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企业加入WTO应对措施——推进项目管理服务

监管企业加入WTO应对措施——推进项目管理服务

一、监理企业的入世应对措施——推行项目管理服务(论文文献综述)

王帮建[1](2021)在《基于SEM的装配式住宅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之路,能有效帮助传统建筑产业摆脱对大量劳动力的依赖、摘掉高污染高能耗的帽子,进而成为机械化程度高的环保型工业化产业。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中新建装配式建筑项目中住宅项目占比最大,而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装配式住宅项目受政策、经济、市场、技术、管理多维度投资风险影响,使得各方资本对装配式住宅项目开发的投资热度不高,阻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本文着手于装配式住宅项目的投资角度对影响装配式住宅项目投资开发的影响要素进行研究分析。首先,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背景入手,通过将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作比较深入分析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基于风险管理理论,综合分析了多种风险要素识别筛选的常用方法后,确认以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作为本文投资风险要素的识别筛选方法。基于文献研究法,本文初步识别出共35项装配式住宅项目投资风险影响要素,再通过专家访谈法对识别出的风险要素进行修正汇总,获得5大类28项风险要素,汇总形成装配式住宅项目的投资风险要素清单。在综合对比了常用的风险管理评价分析方法后,确定了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分析方法。基于结构方程理论模型,本文构建了针对装配式住宅项目投资风险的结构方程模型。其次,以政府机构、房地产企业、设计企业、施工企业、预制构件供应商、咨询企业等装配式建筑产业参与主体为调研对象,进行装配式住宅项目投资风险评价问卷调研。然后基于问卷调研收集到的调研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再结合AMOS26.0软件构建装配式住宅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模型,通过数据拟合、评价分析、模型修正,获得最优评价分析模型,且5项研究假设均验证。结合模型评价分析结果,确认了 11项投资关键性风险要素。最终,基于结构方程原理评价分析出的11项关键性风险,结合当前新型的技术、工具、理论及方法,从政府机构、房地产企业、施工企业、预制构件供应商企业等角度提出各项关键性风险的针对性应对策略。本文针对装配式住宅项目开展投资风险研究,建立了装配式住宅项目投资风险要素清单,构建了装配式住宅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模型,为各参建单位在装配式住宅项目上的投资开发提供参考,促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健康发展,推动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

尹琛[2](2021)在《以业务融合为导向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再造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将全过程工程咨询作为深化我国建筑业改革、创新建设组织模式、提升建设投资活动质量及效率的重要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落地及发展。在此背景下,各类工程咨询行业及企业积极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但由于我国工程咨询业长期专业分化、各专业之间交流不足,以及目前缺乏清晰明确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导致了当前开展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服务思维刻板、业务模式传统,服务质量难以保障。因此,建立切实可行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成为服务开展的当务之急。本文首先通过IDEFO可视化建模的方法对传统工程咨询业务流程进行了建模分析及问题识别,发现了其存在的13个现状问题并深入剖析了问题背后的本质原因。其次,基于影响工程咨询的四大环境因素建立了“PIES”分析框架,通过对全过程工程咨询进行“PIES”分析,发现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再造具有可行性及必要性。然后,为保障业务流程再造的顺利实施,本文结合全过程工程咨询理念、集成管理思想及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构建了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再造再造框架,并将可行性、系统性及项目优先性制定为再造实施的三大原则。再次,为确保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整体性及各项业务之间可以有效融合,本文将项目管理办公室(PMO)运用到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再造之中,创新性地创建了一套全过程项目管理办公室(WPMO)机制,并基于该机制全面优化并再造了现有的工程咨询流程体系,构建了一套全新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同时,通过分析发现全新业务流程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流程13个现状问题中的11个,并且新业务流程对行业、企业以及从业人员具有一定应用价值,这表明以业务融合为导向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再造取得了一定成效。最后,文章对研究成果在未来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建议。通过本研究,可为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为我国工程咨询企业向全过程工程咨询转型升级提供指导方向,同时有助于工程咨询从业人士及潜在用户群体更系统、深层地了解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工作内容,认识到全过程工程咨询的重要作用,为我国全过程工程咨询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都怡然[3](2021)在《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A的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高速发展,对工程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为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促进建筑行业国际化发展,推动工程咨询行业转型升级,开始推广全过程工程咨询。但是现阶段我国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困难与挑战,专家学者对全过程咨询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较少。项目风险管理作为项目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环,一旦缺失将影响项目的顺利开展。因此,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对于全过程咨询项目的顺利开展、提升工程咨询服的发展质量以及推动咨询行业转型升级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分析了现阶段全过程工程咨询和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为本文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再立足于一个具体的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通过文献查阅、专家调查等方法,结合理论分析与实际应用,对全过程工程咨询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得出影响项目的风险因素,归纳整理出不同于传统咨询模式下的风险因素。对识别的风险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风险评估,得到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因素,以及确认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的风险等级。根据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结果,结合项目采用的全过程咨询模式,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和监控机制。本文主要创新点来自于得到了不同于传统咨询模式下的风险因素清单,并对其评价后,确定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因素,为以后的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提供参考,也从一定程度上协助咨询单位转型升级,提高在新咨询模式下的竞争力。

李佳雯[4](2021)在《网络结构视角下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治理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业主方的建设目标为导向的全过程工程咨询能够针对行业碎片化的现状进行整体性治理,促进工程咨询企业的转型升级。但是全过程工程咨询与一般工程咨询相比具有覆盖面广、综合性强、服务多样化、影响广泛且深远等特点,从而给项目管理绩效改善带来巨大挑战。项目治理通过明确项目全生命周期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权利安排,解决制度层面的问题,为改善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绩效提供新途径。基于此,本文从网络结构视角出发,运用实证分析与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治理机制,从而促进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绩效改善。本文在项目治理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梳理,将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的治理框架概括为合同治理和关系治理。考虑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治理机制的研究成果匮乏,通过深入剖析大型工程项目、政府投资项目等公共项目的项目治理研究成果,并结合专家咨询法识别出合同治理包含合同条款明确详细性、合同柔性、履行合同的严格性三个维度;关系治理包含目标一致性、联合行动、人际关系三个维度;网络结构包含网络密度、中心度、联结强度三个维度;项目管理绩效包含符合预期要求程度、业主方满意度、长期收益等方面影响因素。之后,经过理论推演构建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治理机制理论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得到合同治理、关系治理、网络结构对项目管理绩效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合同治理通过关系治理对项目管理绩效产生间接影响;网络结构通过合同治理对项目管理绩效产生间接影响;网络结构通过关系治理对项目管理绩效产生间接影响。为进一步探索网络结构视角下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治理机制的动态演化,在理论模型得到验证的前提下,运用Netlogo仿真平台模拟了合同治理、关系治理、网络结构叠加作用下对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效果曲线。

雒倩倩[5](2021)在《我国推行EPC总承包模式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建筑行业长期实行设计与施工相互分离的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但该模式效率较低,已不能满足我国建筑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EPC总承包模式作为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能够将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深度融合,具有缩短项目建设周期、提高项目综合效益、减少工程纠纷等优势。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其进行学习、引进与推广,虽然它在我国的推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不可否认其在我国仍未获得普遍认可、推行不甚理想的现实。因此,如何在我国推行EPC模式错综复杂的系统中,迅速抓住其推行效果不佳的主要制约因素并对其采取有效的措施,是当前助力EPC模式在我国更好更快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采用Grey-DEMATEL方法和演化博弈理论对制约我国推行EPC模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是探索我国推行EPC模式的关键制约因素、制约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以及EPC模式在我国推行的各方最优行为策略。论文首先通过详细的文献研究系统识别出28个我国推行EPC模式的制约因素,通过对来自学术界和工程界的专家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最终确定出14个我国推行EPC模式的主要制约因素。然后应用Grey-DEMATEL方法对这14个制约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将它们分类为原因因素和结果因素,并对制约因素进行因果关系分析和中心度排序。此外,本文结合演化博弈理论进一步建立了“政府-建设单位-企业”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深入剖析了博弈主体各自的行为策略选择和演化稳定条件。结果表明,制约我国推行EPC模式的最根本原因因素和最关键因素是国内缺少规范工程总承包市场行为的文件规定,最重要的结果因素是总承包企业存在较大的合同风险。政府、企业和建设单位是决定EPC模式在我国推行效果好坏的关键主体。在我国推行EPC模式的过程中,最有利且短期内最容易实现的稳定策略是政府采取强激励策略推行EPC模式、建设单位选择主动采用EPC模式、企业选择积极开展EPC项目。为实现该稳定策略需要政府采取强激励措施时获得的收益大于所投入的成本,建设单位采用EPC模式付出的额外成本小于其采用传统承发包模式所交的税费,企业开展EPC项目获得的经济收益和补贴大于其付出的成本。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分别从政府层面、建设单位层面、企业层面为促进EPC模式在我国的推行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政府制定推行EPC模式的相关政策提供一些参考,为建设单位和企业采用EPC模式提供一些决策参考,为我国建筑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一定帮助。

高丽娟[6](2021)在《代建管理模式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参建主体动态博弈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是政府利用财政性资金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其现行工程管理方法大多为代建管理模式,代建管理模式对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效果显着,但是各参建单位之间控制权分配不均衡导致项目出现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分析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各参建主体间的利益诉求及博弈过程,并基于此优化控制权的分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论文通过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管理、控制权分配、博弈论等概念和理论出发,并结合五个由P区国有平台公司代建的项目,通过分析五个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具体案例,总结出代建管理模式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中控制权分配的问题及原因。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概括了当前国内外的的研究环境,然后构建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技术路线;介绍了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管理、控制权分配、博弈论等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解释和分析,为后文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然后,分别对政府委托方和代建方两方,代建方、监理方、承包方三方进行博弈分析;最后,结合五个实际案例,基于博弈分析的结果意义,对导致控制权分配不均衡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控制权配置优化的思路和对各参建单位的启示。论文研究的结论是:(1)潜在控制权是控制权分配不均衡的根本原因。(2)经过博弈演化,政府委托方会倾向于选择授权,代建方选择积极应对。(3)提高参建主体长期合作的意愿很重要。(4)控制权分配的均衡是各方关系的一种平衡与协调。

樊莹莹[7](2021)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今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和转型升级需求不断增强的市场环境下,全过程工程咨询开展地如火如荼。《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重点培育发展投资决策综合性咨询和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路。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可发挥自身服务优势,提升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拓展企业咨询业务。现阶段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对自身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的自我评估未做到系统化、科学化,因此,有必要构建出适用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如下研究:首先,识别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需求指标。基于业主对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需求的视角,本研究通过对政策文件、专业文献、招标文件和实践案例进行分析,识别出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初始能力需求清单。进而,通过专家访谈的方式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初始能力需求指标进行筛选和优化,构建出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精准能力需求清单。其次,基于成熟度模型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进行评价。为较好地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进行评价,本研究基于成熟度等级、服务周期和评价指标体系三个维度构建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以某工程造价咨询公司为例,对其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成熟度进行评价,以验证该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后,提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提升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的对策。本研究应用PDCA循环理论分析了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的持续改进过程,并提出了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指标的改善路径,指出了不同服务能力的改进措施。本研究构建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对自身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进行准确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并为处于不同能力评价等级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提出切实可行的服务能力提升路径和改进措施,对提升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黄艳丽[8](2020)在《工程监理企业转型升级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研究 ——以广西A监理企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工程监理自1988年引入,历经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工程管理制度,是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参与者。随着建筑行业不断深化改革,国家倡导行业整合工程全产业链,积极引导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监理企业如何面对变化巨大的外部经营环境和诸多新的挑战,在行业高速发展与改革的战略机遇中突破自我,实现转型升级,已经成为监理企业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人力资源是形成企业核心优势的关键。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能主导并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访谈法,发现我国工程监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存在从业人数不足、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企业人才专业结构有待优化等问题。经分析主要是由于行业因素、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等原因造成。在此基础上,以人-岗匹配、人-人匹配、人-组织匹配等人力资源配置理论和企业变革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人岗动态匹配”的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管理体系以解决存在的问题。构建的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管理体系包括确定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明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角色和作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优化人员招聘方法、对人才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构建项目人力资源信息库、建立动态调配机制、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健全内部培训管理体系、建立项目激励机制和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等内容。最后采用案例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将“人岗动态匹配”的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管理体系运用于广西A监理企业,验证该体系的有效性。本研究将工程监理企业转型升级和人力资源配置相结合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具有工程监理企业特点,也具有不同发展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符合当前工程监理企业往全过程工程咨询转型升级的需要。人力资源配置的持续优化,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也为其他工程监理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陶亮[9](2019)在《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内的建筑设计管理长期呈现出流程片段化的特征,这种粗放的管理体系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整个建筑行业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以及投资模式、技术创新、信息技术发展、产业转型、人文变化和国际化趋势等一系列的变化发展,这种管理体系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已大大降低。随着2015年WTO过渡保护期的结束,国内建筑设计市场进一步全面放开,推行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回归“建筑师负责制”已成为业界的共识。转变正在发生,在上海、广西、福建等地试点的“建筑师负责制”,体现了政府推进建筑业与国际接轨、提升品质的态度和决心。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转型升级、专业的强化与新的建设项目运作模式的产生,促使我国建筑师的角色正在重塑,新的形势需要建筑师逐渐成为项目的潜在管理者,并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专业技能及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设计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从而全面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最终提供高品质的建筑产品。同时建筑信息化作为建筑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已经成为引领变革这个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正逐渐改变传统建筑设计行业的运作及管理模式。当建筑设计摆脱单一的图纸沟通的束缚,进而实现以BIM(建筑信息化模型)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表达后,建筑师在整个建设流程中的作用将发生重大变化,从仅侧重于设计阶段的技术服务,到对工程全流程的整体掌控。建筑信息化技术已经把整个工程建设流程中大部分的设计问题前置化,为解决贯穿整个建筑工程活动中各个主体、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有效且可行的工作模式,从而为建筑师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合理角色提供了技术支持。这种变革发展的趋势也恰恰是建筑师负责制所倡导的----让建筑设计源头的建筑师,成为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领导者。在建筑设计行业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本论文主要研究以建筑师为主导进行全程设计管理的意义及策略,对涉及到策划、设计、施工和运管等方面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更加合理的阶段划分,并结合作为全程设计管理重要技术手段的建筑信息化技术,提出各个阶段相应的设计管理要求和策略。为此,本论文提出了“六序法模式”的全程设计管理方法,并探讨其与BIM进行结合的意义及有效途径。论文希望一方面能为推行适合中国的建筑师负责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另一方面也希望进一步拓展BIM在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通过三个部分展开阐述:第一部分为基础研究。首先,论文的绪论部分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建筑设计管理相关研究若干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研究的内容,阐述研究的方法、关键技术和思路。在第二章论述了建筑设计管理的职能、核心任务、主体内容和影响因素,并指出了建筑设计管理中知识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主要策略。在第三章通过分析对比中外通行的职业建筑师的职能体系和全程设计管理思想,探讨建筑师负责制框架下的建筑师全程设计与管理,在建造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发展趋势及建构要素,为后续的理论实践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为理论实践研究。首先在第四章以国际通行的职业服务内容和专业化、全程化的标准,提出适应中国建筑师负责制的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职业服务体系----“六序法模式”,对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成果和工作要求进行阐述,并结合项目实例进行分析总结。接着探讨了建筑师进行全程设计管理所需要的基础组织形式----建筑工作室/事务所,以保持建筑创意为核心目的的组织机构管理策略。最后在第五章研究了BIM在建筑全程设计管理中的重要性和适应性问题,论证了在建筑全程设计管理中应用BIM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并提出了“BIM整同设计管理模式”和“复合总建造师”的相关概念。第三部分为策略研究。是在对上述研究的总结和拓展基础上,分别在构建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创建适宜建筑师创作的组织机构、BIM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全程化建筑师的职业教育四个方面对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提出了适宜的优化策略。最后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研究需要继续完善的方面,展望了建筑师视角下并结合BIM技术的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应用前景。

宋建辉[10](2012)在《我国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企业转变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作,它始终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方面。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建设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在工程监理发展到一定层次的必然提升。工程建设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基础是一致的。我国推行工程监理制其本意就是推行工程项目管理,其依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自项目管理学,这也是建立工程监理制度之初就明确界定的。建设监理与项目管理都是通过对工期、成本、安全和质量等项目环节的管理,协助建设单位实现建设工程总目标,两者的职责和目的是一致的,建设监理企业的职能范围应当是全面的,其应当为业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本文共分为七章,首先对我国工程监理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之后是我国监理企业与国外项目管理企业的swot对比分析,然后深入探讨监理业务和项目管理业务之间的主要的管理要素的对比分析,给出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企业转型的对策。转变的路径一方面依赖于整个项目管理市场环境的改善,配套法律法规的健全,更主要的是企业苦练内功,加强人才建设的培养,主动建立项目资料信息库,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择优选择合作方,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实施管理和控制。通过对项目的积累,提高自身实力,建立企业信誉,形成良性循环,提高项目管理市场占有率。最终达到由单纯的工程监理公司向以项目管理业务为主体的工程管理公司。之后以某监理企业所做得项目管理案例分析其实施过程的得与失。最后得出结论。

二、监理企业的入世应对措施——推行项目管理服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监理企业的入世应对措施——推行项目管理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EM的装配式住宅项目投资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
        1.1.2 装配式住宅特点
        1.1.3 装配式建筑发展困境
        1.1.4 装配式住宅项目投资开发特点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现状
        1.2.2 装配式住宅项目风险研究现状
        1.2.3 装配式住宅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2.4 文献综述
    1.3 研究意义、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2 装配式住宅项目投资风险相关理论研究
    2.1 装配式住宅项目
        2.1.1 装配式住宅项目开发背景
        2.1.2 装配式住宅开发中的问题
    2.2 风险特点及风险管理理论
        2.2.1 风险特点
        2.2.2 风险管理理论
        2.2.3 风险影响要素分析方法
    2.3 本章小结
3 装配式住宅项目投资风险要素识别
    3.1 装配式住宅项目投资风险的识别
        3.1.1 装配式住宅项目投资风险特点
        3.1.2 风险管理常用风险识别方法
        3.1.3 风险要素识别方法选择
    3.2 装配式住宅项目投资风险识别原则及流程
        3.2.1 装配式住宅项目投资风险要素识别原则
        3.2.2 装配式住宅项目投资风险要素识别流程
    3.3 装配式住宅项目投资风险要素识别
        3.3.1 基于文献研究法的风险要素识别
        3.3.2 基于专家意见的风险要素修正
    3.4 装配式住宅项目投资风险要素分析及清单
        3.4.1 装配式住宅项目投资风险要素分析
        3.4.2 装配式住宅项目投资风险要素清单
    3.5 本章小结
4 装配式住宅项目投资风险要素模型构建
    4.1 结构方程模型方法(SEM)
        4.1.1 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内容
        4.1.2 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组成部分
        4.1.3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流程
        4.1.4 结构方程模型对应的分析软件
    4.2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4.2.1 理论模型的构建
        4.2.2 潜在变量和测量变量
        4.2.3 构建模型的研究假设
    4.3 样本数据收集处理
        4.3.1 问卷设计
        4.3.2 数据收集
        4.3.3 数据描述统计与检验
    4.4 模型应用及分析
        4.4.1 初始模型拟合
        4.4.2 模型评价
        4.4.3 模型修正
        4.4.4 模型结果
    4.5 模型结果分析
        4.5.1 潜在变量实证结果分析
        4.5.2 测量变量实证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装配式住宅项目投资风险关键要素应对策略
    5.1 风险应对方法
    5.2 技术类关键风险应对策略
        5.2.1 施工方案可行性风险
        5.2.2 技术工人操作水平风险
        5.2.3 建设产品质量风险
    5.3 政策类关键风险应对策略
        5.3.1 相关政策完善性风险
        5.3.2 激励性政策风险
    5.4 经济类关键风险应对策略
        5.4.1 融资风险
        5.4.2 机械设备成本风险
    5.5 管理类关键风险应对策略
        5.5.1 合同风险
        5.5.2 项目管理模式风险
    5.6 市场类关键风险应对策略
        5.6.1 产业链完善程度风险
        5.6.2 市场产品认可度风险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以业务融合为导向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再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综评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理论
        2.1.1 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目标
        2.1.2 项目生命周期理论
        2.1.3 Partnering管理模式
    2.2 集成管理理论
        2.2.1 集成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2.2.2 集成管理的四大集成内容
        2.2.3 集成管理与传统分工管理的区别
    2.3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2.3.1 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
        2.3.2 业务流程再造的特征
        2.3.3 业务流程再造实施手段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传统工程咨询业务现状分析
    3.1 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建模规则
        3.1.1 IDEFO流程建模方法概述
        3.1.2 工程咨询业务IDEF0建模规则制定
    3.2 传统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建模及分析
        3.2.1 传统工程咨询业务活动
        3.2.2 传统投资决策咨询业务
        3.2.3 传统勘察设计业务
        3.2.4 传统招标采购代理业务
        3.2.5 传统工程监理业务
        3.2.6 传统工程造价咨询业务
    3.3 传统工程咨询业务问题归纳与诊断
        3.3.1 传统工程咨询业务问题归纳
        3.3.2 传统工程咨询业务问题诊断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再造策划
    4.1 全过程工程咨询概述
        4.1.1 全过程工程咨询定义
        4.1.2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内容及模式
        4.1.3 全过程工程咨询内涵及特点
    4.2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再造可行性研究
        4.2.1 政策层面分析
        4.2.2 行业层面分析
        4.2.3 工程师层面分析
        4.2.4 科技层面分析
    4.3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再造框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再造实施
    5.1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再造实施原则
    5.2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总图设计
    5.3 全过程项目管理办公室机制设计
        5.3.1 项目管理办公室概述
        5.3.2 全过程项目管理办公室功能介绍及建模
    5.4 投资建设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再造
        5.4.1 投资建设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活动总图
        5.4.2 融合新兴业务的投资咨询业务流程再造
        5.4.3 全周期统筹的勘察设计业务流程再造
        5.4.4 融合合约管理的招标代理业务流程再造
        5.4.5 向项目管理过渡的监理业务流程再造
        5.4.6 全过程覆盖的造价咨询业务流程再造
    5.5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再造评估
        5.5.1 新业务流程解决问题评估
        5.5.2 新业务流程应用价值分析
    5.6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应用展望
        5.6.1 新业务流程未来应用可能面临的问题
        5.6.2 全过程工程咨询新业务流程应用建议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3)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A的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全过程工程咨询相关研究
    2.2 风险管理相关研究综述
    2.3 相关研究评述
3 全过程咨询项目A的风险识别
    3.1 A项目简介
    3.2 项目风险识别流程与方法
    3.3 项目风险识别过程
    3.4 项目风险识别结果分析
4 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A的风险评价
    4.1 项目风险评价方法选择
    4.2 项目风险评价过程
    4.3 项目风险评价结果讨论
5 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A风险应对与监控
    5.1 风险应对
    5.2 风险监控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网络结构视角下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全过程工程咨询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项目治理机制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2.1 全过程工程咨询概述
        2.1.1 全过程工程咨询产生背景
        2.1.2 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内涵与特征
    2.2 项目治理理论
        2.2.1 项目治理理论的概述
        2.2.2 项目治理的特征和作用
        2.2.3 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治理
    2.3 社会网络理论
        2.3.1 社会网络的基本含义及其分类
        2.3.2 社会网络理论的核心组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模型与测量指标体系构建
    3.1 研究假设及理论模型构建
        3.1.1 研究假设
        3.1.2 假设汇总及理论模型构建
    3.2 变量测量指标体系构建
        3.2.1 合同治理的测量
        3.2.2 关系治理的测量
        3.2.3 网络结构的测量
        3.2.4 项目管理绩效的测量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治理机制的影响机理
    4.1 问卷设计及数据获取
        4.1.1 问卷设计
        4.1.2 问卷发放及收集
    4.2 问卷的基本统计分析
        4.2.1 样本基本情况
        4.2.2 问卷描述性统计
    4.3 数据分析方法
    4.4 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治理机制的作用路径
        4.4.1 量表信度检验
        4.4.2 量表效度检验
        4.4.3 理论模型构建与假设检验结果
        4.4.4 检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5 管理启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治理机制的动态演化
    5.1 多主体建模与仿真概述
        5.1.1 多主体建模与仿真方法概述
        5.1.2 仿真平台介绍
    5.2 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治理机制仿真模型构建
        5.2.1 仿真目标及仿真假设
        5.2.2 仿真模型构建
        5.2.3 仿真模型实现
    5.3 仿真模型运行结果与分析
        5.3.1 合同治理的演化分析
        5.3.2 关系治理的演化分析
        5.3.3 网络结构的演化分析
    5.4 管理启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与建议
    6.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 B 云南省关于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研究的调研提纲
附录 C 网络结构视角下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治理机制研究问卷调查
附录 D Netlogo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治理机制仿真程序

(5)我国推行EPC总承包模式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EPC模式相关概念和发展分析
    2.1 国际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分析
        2.1.1 DBB模式
        2.1.2 CM模式
        2.1.3 DB模式
        2.1.4 EPC模式
    2.2 EPC模式与其他模式的对比分析
    2.3 国内EPC模式的发展历程分析
    2.4 国内EPC模式的发展现状分析
        2.4.1 国内各省市EPC政策发布现状
        2.4.2 国内EPC市场发展现状
        2.4.3 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EPC发展现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推行EPC模式的制约因素研究
    3.1 制约因素的确定
        3.1.1 制约因素的提取原则及方法
        3.1.2 制约因素的主要来源与初步提取
        3.1.3 制约因素的最终确定
    3.2 制约因素数据分析模型建立
        3.2.1 Grey-DEMATEL方法及其适用性
        3.2.2 Grey-DEMATEL分析的主要步骤
    3.3 制约因素的实证研究
        3.3.1 样本选择
        3.3.2 数据收集
        3.3.3 数据处理
        3.3.4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三方博弈的EPC模式推广策略研究
    4.1 演化博弈理论及其适用性
        4.1.1 演化博弈理论的发展及原理
        4.1.2 演化博弈理论的适用性
    4.2 EPC模式推广主体与行为分析
        4.2.1 政府主体的行为分析
        4.2.2 建设单位主体的行为分析
        4.2.3 企业主体的行为分析
    4.3“政府-建设单位-企业”的三方博弈模型分析
        4.3.1 三方博弈模型的假设和建立
        4.3.2 三方博弈主体演化稳定策略分析
        4.3.3 三方博弈主体平衡点的稳定性分析
    4.4 博弈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促进EPC模式在我国推行的对策建议
    5.1 政府方面的对策建议
    5.2 建设单位方面的对策建议
    5.3 企业方面的对策建议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我国推行EPC模式的制约因素专家访谈表
附录C 我国推行EPC模式制约因素重要性调查问卷
附录D 我国推行EPC模式的制约因素影响关系调查问卷

(6)代建管理模式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参建主体动态博弈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
        2.1.1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概念
        2.1.2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特点
    2.2 代建管理
        2.2.1 代建管理的概念
        2.2.2 代建管理的工作内容
        2.2.3 代建管理模式下政府投资项目参建方的合同关系
        2.2.4 代建管理与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区别
        2.2.5 代建管理模式的优越性
    2.3 博弈理论
        2.3.1 博弈论的概念
        2.3.2 博弈论的关键要素
        2.3.3 博弈论的分类
    2.4 控制权分配
        2.4.1 控制权的概念
        2.4.2 代建项目控制权分配的特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演化博弈分析
    3.1 政府委托方和代建方的两方博弈
        3.1.1 模型假设
        3.1.2 模型的支付函数
    3.2 模型的求解和分析
        3.2.1 政府委托方行为策略的演化稳定分析
        3.2.2 代建方行为策略的演化稳定分析
    3.3 代建方、承包方、监理方的三方博弈分析
        3.3.1 假设
        3.3.2 参数的设定
    3.4 模型分析结果的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代建管理模式下政府投资项目中控制权配置案例分析
    4.1 案例一:方案设计及可行性研究阶段控制权分配案例分析
        4.1.1 项目概况
        4.1.2 委托关系
        4.1.3 方案设计和可研阶段控制权强弱分配不均衡的实证
        4.1.4 控制权分配的分析
        4.1.5 基于演化博弈的控制权分配的探讨
        4.1.6 控制权配置方案的优化
        4.1.7 方案设计和可研阶段控制权分配的结论和启示
    4.2 案例二:招投标及合同签订阶段控制权分配案例分析
        4.2.1 项目概况
        4.2.2 委托关系
        4.2.3 招投标及合同签订阶段控制权强弱分配不均衡的实证
        4.2.4 控制权分配的分析
        4.2.5 基于演化博弈的控制权分配的探讨
        4.2.6 控制权配置方案的优化
        4.2.7 招投标及合同签订阶段控制权分配的结论和启示
    4.3 案例三:合同价款支付阶段控制权分配的案例分析
        4.3.1 项目概况
        4.3.2 委托关系
        4.3.3 合同价款支付阶段控制权强弱分配不均衡的实证
        4.3.4 控制权分配的分析
        4.3.5 基于演化博弈的控制权分配的探讨
        4.3.6 控制权配置方案的优化
        4.3.7 合同价款支付阶段控制权分配的结论和启示
    4.4 案例四:索赔阶段控制权的分配的案例分析
        4.4.1 项目概况
        4.4.2 委托关系
        4.4.3 索赔阶段控制权强弱分配不均衡的实证
        4.4.4 控制权分配的分析
        4.4.5 基于演化博弈的控制权分配的探讨
        4.4.6 控制权配置方案的优化
        4.4.7 索赔阶段控制权分配的结论和启示
    4.5 案例五:竣工结算阶段控制权分配的案例分析
        4.5.1 项目概况
        4.5.2 委托关系
        4.5.3 竣工验收阶段控制权强弱分配不均衡的实证
        4.5.4 控制权分配的分析
        4.5.5 基于演化博弈的控制权分配的探讨
        4.5.6 控制权配置方案的优化
        4.5.7 竣工验收阶段控制权分配的结论和启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与启示
        5.1.1 主要研究结论
        5.1.2 启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B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荣誉

(7)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外部环境推动新咨询的发展和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转型
        1.1.2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是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转型的优选
        1.1.3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需明确能力短板顺利实现转型升级
    1.2 问题提出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2 现实问题的提出
        1.2.3 科学问题的凝练
        1.2.4 关键问题的解构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解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研究
    2.1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文献研究
        2.1.1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
        2.1.2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
    2.2 咨询服务能力文献研究
        2.2.1 服务能力的概念分析
        2.2.2 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
        2.2.3 服务能力的运行机制
        2.2.4 相关业务的服务能力
    2.3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2.3.1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思想基础
        2.3.2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种类划分
    2.4 研究述评
        2.4.1 识别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能力需求补短板势在必行
        2.4.2 准确定位提升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至关重要
第三章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识别
    3.1 能力需求识别方法综述
        3.1.1 CEO-EIM模型
        3.1.2 QFD工具
        3.1.3 WBS方法
        3.1.4 原型逼近法
    3.2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初始能力需求识别
        3.2.1 基于政策文件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需求识别
        3.2.2 基于文献分析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需求识别
        3.2.3 基于招标文件与案例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需求
        3.2.4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初始能力需求清单确立
    3.3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精确能力需求识别
        3.3.1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精确能力需求识别流程
        3.3.2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精确能力需求清单调整
        3.3.3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精确能力需求清单确立
第四章 基于成熟度模型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
    4.1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内涵界定
    4.2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结构维度分析
        4.2.1 能力成熟度等级
        4.2.2 咨询服务周期
        4.2.3 评价指标体系
    4.3 评价指标标准和权重的确定
        4.3.1 评价指标标准
        4.3.2 评价指标权重
    4.4 评价方法的确定和案例分析
        4.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4.4.2 评价对象的确定
        4.4.3 成熟度评价计算
第五章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提升路径
    5.1 基于PDCA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改进
    5.2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指标提升路径
        5.2.1 企业基础资源改善路径
        5.2.2 专业技术能力提升路径
        5.2.3 组织管理能力提升路径
        5.2.4 服务产出质量提升路径
        5.2.5 综合管理能力提升路径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
        6.1.1 研究结论
        6.1.2 研究创新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6.2.1 研究局限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工程监理企业转型升级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研究 ——以广西A监理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对已有文献的评价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新颖之处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方法
    2.1 人力资源
        2.1.1 概念
        2.1.2 特点
    2.2 人力资源管理
        2.2.1 内容
        2.2.2 人力资源配置概念
        2.2.3 人力资源配置相关理论
        2.2.4 人力资源配置的要素
        2.2.5 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模式
    2.3 企业变革
        2.3.1 概念
        2.3.2 形式
    2.4 SWOT分析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工程监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与存在问题
    3.1 工程监理行业概况
        3.1.1 发展历史
        3.1.2 发展现状及趋势
    3.2 工程监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3.2.1 行业人力资源配置的特点
        3.2.2 行业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3.3 工程监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3.3.1 人-岗不匹配
        3.3.2 人-人不匹配
        3.3.3 人-组织不匹配
    3.4 工程监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行业因素
        3.4.2 企业因素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构建人岗动态匹配的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管理体系
    4.1 工程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4.1.1 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4.1.2 现有业务模式单一
        4.1.3 转型升级是市场发展需求
    4.2 工程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可行性
        4.2.1 国家政策支持
        4.2.2 行业未来市场广阔
        4.2.3 监理企业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具有优势
    4.3 人力资源配置对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4.4 构建工程监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管理体系的目标
    4.5 构建工程监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管理体系的原则
    4.6 人岗动态匹配的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内容
        4.6.1 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的准备工作
        4.6.2 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的策略
        4.6.3 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管理体系的保障措施
    4.7 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管理体系对于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的实现
        4.7.1 人-岗匹配的实现
        4.7.2 人-人匹配的实现
        4.7.3 人-组织匹配的实现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西A监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管理体系的运用及效果
    5.1 广西A监理企业简介
    5.2 广西A监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分析
        5.2.1 组织结构分析
        5.2.2 员工人数分析
        5.2.3 学历结构分析
        5.2.4 职称结构分析
        5.2.5 年龄情况分析
        5.2.6 广西A监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5.3 广西A监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管理体系的运用情况
        5.3.1 设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5.3.2 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5.3.3 开展岗位分析做好人力资源规划
        5.3.4 优化人才专业结构
        5.3.5 创建学习型企业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5.3.6 构建企业内部人才信息交流渠道实现人力资源动态配置
        5.3.7 重视企业宣传
    5.4 广西A监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管理体系运用的效果
        5.4.1 专业人才数量基本满足现阶段企业发展需要
        5.4.2 以服务项目为导向,充分发挥各专业人才优势
        5.4.3 培养和储备的后备人才已成长为核心专业技术人才
        5.4.4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持续发挥积极的人力资源配置作用
        5.4.5 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及持续优化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框架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研究
    2.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简述
        2.1.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概述
        2.1.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对象与内容
        2.1.3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2.2 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概述与辨析
        2.2.1 建筑设计行业概述
        2.2.2 建筑设计管理辨析
        2.2.3 建筑设计管理的职能管理分析
        2.2.4 建筑设计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辨析
    2.3 建筑设计管理的核心任务和主体内容分析
        2.3.1 建筑设计管理的核心任务
        2.3.2 建筑设计管理的主体内容
    2.4 知识管理在建筑设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4.1 建筑设计知识管理的内涵和目标
        2.4.2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2.4.3 建筑设计活动知识的内容及体系
        2.4.4 建筑工程设计知识管理的主要策略
    2.5 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研究内容
        2.5.1 范围管理
        2.5.2 进度管理
        2.5.3 质量管理
        2.5.4 投资及成本管理
        2.5.5 沟通管理
        2.5.6 风险管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师的职能体系研究
    3.1 建筑师、建造和建筑物的关系辨析
    3.2 建筑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分析
        3.2.1 建筑师与业主的权利义务关系
        3.2.2 国际职业建筑师的权利与义务
        3.2.3 中国建筑师的权利与义务
    3.3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内涵与比较
        3.3.1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内涵
        3.3.2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国际比较
        3.3.3 建筑师的职业资格及比较
        3.3.4 中国建筑师的职业定位及服务现状
    3.4 建筑师的职业经营和组织研究
        3.4.1 建筑师的职业经营及比较
        3.4.2 建筑师的职业组织---工作室和设计公司
        3.4.3 建筑师的设计组织及管理
    3.5 建构建筑师全程职能体系的策略
        3.5.1 设计到代理
        3.5.2 建成品导向与过程控制
        3.5.3 职业化精神
        3.5.4 经济和法律责任
        3.5.5 全程建筑设计服务的要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筑师的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研究
    4.1 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模式研究
    4.2 阶段1:前期/策划阶段
        4.2.1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内容
        4.2.2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流程
        4.2.3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4.2.4 前期/策划阶段的设计管理要求
        4.2.5 案例讨论
    4.3 阶段2:方案/开发设计阶段
        4.3.1 方案/开发设计的工作内容
        4.3.2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流程
        4.3.3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4.3.4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要求
        4.3.5 案例讨论
    4.4 阶段3: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
        4.4.1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
        4.4.2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流程
        4.4.3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4.4.4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要求
        4.4.5 案例讨论
    4.5 阶段4: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
        4.5.1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内容
        4.5.2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流程
        4.5.3 施工招投标的主要策略
        4.5.4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要求
        4.5.5 案例讨论
    4.6 阶段5:督造/施工监管阶段
        4.6.1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内容
        4.6.2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流程
        4.6.3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主要策略
        4.6.4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要求
        4.6.5 案例讨论
    4.7 阶段6: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
        4.7.1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内容
        4.7.2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流程
        4.7.3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主要策略
        4.7.4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要求
        4.7.5 案例讨论
    4.8 适宜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的组织管理研究
        4.8.1 适宜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的组织形式
        4.8.2 建筑师工作室的组织管理
        4.8.3 建筑师工作室的创意人才管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筑信息化技术在建筑设计全程管理中的适应性研究
    5.1 以BIM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及发展
        5.1.1 BIM技术及相关理论概述
        5.1.2 BIM技术应用及发展现状
        5.1.3 BIM技术的问题及挑战
        5.1.4 BIM技术的发展趋势
    5.2 BIM在建筑设计全程管理体系中的理论研究
        5.2.1 实施BIM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5.2.2 BIM在建筑设计管理体系中的实施价值及目标
        5.2.3 BIM对建筑设计全程管理的优化措施
    5.3 BIM在建筑全程设计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5.3.1 BIM在建筑全程设计体系中的应用概述
        5.3.2 建筑项目BIM的实施工作流程
        5.3.3 前期/策划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3.4 建筑设计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3.5 施工招投标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3.6 建设施工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3.7 竣工及后期运维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4 基于BIM的建筑师全程整同设计管理研究
        5.4.1 由BIM推动的整合设计
        5.4.2 BIM的协同工作模式
        5.4.3 由建筑师实施BIM整同设计管理
        5.4.4 教育与培训BIM整同设计管理团队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建筑工程设计全程管理的策略研究
    6.1 构建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策略
        6.1.1 以建筑师负责制为依托,强化建筑师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6.1.2 以六序法模式为基础,不断完善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内涵
    6.2 创建适宜建筑师创作的组织机构策略
        6.2.1 适宜创意的设计组织机构建构策略
        6.2.2 重视组织机构的知识信息管理
    6.3 BIM结合“六序法模式”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6.3.1 建构BIM与“六序法模式”的深度融合
        6.3.2 充分运用BIM分析功能优化全程设计管理
        6.3.3 用BIM模型领导全过程设计管理
        6.3.4 秉承Open BIM理念进行协同设计及管理
    6.4 全程化建筑师的职业教育策略
        6.4.1 树立建筑师全程职业化教育的思维
        6.4.2 构建多元化的建筑教育体系
        6.4.3 深化建筑师执业过程中的继续教育
        6.4.4 加强以BIM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技术的素质教育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主要结论
    2、论文的创新点
    3、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工程实践案例分析与总结
    1、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育中心设计咨询项目
    2、宝安体育场工程设计项目
    3、2010年亚运会游泳跳水馆工程设计项目
    4、“广州圆”--广东兴业国际仓储科研主楼工程设计项目
    5、江苏省淮安体育中心工程项目设计及管理实践
附录2 、建筑设计组织机构管理研究
    1 建筑设计机构的发展趋势
        1.1 国内外建筑设计机构的现状研究
        1.2 我国建筑设计机构的发展方向
    2 建筑创意组织机构---工作室的职能与特征
        2.1 建筑工作室的业务职能
        2.2 建筑工作室的服务特征
        2.3 工作室的业务管理特征
    3 建筑工作室的创意人才管理
        3.1 建筑工作室创意人才的资本特质
        3.2 工作室的人事管理
        3.3 工作室团队的平衡管理
        3.4 工作室设计文化建设
        3.5 工作室的人才技能发展
        3.6 员工的绩效考核
    4 建筑设计工作室的组织管理
        4.1 工作室的组织管理框架
        4.2 工作室的设计管理要素
        4.3 工作室的市场营销管理
    5 建筑工作室的信息与知识管理
        5.1 工作室的信息管理
        5.2 工作室的知识管理
致谢
附件

(10)我国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企业转变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视角与内容
        1.3.1 研究视角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我国工程监理发展状况分析
    2.1 工程监理
        2.1.1 我国工程监理概念
        2.1.2 工程建设监理的工作内容
    2.2 我国工程监理企业发展状况
        2.2.1 工程监理企业队伍迅速发展壮大
        2.2.2 工程监理企业呈现多样化发展
        2.2.3 工程监理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2.3 我国工程监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3.1 市场行为有待规范
        2.3.2 业务相对单一,市场空间狭小
        2.3.3 服务质量不高,缺乏社会信誉
        2.3.4 监理取费低,影响工程监理企业的发展
        2.3.5 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低
第三章 我国工程监理企业 SWOT 分析
    3.1 优势
        3.1.1 本土优势
        3.1.2 成本优势
        3.1.3 现场经验优势
        3.1.4 后发优势
    3.2 劣势
        3.2.1 综合咨询实力不足
        3.2.2 资金不足
        3.2.3 国际市场经验不足
        3.2.4 创新能力不足
    3.3 机遇
        3.3.1 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加
        3.3.2 国际市场机遇
        3.3.3 投资体制改革带来的机遇
        3.3.4 行业政策法规环境的改善
    3.4 挑战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程监理管理要素与项目管理要素的对比分析
    4.1 关于范围管理的比较
    4.2 关于时间管理的比较
    4.3 关于成本管理的比较
    4.4 关于质量管理比较
第五章 我国工程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企业接轨的对策
    5.1 形成自上而下的完善配套的监理行业体系
    5.2 市场主体的形成
    5.3 加强人才建设和培养
    5.4 积极主动建立工程项目资料信息库
    5.5 采取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整合资源
    5.6 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实施管理和控制
第六章 案例分析
    6.1 项目情况介绍
    6.2 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介绍
    6.3 该项目管理的成功之处及存在的不足的分析
        6.3.1 该项目管理目标的完成情况
        6.3.2 该工程项目管理的成功之处分析
        6.3.3 该工程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监理企业的入世应对措施——推行项目管理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EM的装配式住宅项目投资风险分析[D]. 王帮建.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2]以业务融合为导向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 尹琛.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3]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A的风险管理研究[D]. 都怡然. 山东大学, 2021(11)
  • [4]网络结构视角下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治理机制研究[D]. 李佳雯.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5]我国推行EPC总承包模式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 雒倩倩.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6]代建管理模式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参建主体动态博弈案例研究[D]. 高丽娟.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7]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研究[D]. 樊莹莹. 天津理工大学, 2021(09)
  • [8]工程监理企业转型升级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研究 ——以广西A监理企业为例[D]. 黄艳丽. 广西大学, 2020(07)
  • [9]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D]. 陶亮.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10]我国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企业转变的对策研究[D]. 宋建辉. 沈阳建筑大学, 2012(06)

标签:;  ;  ;  ;  ;  

监管企业加入WTO应对措施——推进项目管理服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