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区乳业的模糊聚类分析

黑龙江垦区乳业的模糊聚类分析

一、黑龙江垦区奶牛产业模糊聚类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洋洋,韦春波,单忠纪,杨辉,贾永全,侯贺春[1](2017)在《黑龙江省垦区奶牛生产区划分析》文中指出为更全面地了解黑龙江省垦区奶牛养殖的发展水平,根据黑龙江省垦区的基本状况,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利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垦区的奶牛生产区域进行了区划分析,并对各管理局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为优化黑龙江省垦区发展奶牛养殖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单忠纪[2](2016)在《黑龙江省奶牛生产区划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探讨黑龙江省奶牛生产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笔者根据黑龙江省奶牛生产的实际情况,选择黑龙江省奶牛生产区划指标,运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各地区的奶牛生产情况进行区划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奶牛生产区域性差异较大。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黑龙江省奶牛生产的发展建议。

张文[3](2015)在《黑龙江省畜禽排泄物污染与综合利用水平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在当今农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畜禽排泄物作为新型的、可被利用的珍贵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处理和利用,这既浪费了可用于循环再利用的资源,又对畜禽养殖业与生态环境造成了双重影响。根据当前黑龙江省对于畜禽排泄物进行处理的程度与进展,因在出产农作物的过程里,化肥正逐渐替代有机肥,畜禽养殖户对畜禽排泄物的回收利用价值低估甚至不清楚等,这些原因使得大部分的畜禽排泄物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处理与利用,造成了大面积的农业污染,这对于发展绿色畜牧业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当前的可持续发展形式下,十分需要政府及养殖主体提高对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的重视程度。对畜禽排泄物的处理与综合利用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将进一步充实和发展循环经济理论。在当今提倡重视环境保护的形势下,畜禽排泄物的污染问题应受到重视,不科学合理的对畜禽排泄物进行处理将会对人类健康与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不利影响。本研究有利于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更能促进黑龙江省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畜禽排泄物的综合利用对于农业发展、环境保护有着重要作用。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畜禽养殖的主要省份之一,目前在畜禽排泄物的综合利用方面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尚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相关理论还不完善,对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水平没有进行过系统评价。目前黑龙江省正大力进行畜禽养殖方面的环境整治工作,但实际养殖过程中畜禽的排泄物处理模式仍旧较为单一,以还田模式为主,再循环、再利用程度较低。基于循环经济的理念,为更好的发展黑龙江省绿色畜牧业,需要将关注点放在黑龙江省畜禽排泄物的综合利用上,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水平将影响黑龙江省的农业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本论文在研究内容上,首先研究了黑龙江省畜禽排泄物的污染与综合利用情况,通过对畜禽排泄物及其污染物产生量进行计算,提出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方法,对黑龙江省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最后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综合利用水平的相关建议。

李陇平[4](2015)在《影响奶牛健康养殖的乳腺炎葡萄球菌研究》文中认为奶牛健康养殖和抗病营养是提高我国奶牛养殖水平、改善奶品质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新型支撑技术。奶牛乳腺炎是危害奶牛养殖业的主要疾病,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危害动物和人类健康。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奶牛乳腺炎的主要病原菌,可长期定植于乳腺组织,感染率很高。抗生素在控制细菌感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耐药菌株特别是多重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抗生素耐药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奶牛健康养殖和抗病营养,有必要研究引起乳腺炎的病原菌。本研究对奶牛乳腺炎源12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和97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Co NS)进行抗生素耐药谱和苯唑西林耐药研究。采用以DNA测序为基础的spa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对121株S.aureus进行分子分型研究。进而分析菌株对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林可酰胺类(Lincosamides)、链阳菌素类(Streptogramins)抗生素(MLS)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型。最后,对121株S.aureus携带的整合子/基因盒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发现121株S.aureus中,有113株苯唑西林敏感(MSSA),1株mec A阳性且苯唑西林耐药(MRSA),7株mec A和mec C阴性但苯唑西林耐药(MRSA)。普遍产生耐药的抗生素有氨苄西林/青霉素(80.2%),卡拉霉素(68.6%),庆大霉素(67.8%)和四环素(43%)。其中,19株S.aureus对1类抗生素产生耐药,23株对2类抗生素耐药,27株对3类抗生素耐药,31株对4类抗生素耐药,8株对5类抗生素耐药,66株表现多重耐药(对2类以上抗生素产生耐药)。有46株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产生联合耐药。2.奶牛乳腺炎源97株Co NS共分为9种不同的葡萄球菌。其中,1株mec A阳性且苯唑西林耐药的表皮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MRSE)和1株mec A阳性但苯唑西林敏感的溶血葡萄球菌(oxacillin-susceptible mec A-positive 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OS-MRSH)。菌株普遍产生耐药的抗生素有氨苄西林/青霉素(93.8%),卡拉霉素(72.2%),庆大霉素(64.9%)和四环素(63.9%)。有11株Co NS对1类抗生素产生耐药,24株对2类抗生素耐药,30株对3类抗生素耐药,19株对4类抗生素耐药,8株对5类抗生素耐药,57株Co NS表现为多重耐药(对2类以上抗生素耐药)。有44株Co N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产生联合耐药。3.S.aureus分子分型结果表明,spa分型为t524的有63株,t11772型31株,t4207型15株,t521型5株,t11771型3株,t11807型4株。同时,出现4种MLST的分型结果,主要为ST71和ST2738,分别67株和45株,其余两种为ST2683型4株,ST97型5株。t11772,t11771和t11807是新的spa型,ST2683和ST2738是新的MLST型。121株S.aureus含有12种spa-MLST基因型组合,其中t11772-ST2738,t11807-ST2683和t11771-ST2738是新发现的菌株,分别有27株,4株和3株。4.8株MRSA均为t524-ST71基因型。SCCmec分型共出现IVa和V型两种SCCmec结构,MRSA为IVa型,OS-MRSH为V型。但是,1株MRSE菌株不能确定其含有的SCCmec型别。5.40株S.aureus(33.1%)和65株Co NS(67%)产生红霉素耐药。其中,分别有95%和61.5%的菌株为诱导型耐药(i MLS),5%和30.8%的菌株为固有型耐药(c MLS)。但是,只有7.7%的Co NS菌株为MS耐药表型。所有葡萄球菌都含有一种以上MLS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另外,抗生素敏感菌株也含有一些MLS类抗生素耐药基因。6.121株S.aureus整合子/基因盒研究表明,I型整合子的检出率达100%,其中103株S.aureus含基因盒。所有菌株都不含有II型和III型整合子。对基因盒进行克隆和测序分析显示:陕西地区奶牛乳腺炎源S.aureus存在12种耐药基因盒,分别编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ad A24,aad A5,aad A2,aad A4,aad A1,aac A4,aad B),甲氧苄啶(dhfr V,dfr A12,dfr A1),氯霉素(cml A6)和季胺类消毒防腐剂(qac H)耐药。共出现11种基因盒的不同排列和组合类型(A-K),其中D类dfr A1-aad A1(44.6%,54/121),K类aad A2(31.4%,38/121),G类dfr A12-hypothetical protein-aad A2(27.3%,33/121)和A类aad A1(25.6%,31/121)基因盒排列类型流行最为广泛。这些数据说明,I型整合子/基因盒在陕西地区奶牛场流行比较普遍,菌株是否携带I型整合子及耐药基因盒与其耐药表型有密切关系,且主要介导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和散播,而四环素类,青霉素类和MLS类抗生素的耐药表型与是否携带I型整合子及耐药基因盒没有相关性。综上所述,本课题系统研究了奶牛乳腺炎致病性葡萄球菌的分子分型和耐药谱。初步解析了整合子在耐药基因产生和散播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奶牛健康养殖和抗病营养的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王贵荣[5](2010)在《新疆奶业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文中指出奶业是一个由奶牛养殖户、原料奶的收购者、乳制品加工企业、乳品消费者、政府和行业协会等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彼此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经济联系,但作为独立的经营主体又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本研究以产业组织理论、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产业链等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产业组织分析方法(结构——行为——绩效的SCP分析范式)、计量经济学、博弈论和问卷调查方法等研究手段,围绕原料奶生产、乳品制造和乳品消费这三个主要环节,对新疆奶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客观描述,对原料奶生产结构、乳品制造业市场结构、乳品消费结构及其各自的运行绩效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评价,对乳品制造业市场行为、乳制品消费者行为,特别是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和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竞争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力求准确揭示新疆奶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提出规制各利益主体行为的有效途径,探索促进新疆奶业发展的相关建议,推动新疆奶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新疆是我国主要的原料奶生产基地,具有奶牛养殖的比较成本优势。原料奶生产的主要模式是农户散养,奶牛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良种奶牛比例较低是影响奶牛单产水平最主要的因素;奶牛饲养在地理分布上的非均衡性导致了原料奶生产和乳品加工企业布局的区域不平衡性。(2)新疆乳品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偏低,总体刚刚越过竞争型的市场结构,但在局部市场呈现一两家企业为主导的寡占型市场结构。随着奶源、规模经济效应等壁垒的存在,行业的进入壁垒正在逐渐提高,新企业进入将会越来越困难。(3)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的共同作用,推动新疆乳品制造业经营业绩的提高。市场集中度比销售增长率对绩效的影响更大,但乳品制造业的盈利能力低于全部工业行业的平均水平;乳制品行业仍以外延型的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为主,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新疆乳制品企业的技术效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4)目前,新疆乳制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强。企业更多是将注意力放在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培育和市场份额的争夺上;价格竞争和广告、并购等非价格竞争行为加快了乳制品行业的优胜劣汰,有利于形成以寡头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共生的相对稳定的新的产业组织结构。(5)新疆具有乳制品消费的传统习惯,但总体消费水平还不高。城乡之间、南北疆之间消费还不平衡;消费者选购乳制品有明显的消费倾向,不同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和文化程度的消费者其乳制品消费行为存在一定差异;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是影响乳制品消费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因素。(6)新疆在奶业产业化发展中主要出现了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联动型、龙头企业带动的准合作社一体化型和完全一体化型等四种纵向组织关系模式。目前,分散饲养、分散挤奶、奶站集中收购牛奶是新疆原料奶生产的主要方式,多数乳制品加工企业采用两种以上的混合型奶源供应模式,奶源供应还不稳定。(7)合作社一体化是乳品产业链演进发展的理想模式。从制度设计角度分析,建立“合作社参股的企业+奶农合作社+农户”的纵向组织关系,逐步走向合作社一体化的纵向组织关系是最优的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模式;从制度演化进程来看,应当加快改造传统的农户散养模式,大力发展公司+规模化牧场模式,鼓励并提倡发展合作社一体化和农工商综合体这一理想模式。

彭燕[6](2010)在《地震灾后安县农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根据产业经济学一般原理,合理的产业结构,能使社会总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与利用,可以提高单位资源的产出效益,使经济总量增长始终有充分的后劲,以较高速度增长。因此,地震灾后的安县农业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是形成合理、有效的农业产业结构的关键,只有以主导产业发展为核心,才能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以及安县农业产业结构才能调整到更加合理的状况。本文通过对地震前后安县农业发展基本条件及其农业产业发展基本情况的了解,分析其农业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借鉴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和综合评价理论,分别从纵向和横向分析选择安县农业的主导产业。纵向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地震灾前安县2002-2007年的农业产业进行分析,得出安县农业各备选产业与大农业的相关程度,相关程度排序为畜禽产品>猪>林产品>油料>稻谷>蔬菜>家禽>水产品>茶叶>中药材;横向上,以综合评价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安县农业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对各指标赋值,运用综合评价法对地震灾后安县农业主导产业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为家禽>水产品>茶叶>稻谷>畜禽产品>油料>林产品>猪>蔬菜>中药材。同时结合安县灾后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了安县农业的主导产业,本文认为安县农业应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养殖产业、名优水产产业、优质粮油产业、蔬菜产业,将这几大产业作为安县农业主导产业,带动安县农业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主要结论有:(1)安县应着力发展现代家禽养殖业,使之成为川西北重要的现代化家禽养殖基地和产业化示范基地,打造四川家禽第一县。做大、做长和做强家禽养殖业产业链,不断提高畜禽产品精深加工的水平和附加值。(2)安县应将水产业建设成集名、特、优产品的养殖、繁育、观赏、生态和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水产产业带,同时集中力量全面加强“产业带”建设,使之成为全市渔业经济发展的亮点,发展安县特色农业。(3)根据安县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将安县蔬菜产业布局成三个区域,分区域发展安县无公害优质蔬菜产业。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安县地震灾前的农业产业关联度,运用综合评价法对地震灾后安县的农业产业进行综合评价,同时结合安县当地实际情况,从理论上确立了安县的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为当地县委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本文的主要不足是由于数据的缺失,在指标设计上并不很全面。且由于时间和学识的限制,在一些研究的分析上也不是很深入。

马玉莲[7](2008)在《大庆市奶牛产业化发展的系统研究》文中认为大庆市奶牛产业化发展已具雏形,但整体水平不高。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在养殖户与加工、营销企业之间还未形成真正意义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鉴于此,本课题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对大庆市奶牛产业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对大庆市奶牛产业化系统发展的现状、优势及劣势进行了定性的分析,总结了大庆市奶牛产业化发展的特点,阐明了发展中的潜力和不足之处。应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奶牛生产系统进行分析,确定了影响奶牛生产系统发展的因素,并对因素主次进行了排序,以便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其次,用灰色聚类评价法对大庆市奶牛产业化进行评价,针对各项评价指标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然后进行了灰色聚类,得出了大庆市奶牛产业化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初级阶段的结论。再次,采用系统反馈基模分析方法对系统主体之间利益链接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系统动力学中流率基本入树法,得出反馈基模,通过对反馈基模的分析,揭示了“公司+养殖户”模式中双重违约行为的根源,制定出了具体解决方针。最后,建立了奶牛产业化的灰色系统模型,应用灰色系统去余控制理论对系统进行了去余控制,结果为大庆市的乳品龙头企业应当将利润的54%返还给养殖户,才能保持系统稳定健康的发展。

朱丹丹[8](2007)在《大庆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与综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直接制约着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各地区农业的大规模发展,由农业产生的非点源污染在水环境污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变得尤为突出。了解各种污染源的产污情况和特点,对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我国农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结合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松嫩平原流域非点源污染预报系统理论研究(E0335)”,针对目前松嫩平原农业非点源污染严重的现状,以大庆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种污染源产生污染物的调查分析,计算在现有的数据资料条件下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年负荷量,同时采用等标排放量和等标排放指数等对污染源和污染物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采用基于模糊等价矩阵的模糊聚类分析划分污染类型,并利用GIS进行污染区划,提出相应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对策。本文以生活污水污染、畜禽粪尿污染、农田地表径流污染、精养鱼塘污染和化肥污染为研究对象,对大庆市市区和四县的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了分类调查和分析,调查和分析结果如下:1.当前各类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水体的污染负荷贡献率为:生活污水15.79%,畜禽粪尿14.50%,农田地表径流55.53%,精养鱼塘12.61%,化肥污染1.57%;等标污染负荷率为生活污水13.30%,畜禽粪尿18.12%,农田地表径流30.56%,精养鱼塘30.83%,化肥污染7.19%。2.2004年由各种农业非点源污染源向水体排放的污染物中CODcr、TN、TP和BOD5的排放量分别为165605.52吨、41595.64吨、5329.02吨和28795.05吨,分别占总量的68.70%、17.23%、2.20%和11.87%。折合成等标排放量分别为8280.276m3、41595.64 m3、26645.1 m3和2879.51 m3;等标污染负荷率分别为10.42%、52.34%、33.62%和3.62%。说明污染物中以TN对水体的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TP,CODcr的污染相对来说较轻。3.从地区上看,全年等标排放量以杜尔伯特县居高,达到24269.25m3,污染率指数为30.57%;其次是市区,为18510.46m3,污染率指数为23.31%;肇州县和肇源县的污染情况基本相差不多,分别为13168.46m3和13823.4m3,污染率指数分别为16.59%和17.41%;林甸县最低,仅有9626.36m3,污染率指数为12.12%。各地区的污染严重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人口密度的高低、畜禽饲养量、耕地面积的大小、水产养殖量和施用化肥量等的多少密切相关。4.从扩散浓度上看,肇州县的污染物扩散浓度远远高于其它地区,高达209.38mg/l,这是由于肇州县农业、渔业、牧业都很发达但是其水资源总量却非常小;其他地区污染物扩散浓度相差不多,最低的为市区,仅有11.20mg/l,全市平均的污染物扩散浓度为18.60 mg/l。5.利用基于模糊等价矩阵的模糊聚类分析对污染物进行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可以将整个大庆地区归为三类:第一类是生活污水污染型。主要是市区,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率达到34.81%,这与市区人口多,生活水平高有直接和必然的联系;第二类是精养鱼塘污染型。主要是杜尔伯特县,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率达到62.08%,这与当地大面积的水产养殖有直接关系。第三类是地表径流污染型。主要是肇州县、肇源县和林甸县,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率分别达到43.67%,36.70%和46.15%。这与当地大面积耕地种植有关。在了解各种农业非点源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后,针对不同的污染源和产生的污染物种类,提出了较为全面的管理控制对策,包括工程措施和源头控制。建议各级政府依法进行决策,抓住重点的产污对象,以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加强城镇生活污水管理、合理布局畜牧业的规模和结构、改善地表环境、减少精养鱼塘污染、严格控制农用化学物质的使用量,确保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张梅梅[9](2003)在《企业环境分析及战略选择》文中研究表明企业环境分析及战略选择是战略管理中的核心部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环节。由于战略管理的起步较晚以及企业环境的动荡性,在以往的战略管理研究中企业环境分析及战略选择这两部分均以定性研究见长,定量方法的运用较少。本文以此为突破口,力求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定量方法。 本文以国内外环境分析及战略选择研究的先进理论及方法为基础,从系统论的角度去考虑企业环境分析的问题,并结合运用了诸多方法,例如:成长曲线法、线性规划法、有时序多指标决策的两阶段法、核心能力/战略杠杆综合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最大树聚类分析以及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等。 其中以市场共通性和资源类似性为二维坐标建立的区域市场竞争对手划分为现有的竞争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在同行业内企业盈利能力排序中运用有时序多指标决策的两阶段法时较好的处理了时间因素的影响,为相关利益人做出了决策参考;对宝硕集团应用核心能力/战略杠杆综合分析法做出了五种业务的战略选择;应用模糊聚类的最大树法对各业务进行聚类分析使得业务分类更切合实际,从而更加准确的做出业务的战略选择;应用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对处于放弃区域的业务进行的趋势分析,较好的解决了业务的纵向分析问题,为业务的战略选择做出了更精确的指导。 本文定量方法的研究具有实际可行的战略操作性,同时也具有开创性,相信能为战略管理实务的发展添砖加瓦。

唐俊英,贾永泉[10](2001)在《黑龙江垦区奶牛产业模糊聚类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二、黑龙江垦区奶牛产业模糊聚类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黑龙江垦区奶牛产业模糊聚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黑龙江省垦区奶牛生产区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垦区奶牛养殖状况分析
2 垦区奶牛生产区划分析
    2.1 聚类对象
    2.2 聚类指标体系
        2.2.1 奶牛生产水平
        2.2.2 奶牛生产潜力
        2.2.3 奶牛养殖业的前联产业
        2.2.4 奶牛养殖业的后联产业
    2.3 聚类分析
3 结论
    3.1 优势区域应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3.2 一般区域应注重规划引导
    3.3 不适宜区域应发展特色养殖

(2)黑龙江省奶牛生产区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黑龙江省各地市奶牛养殖基本情况
2 区划分析
    2.1 基本数据
    2.2 建立模糊相似矩阵
    2.3 聚类
3 分析
4 建议

(3)黑龙江省畜禽排泄物污染与综合利用水平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本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畜禽排泄物
        2.1.2 畜禽排泄物污染
        2.1.3 畜禽排泄物的综合利用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循环经济理论
        2.2.2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3 环境承载力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畜禽排泄物污染及综合利用现状
    3.1 黑龙江省畜禽排泄物污染现状
        3.1.1 黑龙江省总体畜禽排泄物及污染物产生量
        3.1.2 黑龙江省主要地区畜禽排泄物及污染物产生量
    3.2 黑龙江省畜禽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3.2.1 黑龙江省畜禽排泄物污染农田负荷量分析
        3.2.2 黑龙江省畜禽排泄物流失污染负荷分析
        3.2.3 黑龙江省畜禽排泄物对空气的污染分析
    3.3 黑龙江省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现状
        3.3.1 利用模式现状
        3.3.2 利用程度现状
        3.3.3 利用政策现状
    3.4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水平评价
    4.1 黑龙江省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水平评价体系构建
        4.1.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4.1.2 变量选择的基本原则
        4.1.3 变量选择的依据和结果
        4.1.4 变量含义及其计算公式
    4.2 黑龙江省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水平测算
        4.2.1 因子分析
        4.2.2 聚类分析
        4.2.3 实验结果分析
        4.2.4 实验结论
    4.3 黑龙江省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3.1 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形式缺乏规范性
        4.3.2 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程度较低
        4.3.3 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产业不发达
    4.4 本章小结
5 国外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的经验与启示
    5.1 日本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情况及经验借鉴
        5.1.1 日本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情况
        5.1.2 日本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模式借鉴
    5.2 以色列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情况及经验借鉴
    5.3 国外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对中国的启示
        5.3.1 重视法律保障体系与监管机制的建立
        5.3.2 注重技术研发与设施的引进利用
        5.3.3 推进新型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模式的构建
    5.4 本章小结
6 提高黑龙江省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水平的建议
    6.1 提供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的政策与法律保障
    6.2 进行产权明确及管理制度的创新
    6.3 建立新型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主体
    6.4 加大对畜禽排泄物的价值宣传
    6.5 调整外部环境以促进畜禽排泄物的综合利用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影响奶牛健康养殖的乳腺炎葡萄球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奶牛健康养殖和抗病营养
        1.1.1 健康养殖和抗病营养的概念
        1.1.2 奶牛健康养殖的内涵
        1.1.3 奶牛健康养殖的意义
        1.1.4 奶牛健康养殖模式下的疾病防控
    1.2 奶牛乳腺炎
        1.2.1 奶牛乳腺防御系统
        1.2.2 奶牛乳腺炎的分类和临床症状
        1.2.3 奶牛乳腺炎的危害
    1.3 奶牛乳腺炎的主要病原
        1.3.1 奶牛乳腺炎的传染性病原
        1.3.2 奶牛乳腺炎的环境性病原
    1.4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型
        1.4.1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表型分型
        1.4.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分型
        1.4.3 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功能集团基因的多态性分型
    1.5 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研究进展
        1.5.1 葡萄球菌耐药现状
        1.5.2 葡萄球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1.5.3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研究进展
    1.6 大环类酯类-林可酰胺类-链阳菌素类抗生素与细菌耐药性
        1.6.1 大环类酯类-林可酰胺类-链阳菌素类抗生素的分类
        1.6.2 大环类酯类-林可酰胺类-链阳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1.6.3 大环类酯类-林可酰胺类-链阳菌素类抗生素耐药表型
        1.6.4 大环类酯类-林可酰胺类-链阳菌素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型
    1.7 整合子/基因盒系统与细菌耐药性
        1.7.1 整合子简介
        1.7.2 整合子的结构
        1.7.3 整合子的分类
        1.7.4 耐药基因盒的种类
        1.7.5 整合子对基因盒的捕获
        1.7.6 耐药基因盒的表达
        1.7.7 整合子/基因盒系统在耐药传播中的作用
        1.7.8 整合子/基因盒的检测方法
    1.9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奶牛乳腺炎源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谱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2 药品与试剂
        2.1.3 培养基和试剂配制
        2.1.4 基因克隆及转化用溶液
        2.1.5 琼脂糖凝胶电泳所用溶液
        2.1.6 引物和序列
        2.1.7 主要设备及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临床乳腺炎奶牛及乳区选择
        2.2.2 奶样采集
        2.2.3 奶样处理
        2.2.4 增菌培养
        2.2.5 葡萄球菌的分离
        2.2.6 葡萄球菌的生化鉴定
        2.2.7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鉴定
        2.2.8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分子鉴定
        2.2.9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分离和鉴定
        2.2.10 菌株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2.2.11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试验
    2.3 结果
        2.3.1 奶牛乳腺炎源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结果
        2.3.2 奶牛乳腺炎源葡萄球菌的分子鉴定结果
        2.3.3 奶牛乳腺炎源葡萄球菌的耐药谱研究结果
        2.3.4 奶牛乳腺炎源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
    2.4 讨论
        2.4.1 葡萄球菌分离鉴定
        2.4.2 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奶牛乳腺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分型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菌株
        3.1.2 主要试剂
        3.1.3 基因克隆及转化用溶液
        3.1.4 琼脂糖凝胶电泳所用溶液
        3.1.5 主要设备及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试验菌株DNA的提取
        3.2.2 蛋白A基因重复序列分型
        3.2.3 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ple 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
        3.2.4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SCCmec分型
    3.3 结果
        3.3.1 蛋白A基因(spa)重复序列分型结果
        3.3.2 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
        3.3.3 菌株MLST和spa序列型分析
        3.3.4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SCCmec分型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链阳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菌株来源
        4.1.2 药品与试剂
        4.1.3 基因克隆及转化用溶液
        4.1.4 琼脂糖凝胶电泳所用溶液
        4.1.5 引物和序列
        4.1.6 主要设备及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琼脂稀释法测定细菌对MLS类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
        4.2.2 E-Test法测定细菌红霉素和克林霉素最低抑菌浓度
        4.2.3 葡萄球菌对MLS类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的判断标准
        4.2.4 D试验
        4.2.5 葡萄球菌对MLS类抗生素耐药基因检测
    4.3 结果
        4.3.1 奶牛乳腺炎源葡萄球菌对MLS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4.3.2 奶牛乳腺炎源葡萄球菌对MLS类抗生素的耐药表型
        4.3.3 奶牛乳腺炎源葡萄球菌对MLS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检出情况
        4.3.4 奶牛乳腺炎源葡萄球菌MLS类抗生素耐药表型和基因型的关联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奶牛乳腺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整合子研究
    5.1 材料
        5.1.1 试验菌株
        5.1.2 试剂及配制
        5.1.3 引物和序列
        5.1.4 主要设备及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奶牛乳腺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整合子的检测
        5.2.2 整合子阳性菌株基因盒的检测及鉴定
    5.3 结果
        5.3.1 奶牛乳腺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同类型整合子的检测及分析
        5.3.2 I型整合子/基因盒可变区扩增结果及序列分析
        5.3.3 奶牛乳腺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中I整合子/基因盒的流行情况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论文总结
    6.1 结论
    6.2 创新之处
    6.3 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
致谢
个人简介

(5)新疆奶业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范围和逻辑思路
        1.2.1 研究范围
        1.2.2 逻辑思路
    1.3 研究假说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假说
        1.3.2 研究方法
        1.3.3 数据来源
    1.4 研究目标和结构安排
        1.4.1 研究目标
        1.4.2 结构安排
    1.5 本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与不足之处
        1.5.1 本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渊源与文献综述
    2.1 产业的内涵和奶业的基本特征
        2.1.1 产业的内涵和分类
        2.1.2 奶业的基本特征
    2.2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
        2.2.1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内容
        2.2.2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三大流派
        2.2.3 新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2.3 研究奶业发展的一般理论基础
        2.3.1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2.3.2 产业链理论
        2.3.3 交易费用理论
        2.3.4 博弈理论
    2.4 关于奶业研究的文献综述
        2.4.1 国内学者对奶业发展的研究
        2.4.2 有关新疆奶业发展的研究文献
        2.4.3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第3章 新疆原料奶的生产结构和绩效分析
    3.1 原料奶生产结构分析
        3.1.1 原料奶生产的供给结构
        3.1.2 原料奶生产的微观组织结构
        3.1.3 奶牛养殖的品种结构
        3.1.4 原料奶生产的地区结构
    3.2 原料奶生产成本及效益分析
        3.2.1 原料奶生产成本构成
        3.2.2 不同养殖模式的成本收益比较
        3.2.3 奶牛散养户和养殖大户成本收益的案例分析
    3.3 奶牛单产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多元回归模型
        3.3.1 研究假说
        3.3.2 研究方法:数据、变量与模型
        3.3.3 模型结果与实证分析
    3.4 原料奶生产的技术效率评价——基于DEA 模型
        3.4.1 技术效率的内涵及测算
        3.4.2 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简介
        3.4.3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和说明
        3.4.4 实证结果及数据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疆乳品制造业的市场结构和绩效分析
    4.1 乳品制造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4.1.1 乳品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
        4.1.2 乳品制造业的产品差异化
        4.1.3 乳品制造业的进入壁垒
    4.2 乳品制造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4.2.1 乳品制造业的经济效益
        4.2.2 乳品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
        4.2.3 乳品制造业的规模结构效率
        4.2.4 乳品制造业的技术进步率——基于索洛余值法
    4.3 乳品制造业的技术效率评价——基于DEA 模型
        4.3.1 新疆乳品制造业的技术效率评价
        4.3.2 新疆与全国乳品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比较
    4.4 乳品制造业市场结构对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4.4.1 市场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4.4.2 产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疆乳品制造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5.1 企业市场行为简析
    5.2 乳制品企业的价格行为分析
        5.2.1 乳制品企业的价格竞争概况
        5.2.2 乳制品行业价格竞争行为的经济学解释
        5.2.3 价格战对乳制品行业的影响
    5.3 乳制品企业的非价格行为分析
        5.3.1 企业的产品定位
        5.3.2 产品差别化是避免价格竞争的最有效手段
        5.3.3 乳制品行业的广告行为
        5.3.4 乳制品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
        5.3.5 乳制品企业的并购行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疆乳制品消费结构和消费者行为分析
    6.1 乳制品消费现状
        6.1.1 乳制品消费总量持续增加
        6.1.2 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不断增长
        6.1.3 乳制品消费的国内国际比较
    6.2 乳制品消费结构分析
        6.2.1 乳制品消费的品种结构
        6.2.2 乳制品消费的区域结构
        6.2.3 乳制品消费的群体结构
    6.3 乳制品消费者行为分析
        6.3.1 消费者购买乳制品的介入程度分析
        6.3.2 消费者购买乳制品的认知行为分析
        6.3.3 消费者购买乳制品的习惯性行为分析
        6.3.4 消费者购买乳制品的多样化行为分析
        6.3.5 消费者购买乳制品的渠道分析
    6.4 乳制品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路径分析模型
        6.4.1 理论假说
        6.4.2 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
    6.5 收入及消费水平对乳制品消费的影响程度分析——基于分位数回归
        6.5.1 引言
        6.5.2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统计
        6.5.3 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
    6.6 乳制品消费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及预测
        6.6.1 影响乳制品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6.6.2 乳制品消费的中长期发展趋势
        6.6.3 乳制品消费水平预测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新疆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及行为分析
    7.1 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简析
        7.1.1 乳品产业链的主要形式
        7.1.2 中国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主要类型
    7.2 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现状
        7.2.1 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主要类型
        7.2.2 原料奶生产的组织结构模式
        7.2.3 乳品加工企业奶源供应模式
    7.3 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经济学分析——以“公司+奶站+农户”为例
        7.3.1 “农户——奶站”之间的关系分析
        7.3.2 “农户——企业”之间的关系分析
        7.3.3 “奶站——企业”之间的关系分析
    7.4 农户与乳品企业签订合同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Logistic 模型
        7.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7.4.2 调查样本与基本评价
        7.4.3 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7.5 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优化整合
        7.5.1 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目标——从纵向约束到合作社一体化
        7.5.2 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优化整合的路径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8.2.2 优化市场结构,加快产业集中
        8.2.3 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质量安全
        8.2.4 加强生鲜乳管理,规范奶站行为
        8.2.5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消费水平
        8.2.6 加强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环境
        8.2.7 健全利益机制,推进产业化经营
    8.3 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地震灾后安县农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基于理论的需求
        1.1.2 基于现实的需要
    1.2 概念界定
        1.2.1 产业的含义
        1.2.2 主导产业的概念
        1.2.3 农业主导产业的定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3.3 综述评述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5.1 主要的创新点
        1.5.2 研究的不足
2 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基础
    2.1 产业经济学理论
    2.2 比较优势理论
        2.2.1 绝对优势理论
        2.2.2 相对优势理论
        2.2.3 要素禀赋理论
    2.3 增长极理论
3 安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3.1 安县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3.1.1 自然条件
        3.1.2 劳动力
        3.1.3 科技水平
    3.2 农业产业发展状况
    3.3 存在的问题及因素分析
        3.3.1 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
        3.3.2 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
        3.3.3 农产品加工水平低、产业链短,缺乏知名品牌
        3.3.4 物流配套设施不全,市场建设不完善
4 主导产业选择的方法
    4.1 选择的原则
    4.2 选择的方法
        4.2.1 灰色关联分析
        4.2.2 主导产业选择的综合评价法
        4.2.3 农业主导产业选择的综合评价法
5 实证分析
    5.1 地震前安县农业产业的灰色关联分析
    5.2 地震后安县农业产业的综合评价
        5.2.1 安县农业各产业的各指标数据测算
        5.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5.2.3 安县农业各产业的指标综合得分
    5.3 安县农业主导产业选择的分析结果
6 主导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养殖产业,打造四川家禽第一县
    6.2 加快名优水产产业基地建设,发展安县特色农业
    6.3 以粮油制种为抓手,稳定发展优质粮油产业
    6.4 根据不同的区域特征,发展无公害优质蔬菜产业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大庆市奶牛产业化发展的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趋势
    1.3 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奶牛产业化发展的历史、内涵及重要意义
    2.1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历史及内涵
    2.2 发展奶牛产业化的意义
第三章 大庆市奶牛产业化系统现状分析
    3.1 大庆市奶牛产业化现状与特点
    3.2 大庆市奶牛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及劣势
    3.3 影响奶牛生产因素的分析
第四章 大庆市奶牛产业化系统综合评价
    4.1 大庆市奶牛产业化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4.2 评价标准的确定
    4.3 权重的划分
    4.4 大庆市奶牛产业化系统的评价
    4.5 结论
第五章 大庆市奶业产业化系统主体之间利益链接问题研究
    5.1 大庆市奶牛业“龙头企业+养殖户”模式的系统要素分析
    5.2 各子系统流率基本入树
    5.3 龙头企业与养殖户违约行为的反馈基模分析
    5.4 结论
第六章 大庆市奶牛产业化系统控制
    6.1 奶牛产业化的灰色控制模型
    6.2 模型分析
    6.3 系统的去余控制
    6.4 结论
第七章 结论
    一、结论
    二、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大庆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与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非点源污染的概述
        1.4.1 非点源污染的内涵
        1.4.2 非点源污染的特点
        1.4.3 非点源污染的类型
        1.4.4 非点源污染的危害
    1.5 非点源污染研究的现状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5.3 非点源污染的数学模型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自然地理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
    2.2 自然环境状况
        2.2.1 气候
        2.2.2 日照
        2.2.3 气温
        2.2.4 季风
        2.2.5 降雨与蒸发
    2.3 地质地貌及水文情况
        2.3.1 地貌
        2.3.2 水文地质
        2.3.3 水文
        2.3.4 水资源情况
    2.4 社会经济状况
3 分析评价方法
    3.1 等标污染负荷量法
        3.1.1 等标准污染指数
        3.1.2 等标污染负荷
        3.1.3 污染负荷比
    3.2 基于GIS的污染区划
4 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负荷量计算与评价
    4.1 生活污水污染
        4.1.1 大庆地区人口情况
        4.1.2 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
        4.1.3 生活污水污染物流失量
        4.1.4 生活污水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
        4.1.5 基于GIS的生活污水污染区划
    4.2 畜禽粪尿污染
        4.2.1 畜禽饲养量
        4.2.2 畜禽粪尿污染物排放量
        4.2.3 畜禽粪尿污染物的流失量
        4.2.4 畜禽粪尿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
        4.2.5 基于GIS的畜禽粪尿污染区划
    4.3 农田地表径流污染
        4.3.1 地表径流量
        4.3.2 农田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浓度
        4.3.3 农田地表径流污染物负荷量
        4.3.4 水田渗漏污染物负荷量
        4.3.5 农田地表径流污染物等标排放量
        4.3.6 基于GIS的农田地表径流污染区划
    4.4 精养鱼塘污染
        4.4.1 渔业生产情况
        4.4.2 精养鱼塘污染物的流失量
        4.4.3 精养鱼塘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
        4.4.4 基于GIS的精养鱼塘污染区划
    4.5 化肥污染
        4.5.1 化肥施用量
        4.5.2 化肥污染物的流失量
        4.5.3 化肥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
        4.5.4 基于GIS的化肥污染区划
5 农业非点源污染综合评价分析
    5.1 污染源综合评价
    5.2 污染物综合评价
    5.3 各个地区污染物的综合评价
    5.4 利用基于模糊等价矩阵的模糊聚类分析对污染物进行综合分析
        5.4.1 数据规格化
        5.4.2 构建模糊相似矩阵
        5.4.3 模糊分类
        5.4.4 对各污染源产生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率进行聚类分析
    5.5 基于GIS的综合污染区划
6 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措施
    6.1 工程措施
        6.1.1 建设生态农业系统
        6.1.2 设置植物过滤缓冲带
        6.1.3 人工湿地
        6.1.4 多水塘
        6.1.5 建设节水灌溉工程
    6.2 污染源的防治措施
        6.2.1 加强生活污水管理
        6.2.2 重视畜禽养殖场的管理
        6.2.3 加强农田地表径流污染管理
        6.2.4 减少精养鱼塘污染的控制对策
        6.2.5 科学合理施肥
    6.3 更新观念,加大宣传力度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企业环境分析及战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1.1 企业战略管理
        1.1.1 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
        1.1.2 战略管理的过程
        1.1.3 战略结构
        1.1.4 战略目标
    1.2 战略管理的思路
        1.2.1 实力与应变机制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
        1.2.2 从系统论观点看企业战略管理
2 外部环境分析
    2.1 宏观环境分析(PEST)
        2.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2.1.2 经济环境分析
        2.1.3 技术环境分析
        2.1.4 社会环境分析
        2.1.5 国际环境分析
    2.2 中观环境分析
        2.2.1 行业生命周期定性与定量分析
        2.2.2 行业机会与威胁分析
        2.2.3 五力分析
    2.3 微观环境分析
        2.3.1 竞争对手分析
        2.3.2 市场竞争性定位的模糊识别方法
3 企业的内部条件分析
    3.1 企业核心能力分析
        3.1.1 价值链分析
        3.1.2 核心能力借助于价值链形成竞争优势
    3.2 企业竞争力定量分析
    3.3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3.1 有时序多指标决策的两阶段法原理与方法
        3.3.2 应用
    3.4 综合分析
4 企业战略选择
    4.1 战略层次
    4.2 模糊综合评判在企业战略选择中的应用
        4.2.1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4.2.2 在宝硕集团战略选择中的应用
5 企业经营单位战略选择
    5.1 核心能力和战略杠杆综合分析法
        5.1.1 核心能力/战略杠杆综合分析
        5.1.2 层次分析法
        5.1.3 宝硕集团的核心能力和战略杠杆分析
    5.2 模糊聚类法确定业务战略
        5.2.1 最大树方法步骤
        5.2.2 在业务选择中的应用
    5.3 业务的趋势分析
        5.3.1 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
        5.3.2 应用分析
6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致谢

四、黑龙江垦区奶牛产业模糊聚类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黑龙江省垦区奶牛生产区划分析[J]. 李洋洋,韦春波,单忠纪,杨辉,贾永全,侯贺春.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11)
  • [2]黑龙江省奶牛生产区划分析[J]. 单忠纪.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16)
  • [3]黑龙江省畜禽排泄物污染与综合利用水平评价研究[D]. 张文. 东北农业大学, 2015(06)
  • [4]影响奶牛健康养殖的乳腺炎葡萄球菌研究[D]. 李陇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09)
  • [5]新疆奶业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 王贵荣. 新疆农业大学, 2010(06)
  • [6]地震灾后安县农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研究[D]. 彭燕. 四川农业大学, 2010(03)
  • [7]大庆市奶牛产业化发展的系统研究[D]. 马玉莲.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08(09)
  • [8]大庆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与综合评价[D]. 朱丹丹. 东北农业大学, 2007(03)
  • [9]企业环境分析及战略选择[D]. 张梅梅. 河北农业大学, 2003(03)
  • [10]黑龙江垦区奶牛产业模糊聚类分析[J]. 唐俊英,贾永泉. 中国奶牛, 2001(01)

标签:;  ;  ;  ;  ;  

黑龙江垦区乳业的模糊聚类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