能练习能较好地促进患者肢体自我功能的恢复。等研究发现,采用缓慢渐进式的易于操作的相关练习(主要对桡侧腕短伸肌进行静力牵拉以及对肘关节进行离心运动练习)在缓解患者肱骨外上髁疼痛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改善肘部功能。患者掌握正确的家庭自我练习方式的优势在于不仅可实现早期及随时自我治疗的目的,还可减少相关医疗时间及费用的支出(无需专门到医疗机构寻求康复医师的协助治疗)。因此,本研究以风寒阻络、气血亏虚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肘外侧疼痛及肘关节功能损伤,采用关节松动训练为基础治疗,探索亳火针与隔姜灸在降低患者肘外侧疼痛,改善患者肘部功能等方面的差异,优选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简便廉价的复合疗法,并为其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目的:1通过文献研究,系统归纳总结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对肱骨外上髁炎疾病范畴、流行病学特征、病因病理、疼痛机制和治疗的研究概况。2通过开展文献研究,系统总结归纳近年来中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热点研究方向、主要治疗手段及各自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选取适宜的治疗方式提供参考依据。3通过开展毫火针结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风寒阻络型、气血亏虚型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试验,并与隔姜灸结合关节松动训练作比较,观察不同干预方式对患者疼痛缓解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功能提高情况等。4为寻找临床防治肱骨外上髁炎的迅速、简便、廉价、效佳的优化治疗方案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包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含中华医学会期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筛选相关文献,运用综述形式分析并归纳、总结中医、西医对肱骨外上髁炎的认识、研究及诊疗进展.总结中医尤其是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主要研究思路、治疗方法。2临床研究:严格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风寒阻络、气血亏虚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毫火针组和隔姜灸组两组,每组各34例。分别接受毫火针结合关节松动训练和隔江灸结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选穴:以阿是穴为主穴,患侧曲池、手三里、合谷为配穴。关节松动训练主要是针对肱桡关节、桡侧腕短伸肌的静力牵拉练习。治疗为每3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对患者进行各项指标评价,主要采用的量表为疼痛简化量表、肘功能评定表;主要评定指标包括:临床疗效、镇痛效果,治疗前后疼痛量表总分及分项目得分变化,治疗前后肘功能评定表总分及临床症状体征、日常生活等项目得分变化,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所得数据由专人整理,并采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基线指标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和和治疗前总分、肘功能评定总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两组间基线具有可比性。(2)临床有效率的比较:①临床疗效比较:毫火针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隔姜灸组总有效率为90.00%。经过Wilcoxon秩和检验,Z=1083.4,P=0.042(<0.05),两组之间临床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即毫火针结合关节松动训练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隔姜灸结合关节松动训练。②镇痛效果比较:毫火针组的镇痛效果显效比占59.38%,隔姜组的镇痛效果显效比为50%,毫火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3%,隔姜灸组的镇痛效果为86.67%,,经Wilcoxon秩和检验后,Z=11125.6,P=0.04,表明两组患者止痛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毫火针结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组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隔姜灸结合关节松动训练组。(3)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的比较①SF-McGill量表比较: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SF-McGil l量表总分均显着降低,两两比较经Bonferroni校正后,SF-McGill量表总分在治疗后2周和4周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在治疗后2周和4周两组间比较显示,毫火针结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组的总评分显着低于隔姜灸结合关节松动训练组(P<0.05)。两组SF-McGill量表各项目分值在治疗2周、治疗4周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治疗4周后患者疼痛改善更为显着。而组间比较显示:治疗2周后,毫火针治疗组的VAS、PPI,、PRI这三个子项目的分值均显着低于隔姜灸组,当治疗达到4周后,毫火针治疗组的VAS、PPI两个子项目的分值显着低于隔姜灸组,而PRI这一项的分值在两个组间的差异不明显。②肘功能评定的比较: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两组患者肘功能评定量表各子项目得分均显着升高(P<0.01),两两比较经Bonferroni校正提示,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症状体征、日常生活项目评分在治疗2周和4周后,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其中治疗2周后症状体征评分方面,毫火针组显着高于隔姜灸治疗组(P<0.01),而治疗2周后日常生活评分则毫火针治疗组较隔姜灸治疗组处于劣势(P<0.05),但经过为期4周的治疗后,两组在症状体征、日常生活方面,效果大致相当,差异无显着性(P>0.05)(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治疗过程中,毫火针组有3例患者在取针时有出血、血肿现象,经按压后止血,血肿吸收,不影响治疗进程,无晕针、滞针、断针、烫伤等不良事件发生;隔姜灸组有1例患者在第一次治疗时发生晕灸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不影响治疗进程,有2例患者在灸后有出小水泡的现象,经涂擦红花油后自行吸收,不影响治疗进程,无感染、大面积烫伤等其余不良事件。结论:通过对临床研究数据的处理、分析得知:毫火针结合关节松动训练与隔姜灸结合关节松动训练均能有效治疗风寒阻络型、气血亏虚型肱骨外上髁炎,在镇痛、改善患者肘功能方面疗效明显;短期观察毫火针结合关节松动训练更善于镇痛,而隔姜灸结合关节松动训练更善于改善肘功能;长期治疗时毫火针结合关节松动训练的镇痛效果好,改善功能方面,毫火针和隔物灸治疗效果相当,坚持长期规范的关节松动训练能够改善症状,预防复发。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治疗费用相对较低,操作简便易学等特点,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病情、依从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对于辨证属于风寒阻络型和气血亏虚型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推荐使用毫火针结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本课题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观察的样本量较小,仅纳入了风寒阻络型、气血亏虚型两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未对湿热内蕴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进行本疗法的探索,未对单侧或双侧均有病变进行分类整理、比较分析及探讨,毫火针操作时在针刺深度、针刺角度、留针时间方面不够精确,未设置基础的关节松动训练组,比较在关节松动训练基础上,结合毫火针、隔姜灸治疗,是否优于单纯的关节松动训练,,评估标准较多借助于常用量表,握力改变缺乏量效指标,观察指标和评估工具的选择是否恰当、全面,有待进一步商榷和完善。因此今后可通过扩大样本量,增加亚组进行比较、分析,减少误差,制定规范的毫火针操作流程,设置单纯的关节松动训练组进行对照等方面对毫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进行进一步研究。

王晓月[7](2019)在《比较氟比洛芬酯与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疼痛的影响》文中指出背景腹腔镜手术因其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术后粘连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已成为妇科手术的主要手术方式。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在微创手术的基础上,通过围术期一系列的措施促进患者快速康复,这些措施包括有效控制术后疼痛、促进肠道功能快速恢复等。多模式镇痛是术后镇痛的主要模式,是通过联合多种药物或多种方法进行镇痛,以提高镇痛效果,同时减少单一药物的不良反应。非甾体类抗炎药(氟比洛芬酯等)是多模式镇痛常用的非阿片类镇痛药,其有效性已被许多临床证据证实。有报道围术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用于腹部手术,可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但也有报道认为利多卡因没有这些益处。研究目的比较围术期氟比洛芬酯或利多卡因,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疼痛控制、不良反应发生以及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77例,氟比洛芬酯组(FA组)39例,利多卡因(LD组)38例,年龄18-65岁,ASA评级I-II级,BMI(18.5-24),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FA组麻醉诱导前静脉予以氟比洛芬酯1 mg/kg。LD组在麻醉诱导时给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mg?kg-1,术中连续注射1.5mg?kg-1?h-1。术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当VAS评分≥4分时给予氟比洛芬酯100mg静脉注射,如VAS评分仍然大于4分,再给予地佐辛5mg。对全麻苏醒后及术后2、4、6、8、12、24、48小时进行静息及活动VAS疼痛评分。在术后2小时行Ramsay镇静评分。统计术中阿片类药物的消耗量及七氟烷吸入浓度,术后恶心呕吐及腹胀的发生率,记录患者术后肛门首次通气时间和排便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BMI、ASA分级及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D组术后镇痛药物消耗氟比洛芬酯用量(73.4?53.8)mg,明显低于FA组(107.1?67.5)mg(P<0.05)。LD组瑞芬太尼用量(218.9?92.2)μg,明显低于FA组(463.4?185.8)μg(P<0.001)。术中观察到LD组比FA组的吸入七氟烷浓度有所降低(P<0.05)。FA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0.8?9.7)h,LD组(17.4?9.6)h两组间无显着差异(P=0.12);LD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43.5?18.7)h,明显早于FA组(52.8?20.3)h(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及腹胀率上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4h静息状态VAS评分LD组(1.6?1.1),低于FA组(2.4?1.1),活动状态VAS评分LD组(2.1?1.1),低于FA组(3.0?1.4);术后4h静息和活动状态的VAS评分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其余观察时间点的VAS评分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Ramsay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利多卡因与氟比洛芬酯相比,可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的疼痛,节俭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术中吸入七氟烷浓度和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需求,促进肠功能的早期恢复。

沈敏,金双平,赵青威,楼兴法[8](2018)在《对1例利多卡因破损引起吸入性过敏的急救处理及反思》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盐酸利多卡因吸入引起过敏的总结,为临床手术提供处理对策及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对患者不慎吸入引起过敏的处理及治疗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吸入少量利多卡因同样能迅速引起过敏反应。结论 (1)及时清除吸收掉处理掉利多卡因液体能有效降低吸入性过敏反应的发生。(2)建立相对独立、能及时通风换气的开放式手术室有一定的必要性。

张军霞[9](2014)在《利多卡因在局麻清创术中过敏的急救和护理》文中认为目的提高急诊护士对局部麻醉药物过敏反应的护理警惕性和应急处理能力。方法分析研究8例急诊行局麻下清创缝合术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及护理措施。结果利多卡因局麻引起的过敏反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论充分掌握利多卡因的药理作用,对该药局麻引起的过敏反应的防治必须引起重视。

王道雄[10](2003)在《利多卡因过敏12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

二、利多卡因过敏八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多卡因过敏八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金喉健喷雾剂和利多卡因气雾剂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麻醉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2组患者麻醉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比较
    2.3 2组患者麻醉苏醒期情况比较
        2.3.1 苏醒期躁动评分
        2.3.2 气管导管耐受度
    2.4 术后24 h并发症
3 讨论

(2)激光术前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致急性接触性皮炎64例临床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皮肤反应及标准化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正清风痛宁注射液与利多卡因注射液配伍安全性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试剂
    1.3 药品
    1.4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外观
    2.2 pH值测定
    2.3 青藤碱的含量测定
        2.3.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2.3.2 对照品制备:
        2.3.3 供试品制备:
    2.4 足肿胀实验
3 结果
    3.1 配伍溶液外观变化
    3.2 配伍溶液pH值变化
    3.3 配伍溶液中青藤碱含量的变化
    3.4 配伍溶液致类过敏情况
5 讨论

(4)利多卡因联合硝酸甘油用于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
    1.2 控制性降压
    1.3 硝酸甘油
    1.4 利多卡因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选择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药品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3.2 血流动力学比较
    3.3 术中视野评分情况比较
    3.4 术中出血量比较
    3.5 术中达目标血压的时间、停药后血压恢复时间比较
    3.6 硝酸甘油用量及术后拔管时间比较
    3.7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术中用量比较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不足及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在围术期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5)局麻药过敏的回顾性分析及MRGPRX2参与类过敏反应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临床研究 局麻药过敏的回顾性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基础研究
    第一部分 稳定过表达MRGPRX2细胞模型用于评价麻醉药物潜在的类过敏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MRGPRX2参与吗啡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MRGPRX2在类过敏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毫火针结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对肘劳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分析
        二、病位与经筋的分布关系
    第二节 西医对外肱骨外上髁炎的认识
        一、解剖结构
        二、病因学说
        三、病理机制
    第三节 中医治疗进展
        一、针刺类
        二、艾灸
        三、推拿
        四、小针刀
        五、浮针
        六、中药制剂
    第四节 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一、局部药物注射
        二、体外冲击波结合超声治疗
        三、腕伸肌能力技术
        四、动态关节松动术
        五、微创疗法
        六、康复训练
    第五节 毫火针研究进展
        一、毫火针基础理论的进展
        二、毫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进展
        三、总结与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辨证分型
        四、纳入标准
        五、排除标准
        六、中止/剔除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治疗方法
        二、观察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基线指标的对比
        二、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对比
        三、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的对比
        四、治疗过程中,对患者不良反应的详细记录
    第四节 分析讨论
        一、关于本研究课题的选择
        二、关于治疗方法的选择
        三、关于观察指标和评估工具的选择
        四、关于临床研究结果的评价
        五、关于本课题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思路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7)比较氟比洛芬酯与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疼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的注释及缩略词表
前言
文献综述
    超前镇痛理论基础
    NSAIDS在多模式镇痛中依据
    氟比洛芬酯的临床应用
    利多卡因的临床应用
实验方法
    临床资料
    实验步骤
    仪器设备
    实验药品
    统计方法
结果
    1 人口统计学和手术相关变量的比较
    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比较
    3 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深度意识指数的比较
    4 两组患者术中七氟烷和瑞芬太尼用药情况的比较
    5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和镇痛需求的比较
    6 术后不良反应和肠道功能恢复的评估
    7 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及镇静评分的比较
讨论
研究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对1例利多卡因破损引起吸入性过敏的急救处理及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1病人资料
2过敏发生及治疗过程
3讨论

(10)利多卡因过敏1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症状体征
    1.3 治疗方法与转归
2 讨论

四、利多卡因过敏八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金喉健喷雾剂和利多卡因气雾剂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比较[J]. 吴雷,杜重临,夏一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01)
  • [2]激光术前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致急性接触性皮炎64例临床分析及对策[J]. 冯家宜,黄绿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1(06)
  • [3]正清风痛宁注射液与利多卡因注射液配伍安全性考察[J]. 彭晓珊,滕健,许李,王小伟,张涛,仇萍. 海峡药学, 2021(07)
  • [4]利多卡因联合硝酸甘油用于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的临床观察[D]. 罗威庭. 南昌大学, 2021(01)
  • [5]局麻药过敏的回顾性分析及MRGPRX2参与类过敏反应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机制研究[D]. 左君.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6]毫火针结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D]. 苏用忠(Son Yong Cheo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比较氟比洛芬酯与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疼痛的影响[D]. 王晓月. 东南大学, 2019(05)
  • [8]对1例利多卡因破损引起吸入性过敏的急救处理及反思[J]. 沈敏,金双平,赵青威,楼兴法. 海峡药学, 2018(09)
  • [9]利多卡因在局麻清创术中过敏的急救和护理[J]. 张军霞.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4(06)
  • [10]利多卡因过敏12例临床分析[J]. 王道雄. 中国热带医学, 2003(03)

标签:;  ;  ;  ;  ;  

利多卡因过敏8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