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元年:消费品零售市场有望向好

世纪元年:消费品零售市场有望向好

一、世纪元年:消费品零售市场可望走好(论文文献综述)

臧亚民[1](2020)在《新零售背景下GM公司江西分公司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新零售一词是马云在2016年10月的云栖大会中提出的,“纯电子商务的时代即将结束,未来十年、二十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是未来新零售的方向。”新零售概念很快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新零售为传统零售和传统电商指明了新的转型发展方向。新零售强调利用大数据、云技术等,以“人”为核心实现产品、服务、渠道的融合发展,最终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消费者。新零售不是一种新的经营业态,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发展策略,这种策略涉及到整个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的转变。在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传统零售业如何以新零售为突破口,顺势而为,寻找发展空间继而获得持续利润增长也迫在眉睫。本文以GM公司江西分公司为研究案例,在对新零售概念、理论研究现状、实践案例进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现场调研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等深入调研GM公司江西分公司营销策略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于市场营销理论和SWOT分析法,以新零售思维优化企业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研究发现,GM公司江西分公司的营销策略存在产品同质化、低价困境、渠道割裂和促销创新不足等问题。同时结合SWOT分析法,发现企业虽然有着经济、技术、政策支撑的外部发展机遇,但是也面临了激烈的外部竞争和利润压力,同样也面临着企业利润不断降低、促销创新不足等劣势。基于上述研究,本文运用市场营销理论,在对目标市场进行定位的基础上,将新零售思维融入到营销策略的优化中,提出通过品牌策略、差异化产品布局策略、新产品发布策略以及售后服务策略等优化产品策略;通过并购、渠道合作以及全渠道融合策略,在拓宽产品销售范围同时,实现线上和线下渠道的融合,优化渠道策略;通过实施同品同价和异品异价,优化价格策略和通过主题活动打造、全域营销以及公共关系促销,不断的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营销力,刺激消费者购物需求,获得更多的效益的,优化促销策略等建议。本文对GM公司江西分公司在新零售背景下营销策略优化进行研究,切中时代热点问题,具有一定创新性和理论与实践价值,提出的对策建议将为助推GM公司江西分公司向新零售转型提供有益参考,对其它零售行业的区域分部在具体地区经营时的营销策略也有一定的选择借鉴作用。

石娜娜[2](2018)在《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与实现路径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品生产、对外贸易和商品流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7年中国的制造业产量接近全世界的33%,产值规模居世界第一位;从2009年起至今,我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6万亿人民币,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我国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商品流通大国,但由于在国际上缺少独立自主的流通渠道,缺乏国际一流的流通企业,中国还并不算是商品流通强国,同发达国家比起来,中国的国际流通影响力太小。自2004年我国商品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以来,世界知名零售企业纷至沓来,目前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绝大部分一落户中国,零售业已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但是在国际化的大潮下,中国零售企业一直被动地接受国际竞争对手的挑战,而没有主动做出国际化的回应。自2001年我国正式实施“走出去”国家战略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断扩大。从2012年开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一连续3年位列全球第三,2015年跃居世界第二。然而,与我国成为商品出口大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和外资零售企业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极不协调的是我国零售业“走出去”却明显滞后。从《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来看,截至到2016年末,我国的批发和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1691.7亿美元,只占当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13573.9亿美元的12.5%。2016年我国批发和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208.9亿美元,只占当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总额1961.5亿美元的10.7%。更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投资流量还是投资存量,目前我国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和东盟地区,其他国家和地区很少。零售企业国际化始于二十世纪中后期,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受益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管制的放松,零售业向海外扩张进行跨国投资的步伐进一步加速,不但有发达国家更有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参与其中,跨国经营已经成为零售企业重要的经营战略之一,国际化一经日益成为全球零售领域的重要特征。根据德勤公司发布的《Global Powers of Retailing 2018》显示,2016财年“全球零售250强”企业中有168家企业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经营,国际化率为67.2%。国际知名的零售商沃尔玛和家乐福分别在29个和34个国家经营,其中沃尔玛在美国本土有5332个门店,还有6363个门店分布在亚洲、美洲、欧洲等海外市场,2016年净销售额4813.17亿美元,其中海外市场(不含山姆会员店)贡献了 1161.19亿美元,贡献率超过27%。2016年家乐福门店数量达到11935个,法国本土5539家,其余6396家分别分布于欧洲、亚洲、美洲的34个国家和地区,并贡献了年销售额766.45亿欧元的53.16%。可以说国际化是这些大型跨国零售企业取得成功乃至成为行业巨头的关键因素之一,沃尔玛更凭借其在全球布局获得可观收益,并连续多年稳居世界500强企业首位。2015年8月28日,国务院在《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已经中指出:必须推动我国从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转变,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此,必须构建开放融合的流通体系,提高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为此,要大力实施流通“走出去”战略。推动国内流通渠道向境外延伸,打造全球供应链体系。并鼓励流通企业与制造企业集群式“走出去”,促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同时鼓励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去”,提升互联网信息服务国际化水平;要创建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打造内外贸融合发展的流通网络。经受了本土零售国际化竞争的洗礼后,中国零售企业初步具备了“走出去”的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等资源条件,“走出去”可以成为中国零售企业转型发展、开拓创新的主要方向。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流通产业国际化和世界产业控制权一经从制造环节向流通环节转移的大背景下,积极地推动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形成中零售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联动发展,是中国建立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中国零售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国际分工地位,促进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转变,巩固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国家竞争优势有重大意义,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将以中国零售业对外投资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零售业“走出去”的重要性,深入研究跨国零售企业成功实现国际化的一般经验,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数据统计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系统探讨在当前独特的国情和特殊的历史时机下我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实现路径。首先从零售业“走出去”战略入手,分析我国零售业“走出去”的重要性。然后,借鉴国外经验,探讨我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实现路径。循此逻辑,按照“战略提出→国际经验比较→现状描述与案例分析→路径选择”的总体框架展开。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包括第一、二章节,主要论述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理论来源、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框架、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是问题的提出,是论文的第三章,总结了“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发展、演变和实施成果,以及当前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状况,提出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必要性。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第四章,是国际经验比较,该部分以案例研究的形式,分析发达国家与亚洲发展中国家零售企业国际化的经验与教训。第四部分是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路径研究,包括第五、六、七、八章。第五章是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现状,以数据统计分析和案例研究结合的方式分析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状况,并分析中国零售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六章,分析跨境电商在中国零售业“走出去”中的作用。第七章,“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比较优势研究。第八章,对接“一带一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分析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的策略。

张晓芳[3](2020)在《现代消费主义批判 ——基于马克思消费观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消费主义作为现代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从生活方式到人生体验再到生存目的,不仅全面覆盖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更是进入人们审美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深处。就目前中国现代消费的实际状况而言,消费主义既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的一种价值观念。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消费主义的迎合,不但加深了消费手段和目的的倒置、物质与精神的混乱、自由与责任的匮乏,也反映了消费主义大肆流行背后整个社会的深刻的文化危机。人们不但需要面对“消费什么”和“如何消费”的问题,还需要思考“用什么理念指导消费”、“如何让消费能够本真地服务于人、服务于人的生活”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梳理、思考和解决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马克思关于消费问题的观点研究,形成适合于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消费观,为营造和建构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型的和谐社会提供借鉴和支持。现代消费主义研究的转向是一种立足并直面中国现代消费现实情况的转向,其最突出的表现是,我们必须沿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路径,将现代人的消费实际纳入批判的视野,阐明消费主义的本质内涵、表现形式和主要特征,分析现代消费主义的发展,揭示现代消费主义借助资本逻辑、金钱逻辑、商业逻辑和文化逻辑,不仅造成了商品意义的相对过剩、人的相对异化、社会不满的滋生以及自然环境的损害,还带来了抹杀主体价值、忽视技术风险、裁剪社会现实和弱化生活意义等现实困境。现代消费主义困境的破解需要构建理性消费,要实现对个体消费观念的理性塑造和社会消费的合理性引导。在现代消费主义批判的过程中,应当清楚地认识到破解消费主义困境的任务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人们必须要正确认识消费主义,积极塑造公共理性。每个人都必须精准地给自己定位,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始终关注人的自我意识、道德责任、公共理性的构建,关注中国不同阶层人们的消费行为及消费价值观,引导并培育与其相适应的消费政策及消费文化,培养相互尊重、平等的消费文化氛围,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共享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对现代消费主义的批判不能仅仅是流于表面,而应具体到现实生活实际中。具体来说,在研究视角上,综合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两种理解形式,探寻现代消费中消费主义的内涵和外延,既包含从消费主义的社会效应来考察其表现和特质,又需要用批判的观念和方法对消费主义的发生和发展进行分析,还原消费主义与社会现实之间的本质联系。在研究路径上,在马克思消费观的基础上,沿着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路径,将现代人的消费实际纳入消费主义批判的视野,探索生产与消费、消费与人的需求、消费与商品及商品符号象征意义之间的关系,从人的异化生存、人的价值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等方面考察现代消费主义,勾画出与人们生活实际联系最为密切的、在当今中国极具有代表性的消费主义图景,建构现代消费主义问题的批判逻辑。在研究观点上,在根源分析中阐述了现代消费主义问题存在的普遍和特殊条件,揭示出了现代消费主义问题内部的深层结构,特别提出了批判现代消费主义不仅仅在于解决消费主义问题,更要把批判的落脚点和归宿复归于理性塑造和生产力的发展上,正确认识消费主义,积极塑造公共理性,用生产引导消费,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从而在马克思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的范畴内实现了对现代消费主义问题的回应。

李睿贤[4](2016)在《我国网络消费中伦理问题研究》文中认为网络消费伦理是指消费主体在网络消费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善恶标准、行为规范以及对消费主体的道德评价。网络消费包括网络消费者、网络销售者、网络消费平台、网络支付机构、物流提供者五个主体。当前,我国网络消费中存在诸多伦理问题,如网络消费中存在不理性消费行为、不诚信行为、不文明行为以及网络消费带来的生态问题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一是消费主义思想的入侵导致了消费者的不理性消费,二是网络异化空间形成的交易关系的间接性导致了不诚信行为,三是网络社会中的双重道德人格导致了不文明行为,四是政府监管不力以及部分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原因引发了网络消费的生态问题。因此,只有从倡导理性消费价值观、构建网络消费信任体系、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提高生态保护技术四个方面多措并举,才能对现阶段网络消费中的种种问题加以改善。

陈乐[5](2016)在《中石化M分公司零售业务预测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国内成品油市场的逐步开放,市场参与者逐渐增多,成品油销售公司将在竞争而非垄断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市场竞争将更加直接和激烈。中石化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市场份额在逐渐流失。零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零售预测分析与研究是零售管理的前端工作,准确的零售预测能够给企业在战略规划、制定零售计划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给出指导性意见。本文选取了中石化在M地区成品油销售的分支机构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M分公司为例,首先介绍了M分公司基本情况与零售管理概况,对零售预测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深挖当前零售预测在流程和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论述了科学准确预测的重要性;其次对成品油零售量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包括宏观环境因素、行业环境因素和内部条件因素等,既有定性的分析,也有定量的分析,分析过程中对成品油零售市场有了进一步认识,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影响因素体系,为数据建模做好数据储备;之后在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建立零售预测模型,从预测目的出发,尝试采用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两种数据挖掘方法来建模,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目的都是找出成品油零售量与影响因素之间内在联系,对建模结果进行了解释、评价以及应用说明,线性回归后剩下的5个指标包含于神经网络前6个重要性最高指标当中,可以说两种模型结果基本一致;最后在数据建模研究基础上,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提出了系统化零售预测管理工作的建议与对策,通过设置影响因素监测点,采集信息并建立大数据分析,旨在获得科学准确的预测方法。

孙菊剑[6](2016)在《基于顾客价值的丝绸品牌文化营销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生产国,也是最大的丝绸消费国之一。丝绸原产自中国,丝绸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丝绸产品作为文化传播的纽带,成为中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名片。在这样的市场背景和文化背景下,全面分析丝绸品牌的外部市场环境,深入了解国内丝绸产品的感知价值现状,研究丝绸品牌如何从文化层面制定品牌营销战略,依托丝绸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重建竞争优势,对于实现国内丝绸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归纳梳理了丝绸营销与文化营销相关理论,提出实现丝绸品牌差异化的重要途径是文化营销的观点。论文通过研究文化营销、丝绸文化与丝绸营销的相关理论与文献,重点分析了丝绸营销与文化营销的结合点,提出了丝绸品牌实施文化营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文对一般外部市场环境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逐一探讨;采用“五力模型”对丝绸产业竞争现状进行了描述;还使用了“SWOT分析法”对丝绸品牌目前存在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丝绸自主品牌唯有采取差异化的竞争战略,才能保持持久的市场竞争优势,文化营销是实现品牌差异化的重要工具。(2)对丝绸产品的顾客价值进行了质化和量化的研究。论文采用了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法,研究了丝绸产品的顾客价值。在质化研究中,依据顾客价值理论,采取经典扎根理论的工作思想和研究方法,对丝绸产品的顾客价值维度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半开放式访谈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对调研数据进行实质性编码和理论性编码,总结出丝绸产品的顾客感知价值维度和期望价值维度。在感知价值的感知收益中,情感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都与文化营销直接相关联,表明丝绸文化营销十分重要且必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丝绸产品的顾客价值相互作用机理模型,以及丝绸产品的顾客价值与文化营销逻辑关系。讨论了丝绸品牌的顾客感知价值、顾客期望价值和企业设计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冲突,并结合部分丝绸品牌案例对丝绸顾客价值的冲突管理进行了探讨。在顾客价值质化研究的基础上,依据顾客的丝绸感知价值进行了市场细分量化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共获得2151份有效样本,并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丝绸产品的文化价值认可度最高。不同细分市场的感知价值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与相关性。影响丝绸消费的关键驱动因素有六个:功能因子、使用因子、偏好因子、社交因子、价格因子与时尚因子。根据这六个关键驱动因素可将丝绸消费者分成了三个具有明显差异的细分市场。其中,忠诚型市场是丝绸品牌核心的现实消费群体,而平淡型和理智型市场则是重要的潜在消费群体。(3)提出了丝绸品牌的文化营销实施策略。基于顾客价值研究的结论,论文从文化营销的角度,结合丝绸品牌的实际案例,对丝绸品牌的文化营销对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丝绸品牌文化定位的三种主要来源和丝绸品牌文化创建的路径与方法,并将审美文化营销、情感文化营销、传统文化营销和知识文化营销贯穿于丝绸品牌的文化营销策略中,分别从产品开发策略、品牌活化、品牌文化传播等几个方面对丝绸品牌文化营销的具体实施进行了探讨。

赵剑[7](2015)在《S石油销售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原油被称为现代工业的命脉,是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最为重要的交投产品之一,其战略影响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要超过黄金。成品油市场的发展变化一直以来都是判断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上个世纪在经历了三次石油危机后,石油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主要产品市场成品油消费市场也愈发受到大家的关注。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中国的成品油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并逐渐成为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优质市场。2006年12月4日我国商务部发布《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原油市场管理办法》,标志中国成品油销售市场正式向市场开放,由此也深刻影响了国内成品油市场格局,加剧了市场竞争。作为国内四大国有石油公司SC集团的全资子公司,S石油销售有限公司负责SC集团在国内的成品油销售工作。成立初期S石油公司秉承母公司的贸易经营思路,将自己定位于国内成品油重要的贸易中间商。截至2014年底S石油公司下设17家省级公司,覆盖了国内沿海和中部地区17个省市,现有员工10000余人,拥有加油站超过700座,拥有石化仓储库容超过2000万立方米,是国内四大国有石油公司之一,也是亚洲规模最大、服务能力最强的第三方石化仓储企业,2014年成品油终端销售量超过600万吨,实现销售额超过600亿元。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加上公司自有产业链的日趋完善,S石油限售公司迫切需要厘清发展战略,制定新的发展目标和行业定位,由此进一步梳理企业今后的竞争战略和措施。本文通过S石油公司差异化战略因素分析入手,结合当前国内成品油市场发展的新局面,综合利用PESTEL模型、五力模型、VRIO模型以及SWOT分析等工具,根据S石油公司自身的经营现状和发展目标提出了差异化战略转型,并通过对S石油公司产品差异化、品牌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和营销差异化相关内容的比较分析,提出了战略发展建议以及配套措施,为S石油公司加速完成转型,提升行业地位和影响力提供了解决办法。

郝爱民[8](2015)在《基于统筹城乡流通体系的扩大农民消费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显着的提高。但同时存在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低、消费需求不足等问题,并且与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当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是我国扩大内需的关键所在。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将成为下一步扩大居民消费的五大重点领域之一。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是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村消费的重要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但长期以来,在对待农村流通体系与城市流通体系的关系上,重城市、轻农村的观念一直根深蒂固,这直接导致了农村流通体系的残缺不全,制约了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研究统筹城乡流通体系促进其合理化就成为目前扩大内需的一个焦点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流通体系的变动特征及其动因进行系统考察,在分析我国城乡流通体系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比较成熟的消费函数理论,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统筹城乡流通体系对扩大农村居民消费进而对扩大内需的作用,分析我国统筹城乡流通体系的路径选择,为统筹城乡流通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提供可操作性的政策性建议。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消费者行为学、农户消费行为、流通与消费关系变动等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找到了统筹城乡流通体系对于扩大农民消费的理论支点,分别讨论了影响我国农户消费行为的宏观因素、微观因素以及区域因素,并基于消费函数理论和流通理论构建理论模型,实证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我国农户消费行为的影响。在进行制度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农村居民消费不振源于落后的农村经济基础、城乡二元化结构和农村制度创新不够三大约束,从创新农村流通制度供给模式、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加快农村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扩大农民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建设的路径选择。

周筱妍[9](2015)在《《瑞丽·服饰美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8世纪后期,随着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妇女逐渐走出家门投身社会生产,女性经济上的独立与个体意识上的觉醒促生出一种新的大众媒介——时尚杂志。自世界上第一本时尚杂志《Harper’s Bazaar》创办,迄今为止,时尚期刊经历了近150年的发展历程,其诞生和发展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1978年以来,中国内地实行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人民文化生活也不断丰富,时尚期刊这一“舶来品’’在中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其外延也得到不断地拓展。特别是以精美装帧为外观特征,以传递时尚资讯、展示服饰穿搭为主要内容,以女性群体为主要读者的女性时尚期刊更是呈现出蓬勃地发展态势。从1980年的《时装》,到目前市场上排名靠前的《瑞丽》系列期刊、《Vogue·服饰与美容》、《听薇》、《米娜》、《ELLE世界时装之苑》等等,从寂寂无名到市场日益繁荣,时尚期刊的发展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文化领域,都越来越受到中国学者的关注。此外,Web 2.0时代的到来,图片化、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也促使传统纸媒从自身优势出发,通过与新兴科技的融合,谋求企业发展的新出路。《瑞丽·服饰美容》作为目前中国女性时尚期刊市场发行量最大、表现最具代表性的刊物,文章通过对其创刊及历史发展轨迹的探索、企业现状的陈述,针对刊物现状,就其读者群与发行量、栏目设置与内容特征、版式布局与形式风格、市场排名与广告经营、编辑特色与创新举措等多方面进行研究,进而从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交往消费三个层面,分析包含在刊物内容中积极的消费文化元素,对刊物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剖析该刊如何诠释现代女性文化;并试图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分众理论视角以及期刊品牌经营视角三个角度,运用参照群体理论、分众理论以及品牌价值三个相关理论,解析《瑞丽·服饰美容》巧用名人“光环效应”、细分市场,精准定位受众以及品牌打造和延伸的成功原由。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总结出《瑞丽·服饰美容》的成功启示——提供优质内容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张扬创新精神是期刊的生存根本,建设编辑队伍是期刊的发展基础,把握读者需求是期刊成功的关键,善用优势资源是期刊的依托力量,为中国期刊特别是时尚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某种参照和启示。

焦敬华[10](2014)在《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论》文中研究说明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文化转型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通过对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的剖析与考察可以洞悉在社会文化生态变革中各种文化力量的博弈、对话与共谋。论文将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置于90年代以来的现实社会语境中,简要梳理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得以产生的文化生态背景以及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的内在特性、畅销机制,剖析社会多种文化力量与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的关联,在更宽泛的意义上对这一中国当代重要的出版文化现象和大众畅销书现象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体悟,了解当代消费社会的图书市场、出版文化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变迁,不仅为当下社会文化生态的变化提供些许新的解读方法,也可探析当下电视主持人所应具备的素养。论文以90年代以来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消费文化、大众媒介文化与畅销书出版文化为研究背景和言说语境,结合权力理论、话语理论和符号理论,对其进行共时与历时的分析。论文共分六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部分有两个内容。一是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研究对象的确立。首先梳理了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形成一个值得研究和关注的文化风尚的原因:电视媒介的平台、出版产业的造势、消费大众的认同、多元文化的推动等。其次明确本文的言说语境,以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为核心提出相关拟解决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五个层面的思考:电视主持人所拥有的电视节目平台及其独特的媒介角色、媒介话语权;电视主持人图书作为畅销书的一个类型,它的选题、策划与营销机制研究;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的社会文化生态、本质内涵和社会大众复杂的消费文化心理;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是文化场域中大众文化与消费文化、出版文化与电视文化、明星文化与粉丝文化等合力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阐释这一现象作为中国当代社会象征性文化符号的意义与价值;电视主持人所应具备的素养。最后对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的研究现状进行整合与梳理,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本论文研究的意义,探索性地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法。二是对电视主持人图书与明星图书、电视主持人图书与电视图书两对相关概念的辨析。身为传媒明星的电视主持人,其图书属于明星图书的范畴,但电视主持人图书作为明星图书的一个类型,有着明星图书的一般共性,也有其特殊性,这是由电视主持人独特的功能与角色决定的。电视主持人集采编播于一体,有着极大的能动性与创造性,而影视明星则多按剧本、导演的意图去诠释剧中人物形象,虽有个性演绎,但能动性范围十分有限;作为媒介实践者,电视主持人的名人效应的广度与强度也是文艺明星无可比拟的;电视主持人与栏目共存亡,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影视剧常有多个不同的明星版本;电视主持人在节目中是一个真实的自我,文艺明星在剧中则是一个艺术化的演员;主持人共时性地集个人角色、媒体角色、公共角色于一体,而文艺明星则多是历时性地在不同剧作中表现多个角色;电视的主持人中心制与影视的导演中心制使得主持人的主持体验迥异于文艺明星的演出体验。电视主持人与影视业、体育界等明星处于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中,其书写内容多与电视节目或节目背后的故事相关,独特的媒介人物身份、媒介话语语境以及媒介实践者深刻的社会参与度是其他明星图书所缺乏的。因此,电视主持人图书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独特吸引力与出版图书市场中的不可替代性。电视图书与电视主持人图书既有重合也有差异。电视资源向图书的流动产生了电视图书,实现了电视文化资源的跨媒体转换。但电视主持人图书是从创作主体的视角而言的,电视主持人与栏目共存亡的不可替代性、作为传播者的名人效应以及深度化的媒介实践使其图书有别于一般的电视图书:随着文化产业的大发展,电视主持人的创作越来越多元化,部分电视主持人图书与电视资源无关。第一章,90年代以来的文化生态。90年代以来,文化生态的改变为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的出现提供了现实语境,大众传媒文化的多元化有力推动着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的长劲发展。电视体制大刀阔斧的改革,使电视成为最大众化的传播媒介,且属于国家媒体,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成为头号媒介霸主。主持人逐步成为舞台、节目的中心,掌控着节目甚或电视媒介的话语权,主持人中心制越来越成为打造品牌节目、提升收视率的必要条件。市场经济时代,出版产业化体制的变革使图书真正走向市场化,自负盈亏的出版社为追逐利润而热衷于出版大众畅销书,出版业与大众传媒业开始构筑新的文化产业链。消费主义时代,电视实现了电子革命与图像革命的合谋,电视所催生的大众造星机制与视觉文化、流行文化相得益彰,也迎合了消费大众的世俗审美。发达工业社会通过制造和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来左右人们的意识,支配人们的生活,单向度的社会与单向度的思想使人们丧失了否定与批判的能力而与现存秩序一体化,成为单向度的人。第二章,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的内在特性。本章主要阐释电视主持人图书的类型特征、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的本质特征及社会表征。主持人创作最常触及的题材就是自身的日常生活、人生游历与感悟,这既是他们自身最熟悉的,也是观众粉丝最为关注的。根据内容指向和话语形态,电视主持人图书主要有自传回忆录、个人随笔、节目实录、实用写作四种类型。这一文化现象的本质特征为文学性、消遣性与符号化的有机统一。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的社会表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自省式的理性精神、自炫式的娱乐精神、媒介话语权与公共话语权。基于新闻主持人自省式的理性精神与综艺娱乐主持人自炫式的娱乐精神,对电视主持人的媒介话语权与公共话语权进行分析。电视主持人之所以拥有话语权,是因为在拥有各式符号的电视媒介当中,主持人集图象、声音符号的双重功能于一身;而且,主持人是以“发言者”的角色,全程参与媒介实践并代表所有节目制作人员进行信息的传播,代表并整合了媒介组织、工作团队以及新闻事件自身的观点与立场。第三章,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的畅销机制。本章基于主体和名人效应、传播和品牌策略、受众和内窥驱动三个方面探讨电视主持人图书得以畅销的运作机制。电视主持人与畅销书似乎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主持人的媒介身份、主持经验、荧屏智慧、个人情感、幕后佚事等,莫不吸引着观众的窥视欲。作为媒介人物,主持人本身就是图书文本可资利用的最重要的一种符号资源,主持人本身所具有的号召力与话语权使其图书存在着庞大的潜在读者群,潜在读者越多,出版社的利润就越可观,这就激发了出版社对主持人的包装意识。主持人的媒介地位、媒介角色、个人资历、幕后生活等都成为出版社不遗余力进行策划、炒作、宣传的传播符号,联合电视的宣传以及网络等新媒体的造势,并组织作者各大城市图书卖场的巡回讲演、签名售书和读者见面会等实体活动,扩大作者及其图书的知名度,再加上主持人作为媒介实践者的名人效应,图书得以畅销。幕后真相、内心驱动、隐私爆料也使受众的好奇心与窥探欲得以无限制的扩张,为图书的畅销提供持续而长久存在的阅读群体。第四章,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的文化符号分析。本章从符号的互释:影像和文字,权力的互馈:明星和粉丝,消费的互动:媒介与大众三个方面,分析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涉及消费文化与大众文化、出版文化与电视文化、明星文化与粉丝文化等多种文化力量,是社会文化场中多重文化力量的对抗与合谋的结果。电视主持人图书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媒介符号的平面文字书写符号的转换,丰富和延展了电视文化的内涵;影像与文字融合的通俗化内容迎合着消费大众的休闲愉悦式阅读取向,一个又一个的畅销神话为出版社带来巨额的利润,也促使出版社进一步探索电视主持人图斗书的畅销机制。知名主持人不仅是传媒明星中最为耀眼的一员,还与文艺界、体育界明星有着互利共生的关系,他们借助最大众化的电视媒介平台、传播者的名人效应、媒介话语权与媒介威力,吸引着众多的观众粉丝参与节目互动,甚或与主持人相关的所有活动。作为一种独特的参与性文化组合,粉丝在粉丝社群中重塑大众文化符号及其意义,明星文化与粉丝文化在消费时代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文化特质。媒介与大众颇为复杂的互动合作关系,使电视主持人图书的畅销成为媒介事件,并在某种程度上彰显了娱乐大众的认同式消费、符号化消费和欲望化消费。当代社会对于电视主持人出书的媒介聚焦与大量阐释渐渐意味着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已成为中国当代图书市场中颇具文化象征意义的符号。结语,电视主持人的素养。全文通过对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的外部文化生态和内部文化逻辑的分析,从文本感性材料中归纳总结出电视主持人所应具有的素养。电视主持人既要精通主持专业,又要有丰富的阅历和人格魅力,有浓郁的文学情结、扎实的写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既要有学者的睿智、记者的敏锐,也要勇于承担责任,有自省精神与人文关怀精神,有很好的性格以及极好的悟性。

二、世纪元年:消费品零售市场可望走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世纪元年:消费品零售市场可望走好(论文提纲范文)

(1)新零售背景下GM公司江西分公司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主要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零售业
        2.1.2 传统零售业
        2.1.3 新零售
        2.1.4 新零售和传统零售的区别
    2.2 新零售研究综述
        2.2.1 新零售发展动因
        2.2.2 新零售的价值研究
        2.2.3 新零售的转型研究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市场营销理论
        2.3.2 SWOT分析法
    2.4 研究简评
3 新零售实践经验与借鉴
    3.1 典型案例简析
    3.2 经验借鉴
        3.2.1 大数据支撑供应链管理,实现线上线下融合
        3.2.2 实体店与AR、VR相融合
        3.2.3 围绕会员体验导购运营重新定义的智慧门店
4 GM公司江西分公司营销现状分析
    4.1 数据来源
    4.2 GM江西分公司简介
    4.3 GM江西分公司现行营销策略
        4.3.1 产品策略
        4.3.2 价格策略
        4.3.3 渠道策略
        4.3.4 促销策略
    4.4 GM江西分公司营销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4.4.1 产品同质化
        4.4.2 低价策略的困境
        4.4.3 销售渠道之间的割裂
        4.4.4 促销方式创新不足
    4.5 总结
5 GM公司江西分公司营销环境SWOT分析
    5.1 外部机遇
        5.1.1 经济增长,网购消费行为快速增长
        5.1.2 政策支持力度大,打牢企业发展的政策基础
        5.1.3 技术支撑零售企业不断转型升级
        5.1.4 数字化变革促进全渠道融合趋势与全域营销整合
    5.2 外部挑战
        5.2.1 激烈的同业竞争
        5.2.2 新零售热度降低,回归商业本质
    5.3 优势
        5.3.1 品牌优势
        5.3.2 公司统一管理,提供全方位支撑
    5.4 劣势
        5.4.1 低价策略带来利润率的不断降低
        5.4.2 营销创新手段不足
6 GM公司江西分公司营销策略优化建议
    6.1 以新零售思维优化GM江西分公司市场细分及定位策略
        6.1.1 市场细分策略优化
        6.1.2 市场定位策略优化
    6.2 以新零售思维优化GM江西分公司产品策略
        6.2.1 品牌策略优化
        6.2.2 产品差异化布局策略优化
        6.2.3 新产品发布策略优化
        6.2.4 售后服务策略优化
    6.3 以新零售思维优化GM江西分公司渠道策略
        6.3.1 全渠道融合策略优化
        6.3.2 渠道合作策略优化
        6.3.3 渠道并购策略优化
    6.4 以新零售思维优化GM江西分公司价格策略
        6.4.1 同品同价策略优化
        6.4.2 异品异价策略优化
    6.5 以新零售思维优化GM江西分公司促销策略
        6.5.1 家·生活主题促销活动
        6.5.2 全域直播,提升消费者互动体验,推动渠道下沉
        6.5.3 公共关系促销策略优化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与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来源
        1.2.1 垄断优势论
        1.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2.3 内部化理论
        1.2.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2.5 价值链理论
        1.2.6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1.5.1 本文的创新
        1.5.2 难点和不足
第2章 零售业国际化的研究综述
    2.1 国外零售业国际化的相关研究综述
        2.1.1 零售业国际化的内涵
        2.1.2 零售业国际化的动机
        2.1.3 零售业国际化的区位选择
        2.1.4 零售业国际化的进入方式
        2.1.5 零售业的标准化与本土化
        2.1.6 零售业国际化的撤资
    2.2 国内零售业国际化的相关研究综述
        2.2.1 “走出去”战略
        2.2.2 国内流通产业的地位和贡献
        2.2.3 国内学者对零售业国际化的研究
        2.2.4 中国零售业的“走出去”
    2.3 文献述评
第3章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现状
    3.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概况
        3.1.1 中国零售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3.1.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空间分布情况
        3.1.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市场主体情况
        3.1.4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成功案例数量少
    3.2 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的案例分析
        3.2.1 国美进军香港
        3.2.2 苏宁的国际化
        3.2.3 阿里巴巴的全球化
    3.3 零售业“走出去”的影响因素
        3.3.1 零售业“走出去”的宏观影响因素
        3.3.2 零售业“走出去”的微观影响因素
    3.4 零售业“走出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4.1 变量选择
        3.4.2 模型设计
        3.4.3 实证结果及其解释
    3.5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5.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
        3.5.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面临的挑战
    3.6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缓慢的原因分析
        3.6.1 中国零售企业竞争力弱
        3.6.2 中国零售企业品牌影响力小
        3.6.3 中国零售企业缺乏国际经验
        3.6.4 中国零售企业承担汇率风险能力差
        3.6.5 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的政府支持少
第4章 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零售国际化经验
    4.1 全球零售业的发展情况和国际化状况
        4.1.1 全球零售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4.1.2 零售商的市场主导能力
        4.1.3 发达国家跨国零售企业的主导地位
        4.1.4 发展中国家零售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4.1.5 零售业的业态创新和多样化
        4.1.6 零售业的经营国际化
        4.1.7 零售业的零售数字化
    4.2 发达国家的零售国际化
        4.2.1 美国的零售国际化
        4.2.2 欧洲的零售国际化
        4.2.3 日本的零售国际化
        4.2.4 发达国家零售企业国际化的一般经验
    4.3 发展中国家的零售国际化-以泰国为例
        4.3.1 发展中国家零售国际化的一般情况
        4.3.2 泰国零售业的国际化
        4.3.3 卜蜂莲花的国际化
        4.3.4 卜蜂莲花在华扩张历程
第5章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分析
    5.1 “走出去”战略
        5.1.1 “走出去”的内涵
        5.1.2 “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和发展
        5.1.3 “走出去”的概况
    5.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宏观视角
        5.2.1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宏观背景
        5.2.2 顺应对外经济的发展规律
        5.2.3 构建自主流通网络的重要手段
        5.2.4 价值链升级的外部驱动
        5.2.5 内外贸一体化的内部推动
        5.2.6 有利于缓和中美贸易摩擦
        5.2.7 有助于供给侧改革顺利实施
        5.2.8 实现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转变的客观要求
        5.2.9 促进我国文化输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5.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微观视角
        5.3.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推动因素
        5.3.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拉动因素
        5.3.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便利化因素
第6章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创新途径:跨境电商
    6.1 跨境电子商务
        6.1.1 跨境电子商务的涵义
        6.1.2 跨境网络零售
    6.2 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
        6.2.1 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环境
        6.2.2 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状况
    6.3 跨境电商与传统零售的区别
        6.3.1 跨境电商具有跨地域性
        6.3.2 跨境电商信息传播速度快
        6.3.3 跨境电商以大数据为基础
        6.3.4 跨境电商的成本结构不同
        6.3.5 跨境电商的客户体验不同
    6.4 跨境电商是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新途径
    6.5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SWOT分析
        6.5.1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优势
        6.5.2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劣势
        6.5.3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机遇
        6.5.4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挑战
    6.6 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的实现路径
        6.6.1 国家参与和政策支持
        6.6.2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6.6.3 多种手段改善网购体验
        6.6.4 改进物流效率
        6.6.5 巩固制造业基石
        6.6.6 不遗余力地推行人民币国际化
第7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比较优势
    7.1 “一带一路”倡议
        7.1.1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7.1.2 “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容
    7.2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比较优势
        7.2.1 相对于发达国家零售业的比较优势
        7.2.2 相对于发展中国家零售业的比较优势
        7.2.3 零售业相对于第二产业的比较优势
        7.2.4 相对于其他地区“一带一路”给零售业带来的比较优势
第8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实现路径
    8.1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时机选择
        8.1.1 零售企业具备“走出去”能力的时机
        8.1.2 进入目标国际市场的有利时机
    8.2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区位选择
        8.2.1 中亚五国
        8.2.2 东南亚十一国
        8.2.3 南亚八国
        8.2.4 独联体七国
        8.2.5 中东欧及南欧十八国
        8.2.6 南太平洋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8.2.7 西亚北非国家和蒙古
    8.3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进入方式选择
        8.3.1 中亚国家的进入方式
        8.3.2 东南亚国家的进入方式
        8.3.3 印度的进入方式
        8.3.4 独联体国家的进入方式
        8.3.5 澳大利亚的进入方式
    8.4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业态选择
    8.5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标准化与本土化战略
    8.6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支撑体系
        8.6.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宏观层面的支撑体系
        8.6.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中观层面的支撑体系
        8.6.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微观基础改造
第9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9.1 研究结论
        9.1.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必要性
        9.1.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可行性
        9.1.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实现路径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现代消费主义批判 ——基于马克思消费观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二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第三节 研究思路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现代消费主义问题的彰显
    第一节 消费与消费主义概念的界定
        一 消费和消费社会
        二 中国的现代消费主义
    第二节 现代消费主义研究的转向
        一 历史性特征
        二 阶段性特征
        三 现实性特征
    第三节 现代消费主义批判的路径
        一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二 马克思之后的西方消费社会批判
        三 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
第二章 现代消费主义内容的呈现
    第一节 现代消费主义的本质
        一 作为表象的消费主义
        二 作为存在的消费主义
    第二节 现代消费主义的表现形式
        一 炫耀性消费
        二 符号消费
        三 身体消费
        四 人情消费
    第三节 现代消费主义的主要特征
        一 消费欲望化
        二 消费符号化
        三 消费娱乐化
        四 消费功利化
第三章 现代消费主义发展的条件
    第一节 主体条件
        一 个体的感性存在
        二 消费意识的觉醒
        三 消费快感的刺激
    第二节 社会意识条件
        一 传统文化心理的延续
        二 社会化控制的增强
        三 意识形态倾向的影响
    第三节 社会现实条件
        一 商品符号意义的扩大
        二 消费力的提高
        三 消费模式的丰富
        四 消费图景的延伸
第四章 现代消费主义存在的限度
    第一节 现代消费主义的内在逻辑
        一 资本逻辑
        二 金钱逻辑
        三 商业逻辑
        四 文化逻辑
    第二节 现代消费主义催生的问题
        一 商品意义的相对过剩
        二 人的相对异化
        三 社会不满的滋生
        四 自然环境的污染
    第三节 现代消费主义带来的困境
        一 抹杀主体价值
        二 忽视技术风险
        三 裁剪社会现实
        四 弱化生活意义
第五章 现代消费主义困境的消解
    第一节 构建理性消费
        一 构建理性消费的价值依据
        二 构建理性消费的价值尺度
        三 构建理性消费的价值目标
    第二节 个体消费的理性塑造
        一 区分真假需求
        二 改变消费观念
        三 实现意志自由
    第三节 社会消费的合理性引导
        一 科学消费价值观的引导
        二 生产者社会责任的引导
        三 社会各阶层合理消费的引导
第六章 对现代消费主义的反思
    第一节 正视消费主义,塑造公共理性
        一 正视消费主义
        二 塑造公共理性
    第二节 生产引导消费,实现共同富裕
        一 生产引导消费
        二 实现共同富裕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我国网络消费中伦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相关概念辨析
        1.1.1 消费与网络消费
        1.1.2 消费伦理与网络消费伦理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网络消费中的伦理主体及问题
    2.1 网络消费中伦理主体厘定
    2.2 不理性消费行为
        2.2.1 浪费性消费
        2.2.2 超前性消费
    2.3 不诚信行为
        2.3.1 卖家制造虚假信息
        2.3.2 消费主体双向威胁
        2.3.3 售后难和维权困难
    2.4 不文明行为
        2.4.1 劣质文化下的消费品
        2.4.2 卖家销售各种违禁品
        2.4.3 消费双方不文明交流
    2.5 网络消费带来的生态问题
        2.5.1 快递的过度包装
        2.5.2 快递包装重复利用率低
第3章 我国网络消费中的伦理问题分析
    3.1 消费主义引发的不理性消费
        3.1.1 符号性网络消费
        3.1.2 广告形成的阶层化身份认同
    3.2 网络异化空间形成的不诚信
        3.2.1 网络消费中交易关系间接性
        3.2.2 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
        3.2.3 网络消费中隐私技术滞后性
    3.3 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分析
        3.3.1 网络陌生人的双重道德人格
        3.3.2 多方监管表现乏力
    3.4 网络消费中生态问题分析
        3.4.1 过度包装的原因分析
        3.4.2 重复利用率低的原因分析
第4章 解决我国网络消费中伦理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4.1 宣扬优秀消费文化倡导理性消费价值观
    4.2 完善监督管理手段构建网络消费信任体系
        4.2.1 加强法规建设完善监管体制
        4.2.2 完善信用评价机制
    4.3 双管齐下提升网络消费文明水平
        4.3.1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4.3.2 提升消费者文明消费意识
    4.4 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完善生态保护措施
        4.4.1 提倡绿色包装行为
        4.4.2 快递包装回收再利用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5)中石化M分公司零售业务预测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2 零售预测管理现状
    2.1 企业概况
    2.2 零售业务管理概述
    2.3 零售预测流程、方法以及存在问题
    2.4 科学准确预测的作用
3 零售预测影响因素分析
    3.1 宏观环境因素
    3.2 行业环境因素
    3.3 内部条件因素
4 零售预测模型
    4.1 数据预处理
    4.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4.3 神经网络模型
    4.4 模型解释、评价与应用
5 零售预测管理建议与对策
    5.1 全面分析影响因素,多源头采集数据资料
    5.2 建立科学零售预测系统,分析成品油零售量趋势
    5.3 培养专业的零售预测人员,善于运用预测结果
    5.4 定期检验预测准确度,不断改进零售预测工作
6 总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6)基于顾客价值的丝绸品牌文化营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文化背景
        1.1.2 市场背景
    1.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1.2.1 文化营销的相关研究
        1.2.2 丝绸文化的相关研究
        1.2.3 丝绸营销的相关研究
    1.3 本研究问题的提出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总体设计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4.3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中国丝绸品牌的外部市场环境分析
    2.1 丝绸品牌的一般外部环境分析
        2.1.1 政策法律环境
        2.1.2 经济环境
        2.1.3 社会文化环境
        2.1.4 技术环境
    2.2 丝绸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2.2.1 中国丝绸产业的沿革
        2.2.2 丝绸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2.2.3 丝绸自主品牌的SWOT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丝绸顾客价值的质化研究
    3.1 质化研究的方案设计
        3.1.1 质化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3.1.2 质化研究的内容
        3.1.3 质化研究方法的选择
        3.1.4 质化研究的实施过程与样本分布
    3.2 丝绸顾客价值的质化研究
        3.2.1 丝绸顾客感知价值的实质性编码
        3.2.2 顾客感知价值的理论性编码
        3.2.3 丝绸顾客期望价值的实质性编码
        3.2.4 丝绸顾客期望价值的理论性编码
        3.2.5 丝绸顾客价值的模型构建
    3.3 丝绸顾客价值的管理
        3.3.1 丝绸顾客价值的差距管理
        3.3.2 丝绸顾客价值与文化营销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丝绸顾客感知价值的量化研究
    4.1 量化研究的方案设计
        4.1.1 量化研究的目的与问卷设计
        4.1.2 预调研及问卷调整
        4.1.3 正式问卷的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4.2 不同群体的丝绸感知价值比较分析
        4.2.1 不同性别群体的差异
        4.2.2 不同年龄群体的差异
        4.2.3 不同收入群体的差异
        4.2.4 不同职业群体的差异
        4.2.5 不同居住地群体的差异
        4.2.6 不同文化程度群体的差异
        4.2.7 态度、能力与结果三者的相关性分析
    4.3 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丝绸细分市场研究
        4.3.1 信度与效度检验
        4.3.2 丝绸消费的驱动因素分析
        4.3.3 丝绸市场的聚类分析
        4.3.4 市场细分及文化营销对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丝绸品牌的文化营销策略
    5.1 丝绸品牌的文化定位
        5.1.1 品牌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5.1.2 丝绸自主品牌的品牌文化现状
        5.1.3 丝绸品牌文化的构建
    5.2 丝绸品牌的产品文化营销策略
        5.2.1 丝绸品牌的产品文化定位
        5.2.2 丝绸品牌的产品开发策略
        5.2.3 丝绸品牌的服务文化营销
    5.3 基于文化营销视角的丝绸品牌的活化
        5.3.1 品牌活化的相关理论
        5.3.2 丝绸品牌活化的现实可行性
        5.3.3 基于情感价值的丝绸品牌怀旧营销
    5.4 丝绸品牌的文化营销传播
        5.4.1 丝绸品牌的POP文化营销传播
        5.4.2 丝绸文化活动与丝绸文化营销传播
        5.4.3 丝绸博物馆与丝绸文化营销传播
        5.4.4 丝绸教育与丝绸文化营销传播
        5.4.5 网络渠道的丝绸品牌文化营销传播
        5.4.6 丝绸文化营销传播的战略协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附录1 :丝绸顾客感知价值的范畴
附录2 :丝绸顾客期望价值的范畴
附录3 :丝绸消费者调查问卷
附录4 :高档丝绸标志认定企业的品牌文化概况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科研情况
致谢

(7)S石油销售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第三节 国内相关研究评价
第三章 S石油公司经营现状分析
    第一节 国内成品油销售行业简析
    第二节 S石油公司简介
    第三节 S石油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S石油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第一节 宏观因素分析
    第二节 S石油公司行业竞争分析
    第三节 S石油公司VRIO模型分析
第五章 S石油公司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内容和途径
    第一节 S石油公司的SWOT分析
    第二节 S石油公司竞争战略选择
    第三节 差异化战略内容
    第三节 S石油公司差异化途径
第六章 S石油公司竞争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 S石油公司组织架构调整
    第二节 S石油公司人力资源体系构建
    第三节 S石油公司企业文化建设
    第四节 S石油公司管理制度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8)基于统筹城乡流通体系的扩大农民消费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的理论基础
        1.2.1 行为经济学理论
        1.2.2 消费理论
        1.2.3 流通理论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2 消费者行为学、农户消费及流通与消费研究综述
    2.1 消费者行为学研究概述
        2.1.1 消费、消费者与消费者行为学
        2.1.2 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1.3 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范式
    2.2 国内外农户消费行为研究综述
        2.2.1 国外农户消费行为研究综述
        2.2.2 国内农户消费行为研究综述
        2.2.3 对现有研究的简要评述
    2.3 国内外流通与消费关系研究综述
        2.3.1 国外流通与消费关系研究综述
        2.3.2 国内流通与消费关系研究综述
        2.3.3 对现有研究的简要评述
3 我国农户消费行为的决定因素研究
    3.1 我国农户消费现状分析
        3.1.1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现状
        3.1.2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
    3.2 我国农户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3.2.1 研究背景
        3.2.2 影响农户消费行为的微观因素分析
        3.2.3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3.2.4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3.2.5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3.3 扩大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长效机制的制度分析
        3.3.1 研究背景
        3.3.2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不振的制度原因分析
        3.3.3 扩大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长效机制形成机理分析
        3.3.4 扩大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长效机制的路径选择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城乡流通体系演变及其与消费的关系分析
    4.1 我国城乡流通体系演变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1 商贸流通理论
        4.1.2 我国城乡流通体系的历史演变
        4.1.3 我国城乡流通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2 城乡流通与消费的关系分析
        4.2.1 流通是实现消费的前提,能扩大消费规模
        4.2.2 专业化流通能降低交易费用,促进消费
        4.2.3 流通业的发展有利于居民消费
    4.3 本章小结
5 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对农户消费影响的实证与案例研究
    5.1 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对农户消费的实证分析
        5.1.1 研究背景
        5.1.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5.1.3 模型估计结果
        5.1.4 研究结论与展望
    5.2 城乡市场统筹对农户消费影响分析
        5.2.1 研究背景
        5.2.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5.2.3 模型估计结果
        5.2.4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5.3 本章小结
6 统筹城乡流通建设与扩大农民消费的国际比较
    6.1 研究背景
    6.2 美日韩和欧盟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比较
        6.2.1 美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比较
        6.2.2 日本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比较
        6.2.3 韩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比较
        6.2.4 欧盟农村流通体系建设
        6.2.5 对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启示
        6.2.6 促进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对策探讨
    6.3 本章小结
7 统筹城乡流通体系扩大农民消费的路径选择
    7.1 优化农村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农村消费研究
        7.1.1 研究背景
        7.1.2 我国农村消费升级的趋势与农村流通体系优化
        7.1.3 我国农村消费升级与扩大消费的障碍分析
        7.1.4 转变流通业发展方式与扩大农村消费的对策建议
    7.2 统筹我国城乡流通体系的协调机制与路径选择
        7.2.1 研究背景
        7.2.2 我国城乡流通失调原因分析
        7.2.3 统筹我国城乡流通体系的协调机制分析
        7.2.4 统筹我国城乡流通体系的协调机制的路径选择
    7.3 本章小结
8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博士后基金工作
博士生期间成果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
个人简历
永久联系方式

(9)《瑞丽·服饰美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时尚文化与消费主义的兴起
        二、读者需求及其阅读取向
        三、媒介生态特别是期刊族群的新发展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从时尚期刊发展历史角度的研究
        二、从文化意义角度的研究
        三、从市场营销学角度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主要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 文章的基本结构与创新点
        一、基本结构
        二、创新点
第二章 《瑞丽·服饰美容》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第一节 《瑞丽·服饰美容》创刊及其历史轨迹
        一、把握时机创刊
        二、确定风格,建立理念
        三、适应发展,适时调整
        四、探索融媒之路,谋求新的发展
    第二节 《瑞丽·服饰美容》的发展现状
        一、读者群与发行量
        二、栏目设置与内容特征
        三、版式布局与形式风格
        四、市场排名与广告经营
        五、编辑特色与创新举措
第三章 《瑞丽·服饰美容》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瑞丽·服饰美容》的消费文化
        一、物质消费文化
        二、精神消费文化
        三、交往消费文化
    第二节 《瑞丽·服饰美容》的女性文化
        一、《瑞丽·服饰美容》中的女性形象
        二、《瑞丽·服饰美容》对女性文化的诠释
第四章 《瑞丽·服饰美容》的成功原由
    第一节 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的分析
        一、参照群体理论
        二、巧用“名人效应”
    第二节 基于分众理论视角的分析
        一、分众理论
        二、细分市场,精准定位
    第三节 基于期刊品牌经营视角的分析
        一、品牌与品牌价值
        二、瑞丽品牌的形成
        三、瑞丽的品牌延伸
        四、瑞丽品牌的传播力
第五章 《瑞丽·服饰美容》的成功启示
    第一节 我国女性高码洋时尚期刊市场的现状与困境
        一、我国女性高码洋时尚期刊发展现状
        二、我国时尚期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瑞丽·服饰美容》的成功启示
        一、提供优质内容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
        二、张扬创新精神是期刊的生存根本
        三、建设编辑队伍是期刊的发展基础
        四、把握读者需求是期刊的成功关键
        五、善用优势资源是期刊发展的依托力量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论(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研究对象的确立
        0.1.1 问题缘起与个案选择
        0.1.2 言说语境与问题提出
        0.1.3 研究现状、方法及意义
    0.2 相关概念的辨析
        0.2.1 电视主持人图书与明星图书
        0.2.2 电视主持人图书与电视图书
1 90年代以来的文化生态
    1.1 电视体制的变革与电视霸权
        1.1.1 主持人中心制
        1.1.2 收视率与节目品牌
        1.1.3 电视的隐性霸权
    1.2 出版体制的变革与畅销书
        1.2.1 出版产业化
        1.2.2 大众畅销书
    1.3 消费时代的视觉文化与流行文化
        1.3.1 读图时代的视觉文化
        1.3.2 造星机制与流行文化
        1.3.3 文化工业与“单向度的人”
    本章小结
2 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的内在特性
    2.1 电视主持人图书的类型特征
        2.1.1 自传回忆录
        2.1.2 个人随笔
        2.1.3 节目实录
        2.1.4 实用写作
    2.2 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的本质特征
        2.2.1 文学性
        2.2.2 消遣性
        2.2.3 符号化
    2.3 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的社会表征
        2.3.1 自省式的理性精神
        2.3.2 自炫式的娱乐精神
        2.3.3 媒介话语权与公共话语空间
    本章小结
3 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的畅销机制
    3.1 主体和名人效应: 媒体实践者与媒体权威性
        3.1.1 媒体实践者
        3.1.2 媒体权威性
    3.2 传播和品牌策略: 出版社、电视台与新媒体
        3.2.1 出版社的策划
        3.2.2 电视台的宣传
        3.2.3 多媒体的造势
    3.3 受众和内窥驱动: 幕后、内心和隐私
        3.3.1 幕后真相
        3.3.2 内心驱动
        3.3.3 隐私爆料
    本章小结
4 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的文化符号分析
    4.1 符号的互释: 影像和文字
        4.1.1 媒介符号与书写符号的互释
        4.1.2 影像与文字的雅俗共赏
    4.2 权力的互馈: 明星和粉丝
        4.2.1 主持人话语权
        4.2.2 粉丝参与权
        4.2.3 媒介权力与身份认同
    4.3 消费的互动: 媒介与大众
        4.3.1 媒介事件
        4.3.2 媒介大众认同性消费
        4.3.3 符号消费与欲望消费
    本章小结
结语电视主持人的素养
参考文献
附录 电视主持人作品

四、世纪元年:消费品零售市场可望走好(论文参考文献)

  • [1]新零售背景下GM公司江西分公司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臧亚民. 江西师范大学, 2020(01)
  • [2]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与实现路径研究[D]. 石娜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8(03)
  • [3]现代消费主义批判 ——基于马克思消费观的分析[D]. 张晓芳. 郑州大学, 2020(02)
  • [4]我国网络消费中伦理问题研究[D]. 李睿贤.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2016(12)
  • [5]中石化M分公司零售业务预测管理研究[D]. 陈乐. 华中科技大学, 2016(11)
  • [6]基于顾客价值的丝绸品牌文化营销研究[D]. 孙菊剑. 苏州大学, 2016(05)
  • [7]S石油销售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赵剑. 南京大学, 2015(06)
  • [8]基于统筹城乡流通体系的扩大农民消费问题研究[D]. 郝爱民.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03)
  • [9]《瑞丽·服饰美容》研究[D]. 周筱妍. 湖南师范大学, 2015(08)
  • [10]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论[D]. 焦敬华.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世纪元年:消费品零售市场有望向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