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预防性医疗保险补偿“五统一”管理效果分析

母婴预防性医疗保险补偿“五统一”管理效果分析

一、母子预防保健保偿“五统一”管理成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郎杰燕[1](2019)在《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文中研究表明制度作为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贯穿于政治学发展的始终。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性制度,其改革、发展与完善不仅能够分散农民疾病风险、降低农民医疗负担、增进农民健康福祉,而且有利于缓解社会利益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升国家政权合法性。可见,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在体现其社会性的同时也显现出很强的政治性。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从建国之初的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到如今城乡一体化整合期的“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走过一条“跌宕起伏”的制度变迁之路。时至今日,仍存在管理经办体制不顺畅、筹资结构不合理、待遇支付制度不健全、监督控费机制不完善、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等诸多问题,给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国家能力和政府信任带来巨大挑战。诚然,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复杂变迁一直以来备受学界关注,形成了经济、制度、社会、文化、政治等不同的研究路径。但是,对于由宏观管理、筹资、待遇支付三项核心要素制度构成,关系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两个市场”,关涉国家、政府、社会团体及农民个人等多元利益,并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具有高度耦合性的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而言,单一角度的分析难免有失偏颇,难以揭示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真实过程”与内在逻辑。综合“结构”、“行动”与“历史”要素全面解释制度变迁的历史制度主义为理解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复杂变迁提供了一个广阔视角,以期探寻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深层逻辑,为未来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指明方向、提供路径。为此,本文运用历史制度主义关于依据历史发展关键节点划分制度变迁阶段的方法,将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历程划分为建国初期(1949-1957)、人民公社时期(1958-1977)、改革开放初期(1978-2001)、新世纪初期(2002-2008)、城乡一体化加速期(2009-今)五个阶段。通过全面、系统梳理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演变历程,总结归纳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总体特征,并着重探寻其变迁的内在逻辑。由此得出以下三个主要结论:其一,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具有复杂变迁历程与多元变迁特征。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经历了“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制度断裂——‘初级社会保险型’医疗保险——‘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五次重大变迁。并且,每次大的制度变迁阶段下均有制度创新、制度扩散、制度完善等连续的、有所差异的制度变迁过程。同时形成分层分序的变迁路径,诱致性与强制性并行、内源性与外源性交揉、渐进性与突变式共存、合意性与意外性同在的多样化变迁方式,以及利弊相随的制度变迁绩效。其二,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遵循“环境·主体·时间”三重复合式逻辑。制度环境通过粘嵌耦合机制对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产生结构性影响,即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结构中的宏观管理、筹资和待遇支付制度分别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高度粘嵌,推动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结构性变迁。行动主体通过价值偏好与利益博弈机制对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产生自主性影响,即建国初期农民的共同行动,人民公社时期国家的整体性动员,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医疗机构、农民等多元主体的非合作博弈,新世纪初多元主体的合作博弈以及城乡一体化加速期人社与卫生两个主管部门之间的管理权争夺,推动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自主性变迁。另外,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在近百年变迁历史中形成对“国家主导”、“自愿合作”以及“二元保障”路径的强劲依赖,并且还受到诸多偶然性事件以及关键节点等时间要素的深刻影响。其三,未来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应在优化制度环境、规范各行动主体行为、突破路径依赖、把握关键节点的基础上向着更加公平、健康、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

王昆玲[2](2010)在《浅析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制实施与发展》文中研究说明

刘毅俊[3](2008)在《武汉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两级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进行评估,有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政策建议。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武汉市近三年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投入所产生的绩效和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估,全面分析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政策,及时总结政策落实情况及成功的经验,评估工作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和调整措施,为武汉市的主管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督导、考核和补助经费的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建立效益良好的、可持续的长效投入机制。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研究原理和技术,利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从社区卫生服务的供方、需方两方面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的有关论着和文献,总结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的思想和理念,为本次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现场调查,全面调查武汉市社区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情况、人员工作效率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运用SWOT分析法综合考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对其优势、劣势以及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系统评价;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分配和使用的平衡关系;利用数据包络分析,计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相对效率得分,比较各个区服务的相对效率。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以武汉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为评价对象,从社区卫生服务供方和需方两个方面对社区卫生服务效率进行评价,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相关理论的回顾和总结,为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提供理论基础;(2)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包括机构的性质、人员、投入、相关政策的实施、财务收支以及服务提供等情况;(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配置效率评估,分析服务数量变化、门诊及住院数量增长、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类别与数量等情况,以及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率:(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工作效率评价,了解各项工作时间分配,分析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实现以及有无偏颇的情况;(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会效益评估,了解利益相关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评价和看法,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度与反应性,评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会效益。研究结果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网络已经基本建成,七个中心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几乎覆盖了全部的地域人口,87.09%的中心其业务用房面积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2)截止到2007年6月30日,七个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职在岗人员总数5535人,临床医生占在职在岗人员的28.18%,护理人员占在职在岗人员24.46%,医护比例为1:0.88;公共卫生医师占在职在岗人员的4.03%。医生学历以本科为主,护士学历以中专为主;(3)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营状况逐步改善,2007年盈利机构占87.88%,政府财政投入逐年上升,但占中心收入的比例仍然较小(14.83%~21.4%),财政专项补助占政府投入的32%~56%,公共卫生投入是财政专项补助的主要部分,占专项补助的65.74%~70.28%,业务收入是机构收入的主要来源(占80%以上),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在60%以上;(4)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开展了体现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特点的服务项目,提供量有了较大增长,2006年门诊总人次的增长率为30.45%,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家庭档案建档数、计划生育咨询指导人次数的增长幅度较大,2006年的增长率分别为54.02%、49.12%;孕产妇系统管理人数增长率为18.81%,康复服务增长率31.52%;其他服务增长幅度较小;(5)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认可程度较高,54.14%的人员发展前景比较乐观。但是,大部分的人员(约55.32%)对目前的收入表示不满意,认为无法达到与工作量相对应的收入水平。(6)居民对基本医疗服务的知晓率较高,但对公共卫生知晓率较低。对看病的知晓度最强高,达到96.45%,居民对方便性和服务态度方面的满意度较高,但对服务价格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满意度相对较差。(7)90%以上的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原因是离家近,就诊方便,而因价格适宜和候诊时间较短而就诊的居民所占比例低于35%,因医疗技术水平好就诊的比例更低,仅为8.83%。政策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1)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确保各项配套政策落到实处;(2)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拓展筹资渠道,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开展;(3)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强化岗位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业务水平;(4)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改善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居民对卫生服务的满意度;(5)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研究的创新点与今后研究方向本研究在国内率先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从社区卫生服务的供方和需方两个层面,围绕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体系、功能履行和绩效评价三各方面,联系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实际,聚焦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角度全方位采集大量的数据,进行深入综合分析和评估,类似研究在国内鲜有报道。本研究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定量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武汉市应用该研究成果率先在国内首先试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定量考核与经费核拨相结合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办法,得到各界的普遍认可,说明该研究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评价需要建立绩效评价的资料收集平台和系统,构建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既能及时进行信息收集、分析信息,同时又满足了日常管理中监测控制、报告的需要。同时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当前亟待建立一整套科学完整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的筛选上,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指标数目要精简,反映内容要比较全面,运用时方便基层,操作和计算比较简便。在评估方法上,应当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方相结合,建立评估模型,合理确定指标体系和指标的权重。目前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政策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运行机制、管理体制也不断创新,在选择评价指标中要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时间跨度的需求,如大医院托管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评价指标等。评价指标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会随着人们对绩效的认识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同样也会随着社区卫生事业本身的发展而变化,更重要的是评价指标要以广大群众的健康需要和服务需求为前提。本次研究结果不是研究的终点,而是下一次研究的始点,并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指标体系的时效性决定了该项研究的长期性。

吕军[4](2005)在《我国妇幼卫生领域关键问题界定与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为政策理论完善型研究,属《我国卫生事业主要领域关键问题界定与策略研究》的系统研究,在立足国内,从卫生事业发展战略层面出发:旨在构建和明确“我国卫生事业主要领域关键问题界定与策略研究,包括思路、步骤及其常用方法等”,以弥补公共政策理论的空白、消除实践的瓶颈。 一、立题依据 本论文为《我国卫生事业主要领域关键问题界定与策略研究》研究项目的子课题之一。 总课题研究认为政策优劣决定事业兴衰,追求高价值是政策的理性目标。在现实中,制约政策价值的障碍很多,在我国研究者和制定者之间以及科研和政策之间存在的隔阂和差距似乎更为明显。政策研究者和制定者各自为政,理论停留在理论,不具备指导实践的作用,实践只能依据经验。科学制定政策不仅需要有效的政策方法论,也需要政策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间的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但目前我国卫生领域还缺乏政策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进行良性互动的平台。 总课题《我国卫生事业主要领域关键问题界定与策略研究》,旨在以“政策制定科学程序”为指导,依据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步骤,在明确界定特定领域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根据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对全局的重要性综合确定问题的优先解决顺序,然后参照政策研究衡量标准和政策决策衡量标准针对需要优先解决的焦点问题进行研究现状和空白缺陷分析,结合焦点问题研究现状和空白缺陷的分析结果,选择几个潜在热点和具有影响力的关键问题,超前进行专题政策研究,对科学制定国家重大卫生政策提供信息。 本研究作为《我国卫生事业主要领域关键问题界定与策略研究》中的一部分,研究将在总课题的基本框架下,围绕“政策制定科学程序”的各个逻辑步骤展开。对国内文献的评阅显示针对妇幼卫生领域重大问题及相关政策的系统研究在这20多年里是一个绝对的空白,可见妇幼卫生领域的政策研究是非常薄弱的,而政策研究是进行宏观管理顶层设计的基础和依据,研究的空白使决策失去了理论支撑。目前妇幼卫生政策研究滞后于我国宏观经济改革的进程,滞后于我国卫生改革的进程。妇幼卫生政策与立法是保障妇女和儿童健康及开展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从政策开发和制度建设的角度,为了促进我国妇幼卫生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进一步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需要对我国妇幼卫生领域存在的问题能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和了解,需要明确在妇幼卫生领域目前究竟存在多少问题?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和严重性如何?研究者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程度?各级决策者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程度?等等。 本研究包括“理论论证”和“策略研究”两个部分。“理论论证”部分包括三个部分:首先通过对妇幼卫生领域基本职能、运作规律、发展过程、政策环境等的分析来精确界定

何文秀[5](2003)在《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积极推进镇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文中研究表明

郝模[6](2003)在《我国农村卫生发展的关键问题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农村卫生工作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57.6%的与卫生有关领导坚持:“与城市相比,农村卫生对全社会稳定的影响程度更大”。 相比较城镇,农村卫生虽然更为重要也更为复杂,但在过去的20多年来,政策变化更多、动荡更大、问题更多、发展也更缓慢,总体滞后于社会发展。农村既存在着与城镇卫生相似的问题,如医疗费用负担、药品市场混乱、医德医风滑坡、态度质量不佳、管理低效、人浮于事、补偿机制扭曲等。也存在特有的问题,如三级卫生组织协调关系名存实亡,无序竞争,生存困境,逐级管理机制消亡,村乡两级医疗市场混乱等,这些问题在乡村两级更为明显。 上述问题得不到解决,农村卫生工作者将在恶性循环中挣扎盲动,“预防为主”方针就难以落实到实处,“向农村、基层和防保倾斜”也只能停留在文字上,社区卫生服务理念也将因为防保功能无法落实而流于形式,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难以有实质性进展。 本次研究旨在针对农村卫生发展面临的众多问题,研究和论证农村卫生发展急需解决的焦点问题、问题的根源和作用机制、针对根源的对策思路和方案,推荐农村卫生的适宜发展途径。研究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批准号:79925002)、国家科技部软科学基金(批准号:K00-10-18)等连续资助。 二、材料与方法 研究设计在总体上力求体现“两个前提”、“四个结合”和“六个基础”。即研究以“提供解决农村卫生发展关键问题政策建议”和“填补关键问题政策研究中的空白和缺陷”为前提;以“科研与国情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定量与定性结合、研究与决策结合”为原则;体现研究的“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逻辑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研究以“政策制定科学程序”作为指导性研究方法和研究的技术路线,运用“卫生系统宏观模型”为研究提供系统的思路,选用“多维度组合评价法”指导横向调研内容的勾划思路。同时,针对研究中所得的主要思路和观点,进行“定性定量多重论证”。 本次研究的样本地区确定在中等及较发达地区,因为(1)中等及较发达地区在我国更具代表性,按县计约占80%左右;(2)中等及较发达地区意味着欠发达地区不久的将来,本课题分析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发现,欠发达地区一般滞后中等及较发达地区5年;(3)在中等及较发达地区可行的政策思路和技术,一般在发达地区可行性极大。主要样本选取方法主要为最大差异抽样法和普查两种,遵循可行性和对照原则。 主要的资料收集方法包括文献归纳分析、焦点问题访谈、二级资料提取、卫生服务调查和意向调查等. 系统调研了华东3省12县、49乡镇、1 74村的各级领导、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和卫技人员,以及9781户农户。经检验,数据质量与代表性良好。三、主要研究结果(一)农村卫生发展的关键问题 1、关键问题确认 运用文献归纳荟萃分析的方法和卫生服务组织方、提供方和需方的意向调查,确定了我国农村卫生发展面临众多问题的优先顺序。 其中位列首位的关键问题是“预防保健职能难以切实落实到位或流于形式”,具体表现为“重医轻防、以医养防、重有偿服务轻无偿服务、重有收益轻少收益”。 2、关键问题的表现和严重程度 定量论证表明,社会观念上已形成明显的“重医轻防”迹象,例如,县医院从人员流动中总体是呈现吸引人才,其调入调出人员的综合素质比为1.肠,而防疫站从流动中丧失人才,其调入调出人员的综合素质比为一1.25. 在县级防疫站,主要表现为“重有偿服务轻无偿服务、重多收益轻少收益”,“.6%卫技人员认为该现象已成趋势。”.1%人员认为“科室和项目收益越高,人力配置越好”,科室收入与人力素质的偏相关系数高达0.4991。同时,科室收益越高,卫技人员稳定性越好,收益为高、中、低的科室,人员净流入率分别为巧.6%、一5.5%和一7.8%。有理由认为县级防疫站为了自身的收益,在放松对全县的防疫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职能. 在乡镇卫生院,“重医轻防、以医养防、重有偿服务轻无偿服务、重有收益轻少收益”等现象均存在且尤为突出.一是在乡镇卫生院日常经营活动中,“重医轻防”、“以医养防”并存。72.1%的各方人员认为是重医轻防是乡镇卫生院的普遍行为,乡镇卫生院在人力和财力配置上,倾向于医疗科室而忽视防保科室,防保人力素质约相当于医疗人员的79.6%水平;医疗和防保支出的增长呈现明显“剪刀差”,也即随着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收入的增长,防保工作的地位在逐步下降.但是不能否认以医养防依旧存在,生存活力越高的乡镇卫生院,防保投入量越多,防保开展能力也越强。平均每人力素质单位的医疗与防保的收益比为1.53,该比例越大,忽视防保的经济动力也越大。二是在防保业务开展中,“重有偿服务轻无偿服务和重有收益轻少收益’,的现象同时并存。乡镇卫生院防保组在安排工作时,其工作时间比重和该工作的经济收益比重完全一致。对村卫生室的监督、管理和指导职能逐步丧失,乡镇卫生院从流动中也是丧失人才,调入调出人员的素质比为一1.11。 在?

周建华[7](2001)在《母子预防保健保偿“五统一”管理成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朱道建,周长发[8](2001)在《邗江县乡镇卫生院改制对防保工作影响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自2000年8月以来,扬州市邗江县全面实行了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的改革,全县24家乡镇卫生院分别以“售、股、租”3种形式进行了改制,其中售17家,股4家,售、股、租相结合3家。目前运转已近一年,为进一步了解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后防保工作的运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卫生院改制后防保工作的运行机制,我们组织人员先后对该县不同改制形式的8所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实地调查。1 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乡镇卫生院(每种产权制度形式各1~2所)

林夏巧[9](2001)在《新形势下乡镇卫生院发展对策与思考》文中提出 农村卫生工作始终是整个卫生工作的重点,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卫生工作的主体,是县(市)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中间环节,承担着大量农村医疗预防保健任务。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

史晓群[10](2001)在《第十一讲 乡镇妇幼卫生管理》文中研究指明

二、母子预防保健保偿“五统一”管理成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母子预防保健保偿“五统一”管理成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
        (二)关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研究
        (三)已有研究评述
    三、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阐释
        (一)制度及制度变迁
        (二)医疗保险制度及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三)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
    四、研究视角与分析框架
        (一)研究视角:历史制度主义
        (二)分析框架:环境·主体·时间与制度变迁
    五、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六、总体思路与结构安排
        (一)总体思路
        (二)结构安排
第1章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基本历程
    1.1 建国初期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
        1.1.1 制度生成:米山联合保健站建立
        1.1.2 制度扩散: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推广
    1.2 人民公社时期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
        1.2.1 制度创新:稷山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建立
        1.2.2 制度扩散: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大力推广
        1.2.3 制度衰退:国民经济调整下暂时性式微
        1.2.4 制度高潮:“六·二六”指示下走向“顶峰”
    1.3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断裂
        1.3.1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雪崩式”解体
        1.3.2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首次恢复重建失败
        1.3.3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再度恢复重建无果
    1.4 新世纪初期“初级社会保险型”医疗保险
        1.4.1 制度创新:新农合政策出台
        1.4.2 制度试验:新农合试点启动
        1.4.3 制度扩散:试点扩大与“全覆盖”
    1.5 城乡一体化加速期“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
        1.5.1 制度创新:地方自发探索城乡医保制度整合
        1.5.2 制度扩散:中央顶层政策倡导性整合
        1.5.3 制度完善: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式整合
    小结
第2章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总体特征
    2.1 分层分序: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路径
        2.1.1 分层变迁:三项核心要素制度的相对独立性
        2.1.2 分序变迁:三项核心要素制度的相互关联性
    2.2 多样并存: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方式
        2.2.1 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并行
        2.2.2 内源性制度变迁与外源性制度变迁交揉
        2.2.3 渐进性制度变迁与突变式制度变迁共存
        2.2.4 合意性制度变迁与意外性制度变迁同在
    2.3 利弊相随: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绩效
        2.3.1 农村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制度绩效
        2.3.2 “集体福利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绩效
        2.3.3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断裂式”变迁绩效
        2.3.4 “初级社会保险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绩效
        2.3.5 农村“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绩效
    小结
第3章 结构性变迁:制度环境与农村医疗保险
    3.1 制度环境与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
        3.1.1 粘嵌耦合:制度环境对制度变迁的影响机制
        3.1.2 农村医疗保险与制度环境的嵌入关系
    3.2 政治嵌入性:政治环境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
        3.2.1 国家缺位与“俱乐部式”管理
        3.2.2 “全能主义”与官僚化管理
        3.2.3 行政分权与管理主体缺失
        3.2.4 民生政治与政府垄断性管理
        3.2.5 政府治理变革与社会化管理
    3.3 经济嵌入性:经济环境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
        3.3.1 合作经济与农民自愿集资
        3.3.2 封闭性集体经济与强制性筹资
        3.3.3 经济性分权与医疗保险筹资不力
        3.3.4 经济发展奇迹与财政主导型筹资
        3.3.5 分配格局调整与社会化筹资
    3.4 社会嵌入性:社会环境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
        3.4.1 社会弥散与低水平医疗保健
        3.4.2 “总体性社会”与集体医疗福利
        3.4.3 社会转型与医疗自费
        3.4.4 社会权利诉求与初级医疗保险待遇
        3.4.5 社会公正与统一医疗保险待遇
    小结
第4章 自主性变迁:行动主体与农村医疗保险
    4.1 偏好与博弈:行动主体对制度变迁的影响机制
        4.1.1 价值偏好:单一行动主体与制度变迁
        4.1.2 利益博弈:多元行动主体与制度变迁
    4.2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中的行动主体及其利益诉求
        4.2.1 国家/政府的利益诉求
        4.2.2 医疗机构的利益诉求
        4.2.3 农民的利益诉求
    4.3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中的利益博弈
        4.3.1 农民的共同行动与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
        4.3.2 国家的整体性动员与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
        4.3.3 多元主体的非合作博弈与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断裂
        4.3.4 多元主体的合作博弈与“初级社会保险型”农村医保
        4.3.5 管理权之争与“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
    小结
第5章 历史性变迁:时间中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5.1 路径依赖、偶然事件、关键节点与制度变迁
        5.1.1 自我强化: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5.1.2 意外结果:偶然事件与制度变迁
        5.1.3 “遗产”的产生与再生产:关键节点与制度变迁
    5.2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5.2.1 “国家主导”路径的依赖
        5.2.2 “自愿合作”路径的依赖
        5.2.3 “二元保障”路径的依赖
    5.3 偶然事件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
    5.4 关键节点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
    小结
第6章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三重逻辑与未来改革
    6.1 “环境·主体·时间”三重复合式制度变迁逻辑
    6.2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及原则
        6.2.1 共享、健康与幸福:制度改革目标
        6.2.2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原则
    6.3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策略选择
        6.3.1 优化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环境
        6.3.2 规范各行动主体行为
        6.3.3 突破路径依赖
        6.3.4 注重关键节点
    小结
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二、进一步讨论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浅析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制实施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计划免疫是目前控制传染病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2.儿童免疫保偿工作的实施多年来, 各地在开展计划免疫保偿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和不足
3.儿童免疫保偿制的要求与发展

(3)武汉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理论研究
    一、社区卫生服务理论
        1.1.我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背景
        1.2.我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动因及意义
        1.3.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位以及服务内容
    二、绩效及绩效评价理论
    三、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理论
        3.1.社区卫生服务绩效
        3.2.国外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的研究和实践
        3.3.国内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3.4.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指标的筛选
        3.5.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指标的主要内容
    四、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2.1.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2.2.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配置效率评估
        2.3.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工作效率评价
        2.4.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会效益评估
    三、研究方法
    四、技术线路
    五、质量控制
第三部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一、基本情况
        1.1.调查机构数
        1.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举办主体
        1.3.独立法人资格情况
        1.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覆盖情况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设置情况
        2.1.房屋设置情况
        2.2.中医诊室和中药房设置情况
        2.3.机构床位设置情况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状况
        3.1.人员构成
        3.2.人员学历构成情况
        3.3.人员职称构成
        3.4.人员培训情况
    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务收支情况
        4.1.各区卫生事业费用情况
        4.2.近三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助经费情况
        4.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支和负债情况
        4.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部分相对指标
        4.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费投入的公平性分析
    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提供情况
        5.1.近三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服务提供量总体情况
        5.2.近三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提供量总体情况
        5.3.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情况
    六、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综合评价
        6.1.数据包络分析
        6.2.投入-产出指标的确立
        6.3.计算结果及分析
第四部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员工作效率评价
    一、工作人员基本情况
        1.1.年龄与性别构成
        1.2.职称构成情况
        1.3.工作人员学历构成
        1.4.工作人员所学的医学专业情况
        1.5.工作人员从事的专业技术领域情况
        1.6.工作人员的收入情况
        1.7.工作人员参加培训情况
    二、工作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评价情况
        2.1.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的评价
        2.2.对工作受尊重情况的评价
        2.3.对自身未来发展的评价
    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评价
        3.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临床医生服务完成情况
        3.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人员服务完成情况
        3.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人员服务完成情况
        3.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服务完成情况
        3.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他卫技人员服务完成情况
    四、工作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看法
第五部分 社区卫生服务社会效益评价
    一、社会人口学特征
    二、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2.1.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原因分析
        2.2.社区卫生服务知晓情况分析
        2.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的利用情况
        2.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三、社区卫生服务反应性
        3.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反应性分析
        3.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反应性各要素评分
    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满意度评价
        4.1.就诊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分析
        4.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满意度各要素评分
第六部分 社区公共卫生发展SWOT分析
    一、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优势
    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劣势
    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机遇
    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挑战
第七部分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1.1.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较高,但在机构建设方面尚存在一定不足
        1.2.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力度有所增强,投入的公平性较好,但总体支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3.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初步体现,但某些服务较为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1.4.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整体较低,全科医生配置比例较小,全科医学培训工作亟待加强
        1.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认可程度较高,但收入水平与工作量存在一定差距,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1.6.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服务知晓率较高,但对公共卫生服务知晓率相对较低,机构宣传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1.7.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较高,但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1.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可及性较高是吸引居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因素
    二、政策建议
        2.1.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确保各项配套政策落到实处
        2.2.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拓展筹资渠道,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有效开展
        2.3.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强化岗位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业务水平
        2.4.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改善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居民对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2.5.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
第八部分 研究的创新点与今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附录一: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二:附表
致谢

(4)我国妇幼卫生领域关键问题界定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立题依据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 界定我国妇幼卫生领域
        (二) 界定我国妇幼卫生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确认我国妇幼卫生领域关键问题
        (四) 分析妇幼卫生领域焦点问题的研究现状
        (五) 妇幼卫生领域特定焦点问题的根源与作用机制研究
        (六) 妇幼卫生领域特定焦点问题政策方案的实施策略和论证
材料与方法
    一、指导性研究方法
    二、文献评阅指标体系构建和信度效度分析
    三、资料来源与具体分析方法
    四、质量控制与统计分析
    五、研究总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结果与分析
第一部分 我国妇幼卫生领域界定
    一、我国卫生服务体系概述
        (一) 中国卫生服务体系的构成
        (二) 卫生行政组织
        (三) 卫生服务组织的组成
    二、中国妇幼卫生服务体系概述
        (一) 妇幼卫生行政组织
        (二) 妇幼卫生服务组织
        (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三、妇幼卫生领域界定
        (一) 我国妇幼卫生领域界定
        (二) 妇幼卫生领域背景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我国妇幼卫生领域关键问题界定
    一、确定问题界定的文献收集范围与年限
    二、界定妇幼卫生领域存在问题
        (一) 系统收集、确定问题数量
        (二) 文献评阅指标体系的构建和信度效度分析
        (三) 文献概况
        (四) 问题界定和论证
        (五) 形成问题系统
        (六) 问题系统作用机制分析
    三、我国妇幼卫生领域关键问题确认
        (一) 明确问题的优先顺序
        (二) 对28类问题重要性的排序
        (三) 对28类问题严重性的排序
        (四) 问题可解决性的判断
        (五) 综合排序
        (六) 确认关键问题尤其是焦点问题
    四、多重论证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妇幼卫生领域焦点问题研究现状
    Ⅰ、确定分析的焦点问题
    Ⅱ、焦点问题的研究决策现状与空白缺陷分析
        一、焦点问题的研究概况
        二、焦点问题根源和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分析
        (一) 判定根源与作用机制研究的标准
        (二) 焦点问题的根源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三) 目前研究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之处
        三、解决焦点问题政策思路的研究现状分析
        (一) 政策思路的分类
        (二) 解决焦点问题的政策思路研究进展
        (三) 政策思路实施的约束条件和关键技术研究概况
        (四) 目前研究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之处
        四、解决焦点问题实践方案的研究现状分析
        (一) 实践方案的分析思路
        (二) 政策方案的研究和实践进展
        (三) 目前研究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之处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解决妇幼卫生领域焦点问题的策略研究
    Ⅰ、论证“妇幼保健机构定位错位,保健服务管理不完善”的根源与作用机制
        一、推导和确定导致“妇幼保健机构定位错位,保健服务管理不完善”的影响因素
        (一) 确定焦点问题的坐落范围
        (二) 系统搜寻“妇幼保健机构定位错位,保健服务管理不完善”的影响因素
        二、“妇幼保健机构定位错位,保健服务管理不完善”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运用因果分析图来确定导致焦点问题的根源和主要影响因素
        (二) 焦点问题的根源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定量论证
        三、“妇幼保健机构定位错位,保健服务管理不完善”的作用机制模型
        (一) 妇幼保健机构的行为动因分析
        (二) 妇幼保健机构的行为特征分析
        (三) 妇幼保健机构的社会功能分析
        (四) “妇幼保健机构定位错位,保健服务管理不完善”的作用机制
    Ⅱ、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思路与政策方案
        一、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思路
        二、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可持续发展政策方案的拟订与论证
        (一) 政策方案
        (二) 政策方案的实施策略与论证
    参考文献
讨论
    一、开展妇幼卫生领域政策研究的必要性
    二、我国妇幼卫生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界定的价值
    三、我国妇幼卫生领域关键问题确认方法的完善
    四、妇幼卫生领域焦点问题研究现状分析的意义
    五、对如何完善妇幼卫生领域特定焦点问题策略研究的认识
    六、本研究的难点和不足
附录
    参阅政策法规一览表
致谢
综述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获奖情况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5)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积极推进镇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2 主要做法
    2.1 认清形势, 专题部署
    2.2 认真摸底, 合理配置
    2.3 重拳出击, 大力整治
    2.4 加强管理, 敢于创新
3 取得成效
    3.1 立足实际、抓住机遇、谋求发展
    3.2 调整结构、提高素质、方便群众
    3.3 贯彻方针、加强防保、落实到位
    3.4 理顺关系、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4 几点体会
    4.1 保持优势是基础
    4.2 政府支持是关键
    4.3 规范管理是保证

(6)我国农村卫生发展的关键问题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立题依据
    二、 研究目标
    三、 研究内容
        (一) 关键问题确认
        (二) 关键问题的根源和作用机制研究
        (三) 研究消除关键问题的政策思路
        (四) 政策方案的干预试点
        (五) 政策效果和社会影响的系统评价
        (六) 总结和推荐相应的政策建议与具体的实现措施
        (七) 总结和推荐相应的政策建议与具体的实现措施
材料与方法
    一、 研究方法概述
    二、 主要研究方法简介
        (一) 指导性研究方法
        (二) 样本选取方法
        (三) 资料收集方法和内容
        (四) 主要分析方法
        (五) 调查质量监控方法
        (六) 统计分析工具
结果与分析
    第一部分 农村卫生工作的综合平价指标研究
        一、 乡镇卫生院防保工作能力和地位综合评价指标研究和检验
        (一) 建立乡镇卫生院防保开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
        (二) 建立乡镇卫生院防保工作地位综合指标
        (三) 检验乡镇卫生院防保开展能力和地位综合评价指标
        二、 农村村卫生室综合优势评价指标的建立与检验
        (一) 建立农村村卫生室综合优势评价指标
        (二) 检验农村村卫生室优势指标
        (三) 村卫生室综合优势评价指标与村卫生室经营状况的关系
        三、 农村乡镇卫生院综合优势评价指标的建立与检验
        四、 县级医院综合优势的指标建立与检验
        五、 乡镇卫生院综合实力指标研究
        六、 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素质综合评价指标及其检验
    第二部分 农村卫生工作的历史沿革和存在问题
        一、 农村卫生工作的历史沿革
        二、 农村卫生工作补偿机制的演变状况
        三、 农村卫生工作卫生人力资源的演变状况
        四、 目前农村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五、 完善农村三级卫生网的改革动向
    第三部分 关键问题和问题的严重程度论证
        一、 文献论证我国农村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二、 意向论证我国农村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三、 医疗和防保功能在乡镇卫生院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地位分析
        四、 医疗和防保功能在村卫生室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地位分析
        五、 农村居民对医疗和防保服务认知、支付意愿及利用分析
    第四部分 关键问题根源及作用机制分析与论证
        一、 我国农村卫生发展的关键问题根源和作用机制模型
        二、 农村卫生发展关键问题的根源和促发因素
        三、 运用现实数据论证疾病防制功能难以落实的作用机制模型
        (一) 农村疾病防制机构的财政投入和有偿服务状况
        (二) 政府投入方式与疾病防制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关系
        (三) 疾病防制机构内部重有偿轻无偿、重高收入部分轻低收入部分
        (四) 疾病防制机构出现功能偏废、权力寻租,引起社会不满、各方指责
        (五) 允许有偿服务缓解疾病防制机构补偿问题的作用
        四、 农村三级卫生组织间无序竞争对防保功能的影响
        (一) 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的竞争及其对防保功能的影响
        (二) 乡村两级卫生机构之间的竞争及其对防保功能的影响
        (三) 影响乡村两级卫生组织防保工作落实到位的因素探讨
        五、 在作用机制作用下防保人员的现状和变迁
        (一) 县级防疫站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的人力资源比较研究
        (二) 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的规模和素质研究
        (三) 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人力流动情况分析
    第五部分 针对根源和作用机制的政策思路与备选方案
        一、 针对根源解决农村卫生发展关键问题的政策思路及其模型研究
        (一) 政策思路模型
        (二) 针对农村实情的补充政策思路
        二、 解决农村卫生发展关键问题的政策思路定量模型的建立和模拟
        (一) 定量模型的建立和检验
        (二) 定量模型的解释(表106)
        (三) 不同模式的效率差异和政策思路的定量表达
        三、 实现解决关键问题政策思路的备选方案
        (一) 农村卫生机构的市场拓展思路
        (二) 解决农村地区预防卫生事业投入不足问题的政策思路研究
        (三) 建立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方案的合理性分析
        (四) 建立农村二级预防保健网方案的合理性分析
        (五) 农村地区实施疾病控制中心模式(CDC)的可行性分析
        (六) 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对乡镇卫生院防保功能落实的影响分析
        (七) 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基本政策措施、模式和实施过程
    第六部分 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的实践和实践效果评价
        一、 乡村两级卫生服务有失规范的原因和表现
        (一) 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有失规范的原因和表现
        (二) 村卫生组织服务提供的不规范的原因和表现
        (三) 规范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四个前提条件
        (四) “乡村两级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能够满足规范市场所需的四个条件
        (五) 乡村两级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政策基本特征
        (六) 乡村两级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基本政策措施(见政策思路和方案研究部分)
        二、 规范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方案干预效果评价
        (一) 乡村两级卫生组织一体化政策对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功能的影响
        (二) 乡村两级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对乡镇卫生院防保功能的影响
        (三) 实施乡村两级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管理对规范农村地区药品市场的作用分析
        (四) 乡村两级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对乡镇卫生院管理村卫生室职能的影响
        (五) 乡村两级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对村医工作效率和收入影响
        (六) 乡村两级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对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的影响
        (七) 乡村两级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对乡村两级卫生人员规模和素质的影响
讨论与建议
    第一部分 总结-对解决关键问题促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认识
        一、 农村卫生事业的历史沿革和存在问题
        二、 众多问题中何谓关键问题以及关键问题的严重程度
        三、 把握问题的根源和问题形成的作用机制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作用
        四、 针对根源和作用机制研究和论证解决关键问题的政策思路
        五、 “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政策思路的效果和社会影响系统评价
        (一) “乡村两级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政策思路的潜在利益和社会影响
        (二) 乡村两级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政策思路的潜在问题
        (三) 实施“乡村两级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政策引申出来的深层次问题
        (四) 实施“乡村两级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政策的完善建议
        六、 促使农村卫生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基本步骤和潜在利弊
    第二部分 农村卫生发展的相关改革措施的思考
        一、 对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思考
        (一) 医疗机构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意义
        (二) 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定位和比重
        (三) 政府举办医院的管理体制、内部管理机制和相应的服务对象
        (四) 现有公立医院转制的管理体制、内部管理机制和相应的服务对象
        (五) 民办民营医院的准入
        (六) 医疗机构体制改革的潜在难点和障碍
        二、 关于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目标模式的设计构想(详见课题组专题系列,马安宁论文)
        (一) 对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目标模式进行设计是农村卫生改革的必由之路
        (二) 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完美组合是农村卫生目标模式的最佳框架设计
        三、 医院集团改革模式
        (一) 宏观政策环境对医院的改革要求
        (二) 国外、国内医院管理模式发展趋势
        (三) 组建医院集团的常见模式总结
        (四) 组建医院集团的潜在利弊分析
        (五) 引导、管理和规范医院集团化改革方向的基本理念
        (六) 组建医院集团的原则
        (七) 卫生行政部门在管理和组织实施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第三部分 进一步研究思路:政策研究方法的思考
        一、 公共政策制定和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进一步研究设想
        二、 政策研究中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 “科研与决策”密切相联的政策制定机制
        (二) 防止在研究中出现“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三、 农村卫生工作的综合评价指标研究
        (一) 对乡镇卫生院防保开展能力和地位综合指标的思考
        (二) 对村卫生室综合优势指标的思考
        (三) 对农村乡镇卫生院综合优势评价指标的思考
        (四) 对县医院综合优势评价指标的思考
        (五) 对乡镇卫生院综合实力指标的思考
参考文献
就读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综述
附件: 本次研究关键调查表格之一
获奖证书-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8)邗江县乡镇卫生院改制对防保工作影响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4结论和建议

(10)第十一讲 乡镇妇幼卫生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其现状
    1.1 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地位及其作用
        1.1.1 妇幼卫生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1.2 妇幼卫生工作对卫生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1.3 妇幼卫生工作是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1.1.4 妇女儿童的特殊生理决定了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1.1.5 妇幼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对外的重要窗口
        1.1.6 “儿童优先、母亲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1.2 妇幼卫生工作现状
        1.2.1 我国的妇幼卫生工作成效显着
        1.2.2 妇幼卫生工作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 地域辽阔, 工作发展不平衡
        (2) 经济基础薄弱, 投入不足
        (3) 宣传工作力度不够, 认识不到位
        (4) 其它社会因素
        1.2.3 实施妇幼卫生工作的对策
        (1) 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
        (2) 积极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3) 提高专业队伍业务素质
        (4) 巩固完善妇幼保健网络
        (5) 因地制宜, 结合实际, 确定优先领域
        (6) 积极推行优生优育系列保健保偿责任制
2 妇幼卫生方针和法律规范
    2.1 妇幼卫生工作方针
    2.2 《母婴保健法》
        2.2.1 宣传贯彻《母婴保健法》
        2.2.2 实行母婴保健许可证、合格证制度
        2.2.3 依法提供母婴保健服务
        2.2.4 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
        2.2.5 相关法律责任
        2.2.6 监督和管理
    2.3 行政管理方面的规范
        2.3.1 妇幼卫生工作条例
        2.3.2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标准
    2.4 业务管理方面的规范
        2.4.1 婚姻保健
        2.4.2 孕产妇保健
        2.4.3 儿童保健
        2.4.4 儿童常见疾病的防治
        2.4.5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3 妇幼卫生工作的基本内容与工作策略
    3.1 妇幼卫生工作的基本内容
        3.1.1 婚姻保健
        3.1.2 妇女保健
        3.1.3 儿童保健
        3.1.4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3.1.5 健康教育
    3.2 落实妇幼卫生工作任务的主要策略
        3.2.1 婚前医学检查 (下称婚检)
        (1) 婚检的概念
        (2) 婚检的实施
        3.2.2 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 (下称孕管)
        (1) 孕管的概念
        (2) 孕管的实施
        3.2.3 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下称儿管)
        (1) 儿管的概念
        (2) 儿管的实施
        3.2.4 住院分娩
        (1) 住院分娩的重要性
        (2) 加强产时保健, 规范产程操作
4 乡镇妇幼卫生保健组织及主要任务
    4.1 乡镇妇幼卫生保健组织
        4.1.1 妇幼保健组织类型
        4.1.2 妇幼保健队伍建设
        (1) 对乡镇妇幼保健人员的要求
        (2) 影响妇幼保健队伍稳定的因素
        4.1.3 人员配备、科室设置和器械装备
    4.2 乡镇妇幼保健工作主要任务
        4.2.1 孕管
        4.2.2 儿管
        4.2.3 指导村级接生工作
        4.2.4 指导村级的儿管工作
5 乡镇妇幼卫生信息管理
    5.1 乡镇妇幼卫生信息
    5.2 乡镇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3 提高乡镇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工作质量的措施

四、母子预防保健保偿“五统一”管理成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D]. 郎杰燕. 山西大学, 2019(01)
  • [2]浅析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制实施与发展[J]. 王昆玲.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07)
  • [3]武汉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研究[D]. 刘毅俊.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6)
  • [4]我国妇幼卫生领域关键问题界定与策略研究[D]. 吕军. 复旦大学, 2005(07)
  • [5]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积极推进镇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J]. 何文秀.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3(11)
  • [6]我国农村卫生发展的关键问题政策研究[D]. 郝模. 复旦大学, 2003(02)
  • [7]母子预防保健保偿“五统一”管理成效分析[J]. 周建华. 广西预防医学, 2001(S1)
  • [8]邗江县乡镇卫生院改制对防保工作影响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 朱道建,周长发.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1(10)
  • [9]新形势下乡镇卫生院发展对策与思考[A]. 林夏巧. 福建省卫生经济学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专辑, 2001
  • [10]第十一讲 乡镇妇幼卫生管理[J]. 史晓群.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1(03)

标签:;  ;  ;  ;  ;  

母婴预防性医疗保险补偿“五统一”管理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