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IE浏览器地址栏中的网络实名

清除IE浏览器地址栏中的网络实名

一、清除IE浏览器地址栏中的网络实名(论文文献综述)

宋伟玲[1](2020)在《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的问题及对策——网管十年谈网络安全》文中提出中学校园网络是学校信息化教学的重要设施,确保校园网络的安全使用是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随着网络应用的逐步深入,中学校园网络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本人对于网络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结合个人多年的实践经验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探讨了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的防护策略。

刘警帆[2](2019)在《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定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络犯罪是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传统犯罪衍生出来的产物,本质特征在于跨地域性,网络盗窃犯罪作为网络犯罪的其中一类,也具备这一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网络化、智能化,网络虚拟财产的角色愈发关键,成为网络犯罪重要犯罪对象之一。认定网络犯罪对传统刑法规则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挑战。相比于现实空间盗窃的手段,以网络作为犯罪手段降低了作案难度,但是增加了对财产风险防范难度。由于网络和盗窃行为结合起来的复杂性,加之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日益盛行,对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定性分析显得尤为必要。本文着重对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定性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文章主要由六部分构成。首先是引言部分,包括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现状。其次是对网络盗窃犯罪基本内涵进行阐述,包括概念、特征和类型。从现行法律条文认识了解网络盗窃犯罪,对比传统盗窃罪总结出网络盗窃犯罪特征,分别有以下特征:一、网络盗窃行为专业技术性强;二、网络盗窃犯罪对象具有虚拟性;三、网络盗窃行为跨地域性;四、网络盗窃犯罪模式趋向产业化。接着通过个案的形式介绍网络盗窃行为的类型,主要有盗窃个人网银、盗用网络服务、盗窃身份信息、盗窃网络游戏资源四个类型。然后针对网络虚拟财产这一重要概念进行分析,先界定虚拟财产的范围,理论界存在泛义说、广义说、狭义说,其中泛义说和广义说在现实中可行性和接受度较低,狭义说将网络虚拟财产限于网络游戏,此种定义可能难以适应网络发展。本文建议立足于网络大环境,能够将广义说和狭义说稍加结合来定义虚拟财产范围。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也是学术界的主要争论之一,有从财物属性角度进行说理的,也有认为属于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的理论声音。通过对网络虚拟财产在现行法律法规中的分析,以及其产生背景、作用、价值属性等方面的论证,最终本文得出结论认为网络虚拟财产有价值属性,与法律保护的“财物”无异,应当归为刑法保护之物的范围内。再次,在本章内容之后引出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认定。司法实务中对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存在下列定性:一、盗窃罪;二、侵犯通信自由罪;三、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四、职务侵占罪;五、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本节采取案例分析和法理分析的方式来探讨盗窃网络虚拟行为应该如何定性。通过对犯罪对象,犯罪行为以及侵犯的法益等要素进行分析后,认为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不符合侵犯通讯自由罪和计算机类犯罪的构成要件;在特殊情况下,会和职务侵占罪产生竞合,此时应当分析法律条文间的关系,采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符合盗窃罪构成要件,在判例的支撑和进行理论分析后,笔者提出观点,即盗窃的网络虚拟财产是盗窃罪的犯罪对象,侵犯的法益是用户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所有权财产权益,网络盗窃行为是传统盗窃罪在网络空间的延申,犯罪手段从现实中的秘密窃取转换成网络空间中的秘密窃取,盗窃行为的本质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因此,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定性应当以盗窃罪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与此同时在司法实践中,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定性也陷入困境,产生管辖权难以确定的问题,原因在于网络犯罪行为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分离和属地管辖在网络空间失灵两个层面。此外是犯罪数额难认定问题,主要源于虚拟财产价值难以有效证明,虚拟财产与价值计算不具有同一性,受害者的损失不确定这三方面。还有调查取证难进行,其中主要针对电子证据分析。电子证据不易收集和保全,取证过程面临技术问题,加之犯罪行为人和受害者身份难确定,取证过程备受阻碍,影响司法工作顺利进行。最后,针对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定性分析中存在的争议问题和面临的困境,笔者提出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防控机制的规则构建,分别从实体性规则、程序性规则、社会规则三个方面提出建议,旨在能够更好地对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进行定性和防控。对犯罪行为的准确定性,从完善法律法规到运用到实践中需要时间,也需要国家机关、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要立足国情发展,立足法律体系,立足盗窃罪的本质,致力于严厉打击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维护受害者合法权益。

文梓薇[3](2019)在《浅析互联网电子证据之公证保全证据》文中提出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的飞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便利,同时也产生了形态各异的网络侵权现象,在网络侵权日益严重的今日,公证保全证据成为人们维护自身权益不被侵害的一种工具,保全互联网电子证据公证成为如今公证机构的主要业务之一,公证保全证据在互联网电子证据保全中所产生的作用,公证保全证据活动在审判过程中存在的瑕疵以及互联网电子证据保全的办证程序等问题,笔者依据其办证经验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整理。

胡盼盼[4](2019)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介技术对隐私观念的影响》文中指出互联网时代,新媒介技术融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认为,隐私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隐私的本质在于对个人信息的控制,当收集、存储、传播、利用信息的方式发生改变时,人们对隐私的观念也会随之改变。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隐私观念产生了较大影响。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预言人类社会将进入一种数字化生存状态,即每个人都以信息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个人信息的重要性凸显,而互联网的实名制、网络化生存导致了个人信息的滥用,增加了个人信息暴露的途径,互联网技术的信息记录、存储、传播特性使得个人信息隐私更容易被泄露。与之共同起作用的是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将个人信息用于精准营销,从而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因此个人信息隐私的属性从人格属性拓展到财产属性,个人信息隐私在人们思想观念里的地位更加重要,而个人信息隐私所包含的商业利益驱使个人、企业不遗余力地去收集、贩卖个人信息隐私,从而导致了大规模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由此倒逼人们提高个人信息隐私保护意识,个人信息隐私观念由此强化。回顾媒介技术发展史,从精英控制的传统媒介到人人都有话筒的自媒体,媒介平权化进程中个人隐私的袒露欲望得到了释放,在自媒体塑造的媒介化交往过程中,隐私分享作为维持社交关系的一种重要途径,在信息冗杂的自媒体环境下,公开隐私有利于获得关注,而自媒体的运营机制也在鼓励人们不断进行隐私公开,因此人们疯狂地在朋友圈等自媒体上自曝,个人活动隐私观念逐渐弱化。传统观念认为隐私仅存在于私人空间,公共空间并无隐私,而电子摄像头等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导致了物理空间的消失,人们失去了对场景信息的控制,人们呼吁公共空间内的隐私保护,公共空间隐私观念在新媒介技术的影响下开始萌芽。互联网时代各项新媒介技术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对隐私侵犯也不断加剧,人们隐私保护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在媒介落后时期,人们通过消极的隐就能实现对隐私的保护,而新媒介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人们的隐私再也无处可隐藏,面对新技术对个人隐私的自动性、普遍性侵犯,人们呼吁通过私来实现对个人隐私信息的控制权,隐私保护观念的核心由隐开始转向私。

祝晓琪[5](2018)在《朱某诉百度公司隐私权案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朱某诉百度公司隐私权纠纷案”是中国互联网cookie侵权第一案,在信息时代,网络活动轨迹等碎片化信息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商业价值,因而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搜集个人网络活动轨迹信息并进行商业化利用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但我国当前立法上对此并没有明文规定,理论上也缺乏深入的探讨,一、二审法院在本案的判决上采取了不同的理论基础。另外由于我国在个人信息的保护方面没有完善的法律来支撑,以至于在司法实践中引发争议。本文通过深入剖析案件事实和法律焦点,特别是细致解读一、二审判决书,探讨本案所蕴含的理论线索,将本案所折射的个人信息和隐私的理论问题引入到当前中国现实的网络数据实践之中,重新思考、研究相关理论与概念,借此指出目前法律建构的不足和缺陷,强调大数据时代应该正视个人信息侵权的现实情况。同时本文尝试总结本案法院的法律推理过程,通过比较两审法院的不同观点,分析法院的争议焦点,然后提出自己对法院推理过程的看法,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看法以及对于cookie侵权的相关保护。

俞灵灵[6](2018)在《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文中认为移动电商领域竞争模式的升级、一般条款的抽象性和立法者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使得法官在裁判时难以沿用传统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方式,难以用现有的具体规则去处理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实践中往往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因此,站在移动电商的大背景下,从判决书本身出发对上述司法难点进行甄别考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裁判文书网涉及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59份判决书为样本,从宏观视角对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从微观视角对裁判的现状进行探究,发现法官难以厘清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关系,对竞争关系认定态度模糊,对竞争行为的正当性判定存在疑问。而对竞争行为正当性判定存疑又具体表现为三点,一般条款适用泛道德化、说理论证两级分化及同等情形不同对待。在此基础上,本文探析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官对法律的适用理论存在误读,一般条款本身的抽象性及道德性影响了法官理性审判,司法论证及配套机制的缺乏导致了法官难以寻得正义。经由剖析,本文分别从条文本身、法官本身及配套措施出发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即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严格法律的适用程序和加强说理论证以约束法官审慎裁判;提升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级别、优化电子证据机制和建立案例族谱以弥补配套措施的缺失。我国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于2017年11月4日颁布,而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新法颁布前,法官对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是依托旧法来实现的。新法的颁布完善了旧法在新商业时代所暴露出的弊端。而本文通过判决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也与新法部分所修之处契合。

王凤琪[7](2017)在《邮储银行P2P理财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传统的小额借贷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如借贷的手续比较复杂,借贷的效率不高等问题,基于计算机技术对小额借贷进行研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小额借贷的方式多样性,小额借贷实际操作的风险性较大,更提升了小额借贷应用系统建设的难度。考虑到目前的理财产品在收益率以及安全性都存在的不足,而小额信贷则有可观的收益,结合以用户的利益为中心的原则,在保证企业信贷风险降到最低的同时实现银行利益最大化,邮储银行决定设计与实现P2P理财应用系统。依据小额借贷的需求,并结合小额借贷的实际情况,本文基于web系统设计与实现了邮储银行P2P理财应用系统。本文主要研究邮储银行P2P理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突出以安全性强、利润率高、投资去向明确为理念,最终实现银行P2P理财平台的一个银行业的创新。本文开发所使用的关键技术有:JAVA、J2EE架构、B/S架构、MVC设计模式、MYSQL数据库等。系统主要按照传统的三层模式进行开发设计,主要有表现层、逻辑层、数据层。用户先进行系统访问,使用IE浏览器进行,利用前端的控制器首先进行拦截相关用户的需求,按照用户的相关需求地址找到相对应的控制层,再次通过找到的控制层对应相关业务的逻辑层,逻辑层主要负责处理用户的请求。其中,用户会对数据库有所访问,将会通过业务逻辑接口中的数据访问对接数据库进行相关访问操作,将访问的数据再次通过控制层转到页面展示给用户。系统主要实现了投资借款管理、资金管理、认证管理、客户管理、系统管理等五大功能。投资借款管理实现了投资服务和借款服务,投资人在本模块中可以对投资的方案进行选择,对借款信息进行查询,对借款的对象进行选择,并对投标进行设置;借款人在本模块中,可以对还款信息进行查询,可以绑定银行卡,对借款需求进行发布,对借款的信息进行查询,并进行借贷费用的支付;资金管理实现了资金充值、资金提现、资金投标、资金查询;认证管理实现了基本设置、友好管理、站内沟通、隐私设置;客户管理方面实现了用户的信息管理、客户的信息管理和积分管理;系统管理方面实现了系统的基础设置、操作记录审计、用户权限设置、日志管理。系统的最后进行了测试,这些测试是关键性的,主要包括软件功能和性能的有关测试,功能的测试能够保证系统的、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性能测试主要体现系统是否能运行稳定,通过测试基本证实了该项设计的可行性。通过对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解决了现有理财应用平台收益率低、风险较高等问题,为小额贷款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为邮储银行小额产品开启创新的模式,提升了小额借贷的效率,为今后的邮储银行P2P理财应用系统的研究奠定基础。

曹亮[8](2016)在《金融机构理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金融在当今世界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互联网处理金融业务。伴随着互联网金融兴起的还有互联网理财,互联网理财凭借着其简单快捷、学习门槛低、产品收益高以及产品可选择性强的优势,迅速吸引了大量的对互联网理财感兴趣的用户,其提出的“1元理财”的观点,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本系统的开发设计正是在互联网理财流行的大背景之下,旨在提供各类理财产品,使理财用户能够在本系统上方便快捷的找到需要的产品,充分体现方便快捷的特点。同时,系统提供的产品从低端到高端无所不包,门槛低,简单易用,能够吸引不同层次的用户。系统采用了SpringMVC技术,结合MySQL技术,以及与JSP相关的前端技术作为理论依据,对开发的系统所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系统进行开发之前,对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需求分析阶段主要包括可行性分析、功能需求分析、非功能需求分析以及系统用户角色分析。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主要在该阶段确定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确定系统的运行环境,对系统的技术和功能架构进行了详细设计,以及对数据库进行相关设计。在系统完成总体设计之后,还需要编码实现整个系统,使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了系统测试,对系统从功能、安全性、兼容性和性能等方面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在不同系统下正常运行,并且能够承受高并发访问。

张楠[9](2016)在《某部门网络安全管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化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网络安全的防护和管理己经成为现如今企业、政府部门和高校等的重要课题,如何建立完备的安全防护体系,确保网络系统得以正常运转,以保护政府的信息资源不受侵害,己成为摆在建设者与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难题。安全是网络赖以生存的保障,只有安全得到保障,网络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网络安全技术随着人们网络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目前主要的技术如身份认证、终端防护、网络审计及流量回溯分析是网络安全的重要防线。另外,如何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本部门网络安全建设的实例,重点研究本部门网络的安全问题。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网络安全的研究现状、相关理论和现实情况进行阐述,分析了本部门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了本部门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最后对本部门网络安全技术进行了测试。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部门网络安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1)对国内外网络的安全现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2)介绍了目前主要的网络安全技术;(3)分析了校园网安全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风险;(4)阐述了本部门网络的安全需求;(5)提出了具体的网络安全实施方案。该方案从移动办公接入系统、威胁检测系统、病毒防护系统、客户端安全管理系统、数据库安全防护系统、身份认证系统、信息安全审计系统、灾备系统、流量回溯分析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分类研究;(6)对实施方案进行了测试;(7)总结和对后续工作的展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本部门建立了较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能够更有效地防范信息系统来自各方面的攻击和威胁,大幅提升网络抗风险水平。

钟岳[10](2013)在《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软件支持与应用》文中认为语文信息化教学是近年来出现的教学新形势。随着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我们可以把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解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语文学习资源和语文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文章主要介绍了在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如何进行教学资源的采集、编辑、发布,并讲解了信息采集类软件——维棠FLV视频下载软件的应用与狸窝全能视频转换器软件的应用、信息编辑类软件——Macromedia Flash8和HAGoldWave软件的使用,以及多款信息发布平台类软件的应用。

二、清除IE浏览器地址栏中的网络实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除IE浏览器地址栏中的网络实名(论文提纲范文)

(1)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的问题及对策——网管十年谈网络安全(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学校园网络安全所面临的威胁
2 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2.1 IP地址冲突,导致一些用户无法上网
    2.2 ARP地址欺骗比较疯狂,导致电脑网络时断时续
    2.3 IE浏览器出现故障,导致无法上网
    2.4 DNS服务器问题,造成网络登录失败
    2.5 由于校园网内有电脑中毒,导致整个网络时断时续
    2.6 由于校园网内部的人为破坏,导致学校网络异常
3 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的防护策略
    3.1 加强人员的网络安全培训
    3.2 防火墙技术
    3.3 VLAN划分
    3.4 加强用户认证
    3.5 设置用户权限
    3.6 及时升级和更新

(2)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小结
一、网络盗窃犯罪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一)网络盗窃犯罪的概念
    (二)网络盗窃行为的特征
        1.网络盗窃行为专业技术性强
        2.网络盗窃犯罪对象具有虚拟性
        3.网络盗窃行为跨地域性
        4.网络盗窃犯罪模式趋向产业化
    (三)网络盗窃行为的类型
        1.盗窃个人网银
        2.盗用网络服务
        3.盗窃身份信息
        4.盗窃网络游戏资源
二、网络虚拟财产的范围和法律属性的认定
    (一)网络虚拟财产的范围
        1.泛义说
        2.广义说
        3.狭义说
    (二)关于网络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争论
        1.财物属性
        2.物权说
        3.债权说
        4.知识产权说
    (三)虚拟财产法律属性定性之见
        1.网络虚拟财产具有财物属性
        2.盗窃网络虚拟财产侵犯的法益是财产性权益
三、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认定
    (一)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定性争议
        1.盗窃罪及法理分析
        2.侵犯通信自由罪及法理分析
        3.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及法理分析
        4.职务侵占罪及法理分析
        5.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及法理分析
    (二)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应当认定为盗窃罪
        1.关于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三个判例
        2.共性分析
        3.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定性之见
四、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定性困境
    (一)管辖权难以确定
        1.网络犯罪行为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分离
        2.属地管辖在网络空间失灵
        2.1 属地管辖权和保护管辖权的冲突
        2.2 普遍管辖权原则不具有可操作性
    (二)犯罪数额难认定
        1.虚拟财产价值难以有效证明
        2.虚拟财产与价值计算不具有同一性
        3.受害者的损失不确定
    (三)调查取证难进行
        1.电子证据难以收集和保全
        2.取证过程面临相关技术问题
        3.犯罪行为人和受害者身份难确定
五、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防控机制的规则构建
    (一)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防控机制的实体性规则构建
        1.准确定性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
        1.1 明文确定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及范围
        1.2 细化认定盗窃虚拟财产的数额标准
        2.明确域内域外管辖权职责
        2.1 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管辖
        2.2 跨境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管辖
    (二)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防控机制的程序性规制构建
        1.更新电子证据的取证规则
        1.1 取证技术标准化
        1.2 取证主体合法化
        2.加强电子证据保管制度的建设
        2.1 注重案发现场的保护
        2.2 合理封存原始存储介质
        2.3 完善电子数据保管平台服务
    (三)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社会规制
        1.严格落实网络信息“实名制”,建设网络浏览痕迹留存制度
        1.1 落实网络实名制
        1.2 实行痕迹留存制度
        2.强化多方共同管理,重视境外协同合作
        2.1 加强网络平台管理
        2.2 强化各方共同管理
        2.3 境外合作加大跨境打击力度
        3.加强专业技术研发,及时掌握犯罪动向
        3.1 加大网络技术研发力度,提高防御安全体系
        3.2 完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及时掌握犯罪动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互联网时代新媒介技术对隐私观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隐私
        1.2.2 隐私观念
        1.2.3 隐私权
        1.2.4 隐私、隐私观念、隐私权三者的关系
    1.3 相关文献综述
        1.3.1 国外关于媒介技术与隐私观念的研究综述
        1.3.2 国内关于媒介技术与隐私观念的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互联网时代隐私观念变化与新媒介技术相关
    2.1 互联网时代隐私问题突现
        2.1.1 个人信息隐私事件
        2.1.2 隐私自曝事件
        2.1.3 空间隐私事件
    2.2 互联网时代隐私观念发生巨变
    2.3 隐私观念变化与媒介技术直接关联
第3章 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对个人信息隐私观念产生影响
    3.1 个人信息隐私重要性增强
        3.1.1 互联网环境中个人以信息化形式存在
        3.1.2 大数据技术赋予个人信息隐私财产价值
    3.2 个人信息隐私泄露问题剧增
        3.2.1 互联网技术增大了个人信息隐私泄露的几率
        3.2.2 大数据技术加剧了对个人信息隐私的窃取
    3.3 个人信息隐私泄露后果加重
        3.3.1 精神伤害与私生活安宁被扰
        3.3.2 财产损失与生命健康威胁
    3.4 个人信息隐私观念强化
        3.4.1 个人在态度与行为上的表现
        3.4.2 企业在技术与管理上的改进
        3.4.3 政府在法律与监管上的跟进
第4章 自媒体技术对个人活动隐私观念产生影响
    4.1 隐私自曝与自媒体技术肇因
        4.1.1 媒介平权化释放了个人隐私袒露欲望
        4.1.2 隐私分享作为媒介化交往的重要内容
        4.1.3 袒露隐私成为获取关注的便捷途径
        4.1.4 自媒体运营机制鼓励隐私公开
    4.2 个人活动隐私观念弱化
第5章 电子摄像技术对公共空间隐私观念产生影响
    5.1 电子摄像技术冲破传统空间隐私观念
        5.1.1 传统隐私观念认为隐私止于屋门前
        5.1.2 电子摄像的“眼睛”无处不在与场景失控
    5.2 公共空间隐私观念萌芽
        5.2.1 个人对公共空间隐私的态度和保护行为
        5.2.2 政府在公共空间隐私保护上的表现
第6章 互联网时代隐私保护观念核心发生转变
    6.1 新媒介技术打破传统的隐私保护观念
        6.1.1 传统隐私保护观念以隐为核心
        6.1.2 新媒介技术侵入导致隐私无处可藏
        6.1.3 隐私保护从消极抵抗到主动控制
    6.2 隐私保护观念核心由隐变为私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B 隐私事件整理
致谢

(5)朱某诉百度公司隐私权案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案件的基本情况与争议焦点
    第一节 案件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案情简介
        二、人民法院的判决结果
    第二节 本案争议的焦点
        一、用户网络活动轨迹信息的法律性质
        二、利用cookie技术收集网络用户信息的侵权认定
第二章 用户网络活动轨迹信息的法律性质剖析
    第一节 网络活动轨迹信息的范围及性质
        一、网络活动轨迹信息的范围界定
        二、网络活动轨迹信息的法律性质
    第二节 法院对网络活动轨迹信息的法律推理
        一、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匿名性
        二、信息识别:直接识别与间接识别
第三章 利用Cookie侵害个人信息的侵权构成要件分析
    第一节 《侵权责任法》在本案的适用
        一、《侵权责任法》的保护范围
        二、《侵权责任法》原则适用
    第二节 本案侵害个人信息的侵权构成要件分析
        一、原告难以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
        二、原告难以证明损害的存在
        三、原告难以证明定向广告投放者主观上有过错
第四章 本案的启示
    第一节 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范
        一、我国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法规
        二、出台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三、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救济制度
    第二节 加强cookie侵权的保护
        一、行政监督与网络自律有待加强
        二、设置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机构
        三、加强行业自律,合理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缘起
2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异质化探析
    2.1 异于传统电商之移动电商新特征
        2.1.1 不再囿于时空
        2.1.2 集个性化数据
        2.1.3 具有聚合效应
    2.2 衍生的竞争行为较传统之不同点
        2.2.1 表现形式迥异
        2.2.2 对用户行为选择的更多限制
        2.2.3 对证据机制的更艰挑战
        2.2.4 对法官技艺的更高要求
3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司法裁判分析
    3.1 宏观视角:所采样本的实证分析
        3.1.1 以时间和地域为参数
        3.1.2 以案由为参数
        3.1.3 以被诉行为所涉的模块为参数
        3.1.4 以判决依据为参数
        3.1.5 以原告胜诉率为参数
    3.2 微观考察:判决依据及理由的运用歧义
        3.2.1 法法之间关系的歧义
        3.2.2 竞争关系考察之歧义
        3.2.3 竞争行为正当性判断之歧义
4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裁判困境的理论溯源
    4.1 知识产权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之关系剖析
        4.1.1 规范层面:法条竞合或想象竞合
        4.1.2 责任层面:竞合或独立
    4.2 竞争关系判定之理论廓清
        4.2.1 是否为前提
        4.2.2 标准之厘定
    4.3 不正当性的判断存疑之原因考察
        4.3.1 一般条款本身具抽象性及伦理性
        4.3.2 法官陷入适用困境和论证困境
        4.3.3 司法配套机制不完善
5 完善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制度之建议
    5.1 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
        5.1.1 填补一般条款
        5.1.2 明晰认定标准
    5.2 审慎法官裁判以走出现实困境
        5.2.1 严格适用程序
        5.2.2 加强说理论证
    5.3 升级配套机制以弥补缺失
        5.3.1 提升审判级别
        5.3.2 优化电子证据机制
        5.3.3 建立案例族谱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目次
作者简介

(7)邮储银行P2P理财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需求分析
    2.1 可行性分析
    2.2 总体需求
    2.3 业务流程分析
        2.3.1 投资服务
        2.3.2 借款服务
    2.4 功能需求
        2.4.1 投资借款管理
        2.4.2 资金管理
        2.4.3 认证管理
        2.4.4 客户管理
        2.4.5 系统管理
    2.5 非功能需求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设计
    3.1 系统设计原则
    3.2 系统架构设计
    3.3 网络拓扑图设计
    3.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4.1 投资借款管理
        3.4.2 资金管理
    3.5 数据库设计
        3.5.1 数据库设计步骤
        3.5.2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
        3.5.3 E-R图设计
        3.5.4 数据库表设计
        3.5.5 数据库维护管理
        3.5.6 数据库优化
    3.6 系统安全性设计
        3.6.1 安全框架
        3.6.2 安全技术架构
        3.6.3 安全技术简介
        3.6.4 主机系统安全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4.1 系统开发环境
    4.2 系统实现
        4.2.1 登录模块
        4.2.2 投资借款管理
        4.2.3 资金管理
        4.2.4 认证管理
        4.2.5 客户管理
        4.2.6 系统管理
    4.3 系统测试
        4.3.1 测试概述
        4.3.2 软件功能测试
        4.3.3 软件性能测试
        4.3.4 测试结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引文出处及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金融机构理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互联网理财优势
    1.4 系统介绍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系统关键技术
    2.1 Spring
        2.1.1 Spring的基本概念
        2.1.2 Spring的组成模块
        2.1.3 Spring MVC
    2.2 BEETL
    2.3 JSP
    2.4 JAVASCRIPT
    2.5 JQUERY
    2.6 MySQL
    2.7 推荐算法
第三章 需求分析
    3.1 可行性分析
        3.1.1 经济可行性
        3.1.2 技术可行性
        3.1.3 法律可行性
        3.1.4 操作可行性
    3.2 系统功能需求
        3.2.1 系统前台功能需求
        3.2.2 系统后台功能需求
    3.3 系统非功能需求
        3.3.1 性能需求
        3.3.2 安全性需求
        3.3.3 可维护性需求
        3.3.4 可扩展性需求
        3.3.5 可移植性需求
        3.3.6 测试性需求
    3.4 系统用户角色分析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
    4.1 系统概述
    4.2 系统设计原则
    4.3 系统运行环境设计
    4.4 系统技术架构
        4.4.1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4.4.2 系统缓存设计
    4.5 系统功能架构
        4.5.1 系统整体功能设计
        4.5.2 系统功能类设计
        4.5.3 系统功能包设计
    4.6 系统主要业务流程设计
        4.6.1 用户包销产品流程
        4.6.2 用户预约产品流程
        4.6.3 用户发布产品公告流程
    4.7 系统数据库设计
        4.7.1 实体属性图
        4.7.2 系统主要E-R图
        4.7.3 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第五章 系统详细实现
    5.1 系统关键代码分析
        5.1.1 用户注册、登录模块
        5.1.2 推荐产品模块
        5.1.3 产品筛选模块
        5.1.4 产品包销模块
        5.1.5 产品对比模块
        5.1.6 产品公告模块
    5.2 系统前台详细设计
        5.2.1 首页
        5.2.2 推荐产品页面
        5.2.3 信托、资管产品页面
        5.2.4 信托、资管产品详情页面
        5.2.5 私募产品页面
        5.2.6 私募产品详情页面
        5.2.7 产品管理页面
        5.2.8 我的公告页面
        5.2.9 我的关注页面
        5.2.10 我的订阅页面
        5.2.11 我的浏览页面
        5.2.12 我的消息页面
        5.2.13 资料修改页面
    5.3 系统后台详细设计
        5.3.1 网站抓取信息管理
        5.3.2 信托、资管产品信息管理
        5.3.3 用户注册信息管理
        5.3.4 产品公告管理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系统测试概述
    6.2 系统测试
        6.2.1 系统测试环境
        6.2.2 系统功能测试
        6.2.3 系统安全性测试
        6.2.4 系统兼容性测试
        6.2.5 系统性能测试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某部门网络安全管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统计部门网络安全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网络安全情况的现状研究
    1.3 本文的内容与体系
第二章 统计部门网络安全方案所需的技术
    2.1 防火墙
        2.1.1 防火墙技术的发展
        2.1.2 下一代防火墙的功能
    2.2 新型入侵防御系统
    2.3 入侵检测系统
        2.3.1 入侵检测的发展
        2.3.2 入侵检测的分类
        2.3.3 入侵检技术
    2.4 VPN
    2.5 数据库应用系统安全审计技术
    2.6 病毒防护技术
        2.6.1 病毒的发展
        2.6.2 计算机病毒防护技术
    2.7 客户端防护技术
    2.8 身份认证技术
        2.8.1 口令身份认证
        2.8.2 对称密钥身份认证
        2.8.3 单向函数身份认证
        2.8.4 公钥身份认证
    2.9 USG一体化安全网关
    2.10 灾备技术
    2.11 网络回溯分析技术
    2.12 小结
第三章 统计部门的网络现状与隐患
    3.1 统计普查调查网络现状
    3.2 统计部门需要应对的隐患
        3.2.1 统计部门核心机房存在的不足
        3.2.2 统计部门人员管理的安全缺失
        3.2.3 来自统计普查调查网内部的威胁
        3.2.4 统计部门终端不当使用的隐患
        3.2.5 统计部门应用系统的脆弱性
        3.2.6 统计部门安全管理制度的缺失
    3.3 小结
第四章 统计部门网络安全总体设计与安全需求
    4.1 设计目标
        4.1.1 总设计目标
        4.1.2 统计部门网络安全管理方案总体设计
    4.2 统计部门的网络安全需求
        4.2.1 统计部门核心机房安全需求
        4.2.2 统计普查调查网络环境安全需求
        4.2.3 统计部门终端安全管理需求
        4.2.4 统计部门应用系统安全需求
        4.2.5 统计部门安全管理制度需求
    4.3 小结
第五章 统计部门网络安全管理方案设计与实施
    5.1 统计部门安全域的划分
    5.2 统计部门核心机房的部署
        5.2.1 供配电系统
        5.2.2 综合布线系统
        5.2.3 精密空调系统
        5.2.4 机房灭火系统
        5.2.5 机房监控系统
    5.3 统计部门节点区域安全集成部署
        5.3.1 统计部门中心核心区域安全集成部署
        5.3.2 统计部门统计外网区域安全集成部署
        5.3.3 统计部门统计数据中心区域安全集成部署
        5.3.4 统计部门边界准入区域安全集成部署
    5.4 统计部门移动办公安全接入部署
        5.4.1 统计部门VPN的部署
        5.4.2 统计部门移动设备安全接入部署方案
    5.5 威胁检测与智能分析系统
        5.5.1 统计部门威胁检测与智能分析系统的构成
        5.5.2 统计部门威胁检测与智能分析系统的配置
        5.5.3 统计部门威胁检测与智能分析系统事件分析的流程
    5.6 统计部门病毒防护部署
        5.6.1 统计部门病毒防护现状
        5.6.2 统计部门病毒防护系统建设目的
        5.6.3 统计部门病毒防护系统架构设计
        5.6.4 统计部门病毒防护系统建设目标与范围
        5.6.5 统计部门病毒防护系统运行机制
        5.6.6 统计部门病毒防护系统实现的功能
    5.7 统计部门客户端安全管理系统
        5.7.1 统计部门客户端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目标
        5.7.2 统计部门客户端安全管理系统架构
        5.7.3 统计部门客户端安全管理系统组成
        5.7.4 统计部门客户端安全管理系统的机制
        5.7.5 统计部门终端设备入网流程
        5.7.6 统计部门客户端安全管理系统功能实现机制
        5.7.7 统计部门客户端安全管理系统的功能
    5.8 数据库应用系统防护体系部署
        5.8.1 统计部门数据库应用系统防护体系设计
        5.8.2 统计部门数据库应用系统防护体系功能的实现
        5.8.3 统计部门数据库审计与风险控制系统
    5.9 统计部门身份认证的应用
        5.9.1 统计部门身份认证系统的设计
        5.9.2 身份认证系统在统计应用业务中的流程
        5.9.3 身份认证系统在统计业务中的应用
        5.9.4 统计部门身份认证系统实现的效果
    5.10 统计部门灾备系统部署
        5.10.1 统计部门灾备的建设的目标
        5.10.2 统计部门灾备系统设计
        5.10.3 统计部门灾备系统总体架构
        5.10.4 统计部门灾备系统三种容灾方法
        5.10.5 统计部门备份数据的恢复流程
    5.11 统计信息安全审计系统
        5.11.1 统计部门信息安全审计系统部署方式
        5.11.2 统计部门信息安全审计系统的设计
        5.11.3 统计部门信息安全审计系统数据监控的设置
        5.11.4 统计部门信息安全审计系统的功能
    5.12 统计网络回溯分析系统部署
        5.12.1 统计部门网络回溯分析系统的作用
        5.12.2 统计部门网络回溯分析系统的设计
        5.12.3 统计部门网络回溯分析系统蠕虫监测分析方法
    5.13 统计部门安全管理制度
    5.14 小结
第六章 统计部门网络安全管理方案的效果分析
    6.1 统计部门防火墙基于安全准入策略达到的效果
    6.2 统计部门SSLVPN基于证书登陆和授权应用访问达到的效果
    6.3 统计部门威胁检测和智能分析系统达到的效果
    6.4 统计部门病毒防护系统达到的效果
    6.5 统计部门客户端安全管理系统达到的效果
    6.6 统计部门身份认证系统达到的效果
    6.7 统计部门信息安全审计系统达到的效果
    6.8 统计网络回溯分析系统达到的效果
    6.9 小结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10)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软件支持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信息采集类软件的支持与应用
    1. 维棠FLV视频下载软件的使用
    2. 狸窝全能视频转换器软件的使用
二、信息处理类软件的支持与应用
    1. Macromedia Flash8软件的应用
    2. HA-Gold Wave软件的应用
三、信息发布平台的支持与应用
    1. QQ软件的应用———教学交流平台
    2. PPT教学平台
    3. Flash8播放软件教学平台
    4. IE浏览器教学平台

四、清除IE浏览器地址栏中的网络实名(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的问题及对策——网管十年谈网络安全[J]. 宋伟玲.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0(10)
  • [2]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定性分析[D]. 刘警帆.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2)
  • [3]浅析互联网电子证据之公证保全证据[J]. 文梓薇. 法制与社会, 2019(11)
  • [4]互联网时代新媒介技术对隐私观念的影响[D]. 胡盼盼. 湖南大学, 2019(07)
  • [5]朱某诉百度公司隐私权案法律问题研究[D]. 祝晓琪. 广东财经大学, 2018(04)
  • [6]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D]. 俞灵灵. 中国计量大学, 2018(02)
  • [7]邮储银行P2P理财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凤琪. 山东大学, 2017(01)
  • [8]金融机构理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曹亮. 云南大学, 2016(02)
  • [9]某部门网络安全管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D]. 张楠. 长春工业大学, 2016(11)
  • [10]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软件支持与应用[J]. 钟岳.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3(09)

标签:;  ;  ;  ;  ;  

清除IE浏览器地址栏中的网络实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