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充分性的新概念

腹膜透析充分性的新概念

一、腹膜透析充分性的新概念(论文文献综述)

关思博[1](2021)在《腹膜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探讨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危险因素,并根据患者的转归情况研究蛋白质能量消耗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工作中防治蛋白质能量消耗提供理论支持,改善不良预后。方法: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病情稳定且规律随访的患者,所有患者于随访当日行常规血清学检查、腹膜平衡试验、人体测量并完成营养评估,严格按照蛋白质能量消耗的诊断标准,将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分成蛋白质能量消耗组和非蛋白质能量消耗组,跟踪随访截止于2020年12月31日并记录其转归情况,将退出腹膜透析作为随访终点事件,即全因死亡、转血液透析、肾移植。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生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累计复合终点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危险因素。结果:1.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90例患者,男性51例(56.7%),平均年龄(49.29±12.40)岁,中位透析龄13.05(6.33,24.24)月。入组患者中发生蛋白质能量消耗30例,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发生率为33.3%。2.临床资料:与非蛋白质能量消耗组患者相比,蛋白质能量消耗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血磷处于较低水平;而高转运和高平均转运类型占比以及一周腹膜透析Kt/V处于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代表组间比较的显着性水平)3.Logistic回归分析:血红蛋白是发生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独立保护因素(OR=0.949,95%CI:0.905-0.975,P<0.001),血红蛋白每升高1g/L,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可能性降低5.1%。4.长期转归:蛋白质能量消耗组与非蛋白质能量消耗组相比,患者在继续行腹膜透析治疗或全因死亡、转血液透析、肾移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代表组间比较的显着性水平)5.终点事件和生存分析:以技术失败和全因死亡作为复合终点(即退出腹膜透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显示蛋白质能量消耗组半年、1年、2年的累计复合终点(退出腹膜透析)生存率分别为:86.7%、83.3%、76.5%,非蛋白质能量消耗组半年、1年、2年的累计复合终点(退出腹膜透析)生存率分别为:95.0%、91.5%、91.5%,经Log-Rank检验结果:c2=4.873、P=0.027,显示蛋白质能量消耗组的复合终点生存率处于较低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代表组间比较的显着性水平)6.Cox回归分析:蛋白质能量消耗是退出腹膜透析(技术失败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3.373,95%CI:1.077-10.567,P=0.037)。结论:1.蛋白质能量消耗在腹膜透析患者中较为常见,发生率为33.3%。2.血红蛋白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独立保护因素。3.蛋白质能量消耗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蛋白质能量消耗,可改善预后。

刘晓晨,杨富国,王卫红,王丹倩,曹立楠,梁瑶,袁玉燕[2](2016)在《动机性访谈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肾内科住院的维持期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采用动机性访谈干预,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水平、透析充分性、透析相关实验室指标和患者腹膜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水平、透析充分性、透析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总体得分及透析操作技术、饮食摄入、病情监测和并发症管理等四个维度得分、自我效能水平得分明显升高,尿素氮清除指数、肌酐清除率、血红蛋白及血清前白蛋白明显上升,血磷明显降低,患者无腹膜炎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动机性访谈能够明显提高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增强患者的透析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

刘晓晨[3](2016)在《动机性访谈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营养状况、容量控制状况及透析充分性等方面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84例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2例。基线调查完成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试验组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动机性访谈干预,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研究者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采用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自我效能量表分别测量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自我效能水平,同时收集患者的营养状况指标、容量控制指标、透析充分性相关指标及腹膜炎发生情况,以评价分析动机性访谈的效果。结果最终试验组41例、对照组40例患者完成本研究。1.自我效能方面,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明显提高,相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自我管理行为方面,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总体得分明显提高(P<0.05),在自我管理行为问卷的五个维度中,除遵医服药外,试验组患者的透析操作技术、饮食摄入、病情监测和并发症管理等四个维度得分均明显提高,相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3.营养状况及容量控制状况方面,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血磷明显降低,血红蛋白及血清前白蛋白明显升高,血压及水肿状况明显改善,相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透析充分性方面,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尿素氮清除指数(KT/V)及肌酐清除率(CCr)明显增加,临床指标项目得分明显升高,相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腹膜炎发生情况方面,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发生腹膜炎0人次,对照组为6人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能够明显提高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容量控制状况,增强患者的透析效果,减少腹膜炎的发生。

孙伟,王跃娟[4](2015)在《中医药在腹膜透析增强疗效减轻并发症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腹膜透析(PD)治疗的目的已不满足于延长患者的生命,更重要的是需要保证长程透析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研究表明中医药在防治PD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率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中药的给药方式很灵活,或为汤剂、或为丸散,或以口服、或用外敷,可以

张洁[5](2015)在《家庭随访对提高腹膜透析质量的重要性》文中认为全面分析了对腹膜透析患者的家庭随访情况,并探讨了其对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为相关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帮助。

姚娬斌[6](2014)在《腹膜透析患者转归情况及其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估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腹膜透析中心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转归情况,研究其退出原因,并分析其临床特点,从而对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的改善进行指导。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自1999年12月30日至2013年5月31日间所有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开始腹膜透析并长期随访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终末期肾脏病原发病、转归情况、转归原因、置管日期、死亡日期、腹膜透析龄、腹膜炎等数据。其中患者转归情况分为:在透、联合透析、死亡、转血液透析、肾移植和失访;而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则有死亡、转血液透析、联合透析、肾移植和失访。分析自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腹膜透析置管术开始腹膜透析并随访超过1年的腹膜透析患者的1年、2年、3年技术存活率、技术失败率、死亡率,并比较年龄、各种原发病、腹膜炎的发生对退出率有无影响。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描述,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非参数乘积限估计法(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并用时序检验(Log-rank)对同类因素生存率进行显着性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999年12月30日至2013年5月31日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开始腹膜透析的长期随访的462例患中,共有290例患者继续腹膜透析,172例退出腹膜透析,退出的患者中女性77例(44.8%),总退出率为37.2%,平均透析时间(20.73±18.949)月。除去失访的14例,肾功能恢复的2例,其余446例患者中原发病中比例最多的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16例(48.4%),其次为糖尿病性肾病83例(18.6%),高血压肾损害63例(14.1%),多囊肾28例(6.3%)。退出原因包括死亡93例(54.1%),改血液透析42例(24.4%),联合透析7例(4.1%),肾移植14例(8.1%),肾功能恢复2例(1.2%),失访14例(8.1%)。死亡的主要原因有,心血管事件有34例(36.6%),脑血管事件19例(20.4%),感染9例(9.7%),营养不良9例(9.7%)。转血透及联合透析的主要原因有:感染11例(22.4%),透析不充分10例(20.4%),腹透管导管功能不良5例(10.2%),心功能衰竭4例(8.2%),不能耐受腹透3例(6.1%)。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转归情况分为:在透、联合透析、死亡、转血液透析、肾移植和失访;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是死亡,其次为改血液透析。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事件、感染及营养不良;转血透和联合透析的原因主要为感染、透析不充分和腹透管功能不良。

张瑞青,庄守纲,严海东[7](2012)在《腹膜透析的新进展》文中提出近10年来,腹膜透析作为一种治疗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方法,由于其操作简便,减少血源性疾病传播,保护残存肾功能等特殊优点,近年来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超滤衰竭,腹膜炎,透析充分性等不断挑战着腹膜透析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阐述对上述情况的新认识和新进展。

宋欢[8](2013)在《运脾保肾方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运脾保肾方对维持性PD治疗患者生存质量、营养状况、代谢、微炎症状态及透析相关指标等的影响,探讨中医药在提高PD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2012.03至2013.02在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腹膜门诊随访及住院符合纳入标准PD患者共55例,治疗组26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PD、西医基础及中药运脾保肾方治疗,对照组仅予PD及西医基础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PD患者透析相关生活质量量表(KDQOL-SFTM)1.3各维度的变化、营养指标(Hb、Alb、pre-A、MQSGA、 TSF、MAC、MAMC)、代谢指标(TC、TG、Ca2+、P3+、PTH)、微炎症状态(hs-CRP、 IL-6、TNF-α)及透析相关指标(BUN、Scr、KT/V、Ccr)等方面的变化。结果:①运脾保肾方能够提高PD患者KDQOL-SFTM1.3量表的评分,有效率为83.3%,优于对照组(P<0.05)。在KDQOL-SFTM1.3量表的各分支领域,治疗组患者症状与不适(SPL)、肾病对生活的影响(EKD)、认知功能(CF)、睡眠状况(Sleep)、体力状况(PF)、一般健康状况(GH)、透析工作人员的支持与鼓励(DSE)、患者满意度(PS)、情感状况(EWB)、情感精神状态对工作的影响(RE)、社交功能(SF)、精力状况(E/F)评分明显上升(P<0.05);其中SPL、EKD、Sleep、DSE、PF、GH评分上升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MQSGA明显下降(P<0.01),Hb、TSF明显上升(P<0.01),Alb、pre-A亦有上升(P<0.05),对照组Hb较治疗前有上升(P<0.05)。治疗组MQSGA下降与Hb、pre-A、TSF上升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治疗后hs-CRP明显下降(P<0.01),其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组治疗后血BUN明显下降(P<0.05),其下降幅度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在PD、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运脾保肾方可以改善PD患者的生存质量,能够提高PD患者KDQOL-SFTM1.3量表的评分,总有效率为83.3%,优于对照组。其中对症状与不适、日常生活、睡眠、体力的改善更优,透析工作人员的鼓励与支持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②运脾保肾方能改善Hb、pre-A、TSF、MQSGA等营养指标。③运脾保肾方能降低hs-CRP和血BUN水平。

吴楠[9](2011)在《腹膜透析充分性智能评估方法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腹膜透析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在长期治疗时,由于部分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及透析不充分,仍有可能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腹膜透析设备及相关耗材成本高昂,并且对患者透析是否充分的评估,主要基于临床医生的主观判断。患者由于透析不充分而退出腹膜透析治疗,及不同医疗机构间对患者腹膜透析充分性评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无疑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影响,并造成资源的浪费。腹膜透析充分性的评估,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仅靠医生主观评估难以满足临床要求的高效、客观、可靠,用智能技术有效降低评估的主观性及提高评估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人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建立了系统的腹膜透析充分性指标体系,并对患者对于各指标的临床表现,制定了详细的模糊量化标准;(2)从多属性群决策的角度,文章设计了基于fAHP和群决策的充分性评估方法。在评估过程中将指标分层,分别计算各层指标的指标权重,并集结多个专家的意见,得出最后的评估结果。和现有的评估方法相比,该方法有效地避免了主观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干扰,并在评估结论的稳定性上具有重要优势;(3)根据模糊熵理论,设计了基于模糊熵的充分性评估方法。通过专家对各指标打分,计算出各指标的信息熵,并进一步得出各指标的指标权重,利用专家打分及指标权重,可定量地得到患者腹膜透析充分性的结果。文章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时性和可靠性;(4)用数据聚类的思想对患者透析充分性进行评估。文章从五个方面改进了经典的ART2人工神经网络,使网络更适合医学应用,并对改进的网络进行充分的训练和测试。在评估中,对患者临床数据进行模糊量化后,网络自动得出评估结论,使评估的准确性、快速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5)讨论了模型PC操作界面的设计。

吴限,孙成山[10](2011)在《黄芪腹透液提高腹膜透析效能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中医药在腹膜透析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腹透效能、改善超滤和防治腹透相关性腹膜硬化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35例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行常规腹膜透液,治疗组在腹透液中加入黄芪注射液,治疗14 d后对比观察患者透析充分性、超滤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透析充分性、超滤量在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膜透析患者使用含黄芪成分腹透液进行透析治疗,可以提高透析充分性,增加超滤量,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为中药制剂在提高腹透效能、改善超滤等方面提供了临床依据。

二、腹膜透析充分性的新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膜透析充分性的新概念(论文提纲范文)

(1)腹膜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综述 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病因及防治进展
        1.2.1 PEW的定义
        1.2.2 PD患者PEW的病因
        1.2.3 PEW的预防和治疗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1.1 研究对象
        2.1.2 入选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观察指标
        2.2.2 分组情况
    2.3 长期转归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PEW的危险因素分析
        3.1.1 基本特征分析
        3.1.2 PEW组与非PEW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3.1.3 PEW组与非PEW组患者的人体测量学指标比较
        3.1.4 PEW组与非PEW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比较
        3.1.5 PEW组与非PEW组患者的透析相关指标比较
        3.1.6 PEW发生的危险因素
    3.2 长期转归
    3.3 生存分析
    3.4 PEW对PD患者发生复合终点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PEW的发生率
    4.2 PD患者发生PEW的危险因素
        4.2.1 贫血
        4.2.2 高龄
        4.2.3 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
        4.2.4 容量超负荷
    4.3 PD患者长期预后分析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动机性访谈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研究人员的选择
        1.2.2 干预方法
        1.2.2.1实施方案
        1.2.2. 2 干预过程
        1.2.2. 3 干预技巧
        1.2.3评价方法
        1.2.3. 1 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
        1.2.3. 2 自我效能量表
        1.2.3. 3 患者透析充分性指标及腹膜炎的发生情况
        1.2.4 资料收集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自我效能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透析透析充分性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发生腹膜炎的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动机性访谈干预方法的意义
    3.2 动机性访谈可以增强腹膜透析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水平
    3.3 动机性访谈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腹膜透析的效果
    3.4动机性访谈可以减少患者腹膜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5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推广前景

(3)动机性访谈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目的与理论框架
    1.1 研究目的
    1.2 理论框架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伦理原则
    2.4 研究工具
    2.5 测量方法
    2.6 干预方法
    2.7 研究流程
    2.8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失访情况
    3.2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3.3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水平的比较
    3.4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容量控制状况比较
    3.5 两组患者透析充分性的比较
    3.6 两组患者发生腹膜炎的情况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动机性访谈可以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
    4.2 动机性访谈可以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4.3 动机性访谈可以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
    4.4 动机性访谈可以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容量控制状况
    4.5 动机性访谈可以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
    4.6 动机性访谈可以减少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的发生
    4.7 动机性访谈干预的临床意义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性、意义及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4)中医药在腹膜透析增强疗效减轻并发症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提高腹膜透析清除率
2、保护残余肾功能
3、防治并发症
    3.1改善微炎症状态
    3.2改善生活质量:
        1) 缓解消化道症状
        2) 改善营养状况
        3) 焦虑抑郁状态
        4) 改善心血管症状
    3.3防治腹膜纤维化及超滤衰竭
    3.4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并发症
        1) 出口感染和隧道炎
        2) 腹膜炎
    3.5容量不足
    3.6低钾血症
    3.7高脂血症和肥胖
    3.8肾性贫血:
    3.9透析性骨病
    3.10皮肤瘙痒:
    3.11透析管阻塞:

(5)家庭随访对提高腹膜透析质量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家庭随访的内容
    1.1 技术指导
    1.2 心理支持
    1.3 饮食指导
2 家庭随访的优点
    2.1 可提高腹膜透析充分性
        2.1.1 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2.1.2 帮助了解患者的个体化特征
    2.2 可降低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2.3 可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腹膜透析护理的发展趋势
4 结束语

(6)腹膜透析患者转归情况及其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7)腹膜透析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腹膜透析后腹膜超滤衰竭和防护
    1.1 概念和临床评判方法
    1.2 病理学机制
    1.3 分子学机制
2 腹膜透析充分性的新概念
    2.1 腹膜透析充分性的含义
    2.2 腹膜透析充分性评估的传统临床指标
    2.3 水平衡状态
    2.4 营养不良及其影响因素
3 腹膜炎的防治进展
    3.1 腹膜炎的预防
    3.2 腹膜炎的诊断
    3.3 腹膜炎的治疗

(8)运脾保肾方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腹膜透析的治疗概况
        1 概述
        2 常见的临床问题
        2.1 营养不良
        2.2 心血管并发症
        2.3 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2.4 腹膜透析效能下降
        2.5 代谢障碍
        3 发展趋势
        3.1 改进透析技术
        3.2 改善腹膜功能
        3.3 降低腹膜炎发生率
        3.4 医疗理念的转变
    二、提高腹透患者的生存质量是腹透治疗的目标之一
        1 生存质量的定义
        2 生存质量的评估
        3 影响腹透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
        3.1 营养不良
        3.2 慢性微炎症状态
        3.3 心血管并发症
        3.4 透析的充分性
        3.5 残余肾功能
        3.6 腹透治疗相关并发症
        3.7 心理因素
    三、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现状
        1 西医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现状
        1.1 改善营养状况
        1.2 控制慢性微炎症状态
        1.3 控制心血管并发症
        1.4 提高透析充分性
        1.5 保护残余肾功能
        1.6 健康教育
        2 中医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现状
        2.1 病因病机探讨
        2.2 治疗方法
        2.3 临床体会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治疗方案
        3.1 腹膜透析
        3.2 西医基础治疗
        3.3 中药运脾保肾方
        3.4 治疗分组
        3.5 疗程
    4 观察指标
        4.1 生物学指标
        4.2 一般指标
        4.3 实验室指标
        4.4 MQSGA评分
        4.5 KDQOL-SF~(TM)1.3评分
    5 疗效评价
    6 统计学方法
    7 结果
        7.1 一般资料
        7.2 两组KDQOL-SF~(TM)1.3评分的比较
        7.3 两组营养指标的比较
        7.4 两组代谢指标的比较
        7.5 两组微炎症指标的比较
        7.6 两组透析相关指标的比较
    8 讨论
        8.1 中医学对透析的认识
        8.2 立论依据
        8.3 组方分析
        8.4 结果分析
    9 结论
    10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腹膜透析充分性智能评估方法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腹膜透析充分性评估
        1.2.1 透析的概念和特点
        1.2.2 腹膜透析充分性评估
        1.2.3 评估指标及方法选择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fAHP和群决策的充分性评估方法
    2.1 引言
    2.2 基本概念及性质
        2.2.1 模糊理论
        2.2.2 模糊集
        2.2.3 隶属函数
    2.3 问题提出及模型的构建
    2.4 算例及结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模糊熵的充分性评估方法
    3.1 引言
    3.2 基本概念及性质
        3.2.1 模糊熵理论
        3.2.2 模糊熵最大化理论
    3.3 问题提出及模型的构建
    3.4 算例及结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改进ART2神经网络的充分性评估方法
    4.1 引言
    4.2 基本概念及性质
        4.2.1 神经网络理论概述
        4.2.2 自适应谐振神经网络概述
        4.2.3 经典ART2神经网络结构和算法
        4.2.4 经典ART2神经网络缺陷
    4.3 问题提出及模型的构建
    4.4 算例及结论
    4.5 评估模型比较
        4.5.1 模型的准确性验证
        4.5.2 模型评估结果的差异分析
        4.5.3 各评估模型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评估模型PC操作界面概述
    5.1 评估模型软件概述
        5.1.1 软件用途
        5.1.2 软件运行
        5.1.3 系统配置
    5.2 评估模型软件设计
        5.2.1 软件功能架构
        5.2.3 软件系统设计
    5.3 软件PC操作界面
        5.3.1 主界面
        5.3.2 菜单标签按钮面板
        5.3.3 专家打分信息获取面板
        5.3.4 权重计算面板
        5.3.5 评估结果显示面板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黄芪腹透液提高腹膜透析效能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实验用药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UF的变化
    2.2 透析充分性的变化
3 讨论

四、腹膜透析充分性的新概念(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膜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D]. 关思博. 吉林大学, 2021(01)
  • [2]动机性访谈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 刘晓晨,杨富国,王卫红,王丹倩,曹立楠,梁瑶,袁玉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6(16)
  • [3]动机性访谈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D]. 刘晓晨. 青岛大学, 2016(03)
  • [4]中医药在腹膜透析增强疗效减轻并发症中的应用[A]. 孙伟,王跃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资料汇编, 2015
  • [5]家庭随访对提高腹膜透析质量的重要性[J]. 张洁. 科技与创新, 2015(18)
  • [6]腹膜透析患者转归情况及其原因分析[D]. 姚娬斌. 苏州大学, 2014(11)
  • [7]腹膜透析的新进展[J]. 张瑞青,庄守纲,严海东. 中国血液净化, 2012(04)
  • [8]运脾保肾方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观察[D]. 宋欢.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5)
  • [9]腹膜透析充分性智能评估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 吴楠.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4)
  • [10]黄芪腹透液提高腹膜透析效能的效果观察[J]. 吴限,孙成山.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13)

标签:;  ;  ;  

腹膜透析充分性的新概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