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型飞机导弹模拟器的原理与实现

某型飞机导弹模拟器的原理与实现

一、某型飞机导弹模拟器的原理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刘良勇,彭雪娟,赵鹏飞[1](2021)在《某型导弹的地面模拟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更好地在地面保障时验证飞机挂弹系统逻辑的正确性,设计了一种便携式导弹模拟系统。该系统在传统导弹模拟系统的基础上采用FPGA作为主控单元,通过制定通信协议控制离散IO模块采集飞机至导弹的控制指令以及继电器模块模拟导弹至飞机的响应信号,实现模拟真实导弹准备过程、发射前后控制指令等信号处理流程。该系统通过了在机上进行的实际验证,效果较好,能够满足地面保障使用。

张逸龙[2](2021)在《基于PXI总线的某飞行器多通道信号模拟器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与某型飞行器配套的发射控制测试系统、校靶测试系统、综合测试系统以及角速度传感器与放大器测试系统能够完成对该型飞行器各关键部件的复杂测试任务,是评判飞行器质量合格与否的关键设备。但由于飞行器本身系统结构精密复杂,频繁的上电测试、供制冷气会对其使用寿命产生影响,因此实际情况并不允许测试设备在研期间长时间占用飞行器及其相关辅助测试设备;同时由于飞行器无法提供故障测试数据,因而无法对测试系统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估。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XI总线的某飞行器多通道信号模拟器研制方法,该模拟器能够有效代替飞行器及相关辅助设备,支持测试系统开发调试工作,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制成本。通过对上述4套测试系统的硬件结构以及测试接口与信号类型的详细分析,总结整理了信号模拟器系统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提出了设计研制的关键技术指标。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以工控机为控制核心,外接集成远程控制器的PXI机箱的系统总体框架。系统硬件设计方面,针对目前自动测试设备领域使用较为广泛的几种仪器总线标准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对比,最终选择了基于PXI总线标准的系统硬件架构,并根据模拟器的功能需求和设计指标,选择了符合要求的的PXI功能模块和其他相关硬件设备。系统软件设计方面,选择了基于C#的Winform作为模拟器系统软件用户层框架,在Visual Studio 2017开发平台下完成了软件开发。依据软件模块化设计思想并结合多线程与数据库技术,同时充分发挥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优势,完成了系统登录管理模块、自检模块、配置管理模块、通信模块、信号模拟输出模块以及任务执行控制模块的软件设计。最后,分别针对信号模拟器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部分设计了详尽的调试验证方案,并与各测试系统进行了联调。结果表明,信号模拟器系统工作稳定可靠,系统硬件设计符合标准,软件各项功能满足调试需求,能够有效辅助测试系统研制。

朱乐,刘梁,牛禄,侯文国,卢锦康,徐照平[3](2020)在《直线模拟加载系统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文中提出直线模拟加载系统是一种用于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承载对象工作时所受直线负载力的半实物仿真系统,可用于模拟各类飞行器关键部件在工作过程中所受的气体阻力载荷。针对目前常用的机械式、电液式和电动式直线模拟加载系统,分析其基本加载原理和研究进展,结合自行研制的电动式直线模拟加载系统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多余力抑制方法的关键问题,详细论述了直线负载模拟器的结构补偿方法和控制策略。最后,展望了直线模拟加载系统的发展趋势,归纳了电动式直线模拟加载系统的高精度、大载荷发展方向。

朱旭[4](2020)在《导弹尾焰模拟器的温度多变量耦合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导弹尾焰模拟器是一种应用与防空训练的红外目标模拟器。红外目标模拟器中红外探头加热棒的温度直接影响红外辐射强度,其温度控制的稳定性直接影响了整体目标模拟器的实际使用效果。红外发射端的温度是较为复杂的控制对象,且其与周围较多温度变量严重耦合。所以迫切需要一种解耦控制来实现将目标模拟器的温度控制在稳定范围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导弹尾焰模拟器设计应用的主要原理,包括硬件设计涉及的红外辐射原理和解耦控制理论。根据耦合控制原理对系统进行了耦合性分析,分别使用传统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对系统进行解耦仿真,并对比了几种解耦方法的效果。然后对尾焰模拟器硬件部分进行设计研究,根据硬件系统分析其温度特性,对尾焰模拟器温度耦合系统建立模型,设计了基于逆系统的神经网络的PID解耦控制系统。针对温度多变量的耦合问题提出了神经网络逆系统的解耦控制方案;为了对系统的可逆性进行证明,建立了系统模型。为了选择合适的网络结构,分别对不同结构的神经网络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采用RBF神经网络算法。通过RBF对其逆系统进行逼近,使用MATLAB仿真分析不同网络结构下的训练效果,选择最合适的网络结构。然后将构造的逆系统与原来的系统复合组成伪线性系统,从而实现耦合系统的线性化与解耦。利用仿真分析得到分别从解耦前、解耦后的系统升温曲线,并加入适当干扰,仿真结果证明解耦效果明显,并且明确了解耦后的系统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对于解耦后的子系统采用增量式PID的方法进行控制,以进一步提高复合系统的稳定性,对复合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逆系统解耦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导弹尾焰模拟器系统温度多变量的解耦,并且解耦后的系统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吴梦委[5](2020)在《伺服加载实验系统摩擦力矩加载与控制方法研究》文中认为伺服加载实验系统(即负载模拟器),是主要用来模拟飞行器关键机构(舵机)受力环境的实物模拟装置,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其主要模拟舵机的各项载荷指标,如铰链力矩、摩擦力矩、惯性力矩、安装刚度等,其中摩擦力矩是负载模拟器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实际应用中,摩擦的非线性会导致加载力矩波动,同时摩擦力矩加载精度也受到诸多因素耦合的影响,因此根据工况特点研究摩擦力矩的加载与控制方法成为伺服加载实验系统的研究热点之一。论文依托航天院某所科研项目,以液压摩擦加载系统为研究对象,为提高摩擦力矩的加载精度,提出基于摩擦模型的压力闭环摩擦力矩加载控制方法,并对其进行分析与验证。首先,探究诸多工程领域的摩擦加载方式,分析各加载方式的特点及应用环境,确定伺服加载实验系统摩擦力矩的最佳加载方式;研究摩擦加载特性,定性分析摩擦加载力矩与诸多因素(材料、压力、速度等)的影响关系。其次,为解决伺服加载实验系统摩擦力矩的恒值加载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摩擦模型和压力闭环的摩擦力矩加载控制方法,分析扭矩传感器环节对系统加载精度的影响,阐述基于压力闭环的摩擦力矩加载控制的方法及原理,确定液压摩擦加载系统的各环节选型。再次,选择Stribeck模型描述摩擦力矩加载特性,并根据系统工况特点进行模型修正;基于修正后的摩擦模型,利用遗传算法(GA)和粒子群算法(PSO)进行摩擦参数辨识对比分析,得出粒子群算法辨识效果较优。然后,针对摩擦力矩加载系统各环节进行数学建模,基于数学模型分别进行PID、模糊PID和反演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与算法推导,并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摩擦力矩恒值加载模型,对三种控制策略作对比研究,分析不同控制器的控制效果。最后,根据实际项目加载指标设计了伺服加载实验系统,并基本完成机械、液压部分实物加工,搭建了测控系统。经过对比分析,Stribeck模型能够满足描述摩擦力矩加载时的摩擦特性,反演自适应控制策略可以实现摩擦正压力的精确加载,提出的基于摩擦模型的压力闭环摩擦加载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主轴刚度,提升动态加载性能,实现快速精确的摩擦力矩加载。

李勇波[6](2020)在《基于Scilab/Linux RTAI的导弹半实物仿真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精确制导武器的飞速发展对仿真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以一种耗弹量低、见效快的手段来减少试验成本。半实物仿真兼备了数字仿真的灵活性和物理仿真的精确性,以置信度高、见效快、成本低的优势,被更多武器生产国所重视。目前,国内外现有的导弹半实物仿真平台大多是基于Matlab/Simulink等商业软件开发,其高昂的价格、专用的设备和严格的授权限制了高校师生、小型团队的使用。本文基于开源软件Scilab/Xcos及Linux RTAI开展了导弹半实物仿真系统的研究,并对设计完成的导弹制导控制系统进行半实物仿真试验验证,具体工作总结如下。首先,建立了导弹的弹道模型并进行纯数字仿真。对导弹做了合理的假设与简化,利用Scilab/Xcos建立了导弹六自由度模型,推导并验证了速度时变条件下带落角约束的最优制导律,设计了三通道双回路制导控制系统,进行了纯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导弹弹道模型是正确的。其次,搭建了Linux RTAI实时运行环境并进行实时性和有效性测试。采用Linux RTAI双内核实时化方案来扩展Linux系统的实时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实时运行环境的实时性能相比其他环境有一定提高,可满足半实物仿真试验要求,测试模型可成功转化为实时代码并正确运行。接着,开发了VMIC在Linux RTAI环境下的驱动程序和实时接口模块。介绍了所做工作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开发了驱动程序,包括头文件和主函数;编写了自定义接口函数和自定义计算函数,并封装成可在实时环境下运行的实时接口模块,搭建了仿真设备与仿真模型之间通信的桥梁。最后,进行了半实物仿真试验与分析。基于以上工作,给出了某型无推力空地导弹的半实物仿真方案,包括信息交互关系、节点间通讯数据规格、节点间同步方案等,在Linux RTAI半实物仿真平台下进行半实物仿真试验,对比半实物仿真和纯数字仿真结果,分析误差来源,总结半实物仿真系统的优点与不足。综上,本文研究了基于Scilab/Linux RTAI的导弹半实物仿真系统,它有着二次开发性强、源代码开放、成本低等优势。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导弹半实物仿真系统可满足半实物仿真试验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为导弹、火箭的半实物仿真试验提供了一种新平台,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工程应用意义。

李欣阳[7](2019)在《光电经纬仪模拟训练与测试视景仿真软件设计》文中指出光电经纬仪是用于光电跟踪测量的重要设备,同时具备实时监测和自动跟踪的功能。随着光电经纬仪跟踪测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训练与测试手段出现了各种不足。为此,本文为光电经纬仪模拟训练与测试系统设计了一套视景仿真软件。系统具备全仿真和半实物仿真两种工作模式,既能用于操作手手动跟踪训练,又能用于经纬仪自动跟踪测试,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光电经纬仪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并根据系统研制的预期目标,详细分析了系统各部分功能需求,设计了仿真平台的总体架构方案,包括视景仿真应用程序框架、全仿真和半实物仿真模式框架。其次,深入研究了Creator三维建模技术和Vega Prime视景仿真技术,完成了虚拟场景的基本构建,实现了视点控制、环境模拟、特效模拟、字符与图形绘制、相机光学参数模拟以及视场图像效果模拟等视景仿真功能模块。然后基于搭建的软硬件平台,将仿真的视频数据转化为标准的视频输出给光电经纬仪跟踪控制平台,为在半实物仿真中测试和评价光电经纬仪的自动跟踪功能奠定了基础。最后结合弹道测试仿真的详细设计方案,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仿真模拟的测试与评估方法。结果表明,本系统可有效应用于光电经纬仪的模拟训练,节省了时间和训练成本。

张莉莉[8](2019)在《半主动捷联式激光导引头测试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战争的信息化需要,激光精确制导武器被广泛关注,同时也对其提出了低成本及高精度的要求。激光导引头作为重要部件之一,为实现对目标的精准探测和跟踪,在总体装配前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性能测试和指标检测。目前在激光制导武器领域,激光导引头大体分为传统平台式和捷联式两类。其中捷联式激光导引头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制导精度高、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还具备与其它制导系统兼容的特点。本文基于五轴转台等设备,主要针对某型半主动捷联式激光导引头进行其测试系统的设计与研究。首先以激光制导武器设计为应用背景,明确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发展情况开展调研分析;对激光导引头系统的测试技术进行研究,然后重点分析并阐述了激光导引头的发展趋势和技术指标。针对半主动捷联式激光导引头的特点,开展测试方法研究和测试系统设计,基于目前试验室已有的五轴转台和准直式激光目标模拟器给出导引头测试系统的方案。在深入研究半主动捷联式激光导引头测试系统的基础上,考虑现有的技术条件、激光导引头测试系统所需的硬件资源以及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研制测试系统的测控装置和配套软件,可实现对导引头的上电可控、数据采集、自动化数据分析等功能。针对被测导引头与激光目标模拟器之间存在光学系统不匹配而导致不能以弹目视线高低角和弹目视线方位角直接驱动五轴转台的问题,设计了导引头标定方案,提高了测试系统的可行性和测量精度。最后对激光导引头测试系统进行联调和结果分析,验证激光导引头测试系统的信息化程度和整体效率,为某型号半主动捷联式导引头使用前测试增加一种有效测试手段,并为国内自主研发激光导引头的检测,提供一种可靠、便捷和有效的解决途径,为在导引头测试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定位解决问题提供一种高效的工具。

龚绍文[9](2018)在《中距空空导弹模拟器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导弹模拟器是配合中距空空导弹武器系统进行武器综合试验的重要设备,在分析功能需求的基础上,给出了导弹模拟器的设计思路和方案,并详细介绍了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研制的导弹模拟器运行可靠,能够很好地满足武器综合试验需求;设计方法还具有通用性,对其他类型的导弹模拟器也有参考价值。

黄敏[10](2017)在《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技术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飞控系统是保障飞行器稳定可靠飞行的关键,在新型飞行器首次试飞前,应在地面上通过各种仿真与试验手段测试与评估其飞控系统。由于半实物仿真评估飞控系统必须建立大量的模型而完全真实的飞行试验评估飞控系统风险高、成本高、周期长,本文提出了一种介于半实物仿真和飞行试验的飞控系统试验技术,以在地面上更加真实地评估飞控系统,进一步增强飞控系统可靠性,降低新型飞行器试飞风险、飞行器研制成本和周期。本文对该试验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包括试验技术的总体研究、试验系统方案研究、试验与评估方法研究、试验技术的试验验证。首先,具体介绍了飞控系统的数学仿真与半实物仿真,指出了它们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和物理等效模型,详细分析了这些模型与真实状态的差距。提出了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技术,指出了该试验技术的基本思想、基本特点与目的。分析了该试验技术相比半实物仿真与飞行试验的差异,指出了该试验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提出了该试验技术能真实评估的飞控系统性能,包括飞控系统舵操纵性能、姿态操纵性能、舵稳定性边界、姿态稳定性边界与姿态扰动边界,分析了该试验技术相比半实物仿真、飞行试验的评估能力差异。进一步,指出了未来飞控系统试验与评估流程,分析了该试验技术要求。其次,提出了三个阶段的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系统方案,明确了各阶段试验系统方案的组成与功能。比较分析了各阶段试验系统方案与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差异,详细说明了各系统方案相比半实物仿真系统的优势与系统评估能力的优势。提出了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风洞与飞行器试验件技术、试验件支撑技术、测量技术、实时数据采集与控制技术,列出了各项关键技术的要求,并对试验件支撑技术进行了着重分析,量化分析了支撑装置气动干扰对飞行器姿态响应的影响,给出了一种补偿气动干扰影响的方法。再次,提出了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与评估方法,包括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方法、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性能评估方法。试验方法中明确了评估舵操纵性能、姿态操纵性能、姿态稳定性边界与姿态扰动边界的试验类型、试验原理、试验输入形式与试验操作流程。性能评估方法包括性能指标计算方法与性能评定方法,性能指标计算方法中明确了如何利用原始试验数据计算得到舵操纵性能指标、姿态操纵性能指标,性能评定方法中给出了通过基本指标区间限定与指标等级划分来评定控制系统性能优异程度的方法。以某高超声速飞行器俯仰控制系统为例,对上述试验与评估方法进行了数学仿真演示,给出了俯仰舵操纵性能、俯仰姿态操纵性能、攻角稳定性边界与姿态扰动边界的评估结果,初步验证了该试验与评估方法的可行性。然后,提出了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技术的初步试验验证方案,并在该验证方案中,提出了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与半实物仿真舵响应、姿态响应的量化比较准则。根据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技术的初步试验验证方案,构建了基于静态高超声速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系统,开展了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评定了飞控系统舵操纵性能,初步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系统方案、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与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初步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试验技术评估飞控系统性能的可行性。最后,开展了飞控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与飞行试验,根据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与半实物仿真舵响应、姿态响应的量化比较准则,综合比较了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半实物仿真与飞行试验的舵响应与姿态响应结果,量化验证了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相比半实物仿真的舵面负载更加真实、气动力更加真实、姿态响应更加真实的特点,量化验证了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能获得比半实物仿真更加真实的飞控系统性能评估结果,初步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试验技术评估飞控系统的优势。论文针对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明确了这种试验技术是什么、为什么提出这种试验技术、该试验技术能评估哪些飞控系统性能、该试验技术需要构建一种怎样的试验系统、该试验技术如何测试与评估飞控系统性能,并通过仿真与试验初步验证了该试验技术的可行性。通过本文研究,为飞控系统评估提供了 一种更加真实的地面试验技术途径。

二、某型飞机导弹模拟器的原理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某型飞机导弹模拟器的原理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某型导弹的地面模拟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模拟方法研究
2 硬件设计
    2.1 整体设计
    2.2 FPGA设计
    2.3 离散IO采集电路设计
    2.4 115V交流电相序检测
3 控制协议制定
4 软件设计
5 结束语

(2)基于PXI总线的某飞行器多通道信号模拟器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自动测试系统发展与调试综述
        §1.2.2 导弹模拟器研究发展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测试系统概述与模拟器需求分析
    §2.1 某飞行器自动测试系统概述
        §2.1.1 测试系统功能结构
        §2.1.2 测试接口与信号类型
    §2.2 信号模拟器功能需求分析与技术指标
        §2.2.1 功能需求分析
        §2.2.2 关键技术指标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号模拟器总体方案设计
    §3.1 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3.1.1 模拟器系统总线标准选择
        §3.1.2 模拟器系统硬件组成结构
    §3.2 系统软件方案设计
        §3.2.1 软件总体框架结构
        §3.2.2 上层应用软件功能设计
        §3.2.3 软件开发平台语言及应用程序框架选择
        §3.2.4 数据库选择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号模拟器应用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用户登录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4.1.1 用户登录验证
        §4.1.2 用户信息管理
    §4.2 系统自检模块设计与实现
    §4.3 系统参数配置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4.3.1 系统参数配置
        §4.3.2 系统参数管理
    §4.4 系统通信模块设计与实现
        §4.4.1 数字I/O通信
        §4.4.2 串口通信
    §4.5 信号模拟输出模块设计与实现
        §4.5.1 信号特征分析与建模
        §4.5.2 信号输出模式配置
    §4.6 任务执行控制模块设计与实现
        §4.6.1 发控测试模拟单元
        §4.6.2 校靶测试模拟单元
        §4.6.3 综合测试模拟单元
        §4.6.4 角感测试模拟单元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信号模拟器系统调试与验证
    §5.1 系统调试意义及内容安排
    §5.2 系统调试验证方案设计
        §5.2.1 硬件调试方案
        §5.2.2 软件调试方案
        §5.2.3 系统联调方案
    §5.3 系统调试验证结果与分析
        §5.3.1 系统硬件调试
        §5.3.2 系统软件调试
        §5.3.3 系统联调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3)直线模拟加载系统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机械式直线模拟加载系统研究现状
2 电液式直线模拟加载系统研究现状
3 电动式直线模拟加载系统研究现状
4 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分析
    4.1 直线模拟加载系统的关键技术
    4.2 直线模拟加载系统的发展趋势
5 结束语

(4)导弹尾焰模拟器的温度多变量耦合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尾焰模拟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耦合控制算法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1.4.1 本文主要工作
        1.4.2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导弹尾焰模拟器总体理论概述
    2.1 导弹尾焰模拟器系统概述
    2.2 红外辐射源设计理论基础
        2.2.1 黑体的热辐射能量表示方式
        2.2.2 黑体辐射的普朗克(Planck)公式
    2.3 多变量耦合控制理论
        2.3.1 导弹尾焰模拟器耦合性分析
        2.3.2 前馈补偿法解耦控制
        2.3.3 PID神经元网络解耦控制
        2.3.4 基于带参数PID神经元网络控制
        2.3.5 基于PSO算法优化的PID神经网络控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尾焰模拟器硬件设计
    3.1 红外辐射头发射端设计
    3.2 上位机硬件配置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温度多变量耦合控制算法研究
    4.1 系统传递函数建模
        4.1.1 时域辨识建模法
        4.1.2 频域辨识建模法
        4.1.3 补偿法解耦验证
    4.2 逆系统控制算法
        4.2.1 逆系统相关理论
        4.2.2 导弹尾焰模拟器耦合系统的可逆性
    4.3 神经网络逆系统解耦控制
        4.3.1 神经网络的学习规则
        4.3.2 RBF神经网络逆系统解耦算法
        4.3.3 RBF神经网络训练
        4.3.4 神经网络模型设计
    4.4 神经网络逆系统复合控制
        4.4.1 基于RBF的逆系统辨识
        4.4.2 复合控制器的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导弹尾焰模拟器温度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5.1 导弹尾焰模模拟器温度控制系统解耦仿真
        5.1.1 导弹尾焰模拟器温度控制系统训练过程
        5.1.2 基于RBF构建导弹尾焰模拟器温度控制逆系统
    5.2 导弹尾焰模拟器温度控制系统解耦验证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5)伺服加载实验系统摩擦力矩加载与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伺服加载实验系统研究现状
    1.3 伺服加载实验系统摩擦力矩加载研究现状
    1.4 摩擦材料研究现状
    1.5 摩擦模型研究现状
        1.5.1 摩擦特性研究
        1.5.2 摩擦模型研究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摩擦力矩加载方式研究
    2.1 摩擦力矩加载方式分析
        2.1.1 飞机的制动方式
        2.1.2 火车及高速列车的制动方式
        2.1.3 汽车的制动方式
        2.1.4 其他摩擦加载方式
        2.1.5 摩擦加载方式总结
    2.2 摩擦力矩加载特性分析
        2.2.1 材料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2.2.2 速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2.2.3 压力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2.2.4 摩擦副配置形式对摩擦力矩的影响
        2.2.5 其他因素
    2.3 伺服加载实验系统摩擦力矩加载方式
        2.3.1 基于力矩闭环摩擦加载方法
        2.3.2 基于摩擦模型的压力闭环摩擦加载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摩擦力矩加载数学建模
    3.1 摩擦模型及参数辨识方法
        3.1.1 Stribeck摩擦模型修正
        3.1.2 摩擦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对比研究
    3.2 正压力加载环节数学模型
        3.2.1 动力机构基本方程
        3.2.2 正压力加载环节非线性数学模型
        3.2.3 正压力加载环节线性数学模型
    3.3 其他环节数学模型
    3.4 摩擦加载系统控制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摩擦力矩加载控制策略研究
    4.1 PID控制策略
    4.2 模糊PID控制策略
        4.2.1 模糊PID控制
        4.2.2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4.3 反演自适应控制策略
        4.3.1 反演控制
        4.3.2 反演自适应控制器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仿真分析与实验系统组成
    5.1 摩擦力矩加载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5.1.1 正压力加载环节的仿真
        5.1.2 摩擦力矩恒值加载系统仿真
    5.2 伺服加载实验系统组成
        5.2.1 实验系统机械部分
        5.2.2 液压能源系统
        5.2.3 测控系统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基于Scilab/Linux RTAI的导弹半实物仿真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开源软件Scilab/Linux RTAI的研究现状
        1.2.2 半实物仿真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半实物仿真系统方案
    2.1 半实物仿真系统结构
        2.1.1 仿真平台
        2.1.2 仿真设备
        2.1.3 参试部件
    2.2 仿真计算机功能
    2.3 图形化仿真建模及代码生成
        2.3.1 Scilab/Xcos仿真建模软件
        2.3.2 RTAI-Lab代码生成
    2.4 Linux系统实时性扩展
        2.4.1 实时操作系统
        2.4.2 Linux系统内核结构
        2.4.3 制约Linux系统实时性的因素
        2.4.4 常见Linux实时化方案
    2.5 模型监控与调参
    2.6 小结
3 导弹弹道模型的建立与数字仿真
    3.1 引言
    3.2 导弹弹道模型的建立
        3.2.1 弹体模块
        3.2.2 舵机模块和测姿仪模块
        3.2.3 制导模块
        3.2.4 控制系统模块
    3.3 制导律推导与验证
        3.3.1 制导律建模
        3.3.2 制导律推导
        3.3.3 制导律对比验证
    3.4 控制系统参数
        3.4.1 滚转通道
        3.4.2 偏航通道和俯仰通道
    3.5 数字仿真
    3.6 小结
4 Linux RTAI实时运行环境的搭建与测试
    4.1 引言
    4.2 Linux RTAI实时运行环境软件架构
        4.2.1 RTAI体系结构
        4.2.2 Linux RTAI双内核实时化方案
    4.3 Linux RTAI实时运行环境的搭建
        4.3.1 准备工作
        4.3.2 Linux RTAI实时运行环境功能的实现
        4.3.3 RTAI对 Scilab/Xcos的实时扩展
    4.4 Linux RTAI实时运行环境的测试
        4.4.1 实时性测试
        4.4.2 有效性测试
    4.5 小结
5 实时接口技术的开发
    5.1 引言
    5.2 实时接口技术在系统中的作用
    5.3 驱动程序的开发
        5.3.1 反射内存操作理论简介
        5.3.2 头文件声明
        5.3.3 Linux层驱动开发
        5.3.4 RTAI层驱动开发
    5.4 实时接口模块的开发
        5.4.1 自定义接口函数
        5.4.2 自定义计算函数
        5.4.3 实时接口模块的封装与加载
    5.5 实时代码的生成
    5.6 小结
6 基于Scilab/Linux RTAI仿真平台的半实物仿真试验
    6.1 引言
    6.2 半实物仿真试验方案
        6.2.1 系统组成和功能
        6.2.2 系统工作原理
        6.2.3 节点间通讯数据规格
        6.2.4 节点间同步方案
    6.3 半实物仿真试验实现
        6.3.1 仿真试验流程
        6.3.2 仿真试验现场
    6.4 半实物仿真试验结果与分析
        6.4.1 试验日志
        6.4.2 仿真平台实时性能参数
        6.4.3 仿真结果对比
        6.4.4 误差分析
    6.5 半实物仿真平台的优势与不足
    6.6 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本文的创新点
    7.3 后续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光电经纬仪模拟训练与测试视景仿真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光电经纬仪模拟仿真的研究意义
    1.2 视景仿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光电经纬仪仿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4 本文的结构设计
第2章 仿真系统的总体架构方案
    2.1 光电经纬仪的工作原理
    2.2 仿真系统的需求分析
        2.2.1 系统功能的基本需求
        2.2.2 模拟训练的任务需求
        2.2.3 非功能性需求
    2.3 仿真系统工具软件介绍
        2.3.1 三维建模工具MultiGen Creator
        2.3.2 虚拟仿真工具Vega Prime
        2.3.3 系统开发工具MFC
    2.4 仿真系统的结构设计
        2.4.1 视景仿真应用程序的框架结构
        2.4.2 全仿真模式的结构设计
        2.4.3 半实物仿真模式的结构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视景仿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3.1 三维图形建模
        3.1.1 三维建模的构建原则
        3.1.2 三维建模优化的关键技术
        3.1.3 三维实体建模
        3.1.4 地形建模
    3.2 视点控制
    3.3 环境模拟
        3.3.1 雨雪天气模拟
        3.3.2 云层模拟
    3.4 特效模拟
        3.4.1 VP特效粒子系统概述
        3.4.2 系统特效的实现
    3.5 字符与瞄准十字的绘制
    3.6 相机光学参数模拟技术
        3.6.1 调焦模拟
        3.6.2 调光模拟
    3.7 视场图像效果模拟技术
        3.7.1 图像模糊效果模拟
        3.7.2 成像色彩类型模拟
        3.7.3 图像噪声效果模拟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光电经纬仪模拟训练与测试平台的构建
    4.1 仿真平台的构建
        4.1.1 全仿真平台的组成与控制
        4.1.2 半实物仿真平台的组成与控制
    4.2 视频输出测试
    4.3 弹道测试仿真技术
        4.3.1 弹道仿真中的关键要素
        4.3.2 典型武器训练任务模拟
    4.4 仿真模拟测试与评估
        4.4.1 仿真模拟测试
        4.4.2 仿真模拟评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8)半主动捷联式激光导引头测试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激光制导炸弹发展现状
        1.2.2 捷联制导技术发展现状
        1.2.3 激光导引头测试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测试系统总体设计
    2.1 引言
    2.2 测试需求
    2.3 测试方法与流程
        2.3.1 测试算法
        2.3.2 测试系统
        2.3.3 测试流程
    2.4 测试系统硬件设计
        2.4.1 导引头测试系统硬件组成
        2.4.2 导引头测试系统各子系统功能
    2.5 测试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测试系统软件详细设计
    3.1 引言
    3.2 软件开发平台
    3.3 测试功能软件的系统组成
    3.4 测试软件流程和功能
        3.4.1 测试功能实时驱动软件
        3.4.2 导引头测试软件工作流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测试系统联调及结果分析
    4.1 引言
    4.2 测试用例设计
    4.3 综合测试
        4.3.1 导引头标定
        4.3.2 系统测试
    4.4 测试系统数据处理分析
        4.4.1 角位置预定与角位置正弦波测试结果处理
        4.4.2 弹道数据回放测试结果处理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技术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评估飞控系统的仿真与试验发展现状
        1.2.2 风洞试验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技术总体研究
    2.1 飞控系统及其仿真方法
        2.1.1 飞控系统结构与组成
        2.1.2 飞行器动力学与运动学参量
        2.1.3 飞控系统数学仿真
        2.1.4 飞控系统半实物仿真
    2.2 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技术基本思想与分析
        2.2.1 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技术基本思想
        2.2.2 对比分析
    2.3 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技术评估能力与分析
        2.3.1 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评估能力
        2.3.2 对比分析
    2.4 未来飞控系统试验与评估流程
    2.5 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技术要求
        2.5.1 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系统方案要求
        2.5.2 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与评估方法要求
    2.6 小结
第三章 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系统方案研究
    3.1 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系统方案
        3.1.1 初期阶段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系统方案
        3.1.2 中期阶段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系统方案
        3.1.3 后期阶段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系统方案
        3.1.4 各阶段试验系统方案与评估性能综合分析
    3.2 与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对比分析
        3.2.1 初期阶段试验系统方案与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对比
        3.2.2 中期阶段试验系统方案与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对比
        3.2.3 后期阶段试验系统方案与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对比
    3.3 系统方案关键技术分析
        3.3.1 风洞与飞行器试验件技术
        3.3.2 试验件支撑技术
        3.3.3 测量技术
        3.3.4 实时数据采集与控制技术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与评估方法研究
    4.1 俯仰控制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
    4.2 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方法
        4.2.1 评估舵操纵性能的试验方法
        4.2.2 评估姿态操纵性能的试验方法
        4.2.3 评估姿态稳定性能的试验方法
    4.3 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性能评估方法
        4.3.1 性能指标计算方法
        4.3.2 性能评定方法
    4.4 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与评估方法仿真验证
        4.4.1 数学仿真方案
        4.4.2 数学仿真与性能评定
    4.5 小结
第五章 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技术试验验证
    5.1 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技术初步试验验证方案
    5.2 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
        5.2.1 基于现有静态高超声速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系统
        5.2.2 基于风洞的俯仰控制系统舵操纵试验
        5.2.3 试验结果分析与性能评定
    5.3 飞控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
        5.3.1 半实物仿真系统
        5.3.2 基于半实物仿真的俯仰控制系统舵操纵试验
        5.3.3 半实物仿真试验结果与分析
    5.4 飞控系统飞行试验
    5.5 对比分析
        5.5.1 舵响应比较
        5.5.2 姿态响应比较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6.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6.3 今后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四、某型飞机导弹模拟器的原理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某型导弹的地面模拟方法研究[J]. 刘良勇,彭雪娟,赵鹏飞. 航空维修与工程, 2021(08)
  • [2]基于PXI总线的某飞行器多通道信号模拟器研制[D]. 张逸龙.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3]直线模拟加载系统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 朱乐,刘梁,牛禄,侯文国,卢锦康,徐照平. 上海航天(中英文), 2020(06)
  • [4]导弹尾焰模拟器的温度多变量耦合控制研究[D]. 朱旭.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1)
  • [5]伺服加载实验系统摩擦力矩加载与控制方法研究[D]. 吴梦委.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基于Scilab/Linux RTAI的导弹半实物仿真系统研究[D]. 李勇波.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 2020(02)
  • [7]光电经纬仪模拟训练与测试视景仿真软件设计[D]. 李欣阳. 长春理工大学, 2019(01)
  • [8]半主动捷联式激光导引头测试系统研究与实现[D]. 张莉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9]中距空空导弹模拟器设计与实现[A]. 龚绍文. 2018年军工装备技术专刊论文集, 2018
  • [10]基于风洞的飞控系统全实物试验技术初步研究[D]. 黄敏.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某型飞机导弹模拟器的原理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