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绿色无公害温带水果示范园

玉溪市绿色无公害温带水果示范园

一、玉溪市绿色无公害温带水果示范园(论文文献综述)

黄莲英,李竑阳,王树明,杨云光,冯凡[1](2020)在《浅析玉溪市水果产业发展之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笔者介绍了玉溪市水果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对玉溪市水果产业化发展提出5点建议:实施品种提升工程,建立现代果树种业体系;实施品质提升工程,提升果业现代化水平;实施品牌提升工程,扩大玉溪果品知名度;实施主体提升工程,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提高栽培管理能力。

袁海毅[2](2018)在《破解发展难题 助推转型升级——2018年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专家咨询服务活动云南行综述》文中认为2018年11月,云岭高原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专家咨询服务活动云南行"的主角——来自全国各个领域多个学科专业的45位院士专家。近一周的时间里,45位院士专家带着"破解发展难题,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使命,深入昆明市、玉溪市、普洱市、红河州、丽江市5个州(市)的田间地头、生产一线,与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企业经营者面对面交流。院士专家们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问诊推敲、支招献策,为云南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加油点赞,为云岭大地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能。

殷士杰[3](2018)在《东莞市大岭山镇荔枝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东莞市大岭山镇地处穗深港经济走廊,是东莞重要的交通枢纽及工业型重镇。该镇荔枝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享誉中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荔枝产业经历快速化发展,为当地荔农增收以及招商引资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大岭山镇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大量土地的不断被征用、荔农的转行等对当地荔枝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给该镇的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压力。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尤其是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转型升级方面,如何做大做强荔枝产业是东莞市大岭山镇的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荔枝产业相关研究进展,深入分析了东莞市大岭山镇的区位、地质、气候、水质、经济现状以及广东省荔枝种植历史与发展现状,发现该镇在区位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质条件和经济条件等方面有利于发展荔枝产业;结合广东省荔枝种植发展过往经验,系统分析当前大岭山镇荔枝种植现状,深入探究东莞市大岭山镇荔枝种植及其相关产业存在的问题,发现该镇荔枝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荔枝产值呈现下降趋势;荔枝成熟期分布不合理;外来荔枝带来的冲击大;缺乏统一对外荔枝品牌;荔枝产品总体品质不高;荔枝产业产后加工缺乏;荔枝网络营销推广不畅;荔枝物流环节不够成熟。本论文对东莞市大岭山镇荔枝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整体情况进行研究,并且提出一些解决建议: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推动荔枝产业规模化发展;扩大荔枝产业组织化经营;培育优稀品种促荔枝产期;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荔农;鼓励经营者开展多种经营;推进荔枝的产后处理加工;完善荔枝的物流配送体系;提高网络营销者综合素质。

杨云光,马东锦,王有生,肖文俊,王新华,毛丽华[4](2013)在《玉溪市水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文中指出位于滇中的玉溪市自然条件好,适宜多果树生产,水果是该市继粮、烟、菜之后的又一大农业主导产业,年产量近50万t,总产值达13亿元多。促进玉溪市水果产业高效发展,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水果栽培管理水平和生产经营效益。

李爽[5](2013)在《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合作模式研究》文中认为进入新世纪以来,云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强劲、亮点不断。综合判断,目前至202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云南农产品加工业将始终处于战略机遇期:由北向南,东中部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势头持续强劲;由南向南,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大循环逐渐形成、发展快速。历史看,国内产业梯度的有序转移,造就了云南农产品加工业多年连续的两位数增长;现实看,桥头堡战略的提出,给云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打造了新的平台;长远看,这一平台基础巩固,前景看好。为了能够更有实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必要按照不同类型把区域合作的模式与策略进一步细化,使其更加具体和具有针对性。当前,在桥头堡建设的大前提下,更需要对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在区域合作中的模式、影响要素及途径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此,本文首先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区域合作中主要农产品加工贸易伙伴进行贸易转移的可能性,分析了中国及云南与东盟国家之间农加工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情况;构建了协同发展的生长曲线模型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云南与东盟国家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合作的必要性及合作能力进行分析;对云南与东盟农产品加工在农产品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农业科技水平等方面的合作基础进行了综合比较;论证了国家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对云南和东盟国家的现实及潜在的积极影响。第二,从产业、企业及国家合作的角度分别界定了云南与东盟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合作模式,通过对其影响要素及优势进行分析,构建了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模式、企业战略同盟模式以及国家合作模式。第三,通过构建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合作的组织系统模型,建立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合作的状态方程,分析各子系统在农产品加工组织系统中的作用,对实现模式的途径及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构建政策体系、推动产业发展、打造支撑平台和增强企业实力四个层面为切入点,更加科学合理的提出了实现几种主要模式的保障与途径。最后,对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合作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展望。

杨蕊,刘德钦,王建华[6](2012)在《元江县林果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阐述了元江县林果业现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并综合元江县实际情况提出了应对措施,为元江林果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张洁[7](2009)在《玉溪市华宁县万亩桔园生态旅游开发的构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旅游是目前全球旅游业中发展最快、最受瞩目的焦点。借助对云南省旅游发展趋势的分析,通过对玉溪市华宁县万亩桔园生态旅游开发展开SWOT分析、旅游功能定位、开发对策与措施、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探讨,认为其具备开展生态农业旅游的优越条件。

陈旭铭[8](2007)在《昆明地区城市休闲农场规划发展策略研究 ——以西山区团结乡为例》文中认为城市休闲农场是一种新兴的产业,具有自己独特的概念、特点、发展过程和开发意义。是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里休闲旅游开发的重点,发展城市休闲农场前景十分广阔。昆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且昆明本地区有着广大的消费群体和较高的消费水平,为昆明城市休闲农场的发展,提供了潜力巨大的客源市场。因此,休闲农场的开发建设在昆明市有着很大的潜力。但由于相关理论研究、规划和政策指导滞后,存在很多不规范、不健全、待改善的问题,比如建设失控、滥用资源、破坏环境、重复建设等等,影响了旅游地形象,制约了昆明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昆明城市休闲农场的规划发展策略研究,探索更好地,更有效率地城市休闲农场的发展途径,提升昆明休闲旅游的档次,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使城市休闲农场在昆明旅游市场中形成新的亮点,带动昆明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昆明市休闲农场发展的思路应为:确立“一花一草一泉,二景四果五休闲”的规划大方向。在昆明西山区团结乡城市休闲农场旅游开发策略中,根据项目的地形地貌,以现有的区内道路和白龙潭水系为规划基准点,在团结乡城市休闲农场总体策划,景观设计,旅游接待,重点项目发展策划,经济发展引导策划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白玉华[9](2004)在《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科技园区作为一种新的农业模式,不同区域特点、不同阶段的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对园区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开展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不仅为探索“红河模式”和红河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思路,也可为中国农业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与校企合作提供新的选择策略。 本文通过对几个典型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比较,阐明现有模式的共同特征和差异性。通过红河州区域农业发展对科技需求以及园区主导产业的分析,提出了园区的战略定位。根据园区的功能定位与建设内容,提出园区建设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探讨了各个阶段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阐明了红河园区将成为当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辐射的源头,现代农业和产业化示范的基地,农业科技企业孵化的平台的战略定位。不仅要示范带动红河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而且担负着辐射带动云南省及同类型地区农业生产及农村科技发展的使命。提出了将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农业“硅谷”,形成科技促进产业和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红河模式”的建设目标。提出了园区建设与发展的三个阶段:开创探索阶段(1998-2003);协同整合阶段(2004-2005);创新提升阶段(2006-2010)。 开创探索阶段:园区的主要任务是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示范、农业新技术的培训和服务;制定政策优惠措施,吸引企业入驻园区;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开展合作与开发,把园区作为开展研究与开发基地、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做好园区长远规划等。明确州政府是主要管理与投资主体。主要任务是,根据园区建设目标和任务,进行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并提供政策、技术等支持和服务,为园区建设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如宏观导向和统筹规划;织织协调和规范管理;政策扶持和公益服务;实施监督和运行监管。 协同整合阶段:构建起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等不同层次的园区发展体系。构建起技术开发、引进、转化及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的科技创新体系。以设立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为重要突破口,构建起优质高效农产品及加工转化等现代化生产体系。以“红河绿科”骨干企业为龙头,新建“园区物流与科贸中心”,构建起园区产业化经营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的运行机制。在政府、企业、农民的利益方面进一步寻求协同,对技术、市场、人才和管理进行有机整合。进一步健全管理体系与服务机制,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建立新型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机制,建立技术、人才引进机制。 创新提升阶段:精心打造四个平台:科技创新平台、人才聚集平台、企业培植平台与文化教育平台。形成技术、资金、产业密集型的中国西南地区农业“硅谷”,形成科技促进产业和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红河模式”。建立一个有利于园区可持续发展、有创新特色的开放式园区运行机制。强化园区的科技中介服务能力建设,使“技术中心”成为联接科技与产业经济的枢纽,带动区域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建立起以科技连接产品与市场,带动产业升级的园区发展机制与模式。完善企业与项目的引入机制和退出机制,确保园区产业水平及其带动能力的持续提高。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融资机制,争取把“红河绿科公司”成为上市公司。

二、玉溪市绿色无公害温带水果示范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玉溪市绿色无公害温带水果示范园(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玉溪市水果产业发展之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玉溪市水果产业发展现状
    1.1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1.2 水果产量不断增加
    1.3 生产效益不断提高
    1.4 品种结构不断优化
    1.5 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
    1.6 品牌建设成效显现
2 存在问题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三低”果园比重大
    2.2 产业基础不扎实,创新体系不完善
    2.3 采后加工、营销和流通环节较为薄弱
    2.4 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
    2.5 技术措施不到位,管理水平差异大
3 玉溪市水果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实施品种提升工程,建立现代果树种业体系
    3.2 实施品质提升工程,提升果业现代化水平
    3.3 实施品牌提升工程,扩大玉溪果品知名度
    3.4 实施主体培育工程,提高生产经营水平
    3.5 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提高栽培管理能力

(3)东莞市大岭山镇荔枝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境外荔枝产业概况
        1.2.2 国内荔枝产业概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大岭山镇发展荔枝产业优势分析
    2.1 区位条件
    2.2 地质条件
    2.3 气候条件
    2.4 水文条件
    2.5 经济条件
3 大岭山镇荔枝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广东省荔枝种植历史与发展现状
        3.1.1 广东省荔枝种植历史
        3.1.2 广东省荔枝产业现状
    3.2 大岭山镇荔枝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3.2.1 大岭山镇荔枝产业发展现状
        3.2.2 大岭山镇荔枝产业发展前景
    3.3 大岭山镇荔枝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3.3.1 荔枝产值呈现下降趋势
        3.3.2 荔枝成熟期分布不合理
        3.3.3 外来荔枝带来的冲击大
        3.3.4 缺乏统一对外荔枝品牌
        3.3.5 荔枝产品总体品质不高
        3.3.6 荔枝产业产后加工缺乏
        3.3.7 荔枝网络营销推广不畅
        3.3.8 荔枝物流环节不够成熟
    3.4 大岭山镇荔枝产业发展问题解析
        3.4.1 缺乏荔枝产业正确认识
        3.4.2 土地资源利用缺乏规划
        3.4.3 荔枝产业转型升级乏力
        3.4.4 荔农产业发展意识不强
        3.4.5 荔农网络营销理念滞后
        3.4.6 荔枝物流配送不够便捷
4 大岭山镇荔枝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4.1 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4.1.1 节约集约用地
        4.1.2 加大宣传推广
    4.2 推动荔枝产业规模化发展
        4.2.1 引导荔枝产业规模化发展
        4.2.2 培育壮大荔枝专业合作社
    4.3 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荔农
        4.3.1 高接换种技术的应用
        4.3.2 滴灌施肥技术的应用
        4.3.3 病虫害生态防治技术
    4.4 培育优稀品种促荔枝产期
        4.4.1 发展优稀荔枝品种
        4.4.2 提供荔枝品质保障
        4.4.3 有效延长荔枝产期
    4.5 鼓励经营者发展多种经营
    4.6 推进荔枝的产后处理加工
    4.7 完善荔枝的物流配送体系
    4.8 提高网络营销者综合素质
5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调查者基本情况
附录B:大岭山镇荔枝满意度调查
附录C:大岭山镇荔枝种植者收入来源调查

(4)玉溪市水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产业现状
二、主要问题
三、发展对策

(5)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合作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1.2 若干概念的界定
        1.2.1 农加工产品
        1.2.2 区域
        1.2.3 合作
        1.2.4 模式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研究
        1.3.2 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研究
        1.3.3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3.4 农产品加工业产业组织研究
        1.3.5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模式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数理统计法
        1.4.2 理论分析法
        1.4.3 调研研究法
        1.4.4 专家经验法
        1.4.5 建模分析法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合作模式的理论架构
    2.1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贸易经济学分析
        2.1.1 云南-东盟农加工产品贸易关系分析
        2.1.2 中国与东盟农加工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2.1.3 云南-东盟农加工产品比较优势变动趋势分析
        2.1.4 区外主要农产品加工贸易伙伴的贸易转移效应可能性分析
    2.2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合作建模分析
        2.2.1 生命系统
        2.2.2 生长曲线
        2.2.3 构建云南-东盟协同发展的生长曲线模型
        2.2.4 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2.2.5 专家经验法评价
        2.2.6 云南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合作能力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2.3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合作基础条件比较
        2.3.1 云南主要农产品资源情况
        2.3.2 东盟国家的主要农产品资源情况
        2.3.3 云南与东盟国家的主要农产品资源比较分析
        2.3.4 云南劳动力资源情况
        2.3.5 东盟国家劳动力资源情况
        2.3.6 云南与东盟国家劳动力资源比较分析
        2.3.7 云南农业科技发展水平
        2.3.8 东盟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水平
        2.3.9 云南与东盟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2.4 以桥头堡建设为主的云南-东盟区域合作政策环境分析
        2.4.1 桥头堡战略对云南-东盟地区的现实影响
        2.4.2 桥头堡战略对云南-东盟地区的潜在影响
        2.4.3 桥头堡战略对云南-东盟地区及区外国家贸易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3章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模式
    3.1 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界定及特征
        3.1.1 地域性强
        3.1.2 季节性强
        3.1.3 关联性强
    3.2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模式的影响要素分析
        3.2.1 云南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
        3.2.2 龙头企业带动型组织形式发展较快
        3.2.3 云南规模企业迅速成长
    3.3 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模式的优势分析
        3.3.1 降低交易费用
        3.3.2 形成专业分工协作
        3.3.3 提升外在规模经济效益
        3.3.4 促进创新
    3.4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模式的构建
    3.5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布局模式
    3.6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组织模式
    本章小结
第4章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企业战略同盟模式
    4.1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企业战略同盟模式的界定
    4.2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企业战略同盟模式影响要素分析
        4.2.1 企业内部特质
        4.2.2 相互依赖度
        4.2.3 战略同盟主导产业
    4.3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企业战略同盟模式优势分析
        4.3.1 实现收益最大化
        4.3.2 形成综合优势
        4.3.3 快速占领新市场
    4.4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企业战略同盟模式的构建
        4.4.1 外部同盟的构建
        4.4.2 内部同盟的构建
        4.4.3 信任与惩罚机制
    本章小结
第5章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国家合作模式
    5.1 东盟国家层次的划分
    5.2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国家合作模式影响要素分析
        5.2.1 区位因素
        5.2.2 政策因素
        5.2.3 关税因素
        5.2.4 物流因素
    5.3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国家投资及贸易模式的构建
        5.3.1 “走出去”的投资模式
        5.3.2 “引进来”的投资模式
        5.3.3 分步走的投资模式
        5.3.4 以市场为导向多元化的贸易合作模式
        5.3.5 以企业为主导政府为支柱的合作模式
    5.4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合作模式的构建
        5.4.1 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合作模式
        5.4.2 企业联合模式
        5.4.3 科研院所合作模式
        5.4.4 技术中介模式
    本章小结
第6章 推动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合作的途径与方法
    6.1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合作的组织系统
        6.1.1 组织系统模型
        6.1.2 状态函数
        6.1.3 结果分析
    6.2 构建政策体系
        6.2.1 加大财政扶持
        6.2.2 给予税收优惠
        6.2.3 加强金融支持
        6.2.4 推动科技创新
        6.2.5 实施贸易政策
        6.2.6 营造市场环境
        6.2.7 完善服务体系
    6.3 推动产业发展
        6.3.1 加强原料基地建设
        6.3.2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6.3.3 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
        6.3.4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6.3.5 壮大加工企业集群
    6.4 打造支撑平台
        6.4.1 设立投资贸易信息服务平台
        6.4.2 发展对外合作平台
        6.4.3 建设关键技术研发平台
        6.4.4 建设现代物流体系
    6.5 增强企业实力
        6.5.1 提升核心竞争力
        6.5.2 注重人才培养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相关的科研目录
附录

(6)元江县林果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元江县林果业现状
二、元江县林果业存在的问题
    1. 土地利用问题。
    2. 林果产业化水平低。通过调查发现, 元江县的优势未得
    3. 品牌意识薄弱。
    4. 市场营销环节薄弱。
三、元江县林果业发展对策
    1. 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2. 做好林果产品精深加工。
    3. 实施林果产品品牌战略。
    4. 扶持建设龙头企业。

(8)昆明地区城市休闲农场规划发展策略研究 ——以西山区团结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和附表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1.5 研究的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城市休闲农场概述
    2.1 城市休闲农场定义
    2.2 城市休闲农场发展的意义
        2.2.1 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2.2 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2.3 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3 城市休闲农场发展的动因
    2.4 城市休闲农场的特征
        2.4.1 城市休闲农场的主要特征
        2.4.2 城市休闲农场经济的特征
    2.5 城市休闲农场的功能
    2.6 城市休闲农场的类型
        2.6.1 按园区农业资源特点分类
        2.6.2 按体验活动功能分类
    2.7 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休闲农场的发展概述
    3.1 国外休闲农场相关研究与实践
        3.1.1 国外休闲农场发展现状
        3.1.2 国外休闲农场发展特点
    3.2 我国休闲农场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3.2.1 我国休闲农场的发展现状
        3.2.2 我国休闲农场的发展特点
    3.3 小结
第四章 相关理论研究以及依据
    4.1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休闲农场设计中的运用
        4.1.1 景观生态学概述
        4.1.2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休闲农场设计中的运用
    4.2 旅游地理学与城市休闲农场设计
        4.2.1 旅游地理学概述
        4.2.2 从旅游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休闲农业旅游与一般旅游的不同
    4.3 旅游环境容量与规模预测
        4.3.1 游客规模预测及其作用
        4.3.2 影响休闲农场区游客规模的因素
        4.3.3 城市休闲农场环境容量及计算
        4.3.4 休闲农场游客规模容量规划
    4.4 小结
第五章 昆明市城市休闲农场旅游发展策略
    5.1 昆明市城市休闲农场资源调查与评价
        5.1.1 昆明市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调查
        5.1.2 昆明城市休闲农场资源调查
    5.2 昆明城市休闲农场开发现状调查
        5.2.1 昆明城市休闲农场开发现状
        5.2.2 昆明城市城市休闲农场旅游开发目前存在的问题
    5.3 昆明城市休闲农场开发总体分析与评价
        5.3.1 昆明开发城市休闲农场的优势和劣势
        5.3.2 区域市场的竞争评价
        5.3.3 客源市场分析
        5.3.4 昆明城市休闲农场旅游开发总体评价
    5.4 昆明城市休闲农场旅游发展策略
        5.4.1 突出昆明生态,制订总体规划,明确功能分区
        5.4.2 坚持规划原则,强调项目创意,提高项目效益
        5.4.3 定准开发模式,坚持精品组合,突出重点项目
        5.4.4 强调 C1策划,加强组织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5.5 小结
第六章 昆明西山区团结乡城市休闲农场旅游开发策略
    6.1 概况
    6.2 团结乡休闲农场资源调查
        6.2.1 团结乡周边乡镇休闲农场资源分布调查
        6.2.2 团结乡休闲农场及其他相关旅游资源调查
        6.2.3 团结乡休闲农场现状调查
    6.3 团结乡城市休闲农场发展潜力分析
        6.3.1 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6.3.2 客源市场分析
        6.3.3 团结乡开发城市体闲农场 SWOT分析
    6.4 策划原则与指导思想
        6.4.1 策划依据
        6.4.2 策划原则
        6.4.3 策划指导思想与目标
        6.4.4 旅游形象策划
    6.5 团结乡城市休闲农场总体布局策划
        6.5.1 一大品牌——走精品路线,树立休闲文化品牌
        6.5.2 三大产品——田园、山水、休闲文化
        6.5.3 五个功能区——接待区、农业观光休闲区、民俗体验区、娱乐区、服务区
        6.5.4 团结乡城市休闲农场旅游路线设计和组织
    6.6 团结乡城市休闲农场景观生态设计
        6.6.1 总体设计
        6.6.2 主要分项设计
    6.7 旅游接待策划
        6.7.1 农家旅馆
        6.7.2 旅游餐饮
        6.7.3 休闲农业旅游娱乐设施
        6.7.4 旅游购物
        6.7.5 旅游接待培训
    6.8 团结乡城市休闲农场重点项目开发策略
    6.9 团结乡城市休闲农场经济发展引导策略
        6.9.1 团结乡城市休闲农场经济发展的地域影响因素分析
        6.9.2 促进团结乡城市休闲农场经济合理发展的模式
        6.9.3 促进团结乡城市休闲农场经济合理发展的主要措施
    6.10 团结乡城市休闲农场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6.10.1 主要保护措施
        6.10.2 可持续发展措施
    6.11 小结
结语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问卷调查与调研随笔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9)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农业科技园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现状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分析
    2.1 几种典型的发展模式
    2.2 现有模式的共同特征分析
    2.3 现有模式的差异分析
第三章 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战略定位
    3.1 区域农业发展及其对技术的需求分析
    3.2 园区主导产业分析
    3.3 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战略定位
第四章 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内容
    4.1 园区发展现状与建设目标
    4.2 园区主体建设
    4.3 园区技术创新及科技支撑体系构建
    4.4 技术中心建设
    4.5 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园区内容选择
第五章 园区不同阶段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选择
    5.1 开创探索阶段
    5.2 协同整合阶段
    5.3 创新提升阶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玉溪市绿色无公害温带水果示范园(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玉溪市水果产业发展之策[J]. 黄莲英,李竑阳,王树明,杨云光,冯凡. 农业科技通讯, 2020(09)
  • [2]破解发展难题 助推转型升级——2018年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专家咨询服务活动云南行综述[J]. 袁海毅. 云岭先锋, 2018(12)
  • [3]东莞市大岭山镇荔枝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D]. 殷士杰.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4]玉溪市水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 杨云光,马东锦,王有生,肖文俊,王新华,毛丽华. 中国果业信息, 2013(06)
  • [5]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合作模式研究[D]. 李爽. 武汉理工大学, 2013(07)
  • [6]元江县林果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 杨蕊,刘德钦,王建华. 经济研究导刊, 2012(13)
  • [7]玉溪市华宁县万亩桔园生态旅游开发的构想[J]. 张洁.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4)
  • [8]昆明地区城市休闲农场规划发展策略研究 ——以西山区团结乡为例[D]. 陈旭铭. 昆明理工大学, 2007(05)
  • [9]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D]. 白玉华. 中国农业大学, 2004(03)

标签:;  ;  ;  ;  ;  

玉溪市绿色无公害温带水果示范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