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

新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

一、新编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建芹[1](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惠[2](2021)在《利用“引桥法”突破高中生物学教学难点的应用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1新教材为例》文中认为

姚烈义[3](2021)在《高中生物“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微视频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应用于实际课堂中的教学资源也在逐渐向视频类信息化教学资源发生转变。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视频类教学资源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课堂效率。根据调查发现,被调查的大多数教师对于复习课中引入微视频教学资源是持赞成态度的。对于高中生而言,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中涉及到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传递”、“激素调节”、“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等内容较为微观、抽象、琐碎,导致学习效果不好,这常常成为学习的难点。而微视频教学资源作为视频类教学资源的一种,具有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优势。然而,他们认为日常教学中接触到或使用的微视频教学资源在科学性、与教材内容的匹配程度、内容的清晰度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本研究尝试以高中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内容为例,利用微视频制作工具制作出符合要求的微视频,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体内环境三大调节机制的内容。本研究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根据研究背景提出研究问题,并确定研究目的与意义,并对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研究现状与概念界定做了介绍,将微视频教学资源与微视频、微课的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做区分,明确了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微型学习理论、多媒体认知理论、认知负荷理论以及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理论为指导,总结出微视频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微视频开发的步骤,包括对教材与学生情况的前期分析、内容的确定、制作微视频。第四部分是对开发的微视频教学资源的效果做评价:以A、B两个不同层次的平行班为研究对象,且同一层次的两个平行班各自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学生使用微视频教学资源后,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纸笔测验,得出:每个微视频所对应的实验班的成绩高于对照班,且具有显着差异性。此外,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微视频对学生成绩的提升有帮助,对微视频的质量较为满意。第五部分对研究做了总结与展望。本研究的结论为:在微型学习理论、多媒体认知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及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利用“来画”视频制作的微视频教学资源在复习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时对学生成绩的提升有帮助。研究成果有三个:一、制作微视频教学资源要遵循内容少、时长适中、避免冗余、音画同步、空间接近、内容有逻辑性等原则;二、制作的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免疫调节内容相匹配的微视频教学资源;三、呈现了“来画”视频制作微视频教学资源的步骤。

盛勤[4](2021)在《高中生物学必修课程实验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文中提出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提出要健全实验教学评价机制,把实验教学情况纳入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强化对实验教学质量等方面的评价。2020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审议通过,首次系统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四评价。由此可见,关于实验评价方面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作为生物学学习评价的一部分,系统而又科学的生物学实验学习评价不仅可以改善教师的实验教学过程,而且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生物学实验学习评价进行研究。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1)采用内容分析法,从题型、实验类型、知识类型维度对2013-2020近八年的课标全国Ⅰ卷(生物)进行分析;运用调查问卷法,从学生角度进行高中生物学实验学习评价的调查研究;通过访谈法,从教师角度进行高中生物学实验学习评价的调查研究;基于课堂观察法,对高中生物学实验课堂的实际学习评价状况进行观察。从上述多个方面来了解当前高中生物学实验学习评价的现状。(2)为了改善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评价,提升学生生物学实验的能力,本研究在参考新修订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的基础上,以新修订的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中实验目的要求为目标,以发展性评价、多元学习评价理念为基础,并结合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利用目标分解法构建了高中生物学实验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两两比较法确定每一指标的权重。(3)将构建好的评价指标体系发送给一些相关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征求意见和建议,从而进一步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完善。通过对修改后的实验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使用,借助于SPSS对其信度进行测定。通过上述研究,论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发现无论是从实验类型还是知识类型来看,高考中对生物学实验的考查,均不能全面真实地反应学生的实验学习水平。通过调查与访谈发现,对于实验学习内容的评价主要以习题为主,实验学习评价方式主要以卷面考试为主,实验学习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总体来看高中生物学实验缺少系统的、科学的实验学习评价体系。(2)研究在对实验分类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观察类、验证类、探究类、模型制作类以及调查类实验学习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类型的实验学习评价指标体系都由一到三级指标构成,利用两两比较法确定了每一项指标的权重,并利用SPSS对部分类型实验的学习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信度分析。论文的创新之处:(1)在生物学实验分类的基础上,构建了五类生物学实验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增加了实验学习评价的针对性和系统性。(2)借助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中对知识的分类,制定了具有生物学实验特色的学习评价指标,并力求指标的可操作性。

张媛[5](2021)在《高中生物学实验部分比较与应用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新旧教材必修1为例》文中指出生物学实验作为生物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等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教育部于2003年发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简称实验版课标)已经积累了优秀且丰富的课程改革经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简称新版课标)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更新与优化。与实验版课标相比,新版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内容中对实验的相关表述大同小异,仅在细节上进行了适当改进与完善。实验版课标中仍有值得教育工作者参考与借鉴的实验教学案例和实验评价案例。本研究以实验版课标和新版课标为基础,通过比较研究法对人教版新旧教材的目录编排、实验类型与数量、实验插图、实验材料、实验语言、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新教材必修1在目录中编入了实验和实验安全规则附录;2、新教材必修1遵循新版课标“少而精”的设计原则,不再将实验分布在不同类型的栏目中,仅用“探究·实践”一个栏目表示,并且将实验数量由14个减少到12个,删去了3个实验,新增了1个实验;3、新教材必修1弥补了部分实验插图没有图注、实验语言表述不够严谨、安全教育不够等不足。在对新旧教材进行详细对比分析后,以同一水平的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选取相同实验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实践教学,教学结束后学生完成实验专题测试卷和实验报告。1、对比分析两个班级学生的实验专题测试卷得分情况,发现以新版课标和新教材为主设计的实验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实验设计与实施能力,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素养;2、通过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撰写实验报告的情况,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实验报告更加丰富且完整,学生能够借鉴新教材中的新增实验拓展撰写思路以及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实验步骤,体现了学生清晰的逻辑思维及其对实验的熟悉程度。基于实验实践教学研究结果,依据教学原则和策略,本文提出如下建议供一线教育工作者参考与评鉴:1、增加实验课时,创新实验材料、仪器设备、方式方法等,为学生提供多种实验设计思路;2、利用视频辅助实验教学,节约实验讲述时间,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实验教学;3、增加实验识图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供多种知识应用思路;4、实验结束后及时完成实验报告,提高学生学科专业术语表达的严谨性。同时,撰写实验报告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巩固实验操作流程,增加实验复习资料。综上,本研究以课标为基础,对新旧教材必修1实验部分进行比较分析,明晰新旧教材在实验方面的异同,对于一线教师快速了解新教材特点,及时优化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课标与教材对比分析,在同一水平的班级中进行实验教学,明确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等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推动实验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宣艳红[6](2021)在《运用5E教学模式培养高中生生物学科学思维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7版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核心素养为宗旨、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和学业评价促发展。为了更好的落实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需要探索更多优良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模式种类更加多元。由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所(BSCS)提出的5E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都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每个环节都对应发展学生不同的核心素养。目前运用5E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生物学科学思维的研究主要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实践研究不够充分,本文通过实践证明,运用5E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发展高中生生物学科学思维。本文首先对5E教学模式、生物学科学思维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5E教学模式和生物学科学思维的关系,分析其理论基础,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其次,通过调查问卷调查高中生生物学科学思维现状,调查发现学生生物学科学思维的总体水平不高,为提高学生科学思维的水平,尝试采用5E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进行教学实践之前先通过访谈了解教师对于在教学中使用5E教学模式的看法,发现大多数教师都认可5E教学模式的价值。再次,分析5E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可行性,以及5E教学模式的应用原则和策略,列举应用5E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最后,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实践前、后测结果对比,得出实践结论,提出在生物学教学中应用5E教学模式的建议。通过研究得出本文的结论为:第一,运用5E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是有意义的,运用5E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第二,运用5E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发展高中生生物学科学思维。第三,5E教学模式对高中生生物学科学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独创性这3个维度培养效果比较突出。

康越[7](2021)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概念模型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高中生物学的重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素养之一的科学思维,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模型和建模的方法与思想去阐释生物学现象、解决生物学问题等。因此,研究概念模型建构教学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的应用,对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概念,发展逻辑思维,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建模思维,落实核心素养要求,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研究首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教学中应用概念模型的现状及问题后发现,我国对于模型的研究通常结合教学重难点,而与学科自身特点相结合的研究较少。并且对于概念模型建构的方法,如何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以及如何有效评价模型没有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实践研究中,大多数教师或专家都是将概念模型作为自己的教学策略应用于课堂中,但少有将概念模型作为学生的学习策略这一层次进行研究,从而导致这方面理论成果不够丰富。之后通过发放问卷和访谈,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了解到当前高中教学中应用概念模型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第一,多种因素制约概念模型教学的有效开展,例如有些学校对其重视程度不足,缺少系统的培训活动;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受到课时的局限,更多还是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第二,部分教师对概念模型缺少系统的学习与认知。第三,学生对于生物学概念的把握不到位,对概念模型认知不足。根据上述问题,从认知与实施两方面提出了解决策略。首先,从认知方面来说,学校要重视生物学概念教学并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教师对于生物学概念模型要有透彻的理解与认知;学生要理解概念模型并形成建模思想。其次,从实施方面来说,根据知识的新授课、考点的复习课以及习题的讲解课三种不同的课型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针对性策略。依据相关策略进行应用概念模型的教学设计并在实验班加以实施,对照班依旧采用讲授式教学。随后进行课堂观察和教师与学生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将概念模型应用到生物学课堂中可以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专注力以及参与的主动性;观察学生构建的概念模型发现,实验班学生构建的概念模型层次关系更加清晰,对于核心词以及关键概念的选用更加准确。并且通过比较实验组班级与对照组班级前后成绩,发现实验班学生的成绩提升较为明显。所以,通过构建概念模型能够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生物学知识,理清概念间关系,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与能力,发展科学思维。故将概念模型应用于生物学课堂应当加以推广。

黄丹丹[8](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作业系统分析及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分子与细胞》模块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2019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开始在部分省份使用。因此对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中核心素养的渗透情况,以及如何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核心素养成为生物学课程改革所关注的焦点。本文以2019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分子与细胞》模块为例,对教材作业系统中所渗透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作业系统渗透核心素养的策略。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及生物学教材作业系统研究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对本研究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及教材作业系统进行了概念界定;然后通过教材分析法先对2004版与2019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教材的作业系统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新教材作业系统发生的变化,再对新教材中的作业系统进行核心素养的切入点分析,明确新教材作业系统中所渗透的核心素养;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石河子地区高中生物学师生利用教材作业系统渗透核心素养的情况;最后结合教材分析结果,针对调查结果中存在的问题,为充分利用教材作业系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建议和策略,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两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作业系统比较发现,新版教材的作业系统栏目类型和数量均有所减少;新教材作业系统栏目内容在继承基础上又有所创新,调整后的栏目内容与教学内容联系更密切,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2)对新教材作业系统栏目所渗透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发现作业系统各栏目之间相互联系,均不同程度地渗透了四种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载体。(3)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存在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学习不足、对作业系统栏目的熟悉程度不高,栏目使用不均衡、利用作业系统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力度不够等问题;学生存在对教材作业系统栏目的学习兴致不高、对作业系统培养核心素养的作用认识不足、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有所欠缺等问题。基于以上研究结果,为有效利用教材作业系统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本研究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提出建议,并探讨具体的实施策略:(1)将作业系统融入教学设计中;(2)利用作业系统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3)对作业系统的内容进行加工及再创造;(4)对作业成果及时进行分析与评价。

袁慧玲[9](2021)在《5E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与化学交叉知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科学中的生物学与化学学科在思想方法、基本原理、研究内容中有着密切联系。而目前我国中学教学仍以分科课程为主,忽视了生物学与化学知识是相互渗透的,不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的科学观。在此背景下,生物学与化学之间的知识交叉教学得到了大力倡导。但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在知识交叉教学上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各种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中5E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理论下提出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生物实验和核心概念的教学中都呈现出较好的效果,但是在生物学与化学交叉知识中的应用效果还有待研究。通过对重庆市不同区域不同层次21所高中学校的2350名学生和129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生物学与化学交叉知识的教学和学习现状以及交叉知识中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在高一年级开展教育实践研究,进一步探索5E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与化学知识交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知识交叉教学设计出合理、高效的教学模式。调查结果表明:(1)大多数师生都对知识交叉教学都有一定的认识,态度积极,表示有必要或是希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知识交叉教学,对生物的学习有帮助,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交叉知识的学习情况欠佳,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在学习交叉知识时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学生在年级、性别、学校层次、是否选考化学等方面的知识交叉学习现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1)高一年级交叉知识学习情况优于其余年级,可能是因为必修一教材中与化学学科的交叉知识点较多,学生更加重视,因此学习效果也更佳;(2)男生知识交叉学习现状优于女生,这可能是因为男生普遍对逻辑性较强的理科更感兴趣;(3)原市直属中学和重点中学学生交叉知识学习现状优于普通中学,这可能是因为原直属中学和重点中学的学生知识基础较好;(4)中心城区和渝西北学校的学生在交叉知识的学习情况方面优于其他区域学生;(5)选考化学的学生交叉知识中的学习现状优于未选考化学学生,说明有化学基础的学生在交叉知识中的学习效果更好,由此也表明,开展生物学与化学知识的交叉教学对于学生学习交叉知识来说非常重要。(3)交叉知识教学情况不容乐观,近一半的教师在平时没有关注化学的教学进度,超过一半的教师没有联系过化学学科进行教学,主要原因是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但是大部分教师都有愿望尝试,开展过交叉教学的教师中,大部分教师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认为有继续开展的必要。(4)在交叉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主要使用的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大多数教师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不利于学生对交叉知识的学习,部分教师在知识交叉教学中会使用5E教学模式中的引入、探究、解释等环节,大多数教师认为5E教学模式可应用于交叉知识的教学。教育实践结果:(1)5E教学模式有利于高中生物学与化学交叉知识的教学,对改善学生学习兴趣、迁移能力和考试成绩都具有一定效果,其中在学习兴趣和迁移能力方面出现显着性差异,在学习成绩方面效果不明显,需进一步研究。(2)5E教学模式在生物学与化学交叉知识中的优化方案:(1)吸引环节:知识交叉教学的初体验环节,引起前概念,提出化学知识,初步建立生物学与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2)探究环节:知识交叉教学的中心环节,建构新概念,利用化学知识探究并构建生物学知识;(3)解释环节:交叉知识的生成环节,生成新概念,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物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建立起生物学知识与化学知识的联系;(4)精致环节:交叉知识的拓展环节,迁移新概念,利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更深入的理解和迁移新知识;(5)评价环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针对以上结论,对开展知识交叉教学提出如下建议:(1)学校层面的建议:学校应该组织教师开展关于知识交叉教学的培训;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2)教师层面的建议:教师应该丰富自身的化学知识;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经常交流,关注化学学科的教学进度;避免喧宾夺主,重心应该放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上;积极开展实践研究,寻求最适合于知识交叉教学的教学模式;加强5E教学模式在交叉知识中的推广应用;教师在利用5E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不拘泥于形式,适度变通,对于复杂的教学内容,可以灵活使用吸引-探究-解释-探究-解释-精致这样有变换的5E教学模式。(3)学生层面的建议:学生应该积极开展自主或合作探究,注意团队协作,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利用化学知识理解和分析生物学知识,建立起生物学知识与化学知识的联系。

周丽威[10](2020)在《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有机哲学价值论的审思》文中研究说明教科书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小课本大启蒙已经成为教科书研究领域的共识。教科书不仅是知识载体,更是价值载体。习近平关于“教科书是国家事权”的重要论断为我国教科书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新时代教科书建设面临大众化、全球化等诸多困境,教科书建设必须积极回应时代挑战,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基础。因此,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地融入教科书建设,如何保持我国教科书建设方向的正确性等重要问题亟须各学科加强教科书价值取向方面的研究。目前,语文、政治等科目的中小学教科书的价值溯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嬗变研究尚处于缺位状态。习近平主席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上强调广泛借鉴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近年来,怀特海有机哲学日益受到学界关注。“怀特海全集翻译与研究”成为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选题之一,世界着名的生态经济学家、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认为有机哲学是解决哲学乃至社会科学问题的突破口。再者,我国着名学者王南湜提到“将怀特海与马克思有机结合”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鉴于怀特海有机哲学价值理论深刻的洞见性,其对教科书理论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对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选择、确定和改进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本研究主要以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历史比较法为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法,对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进行梳理,提炼不同时期教科书出版总体特征。通过内容分析法,依据构建的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分析框架,从教科书内容、教科书呈现方式、课程标准、教科书编写主体四个维度,探寻不同时期教科书的价值取向。运用历史比较法,对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的发展历程做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概括其嬗变特点和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指出有机哲学视阈下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编写旨趣。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经历了偏重结构主义取向的教科书、侧重实用主义取向的教科书和走向多元取向的教科书三个阶段。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中学生物教科书,始于清朝末年,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在急于求成的应用心理下,教科书被赋予了“救世”的价值。这一时期国人主要将西方教科书的结构“舶来”,呈现出“依葫芦画瓢”的结构主义取向;之后,生物学经历了短暂的学科大发展,特别是实用主义在我国大行其道的时期,生物教科书的体验性、实用性理念被提出;自新中国成立到新课改前夕,生物教科书发展历经波折,从仿苏的一元取向到兼收并蓄各方文化,生物教科书也进行了一纲多本式的形态学和知识论的改变。纵观我国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变迁历程,呈现出典型的从本质到多元的发展特点:在课程目标取向上,从知识取向到素养取向;在生物教科书内容取向上,从博物到生物学;在生物教科书编写主体取向上,专业性、学术性日益凸显;在教科书呈现方式取向上,由教材取向转向学材取向;在坚持的宏观理念上,政治取向贯穿始终。从目标、内容、编写者取向、呈现方式以及理念上均体现出了本质到多元的路向。通过文本分析,发现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主要有以下问题:本质主义视阈下对结构的过度强调;反本质层面过于强调科学的浪漫精神;在二者融合的视角下看,本质和反本质的均质化造成取向的平均主义。最后,本研究从有机哲学视阈对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进行前瞻,提出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多种可能路径:在目标建构上,生物教科书要凸显生物圈命运共同体;在编写思维上,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注重关系性思维;在课程理解上,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融合逻辑理解和审美理解;在课程愿景上,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回归五彩缤纷的生活。在此基础上,指出生物教科书的编写需要注重整体性维度、生态性维度、生活性维度和教育性维度。厘清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嬗变的历程、特征及问题,不仅需要一种历史学视角的经验总结,更需要一种本体意义上的透视,从价值取向的视角进行一种有机哲学式的审思既能助益我国教科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能为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理论的完善注入新的活力。

二、新编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编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3)高中生物“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微视频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信息化趋势
        1.1.2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1.1.3 一线教师的教学需求
        1.1.4 现有的微视频教学资源现状
    1.2 研究问题、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微视频教学资源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概念界定及理论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微视频
        2.1.2 微视频教学资源
        2.1.3 微课
        2.1.4 “来画”视频
    2.2 理论综述
        2.2.1 微型学习理论
        2.2.2 多媒体认知理论
        2.2.3 认知负荷理论
        2.2.4 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理论
3 微视频教学资源开发的步骤
    3.1 前期分析阶段
        3.1.1 教材分析
        3.1.2 学生情况分析
        3.1.3 内容的确定
        3.1.4 制作工具的分析
    3.2 设计阶段
        3.2.1 内容设计
        3.2.2 文案脚本设计
    3.3 场景制作
4 微视频教学资源实施与评价
    4.1 微视频教学资源的评价思路
    4.2 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实施
        4.2.1 微视频教学资源应用的环境概述
        4.2.2 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应用实施
        4.2.3 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应用效果分析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成果
    5.2 研究建议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微视频教学资源使用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学生测试卷
    附录3 微视频教学资源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4 文案脚本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4)高中生物学必修课程实验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顺应历课程改革的发展
        1.1.2 新版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修订)的要求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高中生物学必修课程实验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生物学实验
        2.1.2 评价
        2.1.3 教育评价
        2.1.4 学生评价
        2.1.5 学习评价
        2.1.6 生物学实验学习评价
        2.1.7 评价体系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评价观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评价观
        2.2.3 多元智能理论教育评价观
        2.2.4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第3章 高中生物学必修课程实验学习评价指标构建的现实依据
    3.1 高中生物学中关于实验的基本情况
        3.1.1 新版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生物学实验要求
        3.1.2 新版高中生物学必修课程中生物学实验内容
    3.2 高考中关于生物学实验的考查情况
    3.3 高中生物学中关于实验的评价情况
        3.3.1 问卷调查法对高中生物学实验学习评价情况进行研究
        3.3.2 访谈法对高中生物学实验学习评价情况进行研究
        3.3.3 课堂观察法对高中生物学实验学习评价现状进行研究
第4章 高中生物学必修课程实验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4.1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
    4.2 评价体系的确定
        4.2.1 一级指标的确定
        4.2.2 二级指标的确定
        4.2.3 三级指标的确定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
        4.3.1 指标权重
        4.3.2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
第5章 高中生物学必修课程实验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研究
    5.1 关于评价指标体系意见和建议的征求
        5.1.1 观察类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改
        5.1.2 验证类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改
        5.1.3 探究类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改
        5.1.4 模型制作类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改
        5.1.5 调查类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改
    5.2 修改后不同类型实验的评价指标体系
        5.2.1 修改后观察类实验评价指标体系
        5.2.2 修改后验证类实验评价指标体系
        5.2.3 修改后探究类实验评价指标体系
        5.2.4 修改后模型制作类实验评价指标体系
        5.2.5 修改后调查类实验评价指标体系
    5.3 修改后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测定
        5.3.1 信度测定方案及实施
        5.3.2 信度测定结果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1.1 实际与理论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体现
        6.1.2 评价指标体系的使用说明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
    附录八
    附录九
    附录十
    附录十 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高中生物学实验部分比较与应用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新旧教材必修1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对象
    五、研究内容
    六、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第三章 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实验相关内容比较
    一、课程基本理念中关于实验的表述
    二、课程目标中关于实验的表述
    三、内容标准中关于实验的表述
    四、实施建议中关于实验的表述
    五、新版课标中新增内容对实验的表述
第四章 新旧教材中实验相关内容比较
    一、目录编排方面
    二、实验类型与数量分布方面
    三、实验插图方面
    四、实验材料方面
    五、实验语言方面
    六、安全教育方面
第五章 教学实践比较研究
    一、教学实践比较研究内容及对象
    二、实验教学实施比较分析
    三、实验教学效果
第六章 结论
    一、实验版课标与新版课标实验相关比较分析结论
    二、新旧教材实验相关比较分析结论
    三、实验教学实践比较研究结论
第七章 建议
    一、适当增加实验课时,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二、利用视频辅助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效率
    三、增加实验识图能力训练
    四、实验结束后及时完成实验报告
第八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6)运用5E教学模式培养高中生生物学科学思维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新课标颁布的起始阶段
        (二)教学模式种类越来越丰富
        (三)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5E教学模式的关系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5E教学模式国外研究进展
        (二)5E教学模式国内研究进展
        (三)文献评述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创新点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四)纸笔测验法
        (五)实践研究法
    六、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一)教学模式
        (二)5E教学模式
        (三)科学思维
        (四)生物学科学思维
        (五)5E教学模式和生物学科学思维的关系
    二、5E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三)概念转变理论
第三章 高中生生物学科学思维现状及5E教学模式的调查研究
    一、高中生生物学科学思维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问卷的设计
        (四)高中生生物学科学思维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二、5E教学模式的教师访谈分析
第四章 5E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和策略
    一、5E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中实施的可行性和优势
        (一)可行性分析
        (二)5E教学模式的优势
    二、5E教学模式的应用原则
        (一)灵活性原则
        (二)学生主体性原则
        (三)精心设计原则
    三、5E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引入环节的具体策略
        (二)探究环节的具体策略
        (三)解释环节的具体策略
        (四)迁移环节的具体策略
        (五)评价环节的具体策略
    四、教材中适合运用5E教学模式的内容分析
    五、运用5E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一《细胞的有丝分裂》(生物建模类)
        (二)教学设计二《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科学史类)
        (三)教学设计三《细胞核结构和功能》(资料分析类)
        (四)教学设计四《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探究类)
第五章 5E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一、教学实践前学生生物学科学思维前测
        (一)前测目的
        (二)前测对象
        (三)前测方法
        (四)前测结果
    二、教学实践后学生生物学科学思维后测
        (一)后测目的
        (二)后测对象
        (三)后测方法
        (四)后测结果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建议
    三、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中生生物学科学思维培养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教师对于在教学中使用5E教学模式的看法访谈提纲
    附录三 科学思维前测试卷
    附录四 科学思维后测试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核心素养背景下概念模型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需求
        (二)生物学科现行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黑龙江省高考考情与趋势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概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生物学核心素养
        (二)模型
        (三)概念模型
        (四)模型建构
        (五)模型建构教学
    二、概念模型建构的基本要求
        (一)概念模型建构的基本原则
        (二)概念模型建构的基本步骤
    三、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布鲁纳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三)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四)信息加工理论
        (五)教育建模理论
第三章 概念模型在生物课堂教学的应用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一)高中学生
        (二)高中生物教师
    三、调查方式
    四、调查内容
        (一)学生对于生物学学习与应用概念模型情况调查
        (二)教师对于概念模型的认知与应用现状调查
    五、应用概念模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多种因素制约概念模型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部分教师对概念模型缺少系统的学习与认知
        (三)学生对于生物学概念的把握不到位,对概念模型认知不足
第四章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学概念模型教学的策略
    一、认知方面的策略
        (一)学校重视生物学概念教学并组织开展相关活动
        (二)教师对于生物学概念模型要有透彻的理解与认知
        (三)学生理解概念模型并形成建模思想
    二、实施方面的策略
        (一)新授课中的概念模型建构的教学策略
        (二)复习课中的概念模型建构的教学策略
        (三)习题课中的概念模型建构的教学策略
第五章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学概念模型教学的案例与实践研究
    一、高中生物学概念模型教学的案例设计
        (一)案例一: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二)案例二: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二、高中生物学概念模型的教学实践
        (一)实验目标
        (二)实验对象
        (三)实验时间
        (四)实验预期结果
        (五)实验过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结论、反思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反思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教师访谈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作业系统分析及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分子与细胞》模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理论基础
第三章 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作业系统栏目分析
    一、新旧教材作业系统比较分析
    二、教材作业系统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分析
第四章 高中生物学教材作业系统栏目渗透核心素养的教学现状调查
    一、教师问卷调查
    二、学生问卷调查
第五章 作业系统渗透核心素养的建议及策略探讨
    一、建议
    二、策略探讨
    三、教学案例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之处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9)5E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与化学交叉知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理论基础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高中生物学科交叉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问卷编制
    3.4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4 5E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与化学知识交叉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4.1 高中生物学与化学交叉内容分析—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为例
    4.2 基于5E教学模式的生物学与化学知识交叉教学过程
    4.3 教学设计案例
    4.4 实验研究结果及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有机哲学价值论的审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事关国家事权的教科书建设需要加强价值取向方面的研究
        (二)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有助于某些社会及教育问题的解决
        (三)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嬗变的研究缺位
        (四)有机哲学价值论能为生物教科书价值审视提供一种新视阈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教科书与生物教科书
        (二)价值取向
        (三)中学
    四、研究设计
        (一)时间范围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分析框架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教科书研究文献综述
        (一)教科书研究综述
        (二)生物教科书研究综述
    二、有机哲学价值论研究综述
        (一)文献检索概览
        (二)有机哲学价值理论研究综述
    三、研究现状反思
        (一)生物教科书研究的理论基础还有待挖掘
        (二)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迫在眉睫
        (三)对生物教科书的事实之思掩盖了价值之辨
        (四)有机哲学对于生物教科书研究有着强烈的可借鉴性
第二章 有机哲学价值理论
    一、价值理论生发背景及核心概念说明
        (一)价值理论生发的背景
        (二)核心概念说明
    二、价值的内涵
        (一)价值的本质:事件的内在实在性
        (二)价值的拓展:自然机体也具有自身的价值
    三、有机哲学价值论的核心范畴及构成
        (一)基本原理
        (二)事实与价值
        (三)模式理论
        (四)情感理论
        (五)有机哲学的价值构成或命题
    四、有机哲学知识价值论
        (一)知识的整体性
        (二)“认识”包含三个因素:主体、资料和主体形式
        (三)三种知觉方式:因果效验、直接表象、符号指称
        (四)科学与美不可分离
        (五)注重智慧生成
第三章 偏重结构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1902-1911)
    一、结构主义及结构主义取向的内涵
        (一)结构主义
        (二)结构主义取向的内涵
    二、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表征
        (一)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特点分析
        (二)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价值表征
    三、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一)本时期生物学课程设置概况
        (二)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总体特征
    四、对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总结
第四章 侧重实用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1912-1948)
    一、实用主义及实用主义取向的内涵
        (一)实用主义
        (二)实用主义取向的内涵
    二、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表征
        (一)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特点分析
        (二)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价值表征
    三、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一)本时期生物学课程设置概况
        (二)生物教科书的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四、对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总结
第五章 走向多元取向的生物教科书(1949-2003)
    一、多元取向的总体特征
        (一)多元取向的内涵
        (二)多元取向的特征
    二、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的表征
        (一)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特点分析
        (二)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的价值表征
    三、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一)本时期生物学课程设置概况及特点
        (二)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四、对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的总结
第六章 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有机哲学审视
    一、价值取向嬗变的特点:从本质到多元
        (一)课程目标:从知识取向到素养取向
        (二)生物教科书内容:从博物到生物学
        (三)生物教科书编写主体:专业性、学术性日益凸显
        (四)教科书呈现方式:由教材取向转向学材取向
        (五)政治取向贯穿始终
    二、价值取向的问题:基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一种考察
        (一)偏重结构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易于形成“呆滞的知识”
        (二)侧重实用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过于强调科学的浪漫精神
        (三)多元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过于均质化,忽略对比的和谐
第七章 有机哲学视阈下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编写旨趣
    一、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应凸显命运共同体
        (一)整体宇宙观视阈下的生物圈命运共同体
        (二)生物教科书编写的整体性维度
    二、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重视关系性力量
        (一)生态观上的担当:关系力量思维下的共享生态观
        (二)生物教科书编写的生态性维度
    三、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需融合逻辑理解和审美理解
        (一)有机哲学与生物学在生活观上的创新
        (二)生物教科书编写的生活性维度
    四、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回归五彩缤纷的生活
        (一)有机思维下的智慧生成
        (二)教科书编写的教育性维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清末中学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
    附录2 民国时期生物教科书编着者的学科背景
    附录3 民国时期中学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
    附录4 民国时期教科书作者及其出版教科书的统计
    附录5 1949 年以来人教版生物教科书知识内容框架梳理
    附录6 1949 年以来人教版生物教科书梳理表
    附录7 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
    附录8 教科书文本汇总表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新编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设计与实践研究[D]. 刘建芹. 鲁东大学, 2021
  • [2]利用“引桥法”突破高中生物学教学难点的应用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1新教材为例[D]. 张惠.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3]高中生物“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微视频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D]. 姚烈义.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高中生物学必修课程实验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 盛勤.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5]高中生物学实验部分比较与应用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新旧教材必修1为例[D]. 张媛. 石河子大学, 2021
  • [6]运用5E教学模式培养高中生生物学科学思维的实践研究[D]. 宣艳红.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7]核心素养背景下概念模型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康越.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8]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作业系统分析及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分子与细胞》模块为例[D]. 黄丹丹. 石河子大学, 2021
  • [9]5E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与化学交叉知识中的应用研究[D]. 袁慧玲. 西南大学, 2021(01)
  • [10]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有机哲学价值论的审思[D]. 周丽威.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新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