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块化构建的ITS公共信息平台

基于模块化构建的ITS公共信息平台

一、基于模块化构建的ITS共用信息平台(论文文献综述)

韩震坡[1](2021)在《M公司产品研发管理的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之下,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的缩减,企业的产品不断地更新换代。在实际的研发管理过程中,应当结合其实际情况对相关流程进行改进,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使其研发管理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进一步加快新产品研发,使公司研发的新产品能够跟上市场需求的步伐,同时促进新产品研发效率的提升,切实实现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本文利用已有的M公司的研发管理现状的相关材料,研究分析其研发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市场调研不全面;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产品技术管理不到位;产品平台建设水平不高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M公司部分研发项目不能按期结案。对上述4个方面的问题分析,设计解决方案并制定科学的实施流程,合理的应用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roduct Data Management,简称PDM)和集成产品研发管理流程(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简称IPD),价值需求工具等管理方法,提出了如下改进措施:(1)通过改进市场调研流程,改善目前市场调研不全面不科学问题;(2)引入异步研发模式促使人力资源错峰使用,增加培训效果考核机制改善目前培训效果不佳现状;(3)通过改进研发流程技术管理制度,PDM数据管理系统,项目评审方式,及成立非标定制团队等措施完善产品技术管理体系;(4)通过导入产品平台化模块化设计,完善平台机种质量管理制度来改进产品研发技术平台建设水平不高现状。希望通过本文所进行的研究,可以有效的解决M公司在研发管理流程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M公司的研发项目能按期结案,促使其在业内保持领先地位,实现其管理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提升M公司利润率。除此之外,也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相关企业和领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张进[2](2021)在《机器人磁齿轮关节电机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机器人减速器和伺服电机是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和技术研发人员致力于开发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轻、控制模式多样的机器人模块化关节。机器人模块化关节的核心技术是将伺服电机和减速器集成为结构紧凑的一体化模组。然而,现有机器人模块化关节中的电机和减速器仍为两个独立部件,且减速器通常采用行星减速器、谐波减速器和RV减速器等机械减速器,机械齿轮接触式啮合不可避免地产生摩擦、发热、噪声、精度下降和失效等问题。本论文探索研究将非接触传动的磁齿轮电机技术应用于机器人模块化关节,构建机器人磁齿轮关节电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电机和减速器一体化集成,为新型机器人模块化关节的设计与应用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本论文就转矩能力、传动比和齿槽转矩等问题,对磁齿轮关节电机关键技术作了探索性研究。设计了新型双磁场调制磁齿轮,在深入研究双磁场调制结构转矩能力增强机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双磁场调制磁齿轮关节电机模型,有效提升了外定子型关节电机的转矩能力;在不增加现有磁齿轮复合电机结构复杂度的前提下,提出了二级磁齿轮关节电机及其设计方法,有效增大了传动比;深入研究了磁齿轮关节电机的耦合特性,发现了结构中引起齿槽转矩异常的隐性磁齿轮,提出抑制或消除隐性磁齿轮和降低齿槽转矩的方法,有效提高了输出转矩的平稳性。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讨论了磁耦合器的磁力传动机理,测试了磁耦合器样机的转矩、转速特性和过载特性,归纳出磁力传动极对数匹配和速度匹配原则;基于磁耦合器,进一步讨论了磁场调制原理及单级和二级磁齿轮的建立方法,分析了磁齿轮的转矩传递及电磁特性。2.设计了包含两个调磁环的新型双磁场调制磁齿轮,在磁场调制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双磁场调制磁齿轮的工作原理和转矩传递;将双磁场调制磁齿轮分解成两个磁齿轮单元,揭示了两个调磁环与两个磁齿轮单元的对应关系,研究了两个调磁环相对位置对双磁场调制磁齿轮转矩特性的影响,当两个调磁环相对位置为0时,转矩能力最优;采用有限元仿真,优化了内调磁环尺寸;分析了传动比对双磁场调制磁齿轮转矩能力的影响,不同传动比下,双磁场调制磁齿轮的转矩能力普遍高于相同关键尺寸的传统磁齿轮,并且在大传动比下更具转矩优势;制备并测试了双磁场调制磁齿轮样机,实验验证了双磁场调制磁齿轮的转矩能力增强特性,样机的输入转速与输出转速之比符合理论传动比。3.对比分析了定子结构对准直驱电机齿槽转矩的影响,发现了定子磁场调制型准直驱电机中导致齿槽转矩异常和空载磁链不对称的隐性磁齿轮结构。基于双磁场调制磁齿轮,对定子磁场调制型准直驱电机进行结构改进,提出双磁场调制磁齿轮关节电机模型,有效抑制了由隐性磁齿轮引起的齿槽转矩。通过优化定子结构,有效提高了双磁场调制磁齿轮关节电机转矩能力,突破了外定子对内置磁齿轮转矩能力的限制,使定子参与磁齿轮传动。将双磁场调制磁齿轮关节电机拆分成两个永磁电机单元,揭示了双磁场调制磁齿轮关节电机气隙磁通密度、空载反电势和电磁转矩的叠加特性。4.设计了二级磁齿轮关节电机,其第一级为永磁游标电机,第二级为磁齿轮。针对第一级永磁游标电机,从有效减少永磁体用量的角度,对同极内嵌永磁游标电机的永磁体极弧系数作了优化。基于磁场调制原理,采用等效磁路法,推导了同极内嵌永磁游标电机的气隙磁通密度、空载反电势和电磁转矩的理论表达;提取出与转子永磁体极弧系数相关的优化因子,理论计算最优永磁体极弧系数为0.64,与有限元仿真结果相吻合;对比分析了同极内嵌永磁游标电机和传统NS极永磁游标电机的电磁特性,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了同极内嵌永磁游标电机永磁体用量减少36%时,空载反电势和输出转矩(Irms<11A)都得到了提升。5.分析了二级磁齿轮关节电机的耦合特性,提取出由磁通部分耦合引起的隐性磁齿轮结构,深入研究了隐性磁齿轮对二级磁齿轮关节电机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的影响,揭示了其中一款二级磁齿轮关节电机样机失效的根本原因,即共用转子铁芯厚度能够调节通过关节电机内层气隙的磁通量,当共用转子铁芯厚度较小时,隐性磁齿轮起主导作用,从而导致齿槽转矩异常,样机无法启动;从抑制或消除隐性磁齿轮的角度,提出二级磁齿轮关节电机结构改进方法,包括选择不满足隐性磁齿轮形成条件的永磁体极对数配置、增大共用转子铁芯厚度以及设计隔磁气隙使内置电机和外置磁齿轮磁通解耦。优化后的二级磁齿轮关节电机齿槽转矩得到有效改善。6.设计了一款二级磁齿轮关节电机,结构上不满足隐性磁齿轮形成条件。分析了二级磁齿轮关节电机的电磁特性;制备了二级磁齿轮关节电机样机,测试了样机的空载反电势,实验估算的传动比与理论值吻合;对二级磁齿轮关节电机作双惯量系统等效,采用无传感控制方法驱动样机,并测试了样机的输出转速和转矩。样机共用转子转速与输出转子转速之比与外置磁齿轮传动比吻合。样机能够稳定运行,输出转子稳态转矩为4.74 Nm时,转矩脉动为2.95%。

王威儒[3](2021)在《具有故障限流功能的组合式直流断路器拓扑结构及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高压大容量直流电网,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流电网的故障电流上升快,直流电流开断难度大,采用直流断路器(direct curren circuit breaker,DCCB)和故障限流器(fault current limiter,FCL)进行故障电流抑制与故障清除,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由于大容量的直流故障抑制及开断装备制造困难、造价高昂,研发适用于多端直流和直流电网的组合式故障限流断路器,提高元器件的综合利用效率及装备间的协调控制能力,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本文开展了直流故障电流计算、组合式限流断路器设计、重合闸控制策略设计以及工程适用性验证方案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在故障电流计算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MMC交直流两侧能量转移的直流故障电流递推计算方法,建立了计及交流侧、直流侧及控制器影响的MMC内部能量离散化数学模型,基于MMC直流出口电压动态变化,采用梯形积分法求解下一时刻故障电流瞬时值。该方法充分考虑了故障电流的多类型影响因素,无需构建柔性直流系统内部详细电磁仿真模型,具有计算精度高、运算简便、处理速度快等优势。满足限流断路器参数优化设计、器件选型等需求。在直流限流断路器设计方面,提出了采用引流支路构建主动接地点的方案,达到转移注入故障点电流的目标,在引流支路配备主断路器以切断故障电流。主断路器仅需要单向导通的电力电子开关组,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优势。基于该方案设计了电阻型、电感型两种类别的引流式限流断路器。电阻型引流式限流断路器的设计方法是在MMC直流出口配备超导器件,在直流母线处配置引流支路。直流线路发生短路故障后,可使超导器件快速达到失超状态以限制故障电流,同时迅速导通引流支路吸引故障电流,直到故障点被隔离后关断引流支路。综合考虑限流效果、限流成本及主断路器成本,进行超导器件失超电阻参数优化设计,形成了失超电阻与主断路器开关组数最佳匹配方案,提升了整套装备的经济性,该设备为多端口形式,适用于多端直流电网。电感型引流式限流断路器的设计方法是在直流线路及MMC直流出口均配备耦合电感进行限流,在限流器开关组处配置引流支路。发生直流故障后立即投入耦合电感进行限流,同时启动引流支路吸引故障电流,故障点被隔离后,主断路器与限流器开关组共同承受开断故障电流引起的冲击电压,通过电力电子开关组复用以达到提高装置集成化和经济性的目标。综合考虑限流时长、限流成本及开断成本,进行耦合电感参数优化设计。同时,将所提出的限流断路器改进为多端口,满足多端直流输电的应用需求。在重合闸策略设计方面,提出了引流式直流限流断路器与MMC换流器协调控制的重合闸策略。设计故障线路两侧的限流断路器同时重合闸方式,以保证直流电网功率恢复的快速性,同时,限流设备在重合闸过程中接入回路,以预防再次开断永久故障的电气应力。在线路去游离阶段,设计故障极和非故障极MMC转换为STATCOM模式和VF控制模式的方案,使得故障线路两侧处于等电位状态,维持交流系统电压稳定,进而消除重合闸冲击电流,以提高重合闸成功率。该方案能够在故障隔离阶段对风电场等弱交流电网进行有效支撑,适用于新能源外送及孤岛供电等领域。为验证所提出拓扑及控制策略的工程适用性,利用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平台,设计了故障电流抑制设备的工程适用性验证方案。提出了面向直流功率接口的阻尼阻抗匹配方案,对物理侧的多类型样机设备动态等值阻抗进行计算,以实现功率接口两侧的阻抗实时匹配,保证混合仿真平台的稳定性。针对接口延时问题,提出直流信号斜率预测算法,有效提高了功率接口两侧电气量的拟合度,以降低延时引起的系统误差。通过多类型的动态实验,验证所设计的数字物理混合仿真验证方案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精确性,并能够为多类型直流设备提供良好的工程适用性实验验证环境。并将所提出的电阻型引流式限流断路器样机接入验证平台,通过故障实验,验证了该拓扑能够高效限制并开断故障电流,具有一定的工程适用性。本文提直流电网系统分析及装置设计的故障电流精确计算方法,设计了电阻型及电感型引流式限流断路器,设计了限流断路器与MMC协同快速重合闸策略,制定了故障电流抑制设备工程适用性验证方案,研究成果为直流电网组合式限流断路器技术提升,以及柔直流电网安全运行具有推动作用。

胡艳妮[4](2021)在《新商科背景下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子商务成为重要的商品交易模式,社会对新型商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已有上千所中、高等学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但随着新时代对人才复合性、综合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一些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早已脱节。据统计,虽然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深化发展社会急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但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率却低于总体平均水平,与专业人才需求形成巨大反差。要解决结构性失业,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要摸清市场需求的变化,根据需要加强对应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具体行动上要落实到加强专业建设上来。通过确定“专业深度交叉融合是核心,课程体系交叉融合是重点,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实践共享资源库是重要助推器”的新商科专业建设理念,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卓越电子商务人才为目标,以专业知识交叉融合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革新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模式,优化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本文主要以广西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等对学校负责人、教师、学生以及用人单位等就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及专业融合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在当今新商科社会需求下存在的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优化现有的专业建设方案,之后通过在广西案例校——广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中实施优化后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开展实践研究。最后综合现状调查及实践调研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优化对策。通过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升级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项目教学模式进行专业融合教学,优化我国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路径,从而培养更具有业务融合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复合性、综合性人才,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应用型学科教育的育人水平和教学能力。具体分为以下几部分: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核心概念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等。第一章是对新商科背景及其对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新商科对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方案确定的影响,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实施的影响及对电子商务专业评估的影响。第二章是对广西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及专业融合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分析。调研包括对广西区内多所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专业群建设、教学融合研究及校企合作教学项目的中等职业院校的师生及校领导进行问卷调研及访谈,通过采访多位企业管理者及毕业生了解目前产教融合现状及毕业生就业现状,对比分析所收集的教学实例等。通过问卷数据及访谈内容的综合分析得出目前广西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开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是新商科背景下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个案研究。根据现状调研分析优化设计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通过以广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为例,实施设计方案流程,并进行教学评估及专业评估,为优化对策的提出打下坚实基础。第四章是基于前几部分内容的研究,分析提出新商科背景下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优化对策及建议,使之更利于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复合型、综合性人才,满足新商科提出的高素质人才需求。最后为结论部分,对整篇论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展望。

刘静[5](2021)在《基于场景理论的智能自助豆浆机系统产品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豆浆作为传统的健康饮品,在新健康生活的潮流下开始扮演新的角色。同时新零售的发展让自助饮品售卖终端的投放更加普遍。目前豆浆特定的售卖地点与时间使其不能满足豆浆饮用场景的多元化需求,这就促使智能自助豆浆机的扩展投放迫在眉睫。本实践性课题所指的智能自助豆浆机是一种基于新零售方式的商用自助服务终端。在豆浆饮用场景多元化的需求下,一方面,提高智能自助豆浆机的场景适应性以实现最大化投放,扩大商家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从场景运维和用户方面挖掘需求,以便于商家更好的运维管理,优化自助售卖终端的使用体验。同时在豆浆机扩展投放的过程中,转变豆浆传统饮品的印象,将“健康轻快的休闲豆饮”理念引入日常生活。课题利用场景理论聚焦智能自助豆浆机的投放地点。首先整合智能自助豆浆机的投放地点,利用场景细分思维、主次思维重构豆浆购买过程和商家运维的核心行为场景。从人群层面、产品层面、环境层面和系统层面得出公共场景下豆浆机设计的共性策略。通过访谈和问卷以及观察的方法对两大核心场景进行深入研究,从商家和用户的角度总结系统和产品痛点,输出最大化运维效率与效果、满足刚性需求和产品场景适应性三方面的针对公司内部及公司附近附近公共场景的特性设计原则和策略。结合实际产品的结构拆解与分析,从效率、安全卫生和场景适应性三方面综合考虑,设计得出小型台式机和大型柜式自助豆浆机两种机型,同时围绕用户购买行为和商家运维行为对机端交互、C端用户小程序以及B端商家小程序进行设计和优化。最终从经济效益和可实现性两方面出发得到具体实践方案。课题将场景理论应用于具体的商业实践项目中,丰富了场景理论在自助售卖终端产品设计方面的应用研究。设计方案完善了以智能自助豆浆机为中心的产品系统,最大化经济效益的同时满足用户刚性需求,提高智能自助豆浆机的场景适应性和投放灵活性,助力健康轻快的休闲豆饮理念深入生活。

罗曦[6](2020)在《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中心手术部作为综合医院发展与建设的重中之重,其设计过程集多专业于一体,极具复杂性、综合性与发展性。我国手术部建设起步较晚且基础薄弱,现阶段仍然存在大量设计问题,而我国关于中心手术部的建筑设计的系统研究仍然较少,尤其是对现状问题及满足时代需求的设计策略的研究甚少。如何设计建设一个高标准的中心手术部已是医院管理者与设计师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通过对中心手术部的发展概况、基本设计要素、功能流程与空间组织进行系统分析,最终提出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设计策略。手术室的概念源于国外,由早期简易型、分散型、集中型、层流洁净型发展至数字一体化手术室,相比较而言,我国手术部建设起步较晚且基础薄弱。本文选取国内5家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进行调研、问卷与访谈,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调研医院为代表的我国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的现状问题与不足,包括功能用房配置前瞻性不足、医护人员流线组织欠妥、手术部与相关部门联系不便、舒适性较差、灵活性较低、改扩建需求与现有空间的矛盾、数字化水平较低、传统设计及建设过程不科学,由此提出全面协同、安全经济、医疗高效、可持续性、健康舒适的设计原则。基于国内外实际案例及设计指引等理论研究,对中心手术部的基本功能组成、空间规模、用房分级、手术室及必备辅助用房的基本设计要素展开系统分析,并对中心手术部科学高效的院区总体规划、基本流线构成、功能流程关系、空间组织方式进行归纳与探讨。最后,结合国内外的优秀案例分析,提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中心手术部设计策略:关注多维介入的互动式设计、关注健康舒适的人性化设计、关注可持续性的弹性化设计及关注医疗高效的智慧型手术部设计。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未来从事手术室部建设的医院管理者与设计工作者提供一定指导,并促进相关设计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周凌玥[7](2020)在《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过程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受限于劳动力工资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发达国家技术封锁等因素,中国装备制造企业陷入价值链高端升级被锁定、低端市场竞争激烈且利润被压缩的双重困境,面临着价值增值能力提升及价值链升级的迫切需求。随着服务经济的发展,服务与制造出现了明显的融合和相互增强作用,服务化普遍被认为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但随着服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企业原有的价值来源、价值主体等价值逻辑发生变化,而新的价值逻辑尚处于摸索阶段,中国管理情景下,企业如何通过服务化优化、重构自身价值体系尚缺乏成熟的、可供借鉴的方式、方法。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导致部分装备制造企业出现了以服务化无法提升企业绩效为表征的“服务化困境”。因此,探究中国管理情景下,装备制造企业如何通过服务化重新优化、重构企业价值体系,有哪些成熟的、可供借鉴的方式、方法可以遵循,对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向良性方向演化,实现企业价值链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对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机理进行分析,并对整合模式的架构进行设计。在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基于服务化的价值链整合的核心动力及过程进行分析,并运用数值仿真分析揭示了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基于服务化的价值链整合,实现企业价值增值能力提升的过程。运用扎根理论与结构方程模型识别并验证了服务整合能力、企业网络资本、价值主张契合、企业资源编排是基于服务化的价值链整合过程中装备制造企业价值增值能力的驱动要素。在此基础上,基于“驱动要素结构—价值链演化状态—价值链整合模式”这一理论框架,设计了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流程延展式、战略环节辐射式、价值模块凝聚式、价值网络集成式四种价值链整合模式,并对四种模式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模式分析、模式构建、模式运行三个方面分别对四种整合模式进行了具体设计。首先,揭示了四种整合模式的内涵与特征、模式框架、模式的价值增值过程;其次,分别设计了四种整合模式的构建过程。从用户需求分析、产品服务方案设计、价值流程延展策略三个方面设计了价值流程延展式整合模式的构建过程;从战略环节识别、不同战略环节的整合模式构成、整合模式实现策略三个方面设计了战略环节辐射式整合模式的构建过程;从价值模块分工、价值模块集成、界面规则构建三个方面设计了价值网络集成式整合模式的构建过程。从价值单元析出、价值单元协同与整合机制的构建、价值网络形成三个方面设计了价值网络集成式整合模式的构建过程。最后,对四种模式的运行进行分析。在模式运行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数理模型并求解,分别对模式运行稳定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的模式选择机制及保障策略。在设计价值链整合模式选择流程的基础上,从价值增值能力驱动要素评价指标体系、驱动要素结构判定、价值链整合模式选择三个方面构建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模式的选择机制;并从环境保障、组织保障两个方面提出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的保障策略;并以YQHQ公司为例,对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模式进行实例研究,验证本文研究结论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本文在服务化理论与价值理论的支撑下,依据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基于服务化的价值链整合模式这一现状,探究装备制造企业如何通过服务化优化、重构企业价值体系,实现企业价值增值能力提升,对装备制造企业实现基于服务化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金玉格[8](2020)在《基于SSGF的SI住宅工业化建造技术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住房发展基本完成从“缺房”到“有房”的演进,人民对住房品质的改善和服务消费的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SI住宅是当下最为成熟的工业化住宅之一,能最大限度满足住宅的可持续需求,是未来我国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之一。SI住宅自提出起就提倡以工业化建造方式进行建造,但近年来唯装配式的观念对SI住宅在我国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行动性研究、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法以及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基于与国内某大型房企合作项目的基础研究内容,聚焦于探究如何采用SSGF(SSafe&share安全共享、S-Sci-tech科技创新、G-Green绿色可持续、F-Fine优质高效)这种被成熟应用、且被广为认可和推广的现场工业化建造体系建造SI住宅。以设计建造理论的变革和工业化建造技术体系的创新为基础,以SI住宅工业化为发展目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建适合我国本土化的、公众易于接受的SI住宅工业化建造技术体系。首先,论文明确了SI住宅内涵与划分、典型特征及工业化建造要求,并基于国内实践案例及其技术体系分析了SI住宅在我国发展存在的问题,紧接着对SSGF的技术体系划分、理论基础、关键特征及优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论文从目标、互补性、属性三个方面论证了SI住宅与SSGF建造体系的契合性,并通过支撑矩阵对SSGF对SI住宅工业化建造的支撑作用进行了分析,得出采用SSGF建造体系建造SI住宅的适应性和必要性。此外,论文对工业化建造技术体系的范畴进行界定,在对上述支撑矩阵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SI住宅理论基础、SSGF现有成果以及新技术的发展,搭建了基于SSGF的SI住宅工业化建造技术体系的构建分析框架。其次,论文基于以上分析框架,对SI住宅工业化建造技术体系中设计、施工技术及管理方法三个部分进行具体阐述。设计模式上,在SSGF分级标准化设计模式基础上,加入有助于SI住宅产品特征和工业化建造要求实现的设计模式;施工技术体系上,支撑体混凝土结构强调适度预制,提出现场工业化成套技术体系,并提倡结合其他相关新型建造技术,此外还对SSGF缺少的填充体成套技术体系进行了补充;管理方式上,提出SI住宅全生命周期精益建造管理模式,为技术体系发展提供管理保障。最终形成完整的基于SSGF的SI住宅工业化建造技术体系,为我国建筑工业化建造技术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最后,论文通过案例分析和印证了基于SSGF的SI住宅工业化建造体系的可行性与优势所在。

乔胜玉[9](2020)在《OP公司平台化产品研发管理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与管理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合理的运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来实现产品技术方案平台化,从而构建平台化产品研发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满足终端市场对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提升产品研发效率,节约开发资源,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上市时间,降低产品设计复杂程度,提升产品质量,帮助企业在行业内建立技术壁垒,提升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如今多个行业都已将这一理论运用到产品研发和公司运营管理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计算机行业、汽车行业以及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家电行业,甚至在建筑行业都有很好的运用了模块化的技术理论进行各类建筑设计。然而,在国内照明行业,这种产品研发和管理模式在企业内的运用并不成熟,这与照明行业本身所处的市场环境以及照明产品的技术特性有直接关系。文中合理运用模块化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对OP公司目前的产品研发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提出合理解决方案。首先,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照明产品市场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对企业产品管理难度的增加之间的矛盾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明确的的指岀了公司目前研发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实际意义;其次,文中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分析,阐释了市场需求与公司管理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再次,文中通过对国内外运用模块化理论建立产品研发管理系统发展状况的具体分析得出运用模块化设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最后,通过对OP公司及其在产品研发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公司变革目标及变革路径,并对应的地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实施方案。文中通过对产品模块化理论及设计方法的运用和分析,参考目前国内外部分知名企业的实际案例,结合OP公司此前对此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最终得出了以模块化设计理论为基础来搭建平台化的产品研发管理系统,对OP公司现有的研发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平台化的研发管理系统不仅仅只涉及到产品零部件的设计,同时还必须对研发过程中相应的产品研发流程、部门管理机制以及部门考核方式和决策机制等一系列管理方法进行革新,另外与研发相关的上下游部门的管理方式和组织架构形式也要做针对性的革新,这样才能保证新的研发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运行。OP公司通过此次对组织结构调整和管理系统重新优化,使公司的运作模式发生了全方位的改变,研发的组织架构也重新打散重组,相应的产品开发流程也重新进行了梳理。在新的平台化产品研发管理系统下研发的职责范围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研发全体成员由后台逐渐走向前台。公司其他各个职能部门受到研发变革的牵引,对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做了相应的调整,包括质量管理部门、生产制造部门、产品管理部门以及整个供应链系统都进行了一系列相应的调整。这些调整为公司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建立核心竞争力打下基础。以模块化设计理论为而基础来搭建平台化产品研发管理系统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对照明行业制定产品研发战略与规划的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对照明行业的研发管理与技术创新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赵丽杰[10](2020)在《资产通用性、交易成本与企业经营效率 ——小米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社会发展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资产专用性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企业的需求,资产通用性的重要性及优势逐渐凸显。理论界研究表明资产通用性能够使得企业资产不再单一应用于某一方面,而是可以在企业的各个领域之间转换,能够实现资源的最大价值体现,是实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必要手段。但是资产通用性如何影响着企业交易成本与企业经营效率,其路径和机理又是什么?对于上述问题理论界还没有给出清晰的答案。以资产通用性为理论,选取小米集团为典型案例,采用单案例研究法,围绕“资产通用性为什么会对交易成本与企业经营效率产生影响?资产通用性对交易成本和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路径是什么”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资产通用性的资产柔性化,资产模块化的特点出发,具体分析各个路径对企业经营成本和经营效率带来的影响,并试图建立资产通用性对企业交易成本与经营效率影响路径的理论框架。研究结果表明:资产通用性的柔性化通过用户价值的提升能够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和销售成本,从而提高企业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资产模块化通过企业产业的融合能够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销售成本、信息成本,提高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净资产收益率。因此,资产通用性能够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研究结论不仅理清资产通用性交易成本与企业经营效率的作用机理关系,拓宽了理论边界,同时对企业如何应用资产的通用特征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基于模块化构建的ITS共用信息平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模块化构建的ITS共用信息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1)M公司产品研发管理的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发管理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集成产品研发管理
        2.2.1 集成产品研发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2.2.2 集成产品研发管理的特点
    2.3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
        2.3.1 产品数据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2.3.2 PDM系统下研发管理的特点
    2.4 客户需求分析工具
        2.4.1 客户需求分析工具的起源与发展
        2.4.2 客户需求分析工具的特点
        2.4.3 客户需求分析工具对于研发管理的作用
3 M公司产品研发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M公司及其产品介绍
    3.2 M公司产品研发管理体系
        3.2.1 产品研发管理的组织架构
        3.2.2 产品研发管理工具
        3.2.3 产品研发管理流程
    3.3 M公司产品研发管理的现状
        3.3.1 研发的产品系列
        3.3.2 产品研发人员
        3.3.3 研发质量情况
        3.3.4 研发任务的完成情况
    3.4 M公司产品研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4.1 专业技术问题管理不到位
        3.4.2 市场调研流程不全面
        3.4.3 标准零部件库通用化程度低
        3.4.4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
4 M公司研发管理改进方案
    4.1 研发管理改进的目标及原则
    4.2 完善产品技术管理体系
        4.2.1 研发流程技术管理制度改进
        4.2.2 改进PDM数据管理系统
        4.2.3 改进项目评审方式
        4.2.4 成立非标定制团队
    4.3 改进产品市场调研流程
        4.3.1 准确识别目标市场
        4.3.2 项目定位及评估
        4.3.3 政策环境分析
        4.3.4 产品立项分析
        4.3.5 产品调研结果分析
        4.3.6 产品市场调研流程改进
    4.4 改进产品研发技术平台管理
        4.4.1 导入产品平台化模块化设计
        4.4.2 完善平台机种质量管理制度
    4.5 改进产品研发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4.5.1 异步研发模式促使人力资源错峰使用
        4.5.2 增加培训效果考核
5 M公司产品研发管理改进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5.1 PDCA持续流程改善
    5.2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5.3 优化培训体系
    5.4 高层支持的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机器人磁齿轮关节电机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磁齿轮技术研究现状
        1.2.1 磁齿轮研究现状
        1.2.2 磁齿轮电机研究现状
    1.3 磁齿轮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及挑战
        1.3.1 磁齿轮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前景
        1.3.2 机器人磁齿轮关节电机存在的不足与挑战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磁齿轮传动机理
    2.1 CMC(传动比为1)
        2.1.1 CMC结构
        2.1.2 CMC工作原理
        2.1.3 CMC数学模型
        2.1.4 CMC样机测试
    2.2 单级CMG
        2.2.1 磁场调制原理
        2.2.2 CMG电磁特性
    2.3 多级CMG
        2.3.1 二级CMG结构
        2.3.2 二级CMG转矩特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磁场调制磁齿轮转矩能力增强特性分析
    3.1 DFM-CMG结构
    3.2 DFM-CMG传动机理
        3.2.1 DFM-CMG工作原理
        3.2.2 DFM-CMG转矩传递
    3.3 DFM-CMG电磁特性分析
        3.3.1 内调磁环偏移对DFM-CMG转矩性能的影响
        3.3.2 磁场分析
        3.3.3 DFM-CMG的转矩特性
        3.3.4 内调磁环尺寸对转矩能力的影响
        3.3.5 传动比对转矩能力的影响
    3.4 DFM-CMG实验测试
        3.4.1 DFM-CMG样机制备
        3.4.2 DFM-CMG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磁场调制磁齿轮关节电机电磁特性分析
    4.1 定子结构对准直驱电机的影响
        4.1.1 准直驱电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4.1.2 定子磁场调制对准直驱电机齿槽转矩的影响
    4.2 DFM-MGJM结构
        4.2.1 DFM-MGJM中的磁齿轮结构
        4.2.2 DFM-MGJM结构
    4.3 DFM-MGJM电磁特性分析
        4.3.1 DFM-MGJM工作原理
        4.3.2 DFM-MGJM电磁特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二级磁齿轮关节内置电机永磁体用量优化
    5.1 DS-MGJM内置电机结构
    5.2 CP_IPMVM结构
    5.3 CP_IPMVM模型分析
    5.4 极弧系数优化
    5.5 CP_IPMVM和NS_SPMVM电磁性能对比
        5.5.1 磁场分析
        5.5.2 空载反电势
        5.5.3 电感及磁链
        5.5.4 转矩特性
        5.5.5 齿槽转矩
        5.5.6 损耗
    5.6 CP_IPMVM样机测试
        5.6.1 CP_IPMVM反电势测试
        5.6.2 CP_IPMVM转矩测试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二级磁齿轮关节电机耦合特性分析
    6.1 DS-MGJM结构及工作原理
        6.1.1 DS-MGJM结构演变
        6.1.2 DS-MGJM工作原理
    6.2 PMVM-CMG耦合分析
        6.2.1 DS-MGJM失效案例
        6.2.2 耦合方式
        6.2.3 隐性磁齿轮
    6.3 隐性磁齿轮对DS-MGJM的影响
        6.3.1 磁场分析
        6.3.2 齿槽转矩
        6.3.3 转矩脉动
    6.4 DS-MGJM结构改进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二级磁齿轮关节电机电磁分析及实验验证
    7.1 DS-MGJM结构配置及电磁特性
        7.1.1 结构配置
        7.1.2 共用转子铁芯厚度优化
        7.1.3 DS-MGJM磁场分析
        7.1.4 DS-MGJM齿槽转矩
        7.1.5 DS-MGJM电学参数
    7.2 DS-MGJM实验测试
        7.2.1 DS-MGJM样机
        7.2.2 DS-MGJM空载反电势测试
        7.2.3 DS-MGJM反向驱动测试
    7.3 DS-MGJM无传感控制
        7.3.1 DS-MGJM控制器
        7.3.2 DS-MGJM样机无传感控制测试
    7.4 Halbach_DS-MGJM
        7.4.1 Halbach_DS-MGJM结构
        7.4.2 Halbach_DS-MGJM空载反电势
        7.4.3 Halbach_DS-MGJM转矩能力
        7.4.4 Halbach_DS-MGJM齿槽转矩
    7.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论文
    专利
    负责项目

(3)具有故障限流功能的组合式直流断路器拓扑结构及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故障电流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1.2.2 直流断路器及故障限流器研究现状
        1.2.3 组合式直流限流断路器研究现状
        1.2.4 工程适用性验证方案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1.4 本文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故障电流计算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故障电流路径分析及故障电流计算
        2.2.1 直流侧等值电路分析
        2.2.2 交流侧等值电路分析
        2.2.3 换流器能量分析及故障电流计算
    2.3 换流器控制系统对故障电流的影响机理分析
    2.4 仿真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阻型组合式直流电网限流断路器设计
    3.1 引言
    3.2 电阻型限流断路器设计与分析
        3.2.1 拓扑结构设计
        3.2.2 控制逻辑设计与分析
    3.3 电阻型限流断路器参数优化设计
        3.3.1 欠阻尼情况分析
        3.3.2 过阻尼情况分析
        3.3.3 R_(SFCL)的取值计算
    3.4 限流器与主断路器经济性分析
    3.5 仿真校验
        3.5.1 故障电流开断性能校验
        3.5.2 多类型故障电流抑制方法对比校验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感型组合式直流电网限流断路器设计
    4.1 引言
    4.2 电感型限流断路器设计与改进
        4.2.1 电感型限流断路器设计
        4.2.2 电感型限流断路器的多端口改进化设计
    4.3 电感型限流断路器参数优化设计
        4.3.1 引流限流器电感参数优化设计
        4.3.2 故障隔离限流器电感参数优化设计
    4.4 仿真验证
        4.4.1 电感型限流断路器仿真校验
        4.4.2 改进的多端口电感型限流断路器仿真校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多设备协同的直流电网限流断路器快速重合闸策略研究
    5.1 引言
    5.2 换流器控制策略对重合闸的影响机理分析
    5.3 直流电网重合闸策略研究
        5.3.1 对地引流式限流断路器间协同快速重合闸策略设计
        5.3.2 换流器与限流断路器配合重合闸控制逻辑设计
    5.4 仿真验证
        5.4.1 引流式直流限流断路器直接重合闸测试
        5.4.2 换流器与限流断路器配合重合闸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故障电流抑制设备工程适用性验证方案设计
    6.1 引言
    6.2 验证平台构建及接口算法设计
        6.2.1 基于四端直流电网的PHIL验证平台构建
        6.2.2 面向直流接口的DIM接口算法分析
    6.3 多类型设备DIM阻抗匹配方案设计
        6.3.1 MMC换流器等效阻抗计算
        6.3.2 DCCB等效阻抗计算
        6.3.3 FCL等效阻抗计算
        6.3.4 PSS系统等效阻抗计算
    6.4 接口延时补偿策略设计
    6.5 设备工程适用性验证流程
        6.5.1 延时补偿方案测试
        6.5.2 传输功率突变平台稳定性测试
        6.5.3 换流站突然闭锁平台稳定性测试
        6.5.4 基于DCCB的平台工程适用性验证能力测试
        6.5.5 电阻型限流断路器的工程适用性校验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新商科背景下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调查研究法
        (三)案例研究法
    五、核心概念
        (一)新商科
        (二)电子商务专业
        (三)专业建设
        (四)专业交叉融合
    六、研究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现状述评
第一章 新商科对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一、新商科对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的影响
        (一)企业人才需求趋向复合型人才
        (二)注重三大“新”能力的培养
    二、新商科对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影响
        (一)对专业融合通识课程体系的需求
        (二)对课程匹配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新商科对师生教学组织实施的影响
        (一)对教学资源配置提出新要求
        (二)对师生能力素质提出新要求
    四、新商科对专业评估核心要素的影响
        (一)增加多维复合能力评估指标点
        (二)增加地域经济适应性评价标准
第二章 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一、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卷设计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三)访谈设计
        (四)访谈结果分析
    二、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存在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育未契合新商科需求
        (二)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三)融合教学组织实施有待深化
        (四)缺乏专业融合质量评估体系
第三章 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个案研究
    一、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设计
        (一)专业培养定位
        (二)优化课程体系
        (三)教学组织实施
        (四)考核评估方式
    二、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实施
        (一)案例学校介绍
        (二)方案实施过程
        (三)方案实施评估
    三、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实施存在问题
        (一)缺少集群式课程体系建设
        (二)教学组织实施存在盲点
        (三)缺少新商科专业评估点
第四章 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对策
    一、找准专业定位培育“新”人才
        (一)校企共商人才培养“新”定位
        (二)多措并举提升专业“新”能力
    二、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一)构建双创通识融合课程体系
        (二)多模块深化课程实施融合度
    三、校企联合提升课程组织实施效率
        (一)共享共建多态互补专业教学资源
        (二)内培外引,打造复合型教师队伍
    四、建立多元立体专业质量评价体系
        (一)教学评估
        (二)专业评估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5)基于场景理论的智能自助豆浆机系统产品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健康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1.1.2 外用早餐成为趋势
        1.1.3 新零售的发展促进新型自助产品的诞生
        1.1.4 技术驱动自助终端智能化和融合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场景理论
        1.2.2 智能自助豆浆机的定义
    1.3 相关现状
        1.3.1 场景理论研究现状
        1.3.2 自助豆浆机发展现状及研究趋势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内容及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创新点及预期成果
    1.6 研究框架及方法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
        1.6.3 研究框架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场景理论在智能自助豆浆机设计中的应用
    2.1 场景理论的概念及应用
        2.1.1 场景理论的基本概念
        2.1.2 智能豆浆机投放地点的构成要素
        2.1.3 场景要素对智能自助豆浆机设计的影响
        2.1.4 场景理论中的场景类型
        2.1.5 场景设计思维
    2.2 场景理论介入智能自助豆浆机的设计
        2.2.1 场景的定义和作用
        2.2.2 智能自助豆浆机投放地点的聚类及投放原则
        2.2.3 智能自助豆浆机行为场景的细分及特征
    2.3 场景理论为自助豆浆机设计提供的可能性
    2.4 场景理论下智能自助豆浆机设计方法和流程
    2.5 智能自助豆浆机设计的研究方向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自助豆浆机用户场景构建
    3.1 调研策略
        3.1.1 调研方法与目的
        3.1.2 调研框架
    3.2 相关案例分析
        3.2.1 市场商用自助豆浆机的特征及应用
    3.3 运维场景观察与访谈
        3.3.1 观察内容分析
        3.3.2 使用安装调试过程观察:
        3.3.3 维护过程的观察
        3.3.4 观察总结
    3.4 用户问卷调研与访谈
        3.4.1 第一阶段调研—豆浆购买行为场景特征及需求
        3.4.2 访谈样本选取调研计划
        3.4.3 第二阶段调研—豆浆机用户及投放场景聚焦
        3.4.4 第三阶段调研—通勤场景豆浆饮用需求验证
        3.4.5 用户调研总结
    3.5 调研阶段结果分析
        3.5.1 痛点分析
        3.5.2 设计需求梳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自助豆浆机的设计策略
    4.1 公共场景下智能自助豆浆机设计策略
        4.1.1 人群层面
        4.1.2 环境层面
        4.1.3 产品层面
        4.1.4 服务系统
    4.2 设计要素及原则
        4.2.1 产品设计要素分析
        4.2.2 产品设计原则
    4.3 智能自助豆浆机设计策略
        4.3.1 最大化运维效率与效果
        4.3.2 满足刚性需求设计方向
        4.3.3 产品场景适应性设计方向
第五章 智能自助豆浆机的设计实践与评估
    5.1 智能自助豆浆机产品设计定位
        5.1.1 用户群体分析
        5.1.2 产品环境分析
        5.1.3 产品功能定义
        5.1.4 产品框架分析
        5.1.5 产品内部功能结构定位
        5.1.6 技术可行性分析
        5.1.7 产品人机工学分析
        5.1.8 系统产品价值
    5.2 智能自助豆浆机设计初步概念
        5.2.1 设计方案语言分析
        5.2.2 设计方案草图概念分析
        5.2.3 设计方案二维渲染
        5.2.4 初步设计方案评估与优化
    5.3 智能自助豆浆机设计中期细化
        5.3.1 硬件产品三维建模
        5.3.2 软件产品设计过程
        5.3.3 中期设计方案评估与优化
    5.4 智能自助豆浆机产品设计最终展示
        5.4.1 硬件产品渲染效果图展示
        5.4.2 软件产品高保真界面展示
        5.4.3 整体方案使用场景及人机图
    5.5 整体方案使用说明
        5.5.1 台式小型机使用流程与细节
        5.5.2 柜式大型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模型测试与打样
    6.1 产品用户可用性测试与优化
        6.1.1 机端交互可用性测试与优化
        6.1.2 C端线上购买可用性测试与优化
        6.1.3 B端商家小程序可用性测试与优化
    6.2 硬件产品打样与制作
        6.2.1 模型工程化
        6.2.2 模型加工与制作
        6.2.4 装配与调试
        6.2.5 产品拍摄与展览
总结与展望
    课题研究成果
    后续研究展望
        (1)课题研究的不足
        (2)课题后续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附录一: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二:通勤人员豆浆饮用情况及场景调研
附录三:通勤人员豆浆饮用情况用户访谈
附录四:通勤人员豆浆饮用需求验证性问卷
    1.场景验证
    2.需求验证

(6)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当代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
        1.1.2 当代中心手术部的发展需求
    1.2 研究对象
        1.2.1 当代综合医院
        1.2.2 中心手术部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框架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实地调研法
        1.6.3 跨学科研究法
        1.6.4 总结归纳法
    1.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的发展概述
    2.1 国外中心手术部的发展历程
        2.1.1 简易型手术室
        2.1.2 分散型手术室
        2.1.3 集中型手术室
        2.1.4 层流洁净手术室
        2.1.5 数字一体化手术室
    2.2 我国中心手术部的发展历程
        2.2.1 萌芽阶段
        2.2.2 形成阶段
        2.2.3 成长阶段
        2.2.4 全面发展阶段
    2.3 我国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的现状调研与问题思考
        2.3.1 我国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的现状调研认知
        2.3.2 调研医院中心手术部现状问题与不足
    2.4 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的设计原则探讨
        2.4.1 全面协同
        2.4.2 安全经济
        2.4.3 医疗高效
        2.4.4 可持续性
        2.4.5 健康舒适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的基本设计要素
    3.1 中心手术部的功能组成
        3.1.1 基本功能用房组成
        3.1.2 基于无菌水平的功能区域划分
    3.2 中心手术部的空间规模与用房分级
        3.2.1 中心手术部的空间规模
        3.2.2 中心手术部的用房分级
    3.3 中心手术部的功能用房设计基本解析
        3.3.1 手术室设计的基本解析
        3.3.2 必备辅助用房设计的基本解析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的功能流程与空间组织
    4.1 中心手术部的院区总体规划
        4.1.1 避免污染、自成一区
        4.1.2 与相关医疗部门联系紧密
        4.1.3 院区交通高效便捷
    4.2 中心手术部的功能流程设计
        4.2.1 中心手术部的基本流线构成
        4.2.2 .中心手术部的功能流程关系
    4.3 中心手术部的空间组织方式
        4.3.1 物流组织方式的影响
        4.3.2 器材准备区分布形式的影响
        4.3.3 中心手术部的空间组织模式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设计策略研究
    5.1 关注多维介入的互动式设计策略
        5.1.1 详细的设计导引
        5.1.2 多学科参与的设计过程
        5.1.3 3D设计平台
    5.2 关注健康舒适的人性化设计策略
        5.2.1 改善手术部环境品质
        5.2.2 完善手术部功能配置
    5.3 关注可持续性的弹性化设计策略
        5.3.1 适应未来发展的模块化设计
        5.3.2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变性设计
    5.4 关注医疗高效的智慧型手术部设计策略
        5.4.1 紧凑型功能空间设计
        5.4.2 医疗资源高效整合新型手术室及智慧型手术室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总结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调研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研究
        1.3.2 服务化与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研究
        1.3.3 基于服务化的企业价值链整合研究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机理分析
    2.1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模式相关概念界定
        2.1.1 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内涵
        2.1.2 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内涵及特征
        2.1.3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内涵及基本要素
    2.2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核心动力分析
        2.2.1 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过程分析
        2.2.2 服务化与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逻辑
        2.2.3 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逻辑与价值链整合核心动力
    2.3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过程分析
        2.3.1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过程理论分析
        2.3.2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过程模型构建
        2.3.3 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过程与价值增值能力变化仿真分析
    2.4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增值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2.4.1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增值能力影响因素识别
        2.4.2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增值能力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2.4.3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增值能力影响因素模型检验
        2.4.4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增值能力影响因素作用强度分析
    2.5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机理模型
    2.6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模式架构设计
        2.6.1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模式设计思路
        2.6.2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模式构成
        2.6.3 基于服务化的价值链整合模式间关系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流程延展式整合模式
    3.1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流程延展式整合模式分析
        3.1.1 价值流程延展式整合模式内涵界定与特征
        3.1.2 价值流程延展式整合模式框架
        3.1.3 价值流程延展式整合模式价值增值过程
    3.2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流程延展式整合模式构建
        3.2.1 装备制造企业用户服务需求分析
        3.2.2 基于用户服务需求的产品服务方案设计
        3.2.3 基于产品服务方案的价值流程延展策略
    3.3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流程延展式整合模式运行
        3.3.1 价值流程延展式整合模式运行过程分析
        3.3.2 价值流程延展式整合模式运行的网络均衡模型构建
        3.3.3 价值流程延展式整合模式运行的模型求解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战略环节辐射式整合模式
    4.1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战略环节辐射式整合模式分析
        4.1.1 战略环节辐射式整合模式内涵界定与特征
        4.1.2 战略环节辐射式整合模式框架
        4.1.3 战略环节辐射式整合模式价值增值过程
    4.2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战略环节辐射式整合模式构建
        4.2.1 装备制造企业战略环节识别
        4.2.2 基于不同战略环节的整合模式构成
        4.2.3 战略环节辐射式整合模式实现策略
    4.3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战略环节辐射式整合模式运行
        4.3.1 战略环节辐射式整合模式运行过程分析
        4.3.2 战略环节辐射式整合模式运行的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4.3.3 战略环节辐射式整合模式运行的模型的求解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模块凝聚式整合模式
    5.1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模块凝聚式整合模式分析
        5.1.1 价值模块凝聚式整合模式内涵界定与特征
        5.1.2 价值模块凝聚式整合模式框架
        5.1.3 价值模块凝聚式整合模式价值增值过程
    5.2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模块凝聚式整合模式构建
        5.2.1 模块化分工
        5.2.2 模块化集成
        5.2.3 界面规则构建
    5.3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模块凝聚式整合模式运行
        5.3.1 价值模块凝聚式整合模式运行过程分析
        5.3.2 价值模块凝聚式整合模式运行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5.3.3 价值模块凝聚式整合模式运行的模型求解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网络集成式整合模式
    6.1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网络集成式整合模式分析
        6.1.1 价值网络集成式整合模式内涵界定与特征
        6.1.2 价值网络集成式整合模式框架
        6.1.3 价值网络集成式整合模式价值增值过程
    6.2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网络集成式整合模式构建
        6.2.1 价值单元析出
        6.2.2 价值单元协同与整合机制构建
        6.2.3 价值网络形成
    6.3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网络整合模式运行
        6.3.1 价值网络集成式整合模式运行过程分析
        6.3.2 价值网络集成式整合模式运行的复杂网络模型构建
        6.3.3 价值网络集成式整合模式运行的模型演化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的模式选择及保障策略
    7.1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模式选择
        7.1.1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模式选择流程
        7.1.2 价值增值能力驱动要素的指标体系构建
        7.1.3 驱动要素结构判定及整合模式选择
    7.2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的保障策略
        7.2.1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的组织文化保障
        7.2.2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的人力资本保障
        7.2.3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的沟通协调保障
        7.2.4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的环境保障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实例分析
    8.1 YQHQ公司基于服务化的价值链整合行为分析
    8.2 YQHQ公司基于服务化的价值链整合模式选择
        8.2.1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与数据收集
        8.2.2 驱动要素结构评定与整合模式选择
    8.3 YQHQ公司价值模块凝聚式整合模式构建
        8.3.1 YQHQ公司价值模块分工
        8.3.2 YQHQ 公司价值模块集成
        8.3.3 YQHQ公司界面规则构建
    8.4 YQHQ公司价值模块凝聚式整合的模式运行与保障策略
        8.4.1 YQHQ公司价值链整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8.4.2 YQHQ公司价值模块凝聚式整合的模式运行策略
        8.4.3 YQHQ公司价值模块凝聚式整合的保障策略
    8.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8)基于SSGF的SI住宅工业化建造技术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1.2.1 SI住宅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SSGF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住宅工业化建造方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目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及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研究基础概述与体系构建分析
    2.1 研究范围和概念界定
        2.1.1 研究范围
        2.1.2 相关概念界定
    2.2 SI住宅概述
        2.2.1 SI住宅的内涵及构成与划分
        2.2.2 SI住宅产品的典型特征
        2.2.3 SI住宅工业化建造的要求
        2.2.4 SI住宅在我国发展面临的困境
    2.3 SSGF建造体系概述
        2.3.1 SSGF的基本认识与体系划分
        2.3.2 SSGF的工业化属性界定
        2.3.3 SSGF的理论基础分析
        2.3.4 SSGF的关键特征与优势分析
    2.4 SSGF与 SI住宅工业化建造的适应性分析
        2.4.1 SSGF与 SI住宅工业化建造的契合性分析
        2.4.2 SSGF对 SI住宅工业化建造的支撑作用分析
    2.5 基于SSGF的 SI住宅工业化建造技术体系构建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SSGF的 SI住宅工业化建造设计模式
    3.1 SI住宅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原则
        3.1.1 SI住宅设计的理论基础
        3.1.2 SI住宅的设计原则
    3.2 基于SSGF的 SI住宅设计模式
        3.2.1 分级标准化设计
        3.2.2 模块化设计
        3.2.3 空间可变设计
        3.2.4 一体化集成设计
        3.2.5 两阶段用户参与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SSGF的 SI住宅支撑体工业化建造成套技术体系
    4.1 SI住宅工业化建造成套技术体系的内容及要求
        4.1.1 SI住宅工业化建造成套技术体系的内容
        4.1.2 SI住宅工业化建造成套技术体系的要求
    4.2 支撑体混凝土结构现场工业化
        4.2.1 国外SI住宅支撑体混凝土结构施工方式的启示
        4.2.2 支撑混凝土结构现场工业化建造的概念及建造目标
    4.3 支撑体混凝土结构非承重构件适度预制
        4.3.1 支撑体混凝土结构适度预制的理念
        4.3.2 混凝土预制构件的选择
        4.3.3 新型混凝土构件预制装配技术的借鉴
    4.4 支撑体混凝土承重结构现浇工业化建造技术体系
        4.4.1 混凝土商品化生产、机械化施工
        4.4.2 钢筋工厂一体化加工、装配化施工
        4.4.3 模板标准化生产、工具化使用
        4.4.4 脚手架技术集成化、智能化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SSGF的 SI住宅填充体工业化建造成套技术体系
    5.1 填充体集成化部品工业化建造成套技术
        5.1.1 架空墙体
        5.1.2 轻质隔墙
        5.1.3 架空吊顶
        5.1.4 架空地板
    5.2 填充体模块化部品工业化建造成套技术
        5.2.1 整体厨房技术集成
        5.2.2 整体卫生间技术集成
        5.2.3 整体收纳技术集成
    5.3 填充体设备及管线工业化建造成套技术
        5.3.1 设备管线技术集成
        5.3.2 共用管道井技术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SSGF的 SI住宅全生命周期精益建造管理方法
    6.1 基于SSGF的 SI住宅全生命周期精益建造管理框架分析
        6.1.1 精益建造管理理论及方法的运用
        6.1.2 BIM信息技术的运用
        6.1.3 SI住宅全生命周期精益建造管理实施框架
    6.2 SI住宅全生命周期精益建造管理的实施
        6.2.1 项目设计阶段
        6.2.2 构件部品生产运输阶段
        6.2.3 项目施工阶段
        6.2.4 运营维护阶段
    6.3 本章小结
7 案例分析
    7.1 案例概况
    7.2 SI住宅两阶段用户参与设计
        7.2.1 第一阶段设计——商家设计
        7.2.2 第二阶段设计——住户参与设计
    7.3 基于SSGF的 SI住宅工业化建造施工技术体系
        7.3.1 支撑体现场工业化施工
        7.3.2 填充体干法施工
    7.4 基于SSGF的 SI住宅全生命周期精益建造管理方法的应用
        7.4.1 本项目BIM信息技术应用方案
        7.4.2 SI住宅全生命周期精益建造管理方法的实施
    7.5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论文结论与创新点
        8.1.1 论文结论
        8.1.2 论文创新点
    8.2 论文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我国SI住宅集成技术应用情况
附录 B SSGF建造体系内容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9)OP公司平台化产品研发管理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与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技术创新理论
    2.2 模块化设计理论
        2.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2.2.2 模块化设计方法
    2.3 国内外平台化产品研发管理研究
        2.3.1 国内研究现状
        2.3.2 国外研究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OP公司研发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OP公司发展简介
    3.2 产品研发组织架构
    3.3 产品研发管理现状
    3.4 产品研发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3.4.1 产品品类界限不清晰
        3.4.2 产品需求管理问题
        3.4.3 产品开发模式问题
        3.4.4 产品研发流程管理问题
        3.4.5 产品研发责任机制问题
        3.4.6 产品研发质量管理问题
        3.4.7 产品研发成本管理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OP公司平台化产品研发管理系统的模块化设计
    4.1 产品研发管理创新目标
    4.2 产品研发管理创新方法
    4.3 平台化产品研发管理系统的构建
        4.3.1 全面需求管理系统的设计
        4.3.2 模块化开发模式的设计
        4.3.3 照明产品的模块化设计
        4.3.4 IPD流程的结构化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OP公司平台化研发管理系统的运行管理的优化措施及效果
    5.1 公司组织结构的调整
        5.1.1 创建责权利对等的重量级团队
        5.1.2 IRB团队
        5.1.3 IPMT团队
        5.1.4 PDT产品开发团队
    5.2 公司各部门管理系统的调整
        5.2.1 研发管理系统优化
        5.2.2 产品研发质量管理优化
        5.2.3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5.2.4 加强产品数据管理
    5.3 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5.3.1 研发效率的提升
        5.3.2 产品质量的提升
        5.3.3 产品成本的降低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展望
    6.1 结论
    6.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和致谢

(10)资产通用性、交易成本与企业经营效率 ——小米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框架
    1.3 研究目标
第二章 理论背景回顾与研究思路设计
    2.1 理论背景回顾
        2.1.1 资产通用性理论综述
        2.1.2 交易成本与经营效率理论综述
    2.2 研究思路设计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案例的选取
    3.2 研究方法
    3.3 数据收集说明
    3.4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说明
第四章 案例简介与分析
    4.1 案例简介
    4.2 案例分析
        4.2.1 资产柔性化对交易成本与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
        4.2.2 资产模块化对交易成本与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
第五章 研究结论、实践启示与研究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理论贡献
    5.3 实践启示
    5.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基于模块化构建的ITS共用信息平台(论文参考文献)

  • [1]M公司产品研发管理的改进研究[D]. 韩震坡.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机器人磁齿轮关节电机关键技术研究[D]. 张进. 江南大学, 2021(01)
  • [3]具有故障限流功能的组合式直流断路器拓扑结构及控制策略研究[D]. 王威儒. 东北电力大学, 2021
  • [4]新商科背景下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研究[D]. 胡艳妮.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5]基于场景理论的智能自助豆浆机系统产品设计研究[D]. 刘静. 江南大学, 2021(01)
  • [6]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设计策略研究[D]. 罗曦.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模式研究[D]. 周凌玥.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1)
  • [8]基于SSGF的SI住宅工业化建造技术体系研究[D]. 金玉格.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9]OP公司平台化产品研发管理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与管理优化研究[D]. 乔胜玉. 吉林大学, 2020(08)
  • [10]资产通用性、交易成本与企业经营效率 ——小米案例研究[D]. 赵丽杰. 内蒙古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基于模块化构建的ITS公共信息平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