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外逃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分析:1984-1997

中国资本外逃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分析:1984-1997

一、中国资本外逃与外国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分析:1984~1997(论文文献综述)

温健纯[1](2021)在《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间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推进,跨境资本流动已经逐渐成为促进国际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资本的国际间流动使得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跨国配置,这在极大促进全球经济融合与大发展的同时,也诱发了许多新的问题与风险。特别是在新兴经济体金融开放进程中,跨境资本扮演了“双刃剑”的角色,这既为原本资金匮乏的新兴经济体带来大量丰富的外部资本,进而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它们累积了大量的风险隐患。从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再到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可以看到在这些危机的身后,均有着跨境资本流动的推波助澜。与此同时,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全球实体经济面临衰退的威胁,世界各国政府为平滑经济波动而采取了频繁调整经济政策的措施,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经济政策频繁变动成为左右经济不确定性的关键因素。从全球经济形势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后疫情时代由于各国在疫情期间采取了不同的经济政策,全球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全球实体经济的发展面临严重挑战,跨境资本流动的特征与影响也呈现出巨大的变化。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始终将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的平衡置于首要位置,如何能够充分利用金融市场开放的有利因素促进我国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一直都是我国金融改革过程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在这其中,如何准确分析和估计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从而趋利避害,是在我国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维护好我国金融安全亟需回答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三个主要的核心问题开展研究:第一,跨境资本流动对经济发展、实体经济杠杆和虚拟经济稳定等经济效应有何影响?第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跨境资本流动经济效应有何影响?第三,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如何防范跨境资本流动的不利影响?厘清这些关系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而言都是一个意义重大且迫切需要研究的议题。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和分析,以期为我国和其他国家防范跨境资本流动的风险及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本项目开放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将通过八章内容开展研究。论文安排如下:第1章为导论。本章首先从国际跨境资本流动发展及其经济影响,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新常态”的背景出发,提出探究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经济效应的研究意义,然后对跨境资本流动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进行概念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最后,说明本文的研究创新点、难点与不足之处。第2章为相关文献综述。本章主要对关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的测度与应用,跨境资本流动的类别划分和度量以及跨境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等相关文献进行评述、总结和归纳,从而对与本文研究内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的评述,寻找本文研究的切入点。对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与微观经济的影响方面,已有文献主要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波动、金融市场、政策有效性及国际溢出效应等方面进行研究。另一方面,跨境资本流动的经济效益,本文从经济发展、实体经济杠杆和虚拟经济稳定等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已有文献存在不足方面主要有三:(1)关于资本流动的经济效益相关研究,将全球经济政策环境变化作为背景考虑因素的已有文献较少,更是缺乏基于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背景下的相关研究;(2)对于跨境资本流动没有统一的测度方法;(3)对于资本流动的经济效益研究,尤其对基于资本流动规模、流向和波动的研究较为缺乏。第3章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跨境资本流动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本章首先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跨境资本流动的关联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层面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跨境资本流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调节效应,厘清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些理论分析有助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跨境资本流动及其经济效应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为后文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的提出提供理论支撑。第4章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跨境资本流动的现状分析。本章通过对跨境资本流动,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有关数据和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统计测度,对经济政策不确定与跨境资本流动的现状进行研究,关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具体情况,包括指标构建和具体使用;聚焦跨境资本流动的基本特征,包括具体项目下的流动特点,以期为政策启示的提出提供现实依据。本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在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分析中,重点介绍本文所采用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的构成及其表现,其中包括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单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2)在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分析中,本章采用了IMF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作为分析基础,并将表内资本流动项目的流出和流入情况进行了分析;(3)本章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跨境资本流动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经由全球EPU指数的分段表现可以认为,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强的过程中,跨境资本流动在全球范围内也呈现出增强的特征。第5章为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本章基于1970-2019年跨国面板数据考察了跨境资本净流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探讨了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本章从研究中得出以下结论:(1)跨境资本净流出规模的加大,会对国家的经济产生抑制效应,跨境资本净流出阻碍了经济的发展;(2)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固定资产形成总额较低的国家、低金融机构效率国家、高外债资本存量国家以及高银行不良贷款率国家中,跨境资本净流出对经济发展的负向影响更为显着;(3)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大的情况下,跨境资本净流出对一国经济发展的抑制效应更大,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加大跨境资本净流出对经济发展的负向影响;而在低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国家、高宏观金融风险国家以及高金融机构发展指数国家中,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跨境资本净流出与经济发展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更大。第6章为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对实体经济杠杆影响的实证分析。本章基于1970-2019年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探讨了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为各国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本章从研究中得出以下结论:(1)净流出规模增加会对本国宏观杠杆产生负向影响,而跨境资本流动波动率的提高会对本国杠杆产生正向影响;(2)分部门来看,跨境资本净流出规模增加会显着降低政府部门杠杆率,跨境资本流动波动率的上升会对私营非金融部门杠杆率产生显着正向影响;(3)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会对跨境资本流动与宏观杠杆之间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在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较低的时期,跨境资本流动波动率的提高会促进家庭部门杠杆率、企业部门杠杆率、家庭和企业部门杠杆率、私营部门杠杆率的提升。第7章为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对虚拟经济稳定影响的实证分析。本章基于1997-2017年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探讨了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为各国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本章从研究中得出以下结论:(1)跨境资本流动确实会对虚拟经济稳定产生不利影响;(2)不同类型的资本流动对于虚拟经济稳定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异质性;(3)虽然总体上看,跨境资本流动会对虚拟经济稳定产生不利影响,但在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也可以表现出其有利于虚拟经济稳定的一面。第8章为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归纳总结全文主要研究结论,并基于这些研究结论为我国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提供建议。具体措施包括:有序放开资本项目管制;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合理利用跨境资本维持适度宏观经济杠杆率;加强跨国公司融资风险管理;加强国际资本流动管理与风险防范;提高经济政策的透明度和前瞻性指引能力。

徐征[2](2020)在《资本账户开放的双向效应与内外部条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资本账户开放作为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终止后同步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经济改革内容,其对世界经济最终的贡献始终存在争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不同于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参与持续降低关税,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始终以渐进推行为第一原则,当前的资本账户开放水平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差距。随着中国经济体量增大和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中国既需要进一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以寻找经济的新增长点,国际社会也对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产生新要求。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发表文章建议加速资本账户开放,计划在2020年基本实现资本账户的全面开放,但针对这一提法,大量专家学者关心中国在国内一系列改革尚未完成情况下进行资本账户开放可能产生何种程度的成本,引起了学界关于资本账户开放的普遍讨论,并延续至今。在国内外改革要求和学界争论的背景下,理清资本账户开放对经济产出的作用机理,根据中国经济的现实发展情况,提出帮助推进资本账户开放的收益大于成本的建议尤为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总结和相关理论的思考,赞同资本账户开放具有“双向效应”,即资本账户开放可以通过优化资本配置和人力资本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会因资本账户开放造成的资本流动体量与方向的改变产生抑制经济平稳发展的成本,一个国家的制度与经济环境是否超过阈值决定了资本账户开放的最终净效用,不赞同一些研究对资本账户开放作用做单向判断的做法。在分析资本流动变化后发现高收入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结果整体优于非高收入国家后,表明各国异质性是影响资本账户开放最终结果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借助美国、德国、日本、拉美三国和泰国的资本账户开放国际经验,证明了国内经济与制度等“拉动因素”与外部经济环境与压力等“推动因素”都会影响资本账户开放最终结果。为构建均衡分析框架,文章还分析了经济与金融周期和美元周期的判定与划分方式,并总结了当前世界经济环境情况和中国的外部压力情况,为实证分析和针对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分析提供研究基础。实证研究部分首先通过基础回归证明了样本期内资本账户开放对高收入国家经济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其他低收入国家作用并不显着,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和改变资本账户开放指数衡量方式做稳健性检验也得到了相同结论。用实际资本账户开放指数替换法定资本账户开放指数的回归结果还表明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方面的开放对高收入国家经济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直接投资与其他投资对非高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作用更明显。实证研究的第二部分利用门限回归模型验证资本账户开放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资本账户开放在金融部门比较优势、外汇储备和制度环境方面均存在门槛效应,其中制度环境的门槛效应最为显着。实证分析的第三部门利用分组回归方式探究外部因素对资本账户开放的影响,结果证明在美元处于弱势期时,资本账户开放对高收入国家经济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无论世界经济周期处于繁荣或衰退阶段,资本账户开放均有利于高收入国家经济发展,但在经济衰退期不利于非高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证分析的结果证明了各国资本账户开放既受国内诸多“拉动因素”影响,也受到外部“推动因素”影响,同时证明了高收入发达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期望收益大于其他非高收入国家。本文最终将研究标的锁定在中国后,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后国际收支平衡表所记录资本流动情况的分析,发现随着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进行,资本流动体量显着增加,但资本外逃和资本流动净收益率长期较低等问题开始显性化。在分析中国制度与金融改革尚需进行,外部经济环境尚未到窗口期的基础上,认为中国中、短期内应保持资本账户开放的渐进原则,让资本账户开放进程滞后于中国内部的制度优化与金融改革,“三元悖论”也要求中国继续进行汇率改革,同时建议应充分考虑当前外部经济环境与中国所承受的外部压力对进行资本账户开放的影响。并提出可以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进行有限的资本账户内容互补性合作,如资本账户开放内容的试点试验,在效果理想的情况下扩大到面对全世界的资本账户开放。

李博瑞[3](2020)在《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与跨境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 ——理论分析和计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以及跨境资本流动是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金融开放战略的背景下,近年来,要求进一步推进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呼声此起彼伏,越来越多的学者集中于探究资本账户开放与跨境资本流动影响的问题,但是相关研究有共识同时也存在分歧。在不同研究中,许多学者的共识是,一方面,资本账户管制成为中国全面融入全球金融经济体系的短板,人民币的不可兑换带来的显性和隐性扭曲成为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障碍。另一方面,多次金融危机提醒我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资本账户开放和跨境资本流动均具有两面性,它能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带来风险。事实上,最近20年间,中国在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方向上不断前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但改革方向的确定并不意味着相关讨论的停滞,由于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对于是否“加快”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如何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体系等问题依然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因此,本文针对研究中的重点问题,结合实际测算数据,实证分析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与跨境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以及金融体系的影响。有鉴于此,基于现实宏观经济背景,本文重新探究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以及跨境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问题,按照“提出问题——理论逻辑推导——理论拓展——实证分析——总结”的逻辑框架展开研究。主要得出的结论有:第一章绪论,首先系统地定义了资本账户开放概念以及跨境资本流动概念,明确本文研究内容,设计本文研究框架,给出本文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系统梳理资本账户开放和跨境资本流动的理论基础,通过阐述金融抑制理论、金融自由化理论,加强对于资本账户开放理论基础的理解。然后,通过传统利率汇率决定论、国际资本流动模型以及IS-LM-BP模型,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理论基础表明:第一,虽然自由化是开放政策最终追求的目标,但是各国具体政策的实施是不同的。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资本账户开放的影响以及相关政策配合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因此,中国资本账户开放需要基于自身经济情况,设计合适的开放路线。第二,由于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较多,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因素会导致资本流动影响发生结构性变化。因此,跨境资本流动管理需要结合影响因素的变化不断调整,特别要针对理论上影响跨境资本流动的具体冲击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第三章,归纳和整理典型化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经验,并对一些国家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新兴市场国家是在高通胀的背景下实施资本账户开放和金融自由化措施的,但由于这些国家同时实施固定汇率政策,在面对美元升值、本币贬值时,国内陷入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但是相对地,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备性最终影响了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冲击结果,越是金融体系相对完整,金融监管体系相对完善的国家,债务和货币危机的影响越小。另外,许多国家都存在激进式的资本账户开放经验,但现实情况证明,这样的资本账户开放方式并不适合。而从各国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效果对比来看,成功和失败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在面对危机时采取强硬的管控措施。管控越强硬越及时,危机带来的冲击影响越低。而管控措施不强,冲击影响会使经济陷入恶性循环。另外,外汇储备是各国面对流动性危机时的有效工具。在此基础上,本章对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度以及跨境资本流动规模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目前,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度为相对较低的水平,跨境资本流动规模处于稳定状态,没有出现规模扩张的情况。在进行国际比较和指标测算后,全文研究进入核心部分。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是集中针对中国资本账户开放面临的两个实际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其中,第四章为中国资本账户开放、货币政策以及汇率选择,本章通过构建包含混合创新结构的TVP-SV-VAR模型,探究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对货币政策和汇率的影响以及金融改革的次序安排,结果发现:利率市场化改革应该先于汇率市场化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部分金融改革之间存在明显时间界限,即汇率市场化不必等到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再展开,而是可以与利率市场化存在交叉部分。同样资本账户开放也是如此,虽然位置处于最后,但部分政策可以在利率和汇率改革中统筹进行。因此,在逐渐完成利率市场化之后,应当逐渐开放资本项目,这也有利于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第五章则从宏观角度探究资本账户开放的增长效应,研究表明:其一,推进资本账户开放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由于现阶段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度较低,增长效应受到限制;其二,促进金融深化有益于缓解增长效应受限的情况,通过不断的金融体系改革,提升金融深化程度能够有效带动经济增长;其三,完全资本账户自由化并不可取,适当的资本管制能够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因此,现阶段应该提升资本账户开放度,通过深化金融改革,提升金融体系效率,进而提高金融体系防范风险的能力。第六章和第七章主要集中于跨境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第六章,针对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多因素冲击效应结果表明: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的冲击表现出非对称性,对即期汇率的正向作用更强,对远期汇率的负向作用更强。而即期汇率对短期资本流动的冲击则存在滞后性,但最终会回归均衡。远期汇率对短期资本流动的冲击会随着套汇空间缩窄而减弱。从中美利率与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互动关系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显着增强,但由于中国与美国在利率市场化程度上的差异,美国在冲击的平抑时间上明显更快,中国则相对缓慢。最后,从短期跨境资本流动与资产价格互动的关系来看,在股票市场开放程度逐渐提高的背景下,股票市场成为吸引短期跨境资本流入的主要市场。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效应抑制了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冲击,因此同样需要关注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第七章,探究跨境资本流动、金融稳定与经济波动的关系。从拟合的中国金融稳定指数走势中,研究发现:自2008年以后,中国金融体系稳定性一直处于稳步上升过程中,虽然在2015年金融稳定性有所波动,但目前中国金融稳定性水平仍处于相对较高的区间内。而从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中,可以得出结论:第一,伴随中国金融稳定性提升,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稳定的冲击影响减弱,金融体系防范风险、化解外部冲击的能力增强;第二,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现阶段更多是积极作用,这表明中国经济转型已经具有初步成效,经济结构合理性提升;第三,跨境资本流动对物价水平的冲击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收敛于0,这证明跨境资本流动是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需要密切关注。

赵方华[4](2019)在《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下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实现人民币可兑换一直是中国金融业改革重要议题。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的改革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资本项目可兑换开始提上日程。2017年,第五次金融工作会和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当前,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必然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因此,讨论和研究这些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围绕跨境资本流动,本文做了以下工作:一、本文以世界经济理论为基础,以资本项目开放为背景,以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为主线,阐述了资本项目开放中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范的战略性和必要性。以资本项目开放相关理论为指导,综合概括了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与跨境资本流动现状,找出了产生风险的成因。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得到了中国当前存在一定的汇率高估风险、汇率市场化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跨境资本流入会存在宏观经济过热、国际收支不平衡、信贷和债务风险,跨境资本流出会增加资本外逃风险;2005年汇改后外汇市场压力指数震荡不断加剧,短暂的异常资本流动会加大金融市场不稳定性等结论。二、为了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本文构建了中国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体系。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筛选出跨境资本流动预警指标体系并合成预警综合指数,对流入、流出风险做初步趋势预测,进而使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构建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模型。结果表明:预警指数能够较好预测风险点,监测风险效果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行性,预警模型对低中高风险均能准确、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三、跨境资本流动是全球范围内的运动形式。为此,本文对比分析国外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资本项目开放中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经验教训,为中国防范化解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提供相关启示和参考。结果表明: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重点是注重审慎管理和金融体系发展;加强预期管理、数据统计;强化风险预警并在必要时适时采用资本管制。四、为了在实践中形成一套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本文设计了防范化解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机制。从“宏观审慎+微观监管”双支柱框架出发,建立以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体系和逆周期调节为基础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以及打击违法保证市场公平为基础的微观监管框架,并在此基础上从外部环境和开放顺序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的措施。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归纳和综合了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形成、传导及防化机制,从而为实现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两个政策目标的有机结合提供理论支撑。二是从汇率、宏观经济稳定性、金融体系脆弱性和金融危机的角度规范了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生成机理和传导路径,从而为理解和防化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提供了清晰思路。三是提出了一个以“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为基础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范机制,并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构建了一套风险预警体系,预警指数能够较好预测风险点,预警模型对低中高风险均能准确、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这对于推进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和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Borumbayeva Dana[5](2019)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等地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得到了很多国家的积极响应。2017年5月14日-15日,北京主办了第一节“一带一路”高峰论坛,2019年4月25-27日,北京主办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来自15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的37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和代表出席了此次论坛。这种参与和兴趣的水平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吸引力日益增加。“一带一路”倡议使得参与国能够实现互利共赢。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例,外商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主要关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共有八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研究“一带一路”的基础,目的和意义。同时,将研究方法和创新引入研究内容。第二章定义了该主题的基本概念以及现有的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关键概念包括“一带一路”,外国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第三章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该领域的研究。它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还定义了这项工作的研究框架。第四章基于对64个国家/地区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的逻辑思维,概述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及其投资环境和吸引力。第五和第六章是实证研究,关注点则是来自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我们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来自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有着显着的促进作用。来自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其他国家外商直接投资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很大一部分FDI是被用于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基础设施,这也是造成中国外商投资与全部外商投资对一带一路东道国经济增长影响不同的主要原因。“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向“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重要领域,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互联互通。第七章给出了哈萨克斯坦的案例,以及来自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也显示出积极的影响。第八章为结论,对“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视角身份出发,探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当地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与作用,探讨一带一路的世界影响及意义。此外,本文还通过搜集相关数据,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深入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按照各国收入组进行了分样本回归,其结论引人深思并具有一定创新意义。本文考察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考虑了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多个决定性因素——资本积累、劳动力状况和技术创新。通过逐步回归,更加细致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劳动、技术和经济增长的复杂关系。对这一主题的研究使人们对“一带一路”倡议有了更好的理解,同时说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为当地和区域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实证研究的数量有限,仅对样本数据进行了粗略的国家层面比较分析,无法进行更详细的中微观层面经济学研究。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民经济影响的未来研究,我们将更深入地研究这一水平上的间接社会经济影响和实证检验。

冯超[6](2019)在《基于人民币汇率视角的托宾税政策选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深化,汇率波动对经济金融的影响越来越大。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上明确提出要健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全面推动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改革发展进程。央行行长易纲在2019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要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汇率弹性,发挥汇率在宏观经济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中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因此,在当前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不断加大、资本管制有效性显着降低、世界贸易纠纷不断等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探索更新、更有效、更加市场化的汇率波动管理工具,有关托宾税的研究和讨论也逐渐兴起。本文的思路主要为:从托宾税产生原因及发展历程出发,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研究文献和实践经验基础上,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托宾税实施后对汇率波动的动态影响。同时,基于人民币汇率数据,从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和在岸人民币外汇市场两个市场视角,对托宾税和汇率波动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进而分析托宾税政策的有效性,并对我国托宾税政策选择提出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为:首先,本文对托宾税产生背景、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文献做了介绍,梳理了境外有关托宾税的一些实践,从实践内容、实施初步效果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本文介绍了我国逐步开放的外汇市场环境,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海外人民币离岸市场出现和发展现状以及外汇市场机制和开放程度的变化对央行汇率波动管理决策行为的影响。其次,本文将噪声交易者纳入一个新的凯恩斯模型,即一个不完全市场的小型开放经济模型。模型包括家庭、外汇交易商、政府、中央银行等四个部门,在这个DSGE模型中,本文研究了实施托宾税政策对汇率波动的影响。DSGE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得到,代表外汇市场稳定性的指标——名义汇率波动在外汇交易风险、技术和利率冲击下表现各异,托宾税能够在稳定汇率发挥正向作用。同时,实施托宾税政策后,货币政策独立性变得更加重要。再次,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托宾税相关研究理论基础上,通过构建一个新的DSGE模型,继续研究托宾税与外汇市场投机交易规模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将交易规模作为托宾税实施的代理变量,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平滑转换回归模型(STR)分别就在岸人民币汇率(USD/CNY)和离岸人民币汇率(USD/CNH)交易规模对汇率波动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进而分析托宾税政策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在岸外汇市场下,托宾税政策的有效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暂时还不具备实施托宾税政策的市场条件;在离岸外汇市场下,交易规模激增的“投机主导”时期,交易规模和波动率的相关性显着增加,并兼具非对称与非线性特点,托宾税成为减少汇率波动的有效手段。同时,托宾税稳定汇率的作用也具有明显的短期性。最后,本文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证结果,针对中国所面临的国外和国内实际,从托宾税具体应用、征收机制、税率设计和市场条件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在文中,创新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充分借鉴国外现有文献的研究方法,将托宾税的思想纳入DSGE模型中,研究实施托宾税政策对汇率波动的影响。二是将托宾税理论与我国实际情况有机结合,使用人民币汇率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特别是离岸数据实证中运用的非线性方法(STR),解决了在我国尚未实施托宾税情况下如何对托宾税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的难题,填补了国内托宾税政策实证计量方面的研究空白。三是在分析我国外汇市场发展现状基础上分别从在岸人民币汇率(USD/CNY)和离岸人民币汇率(USD/CNH)两个视角来研究托宾税有效性,摆脱了目前缺乏能够反映市场化行为的人民币汇率数据的制约,拓展了国内现有托宾税理论研究方法。

吴远远[7](2018)在《家庭资产配置与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人均GDP由改革开放初的约200美元上升到2018年的8000美元以上,中国家庭各类金融资产(不包括房产)达到140万亿元,平均每个家庭金融资产为32万元,家庭财富水平迅速上升。随着财富积累的增加,家庭逐渐开始考虑财富管理和资产投资,同时,对外开放的扩大也促使家庭逐渐形成了多元化全球资产配置意愿。特别是2009年以来,中国私人财富规模增长了五倍,个人境外投资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高净值人群财富规模翻了三番,超过50%持有者具有境外资产配置需求。中国家庭多区域、多币种、多元化全球资产配置意愿显着上升,家庭资产配置成为跨境资本流动的重要方式,家庭将成为跨境资本流动的重要主体。满足家庭境内外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和实现跨境资本流动有效管理成为中国经济成长新阶段亟待研究的现实问题。以此为出发点,我们以资产组合理论与跨境资本流动理论为指引,论证了家庭资产配置与跨境资本流动的经济学逻辑,分析了家庭财富水平的现状。中国家庭财富水平迅速上升,收入差距加大,资产结构逐渐趋于多元化,金融发展水平和财富水平成为影响家庭境内资产配置的重要因素。同时,家庭表现出强烈的境外资产配置意愿,境外投资呈现多元化和规模化趋势。这种多元化境内外资产配置行为对跨境资本流动形成了间接和直接影响,成为中国当前资本外流的重要动力。根据以上事实分析和市场观察,我们建立了五个实证模型考察中国家庭境内外资产配置影响因素及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首先,为克服内生性问题,构建IVProbit和IVTobit模型考察金融发展水平对不同地区家庭投资不同类型资产影响的差异,发现金融发展水平提高会显着增加家庭风险资产投资概率和持有比重,且对中西部地区家庭的边际影响大于东部地区;同时,截面门限模型实证结果显示,财富水平对不同地区家庭投资金融资产具有显着门限效应,财富水平上升会提高家庭风险资产投资概率和持有比重,且东部地区家庭的财富水平门限值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从影响力度看,财富水平对东部地区的边际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可以看出,金融发展水平和财富水平是影响家庭境内资产配置最主要的因素。此外,家庭收入上升、非农业户籍增加、中青年人口比重上升,受教育水平提高会增加家庭风险资产投资概率和持有比重,风险厌恶程度上升则会起到负向影响,家庭过多投资住房资产对整体风险资产投资具有“挤出”效应。其次,我们克服中国家庭境外资产配置规模官方数据不足和微观数据不可获得性困难,多次访谈国家外汇管理局、银行等金融部门,合理估算了其规模,并采用门限模型考察财富水平对家庭境外投资的门限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人均财富水平对中国家庭境外资产配置具有显着门限效应,当人均GDP高于约3600美元时,人均财富水平上升会显着促进家庭境外资产配置。此外,资本管制放松、金融发展水平提高会显着增加家庭境外投资,而境内产权保护制度改善和人民币升值会促使家庭减少境外投资。最后,构建中介效应检验模型考察家庭境内资产配置对跨境资本流动的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家庭资产主要集中于境内,风险资产中住房资产和股票资产占比最高,家庭投资境内住房和股票会通过房地产市场波动和股票市场波动等中介变量影响跨境资本流动,特别是短期资本流动。中国股票市场外汇管制相对严格,因此房地产市场波动对短期资本流动影响较大。本文还通过构建VAR模型考察分类账户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发现不同类型跨境资本流动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家庭境外资产配置意愿上升已成为中国资本外流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对于有资本管制情况下的家庭境外资产配置意愿,潜在家庭境外资产配置意愿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更大。本文发现财富水平、对外开放度、房地产市场收益率、产权保护水平、汇率和利差等因素对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影响方向和力度具有差异性,并分析了其原因。本文得出如下判断:家庭境内外资产结构逐渐趋于多元化,家庭将成为跨境资本流动的重要主体。家庭境内资产配置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金融发展水平、财富水平以及投资者个人特征等,国内金融发展良好有利于家庭资产结构合理化,提高综合收益率,促进金融稳定;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资本账户开放背景下,家庭境外投资意愿强烈,财富水平对家庭境外资产配置具有显着门限效应,资本管制程度、金融发展水平、产权保护水平和境内外资产收益率也会显着影响家庭境外投资策略。家庭境内外资产配置会对跨境资本流动产生间接和直接影响,成为跨境资本流动的重要方式。如果这种境内外多元化资产配置诉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家庭追求资产增值的愿望可能会导致大量资金流向境内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形成资产泡沫,不利于资本市场稳定,也可能引发更严重的资本外逃,影响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目前,中国金融发展水平不高,投资工具单一,产权保护制度有待完善,家庭境外资产配置的管理手段以行政管理为主,价格管理等市场化手段使用有限,这都制约了家庭多元化投资。为满足家庭境内外多元化资产配置意愿,需要政府积极保护家庭投资权益,充分满足多元化资产配置诉求,深化金融改革,丰富国内金融市场投资工具,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完善财产安全保护制度,提高境内资产安全性;同时合理引导家庭境外资产配置方式,央行需要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稳步、审慎开放资本账户;构建跨境资本流动宏微观审慎管理框架,加强监管效率,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陈修兰[8](2018)在《跨境资本极端流动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关联度越来越高,各国彼此之间的跨境资本流动也越来越频繁,尤其是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跨境资本不只是存在规模扩大的趋势,而且常常出现大进大出的情况。这种“大且难以预料”的跨境资本流动对资本进口国的经济金融冲击也越来越大。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经济体,无论其在世界经济中的身份主要是资本进口国还是资本出口国,它们在跨境资本极端流动的浪潮中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研究者发现历次金融危机的爆发都伴随着跨境资本极端流动情形的出现,20世界90年代至21世纪初墨西哥、泰国、阿根廷、巴西金融危机前后,都曾经出现跨境资本激增和急停的情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为稳定本国货币市场,重建金融机构信用,于2008年11月25日开始实施了首轮量化宽松政策(QE1),之后又有了QE2-QE4,这一系列政策大大增加了美国基础货币的投放,与同时期实施的低利率政策一起造成了市场流动性的剧烈扩张,之后英国、日本、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也步美国后尘相继推行了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相关政策,由此造成了世界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的情况,未被实体经济完全吸收的流动性通过国际金融市场流入到其他国家,由此造成了世界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的情况,未被实体经济完全吸收的流动性通过国际金融市场流入到其他国家中,加剧了跨境资本的极端流动,这种极端流动对资本进口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影响巨大,使得各国意识到监测跨境资本极端流动的必要性。本文选择“跨境资本极端流动”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是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跨境资本流动的研究提供极端流动这一新的研究视角,为跨境资本极端流动的测度研究提出新的方法,为跨境资本极端流动的动因研究提供实证结果支撑,这是本论文理论意义所在。本论文现实意义在于:开拓我国的跨境资本极端流动问题的研究范围;使用新的测度方法研究全球及我国的跨境资本极端流动;研究我国跨境资本极端流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有:(1)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测度总资本和净资本极端流动的方法,以此来更清晰的定义各种类型的极端流动。以发生过金融危机的四个新兴市场国家为例,对此方法的可靠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清晰区分出各国发生不同类型的跨境资本极端流动的时期,而且得出的极端流动时期与实际情况非常相符,表明该种测度方法是有效和切实可行的。(2)使用本文设计的测度方法对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跨境资本极端流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国家的跨境资本流动发生频率、持续时间等特征具有显着差异,且新的测度方法与已有测度方法相比,计算过程更加简单,且更能细致甄别跨境资本的极端流动,该对比分析从另一个侧面对本文设计的测度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3)导致跨境资本出现极端流动的情况:全球因素、传染因素、国内因素,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全球风险要素都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影响不同类型国家跨境资本极端流动的因素有差异,相比于发达国家而言,新兴市场国家更易受到传染因素和国内因素的影响,跨境资本主要流入哪些新兴市场国家与其国内因素密切相关;(4)以我国为例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对流入国的宏观经济有显着影响,且不同类型的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对流入国的宏观经济影响有显着差异。(5)针对我国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总资本极端流动还是净资本极端流动,金融开放程度和宏观经济增长率都对其有着显着的影响。本文总共分为八章,每一章的研究内容为:第一章是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结构安排和主要内容、主要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章是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为后面章节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是构建一种新的跨境资本极端流动的测度方法并验证。已有的跨境资本极端流动的主要分类存在一些可补充或者改进的地方,本章对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力图构建一种更为清晰体现跨境资本流动的测度方法,并将这种测度方法应用于既测度净资本极端流动的激增和急停,也测度总资本极端流动的激增、急停、外逃、撤回,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使用本文设计的测度方法与目前国际较为通用的测度方法来研究全球跨境资本极端流动情况,并对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跨境资本总流入和净流入的极端流动情况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使用何种方法测度,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都在极端跨境资本流动的频率、持续时间方面存在显着差异,新兴市场国家更易出现跨境资本总流入和净流入的激增和急停问题。第五章借鉴Forbes&Warnock(2012)研究跨境资本极端流动使用的累积分布函数模型来实证研究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动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国家由于其金融开放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存在显着的差异,因此其产生极端流动事件的原因也不尽相同,而且总资本极端流动类型和净资本极端流动类型出现的原因也不尽相同。第六章专门研究我国的跨境资本极端流动情况并研究其对我国的货币市场、汇率市场、利率市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有显着差异。第七章利用第五章构建的模型来专门研究我国的跨境资本极端流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的不同类型的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受到全球因素、传染因素、国内因素的影响有所不同。第八章是全文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来加强我国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

范晨晨[9](2017)在《资本账户开放、制度质量与资本外逃 ——基于金砖五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资本外逃作为长期困扰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普遍现象,大量文献针对不同国家的资本外逃进行了研究。巨额的资本外逃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宝贵资源的流失,对一国的经济增长乃至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都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另一方面,金融自由化导致一些国家已经或者正在历经资本账户开放,资本账户管制的放松给资本自由流动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为资本外逃创造了条件。在各国资本跨境流动频繁的背景下,研究资本账户开放与资本外逃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资本外逃的成因是复杂的,但是一国在法律、政治等方面的基本制度特征不应被忽略,因此本文还将制度因素对资本外逃的影响纳入考察范围。本文利用金砖五国的面板数据对资本账户开放、制度质量与资本外逃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显示,对于金砖五国而言,法律制度质量的提高对资本外逃起到了显着且稳健的抑制作用;资本账户总体开放程度的提高没有引起资本外逃规模的增加,这主要是由于跨境资本流入开放程度提高对资本外逃的抑制作用超过了跨境资本流出开放程度提高对资本外逃的推动作用。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现实角度而言,本文的结论对于中国如何抑制资本外逃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完善的法律制度能够增加投资收益的安全性,有效保障投资者的投资成果,进而对资本外逃起到抑制作用。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建设,提升法律制度质量对于抑制资本外逃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另一方面,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提高是否会导致资本外逃规模增加,取决于流入的跨境资金和流出的跨境资金各自对资本外逃产生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大小,对于金砖五国,流入的跨境资金抑制资本外逃的作用超过了流出的跨境资金推动资本外逃的作用,因此有效利用流入的跨国资金并对跨境流出的资金进行有效监管能够一定程度上应对资本外逃。从理论角度而言,目前国内学术界将制度纳入资本外逃影响因素考察中的研究非常少,本文基于实证角度,针对金砖五国研究资本账户开放、制度质量与资本外逃的关系,将研究内容从经济因素拓展到制度因素,丰富了现有文献。

李沙沙[10](2016)在《中国资本外逃规模估算和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国际间的资本流动也变得越来越频繁。作为一种隐蔽的地下资本流动资本外逃难以进行准确测算,而且对一国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大规模持续引进外国资本的同时,却出现了严重的资本外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资本外逃规模约为800-1000亿美元,是仅次于墨西哥、委内瑞拉、阿根廷的第四大资本外逃国。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市场越发开放,在资本流动的监督管理方面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加上近几年我国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资本账户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虽然实现资本账户可兑换能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多好处,可是也为资本外逃提供了更加通畅的渠道,增加了资本外逃的风险。同时,随着近两年国内经济的逐渐下行和调整的不断深入,关于中国经济硬着陆的言论不绝于耳这进一步增加了国内外投资者的疑虑,刺激了资本外逃。因此,在当前这种复杂的国内经济形势下和我国逐步放松资本管制的背景下,对我国资本外逃的规模进行合理的测算,深入分析我国资本外逃的影响因素,为我国更好地利用国内外资本,防范资本外逃促进经济平稳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意义做简要的描述,并阐明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和不足。第二章是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首先介绍了资本外逃的经典理论,然后分别回顾了资本外逃的测算方法:直接测算法、间接测算法以及混合测算法,并对三种测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比较,然后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学者测算的我国资本外逃规模进行了简要评述,最后从实证分析角度分析了资本外逃的影响因素。第三章对我国资本外逃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首先利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错误与遗漏项,大致考察了我国近20年来资本外逃的规模以及趋势特点。然后从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环境角度对我国资本外逃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对资本外逃的途径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资本外逃主要是通过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地下渠道等各种途径进行的,形式多种多样,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所处的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资本外逃的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第四章利用经过修正的直接测算法和间接法对我国近20年的资本外逃的规模进行了测算,并用进出口伪报对测算结果做了进一步的修正,最后得出我国资本外逃的总规模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资本外逃的规模呈现波动性增长趋势,虽然个别年份规模有所下降,但是资本外逃整体的增长趋势并未发生变化。并且资本外逃对宏观经济环境有着较强的敏感性,此外我国的资本外逃还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第五章利用建立经济计量模型的方法对我国资本外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直接投资、国内外利差、外债状况对资本外逃具有相当程度的推动作用,与经济理论相一致。而本币贬值预期对资木外逃有具有抑制作用,与现实经济现象不符,这可能与选择的代理变量有关。第六章结合实证检验结果、资本外逃的途径以及一些其他影响资本外逃的一些制度性因素,给出了保持国内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完善的监控体制等政策建议。

二、中国资本外逃与外国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分析:1984~1997(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资本外逃与外国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分析:1984~1997(论文提纲范文)

(1)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5 研究的创新点、难点与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相关研究
    2.2 跨境资本流动相关研究
    2.3 研究述评
第3章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跨境资本流动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
    3.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跨境资本流动的关联性
    3.2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跨境资本流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调节效应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跨境资本流动的现状分析
    4.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现状分析
    4.2 跨境资本流动的现状分析
    4.3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跨境资本流动的关联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5.1 研究假设
    5.2 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
    5.3 实证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对实体经济杠杆的影响
    6.1 研究假设
    6.2 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
    6.3 实证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对虚拟经济稳定的影响
    7.1 研究假设
    7.2 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
    7.3 实证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资本账户开放的双向效应与内外部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资本账户开放与资本账户开放指数
        1.2.2 资本账户开放学术观点的动态变化
        1.2.3 有条件肯定观点的内容展开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之处
第2章 资本账户开放的“双向效应”探究
    2.1 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
        2.1.1 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资本
        2.1.2 国际投资理论与资本账户开放
        2.1.3 资本账户开放的正向效应
    2.2 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风险
        2.2.1 金融风险的构成
        2.2.2 资本账户开放的负向效应
    2.3 小结:资本账户开放的“双向效应”
第3章 资本账户开放的国际经验
    3.1 全球资本账户开放历程
        3.1.1 两种结局的原因
        3.1.2 不同路径的原因
    3.2 资本账户开放的典型案例
        3.2.1 资本账户开放的倡导者与受益者:美国
        3.2.2 发达国家的渐进资本账户开放:德国
        3.2.3 外部压力下放弃渐进开放的后果:日本
        3.2.4 “拉动因素”缺失与长期资本依赖的教训:拉美三国
        3.2.5 对抗“三元悖论”的失败教训:泰国
        3.2.6 典型案例的启示
    3.3 资本账户开放与全球资本流向情况
        3.3.1 资本账户开放子项目的资本流动方向
        3.3.2 赶超成功国的资本账户开放与资本流向
第4章 资本账户开放的合意外部条件
    4.1 美元周期对资本账户开放的影响
        4.1.1 美元霸权的世界影响
        4.1.2 美元“含金量”变化与资本账户开放时机
    4.2 全球经济周期下的资本账户开放
        4.2.1 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
        4.2.2 全球经济、金融周期对资本账户开放的影响
    4.3 逆全球化与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外部压力
        4.3.1 逆全球化环境的形成
        4.3.2 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核心外部压力
第5章 资本账户开放要求的验证
    5.1 经济增长与资本账户开放
        5.1.1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5.1.2 实证结果分析
    5.2 稳健性检验
        5.2.1 计量方法的改变
        5.2.2 资本账户开放指数的改变
    5.3 拓展研究
        5.3.1 “拉动因素”的门槛效应考量
        5.3.2 外部“推动因素”对资本账户开放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6章 中国进行资本账户开放的路径选择
    6.1 中国积极进行资本账户开放的内部逻辑
        6.1.1 中国进行资本账户开放历程
        6.1.2 中国资本账户结构与变化
        6.1.3 当前遇到的主要问题
    6.2 中国实际情况与资本账户内、外部要求的对比
        6.2.1 资本账户开放的内部条件与现实的对比
        6.2.2 资本账户合意的外部环境与现实的对比
    6.3 “三元悖论”的中国思考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7.1.1 保持资本账户开放整体渐进
        7.1.2 时机和环境的合意是适当加速的动力
        7.1.3 资本账户开放国际合作方式的思考
    7.2 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3)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与跨境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 ——理论分析和计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资本账户开放及跨境资本流动相关概念
        1.2.1 资本账户开放相关概念
        1.2.2 跨境资本流动相关概念
    1.3 研究内容和本文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本文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本文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资本账户开放与跨境资本流动的理论基础
    2.1 资本账户开放的理论基础
        2.1.1 金融抑制理论
        2.1.2 金融自由化理论
    2.2 跨境资本流动的理论基础
        2.2.1 传统利率和汇率决定理论
        2.2.2 现代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与开放经济下的IS-LM-BP模型
    2.3 本章结语
第3章 资本账户开放与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国际比较和指标测算
    3.1 新兴市场国家开放经验及中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
        3.1.1 新兴市场国家开放经验
        3.1.2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
    3.2 资本账户开放度测算
        3.2.1 资本账户开放度测算研究综述
        3.2.2 中国实际资本账户开放度测量
        3.2.3 数据选取与趋势分析
    3.3 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国际经验和效果评估
        3.3.1 部分国家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实例
        3.3.2 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效果评估
    3.4 中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规模测算
        3.4.1 短期跨境资本流动规模测算的文献述评
        3.4.2 跨境资本流动实际测算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货币政策和汇率选择
    4.1 中国汇率制度变化和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变
        4.1.1 中国汇率制度变化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4.1.2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的转变
    4.2 资本账户开放、货币政策与汇率选择的文献进展
        4.2.1 “三元困境”与“二元困境”的争论
        4.2.2 资本账户开放次序的讨论
        4.2.3 基于IS-LM模型的理论推演
    4.3 MI-TVP-SV-VAR模型、数据选取和参数估计结果
        4.3.1 MI-TVP-SV-VAR模型简述
        4.3.2 MCMC算法及脉冲响应函数
        4.3.3 数据选取与参数估计结果
    4.4 基于MI-TVP-SV-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4.4.1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4.4.2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对汇率的影响
        4.4.3 货币政策与汇率选择的联动效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增长效应分析
    5.1 资本账户开放增长效应的研究进展
        5.1.1 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5.1.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5.1.3 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发展关系研究
    5.2 资本账户开放增长效应的理论分析
        5.2.1 直接投资开放的影响
        5.2.2 非直接投资开放的影响
    5.3 LT-TVPVAR模型构建、数据选取与参数估计结果
        5.3.1 LT-TVPVAR模型基本结构
        5.3.2 模型估计和抽样过程
        5.3.3 数据选取与参数估计结果
    5.4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
        5.4.1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对经济增长的时变影响
        5.4.2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时变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多因素冲击效应
    6.1 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展
    6.2 短期资本流动多因素冲击的理论推演
    6.3 TVP-SV-VAR模型、数据选取与参数估计结果
        6.3.1 TVP-SV-VAR模型建模机理
        6.3.2 TVP-SV-VAR模型参数估计过程
        6.3.3 数据选取与处理
    6.4 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多因素冲击效应
        6.4.1 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汇率冲击
        6.4.2 短期资本流动的利率冲击
        6.4.3 短期资本流动的资产价格冲击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跨境资本流动、金融稳定与经济波动
    7.1 跨境资本流动、金融稳定与经济波动的研究脉络
        7.1.1 跨境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的研究进展
        7.1.2 跨境资本流动与经济波动的研究进展
    7.2 金融稳定状态指数测算的文献述评
    7.3 TVP-FAVAR模型、变量说明及数据处理
        7.3.1 TVP-FAVAR模型简述
        7.3.2 TVP-FAVAR模型估计
        7.3.3 变量选取、数据处理与中国金融稳定指数态势
    7.4 跨境资本流动、金融稳定与经济波动的动态分析
        7.4.1 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动态
        7.4.2 跨境资本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动态
        7.4.3 跨境资本流动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动态
    7.5 本章小结
结论
中文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4)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下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现有文献述评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五节 创新点与不足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开放经济相关理论
        一、IS-LM-BP均衡理论
        二、蒙代尔政策搭配理论
        三、开放经济体的“三元悖论”
        四、开放市场下的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 资本流动相关理论
        一、金本位制下的资本流动理论
        二、固定汇率制下的资本流动理论
        三、浮动汇率制下的资本流动理论
        四、资本流动管制理论
    第三节 金融危机理论
        一、金融危机理论基础
        二、跨境资本流动与货币危机
        三、跨境资本流动与银行危机
        四、跨境资本流动与债务危机
第三章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与跨境资本流动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现状分析
        一、资本项目开放水平测度
        二、资本项目开放条件成熟度分析
    第二节 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现状及潜在风险分析
        一、跨境资本流动现状
        二、跨境资本流动特征及潜在风险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传导路径及影响分析
    第一节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第二节 跨境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冲击
        一、跨境资本流动对汇率冲击的机理
        二、跨境资本流动下的汇率高估风险
    第三节 跨境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稳定性的影响
        一、资本流入背景下的宏观经济稳定性风险
        二、资本流出背景下的宏观经济稳定性风险
    第四节 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影响
        一、金融脆弱性的发生机理
        二、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实证检验
    第五节 跨境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基于亚洲金融危机视角
        一、亚洲金融危机的发展始末
        二、跨境资本的异常流动是造成亚洲金融危机的首要因素
        三、储备变化、外债流动促成了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体系构建
    第一节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识别及预警指数构建思路
        一、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点识别
        二、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目标
        三、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指数构建思路
    第二节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监测预警指数构建
        一、初选监测指标
        二、提炼先行指标
        三、计算预警指数
        四、预警能力检验
    第三节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一、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介绍及设定
        二、实证结果分析
        三、预警模型应用前景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外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范借鉴与启示
    第一节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范的成功经验
        一、发达经济体防范经验
        二、新兴经济体防范经验
    第二节 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失败教训
        一、墨西哥短期资本弥补赤字的失败教训
        二、俄罗斯跨境资本自由流动的失败教训
    第三节 国外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对中国的启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防范化解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机制设计
    第一节 机制设计理论
    第二节 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
        一、宏观审慎监管的理念和模式
        二、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机制
        三、跨境资本流动逆周期调节
    第三节 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微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
        一、微观审慎监管的理念和模式
        二、微观审慎监管框架的设计思路
        三、微观审慎监管框架指标体系设计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范围
        1.2.1 国家范围
        1.2.2 时间范围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
2.核心概念及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
        2.1.1 “一带一路”
        2.1.2 外商直接投资
        2.1.3 经济增长
    2.2. 经济增长理论简述
        2.2.1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起源
        2.2.2 凯恩斯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增长理论
        2.2.3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2.2.4 内生增长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外商直接投资的世界经验和理论演进
        2.3.2 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的影响
        2.3.3 文献评价
3.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及影响机制
    3.1 理论基础
        3.1.1 马克思主义外商直接投资的世界市场理论
        3.1.2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
    3.2 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3.3 理论分析框架概述
4. “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和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4.1 “一带一路”国家的整体情况
        4.1.1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进展概述
        4.1.2 “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基本信息及其经济增长
        4.1.3 “一带一路”国家经济结构
    4.2 “一带一路”倡议国家的投资情况
        4.2.1 通过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来提高“一带一路”国家的竞争力
        4.2.2 中国与“一带一路”主要国家的关系基础
    4.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4.3.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概览
        4.3.2 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投资情况
5.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5.1 模型的理论基础
        5.1.1 两缺口模型
        5.1.2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
        5.1.3 “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两缺口”情况
    5.2 数据说明与模型的构建
        5.2.1 面板数据及其模型分类
        5.2.2 数据来源与指示说明
        5.2.3 模型选择与检验
6.实证分析
    6.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6.1.1 基本模型回归结果
        6.1.2 聚类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
    6.2 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分样本实证
        6.2.1 中低收入水平国家情况
        6.2.2 中高收入水平国家情况
第7章 哈萨克斯坦的案例
    7.1 哈萨克斯坦基本情况概括
        7.1.1 哈萨克斯坦的背景
        7.1.2 哈萨克斯坦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
        7.1.3 哈萨克斯坦的投资环境
    7.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哈萨克斯坦经济增长的影响
        7.2.1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双边关系
        7.2.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入与哈萨克斯坦经济增长情况分析
    7.3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投资的特点总结
    7.4 主要启示
8.结论
    8.1 主要结论
    8.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人民币汇率视角的托宾税政策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结构
        1.2.1 研究思路
        1.2.2 内容结构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托宾税理论基础
        2.1.1 托宾税基本概念
        2.1.2 托宾税思想来源
        2.1.3 托宾税操作设计
    2.2 托宾税政策有关争论的研究综述
        2.2.1 支持实施托宾税的研究综述
        2.2.2 反对实施托宾税的研究综述
        2.2.3 有关托宾税争论文献的总结
    2.3 托宾税政策的理论模型研究综述
        2.3.1 传统理论模型方法
        2.3.2 异质代理模型
        2.3.3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2.3.4 其他模型
    2.4 托宾税政策的实证分析研究综述
        2.4.1 基于外汇市场的狭义托宾税的实证研究
        2.4.2 基于股市等金融市场的广义托宾税的实证研究
    2.5 国内外文献研究评述
第3章 托宾税政策的实施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3.1 抵御外汇市场投机冲击
        3.1.1 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及其主要特征
        3.1.2 我国外汇市场概况
        3.1.3 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市场的协同
        3.1.4 国际投机资本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
    3.2 资本管制效用递减下的政策选择
        3.2.1 关于资本账户开放的有关进展
        3.2.2 我国资本管制的作用
        3.2.3 以托宾税为代表的资本流动审慎管理工具
第4章 托宾税政策选择的国际经验借鉴
    4.1 发达经济体托宾税实施经验
        4.1.1 美国:托宾税思想的发源地,托宾税实践的滥用者
        4.1.2 欧洲:类托宾税尝试为主,欧洲金融交易税进展缓慢
        4.1.3 亚洲:日本韩国经验为代表、管控资本流动为目标
    4.2 新兴经济体托宾税实施经验
        4.2.1 东欧:短期较好、长期存在不确定性
        4.2.2 拉美:外汇市场征税唯一典范,无息准备金效果良好
        4.2.3 亚非:应对货币危机,效果各有不同
    4.3 国外托宾税实施经验及启示
第5章 基于DSGE模型的托宾税政策选择研究
    5.1 考虑托宾税因素的DSGE模型构建
        5.1.1 家庭
        5.1.2 定价规则
        5.1.3 国际债券市场
        5.1.4 市场出清
        5.1.5 货币规则和汇率规则
    5.2 参数校准
    5.3 不同托宾税政策下的模拟结果分析
        5.3.1 脉冲响应分析
        5.3.2 方差分解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在岸人民币市场的托宾税政策有效性实证分析
    6.1 关于托宾税代理变量的一个探讨
    6.2 托宾税与交易规模——基于DSGE模型的模拟分析
        6.2.1 模型总体说明
        6.2.2 模型建立
        6.2.3 参数校准及贝叶斯估计
        6.2.4 模拟结果分析
    6.3 在岸市场托宾税政策与汇率变动——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6.3.1 理论分析与实证设计
        6.3.2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托宾税政策有效性实证分析
    7.1 实证分析理论基础—STR模型
        7.1.1 STR模型理论基础
        7.1.2 STR模型在人民币在岸市场的一个应用
    7.2 离岸市场托宾税政策与汇率变动——基于STR模型的实证研究
        7.2.1 变量解释和描述性统计
        7.2.2 变量平稳性检验
        7.2.3 STR模型设定
        7.2.4 STR模型参数估计
        7.2.5 结果分析
    7.3 稳健性检验
        7.3.1 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检验理论综述
        7.3.2 无残差自相关检验
        7.3.3 ARCH-LM异方差检验
        7.3.4 残差进行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
第8章 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8.1 托宾税征收原则
        8.1.1 抑制短期投机为主,增加财政收入为辅
        8.1.2 将托宾税纳入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工具
        8.1.3 以不破坏市场整体流动性为前提
    8.2 托宾税征收对象和税率
        8.2.1 征税对象以外汇市场交易为主
        8.2.2 征税对象包括即期和衍生产品
        8.2.3 托宾税适宜采取从价计征
        8.2.4 设计分层的托宾税税率
    8.3 托宾税征收管理机制
        8.3.1 设计操作性强的托宾税征收机制
        8.3.2 实施外汇市场双向征收托宾税——对资本流动方向征税的讨论
        8.3.3 与外汇风险准备金等政策配合使用
    8.4 托宾税政策的实施条件
        8.4.1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引入托宾税的技术条件
        8.4.2 加快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善引入托宾税的市场条件
    8.5 托宾税政策实施注意事项
        8.5.1 托宾税收入的用途管理
        8.5.2 加快国内外汇市场开放程度
    8.6 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7)家庭资产配置与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1.3.1 主要创新点
        1.3.2 存在的不足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跨境资本流动理论基础
        2.1.1 跨境资本流动理论
        2.1.2 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相关研究
    2.2 资产配置理论基础
        2.2.1 资产组合理论
        2.2.2 有效市场假说
        2.2.3 多期动态资产配置模型
        2.2.4 国际资产配置理论
    2.3 家庭资产配置理论模型构建
        2.3.1 假设条件
        2.3.2 模型构建
        2.3.3 模型结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家庭资产配置与跨境资本流动的内在联系
    3.1 家庭资产配置与跨境资本流动关联机制
        3.1.1 概念界定
        3.1.2 关联机制
    3.2 中国家庭资产配置影响跨境资本流动的方式
        3.2.1 个人层面
        3.2.2 公司和金融机构层面
    3.3 中国对家庭境外资产配置的管理
        3.3.1 方式管理
        3.3.2 额度管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家庭境内资产配置特征及影响因素
    4.1 中国家庭资产配置特征
        4.1.1 财富水平上升与收入差距加大
        4.1.2 家庭资产结构趋于多元化
    4.2 中国家庭境内资产配置的主要影响因素
        4.2.1 金融发展水平
        4.2.2 财富水平
        4.2.3 投资者个人特征
    4.3 金融发展水平对家庭境内资产配置影响的实证分析
        4.3.1 计量模型构建—ⅣProbit和ⅣTobit模型
        4.3.2 数据选取与处理
        4.3.3 实证结果分析
        4.3.4 稳健性检验
    4.4 财富水平对家庭境内资产配置的门限效应分析
        4.4.1 计量模型构建—截面门限模型
        4.4.2 实证结果分析
        4.4.3 稳健性检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家庭境外资产配置规模及影响因素
    5.1 中国家庭境外资产配置规模估算
        5.1.1 家庭境内外汇存款
        5.1.2 个人境外旅游支出
        5.1.3 境外股权投资
    5.2 中国家庭境外资产配置主要影响因素
        5.2.1 资本管制程度
        5.2.2 产权保护水平
        5.2.3 汇率和利率
    5.3 中国家庭境外资产配置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3.1 计量模型构建—门限回归模型
        5.3.2 数据选取和处理
        5.3.3 实证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家庭资产配置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
    6.1 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现状
        6.1.1 中国跨境资本流动规模
        6.1.2 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特征
    6.2 家庭境内资产配置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
        6.2.1 计量模型构建—中介效应检验模型
        6.2.2 数据选取与处理
        6.2.3 实证结果分析
    6.3 家庭境外资产配置意愿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基于分类账户
        6.3.1 理论基础与计量模型构建—VAR模型
        6.3.2 数据选取和处理
        6.3.3 实证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满足境内资产配置需求,维护投资者权益
        7.2.2 合理引导境外资产配置,打好资本账户开放基础
        7.2.3 防范金融风险,构建跨境资本流动宏微观审慎管理框架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8)跨境资本极端流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意义及研究目标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1.3 研究目标
    1.2 研究内容、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2.3 研究方法
    1.3 主要贡献及不足
        1.3.1 主要贡献
        1.3.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跨境资本流动概念界定
    2.2 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分类的研究综述
    2.3 跨境资本流动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2.3.1 影响跨境资本流动的相关理论
        2.3.2 影响跨境资本流动的文献综述
    2.4 跨境资本流动对经济影响的文献综述
第三章 跨境资本极端流动测度方法研究
    3.1 跨境资本极端流动测度方法综述
    3.2 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分类的改进和补充
    3.3 跨境资本极端流动新测度方法设计及验证
        3.3.1 新的测度方法设计
        3.3.2 新测度方法的验证
第四章 全球跨境资本极端流动现状
    4.1 全球跨境资本流动特征
    4.2 全球跨境资本极端流动的现状
        4.2.1 发达国家的跨境资本极端流动
        4.2.2 新兴市场国家的跨境资本极端流动
        4.2.3 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跨境资本极端流动比较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球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5.1 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分析
        5.1.1 全球“推力因素”的作用机理分析
        5.1.2 国内“拉力因素”的作用机理分析
    5.2 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5.2.1 模型构建与数据选取
        5.2.2 发达国家跨境总资本极端流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
        5.2.3 发达国家跨境净资本极端流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
        5.2.4 新兴市场国家跨境总资本极端流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
        5.2.5 新兴市场国家跨境净资本极端流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
        5.2.6 所有样本国家跨境总资本极端流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
        5.2.7 所有样本国家跨境净资本极端流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
    5.3 总资本极端流动与净资本极端流动影响因素比较
第六章 我国跨境资本极端流动的现状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6.1 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现状
    6.2 我国跨境资本极端流动现状
    6.3 我国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对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6.3.1 回归模型的构建
        6.3.2 样本及数据选取
        6.3.3 实证结果分析
        6.3.4 稳健性检验
第七章 我国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7.1 回归模型的构建
    7.2 样本数据选取
    7.3 我国跨境总资本极端流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
    7.4 我国跨境净资本极端流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8.1 结论
    8.2 加强跨境资本极端流动管理的对策建议
        8.2.1 国外经验
        8.2.2 对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外文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主要发达国家的跨境资本流动
    附录2: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跨境资本流动
    附录3: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研究区间
    附录4:巴西1980Q1-2017Q1期间的跨境资本总流入极端情况(方法1)
    附录5:巴西1980Q1-2017Q1期间的跨境资本总流入极端情况(方法2)
    附录6:巴西1980Q1-2017Q1期间的跨境资本总流出极端情况(方法1)
    附录7:巴西1980Q1-2017Q1期间的跨境资本总流出极端情况(方法2)
    附录8:巴西1980Q1-2017Q1期间的跨境资本净流入极端情况(方法1)
    附录9:巴西1980Q1-2017Q1期间的跨境资本净流入极端情况(方法2)
    附录10:我国1998Q1-2017Q3期间的跨境总资本流入极端情况
    附录11:我国1998Q1-2017Q3期间的跨境总资本流出极端情况
    附录12:我国1998Q1-2017Q3期间的跨境净资本流入极端情况
致谢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9)资本账户开放、制度质量与资本外逃 ——基于金砖五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一、研究思路
        二、内容安排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一、创新点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资本外逃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资本外逃的测算
        二、资本外逃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制度质量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制度质量的测算
        二、制度质量与跨国资本流动
    第三节 资本账户开放、制度质量与资本外逃相关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制度质量与资本账户开放的经济效应
        二、制度质量与资本外逃
        三、资本账户开放与资本外逃
    第四节 文献综述小结
第三章 资本账户开放、制度质量对资本外逃的影响机理
    第一节 资本账户开放影响资本外逃的机制分析及作用路径
        一、资本账户开放促进经济增长
        二、资本账户开放提高金融市场配置效率
        三、资本账户开放损害金融稳定性
        四、资本账户开放削弱货币政策的作用
    第二节 制度质量影响资本外逃的机制分析及作用路径
        一、交易成本的产生
        二、产权保护制度影响交易成本
        三、金融法律制度影响投资效益
        四、司法制度影响执法效果
第四章 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及资本外逃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现状分析
        一、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现状及特点
        二、对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定量分析
    第二节 中国资本外逃的现状分析
        一、中国资本外逃的途径
        二、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
第五章 资本账户开放、制度质量与资本外逃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的设定
        二、各项指标与数据说明
    第二节 模型实证过程与结果
        一、面板单位根检验
        二、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三、内生性检验与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 结论及启示
    第一节 本文的结论
    第二节 主要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国资本外逃规模估算和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1.2.1 研究方法
        1.2.2 结构安排
    1.3 创新与不足
        1.3.1 本文的创新点
        1.3.2 本文的不足
2 资本外逃的基本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资本外逃的基本理论
    2.2 资本外逃文献综述
        2.2.1 关于资本外逃的测算方法
        2.2.2 对资本外逃测算方法文献的评述
        2.2.3 关于我国资本外逃规模的估算
    2.3
        2.3.1 关于资本外逃的影响因素
        2.3.2 资本外逃影响因素的文献评述
3 我国资本外逃的基本情况介绍
    3.1 资本外逃在我国的基本表现
    3.2 我国资本外逃的原因
        3.2.1 金融环境中存在抑制
        3.2.2 宏观经济波动
        3.2.3 产权保护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
        3.2.4 内外资企业的差别税收待遇
        3.2.5 金融监管机制和体系不健全
    3.3 我国资本外逃的主要途径
        3.3.1 经常项目下的资本外逃
        3.3.2 资本与金融项目下的资本外逃
        3.3.3 其他渠道进行的资本外逃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资本外逃规模测算
    4.1 采用直接测算法测算
    4.2 采用间接测算法测算
    4.3 测算结果修正
        4.3.1 进出口伪报的基本测算公式
        4.3.2 本文中进出口伪报的估算公式
        4.3.3 进出口伪报的测算结果
        4.3.4 经进出口伪报修正后我国资本外逃的总规模
    4.4 测算结果分析
5 我国资本外逃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的来源
        5.1.1 国内外实际利率水平的差异
        5.1.2 本币贬值预期
        5.1.3 外债水平
        5.1.4 外商直接投资
    5.2 模型的构建与计量分析
        5.2.1 模型的构建
        5.2.2 计量分析
    5.3 实证结果分析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中国资本外逃与外国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分析:1984~1997(论文参考文献)

  • [1]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 温健纯. 广西大学, 2021(12)
  • [2]资本账户开放的双向效应与内外部条件研究[D]. 徐征. 吉林大学, 2020(08)
  • [3]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与跨境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 ——理论分析和计量研究[D]. 李博瑞. 吉林大学, 2020(08)
  • [4]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下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范研究[D]. 赵方华. 新疆大学, 2019(06)
  • [5]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 Borumbayeva Dana.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2)
  • [6]基于人民币汇率视角的托宾税政策选择研究[D]. 冯超.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7]家庭资产配置与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研究[D]. 吴远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8(03)
  • [8]跨境资本极端流动问题研究[D]. 陈修兰. 华东师范大学, 2018(12)
  • [9]资本账户开放、制度质量与资本外逃 ——基于金砖五国的研究[D]. 范晨晨. 厦门大学, 2017(07)
  • [10]中国资本外逃规模估算和影响因素分析[D]. 李沙沙. 东北财经大学, 2016(06)

标签:;  ;  ;  ;  ;  

中国资本外逃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分析:1984-1997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