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第 9 卷标题索引

2003 年第 9 卷标题索引

一、2003年第9卷篇名索引(论文文献综述)

李栋[1](2021)在《萨维尼法学方法论的学术史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19世纪最伟大的法学家,萨维尼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然而,随着萨维尼早期法学方法论讲义的整理出版,学界纷纷将重点转移到萨维尼法学方法论,并认为其一生都在坚持他的法学方法论。就萨维尼作品的内在逻辑而言,《1802/1803年萨维尼法学方法论与格林笔记》是萨维尼开展法学研究方法论的指引,1803年的《论占有》则是萨维尼运用其方法论"所做的一个具体题目"。而1814年的《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以及《历史法学杂志》的那篇"发刊词",可以看作是萨维尼对其法学研究方法的强调和深化。其后,1815—1831年6卷本的《中世纪罗马法史》主要体现着萨维尼"法学的历史性研究"的进路;而晚期8卷本的《当代罗马法体系》则主要贯彻了其"法学的体系性研究"的学术理想,并真正将其方法论展现得淋漓尽致。

程雅丽[2](2020)在《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论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坚强有力,人民就能幸福安康,国家就能繁荣稳定。新时期,管党治党成果如何,关键看党性修养到不到位。面对党内外形势的变化,人民和党自身的现实需求,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性修养的论述。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论述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马列主义中的党性观、毛泽东对党性的理解和阐述、刘少奇对党性修养思想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党性修养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成为其扎实的理论基础。世界形势的变化、国家和人民的目标以及梦想的实现、党执政能力的提升将党性修养提上了现实的高度,这是习近平党性修养论述形成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情况。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论述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党性修养的必要性,二是加强党性修养的五维要求,三是具体的实现途径。加强党性修养的必要性主要在于:党性是党员实现“四立”的基石、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手段、是党员终生的必修课。习近平从五个维度提出党性修养的要求:用科学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增强理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提高政治修养;践行为人民而服务的宗旨,落实道德修养;认真学习党章和党内法规,严明纪律修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作风修养。把自身努力和党组织教育和培养相结合作为党性修养的加强途径,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规范,树立和彰显良好家风是党员自身努力的方向;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打造党性修养的锻炼平台,学习、塑造和宣传典型是党组织教育和培训的主要方式。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的论述有着鲜明的特色,一是真挚的为民情怀,二是鲜明的问题导向,三是强烈的担当意识,四是严格的制度规约。这一论述科学全面,高瞻远瞩,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他启示我们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其作为维护党的地位的根本原则,重视优秀文化涵养身心的作用,求真务实,做好党性修养工作,持之以恒地努力,因为加强党性修养贵在久久为功。

曹珍[3](2017)在《二十世纪以来唐代类书研究综述》文中指出唐代类书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典籍和文献资料,封於研究我国傅统文化及管窥唐代的文学风貌有着十分重要的文献学价值和屋史意羲。自二十世纪以来,唐代类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尝试对此略作综述。挂一漏万之处,尚祈方家指正。一总论性的综合研究二十世纪以来,关於唐代类书的研究专着甚少,研究成果主要来自於通输类书的专着及一些文献学着作,封唐代类书进行概述或总论,这类着作因较爲

周一平[4](2016)在《日本版《毛泽东着作年表》校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86年日本出版的《毛泽东着作年表》,至今仍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存在缺陷,需要进行修订。日本学者竹内实主编(监修)的《毛泽东集》(1970-1972年北望社初版,1983年苍苍社修订版以下简称日《集》)10卷出版后,又出版了《毛泽东集补卷》(1983-1986年苍苍社版,以下简称日《补》)10卷,其中第10卷即《别卷:毛泽东着作年表》,主要编纂者是中村公省。1986年出版的《毛泽东着作年表》(以下简

陈灵海[5](2017)在《攻法子与“法系”概念输入中国——近代法学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文中指出近代留日学生"攻法子"撰写的《世界五大法系比较论》是第一篇将"法系"概念输入中国的论文。该文刊载于《政法学报》1903年第2期,早于梁启超次年撰写的文章。既往研究将"攻法子"的身份限缩至四人范围,本文根据其在《浙江潮》、《译书汇编》上撰译的一系列文章,进一步推论其为1898年赴日留学的浙江嘉兴籍学生吴振麟。留日学生凭借语言能力和视野优势,将大量西方法政术语输入中国,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环。其中"法系"概念的输入,更可谓近代中国西法东渐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影响相当深远。当代中国讨论"法系"问题,仍须以梳理近代"法系"概念成立与输入过程,厘清"自我—他者"关系为前提。

许文畅[6](2015)在《台湾《自由中国》杂志文艺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50年代的台湾文化场域受到多种思潮的冲击,局面异常复杂。其中,左翼思潮受到压制,国民党当局倡导的“反共文艺”成为文坛主流;与此同时,由胡适、雷震、聂华苓等人坚守的自由主义理念和纪弦等人倡导的现代主义思潮形成对“反共文艺”的突围和反拨态势。1949年11月20日,由雷震主办的政论性文化刊物《自由中国》于台北创刊,该刊始终以宣传民主自由理念为宗旨,致力于争取言论自由与思想自由的空间。以往学界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自由中国》的政论性特征,而对文艺栏的价值重视不足。《自由中国》风雨十一载,文艺栏贯穿始终,共刊出480多篇文学作品。从创刊至1952年底,文艺栏的部分作品具有些许政治色彩;自1953年聂华苓接任文艺栏主编后,她始终秉承着自由人文主义理念,以纯文学的原则来甄选作品。在其努力下,文艺栏作品淡出泛政治化语境,而且艺术性弥增。那么,在文化、政治视域下重新考辨《自由中国》文艺栏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实绩,不仅能够带领我们重返历史和文学现场,还能够在方法论上对当下的文学发展提供有益参照。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讨论。第一章介绍《自由中国》及文艺栏赖以生存的政治文化背景,及其从创刊至终刊的全过程。本章主要着眼于文学史、思潮史的梳理和文学现象的呈现,接下来的三章都以本章为依据而展开论述。第二章是本论文的重点。本章详尽分析了文艺栏的多元文学样态。以聂华苓接掌文艺栏的时间为分界点,文艺栏经历了由“反共文学”向纯文学的演变。以文体分类角度观之,本文选取了颇具先验性的女性小说、异质性的怀乡书写、历史伦理小说、留学生小说,闺秀散文、学者散文和留学生散文,试验性新诗和部分戏剧作为分析蓝本。以期通过阐释文学作品的内在关联性及文学价值来呈现在历史现场中文学发展的状态。以个体作家角度观之,本文选取了聂华苓、司马桑敦、林海音、张秀亚、琦君、吴鲁芹、於梨华、余光中等作家为阐释对象,以期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来考察作家的精神私史,及其对现当代文学的贡献。第三章旨在分析《自由中国》及其文艺栏中的自由主义思想。胡适和殷海光发表的文章无疑推动了台湾自由主义的发展。另外,聂华苓不但为纯文学作家提供了发声园地,更从文学层面丰富了自由人文主义的内涵。第四章梳理了《自由中国》与台港两地文艺刊物的互涉和交流状况。通过探讨与《自由中国》关系密切的《文学杂志》、《民主评论》等刊物的异同性,来扩展研究视野。《自由中国》被封后,聂华苓赓续了文艺栏的精神内涵,藉着“国际写作计划”为全世界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平台。《文星》等杂志沿着《自由中国》的精神指归继续在自由之路上蹒跚行进。本文在结语部分指出,《自由中国》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敢于与威权体制抗衡,并努力争取思想与言论的自由空间;并且《自由中国》促使我们思索自由主义应如何与中国现实土壤相接榫,思索自由主义知识者的歧路与进路等问题;尤其是文艺栏中的作品为我们返回文学现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以上种种或可为当下的文学研究提供某种参照。

孙伟良[7](2015)在《来新夏着述提要》文中提出孙伟良本绍兴失地农民,以换煤气为生,余暇酷爱文史,得缘与来新夏先生成忘年交。来先生多次亲临其舍、与其通信,鼓励他挖掘绍兴的文史富矿、普及农村文化。并慷慨赠书,帮助其成立"来新夏民众读书室",该读书室是目前收藏来新夏先生着述最完备的民间收藏机构。本着述提要由孙伟良整理。

林祖华[8](2014)在《中共党史文献的校勘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校勘文献资料是党史研究的基础。当下党史研究中的很多年轻人不懂什么是校勘、怎么进行校勘,因而校勘类的论着日益稀少。读周一平《日版〈毛泽东集〉〈毛泽东集补卷〉校勘与研究》,正可以了解什么是校勘,为什么必须重视校勘以及校勘的基本原则、方法。

王荣华[9](2014)在《危机下的转机 ——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北经济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时间为经,以西北五省和主要领域为纬,主要论述在战前与战时各省在交通、水利、移民垦殖及工业四个开发呼声最高,成效最为显着,对西北地区影响最巨的经济开发活动。本研究力图以危机的视角,通过文本来考察和分析经济开发的背景、起因、过程、结果和特点,探究其未臻理想的原因。本研究所论述的危机包含西北地区内部危机与外部危机及其互相交织的各种危机。战前西北最严重的内部危机是1928-1933年大旱灾,但此一时期尤其是1931年以前,国民政府对西北的政策以救济旱灾为主,而少有实际举措。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外患日益严重,国家危机逐渐明朗化并日渐加深,为了应对此一危机,国民政府提出了“开发西北”的口号,出现了第一次开发热潮。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面临的危机更加严峻。为了救亡图存,早日取得战争胜利,恢复统治区域,国民政府只能在战争状态对控制下的西南与西北予以有限度的开发建设。战争初期的工厂内迁为后方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新生力量,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进步。进入相持阶段后,对外军事压力稍有纾缓,而此时国共合作出现裂痕,国民政府对中国共产党扎根的西北地区的注意力迅速上升。滇缅路被切断后,西北国际通道重要性增加,西北的政治地位再次被提升。在国民政府的努力下,新疆问题也得到解决,开发亦属必然。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忙于战后复员与接收,对于西北经济建设无暇顾及,内战风云急起,各项经济举措及计划只能让位于“更大的”政治,无形中大大放缓了建设的步伐或停顿下来。本文认为,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北经济开发是一项国民政府主导下的时间较长、范围广阔、门类众多、成效较大、影响深远的活动。从目的性而言,并不是纯粹的经济活动,而带有很强的政治性。对西北地区而言,社会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过度强调军事性掩盖了开发的经济性,亦折射出军事性对经济性的妨碍与消解。就时间而言,是近代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这一过程未因战争而中断,成果更为显着。就开发领域来说,在传统模式中注入了新的时代因素,虽然规模有限,但开创性不容忽视,并且这些领域都是步入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必要元素,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石,符合历史发展潮流。西北经济开发未能取得当时人们期许的更大成效,其原因有如下诸端:第一缺乏一个民主、高效的政府及和平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来保证开发活动有序、顺利地进行,这是最根本的原因;第二,西北地区自然条件较差,无交通区位优势,经济情势要想在短期内有根本改观殊不可能;第三,国民政府及西北各地方政府无力投巨资进行这一需巨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活动;第四,虽然制定了各种计划,但缺乏统一的领导机关和系统的机构来指导开发;第五,极强的军事性妨碍了经济开发的效果;第六,各级各类教育落后,专业人才缺乏;第七,国民政府兼顾西南与西北开发,而开发西北与开发西南相比,并不占优。国民政府时期乃至近代以来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轨迹显示出,西北乃至后发展地区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中央政府的重视程度,及其背后各种各样的危机,危机在西北地区的经济开发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危机越严重,西北地位的重要性上升越快,则越能得到中央政府的重视,随之开发的力度也越大,取得的开发成果也越丰富。反之则越小,以至于无。交织在一起的重重危机促成了经济开发活动,即所谓“危机下的转机”。西北及后发展地区没有持续地被中央政府重视甚至被长期漠视,没有持续的政策支持,因此得不到持续的发展,这是导致西北逐渐落后的主要原因,而一旦被重视,则会极大地推动这一地区的快速发展。

邱丽玟[10](2011)在《近六十年来台湾的古典目录学研究成就》文中指出1949年到2008年间,台湾古典目录学的发展已集木成林,无论是在质量与数量上都有极为丰硕的成果。在二十一世纪初的此刻,对台湾六十年来古典目录学研究做一总结、述评,抉发此一领域研究的具体成果,以展现特色与价值,并试图在回顾与前瞻中找寻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失为一适当时机。当然,更是一亟待努力、实践的工作。关於台湾古典目录研究成果的讨论,迄今为止,前人学者虽然已有一些目录、提要和研究综述的着作发表,颇能反映出台湾古典目录学研究的成果,但可惜都未能作深入且系统的探究。此类文献资料,实不足以呈现台湾古典目录学研究的全豹。尤其,近年来最新的研究成果仍待整理,所以有必要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再做更造一步全面的探讨。在时间上,以西元1949年国民党政府播迁来台,至2008年12月为止,共对六十年为限。在空间上,以台湾地区为主。除台湾此一地域性空间外,并且探讨台湾古典目录学发生与蕴育的地点,如大专院校。此外,亦察考台湾古典目录学论着传播的空间,包括民间出版社,以及公共图书馆、学术机构出版中心。除上述范围之外,亚探究台湾古典目录於虚拟空间的存在形式,如网路与资料库的建制与检索等,以明台湾学界赋予古典目录学的新生命。在对象上,以台湾学者为主。或出生在台湾且在台湾从事学术活动者;或长期居住台湾且学术活动主要在台湾进行者;或非出生、非长期居住在台湾,而在台湾接受大学以上教育者。研究方法,主要采取资料检索法,广蒐与古典目录学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交叉比对,删去重复与误收,并随时补充新获取的材料。另以历史研究法将本论文的研究与影响台湾学术发展的大环境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政策等历史背景作一结合。并将台湾的古典目录学研究以二十年为期,划分为1949-1968年,1969-1988年,1989-2008年,加以讨论。另又以文献摘要法的撰写方式,力求对原文作客观、筒洁的概括,并完整的传达出原作者主要的观点。另又以表格图示法,就台湾古典目录学论着,分别做出“六十年来台湾古典目录学研究专书一览表”、“六十年来台湾古典目录学研究学位论文一览表”、“六十年来台湾古典目录学研究单篇论文一览表”,希望能藉由表格图示来呈现统计、归纳的结果,以辅助就明。除上述方法外,本论文还综合运用文献探讨法、统计分析法、访谈法、归纳法等,以求能连到预期的研究成果。统察1949年以来,台湾六十年来古典目录学研究所展现的成果:一、就研究内容而论;(1)具体目录的研究,历久不衰:台湾具体书目研究成果的丰硕,不仅受到关注,也为台湾的目录学研究发展奠定了坚实且必要的基础。(2)域外汉籍目录的编纂,蓬勃兴起:台湾域外汉籍的研究,超越了国界与地域的限制与藩篱,为传统汉学拓展了更为宽阔的研究空间。(3)研究内容渐趋精细:学术的发展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古典目录学研究的动向有了改变,逐渐趋於选定某一特定主题、某一本专着、某一重要目录学家,或进行正误辨析,或进行比较研究,或评价其贡献,研究更为细缴、深入,并能具体提出研究者个人对该议题的反省与检讨,新见迭出。(4)与资讯科技的整合:在各学术单位的支持与有识之士的推动下,资料库已从最初的文献原典资料的简单集合,发展到今日结合文字、影像、相关研究论着等多功能、多媒体的形式,更在跨资料库、跨领域的开放研究上,都获得具体的成果。二、就研究力量而论:(1)研究者专业且进行了持续性的研究(2)传承力量日益发展壮大(3)与中国大陆以及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日益熟络。三、就研究数量而论:以每二十年为一期做观察,单篇论文方面,第三期是第一期的5.8倍;硕士论文为3倍;博士论文为5倍;专着部分为5.3倍,整体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三、就实践工作而论:专科书目编辑的蓬勃发展,是台湾六十年古典目录学实践工作中最亮眼的成就。台湾学者经遇吸纳、研究、更新、拓展,使古典目录学这门学科的发展渐超完善,而其开创新猷的潜力,亦是深厚且无穷。但是,不容迥避也不能否认,研究中仍存在着些许的问题,在台湾古典目录学研究的发展遇程中,仍有亟需克服的难题。如何在现有丰硕成果的基础之上继往开来,进一步拓展专精、多元、创新的研究方向,是今後努力的目标及工作重点。一、编制中国善本古籍联合目录、艺文总志、目录学相关资料汇编,如:编纂全世界善本古籍联合目录、编纂《中国历代艺文总志》、编纂《古典目录学资料汇编》、编纂古典目录学家传记与论着目录。二、提升古典目录学教育工作,如:增加古典目录学课程的开设与课时、加强古典目录学专业师资、提升教学品质、更新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三、加强学术交流、放眼世界。四、拓展研究领域,强化研究质量。五、建构成熟、稳定的数位研究平台:完整性与正确性兼顾,增强便捷性与加值利用。六、发挥新编专科目录成果的优势,取得新的发展和繁荣:如:成果的全面汇整:增补、完整建构的工作必须持续进行;网路学术资源的共享与开放等。1949年以来,台湾的古典目录学研究,有其成就,有其特色,也有其限制,希望藉此研究能提供台湾学界一些检讨与反思的空间,克服可能的困难,为此领域营造新的研究契机。本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说明研究动机、目的、范围、方法,并对前人之研究成果作一探讨。第二章《台湾古典目录学研究综述》,将台湾古典目录学的发展状况分为三阶段:一、1949年-1968年移植与奠基期;二、1969年-1988年发展与提升期;三、1989年-2008年成熟与创新期,加以绍述,以了解台湾近六十年来古典目录学发展的实况,以及促成该学术领域发展的相关背景与主要因素。第三章《台湾古典目录学界综览》,先针对台湾在古典目录学研究上做出贡献的大专院校,就其设立经过、课程规划、研究成果等做一探讨。其次,绍述台湾值得称许的出版单位及学术机构,介绍其成立起源、宗旨,以及传播台湾古典目录学论着的情形。第四章《台湾古典目录学重要代表人物》,探论屈万里、杨家骆、昌彼得、梁子涵、甭衍琯、潘美月、刘兆佑、吴哲夫,以及王国良、林庆彰、周彦文等褚位学者在台湾古典目录学界所扮演的重要地位和影响。第五章《台湾古典目录学研究的具体成果(上)》,就各种目录专书的编纂、善本书志、图版、目录原典的出版,以及藏书题识、善本序跋的整理,绍述之。并对古籍目录与资讯科技的结合,加以评析。第六章《台湾古典目录学研究的具体成果(下)》,选择与古典目录学研究相关的专书、学位论文、单篇论文等,进行阐论与分析,以多元的视野考察呈现台湾研究发展的具体成果。第七章《结论》,就台湾古典目录学研究的特色,作一整体的评价,并展望未来可以发展的方向,做为总结。

二、2003年第9卷篇名索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3年第9卷篇名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2)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及评价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论述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论述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性和阶级性具有一致性
        二、毛泽东:强调从思想上入党,高度重视作风建设
        三、刘少奇:界定“党性”概念,系统论述党性修养
        四、邓小平:要求党员解放思想,增强党性反对派性
        五、江泽民: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开展“三讲”活动
        六、胡锦涛:大力弘扬良好作风,树立系统化“三观”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论述的现实依据
        一、国际层面:世界形势的变化对党员党性修养提出了考验
        二、国家层面:实现目标和梦想要求共产党人加强党性修养
        三、政党层面:执政能力提升需要将党性修养提到现实高度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论述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加强党性修养的必要性
        一、党性是党员干部实现“四立”的基石
        二、党性修养是永葆党先进和纯洁的手段
        三、党性修养是党员和干部终生的必修课
    第二节 提升党性修养的五维要求
        一、用科学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升华理论修养
        二、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提高政治修养
        三、践行为人民而服务的宗旨,落实道德修养
        四、认真学习党章和党内法规,严明纪律修养
        五、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作风修养
    第三节 落实党性修养的途径
        一、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规范
        二、树立良好家风,把好“人情关”
        三、严肃党内生活,打造锻炼平台
        四、学习优秀典型,塑造高尚人格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论述的特点
    第一节 真挚的为民情怀
    第二节 鲜明的问题导向
    第三节 强烈的担当意识
    第四节 严格的制度规约
第四章 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论述的指导价值
    第一节 以民为本,遵循党性修养的根本原则
        一、工作出发点以群众的利益为首要考虑
        二、工作实效性以人民满意度为评判标准
    第二节 固本培元,涵养党性修养的文化之源
        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为党性修养培基
        二、过硬的红色革命文化为党性修养固本
        三、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为党性修养铸魂
    第三节 求真务实,掌握党性修养的关键要义
        一、充分认识理论学习与实践指导的关系
        二、把个人自省和党内外团结监督相结合
    第四节 久久为功,保持党性修养的工作常态
        一、时间上持之以恒让党性修养行稳致远
        二、效果上行之有效为党性修养夯实根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攻法子与“法系”概念输入中国——近代法学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论文提纲范文)

目次
一、引言
二、“攻法子”与近代浙江留日学生
三、“攻法子”与《译书汇编》
四、“攻法子”与吴振麟
五、近代留学生与法政术语输入
六、他者与自我:“法系”概念输入的思想准备

(6)台湾《自由中国》杂志文艺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课题的缘起
    二、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方法
第一章 《自由中国》杂志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政治文化语境中的台湾文艺杂志生态
        一、1950年代台湾文艺杂志纵览
        二、“反共文艺”的形成及影响
        三、“自由人文主义”的突围
    第二节 《自由中国》的创办与发展
        一、《自由中国》的筹备与创刊
        二、《自由中国》的宗旨
        三、编辑群体的离合
        四、“雷震案”与《自由中国》的终结
    第三节 政论期刊中的文艺栏
        一、政论期刊中的文化特色
        二、“文艺栏”概况
第二章“文艺栏”的多元文学样态
    第一节 从“反共文学”走向纯文学
        一、1949-1952年:“反共文学”的发展
        二、1953-1960年:纯文学的探索
    第二节“她们在写历史”:女性小说的勃发
        一、悲情女子与婚姻之殇
        二、“我是谁”:女性的职业角色
        三、女性心理症结与“逆在地化”写作
    第三节 故乡的面影:怀乡叙事中的别样书写
        一、被历史淹没的东北作家:司马桑敦
        二、“热读”与“误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第四节 闺秀散文与学者散文
        一、张秀亚:“新文艺腔”中的喁喁独语
        二、琦君:“睹物思人忆旧年”
        三、吴鲁芹:“轻裘缓带一墨客”
    第五节 新诗试验
        一、余光中:由古典向现代的转轨
        二、周策纵的“海外诗抄”
第三章 众声喧哗的话语场域
    第一节 书生论政:殷海光与《自由中国》
        一、“大江东流挡不住”:殷海光自由主义思想的演变
        二、殷海光与新儒家的恩怨
    第二节 自由派与同盟者:胡适在《自由中国》的角色困境
    第三节“自由人文主义”的曲折发展:聂华苓与“文艺栏”
        一、流水十一载间:主编杂忆
        二、聂华苓的“台湾人”群像
    第四节 自由民主思想对文艺栏的影响
        一、对“文化清洁运动”的批判
        二、声援《祖国周刊》
第四章 《自由中国》与台港文化场域的互动
    第一节 现代主义思潮中的《自由中国》与《文学杂志》
        一、“文艺栏”与《文学杂志》的互动
        二、“留美风潮”及《自由中国》的报道
        三、《旅美小简》:留学生文学的先声
        四、反思“美援文化”
    第二节 《自由中国》与香港文学界的互动
        一、第二代“南来作家”的笔墨登场
        二、《自由中国》与《民主评论》:从“同归”到“殊途”
    第三节 《自由中国》的余绪
        一、“文艺栏”之后:放眼世界的文学心
        二、李敖与《文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自由中国》文艺栏作品目录
附录二:聂华苓发表在《自由中国》的作品目录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7)来新夏着述提要(论文提纲范文)

0 0 1 美帝侵略台湾简纪 (1951)
0 0 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56)
0 0 3 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 (1957)
0 0 4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史论集 (1957)
0 0 5 美国是武装干涉苏俄的积极组织者与参与者 (1958)
0 0 6 程克日记摘抄 (1958)
0 0 7 中国农民起义论集 (1958)
0 0 8 火烧望海楼 (1960)
0 0 9 清人年谱的初步研究 (1979)
0 1 0 古典目录学浅说 (1980、1981、2003、20 14)
0 1 1 清代目录学成就浅述 (1980)
0 1 2 阅世编 (1981、2007)
0 1 3 林则徐年谱 (1981) 林则徐年谱 (增订本) (1985)
0 1 4 河北省地方志提要示例六则 (1982) 河北省地方志提要示例 (1985) 河北地方志提要 (1992)
0 1 5 近年来北洋军阀史的研究状况 (1982)
016清代前期的商业 (1982)
017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 (1983、2010) 来新夏着。
018唐代图书事业史资料 (1983)
019方志学概论 (1983)
020中国近代史述丛 (1983)
021北洋军阀史 (1957、1983、1988~1993、2000、2009、2011)
022中国古典目录学 (1984)
023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纲要 (1984)
024中国图书文献选读 (1984、2010)
025结网录 (1984)
026闽小纪闽杂记 (1985)
027清嘉录 (1986、2008)
028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与利用 (1986)
029天津风土丛书 (1986)
030天津近代史 (1987)
031文献整理十论 (1987)
032谈史说戏 (1987、2007、2010)
033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概要 (1987)
034中国地方志综览 (1988)
035史记选 (1990、2009)
036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 (1990、2013)
037外国教材中心工作研究 (1990)
038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简明辞典 (1991)
039古典目录学 (1991、2013)
040萧山县志稿 (1991)
041中国的年谱与家谱 (1991、1994、1997、2006、2007、2010)
042薪传篇 (1991、1993、2001、2013)
043明耻篇 (1991、2013)
044北洋军阀与日本 (1992)
045清代前期的商业、商人和社会风尚 (1992)
046《中华文化的传递》讲授提纲 (1992)
047《中国方志学概论》讲授提纲 (1992)
048志域探步 (1993)
049古籍整理散论 (1994)
050中华幼学文库 (第一辑) (1995)
051中国地方志 (1995)
052中日地方史志比较研究 (1996)
053冷眼热心 (1997)
054清代目录提要 (1997、2007)
055古典目录学研究 (1997)
056林则徐年谱新编 (1997)
057路与书 (1997)
058依然集 (1998、2010)
059史记选注 (1998)
060枫林唱晚 (1998)
061一扫蛮烟清气长留——近代禁烟诗文选读 (1998)
062邃谷谈往 (1999)
063来——南迁萧山的来姓 (1999、2002)
064一苇争流 (1999)
065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 (1999、2001)
066来新夏书话 (2000)
067中国近代图书事业史 (2000)
068天津大辞典 (2001)
069历代文选·清文 (2001)
070且去填词 (2002)
071名人文化游记 (2002)
072邃谷文录 (2002)
073出枥集 (2002)
074三学集 (2002)
075林则徐全集 (2002)
076古籍整理讲义 (2003)
077明刻历代列女传 (2004)
078清拓五百罗汉像 (2004)
079清刻历代画像传 (2004)
080清版点石斋丛画 (2004)
081学不厌集 (2004)
082天津建卫六百周年丛书 (2004、2012)
083只眼看人 (2004)
084清人笔记随录 (2005)
085邃谷书缘 (2005)
086清刻观音变相图 (2005)
087清刻红楼梦图咏 (2005)
088民国版雀巢人物画稿三千法 (2005)
089书文化的传承 (插图本) (2006) 书文化九讲 (2012)
0 9 0 皓首学术随笔·来新夏卷 (2006)
091清代科举人物家传资料汇编 (2006)
092邃谷师友 (2007)
093 80后 (2008)
094十里长街读坎墩 (2008)
095天津历史与文化 (2008、2013)
096访景寻情 (2009)
097书前书后 (2009)
098交融集 (2010)
099来新夏谈书 (2010)
100砚边馀墨 (2011)
101清代经世文全编 (2010)
102书目答问汇补 (2011)
103林则徐年谱长编 (2011)
104不辍集 (2012)
105来新夏随笔选 (2012)
106邃谷序评 (2013)
107《太史公自序》讲义 (2013)
108旅津八十年 (2014)
109目录学读本 (2014)
110萧山丛书 (第一辑) (2014)

(8)中共党史文献的校勘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史研究必须重视校勘
二、党史文献校勘的基本原则
    1、客观、求真
    2、严谨、细致
三、党史文献校勘的基本方法
    1、全面搜集资料
    2、对校、本校、他校、理校

(9)危机下的转机 ——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北经济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区域的界定
    二、资料状况与研究现状
    三、论文创新之处
    四、本文研究路径
第一章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西北社会
    第一节 西北自然概况和资源蕴藏
        一、西北自然概况
        二、西北资源蕴藏
    第二节 民国以来纷乱扰攘的西北政局
        一、濒临战区、更替频繁的陕西政局
        二、民元后甘肃政局的变迁
        三、宁夏、青海独立设省
        四、政变阴影下的新疆政局
    第三节 西北经济社会概况
        一、自然条件较差,各种灾害频繁
        二、交通落后,工商业不发达
        三、苛捐杂税繁重,摊派严重,高利贷盛行
        四、鸦片的毒害
        五、教育落后,风气闭塞
    小结
第二章 危机袭来时的经济开发(1927.4-1937.7)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经济开发
    第二节 救济旱灾而非开发经济(1927.4-1931.9)
    第三节 “甜蜜的事业”:民间的主张、声势与活动
        一、开发主张
        二、浩大的声势
        三、毕竟是民间:软弱无力的活动
    第四节 一箭多雕:国民政府开发西北经济的动机与姿态
        一、30年代初的国内外形势
        二、官方开发西北的言论、主张与举措
        三、国民政府开发西北经济动因分析
    第五节 西北经济开发的主要成果
        一、交通
        二、农田水利
        三、移民垦殖
        四、工业
    小结
第三章 危机高涨下的战时经济开发(1937.7-1945.8)
    第一节 抗战全面爆发,危机空前高涨
        一、抗战经济损失概况
        二、危机再次催生经济开发热潮
    第二节 工厂内迁:西北工业的春天
    第三节 战时主要建设成就
        一、交通
        二、农田水利
        三、移民垦殖
        四、工业
    第四节 战后经济开发的余波
    小结
第四章 评价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是经济开发,还是政治开发?
    第二节 原因分析
    小结
结语
征引文献
    一、档案资料
    二、着作
    三、报刊
    四、文史资料
    五、英文资料
表格索引
后记

(10)近六十年来台湾的古典目录学研究成就(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限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资料检索法
        二、历史研究法
        三、文献摘要法
        四、表格图示法
    第四节 前人研究成果
第二章 台湾古典目录学研究综述
    第一节 移植与奠基期(1949年-1968年)
    第二节 发展与提升期(1969年-1988年)
    第三节 成熟与创新期(1989年-2008年)
第三章 台湾古典目录学界综览
    第一节 台湾培育古典目录学研究者的摇篮—大专院校
    第二节 台湾古典目录学论着的传播
        一、民间出版社
        二、公共图书馆、学术机构出版中心
第四章 台湾古典目录学界的重要代表人物
    第一节 第一代—屈万里、杨家骆、昌彼得、梁子涵
        一、屈禹里(1907-1979)
        二、杨家骆(1912-1991年)
        三、昌彼得(1921-)
        四、梁子涵(?-1988)
    第二节 第二代—番衍琯、潘美月、刘兆佑、吴哲夫
        一、乔衍琯(1929-2008)
        二、潘美月
        三、刘兆佑(1936-)
        四、吴哲夫(1940-)
    第三节 第三代—王国良、林庆彰、周彦文
        一、王国良(1948-)
        二、林庆彰(1948-)
        三、周彦文(1955-)
第五章 台变古典目录学研究的具体成果(上)
    第一节 各种目录专书的编纂
        一、善本、线装目录
        二、史志、丛书、类书、方志、族谱目录、版本图录
        三、新编专科论着目录
        四、域外汉籍目录
    第二节 藏书题识、善本序跋的整理;善本书志的编撰;目录原典的出版
        一、藏书题识、善本序跋的整理
        二、善本书志的编撰
        三、目录原典的出版
    第三节 古典目录与资讯科技的结合
        一、实践的成果
        二、影响与限制
第六章 台湾古典目录学研究的具体成果(下)
    第一节 台湾古典目录学与研究专着
        一、古典目录学史性质的研究专着
        二、专题研究的研究专着
        三、目录学家及其所编目录、学术思想考证的研究专着
        四、个人自着论文集与目录资料汇编
        小结
    第二节 台湾古典目录学研究与博、硕士论文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特点
        三、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台湾古典目录学研究与单篇论文
        一、目录学基础理论研究
        二、目录学史研究
        三、实践工作
第七章 结论—台湾古典目录学研究的特色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的特色
        一、就研究内容而论
        二、就研究力量而论
        三、就研究数量而论
        四、就实践工作而论
    第二节 展望与期许
        一、编制中国善本古籍联合目录、艺文总志、目录学相关资料汇编
        二、提升古典目录学教育工作
        三、加强学术交流、放眼世界
        四、拓展研究领域,强化研究质量
        五、建构成熟、稳定的数位研究平台
        六、发挥新编专科目录成果的优势,取得新的发展和繁荣
表一:六十年来台湾古典目录学研究"专书"一览表
表二:六十年来台湾古典目录学研究"单篇论文"一览表
表三:六十年来台湾古典目录学研究"单位论文"一览表
主要参考文献
谢志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2003年第9卷篇名索引(论文参考文献)

  • [1]萨维尼法学方法论的学术史考察[J]. 李栋. 金陵法律评论, 2021(00)
  • [2]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论述研究[D]. 程雅丽.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二十世纪以来唐代类书研究综述[J]. 曹珍. 古典文献研究, 2017(02)
  • [4]日本版《毛泽东着作年表》校勘、研究[J]. 周一平. 毛泽东论坛, 2016(01)
  • [5]攻法子与“法系”概念输入中国——近代法学史上的里程碑事件[J]. 陈灵海. 清华法学, 2017(06)
  • [6]台湾《自由中国》杂志文艺栏研究[D]. 许文畅. 吉林大学, 2015(07)
  • [7]来新夏着述提要[A]. 孙伟良. 萧山记忆(第八辑), 2015
  • [8]中共党史文献的校勘问题[J]. 林祖华.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4(03)
  • [9]危机下的转机 ——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北经济开发研究[D]. 王荣华. 南京大学, 2014(03)
  • [10]近六十年来台湾的古典目录学研究成就[D]. 邱丽玟. 山东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2003 年第 9 卷标题索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