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极并联双回线路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分析

同极并联双回线路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分析

一、同杆并架双回线路经济性与安全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吉宁[1](2021)在《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的非全程同杆双回线的故障测距》文中研究表明同杆并架双回线与单回线相比具有更强的输送能力,且稳定性更好,已经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不同的地理条件以及供电需求的影响,出现了单回线与双回线混合架设的非全程同杆双回线路。目前,对于非全程同杆双回线路的研究还较少,非全程同杆双回线与传统的单回线和双回线路相比,线路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且故障情况更为复杂,因此对于非全程同杆双回输电线路的故障测距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针对非全程同杆双回输电线路的测距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故障区段识别函数组的正负相位特性确定故障发生的区段,在确定故障区段的基础上,采用一种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的故障测距方法。在对故障区段两侧的电压、电流进行解耦处理后,如果双回线区段故障,则对同向1模电压、电流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如果单回线区段故障,则对1模电压、电流量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提取工频分量下的电流前行波,对工频电流前行波求取共轭,然后计算假设的各个故障点处的电流有效值大小,当有效值为最小值时,该点即为故障点。在对非全程同杆双回线路的故障测距过程中,利用ATP/EMTP仿真软件搭设非全程同杆双回输电线路的仿真模型,通过MATLAB软件编写相关算法程序。分析验证了不同故障类型、过渡电阻、双端电源相角差、双端不同步时间对测距结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基于EMTR理论的频域前行电流法能应用于各种故障类型,且结果不受过渡电阻、双端电源不同相角的影响,同时能够有效解决双端数据不完全同步采样所造成的误差问题。证明了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的频域前行电流法在非全程同杆双回线中的可行性。

王紫琪[2](2019)在《输电断面识别及多源信息保护控制协调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潮流转移引发的输电线路连锁跳闸是造成电网停电范围扩大甚至系统崩溃的重要原因。支路开断导致的潮流转移造成输电断面的过负荷,且由于后备保护的不正确动作,以及控制措施不能及时合理的配合,引起连锁跳闸,甚至系统崩溃。因此,准确识别开断线路所在输电断面,完善线路过载情况下后备保护性能及保护控制协调配合策略,有利于切断级联跳闸事故的发展链条,从根本上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本文从“输电断面识别”、“防止输电线路后备保护过载误动”、“断面过载保护控制措施的协调配合”等角度入手,充分整合系统中的保护、控制资源,避免连锁跳闸事故的发生。论文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针对潮流转移输电断面难以准确识别的问题,提出考虑支路互感耦合特性及旁侧通路搜索结果的输电断面识别方法。通过回路阻抗矩阵引入线路互感耦合系数,避免了转移比例系数求解过程中的复杂解耦过程;融合图论路径搜索思想及转移因子的基本概念,在旁侧连通路径搜索基础上准确识别输电断面,避免了输电断面线路的遗漏。(2)针对潮流转移过载引发的距离Ⅲ段后备保护不正确动作问题,提出多源信息融合的后备保护防误动方法。该方法构建覆盖不同保护对象的交叠信息单元,并将信息单元判断结果与距离Ⅲ段保护判别结果进行叠加计算,提升了距离Ⅲ段后备保护的动作性能,避免其在潮流转移时的不正确动作情况。(3)针对输电断面过载情况下的保护控制配合问题,提出双目标递进式过载保护控制优化模型及相应的协调策略。该方法综合过负荷保护、发电机及负荷控制、直流紧急功率控制措施,考虑负荷损失量及系统安全裕度,构造双层优化目标,并利用(GA/改进SA)嵌套式规划求解方法求解上述问题,提高了该混合变量非线性规划问题的计算速度,优化了断面过载调整效果。(4)针对上述章节所提方案的实现需求,提出保护控制多源信息处理架构。架构中,保护控制资源的分析处理过程由保护控制协调中心完成。后备保护的防误动计算过程由区域中心站完成。通过区域中心站与协调中心的信息交互,实现保护控制措施的协调配合。同时,提出相应的区域划分方法,为本文所提方案的实现奠定基础。

刘飘[3](2019)在《地区电网同塔四回输电系统中继电保护的特性分析与评估》文中提出为节约输电走廊并提高输送容量,地区电网中开始推广架设同塔四回输电线路,这也对继电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于传统架空输电线路,同塔四回线的电磁耦合关系极为复杂,故障期间存在电气联系与磁耦合的竞争关系,随故障条件的改变,电磁竞争状态也会发生变化,这给继电保护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从统计到的事故来看,零序互感和跨线故障是影响保护装置不正确动作的两大因素。一方面,由于地区电网中现有的同塔四回线大多为改造线路,零序互感参数实测存在困难,整定计算中只能对互感作忽略处理或根据经验粗略估算,从而降低了整定计算的精度,这是当前继电保护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之一。另一方面,同塔四回线中跨线故障种类繁多,而现有的继电保护装置大多参照单回线单端电气量构造判据,无法准确应对跨线故障带来的挑战,这是当前继电保护工作中的另一个薄弱环节。工程现场中,距离保护(相间距离、接地距离)在架空输电网络中重要性非常高且应用广泛,但保护侧感受到的测量阻抗在零序互感和跨线故障的影响下,容易偏离线路阻抗的实际值造成不正确动作。此外,目前并未有专门的评价体系对保护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多维度立体地评估,难以集中全面地发现保护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因此,亟需针对地区电网同塔四回输电系统中继电保护的薄弱环节展开研究,以响应经济高速发展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共同要求。针对同塔线路中零序参数的规律研究,本文首先研究了土壤电阻率、杆塔结构、呼高及弧垂等因素变化对同塔线路中零序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除公认的土壤电阻率外,杆塔结构亦对同塔线路的零序参数有显着影响。对于同塔四回线路中靠近大地的回线,其零序自电抗值要明显大于靠近架空地线的回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同塔输电线路零序互感/自感比值随土壤电阻率的变化规律,进而提出了一种根据电压等级和杆塔结构的零序互感预估方法。PSCAD仿真验证了利用细分比值估算同塔多回线路零序互感的良好鲁棒性,其计算精度满足工程要求。针对相间距离保护的研究,本文着眼于同塔线路中相间距离保护的安全性,首先对共端线路发生跨线故障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进而结合故障下的零序附加网络,推导了不同跨线情形下相间测量阻抗的表达式,并以此为基础对相间距离保护的动作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故障线路中的健全相在邻线同名故障相的影响下,会与本线故障相共同表现出“相间短路”的故障特征,其相间测量阻抗与故障位置之间表现为过原点的一次函数关系,极易引起相间距离保护误动作于健全相,造成“一相故障,一回线被切除”的严重后果。基于实际220/110kV同塔四回线参数,在PSCAD中建立了对应的线路模型,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最后,给出了相应的保护应对措施。针对接地距离保护的研究,本文首先对同塔四回线中测量阻抗的表达式进行了推导,指出测量阻抗随故障位置的变化存在非线性变化的可能,并对非线性现象进行了初探。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故障相测量阻抗非线性变化的产生机理、测量阻抗非线性变化时接地距离保护动作的情况,以及特殊跨线故障下测量阻抗的激增行为。最后,从工程实用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现场中影响非线性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研究了电源强弱组合、线路潮流以及同塔架设比例对测量阻抗非线性变化现象的影响规律。针对保护系统安全性评估平台的研究,本文设计了一种同塔四回输电线路保护性能评估系统,其主体结构涵盖当前同塔四回输电线路的所有架设形式,并能灵活可调以适应实际线路结构。输入线路结构参数、接入电网信息等数据后,系统自动进行故障扫描,根据各种故障情形下保护的动作情况加权计算出对应的保护性能评估值,给出最恶劣情况下保护系统的安全性评估结果,实现对保护整定的合理性、新型保护原理或对策的实用性、系统运行及线路检修方式的安全性等进行合理评估。

王守鹏,赵冬梅,商立群,赵相政[4](2017)在《基于线路分段参数的非全程同塔双回线故障定位算法》文中提出对非全程同塔双回输电线路故障定位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非全程同塔双回线的特点进行分析,并针对传统伪根识别法无法适用于非全程同塔双回线故障定位的问题,在分析伪根存在与否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换模量伪根识别算法,该算法可以有效识别故障支路与非故障支路的伪根情况。进而,提出一种基于非全程同塔双回线路分段参数的双端工频量故障定位算法,该算法将故障支路辨识与故障点定位相结合,在线路全程内均可完成故障定位,不受故障类型、各端数据不同步和过渡电阻等因素影响。ATP-EMTP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行、有效。

郭啸龙,吴庆华,刘文勋,李健,黄欲成[5](2017)在《750kV输电线路三相导线差异化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输电线路设计的发展,精细化设计和差异化设计在工程设计越来越重要。该文基于某750 k V输电线路工程,在Ansoft Maxwell中建立三相导线差异化仿真模型,并分别计算了在改变中相导线分裂间距、增大中相导线截面积、减小边相导线截面积及减小边相导线分裂数情况下导线表面电场强度的变化。根据表面电场强度,对不同差异化设计情况下电磁环境及电晕损耗进行计算和分析;同时结合可听噪声限值和无线电干扰限值,通过经济性分析提出了一种环保、经济、可靠的三相导线差异化设计方案。

韩东[6](2016)在《基于感应电压的500KV双回线故障性质判别的研究》文中指出鉴于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对电力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具备占地小、容量大一系列优点的500kV同杆双回线路,势必会大量应用于电网建设中。同杆双回线内,由于线路内各相的间距较小,在一回线中或者两回线之间都有可能发生故障。通常条件下,普通方法无法针对故障的瞬时性或永久性来实施判断,而且如果线路发生的是永久性故障,此时对线路实施重合闸将会对系统造成巨大的冲击和损害。当线路内发生故障以后,故障相与健全相间会产生感应电压,若此故障为瞬时性故障,其电容耦合电压就会较高;若此故障为永久性故障,由于线路放电的影响,其电容耦合电压将会很低。线路两端的系统依靠双回线路来取得联系,在故障时刻,仅仅切除故障相是最理想有效的处理措施,这与常规跳闸方法不一致,因为这会保留非故障相的持续运作,使线路仍然具备一定的传输功能。WAMS (Wide Area Measurement System)广域监测系统,采用同步相角测量技术,可以实现对全网同步相角及电网主要数据的实时高速率采集。本文采取WAMS提供的数据,针对500kV同杆双回线路发生故障时,线路内的感应电压实施了研究与分析。文章先简述了500kV同杆双回线路的各种故障类型、故障时最理想的跳闸方案,和重合闸的理论基础及其简单的实施过程,提出了按相序重合闸的方案;进而针对双回线路内一回线的单相发生瞬时或永久性故障的时侯,对线路中感应电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然后针对双回线路内多相发生永久或瞬时性故障的情况,对线路内的感应电压实施了分析和研究;最终得到了区别瞬时性和永久性故障的实用判据,且采用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实验来验证可行性。本文在分析和仿真的过程中还考虑到了输电线路内是否存在并联电抗器这一条件,并且针对相间不接地型非永久性故障的情况提出了附加的判断依据来进行判定。当发生瞬时性或永久性故障以后,电弧电压将会产生显着地变化。本文中还针对故障电弧的特性实施了分析和计算,得出了根据熄弧判据(根据跳开相的奇次谐波的性质来判别电弧熄灭与否)来确定最理想重合闸时刻的方法,同时还建立了电弧的数学模型。在此过程中采用了ATP-EMTP和PSCAD/EMTDC软件来对各种参数的线路(不同长度的线路、是否有并联电抗器存在)实施仿真。本文的成果如能在实际中大量采用将会带来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够促进系统调度人员驾驭电网的能力,使电网更快地回复正常运行状态,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线路故障所导致的停电损害和生产影响,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王守鹏[7](2015)在《同杆并架双回线故障测距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出线走廊窄,输送能力强,投资效益显着,可以大幅提高电网自身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随着同杆双回输电线路的广泛应用和能够满足各种地理环境的要求,已经衍生出了非全程同杆并架输电线路和不同电压等级的同杆并架输电线路等多种输电线路类型。目前,对于普通的全程同杆双回线路故障测距的研究已然很多,对于不同电压等级同杆双回输电线路故障测距诸多方面的研究内容也逐渐起步,然而,对于非全程同杆双回线路的研究还鲜见有关文献。非全程同杆双回输电线路与全程同杆双回输电线路相比,无论是在故障类型还是在线路结构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对非全体同杆双回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面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论文总结了利用工频量的输电线路双端故障测距原理,并着重探讨了双端测距的伪根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伪根识别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非全程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的故障测距,可以有效识别故障支路和非故障支路的伪根情况。其次,根据三相系统和同杆双回线系统之间的关系,并以六序分量法的推导为基础,结合均匀换位输电线路的相模变换矩阵所具有的数学性质,推导出了一种新的能够适用于双回线的相模变换矩阵,该相模变换矩阵运算因子均为实数,可以同时适用于稳态和暂态分析,并且用单一模量可以反映各种故障类型。最后,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同杆双回线与单回线构成的非全程同杆并架输电线路的特点,提出了两类适用于非全程同杆双回线的故障测距方法。其中,第一类算法是基于判断故障支路的非全程同杆双回线故障测距算法,该算法分两步进行,首先判断故障支路,然后根据判断的结果,将输电线路等效为双端输电线路来进行测距;第二类算法是基于线路分段参数的故障测距算法,该算法将故障点定位与故障支路识别融为一体。大量的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全线范围内都可实现测距,测距原理简单,求解方便,不受故障类型、过渡电阻等因素影响,测距结果具有较高精度。

隆茂[8](2015)在《复杂同塔线路参数对称性及对保护影响分析》文中提出我国电力资源与电力需求呈现逆向分布,因此建设大规模的输电通道势在必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张,因此占地面积少、单位宽度走廊输送容量大、建设成本低的同塔线路输电方式受到了高度重视,并已在我国输电线路的建设中得到广泛采用。为满足不同的应用要求,除同塔双回线路外,在工程实际中还衍生出其它多种复杂同塔线路形式,如非全程同塔线路、同塔四回线路和混压同塔线路等。同塔线路结构的复杂化给电网的规划设计、运行控制和继电保护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一方面,复杂同塔线路结构形式多样,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线路参数计算方法,以满足线路设计、潮流计算和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要求。另一方面,受技术条件限制,同塔线路换位相对困难,若导线布置不合理,易导致线路参数不对称,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行。此外,同塔线路参数不对称性的增大以及复杂的跨线故障形式可能导致相关保护的性能劣化,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重点围绕复杂同塔线路的参数计算方法、相序排列方式优化、参数对称性对距离保护的影响以及功率方向元件的适用性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复杂同塔线路的参数计算是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单导线-大地”回路为基础,从同塔线路的基本参数矩阵出发,提出了一种具有良好适应性的复杂同塔线路参数计算方法。以此为基础,开发了同塔线路参数计算分析软件,并通过与线路实测参数和PSCAD仿真参数进行比对,验证了计算软件结果的正确性。论文介绍了同塔线路参数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计算软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特点,并对复杂同塔线路参数计算中一些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说明。同塔线路换位困难,对导线布置方式进行优化设计,是提高线路参数对称性的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手段。论文分析了不同杆塔结构和导线布置方式对线路参数对称性的影响,从单序量和复合序量等多个角度,建立了同塔线路参数不平衡度评价系数,利用(0,2)标度法对各个不平衡度系数进行权重分配,形成综合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所开发的参数计算软件以及所建立的综合评价指标,重点针对同塔四回线路常见的几种塔型结构,进行了导线相序优化排列方式研究。论文介绍了同塔线路参数对称性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不同相序排列方式下综合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并给出了不同塔型结构下的最优相序排列建议。复杂同塔线路与普通线路相比,由于受到换位技术的限制,其参数不对称的问题更为突出,可能对继电保护的动作性能,特别是对参数敏感度较大的距离保护的性能带来不利影响。论文从同塔线路的测量阻抗入手,通过理论推导和数字仿真,分析了参数不对称对同塔线路距离保护的影响,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同塔线路距离保护整定计算的修改建议。方向元件是线路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距离保护、零序电流保护和纵联保护。同塔线路故障形式多样,电磁耦合复杂,对方向元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论文采用理论和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目前常用的典型方向元件,包括正序突变量方向元件、负序方向元件和零序功率方向元件应用于复杂同塔线路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以为方向元件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论文最后对全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后续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吴军杰[9](2014)在《临近高压输电线路的同塔并架迁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在铁路电力迁改中经常会有几条待迁改高压输电线路聚集一处,如果能实施同塔并架迁改,将会极大地节约资源。结合新建厦深铁路深圳东站220 kV四回路电力线路同塔并架迁改的实际情况,对同塔并架多回路的经济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张凤龙[10](2013)在《高压线路施工接地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在同塔双(多)回线路检修时,或是输电线路的新建、改变线路路径、杆塔改造的施工过程中,挂接地线可预防突然来电造成意外伤害,但同时也带来了带地线合闸的误操作隐患。本文从企业实际分析后发现目前即使在管理措施落实的情况下带地线送电事故还是时有发生,通过总结国内外此技术的发展状况认为高压线路接地检测装置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介绍了高压线路接地检测装置的整体设计。本装置主要由直流高压产生模块、感应电压隔离模块、测试模块、显示模块及遥控模块构成。由直流高压发生器产生的直流高压通过测量线路与消除感应电压影响的被测线路连接,得出的测量数据通过采样电阻转化为高低电平接入单片机中断端,将测量结果以字符显示形式进行显示出来。本装置采用了黑白电视高压包来解决测试高压问题,并对电路参数进行了详细说明。采用高压二极管的对被测线路的感应电压进行隔离保证了检测装置的安全,选择遥控的方式解决了测试人员的安全问题,利用LCD显示方式直接显示测试结果。选用NUVOTON公司的W78E516DDG单片机做为控制核心,采用C语言对各子程序进行编程。最后以高安全性及准确性的高压线路接地检测方案使本装置得到了实践的检验。本课题的研究解决了带地线送电问题,设备接线简单,使用方便。使用高压线路接地检测装置在送电前进行检测,可以准确确认即将送电的线路地线是否已全部拆除,确认线路无地线,可以放心送电。高压线路接地检测装置便于携带,适合在各变电所操作中心进行推广。

二、同杆并架双回线路经济性与安全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同杆并架双回线路经济性与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的非全程同杆双回线的故障测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故障测距不同方法原理简介
        1.2.2 不同故障测距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1.3 非全程同杆双回线故障测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电磁时间反转理论分析
    2.1 时间反转技术概述
    2.2 EMTR理论在传输线上的应用
        2.2.1 EMTR理论基础
        2.2.2 EMTR理论在无损传输线上的适用性
    2.3 时域法和频域法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EMTR理论的非全程同杆双回线的故障测距
    3.1 输电线路模型的建立
        3.1.1 线路结构
        3.1.2 输电线路模型
    3.2 非全程同杆双回线路的解耦
        3.2.1 单回线的解耦
        3.2.2 双回线的解耦
    3.3 故障信息的提取
    3.4 快速傅里叶变换处理故障信息
    3.5 非全程同杆双回线的故障区段判别
    3.6 基于EMTR理论的频域前行电流法的故障定位
        3.6.1 镜像线路构建与时间反转
        3.6.2 沿线搜索故障点
        3.6.3 测距流程图
    3.7 本章小结
4 采样时间同步下的非全程同杆双回线故障测距的仿真分析
    4.1 基于ATP/EMTP的线路仿真
    4.2 仿真模型及其参数
    4.3 基于MATLAB的数据处理
    4.4 故障测距结果
        4.4.1 故障测距的数据处理过程
        4.4.2 故障发生在单回线侧时不同故障类型对测距结果的影响
        4.4.3 故障发生在双回线侧时不同故障类型对测距结果的影响
        4.4.4 过渡电阻对测距结果的影响
        4.4.5 故障相角对测距结果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采样时间不同步下的非全程同杆双回线故障测距的仿真分析
    5.1 故障测距结果
        5.1.1 故障测距的数据处理过程
        5.1.2 故障发生在单回线侧时不同故障类型对测距结果的影响
        5.1.3 故障发生在双回线侧时不同故障类型对测距结果的影响
        5.1.4 过渡电阻对测距结果的影响
        5.1.5 故障相角对测距结果的影响
    5.2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输电断面识别及多源信息保护控制协调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输电断面的识别方法
        1.2.2 输电断面线路过载后备保护防误动方法
        1.2.3 输电断面线路过载紧急控制方法
        1.2.4 输电断面线路过载保护控制协调方法
    1.3 论文主要工作与章节安排
2 潮流转移输电断面识别方法
    2.1 连锁跳闸衍生模式及网络拓扑分析
        2.1.1 连锁跳闸过程分析
        2.1.2 系统拓扑基础及网络简化
    2.2 耦合网络输电断面识别方法
        2.2.1 转移系数定义
        2.2.2 考虑支路耦合的电流转移比例系数计算方法
        2.2.3 转移比例系数修正
        2.2.4 算例分析
    2.3 基于旁侧路径搜索的输电断面识别方法
        2.3.1 关联矩阵不定向搜索算法
        2.3.2 删除添加算法
        2.3.3 路径筛选及排序
        2.3.4 算例分析
    2.4 潮流转移断面综合特性分析
        2.4.1 综合性能指标计算方法
        2.4.2 算例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距离Ⅲ段后备保护过载防误动方法
    3.1 输电线路保护配置及误动情况分析
        3.1.1 输电线路保护动作特性分析
        3.1.2 距离Ⅲ段后备保护跳闸情况分析
    3.2 基于多信息融合的距离Ⅲ段保护防误动方法
        3.2.1 广域信息单元划分
        3.2.2 基于多单元交叠的后备保护防误动方法
        3.2.3 潮流转移过负荷矫正理论分析
        3.2.4 多信息后备保护拓展分析
    3.3 算例分析
        3.3.1 潮流转移方法有效性验证
        3.3.2 区内故障方法有效性验证
    3.4 本章小结
4 输电断面过负荷保护控制协调优化方法
    4.1 基于潮流追踪的源荷路径剥离方法
    4.2 源荷路径约束条件
        4.2.1 源荷路径约束条件
        4.2.2 重要线路及断面约束设置
    4.3 保护控制双目标递进式优化协调方法
        4.3.1 基于热稳极限时间的优化对象确定
        4.3.2 双目标递进优化模型构造
        4.3.3 基于变量拆分的嵌套式非线性规划求解方法
        4.3.4 算例分析
    4.4 计及直流紧急功率控制的过载保护控制方案
        4.4.1 直流系统控制原理介绍
        4.4.2 直流控制资源特性分析
        4.4.3 计及直流控制资源的保护控制协调优化方案
        4.4.4 算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保护控制多源信息处理架构
    5.1 保护控制系统结构及交互方式
        5.1.1 多信息保护系统结构
        5.1.2 控制系统结构
        5.1.3 保护控制系统功能架构
    5.2 多信息保护分区原则
        5.2.1 保护信息域构建
        5.2.2 区域划分原则
    5.3 基于图论及模糊综合评价的分区方法
        5.3.1 分区方法及流程
        5.3.2 算例分析
    5.4 分区优化方法
        5.4.1 目标函数及BSO优化流程
        5.4.2 算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算例场景参数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地区电网同塔四回输电系统中继电保护的特性分析与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同塔输电线路零序参数研究现状
        1.2.2 同塔输电线路中相间距离保护的研究现状
        1.2.3 同塔输电线路中接地距离保护的研究现状
        1.2.4 保护系统测试评估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地区电网同塔四回输电系统中零序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
    2.1 引言
    2.2 地区电网中同塔输电线路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2.2.1 同塔线路的普遍性
        2.2.2 同塔线路杆塔结构的多样性
    2.3 同塔输电线路零序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零序参数的计算
        2.3.2 零序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2.3.3 土壤电阻率变化对零序参数的影响
        2.3.4 杆塔结构变化对零序参数的影响
        2.3.5 杆塔呼高变化对零序参数的影响
        2.3.6 弧垂变化对零序参数的影响
    2.4 零序互感预估策略研究
        2.4.1 土壤电阻率对互感与自感比值的影响
        2.4.2 零序互感与自感实用比值
        2.4.3 预估方案鲁棒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区电网共端线路发生跨线故障下相间距离保护的动作特性分析
    3.1 引言
    3.2 相间距离保护不正确动作机理探究
        3.2.1 电磁环境的复杂性
        3.2.2 故障特征的特殊性
        3.2.3 健全相的伪故障特征
    3.3 相间测量阻抗表达式推导
        3.3.1 同塔四回线零序附加网络
        3.3.2 单相跨单相故障
        3.3.3 单相跨两相故障
        3.3.4 其余类型跨线故障
    3.4 距离继电器误动分析
        3.4.1 全象限阻抗继电器
        3.4.2 非全象限阻抗继电器
    3.5 仿真验证
        3.5.1 仿真系统模型
        3.5.2 单相跨单相故障时的误动情况
        3.5.3 一般情况下的误动情形
        3.5.4 正确动作时相间测量阻抗的分布情况
    3.6 保护对策探讨
        3.6.1 信息化电力系统中的解决方案
        3.6.2 目前输电网络中的应对措施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区电网中接地距离保护测量阻抗非线性变化的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测量阻抗非线性变化现象的发现
        4.2.1 测量阻抗表达式的推导
        4.2.2 故障类型的选取
        4.2.3 测量阻抗非线性变化的故障情形
    4.3 测量阻抗非线性变化机理及危害分析
        4.3.1 非线性变化规律的产生机理
        4.3.2 测量阻抗非线性变化的危害
        4.3.3 特殊故障下的测量阻抗激增现象
    4.4 测量阻抗非线性变化规律探究
        4.4.1 电源组合对非线性变化规律的影响
        4.4.2 线路潮流对非线性变化规律的影响
        4.4.3 同塔比例
    4.5 结论
第五章 适用于同塔四回输电线路上的保护性能评估系统
    5.1 引言
    5.2 同塔线路保护建模评估需求分析
        5.2.1 同塔线路整定计算的不足
        5.2.2 同塔线路测试分析的不足
    5.3 同塔线路保护建模评估需求分析
        5.3.1 设计原则
        5.3.2 评估系统主体设计
    5.4 评估系统的配置
        5.4.1 线路模型的建立
        5.4.2 电源及变压器支路的参数配置
        5.4.3 线路结构及故障开关的配置
        5.4.4 保护系统配置
    5.5 保护性能评估指标的设计
        5.5.1 保护装置分类处理
        5.5.2 综合评估指标
    5.6 评估示例
    5.7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1 全文总结
    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基于线路分段参数的非全程同塔双回线故障定位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线路模型分析
2 双端测距伪根问题
    2.1 问题分析
    2.2 换模量伪根识别法
3 非全程同塔双回线故障定位原理
4 算例仿真分析
5 结论

(5)750kV输电线路三相导线差异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 工程概况
2 中相导线分裂间距对表面电场影响
    2.1 导线表面场强
    2.2 次档距震荡
3 导线总截面对表面电场影响
    3.1 增大中相导线外径
    3.2 减小边相导线分裂数
4 差异化设计方案
    4.1 电磁环境及电晕损失计算分析
    4.2 经济性分析
        1) 电晕损耗。
        2) 电阻损耗。
        3) 间隔棒数量增加。
        4) 杆塔、基础与金具。
        5) 中相导线截面积增大。
        6) 边相导线分裂数减小。
    4.3 其他差异化设计方案
        1) 差异化设计方案2。
        2) 差异化设计方案3。
5 结论

(6)基于感应电压的500KV双回线故障性质判别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双回线各类型故障介绍及重合闸方案
    2.1 前言
    2.2 关于重合闸方案的论述
        2.2.1 各类型重合闸的说明
        2.2.2 重合闸方案流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回线路单相故障的感应电压研究
    3.1 前言
    3.2 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感应电压
        3.2.1 故障相的电容耦合电压
        3.2.2 故障相的电磁耦合电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相不对称故障的感应电压研究
    4.1 前言
    4.2 多相瞬时性故障感应电压
        4.2.1 电容耦合电压
        4.2.2 电磁耦合电压
    4.3 永久性接地故障的感应电压
        4.3.1 故障相的电容耦合电压
        4.3.2 多相接地故障性质的判别
    4.4 多相线间故障的判别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针对感应电压判据的仿真实验
    5.1 前言
    5.2 双回线路故障端电压的特征
        5.2.1 故障端电压的特征分析
        5.2.2 针对跳开相残压的检测
        5.2.3 故障相残压的计算
        5.2.4 感应电压和接地电阻的联系
    5.3 电弧电压的特征
        5.3.1 电弧电压的数学分析
        5.3.2 电弧模型的仿真实验
    5.4 针对各类故障的端电压判据
        5.4.1 不存在并联电抗器时的端电压判据
        5.4.2 存在并联电抗器时的端电压判据
        5.4.3 相间不接地非永久性故障的判据
        5.4.4 避免误判的附加判据
    5.5 故障相电压判别的仿真实验
    5.6 本方案可行性的论述
    5.7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7)同杆并架双回线故障测距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同杆并架双回线路故障测距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1.3 故障测距不同原理简介
        1.3.1 概述
        1.3.2 行波法
        1.3.3 故障分析法
        1.3.4 智能化测距法
    1.4 仿真软件介绍
        1.4.1 ATP-EMTP软件
        1.4.2 MATLAB软件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2 输电线路的双端故障测距方法
    2.1 概述
    2.2 基于集中参数模型的频域法双端故障测距原理
    2.3 基于分布参数模型的频域法双端故障测距原理
    2.4 双端测距伪根问题的探讨
        2.4.1 传统伪根识别的方法
        2.4.2 一种新的伪根识别的方法
    2.5 算例仿真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同杆并架双回线的测距理论
    3.1 同杆并架双回线特点分析
    3.2 六序故障分量法
        3.2.1 六序故障分量
        3.2.2 同杆双回线的六序故障分量网络
    3.3 新相模变换法
        3.3.1 三相系统相模变换矩阵的推导
        3.3.2 六相系统相模变换矩阵的推导
    3.4 同杆并架双回线的故障测距原理
    3.5 算例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判断故障支路的非全程同杆并架双回线故障测距研究
    4.1 线路原型与建模
    4.2 基于判断故障支路的双端工频量故障测距原理
    4.3 算例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线路分段参数的非全程同杆并架双回线故障测距研究
    5.1 线路原型与建模
    5.2 基于线路分段参数的双端工频量故障测距原理
    5.3 算例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复杂同塔线路参数对称性及对保护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复杂同塔线路参数计算及保护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2 复杂同塔线路参数计算方法研究及计算软件的开发
    2.1 引言
    2.2 同塔线路参数计算方法研究
    2.3 同塔线路参数计算软件设计
    2.4 同塔线路参数计算软件的校验
    2.5 本章小结
3 同塔线路相序排列及参数对称性的研究
    3.1 引言
    3.2 同塔四回线路的序参数计算
    3.3 同塔四回线路的不平衡度评价体系
    3.4 同塔四回线路的相序排列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不换位同塔线路的参数不对称对距离保护的影响分析
    4.1 引言
    4.2 不换位输电线的线路参数
    4.3 不换位同塔线路参数对称性对测量阻抗影响
    4.4 针对不换位线路的距离保护整定建议
    4.5 本章小结
5 复杂同塔线路的方向元件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功率方向元件的动作判据及其应用
    5.3 复杂同塔线路的功率方向元件动作情况研究
    5.4 复杂同塔线路功率方向元件对保护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
    6.1 总结
    6.2 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工作
附录3部分仿真结果

(9)临近高压输电线路的同塔并架迁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同塔并架迁改介绍
2 同塔并架迁改可行性的分析
    2.1 采用同塔并架迁改能否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2.2 同塔并架迁改的可行性分析
        2.2.1 倒塔
        2.2.2 雷击跳闸
    2.3 运行检修问题分析
3 同塔并架迁改的优、缺点分析
    3.1 采用同塔并架迁改的优点分析
    3.2 同塔并架的缺点分析
4 结束语

(10)高压线路施工接地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压接地线路检测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系统方案设计
    2.1 设计要求及原则
    2.2 主要技术参数
    2.3 测量方法
    2.4 检测装置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2.4.1 直流高压模块的选择
        2.4.2 待测线路感应电压的产生与消除
        2.4.3 显示模块
        2.4.4 遥控模块
    2.5 高压线路接地检测装置的设计原理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压线路接地检测装置硬件设计
    3.1 硬件的总体设计
    3.2 直流高压发生器
        3.2.1 工作原理
        3.2.2 元器件选择
        3.2.3 电路调节
    3.3 测量线路
        3.3.1 测量原理
        3.3.2 元器件选择
    3.4 消除感应电压电路
        3.4.1 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3.4.2 高压二极管
        3.4.3 感应电压隔离电路
    3.5 单片机系统
    3.6 LCD 显示
        3.6.1 LG2401281 液晶显示模块
        3.6.2 T6963C 控制模块
        3.6.3 NT7086PQ 驱动模块
    3.7 遥控开关
        3.7.1 发射器
        3.7.2 接收器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压线路接地检测装置软件设计
    4.1 高压线路接地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
    4.2 软件的总体设计
    4.3 开机自检
    4.4 模数转换
    4.5 液晶显示
    4.6 按键设置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压线路接地检测装置的测试与应用
    5.1 高压线路接地检测装置的测试
        5.1.1 测试方案的设定
        5.1.2 现场测试过程
        5.1.3 测试结果分析
        5.1.4 测试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5.2 高压线路接地检测装置的应用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同杆并架双回线路经济性与安全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的非全程同杆双回线的故障测距[D]. 吉宁.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2]输电断面识别及多源信息保护控制协调策略研究[D]. 王紫琪.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3]地区电网同塔四回输电系统中继电保护的特性分析与评估[D]. 刘飘.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4]基于线路分段参数的非全程同塔双回线故障定位算法[J]. 王守鹏,赵冬梅,商立群,赵相政. 电工技术学报, 2017(20)
  • [5]750kV输电线路三相导线差异化设计研究[J]. 郭啸龙,吴庆华,刘文勋,李健,黄欲成. 智能电网, 2017(05)
  • [6]基于感应电压的500KV双回线故障性质判别的研究[D]. 韩东. 沈阳农业大学, 2016(01)
  • [7]同杆并架双回线故障测距的研究[D]. 王守鹏. 西安科技大学, 2015(02)
  • [8]复杂同塔线路参数对称性及对保护影响分析[D]. 隆茂.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6)
  • [9]临近高压输电线路的同塔并架迁改技术[J]. 吴军杰. 铁道建筑技术, 2014(07)
  • [10]高压线路施工接地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实现[D]. 张凤龙. 华北电力大学, 2013(S2)

标签:;  ;  ;  ;  ;  

同极并联双回线路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