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的多通道互联网数据采集

基于DSP的多通道互联网数据采集

一、基于DSP的多路因特网数据采集(论文文献综述)

常颖[1](2019)在《多路音视频采集存储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认为机载音视频采集存储系统是飞机音频和视频信息采集、记录的专用设备,承担了飞机舱内外视频画面及话音、舱音的信息记录任务,并可通过上位机软件实现音频和视频的数据管理以及同步回放功能,已经成为非常重要航空电子设备。多路音视频采集存储系统分为信息采集单元和数据存储单元两部分,信息采集单元承担音视频采集、压缩、传输等任务,数据存储单元为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提供支撑。随着对飞机座舱音频和视频记录质量要求的不断增加,高分辨率的视频和高采样率的音频采集必将成为趋势。大量数据量将会在音频和视频采集过程中产生,尤其要求高品质的视频图像,数据量更大,因此给CPU的处理能力和海量数据存储能力带来严重挑战。然而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视频编码标准的不断涌现,有力保障了机载音视频采集记录的性能要求。通过数据还原技术,人们可直观了解飞机舱内的状态,为事故调查、故障分析、日常任务训练等提供依据。因此,研制音视频采集存储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机载音视频存储系统的专业化应用特点,论文提出一套完整的系统方案。本文首先阐述了机载音视频采集存储系统国内外产品的研究现状,同时阐述了设计中处理平台、编码算法、存储技术、同步技术等关键问题的研究现状,并通过对比选择更合适的处理平台、更高效的编码算法以及存储和同步技术。论文提出了多路音视频采集存储系统架构,明确系统的功能能及性能指标。然后,将该系统的设计分为两大部分:信息采集单元和数据存储单元,分别详细介绍它们的硬件、软件设计方法,并对其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采用TI的音视频处理专用DSP芯片作为采集单元的核心,对多路音频和视频信号进行采集、压缩和传输;选用INTEL的X86架构芯片作为存储单元的核心,SATA盘作为存储空间,对大数据量信号进行接收、存储及管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合理有效,具备多路音频和视频的采集功能,可以有效地实现大量数据管理。

吴思聪[2](2009)在《基于DSP与GPRS集抄技术的多用户电表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传统的“一户一表制”电能计量与管理,当前已普及到整个电能计量领域。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与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采用单块电能表分时计量多路电力用户,并集中进行管理和控制,在理论与实用技术上都已完全可行。因此,本文将设计基于DSP与GPRS集抄技术的多用户电表,为电能计量的进一步集中管理、降低成本提供更大便利。本文所研究和设计的基于DSP与GPRS集抄技术多用户电表,主要由DSP电能计量模块、MCU数据管理单元、GPRS无线通信模块等部分组成。其中,计量模块完成多路电能数据的采集与计量;数据管理单元完成多用户电能数据的存储与传输等管理;无线通信模块完成数据在电表与管理中心之间的无线实时传输。论文中首先介绍了电能计量领域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从理论上比较了各种不同的有功与无功电能计量算法,并从中选择出最适合用于多用户计量的实时算法。其次,针对该多用户电表的硬件与软件部分分别进行了详细设计,这包括:硬件上的电源模块、复位与掉电检测、信号采集电路、DSP与ADC接口、DSP与MCU接口以及MCU与GPRS模块接口等电路设计;软件上的DSP处理器ADC中断子程序、电能计量子程序、HPI接口子程序,以及GPRS接口MCU子程序等软件模块设计。接着,本文还针对系统可靠性与优化设计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最后,针对所选择的有功和无功电能计量算法分别进行了Matlab软件仿真,并对部分关键电路进行了实际测试。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较好地实现有功电能、无功电能、视在功率、功率因素等参数的集中测量与管理。

姚金[3](2007)在《基于DSP的数据采集系统以太网接入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现代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中,如何提高生产率一直是一个前沿性的课题。现代工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管控一体化、无人化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方向。而这些的实现离不开数据信号的高精度采集和网络的接入。随着对高精度检测和控制的需要,数据采集系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工、军事、航空航天、交通、资源环境、医学仪器等行业,尤其是随着DSP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以DSP作为控制器逐步代替普通单片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DSP相比普通单片机具有巨大的优势,其功能强大、运算速度高,随着生产成本的下降,DSP的价格已经下降到接近高性能单片机的水平,这大大促进了DSP的应用。数据采集系统的发展与更新换代也不例外。市场上很多数据采集产品基本上都是便携式数据采集记录仪器,基于普通单片机,价格比较高,数据传输采用的多是串口、PCI总线、USB接口等短距离传输方式,基本上不具有接入以太网实现远程监测的功能。本文鉴于国内外工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和目前数据采集系统研究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新型的数据采集装置的设计方法,利用DSP芯片强大的计算功能对大量数据进行高精度的采集,为工农业生产控制效果的评估和改善提供准确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以太网的接入,数据可以通过以太网实现远程共享和储存、显示。可以进行远程监测,符合工农业生产无人化、网络化、管控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本系统利用美国TI(德州仪器)公司的TMS320F2812 32位定点高速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作为系统的中央处理器,以普通的220V生活照明电为实验对象,实现了对电力线电压、电流、功率、电网频率、电压有效值、电流有效值、功率有效值等电力参数的测量。并且通过以太网控制器RTL8019AS实现了以太网通信的功能,在这里DSP既作为数据采集系统的控制核心又作为服务器,DSP在TCP/IP协议的基础上建立了网络服务器,上位机作为客户端,利用VC++6.0软件设计了友好的远程终端显示界面,并且利用VC++6.0软件中的WinSock网络通信控件实现了与DSP的TCP/IP协议的套接字连接。套接字建立连接后DSP采集的数据通过以太网传送到上位机显示。实践表明,本数据采集系统具有很高的测量速度和精度,结构简单,功能强大,满足了工农业生产中数据的高精度采集、以太网接入的需要。它可以直接嵌入到应用设备中远程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各种参数,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刘镇江[4](2004)在《基于DSP的多路因特网数据采集》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卫星传输的2Mbps以下网络数据的特点,设计了一种DSP软件实现的多路因特网数据采集平台,介绍了其原理与具体实现方 法,分析了该平台的硬件结构和软件流程。该平台可有效地实现多路因特网数据的采集。

郭梁[5](2021)在《矿用单轨吊辅助运输机车定位系统与调度平台开发》文中提出单轨吊机车是一种重要的矿井辅助运输方式,它具有安全性高、爬坡能力强、转弯灵活、运行速度快、不受巷道底板影响等特点[1]。然而,我国在矿用单轨吊机车定位领域的发展十分缓慢,目前仍以RFID定位为主,在工程应用中,RFID的定位精度约为10m。显然,这种定位方式的精度较低,而且定位精度的提升必然会导致成本和安装难度上升。在矿井中,如果不能对单轨吊机车进行实时精确定位,很容易导致车辆拥堵、撞车事故,严重时甚至会引起重大人员伤亡,因此,设计一种高精度单轨吊机车定位系统非常有必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捷联惯性导航和RFID技术的矿用单轨吊机车定位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与实际调查,对我国现有的矿井机车定位系统进行了深入地学习,并根据矿井中的实际条件制定了系统设计方案。基于捷联惯性导航和RFID技术的矿用单轨吊机车定位系统由车载机、WiFi通信网络、上位机三部分组成。车载机安装于单轨吊机车上,主要用来实现数据采集、测距运算、发送数据三个功能;WiFi通信网络安装于巷道中,用来将车载机发出的定位数据传输至上位机;上位机接收到WiFi通信网络传回的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解析,并利用解析后的数据实时显示机车的运动状态,调度人员可通过上位机直观地对机车进行监控和调度。车载机是定位系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的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最终的定位精度。车载机的作用包括:采集机车的惯性数据、补偿加速度误差、机车测距、发送定位数据。本文将STM32F103RCT6单片机作为中央控制器,并搭载九轴IMU和RFID阅读器,实现单轨吊机车的组合定位,最后由WiFi通信模块发送定位数据。基于捷联惯性导航原理对机车定位时,需要用到准确的加速度数据,否则将会出现大量累积误差,从而降低定位精度。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加速度误差补偿算法,该算法包括零偏补偿算法、刻度因数补偿算法、尖峰噪声滤除算法、稳态加速度误差补偿算法、速度误差补偿算法。通过该算法可以得到精确的加速度数据,提高了定位精度。利用LabVIEW平台编写了上位机软件,该软件可实时动态显示机车的速度、方向、位置,为井上调度人员实时监控单轨吊机车的运行状况提供了依据。当它通过WiFi通信网络与车载机建立连接后,就会持续得到机车的定位数据,其中包括测距结果、航向角、标签号,利用这三个数据计算出机车最新的地理坐标即可实时监控机车的运动情况。在实验现场对本系统的功能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显示,本系统的各部分功能正常,且当机车在50m的直线路段行驶时,测距误差在3m以内,每行驶1m的平均累积误差为0.06m,与RFID定位相比,提高了定位精度,满足低成本、高精度的定位要求。

张婕[6](2020)在《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硬件设计与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力行业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性产业,由于其庞大和复杂,很难对电能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和可靠控制,实时监测和精确估计电网动态已成为一个必要的问题。在许多应用场合,电力系统需要实时测量相量幅度和角度以及判断电压和电流信号中存在的谐波,基于相量测量数据采集技术的广域监测系统应运而生,为电网运营商提供了系统实时监测的机会,是国内外公认最新的电网监测与控制手段之一。本文首先描述了相量测量技术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从相量测量原理和测量装置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出发,对相量测量算法进行了优化研究。提出了三种提高相量测量精度的算法,设计开发了相量测量装置的硬、软件系统,并将其中一种改进算法移植到DSP中,从而提高了相量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对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及算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同时对电力系统领域的行业标准进行了阐述。(2)提出了一种在稳态及动态条件下估计同步相角和频率的方法,该算法是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泰勒展开傅里叶算法(Weighted Least Squares Taylor Expansion Fourier,WLS-TF)的改进方法。详细介绍了改进WLS-TF算法的推导过程,并提出一种利用二阶多项式插值函数进行频率估计的新方法。在信号模型中考虑不同稳态和动态信号条件下,对比说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3)提出了一种估计相量参数的自适应块最小均方算法,将未知相量模型建模为线性滤波问题,使用二阶优化技术估计幅值和相位,不需要任何矩阵求逆运算,具有更少的计算复杂性,仿真验证该算法的收敛性,快速响应能力和准确性。(4)目前市场上推广的基于DSP的相量测量装置普遍采用快速傅里叶算法(FFT)作为数据处理计算方法。传统离散傅里叶变换作为电力系统中相量测量的基本算法,虽然计算简便,对谐波有一定的抑制能力,但受栅栏效应和频谱泄漏影响严重,为提高电力系统相量的快速准确测量,本文提出了基于离散傅里叶的改进方法,仿真验证算法的实用性,并与前两种算法的测量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5)介绍了同步测量装置的基本原理及总体框架,分析了同步时标位置对相量测量精确性及实时性的影响,表明同步时标最佳位置的选取对于相量测量装置的重要性,提出一种判断时标位置最优值的方法。(6)介绍了相量测量装置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硬件电路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同步时标形成模块等,给出了各个模块的电路原理图,描述了模块的选型及相关电气特性。在硬件电路的基础上对装置软件进行了分块化设计,为提高电力系统相量测量的精度,以CCS3.3软件作为开发平台,将改进DFT算法移植到DSP中。(7)对同步相量测量装置进行调试和运行,在CCS3.3环境下仿真,验证改进DFT算法移植的准确性。用标准源测试装置的整体运行性能,设置标准源的电压电流参数,在CCS环境中读取电压和频率信息。最后在实验室内部进行了装置的整机调试,测试输出的电压和频率值。

李翔[7](2020)在《基于DSP的多轴运动控制卡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运动控制技术是现代工业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新的技术革命和新的产业革命的关键技术。运动控制卡作为运动控制技术的主要应用平台,研究高精度、低成本的运动控制卡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实现产业升级所必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在中低端市场,国内大量自动化厂商对低价稳定、高性价比的运控产品需求依然旺盛,且占据了国内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经济效益可观。在参考国内外运动控制卡研究成果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本文对运动控制卡的软、硬件和控制算法进行了研究与开发工作,为后续的完善和推广提供了理论积累和技术储备。具体内容如下:1)总体方案设计。通过分析运动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并结合运动控制卡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运动控制卡的总体设计方案;2)硬件系统设计。以DSP为控制核心,又在其外围扩展了基于FPGA的地址译码、通用输入/输出、D/A、A/D和编码器反馈等模块,实现三轴同步控制和信号采集等功能;采用标准以太网实现上位机与运动控制卡通信;3)软件系统开发。以可移植性强、便于二次开发、操作简单为主要设计原则,基于模块化、层次化的设计思想,进行人机交互界面、应用程序、动态链接库和通信协议等单元的设计开发;4)算法推导与仿真。基于输入整形器和前馈控制器的轨迹跟踪算法的理论推导和Matlab/Simulink仿真,实现对给定输入轨迹的精确跟踪和残余振动抑制;5)实验。利用运动控制卡和直线伺服电机系统搭建实验平台,测试运动控制卡软、硬件,同时验证轨迹跟踪算法。设计实现的运动控制卡,满足了开放化、网络化和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其中硬件系统通过外围扩展,实现了模块化和可扩展性,这样可以针对一些细分行业的特殊需求,灵活提供硬件方案;软件系统通过可编程接口函数为后期的二次开发提供了便利,缩短了在不同硬件平台上的开发周期,降低企业成本;相比于现有的轨迹跟踪算法,论文提出的控制算法控制器参数收敛速度快,应用范围广,同时表现出了良好的末端残余振动抑制效果。最后,论文对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运动控制卡及控制算法的优势与不足,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刘树成[8](2019)在《中压能馈装置测试平台监控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我国对于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可靠和节能环保制定了更加高的标准。列车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从最初的能量消耗型发展为后来的中压能馈型。中压能馈装置已成为牵引供电系统中的标准配置,中压能馈装置在出厂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实验来降低中压能馈装置的故障率。本论文设计的中压能馈装置测试平台监控系统可以对中压能馈装置电流电压及温度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进而提高了中压能馈装置的测试效率,使得测试更加准确便捷,降低中压能馈装置在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行时的故障率。本文首先对中压能馈装置测试平台监控系统的设计要求进行研究,并且通过试验内容进行测试平台监控系统整体方案的设计。其次,完成了测试平台监控系统硬件的原理图设计。根据测试实验内容,完成了传感器的选型,信号调理板、网络传输单元、数据存储单元的原理图设计,实现了测试平台监控系统对中压能馈装置中电流、电压、温度信号的采集、转换、网络传输及存储。然后,对中压能馈装置的监控软件进行设计。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思想和模块化、层次化的设计办法,对软件进行结构层次的划分,采用LabVIEW中的G语言进行中压能馈装置测试平台监控系统数据接收显示程序、数据发送控制程序及功能子程序进行设计,实现了测试平台监控系统对中压能馈装置采集数据的成功显示。最后,完成了测试平台监控系统对中压能馈装置的测试实验。根据测试平台监控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测试平台监控系统的设计结果,对测试平台进行测试实验研究,包括:启停时序验证、电流电压保护、中压能馈装置负载试验。验证了测试平台监控系统可以准确对中压能馈装置进行出厂测试。

覃均生[9](2012)在《基于DSP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在水电机组维护检修中,相对于传统的周期性检修,状态检修可以为发电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状态检修的必要组成部分,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机组状态检修的需求特性设计开发出一套高性能的数据采集系统一直是工程应用的重要研究工作之一。本文针对水电控制设备状态检修的需求,根据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原理和性能要求,设计了一套以TMS320F2812芯片为核心处理器,具有高精度模数转换和快速以太网通讯接口的数据采集系统。本文设计了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平台:详细设计了F2812芯片的外围电路,包括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和外接RAM扩展电路等;论述了采用SPI总线技术的优点;完成了A/D模块、开关量测量模块和频率测量模块等系统主要模块的设计;根据TCP/IP协议和以太网技术的通信特点,在分析了TCP/IP协议的实现方法之后,采用了硬件集成TCP/IP协议的网络芯片W5100作为系统与PC机进行网络通讯的解决方案。本文设计了基于CCS平台的数据采集系统软件,分析了系统主程序、中断系统和CMD文件等三个方面在系统软件设计中的特点,分模块详细论述了系统各个主要功能的程序实现,包括系统初始化、测量模块、输出模块和以太通讯模块等。本文设计开发的数据采集系统,经过测试,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都能很好地满足实际需要。

万剑[10](2011)在《基于GPRS的远程状态监测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现阶段国内大部分企业所存在的设备种类多但总量少的现状,以状态监测GPRS信息管理系统构架为基础,利用集成化设计理念,以双MCU平台作为控制核心和运算核心,并基于此构建监测终端。现有的网络化故障诊断和远程状态监测技术主要以Internet或Intranet为远程通信手段。这样,监测终端要进行远程通信就必须通过网络线缆连接网络接口。这使得监测终端在环境复杂、不宜连线的工业现场的使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和约束。本文基于先进的GPRS无线数据传输技术,提出了一种GPRS远程状态监测系统,并在其中嵌入级联双稳随机共振、包络分析、故障预报算法,以实现监控中心在脱离网络线缆和网络接口的情况下对多台机电设备的远程实时监控。远程监测终端是该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现场信号采集、预处理、存储、远程数据通信等工作。基于“ARM+DSP”双核平台,设计了一种能够对采样信号进行连续、实时采集的监测终端。以DSP作为信号采集模块的控制核心,通过FPGA对A/D转换和信号预处理进行协调,通过高速FIFO进行数据的暂存,以实现对采样信号的实时、连续、不丢点采集。将GPRS无线模块引入机电设备远程状态监测,以解决监测终端远程无线通信的问题。通过研究GPRS无线分组业务以及GPRS模块功能、技术参数,选取适合于本文的GPRS模块。并为模块设计外围接口电路、控制软件以及GPRS模块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协议,以实现GPRS模块接入Internet。研究和分析空间磁场、电噪声、背景噪声等影响采样信号的主要噪声源。基于Multisim设计并验证根据信号频率调整截止频率的程控高通和低通滤波器。以滤除采样信号中的直流和低频缓变噪声以及各种高频干扰和噪声,提高采样信号的信噪比,为故障信号的分析提供高品质的原始信号。研究级联双稳随机共振特性,完成算法在系统中的实现,并应用于电动机状态监测与诊断微弱信号特征提取。研究包络分析特性,完成算法在系统中的实现,并应用于轴承故障数据特征频率提取。以某发电厂磨煤机的摩擦故障为例,研究了基于离散动力系统的非线性混沌控制理论,对远程在线监测获得的运行状态振动信号进行了故障识别理论及实验研究。采用了关联积分的C-C算法,进行监测信号的嵌入维数与时间延迟选择,采用相空间重构算法,提取了在线监测故障判定阈值。进行了故障预报验证实验,实现了故障设备的快速准确预报。在机电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中,采样测点的准确性尤为重要,本文基于Ibutton技术设计路径管理系统,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误采、漏采现象的发生。并且制定出监测终端与监控中心两者之间所应用的协议,权限信息以及路径信息的传递和通信均利用GPRS网络来完成,从而使数据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与此同时,本文还以此为基础,开发了基于DS1990A和权限管理的精简的路径文件管理系统。

二、基于DSP的多路因特网数据采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DSP的多路因特网数据采集(论文提纲范文)

(1)多路音视频采集存储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系统简介
    1.2 国内外产品现状
        1.2.1 国内现状
        1.2.2 国外现状
    1.3 研究技术现状
        1.3.1 处理平台
        1.3.2 编码算法
        1.3.3 数据存储技术
        1.3.4 数据同步技术
    1.4 研究目的和方法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方法
    1.5 预期结果和意义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多路音视频采集存储系统架构
    2.1 AVCSS功能
    2.2 AVCSS性能指标
    2.3 AVCSS系统架构
        2.3.2 信号采集单元方案设计
        2.3.3 数据存储单元方案设计
    2.4 关键技术
        2.4.1 高速信号印制板制作技术
        2.4.2 信号采集模块软件开发技术
        2.4.3 大数据存储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音视频采集单元设计
    3.1 音视频采集单元硬件设计
        3.1.1 DSP接口设计
        3.1.2 音频解码接口设计
        3.1.3 视频解码接口设计
        3.1.4 DDR2接口设计
        3.1.5 FLASH接口设计
        3.1.6 以太网接口设计
    3.2 音视频采集单元软件设计
    3.3 高速信号PCB设计
        3.3.1 布局
        3.3.2 布线
        3.3.3 信号完整性仿真
    3.4 数据同步技术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存储单元设计
    4.1 数据存储单元硬件设计
        4.1.1 以太网接口设计
        4.1.2 SATA接口设计
        4.1.3 DDR3接口设计
    4.2 大数据存储管理设计
        4.2.1 数据存储模块
        4.2.2 命令交互模块
    4.3 数据存储单元软件设计
    4.4 数据循环记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路音视频采集存储系统实验结果
    5.1 实验环境搭建
    5.2 数据采集实验结果
        5.2.1 视频回放实验结果
        5.2.2 音频回放试验结果
    5.3 数据管理实验结果
        5.3.1 数据记录验证
        5.3.2 数据下载验证
        5.3.3 循环记录验证
    5.4 自检功能实验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基本情况
    2 教育背景

(2)基于DSP与GPRS集抄技术的多用户电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电能计量现状与发展趋势
        1.1.1 电能计量的理论研究现状
        1.1.2 电能计量的应用技术现状
        1.1.3 电能计量系统的发展趋势
    §1.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2.1 多用户电能计量的需求与可行性分析
        1.2.2 系统框架设计
        1.2.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 本文章节安排
第2章 电能计量原理分析
    §2.1 电力测量与电能计量的技术标准
    §2.2 有功功率测量方法分析与比较
        2.2.1 离散积分有功计量法
        2.2.2 低通滤波有功计量法
        2.2.3 有效值推导有功计量法
    §2.3 无功功率测量方法分析与比较
        2.3.1 三角公式无功计算法
        2.3.2 采样点平移无功计量法
        2.3.3 希尔伯特变换无功计量法
    §2.4 多用户电能表的计量算法分析与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用户电能表的硬件系统设计
    §3.1 系统硬件架构设计
    §3.2 电源模块设计
    §3.3 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3.3.1 前端模拟信号采集
        3.3.2 模拟运放和抗混叠电路
        3.3.3 多路选通电路
        3.3.4 模数转换电路设计
    §3.4 复位与掉电检测电路设计
    §3.5 DSP与ADC接口电路设计
    §3.6 DSP与管理CPU的HPI接口设计
    §3.7 GPRS模块选型与接口电路设计
        3.7.1 GPRS简介与模块选型
        3.7.2 GPRS模块接口电路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用户电能表的软件系统设计
    §4.1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4.2 DSP计量程序设计
        4.2.1 DSP系统存储资源分配和程序加载
        4.2.2 DSP的I/O空间映射
        4.2.3 DSP控制时序
        4.2.4 DSP对ADC的中断处理程序设计
        4.2.5 DSP数字低通滤波器和计量程序设计
        4.2.6 电能计量的数据结构
    §4.3 MCU管理程序设计
        4.3.1 MCU上电初始化程序设计
        4.3.2 MCU与DSP的HPI程序设计
        4.3.3 GPRS模块程序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的可靠性设计与优化分析
    §5.1 关键电路的可靠性设计分析
    §5.2 高速信号PCB抗干扰设计
        5.2.1 DSP系统的干扰源分析
        5.2.2 系统的PCB布局
        5.2.3 系统PCB布线设计
    §5.3 多用户电能表优化分析
        5.3.1 DSP计量程序的汇编优化
        5.3.2 系统优化中需考虑的问题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的仿真与测试
    §6.1 系统计量算法的Matlab仿真
        6.1.1.离散积分有功算法的Matlab仿真
        6.1.2.Hilbert无功算法的Matlab仿真与误差对比
    §6.2 系统测试
        6.2.1.系统上电复位时序测试
        6.2.2.系统低功耗电流测试
        6.2.3.掉电保护信号与复位信号监测
        6.2.4.强干扰信号下的晶振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基于DSP的数据采集系统以太网接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数据采集系统的介绍
        1.2.1 数据采集系统的定义
        1.2.2 数据采集系统的国内外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1.3 互联网络的发展现状
    1.4 工业以太网的介绍
    1.5 基于DSP的数据采集系统以太网接入的应用前景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7 实验对象
    1.8 小结
第二章 TCP/IP协议与Winsocket套接字
    2.1 TCP/IP协议参考模型
        2.1.1 IP协议
        2.1.2 TCP(传输控制)协议
        2.1.3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2.2 Winsocket套接字介绍
        2.2.1 Socket及其来源
        2.2.2 Windows套接字规范
    2.3 小结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3.2 DSP芯片TMS320F2812的介绍
    3.3 DSP的外设
        3.3.1 事件管理器(EVA、EVB)
        3.3.2 通用目的数字量I/O(GPIO)
        3.3.3 外部中断接口
        3.3.4 存储器及其接口
    3.4 电压、电流信号检测电路
    3.5 频率测定电路
    3.6 A/D转换接口电路
    3.7 以太网通信接口电路
    3.8 DSK开发板介绍
    3.9 小结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开发软件CCS(Code Composer System)介绍
        4.1.1 CCS概述
        4.1.2 代码生成工具
        4.1.3 CCS 3.1介绍
    4.2 DSP程序设计部分
        4.2.1 DSP的主程序
        4.2.2 数据采集与处理的DSP的实现
        4.2.3 基于TCP/IP协议的DSP通信的实现
        4.2.3.1 物理层对RTL8019AS的配置
        4.2.3.2 ARP协议的实现
        4.2.3.3 IP协议的实现
        4.2.3.4 ICMP协议的实现
        4.2.3.5 TCP协议的实现
        4.2.3.6 RTL8019AS的以太网数据发送
    4.3 基于Windows Socket的上位机显示界面的软件实现
        4.3.1 Windows Socket编程的一般模式
        4.3.2 Winsock控件介绍
        4.3.3 显示界面的程序设计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二、展望
第六章 致谢
第七章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八章 附录

(4)基于DSP的多路因特网数据采集(论文提纲范文)

1 多路因特网数据采集原理
    1.1 因特网体系结构特点
    1.2 基于软件实现的链路层协议处理
    1.3 组成原理
2 因特网数据接入的DSP硬件实现
    2.1 CPLD+DSP结构的PCI处理板
    2.2 直接存储器访问(DMA)
    2.3 EMIF接口与SDRAM
    2.4 直接存储器访问(DMA)
    2.5 PCI接口主模式数据传输
3 因特网数据接入的软件实现
    3.1 DSP开发环境
    3.2 DSP程序加载
    3.3 TCP/IP报文重组
    3.4 分层高速缓冲数据传输
    3.5 多路并行采集
4 总结

(5)矿用单轨吊辅助运输机车定位系统与调度平台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矿用移动设备定位技术研究
    2.1 捷联惯性导航技术
        2.1.1 捷联惯性导航基本原理
        2.1.2 坐标系与姿态角
        2.1.3 重力加速度滤除方法
    2.2 RFID技术
        2.2.1 RFID简介
        2.2.2 RFID系统组成
        2.2.3 RFID耦合方式
        2.2.4 防碰撞方法
        2.2.5 RFID定位原理
    2.3 ZigBee技术与UWB技术
        2.3.1 ZigBee技术简介
        2.3.2 UWB技术简介
        2.3.3 定位原理
    2.4 定位技术比较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矿井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3.1 WiFi通信技术
        3.1.1 WiFi通信技术简介
        3.1.2 WiFi网络的组成
        3.1.3 WiFi网络工作原理
        3.1.4 WiFi技术的特点
        3.1.5 WiFi网络拓扑结构
    3.2 WiFi与其它通信技术的比较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矿用单轨吊机车定位系统设计
    4.1 定位方案设计
    4.2 硬件设计
        4.2.1 主控制模块的选型
        4.2.2 惯性测量模块及其电路设计
        4.2.3 位置校正模块及其电路设计
        4.2.4 通信模块及其电路设计
    4.3 软件设计
        4.3.1 嵌入式软件设计
        4.3.2 上位机软件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误差补偿算法与定位算法
    5.1 加速度误差补偿算法
        5.1.1 零偏补偿算法
        5.1.2 刻度因数补偿算法
        5.1.3 尖峰噪声滤除算法
        5.1.4 稳态加速度误差补偿算法
    5.2 速度误差补偿算法
    5.3 定位算法
        5.3.1 测距算法
        5.3.2 坐标更新算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功能调试与测距实验
    6.1 系统功能调试
        6.1.1 定位数据发送功能调试
        6.1.2 上位机监控功能调试
    6.2 测距实验
        6.2.1 实验方案
        6.2.2 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硬件设计与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PMU发展历史及应用状况
        1.2.2 相量测量算法的研究现状
        1.2.3 行业标准
    1.3 本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泰勒展开傅里叶的改进方法
    2.1 算法简介
        2.1.1 改进WLS-TF算法
        2.1.2 频率估计方法的改进
    2.2 算法仿真
        2.2.1 稳态信号测试
        2.2.2 动态信号测试
        2.2.3 实际信号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共轭梯度的BLMS实时相量快速估计算法
    3.1 算法简介
    3.2 相量估计模型建立
        3.2.1 含谐波分量的相量估计模型
        3.2.2 含直流衰减分量的相量估计模型
    3.3 基于共轭梯度法的BLMS算法
        3.3.1 块最小均方算法
        3.3.2 共轭梯度法
    3.4 算法步骤及收敛性分析
        3.4.1 算法流程
        3.4.2 收敛性分析
    3.5 仿真结果分析
        3.5.1 噪声测试
        3.5.2 静态测试
        3.5.3 动态测试
        3.5.4 实际信号测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频率跟踪的改进DFT算法及三种算法的比较
    4.1 改进DFT
        4.1.1 算法简介
        4.1.2 频率和幅值计算
    4.2 实例分析
        4.2.1 稳态信号分析
        4.2.2 动态信号分析
    4.3 不同算法测量精度对比
        4.3.1 稳态测量结果对比
        4.3.2 动态测量结果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相量测量装置总体框架及同步时标问题
    5.1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简介
        5.1.1 同步相量测量系统原理
        5.1.2 基于DSP的相量测量装置结构
    5.2 时标位置对相量测量的影响
        5.2.1 同步时标定义
        5.2.2 时标位置对相量测量精度的影响
        5.2.3 时标位置对上送延时时间的影响
    5.3 时标位置最优值选择
        5.3.1 模型建立
        5.3.2 算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6.1 硬件电路的总体框架
    6.2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6.2.1 信号调理模块及选型
        6.2.2 模数转换模块
    6.3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6.3.1 数据处理模块选型
        6.3.2 外围电路设计
    6.4 同步时标形成模块设计
        6.4.1 授时模块选型
        6.4.2 授时模块的构成
    6.5 同步测量装置的软件设计
        6.5.1 DSP开发环境
        6.5.2 软件设计总体框架
    6.6 改进DFT算法的实现
        6.6.1 DSP实现步骤
        6.6.2 算法的C程序设计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调试运行
    7.1 CCS仿真结果
    7.2 标准源测试结果
    7.3 整机调试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成果
    8.2 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基于DSP的多轴运动控制卡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现况
        1.2.3 发展趋势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运动控制卡硬件系统设计
    2.1 运动控制卡硬件框架
    2.2 DSP主控系统
        2.2.1 DSP最小系统
        2.2.2 DSP电源电路
        2.2.3 DSP复位电路
    2.3 DSP外设电路
        2.3.1 外扩存储电路
        2.3.2 A/D保护电路
        2.3.3 网络通信电路
    2.4 FPGA协处理器系统
        2.4.1 FPGA最小系统
        2.4.2 FPGA电源电路
        2.4.3 FPGA配置电路
    2.5 通用输入/输出电路
    2.6 伺服控制电路
        2.6.1 脉冲输出电路
        2.6.2 编码器电路
        2.6.3 D/A电路
    2.7 串口通信电路
        2.7.1 数据格式
        2.7.2 模块架构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运动控制卡软件系统设计
    3.1 软件系统框架
    3.2 通信协议
    3.3 运动控制卡软件
        3.3.1 系统初始化
        3.3.2 指令解析和组织
    3.4 上位机软件
        3.4.1 动态链接库
        3.4.2 应用程序
        3.4.3 局域网IP地址扫描
    3.5 数据传输测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输入整形器和前馈控制器的轨迹跟踪算法
    4.1 迭代学习
    4.2 性能指标
    4.3 输入整形器和前馈控制器参数化
    4.4 最优化算法
    4.5 稳定近似逆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输入整形器和前馈控制器的优化仿真与实验
    5.1 MATLAB/Simulink仿真
        5.1.1 四阶输入轨迹
        5.1.2 控制器参数化
        5.1.3 建立Simulink仿真模型
        5.1.4 对象仿真
    5.2 直线伺服平台实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中压能馈装置测试平台监控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中压能馈装置测试平台的研究现状
        1.2.1 中压能馈装置的研究现状
        1.2.2 测试平台监控系统设计的必要性
    1.3 主要研究工作
2 中压能馈装置测试平台监控系统概述
    2.1 测试平台监控系统的设计要求
        2.1.1 测试平台监控系统硬件的设计要求
        2.1.2 测试平台监控软件的设计要求
    2.2 测试平台监控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
    2.3 测试平台监控系统的试验内容
    2.4 本章小结
3 测试平台监控系统下位机设计
    3.1 监控系统硬件设计概述
    3.2 传感器的选型
    3.3 信号调理板的设计
    3.4 网络通信传输设计
        3.4.1 以太网接口电路设计
        3.4.2 以太网各层协议
        3.4.3 以太网通信实现
    3.5 数据存储电路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测试平台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4.1 监测软件总体设计
    4.2 数据接收显示程序设计
        4.2.1 数据的接收
        4.2.2 数据的转换显示
    4.3 数据发送控制程序设计
    4.4 功能子程序设计
        4.4.1 运行状态子程序设计
        4.4.2 参数设置子程序设计
        4.4.3 温控仪子程序设计
    4.5 用户界面显示
        4.5.1 运行界面
        4.5.2 参数设置界面
        4.5.3 事件显示
    4.6 本章小结
5 中压能馈装置出厂试验
    5.1 启停时序验证
    5.2 电流电压保护
    5.3 中压能馈装置负载试验
        5.3.1 温升试验
        5.3.2 柜内对拖
        5.3.3 柜间对拖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基于DSP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数据采集的发展现状
    1.3 DSP 技术发展及应用
    1.4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2 数据采集的理论基础
    2.1 数据采集的基本概念
    2.2 采样定理
    2.3 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4 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指标和设计要求
3 硬件系统方案设计
    3.1 DSP 模块设计
    3.2 信号输入模块设计
    3.3 仿真输出模块设计
    3.4 以太网通讯模块设计
4 软件系统开发
    4.1 基于 CCS 平台的软件开发
    4.2 软件设计方案
    4.3 测量模块程序设计
    4.4 仿真输出的程序设计
    4.5 通讯模块的程序设计
5 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基于GPRS的远程状态监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国内国外研究综述
        1.2.1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相关设备
        1.2.2 GPRS 数据通信技术
        1.2.3 非线性振动故障预报技术
    1.3 本文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基于双 MCU 和 GPRS 射频模块的集成化数据采集装置
    2.1 基于 GPRS 的远程状态监测系统构架
    2.2 数据通信系统构成方案
    2.3 基于双 MCU 和 GTM900 的 GPRS 监测终端
        2.3.1 先进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2.3.2 数字信号处理器
        2.3.3 GTM900 射频模块
    2.4 双核平台相关技术研究
        2.4.1 运算核心及控制核心设计
        2.4.2 双 MCU 接口设计
        2.4.3 信号采集模块的功能要求和技术指标
        2.4.4 采集模块的同步采样控制
        2.4.5 采集模块的实时采样控制
        2.4.6 连续无丢点信号采集模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无线数据传输实现研究
    3.1 GPRS 无线数传技术
        3.1.1 分组交换技术
        3.1.2 GPRS 技术特点
        3.1.3 GPRS 系统结构
    3.2 GPRS 模块
        3.2.1 GPRS 模块功能参数研究
        3.2.2 GPRS 模块外围电路及软件设计
    3.3 GPRS 远程无线通信分系统研究
        3.3.1 GPRS 终端接入 Internet
        3.3.2 服务器端与 GPRS 终端通信协议设计
        3.3.3 服务器端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振动信号的智能化调理与信号处理
    4.1 振动信号采集中的干扰因素
        4.1.1 磁干扰
        4.1.2 电噪声
    4.2 非电噪声抑制技术
    4.3 振动信号的智能化调理
        4.3.1 自适应程控高通滤波
        4.3.2 自适应程控抗混叠滤波
    4.4 级联双稳随机共振
        4.4.1 级联双稳随机共振时域特性
        4.4.2 基于随机共振的电机运行状态监测与诊断实验
    4.5 包络分析
        4.5.1 包络提取及 Hilbert 变换
        4.5.2 基于包络分析的轴承故障数据特征频率提取实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振动信号的在线监测与故障预报
    5.1 振动信号的相空间重构
    5.2 振动信号嵌入维和延迟时间的选择
    5.3 基于归一化熵率的磨煤机故障预报理论建模
    5.4 振动信号故障监测实验验证
        5.4.1 实验设备
        5.4.2 测点布置
        5.4.3 故障在线监测预报理论实验验证
        5.4.4 设备在线监测预报准确性评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 Ibutton 技术的路径文件管理系统
    6.1 GPRS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路径管理技术
        6.1.1 GPRS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中路径管理的基本原理
        6.1.2 基于权限管理的路径管理系统的构建平台
    6.2 基于 1-wire 总线的 Ibutton 技术
        6.2.1 1-wire 总线工作原理
        6.2.2 信号方式
        6.2.3 1-wire 总线器件
        6.2.4 监测终端 Ibutton 软、硬件设计
    6.3 基于权限管理和 DS1990A 的路径管理系统
        6.3.1 监控中心使用权限
        6.3.2 基于 DS1990A 的路径管理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四、基于DSP的多路因特网数据采集(论文参考文献)

  • [1]多路音视频采集存储系统设计与开发[D]. 常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2]基于DSP与GPRS集抄技术的多用户电表设计[D]. 吴思聪. 湖南师范大学, 2009(10)
  • [3]基于DSP的数据采集系统以太网接入的研究[D]. 姚金. 贵州大学, 2007(04)
  • [4]基于DSP的多路因特网数据采集[J]. 刘镇江. 计算机工程, 2004(S1)
  • [5]矿用单轨吊辅助运输机车定位系统与调度平台开发[D]. 郭梁.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6]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硬件设计与算法研究[D]. 张婕.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7]基于DSP的多轴运动控制卡设计[D]. 李翔.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2)
  • [8]中压能馈装置测试平台监控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D]. 刘树成.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9]基于DSP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开发[D]. 覃均生.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7)
  • [10]基于GPRS的远程状态监测技术研究[D]. 万剑. 天津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基于DSP的多通道互联网数据采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