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设计的独特语言

壁画设计的独特语言

一、壁画设计的独特语言(论文文献综述)

张曼殊[1](2021)在《基于谢赫“六法”下的中国传统审美元素在壁画中的应用 ——以铜川工人文化宫壁画为例》文中指出

田多元[2](2021)在《地铁空间壁画的地域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地铁是目前城市最快捷的交通工具,具有较高的流动性、聚集性,随着公共艺术的持续发展,决定了它应是传承和演绎城市文化的“第二空间”。地铁交通系统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实现井喷式增长,虽然为城市的发展和公众出行提供了高效与便捷,却付出了城市地域文化特征迷失的代价。地铁空间壁画作为区分“城与城”、“站与站”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城市地铁空间个性化发展的灵魂所在。随着壁画艺术风格的蓬勃发展,地铁空间壁画正由解决基本功能需求向提升城市文化价值层面过渡。如何从文化的高度,兼顾艺术的视角塑造具有地域性城市文化意象的地铁空间,成为今后地铁空间壁画发展的重点。论文主体研究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制定地铁空间壁画的论文框架,以及相关概念的概述,针对当前普遍存在于地铁站空间创作实践中的共性规律做了明确梳理;揭示了地域性对地铁空间壁画在功能、艺术语言、文化传达等方面的作用;并总结了地铁空间壁画今后在地域性的发展趋势,为建立中国地域文化下的地铁空间壁画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从而希望在将来的壁画设计中塑造出符合新时代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展现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突出地铁空间醒目的地域标识性。

黄聿宁[3](2021)在《壁画在天津城市形象塑造中的价值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持续高涨,市场化竞争日益激励,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显得尤为紧张。城市作为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发展的象征,需要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从而满足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求。城市形象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集中将城市的整体风格、文化精神与风貌表达出来。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城市形象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是推动城市文化发展的关键力量。壁画作为一种置身于城市公共环境中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在体现城市精神、美化环境、传承和发展城市文化等方面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地铁站、博物馆、公园、广场、还是其他公共场所,壁画的功能性特点和装饰性效果,都能够有效的避免简约的建筑空间带来的单调性和不足之处,成为现代城市文化发展中的点睛之笔。本文在公共艺术的视角下,将壁画艺术介入到城市形象中,对其产生的价值意义进行研究分析,并通过创造实践的方式将研究成果在天津市壁画设计中落实。首先,通过了解城市形象的定位与意义、影响因素以及定位城市形象的依据,解读城市形象的概念及文化内涵。其次,在了解什么是壁画艺术以及壁画的艺术特征的前提下,以包括休闲娱乐场所、教育教学机构、传统文化街区、金融商业场所以及交通枢纽在内的整体天津市公共空间的壁画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法和典型实例法,调研分析天津城市壁画的现状以及列举国内外优秀壁画案例,进一步研究壁画与城市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结合自身与课题相关的设计作品,在实践中探索设计的规律和创新方法,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融入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打破传统的单一的设计理念,将材料多元化利用,合理运用新材料以及新技术,对天津进行合理定位,寻找特色的文化元素对天津的壁画进行创新设计,塑造具有独特天津城市名片的视觉形象。

陈松颜[4](2020)在《基于视觉心理学下的地铁壁画艺术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地铁自1863在英国伦敦诞生以来便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建造与应用。地铁的出现缓解了城市地面的交通拥堵,也为人们带来了更为舒适便捷的乘坐体验。地铁壁画随着地铁的产生应运而生,地铁壁画是视觉文化下的产物,地铁壁画的设计需要考虑地铁壁画与公共环境相协调,以舒缓乘客对地铁空间的压力为前提。20世纪中叶始,建筑师与壁画设计师提出了“环境意识化”理论,壁画设计活动开始注重人在不同环境中对壁画作品的视觉心理需求,至此,壁画设计师打破了壁画设计中局限性的“美化装饰”和“叙事陈述”功能,以乘客的视觉心理需求为前提,在美化和叙事功能的基础上设计出承载着“艺术教化”“视觉导视”“文化宣传”等新型功能的地铁壁画作品。“视觉心理”是经过视觉接受直观事物与外界的客观事物后,直接反应在人脑皮层的一种心理感受。即外界视觉图像通过人的视觉器官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机理反应。视觉心理研究是心理学研究中一个细化的分类,其目的是:通过系统化的视觉效能分析,实现视觉层面的引导。由于外部图案丰富且多变,个体的内部心理机能也相对复杂,二者之间在相互碰撞与联系时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应。地铁壁画设计应注重协调地铁壁画与乘客主体的相互关系,在传递直观的壁画视觉信息的同时,还要考虑不同受众人群产生的不同视觉需要。“基于视觉心理”的城市地铁壁画设计把关注点放在“乘客”这一主体上,以乘客视觉需求为起点,在设计时与当地文化紧密相连,综合考虑地铁壁画对乘客产生的一系列视觉心理影响为前提,把更具科学性、艺术性的视觉语言带入到地铁壁画艺术当中,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本文结合视觉心理知识对地铁壁画设计应用进行研究,文中主要以地铁壁画设计产生的不同视觉影响及设计优化方案、乘客的视觉审美需求、从视觉心理角度分析地铁壁画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善、优秀城市地铁壁画设计案例规律总结及地铁壁画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在对待城市地铁壁画与公共环境的关系时,壁画设计师不仅注重艺术创作的自我发挥,而是把城市地铁壁画作品与所处的建筑环境看作是有机的统一体进行设计,结合乘客的视觉审美心理需要,从而创作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地铁壁画作品。

冯佳惠[5](2020)在《壁画创作中的构成语言研究》文中提出纵观壁画发展的整个过程,壁画创作处在了一种上新求变的时代,壁画创作发展也是经历了一波三折的时代变迁。在中国传统壁画里,画面构成元素的运用相对于西方壁画较为模糊,影响不大,但随着西方构成理念的冲击,构成元素也逐渐在中国壁画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论文《壁画创作中的构成语言研究》以中国壁画构成语言中的构成元素为研究主线,通过理论梳理与作品分析,总结概括了壁画创作过程中构成语言的体现与应用,阐述了构成元素的应用在壁画创作过程中的影响,也对推动多元文化影响下壁画创作的发展进行论述。论文共分为了四个部分:文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论述。在此基础上,形成论文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框架。文章第二部分,通过对壁画创作与构成语言的概念论述,引出壁画创作的发展历程及艺术价值,阐明了壁画创作与构成语言的联系。第三部分重点研究构成语言中不同构成分类论述与壁画创作的交融,以平面构成语言及形式美法则谈与壁画创作的融合、以色彩构成语言及形式美法则谈与壁画创作的融合、以立体构成语言中造型、工艺材料及空间各元素谈与壁画创作的融合。根据构图语言中各构成分类浅谈了对壁画创作的影响,同时构成语言与壁画创作的关系又是密不可分的,强调构成语言与壁画创作的关系也是论文的重中之重,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构成语言各元素对壁画创作的影响及作用。第四部分阐述了壁画创作与构成语言的研究总结。总结出壁画创作中的构成语言形式是多元化的、构成语言是壁画创作审美体现的关键、构成语言是壁画创作中传承与创新的途径。总结了探寻壁画创作与构成语言美的规律,阐明构成语言在壁画创作中的艺术体现和对人们视觉上和心理上的审美影响。最后,总结构成元素在壁画创作过程中的意义,揭示构成元素的运用对壁画创作的影响,探索壁画创作中构成语言元素的现代意义,展望未来壁画创作的发展方向。

付娣[6](2020)在《现代城市壁画的地域性表现研究 ——以万达酒店壁画为例》文中认为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千篇一律的城市面貌,阻隔了城市地域文脉的发展。人们对一座城市的印象,取决于这座城市的特色,这种特色除了其山川地貌和楼宇街区以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那些凝聚着地域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公共艺术作品。现代城市壁画是一个城市公共艺术的重要分支,因其巨大的内涵和外延,在展现城市历史文化、地理风貌、精神特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城市壁画大致包括广场壁画、地铁壁画、街头壁画、酒店壁画等。其中酒店壁画属于室内壁画,壁画与室内空间的完美结合既是壁画创作的目标,也是室内设计的主要任务之一。酒店是外来游客参访一座城市首要接触的场所,酒店壁画成为向外来游客展现本地区城市特色的绝佳窗口,而这种城市的特色必然要从本土的地域文化中去汲取和提炼,因此对壁画地域性的研究也尤为重要。分布于各个城市商业中心的万达酒店,在酒店设计中十分注重利用酒店大堂壁画去展现所在城市和地域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在运用壁画艺术表现地域文化方面极具代表性。万达酒店壁画不但充分挖掘各个地域城市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历史素材,而且从壁画的语言形式、材料的应用和制作的工艺等方面都尽力去体现地域的独特性,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不同地域城市十余幅万达酒店壁画的考察研究,从对壁画中所体现出来的对当地历史文化、地理风貌、风土人情及城市精神的提炼和对材料及形式与语言的把握应用,试图解读地域文化在壁画创作中的价值,发掘壁画创作中对素材的语言转换应用方法,以及民族民间美术及工艺技艺等在提升城市壁画艺术价值中的独特魅力。从而进一步彰显地域文化的魅力,提升城市文化的软实力。

宗少鸽[7](2020)在《古都城市地铁空间壁画设计表现方法的研究 ——以西安地铁为例》文中认为据国际公共交通协会(UITP)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全球已有178个地铁系统,642条线路,线路总长13903km,运营车站11084个。预测到2022年,中国有16个城市将有32条GOA4级地铁投入运营。地铁已成为当代人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地铁空间也是当代最具公共性的空间之一。我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号线于1969年10月建成后,以张仃、袁运甫等艺术家围绕一号线创作了我国第一批具有代表性和开创性的地铁壁画作品。随着我国地铁轨道的飞速建设,各个城市内地铁壁画的审美性与表现性也受到更多的关注与期待,地铁壁画的表现方法因主题内容、色彩搭配、材质应用、形式语言的差异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表现效果。从我国北京、南京、杭州等古都城市的地铁壁画来看,虽地铁壁画设计的表现方法在我国八大古都城市并未达到统一标准,但古都城市对地铁壁画的设计已越来越重视。西安地铁迄今为止共开通运营5条线路,长度161.46公里,107处站点。根据“大西安”规划讨论稿——《大西安总体规划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指示,十年时间内将建成大西安交通圈,并且每年安排2亿元支持西安地铁3号线、4号线、5号线和1号线咸阳延伸段的建设,预计到2025年,西安市将建成12条线路,共计423公里的地铁轨道网。加之近年来西安市对传统文化的有力弘扬,西安作为当代“网红”城市在我国八大古都城市中不断升温。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十三朝古都,西安地铁壁画犹如一扇对外连接的“文化窗口”,古都城市的特色和文化便是这扇窗户内的风景。研究古都城市地铁空间壁画设计的表现方法,有助于打亮西安文化的名片,助推西安古都文化的传播。本课题分为三大部分对古都城市地铁壁画设计的表现方法予以论述,第一部分,从古都城市的相关理论及地铁壁画的概念进行阐述。第二部分,对当前西安优秀的地铁壁画作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现有壁画作品的普适规律入手,归纳西安地铁壁画作品在艺术形式、材料、色彩等表现方法上的相同性与不同性。第三部分,参照地铁空间壁画设计的考量因素,主动借鉴国内外优秀地铁壁画设计案例,积极参照壁画的前沿性设计方法和当代艺术表现形式,以探讨古都西安地铁空间壁画设计的表现方法。为将来古都西安地铁空间壁画设计的表现方法形成集“地铁壁画、古都文化、人文环境”三位一体的共享发展模式,做到艺术性与实用性相兼容,传承性与创新性相协调。为古都西安地铁壁画设计的发展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问题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新思路。最后对西安地铁5号线的站内壁画进行自主设计,以此对未来古都地铁空间壁画设计的表现方法作出有效的设计建议和方法参考。

顾族宸[8](2019)在《地铁壁画对城市文化的传播方式研究 ——以南京地铁壁画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硬核,是有别于其它城市所特有的符号,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对凸显城市特色、重建城市人文信仰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城市面貌千篇一律问题严重的今天,地域性城市文化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或者方式传播出来,才能起到支撑城市发展的灵魂的作用。本文以城市文化理论为基点,以南京地铁壁画为例证,以田野调查实证为基础,分析了地铁壁画在城市文化传播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传播文化的方式和对文化的反作用。第一章主要从宏观角度阐述城市文化的内涵及其传播方式,指出了地铁壁画作为传播载体的独特性和优越性。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南京的地铁壁画的类型、内容、特点,并结合南京城市文化特质,揭示了在城市文化影响下,地铁壁画会呈现什么样的内容,并与文化特质有怎样的契合度。第三章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从图像叙事、场所叙事和记忆叙事三个方面,分析了地铁壁画刻写城市文化的路径,进一步深入考察地铁壁画反过来影响城市文化的方式。第四章对地铁壁画的本质进行了思考,对其传播方式呈现出的不足做了归纳,并提出了创作上的意见。本文选取地铁壁画传播城市文化较为成功的案例,进行了详实地分析,对地铁壁画展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地域特征等文化的路径有了全面的认识,对城市文化的建构和传播有了深刻的思考,也为地铁壁画的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姜超[9](2019)在《壁画《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的创作感想》文中提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天文学的国家之一,有着千年的历史。中国古代观星仪器的设计受很多因素如技术工艺、造物原理、哲学思想等影响,从古人对天象装置设计活动中可以得到诸多启示。我们通过设计制作主题壁画《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的方式来对此进行探索。文章就古代先贤探究天文学的方法和现实性的结合,简要分析壁画设计中"空间"形式语言,总结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有关传统文化的壁画设计乃至艺术设计的指导意义。

王岩松[10](2017)在《媒介多元介入的壁画形态研究 ——以1979年以来的中国壁画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自1979年中国壁画复兴以来,当代壁画艺术经历了城市建筑空间、艺术观念和科技的新变化,传统的壁画理论已经无法诠释壁画在发展演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功能转换、形态多元等新问题。当代壁画不再局限于二维、平面、静止的绘画形态,而拓展出多维、立体、动态的多元形态。壁画创作在媒介应用方面融入了新观念和新科技,创作出跨学科、多学科融合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壁画作品。新型材料、综合装置、影像艺术、计算机新媒体等新媒介的应用,超越了传统壁画的叙事模式,形成了多元的壁画形态。媒介作为壁画最根本、最主要的载体,是壁画理论研究和壁画实践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壁画媒介是壁画形态与叙事模式的传达媒介物。从壁画的演进轨迹来看,壁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媒介的发展史。壁画媒介的发展与应用促使壁画创作者的观念、壁画的叙事模式、壁画的形态都发生了改变,从而推动了壁画的发展。因此,壁画媒介的演进与壁画的发展同步。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国壁画“媒介多元介入与形态多元”这一现象的研究,归纳出当代中国壁画的三种形态,即:功能转换的壁画形态、叙事转换的壁画形态和媒介异化的壁画形态。得出了“壁画传统的继承、艺术观念的冲击、科技手段的应用、建筑空间的制约是形成壁画‘媒介多元介入与形态多元’现象的根本原因”的结论。全文在论证过程中,“媒介如何介入壁画”是“线”,“叙事模式与壁画形态”是“点”,通过对不同媒介、不同叙事模式、不同壁画形态的探讨,进一步论证了壁画形态多元化现象的成因,推论出中国当代壁画的未来走向,并做出前瞻性的判断和分析。本文中的“当代壁画”界定为“1979年以来的中国壁画”,区别于“当代艺术”的概念特指。同时,本文从“媒介”这一理性、客观的脉络入手,提炼出关于媒介介入与壁画形态的本体问题,包括媒介的形式、媒介的介入方式、媒介介入后的壁画叙事模式转换、媒介介入后的壁画形态转换等问题。围绕本文的核心观点,论文从壁画媒介的概念入手,首先分析了媒介的概念、价值及影响壁画媒介多元介入的客观因素,概述了壁画媒介与壁画形态的分类及特征。同时,以历时性的视野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去审视与梳理壁画的媒介与形态的嬗变历程,分别从新媒介的介入、媒介的拓展、媒介的创新三个角度,剖析了壁画媒介与壁画形态在不同时代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实例分析了传统壁画媒介介入与叙事模式转换后,叙事转换的壁画形态的成因;同时,又以多元媒介的实例论证了创新媒介介入后,促使当代壁画形态异化的成因。本文通过对壁画媒介多元介入壁画并形成多元的壁画形态这一现象的剖析,同时也是对这一时期壁画创作演进过程的梳理。最终,总结了壁画媒介多元介入与壁画形态的理论,剖析了壁画的现实形态,为壁画的未来走向做了前瞻性的论述和判断。

二、壁画设计的独特语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壁画设计的独特语言(论文提纲范文)

(2)地铁空间壁画的地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四、本选题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地铁空间壁画地域性概述
    一、地铁空间壁画相关概念解释
        (一)公共艺术
        (二)地域性的概念解释
    二、地铁空间壁画的发展历程
    三、壁画的基本属性
        (一)壁画的公共属性
        (二)壁画的功能属性
        (三)壁画的地域属性
    四、本章小结
第二章 地铁空间壁画现状分析
    一、国内外地铁空间壁画地域性现状
    二、国外地铁空间壁画的地域性现状分析
    三、国内地铁空间壁画的地域性现状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铁空间壁画地域性特征分析
    一、关注地域自然因素
    二、关注历史发展脉络
    三、强调民俗文化
    四、注重人文关怀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域性对地铁空间壁画的作用分析
    一、地域性对地铁空间壁画的功能分析
        (一)装饰功能的体现
        (二)导向功能的体现
        (三)调节功能的体现
        (四)宣传功能的体现
        (五)纪念教育功能的体现
    二、地域性地铁空间壁画的艺术语言分析
        (一)题材的选择
        (二)形式语言的表达
        (三)壁画色彩的倾向
        (四)壁画材料的支持
        (五)审美情感的共鸣
    三、地域性地铁空间壁画的文化传达分析
        (一)地域文化是地域性的标志
        (二)地域文化是公众的情感认同
        (三)地域文化是创新的基础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铁空间壁画的地域性发展趋势
    一、尊重地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一)地域文化的公共性
        (二)地域文化的传承性
        (三)地域文化的开放性
        (四)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二、高科技与新媒体艺术的介入
    三、人文关怀的提升
    四、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国内地铁调研明细表
附录:知网关键词查询图
附录:毕业创作
附录:在校期间获得的成果
致谢

(3)壁画在天津城市形象塑造中的价值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4 主要研究方法
    1.5 小结
第二章 公共艺术与城市形象
    2.1 公共艺术
    2.2 城市形象
        2.2.1 塑造城市形象的价值和意义
        2.2.2 影响城市形象的因素
        2.2.3 建立城市形象的原则和依据
        2.2.4 塑造城市形象的途径和方式
第三章 壁画与城市形象发展的关系
    3.1 壁画艺术概述
        3.1.1 壁画艺术
        3.1.2 壁画的艺术特征
    3.2 壁画对城市形象的塑造
        3.2.1 壁画的题材内容
        3.2.2 壁画的材料与工艺
        3.2.3 壁画的表现形式与风格
    3.3 国内外城市壁画案例分析
        3.3.1 国外城市壁画分析
        3.3.2 国内城市壁画分析
    3.4 壁画在塑造城市形象过程中的价值意义
        3.4.1 审美价值
        3.4.2 功能价值
        3.4.3 文化精神价值
        3.4.4 经济价值
第四章 天津城市壁画的发展现状分析
    4.1 天津城市壁画的历史与发展
    4.2 天津城市壁画的调研分析
        4.2.1 天津市休闲娱乐场所壁画
        4.2.2 天津市教育教学区壁画
        4.2.3 天津市传统文化街区壁画
        4.2.4 天津市金融商业场所壁画
        4.2.5 天津市交通枢纽壁画
    4.3 天津城市壁画的语言表达形式分析
        4.3.1 天津城市壁画的题材分析
        4.3.2 天津城市壁画的材质与工艺分析
        4.3.3 天津城市壁画的造型风格分析
    4.4 天津城市壁画在塑造城市形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壁画在天津城市形象塑造中的设计与实践
    5.1 壁画设计中应遵循的设计理念
        5.1.1 地域性设计理念
        5.1.2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5.1.3 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5.2 天津壁画设计方案与制作
        5.2.1《特色天津》主题壁画设计与实践
        5.2.2《文化天津》主题壁画设计与实践
        5.2.3《绿色天津、先进天津》主题壁画设计与实践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作品集

(4)基于视觉心理学下的地铁壁画艺术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三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五节 论文创新点
第一章 视觉心理学理论及与地铁壁画艺术设计的关系
    第一节 视觉心理学理论研究
        一、视觉心理学概念
        二、视觉心理学发展历程
    第二节 视觉心理学与地铁壁画设计的关系
    注释
第二章 视觉心理学在地铁壁画中的设计体验
    第一节 地铁壁画中色彩配置的视觉心理体验
    第二节 地铁壁画中材料质感的视觉心理体验
    第三节 地铁壁画中符号导视的视觉心理体验
    第四节 地铁壁画中照明光影的视觉心理体验
    注释
第三章 视觉心理学在地铁壁画中的实际应用
    第一节 地铁壁画设计中的视觉心理学运用
        一、视觉心理造就空间联想
        二、视觉心理抽象语言的无限性
    第二节 壁画视错觉对乘客的心理影响
        一、地铁壁画设计中形象的视觉疲劳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地铁壁画中的视觉暂留效应与乘客安全问题
    注释
第四章 视觉心理学在地铁壁画中的设计思考
    第一节 弘扬时代精神,满足审美需求
        一、人文精神的地下画廊—深圳地铁壁画
        二、审美背后的哲学思考—伦敦地铁壁画
    第二节 地铁壁画艺术设计未来发展趋势
        一、意象成形,追求和谐
        二、视觉推导,通感创新
        三、全民参与,造福社会
    注释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5)壁画创作中的构成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 壁画创作及构成语言的概述及联系
    2.1 壁画创作的概念、发展历程
        2.1.1 壁画创作概念
        2.1.2 发展历程
        2.1.3 壁画题材的丰富类型
    2.2 壁画创作的艺术价值
    2.3 构成语言的概念
    2.4 构成语言与壁画创作的内在联系
第三章 构成语言与壁画创作的交融体现
    3.1 构成语言中平面构成与壁画创作的融合(形与形的碰撞)
        3.1.1 “点”元素
        3.1.2 “线”元素
        3.1.3 “面”元素
        3.1.4 壁画创作与平面构成语言的形式法则
    3.2 构成语言中色彩构成与壁画创作的融合(形与色的碰撞)
        3.2.1 色彩构成语言视觉表现
        3.2.2 色彩构成语言的审美法则
    3.3 构成语言中立体构成与壁画创作的融合(形与体的碰撞)
        3.3.1 造型与壁画题材
        3.3.2 造型与壁画材料、工艺
        3.3.3 空间要素与壁画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壁画创作中的构成语言的研究总结
    4.1 壁画创作中构成语言形式是多元化的
    4.2 壁画创作中的构成语言是审美体现的关键
    4.3 壁画创作中构成语言的传承与创新
    4.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科研及获奖情况
附件一
致谢

(6)现代城市壁画的地域性表现研究 ——以万达酒店壁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课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现代城市壁画地域性特征概述
    一、概念界定
        (一)壁画和现代壁画
        (二)地域性和地域文化
    二、现代城市壁画概述
        (一)壁画发展历史
        (二)现代城市壁画及类型
        (三)现代城市壁画特征
    三、现代城市壁画的地域性体现价值
        (一)现代城市壁画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二)现代城市壁画的地域性价值
        (三)小结
第三章 现代城市壁画中地域性特征的体现方法及策略
    一、抽象文化的物象转化
        (一)城市意象具象化
        (二)城市精神符号化
    二、地域性壁画要素在壁画创作中的应用
        (一)题材元素的提取
        (二)材质语言的运用
        (三)色调与环境的协调
    三、地域工艺美术在壁画创作中的体现
        (一)地域性民间美术图形符号的参与
        (二)地域性工艺技艺的应用
        (三)地域性审美的表达和提升
第四章 地域文化在万达酒店壁画中的艺术彰显
    一、万达酒店发展
    二、万达酒店壁画风采
    三、万达酒店壁画设计重点案例分析
        (一)彩玉浮雕,东湖盛景——武汉万达瑞华酒店
        (二)红山文化——赤峰万达嘉华酒店
        (三)丝路文化——兰州万达文华酒店
    四、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古都城市地铁空间壁画设计表现方法的研究 ——以西安地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5 研究思路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论述
    2.1 古都城市的相关理论
        2.1.1 古都学的概述
        2.1.2 古都城市的分类及古都文化的特点
    2.2 地铁空间壁画表现方法的相关理论
        2.2.1 地铁空间的特点
        2.2.2 地铁壁画的概述
        2.2.3 地铁壁画的表现方法概述
    2.3 古都西安相关文化概述
        2.3.1 周秦汉唐文化概述
        2.3.2 西安当代文化概述
    2.4 本章小结
3 西安地铁空间壁画应用现状分析
    3.1 西安地铁壁画的概述和分布特点
        3.1.1 西安地铁壁画的概述
        3.1.2 西安地铁壁画的分布特点
    3.2 西安地铁壁画的艺术形式
        3.2.1 站点形象再现的写实风格
        3.2.2 以传统精神为核心的浪漫风格
        3.2.3 同类型元素相互结合或对比的表现风格
    3.3 西安地铁壁画的材质和色彩
        3.3.1 西安地铁壁画的材质
        3.3.2 西安地铁壁画的色彩
    3.4 本章小结
4 古都城市地铁空间壁画设计的表现方法
    4.1 古都城市地铁空间壁画的设计诉求
        4.1.1 突出古都城市区域文化特色
        4.1.2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本主义
        4.1.3 主动探索表现方法的创新性
    4.2 古都城市地铁空间壁画设计的考量因素
        4.2.1 地铁空间站厅层的空间特点
        4.2.2 客流量、可识别性、可实用性
        4.2.3 材质、色彩、光源
    4.3 古都城市地铁空间壁画设计表现方法的思路
        4.3.1 地铁壁画的主题来源
        4.3.2 地铁壁画的构图与造型
        4.3.3 地铁壁画的色彩选择
        4.3.4 地铁壁画的材质选择
    4.4 古都城市地铁空间壁画设计表现方法的建议
        4.4.1 区域文化特色与地铁空间环境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4.4.2 公共艺术与地铁空间壁画的表现方法
        4.4.3 商业化推动下的灯箱式地铁壁画表现方法
        4.4.4 科技浪潮发展下的地铁壁画表现方法
        4.4.5 3D数字壁画与地铁壁画的表现方法
    4.5 本章小结
5 西安地铁空间壁画设计实践
    5.1 西安地铁5号线南稍门站壁画设计策略
        5.1.1 站点内外环境特色
        5.1.2 壁画元素选取
        5.1.3 壁画造型与色彩
        5.1.4 壁画材质选择
    5.2 西安地铁5号线南稍门站壁画设计方案说明
        5.2.1 设计方案一“雁塔晨钟”
        5.2.2 设计方案二“乐游西安”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本文的主要内容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目录

(8)地铁壁画对城市文化的传播方式研究 ——以南京地铁壁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目的
    第三节 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第一章 地铁壁画:城市文化的传播媒介
    第一节 城市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第二节 城市文化的传播方式
    第三节 地铁壁画的文化传播特质
        一、地铁空间和文化
        二、地铁壁画的特点
第二章 壁画内容分析:壁画承载文化的方式
    第一节 文化折射:南京城市文化特点
    第二节 叙事内容:南京地铁壁画概述
    第三节 符号叙事:地铁壁画中的文化符号
        一、地铁壁画基于城市文化的符号选择
        二、符号叙事中的城市文化特质体现
第三章 壁画传播分析:壁画刻写文化的路径
    第一节 地铁壁画的图像叙事表达
        一、象征性图像:以人物刻画、景物描绘为主
        二、叙述性图像:以典故讲述、场景重现为主
    第二节 地铁壁画的场所叙事整合
        一、作为场所叙事载体的地铁壁画
        二、整合场所叙事信息的地铁壁画
    第三节 地铁壁画的记忆叙事建构
        一、地铁壁画对集体记忆的刻写
        二、地铁壁画对文化记忆的回想
第四章 壁画叙事思考:本质与缺失
    第一节 地铁壁画本质:权力主体的传播手段
        一、文化符号的突出和忽略
        二、集体记忆的官方建构
    第二节 地铁壁画叙事手段的问题和建议
        一、图像和场所的整合问题
        二、壁画叙事原则的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壁画《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的创作感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古代天文仪器设计的造物思想
    (一) 科技艺术新的统一
    (二) 制器尚象———《周易》提出的古人造物思想
    (三) 礼制制度对造物活动的约束
二、壁画设计———“空间”的造物活动
    (一) 壁画概念
    (二) 壁画中的“空间”
    (三) 壁画设计过程
三、结语

(10)媒介多元介入的壁画形态研究 ——以1979年以来的中国壁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2 研究的对象
        1.1.3 研究的基本问题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壁画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
        1.2.2 关于媒介多元介入的壁画形态研究现状分析
        1.2.3 与相关研究的不同之处
    1.3 关于媒介多元介入的壁画形态研究的创新之处
        1.3.1 研究的基本假设与理论资源
        1.3.2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3.3 创新之处
    1.4 研究方法
        1.4.1 现象分析法
        1.4.2 分析与归纳法
        1.4.3 个案调研法
        1.4.4 文献学研究方法
        1.4.5 田野作业研究方法
        1.4.6 图像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多元的壁画媒介与多元的壁画形态
    2.1 壁画媒介的概念、价值
        2.1.1 壁画媒介的概念
        2.1.2 壁画媒介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
    2.2 促进壁画媒介多元介入的影响因素
        2.2.1 壁画传统的继承
        2.2.2 艺术观念的冲击
        2.2.3 科技手段的应用
        2.2.4 建筑空间的制约
    2.3 多元的壁画媒介
        2.3.1 传统媒介
        2.3.2 拓展的传统媒介
        2.3.3 异化的媒介
    2.4 多元的壁画形态
        2.4.1 壁画形态的分类标准
        2.4.2 功能转换的壁画形态
        2.4.3 叙事转换的壁画形态
        2.4.4 媒介异化的壁画形态
第三章 1979年以来壁画媒介与壁画形态嬗变的历程
    3.1 媒介的装饰——20 世纪80年代装饰化的壁画形态
        3.1.1 装饰化的壁画形态形成的原因分析
        3.1.2 媒介多元与装饰化的机场壁画形态
        3.1.3 机场壁画形态的社会影响
        3.1.4 装饰化的壁画形态的局限性
        3.1.5 机场壁画复兴运动后的壁画新媒介与新形态
    3.2 媒介的拓展——20 世纪90年代泛化的壁画形态
        3.2.1 媒介的拓展与应用
        3.2.2 泛化的壁画形态
        3.2.3 泛化的壁画形态的理论探索
    3.3 媒介的创新——21世纪初媒介异化的壁画形态
        3.3.1 媒介的创新
        3.3.2 壁画与建筑理性融合的异化形态
        3.3.3 全国美展参展壁画的异化形态
第四章 传统媒介拓展与功能转换的壁画形态
    4.1 传统媒介的拓展
        4.1.1 混合媒介:蔡玉水印尼壁画《天堂巴厘岛》的媒介拓展
        4.1.2 从油彩到玻璃:叶武林中国现代文学馆壁画的媒介拓展
    4.2 功能转换的壁画形态
        4.2.1 赏析辨识:教育、宣传、导视性壁画的功能转换形态
        4.2.2 视听音画:全景画的叙事模式与功能转换的壁画形态
    4.3 小结
第五章 传统媒介介入与叙事转换的壁画形态
    5.1 传统媒介与叙事模式的转换方式
        5.1.1 传统媒介的介入
        5.1.2 传统壁画的形式借鉴
        5.1.3 历史符号的片段移植
        5.1.4 地域特色的壁画表达
    5.2 叙事转换的壁画形态
        5.2.1 墙上的虚幻:3D壁画的叙事转换形态
        5.2.2 宣泄与时尚:涂鸦壁画的本土化形态
        5.2.3 气质吻合、以石为绘:贝聿铭中国建筑作品中本土化的壁画形态
        5.2.4 绘山刻水、锻古绣今:南京地铁二号线、十号线壁画本土化的壁画形态
    5.3 小结
第六章 创新媒介介入与媒介异化的壁画形态
    6.1 创新媒介的介入与创作语境的拓展
        6.1.1 创新媒介的介入
        6.1.2 传统经典与历史遗存的新表达
        6.1.3 叙事模式与壁画形态的新变化
    6.2 媒介异化的壁画形态
        6.2.1 虚拟与互动:北京地铁新媒体壁画的地域文化新呈现
        6.2.2 音画与影像:上海中华艺术宫新媒体壁画的形态转换
        6.2.3 3D打印与蝴蝶效应:上海地铁新媒体壁画的新形态
    6.3 小结
第七章 总结
    7.1 理论研究与现实形态
        7.1.1 艺术本质的理性坚守
        7.1.2 壁画现状的剖析应对
    7.2 壁画亟待解决的问题
        7.2.1 呼吁立法与保护当代壁画
        7.2.2 推广与传播当代壁画
    7.3 未来走向
附件
附:图表目录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四、壁画设计的独特语言(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谢赫“六法”下的中国传统审美元素在壁画中的应用 ——以铜川工人文化宫壁画为例[D]. 张曼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 [2]地铁空间壁画的地域性研究[D]. 田多元.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9)
  • [3]壁画在天津城市形象塑造中的价值研究与应用[D]. 黄聿宁. 天津工业大学, 2021(11)
  • [4]基于视觉心理学下的地铁壁画艺术设计研究[D]. 陈松颜.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20(08)
  • [5]壁画创作中的构成语言研究[D]. 冯佳惠.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6]现代城市壁画的地域性表现研究 ——以万达酒店壁画为例[D]. 付娣.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7]古都城市地铁空间壁画设计表现方法的研究 ——以西安地铁为例[D]. 宗少鸽. 陕西科技大学, 2020(02)
  • [8]地铁壁画对城市文化的传播方式研究 ——以南京地铁壁画为例[D]. 顾族宸.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9]壁画《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的创作感想[J]. 姜超. 美与时代(中), 2019(04)
  • [10]媒介多元介入的壁画形态研究 ——以1979年以来的中国壁画为例[D]. 王岩松. 上海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壁画设计的独特语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