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南京市鼓楼区居民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调查

1999年南京市鼓楼区居民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调查

一、南京市鼓楼区1999年居民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宋全伟[1](2016)在《六种国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不同阶段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国家免疫规划不同阶段的主要针对传染病发病与死亡变化情况,评价免疫规划实施对所针对传染病的防控效果。方法根据疫苗出现时间及国家免疫规划发展历程,将1950-2014年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疫苗前阶段、计划免疫前阶段、计划免疫阶段和免疫规划阶段,以麻疹、脊灰、百日咳、白喉、流脑和乙脑(以下简称“六种传染病”)这六种免疫规划主要针对传染病为代表,.采用以下方法分析发病与死亡变化情况。1.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六种传染病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幅度,采用集中度法分析六种传染病的季节分布特征。2.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空间聚集性分析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法,分析六种传染病的空间分布特征。3.中断时间序列分析运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国家免疫规划不同阶段6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变化趋势。4.数学模型使用考虑人群异质性的具有周期系数传染率的麻疹SIR模型估算麻疹真实发病率,比较不同阶段麻疹发病率的差异。结果1.通过汇总描述疾病报告发病率可见,六种传染病在疫苗出现及免疫规划不同阶段的发病死亡较疫苗前均下降明显,计划免疫前阶段较疫苗前阶段脊灰的发病率下降40.6%,麻疹下降34.9%;计划免疫阶段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麻疹(94.7%),幅度最小的是乙脑(44.8%),其余4种传染病为87.5%~96.9%;免疫规划阶段6种传染病发病率较疫苗出现前阶段降幅均>98%,其中脊灰和白喉在该阶段无病例报告。2.通过中断时间序列分析发现,计划免疫前与疫苗前阶段相比较,脊灰(p<0.01)、流脑(p<0.01)、乙脑(p<0.01)和麻疹(p=0.02)发病率随时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差异,这4种疾病在疫苗上市后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计划免疫前与计划免疫阶段比较,白喉(p<0.01)和百日咳(p<0.01)发病率随时间变化趋势有显着性差异,实施计划免疫后发病率下降速率明显加快。脊灰(p=0.27)和麻疹(p=0.41)的趋势变化无统计学差异。3.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六种传染病在疫苗前、计划免疫前和计划免疫这3个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空间聚集类型,但以高发病率聚集为主;六种传染病在4个阶段的高发病率聚集区覆盖的省份个数为21、18、13和6个,免疫规划阶段高发病率聚集区规模及涉及的省份个数较其他阶段均明显减少,表明在免疫规划实施阶段各省发病率水平差异缩小,经空间统计学检验,已无高发病率聚集区。4.运用麻疹传播动力学(SIR)模型模拟我国1950~2014年的麻疹发生情况,模型估计<5岁组的传染率参数分别为al=1.74,b1=3.28,c1=-1.12,≥5岁组.的参数分别为a2=1.67,b2=5.64,c2=-1.01。报告数据与估算数据在不同阶段相差分别为81.3%、68.0%、66.4%和56.2%。与疫苗出现前阶段麻疹发病率相比,计划免疫前阶段下降了34.9%,计划免疫阶段下降了94.7%,免疫规划阶段下降了99.4%。结论六种传染病报告发病与死亡水平较疫苗出现前均有明显下降,至免疫规划阶段,发病率下降幅度均超过98%,死亡率下降均超过99%。疫苗的出现和实施计划免疫均加快了六种病发病率的下降速度在国家免疫规划不同阶段,各省报告发病水平差异缩小、在免疫规划实施阶段已少有高发病率聚集区。与基于被动监测数据所得结果相比,国家免疫规划不同阶段估算麻疹发病水平较疫苗使用前降幅更大。疫苗的使用有效地降低了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和死亡水平,全国实施计划免疫政策加速了其下降速率,计划免疫措施对控制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效果显着。扩大免疫规划措施将疾病发病率维持在低发水平,削弱了疾病流行周期,防止了大规模暴发,是维持传染病低发和消灭疾病必不可少的环节。

王峦[2](2012)在《基于均等化视角的上海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研究背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理论上,公共产品(服务)供给领域存在“市场失灵”,政府有义务和责任通过直接提供或购买服务等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政府投入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分担居民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对保障社会公平、促进居民消费和提振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一段时间以来,我国行政管理工作紧密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主题展开,推进该工作已成为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路径。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将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与实践支撑,这是通过研究帮助相关政策制定的有利政治时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属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范畴。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作为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这与我国当前行政管理领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相吻合。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概念下,卫生政策的研究语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必须把握均等化视角下基本公共卫生政策研究的方向,以便科学的进行研究设计,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上海各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历来十分重视,一直将其视作为民服务的实事工程,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服务模式,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也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但是,在“均等化”这一新视角下,区域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存在的差距和问题都被清晰的暴露出来。解决这些问题,要求从资源配置、市级统筹等多个方面进行政策调整,而目前相关研究多是针对某些局部问题的探讨,缺乏基于现实案例全面剖析及解决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的系统研究。上海医药卫生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2015年上海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机制将基本完善。根据上海市医药卫生改革的目标和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迫切需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的研究,以便指导上海市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另外,考虑到各地在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中面临类似问题,本研究获得的结论及总结的经验将对其它地区的卫生改革工作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基于上述这些考虑,笔者认为从“均等化”的视角开展的对上海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有关研究,在实践和学术两个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二.研究目的从实证角度剖析上海市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内外环境,形成分析影响均等化实现的完整框架,在问题根源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为制定促进上海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的具体目标包括:1.多方面考察实现上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面临的外界环境。2.全面分析样本社区卫生机构和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相关的服务开展、经费投入和人员配置等情况。3.梳理目前影响上海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的因素,并进行影响因素的根源分析。4.针对分析得到的根源性因素,对影响服务均等化的技术瓶颈问题逐一进行分析和解决。5.提出为实现上海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近期应该采取措施的政策建议。三.研究方法面对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这一崭新的研究语境,本研究借鉴世界银行研究中心的政策循环理论,作为指导性的理论框架。依据“结构-过程-结果”的分析思路,假定外环境、资源投入、服务过程、产出结果等方面有明确联系,主要从“资源配置”的方面展开论述。研究系统检索收集了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界定、成本核算、人力资源配置和服务型政府构建相关的电子数据库资源、国家及上海市(含市级及样本区县)的政策文件、内部研究报告和年鉴资料。此外,将上海市卢湾区和闸北区(中心城区)、嘉定区和阂行区(近郊区县)以及崇明县(远郊区县)作为样本区县,通过随机抽样形成了包括5个区县24个样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案例集。利用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需要的财政收支、人口地理、社区公共卫生经费投入、社区卫生人力和服务项目开展等信息进行了系统收集;并对上海市卫生局、市CDC、样本区县卫生局、社区卫生管理中心和样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家及领导进行了关键知情人访谈。在具体的资料处理和分析时,研究利用了以下方法:1.文献归纳法。对收集的文献、政策文件和内部报告资料进行文献综述归纳分析。2.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上海市社会经济、人口健康和卫生经费投入等的现况及变动趋势,对样本机构基本情况的分析也主要使用该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了一些研究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分析;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进行了上海市社区卫生机构生产效率的分析。3.卫生系统诊断树分析。运用该方法可以回溯原因、连续描绘因果联系的优势,对影响上海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根源展开分析。4.定性定量多重论证。在对上海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优先项目包、实现上海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等部分,研究尝试应用定性定量多重论证方法进行了分析。5.成本核算分析。基于时间分配系数法进行成本核算,通过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劳务收入、每单位服务人员消耗和时间消耗等指标均等化标准的研究,对上海市社区公共卫生项目的标化成本进行了核算研究。6.规范差距分析法。通过对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标准”的研究,以此为依据运用规范差距法对经费和人力资源投入上存在的差距进行分析,并提出弥补差距的策略和建议。使用的分析工具方面:通过Excel201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整理。利用Excel2010进行成本核算和基本情况的描述性数据处理;用SPSS11.5建立分析数据库,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软件Deap进行数据包络分析。四.研究结果1.研究阐明了“均等化”背景下的研究思路。通过辨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概念的内涵,结合当前行政管理改革动向的分析,阐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出的时代背景。明确指出,基本公共卫生政策研究语境已经改变,研究思路上,需要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面临的内外环境分析开始,把握均等化面临的问题,确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标准”,进行卫生资源配置和相关政策的调整。2.详细分析了上海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所处的内外环境。主要结果包括以下方面:上海常住人口年均增长3.65%,外来人口比重快速上升(2010年达到38.67%),社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面临挑战。户籍和非户籍人口在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和死因构成上存在的差别,体现了人群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结果的不均等。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支、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差距不断扩大,将会加大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难度。2006-2010年,上海市级和区县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总体上政府有能力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财力支持。但是,从人均经费投入看,各区县对社区公共卫生的实际投入非常不均等。人均社区卫生经费、人均社区公共卫生经费的确定是主观的,与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和增长机制”目标存在差距,不利于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维护居民健康中所起作用越来越大,服务产出显着增加。但是,社区公共卫生人力不足对各个区县来说是一个普遍而严峻的问题,而人员结构上存在的问题与人员不足是并存的。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方面,缺乏统一的指导规范对服务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因为对服务规范化和均等化没有统一认识,24家样本社区卫生机构全部开展的公共卫生项目仅占总项目数的9.27%。3.系统分析了均等化的影响因素,利用卫生系统诊断树模型,发现以往社区公共卫生投入政策缺乏实现均等化的机制设计,一些“筹资”和“规制”类的基础性问题没有解决。分析认为均等化目标项目不明确、缺乏成本核算数据支撑以及对人力不足情况的量化是三个影响上海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投入的基础性技术难点。4.研究解决了影响上海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几个基础性问题:界定了70个具体服务项目,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社区基本公共卫生优先项目包。这些项目具有实施基础较好、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以及对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作用突出的特点。保障该项目包中的全部服务优先实现均等化,将为其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奠定基础。明确了可供其它研究借鉴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核算步骤和关键变量处理方式;通过实证数据证明了现有的40元/人的社区公共卫生投入标准是不足的,难以满足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的需要;计算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每单位的标化成本,可作为购买服务时确定价格的参考依据;标化服务量下计算的优先项目总成本可以作为均等化目标下,进行社区公共卫生经费投入的参考;通过分析指出,如果经费需要量占当地财政支出的比例过高(例如,不含固定资产折旧时,占当地财政支出比重0.3%以上),应该由市级财政投入部分经费。指出需要构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内部市场,转变以往投入经费“养机构/养人”的传统做法,通过按绩效支付等方式进行服务购买,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使用效率。研究在文献评阅和现有经费投入方式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建立服务购买方式的基本框架,可以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测算了开展社区公共卫生优先项目所需人力,结果显示24家样本机构中有11家存在缺员。研究认为有必要重新制订上海市社区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力配置标准,中心城区、近郊区县和远郊区县分别应该达到3人/万人、3.5人/万人和4人/万人的公共卫生人力配置标准才能基本满足优先项目开展需要的人力。五.政策建议面对实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这一崭新视角,需要结合上海市社区卫生工作开展的实际,进行涉及多层面的系统性改革。建议在政策制订中,注意以下一些方面:1.必须发挥市级部门的统筹作用。从均等化影响因素及其根源的分析结果看,需要在管理协调机制上体现层级的上移,仅仅依靠区县级工作的开展,难以做到社区公共卫生资源的统筹调度。上海市卫生行政部门应该把握当前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高度重视的政治时机,积极研究定位卫生领域内相关制度调整需要突破的技术瓶颈,争取相关财政、人事政策的支持。2.科学设定并严格执行社区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是实现均等化过程始终要重视的工作。做好该工作,首先需要完善有关的信息渠道,这可以从科学开展社区诊断工作、建立并运用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和建立社区(居民)参与的机制等方面努力;此外,及时进行服务项目动态调整,防止服务内容僵化是容易忽视的重要工作,应该做到社区公共卫生优先项目“可进可出”,或者进行项目开展内容、流程的及时优化,随着服务能力增强,可以逐步扩展优先项目包的内容;最后,社区基本公共卫生优先项目包和服务规范一经确定,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核,保证上海市所有区县统一遵照开展。3.各项制度建设工作的完善,是保证社区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和效率的关键,建议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应该组织人力,加快制定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上海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服务的规范化开展,对保证服务质量和数量,以及服务效果的发挥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服务规范也是制定服务考核指标的基础,这些工作的开展对均等化的实现起基础性作用。需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成本监测点,并实现成本核算工作制度化。成本核算是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础性技术难题之一,成本数据准确及时的收集和分析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建议上海市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成本监测点,并设立专门机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成本核算工作,实现成本核算工作制度化。应该在成本核算基础上,建立社区公共卫生经费和财政支出间的内在联系,并强化市级财政投入。各区县可以按自身财政支出的0.3%(不含固定资产折旧维修)或者0.35%(含固定资产折旧维修)作为本区县对社区公共卫生经费投入总量的上限,达不到全市人均经费投入水平要求的,由市级财政补足差额。必须重视创新经费投入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研究建议,在购买服务的经费投入机制框架下,通过项目预算制度建立经费和服务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按人头预付的方式进行经费总量的控制,加强绩效考评工作,通过按绩效支付形成对服务供方的激励,促进服务保质保量提供。积极落实各级领导责任制,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价是均等化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必须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考核评价,并将考核结果和社区卫生机构领导的升迁、奖惩直接挂钩,实施领导问责制度。要注重考评结果的分析和使用,体现奖优罚劣的作用,通过考核逐步发现和解决影响服务有效提供的因素,加强公共卫生决策循证,切实理顺公共卫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重视改革劳务分配制度,改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劳务报酬水平。从数据分析结果看,人员的期望报酬基本是其目前收入的两倍左右。区域性因素外,劳务报酬低、工作压力大是导致社区公共卫生人员“留不住、招不进”、流动性大的重要因素,这直接影响服务的开展。研究认为对社区公共卫生人员的劳务报酬也应该体现购买服务的制度设计理念,明确每单位服务的购买价格和服务要求,将服务提供绩效与人员劳务收入适当挂钩,采取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结合的方式,实现“多劳多得”,使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人员的劳务价值得以体现。可适当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编制,并严格服务提供者准入标准。目前,人员编制水平不能保证均等化标准下开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力需要,研究建议,可以按照计算的人员编制标准进行人事制度改革,随着要求开展的公共卫生项目逐渐增多和服务量的改变,需要有计划的进行编制调整;应该实现社区公共卫生人员持证上岗,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需要经过严格培训,并取得相应的执业资质。强化社区公共卫生人力,需要多管齐下。经济条件较差的近远郊区县面临的人力问题最严重,短期内,可通过提高人员待遇、加强各个层级人员的内部流动、增加人员编制、制定吸引医科院校毕业生的政策,在“留住人”的基础上弥补社区卫生机构的人力不足;长期来看,应科学制定上海市社区公共卫生人力发展规划,加强全科医学生培养,结合劳务分配制度、人事制度方面的改革,有倾向性的加强近远郊区县社区公共卫生人力建设。有必要建立居民参与机制,促进社区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发展。首先,可以通过“服务记录卡”和电话回访等方式,让居民在服务绩效考评中发挥作用;之后,部分私人性强的服务可以通过发放“服务券”的方式,让居民参与到服务购买中;最后,可逐步尝试通过建立“居民健康管理小组”,加强居民健康问题的社区自治,并进一步发挥其在服务包设定、绩效考核和经费使用监管中的作用。4.要充分重视信息化手段的利用,促进社区公共卫生均等化的实现。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建立上海市级的居民电子健康信息档案系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共享系统和医疗卫生服务成本数据收集系统,整合目前各个区县孤立、分散的电子信息系统有着现实的必要性。

苗蕾[3](2011)在《广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9年新医改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健全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2007年广州市按社区人口每人每年25元对社区公共卫生进行补助,从2009年,政府加大了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备配置和更新的资金投入,按设备使用年限给予更新补助。伴随新医改的开展和2010年亚运会的到来,广州市明确提出全面落实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制定社区公共卫生补助政策。因此,有效的成本核算是明确政府补偿额度、完善补偿机制以及推行有关政策的重要基础,也是完善社区人力资源配置、绩效工资和绩效考核制度的前提。本研究以广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现现场进行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成本核算。研究目的:通过对该社区中心总成本、部门成本和各服务项目成本的测算与分析,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核算社区卫生服务的期望成本,为政府完善补偿机制提供科学的依据;根据基本医疗服务的服务量的测算,并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研究,为该中心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成本测算方法、对象和内容,邀请一线的熟悉业务的医护人员以及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专家小组讨论,确定社区中心各服务项目的服务流程和内容,据此对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现场调查。并进行实际成本和期望成本的测算。研究结果: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支出中,业务支出比重最大,超过2/3,而药品支出为20%左右。劳务支出在六大类成本中所占比重最大,占2/3左右,其次为卫生材料费支出,约为1/4,其余各类成本所占比重均不大。2008年每单位服务的费用为0.85元,2009年每单位服务的费用为1.00元;2008年和2009年人均公共卫生费用分别为16元和30元;2008年和2009年基本医疗的服务成本分别占总服务成本的69.8%和56.9%,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占总成本的30.2%和43.1%,说明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仍以基本医疗为主。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预防接种、妇女保健及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项目与慢性病预防控制项目三者所占比重最大。2011年社区卫生服务的期望服务量为3466309分钟,远高于2009年总服务量,其中差别最大的为健康档案管理项目、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及慢性病预防控制项目。2011年人均公共卫生服务成本为47.7元,2011年该社区服务中心约需35名工作人员。研究结论:进一步发挥政府决策与主导作用,建立科学、稳定的长效投入机制,优化社区卫生服务补偿方式,创造一个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外部环境;夯实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双重网底功能,加强重点成本项目的管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将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纳入工作日程,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绩效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制度,完善管理有序、充满活力的财务管理体制,严格控制和确定社区卫生服务的总成本。

唐雨新[4](2009)在《某市2004-2008年麻疹流行特征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地:分析某市2004-2008年麻疹流行的基本特征、防治效果及发病规律,探讨影响麻疹发病的主要因素,为制定2012年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DRS)与《麻疹专报系统》(MSS)收集的某市2004-2008年的麻疹资料,比较两系统的敏感性和资料的可靠性;利用《麻疹专报系统》(MSS系统)收集的麻疹资料,用Excel2003和SPSS13.0统计软件,对麻疹发病资料用圆形分布法分析发病的高峰日和高峰期、并用Rayleigh法进行检验;用x2检验分析某市2004-2008年麻疹发病的时间、人群和地区分布特点;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麻疹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麻疹专报系统》相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而言具有较高的敏感性。2004-2008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7.18/10万,2008年为10.36/10万。2004-2008年麻疹发病高峰时间为3月-7月,报告病例数约占总病例数的82.44%;1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总病例数的85.13%;发病地区分布,城市(19.6/10万)高于农村(3.38/10万)。在2004-2008年全部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45.59%。流动人口中的麻疹发病率为44.47/10万,高于全人群的麻疹发病率;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芦淞、荷塘、石峰等几个经济较发达地区,流动人口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全部流动人口病例的38.43%(103/268),低于本地病例中有免疫史者的比例(47.38%);麻疹发病危险因素分别为居住城区、男性、流动人口和无免疫史(P<0.05)。结论:某市2004-2008年麻疹发病时间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8月龄病例所占比例有逐年增加趋势;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流动人口发病率高于全人群发病率,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区。居住城区、男性、流动人口、无免疫史为麻疹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王健[5](2002)在《南京市鼓楼区2001年居民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文中研究指明

胡道行,王健[6](2000)在《南京市鼓楼区1999年居民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文中研究说明

马珊珊,倪守旗[7](1986)在《安徽省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剖析》文中认为 传染病发病率是反映人群传染病发病水平的重要指标,它由传染病报告得到,由于传染病报告制度贯彻不利,执行不严,传染病的漏报、错报等现象比较普遍,要真实地反映该项指标,应以传染病的漏报率加以补充,推算比较接近实际的发

李永军[8](2006)在《临沂市预防控制麻疹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实施麻疹疫苗接种前,几乎每一个儿童难以幸免麻疹病毒的感染,全球每年发生麻疹约1.3亿,死亡700-800万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开始实施扩大免疫规划,麻疹疫苗接种率逐年提高,麻疹发病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目前每年可防止130万儿童死于麻疹,对麻疹的控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几十年来,国内外对麻疹预防控制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但多为单项研究,对大范围、长时间、通过综合性防制措施,成功预防控制麻疹的研究国内未见报道。 为了全面总结临沂市40多年来预防控制麻疹的策略及内容,科学评价预防控制麻疹的效果,进一步了解临沂市麻疹流行特征及规律变化,为制定控制乃至消除麻疹的策略提供依据,为其他地区预防控制麻疹提供借鉴和参考,特进行“临沂市预防控制麻疹的研究”。 方法对临沂市40多年来采取综合性防制策略,通过推广麻疹疫苗,实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加强免疫和应急接种等控制策略,有效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成功预防控制麻疹发病等情况进行了总结,采用流行病学、免疫学和统计学等方法,对临沂市1956-2004的麻疹疫情、麻疹疫苗使用情况、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监测、预防控制麻疹经费投入及经济效益等有关资料进行全面研究。 结果 无麻疹疫苗阶段(1956-1966年)年均发病率为929.48/10万,年均病死率为9.62/10万,麻疹疫苗推广阶段(1967-1978年)年均发病率为628.82/10万,年均病死率为1.57/10万,计划免疫阶段(1979-2004年)麻疹年均发病率为23.86/10万,年均病死率为0.03/10万,比无麻疹疫苗阶段年均发病率下降了98.06%,年均病死率下降了99.69%。三期的年均发

二、南京市鼓楼区1999年居民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京市鼓楼区1999年居民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六种国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不同阶段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我国免疫规划的发展简史
    2.六种传染病控制阶段划分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统计方法
    2.3 软件使用
    2.4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疫情概述
    3.2 脊灰发病死亡变化趋势
    3.3 白喉发病死亡变化趋势
    3.4 百日咳发病死亡变化趋势
    3.5 流脑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
    3.6 乙脑发病死亡变化趋势
    3.7 麻疹发病死亡变化趋势
    3.8 基于具有周期系数传染率的麻疹模型估算历年麻疹发病情况
    3.9 总结
讨论
创新与局限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综述 断点回归分析在医药行业的应用
    参考文献

(2)基于均等化视角的上海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一)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服务型政府
        (二) 新概念下的研究语境辨析
        (三) 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已有研究
        (四) 上海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面临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目标
        (一) 研究目的
        (二) 具体目标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一) 指导性理论框架
        (二) 资料来源与调查方法
        (三) 分析方法与工具
    四、技术路线
    五、研究意义
        (一) 实践意义
        (二) 学术意义
    六、论文结构
第二章 上海市社会经济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概况
    一、社会经济情况
        (一) 人口情况
        (二)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三) 国内生产总值及财政收支
    二、上海市主要健康指标及死因情况分析
        (一) 主要健康指标
        (二) 死因顺位情况
        (三) 传染病情况
    三、上海市社区医疗卫生投入与发展情况
        (一) 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情况分析
        (二) 各区县社区卫生经费投入情况
    四、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样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分析
    一、服务人口
    二、机构建设
    三、人员配备
        (一) 样本区县社区公共卫生相关人员配置情况
        (二) 样本机构人员配备概况
        (三) 样本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人员情况
    四、社区公共卫生经费投入
        (一) 经费来源
        (二) 经费投入水平的确定
        (三) 经费投入方式及使用
        (四)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劳务报酬满意度
    五、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开展
        (一) 指导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开展的规定
        (二) 各区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
        (三) 各类别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
    六、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上海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的影响因素及根源分析
    一、影响因素
        (一) 服务均等化的目标项目不明确
        (二)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的规范性有待提高
        (三) 未建立合理有效的经费投入机制
        (四) 服务人力不足影响服务开展
    二、根源分析
        (一) 均等化的目标项目不明确方面
        (二) 服务开展规范性不高方面
        (三) 经费投入机制建立方面
        (四) 人力资源不足方面
    三、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上海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优先项目包的界定
    一、国内外经验
        (一) 国外概况
        (二) 国内概况
        (三) 既有研究的不足
    二、上海社区基本公共卫生优先项目包的界定
        (一) 优先项目服务包的界定原则
        (二) 优先项目服务包的确定方法及步骤
        (三) 优先项目服务包
    三、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上海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测算及经费投入研究
    一、成本核算方法
        (一) 成本核算原则和方法简介
        (二) 成本核算具体步骤
    二、成本核算的主要结果
        (一) 样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六大类成本情况
        (二) 每单位服务的人力和时间标化
        (三) 各区县每单位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标化成本
        (四) 各社区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标化总成本
        (五) 公共卫生优先项目服务包标化总成本
        (六) 服务量标化后的公共卫生服务优先项目标化总成本
    三、项目成本的简易计算方法
        (一) 项目标化成本计算中的变量分析
        (二) 项目成本核算简易公式
        (三) 计算结果的比较
    四、均等化优先项目的经费投入研究
        (一) 经费投入水平的探讨
        (二) 经费投入方式的思考
    五、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上海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测算研究
    一、实际服务量下样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化人力测算
        (一) 计算方法
        (二) 计算结果
    二、标化服务量下开展优先项目所需人力测算
        (一) 计算方法
        (二) 计算结果
    三、均等化优先项目的人力投入研究
    四、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主要结果总结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果总结
        (一) 阐明了“均等化”背景下的研究思路
        (二) 分析了上海社区公共卫生均等化的内外环境
        (三) 系统剖析了均等化的影响因素
        (四) 研究解决了影响服务均等化的基础性问题
    二、政策建议
        (一) 重视发挥市级部门的统筹作用
        (二) 科学设定并严格执行社区基本公共卫生项目
        (三) 通过制度建设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
        (四)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社区公共卫生工作开展
    三、研究的亮点和不足
        (一) 研究亮点
        (二)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1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3)广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医疗卫生服务成本核算研究进展
        1.2.2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成本核算研究进展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3.1 研究方法
        2.3.2 技术路线
    2.4 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测算方法
        2.4.1 相关概念与定义
        2.4.2 成本费用分类
        2.4.3 成本测算步骤
3 结果与分析
    3.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3.1.1 人员基本情况
        3.1.2 固定资产情况
        3.1.3 机构及人员收入情况
    3.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 年和2009 年的实际成本
        3.2.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成本
        3.2.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部门成本
    3.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服务项目成本
    3.4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构成情况
    3.5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服务项目的期望成本及人均公共卫生服务成本
    3.6 2011 年人力资源需求测算
4 讨论与建议
    4.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完善管理制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制
    4.2 进一步发挥政府决策与主导作用,优化社区卫生服务补偿方式,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持续发展
    4.3 进一步夯实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双重网底功能
    4.4 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4.5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
5 研究不足
6 后继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某市2004-2008年麻疹流行特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调查内容
    1.2 资料来源与收集方法
    1.3 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1.4 定义与术语
第二章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MSS与NDRS的敏感性与资料的可靠性
    2.3 水平与趋势
    2.4 流行病学特征
    2.5 主要影响因素
第三章 讨论
    3.1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3.2 研究资料的可靠性
    3.3 麻疹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8)临沂市预防控制麻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来源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结论与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南京市鼓楼区1999年居民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六种国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不同阶段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的研究[D]. 宋全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02)
  • [2]基于均等化视角的上海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研究[D]. 王峦. 复旦大学, 2012(02)
  • [3]广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研究[D]. 苗蕾. 广州医学院, 2011(05)
  • [4]某市2004-2008年麻疹流行特征的研究[D]. 唐雨新. 中南大学, 2009(S2)
  • [5]南京市鼓楼区2001年居民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J]. 王健. 江苏卫生保健, 2002(06)
  • [6]南京市鼓楼区1999年居民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J]. 胡道行,王健. 江苏预防医学, 2000(04)
  • [7]安徽省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剖析[J]. 马珊珊,倪守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版), 1986(04)
  • [8]临沂市预防控制麻疹的研究[D]. 李永军. 山东大学, 2006(12)

标签:;  ;  ;  ;  ;  

1999年南京市鼓楼区居民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