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杂交山羊育种ABC

波尔杂交山羊育种ABC

一、波尔杂交山羊饲养ABC(论文文献综述)

姜馨[1](2021)在《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体重与体尺相关性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我国肉羊的养殖历史源远流长,历经上千年的驯养、进化和选育,保留有很多优良的肉羊品种。自2010年起,我国肉羊的养殖量虽稳定增加,出栏量和羊肉产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存在肉羊生产效率低、羊肉在肉类市场中所占份额极低、羊肉的供给量显着低于需求量、饲养条件受限制、进出口贸易逆差越来越大等多方面的发展现状。另外,阜阳地区纯种安徽白山羊急剧减少,而与波尔山羊杂交多代后的杂交羊却出现了免疫力、对粗饲料的耐受能力和繁殖力下降等情况。多年来,经过多家企业对本地纯种安徽白山羊的保种扩繁等,其种公羊和种母羊的存栏量均有显着增加,为本地安徽白山羊的品种保护和繁育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本实验为推断适合在阜阳地区饲养的山羊,评价阜阳地区山羊的饲养水平以及评估阜阳地区山羊遗传变异和种群结构情况,分别进行了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的体重与体尺相关性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1)通过对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体重和体尺性状各项指标的测量与统计,分别根据性别与月龄分类、整理数据,然后运用SPSS26.0分析软件对数据中的体重与体尺性状各项指标之间计算平均值与标准误,进行多重比较以及相关性分析、一元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研究其生产性能增长规律。(2)采集健康的阜阳地区45只安徽白山羊和45只波尔山羊的颈静脉血样,通过提取基因组DNA、引物设计、PCR扩增、序列分型,获取等位基因的片段长度并分类、整理数据,进行90个样本在8个微卫星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结果:(1)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的体重、体尺性状各项指标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增长,公羊的体重、体尺性状各项指标(尻宽除外)明显比母羊高。另外,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的体重与体尺性状各项指标呈正相关。通过对体重(y)与体高(x1)、体斜长(x2)、胸围(x3)、管围(x4)、尻宽(x5)的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y=-51.453+0.067x1+0.321x2+0.530x3+0.979x4+0.842x5。(2)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和波尔山羊等位基因的片段长度、等位基因丰富度和基因频率各有不同,TNA与NEA的差额极大,?(SD)、He(SD)、Ho(SD)、PIC(SD)均大于0.5,2个山羊品种的Fst(SD)、Fit(SD)和Fis(SD)差异极显着(P<0.001),两个山羊品种等位基因的差异程度高,8个微卫星位点呈现高度多态性,两个山羊品种遗传结构丰富,且两个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的显着性高,两个品种各自都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安徽白山羊中的TNA、MNA、NPA、AR、?、He和Ho均高于波尔山羊,NEA低于波尔山羊,TNA与NEA的差额、PIC(SD)、Fis(SD)大于波尔山羊,安徽白山羊等位基因的差异程度和多态性高于波尔山羊,遗传结构更丰富,遗传多样性比波尔山羊更高。安徽白山羊对于阜阳地区的生长环境有更强的适应性,在选育方面有很大的潜力。意义:本实验分析了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体重与体尺性状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和遗传多样性,为建立阜阳地区山羊生产性能标准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为筛选出健康、稳定发育、生产性能高的山羊建立了模型,也验证了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能力高于波尔山羊,为制定、优化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的保种扩繁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选育出生产性能更高的安徽白山羊以及规模化养殖模式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经济价值和研究意义。

姜玥[2](2021)在《日粮精粗比对绵羊和山羊生长性能及瘤胃代谢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日粮和物种是影响瘤胃微生物区系的重要因素,粗饲料刺激瘤胃发育,精饲料经瘤胃菌群分解提供机体大量能量。反刍动物50-70%的蛋白质需求和高达70%的能量需求都是通过瘤胃微生物的代谢来满足的。本试验结合扩增子测序、宿主生长消化性能和代谢组学,旨在探索宿主和日粮因素对瘤胃菌群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对宿主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5月龄公羊小尾寒羊和波尔山羊各5只,平均体重为33.87±1.70 kg,分为S组(小尾寒羊)和B组(波尔山羊),设置两种日粮精粗比分别为3:7和5:5。试验依次分为三期,X期饲喂精粗比为3:7日粮(分为XS组、XB组),Y期饲喂精粗比为5:5日粮(分为YS组、YB组),Z期恢复饲喂精粗比3:7日粮(分为Z S组、ZB组),每期28天,两组羊饲养条件保持一致。每期进行生长消化指标测定、血液指标测定,瘤胃液采样进行16S r DNA测序、挥发性脂肪酸测定和代谢组检测,血液采样进行代谢组检测。生长增重指标结果表明,相同饲养条件下,小尾寒羊组料重比波尔山羊组更低,但无显着差异。日粮精粗比对同一品种羊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Y期料重比显着低于Z期(P<0.05),X期与Z期料重比无显着差异。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XS组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XB组(P<0.05)。血清指标结果表明,三期谷丙转氨酶含量B组都显着高于S组;日粮精粗比对血清指标的影响中,S组三期间葡糖糖、甘油三酯、尿素氮、谷草转氨酶和胰岛素含量有显着变化,B组三期间葡萄糖、尿素氮、谷草转氨酶含量有显着变化(P<0.05)。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XS与XB,ZS与ZB间瘤胃液p H没有显着差异,YB组p H值显着大于YS组;XB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着高于XS组,XB组乙酸含量显着高于XS组。XS、YS、ZS组间p H值、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含量均表现出显着差异;XB、YB、ZB组间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含量表现出显着差异,皆为XB组最大,YB组最小(P<0.05)。16S r DNA测序结果表明,在alpha多样性分析水平上,XS与ZS间的observed s pecies、shannon、和chao1指标均差异显着(P<0.05)。XS组与XB组相比,在S组中相对丰度显着更高的细菌有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气单胞菌目、琥珀酸弧菌科、琥珀酸弧菌_UCG-001、琥珀酸弧菌。YS组与YB组相比,在S组中相对丰度显着更高的有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气单胞菌目、琥珀酸菌科、普雷沃氏菌_UCG-001、沙特尔沃思菌属、互养球菌属、施氏菌属,在B组中相对丰度更高的细菌有颤螺菌目、RF39目、瘤胃球菌科、奎因氏菌属。代谢组学结果表明,XB组瘤胃液代谢物中D-氨基葡萄糖6-磷酸比XS组更高,YB组三甲基赖氨酸、腺嘌呤核苷酸、5’-肌苷酸、N6-乙酰基-L-赖氨酸、鸟嘌呤核苷酸、亚精胺、黄嘌呤核苷、精胺、D-核酮糖-5-磷酸盐、L-组氨酸、D-景天庚酮糖-7-磷酸盐比YS组更高。在X和Y期血清代谢物中,苏氨酸在S组都更高,辛酸、癸酸、月桂酸在B组都更高(P<0.05)。综上,宿主物种和日粮精粗比影响瘤胃细菌的丰度和多样性,消除日粮干扰后,瘤胃菌群体系与原有结构差异较大。小尾寒羊饲料效率高于波尔山羊,琥珀酸菌科可能是与其相关的特异性菌群。同科不同属物种在相同饲养条件下代谢途径有明显区别,日粮精粗比5:5条件下,波尔山羊瘤胃液中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更活跃。

曹艳红[3](2019)在《利用高通量测序解析隆林山羊与努比亚山羊的遗传差异及表达差异》文中研究表明隆林山羊是广西地方品种,也是南方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其性成熟早,耐粗饲,耐热耐湿,肉质细嫩味美,但生长发育缓慢,体型小,泌乳性能差。非洲努比亚山羊生长快,产肉多,体型大,繁殖力强,泌乳性能好,但引入广西后,不耐粗饲,抗湿能力差,易患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本研究以隆林山羊和努比亚山羊为研究对象,构建隆林山羊群体、努比亚山羊群体和努隆杂交山羊F1代家系,比较其表型差异,并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隆林山羊和努比亚山羊品种间表型差异的候选基因。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隆林山羊和努比亚山羊在体型性状(体重、体高、体尺和胸围)、繁殖率、生长速度、泌乳性能方面均差异极显着;隆林山羊和努比亚山羊在羊肉大理石花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等肉品质性状方面差异显着;努隆杂交F1代的体型、生长速度比隆林山羊显着提高,表明努比亚山羊改良隆林山羊效果显着。2、对3个努隆杂交家系的13只山羊进行基因组重测序,获得1,132 Gb的重测序数据,经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分析,在努比亚山羊发现9,654,970个SNPs位点,隆林山羊发现10,263,840个SNPs位点,努隆杂交F1代发现9,483,012个SNPs位点。同时设置1%最大Z(FST)值和1%最小Z(HP)值,在隆林山羊筛选出239个受选择区域(3.20≤|ZHP|≤6.28;3.26≤Z(FST)≤7.85),在努比亚山羊筛选出176个受选择区域(3.07≤|ZHP|≤6.40;3.26≤Z(FST)≤7.85),分别注释到137个和76个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筛选到18个与表型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具体为:与生长发育相关的候选基因(UBR4、EMC1、TP53和FGFR1);与消化代谢相关的候选基因(NR4A3和SLC26A3)、与繁殖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ADAM2、ADAM18、AZIN2和RAN)、与泌乳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为(FGF14和KDM6B)、与产肉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TCF4、ACACA和LPL)和与免疫性状相关的基因(DSG1、FGF2和TDO2)。3、对3个家系中的9只努隆杂交F1代的母羔肝脏、皮肤、乳腺、骨头、脂肪、肌肉等6个组织的54个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489.08 Gb的转录组数据;开发了等位基因特异性表达分析流程,根据3个家系中亲本基因组SNP信息,对F1代转录组数据进行等位基因特异性表达的分析,以反映在相同细胞内环境下,分别来自隆林山羊和努比亚山羊的等位基因差异表达情况。在6个组织中分别发现特异表达的等位基因144、127、124、107、97和78个,这524个特异表达的基因具有较强的组织特异性,其中肝脏组织中的ASE基因组织特异性最高,脂肪组织中的最低。4、将选择信号与等位基因特异表达相结合,共获得38个关键候选基因,这些基因主要与生长发育(PODXL、ACACA、ZFPM1和KCNQ5)、消化代谢(CYP3A4、CYP3A5、CYP2D6、UGT2B7、CYP8B1、ADH4和SULT6B1)、泌乳(RIMBP2、PRKG1和HBP1)、免疫反应(ABCC4、TAP1、EXOC4、TDO2、BPIFA2、TRIM4、C4A、URGCP和CELF2)和与湿热环境适应力(RPS8、TNXB、OR2AE1和AOX1)等性状相关。5、利用实时定量PCR对努隆杂交F1代山羊36个组织样本的9个关键候选基因(PODXL、RPS8、HBP1、TNXB、TAP1、ZFPM1、ABCC4、KCNQ5和ACACA基因)进行表达定量,发现在3个不同月龄的努隆杂交F1代山羊的乳腺、皮肤、肌肉、脂肪、骨头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明显不同。综上所述,本研究从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水平发现隆林山羊和努比亚山羊表型差异的38个关键候选基因,这些基因与生长发育、消化代谢、泌乳、免疫反应以及湿热环境适应力相关。这对进一步阐释隆林山羊与努比亚山羊在体型、生长发育和适应性等方面的遗传基础提供科学依据,具有理论与应用价值。

冯杰[4](2018)在《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调查及防控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疫病是导致养羊业损失的重要因素,研究养羊业存在疫病隐患及威胁、找出其流行传播途径,为兽医防疫部门实施源头控制、精准有效免疫提供依据和措施,这对推动高原山地种草养羊产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对防止动物疫病所致公共卫生危害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采用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方法,对贵州规模养羊场山羊小反刍兽疫、口蹄疫、蓝舌病、羔羊口疮、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痘、弓形体等疫病进行抽样检测,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小反刍兽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50.66%(115/227只份)、蓝舌病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38.69%(53/137只份)、O型口蹄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49.44%(133/269只份)、亚洲I型口蹄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17.47%(47/269只份)、A型口蹄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0%(0/77只份)、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平均阳性率0%(0/155只份)、绵羊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15.91%(67/421只份)、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23.28%(98/421只份)、山羊痘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57.62%(189/328)、布鲁氏杆菌病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0%(0/4只份)、弓形体血清抗体阳性率75.00%(3/4只份);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羊小反刍兽疫病原平均阳性率50.00%(4/8只份)、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平均阳性率28.57%(2/7只份)、蓝舌病病原平均阳性率14.82%(4/27只份)、魏氏梭菌病原阳性率100.00%(1/1只份)、附红细胞体病原阳性率100.00%(2/2只份)。病原学检测结果说明贵州山羊存在小反刍兽疫病毒、魏氏梭菌、支原体、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感染。由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可判定贵州省山羊产业存在小反刍兽疫、蓝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痘、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等疫病威胁。因此,在深入做好口蹄疫、布鲁氏杆菌病、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防控基础上,将小反刍兽疫、蓝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和山羊痘作为贵州山羊重点防制疫病净化目标,制定免疫程序,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全面推进程序免疫和免疫效果监测;以规模养羊场或以乡镇为单位,推行疫病净化工作,逐只进行病原检测,清除带毒、带病羊只,进而减少养羊业的养殖风险。

韩康康[5](2016)在《苜蓿草粉对波尔山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本文研究用苜蓿草粉等量替代花生秧饲喂波尔山羊,对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状况良好、食欲正常、3月龄左右、体重在2428kg的波尔山羊母羊75只,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采用完全随机的单因子区组化设计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即每组15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他4个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用10%、20%、30%、40%的苜蓿草粉等量替代花生秧。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5个组试验羊的平均日采食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平均日采食量随着苜蓿草粉替代量的增加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4个试验组之间比较,试验Ⅳ组、试验Ⅲ组显着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5),并着苜蓿草粉替代量的增加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在饲料转化效率方面,4个试验组的料重比均低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与对照组相比达到了显着性水平(p<0.05),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试验Ⅳ组的料重比分别为:8.20、8.02、8.18、6.88、6.53。(2)5个组的宰前活重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蹄重、皮重、心脂重、肾脂重、腹脂重、皮脂重占宰前活重的比例5个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肝脏重、脾脏重、肺脏重占宰前活重的比例差异也不显着(p>0.05)。波尔山羊的屠宰率随着苜蓿草粉的替代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5个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4个试验组的胴体净肉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试验Ⅱ组最高为65.48%。用苜蓿草粉等量替代花生秧饲喂波尔山羊,5个组的GR值和眼肌面积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4个试验组的眼肌面积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Ⅲ组最高为15.96cm2,其次为试验Ⅱ组14.76cm2。苜蓿替代花生秧饲喂波尔山羊,当替代量为20%-30%时能获得较好的屠宰性能。(3)不同的苜蓿草粉替代量对波尔山羊母羊的肉色、宰后45min的pH值及熟肉率没有显着性的影响(p>0.05),对照组的滴水损失率最高为2.62%,4个试验组之间比较表现为随着苜蓿草粉的替代量的增加,羊肉的滴水损失率有降低的趋势,且试验Ⅰ组显着高于其它三组(p<0.05)。在羊肉的剪切力方面,试验组普遍低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Ⅳ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个试验组之间,随着苜蓿草粉替代量的增加表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试验Ⅳ组显着低于试验Ⅱ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羊肉干物质、粗灰分均有所提高,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羊肉粗灰分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干物质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及各试验组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粗蛋白质方面,4个试验组中除试验Ⅰ组外其它三组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羊肉氨基酸方面,18种氨基酸在组成及含量上仅有胱氨酸和脯氨酸上表现出来显着性差异(p<0.05),所含的成年必需氨基酸、婴儿必需氨基酸及鲜味氨基酸的含量5组之间表现出同样的规律,即试验Ⅰ组>试验Ⅲ组>试验Ⅱ组>对照组>试验Ⅳ组。本试验中鲜味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均为0.26。苜蓿草粉等量替代花生秧能够改善羊肉品质提高羊肉部分氨基酸的含量,提高羊肉的品质。各组脂肪酸中的棕榈酸、十七烷酸、硬脂酸、油酸之间不存在显着性的差异(p>0.05),各试验组肌肉的亚油酸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肌肉中α-亚麻酸和γ-亚麻酸均未检出,肌肉中α-亚麻酸试验Ⅲ组显着高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Ⅳ组显着高于试验Ⅰ组(p<0.05)。随着苜蓿草粉替代量的增加,肌肉中γ-亚麻酸的含量逐渐增加,其中试验Ⅳ组显着高于试验试验Ⅰ组(p<0.05)。试验Ⅲ组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最多,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n6/n3值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分别为11.53、5.11、2.86、2.53、1.90。试验Ⅳ组的羊肉表现出更加适宜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即当苜蓿替代量为40%时,羊肉的脂肪酸组成更符合人们健康的需要。

古丽尼沙·吐拉甫[6](2013)在《新疆地方山羊品种微卫星标记遗传多态性与部分经济性状的关联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以新疆山羊和青格里绒山羊为研究对象,选取17个微卫星标记(BM1824、BM3033、BMS1724、BMS1788、BM6506、OarJMP8、MCM38、LSCV15、BMS1248、MAF70、BM3413、BMS2782、OarHH35、BMS6438、BM143、OarAE101、BMS835),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检测两个新疆地方山羊品种群体的遗传多态性,运用最小二乘线性模型,对所检测到的多态标记与经济性状进行关联分析。旨在获取相应的分子遗传学信息,找到与经济性状相关的DNA标记,为绒山羊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以及DNA标记在标记辅助选择中的应用和山羊生产性能的改善与提高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如下:1.对新疆山羊与青格里绒山羊的经济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绒细度性状上新疆山羊的绒纤维直径显着高于青格里绒山羊(P<0.05),在产绒量性状上青格里绒山羊的产绒量显着低于新疆山羊(P<0.05),在绒长度与含绒率性状上差异不显着(P>0.05)。2.对新疆山羊与青格里绒山羊的有多态性的13个微卫星标记上的分析,结果表明:所选择的17个微卫星标记中BM143、OarAE101、BMS835、BM6438没有多态性,其它13个微卫星标记均存在多态性。筛选的13个微卫星标记在2个绒山羊群体中的(新疆山羊、青格里绒山羊)平均等位基因分别为6.84、6.5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8833、4.8087;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7856、0.7884;平均纯和度分别:0.2144、0.208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532、0.7556;均为高度多态标记(PIC>0.5),表明2个绒山羊群体的遗传变异程度大,遗传多样性丰富,这13个微卫星标记可以用于新疆山羊与青格里绒山羊遗传多样性和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3.对13个有多态的微卫星标记基因型与新疆山羊与青格里绒山羊群体部分经济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绒细度性状上,新疆山羊微卫星标记BMS1788的BB基因型、标记OarJMP8的CC基因型、标记MCM38的FH基因型、标记BM1824的AD基因型和BMS1248的CE基因型值小于同位点的其它基因型的值,并且差异显着(P<0.05),皆为新疆山羊绒细度性状标记的有利基因型,其中标记MCM38的FH基因型的绒细度性状显着低于其它标记的基因型的值(P<0.05),因此标记MCM38可望作为影响新疆山羊绒细度性状的候选标记;青格里绒山羊微卫星标记MAF70的CC基因型、标记BM1824的BE基因型、标记BM3033的AE基因型、标记BM6506的CC基因型、标记BM3413的BD和BF基因型、标记LSCV15的BD基因型、标记OarHH35的BF基因型和标记MCM38的DH基因型值小于同位点的其它基因型的值,并且差异显着(P<0.05),皆为青格里绒山羊绒细度性状标记的有利基因型,其中标记LSCV15的BD基因型的绒细度性状显着低于其它标记的基因型的值(P<0.05),因此标记LSCV15可望作为影响青格里绒山羊绒细度性状的候选标记。在绒长度性状上,新疆山羊微卫星标记MCM38的FI基因型、标记BM1824的AB基因型、标记BM3033的DF和CG基因型、标记BMS1724的CC基因型、标记BM6506的AB和AC基因型、标记BMS1248的FH基因型、标记BM3413的AC和BD基因型、标记LSCV15的BE和BF基因型与标记OarHH35的EH基因型值大于同位点的其它基因型的值,并且差异显着(P<0.05),皆为新疆山羊绒长度性状标记的有利基因型,其中标记MCM38的FI基因型的绒长度性状显着高于其它标记的基因型的值(P<0.05),因此标记MCM38可望作为影响新疆山羊绒长度性状的候选标记;青格里绒山羊微卫星标记BM1824的BD基因型、BMS1788的AE基因型、标记OarJMP8的AA和BB基因型和标记BM3413的CE基因型值大于同位点的其它基因型的值,并且差异显着(P<0.05),皆为青格里绒山羊绒长度性状标记的有利基因型,其中标记BM3413的CE基因型的绒长度性状显着高于其它标记的基因型的值(P<0.05),因此标记BM3413可望作为影响青格里绒山羊绒长度性状的候选标记。在产绒量性状上,新疆山羊微卫星标记BMS1788的DF基因型、标记MAF70的BF基因型、标记MCM38的BC基因型、标记BM1824的AB和AD基因型、标记BMS1248的CF基因型、标记BM3413的DG基因型与标记OarHH35的AB和BG基因型值大于同位点的其它基因型的值,并且差异显着(Pp﹤0.05),皆为新疆山羊产绒量性状标记的有利基因型,其中标记MAF70的BF基因型的产绒量性状显着高于其它标记的基因型的值(P<0.05),因此标记MAF70可望作为影响新疆山羊产绒量性状的候选标记;青格里绒山羊微卫星标记BMS1788的CG基因型、标记MAF70的AE基因型、标记MCM38的CG和DG基因型、标记BM1824的BD和BE基因型、标记BM6506的BC和CC基因型与标记LSCV15的AC和BD基因型值大于同位点的其它基因型的值,并且差异显着(P﹤0.05),皆为青格里绒山羊产绒量性状标记的有利基因型,其中标记BMS1788的DF基因型的产绒量性状显着高于其它标记的基因型的值(P<0.05),因此标记BMS1788可作为影响青格里绒山羊产绒量性状的候选标记。在含绒率性状上,新疆山羊微卫星标记BMS1788的AB和BB基因型、标记MCM38的FH基因型、标记BM1824的CD和BE基因型、标记BM3033的CG基因型,标记BMS1724的CC和DE基因型、标记BM3413的AC基因型和标记BMS2782的BB基因型值大于同位点的其它基因型的值,并且差异显着(P<0.05),皆为新疆山羊含绒率性状标记的有利基因型,其中标记BMS1724的CC和DE基因型的含绒率性状显着高于其它标记的基因型的值(P<0.05),因此标记BMS1724可望作为影响新疆山羊含绒率性状的候选标记;青格里绒山羊微卫星标记BMS1788的AD和BC基因型、标记MAF70的CD和CE基因型、标记OarJMP8的AA基因型、标记BM3033的BE基因型、标记BMS1724的AB和BD基因型、标记BM6506的CE和DE基因型、标记BMS1248的BE基因型、BM3413的AB和CE基因型与OarHH35的DF基因型值大于同位点的其它基因型的值,并且差异显着(P<0.05),皆为青格里绒山羊含绒率性状标记的有利基因型,其中标记BMS1248的BE基因型的含绒率性状显着高于其它标记的基因型的值(P<0.05),因此标记BMS1248可望作为影响青格里绒山羊含绒率性状的候选标记。4.此外,本试验发现四个特殊的微卫星位点,新疆山羊微卫星标记BM1824的AD基因型、青格里绒山羊微卫星标记BM1824的BE基因型、BM6506的CC基因型和LSCV15的BD基因型个体不仅仅在绒细度较细而且在产绒量也较理想的。

张年[7](2012)在《麻城黑山羊及其杂交后代肥育性能及肉品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选择麻城黑山羊(Ⅰ组)及其杂交后代:波尔山羊×麻城黑山羊(Ⅱ组)、波麻F1×波麻F1(Ⅲ组)、波尔山羊×波麻F1(Ⅳ组)、麻城黑山羊×波麻F1(Ⅴ组)为研究对象,在放牧加适当补饲的饲养条件下,对0-12月龄五个不同时间点的体重指标进行测定,同时对4-6月龄肉羊进行90d肥育试验,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和肌肉品质测定,通过分析各组山羊生长发育规律,产肉性能及肉质品质,以期为合理利用地方山羊和培育优质肉羊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如下:1、麻城黑山羊及其杂交后代生长规律分析分别用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和Von Bertalanffy模型拟合各组山羊体重生长规律,所有指标都以Von Bertalanffy模型的拟合值最高。由所估参数进一步估测出Ⅰ至Ⅳ组拐点体重分别为8.84kg、12.94kg、10.08kg、13.89kg和9.23kg;体重拐点日龄分别为115.82d、146.12d、103.06d、149.56d和105.02d;最大日增重分别为198.41g、223.40g、226.96g、228.24g和204.56g。模型能较好反应各组山羊0-12月龄生长规律,可为麻城黑山羊及其杂交后代羔羊肥育管理提供依据。2、麻城黑山羊及其杂交后代肥育和屠宰性能分析4-6月龄各组山羊经90d肥育后进行屠宰,结果显示:肥育各组间初始体质量差异不显着(P>0.05),肥育结束后各组间平均体质量由10.60kg-13.25kg,增至17.03kg-23.13kg,Ⅰ组与Ⅱ、Ⅳ组的差异达极显着水平(P<0.01),与Ⅲ组的差异达显着水平(P<0.05),而杂交后代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各组间日增重大小顺序为Ⅱ>Ⅳ>Ⅴ>Ⅲ>Ⅰ,Ⅰ组的日增重与Ⅱ、Ⅳ、Ⅴ组的差异达极显着水平(P<0.01)。Ⅰ组的屠宰率和净肉率与Ⅳ组差异达极显着水平(P<0.01),与Ⅱ、Ⅲ、Ⅴ组的差异显着(P<0.05),而杂交后代除Ⅲ组和Ⅳ组间差异显着外(P<0.05),其它差异不显着(P>0.05);Ⅰ组的净肉重和眼肌面积极显着低于Ⅱ、Ⅳ组(P<0.01)。结果显示,杂交后代的肥育和胴体性能均优于Ⅰ组,表现出较明显的杂种优势。3、麻城黑山羊及其杂交后代肉质性能分析杂交后代的粗脂肪含量(7.10%-9.30%)较Ⅰ组(7.00%)略有增加,水分含量(67.85%-70.50%)略低于Ⅰ组(70.60%),各组间肌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同时,酪氨酸、甘氨酸、脯氨酸含量在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P<0.01);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大小顺序为Ⅳ>Ⅲ>Ⅴ>Ⅱ>Ⅰ,各组间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着(P>0.05);在脂肪酸组成上,杂交后代亚油酸(C18:2)含量降低,但棕榈油酸(C16:1)、油酸(C18:1)含量升高,说明杂交后代基本保持了麻城黑山羊的肉质特性。综上所述,麻城黑山羊杂交后代各具特点,Ⅱ组增重快、育肥性能高,是理想的商品羊杂交组合;Ⅳ组在杂交后代各组中表现出最大的眼肌面积、最高的屠宰率和净肉率,同时鲜味氨基酸含量和17种氨基酸总量也最高,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较其它各组可生产更优质的羊肉,可用于进一步培育麻城黑山羊新品种的研究。

王国明[8](2012)在《羊主要先天性免疫指标的检测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对8个品种的绵羊和山羊的主要先天性免疫指标进行了检测,其中四个山羊品种,莱芜黑山羊、崂山奶山羊、波尔山羊、鲁波山羊,共176只;四个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敖汉细毛羊、无角道赛特羊、萨福克羊,共200只羊。对动物进行颈静脉采血,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用EDTANa2抗凝制备抗凝血,进行血常规检测(WBC、LYM、LYM%、MID、MID%、GRAN、GRAN%、RBC、HGB、GCT、MCV、MCH、MCHC、RDW-SD);另一份制备血清,用ELISA试剂盒测定IL-1、IL-2、IL-6、IL-18、IFN-γ、NK细胞、血清溶菌酶。利用生物统计学的方法和原理,以物种、品种、年龄、品种来源地等为应变量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1)以山羊和绵羊两个物种为应变量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如下:免疫学指标中山羊体内的IL-6、LYS水平要明显高于绵羊(P<0.01);绵羊体内的IL-1、IL-18、NK细胞水平要明显高于山羊(P<0.01)。其之间IL-2和IFN-γ水平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生理指标中,山羊的MID、 GRAN、GRAN%、HGB、MCH和HCHC水平明显高于绵羊(P<0.01);绵羊机体内WBC、LYM、LYM%、MID%、RBC、GCT、MCV和RDW-SD水平明显高与山羊(P<0.01)。(2)以山羊和绵羊的品种来源(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为应变量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如下:山羊当地品种的NK和LYS高于引进品种(P<0.05);山羊当地品种的WBC、MID%、MID、RBC、HGB、GCT、MCV、RDW-SD等均高于引进品种(P<0.05),其中WBC、RBC、HGB、MCV明显高于引进品种,差异极显着(P<0.01)。绵羊引进品种的IL-1、IL-2、IL-6、IL-18、IFN-γ、NK、LYS均明显高于地方品种(P<0.01);WBC、LYM、MID、GRAN、RBC、GCT、MCV地方品种明显高于引进品种(P<0.01)。(3)以山羊和绵羊的四个品种为应变量,用单因素ANOVA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如下:山羊四个品种中,莱芜黑山羊NK和LYS水平高于崂山奶山羊、波尔山羊和鲁波山羊,此三个品种间差异不显着。波尔山羊IL-1、IL-2水平明显低于鲁波山羊,低于莱芜黑山羊和崂山奶山羊但差异不显着。IL-18和IFN-γ水平四个品种间无明显差异。莱芜黑山羊WBC、LYM、GRAN、RBC、GCT、MCV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三个品种(P<0.01)。绵羊四个品种,萨福克羊的IL-1、IL-6、IL-18、IFN-γ、LYS水平最高且差异极显着(P<0.01)。小尾寒羊IL-18、IFN-γ水平最低且差异极显着(P<0.01)。敖汉细毛羊WBC、LYM、MID、RBC、GCT、MCV、RDW-SD水平均高于无角道赛特羊和萨福克羊,且差异显着,小尾寒羊和敖汉细毛羊之间差异不显着,无角道赛特羊和萨福克羊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4)以山羊和绵羊的年龄为应变量,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如下:莱芜黑山羊IL-6、IL-18、NK水平成年羊均高于青年羊,其他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崂山奶山羊IL-1、IL-2水平成年羊高于青年羊(P<0.01),其他指标无显着差异;波尔山羊LYS水平青年羊高于成年羊(P<0.01),其他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小尾寒羊IL-1、IL-2、NK、LYS水平成年羊高于青年羊(P<0.05),其他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敖汉细毛羊、无角道赛特羊和萨福克羊在年龄因素上没有显着差异(P>0.05)。生理指标中,莱芜黑山羊WBC、LYM、MID水平青年羊高于成年羊;波尔山羊MID水平青年羊高于成年羊;奶山羊年龄间无显着差异(P>0.05)。小尾寒羊WBC、LYM、MID、RBC、GCT、MCV、RDW-SD水平青年羊明显高于成年羊(P<0.01)。敖汉细毛羊RBC、MCV成年羊高于青年羊。无角道赛特羊和萨福克羊年龄间无显着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山羊当地品种的先天性免疫水平明显高于引进品种,对疾病的抵抗力高,抗逆性强;绵羊的引进品种在免疫学指标上均高于地方品种,在血液生理指标上低于地方品种。山羊各品种之间,莱芜黑山羊先天性免疫水平最高。绵羊各品种之间,萨福克羊免疫学指标水平最高。萨福克羊和无角道赛特羊在血生理指标上要明显低于小尾寒羊和敖汉细毛羊。成年羊在免疫学指标方面的总体水平要高于青年羊;在血液生理方面低于青年羊。通过以上研究为建立自然状态下羊机体先天性免疫水平评价体系提供了实验数据。为今后羊品种的选育,尤其是研究抗病羊新品种以及药物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索效军,张年,李晓锋,刘洋,田宏,张鹤山,蔡化,陈明新[9](2011)在《麻城黑山羊及杂交后代的胴体品质与肉质特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麻城黑山羊及杂交后代胴体品质与肉质特性,探讨麻城黑山羊的改良和新品系选育。选用麻城黑山羊(Ⅰ,对照组)、波尔山羊×麻城黑山羊(Ⅱ)、麻城黑山羊×波麻F1(Ⅲ)、波麻F1×波麻F1(Ⅳ)和波尔山羊×波麻F1(Ⅴ)5组,以放牧加补饲的方式育肥,试验期90d,于试验始日及第90天称量,试验结束时于每个组选取12只屠宰并分析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肥育性能较麻城黑山羊组均有所提高,其中Ⅱ、Ⅲ、Ⅴ组的日增量极显着高于麻城黑山羊(P<0.01);杂交后代的胴体性状较麻城黑山羊有较大提高,其中Ⅱ、Ⅴ组的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显着、极显着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P<0.01),Ⅱ、Ⅳ组的肉骨比显着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Ⅱ、Ⅴ组的眼肌面积极显着高于麻城黑山羊(P<0.01);各组间主要肉质性状除麻城黑山羊宰后24h的pH显着高于Ⅱ、Ⅳ组(P<0.05)外,其余差异均不显着(P>0.05);Ⅲ组的Fe含量显着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杂交后代肌肉的氨基酸组分完全,且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麻城黑山羊。结果显示,Ⅱ组是肉羊生产理想的杂交组合,Ⅴ组可用于进一步培育麻城黑山羊新品系的研究。

张春艳[10](2010)在《山羊繁殖性状的影响因素和遗传规律及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繁殖和生长是决定规模化养殖产出的两大主要经济性状,在少胎动物(羊)中,母羊繁殖效益在总效益中占据更大的比例。然而,繁殖性状遗传力低、周期长、选育进展慢、且与生长性状之间的复杂关系是制约养羊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山羊繁殖性状影响因素、遗传规律、及其与生长的关系和卵泡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对于利用数量遗传和分子遗传方法提高山羊繁殖力有重要作用,开发提高繁殖力的新技术、建立群体选育和分子育种新方法、快速改良和提高山羊繁殖性能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首先对母羊繁殖性状的影响因素和遗传规律进行分析,并探讨与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为山羊繁殖性状的群体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从繁殖轴和生长轴的主要激素和细胞因子着手,研究这些基因在卵泡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差异;再从基因多态性出发,研究差异表达基因突变后对山羊产羔数和超数排卵性状的影响,通过分析超排母羊血清激素浓度变化趋势,对主效基因进行初步验证,探讨山羊卵泡发育的分子网络调控机制。1、山羊繁殖性状的影响因素、遗传规律及其与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以波尔山羊种羊场最近10年(2000-2010)的数据资料,分析年份、季节、母羊年龄和胎次、羔羊性别和同胞数对母羊产羔数、断奶数、妊娠天数和羔羊出生窝重的影响;利用MTGSAM软件,分别用阈性状和线性性状模型估计母羊繁殖性状遗传参数,用DFREML软件估计羔羊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并分析母体遗传和环境效应对羔羊生长的影响,同时研究母羊产羔数与羔羊生长之间的遗传相关,解析山羊繁殖和生长之间的关系。(1)波尔山羊母羊繁殖性状受年龄、胎次和分娩年份的显着影响(P<0.05),出生窝重还受产羔数和季节的影响;产羔数对母羊妊娠天数无显着影响,表明波尔山羊的多产性和妊娠期与属于多胎动物的猪有类似的规律。(2)母羊繁殖性状遗传力较低(0.09-0.12),重复力较高(0.27-0.57),产羔数、断奶数和窝重之间呈正的遗传相关,而且数值较高(0.66-0.88),表明在生产实际中,只需对其中一种性状(如产羔数)进行选育,便可同时提高三种性状的生产性能。(3)羔羊出生和早期生长性状受母体遗传和环境效应影响很大。直接遗传力和母体遗传力较高,直接遗传和母体遗传之间呈高度的负相关关系,随着羔羊生长发育,这种负相关关系逐渐减弱。(4)母羊产羔数与羔羊早期生长之间呈负相关关系,随着羔羊的生长和发育,相关程度逐渐减弱;出生重和90日龄重在不同同胞数羔羊之间差异显着,达300日龄时,不同同胞数羔羊之间体重已无显着差异。表明双羔和多羔在后期有较强的补偿生长效应,提高母羊产羔数对羔羊后期生长无不利影响。2、不同发育时期卵泡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利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析繁殖轴(GnRHR, FSH, FSHR, LH, LHR, PRL, PRLR)和生长轴主要激素(GH)及细胞生长因子(IGF-Ⅰ,IGF-Ⅱ, IGFBP-3)在山羊卵泡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差异,根据卵泡直径将其分为以下五个不同发育时期:腔前卵泡(解剖卵巢获得)、小卵泡(<2.0 mm)、中等卵泡(2.0-4.0 mm)、大卵泡(4.0-8.0mm)和排出的卵子,探讨卵泡动态发育的调控机制,发现:(1)FSH、LH及其受体基因相对表达量随卵泡直径增大而逐渐增高,在腔前卵泡中表达最低,在大卵泡和卵子中大量表达(P<0.05)。(2)PRL及其受体基因相对表达量在卵泡优势化以前极低,在大卵泡和卵子中较高(P<0.05)。(3)GH基因相对表达量在卵泡发育各时期均较高,在腔前卵泡中的表达量最高(P<0.05)。(4) IGF-Ⅰ、IGF-Ⅱ和IGFBP-3基因相对表达量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卵泡中均较高;卵子中IGFBP-3基因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各发育时期的卵泡。3、山羊产羔和超数排卵性状标记基因的鉴定以繁殖轴(GnRHR, LHR, FSH, FSHR, PRL, PRLR)和生长轴(GH, IGFBP-3)主要激素和细胞因子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PCR-RFLP、基因克隆和测序等技术,分析了候选基因在4个山羊品种(波尔、马头、波-马杂交羊、麻城黑山羊)共计780个样本中的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同时,超数排卵处理57只母羊,分析基因多态性与超数排卵效果的关系,以及不同基因型母羊在超排过程中血清雌二醇和孕酮浓度的变化差异,筛选并初步验证影响山羊繁殖性状的标记基因,发现:(1) GnRHR基因外显子1发生G 137 A突变,引起MspⅠ酶切多态性,但在四个山羊品种中只检测到AA和AB两种基因型;AA型波尔山羊和马头山羊平均产羔数和第三胎产羔数显着大于AB型(P<0.05),但是,不同基因型的杂交羊产羔数无显着差异。超排后,与AB型相比,AA型母羊卵巢上的小卵泡数显着增高,血清雌激素水平上升较快,而且峰值水平较高,孕激素下降和上升变化较明显。表明,GnRHR突变是影响母羊繁殖性状的主效基因。(2) FSHB基因外显子3发生A278 G突变,引起MnlⅠ酶切多态性,在四个山羊品种中存在AA、AB和BB三种基因型。AA型波尔山羊和杂交羊第三胎和各胎平均产羔数显着大于AB型和BB型,而AB型和BB型之间无显着差异。不同基因型的马头山羊各胎产羔数虽无显着差异,但变化趋势与其他山羊品种一致,而且超排后,AA型母羊卵巢上的大卵泡数显着高于AB和BB型,血清雌激素和孕酮浓度变化更明显。表明,FSHB基因是影响山羊繁殖性状的主效基因。(3) FSHR基因外显子1发生C272T突变,引起HaeⅢ酶切多态性,但在四个山羊品种中只检测到AA和AB两种基因型,AA型母羊产羔数显着大于AB型。超数排卵处理后,AA型母羊卵巢上小卵泡、大卵泡和黄体数均显着多于AB型,囊肿率较低,雌激素峰值显着升高,且变化趋势更明显。表明,FSHR基因是影响山羊产羔数和超数排卵性状的主效基因。(4)LHR基因外显子11发生G 94 A突变,引起MspⅠ酶切多态性,在波尔和杂交羊中检测到三种基因型(AA、AB和BB型),但AA型频率极低。在马头山羊和黑山羊中只检测到AB和BB两种基因型;在波尔山羊中,BB型个体第三胎产羔数和各胎平均产羔数显着高于AB型。马头山羊超数排卵后,BB型个体卵巢上的小、中、大卵泡数和黄体数高于其他基因型,但差异均不显着,BB型母羊在超排期间雌激素峰值显着高于其他基因型,孕激素浓度变化无显着差异。表明,LHR基因突对波尔山羊产羔数产生显着的影响。(5)GH基因分别在外显子2和5发生A 781 G和A 1575 G突变,引起HaeⅢ酶切多态性,两个突变位点在四个山羊品种中均只检测到两种基因型(AA和AB,CC和CD型)。马头山羊AB和CC型母羊产羔数显着大于AA和CD型,聚合两个突变位点,波尔和马头山羊ABCD型母羊各胎次的产羔数显着高于AACD型;AB和CC型母羊超排后卵巢上的黄体数显着增多,雌激素变化明显,峰值显着升高。表明,GH基因突变对母羊产羔和超数排卵性状产生显着的影响。(6) IGFBP-3基因在转录区发生A 137 G突变,引起BfaⅠ酶切多态性,在四个山羊品种中存在AB和BB三种基因型,但AA型频率极低;AB型马头山羊各胎次产羔数均显着高于AA和BB型;超排后,AB型母羊卵巢上中等大小的卵泡数显着多于BB型,血清雌激素上升迅速,峰值显着升高,孕激素下降和上升明显。表明,IGFBP-3是影响马头山羊产羔和超数排卵性状的主效基因。(7)PRL基因在转录区发生C 407 A突变,引起SduⅠ酶切多态性,在四个山羊品种中存在AA、AB和BB三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均表现为BB>AB>AA。关联分析表明,AB杂合型母羊各胎次产羔数比纯合型高、超数排卵效果较好,但无显着差异,血清雌激素和孕激素浓度变化与其他基因型相比差异不显着。表明,PRL基因突变对母羊产羔和超数排卵性状无显着影响。(8) PRLR基因外显子10发生C 53 G突变,引起MspⅠ酶切多态性,在四个山羊品种中存在AB和BB两种基因型,BB型母羊平均产羔数显着高于AB型;不同基因型母羊超排性状和血清激素水平变化无显着差异。表明,PRL基因突变对母羊产羔和超数排卵性状无显着影响。

二、波尔杂交山羊饲养ABC(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波尔杂交山羊饲养ABC(论文提纲范文)

(1)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体重与体尺相关性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1.2 安徽省及阜阳市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1.3 阜阳地区肉羊介绍
        1.3.1 阜阳地区饲养的主要肉羊品种
        1.3.2 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的发展现状
    1.4 影响肉羊生产性能的因素
        1.4.1 生产性能和测定性状的选择
        1.4.2 品种对肉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1.4.3 性别对肉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1.4.4 月龄对肉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1.4.5 饲料对肉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1.4.6 饲喂条件对肉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1.5 遗传多样性与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山羊育种中的应用
        1.5.1 遗传多样性在山羊育种中的应用
        1.5.2 微卫星标记在山羊育种中的应用
    1.6 研究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试剂与耗材
        2.1.4 微卫星引物的设计和荧光标记基团的选择
    2.2 实验方法
        2.2.1 生产性能指标数据的采集
        2.2.2 血样的采集
        2.2.3 提取山羊静脉血基因组DNA
        2.2.4 基因组DNA浓度和纯度的检测
        2.2.5 PCR扩增及产物电泳检测
        2.2.6 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2.2.7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体重和体尺性状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1.1 不同月龄安徽白山羊体重和体尺性状各项指标的差异分析
        3.1.2 成年安徽白山羊体重与体尺性状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1.3 安徽白山羊体重与体尺性状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2 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遗传多样性分析
        3.2.1 山羊基因组DNA提取与检测结果
        3.2.2 微卫星引物扩增结果
        3.2.3 微卫星DNA位点的遗传变异
        3.2.4 2 个山羊品种群体遗传多样性
        3.2.5 山羊品种群体固定系数的统计
第4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体重、体尺性状各项指标数据讨论分析
        4.1.2 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体重与体尺性状相关性讨论
        4.1.3 等位基因差异与遗传多样性
        4.1.4 群体遗传分化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4.2 结论
第5章 展望
    5.1 阜阳地区山羊生产性能指标标准的验证
    5.2 制定阜阳地区山羊品种资源遗传改良和保护策略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刊物及成果情况

(2)日粮精粗比对绵羊和山羊生长性能及瘤胃代谢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反刍动物瘤胃发育过程
        1.1.1 瘤胃生理学结构和早期微生物区系的形成
        1.1.2 瘤胃内的环境稳态
    1.2 瘤胃中的微生物区系
        1.2.1 瘤胃微生物功能性
        1.2.2 瘤胃微生物区系组成特点
    1.3 影响消化道微生物的主要因素
        1.3.1 遗传背景
        1.3.2 日粮组成
    1.4 消化道微生物影响宿主健康、生长状态
    1.5 组学技术对研究消化道微生物进展的影响
        1.5.1 基于测序技术的微生物组学研究的发展和现状
        1.5.2 多组学技术结合研究消化道微生物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动物
    2.2 试验设计与处理
    2.3 羊饲养管理
    2.4 试验日粮
    2.5 样品采集与处理
        2.5.1 饲料样品制备
        2.5.2 粪样采集
        2.5.3 血样采集与制备
        2.5.4 瘤胃液的采集
    2.6 样品测定与分析
        2.6.1 日粮、粪样常规指标的测定方法
        2.6.2 体重测定
        2.6.3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方法
        2.6.4 挥发性脂肪酸测定方法
        2.6.5 瘤胃液样品16S rDNA测序
        2.6.6 基于LC-MS检测的代谢组学分析
    2.7 数据分析
3 试验结果
    3.1 生长增重结果与分析
    3.2 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结果与分析
    3.3 血清指标结果与分析
    3.4 瘤胃发酵参数结果与分析
    3.5 16S rDNA测序结果与分析
        3.5.1 样品多样性分析
        3.5.2 物种注释及分类
        3.5.3 组间差异物种
    3.6 代谢组学测定结果与分析
        3.6.1 瘤胃液代谢物
        3.6.2 瘤胃液差异代谢物
        3.6.3 瘤胃液差异代谢物通路注释分析
        3.6.4 血清差异代谢物通路注释分析
4 讨论
    4.1 宿主物种对瘤胃液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2 日粮精粗比对瘤胃液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3 日粮对绵羊和山羊生长增重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4.4 日粮对绵羊和山羊血清指标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4.5 日粮对绵羊和山羊瘤胃液和血清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影响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利用高通量测序解析隆林山羊与努比亚山羊的遗传差异及表达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山羊的起源与品种特性
        1.1.1 山羊的起源与驯化
        1.1.2 中外山羊品种的遗传资源与特性
        1.1.3 本研究涉及到的山羊品种介绍
    1.2 全基因组选择信号检测方法及在山羊上的应用
        1.2.1 山羊全基因组测序
        1.2.2 选择信号及其检测方法
        1.2.3 全基因组选择信号检测在山羊上的应用
    1.3 等位基因特异性表达的形成机制、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1.3.1 等位基因特异性表达的形成机制
        1.3.2 等位基因特异性表达的分析方法
        1.3.3 等位基因特异性表达在畜牧业的应用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隆林山羊和努比亚山羊试验群体构建和表型差异分析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动物
        2.2.2 繁殖率和羔羊成活率统计
        2.2.3 体重及体尺的测量
        2.2.4 产肉性能的测定
        2.2.5 肉品质指标测定
        2.2.6 肌肉的营养成分测定
    2.3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隆林山羊和努比亚山羊体型外貌差异
        2.4.2 隆林山羊和努比亚山羊繁殖性能差异
        2.4.3 隆林山羊和努比亚山羊生长性能差异
        2.4.4 隆林山羊和努比亚山羊屠宰性能差异
        2.4.5 隆林山羊和努比亚山羊肉质性状差异
        2.4.6 隆林山羊和努比亚山羊肌肉营养成分差异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隆林山羊和努比亚山羊全基因组选择信号检测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动物及样品采集
        3.2.2 基因组DNA提取与检测
        3.2.3 基因组文库构建及测序
        3.2.4 比对、注释和基因变异的检测
        3.2.5 InDel数量、长度的统计
        3.2.6 全基因组选择信号分析
        3.2.7 全基因组受选择区域的鉴定
        3.2.8 受选择区域内基因的注释与富集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DNA提取结果
        3.3.2 重测序结果
        3.3.3 全基因组遗传变异
        3.3.4 选择信号检测
    3.4 讨论
        3.4.1 基因组测序
        3.4.2 变异比较分析
        3.4.3 与生长发育相关的候选基因
        3.4.4 与消化代谢相关的候选基因
        3.4.5 与繁殖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
        3.4.6 与泌乳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
        3.4.7 与产肉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
        3.4.8 与免疫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
    3.5 小结
第四章 努隆杂交F1代的等位基因特异性表达分析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动物和样品采集
        4.2.2 RNA提取及质量检测
        4.2.3 文库构建及测序
        4.2.4 测序数据质量控制
        4.2.5 转录组数据比对、拼接和表达计算
        4.2.6 等位基因特异性表达分析
        4.2.7 特异表达的等位基因功能富集
        4.2.8 关键的特异表达的等位基因鉴定
    4.3 结果
        4.3.1 努隆杂交F1代54 个组织样品总RNA的提取和质量检测
        4.3.2 转录组测序结果
        4.3.3 基因表达水平分类统计分析
        4.3.4 等位基因特异性表达分析
        4.3.5 特异表达等位基因的组织特异性
        4.3.6 特异表达等位基因的功能富集
        4.3.7 38 个关键的特异表达等位基因
    4.4 讨论
        4.4.1 等位基因特异性表达
        4.4.2 与生长发育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
        4.4.3 与消化代谢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
        4.4.4 与泌乳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
        4.4.5 与免疫反应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
        4.4.6 与湿热环境的适应力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
        4.4.7 与产肉性状相关的特异性表达基因
    4.5 小结
第五章 9个关键候选基因在不同月龄努隆杂交F1代的不同组织中的定量表达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动物和样品采集
        5.2.2 主要试剂与仪器
        5.2.3 RNA提取和RNA质量检测
        5.2.4 cDNA合成
        5.2.5 引物设计及合成
        5.2.6 重要关键候选基因表达的定量检测
        5.2.7 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RNA质量检测
        5.3.2 不同月龄的乳腺组织关键候选基因的表达情况
        5.3.3 不同月龄的皮肤组织中关键候选基因的表达情况
        5.3.4 不同月龄的骨头组织中关键候选基因的表达情况
        5.3.5 不同月龄的肌肉组织中关键候选基因的表达情况
        5.3.6 不同月龄的脂肪组织中关键候选基因的表达情况
        5.3.7 同一生长时期努隆杂交F1 山羊5 种组织中PODXL基因表达差异
        5.3.8 同一生长时期努隆杂交F1 山羊4 种组织中RPS8 基因表达差异
    5.4 讨论
        5.4.1 PODXL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月龄的表达差异
        5.4.2 RPS8 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月龄的表达差异
    5.5 小结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4)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调查及防控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符号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贵州省山羊产业现状及其疫病防控研究进展
        1.1.1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的自然资源
        1.1.2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的山羊品种资源
    1.2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的举措及成就
        1.2.1 主要举措
        1.2.2 主要成就
    1.3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存在的问题
        1.3.1 企业带动能力弱
        1.3.2 肉羊育种目标尚未明确
        1.3.3 草料供应不平衡,季节草料不足现象十分突出
        1.3.4 日粮搭配不科学,营养不足现象十分普遍
        1.3.5 产业链条不健全,产品销售难
        1.3.6 产业服务方式单一,产业支撑力度不够
        1.3.7 防疫能力不够,重大疫病威胁依然存在
    1.4 当前威胁羊产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
        1.4.1 小反刍兽疫
        1.4.2 蓝舌病
        1.4.3 口蹄疫
        1.4.4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1.4.5 羊痘
        1.4.6 羊传染性脓疱病
        1.4.7 梭菌性疾病
        1.4.8 羊弓形虫病
        1.4.9 羊附红细胞体病
第二章 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血清学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1.1 羊血液样本的采集
        2.1.1.2 检测试剂
        2.1.2 方法
    2.2 试验结果
        2.2.1 小反刍兽疫血清学检测结果
        2.2.2 蓝舌病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3 口蹄疫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4 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5 山羊痘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6 弓形体并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7 布鲁氏杆菌病血清学调查结果
    2.3 分析与讨论
        2.3.1 小反刍兽疫风险分析与讨论
        2.3.2 蓝舌病风险分析与讨论
        2.3.3 口蹄疫风险分析与讨论
        2.3.4 传染性胸膜肺炎风险分析与讨论
        2.3.5 山羊痘风险分析与讨论
        2.3.6 羊弓形虫病风险分析与讨论
        2.3.7 布鲁氏杆菌风险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病原学调查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检测结果
        3.2.1 小反刍兽疫病原学检测结果
        3.2.2 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学检测结果
        3.2.3 梭菌病病原学检测结果
        3.2.4 羊口疮病原学检测结果
        3.2.5 山羊蓝舌病病原检测结果
    3.3 分析与讨论
        3.3.1 小反刍兽疫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3.2 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3.3 梭菌病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3.4 羊口疮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3.5 山羊蓝舌病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4 病原学检测结论
第四章 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防制措施及对策
    4.1 整体防制措施及对策建议
        4.1.1 加强组织领导
        4.1.2 建立种羊和羊只准入制度
        4.1.3 科学合理使用优质疫苗
        4.1.4 全面推进程序免疫
        4.1.5 全面推进免疫效果监测
        4.1.6 建立动物疫病控制大数据信息平台
        4.1.7 实施疫病净化行动计划
    4.2 主要疫病防制技术措施
        4.2.1 山羊小反刍兽疫的防治技术措施
        4.2.2 山羊口蹄疫的防治技术措施
        4.2.3 山羊痘防治措施
        4.2.4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措施
        4.2.5 羔羊口疮的防治技术措施
        4.2.6 山羊梭菌病的防治措施
        4.2.7 养殖场户春季羔羊痢疾防治措施
        4.2.8 母羊流产的综合防治措施
        4.2.9 山羊弓形虫病的防治措施
        4.2.10 山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措施
全文小结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5)苜蓿草粉对波尔山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苜蓿的营养价值
        1.1.1 苜蓿的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的营养
        1.1.2 苜蓿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的营养
        1.1.3 苜蓿维生素(Vitamin)的营养
        1.1.4 苜蓿皂苷(Saponins)的营养
        1.1.5 苜蓿异黄酮的营养
        1.1.6 水溶性苜蓿多糖(WSAP)的营养
    1.2 苜蓿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
        1.2.1 苜蓿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1.3 羊肉的品质特征
        1.3.1 羊肉的营养价值
        1.3.2 羊肉的气味和风味
2 引言
3 试验一:苜蓿草粉对波尔山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时间与地点
        3.1.2 试验设计与分组
        3.1.3 试验饲粮及饲养管理
        3.1.4 生长性能指标测定
        3.1.5 经济效益
        3.1.6 数据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日粮对波尔山羊采食量的影响
        3.2.2 不同日粮对波尔山羊日增重的影响
        3.2.3 不同日粮对波尔山羊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的影响
        3.2.4 经济效益分析
    3.3 结论与讨论
        3.3.1 不同日粮对波尔山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3.4 经济效益分析
4 试验二:苜蓿草粉对波尔山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羊的选择
        4.1.2 时间与地点
        4.1.3 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4.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4.1.5 数据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屠宰性状
    4.3 讨论与分析
        4.3.1 不同日粮对波尔山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5 试验三苜蓿草粉对波尔山羊肉品质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羊的选择
        5.1.2 时间与地点
        5.1.3 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5.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5.1.5 数据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日粮对波尔山羊羊肉的物理性质的影响
        5.2.2 不同日粮对波尔山羊羊肉化学性质的影响
        5.2.3 不同日粮对波尔山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5.2.4 不同日粮对波尔山羊羊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5.3 讨论
        5.3.1 不同日粮对波尔山羊羊肉物理性质的影响
        5.3.2 不同日粮对波尔山羊羊肉化学性质的影响
        5.3.3 不同日粮对波尔山羊羊肉氨基酸的影响
        5.3.4 不同日粮对波尔山羊羊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6.结论
    6.1 苜蓿草粉对波尔山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6.2 苜蓿草粉对波尔山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6.3 苜蓿草粉对波尔山羊肉品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6)新疆地方山羊品种微卫星标记遗传多态性与部分经济性状的关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表(Abbreviations)
第1章 绪论
    1.1 绒山羊育种研究进展及其生产概况
    1.2 绒山羊的主要品种、分布及经济特性
    1.3 微卫星标记技术及其在绒山羊遗传育种中的研究应用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两个绒山羊品种群体经济性状的差异分析
    3.2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3.3 PCR 扩增产物的检测
    3.4 遗传参数的计算
    3.5 微卫星标记多态性与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抽样方法和样本容量
    4.2 微卫星标记的选择
    4.3 群体内遗传参数分析
    4.4 微卫星标记多态性与经济性状的关系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麻城黑山羊及其杂交后代肥育性能及肉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肉羊产业发展概况
        1.2.2 肉羊生长发育、产肉性能和肌肉品质的研究
    1.3 主要肉羊品种介绍
        1.3.1 麻城黑山羊
        1.3.2 波尔山羊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内容
    2.1 试验材料
        2.1.1 生长发育性状测定
        2.1.2 肥育性能研究
        2.1.3 屠宰性能及肉品质分析
        2.1.4 试验动物分组
        2.1.5 试验工具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生长发育性状测定
        2.2.2 肥育和屠宰性能的研究
        2.2.3 肌肉品质特性的研究
    2.3 统计方法
    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2.4.1 麻城黑山羊及其杂交后代生长性能
        2.4.2 麻城黑山羊及其杂交后代肥育和屠宰性能
        2.4.3 麻城黑山羊及其杂交后代肌肉品质特性
3 讨论与结论
    3.1 生长发育性能
        3.1.1 体重发育变化分析
        3.1.2 生长曲线中不同模型的选择
    3.2 肥育和屠宰性能
    3.3 胴体肉质性状
    3.4 肌肉营养成分
    3.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羊主要先天性免疫指标的检测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山东省养羊现状
    1.2 羊主要先天性免疫指标研究
    1.3 血液生理指标的研究进展与先天性免疫
    1.4 羊的遗传育种与先天免疫
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动物
    3.2 实验材料
    3.3 实验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统计方法、变量设计
    4.2 主要先天性免疫指标检测结果与分析
5 讨论
    5.1 对样本及样本结构的讨论
    5.2 对各先天性免疫指标选择的讨论
    5.3 对羊主要先天性免疫指标检测与分析结果的讨论
    5.4 先天性免疫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麻城黑山羊及杂交后代的胴体品质与肉质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饲养管理、日粮及屠宰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屠宰测定
        1.3.2 肉质性状测定
        1.3.3 常规营养成分测定
        1.3.4 矿物元素测定
        1.3.5 氨基酸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麻城黑山羊及不同杂交后代的肥育性能
    2.2 麻城黑山羊及不同杂交后代的屠宰性能
        2.2.1 胴体性状
        2.2.2 组织器官测定结果
    2.3 麻城黑山羊及不同杂交后代的肉质
        2.3.1 肉质性状分析
        2.3.2 常规营养成分
        2.3.3 矿物元素含量
        2.3.4 氨基酸组成及含量
3 讨 论
    3.1 肥育性能
    3.2 胴体肉质性状
    3.3 肌肉营养成分
4 结 论

(10)山羊繁殖性状的影响因素和遗传规律及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山羊繁殖性状遗传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1 山羊繁殖性状遗传规律研究进展
        1.1.1 繁殖性状遗传规律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2 绵、山羊繁殖性能遗传规律的研究现状
        1.2 山羊繁殖性状的影响因素
        1.2.1 品种和遗传因素
        1.2.2 环境因素
        1.2.3 营养水平
        1.3 动物繁殖和生长之间的关系
        1.3.1 自身繁殖与子代生长的关系
        1.3.2 自身繁殖与生长的关系
        1.3.3 繁殖和生长共同受生长激素的调控
        1.3.3.1 生长激素对动物生长的调控
        1.3.3.2 生长激素对动物繁殖的调控
        1.3.4 繁殖和生长共同受IGFs的调控
        1.3.4.1 IGFs对生长的调控
        1.3.4.2 IGFs对繁殖的调控
    2.动物卵泡发育的调控机制
        2.1 单胎和多胎动物的排卵差异
        2.2 主要激素在卵泡动态发育中的变化
        2.2.1 卵泡募集的差异
        2.2.2 卵泡选择和同期化发育的差异
        2.2.3 优势卵泡的反馈调控差异
        2.3 不同物种的卵泡发生波差异
        2.3.1 单胎动物
        2.3.2 多胎动物
        2.3.3 绵(山)羊卵泡发生波特征和控制
        2.4 生长激素和细胞因子对卵泡发育的调控
        2.4.1 生长激素对卵泡发育的调节作用
        2.4.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卵泡发育的调节作用
        2.5 基因突变引起排卵率增加
        2.6 提高排卵率的途径及应用
        2.6.1 外源激素调控卵泡发育率
        2.6.2 抑制素(INH)免疫提高动物排卵率
        2.6.3 固定多产基因以提高后代排卵率
    3.动物繁殖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3.1 繁殖轴主要激素基因
        3.1.1 GnRHR基因
        3.1.2 FSH及其受体基因
        3.1.3 PRL及其受体基因
        3.1.4 LHR基因
        3.2 生长轴主要激素和细胞因子基因
        3.2.1 GH基因突变对动物繁殖的影响
        3.2.2 IGFBP-3基因突变对动物繁殖的影响
    4.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一:山羊繁殖性状影响因素和遗传规律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系研究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及数据来源
        2.2 生态环境及饲养管理方式
        2.3 性状指标
        2.3.1 母羊繁殖性状
        2.3.2 羔羊生长性状
        2.4 影响因素
        2.5 数据预处理
        2.6 统计分析
        2.6.1 固定效应的剖分
        2.6.2 遗传参数估计方法及实现
        3.结果
        3.1 影响母羊繁殖性状的因素
        3.1.1 胎次和年龄
        3.1.2 分娩年份和季节
        3.1.3 羔羊同胞数
        3.2 母羊繁殖性状遗传参数
        3.2.1 遗传力和重复力
        3.2.2 繁殖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
        3.3 山羊繁殖与生长之间的关系
        3.3.1 母体遗传对山羊生长性状遗传规律的影响
        3.3.2 早期生长性状的直接遗传和母体遗传呈高度负相关关系
        3.3.3 山羊生长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
        3.3.4 母羊产羔数与羔羊生长之间的相关关系
        4.讨论
        4.1 影响母羊繁殖性状的因素
        4.1.1 波尔母羊繁殖性能分析
        4.1.2 年份和季节对母羊繁殖性状的影响
        4.1.3 胎次和年龄对母羊繁殖性状的影响
        4.1.4 产仔数对妊娠天数无显着影响
        4.2 母羊繁殖性状的遗传规律
        4.2.1 模型选择的优越性
        4.2.2 遗传力
        4.2.3 繁殖性状间的相关关系
        4.3 山羊繁殖和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
        4.3.1 母体效应对山羊生长的影响
        4.3.2 山羊生长性状的遗传规律
        4.3.3 母羊产羔数对生长的影响
        5.小结
    实验研究二:不同发育时期卵泡发育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及样品的采集
        2.1.2 主要药品和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研究方法
        2.2.1 母羊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
        2.2.2 细胞的收集、裂解及冷冻保存
        2.2.3 荧光定量PCR分析
        2.2.3.1 细胞总RNA的提取
        2.2.3.2 总RNA质量、浓度和纯度检测
        2.2.3.3 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
        2.2.3.4 RT-PCR引物设计
        2.2.3.5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
        2.3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细胞总RNA提取和cDNA转录
        3.2 生殖轴主要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卵泡中的表达差异
        3.2.1 FSH及其受体基因
        3.2.2 LH及其受体基因
        3.2.3 PRL及其受体基因
        3.3 生长轴主要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卵泡中的表达差异
        3.3.1 GH基因
        3.3.2 IGFⅠ、IGFⅡ和IGFBP-3基因
        4.讨论
        4.1 生殖轴基因相对表达量在成熟卵泡和卵子中较高
        4.1.1 生殖激素基因相对表达量在腔前卵泡中极低
        4.1.2 生殖激素基因表达量随卵泡发育逐渐上升
        4.1.3 生殖激素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存在品种和物种差异
        4.1.4 PRL和PRLR基因表达量在优势卵泡和卵子中较高
        4.2 生长轴基因的表达量在卵泡发育各时期均较高
        4.2.1 GH基因
        4.2.2 IGFs基因
        5.小结
    实验研究三:与山羊产羔数和超数排卵效果相关候选基因分子标记的研究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与性状记录
        2.1.2 试验样品的采集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1.4 主要酶、试剂和试剂盒
        2.1.5 主要溶液的配置
        2.2 研究方法
        2.2.1 山羊同期发情及超数排卵处理
        2.2.2 山羊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检测
        2.2.3 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2.2.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检测
        2.2.5 目的片段回收纯化
        2.2.6 目的片段的转化、克隆鉴定和测序
        2.2.7 引物设计及PCR反应条件
        2.2.8 PCR产物的酶切体系及反应条件
        2.2.9 血清激素浓度的测定
        2.3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基因组DNA提取物
        3.2 生殖轴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母羊繁殖性状的关系
        3.2.1 GnRHR基因
        3.2.1.1 GnRHR基因多态性
        3.2.1.2 GnRHR基因突变影响母羊产羔数
        3.2.1.3 GnRHR基因突变影响母羊超数排卵效果
        3.2.1.4 GnRHR不同基因型母羊超排后血清激素水平变化显着
        3.2.2 FSHB和FSHR基因
        3.2.2.1 FSHB和FSHR基因多态性
        3.2.2.2 FSHB和FSHR基因突变影响产羔数
        3.2.2.3 FSHB和FSHR基因突变影响母羊超数排卵效果
        3.2.2.4 FSHB和FSHR不同基因型母羊超排后血清激素浓度变化显着
        3.2.3 LH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母羊繁殖性能的关系
        3.2.3.1 LHR基因多态性
        3.2.3.2 LHR基因突变影响母羊产羔数
        3.2.3.3 LHR基因突变影响母羊超数排卵效果
        3.2.3.4 LHR不同基因型母羊超排后血清激素水平变化显着
        3.2.4 PRL和PRL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母羊繁殖性能的关系
        3.2.4.1 PRL和PRLR基因多态性
        3.2.4.2 PRL和PRLR基因多态性与母羊产羔数关系不显着
        3.2.4.3 PRL和PRLR基因多态性与母羊超数排卵关系不显着
        3.2.4.4 PRL和PRLR不同基因型母羊超排后血清激素水平变化不显着
        3.3 生长轴主要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母羊繁殖的关系
        3.3.1 IGFBP-3基因
        3.3.1.1 IGFBP-3基因多态性
        3.3.1.2 IGFBP-3基因突变对马头山羊产羔数有显着影响
        3.3.1.3 IGFBP-3基因突变影响母羊超数排卵效果
        3.3.1.4 IGFBP-3不同基因型母羊超排后血清激素水平变化显着
        3.3.2 GH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母羊繁殖性能的关系
        3.3.2.1 GH基因多态性
        3.3.2.2 GH基因突变影响母羊产羔数
        3.3.2.3 GH基因突变影响母羊超数排卵效果
        3.3.2.4 GH不同基因型母羊超排后血清激素水平变化显着
        4.讨论
        4.1 部分基因型缺失与物种和品种有关
        4.1.1 GnRHR基因突变纯合型缺失
        4.1.2 FSHR基因突变纯合型缺失
        4.1.3 LHR基因突变纯合型缺失
        4.1.4 PRLR基因突变纯合型缺失
        4.1.5 GH基因突变纯合型缺失
        4.1.6 IGFBP-3基因突变后不同基因型严重偏态
        4.2 主要生殖激素基因突变对山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4.2.1 GnRHR基因突变影响繁殖性能
        4.2.2 FSHB及其受体基因突变影响繁殖性能
        4.2.3 LHR基因突变影响繁殖性能
        4.2.4 PRL及其受体基因突变与母羊繁殖性状关系不大
        4.3 生长轴主要基因突变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4.3.1 GH基因突变影响繁殖性能
        4.3.2 IGFBP-3基因突变影响繁殖性能
        4.4 基因突变影响母羊繁殖性能的机制解析
        4.4.1 基因突变影响母羊性机能发育和初情期
        4.4.2 基因突变影响卵泡动态发育
        4.4.2.1 影响卵泡募集
        4.4.2.2 影响卵泡的选择和同期化发育程度
        4.4.2.3 影响优势卵泡的反馈调节
        4.4.3 基因突变影响妊娠维持和胚胎发育
        5.小结
第三部分 全文结论和创新点
第四部分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Ⅱ 获奖情况
附录Ⅲ 参加的学术活动
致谢

四、波尔杂交山羊饲养ABC(论文参考文献)

  • [1]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体重与体尺相关性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D]. 姜馨. 阜阳师范大学, 2021(12)
  • [2]日粮精粗比对绵羊和山羊生长性能及瘤胃代谢的影响分析[D]. 姜玥.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3]利用高通量测序解析隆林山羊与努比亚山羊的遗传差异及表达差异[D]. 曹艳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 [4]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调查及防控对策[D]. 冯杰. 甘肃农业大学, 2018
  • [5]苜蓿草粉对波尔山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D]. 韩康康. 河南农业大学, 2016(04)
  • [6]新疆地方山羊品种微卫星标记遗传多态性与部分经济性状的关联性分析[D]. 古丽尼沙·吐拉甫. 新疆农业大学, 2013(01)
  • [7]麻城黑山羊及其杂交后代肥育性能及肉品质研究[D]. 张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07)
  • [8]羊主要先天性免疫指标的检测与分析[D]. 王国明. 山东农业大学, 2012(02)
  • [9]麻城黑山羊及杂交后代的胴体品质与肉质特性[J]. 索效军,张年,李晓锋,刘洋,田宏,张鹤山,蔡化,陈明新. 西北农业学报, 2011(05)
  • [10]山羊繁殖性状的影响因素和遗传规律及分子调控机制研究[D]. 张春艳. 华中农业大学, 2010(06)

标签:;  ;  ;  ;  ;  

波尔杂交山羊育种ABC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