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图书情报服务产业化

21世纪图书情报服务产业化

一、21世纪图书馆与信息服务产业化(论文文献综述)

苑亚坤[1](2020)在《面向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图书馆科技信息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森维哈(SENGSOURINHA Somphayvanh)[2](2018)在《老挝信息服务的社会化监督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信息已经成为了 21世纪的重要社会资源,现代的信息技术不断广泛应用,使得信息化的地位更加突出,信息产业已由此发展成为一种朝阳产业,信息服务的价值也不断凸显。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在信息服务的方面也被赋予一些新要求,其主要表现在信息服务的社会化监督体系上。留学中国期间,对比中国信息管理理论与实践,老挝的信息服务社会化监督还有很多问题,例如监督的力度不够、没有一套监督的机制等。由此可知,老挝急需在监督机制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构建一套符合老挝国情的,以法律监督为主的监督体系。鉴于此,本研究在考虑老挝国情和当前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对中国以及美国先进的信息服务的社会化监督体系的经验进行借鉴,同时,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与资料,以当前老挝的电子政府及政府的门户两站为例,分析其信息服务的社会化监督机制、体系与体制目前的状态,并提出了一定建议。主要包括六个部分:导论主要阐述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梳理国内外有关政府信息服务的相关研究,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解释相关概念等。第一部分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即社会化监督相关基本理论。主要概述了民主行政的内核、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学基础等信息公开监督的理#以及人民主权、民主行政、权力制约等社会监督的理论依据,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为老挝信息服务的社会化监督机制。主要阐述了老挝当前信息服务监督的分部门现象并指出这种模式存在不够集中、通用性不强等弊端,不能够适应当前的信息服务需要。同时也强调老挝部门监督的服务监督要向社会监督转型,且借鉴国外优秀经验为老挝构建了监督机制框架,该框架主要由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共同构成。第三部分为权益保护与安全监督。该部分在明确社会信息服务中的基本关系和权益保护重点的基础上,对国家信息安全、公众权益监督和用户监督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第四部分为老挝信息服务的质量监督。这部分主要阐述信息服务的特性与质量评价的基本要求及质量综合评价方案,并指出通过用户满意度评价来评价信息机构的服务质量。第五部分为信息服务的商品化特征和价格形成的机制,并在信息市场中的不正当价格行为与信息服务价格监督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通过法制监督、行政监督、行业价格自律、企业内部监督等各方面相互配合的监督体系。第六部分为老挝信息服务的社会化监督的全面实施。其中包括政策的引导、监督体系的完善及社会化监督组织保障等。

苏超[3](2014)在《“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项文化惠民项目,旨在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将中华优秀文化资源传递到全国的每个角落,重点解决偏远地区广大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的问题,缩小城乡之间、人与人之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存在的“信息鸿沟”。文化共享工程实施至今已跨越12年,然公众对于文化共享工程的认识却存在严重不足,此外,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过程是怎样的?效果如何?其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症结有哪些?其如何才能持续发展下去?本研究通过海量的文献材料系统分析、网上资源统计分析、访谈等方法对文化共享工程进行研究以期解决上述问题,进而实现文化共享工程广泛服务民众的目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1)采用深度阅读并按照关键词、主题进行归类的方法对国内外374篇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2)通过对文化共享工程241期工作简报、4000余条主要新闻材料、国家历年来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文件、山东省十余个市县服务点和国家中心部分工作人员访谈资料的分析,对文化共享工程实施过程进行梳理与分析;(3)采用统计、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国家数字文化网、31个省级分中心文化共享工程网站资源、中国国民休闲小康指数、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中国广播电视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等数据资料的挖掘分析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效果;(4)以“心声·音频馆”与“上图讲座”两种资源的网上收听次数/观看次数为数据基础,分析公众对这两类资源的偏好程度;(5)在前面几项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访谈,分析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影响因素;(6)对国外相似项目进行分析;(7)进行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8)构建文化共享工程评估指标体系。经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与分析,本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关于文化共享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8个方面,分别是立足国家层面与基层的整体性研究,立足省级视角、市县视角、农村视角的实践研究,针对技术、培训、绩效评估、资源建设、版权问题等的专题研究。(2)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过程依据“建设”与“应用”的比重分为初步探索、普遍发展、巩固提升三个阶段;文化共享工程相关利益群体主要由提供决策与保障群体、实施监管群体、合作参与群体、用户群体构成;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基层的方式主要通过两条支路完成。(3)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效果体现在三个层面,宏观层面表现为对消弭社会信息鸿沟的贡献,中观层面表现为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贡献,微观层面主要变现为对国家公共数字资源的充实与对国民生活质量提升的贡献。(4)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影响因素主要包含制度、资源建设、队伍建设等三个维度。(5)本研究针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影响因素,结合相关理论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借鉴国外相似项目,对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做出如下战略设计:一是资源设计达到标准统一,二是通过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使制度设计达到系统全面;三是充分利用新技术的发展开发适应的技术平台,以及搭建多元的、人性的、环保的服务终端;四是通过多元的文化教育活动与多举措的文化共享工程宣传推广进行服务设计,实现“服务到人”的目标。(6)在文化共享工程顶层设计与已有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建设、利用、效果三个一级指标的文化共享工程评估指标体系。本研究的主要创新在于:第一,国内首次对文化共享工程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与分析,有关见解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参考借鉴价值;第二,论文采用“四象限图”分析公众对文化共享工程文化信息资源的偏好程度,对相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陈世银[4](2013)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信息保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协同创新,是在创新过程引入协同的思想,创新要素在创新过程中发挥各自作用,在提升自身效率的基础上,依托机制性互动,提升生产与收益的效率,从而增加价值和创造的过程。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2012年,教育部"2011计划”正式启动实施。本文所研究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围绕共同的目标,以人员、资源、技术、管理等协同为基础,通过深度合作,实现各参与主体价值的共同增值。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在开展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信息需求,如何以高质量的信息服务,确保协同创新富有成效,是摆在广大信息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论文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信息保障为主线,综合了创新理论、协同理论、信息与知识管理理论、用户行为与心理理论等,研究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环境与基础,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信息需求与信息获取,面向协同创新需求的产学研创新信息保障体系构建等内容,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平台模型,并对武汉药物与疫苗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信息保障案例进行了分析,丰富了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视角的信息管理与服务理论。全文约15万字,共分为7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第1部分探讨了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内在要求,在协同的过程中需要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与服务保障。论文对国内外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信息保障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研究中的不足。论文以协同的视角,通过文献调查法、系统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信息需求特征与内容,信息保障体系的构建问题,并提出了产学研协同系统内外部相结合的多层次一体化信息保障平台模型。第2部分研究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环境与基础。一是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与协同环境影响,包括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相关的概念、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与要求、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创新主体等;二是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与环境的互动,包括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推动力、所需要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等:最后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信息流与知识转移,包括创新主体间的管理信息流、以协同为主线的业务信息流以及协同过程中的知识转移问题。第3部分研究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信息需求与信息获取问题。一是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中的信息需求类型与结构,包括管理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管理中的信息需求;二是研究了信息需求的特征与影响因素,包括信息需求的类型与构成,信息需求影响因素,信息需求的特点等;三是探讨了信息需求的满足与实现,包括信息需求障碍,信息需求保障中存在的问题,信息需求的实现等;四是研究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信息获取及其障碍问题,包括信息来源,信息获取的途径与方式,信息获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为开展面向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信息保障工作提供了研究基础。第4部分研究了面向协同创新需求的产学研创新信息保障体系构建问题。首先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内部信息保障系统建设,包括内部信息保障系统的组成、特点与功能、工作的组织与推进等;其次探讨了面向协同创新需求的社会化信息保障系统建设,包括信息服务机构的信息保障,科技中介机构、咨询公司的信息保障,以及行业部门的信息保障等;最后探讨了多层次一体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体系的构建,包括体系构建的目标和要求、体系构建的核心要素以及体系的层次结构与功能等。第5部分研究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平台的建设与管理问题。一是研究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平台建设思路,包括平台规划目标、构建原则以及规划的实施等;二是探讨了平台的技术支撑,包括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存储与信息组织技术、基于知识网格的信息网络技术、智能化与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技术等;三是重点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平台的构建问题,提出了信息保障平台的模型,并研究了平台的拓扑结构、总体架构和功能;四是研究了产学研信息保障平台的系统互操作问题,平台的资源整合问题,包括基于云计算的信息资源整合、SoA信息资源整合技术等;最后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平台的运行与管理等。第6部分分析了武汉药物与疫苗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案例。探讨了该协同创新中心成立的背景;协同过程中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等信息需求,并探讨了该中心面向产学研协同的信息保障平台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最后总结了该协同创新中心在信息保障工作中的经验与存在的不足。第7部分对全文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张宏武[5](2012)在《图书馆知识服务发展述论》文中研究说明文章旨在对我国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历程进行回顾与阐述。从知识服务概念、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关系、知识服务运营模式、知识服务实施策略、应用技术、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肯定成果,指出不足,提出建议,以期对后来的研究与实践有所指导。

李巍[6](2011)在《城市圈创新发展中的信息保障研究》文中提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步伐显着加快,一方面大力促进创新带动的产业升级,一方面深入推进区域差别化发展战略,行政治理中加强了区域治理权限。这些工作同步推进之中,城市圈作为国内最具发展基础和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龙头成为新发展蓝图中创新与改革的重要基地。如何将这些挑战性工作目标融合在一起予以实现,是区域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城市圈具有国内最为优越的发展条件,资源汇聚、市场繁荣,在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具有推动以知识创新为动力的产业创新发展和区域联动发展的有利条件。将两项发展主题合并考虑,在城市圈创新发展目标下定位信息保障体系发展目标,可以通过创新信息保障服务整合和利用国内外创新信息资源,弥合地域发展中由知识信息分布不平衡带来的创新资源鸿沟,有力促进本地区高级生产要素的创生,降低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依赖度,改善社会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关联主体间的协同创新,通过提升面向产业增值全过程的信息化保障促进产业升级发展,促进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域之间的产业联动,从而促进城市圈创新发展。在城市圈创新发展基础上,该信息保障体系可以通过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业务协同加强城市圈对内、对外的功能辐射与服务拓展,加强区际联系,增强本地区影响力,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发展。本文深入探究国内外典型城市圈创新发展模式与发展规律,从系统论、协同论和产业创新发展的角度,在信息科学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解析城市圈创新发展规律、创新系统层次结构以及创新价值迁移规律,从中定位开放化、社会化创新中信息服务需求变革趋向,探寻有利于促进创新活动协同组织的城市圈创新信息保障系统变革方向与具体实现。最后,以国内城市圈创新信息服务平台实践为案例分析现实工作开展的经验与不足,加深对这一研究论题的认识。文中有图52幅,表24个。全文共8章,各章内容如下:本文第1部分考察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城市圈创新发展实践并概括其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对比分析揭示城市圈可持续创新发展经验以及共性问题,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发展理论以及产业经济学视角下城市圈创新体系竞争力理论探索城市圈圈域互动纵深发展,为总结城市圈创新发展基本规律打下基础。第2部分从系统论出发,将创新要素、创新结构与区域发展中不同地区的能量转换规律结合起来构建城市圈创新发展的结构化模型;从静态和动态发展角度,揭示创新系统的结构层次以及城市圈创新发展的阶段特征,结构化和阶段性发展将引起创新发展信息与信息服务需求的变革;从国家战略变革角度探寻我国城市圈改革发展方向和创新发展动力源泉;概括城市圈创新发展基本机制以及机制关联,明确新时期创新发展中信息机制的重要地位,以国外城市圈信息保障工作发展实际佐证发展创新信息保障是城市圈创新发展构图中的重要内容。第3部分分析创新活动演化趋势,调查研究创新主体信息需求及信息服务需求的现实满意度,发现现有服务系统的不足。从城市圈圈层互动创新模式的结构化发展以及创新系统的动态演进,揭示创新发展中创新用户需求的层次性和结构变化,探寻社会各方知识信息及服务需求变革方向,为变革信息保障体系建设打下基础。第4部分从社会创新环境变革与创新信息需求变革出发,探讨既有信息保障与新的社会化创新模式之间的不适应,明确系统转型要求,重新定位信息保障工作目标体系,摸索建立创新活动链全程覆盖的信息保障体系,指出需要拓展的工作内容。第5部分构建城市圈创新信息建设与利用的多维协同模式,明确城市圈创新发展信息资源协同配置内容以及协同实现方法,探索分布式环境下资源共享利用、信息保障工作多层次系统化协同组织,明确城市圈创新信息保障系统建设工作推进过程中的保障工作内容与管理控制原则。第6部分从技术实现的角度讨论如何在系统建设中增强跨系统协同服务以及促进用户创新行为交互,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区域特色资源建设以及在特定领域知识服务能力。对平台服务组织原则、协同技术架构和平台技术实现进行分析,搭建了云计算环境下基于SOA的平台协同技术层次化模型,更进一步说明平台如何面向协同创新拓展互动业务。第7部分对以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圈信息保障体系实践做出分析,解析其平台系统构成、资源组织与协同服务业务开展状况,从目标定位、运行特点、体制机制创新以及服务组织方面揭示其比较优势,总结平台建设经验。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进一步提炼观点,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展望了该领域后续研究方向。

王永生[7](2011)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政策研究》文中指出1.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形成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建国60多年来,我国地质工作积累了海量的地质资料信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存在资料信息分散、综合研究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服务渠道不畅、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使得地质资料信息的巨大潜在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是对传统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理念和方式的重大变革,有利于延长地质工作产业链,提高地质成果公共服务能力,解决地质资料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避免地质工作重复投入。2.本次研究工作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矿产资源经济学、信息资源管理学、控制论等理论,分析研究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内涵与基本特征。研究工作以大量数据资料为基础,在研究内容上,注重了纵横联系,既做了历史述评又进行了现状分析,既比较了国内相关行业又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既自上而下进行了问卷调查又自下而上进行了实践总结;在研究手段上,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践经验的结合,典型案例剖析与一般规律的总结。3.通过本次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本质是技术、经济、政策与管理四重维度构成的一种动态模式,重点要解决的是服务与需求脱节问题;(2)集群化与产业化同等重要,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最有力的抓手是纳入政府财政保障体系,最需要的保障措施是完善管理体制,最需要完善的政策是《加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若干规定》,主要障碍在于管理体制不健全,汇交质量不高与不及时,市场机制不健全,服务主体不发育;(3)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政策设计需要兼顾产业链的发展与产业结构、布局、组织、技术等方面内容。4.本次研究创新性地取得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成果:(1)运用黑箱理论,揭示了地质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内涵与基本特征;(2)首次对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3)首次分析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业的概念与基本特征;(4)从产业经济学理论出发构建了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358”政策方案;(5)跟踪分析六个试点地区实践进展得出了五点经验启示;(6)对国内外六个信息服务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得出六点启示与借鉴。

肖花[8](2010)在《网络环境下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研究》文中提出图书馆联盟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及网络化技术的普及程度呈正比,其终极目标在于使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均可以获得任何图书馆的任何信息资源,其发展代表了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的最佳模式和发展的先进方向。本文研究了网络环境下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体系的基本构架,并提出了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所必须的基本要素,即一组服务联盟的基本组件,包括其理念、技术、环境、工具手段、制度体制及远景蓝图,并详细阐述了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体系各组件的运作与架构,目的就是使各区域图书馆更好的服务于公众。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的体系结构中的发展战略具有挑战性,其发展趋势为:把商业营销理念应用于图书馆服务当中和发展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产业化。本文重点研究了这方面的关键技术和创新理念,其中包括基于网格技术的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和基于语义网格技术的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和实际案例对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引入关键技术描述信息服务联盟的方法,并对这些关键技术的服务联盟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提高网络环境下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的效率。(3)采用基于CRM理念和基于商业营销理念的方法进行多元化的信息服务联盟战略分析,其中包括采用从创新的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服务理念来实现服务无所不在,从而扩大区域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的功能、效率及产业化路径,实践探索了服务联盟的业界效率,并根据信息服务联盟的产业化必备条件提出产业化服务模式。继续深入研究网络环境下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战略,以及更成功地运作连锁增值信息服务仍将是一些很有前景的引人入胜的课题。

乐庆玲[9](2010)在《国家创新发展中的信息服务制度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基于信息化的国家创新发展中,信息服务业已成为支持自主创新和科技、经济、文化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先导行业。从知识创新的社会化推进,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不仅需要进行信息服务技术、网络手段与方法更新和信息服务业务拓展,更重要的是,要求创建与创新型国家制度相适应的信息服务制度。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信息服务转型与制度变革正在由浅层次向深层次深化,现已步入结构性调整、战略化改组、功能全面转变的攻坚阶段。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构成,多样化的运行体制、错综复杂的隶属关系,主体不明的产权制度导致整个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诸多问题,从而也提出了信息服务制度研究这一新的课题。为此,本论文以“国家创新发展中的信息服务制度建设研究”为题,试图从国家制度变迁与信息服务制度演化的历史视角去探寻当前创新型国家制度下的信息服务转型轨迹,通过创新导向下的信息服务制度供给与需求分析,探索信息服务制度建设的目标和定位,剖析信息服务制度创新的关键因素,研究基于自主创新发展的信息服务制度设计。围绕研究思路,论文全文分为8个部分,除引言和结语外,正文分为6章,其主体内容如下:第1章将信息服务制度放到国家宏观制度框架下进行考察。从制度以及制度相关概念引发对国家制度以及信息服务制度内涵及其运行机制的的思考。在历史演进的视角下分析国家制度变迁与信息服务制度演化的互动机制,并将我国国家制度变迁中的信息服务制度演化轨迹与国外对比,从中探索出一般规律。第2章着眼于创新型国家制度下的信息服务转型分析。结合创新理论,阐释了当前我国面向创新的国家制度建设框架,从国家创新与信息服务的关系入手,审视了创新促动下的信息服务转型现状,并引入制度视角探讨了信息服务转型中的路径依赖,同时对信息服务制度的供给与需求进行了分析。第3章对信息服务制度创新的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进行了研究。从信息服务制度创新的动力机制出发,分析了信息服务制度创新过程中创新主体扩散的进程、一般构架和功能定位,探索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息服务制度创新模式和路径,指出信息服务制度创新的有效因素,提出了信息服务制度建设分层实施的方案。第4章在制度设计相关理论基础上对信息服务制度设计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思考了面向创新的信息服务制度功能设计,并探索了几种设计方法在信息服务制度建设中的应用。第5章对信息服务制度的评价体系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初步探索了信息服务制度评价的构成要素以及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指标权重的确定,提出了信息服务制度评价的一般方法并分析了信息服务制度的反馈机制与制衡、监督机制。第6章以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和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为案例分析了信息服务制度创新现状和进展情况。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本文作出了总结,并对面向创新的信息服务制度建设进行展望,作为作者下一步研究的基础和方向。

焦俊梅[10](2009)在《图书馆产业化:新经济环境与旧管理体制的较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图书馆产业化的历史背景、本性和宗旨、认识和实践等方面进行了评述。明晰了图书馆产业化问题的起源,分析了图书馆产业化的哲学和经济学内涵,探讨了图书馆产业化的新型体制和图书馆在知识经济环境下重获生机的机遇和挑战。

二、21世纪图书馆与信息服务产业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1世纪图书馆与信息服务产业化(论文提纲范文)

(2)老挝信息服务的社会化监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选题背景与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
        0.2.1 国外相关研究
        0.2.2 中国相关研究
        0.2.3 老挝研究现状分析
    0.3 研究设计
        0.3.1 研究目标
        0.3.2 研究总体框架与内容
        0.3.3 研究方法
    0.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0.4.1 研究难点
        0.4.2 研究创新点
1 理论基础
    1.1 政府信息公开监督的理论
        1.1.1 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学基础
        1.1.2 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保障制度
    1.2 社会监督的理论依据
        1.2.1 人民主权的理论
        1.2.2 民主行政理论
        1.2.3 权力制约理论
    1.3 公共服务社会监督理论
        1.3.1 公共服务公民监督
        1.3.2 公共服务社会团体监督
        1.3.3 公共服务的舆论监督
2 老挝信息服务的社会化监督机制、体系与组织体制
    2.1 老挝信息服务部门监督向社会化监督的发展
        2.1.1 信息服务监督的分部门组织形式及其现缺陷
        2.1.2 老挝信息服务监督的社会化与信息服务社会监督模式
    2.2 老挝信息服务社会化监督主体与对象
        2.2.1 老挝信息服务社会化监督主体
        2.2.2 老挝信息服务社会化监督对象
    2.3 老挝信息服务社会化监督机制
        2.3.1 老挝信息服务社会化监督机制的形成
        2.3.2 老挝信息服务社会化监督机制框架模型
    2.4 老挝信息服务社会化监督体系构建
        2.4.1 老挝信息服务的社会监督的发展目标、要求与原则
        2.4.2 老挝信息服务监督的内容及社会化监督体系
    2.5 老挝信息服务的社会化监督组织体制
        2.5.1 老挝信息服务社会化监督组织体制问题分析
        2.5.2 国外信息服务社会化监督组织体制建设及启示
        2.5.3 老挝信息服务社会化监督组织体制完善路径
3 老挝信息服务的权益保护与安全监督
    3.1 老挝社会化信息服务中的权益主体与监督构建
        3.1.1 信息服务中的基本关系
        3.1.2 信息服务中权益保护的核心与监督重点
        3.1.3 老挝信息服务中权益保护存在问题与有效路径
    3.2 老挝信息服务中的国家信息安全保障监督
        3.2.1 老挝信息服务中的国家信息安全问题
        3.2.2 老挝信息服务中的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实施
    3.3 老挝信息服务中的公众权益与安全保障监督
        3.3.1 老挝信息服务中的公众权益
        3.3.2 老挝信息服务中的公众安全监督
    3.4 老挝信息服务中的用户权益保护与安全监督
        3.4.1 信息服务中的用户权益保护
        3.4.2 信息服务中的用户安全监督
4 老挝信息服务的质量监督
    4.1 老挝信息服务的质量评价
        4.1.1 信息服务的特性与质量评价的基本要求
        4.1.2 信息服务质量监督中的综合评价
        4.1.3 老挝信息服务质量的用户满意度评价
    4.2 老挝信息服务质量监督组织
        4.2.1 老挝信息服务的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
        4.2.2 老挝信息服务质量监督体系的构建
        4.2.3 老挝信息服务质量的组织实施
    4.3 信息服务的技术及技术质量监督
        4.3.1 信息服务的技术质量认证
        4.3.2 基于技术质量认证的信息服务技术质量监督组织
5 老挝信息服务的价格监督
    5.1 信息服务的商品化及其经济特性
        5.1.1 信息服务业产业化发展与信息服务商品化
        5.1.2 信息服务的经济特性
        5.1.3 信息服务的商品价格与定价功能
    5.2 信息服务价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5.2.1 成本的因素
        5.2.2 效用的因素
        5.2.3 供求的因素
        5.2.4 垄断与竞争的因素
    5.3 信息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
        5.3.1 创造型信息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
        5.3.2 加工型信息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
        5.3.3 中介型信息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
    5.4 信息市场中的不正当价格行为与信息服务价格监督问题
        5.4.1 信息市场中不正当的价格行为及其产生的危害
        5.4.2 信息服务价格监督的主体和客体
        5.4.3 信息服务的价格监督的三个层面
    5.5 老挝信息服务价格监督的实施
        5.5.1 国外开展信息服务价格监督及其启示
        5.5.2 老挝信息服务价格监督的体系构建
        5.5.3 信息服务价格管制与监控相关指标体系及其评价
6 老挝信息服务社会化监督的全面实施
    6.1 政策引导
        6.1.1 信息服务社会化监督政策的目标与内容
        6.1.2 信息服务社会化监督政策的制定依据与原则
    6.2 社会监督法律体系完善
        6.2.1 信息服务社会监督的法律内容
        6.2.2 老挝信息服务社会监督法律的建设建议
    6.3 信息服务社会化监督组织保障
        6.3.1 信息服务社会化监督的部门重组与优化
        6.3.2 信息服务社会化监督的实施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致谢

(3)“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附图清单
附表清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设定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主要概念界定
        一、数字鸿沟
        二、文化信息资源
        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四、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与思路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第一节 研究相关理论
        一、知识沟理论
        二、文化权利
        三、文化传播
        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公共物品理论
        六、贫困文化理论
    第二节 我国文化共享工程研究文献回顾
        一、文化共享工程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
        二、文化共享工程研究文献的评价分析
第三章 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背景分析
    第一节 文化共享工程实施的背景
        一、全球信息化给文化建设带来挑战
        二、国家对文化建设日益重视
    第二节 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缘由
        一、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三、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需要
第四章 文化共享工程实施过程
    第一节 初步探索阶段:十五时期
        一、建立试点
        二、启动应用
        三、全国推广
        四、初步探索阶段工程建设小结
    第二节 普遍发展阶段:十一五时期
        一、开展文化共享工程试点工作
        二、与相关项目合作共建
        三、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
        四、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
        五、普遍发展阶段工程建设小结
    第三节 巩固提升阶段:十二五时期
        一、继续推进服务网络的全覆盖
        二、服务新思路:拓展与深化
        三、统筹数字资源建设
        四、打造技术支撑平台
        五、巩固提升阶段工程建设小结
    第四节 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过程的系统分析
        一、建设流程
        二、国家政策影响及作用
        三、相关利益群体分析
        四、资源构成分析
        五、服务方式分析
第五章 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效果与分析
    第一节 宏观层面:消弭社会信息鸿沟
        一、计算机设备增加助力“信息鸿沟”的消弭
        二、计算机技能培训助力“信息鸿沟”的消弭
    第二节 中观层面: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推动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
        二、促进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层级建设
    第三节 微观层面:充实文化资源,提升国民生活质量
        一、充实国家公共数字文化资源
        二、助力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第四节 公众对文化共享工程数字文化资源的偏好分析
        一、以“心声·音频馆”为例
        二、以“上图讲座”为例
第六章 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
    第一节 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一、从文献梳理中发现问题
        二、从建设过程与效果中分析问题
        三、从访谈资料中挖掘问题
        四、影响因素的确定
    第二节 国外相似项目介绍及分析
        一、美国:“美国记忆”(American Memory)
        二、韩国:“信息网络村”(Information Network Village,INVIL)
        三、南非:“数字之门”(Digital Doorway)
        四、印度:“墙上之窗——学习站”(HiWEL-Learning Stations)
        五、日本:“无处不在网络计划”(U-Japan)
        六、英国:“文化在线”(Culture on Line)
    第三节 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顶层设计
        一、设计导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二、设计主题:突出“标准、规范、反馈、社会化”
        三、资源设计:标准统一
        四、制度设计:系统全面
        五、技术设计:拓展利用
        六、服务设计:进村入户到人
    第四节 文化共享工程未来发展实践指导
        一、指导原则:依据顶层设计与相关建设规划
        二、以技术支撑平台为基础,构建层级分布式互联网网站群
        三、以“服务年”为契机,实现数字文化活动的品牌化建设
        四、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为重点,完善资源基础库
        五、以人才建设为中心,推动全民信息素养教育与工作队伍培训
    第五节 构建文化共享工程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
    第三节 研究展望
附录A 文化共享工程建设问题汇总——96篇研究文献梳理
附录B 国家数字文化网——专题资源库
附录C 心声·音频馆资源
附录D 上海图书馆讲座回顾(2002年-2013年)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信息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0.1.1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
        0.1.2 产学研协同创新需要信息资源与服务保障
        0.1.3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信息保障的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内外关于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信息保障研究综述
        0.2.2 国内外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
    0.3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创新
        0.3.1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0.3.2 本论文研究的方法
        0.3.3 论文创新点
1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环境与基础
    1.1 产学研协同创新与协同环境影响
        1.1.1 创新,协同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
        1.1.2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
        1.1.3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与要求
        1.1.4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创新主体
    1.2 产学研协同创新与环境的互动
        1.2.1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推动力
        1.2.2 产学研协同创新面临的社会环境
        1.2.3 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需要的政策环境
    1.3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信息流与知识转移
        1.3.1 协同创新主体间的管理信息流
        1.3.2 以协同为主线的业务信息流
        1.3.3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知识转移
2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信息需求与信息获取
    2.1 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中的信息需求类型与结构
        2.1.1 产学研协同中的管理创新信息需求
        2.1.2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知识创新信息需求
        2.1.3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技术创新信息需求
        2.1.4 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产权管理的信息需求
    2.2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需求的特征与影响因素
        2.2.1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需求的类型与构成
        2.2.2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2.2.3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信息需求的特点
    2.3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需求的满足与实现
        2.3.1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信息需求障碍
        2.3.2 协同创新中信息需求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2.3.3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需求的实现
    2.4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信息获取及其障碍
        2.4.1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信息来源
        2.4.2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获取的途径与方式
        2.4.3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获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面向需求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体系构建
    3.1 产学研协同创新内部信息保障系统建设
        3.1.1 产学研协同创新内部信息保障系统的组成
        3.1.2 产学研协同创新内部信息保障系统的特点与功能
        3.1.3 产学研协同创新内部信息保障系统的组织
        3.1.4 产学研协同创新内部信息保障系统建设工作的推进
    3.2 面向协同创新需求的社会化信息保障系统建设
        3.2.1 信息服务机构所提供的信息保障
        3.2.2 科技中介机构、咨询公司的信息保障
        3.2.3 行业部门的信息保障
    3.3 多层次一体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体系的构建
        3.3.1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体系构建的目标和要求
        3.3.2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体系构建的核心要素
        3.3.3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体系的层次结构与功能
4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4.1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平台建设思路
        4.1.1 平台规划目标
        4.1.2 平台构建原则
        4.1.3 信息保障平台规划的实施
    4.2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平台的技术支撑
        4.2.1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存储与信息组织技术
        4.2.2 基于知识网格的信息网络技术
        4.2.3 智能化与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技术
    4.3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平台的构建
        4.3.1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平台模型
        4.3.2 信息保障平台的拓扑机构
        4.3.3 产学研信息保障平台的总体架构和功能
    4.4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平台的系统互操作
        4.4.1 系统互操作的主要内容
        4.4.2 系统互操作的实现方法
    4.5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平台的资源整合
        4.5.1 基于云计算的信息资源整合
        4.5.2 SOA信息资源整合技术
    4.6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平台的运行与管理
        4.6.1 信息保障平台运行原则
        4.6.2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平台管理
5 案例:武汉药物与疫苗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信息保障工作分析
    5.1 武汉药物与疫苗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
        5.1.1 成立背景与基础
        5.1.2 产学研协同的架构和运作模式
    5.2 武汉药物与疫苗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信息需求
        5.2.1 管理创新信息需求
        5.2.2 知识创新信息需求
        5.2.3 技术创新信息需求
        5.2.4 知识产权管理信息需求
    5.3 武汉药物与疫苗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的信息保障实践
        5.3.1 多层次一体化的信息保障体系
        5.3.2 面向产学研协同的信息保障平台的业务推进
    5.4 经验与不足
        5.4.1 经验
        5.4.2 存在的问题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5)图书馆知识服务发展述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知识服务研究概况
3 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的主要内容
    3.1 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知识服务的必要性)
    3.2 知识服务概念及特征
        3.2.1 知识服务概念
        3.2.2 知识服务特征
    3.3 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的区别与联系
    3.4 知识服务运营模式、应用技术、实施策略
        3.4.1 知识服务运营模式
        3.4.2 知识服务应用技术
        3.4.3 知识服务实施策略
    3.5 图书馆知识服务发展趋势
4 知识服务研究之不足及建议
5 结语

(6)城市圈创新发展中的信息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论文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0.2.1 “城市圈创新”与“区域创新”的关联与成果适用性分析
        0.2.2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进展
        0.2.3 国内外研究及实践进展评析
    0.3 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
        0.3.1 研究内容
        0.3.2 研究方法
        0.3.3 研究创新点
1 系统创新视角下国内外典型城市圈发展
    1.1 国际先进城市圈创新发展模式考察
        1.1.1 硅谷创新经济带发展模式
        1.1.2 纽约城市圈创新发展模式
        1.1.3 伦敦城市圈创新发展模式
        1.1.4 东京城市圈创新发展模式
    1.2 创新发展视角下的国内典型城市圈发展
        1.2.1 国内城市圈引领区域创新发展基本情况
        1.2.2 长江三角洲城市圈创新发展
        1.2.3 珠江三角洲城市圈创新发展
        1.2.4 京津冀城市圈创新发展
    1.3 国内外城市圈创新发展对比分析
        1.3.1 国内外典型城市圈发展比较
        1.3.2 城市圈可持续创新发展经验
        1.3.3 我国现阶段城市圈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
    1.4 城市圈圈域互动纵深发展的理论基础
        1.4.1 耗散结构理论
        1.4.2 协同发展理论
        1.4.3 产业经济学视角下城市圈创新体系竞争力理论
2 城市圈创新的结构化发展与保障机制
    2.1 结构化发展中的城市圈创新体系
        2.1.1 基于主体关联的创新发展模型
        2.1.2 以产业发展为中心的城市圈圈域协同创新发展模型
        2.1.3 国家系统中的区域联动创新发展模型
    2.2 城市圈创新发展基本机制及其信息作用关联
        2.2.1 城市圈创新发展基本机制
        2.2.2 信息保障机制作用要素与作用途径
        2.2.3 城市圈创新发展的信息保障与机制关联
    2.3 其他国家创新发展中的信息保障支撑
        2.3.1 各国信息保障社会化组织共性与差异
        2.3.2 以美国为例分析大国信息保障工作组织特点
3 知识经济进程中城市圈创新发展知识信息服务需求
    3.1 知识经济进程中创新主体知识信息需求
        3.1.1 知识创新活动的开放化、社会化、全程化协作发展趋向
        3.1.2 创新主体知识信息需求演化
        3.1.3 创新主体知识信息来源社会化转变
    3.2 基于主体关联创新模型的知识信息需求结构
        3.2.1 自主创新子系统中的主体知识信息需求结构
        3.2.2 创新人员的信息需求分布与结构
        3.2.3 城市圈创新发展中的知识信息社会化支持
    3.3 圈层互动网络化创新的知识信息服务需求
        3.3.1 知识信息服务转变的环境约束
        3.3.2 以主体为中心的知识信息服务需求转变
        3.3.3 圈层联动网络化创新体系信息服务需求
4 城市圈创新发展的信息保障体系变革与目标重构
    4.1 基于城市圈创新发展的信息保障体系变革要求
        4.1.1 城市圈区域创新发展目标与发展模式的变革
        4.1.2 现行信息保障体系与城市圈创新发展要求的不适应
    4.2 城市圈创新发展的信息保障工作拓展与转型
        4.2.1 城市圈创新发展的信息保障工作拓展
        4.2.2 城市圈创新发展的信息服务工作转型
    4.3 城市圈区域创新发展的信息保障目标体系重构
        4.3.1 基于创新发展的城市圈信息保障业务重组的社会基础
        4.3.2 城市圈创新发展的信息保障体系重新定位
        4.3.3 城市圈创新发展的信息保障工作目标体系重构
5 协同构架下城市圈创新信息保障系统建设
    5.1 城市圈创新信息保障系统中的多维协同
        5.1.1 协同工作内容的多层次安排
        5.1.2 跨系统服务协同的实现框架
    5.2 城市圈创新发展的信息资源协同配置
        5.2.1 开放环境下的城市圈信息资源立体配置需求
        5.2.2 城市圈创新发展的信息资源配置体系框架
        5.2.3 信息资源建设的协同实现
    5.3 分布式环境下的资源共享与利用
        5.3.1 异构系统资源的网络化共享与利用
        5.3.2 多网融合进程中的资源共享与利用
    5.4 信息服务工作协同发展与组织工作推进
        5.4.1 系统工作推进中的各阶段保障工作内容
        5.4.2 系统协调运行的管理控制原则
        5.4.3 圈域内区域与行业创新发展信息协同管理体系构建
        5.4.4 圈域内外信息保障工作协同组织
        5.4.5 全程嵌入的产业创新信息保障工作协同组织
        5.4.6 城市圈信息保障业务主体行动的协同组织
6 开放互动创新需求下协同平台服务组织与技术实现
    6.1 城市圈创新信息服务平台服务组织原则
        6.1.1 用户需求导向原则
        6.1.2 集成化网络服务发展原则
        6.1.3 工作标准化深入推进原则
        6.1.4 信息服务业务创新发展原则
    6.2 城市圈信息保障系统协同技术架构
        6.2.1 技术协同的要求
        6.2.2 跨系统协同服务中的技术层次协调
        6.2.3 新时期信息保障系统协同服务实现关键技术
    6.3 城市圈创新信息保障平台技术实现
        6.3.1 创新信息服务平台层次模型
        6.3.2 创新信息跨系统协同服务平台功能构成
        6.3.3 SOA框架下面向Web利用的资源与服务集成及实现
        6.3.4 促进多主体协同创新的平台功能技术实现
    6.4 面向协同创新的信息服务平台互动业务拓展
        6.4.1 增强跨系统协同参考咨询的平台服务能力
        6.4.2 拓展用户个性化跨系统协同定制服务
        6.4.3 在互动服务过程中增强系统独特知识资源积累
        6.4.4 应用众包服务模式推进平台互动业务
7 长三角城市圈信息保障体系与服务组织案例分析
    7.1 以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为例说明平台系统构成
        7.1.1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7.1.2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信息资源的跨系统协同组织
        7.1.3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规划
    7.2 长三角城市圈信息保障体系建设
        7.2.1 目标定位
        7.2.2 重视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开发与协同利用工作
        7.2.3 机制体制创新与运行保障
    7.3 相对其他地区平台的比较优势
        7.3.1 创新增值链全程信息建设与服务并举
        7.3.2 多种所有制服务主体培育与协同工作
        7.3.3 深入建设区域特色资源,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保障大平台
8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后记

(7)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情况
        1.2.2 国内研究情况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2 我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现状分析
    2.1 全国地质资料服务机构馆藏情况
        2.1.1 服务机构构成
        2.1.2 地质资料馆藏情况
    2.2 全国地质资料服务机构服务情况
        2.2.1 全国地质资料利用现状
        2.2.2 主要服务方式
        2.2.3 全国地质资料馆服务情况
        2.2.4 31 个省级地质资料馆服务情况
        2.2.5 地质资料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2.3 我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现状评价
        2.3.1 取得的主要成绩
        2.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3 我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问卷调查
    3.1 问卷调查设计与发放情况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2 调查研究过程
        3.1.3 调查样本情况
    3.2 调查数据的汇总与分析
        3.2.1 地质资料“两化”内涵与外延的认识
        3.2.2 地质资料“两化”的现状与问题
        3.2.3 推进地质资料“两化”的对策建议
4 我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试点实践
    4.1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试点地区实践
        4.1.1 上海市:城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
        4.1.2 黄石市:城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
        4.1.3 合肥市:城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
        4.1.4 山东省“:焦家式”金矿地质资料信息服务
        4.1.5 湖南省:坪宝矿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
        4.1.6 青海省:景忍-野马泉铁铜铅锌重点勘查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
    4.2 试点地区的经验与启示
        4.2.1 从三个需求层次入手
        4.2.2 选择典型试点先行
        4.2.3 先集群化后产业化
        4.2.4 抓好各个环节管理
        4.2.5 制定相关保障措施
5 国内外信息服务典型模式分析
    5.1 国外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典型模式分析
        5.1.1 美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
        5.1.2 加拿大地质资料信息服务
        5.1.3 澳大利亚地质资料信息服务
    5.2 国内信息服务典型模式分析
        5.2.1 测绘信息服务
        5.2.2 气象信息服务
        5.2.3 图书馆信息服务
    5.3 国内外信息服务模式对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借鉴与启示
        5.3.1 商业机构进入是推进“两化”的必然前提
        5.3.2 加快国家信息化进程
        5.3.3 宣传是扩大需求的关键
        5.3.4 丰富信息服务内容和形式
        5.3.5 以信息服务咨询为突破口
        5.3.6 完善信息服务产业化的政策环境
6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6.1 从六个角度探看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6.1.1 从地质资料管理的历史沿革看
        6.1.2 从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愿景看
        6.1.3 从国外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看
        6.1.4 从国内相关行业信息服务看
        6.1.5 从“两化”问卷调查看
        6.1.6 从“两化”试点实践看
    6.2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内涵与基本特征
        6.2.1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内涵
        6.2.2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基本特征
        6.2.3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与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化的区别与联系
7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理论特征分析
    7.1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相关理论
        7.1.1 公共服务理论为“两化”指明了发展方向
        7.1.2 信息集成理论为“两化”提供了技术指南
        7.1.3 服务经济理论为“两化”奠定了思路向导
    7.2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定位与可行性分析
        7.2.1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的定位
        7.2.2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的可行性分析
    7.3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业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7.3.1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业的内涵
        7.3.2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业的基本特征
        7.3.3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业的产业关联特性
        7.3.4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化带动地质行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8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政策设计
    8.1 我国现行地质资料管理政策法规述评
        8.1.1 我国现行地质资料管理政策体系
        8.1.2 现行地质资料管理政策法规述评
    8.2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政策框架
        8.2.1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政策的特点
        8.2.2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政策框架
    8.3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政策框架
        8.3.1 提升地质资料信息公共服务水平
        8.3.2 构建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服务新机制,畅通地质资料信息流
        8.3.3 发展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经济
    8.4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政策内容
        8.4.1 地质资料信息产业链政策
        8.4.2 产业组织政策
        8.4.3 产业结构政策
        8.4.4 产业布局政策
        8.4.5 产业技术政策
    8.5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政策保障措施
        8.5.1 完善管理体系
        8.5.2 理顺运行机制
        8.5.3 依靠规划统筹
        8.5.4 实施服务工程
        8.5.5 确保经费投入
        8.5.6 加强人才培养
        8.5.7 夯实技术基础
        8.5.8 做好理论研究
9 讨论
    9.1 如何评价我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现状?
    9.2 国内外资料信息服务对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 化有何借鉴与启示?
    9.3 问卷调查的结论是什么?
    9.4 “两化”试点实践反映出什么问题?
    9.5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是 什么?
    9.6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是否可行?
    9.7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业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9.8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需要什么样的政 策?
10 研究结论
附录
    附录一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上海市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情况调研报告
    附录三 浙江等省推进地质资料汇交与利用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附录四 黄石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试点情况调研报告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研究情况

(8)网络环境下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概述
    1.2 课题研究现状评述
        1.2.1 图书馆服务的发展概况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方法、思路、创新点和研究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3.4 创新点和研究意义
    小结
第2章 网络环境下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概述
    2.1 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概念
    2.2 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容
        2.2.1 公益性信息服务
        2.2.2 有偿信息服务
        2.2.3 特色信息服务
    2.3 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趋势
        2.3.1 信息服务体系网络化
        2.3.2 信息服务方式主动性
        2.3.3 信息服务联盟必然性
    小结
第3章 网络环境下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评述
    3.1 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的必要性
        3.1.1 突破传统障碍
        3.1.2 拓展图书馆新职能
        3.1.3 信息资源的经济特性使然
    3.2 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的可行性
        3.2.1 成功经验的借鉴
        3.2.2 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
        3.2.3 信息服务联盟的优势
    3.3 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案例分析
        3.3.1 实例1——广东网络图书馆
        3.3.2 实例2——珠江三角洲图书馆联盟
        3.3.3 实例3——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
    3.4 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调研分析
    小结
第4章 网络环境下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关键技术
    4.1 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关键技术分析
        4.1.1 网格技术
        4.1.2 语义网格技术
        4.1.3 其它技术
    4.2 基于网格技术的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
    4.3 基于语义网格技术的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
    4.4 基于其它技术的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
    4.5 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关键技术比较
    小结
第5章 网络环境下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创新理念
    5.1 网络环境下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
        5.1.1 服务方式的创新
        5.1.2 服务内容的创新
        5.1.3 服务理念的创新
    5.2 基于CRM理念的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
        5.2.1 区域图书馆流程再造
        5.2.2 "一站式"个性化服务的实现
        5.2.3 客户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5.3 基于商业营销理念的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
        5.3.1 图书馆信息营销
        5.3.2 图书馆服务营销
        5.3.3 效益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
    5.4 多元化的信息服务联盟策略分析
    小结
第6章 网络环境下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功能、效率与产业化
    6.1 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功能分析
    6.2 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业界效率分析
        6.2.1 内涵研究
        6.2.2 实例分析
        6.2.3 提高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效率的途径
    6.3 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产业化发展研究
        6.3.1 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产业化的必要性
        6.3.2 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产业化服务模式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区域性公共图书馆联盟服务调查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国家创新发展中的信息服务制度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0.1.1 论文选题背景
        0.1.2 论文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外研究现状
        0.2.2 国内研究现状
        0.2.3 国内外研究对比分析
    0.3 论文研究框架、方法与创新
        0.3.1 研究框架
        0.3.2 研究方法
        0.3.3 研究创新
1 国家制度框架下的信息服务制度
    1.1 制度与国家制度
        1.1.1 制度的本质
        1.1.2 制度的类型与层次
        1.1.3 国家制度体系结构与功能
    1.2 信息服务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1.2.1 信息服务制度的内涵及其要素
        1.2.2 信息服务制度的运行机制
        1.2.3 信息服务制度的体系构成
    1.3 国家制度变迁与信息服务制度演化
        1.3.1 国家制度变迁与信息服务制度演化的互动机制
        1.3.2 我国国家制度变迁中的信息服务制度演化
        1.3.3 国外国家制度变迁中的信息服务制度演化
2 创新型国家制度下的信息服务转型
    2.1 国家创新中的制度安排
        2.1.1 国家创新与制度创新
        2.1.2 国家创新发展中的制度支撑
        2.1.3 面向创新的国家制度安排
    2.2 国家创新发展中的信息服务转型
        2.2.1 国家创新与信息服务
        2.2.2 以创新为导向的信息服务需求转变
        2.2.3 创新促动下的信息服务转型要求
    2.3 制度视角下的信息服务转型
        2.3.1 转型中的信息服务制度现状
        2.3.2 信息服务转型中的路径依赖
        2.3.3 信息服务制度的供给与需求
3 信息服务制度创新的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
    3.1 信息服务制度创新目标与要求
        3.1.1 信息服务制度创新的动因分析
        3.1.2 信息服务制度创新的目标
        3.1.3 信息服务制度创新的特点与要求
    3.2 信息服务制度创新主体分析
        3.2.1 信息服务制度创新主体扩散的进程
        3.2.2 信息服务制度创新主体的一般构架
        3.2.3 信息服务制度创新主体的功能与定位
    3.3 信息服务制度创新的模式选择与要件
        3.3.1 信息服务制度创新的模式选择
        3.3.2 信息服务制度创新路径
        3.3.3 信息服务制度创新的有效因素分析
        3.3.4 信息服务制度创新的分层实施
4 创新为导向的信息服务制度设计
    4.1 信息服务制度设计的理论背景与实施基础
        4.1.1 信息服务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
        4.1.2 信息服务制度设计的现实基础
        4.1.3 信息服务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
    4.2 面向创新的信息服务制度功能设计
        4.2.1 信息功能
        4.2.2 保障功能
        4.2.3 激励创新功能
    4.3 信息服务制度设计方法及应用
        4.3.1 基于网络系统方法的信息服务政策设计与应用
        4.3.2 基于帕累托最优理论的信息资源配置制度设计与应用
        4.3.3 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信息服务运行制度设计与应用
5 信息服务制度评价
    5.1 信息服务制度评价体系构建
        5.1.1 信息服务制度评价的构成要素
        5.1.2 信息服务制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3 信息服务制度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2 信息服务制度评价方法
        5.2.1 信息服务制度评价方法的选择
        5.2.2 信息服务制度评价方法的应用
    5.3 信息服务制度建设的完善与发展
        5.3.1 基于反馈机制的信息服务制度的完善
        5.3.2 信息服务制度建设中的制衡与监督
6 案例分析:创新发展中的信息服务制度建设
    6.1 NSTL战略联盟中的制度建设
        6.1.1 NSTL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定位
        6.1.2 NSTL及其成员单位的组织架构
        6.1.3 NSTL的制度创新及其运行
        6.1.4 NSTL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6.2 面向企业创新的行业信息服务制度建设
        6.2.1 创新导向的行业信息服务发展
        6.2.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行业信息服务制度建设
        6.2.3 以企业自主创新为导向的行业信息服务体系重组规划
        6.2.4 行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协同构建(以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为例)
7 结语
参考文献
博士学习阶段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四、21世纪图书馆与信息服务产业化(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图书馆科技信息服务研究[D]. 苑亚坤.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2020
  • [2]老挝信息服务的社会化监督研究[D]. 森维哈(SENGSOURINHA Somphayvanh). 武汉大学, 2018(06)
  • [3]“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D]. 苏超. 南开大学, 2014(07)
  • [4]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信息保障研究[D]. 陈世银. 武汉大学, 2013(12)
  • [5]图书馆知识服务发展述论[J]. 张宏武. 图书馆学研究, 2012(18)
  • [6]城市圈创新发展中的信息保障研究[D]. 李巍. 武汉大学, 2011(04)
  • [7]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政策研究[D]. 王永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08)
  • [8]网络环境下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研究[D]. 肖花. 南昌大学, 2010(02)
  • [9]国家创新发展中的信息服务制度建设研究[D]. 乐庆玲. 武汉大学, 2010(05)
  • [10]图书馆产业化:新经济环境与旧管理体制的较量[J]. 焦俊梅. 图书馆杂志, 2009(06)

标签:;  ;  ;  ;  ;  

21世纪图书情报服务产业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