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A包装功能验证系统

IPOA包装功能验证系统

一、IPOA组包功能的验证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李欣[1](2021)在《基于UVM的AMOLED驱动芯片的图像压缩算法模块的验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魏鑫[2](2021)在《多通道光纤雷达回波模拟系统的FPGA设计》文中提出

伍彦[3](2021)在《光时隙分配优化算法》文中提出随着现代社会的数字化变革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推动数据中心规模化建设的同时,也产生了爆炸式增长的数据流量,对数据中心内部互连网络的带宽提供能力与能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减少数据中心的搭建成本及能耗,提高数据中心内部数据传输的效率,本论文针对在数据中心内部互连网络中引入光交换的研究思路展开探索。首先结合数据中心内部业务传输需求与光交换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基于光时隙交换机制的数据中心光电混合传输网络,同时通过SDN控制架构对业务传输需求进行统一调配,为数据流分配合适的路由、波长及时隙,根据流的目的地址,同一机架内的服务器间的数据传输需求,直接通过架顶分组交换机来实现;不同机架内服务器间的数据通信则经过光时隙交换网络来实现低能耗、高效的数据传输,充分发挥电分组交换和光时隙交换各自的优势,通过光时隙交换网络的可重构特性,更好地支持机架间的高动态突发业务。针对上述研究思路,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将光电混合互连网络与传统电交换互连网络的成本与能耗进行比较;其次,基于OMNeT++网络仿真器,搭建了结合SDN控制体系的光电混合数据中心网络仿真环境,主要通过对光时隙交换设备建模与控制信息交互流程的构建,实现了 n维超立方体的光交换网络结构、SDN控制的光时隙交换机制、光时隙业务适配与时隙分配算法,并对上述机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机制保证了光时隙交换网中的数据流能够无冲突地通过光交换设备进行传输,且时隙分配具有连续性,减少了光交换的链路切换,提高了网络利用率。与传统数据中心网络结构相比,流的传输完成率提升了 13.6%,流的传输时延减少了 11%,有效地优化了网络性能,可以更好地支持数据中心内的各种业务。

李欣[4](2021)在《基于UVM的AMOLED驱动芯片的图像压缩算法模块的验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廖张梦[5](2021)在《面向嵌入式系统的实时传输与接口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工业控制、医疗装备、汽车电子等领域有大量的嵌入式系统需求,随着实时传感器数据融合、信号大数据在线处理等需求的提高,嵌入式系统架构需要具备更强的实时流处理与数据传输能力。同构的嵌入式CPU、DSP架构往往难以满足复杂流数据处理场景的需求,基于FPGA与CPU结合的异构架构,能够发挥其可灵活定制的优势实现高并发的预处理和复杂数据传输,同时具有功耗低、扩展性好等特点。面向高性能嵌入式信号处理系统需求,本文提出一种传输链路规范化、通用化、可灵活重构的多片FPGA加嵌入式CPU的架构。针对该架构,本文着重研究并设计了FPGA的内外部的灵活互联接口,给出FPGA与嵌入式CPU的控制和传输方案,实现了FPGA和嵌入式CPU在实时数据传输层面的协同。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建立并实现了FPGA与嵌入式CPU的PCIe链路,然后完成基于DMA的数据传输,采用命令队列的方式来解决流传输过程中由命令处理延时导致的数据间断问题,通过灵活设定采样量来平衡数据传输的带宽和实时性。2)构建FPGA上的互联基础架构,包括PCIe接口、DMA、以及DDR等模块的互联,该架构可在不改变硬件逻辑的前提下实现多种方式的数据传输,并使用通用接口加中间模块的方式降低模块的耦合深度,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通用性。3)完成了一种高效率的AXI协议接口DMA模块,该DMA模块可对命令进行AXI事务拆分,使软件在发送命令时无需考虑协议4K边界的问题。最后构建了测试平台进行测试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FPGA与嵌入式CPU之间可实现超过3GB/s的数据传输,FPGA之间通过Aurora可实现超过14GB/s的高带宽传输。在嵌入式CPU管理控制下,系统可以实现实时流数据传输、缓存、数据回放等多种方式的数据传输,表明系统能够实现处理器单元之间的协同和高效稳定传输,验证了架构和传输方案的可行性。

周勇吉[6](2021)在《空间数据系统电子数据单技术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航天领域以及空间数据系统的不断发展,航天系统的复杂性也在不断提升,对异构系统互联互通的需求也有所增长,主要表现在空间数据系统的信息交互方面。为了实现空间数据系统中异构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可以采用电子数据单技术来描述相关信息。电子数据单技术采用统一的标准对空间数据系统的信息进行描述,可以规范系统在设计、研制、集成、测试、运行阶段的信息交互,尤其是对于星地之间、不同系统和设备间的信息交互。在目前已有的电子数据单标准中,XTCE标准用于描述航天器中的遥测遥控数据,SEDS标准用于描述航天器的设备接口。本课题以XTCE标准和SEDS标准为基础,设计并开发了电子数据单工具。电子数据单工具链是基于不同标准和应用场景而设计开发的一组工具。工具包可以是多个工具链的组合,进行共性的管理,并支持工具链的扩展。同时工具链也可以在特定场景下单独使用。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研究了XTCE标准和SEDS标准的基本结构以及实际使用场景下应具备的功能,分析了电子数据单工具链中的数据流转换关系、功能划分情况和各功能模块的应用场景,采用软件开发的三层架构方法构建了通用性电子数据单工具链架构模型,可根据需要选择并组合功能模块。可以采用上述设计思路,设计相关的电子数据单工具链。其次,分析了航天器中的遥控指令和1553B数据总线设备的数据信息、数据格式等特征,依据XTCE标准和SEDS标准的结构,编写对应的电子数据单模板文件,以通用性电子数据单工具链架构模型为基础,设计并实现了基于XTCE标准的电子数据单工具链和基于SEDS标准的电子数据单工具链,并对其生成的数据文件进行结果分析。最后,分析了航天器设备间的业务信息交换和识别的特征以及交换的内容,在SEDS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于描述业务接口信息的S-SEDS的概念,并设计其元素结构,分析了S-SEDS电子数据单工具链的数据流转换关系和功能划分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可依此进行电子数据单工具链的设计开发。本课题提出的电子数据单工具链设计思路和模型架构,为后续电子数据单工具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方法,可以应用电子数据单技术,有助于数据的交换,进而有助于实现空间数据系统中异构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设备的即插即用。在本课题提出的S-SEDS基础上开发电子数据单工具链,有助于实现航天器系统业务级的信息交换和即插即用功能。

魏鑫[7](2021)在《多通道光纤雷达回波模拟系统的FPGA设计》文中研究指明

冯琛[8](2021)在《基于SAR的高性能协议处理引擎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高性能嵌入式系统的组成单元主要包括计算、网络和存储,针对日益增长的高速实时数据在线处理需求,本文面向网络和存储领域的协议处理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基于软硬件协同处理的拆组包架构,提出了一种高性能协议处理引擎。该引擎可以满足嵌入式系统中实时存储和网络交换的传输协议处理需求,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本文首先对光纤通道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等相关理论进行研究,然后以协议处理关键技术为切入点,结合应用需求设计了SAR(segmentation and reassembly,拆组包)协议处理引擎方案。面向嵌入式系统中实时存储数据的快速处理需求,本文基于SAR协议处理引擎构建了万兆以太网数据通信链路,该通信链路可以响应客户端的数据读取命令,实现实时存储数据的高速分发功能;面向嵌入式系统的网络交换需求,本文基于SAR协议处理引擎构建了光纤通道和万兆以太网链路,并通过软硬件协同完成对光纤通道协议和用户数据报协议的在线快速处理,从而实现网络交换的功能。验证和测试结果表明:客户端可以有效读取实时存储数据,协议处理引擎的最大数据分发速度可以达到1015.87MB/s;网络交换的双链路收发功能完成,协议处理引擎的用户数据报发送通道带宽约为150MB/s,接收通道带宽最大为390MB/s,光纤通道发送带宽最大为509MB/s。

何淦[9](2021)在《某银行统一密码服务平台接口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拓展,对信息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银行使用密码技术的需要承载越来越多的业务系统的安全需求。为满足银行业对于目前有大量各类密码产品的信息系统现状,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数字签名/验证、实体身份鉴别、信息摘要计算、密钥管理等全面的信息安全服务,同时对多厂商多类型的密码硬件设备进行管理和监控,降低银行业密码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成本,统一密码服务平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内密码设备厂商的设备千差万别,安全子系统自成体系,信息系统只能对单个厂商的密码设备进行集成,导致信息系统对密码设备资源无法共享,造成资源浪费。如何采用动态加载技术与负载均衡技术屏蔽不同厂商密码设备之间的差异,在不影响原密码设备运算效率的情况下实现了多型号密码设备的统一调度与实时管理,可以对多个厂商的不同型号加密设备进行集中管理与维护,并且可以在多个信息系统之间共享同一套密码设备,增加了信息系统选择密码设备的自由度,提高了密码设备资源的使用率。本文对银行统一密码服务平台接口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对银行统一密码服务平台接口需求进行分析,包括初始化、密码管理、消息认证、PIN管理、卡认证、IC卡交易、基础运算等接口功能。2、本文在对接口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接口进行设计。3、详细分析了各个接口的实现方案。4、对银行统一密码服务平台的接口进行测试,本系统通过功能以及性能测试,满足要求。本文通过B/S模式访问密码服务系统,实现密码安全管理的所有管理操作;密码服务平台实现密码设备集群(密码池)的适配调度控制,为上层业务应用系统提供灵活、多样的组合式密码服务虚拟化。

王友[10](2021)在《多协议实时网络数据转换系统硬件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具有可靠性高、适应能力强、实时性好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海洋勘探、水下预警等领域。数据转换系统作为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接收前端采样数据并进行预处理,通过多种协议接口实时传输至后端信号处理设备。研发支持高带宽、多协议传输的数据转换系统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多协议实时网络数据转换系统以PowerPC系列嵌入式CPU和Xilinx Artix-7系列FPGA组成异构计算平台,实现前端采样数据接收、数据预处理、数据缓存与传输等功能,通过多种对外接口与后端信号处理设备通信。系统通过ATM接口接收前端采集系统的采样数据,由嵌入式CPU完成预处理,通过GMII接口与FPGA实现高带宽通信,完成数据转发;通过多路并行LVDS接口与数据存储装置通信,实现数据记录、回放功能;通过多路并行RS485接口与数据处理设备交互;通过多路千兆网络接口与网络交换设备交互。本文对所设计的样机系统进行了信号完整性仿真验证,测试了系统硬件电路与关键信号质量;完成了接口功能验证并测试了样机的整体功能。经测试,系统功能及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

二、IPOA组包功能的验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POA组包功能的验证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3)光时隙分配优化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2.1 网络架构调研
        1.2.2 时隙分配算法调研
    1.3 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点
        1.3.1 数据中心光电混合网络架构的设计
        1.3.2 光时隙交换网中的时隙分配算法
    1.4 论文组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光电混合网络方案实现关键技术
    2.1 突发模式光接收技术
    2.2 光交换器件
    2.3 光时分复用技术(OTDM)
    2.4 波分复用技术(WDM)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中心光电混合网络的设计
    3.1 数据中心流量特征及网络结构研究
        3.1.1 数据中心网络的流量特征
        3.1.2 数据中心网络存在的问题
        3.1.3 数据中心网络结构的研究
        3.1.4 数据中心光互联方案的调研
    3.2 数据中心光电混合网络架构
        3.2.1 应用场景分析
        3.2.2 框架设计
    3.3 数据中心超立方体架构的优点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中心光电混合网络中的时隙规划问题
    4.1 场景需求分析
    4.2 常见时隙分配算法调研
        4.2.1 固定时隙分配算法
        4.2.2 竞争时隙分配算法
        4.2.3 混合时隙分配算法
    4.3 数据中心具体功能模块的实现
        4.3.1 服务器模块
        4.3.2 光交换机模块
        4.3.3 电交换机模块
        4.3.4 控制器模块
    4.4 MUMD时隙分配算法的实现与优化
        4.4.1 MUMD时隙分配算法的实现
        4.4.2 对MUMD时隙分配算法的优化
    4.5 网络仿真验证
        4.5.1 OMNet++仿真软件
        4.5.2 INET仿真框架
        4.5.3 仿真环境设置
        4.5.4 仿真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面向嵌入式系统的实时传输与接口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嵌入式系统处理架构
        1.2.2 嵌入式系统总线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相关技术
    2.1 FPGA及其资源简介
        2.1.1 FPGA的基本结构
        2.1.2 GTH收发器
    2.2 相关协议
        2.2.1 AMBA_AXI4协议
        2.2.2 PCIe协议概述
    2.3 DDR SDRAM简介
    2.4 本章小结
3 面向实时处理的嵌入式整体架构
    3.1 系统硬件架构
        3.1.1 处理器单元
        3.1.2 DDR大容量缓存
        3.1.3 FMC数据源接口
        3.1.4 系统扩展
    3.2 整体功能与接口方案
        3.2.1 整体功能
        3.2.2 接口方案
    3.3 数据传输方案
        3.3.1 基于DMA的数据传输
        3.3.2 实时流数据传输
        3.3.3 高速数据流缓存
        3.3.4 多类型数据组包上传
        3.3.5 数据回放
    3.4 本章小结
4 FPGA内部架构及接口实现
    4.1 FPGA内部架构
        4.1.1 IP integrator及 AXI互联核心
        4.1.2 基于AXI的系统互联
        4.1.3 时钟与带宽
    4.2 PCIe接口
        4.2.1 AXI Bridge for PCIe配置
        4.2.2 PCIe地址映射
        4.2.3 PCIe中断方案
        4.2.4 MSI-X中断实现
    4.3 DMA模块
        4.3.1 DMA命令获取
        4.3.2 DMA数据传输模块
        4.3.3 DMA的软件复位
        4.3.4 DMA仿真
    4.4 DDR缓存模块
    4.5 控制和状态寄存器
        4.5.1 系统控制寄存器
        4.5.2 算法寄存器
    4.6 Aurora传输模块
    4.7 本章小结
5 测试与验证
    5.1 DDR缓存测试
    5.2 DMA模块测试
    5.3 PCIe接口测试
        5.3.1 MSI-X中断测试
        5.3.2 数据传输测试
    5.4 Aurora传输测试
        5.4.1 速度和正确性测试
        5.4.2 流量控制测试
    5.5 整体传输测试
        5.5.1 测试平台
        5.5.2 数据源生成和校验
        5.5.3 实时流数据传输
        5.5.4 高速数据流缓存
        5.5.5 多数据类型组包上传
        5.5.6 数据回放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6)空间数据系统电子数据单技术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子数据单的提出及发展
        1.2.2 XTCE标准
        1.2.3 SEDS标准
        1.2.4 SOIS系统架构
        1.2.5 小结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电子数据单工具链
    2.1 空间数据系统架构
    2.2 EDS工具链
    2.3 XTCE工具链
        2.3.1 XTCE结构
        2.3.2 数据流关系
        2.3.3 功能划分
    2.4 SEDS工具链
        2.4.1 SEDS结构
        2.4.2 数据流关系
        2.4.3 功能划分
    2.5 EDS工具链设计架构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XTCE遥控数据工具链设计与实现
    3.1 模板文件设计
        3.1.1 空间数据注入包
        3.1.2 指令包
        3.1.3 模板文件
    3.2 工具链模型设计
        3.2.1 表示层
        3.2.2 业务逻辑层
        3.2.3 数据访问层
    3.3 实验结果
        3.3.1 指令包
        3.3.2 空间数据注入包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SEDS工具链设计与实现
    4.1 模板文件设计
        4.1.1 1553B总线设备终端EDS
        4.1.2 模板文件
    4.2 工具链模型设计
        4.2.1 表示层
        4.2.2 业务逻辑层
        4.2.3 数据访问层
    4.3 实验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S-SEDS设计
    5.1 S-SEDS提出背景
    5.2 S-SEDS结构设计
    5.3 S-SEDS描述的业务
    5.4 S-SEDS工具链
        5.4.1 数据流关系
        5.4.2 功能划分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6.2.1 S-SEDS工具链的开发
        6.2.2 工具扩展
        6.2.3 应用实践和改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基于SAR的高性能协议处理引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目标
    1.4 论文结构安排
2 系统总体方案
    2.1 软硬件协同处理架构
        2.1.1 FPGA+嵌入式软核
        2.1.2 FPGA+CPU
    2.2 网络接口
        2.2.1 光纤通道
        2.2.2 以太网
    2.3 时钟域划分和带宽计算
    2.4 本章小结
3 嵌入式协议处理引擎
    3.1 序列描述符
    3.2 实时存储平台协议处理引擎
        3.2.1 实时存储平台硬件架构
        3.2.2 Micro Blaze协同处理方案
        3.2.3 实时存储平台协议处理流程
    3.3 网络交换平台协议处理引擎
        3.3.1 网络交换平台硬件架构
        3.3.2 CPU协同处理方案
        3.3.3 网络交换平台协议处理流程
    3.4 本章小结
4 SAR引擎逻辑模块实现
    4.1 UDP-SAR引擎及相关模块
        4.1.1 UDP-SAR引擎
        4.1.2 序列描述符RAM模块
        4.1.3 UDP-SAR与 MAC桥接模块
        4.1.4 merge模块
    4.2 FC&UDP-SAR引擎及相关模块
        4.2.1 FC&UDP-SAR引擎
        4.2.2 UDP/IP分片(Slice)模块
        4.2.3 Filter模块
        4.2.4 FC/UDP接收模块
        4.2.5 PCIe DMA模块
    4.3 本章小结
5 验证与测试
    5.1 UDP-SAR引擎的验证测试
        5.1.1 测试平台
        5.1.2 万兆网UDP传输测试
    5.2 FC&UDP-SAR引擎的验证测试
        5.2.1 测试平台
        5.2.2 FC自回环测试
        5.2.3 UDP自回环测试
        5.2.4 UDP万兆网收发性能测试
        5.2.5 FC链路性能测试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9)某银行统一密码服务平台接口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1.2.1 国外研究发展及现状
        1.2.2 国内研究发展及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4 研究创新
第二章 相关技术理论
    2.1 密码技术分析
    2.2 密码管理相关技术分析
        2.2.1 适配调度/负载均衡技术
        2.2.2 密码设备集群管理技术
        2.2.3 密码安全管理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
    3.1 统一密码服务平台需求分析
    3.2 接口功能需求分析
        3.2.1 接口初始化需求分析
        3.2.2 密码管理接口需求分析
        3.2.3 消息认证接口需求分析
        3.2.4 PIN管理接口需求分析
        3.2.5 卡认证接口需求分析
        3.2.6 IC卡交易接口需求分析
        3.2.7 基础运算接口需求分析
        3.2.8 日志功能需求分析
    3.3 非功能性需求
        3.3.1 性能需求
        3.3.2 安全需求分析
        3.3.3 其他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总体模式设计
        4.1.1 平台功能性设计
    4.2 接口功能设计
        4.2.1 统一密码服务平台接口体系逻辑设计
        4.2.2 接口处理流程设计
        4.2.3 接口功能设计
        4.2.4 非性能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实现环境
        5.1.1 运行环境实现
        5.1.2 开发环境实现
        5.1.3 通信环境实现
    5.2 接口实现规则
        5.2.1 接口命名规范
        5.2.2 参数命名含义对应表
    5.3 接口实现数据定义
        5.3.1 接口报文格式
        5.3.2 密钥类型定义
        5.3.3 PIN格式定义
        5.3.4 Hash格式定义
        5.3.5 C数据定义
        5.3.6 错误信息定义
    5.4 接口处理流程实现
        5.4.1 创建socket连接池
        5.4.2 获取真实密码机
        5.4.3 主从密码机切换
    5.5 接口功能实现
        5.5.1 接口初始化实现
        5.5.2 密钥管理接口实现
        5.5.3 消息认证接口实现
        5.5.4 PIN管理接口实现
        5.5.5 卡认证接口实现
        5.5.6 IC卡交易接口实现
        5.5.7 基础运算接口实现
        5.5.8 日志实现
    5.6 实现效果展现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概要
        6.1.1 测试目的
        6.1.2 测试环境拓扑图
        6.1.3 测试资源清单
    6.2 接口测试
    6.3 性能测试使用
    6.4 稳定性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多协议实时网络数据转换系统硬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研究概述
        1.2.1 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发展和现状
        1.2.2 异构计算平台概述
        1.2.3 网络协议和通信接口概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组织结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组织结构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数据转换系统需求分析
    2.2 数据转换系统硬件整体方案设计
        2.2.1 系统整体方案与芯片选型
        2.2.2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2.3 本章小结
3 系统模块详细设计
    3.1 主处理器模块电路设计
        3.1.1 DDR SDRAM模块
        3.1.2 Flash程序存储模块
        3.1.3 ATM接口控制模块
        3.1.4 千兆电口和千兆光口模块
        3.1.5 百兆以太网模块
        3.1.6 UART模块
        3.1.7 GMII接口模块
        3.1.8 电源模块及复位模块
    3.2 协处理器模块电路设计
        3.2.1 SPI Flash模块
        3.2.2 GMII接口模块
        3.2.3 RS485 接口模块
        3.2.4 LVDS接口模块
        3.2.5 电源模块
    3.3 PCB设计
        3.3.1 PCB布局
        3.3.2 PCB叠层设计
        3.3.3 PCB布线及关键信号仿真
        3.3.4 系统PCB设计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FPGA逻辑功能设计
    4.1 GMII传输模块
        4.1.1 GMII MAC模块
        4.1.2 MDIO控制模块
        4.1.3 UDP解包模块
        4.1.4 UDP发送控制模块
        4.1.5 初始化配置模块
    4.2 大小端转换模块
    4.3 LVDS传输模块
        4.3.1 记录模块
        4.3.2 回放模块
    4.4 RS485 传输模块
    4.5 其他模块
    4.6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
    5.1 系统硬件测试
    5.2 电源测试
        5.2.1 电源纹波和噪声测试
        5.2.2 电源上电时序测试
    5.3 关键信号测试
    5.4 接口功能测试
    5.5 系统功能测试
        5.5.1 记录模式功能测试
        5.5.2 回放模式功能测试
    5.6 系统功耗测试
    5.7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四、IPOA组包功能的验证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UVM的AMOLED驱动芯片的图像压缩算法模块的验证研究[D]. 李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多通道光纤雷达回波模拟系统的FPGA设计[D]. 魏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3]光时隙分配优化算法[D]. 伍彦.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4]基于UVM的AMOLED驱动芯片的图像压缩算法模块的验证研究[D]. 李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5]面向嵌入式系统的实时传输与接口技术研究[D]. 廖张梦. 浙江大学, 2021(01)
  • [6]空间数据系统电子数据单技术研究与设计[D]. 周勇吉.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2021(01)
  • [7]多通道光纤雷达回波模拟系统的FPGA设计[D]. 魏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8]基于SAR的高性能协议处理引擎技术研究[D]. 冯琛. 浙江大学, 2021(01)
  • [9]某银行统一密码服务平台接口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D]. 何淦.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10]多协议实时网络数据转换系统硬件设计[D]. 王友. 浙江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IPOA包装功能验证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