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功能性装饰艺术在室内空间结构中的作用

论功能性装饰艺术在室内空间结构中的作用

一、论功能性装饰艺术在室内空间结构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郑子萱[1](2021)在《基于梅花元素的家居饰品设计与制作》文中提出本文以梅花为研究对象,从梅花本身或是带有梅花的器物中提取出设计元素,通过再造的方法将其应用于现代家居饰品中,再造包含了元素和材料选用的创新化。在提升产品文化底蕴的同时,也为产品增添了附加价值。文章系统梳理从古到今梅花元素在珠宝配饰、文玩、家居摆件等器物上的应用,总结梅花元素的构成要素、装饰手法和纹饰寓意,归纳出几种梅花设计符号的原始形状,再通过形状文法对其拓展变形获得用于设计的新符号。梅花元素在现代家具饰品中也有大量应用,主要通过“具象直接”与“典故直接”的显性表达和“元素凝练”和“抽象重构”的隐性表达方式呈现,这些应用方式为本文设计实践提供了范本。在进行基于梅花元素的家居饰品设计前,笔者从市场需求、造型元素、审美法则三个方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设计了“疏影”和“暗香”两个系列,分别以梅花元素的“隐性表现”和“显性表现”方式体现。每个系列包含香薰、花器、托盘三件产品。梅花元素的非物质如精神内涵、历史意义、象征寓意、文化起源、文化价值、文化产物等可以在产品的造型、纹样、色彩、材料、肌理、工艺等物质要素中表达显现。通过设计符号的形式和意义的传达,才得以实现文化内涵的表达和输出。在实物的制作中,通过运用现代化的工业技术辅之以手工工艺,提升产品的质感和底蕴,在材料的选用上也将其与梅花元素的涵义挂钩,真正将“形”和“意”与产品的呈现相吻合。总之,基于梅花元素的家居饰品通过梅花设计符号的应用,现代材料和传统工艺的融合,产品在形式上摆脱人们对其传统中国风的固有印象,其文化涵义在造型、材料、工艺上都有所体现,产品的文化传达更具统一性和完整性。本课题研究为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的延伸与现代家居饰品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现代家居饰品的设计提供了较为系统、清晰的思路。

侯帅[2](2021)在《共生视角下海草房聚落生活空间再生设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城市化的大背景的驱使下,以城市为代表的现代生活方式和以乡村为代表的传统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激增,历史村落正面临着更新与改造。海草房这种被称为“民居活化石”的北方农宅,在城市化的洪流中依然难以幸免。而在部分海草房改造项目中,人们的生活空间并没有因为改造设计而获得较好的改善,并且部分村落丧失了其历史风貌,呈现出千村一律之景象。在此大背景下,作者通过研究生期间对威海荣成海草房聚落的深入调研与研究,同时结合本专业所学习的知识,试图通过建筑设计的方式,对海草房聚落生活空间进行改造与优化,为海草房建筑的保护与再生提出新思路。目前国内海草房研究,主要以当地海草房历史文化、海草房生态系系统与海草房建造技术为主,并没有较为详细的针对海草房建筑空间艺术价值以及改造策略的专项研究。本文将以胶东沿海地区宁津所镇海草房聚落的生活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黑川纪章的着作《新共生思想》及其建筑作品两个层面,分析其理论中“圣域”和“中间领域”的内在含义,并以共生的视角,构建可以用来解决海草房聚落生活空间诸多问题的设计方法逻辑框架。由于现存海草房聚落存在不同程度破坏,很难从某一个村落进行概括说明。因此,作者对荣成市宁津镇的渠隔村、八河孔家村、宁津所村、留村、万马邢家、东墩村、洼里七个历史悠久村落进行三次实地调研。记录并整理各个村落海草房建筑的空间形态、营造工艺、功能性与非功能性细部等。进而依据共生理论中的“中间领域”概念,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从功能置换、既有功能优化、新旧建筑共生、室外生活空间优化四个方面,对传统民居改造常用的设计手法进行类型化研究,并与所调研的海草房传统空间形态相结合,提出不同情况下适用于海草房生活空间再生的设计方法。文章最后部分,作者引介本人参与完成的2019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方案竞赛银奖作品验证本文研究成果,并总结研究结论。作者也将研究过程中所参考的案例进行整理附于文末,为之后研究海草房保护与改造的各领域学者提供参考资料。

谢勇[3](2020)在《软装饰元素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从精神需求层面对住宅装修以及室内环境艺术设计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软装饰作为室内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潜移默化地走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由于不同软装饰元素的选取在室内环境设计里的运用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因此本文就软装饰元素运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现有软装饰元素在室内环境与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雷婷婷[4](2021)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字技术的发展作用于建筑室内设计带来的每一次变革,都影响着使用者对设计方案认知和理解的方式,人工智能等科技高速发展使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设计方案中的应用开始涌现。在体验经济背景下,商业建筑室内空间感官体验与思维认同的价值逐渐凸显,并协同多元化业态成为当下使用者消费行为的重要诉求。因此,将参与性、交互性、动态性强的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到商业建筑室内设计中,试图通过使用者在逼真的三维虚拟化方案中的互动体验,对有效行为或行为模拟反馈信息等数据采集分析,据此进行从方案的初步设计到优选,以提升商业建筑室内设计的实效性与前瞻性。“研究基础”——通过对互动式建筑、虚拟现实技术等领域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提出支撑后续方法研究的基本理论;通过对商业空间室内化进程的研究,探索了当代商业空间复合化、步行化、景观化、公共设施完备化的发展趋势,明确了互动设计方法对于满足当代商业空间中个体需求与多元消费行为等需求特征的必要性。采用实地调研法,对不同地区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室内空间进行调研,首先应用数理分析法对调研问卷进行分析得到商业空间中群体属性影响因素,其次对商业空间中使用者的行为轨迹、访谈交流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使用者对商业空间中寻路与环境的诉求,继而对使用者光顾商业空间的频率与其他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商业空间对于使用者偏好的影响因子,而后结合国内外案例及访谈等信息,分析了商业室内空间影响因子的使用需求,以此展开,为互动设计方法研究任务阐明方向。“设计流程”——归纳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原则,依此对互动设计方法流程进行构建。根据前述理论引申探讨,提出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原则,继而在原则的指引下论述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互动设计流程。一是通过对虚拟场景的环境需求分析,按照层级需求模型对应虚拟场景的可用性、准确性、操作效率、实时显示速度对方案构成要素进行选取,完成方案初构;二是虚拟场景的构建与实现,根据文献资料应用扎根理论方法对商业室内构成要素进行提取,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要素进行权重分析,据此,对方案进行目标性电子化建构,并应用Iris VR、Mars等虚拟现实技术平台进行虚拟现实可视化处理,力求达到化简去繁的同时还原真实视觉效果;三是虚拟现实技术下的互动体验,使用者在虚拟现实方案中通过视觉感知刺激生成行为进行互动体验,并伴随体验过程产生相应的心理及生理反应,或与人工智能分析方法对接,进行行为模拟分析;最后是互动信息反馈与方案优选,通过对使用者显示反馈与隐式反馈的信息收集分析,判断空间质量并进行设计影响。“设计方法”——总结设计师可以遵循的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方法。设计方法以商业建筑室内设计原则为依据,互动设计流程为展开方式,从商业建筑室内空间布局和空间环境两大维度的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功能布局互动设计方法通过构建街区环境模型及互动体验路径的环境设置等手段,完成功能布局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设计;组织动线互动设计方法利用轨迹追踪记录等方式,将互动后动线进行可视化呈现,继而对照相应空间序列的行为预测提出动线设计及优化方法;方位感认知互动设计方法以使用者互动时辨认方位为动机并生成目标,以虚拟场景的空间识别性与装饰构件表现力为条件,通过在虚拟模型中进行操作并修改方案,以达到预期标准;空间界面互动设计方法应用场所感营造,通过互动时视觉感知表现效果对应预期心理需求以评价界面设计;导向与装饰互动设计方法及室内景观与设施互动设计方法将各设施装饰按功能分类,在互动评估后进行公众参与式设计以满足公众对参与决策的渴望。“应用演示”——演示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方法的应用。首先以商业室内空间布局为研究对象,应用动线可达性与可见性互动设计方法、方位感认知互动设计方法等对该空间布局进行实际优化设计;继而以商业室内标识系统为设计对象,利用Res Net神经网络模拟使用者的视觉感知来对虚拟商业空间中的标识系统进行图像识别完成互动,以此指导并优化设计方案。论文面向当代商业建筑室内空间的发展与转型问题,提出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理论及方法体系。通过对互动设计理论及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弥补了现有商业室内设计方法体验不足、延时反馈、不能真正实现公众参与设计等问题。基于此,论文开展了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流程与方法的研究,以期在设计方法层面为商业建筑室内空间提供更科学、更智能、更高效的设计方法创新。

张艺[5](2020)在《建筑室内外形态的整合性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所要阐释的中心内容是“室内外形态的整合性”,整合性也就是指设计的一体化。整合的目的主要是形成多元共生的有机秩序,使设计的各个层面具有多样性和同一性的辩证关系,并最终形成多元、弹性、动态的建筑整体。当今城市发展呈现复杂化和多元化的特质,建筑设计需要适应时代变化而做出调整,传统建筑设计中割裂各设计层面的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的社会环境了。虽然我国于20世纪末已经提出关于建筑、景观、规划一体化的观点,但是从目前建成的大多数项目中发现,关于建筑室内外整合性设计的情况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基于上述情况,以建筑室内外形态整合性为研究目标,围绕城市、景观、形态、空间、陈设等层面展开一系列研究工作。本文从专业的角度,在整理、对比、总结国内外关于整合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建筑、景观整合性设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引入大量建筑师案例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由此证实了在建筑设计中,室内外形态整合性思维的真实存在性。随后通过总结五种不同的整合设计手法来进一步探索在设计中如何建立系统的、科学性的建构逻辑。最终通过实验性设计来检验整合性设计思想下建筑项目的实效性。在通篇论文中,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最终得出室内外形态整合性设计是形成一体化空间的有效途径,提出方法理论研究的后续性和美好期望。对我国目前发展的建筑设计能提供一些借鉴价值和参考方向,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郭娜[6](2020)在《LOFT风格在民宿空间设计中的运用》文中研究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新变化,十三亿中国人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同时也在为中国的崛起之路努力奋斗迈向新征程。在国家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衣食住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住的方面,对室内空间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追求自然舒适、简约时尚还更加注重个人风格化和艺术创新性。民宿的设计风格正是如此,既能带人们领略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景的同时也能带来一些有特色化的和多元化的体验。LOFT风格不但追崇简单自然、时尚艺术、保留地域特色文化,还尽可能地使用自然绿色环保装修材料来营造一种自由而又舒适的空间环境氛围的设计理念,打破了现如今城市生活快节奏的紧张与心情繁闷压力的限定,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群的青睐和追捧。另一方面,考虑到现代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传统的、复古的、怀旧的特殊情怀,那么将LOFT风格运用到民宿空间设计当中去定会唤起人们从简单的欣赏物质文化上升到心灵情感寄托层次的诉求,同时还能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与升华。在本文中,首先第一章论述了LOFT风格民宿空间设计的研究背景,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研究的难点与解决办法。紧接着第二章对LOFT风格进行概述,详细分析了LOFT风格的发展脉络以及概念界定和特点。然后第三章,着重分析LOFT风格存在的意义为论点提供充足必要的依据。再接着第四章则是论述本文的重点研究分析了LOFT风格在民宿空间设计中的运用,先对民宿空间设计进行概述包括民宿的概念设定、主要类型和空间形态特征和特点等,然后重点具体深入到从空间结构、装饰材料、色彩搭配、陈设艺术和地域文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运用,还概述了LOFT设计风格在民宿空间设计中的运用方法。最后第五章对LOFT风格在民宿空间设计的发展前景中出现的系统性问题和局限性、趋势和展望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此次研究希望转变包括木材、钢筋、混凝土、玻璃和金属等建筑原材料能够在保留本色的同时通过空间设计的变化带给人一种全新的体验和感觉,打破人们对它们形成固有的观念,转变人们对固有事物的看法的理解。还有一个目的是能够让人们喜欢LOFT风格,并将这种艺术风格运用到最近流行的民宿空间设计中去,利用保留和创新相结合、低碳与节能环保相结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渗入到人们的思想当中,不但能促进国家经济和文化繁荣和谐发展,还能增添地域文化的特色性。由此可见LOFT风格运用在民宿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

彭雅婷[7](2020)在《恩阳古镇旅游区民俗客栈地域性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不断提升,许多游客的旅游重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秀美的自然风光,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富有文化内涵、具有民俗特色的文化古城、古镇和街区中。在旅客的精神诉求不断提升和国内地域文化旅游业兴起的背景下,于1992年被列为“历史文化名镇”的恩阳古镇正大力发展当地旅游业。恩阳古镇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地域特色,但目前古镇建筑的地域性研究较少,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古镇建设出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民俗客栈势在必行。因此,对恩阳古镇民俗客栈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是关系到古镇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等方法,梳理了恩阳古镇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地域文化和现有建筑概况,具体分析总结了恩阳古镇传统建筑的地域性特征。在恩阳古镇概况和传统建筑地域性特征的研究基础上,运用地域主义理论和环境心理学提炼出恩阳古镇民俗客栈地域性设计的影响因素和相应设计原则,最后分设计前期分析、选址规划、空间布局及流线设计、造型设计和地域性技术应用五部分完成设计实践,为相关地域性建筑设计提供实例参考。本文总结分析了恩阳古镇传统建筑的地域性特征,包括古镇整体空间形态、传统建筑空间形态、结构特征、技术特征、建筑材料和装饰艺术特征。恩阳古镇空间呈点-线-面的演变趋势,总体布局灵活多变,整体平面呈网络状;内部街巷纵横交错,街巷形态丰富多变;节点空间主要由水码头、街巷节点空间以及公共建筑节点空间共同构成,空间形态自由活泼,具有多样性特点。传统建筑空间形态受古镇地形影响,形式多样,主要分为对称布局和自由布局两种。古镇传统建筑主要为木结构承重,有穿斗式和穿斗抬梁混合式两种构造形式;围护结构多样,主要有竹编夹泥墙、板壁墙、夯土墙三种;屋顶形式以悬山顶为主,穿插少量硬山顶。建筑材料主要采用木材、竹材、石材和泥土;建筑装饰多样,建筑色彩以青灰色为基调,简单质朴。基于古镇传统建筑的地域性特征,分析出恩阳古镇民俗客栈地域性设计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自然环境因素、地域文化因素、交通区位因素、功能需求因素和技术因素。通过影响因素总结出设计要点来指导设计实践,在客栈选址方面,顺应古镇原有肌理,满足交通与观景的便利;在空间布局上,借鉴传统建筑的特点,采用两进院“日”字形布局方式,顺应地势,能较好适应当地光照、通风等气候条件;在造型设计上,利用退台打造具有节奏韵律感的立面形态,装饰构造提取传统建筑地域符号,如门窗雕花样式等,外观上沿袭传统建筑的基础色调,以青灰色为主,木色加以点缀,室内通过场景营造、主题陈设和装饰来营造地域文化氛围;在建筑技术方面,根据地区自然环境特点选取合适的材料,如石材、砖瓦等,在建筑通风、采光、隔热和排水等方面,通过退台、院落等布局手法以及采用太阳能接收器、地漏等技术措施,来实现传统建筑节能技术的延续。本文旨在探究恩阳古镇现代旅居建筑地域性的表达手法,通过呼应地区环境、吸收地方文化、传承地方技术等手段,做出一个体现地方特色、传承地区文化、具有人文关怀的民俗客栈设计。本研究能够为恩阳古镇地域性建筑研究和民俗客栈的地域性表达设计提供参考,丰富相关建筑设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恩阳古镇旅游业的发展。

易铖睿婧,娄悦,田语童[8](2020)在《探析装饰画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作用》文中认为装饰画在我国室内空间设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优化室内空间。本文从装饰画出发,分析了装饰画与室内空间设计的关系,并对装饰画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作用进行探究,以期促进装饰画作用最大化,实现增大室内空间、增添美感的效果,给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提供一些经验和建议。

谢丹丹[9](2019)在《江苏地区特色小镇规划分析及宜居家居产品设计研究》文中提出特色小镇是新型的产城乡一体化结合发展模式,建设特色小镇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特色小镇作出重要批示,强调特色小镇建设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如何在特色小镇中引导商业化经济产业发展、如何将民生安居和特色小镇结合、如何从最细微的家居产品设计体现小镇宜居性、如何改善小镇民生生活状态及生态环境,以推动江苏省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首先,本文对特色小镇在全国的发展规模、数量以及分布地域进行分析,得出特色小镇发展规模大、数量多、地域分布不均匀;分析特色小镇能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得出特色小镇发展需要国内政策支持以及社会各阶层的积极参与;分析特色小镇发展对人口结构、土地资源、产业结构、经济格局的影响,得出特色小镇在发展后对社会各方面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其次,以江苏地区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分析江苏地区特色小镇类型以及在建筑空间布局与室内空间布局的内容,得到江苏地区特色小镇类型对建筑空间布局与室内空间布局有较大的影响作用。根据以上特色小镇研究内容,基于“以人为本”的宜居规划理念,以南京溧水区为例,创造性地提出了特色小镇前期规划的新概念:“镇中城”与“NS”概念,推动后期溧水区特色小镇的宜居性建设。其中“镇中城”包括圆型融合扩散机制方案和纵横平移交叉机制方案;“NS”包括外部片区宜居空间生态方案和室内宜居方案。最后,基于“镇中城”和“NS”宜居规划方案,配套设计相关宜居家居产品。其中“镇中城”宜居家居产品主要包括不规则六边柜休闲办公桌、方柜不规则台桌、圆柜不规则台桌三大专利系列办公桌产品;“NS”宜居家居产品主要包括钢架布艺书架/置物架与古典黑漆实木凳两类实物产品,多功能挂衣钩与便携式蚊香器两大专利产品。

傅文武[10](2019)在《现象学视角下的宋式住宅研究及其现代演绎》文中提出近些年来,社会和学术界对有关宋代的话题十分关注,但对于宋代住宅的研究却相对不足。然而,宋代被誉为传统文化的“巅峰年代”,在这一时期的住宅体现了文化的高度自觉,对宋式住宅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利于更好地树立文化自信。本文从现象学的视角,以住宅原型的分析为基点,以宋代住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考古、绘画和文献资料的分析来提取宋代住宅中普遍且特殊的现象,抽象其本质体系;同时通过对现今中式住宅产品的实地调研,以及对国外传统建筑现代转译经典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现代转译经验;后将两者融合,进行了仿古演绎、当代演绎和未来演绎的尝试。论文第一章为绪论,简述了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明确了研究对象、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第二章采用现象学的方法,对住宅进行了本质抽象,提出了“住宅细胞”的原型概念,并剖析了其中的三要素:包裹、基质和核体。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探讨了宋式住宅包裹、基质、核体三个层面的现象及其本质,归纳整理了宋式住宅的本质特征体系。第五章则通过国内外具体的案例分析,总结项目实践经验和传统住宅现代演绎经验。第六章通过具体的实践,展现了宋式住宅在多个层面演绎的可能。最后一章则是对前述研究的总结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二、论功能性装饰艺术在室内空间结构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功能性装饰艺术在室内空间结构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梅花元素的家居饰品设计与制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1.2.1 梅花相关文化研究现状
        1.2.2 与中国传统元素结合的家居饰品设计现状
        1.2.3 与家居饰品相关材料工艺技术研究现状
        1.2.4 现存问题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
    1.4 课题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课题的研究方法
        1.4.2 课题的技术路线
2 梅花元素内涵及设计符号
    2.1 梅文化的内涵分析
        2.1.1 梅文化的历史意义
        2.1.2 梅文化的发展
        2.1.3 梅花元素的内涵分析
    2.2 梅花元素的设计符号提取
        2.2.1 梅花的形状提炼
        2.2.2 基于形状文法的设计符号推演
    2.3 本章小结
3 梅花元素在现代家居饰品中的应用表现
    3.1 家居饰品的基本概述
        3.1.1 家居饰品的定义
        3.1.2 现代家居饰品的类别与功能
        3.1.3 现代家居饰品材料及工艺
        3.1.4 现代家居饰品的发展趋势
    3.2 梅花元素的显性表现
        3.2.1 具象直接
        3.2.2 典故直接
    3.3 梅花元素的隐形表现
        3.3.1 元素凝练
        3.3.2 抽象重构
    3.4 梅花元素应用于家居饰品的可行性分析
        3.4.1 市场需求的可行性
        3.4.2 造型元素的可行性
        3.4.3 审美法则的可行性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梅花元素家居饰品的设计
    4.1 设计定位分析
        4.1.1 梅花元素家居饰品的市场现状
        4.1.2 受众人群分析及设计定位
    4.2 “疏影”系列家居饰品设计—“隐性表现”
        4.2.1 “疏影”系列-香薰
        4.2.2 “疏影”系列-花器
        4.2.3 “疏影”系列-托盘
    4.3 “暗香”系列家居饰品设计—“显性表现”
        4.3.1 “暗香”系列-香薰
        4.3.2 “暗香”系列-花器
        4.3.3 “暗香”系列-托盘
    4.4 设计要点评价
    4.5 本章小结
5 梅花元素家居饰品的制作实践
    5.1 “疏影”系列家居饰品的制作
        5.1.1 “疏影”系列香薰的制作
        5.1.2 “疏影”系列花器的制作
        5.1.3 “疏影”系列托盘的制作
    5.2 “暗香”系列家居饰品的制作
        5.2.1 “暗香”系列香薰的制作
        5.2.2 “暗香”系列花器的制作
        5.2.3 “暗香”系列托盘的制作
    5.3 梅花元素家居饰品成品展示
    5.4 制作评价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2)共生视角下海草房聚落生活空间再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 研究内容与范围
        1.4.1 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范畴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学术意义
        1.5.1 海草房国内研究现状
        1.5.2 传统民居改造国内外研究现状
        1.5.3 相关理论国内研究现状
        1.5.4 相关理论国外研究现状
        1.5.5 国内外研究的学术意义
    1.6 研究方法与研究所面临的挑战
        1.6.1 逻辑主线构建
        1.6.2 基本研究方法
        1.6.3 再生设计所面临的挑战
    1.7 文章理路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海草房聚落生活空间调研与研究
    2.1 实证调研方法设计
        2.1.1 调研内容制定
        2.1.2 调研成果展示
    2.2 海草房生活空间形态研究
        2.2.1 海草房院落空间形态
        2.2.2 海草房室内空间形态
        2.2.3 海草房单元之间空间组合类型
    2.3 海草房建筑细部形态研究
        2.3.1 功能性细部
        2.3.2 非功能性细部
    2.4 海草房聚落室外生活空间研究
        2.4.1 “点”空间
        2.4.2 “线”空间
        2.4.3 “面”空间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共生思想理论的引介
    3.1 后工业时代的共生秩序
    3.2 共生理论的思想内涵
        3.2.1 从《新共生思想》理解共生理论
        3.2.2 从黑川纪章作品理解共生理论
        3.2.3 “一般领域”、“圣域”、“中间领域”的思想核心
    3.3 共生理论在海草房生活空间再生设计上的运用
        3.3.1 海草房建筑“圣域”的独特性
        3.3.2 海草房建筑“形”的价值思考
        3.3.3 基于共生思想的设计流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案例及其设计手法类型化研究
    4.1 生活空间再生的设计类型
        4.1.1 内部/个体生活空间再生
        4.1.2 外部/聚落生活空间再生设计
    4.2 新旧空间的共生设计手法—功能置换下的生活空间再生
        4.2.1 外部空间边界扩展
        4.2.2 内部空间“Mini Space”置入
        4.2.3 “内外”空间相互转换
        4.2.4 在海草房改造中的运用
    4.3 既有功能生活空间优化
        4.3.1 功能流线重组
        4.3.2 内部适老化设计构思
        4.3.3 设计手法总结
    4.4 新建建筑与历史村落共生设计手法
        4.4.1 形式上弱化新建筑—新旧建筑的相互融合
        4.4.2 形式上强调新建筑—新建筑向旧建筑的呼应
        4.4.3 海草房聚落中新建建筑形式研究
        4.4.4 设计手法总结
    4.5 室外活动空间的新旧共生
        4.5.1 室外活动空间的功能配置
        4.5.2 休憩空间的营造
        4.5.3 “精神性空间”的氛围营造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获奖作品解读
    5.1 项目背景介绍
    5.2 设计过程推演
        5.2.1 功能布局与风貌修复
        5.2.2 建筑空间形态推敲
        5.2.3 成果图
        5.2.4 节点图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中网络图片来源汇总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软装饰元素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软装饰概述
    1.1 室内家具
    1.2 织物布艺
    1.3 功能性陈设品
2 软装饰元素运用的现状
3 软装饰元素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3.1 软装饰设计元素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3.2 软装饰设计元素在室内地面设计中的应用
    3.3 软装饰设计元素在室内墙立面设计中的应用
4 结语

(4)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数字时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1.1.2 商业建筑室内设计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互动设计方法
        1.3.2 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方法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
        1.4.1 互动设计的发展及现状研究
        1.4.2 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相关研究
        1.4.3 国内外研究总结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论文框架
第2章 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研究基础
    2.1 互动设计方法的理论思想解析
        2.1.1 建筑互动理念的产生-建筑控制论
        2.1.2 信息技术变革下的响应式建筑理论
        2.1.3 数字媒体时代下的交互设计理论
    2.2 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的理论与技术选择
        2.2.1 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2.2.2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2.2.3 虚拟现实技术对互动设计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2.3 商业建筑室内设计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2.3.1 商业空间的室内化发展历程
        2.3.2 商业建筑室内设计发展趋势及互动设计的必要性
    2.4 购物行为及心理需求影响因子分析
        2.4.1 购物行为及心理需求调研内容与方法
        2.4.2 商业空间中群体属性因素影响分析
        2.4.3 商业空间寻路分析与环境诉求
        2.4.4 商业建筑室内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2.5 使用者对商业空间影响因子的需求分析
        2.5.1 商业建筑室内空间布局需求分析
        2.5.2 商业建筑室内空间可识别性需求分析
        2.5.3 商业建筑室内空间熟悉度需求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流程的建立
    3.1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原则
        3.1.1 基于虚拟现实双向互动的公众参与设计原则
        3.1.2 基于虚拟现实主体间性的审美交互设计原则
        3.1.3 基于虚拟现实构想性的动态设计原则
    3.2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构成要素
        3.2.1 构成要素提取
        3.2.2 构成要素权重分析
    3.3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流程
        3.3.1 虚拟场景环境需求分析
        3.3.2 虚拟场景的构建与实现
        3.3.3 虚拟现实技术下的互动体验
        3.3.4 互动信息反馈与方案优选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方法
    4.1 功能布局互动设计方法
        4.1.1 功能布局与城市环境融合的互动设计方法
        4.1.2 空间配置的形态与功能互动设计方法
    4.2 组织动线互动设计方法
        4.2.1 动线的可达性与均好性互动设计方法
        4.2.2 动线序列的互动设计方法
    4.3 方位感的认知性互动设计方法
        4.3.1 空间识别性互动设计方法
        4.3.2 装饰构件表现力认知互动设计方法
    4.4 空间界面互动设计方法
        4.4.1 空间界面形式的场所感互动设计方法
        4.4.2 空间界面的材质与色彩互动设计方法
    4.5 导向与装饰互动设计方法
        4.5.1 导向系统互动设计方法
        4.5.2 商业空间装饰展陈互动设计方法
    4.6 室内景观与设施互动设计方法
        4.6.1 室内景观小品互动设计方法
        4.6.2 室内设施互动设计方法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方法应用
    5.1 商业建筑室内虚拟场景的构建与实现流程展示
        5.1.1 设计方案的环境需求分析
        5.1.2 设计方案虚拟现实互动场景建立
    5.2 以商业建筑室内功能布局互动设计方法为例的应用展示
        5.2.1 空间布局设计内容分析
        5.2.2 空间布局的互动反馈与分析
        5.2.3 空间布局方案设计优化策略
    5.3 以商业建筑室内导向系统互动设计方法为例的应用展示
        5.3.1 导向系统的虚拟模型建立
        5.3.2 导向系统的互动反馈与分析
        5.3.3 导向系统方案设计优化策略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哈尔滨商业空间购物行为特征研究调查
附录2 意大利米兰商业空间购物行为特征研究调查
附录3 专家评分定权重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建筑室内外形态的整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论题的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框架
第一章 城市设计与建筑的整合性思维
    第一节 建筑形态与景观的整合性思维
        一、建筑的弱化
        二、模拟自然
        三、场地环境融合
    第二节 建筑内外形态的整合性思维
        一、形式的统一
        二、结构的整合
        三、空间的交融
        四、材料的调和
        五、新技术的植入
        六、色彩协调氛围
    第三节 建筑形态与城市的整合性思维
        一、图底关系
        二、地域特色
        三、以人为本
    第四节 整合性思维原则
        一、区域共生原则
        二、复合性原则
        三、以人为本原则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整合性思维的优秀案例与建筑师
    第一节 扎哈 哈迪德
        一、维特拉消防站
        二、南京青奥中心项目
    第二节 丹尼尔·李伯斯金
        一、犹太人博物馆
        二、德累斯顿军事博物馆
    第三节 伊东丰雄
        一、银色小屋
        二、多摩艺术大学图书馆
    第四节 BIG事务所
        一、上海世博会丹麦馆
        二、Cope Hill垃圾发电厂
    第五节 弗兰克·盖里
        一、维特拉家具博物馆
        二、古根海姆博物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整合性的设计手法
    第一节 动态构成法
        一、概念界定
        二、曼彻斯特帝国战争博物馆
        三、斯特拉斯堡有轨电车终端站和停车场
    第二节 线性复构法
        一、概念界定
        二、伯吉瑟尔滑雪台
        三、苏黎世洛伊申巴赫学校
    第三节 分形几何法
        一、概念界定
        二、柏林犹太小学
        三、柬埔寨金边大屠杀纪念馆
    第四节 仿生拟态法
        一、概念界定
        二、美国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
        三、国家游泳中心
    第五节 塑性流动法
        一、概念界定
        二、意大利卡利亚里当代艺术博物馆
        三、阿布扎比表演艺术中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室内外整合性的实验设计
    第一节 实验目标
        一、主题确立
        二、设计概况
        三、设计目标
    第二节 设计准备
        一、城市定位
        二、场地分析
    第三节 建造过程
        一、灵感来源
        二、形态发展
    第四节 成果展现
        一、建筑与城市的整合
        二、建筑基地的整合
        三、建筑分析
        四、效果图呈现
    本章小结
结语
    一 对建筑室内外整合性研究的总结
    二 对建筑室内外形态整合性发展的思考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6)LOFT风格在民宿空间设计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3.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4 研究的难点与解决办法
第2章 LOFT风格的概述
    2.1 LOFT风格的发展脉络
        2.1.1 LOFT风格在国外的起源
        2.1.2 LOFT风格在国内的产生
    2.2 LOFT风格的概念界定和特点
        2.2.1 LOFT风格的概念
        2.2.2 LOFT风格的基本特点
        2.2.3 LOFT风格的主要类型
第3章 LOFT风格存在的意义
    3.1 工业时代背景下历史文化的留存
    3.2 高技派设计语言的衍生和发展
    3.3 社会个性化浪潮的的思想转变
    3.4 奠定推动区域产业发展的思想基础
第4章 LOFT风格在民宿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4.1 民宿的概述
        4.1.1 民宿的概念界定
        4.1.2 民宿的主要类型
        4.1.3 民宿的特点
    4.2 LOFT风格在民宿空间设计中的要素及运用
        4.2.1 空间结构在LOFT风格民宿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4.2.2 装饰材料在 LOFT 风格民宿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4.2.3 色彩搭配在LOFT风格民宿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4.2.4 陈设艺术在LOFT风格民宿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4.2.5 地域文化在LOFT风格民宿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4.3 LOFT风格在民宿空间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4.3.1 保留和创新相结合
        4.3.2 低碳与节能环保相结合
        4.3.3 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
第5章 LOFT风格在民宿空间设计的发展前景
    5.1 LOFT风格在民宿空间设计中的系统性问题和局限性
        5.1.1 LOFT风格在民宿空间设计中运用的系统性问题
        5.1.2 LOFT风格在民宿空间设计中运用的局限性
    5.2 LOFT风格民宿空间设计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7)恩阳古镇旅游区民俗客栈地域性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理论基础
        1.3.1 民俗客栈概念及特点
        1.3.2 地域主义理论
        1.3.3 环境心理学
        1.3.4 民俗客栈的地域性设计要点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恩阳古镇研究现状
        1.4.4 研究述评
    1.5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2.2 自然环境及资源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候水文
        2.2.3 资源条件
    2.3 历史人文概况
        2.3.1 历史背景
        2.3.2 巴文化
        2.3.3 民俗文化
        2.3.4 水码头场镇文化
        2.3.5 红色文化
    2.4 恩阳古镇建筑概况
        2.4.1 恩阳古镇整体风貌
        2.4.2 恩阳古镇建筑现状
    2.5 恩阳古镇客栈存的在问题
        2.5.1 缺乏科学的设计指导
        2.5.2 配套设施不完善
        2.5.3 缺乏地域性特色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恩阳古镇传统建筑地域性特征分析
    3.1 古镇空间形态特征
        3.1.1 整体空间形态
        3.1.2 街巷空间布局
        3.1.3 节点空间布局
    3.2 建筑空间形态特征
        3.2.1 建筑空间分类
        3.2.2 建筑平面空间组织
        3.2.3 建筑立面空间组织
    3.3 建筑结构特征
        3.3.1 主体承重结构形式
        3.3.2 围护结构形式
        3.3.3 屋顶结构形式
    3.4 建筑技术特征
        3.4.1 抗灾技术特征
        3.4.2 节能技术特征
    3.5 建筑材料
        3.5.1 石材的运用
        3.5.2 木材的运用
        3.5.3 竹材的运用
        3.5.4 土的运用
    3.6 建筑装饰艺术特征
        3.6.1 建筑装饰性构件
        3.6.2 建筑装饰性色彩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恩阳古镇民俗客栈地域性设计影响因素
    4.1 自然环境因素
        4.1.1 地形地貌因素
        4.1.2 气候条件因素
        4.1.3 自然灾害因素
    4.2 地域文化因素
    4.3 交通区位因素
    4.4 功能需求因素
    4.5 技术因素
        4.5.1 结构技术
        4.5.2 材料技术
        4.5.3 生态节能技术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恩阳古镇民俗客栈地域性设计
    5.1 恩阳古镇民俗客栈地域性设计原则
        5.1.1 建筑与地域环境相融合原则
        5.1.2 建筑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原则
        5.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5.2 设计前期分析
        5.2.1 设计背景
        5.2.2 民俗客栈场地选址
        5.2.3 场地周围环境
    5.3 恩阳古镇民俗客栈地域性设计方案
        5.3.1 民俗客栈空间布局及流线设计
        5.3.2 民俗客栈造型设计
        5.3.3 地域性技术的运用
    5.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访谈问卷内容

(8)探析装饰画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装饰画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
    (二)人文主义原则
    (三)和谐统一原则
二、装饰画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作用探究
    (一)增加空间协调统一性
    (二)增强室内空间视觉美观
    (三)促进空间的功能性
三、结语

(9)江苏地区特色小镇规划分析及宜居家居产品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6.1 研究难点
        1.6.2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特色小镇在国家政策体制和社会大环境下的发展研究
    2.1 特色小镇研究意义、目的与方法
        2.1.1 研究意义
        2.1.2 研究目的
        2.1.3 研究方法
    2.2 特色小镇形成阶段的数量与分布
    2.3 国家政策推动性研究
    2.4 社会大环境协助性研究
    2.5 特色小镇建设对人口、土地、产业与经济的影响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江苏地区特色小镇类型及空间布局研究
    3.1 江苏地区特色小镇类型及空间布局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3.1.1 研究意义
        3.1.2 研究目的
        3.1.3 研究方法
    3.2 江苏地区特色小镇类型研究
        3.2.1 工业发展型特色小镇
        3.2.2 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
        3.2.3 旅游发展型特色小镇
    3.3 江苏地区特色小镇土地空间开发布局研究
        3.3.1 空间分区定位研究
        3.3.2 产业经济选择研究
        3.3.3 生态交通规划研究
    3.4 江苏特色小镇建筑室内空间布局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江苏地区特色小镇研究的“镇中城”与“NS”规划设计
    4.1 “镇中城”与“NS”规划设计研究意义、目的与方法
        4.1.1 研究意义
        4.1.2 研究目的
        4.1.3 研究方法
    4.2 江苏地区特色小镇与“镇中城”及“NS”宜居设计关系研究
        4.2.1 “镇中城”概念
        4.2.2 “NS”概念
        4.2.3 特色小镇、镇中城、NS与宜居的关系
    4.3 江苏地区“镇中城”设计可行性研究
        4.3.1 “镇中城”与土地空间关系
        4.3.2 “镇中城”与农产业关系
        4.3.3 “镇中城”与人口村落关系
        4.3.4 “镇中城”与道路交通关系
        4.3.5 “镇中城”与经济关系
    4.4 江苏地区“NS”设计可行性研究
        4.4.1 “NS”与空间资源关系
        4.4.2 “NS”与宜居环境关系
        4.4.3 “NS”与商业经济关系
    4.5 案例设计区域选择—以南京溧水区为例
    4.6 溧水区为例—“镇中城”规划设计
        4.6.1 圆型融合扩散机制设计
        4.6.2 纵横平移交叉机制设计
    4.7 溧水区为例—“NS”规划设计
        4.7.1 外部片区宜居生态规划设计
        4.7.2 室内宜居设计
        4.7.3 阳台宜居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宜居家居产品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研究
    5.1 家居产品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研究目的、方法
        5.1.1 研究目的
        5.1.2 研究方法
    5.2 特色小镇家居产品设计的影响因素与类型现状研究
        5.2.1 家居产品设计的影响因素研究
        5.2.2 家居产品设计类型调研分析研究
    5.3 宜居理论与家居产品设计间的联系
        5.3.1 宜居家居产品与镇中城、NS间的理论联系
        5.3.2 家居产品色彩搭配设计的宜居性
        5.3.3 家居产品材质用料选择的宜居性
        5.3.4 家居产品造型结构设计的宜居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镇中城”与“NS”宜居家居产品设计
    6.1 宜居家居产品设计研究
        6.1.1 研究背景
        6.1.2 研究意义与目标
        6.1.3 研究方法
    6.2 宜居家居产品设计调研研究
        6.2.1 片区特色应用于家居产品设计的理论实践调研
        6.2.2 宜居家居产品设计材料来源问卷数据调研
        6.2.3 宜居家具产品设计思路调研研究
        6.2.4 宜居家居产品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的确立
    6.3 “镇中城”宜居家居产品设计
        6.3.1 不规则六边柜休闲办公桌设计
        6.3.2 方柜不规则台桌设计
        6.3.3 圆柜不规则台桌设计
    6.4 “NS”宜居家居产品设计
        6.4.1 钢架布艺书架/置物架设计
        6.4.2 古典黑底彩绘实木凳设计
        6.4.3 多功能挂衣钩设计
        6.4.4 便携式蚊香器设计
    6.5 宜居家居产品设计后期验证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10)现象学视角下的宋式住宅研究及其现代演绎(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社会话题层面
        1.1.2 学术研究层面
        1.1.3 市场需求层面
        1.1.4 文化传承层面
    1.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2.1 宋式与宋风之辨
        1.2.2 研究对象的限定
        1.2.3 研究内容的选取
        1.2.4 现象学研究方法
        1.2.5 现象学于宋式住宅研究之宜
    1.3 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1.3.1 宋式住宅及其现代演绎研究现状
        1.3.2 现象学视角下的传统建筑环境研究现状
第二章 “住宅细胞”——住宅的现象学本质
    2.1 居住的特征本质
    2.2 居住的结构本质——“住宅细胞”
        2.2.1 渗透性包裹
        2.2.2 功能性基质
        2.2.3 精神性核体
    2.3 住宅原型的演变
第三章 宋式住宅单体存在的现象学研究
    3.1 包裹——作为人与环境关系的结构体
        3.1.1 重力分化——“立、间、启”
        3.1.2 立面活化
        3.1.3 界限深化
        3.1.4 节点强化
        3.1.5 细部礼化
    3.2 基质——作为基本生活需求的支撑体
        3.2.1 受控的气候——物理环境
        3.2.2 序化的空间——空间环境
        3.2.3 简雅的器物——家居环境
    3.3 核体——作为精神状态实现的构造体
        3.3.1 生活——行为触媒
        3.3.2 结构——空间载体
        3.3.3 特征——意境指向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宋式住宅群体关系的现象学研究
    4.1 包裹——作为群组的组织界面
        4.1.1 街坊界面
        4.1.2 聚落界面
    4.2 基质——作为家族的游憩场所
        4.2.1 城市文人园林
        4.2.2 村落公共空间
    4.3 核体——作为自然的礼仪核心
        4.3.1 城市结构特征
        4.3.2 聚落结构特征
        4.3.3 精神结构特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案例分析的传统住宅现代演绎手法研究
    5.1 中式传统住宅现代演绎经验
        5.1.1 项目落地经验——以融创桃花源系列住宅产品为例
        5.1.2 成本控制经验——以南京玖溪桃花源为例
        5.1.3 在地调整经验——以绿城蓝湾小镇江南里为例
        5.1.4 景观处理经验——以苏州桃花源为例
        5.1.5 元素运用经验——以滨江湘湖里为例
        5.1.6 传统借鉴经验——以浙江象山宋风住宅设计为例
        5.1.7 界面处理经验——以万科第五园为例
        5.1.8 传统抽象经验——以万科某现代中式研发项目为例
    5.2 国外传统住宅的现代演绎
        5.2.1 韩国传统住宅现代演绎
        5.2.2 日本传统住宅现代演绎
第六章 宋式住宅现代演绎设计
    6.1 “雅颂系”——融创宋式住宅产品研发
        6.1.1 项目概况
        6.1.2 方案设计中的宋式演绎
        6.1.3 小结
    6.2 “苏幕遮”——现代宋式住宅设计尝试
        6.2.1 设计意图及手法
        6.2.2 方案设计中的宋式演绎
        6.2.3 小结
    6.3 “宋图”——未来宋式随想
        6.3.1 设计意图
        6.3.2 图示中的宋式演绎
        6.3.3 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宋宅赋”
    7.2 研究展望
图片来源
参考文献
附录A (宋代建筑术语解析)
附录B (竞赛图纸)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鸣谢

四、论功能性装饰艺术在室内空间结构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梅花元素的家居饰品设计与制作[D]. 郑子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
  • [2]共生视角下海草房聚落生活空间再生设计研究[D]. 侯帅.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软装饰元素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 谢勇. 居舍, 2020(33)
  • [4]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研究[D]. 雷婷婷.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2)
  • [5]建筑室内外形态的整合性研究[D]. 张艺.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6]LOFT风格在民宿空间设计中的运用[D]. 郭娜. 吉林大学, 2020(08)
  • [7]恩阳古镇旅游区民俗客栈地域性设计研究[D]. 彭雅婷.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8]探析装饰画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作用[J]. 易铖睿婧,娄悦,田语童. 戏剧之家, 2020(07)
  • [9]江苏地区特色小镇规划分析及宜居家居产品设计研究[D]. 谢丹丹. 南京林业大学, 2019(05)
  • [10]现象学视角下的宋式住宅研究及其现代演绎[D]. 傅文武. 东南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论功能性装饰艺术在室内空间结构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