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LD-2A 联合收割机

4LD-2A 联合收割机

一、4LD-2A型联合收割机(论文文献综述)

金冬博[1](2020)在《单纵轴流玉米联合收获机脱粒装置控制系统》文中提出本文针对单纵轴流玉米联合收割机由于控制系统操作复杂而引起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较低等问题,结合联合收割机在脱粒滚筒转速和凹板间隙大小控制方面的发展趋势、工作参数监测装置发展现状,设计了一种全新高智能化控制系统。在工作地点、作业时间、作物含水率三个特定的影响因素下进行玉米收割实验并处理分析得到最优工作参数,系统参照最优工作参数对脱粒滚筒转速和凹板间隙大小进行实时调节。在对滚筒转速调节系统的设计中运用液压比例控制技术,在对凹板间隙调节系统的设计中运用电机控制技术,以PLC为核心控制器,运用PID算法进行实时调节。通过相关仿真可以证明:操作工人只需在系统中对工作时间段、作物含水率、作物品种和植株密集程度四种因素进行设定,机器在6.39km/h的前进速度下以最优工作参数进行作业(滚筒转速300r/min、凹板间隙30.94mm),此时玉米籽粒破碎率最低,且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分析联合收割机工作原理。其中包括对联合收割机整体传动路线进行简要描述;对机器整体液压系统进行了简要解析,明确了原系统控制原理;对液压系统脱粒滚筒无级变速部分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了液压系统工作压力、液压泵排量等重要参数;对滚筒无极变速调节装置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出了液压缸伸长量与滚筒转速之间的关系;对原机上的凹板间隙调节装置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出了凹板间隙调节范围。(2)联合收割机控制系统机械部分设计。根据设计要求拟定出了控制方案,通过相关计算选择各液压元器件,对液压阀组进行了结构设计并建立了脱粒滚筒液压比例控制系统。(3)建立脱粒滚筒液压比例控制系统动态模型。先分别对控制元件部分、执行元件部分的传递函数进行了计算,确定了整体液压系统传递方块图,计算出了各传递函数相关参数并确定了整体系统的传递函数,应用Matlab软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系统数学模型。(4)对联合收割机控制系统电气部分进行设计。根据控制要求确定设计方案,对PLC和触摸屏等电器元件进行选型,搭建了整体电控系统;设计滚筒转速调节和凹板间隙调节控制算法,编写了相关软件程序,使控制系统进一步得到完善。(5)控制系统模型验证与实物验证。应用单纵轴流玉米联合收割机在工作地点、作业时间、作物含水率三个确定的影响因素下进行玉米田间收割实验,设计了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结构矩阵并分析出实验结果,建立了影响因素与最优滚筒转速和凹板间隙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Amesim仿真软件对脱粒滚筒液压系统进行仿真,初步论证了系统可行性和跟随性。

韩涛[2](2011)在《徐祥谦 大丰机械 给力农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物名片】徐祥谦,山东大丰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农机行业十大新闻人物,山东省劳模,济宁市人大代表。●他——身兼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山东富民劳动奖章、济宁市劳

陈玉仑[3](2009)在《稻麦联合收获开沟埋草多功能一体机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目前我国抢收抢种季节因农村劳动力结构性不足而出现的许多地方焚烧秸秆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以及我国稻麦两熟地区墒沟埋草法存在机器两次作业和人工埋草的缺点,本研究本着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原则,以稻麦联合收割机及开沟机为研究对象,以开发一次作业即可完成稻麦收获、墒沟开挖、秸秆入沟还田等工序的新型多功能一体机(稻麦联合收获开沟埋草多功能一体机,简称多功能一体机)为目的,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墒沟埋草式秸秆还田法成功实施的前提是开挖出适合埋(集)草的墒沟,而开沟质量、侧向抛土均匀性(田间平整度)等与开沟装置结构参数、作业参数密切相关;在开沟装置刀盘提升高度(刀盘及其支架等结构参数)满足多功能一体机安全下地作业的前提下,材料最省、成本最低是现代设计方法追求的目标。因此,本文以刀盘提升高度最大、刀盘升降装置结构尺寸最小及油缸行程最短为目标函数建立开沟装置参数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运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对其进行计算,经圆整优化结果后,得刀盘升降装置最小结构尺寸、油缸最大行程及刀盘最大提升高度分别为885mm、182mm和850mm。2.为充分发挥开沟装置各级链传动的传动能力,减小传动链轮组的体积、重量,并使传动平稳、轻便、灵活,以实际工作条件下各级链条所能传递的功率[P]与计算功率Pj充分接近为目标函数建立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对链轮减速系传动比进行优化分配,得第一、二级链传动的传动比分别为1.78和1.42。3.多功能一体机的作业效率、作业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机动力是否配套、收获与开沟部件是否速度同步。针对上述问题,对收获、开沟及行走等装置功率消耗进行了研究,并在部件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整机功率配套数学模型,为同类型机具开发奠定了功率配套基础。4.为了减少传统设计方法中样机多次加工成本、试验费用及缩短样机开发周期,并增加零部件的直观性,运用Pro/E软件对开沟装置及其传动部件建立了三维参数化模型,并进行了虚拟装配,同时运用仿真软件ADAMS对反转开沟作业进行了运动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开沟部件的运动分析的正确性。5.根据各设计结果,加工了开沟装置及其传动系统零部件,并完成了整机装配。田间试验表明,在成熟稻麦联合收割机上加装开沟装置,并采用反转方式作业,沟内回土较少,开沟装置工作可靠、开沟质量稳定,梯形沟不仅利于秸秆入沟,墒沟边坡也不易塌陷,满足农艺上埋草、排水要求。机器各装置因获得合适的动力而保持速度同步,其作业效率、沟形参数(可调)等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当配套动力不变时(46kW)时,与原联合收割机相比,样机收获效率有所降低,但由于该机一次作业即可完成作物收获、墒沟开挖及秸秆入沟处理,因此其综合效率较高。

吾斯曼·萨吾提[4](2008)在《阿克苏地区夏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研究》文中指出多年来,干旱缺水一直是我国西北地区农业低产高耗的一大障碍。由于季节性干旱和区域性干旱的存在,导致雨水径流损失,使耕层土壤严重的侵蚀,土体结构逐渐破坏,土壤物理性状不断恶化,极大的影响着旱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阿克苏地区是农业大区,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干旱缺水的矛盾突出,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需要采用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保土、保水、保肥能力和增加产量的耕作技术。阿克苏地区气候特点、种植作物、农机装备水平和生态环境适宜采用保护性耕作,通过前几年的试验、示范,进一步肯定了保护性耕作在不同生态条件下改善土壤生态的综合效应以及在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上的重要作用。本课题是根据阿克苏地区农机局推广站保护性耕作推广项目要求对夏玉米进行研究,通过对阿克苏地区自然条件、种植实例和产出水平的综合比较分析,探索一种高效、优质的新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的指导思想,以达到保水、保土、保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本文对开展本课题的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进行了论述,并夏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阿克苏地区的技术体系和不同类型区域的生产技术模式进行调查、比较、总结。为建立适合阿克苏地区夏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以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夏玉米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为案例,对其免耕覆盖体系的保护性耕作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进而提出了库车县夏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建议。研究表明,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现代旱作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阿克苏地区推广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为特征的夏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进一步开展较大规模的生产试验研究。

依马木玉,米合热古丽·艾买提,孙彤[5](2007)在《4LD-2S型谷物联合收割机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机收面积的不断扩大,用户对收割机多种作物的适应性、清洁度、损失率、效率等要求越来越高。经过市场调查,我公司在4LD-2A的基础上研制了4LD-2S型自走式谷类联合收割机。1主要工作部件与工作过程

张勋[6](1999)在《黑龙江省收获机械化发展态势与途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回顾了黑龙江省收获机械化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各类收获机械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探讨了加快发展质量效益型收获机械化的途径。

韩银福[7](1997)在《坚持产业化方向 促进农机化发展》文中研究指明

吴景德[8](1996)在《4LD-2型联合收割机》文中研究表明 新疆联合收割机厂和中国农机院收获所共同研制出了4LD-2型联合收割机。该机更好地适应了我国目前的农业体制、适应了农民的经济条件和文化水平。该机以收获稻、麦为主,兼收其他农作物,喂入量为2kg/s。动力选用495A型柴油机。

马翔[9](2017)在《JS90型履带式联合收割机行走变速箱的设计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是我国水稻收获的主要工具,而随着我国水稻连片种植面积的增加,对其作业效率和承载能力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为适应市场需求,水稻收割机械的割幅、喂入量、整机质量都在逐渐增加,变速箱作为联合收割机产品最重要的行驶性能控制部件和功率传输部件,其承载能力也需随之增大,使之适配功率能够达到8595kW。因此,如何提高变速箱的承载能力成为了研究重点,对变速箱工作原理的研究、结构创新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已有收割机行走变速箱峰值载荷的测试和适配功率达8595kW的设计要求,设计一种JS90型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变速箱。基于理论设计计算,利用Pro/E对变速箱进行建模;结合ADAMS与ANSYS,对变速箱传动系统与关键部件进行动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变速箱的可行性;并对变速箱进行试验验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针对现有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变速箱由于过载工作导致齿面胶合、制动器壳破裂及制动片烧毁的现象,以江苏沃得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飞龙4LZ-4.0A型履带式联合收割机为试验样机,基于无线传感技术,对收割机行走变速箱动力输出半轴的载荷进行测定。选择四种不同类型的路面、两种不同倾角的路面对试验车变速箱半轴的直线行驶载荷进行测试,并在泥田路面对其进行转弯行驶载荷测试。测试数据表明,收割机在倾角为13°路面行驶时半轴扭矩峰值为1057.33 N·m,功率值为33.21kW;收割机在泥田路面转弯行驶时半轴扭矩峰值为1660.2 N·m,功率值为31.29kW。这两种工况下,半轴载荷超越了其承载能力,可知收割机在田间过埂或转弯行驶时,行走变速箱处于过载状态,致使收割机变速箱存在可靠性低、故障率高的缺陷。(2)以4LD-5.0型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底盘的性能参数为要求,提出变速箱的设计方案和传动系统图。确定其三个档位传动比分别为36.16、22.45、16.96。基于履带车辆行驶力学,确定变速箱各档位不同轴扭矩、功率及转速等关键值。利用变速箱各零部件所受最大载荷值,对齿轮、轴及花键进行理论设计计算和强度校核。由于小齿轮易发生根切、强度比大齿轮低,因此对变速箱齿轮系进行变位处理,改善齿轮啮合特性。根据齿轮、轴等部件设计计算的参数值,利用Pro/E三维制图软件对变速箱整体进行建模与虚拟装配。(3)为验证变速箱的可行性,利用ADAMS仿真软件对变速箱整体齿轮传动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以变速箱二档工况为例,通过定义材料属性、添加转动副约束、施加扭矩载荷,最后添加转速驱动,完成对虚拟样机的前期处理。基于碰撞接触理论,对变速箱的啮合力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到了变速箱最后一对传动齿轮齿面啮合力以及转动角速度值,分别为24178.35N、748.32d/s,通过与理论计算值对比,数据基本相符,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可靠性。为验证齿轮、轴的可靠性,利用ANSYS仿真软件中瞬态动力学分析模块(Transient Structural)对模型进行应力分析,对齿轮和动力输出半轴都施加随时间改变的载荷,分析得到齿轮及动力输出半轴的应力云图。可知,轴受到的最大应力为450.32MPa,齿轮受到的最大应力为385.54MPa,都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值835MPa。为分析变速箱的固有频率,利用ANSYS仿真软件中模态分析模块(Modal)对动力输出半轴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半轴的前四阶模态振型,可知轴的一阶固有频率为182.49Hz,而该轴最高转频为121.04Hz,明显低于一阶模态的固有频率值。(4)进行JS90型变速箱加工与试制,并将装配结束后的变速箱安装在4LD-5.0型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底盘上,组成JS90型变速箱性能验证试验车,整机满载质量达到7t。设置试验方案来验证变速箱的传动性能和效率,选择水泥路对收割机的直线行驶性能、转弯行驶性能以及行走载荷进行测试,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可知:收割机一档的行驶速度为1.00m/s;二档的行驶速度为1.54m/s;三档的行驶速度为2.05m/s;转弯角速度最快可以达到0.625rad/s;动力输出半轴受到的最大扭矩为4293.29N·m。收割机的行驶速度要求均能正常实现,且在试验过程中,变速箱换挡平顺,无任何异响和故障出现,证明了设计变速箱的可行性。

周渝[10](2014)在《农业多机器人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在农业生产领域,单个机器人执行任务时的缺点越来越明显,为此,有关学者已经开始对农业多机器人系统相关技术进行研究。本文针对国内农业多机器人系统通信技术研究较为缺乏的现状,以最终建立小麦联合收割机多机器人无线通信系统为出发点,分析了当前农业机器人无线通信技术的技术内涵及其应用现状;通过理论分析、实地测试和模拟仿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农业多机器人系统的通信范围和信道特征;在研究相关通信协议的基础上,建立了小麦收割机多机器人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了通信协议并编写了相关无线通信软件。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结果如下:(1)深入分析了WPAN、WLAN、WIMAX和WMAN的技术特点及其在农业机器人领域内的应用现状;提出无线通信技术在农业机器人领域具有四个应用层次;指出农业机器人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水平要远远落后于无线通信技术自身的发展水平,而构建高性能WLAN应当是目前研究农业多机器人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2)根据小麦联合收割机多机器人系统通信条件比较模糊的特点,通过分析多机器人系统的不同队形建立了有效通信范围的计算公式;运用信道实测和曲线拟合方法建立了百分比信号强度以及传输速率关于距离的传播模型,通过对麦田、平地和空中三种不同情况的比较,探讨了农作物对无线信号的影响。(3)通过NS2无线仿真,建立了运动条件下无线信道的丢包率、时延和吞吐量等特性参数关于距离的瞬时传播特性,并探讨了速度对无线传输质量的影响。以上工作明确了农业多机器人系统的通信范围和通信性能,为建立农业多机器人无线通信系统提供了理论指导。(4)在深入研究WLAN传输协议的基础上,建立了多机器人Soft AP通信结构。基于Socket编程原理设计了该系统的通信协议和会话流程、设计了领航和跟随收割机的通信界面并编写了内核程序,最后完成了程序调试。程序调试与试运行结果表明:该软件能够很好的实现有中心的多机器人系统的双向数据传输,其特点适用于小麦联合收割机多机器人系统。

二、4LD-2A型联合收割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LD-2A型联合收割机(论文提纲范文)

(1)单纵轴流玉米联合收获机脱粒装置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联合收割机控制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内发展现状
        1.2.2 国外发展现状
    1.3 液压比例控制技术概述
    1.4 联合收割机工作参数检测装置研究现状
    1.5 联合收割机机械部分组成及原理
        1.5.1 主机工作原理
        1.5.2 主机传动路线
        1.5.3 滚筒转速调节原理
        1.5.4 凹板间隙调节原理
    1.6 本文主要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1.7 本章总结
第2章 液压比例控制系统静态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2.1 原机液压系统组成及原理
        2.1.1 主机液压系统组成及原理
        2.1.2 滚筒无级变速液压系统组成及原理
    2.2 脱粒滚筒控制方案的确定
        2.2.1 设计思路
        2.2.2 阀控缸液压回路设计与分析
    2.3 系统工艺参数及相关计算
        2.3.1 系统工艺参数
        2.3.2 系统设计参数的确定
        2.3.3 油缸部分参数计算
        2.3.4 动力元件与负载的匹配
        2.3.5 供油压力的选择
    2.4 电比例阀的选择
        2.4.1 电比例阀基本参数的计算
        2.4.2 电比例阀的选择
        2.4.3 基本参数的分析
        2.4.4 电比例阀静动态曲线分析
    2.5 其他液压元件选型
        2.5.1 过滤器选型
        2.5.2 液控单向阀选型
        2.5.3 单向节流阀选型
        2.5.4 普通单向阀选型
        2.5.5 溢流阀选型
    2.6 阀块设计
    2.7 本章总结
第3章 液压比例控制系统动态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1 集成放大板模型的建立
    3.2 比例电磁铁模型的建立
        3.2.1 比例电磁铁控制线圈回路传递函数计算
        3.2.2 衔铁弹簧组件回路传递函数计算
        3.2.3 位移-电反馈回路传递函数
        3.2.4 阀芯位移与输入电流的传递函数计算
    3.3 四通阀控柱塞缸传递函数的建立
        3.3.1 滑阀流量方程
        3.3.2 建立柱塞式液压缸的流量连续性方程
        3.3.3 液压缸和负载的力平衡方程
        3.3.4 方块图和传递函数的建立
    3.4 四通阀控柱塞缸传递函数的简化
    3.5 传递函数参数的确定
        3.5.1 集成放大板增益
        3.5.2 传感器增益
        3.5.3 滚筒无级变速器增益
        3.5.4 比例电磁铁环节
        3.5.5 阀控液压缸环节
    3.6 阀控缸模型仿真与调试
        3.6.1 主环路仿真与调试
        3.6.2 干扰环路仿真与调试
    3.7 本章总结
第4章 电控系统设计
    4.1 联合收割机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4.2 电控系统各硬件选择
        4.2.1 PLC的选型
        4.2.2 触摸屏的选型
        4.2.3 电控箱
    4.3 电控系统软件设计与研究
        4.3.1 滚筒转速控制流程
        4.3.2 凹板间隙控制流程
        4.3.3 PID控制方法
    4.4 程序与界面设计
        4.4.1 PLC部分程序
        4.4.2 触摸屏界面设计
    4.5 本章总结
第5章 仿真与试验验证
    5.1 联合收割机玉米收获试验
        5.1.1 试验基本情况
        5.1.2 试验方法
        5.1.3 试验数据及分析
    5.2 脱粒滚筒液压比例控制系统仿真实验
        5.2.1 液压系统模型的建立
        5.2.2 液压系统各元件参数设定
        5.2.3 仿真实验及分析
    5.3 本章总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2)徐祥谦 大丰机械 给力农业(论文提纲范文)

科技兴厂
品牌培育
开拓市场
贴心服务
人才战略
乡情浓郁
展望未来
记者感言

(3)稻麦联合收获开沟埋草多功能一体机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农业耕作模式发展概况
        1.2.1 传统耕作技术
        1.2.2 保护性耕作技术
    1.3 联合作业机械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 免耕播种联合作业机发展概况
        1.3.2 秸秆还田型联合耕整地机具发展现状
    1.4 机械现代设计方法
        1.4.1 优化设计技术
        1.4.2 虚拟样机技术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5.3 课题研究总体思路
    1.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样机总体方案及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2.1 总体方案
        2.1.1 样机组成
        2.1.2 工作原理
        2.1.3 主要技术参数
    2.2 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多功能一体机样机选型及配套动力研究
    3.1 样机选型
        3.1.1 收获部件选型
        3.1.2 开沟装置选型
    3.2 整机配套动力研究
        3.2.1 收获功耗
        3.2.2 开沟功耗
        3.2.3 行走功耗
        3.2.4 整机功耗
    3.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开沟部件运动分析及其主要工作参数确定
    4.1 开沟部件运动分析及开沟方式选择
        4.1.1 开沟部件运动分析
        4.1.2 开沟方式的选择
    4.2 开沟部件主要作业参数确定
        4.2.1 刀盘圆周速度(刀片端点线速度)确定
        4.2.2 刀盘转速确定
        4.2.3 刀片形式、数量及布置原则
        4.2.4 分土板安装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开沟装置及其传动系统设计
    5.1 基于Matlab的开沟刀盘及其升降装置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5.1.1 开沟刀盘及其升降装置结构参数对机器性能的影响分析
        5.1.2 基于Matlab的开沟刀盘及其升降装置结构参数优化
    5.2 刀盘传动系统设计
        5.2.1 两级传动链传动比优化分配
        5.2.2 轴承选用及主要传动件的效率
        5.2.3 各级传动件转速及所要传递的功率和扭矩计算
        5.2.4 齿轮、变速箱及轴类零件的设计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开沟部件及其传动系统主要零部件 参数化建模及仿真研究
    6.1 基于Pro/E的开沟部件及其传动系统主要零部件参数化建模研究
        6.1.1 基于特征的非标准件建模
        6.1.2 基于Pro/program的常用件造型
        6.1.3 基于族表的标准件造型
        6.1.4 开沟装置及其传动系统虚拟装配
    6.2 基于ADAMS的开沟部件运动仿真
        6.2.1 仿真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6.2.2 ADAMS动态仿真的理论基础
        6.2.3 仿真模型的建立
        6.2.4 仿真分析
    6.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多功能一体机田间试验
    7.1 试验准备
        7.1.1 试验主要内容
        7.1.2 试验主要影响因素、性能指标及所需设备、仪器
        7.1.3 参数测定
        7.1.4 性能和技术经济指标测定及计算
        7.1.5 样机加工及初始改进
    7.2 部件性能试验
        7.2.1 开沟性能试验
        7.2.2 埋草性能试验
    7.3 田间生产试验
        7.3.1 田间作业性能测试
        7.3.2 作业效率对比试验
        7.3.3 生产考核试验
    7.4 开沟功耗试验
    7.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结论与后续研究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论文创新内容
    8.3 后续研究建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致谢

(4)阿克苏地区夏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基本概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保护性耕作研究概况
    1.4 研究的任务和方法
第二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环境述评简介
    2.1 气候概况
    2.2 农业资源分布
    2.3 农业机械化水平
    2.4 保护性耕作状况
第三章 阿克苏地区夏玉米保护性种植试验研究
    3.1 基本状况
    3.2 试验目的及试验区的选择
    3.3 试验仪器
    3.4 试验方案设计
    3.5 环境因子监测
    3.6 不同耕作方式对环境因子的影响
    3.7 不同耕作方式对下玉米长势的影响
    3.8 不同耕作方式对下玉米产量的影响
第四章 夏玉米保护性耕作机器系统研究
    4.1 农艺技术及规范编制
    4.2 机械化工艺流程拟定
    4.3 配套机器系统设计
    4.4 机器系统配备计算
第五章 案例分析
    5.1 库车县保护性耕作情况简介
    5.2 玉米机械化生产模式
    5.3 夏玉米免耕播种技术体系
    5.4 示范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体会及建议
    6.3 今后的研究工作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部分试验图片
附录二 作者简介、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9)JS90型履带式联合收割机行走变速箱的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履带式联合收割机转向系统概述
    1.3 国内外履带式车辆变速箱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履带式车辆变速箱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履带式车辆变速箱的研究现状
    1.4 国内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变速箱简介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行走变速箱峰值载荷测试与分析
    2.1 现有变速箱缺陷
    2.2 载荷测试方案的制定
    2.3 测试系统的介绍
        2.3.1 试验样机
        2.3.2 测试系统的构成
    2.4 测试系统的构建
        2.4.1 扭矩测试系统的构建
        2.4.2 扭矩测试系统的标定
        2.4.3 转速测试元件的选定
    2.5 载荷测试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2.6 载荷测试试验
        2.6.1 不同路面载荷测试
        2.6.2 不同倾角路面载荷测试
        2.6.3 转弯的性能试验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JS90变速箱的结构设计与建模
    3.1 JS90变速箱的设计要求
        3.1.1 参数要求
        3.1.2 性能要求
    3.2 JS90变速箱传动方案设计
        3.2.1 传动简图的确定
        3.2.2 关键参数的计算
    3.3 JS90变速箱转向制动机构
        3.3.1 履带式联合收割机转向行驶原理
        3.3.2 转向制动机构方案的确定
    3.4 JS90变速箱齿轮系设计
        3.4.1 齿轮设计参数
        3.4.2 齿轮设计
        3.4.3 齿轮校核
    3.5 齿轮变位计算
    3.6 花键轴设计
        3.6.1 轴径的设计
        3.6.2 花键的设计
    3.7 JS90变速箱的建模
        3.7.1 传动系统的建模
        3.7.2 箱体的建模
        3.7.3 拨叉的建模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JS90变速箱动力学分析与模态分析
    4.1 变速箱传动系统动力学分析
        4.1.1 软件介绍
        4.1.2 理论基础
        4.1.3 建立分析模型
        4.1.4 设置分析过程
        4.1.5 结果分析
    4.2 关键部件动力学分析
        4.2.1 ANSYS瞬态动力学分析方法
        4.2.2 半轴瞬态动力学分析
        4.2.3 输出齿轮瞬态动力学分析
    4.3 半轴模态分析
        4.3.1 模态分析方法
        4.3.2 模态分析设置
        4.3.3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JS90变速箱装配与试验
    5.1 变速箱加工与装配
        5.1.1 变速箱壳体加工
        5.1.2 齿轮传动系统装配
        5.1.3 试验样机装配
    5.2 变速箱行驶性能试验
        5.2.1 直线行驶速度试验
        5.2.2 转向性能试验
        5.2.3 直线行驶扭矩试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10)农业多机器人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多机器人无线通信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农业机器人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2.1 农业机器人无线通信技术的网络层次
    2.2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2.2.1 Bluetooth 技术及其应用
        2.2.2 ZigBee 技术及其应用
        2.2.3 UWB 技术及其应用
        2.2.4 IRDA 技术及其应用
        2.2.5 WI-FI 技术及其应用
    2.3 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2.3.1 无线城域网技术(WIMAX)
        2.3.2 无线广域网技术(WMAN)
    2.4 农业机器人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层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通信范围与信道性能测试
    3.1 通信范围的确定
    3.2 农田信道测试
        3.2.1 已有研究基础
        3.2.2 材料与方法
        3.2.3 试验数据分析方法
        3.2.4 测试结果与分析
        3.2.5 试验结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运动条件下无线信道性能仿真
    4.1 仿真工具简介
    4.2 仿真过程
    4.3 仿真结果分析
        4.3.1 运动状态下的丢包率
        4.3.2 运动状态下的时延
        4.3.3 运动状态下的吞吐量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小麦联合收割机多机器人无线通信系统的建立
    5.1 WLAN 通信协议
    5.2 构建通信网络
    5.3 网络编程原理
    5.4 平台和工具介绍
    5.5 网络通信软件的编写
        5.5.1 传输层技术
        5.5.2 协议设计与会话流程
        5.5.3 界面设计
        5.5.4 UdpClient 与信息收发
        5.5.5 服务线程
    5.6 程序调试与试运行
        5.6.1 启动与设置
        5.6.2 Follower to Leader 单播试验
        5.6.3 Leader to Follower 广(组)播试验
        5.6.4 数据双向传播试验
        5.6.5 数据的自动传播试验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联合收割机尺寸调查表
    附录二:测试数据
    附录三:NS2 仿真的.Tcl 脚本文件和.awk 文件
        Tcl 脚本文件
        测试吞吐量的 awk 文件
        测试丢包率的 awk 文件
        测试时间延迟的 awk 文件
    附录四:小麦收割机多机器人系统通信软件代码
        领航机器人通信软件代码
        跟随机器人通信软件代码
致谢
作者简介

四、4LD-2A型联合收割机(论文参考文献)

  • [1]单纵轴流玉米联合收获机脱粒装置控制系统[D]. 金冬博. 吉林大学, 2020(08)
  • [2]徐祥谦 大丰机械 给力农业[J]. 韩涛. 中国市场, 2011(21)
  • [3]稻麦联合收获开沟埋草多功能一体机的设计[D]. 陈玉仑.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6)
  • [4]阿克苏地区夏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研究[D]. 吾斯曼·萨吾提. 新疆农业大学, 2008(10)
  • [5]4LD-2S型谷物联合收割机的研制[J]. 依马木玉,米合热古丽·艾买提,孙彤. 新疆农机化, 2007(06)
  • [6]黑龙江省收获机械化发展态势与途径分析[J]. 张勋. 农机化研究, 1999(01)
  • [7]坚持产业化方向 促进农机化发展[J]. 韩银福. 河北农机, 1997(06)
  • [8]4LD-2型联合收割机[J]. 吴景德. 农业机械, 1996(02)
  • [9]JS90型履带式联合收割机行走变速箱的设计与分析[D]. 马翔. 江苏大学, 2017(01)
  • [10]农业多机器人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研究[D]. 周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2)

标签:;  ;  ;  ;  

4LD-2A 联合收割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