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密度和不同割草高度对中华松种群生物量的影响

不同密度和不同割草高度对中华松种群生物量的影响

一、不同密度,不同刈割高度对老芒麦种群生物量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贾振宇[1](2021)在《老芒麦新种质创制及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隶属于禾本科披碱草属,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具有饲草产量高、叶量丰富、草质柔软、适口性好等优良特性,兼具抗旱、耐寒、耐盐碱等特点,是一种优良的多年生牧草,在我国西北、西南、东北和内蒙古等地的人工草地建设和天然草场补播改良中被广泛种植利用。本研究通过对34份老芒麦种质相关性状的鉴定评价,筛选出叶量丰富、饲草产量较高的育种基础材料,进一步采用系统选育法开展新种质创制、新品系选育和多试点测试鉴定,借助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手段,并结合SSR分子标记技术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老芒麦种质资源的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和相关表型及农艺性状的表现,找出了与产量及其他相关性状关联的标记位点。研究成果可为老芒麦及其他禾本科牧草遗传改良、品种选育和种植利用提供依据或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依据株高、茎叶和农艺性状等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从34份材料中初步筛选出10份优异种质,其中6份为审定登记品种,4份为野生材料。采用系统选育法创制出株型高大、叶量丰富的新种质,经进一步选育获得内农老芒麦新品系,2019年已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审,进入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阶段。(2)经过3年性状鉴定和品种比较试验,新品系物候期、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优异,三年平均鲜草产量为22563.6 kg·hm-2,干草产量为7695.7 kg·hm-2,均显着高于对照品种(P<0.05),在生长第二年饲草产量达到最大值。在阴山北麓内蒙古武川试验点新品系两年鲜草平均产量达到20500.1 kg·hm-2,干草平均产量为7613.5 kg·hm-2,显着高于对照品种(P<0.05),与农牧老芒麦、同德老芒麦相比,饲草产量增幅分别为11.25%和12.28%。在阴山南麓沙尔沁试验点鲜草平均产量和干草平均产量分别为22602.81 kg·hm-2和7796.41 kg·hm-2,显着高于对照品种(P<0.05)。新品系丰产性能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3)SSR标记共获得107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数100个,多态性百分率为93.46%;单株间遗传相似性系数介于0.2683~0.9505之间,平均为0.619。群体结构分析将96株单株分为3个类群,其中类群Ⅰ样本数量最少,类群Ⅱ空间分布较集中,类群Ⅲ的空间分布较分散。栽培驯化品种遗传多样性高于育成品种,各遗传多样性的具体排序为:同德老芒麦>阿坝老芒麦>康巴老芒麦>麦洼老芒麦>川草2号老芒麦>内农老芒麦。(4)分子标记关联分析检测到与老芒麦相关性状存在关联(P<0.05)的35个SSR位点,其中有8个位点与2个或2个以上的农艺性状相关联,大部分数量性状与多个位点相关联,应该属于多基因效应。ES53位点对性状变异的解释率最高为9.2%,与叶片宽度极显着相关(P<0.01),与叶片长度相关的位点最多为19个,对性状变异的解释率为2.4%~7.8%。其余位点中与株高相关的位点7个,10个位点与叶片数量相关,与节间长相关的位点3个。通过关联分析能够有效地找到与叶片数量性状、株高等产量性状相关联的标记,可为老芒麦种质鉴别、纯度鉴定以及分子育种提供依据。

韩梦丽,白史且,孙盛楠,鄢家俊,张传杰,张昌兵,张靖雪,游明鸿,李达旭,严学兵[2](2021)在《基于MaxEnt模型青藏高原老芒麦适生区模拟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青藏高原地区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为研究对象,通过MaxEnt模型模拟预测其在青藏高原的分布格局,利用刀切法(Jackknife)筛选出影响老芒麦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运用ArcGis软件对不同时期的老芒麦进行适生等级划分以及适生面积的计算。结果表明:老芒麦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地区。自末次间冰期(LIG)以来,老芒麦非适生区面积越来越大,在末次冰期盛冰期时,老芒麦向横断山脉东部移动,喜马拉雅西部部分地区成为老芒麦的高适生区。在2080年,老芒麦很可能向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扩张,但总体上的的分布没有明显变化,比较稳定。综合4个时期的适生区分析,老芒麦经历了先收缩再扩大再收缩的变化。关键环境因子评估结果显示,影响老芒麦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温度、降水和海拔,累计贡献率高达95.3%。

王传旗,王红梅,魏小星,马祥,周青平[3](2020)在《老芒麦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inn.),别名西伯利亚野麦草,为优良饲用植物。老芒麦生态适应性强,是青藏高原地区高寒草甸草原群落中的常见草种,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文章综述了老芒麦在栽培技术、引种、产量、品质、生理生化、形态和分子等7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阶段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也展望了老芒麦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老芒麦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

卢楠[4](2020)在《土壤盐碱异质性和刈割条件下羊草克隆生长特征》文中认为克隆植物即无性系植物,因其独特的克隆繁殖特性而对异质性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在草地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退化草地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一种多年生根茎型克隆植物,具有较强的耐牧性和耐盐碱能力,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松嫩平原是以羊草为优势种的典型草甸草原,近30年来由于对草地的过度利用(放牧和刈割),土壤盐碱化加重,羊草种群呈斑块化分布,草地生产力显着下降,对畜牧业生产造成损失,恢复松嫩草地生态环境已成为科研和生产的重要问题。以往研究羊草都侧重于在均质盐碱环境中的适应策略,而缺少从羊草的各个功能器官在土壤盐碱异质性环境中的变化进行更详细的研究。因此,本试验选用采集于东北松嫩草地的羊草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制试验及双因素交互试验设计,旨在利用不同的盐碱处理模拟天然草地的土壤盐碱异质性,不同的刈割高度(刈割株高的0%、35%、70%)模拟不同强度的动物采食作用,探讨土壤盐碱异质性、刈割及其交互作用对羊草地下根茎扩展(根茎扩展距离、根茎扩展速率和不同扩展距离的子株数量)、生物量分配(各器官生物量、生物量积累的时间)、种群无性繁殖策略(子株和根茎芽数量)及其光合特性(光合气孔参数和光合素色含量)的影响。进一步为东北松嫩草地的修复和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试验基础和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中存在中度盐碱斑块时羊草可以维持光合作用。无盐碱的均质生境和无盐碱-中度盐碱的异质性生境中,适度刈割有利于维持羊草的光合作用。重度刈割和高浓度盐碱异质性生境抑制羊草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E),降低叶面积和株高。然而,羊草通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降低相对含水量(RWC)和改变气孔导度(Gsw)等措施来应对极端的土壤盐碱条件和强烈的刈割干扰。因此,无盐碱的均质环境和中度盐碱生境,适度放牧或刈割能够维持草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土壤盐碱异质性和刈割均对羊草根茎扩展有显着影响,适度刈割促进根茎扩展。无盐碱-中度盐碱异质性生境,根茎扩展速度更快,到达20 cm所用时间提前了11天,但土壤盐碱异质性和刈割均降低了间隔子数量和根茎扩展的距离,子株数量从70株减少到40株以下,扩展最远距离从35 cm缩短到25 cm以内。土壤盐碱异质性和刈割也会使羊草的种群扩展出现方向性,在无刈割时,羊草选择将更多的子株分配于具有中度盐碱斑块;在适度刈割时,羊草更多的选择在无盐碱或中度盐碱的土壤斑块中生长,在高浓度盐碱和重度刈割时则会减少根茎芽的数量。中度盐碱和适度刈割可以促进羊草根茎的扩展、根茎芽和子株生长。土壤盐碱异质性和刈割改变了羊草地下部生物量的分配,无刈割和适度刈割时,中度盐碱增加根茎生物量。不同土壤盐碱异质性生境中,羊草地下根系的快速生长期不同,无盐碱时为7、9月份,中度盐碱时为9月份,高度盐碱时为8月份。适度刈割和中度盐碱生境有利于维持羊草光合作用,更多能量和物质向地下部分运输并储存于地下根茎,以首先保证地下根茎和根茎芽向外扩展,同时产生更多子株,从而补偿刈割和盐碱对其生长带来的损伤。综上所述,羊草的克隆生长对土壤盐碱异质性、刈割及其交互作用产生不同响应。在无盐碱或中度盐碱草原生境中,适度的放牧和刈割制度有利于羊草种群生长,而高度盐碱的草地应禁止放牧或割草。

张晴晴,梁庆伟,娜日苏,杨秀芳[5](2018)在《刈割对天然草地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刈割是管理天然草地的重要方式,探讨刈割对天然草地的影响,进而采取合理的刈割技术,对于实现天然草地生态安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综述了刈割对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和牧草品质、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同时,根据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更好地揭示刈割对天然草地的影响,从而为在生产实践中适当利用刈割提高天然草地生态、社会效应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刘琳,钟红银,杨春华,周春梅,睢艺芳,郭丽娟,郑群英,严林,唐祯勇,刘刚[6](2017)在《不同刈割时期和强度对改良草地老芒麦产量、品质及再生植株生殖特征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在川西北高寒牧区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改良草地,研究不同刈割强度(轻度H1、中度H2和重度H3)和刈割时期(抽穗期P1、盛花期P2、乳熟期P3和蜡熟期P4)下,老芒麦产量、营养品质及其再生植株完成生殖物候比例和生殖分配的变化,以探索既可收获高产优质的牧草,又有利于延长改良草地利用年限的适宜刈割处理。结果表明:盛花期重度刈割(P2H3)下,老芒麦产量和其他植物种总产量均最高(P<0.05),且盛花期老芒麦营养品质最好(P<0.05);重度和中度刈割下,老芒麦再生植株完成生殖物候的比例无显着差异,且盛花期刈割对老芒麦再生植株的生殖分配无显着不利影响。在川西北高寒补播老芒麦改良的天然草地中,盛花期重度(P2H3)刈割1次是较优的刈割制度。

雷雄,游明鸿,闫利军,白史且,季晓菲[7](2016)在《不同刈割高度对“川草2号”老芒麦牧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以老芒麦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刈割高度对"川草2号"老芒麦牧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盛花期不同刈割高度对"川草2号"老芒麦牧草产量与品质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4cm刈割高度时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22 029.95kg/hm2和5 755.94kg/hm2,但牧草品质较差,其CP为11%;6cm刈割高度时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相对较高,分别为20 207.32kg/hm2和4 781.259kg/hm2,但牧草品质最好,其CP达到15.73%。综合各项指标,"川草2号"老芒麦在盛花期,以刈割高度为6cm时,能使牧草产量与品质达到最佳。

包乌云[8](2015)在《呼和浩特地区旱作混播草地群落特征及其生产力维持机制》文中认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高产优质饲草饲料的需求量,饲草供求矛盾突出。本研究于2011年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公喇嘛镇哈拉沁村建植了苜蓿与禾本科牧草的混播草地及各种牧草的单播草地,通过系统观测旱作条件下草地的生长状况和不同刈割频次、留茬高度和刈割时期的群落,分析了草地随着建植年限的群落特征变化、组分变化和种间关系以及在不同刈割处理下的变化规律,揭示各类草地的生产潜力和适宜的刈割利用方法,探究苜蓿混播草地的群落动态和生产力维持机制,结合综合评价分析方法,提出适宜的苜蓿混播草地组合及其刈割管理制度,为呼和浩特地区的饲草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草地建植初期,老芒麦+苜蓿混播草地产草量明显高于单播老芒麦、单播草地雀麦和单播苜蓿草地(P<0.05),草地雀麦+苜蓿混播草地在建植第2年的产量较低,到第4年其产量显着高于老芒麦+苜蓿混播草地和三种单播草地(P<0.05)。随着草地建植年限的增加,混播草地和单播苜蓿草地产量逐年显着增长(P<0.05),而单播老芒麦和单播草地雀麦的产量显着降低(P<0.05)。苜蓿、老芒麦和草地雀麦在混播条件下的产量和植株高度均高于各自的单播(P<0.05),但老芒麦和草地雀麦的营养价值低于单播草地(P<0.05)。随着草地建植年限的增加,混播群落中苜蓿的产量组分比和重要值明显增加(P<0.05),在群落中占据主要地位,而老芒麦和草地雀麦的组分比和重要值逐年降低(P<0.05)。低留茬(03cm)或高频次(34次/年)刈割时草地雀麦+苜蓿混播草地的产量与单播苜蓿之间无差异(P>0.05),老芒麦+苜蓿混播草地的产量显着低于单播苜蓿草地(P<0.05)。一年2次刈割有利于各草地产量的提高,但随着刈割频次的增加草地产量显着降低(P<0.05)。齐地(0cm留茬)刈割显着增加苜蓿的再生速率和年总产量(P<0.05),但显着降低老芒麦和草地雀麦的再生能力(P<0.05);而710cm留茬有利于老芒麦和草地雀麦的再生,降低苜蓿的再生草产量。苜蓿盛花期刈割时两种混播草地和单播苜蓿草地的产量高于单播老芒麦和单播草地雀麦(P<0.05),混播草地中苜蓿的产量组分比和重要值随着刈割时期的推迟而明显增加(P<0.05),老芒麦和草地雀麦的组分比和重要值明显降低(P<0.05)。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草地雀麦+苜蓿混播草地的综合生产性能最佳,单播苜蓿草地次之,老芒麦+苜蓿混播草地低于单播苜蓿,但优于单播老芒麦和单播草地雀麦。而且,草地雀麦+苜蓿混播群落的各组分相对稳定于老芒麦+苜蓿混播草地。两种混播草地的适宜的刈割时期均为苜蓿盛花期,刈割频次以2次/年最佳,老芒麦+苜蓿混播草地留茬7cm时产量和稳定性最好,草地雀麦+苜蓿草地留茬5cm为宜。

杨树晶[9](2014)在《生长季老芒麦种群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文中研究表明为探讨青藏高原老芒麦为优势种草地合适的放牧强度,采用对角线随机样方取样法,设置对照(CK:扣笼)、轻度放牧(LG:采食率50%)、中度放牧(MG.-采食率70%)和重度放牧(HG:采食率90%)4个放牧强度,在生长季进行划区轮牧试验,对老芒麦种群数量特征、构件特征、茎叶可溶性糖和藏绵羊对老芒麦的采食量进行野外取样调查和室内测定,结果表明:1.不同放牧强度对老芒麦种群数量特征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和重要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均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下降,表现为CK最高,HG最低,超过MG及以上放牧强度时达到显着水平(P<0.05);在生长季,随着放牧月份的增加,老芒麦的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呈单峰抛物线变化,在7月和8月达峰值,并显着大于其他月份(P0.05),重要值则5月(0.706)显着大于6月(0.605)、7月(0.610)和8月(0.612),9月(0.653)和10月(0.647)与之变化不显着(P<0.05),盖度变化不明显,密度表现为7月(749.306枝/m2)>6月(648.908枝/m2)>5月(632.000枝/m2)>8月(483.083枝/m2)>9月(353.089枝/m2)>10月(263.250枝/m2)。2.种群构件对不同的放牧强度的响应变化趋势不一致,茎叶比在各放牧强度之间变化不显着,叶片数量、生殖枝数和叶面积指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下降,超过LG及以上放牧强度时达到显着水平(P<0.05);在生长季不同月份,叶片数量和叶面积指数在7月和8月显着大于5月、6月、9月和10月(P<0.05),生殖枝数8月(96.313枝/m2)>9月(63.511枝/m2)>10月(44.556枝/m2),茎叶比随生长月份增加而增加,9月最大。3.放牧强度对老芒麦茎叶的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显着,但在构件分布上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茎显着大于叶(P<0.05);茎叶的可溶性糖含量随放牧月份的增加变化趋势一致,在5月、6月和7月茎叶可溶性糖含量较低,到8月显着上升(P<0.05),并一直保持到放牧结束。4.不同放牧强度下,老芒麦的地上现存量、被采食量和被采食率变化趋势不同,现存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而显着减小,表现为CK(2099.624 kg/hm2)>LG(1462.485 kg/hm2)>MG(1033.713 kg/hm2)>HG(797.512 kg/hm2);藏绵羊的采食量表现为MG(0.556 kg/只·d)>HG(0.672 kg/只·d)>LG(0.633 kg/只·d);相关分析得采食率与现存量呈显着负相关(P<0.05);生长季藏绵羊对老芒麦的采食量和采食率随放牧月份的增长呈抛物线变化,8月达峰值,且与老芒麦生物量呈显着正相关(P<0.05);放牧后,藏绵羊体重均有增加,体重增重分别为LG(17.444 kg)、MG(14.875 kg)和HG(14.549 kg),增加放牧强度可短期内提高单位面积畜产品产量,表现为HG(213.744 kg/hm2)>MG(168.396 kg/hm2)>LG(142.724 kg/hm2),但不利于草地植物的生长发育,引起草地退化,不利于草地的持续性。对青藏高原以老芒麦为优势种的草地进行适宜强度的放牧利用,是改善高寒牧区生态环境和提高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既保证草地的可持续性发展,又提高高寒牧区生态和经济价值。

王生文[10](2014)在《不同播种方式下播量和刈割对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人工草地的影响》文中提出针对肃南牧区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对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在不同种植方式、播量和刈割调控的影响下,其物候期、株高动态、越冬率、地上生物量动态、绝对生长速率(AGR)动态、相对生长速率(RGR)动态、鲜干比动态、茎叶比动态、草产量、再生速度、再生强度、粗蛋白质含量(C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营养成分动态进行观测,探讨其在肃南牧区的生长和品质,结果如下:(1)播种方式对出苗和返青速度有较大影响,2种牧草的出苗和返青均表现为撒播早于条播,但从整个生育期来看影响不大,从孕穗期开始,各播种方式生育期开始接近,到成熟期基本一致。播量对2种牧草的生育时期影响较小。(2)2种牧草的株高生长主要集中在中前期;牧草生长前期,撒播处理的株高高于条播,中后期则相反;播量对株高的影响较小,播量间的株高变化动态相似。生长末期,2种牧草的株高分别为达到了74cm和79cm。(3)播种方式和播量对2种牧草越冬率的影响较小,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在自然条件下,越冬率均在85%以上,都可以安全越冬,在建立人工草地时可不采取保护措施。(4)播种方式和播量对生长第二年的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的鲜质量、干质量及其绝对生长率(AGR)和相对生长率(RGR)的影响在不同生长时期、阶段表现不同。生长第二年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在开花期~灌浆期其地上生物量最高,分别达到了8644kg/hm2(鲜)、2473kg/hm2(干)和10336kg/hm2(鲜)、3614kg/hm(2干),之后出现下降。地上生物量绝对生长率(AGR)和相对生长率(RGR)的高峰期都出现在抽穗期~开花期。(5)2种牧草在中前期(7月16日前),撒播处理其鲜茎叶比和干茎叶比均高于条播,到后期(7月16日后)则条播高于撒播;在中前期(7月16日前),播量1处理下的鲜茎叶比和干茎叶比均最高,到后期(7月16日后)则播量3高于其他播量,最高值分别为2.82(鲜)、3.89(干)和2.62(鲜)、3.62(干)。(6)播种方式和播量对牧草的营养成分含量影响较小,整个生长时期均无显着差异。第二年牧草的营养成分动态表现为:随着其生育期的延长,粗蛋白含量逐渐降低,分别最低降到了8.34%(TD2)和7.22%(TD2),ADF和NDF含量不断上升。(7)2种牧草的根在生长第二年主要分布在0~30cm土层,根量都不大,垂穗披碱草的根冠比较大,老芒麦的较小;总体来说,播种方式和播量对2种牧草根系的影响基本一样。(8)播种方式、播量和留茬高度以及互作对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的再生性能、草产量和营养影响显着。在相同播量和留茬高度下,2种牧草的再生速度、再生强度、总草产量和粗蛋白质产量均表现为在条播处理下最好;在相同播量下,2种牧草的留茬高度均以在留茬高度6cm处理下为宜:再生速度、再生强度、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表现最好;在相同播种方式留茬高度下,2种牧草的再生速度、再生强度、总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表现为在播量45.0kg/hm2处理下最好。(9)播种方式、播量和刈割频率以及互作对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的再生性能、草产量和营养影响显着。在相同播量和刈割频率下,再生速度、再生强度、总草产量和粗蛋白质产量均表现为在条播处理下最好;在相同播量下,2种牧草的刈割频率均以在刈割两次处理下为宜;在相同播种方式和刈割频率下,2种牧草的再生速度、再生强度、总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表现为在播量45.0kg/hm2处理下最好。

二、不同密度,不同刈割高度对老芒麦种群生物量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密度,不同刈割高度对老芒麦种群生物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老芒麦新种质创制及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老芒麦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
        1.1.1 种类与分布
        1.1.2 生物学特性
        1.1.3 产量与品质
        1.1.4 栽培技术
    1.2 老芒麦遗传多样性研究
        1.2.1 形态学水平
        1.2.2 细胞学水平
        1.2.3 蛋白质水平
        1.2.4 分子标记水平
    1.3 基于关联分析发掘连锁基因位点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1.3.1 连锁不平衡
        1.3.2 连锁不平衡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1.4 老芒麦育种概况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2.1 种质资源鉴定评价
        2.2.2 多叶老芒麦新种质鉴定
        2.2.3 遗传多样性分析
    2.3 试验方法
        2.3.1 农艺性状测定
        2.3.2 营养成分分析
        2.3.3 遗传多样性
    2.4 数据分析
        2.4.1 灰色关联分析
        2.4.2 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
        2.4.3 关联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种质资源鉴定评价
        3.1.1 形态及农艺性状
        3.1.2 主成分分析
        3.1.3 种质资源综合评价
    3.2 新种质创制与评价
        3.2.1 新种质培育
        3.2.2 物候期
        3.2.3 主要农艺性状
        3.2.4 饲草产量
    3.3 新种质遗传稳定性和适应性评价
        3.3.1 物候期
        3.3.2 株高、茎叶比、鲜干比
        3.3.3 草层结构分析
        3.3.4 产草量分析
    3.4 参试材料单株水平产量和品质鉴定比较
        3.4.1 表型性状分析
        3.4.2 产草量及营养成分比较
        3.4.3 主成分分析
        3.4.4 灰色关联分析及综合评价
    3.5 遗传多样性及关联分析
        3.5.1 SSR多态性分析
        3.5.2 遗传相似系数及分子方差分析(AMOVA)
        3.5.3 群体结构分析
        3.5.4 主成分分析及N-J聚类分析
        3.5.5 主要农艺性状与SSR标记关联分析
4 讨论
    4.1 老芒麦表型与农艺性状多样性
    4.2 老芒麦产草量特性
    4.3 新品系生产性能鉴定
        4.3.1 产量性状
        4.3.2 品质性状
        4.3.3 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4.4 老芒麦遗传多样性及关联分析研究
        4.4.1 遗传多样性
        4.4.2 群体遗传结构
        4.4.3 关联分析
5 结论
6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基于MaxEnt模型青藏高原老芒麦适生区模拟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模型软件使用方法
        1.2.1 环境变量数据的处理
        1.2.2 MaxEnt模型的使用
        1.2.3 MaxEnt模型精度
        1.2.4 ArcGis中绘制适生分布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关键环境变量
    2.2 MaxEnt模型精确度的验证
    2.3 老芒麦在青藏高原的潜在适生区
    2.4 老芒麦的适生区分布与环境变量关系
3 讨论
4 结论

(3)老芒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老芒麦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
    1.1 播期、播量、播深、行距及施肥
    1.2 种植方式
    1.3 刈割时间、频率及留茬高度
2 老芒麦引种方面的研究
3 老芒麦产量方面的研究
    3.1 老芒麦牧草产量的研究
    3.2 老芒麦种子产量的研究
4 老芒麦品质方面的研究
    4.1 老芒麦牧草青贮品质研究
    4.2 老芒麦牧草矿物质元素研究
5 老芒麦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
    5.1 老芒麦种子萌发期
    5.2 老芒麦苗期
    5.3 老芒麦抽穗期、盛花期和灌浆期研究
6 老芒麦形态方面的研究
7 老芒麦分子方面的研究
    7.1 老芒麦遗传多样性研究
    7.2 老芒麦品种鉴定研究
8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4)土壤盐碱异质性和刈割条件下羊草克隆生长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克隆植物生长的研究
        1.2.2 盐碱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2.3 刈割与放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2.4 植物盐碱胁迫下光合生理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试验处理
        2.2.2 样品采集
    2.3 研究内容
    2.4 技术路线
    2.5 研究方法
        2.5.1 生态指标测定方法
        2.5.2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盐碱异质性和刈割对羊草生长分配的影响
        3.1.1 地上生物量分配
        3.1.2 地下生物量分配
        3.1.3 不同处理下羊草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
    3.2 土壤盐碱异质性和刈割对羊草根茎扩展的影响
        3.2.1 子株数量与根茎扩展距离的相关性分析
        3.2.2 根茎扩展距离与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3.3 土壤盐碱异质性和刈割对羊草光合作用的影响
        3.3.1 光合参数的变化情况
        3.3.2 光合色素含量的改变情况
4.讨论
    4.1 土壤盐碱异质性和刈割对羊草种群繁殖的影响
    4.2 土壤盐碱异质性和刈割对羊草根茎扩展的影响
    4.3 土壤盐碱异质性和刈割对羊草光合作用的影响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刈割对天然草地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刈割对生物量和牧草品质的影响
    1.1 刈割时间对生物量和牧草品质的影响
        1.1.1 对生物量的影响:
        1.1.2 对牧草品质的影响:
    1.2 刈割强度对生物量和牧草品质的影响
        1.2.1 对生物量的影响:
        1.2.2 对牧草品质的影响:
    1.3 刈割频度对生物量和牧草品质的影响
        1.3.1 对生物量的影响:
        1.3.2对牧草品质的影响:
2 刈割对天然草地群落特征的影响
    2.1 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2.2 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3 刈割对天然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 结论与展望

(6)不同刈割时期和强度对改良草地老芒麦产量、品质及再生植株生殖特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材料及测定指标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刈割时期和强度对老芒麦产量及其他植物种总产量的影响
    2.2 不同刈割时期及强度对老芒麦牧草品质的影响
    2.3 不同刈割时期和强度对老芒麦再生植株完成生殖物候比例的影响
    2.4 不同刈割时期和强度对老芒麦生殖分配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刈割时期和强度对老芒麦产量的影响
    3.2 不同刈割时期和强度对老芒麦牧草品质的影响
    3.3 不同刈割时期和强度对再生老芒麦生殖特征的影响
4 结论

(7)不同刈割高度对“川草2号”老芒麦牧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1.3 测定指标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刈割高度对 “川草2 号” 老芒麦牧草产量的影响
    2.2 不同刈割高度对 “川草2 号” 老芒麦茎叶比的影响
    2.3 不同刈割高度对 “川草2 号” 老芒麦牧草营养成分的影响(见表2)
    2.4 不同处理的关联度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8)呼和浩特地区旱作混播草地群落特征及其生产力维持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人工混播草地的研究进展
        1.1.1 混播草地群落特征
        1.1.2 混播群落种间关系
    1.2 人工草地刈割的研究进展
        1.2.1 刈割次数
        1.2.2 刈割高度
        1.2.3 刈割时期
        1.2.4 刈割对群落种间关系的影响
    1.3 混播草地营养价值的研究进展
    1.4 草地综合评价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貌、气候和土壤
    2.2 试验设计和研究方法
        2.2.1 供试材料
        2.2.2 小区设计
        2.2.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3 数据分析
        2.3.1 相关数值的计算方法
        2.3.2 数据统计分析
3 建植初期草地群落特征及其种间关系
    3.1 建植初期草地群落特征年度变化
        3.1.1 产量
        3.1.2 高度
        3.1.3 密度
    3.2 混播草地群落种间关系的年度变化
        3.2.1 产量组分比
        3.2.2 重要值
        3.2.3 种间关系
    3.3 小结
4 刈割对草地群落特征及其种间关系的影响
    4.1 刈割对草地群落特征的影响
        4.1.1 刈割频次对草地群落特征的影响
        4.1.2 刈割高度对草地群落特征的影响
        4.1.3 刈割时期对草地群落特征的影响
    4.2 刈割对混播草地种间关系的影响
        4.2.1 刈割频次对混播草地种间关系的影响
        4.2.2 刈割高度对混播草地种间关系的影响
        4.2.3 刈割时期对混播草地种间关系的影响
    4.3 小结
5 草地营养价值
    5.1 牧草营养价值
    5.2 小结
6 草地综合评价
    6.1 草地生产力评价
    6.2 草地营养价值评价
    6.3 人工草地综合评价
    6.4 混播草地刈割制度综合评价
    6.5 小结
7 讨论
    7.1 混播对草地群落特征及其种间关系的影响
    7.2 刈割对草地群落特征及其种间关系的影响
    7.3 草地综合评价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生长季老芒麦种群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放牧强度对草地植物种群数量特征的影响
        1.1.1 对高度的影响
        1.1.2 对盖度的影响
        1.1.3 对密度的影响
        1.1.4 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1.1.5 对重要值的影响
    1.2 放牧强度对草地植物构件特征的影响
        1.2.1 对茎叶比的影响
        1.2.2 对叶片数量的影响
        1.2.3 对生殖枝数量的影响
        1.2.4 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1.3 放牧强度对草地植物可溶性糖的影响
    1.4 放牧强度与家畜对草地植物采食和家畜体重的关系
        1.4.1 放牧强度与家畜对植物采食的关系
        1.4.2 放牧强度与家畜体重的关系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试验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试验设计
    3.3 试验方法
    3.4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老芒麦种群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4.1.1 老芒麦种群数量指标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4.1.1.1 高度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4.1.1.2 盖度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4.1.1.3 密度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4.1.1.4 地上生物量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4.1.1.5 重要值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4.1.2 生长季老芒麦种群数量指标的月动态
        4.1.2.1 高度的月动态
        4.1.2.2 盖度的月动态
        4.1.2.3 密度的月动态
        4.1.2.4 地上生物量的月动态
        4.1.2.5 重要值的月动态
        4.1.3 生长季不同放牧强度下老芒麦种群数量指标的月动态
        4.1.3.1 高度
        4.1.3.2 盖度
        4.1.3.3 密度
        4.1.3.4 地上生物量
        4.1.3.5 重要值
    4.2 老芒麦构件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4.2.1 老芒麦构件指标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4.2.1.1 茎叶比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4.2.1.2 叶片数量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4.2.1.3 生殖枝数量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4.2.1.4 叶面积指数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4.2.2 生长季老芒麦种群构件指标的月动态
        4.2.2.1 茎叶比的月动态
        4.2.2.2 叶片数量的月动态
        4.2.2.3 生殖枝数量的月动态
        4.2.2.4 叶面积指数的月动态
        4.2.3 生长季不同放牧强度下老芒麦构件指标的月动态
        4.2.3.1 茎叶比
        4.2.3.2 叶片数量
        4.2.3.3 生殖枝数量
        4.2.3.4 叶面积指数
    4.3 老芒麦生理指标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4.3.1 老芒麦茎叶可溶性糖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4.3.2 生长季老芒麦茎叶可溶性糖的月动态
    4.4 藏绵羊对老芒麦的采食和体重与放牧强度的关系
        4.4.1 藏绵羊对老芒麦的采食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4.4.1.1 采食量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4.4.1.2 采食率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4.4.2 藏绵羊对老芒麦的采食的月动态
        4.4.2.1 采食量的月动态
        4.4.2.2 采食率的月动态
        4.4.3 生长季不同放牧强度下藏绵羊对老芒麦采食的月动态
        4.4.3.1 采食量
        4.4.3.2 采食率
        4.4.4 生长季不同放牧强度下的畜产品产量
5 讨论
    5.1 不同放牧强度对老芒麦种群的影响
    5.2 不同放牧强度对老芒麦构件的影响
    5.3 不同放牧强度对老芒麦茎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5.4 放牧强度与家畜采食老芒麦的关系
6 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10)不同播种方式下播量和刈割对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人工草地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牧草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1.1.2 国外牧草栽培的现状
        1.1.3 国内牧草栽培的现状
    1.2 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人工草地栽培措施的研究现状
        1.2.1 播种方式对禾本科人工草地的影响
        1.2.2 播量对禾本科人工草地的影响
        1.2.3 刈割调控对禾本科人工草地的影响
    1.3 禾本科人工草地的生长特性和营养价值的研究现状
        1.3.1 生长特性的研究
        1.3.2 营养价值的研究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下牧草的生长特性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设计
        2.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2.1.4.1 物候期
        2.1.4.2 株高
        2.1.4.3 越冬率
        2.1.4.4 地上生物量及生长速率动态
        2.1.4.5 鲜干比和茎叶比
        2.1.4.6 营养成分测定
        2.1.4.7 根系形状
        2.1.5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物候期
        2.2.2 株高
        2.2.3 越冬率
        2.2.4 地上生物量及生长速率动态
        2.2.5 鲜干比
        2.2.6 茎叶比
        2.2.7 养分含量动态
        2.2.8 根系性状
    2.3 讨论与结论
        2.3.1 讨论
        2.3.2 结论
第三章 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下牧草的刈割调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设计
        3.1.1.1 刈割频率
        3.1.1.2 留茬高度
        3.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3.1.2.1 再生速度
        3.1.2.2 再生强度
        3.1.2.3 草产量
        3.1.2.4 营养成分测定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播种方式下播量和刈割频率对牧草的影响
        3.2.1.1 对牧草再生性能的影响
        3.2.1.2 对草产量的影响
        3.2.1.3 对牧草粗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3.2.1.4 对牧草 ADF 和 NDF 含量的影响
        3.2.2 不同播种方式下播量和留茬高度对牧草的影响
        3.2.2.1 对牧草再生性能的影响
        3.2.2.2 对草产量的影响
        3.2.2.3 对牧草粗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3.2.2.4 对牧草 ADF 和 NDF 含量的影响
    3.3 讨论和结论
        3.3.1 讨论
        3.3.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四、不同密度,不同刈割高度对老芒麦种群生物量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老芒麦新种质创制及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分析[D]. 贾振宇.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2]基于MaxEnt模型青藏高原老芒麦适生区模拟预测[J]. 韩梦丽,白史且,孙盛楠,鄢家俊,张传杰,张昌兵,张靖雪,游明鸿,李达旭,严学兵. 草地学报, 2021(02)
  • [3]老芒麦研究进展[J]. 王传旗,王红梅,魏小星,马祥,周青平. 作物杂志, 2020(06)
  • [4]土壤盐碱异质性和刈割条件下羊草克隆生长特征[D]. 卢楠.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5]刈割对天然草地影响的研究进展[J]. 张晴晴,梁庆伟,娜日苏,杨秀芳.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01)
  • [6]不同刈割时期和强度对改良草地老芒麦产量、品质及再生植株生殖特征的影响[J]. 刘琳,钟红银,杨春华,周春梅,睢艺芳,郭丽娟,郑群英,严林,唐祯勇,刘刚. 草地学报, 2017(05)
  • [7]不同刈割高度对“川草2号”老芒麦牧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雷雄,游明鸿,闫利军,白史且,季晓菲. 草业与畜牧, 2016(01)
  • [8]呼和浩特地区旱作混播草地群落特征及其生产力维持机制[D]. 包乌云.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5(01)
  • [9]生长季老芒麦种群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D]. 杨树晶. 四川农业大学, 2014(07)
  • [10]不同播种方式下播量和刈割对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人工草地的影响[D]. 王生文. 甘肃农业大学, 2014(05)

标签:;  ;  ;  ;  ;  

不同密度和不同割草高度对中华松种群生物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