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指导制度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

实施指导制度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

一、实行导生制 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白林[1](2014)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导生制教学的实施研究》文中提出无论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还是适应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的教学都迫切需要能适应学生精神发展特点,面向大众并能兼顾各层次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导生制运用于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孕育而生。对于导生制教学研究不是为了简单地移植,而是要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提升和更深层的思考、挖掘,开阔视野,扬长避短地使其为我所用,为今所用,更好地服务于我们当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教育管理和学生的思想建设。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展导生制教学,全面把握导生制的内涵和教学方法,结合分层教学、最近发展区、主体教育等理论,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主体作用,结合学情、班情,展开适合学生的导生制研究与实践,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和成绩。初中思想品德课导生制教学是以导生制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为核心,分阶段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互教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学习动机和自信,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经过改进的导生制能够较好地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相对不足的问题;能够有效形成小范围的个别教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能够有效贴近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生活、思想等方面的问题。当然导生制教学在实施中也非完美无瑕,笔者针对导生制教学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予以阐述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此完善导生制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特点的发展,导生制教学必须结合教学的实际加以改进和创新,使得导生制教学与时俱进,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黄长洵[2](2008)在《导生制在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导生制模式的实行是高校应对新时期学生教育管理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的一条有效途径。导生制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和效果。本研究试图通过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方法对导生制模式在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对导生制模式的完善与发展作更深层的思考与探索。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1)追溯和回顾导生制的历史发展,从古代导生制的思想发端到近代“兰贝制”学校的创行,再到现代“小先生制”在中国的扩展,以及新时期导生制的多样化发展;(2)着重从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入手分析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实行导生制的优势和作用,探讨在我国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实行导生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从主体间性理论、认知观点、角色理论和社会生态观等视角阐述导生制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组织模式;(4)分析导生制的特点和实施原则。其根本特点在于它的“管理-发展”性,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示范、辅助、民主、激励四原则,并坚持“五个结合”;(5)阐析导生的职责,进而构建导生制的运行模式和保障机制;(6)结合实际分析目前导生制所存在的不足及其对策,对导生制模式的完善与发展作深入思考,探索高校教育管理的全新模式。

王盛峰[3](2008)在《基于导生制的微格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微格教学作为一种的师资培训方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已经历练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然而,笔者在微格教学实践中却发现,现行的微格教学模式需要大量的课时作为保证,否则,将难以实施。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笔者尝试着将导生制引入到微格教学当中,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基于导生的微格教学模式。之后,笔者又结合特定的微格教学情境,进一步对模式的效能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基于导生制的微格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和提升微格教学的效率,同时,模式的应用也基本上能够保证原有微格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另外,研究还表明,只要使用方法得当,模式实施所需要的各种条件也比较容易实现。

金思慧[4](2007)在《导生制应用于高校助困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文中认为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问题现已成为社会、高校关注的焦点,事关高校大局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形成。其中,学业不良的贫困生(即双困生)问题更是高校助困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为解决双困生问题,本研究提出将导生制(一种学生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应用于高校助困工作中的设想,并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其主要内容如下:论文首先回顾了导生制的发展史及其理论基础,接着在梳理我国高校助困工作发展历程及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在高校助困工作中实施导生制的理论构想,并选取笔者实习单位浙江理工大学免费英语辅导班为实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与分析。论文主要结论是:导生制应用于高校助困工作是一项积极有益的尝试,不仅能使高校优质资源得以整合,节约教育投资、减轻教师压力,还能让导生和双困生都能在认知、情感等方面受益,有助于解决双困生问题。

李海花[5](2004)在《导生角色研究》文中认为导生是教学过程中一种新的学习指导资源,其身份是与被指导学生同年龄或跨年龄的学生。对于被指导者而言,导生或者更有能力,或者在知识和能力上与被指导者相近。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导生角色,可以在传递个人学习经验和体验的基础上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这样不仅有助于弥补网络教育尤其是研究性学习、团队学习开展起来之后教师指导力量严重不足的状况,而且有助于创造新型的师生关系,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不仅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而且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支最富创造性与活力的生力军! 本论文研究引导团队学习的导生之角色,首先通过内容分析方法总结导生在BBS上引导团队学习时扮演的主要角色;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综合研究导生在网上、网下出现的特征行为并分析其扮演的主要角色;二是对本科生身份的导生和研究生身份的导生之特征行为和角色进行比较研究;三是调查被引导学生对导生角色的认同度并检验导生引导团队学习的效果。 研究发现,导生在BBS上扮演学习监控者、经验传递者、资源提供者和情感激励者四种主要角色;综合导生在网上、网下的特征行为,导生扮演的主要角色除了上述四种角色外,还有聆听一发现者、信息传递者、活动组织者、学习引导者、情感激励者、学习指导者和活动参与者六种主要角色。也就是说,导生在引导团队学习过程中至少扮演了十种主要角色。总体而言,导生引导团队学习过程时扮演的主要角色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这十种角色既有支持性行为,也有参与性行为和指导性行为的存在。研究生身份的导生和本科生身份的导生在引导行为和引导感受上不存在多方面的显着差异,而在引导效果方面,学生比较认同导生角色的存在,导生引导团队学习是一种成功的双向建构教学策略,该策略同时对导生和被指导的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学习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

邢桂菊[6](2001)在《实行导生制 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文中研究表明

二、实行导生制 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行导生制 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思想品德课导生制教学的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生制教学的研究综述
        (一) 研究述评
        (二) 可能创新之处
    二.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生制教学的理论概述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生制教学核心概念的界定
        (二)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生制教学理论基础
第二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生制教学实施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生制教学实施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二.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生制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一) 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 适应时代发展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要求
        (三) 调解初中生心理矛盾的需要
        (四) 实施初中思想品德课分层教学的现实需要
第三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生制教学实施的特点和类型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生制教学实施的特点
        (一) 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二) 具有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特性
        (三) 具备导生制教学的特质
    二.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生制教学实施的类型
        (一) 新授课中初中思想品德课导生制教学的实施
        (二) 复习课中初中思想品德课导生制教学的实施
        (三) 主题探究实践课中初中思想品德课导生制教学的实施
第四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生制教学实施的现状分析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生制教学实施情况的问卷调查
        (一) 调查对象
        (二) 调查内容
        (三) 调查结果
    二.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生制教学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教师主导的作用缺失
        (二) 导生主导的作用缺失
        (三) 小组内部学习收效低
        (四) 组间缺乏相互促进机制
第五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生制教学的科学实施
    一. 厘清导生制教学中教师、导生、受导学生三者间的关系
        (一) 教师、导生、受导学生角色要求
        (二) 教师、导生、受导学生三者间的关系
    二.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生制教学实施原则
        (一) 学生主体性原则
        (二) 教师主导性原则
        (三) 小组合作学习原则
    三.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生制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 学习任务分配阶段
        (二) 协作学习阶段
        (三) 教学成果评价阶段
    四.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生制教学的实施效果
        (一) 教育教学方面
        (二) 学生方面
        (三) 教师方面
结束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致谢

(2)导生制在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导生制的起源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目标
    四、研究的方法
第1章 导生制的历史发展
    1.1 导生制思想的发端:古代"次相教学"
    1.2 导生制的成形:近代"兰贝制"学校
    1.3 导生制在中国的扩展:现代"小先生制"
    1.4 新时期的导生制:多样化发展
第2章 导生制与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发展
    2.1 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当前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实行导生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3 导生制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优势
    2.4 导生制在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第3章 导生制的理论基础与组织模式
    3.1 主体间性理论
    3.2 认知观点、角色理论和社会生态观
    3.3 同伴指导的基本组织模式
第4章 导生制的特点与实施原则
    4.1 导生制的特点
    4.2 导生制实施的基本原则
    4.3 导生制的实施应该坚持"五个结合"
第5章 导生制的运行模式和保障机制
    5.1 导生的职责
    5.2 导生制的运行模式
    5.3 导生制的保障机制
第6章 导生制模式的完善与发展
    6.1 当前高校导生制教育管理模式的不足
    6.2 导生制的完善和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导生制的微格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内容的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方法
第一章 微格教学实践问题思辩
    1.1 微格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微格教学实践问题成因剖析
    1.3 微格教学实践问题解决思路的形成
第二章 基于导生制的微格教学模式设计
    2.1 模式设计的理论基础
    2.2 基于导生制的微格教学模式构建
    2.3 基于导生的微格教学模式与经典微格教学模式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章 基于导生制的微格教学实践
    3.1 基于导生制的微格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的前期分析
    3.2 基于导生制的微格教学模式实践过程
第四章 基于导生制的微格教学评估
    4.1 基于导生制的微格教学效率评估
    4.2 基于导生制的微格教学教学效果评估
    4.3 基于导生制的微格教学模式可操作性评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一
致谢

(4)导生制应用于高校助困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高校扩招给教学带来的挑战
        1.1.2 建立大学城带来的教学需求
        1.1.3 高校双困生学习和情感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2章 导生制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基础
    2.1 导生制发展历程的回顾
        2.1.1 萌芽时期—“高徒代理制”
        2.1.2 成形阶段—“兰贝制”
        2.1.3 复兴阶段—“小先生制”
        2.1.4 发展阶段—“同辈教学”
    2.2 导生制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2.2.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2.2.4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5 合作学习理论
    2.3 导生制的主要优势
        2.3.1 有利于双方认知的发展
        2.3.2 有利于双方能力与情感的发展
第3章 我国高校助困工作的发展历程与问题分析
    3.1 我国高校助困工作发展历程的回顾
        3.1.1 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内涵
        3.1.2 高校助困工作的三个发展阶段
    3.2 我国高校助困工作中的双困生问题
        3.2.1 高校双困生概念
        3.2.2 高校双困生学业不良的成因分析
    3.3 解决高校双困生问题途径的提出
        3.3.1 加大资助力度,确保学习条件
        3.3.2 优化育人环境,创造良好氛围
        3.3.3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3.3.4 改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动力
        3.3.5 注重心理辅导,培养健全人格
第4章 高校助困工作中,实施导生制的理论设想
    4.1 高校助困工作中,导生制实现途径构思
        4.1.1 学校方面的宏观支持
        4.1.2 学院方面的微观支持
    4.2 高校助困工作中,导生的角色定位设想
        4.2.1 思想的启蒙者
        4.2.2 学习的引导者
        4.2.3 资源的提供者
        4.2.4 经验的传递者
        4.2.5 情感的激励者
    4.3 高校助困工作中,导生制实施效果预期
        4.3.1 双困生方面
        4.3.2 导生方面
        4.3.3 学院方面
        4.3.4 学校方面
第5章 高校助困工作中,实施导生制的实例探析
    5.1 研究对象与方法
    5.2 案例实施呈现
        5.2.1 学校制订相关制度
        5.2.2 学院负责具体实施
    5.3 案例成效分析
        5.3.1 双困生方面
        5.3.2 导生方面
    5.4 主要结论
第6章 高校助困工作中,实施导生制的反思与建议
    6.1 反思
        6.1.1 导生制应用推广不足
        6.1.2 导生制应用的年级限制
        6.1.3 辅导班的外部交流较少
        6.1.4 双困生成绩追踪结果不理想
        6.1.5 导生工作热情减退
        6.1.6 导生性别不均衡
        6.1.7 辅导时间难以协调
    6.2 建议
        6.2.1 加大推广力度
        6.2.2 扩大受益范围
        6.2.3 加强外部交流
        6.2.4 延长辅导期限
        6.2.5 加大激励措施
        6.2.6 协调导生性别
        6.2.7 统筹辅导时间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导生角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三、 《学习论》课程简介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的界定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一节 同伴导学研究概述
        一、 同伴导学的历史发展
        二、 导生与同伴导学的概念
    第二节 协作学习与团队概述
        一、 协作学习的要素
        二、 团队的概念与特征
        三、 协作学习小组与团队的关系
    第三节 基于团队的同伴导学方式
    第四节 理论基础
        一、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
        二、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三、 罗杰斯的自由学习原则
    第五节 导生引导团队学习模式及其关于导生角色的讨论
        一、 美国的导生引导团队学习模式简介
        二、 美国导生引导团队学习模式中关于导生角色的讨论
    第六节 国内外研究的思考与启示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第一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工具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抽样
        一、 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 样本抽取
    第三节 研究过程
        一、 内容分析类目表格的设计与评判过程
        二、 调查问卷的设计、分发与回收
第四章 导生的特征行为与角色分析
    第一节 导生在网络上引导团队学习的特征行为与角色分析
        一、 数据处理与结果
        二、 导生在BBS上的行为分布状况与分布特点
        三、 导生在BBS上扮演的主要角色与分析
    第二节 导生整体角色分析
        一、 《导生引导团队学习情况调查表》数据结果与分析
        二、 导生的特征行为与主要角色分析
        三、 与美国导生的角色比较
        四、 本科生身份的导生与研究生身份的导生之行为特征差异比较
    第三节 导生引导团队学习的效果
        一、 导生引导团队学习的态度、感受与收获
        二、 本科生身份的导生与研究生身份的导生之引导感受与收获差异比较
        三、 导生引导团队学习的情况与效果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实行导生制 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思想品德课导生制教学的实施研究[D]. 白林. 南京师范大学, 2014(01)
  • [2]导生制在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D]. 黄长洵. 福建师范大学, 2008(09)
  • [3]基于导生制的微格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D]. 王盛峰. 南京师范大学, 2008(11)
  • [4]导生制应用于高校助困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D]. 金思慧. 安徽师范大学, 2007(07)
  • [5]导生角色研究[D]. 李海花. 华南师范大学, 2004(03)
  • [6]实行导生制 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J]. 邢桂菊. 中国冶金教育, 2001(06)

标签:;  ;  ;  ;  ;  

实施指导制度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