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对未婚妇女孕前身心健康的影响

人工流产对未婚妇女孕前身心健康的影响

一、人工流产对未婚先孕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东枚,郑洁楠,李柔柔,李芬香,李炳熹,林小嫚,陈夏明[1](2022)在《深圳市外来女工人工重复流产相关因素决策树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行人工流产术的外来女工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及人工流产原因,为降低意外妊娠而引起的人工流产发生率提供政策研究方向。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深圳市宝安区分别选择2家三甲医院,对2016年3月—2017年3月来医院实施人工流产手术的外来务工女性3 663人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收集其流产行为和生殖健康风险认知,并了解其婚恋家庭等相关信息,使用决策树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3 663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26.3±5.4)岁,不同婚姻状态、是否与家人同住、既往性关系人数不同,外来女工流产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婚姻关系、居住状态、性关系人数、对人工流产风险的认知、不孕的认知、生殖道炎症的认知、输卵管堵塞的认知、腰疼的认知及子宫穿孔的认知是流产次数的影响因素。决策树分析显示,未婚性关系人数较多的人群其流产次数较多;而未婚性关系人数≥4人者其对人工流产风险认知更正确且她们是多次流产高发人群;有过婚姻(离婚或丧偶)、性伴侣较多且与夫妻或家人居住的人群流产次数较多,已婚、性关系人数较少但持赞同未婚先孕的人群其多次流产率更高。结论外来女工避孕意识淡薄,生殖健康认知缺乏,应加强关注未婚外来女工的生殖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工厂及医疗卫生部门共同对外来女工进行性与生殖健康宣教和行为干预。

汪敏,方小岳,邱淑芬[2](2021)在《宫葆止血颗粒联合优思明在未婚先孕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对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术后予以宫葆止血颗粒联合优思明治疗的作用。方法将92例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术后患者作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西医组、联合组各46例,西医组予以优思明治疗,联合组予以宫葆止血颗粒联合优思明(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对比两组术后阴道出血持续时间、阴道出血量和月经恢复时间;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性激素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随访3个月,对比宫腔粘连、月经不调、宫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术后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均短于西医组,阴道出血量少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FSH、LH、E2水平与治疗前比均升高,子宫内膜厚度均增厚,且联合组血清FSH、LH、E2水平均高于西医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术后予以宫葆止血颗粒联合优思明可加快恢复,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增厚子宫内膜,且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杨玲[3](2020)在《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的应用效果评价》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旨在分析人工流产后关爱门诊设立的应用效果,从而发现人工流产后关爱门诊设立的价值及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人工流产后关爱门诊的质量。方法:选取2017年7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因意外妊娠就诊于未成立PAC门诊的太原市太航医院的946例女性接受人工流产门诊常规流程为对照组A;选取PAC门诊成立后因意外妊娠于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就诊于太原市太航医院的1197女性接受人工流产后关爱门诊流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因意外妊娠就诊于未成立PAC门诊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396例女性接受人工流产门诊常规流程为对照组B。人工流产术后给予对照组A、B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关爱服务,填写术后随访表,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即时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率、术后随访率、术后不同时期避孕方式及术后6月、12月重复流产率。使用SPSS24.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统计描述采用百分比表示,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取α=0.05为显着性检验水准。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A、观察组与对照组B研究对象的既往流产次数、婚姻、年龄段等一般资料均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术后即时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率:观察组中即时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率为86.7%,对照组A为72.7%,对照组B为64.0%,观察组与对照组A、观察组与对照组B术后即时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不同时期避孕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A、观察组与对照组B术后1、3、6、12个月采用避孕方法构成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随访率:术后1月、3月、6月、12月随访率观察组分别为90.2%、77.1%、60.1%、39.8%,对照组A分别为83.5%、63.9%、35.9%、30.1%,对照组B为84.8%、66.2%、39.1%、31.1%,观察组与对照组A、观察组与对照组B术后随访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6月、12月重复流产率:术后6月重复流产率、12月重复流产率观察组分别为4.2%、9.1%,对照组A分别为14.8%、18.9%,对照组B分别为23.2%、33.3%,观察组与对照组A、观察组与对照组B术后重复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AC门诊增加了育龄期女性对于避孕知识的了解,增加了术后即时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率,降低了重复流产率,值得进一步推广。2.在PAC工作中向育龄期女性全面介绍避孕方式利弊的同时重点不突出,未对避孕需求不同的女性制定个体化避孕方案,导致使用高效避孕措施的依从性降低。3.人工流产术后随访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建议在今后随访中采取多样化随访方式,尽可能提高术后随访率,提高PAC门诊的质量。

胡永凤,王晓红,高伟,赵娣,张燕,王雪梅,韩娜娜[4](2020)在《青年未婚女性意外妊娠药物流产的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青年未婚女性意外妊娠药物流产患者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采用半结构访谈深度挖掘13例青年未婚女性意外妊娠药物流产患者的真实体验,使用主题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共提炼出5个主题:心理负担重、避孕知识缺乏、缺乏家庭支持、妊娠与药物流产引起的躯体不适、积极应对与正性启发。结论:意外妊娠药物流产对青年未婚女性身心产生不良影响的同时激发出强烈的避孕知识需求,提醒医护人员在实施流产后关爱(PAC)服务时特别关注这一人群,积极宣传流产与避孕相关知识,使其了解未婚流产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避免重复流产的发生。

唐龙妹[5](2020)在《中国育龄妇女人工流产水平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前,人工流产仍然是全球的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全世界每年大约有9900万非意愿妊娠,其中56%以流产告终。按全球每年流产数量为5590万估计,每千名15-44岁育龄妇女流产次数约35次。近些年中国每年人工流产例数在900多万例,其中约有50%是重复人工流产。虽然我国制定了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流产服务,总体上人工流产是有效和安全的,但人工流产,特别是反复多次的人工流产,或多或少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人工流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社会层面,经济的发展、生育政策的调整、人口结构的变化、健康教育普及程度等都可能引起当地人工流产水平的改变;从个体层面,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避孕健康知识水平等因素都可改变个人因意外妊娠而进行人工流产的可能性,进而影响整个社会人工流产水平。因此,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研究和了解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策略和措施,预防人工流产,减少人工流产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提高育龄妇女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别利用官方统计数据以及不同时期调查数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我国人工流产的现状以及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第一部分中国近五十年人工流产及其并发症流行趋势和未来预测分析目的:分析人工流产及其并发症的变化趋势,了解人工流产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之间的关系,预测未来几年人工流产水平。方法:收集1971年-2018年中国人工流产例数、1988年-2018年育龄妇女人数、1990年-2018年活产数以及2002年-2018年人工流产所致子宫穿孔、人流不全、感染等并发症数量,估计不同年份人工流产率、人工流产活产比、人工流产所致并发症发生率。使用动态数列分析法,分析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使用有序样品聚类法对人工流产例数进行聚类,分析人工流产与计划生育政策的相关性。借助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预测2019-2025年中国人工流产例数、人工流产率及人工流产活产比。结果:1971年-2018年中国人工流产例数从370万到970万,中国人工流产例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发展速度为101.96%;各年份中国人工流产例数波动较大;1971年开始中国人工流产例数逐渐增长,1980年-1990年之间保持在高峰状态,从1991年开始下降,到2000年下降到低点后基本保持平稳。1988年-1998年中国人工流产率下降明显,定基比发展速度从104.39%下降到49.33%,1998年以后相对稳定;1988年-2018年人工流产率平均发展速度为98.53%。1990年-2018年中国人工流产活产比的定基比发展速度从100.45%下降到44.41%,平均发展速度为98.68%,1990年-1997年下降趋势明显,2014年达到最低点后,2015年-2018年稍有上升。2002年-2008年中国人工流产相关并发症从27.40/万下降至12.3/万,2008年后稳定在13/万上下;人工流产所致子宫穿孔的发生率较低,在0.25/万-0.85/万之间波动且幅度小;人流不全发生率也呈现出2002年-2008年逐渐下降,2008年后保持稳定的状态,最高峰为2002年(23.96/万),最低谷为2008年(10.48/万);人工流产术中感染的发生率2002年-2005年缓慢上升(3.11/万-3.95/万),2005年后缓慢下降趋势(2.59/万-0.72/万)。有序样品聚类将1971年-2018年的人工流产例数聚为3类,分别是1971-1979年(为限制生育政策形成和全面推广阶段),1980-1994(“独生子女”政策阶段),1995-2018年(独生子女政策逐步调整放开阶段)。ARIMA模型预测2019年-2025年中国人工流产数在970万上下波动,95%置信区间在741万-1199万之间;人工流产率在28.25‰上下波动,95%置信区间在21‰-35‰之间;人工流产活产比则稳定在58.30%附近,95%置信区间在为38%-82%之间。小结:1971年以来,中国的人工流产水平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而波动,人工流产例数与计划生育政策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未来几年,中国人工流产总数将稳定在每年970万左右,人工流产率约为27‰左右。全面“二孩”政策后,人工流产数量仍然巨大,需建立规范、有效的服务体系,增进生殖健康知识,提高避孕药具正确使用率,降低人工流产水平,最终减少甚至避免可能造成的危害。第二部分中国不同地区人工流产差异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目的:比较不同分组方式人工流产水平差异,分析地方计划生育政策、经济水平、人口构成对人工流产水平影响。方法:收集我国2002-2018年31省(市、自治区)人工流产例数、人工流产率、人工流产活产比、国内生产总值(GDP)、城镇人口比重等数据。按照GDP排名分为3组、城镇人口比重是否大于50%分为2组,是否为少数民族地区分为2组,比较不同分组方式的人工流产水平的差异。使用秩相关分析法分析人工流产与GDP和城镇人口比重的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GDP、城镇人口比重、是否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对人工流产例数、人工流产率和人工流产活产比的影响。借助k均值聚类法,以2002年-2018年各年份人工流产相关数据为变量,对31个省份进行聚类,分出不同流产水平地区,并对比按人工流产水平分组和其他3种分组方式包含省份的差异。结果:2002年-2018年各省份人工流产数量与GDP的秩相关系数在0.763-0.883之间,人工流产活产比与GDP的秩相关系数在0.535-0.796之间,人工流产率与GDP的秩相关系数在0.4以下;不同GDP水平分组人工流产率和人工流产活产比存在差异,高GDP组人工流产率和人工流产活产比平均水平最高,中GDP组其次,低GDP组最低。各省份人工流产数量与城镇人口比重的秩相关系数在0.205-0.375之间,人工流产率与城镇人口比重的秩相关系数在0.475-0.686之间,人工流产活产比与城镇人口比重的秩相关系数,除2016年为0.692外,其他年份均在0.7以上。不同城镇人口比重组人工流产率和人工流产活产比不同,城镇人口比重高的组人工流产率和人流活产的平均水平高于城镇人口比重低的组。少数民族自治区人工流产率和人工流产活产比的平均水平低,非少数民族自治区人工流产和人工流产活产比的平均水平高。k均值聚类将31个省份聚为3类,Ⅰ类地区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等6个省(市),属于高人工流产水平地区;Ⅱ类地区包括天津市、山东省、广西壮族自区等11个省(市、自治区),属于中等人工流产水平地区,Ⅲ类地区包括青海省、河南省、西藏自治区等14个省(自治区),属于低人工流产水平地区;聚类分析的3个不同人工流产水平组包含的省份与其他分组方式包含省份的情况不完全一致。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人工流产影响因素的结果显示:人工流产例数主要受城镇人口比重的影响,人工流产活产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是否自治区,而人工流产率则同时受到GDP、城镇人口比重和是否自治区的影响。小结:中国不同地区人工流产水平不同。人工流产受多种因素影响,地区计划生育政策宽松的省份,人工流产水平高;地区经济水平高、城镇人口比重大的地区,人工流产水平较高。管理者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第三部分基于两次欧盟调查数据的中国重复人工流产分析目的:使用两次欧盟资助项目中人工流产数据,分析不同时期中国重复人工流产的差异以及影响重复人工流产的因素。方法:两次横断面调查(2005-2007年和2015-2016年)分别涉及3个城市24家医院和全国30省(市、自治区)90家医院,所有在调查期间因意外妊娠而至样本医疗机构进行人工流产的早期妊娠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用于流产妇女人口学特征、重复流产比例以及流产原因比较。通过对年龄、学历、职业、婚姻和生育状况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SM),调整两次调查流产女性人口学特征不同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使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ZNBI)分析重复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26125名人工流产女性参与研究,第一次调查9497人,第二次调查16628人。与第二次调查比较,第一次调查的人工流产女性年龄偏小,初中及以下低学历者较少,无业/待业者比例少,未婚、无子女者较多,两次调查女性在年龄、学历、职业、婚姻和生育状况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第一次调查重复人工流产比例为44.97%,第二次调查重复人工流产比例为5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PSM调整后第一次调查重复人工流产比例为60.28%,明显高于第一次调查结果11.11%(P<0.001)。零膨胀负二项回归的零膨胀模型显示,第二次调查人工流产妇女中重复流产发生的比例低于第一次调查(ORadj及95%CI:13.932(8.396,23.119),下同);大专(0.460(0.306,0.691))、高中/职中/中专(0.189(0.100,0.359))和初中(0.117(0.046,0.299))学历者发生重复人工流产的危险性高于大学及以上者;与无业/待业妇女者比较,从事服务行业女性发生重复人工流产的危险性较高(0.193(0.069,0.535));已婚和已育妇女发生重复人工流产的危险性较高(0.310(0.198,0.485)和0.083(0.054,0.127))。零膨胀计数模型显示,第二次调查时平均重复人工流产次数是第一次调查的91.9%(95%CI:(87.9%,96.0%),下同);年龄在21-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以及40岁以上的人工流产女性的重复流产次数分别是20岁及以下人工流产女性的1.779(1.624,1.950)倍、2.547(2.309,2.809)倍、3.272(2.960,3.618)倍、4.011(3.618,4.448)倍和3.932(3.465,4.461)倍;与大学及以上学历人工流产女性平均人工流产次数比较,大专学历者是其平均次数的1.176(1.111,1.246)倍,其他学历者约是其平均次数的1.3倍;除管理人员外,其他各类职业的人工流产女性平均流产次数约是无业/待业者的60%-95%;已婚女性平均重复人工流产次数是未婚者的92.9%(87.9%,98.2%);已育者平均重复流产次数是未育者的1.171(1.098-1.249)倍。两次调查重复流产女性意外妊娠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原始数据中第二次调查“避孕失败”的比例(52.13%)高于第一次调查(51.32%),而PSM调整后第二次调查“避孕失败”的比例(52.52%)低于第一次调查(56.83%)。原始数据和PSM数据均显示,第一次调查“未避孕”原因中“不想避孕/不认为会怀孕”和“未准备好避孕工具情况下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各占40%;第二次调查“不想避孕/不认为会怀孕”的比例超过75%,“未准好避孕工具情况下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不到20%;两次调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论是原始数据还是PSM数据,第一次调查时构成比排前两位的“避孕失败”的原因均是“紧急避孕”和“安全套/膜/栓”,而第二次调查排名前两位的则为“安全套/膜/栓”和“安全期避孕”,两次调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小结:中国重复流产比例较10年前降低。婚育状况、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是人工流产女性重复流产的影响因素。目前女性意外妊娠的原因发生改变,“不想避孕/认为不会怀孕”以及安全套/膜/栓避孕或安全期避孕导致避孕失败是重复人工流产女性意外妊娠的主要原因。

周妮[6](2019)在《沿海大城市外来未婚女工自杀意念及相关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自杀是公认的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在中国15-34岁人群中,自杀是第一位死因,自杀意念是评估自杀死亡发生危险性程度的重要预测因素。大规模劳动力人群的流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近年来女性比例呈上升趋势,以上海、广州两大沿海城市为代表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是外来务工人员聚居的重要经济区域。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状况普遍不佳,连续的自杀死亡事件造成极大社会影响,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应该得到更多关注,既有研究表明外来未婚女工心理健康状态明显差于已婚。目前缺乏针对外来未婚女工群体的自杀意念研究。目的评估沿海大城市外来未婚女工自杀意念发生状况,探索社会心理因素、生殖健康相关因素、危险行为、社会支持等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索自杀意念发生路径。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广州各两家工厂3553名外来未婚女工开展问卷调查,采集人口学、社会心理、生殖健康、危险行为、社会支持等相关信息,用logistic回归分析自杀意念相关因素,基于问题行为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深入研究自杀意念与各相关因素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调查对象中有287人(8.1%)在过去一年中有过自杀意念。校正人口学因素后的单因素分析发现,自尊、焦虑、孤独、抑郁、对未婚先孕态度、对婚前多次流产态度、意外怀孕经历、人工流产经历、饮酒、情感支持、经济支持都是该人群自杀意念相关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发现,低自尊(ORm=1.47,95%CI=1.03-2.11)、高孤独(ORm=3.30,95%CI=2.42-4.51)、弱情感支持(ORm=2.68,95%CI=2.00-3.61)、弱经济支持(ORm=3.79,95%CI=2.86-5.04)、饮酒(ORm=1.42,95%CI=1.04-1.93)为关键因素。基于PBT构建自杀意念结构方程模型具有良好的理论契合性和适配度(?2/DF=4.765,RMSEA=0.033,GFI=0.993,NFI=0.984,CFI=0.987)。模型结果显示:人格系统(β=0.201,P<0.001)、感知环境系统(β=0.273,P<0.001)、行为系统(β=-0.044,P<0.05)均对外来未婚女工自杀意念产生直接影响。行为系统和感知环境系统(β=0.112,P<0.001)、行为系统和人格系统(β=0.313,P<0.001)、人格系统和环境感知系统(β=0.338,P<0.001)两两相关。抑郁(β=0.876,P<0.001)、孤独(β=0.693,P<0.001)、焦虑(β=0.715,P<0.001)、自尊(β=-0.537,P<0.001)可测量人格系统。情感支持(β=0.739,P<0.001)、经济支持(0.765,P<0.001)可预测感知环境系统。吸烟(β=0.612,P<0.001)、饮酒(β=0.756,P<0.001)、生殖健康行为(β=0.188,P<0.001)可测量行为系统。结论外来未婚女工的危险行为、社会心理问题、社会支持、生殖健康相关行为等都会增加自杀意念发生的风险,感知环境系统、人格系统、行为系统相互关联,并对自杀意念有直接影响作用。针对该群体应构建系统、全面的预防与干预机制,着力提升社会支持力度,有效防范自杀意念的发生。

何甜田[7](2019)在《中国女性流动人口未婚先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女性流动人口未婚先孕率随女性生育年龄、生育时期与时代变化而呈现出的特征与趋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2-2016年国家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分层年龄—期间—队列交叉分类随机效应模型(HAPCCCREM)分析女性流动人口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594 873名女性流动人口中,有22. 2%的女性是未婚先孕。未婚先孕率在21世纪初出现大幅增长,达到25%左右。女性生育年龄越小,出生世代越晚,未婚先孕率越高。并且农业户口、汉族、有婚前流动经历的女性发生未婚先孕的可能性更高,而教育可以降低未婚先孕发生的可能性。结论实际情况中,女性流动人口的未婚先孕率在25%以上,处于较高的水平。社区卫生人员需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教育,特别是农业户口、教育水平偏低、年龄偏小的女性。

陈朝霞[8](2018)在《伦理干预对低龄女性意外妊娠及人工流产后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伦理干预对低龄女性意外妊娠及人工流产后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92例拟行人工流产术的低龄女性意外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常规干预+伦理干预的观察组(46例)和给予常规干预的对照组(46例),分别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等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人际关系敏感(t=2.32,P<0.05)、偏执(t=2.44,P<0.05)、躯体化(t=2.15,P<0.05)、敌对(t=2.56,P<0.05)、强迫(t=2.63,P<0.05)、焦虑(t=2.07,P<0.05)、恐怖(t=2.11,P<0.05)、抑郁(2.02,P<0.05)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精神病性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Beck抑郁问卷(BDI)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t=3.50,P<0.05);观察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χ2=9.91,P<0.05);干预后,观察组意外妊娠原因知晓率(χ2=4.48,P<0.05)、性相关生理知识知晓率(χ2=4.35,P<0.05)、危险期和安全期知晓率(χ2=4.36,P<0.05)、避孕方法知晓率(χ2=4.38,P<0.05)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人工流产危害知晓率(χ2=5.47,P<0.05)、人工流产方法知晓率(χ2=5.58,P<0.05)、人工流产风险知晓率(χ2=4.38,P<0.05)、人工流产注意事项知晓率(χ2=5.72,P<0.05)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伦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低龄女性意外妊娠及人工流产后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还能引导患者建立正确的性观念,掌握避孕等相关知识,以防再次发生意外妊娠。

罗晓梅,白彩云[9](2017)在《延安市未婚先孕人工流产青年女性生殖健康需求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延安市未婚先孕人工流产的青年女性生殖健康需求。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0月在本院进行人工流产的延安市未婚先孕青年女性568例作为调查对象,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生殖健康需求问卷,调查其一般资料、生殖健康需求,同时分析生殖健康需求与人工流产安全性、生殖健康态度、生殖健康教育、生殖健康行为的相关性。结果调查对象对于生殖健康需求顺位分别为人工流产安全(3.40±0.59)分、生殖健康态度(2.27±0.81)分、生殖健康教育(2.11±0.62)分、生殖健康行为(1.95±0.72)分,总需求评分为(9.82±1.98)分。在健康教育评分中,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不良生活行为、职业等因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不良生活行为对青年女性的生殖健康需求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延安市未婚先孕人工流产青年女性的生殖健康需求多与生殖健康态度及人工流产安全相关,文化程度、年龄、职业、不良生活行为是主要影响因素,要积极加强针对性干预。

黄河[10](2014)在《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策略探析》文中研究说明未婚女性人工流产是目前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实施人工流产会发生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对受术者或再次妊娠时对母婴均可产生不良影响;未婚人工流产女性除了要承受早孕反应、人工流产带来的躯体痛苦和心理压力外,还要承受传统文化价值观和禁忌带来的精神压力。这些身心创伤,将会长期威胁她们的生殖健康和心理健康,影响她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将来的家庭和生育,严重的甚至有社会危害。本文以未婚人工流产女性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南京市某三甲医院妇产科计划生育手术室预约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30岁以下并自愿配合的女性进行了问卷调查,每套问卷包含5份专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人际归因量表、大五人格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及人口学信息若干,共回收有效问卷81套,包括已婚者38套,未婚者43套。并对其中7位配合度较高的未婚女性进行了一对一访谈。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社会精神医学的角度,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的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多维度探讨,并提出了干预与预防的策略。t检验结果显示:未婚组焦虑和抑郁程度分别为(48.79±7.81)和(50.91±8.84),显着高于已婚组的(40.70±9.23)和(41.54±10.54)(p<0.01),可见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结合受访者访谈资料,从马斯洛五个需要层次的角度梳理了不良心理问题的原因,同时,分析指出这些不良心理问题的消极影响。在人口学信息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人际归因量表、大五人格量表(NEO-FFI)的各维度与焦虑抑郁水平的相关性检验结果的基础上,以焦虑或抑郁水平(SAS或SDS量表得分)为因变量,以与未婚人工流产妇女的情绪相关性显着的多个变量作为自变量,使用逐步回归法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给出了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人格的神经质、内-外归因倾向、年龄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的焦虑水平影响最为显着,标准回归系数为0.477、0.315、-0.273;人格的神经质和年龄对抑郁水平影响最大,标准回归系数为0.613和-0.269。此外,人格的谨慎性、外倾性和开放性对客观社会支持影响最大。可见,人格与社会因素是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问题的重要关联因素。建议从围术期心理干预、归因干预、人格培养,以及推广流产后关爱服务几个方面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进行干预,以缓解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的不良情绪。并呼吁从加强性观念和性知识的基础教育、优化学校的相关管理、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媒体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等方面加以正确引导,期望能够建立多元社会支持系统,通过各系统的共同努力来预防未婚先孕,从根本上缓解未婚人工流产这一这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二、人工流产对未婚先孕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流产对未婚先孕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深圳市外来女工人工重复流产相关因素决策树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方法
    1.3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外来女工流产次数影响因素分析(表1)
    2.3 外来女工流产次数的决策树分析(图1)
3 讨论

(2)宫葆止血颗粒联合优思明在未婚先孕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见表4。
3 讨论

(3)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基本资料
        1.2.2 对照组处理
        1.2.3 观察组处理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婚姻、既往流产次数、年龄对比
    2.2 术后即时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率
    2.3 术后1 月、3 月、6 月、12 月避孕方式
    2.4 术后随访率
    2.5 术后重复流产率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青年未婚女性意外妊娠药物流产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1.2.2 资料分析
        1.2.3 伦理问题
2 结果
    2.1 主题1:心理负担重
        2.1.1 恐惧与焦虑
        2.1.2 对流产并发症及自身健康的担心
        2.1.3 畏惧世俗眼光
        2.1.4 负罪感与负疚心理
    2.2 主题2:避孕知识缺乏
    2.3 主题3:缺乏家庭支持
    2.4 主题4:妊娠与药物流产引起的躯体不适
        2.4.1 早孕反应影响日常生活
        2.4.2 口服流产药物引起强烈生理不适
        2.4.3 流产过程不顺增加痛苦体验
    2.5 主题5:积极应对与正性启发
        2.5.1 主动了解流产相关知识
        2.5.2 坚定避孕态度
        2.5.3 思想成长
3 讨论
    3.1 青年未婚女性是普及生殖健康知识的重点人群
    3.2 转变消极的家庭性教育态度
    3.3 为未婚流产女性实施PAC服务时注意心理支持
    3.4 注意避孕知识教育时机,提高教育效果

(5)中国育龄妇女人工流产水平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中国近五十年人工流产及其并发症流行趋势和未来预测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国不同地区人工流产差异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两次欧盟调查数据的中国重复人工流产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中国人工流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沿海大城市外来未婚女工自杀意念及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分析
    2.5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3.1 社会人口学特征与自杀意念状况分析
    3.2 人格系统相关因素与自杀意念状况分析
    3.3 感知环境系统相关因素与自杀意念状况分析
    3.4 行为系统相关因素与自杀意念状况分析
    3.5 自杀意念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6 不同城市自杀意念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3.7 构建自杀意念的结构方程模型
    3.8 结构方程模型在不同城市的适配
第四章 讨论
    4.1 外来未婚女工自杀意念发生现状
    4.2 社会人口学特征与自杀意念关系
    4.3 社会心理因素与自杀意念关系
    4.4 社会支持相关因素与自杀意念的关系
    4.5 健康危险行为相关因素与自杀意念关系
    4.6 基于PBT的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
    4.7 研究的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7)中国女性流动人口未婚先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女性流动人口未婚先孕的HAPC模型分析
    2.2 未婚先孕率的变化趋势
    2.3 未婚先孕的影响因素
    2.4 户口和流动经历的期间效应
3 讨论

(8)伦理干预对低龄女性意外妊娠及人工流产后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常规干预
        1.2.2 伦理干预
        1.2.3 观察指标
        1.2.3. 1 心理健康状态自评评分
        1.2.3. 2 抑郁评分
        1.2.3. 3 满意度
        1.2.3. 4 意外妊娠认知程度
        1.2.3. 5 人工流产认知程度
    1.3 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CL-90评分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BDI评分差值比较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2.4 两组干预前后意外妊娠认知程度比较
    2.5 两组干预前后人工流产认知程度比较
3 讨论

(9)延安市未婚先孕人工流产青年女性生殖健康需求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内容
    1.3 调查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生殖健康需求
    2.3 影响调查对象生殖健康需求的单因素分析
    2.4 影响调查对象生殖健康需求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10)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策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逻辑起点
    1.2 研究背景
        1.2.1 我国人工流产的现状
        1.2.2 未婚人工流产増多的原因
        1.2.3 未婚人工流产的危害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4.1 国外相关研究回顾
        1.4.2 国内相关研究回顾
    1.5 基本架构与创新之处
        1.5.1 基本架构
        1.5.2 创新之处
第2章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2.1 核心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社会支持理论
        2.2.2 归因理论
        2.2.3 大五人格理论
        2.2.4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3 研究对象与研究假设
        2.3.1 研究对象
        2.3.2 研究假设
    2.4 研究方法
        2.4.1 文献研究
        2.4.2 问卷研究
        2.4.3 访谈研究
第3章 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问题的核心表征:焦虑与抑郁
    3.1 量表结果统计与分析
        3.1.1 未婚组与已婚组焦虑与抑郁程度的差异检验
        3.1.2 个体焦虑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
        3.1.3 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存在突出的焦虑与抑郁情绪
    3.2 访谈记录与不良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生理需要受影响
        3.2.2 安全需要受到影响
        3.2.3 爱与归属的需要面对冲突
        3.2.4 尊重的需要受到影响
        3.2.5 自我实现的需要无望
    3.3 不良心理问题的消极影响
        3.3.1 生理危害
        3.3.2 影响工作或学习
        3.3.3 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3.3.4 社会危害
第4章 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问题的关联因素:人格与社会
    4.1 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问题关联因素的相关分析
        4.1.1 人口学相关
        4.1.2 社会支持相关
        4.1.3 归因方式相关
        4.1.4 人格相关
    4.2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4.2.1 心理状态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4.2.2 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度的回归分析
第5章 问题的回应策略:社会支持、干预与预防
    5.1 缓解个体不良情绪的干预建议
        5.1.1 医疗机构的围术期干预
        5.1.2 归因干预
        5.1.3 人格培养
        5.1.4 推广流产后关爱服务
    5.2 预防未婚先孕的策略:多元社会支持
        5.2.1 加强性观念和性知识的基础教育
        5.2.2 优化学校的相关管理
        5.2.3 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5.2.4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5.2.5 加强媒体的正确引导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附录2 人际归因量表
附录3 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O-FFI)
附录4 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录5 抑郁自评量表(SDS)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四、人工流产对未婚先孕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圳市外来女工人工重复流产相关因素决策树分析[J]. 张东枚,郑洁楠,李柔柔,李芬香,李炳熹,林小嫚,陈夏明. 中国公共卫生, 2022(01)
  • [2]宫葆止血颗粒联合优思明在未婚先孕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中的作用[J]. 汪敏,方小岳,邱淑芬. 中国妇幼保健, 2021(09)
  • [3]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的应用效果评价[D]. 杨玲.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2)
  • [4]青年未婚女性意外妊娠药物流产的质性研究[J]. 胡永凤,王晓红,高伟,赵娣,张燕,王雪梅,韩娜娜. 齐鲁护理杂志, 2020(09)
  • [5]中国育龄妇女人工流产水平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分析[D]. 唐龙妹.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6]沿海大城市外来未婚女工自杀意念及相关因素研究[D]. 周妮.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7]中国女性流动人口未婚先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何甜田. 中国妇幼保健, 2019(16)
  • [8]伦理干预对低龄女性意外妊娠及人工流产后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的影响[J]. 陈朝霞.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8(09)
  • [9]延安市未婚先孕人工流产青年女性生殖健康需求调查[J]. 罗晓梅,白彩云. 西南国防医药, 2017(11)
  • [10]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策略探析[D]. 黄河. 南京师范大学, 2014(02)

标签:;  ;  ;  ;  ;  

人工流产对未婚妇女孕前身心健康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