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评价高端 SCSI 硬盘?

我们如何评价高端 SCSI 硬盘?

一、我们如何对高档SCSI硬盘作评分?(论文文献综述)

李利[1](2012)在《专利技术产业化的虚拟耦合平台研究》文中认为论文以专利技术成果产业化的现状分析为起点,围绕虚拟耦合平台(Virtual Coupling Platform,简称VCP)和甚短距离通讯技术(Very Short Reach,简称VSR)两个重要概念的解析,全面论述了VCP的研究背景、核心架构和建设路径,分析了VCP建设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论文除第1章绪论、第2章相关文献综述和第9章研究结论与展望外,核心内容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由VCP的系统构成(第3章)和VCP的基础架构(第4章)组成,主要从技术层面论述实现专利技术产业化路径创新的基本要求和基于VCP的工作环境;第二层次由VCP的角色设计(第5章)、VCP的需求调查(第6章)和VCP的满意度评价(第7章)组成,主要从社会层面论述专利技术产业化的主体行为、创新需求和满意度评价,揭示了各类角色迷失的表现及生成原因,提供了满足VCP建设的需求信息,并探讨了运用支持向量机对其工作效能进行评价的方式;第三层次是VCP推进计划(第8章),分别对VCP愿景规划、政企学研金模式、企业级Wiki和VOIP的应用、虚拟化与管理变革、VCP建设中的公众参与、VCP运行的软环境等进行了讨论。论文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有四点不同:一是探讨了将VSR原理、云计算和WebServices技术应用于专利技术产业化服务领域的可行性,提出了通过VCP建设,开展面向全流程的创新需求服务,来解决专利成果转化难题的新思想;二是综合运用虚拟化背景下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创新的成果,阐述了VCP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工作原理、建设方式和管理模式,提供了VCP建设的系统思路;三是根据VCP的“二维”属性,设置了兼顾公益性和竞争性两重需求的评价模型,并使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SVM)这一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学习和评价工具,进行了VCP的满意度评价;四是基于角色契合的判断,对专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各类行为主体的角色迷失现象进行了多视角剖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关于角色契合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揭示了虚拟耦合平台建设在推动创新组织演化方面的意义。概括论文的核心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VCP系统构成。根据VCP构成要素的解析,提出了分层设计工作平台的思想;依据松耦合和紧耦合机理的差异,提出了运用拆偶技术增加系统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的设想;依据全流程创新活动的需求,对VCP的系统进行了设置。包括:用户分级分类管理系统——旨在实现各方相互独立无干扰的参与功能;人机之间开放式交互系统——旨在扩大创新参与范围及创新活动的频度与效度;无障碍点对点对话机制——旨在推动创新资源组织和分配机制变革;任务发布型信息系统——旨在满足VCP参与者对创新需求、成果转让、合作意向搜寻、整合等方面的需求;外部耦合与内部竞价系统——旨在发现更多潜在用户、保障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有序竞争;第三方信用系统建设——旨在满足VCP所希冀的创新成果虚拟交易需求。此外,论文还就如何带动电子科技网格和电子社区建设等问题提出了若干构想。第二,VCP基础架构。基础架构是为解决Internet环境下业务集成服务需求,通过连接实现一系列特定任务的功能实体而集合的软件系统。VCP的基础架构将按展示层、逻辑层和数据层框架设计。其中,展示层承担的是界面如何组织、功能模块如何集成及操作流程如何安排等任务;逻辑层关注的是业务规则制定、业务流程实现等与业务需求相关联的工作任务;数据层履行数据存储和数据服务两种功能,承担数据存取、管理和调用等重要任务,是后台架构当中保障业务逻辑层与数据库连接的桥梁。与一般业务集成服务系统不同的是,VCP基础架构的建设过程同时还蕴含着制度变革理念、文化目标设计、运行机制改造、交互环境保障,以及新技术手段整合、网站服务器配置和网络终端链接等要求。第三,VCP角色选择。论文认为,各类行为主体的角色在专利技术产业进程中是动态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组织、乃至政府主管部门和若干社会组织,不仅过去、现在和未来承担的角色有异,而且在专利技术产业化前、过程中、专利技术产业化后的不同阶段,角色也在不断变化。面对VCP建设对角色定位、角色修正的迫切需求,我们需摆脱了将创新评价活动寓于专利品质甄别的局限性,从“面向效果的契合评价”和“面向角色的契合评价”两个角度,对各类行为主体的“角色表现”给予重新评价,并设计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和测度模型。第四,VCP需求调查。论文指出,创新领域的不足有三:一是创新组织孤立运行和创新要素分隔,限制了重大技术联合攻关等R&D活动的开展;二是创新成果转化的保障体系不健全,资金供给渠道狭窄、信息获取成本偏高、创新服务满意度低、创新者之间交流渠道不畅;三是创新组织和创新平台建设滞后,现代信息技术对相关服务的支持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开发。论文认为,解决上述问题,应从三个方面入手:(1)打破行政隶属关系束缚,创立科技资源共享和科技组织开放机制、使有限创新资源充分释放自身能量。(2)采取“共享”、“共赢”机制,激励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参与覆盖全社会各个领域的创新活动。(3)摆脱传统思维定势和工作模式束缚,更多借鉴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空间和便利,在创立基于专利技术产业化的VCP方面进行大胆尝试第五,VCP满意度评价。论文兼顾VCP公益性和竞争性二维属性评价的不同需求,建立了基于创新平台服务质量评价的SERVICE指标体系,解决了评价指标体系与支持向量机的对接问题,并借助相关对象的数据资料进行了案例检验,为实现VCP建设的目标提供了信息和指导,使关于VCP满意度评价的研究工作显现出双重优势:一是将满意度评价思想成功应用于公共服务项目评价,设置了兼顾公益性和竞争性需求的评价模型,并采用技术手段把非线性空间转换为线性空间,降低了算法复杂度;二是依据支持向量机泛化能力强、易推广等特征,发挥其处理小样本问题时具有的训练时间短,评价结果准确率高、几何解释直观便利,避免了经典学习方法中的“过学习”问题,规避了满意度评价常遇到的介于满意与不满意之间的困窘,为创新平台评价提供了高效率评价手段。第六,VCP推进计划。论文认为,愿景目标的规划和实施是VCP推进计划的核心内容;建立“政企学研金”新合作模式,是VCP推进计划的内生要素;放开对Wiki等技术手段管制,有利于为VCP提供知识共创、分享、互换的跨时空协同场所;虚拟化不仅是削减成本的技术手段,也是实现管理变革和创新机制耦合的重要路径:创造政府为主、多方参与的建设布局和有利于VCP成长的软环境,对完善VCP的社会参与机制有积极推动作用。综合上述研究成果,论文形成以下几个重要结论:结论一:VCP的研究有重要意义。VCP作为激励和促进创新活动的新服务模式和管理系统,拥有不受行政边界限制的良好创新扩展机制、突破中间控制部门掣肘的“广播——响应机制”、促进知识交流和合作链条培育的内生型创新机制、满足跨领域信息交互和创新服务需求等方面的优势,深入研究其内在生长机理,对寻求提升创新活动质量的新路径有重要意义。结论二:VCP的建设将带动创新模式变革。VCP利用VSR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了不同信息节点的高速无障碍互联互通,创造了全新的系统架构和工作环境。依据这一架构和环境,不仅可跨越地域和部门障碍,实现研发者之间、研发者和用户之间的无障碍沟通,而且可借助虚拟化等技术手段,拓展Web的服务功能和领域,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低成本和自由交互优势,给创新活动管理带来脱胎换骨的变革。结论三:将VCP付诸实践是可行的。关于EL—-MBA的实验表明,将Web2.0思想应用于VCP建设,对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和激励创新成果应用有积极促进作用;关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创建实验表明,即使一个有明显政务网站痕迹的平台,只要对其系统功能和基础架构施加相应的改造,就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创新收益分享和创新活动自组织的雏形;甚至引入一个类似Kickstarter的自由结合、互动性的网站(一方是有渴望进行创作和创造的人,另一方是愿意出资金协助创意变现的人),亦将对现行的商业模式变革产生重要影响。关于VCP的研究反映了一种新思想、新路线、新气息,但就整个研究工作的进展而言,目前尚处在探索阶段,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其中,需特别关注的有:(1)VCP建设的特殊规律。由于专利信息利用与其他商品交易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具有不同属性,因而,基于专利技术产业化的VCP建设不仅需围绕相关网络和信息技术展开,而且必须突出专利技术产业化特征和需求,反映创新服务平台运行的特殊规律。此方面的研究显然还有待继续深入。(2)VCP蕴含的理论创新。如果说VCP本身是一个新的“科学共同体”,那么,这个“共同体”内部的管理及与外部的联系如何实现。本论文已阐述了虚拟化和解耦技术对企业模块化管理的新要求,提出了培育“政企学研金”新合作模式的构想,但组织创新、机制创新的研究还任务艰巨。(3)VCP的操作设计。关于VCP功能设置和基础架构的设计虽给出了VCP的核心框架,但其总体研究深度还很不够。依据现行设计可进行有限实验,但难以全面实施。完成此项工作,不仅期待新的理论突破,同时,还需将环境改造和制度创新纳入研究视野,并尽快提供更具操作性的行动方案。(4)企业层面的VCP研究。论文对企业层级的Web2.0方案、Wiki和VOIP应用前景、虚拟化与业务变革进行了阐述,并就企业的三重角色进行了专门分析,但与其他研究相比,企业层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如何使企业终端与VCP顺畅衔接,保障企业参与VCP建设的积极性还需进行深入研究。(5)国内外类似标志物比较。目前,国内外通过网络渠道设立的信息平台琳琅满目,但以专利技术产业化为主题的服务平台尚无成功模式,以VSR、虚拟化、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服务平台进行设计的成果尚未见诸报导。但各类信息平台运行的经验,国内外却多有借鉴,它对深化本论文的研究有积极意义。鉴于上述不足,未来研究将重点开展如下工作:VCP设立的依据及建立VCP这一“科学共同体”所蕴含的理论贡献;将共享资源库嵌入VCP系统,挖掘支持VCP建设的有关模块,并推动VCP更大范围的应用;研究VCP与多类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接问题,并正确估计可能遇到的挑战与困难、基于Web Service的投资回报、通过普通Web服务器的同步或异步响应支持客户请求的可能性;研究将专利等无形资产纳入VCP支持的虚拟交易领域时,如何防止网络欺诈和诚信缺失等问题。

宋丽娜[2](2011)在《海量存储系统中数据分级存储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海量数据的应用导致分布式文件系统并发访问量的猛增,而文件读写压力变大必然需要考虑文件I/O带来的系统瓶颈。考虑到不同存储设备性能和成本不同,而且数据访问具有时间和空间局部性,因此需要进行分级存储,使经常被访问到的数据倾向存放到高性能设备,最近访问时间内不经常被读写的数据放置到低性能设备。考虑到数据存在着周期性的变化规律,数据访问的热度是变化的,海量存储系统中相当大比例的数据静止不动,而且高性能存储设备有限,因此基于分级存储技术进行数据迁移。典型的基于文件级的价值判定和迁移体系结构需要不断完善和补充,目前对数据的价值进行判定的因素有很多,需要权衡它们的优劣。基于文件级的价值判定需要完善以更好的适应存储设备对读写的要求。针对实际应用中的数据访问高峰期应用场景,亟待提出好的数据迁移策略,来优化对存储设备的读写延迟。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文件级的价值判定和迁移体系结构,用三个指标来权衡价值评定方法的优劣,为了更好的适应存储设备读写,对已有的文件级价值评定进行模型改进。对当前的适用的典型场景进行分析后,基于改进后的价值评定模型提出基于文件级的数据迁移算法。针对并发访问读写压力变大之后对数据进行迁移的场景,用web并发访问测试工具来对数据迁移之后的硬件读写进行评估,经过对web服务器并发访问响应时间的测试验证,与常规迁移方法相比该算法的确改进了系统的性能。

胡宇[3](2010)在《基于pr技术的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架构》文中研究表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电视制作方法的进步。非线性编辑系统日渐成为电视节目制作的标准配置,同时,海量存储技术、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成熟也促使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网络化成为现实。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开始采用非线性编辑网络进行新闻、专题或后期节目的制作。相比单机工作的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网络因为其素材集中存储,共享使用,节目制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制作成本进一步降低。网络化也拓宽了节目交流的渠道,可以通过卫星Internet信道对共享库的资料进行传送。因此,网络化可以避免重操作,改进节目交流的方式,并提高最终视音频技术质量。论文首先对非线性编辑的概念、非线性编辑联网的意义以及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发展和现状作了简要的介绍。然后结合IT技术及电视技术,分析研究了非线性编辑网络的相关技术,其中着重研究了数字视频压缩技术、RAID磁盘陈列技术和网络存储技术,并提出了适合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的关键技术选型。接着分析了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网络的构建需求,提出了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对系统的技术要求、总体方案、关键技术和软、硬件选择等作了详细研究,并结合电视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系统运行保障计划和非线性编辑网络应急预案。最后提出非线性编辑网络的整体测试方案并进行实际测试,得出相关数据。

刘建云,唐达鹏,张国怀,杨颖[4](2002)在《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电源和机箱》文中认为在此次评测特集中,我们针对目前在市场上较易见到的电源和机箱品种,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和比较,作为读者在选购电源和机箱时的一个参考,以帮助大家买到能满足自己需要的电源和机箱。

黄祖沛[5](1999)在《我们如何对高档SCSI硬盘作评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档SCSI硬盘购买的成本极高,购买前不可不慎,这次我们评测了六款高档SCSI硬盘,除了对它们一一做介绍外,也针对性能、特色、价格三个主要项目进行测试评比,希望提供各位购买前的最佳参考。

张知一[6](1998)在《价廉物美的工作组服务器》文中认为 过去,当小型商业机构或工作组需要文件服务器时,它们只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购买为大型企业设计的高档设备,其价格自然比较昂贵;另一种比较经济的办法是选用标准的桌面PC,然后为该PC配置多个硬盘、更多的RAM以及额外的网络适配卡;从技术上说,这显然不是一种专业的解决方案。 现在你再也不用左右为难了。服务器厂商提供了一系列的工作组服务器,其价格非常接近于桌面PC,却具有一流部门服务器的某些管理特性。在本专题中,我们将考察

宋荣,范建华[7](1995)在《桌面系统超级购机指南》文中认为★高档系统:100MHz 和90MHz Pentium★中档系统:从 100MHz 486到 75MHz Pentium★起点配置系统:高 速的486★单色打印机:喷墨 和激光★廉价彩色打印机★高档彩色打印机★CD-ROM驱动器: 四倍速外插件★扫描仪:24位和更 高位的彩色★声卡:用于多媒体★调制解调器:★28.8Kbps是新的标准

二、我们如何对高档SCSI硬盘作评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们如何对高档SCSI硬盘作评分?(论文提纲范文)

(1)专利技术产业化的虚拟耦合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 概念和范畴界定
    1.4 研究方案和逻辑架构
    1.5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专利和专利技术产业化
    2.2 技术及技术创新
    2.3 创新平台与产学研合作
    2.4 新媒体、虚拟化及企业信息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虚拟耦合平台的系统构成
    3.1 虚拟耦合平台的构成要素
    3.2 虚拟耦合平台的网络结构
    3.3 虚拟耦合平台的耦合机理
    3.4 虚拟耦合平台的功能设置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虚拟耦合平台的基础架构
    4.1 虚拟耦合平台的需求管理
    4.2 虚拟耦合平台的运行机制
    4.3 虚拟耦合平台的Web2.0环境
    4.4 虚拟耦合平台的基础架构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虚拟耦合平台的角色设计
    5.1 专利技术产业进程中的角色迷失
    5.2 虚拟耦合平台的角色定位
    5.3 虚拟耦合平台的角色修正
    5.4 虚拟耦合平台的角色契合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虚拟耦合平台的需求调查
    6.1 样本选择和数据处理
    6.2 创意来源
    6.3 创新要素
    6.4 成果转化
    6.5 创新管理
    6.6 创新环境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虚拟耦合平台的满意度评价
    7.1 满意度评价的指标体系
    7.2 相关评价指标的因子分析
    7.3 公共因子筛选
    7.4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满意度评价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虚拟耦合平台的推进计划
    8.1 制定虚拟耦合平台的愿景规划
    8.2 培育“政企学研金”新合作模式
    8.3 开放企业级的Wiki和VOIP
    8.4 利用虚拟化推动管理变革
    8.5 完善政府推动和社会参与机制
    8.6 创造有利于虚拟耦合平台成长的软环境
    8.7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进程
    9.2 主要结论
    9.3 研究的不足
    9.4 未来研究方向
附录:基于虚拟耦合平台构想的两个实验案例
    Ⅰ.基于E-Learning 2.0的EL-MBA实验
    Ⅱ.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附件Ⅰ: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的调研提纲
附件Ⅱ:机构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的调研提纲
附件Ⅲ:科技创新及产业化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海量存储系统中数据分级存储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论文的相关工作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
第二章 MSPDM:数据放置与动态迁移模型结构的设计
    2.1 基于分级存储的数据迁移技术
        2.1.1 分级存储及其基本思想
        2.1.2 数据迁移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2.2 数据放置与动态迁移体系结构的设计
        2.2.1 文件级数据放置与迁移体系结构的特点
        2.2.2 模型结构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价值判定树的数据价值判定方法
    3.1 信息生命管理周期
    3.2 数据价值判定方法的研究
        3.2.1 相关定义及判定因素
        3.2.2 判定因素的权衡指标
        3.2.3 数据价值判定方法分析
        3.2.4 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3.3 基于常规文件级价值判定方法的改进
        3.3.1 价值判定树
        3.3.2 数据价值判定方法
    3.4 本章总结
第四章 基于文件级的双阈值迁移算法
    4.1 研究背景
        4.1.1 大规模突发式访问模拟实验应用场景
        4.1.2 国内现有的高峰期访技术保障支持方案
    4.2 基于文件级的双阈值迁移算法概述
        4.2.1 数据迁移条件
        4.2.2 参数定义和初始化
        4.2.3 合适的迁移时间
        4.2.4 迁移执行算法
    4.3 数据迁移算法应用场景
    4.4 本章总结
第五章 测试与验证
    5.1 实验环境配置
        5.1.1 软件配置
        5.1.2 硬件配置
    5.2 性能评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3)基于pr技术的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架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2.1 编辑系统的定义及其分类
        2.1.1 线性编辑系统
        2.1.2 非线性编辑系统
        2.1.3 混合编辑系统
    2.2 非线性编辑制作特点
    2.3 非线性编辑技术
        2.3.1 基于板卡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2.3.2 基于CPU+GPU+I/O构架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2.4 磁盘阵列技术分析
第三章 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设计
    3.1 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需求分析
    3.2 互联非线性编辑制作系统总体方案
        3.2.1 系统整体设计规划
        3.2.2 互联非线性编辑制作系统结构
    3.3 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模块设计
        3.3.1 服务器管理系统
        3.3.2 节目制作系统
        3.3.3 网络管理系统
        3.3.4 网络存储系统
    3.4 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中PR插件的设计
        3.4.1 PREMIERE编辑软件
        3.4.2 PR插件的开发
        3.4.3 采集程序实现
    3.5 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窗体的实现
第四章 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应用分析
    4.1 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测试
        4.1.1 视频质量测试
        4.1.2 中心存储系统测试
    4.2 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优化
        4.2.1 文件拷贝解决方案
        4.2.2 存储磁盘空间自动清理
        4.2.3 非线性编辑中数字视频压缩方法
    4.3 网络系统的管理
    4.4 工作站及任务管理
    4.5 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安全性分析
        4.5.1 网络结构的安全性
        4.5.2 服务器的安全性
        4.5.3 存储系统的安全性
        4.5.4 用户权限管理的安全性
    4.6 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运行保障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我们如何对高档SCSI硬盘作评分?(论文参考文献)

  • [1]专利技术产业化的虚拟耦合平台研究[D]. 李利. 山东大学, 2012(12)
  • [2]海量存储系统中数据分级存储的关键技术研究[D]. 宋丽娜.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07)
  • [3]基于pr技术的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架构[D]. 胡宇. 复旦大学, 2010(03)
  • [4]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电源和机箱[J]. 刘建云,唐达鹏,张国怀,杨颖. 电子测试, 2002(01)
  • [5]我们如何对高档SCSI硬盘作评分?[J]. 黄祖沛. 电子测试, 1999(11)
  • [6]价廉物美的工作组服务器[J]. 张知一. 个人电脑, 1998(03)
  • [7]桌面系统超级购机指南[J]. 宋荣,范建华. 电子与电脑, 1995(08)

标签:;  ;  ;  ;  ;  

我们如何评价高端 SCSI 硬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