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认知障碍特点、量表评价及MRI相关性分析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认知障碍特点、量表评价及MRI相关性分析

一、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认知障碍特征与量表评估及核磁共振相关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郑鑫虎[1](2021)在《高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下肢肌力、步态特征与跌倒风险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当前,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重,老年人的高龄化占比也日趋增加,其认知障碍老年人的比例也是不断增加,而认知障碍也会促使老年人跌倒风险增加,影响其日常生活,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研究目的:针对高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进行探究,对他们的体力活动水平、步态特征、下肢肌力及跌倒风险进行评估,探讨高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体力活动、下肢肌力、步态特征与跌倒风险的关系,明确步态特征和下肢肌力对认知障碍老年人的跌倒风险的预测作用,以及体育锻炼降低老年人的跌倒风险的作用途径和作用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发、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跌倒”,“认知障碍”,“实验”,“步态”,“下肢肌力”,“随机”等为检索词。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集文献资料。筛选青浦区中福会养老院内的高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利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Tinetti平衡步态评估量表、五次坐起测试和全身动作捕捉和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估收集受试者的体力活动水平、跌倒风险、下肢肌力和步态特征。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Mean±SD表示。两组间均数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均数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采用偏相关分析,跌倒风险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中介关系,所有统计推断均采用双尾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的检验水准α设为0.0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研究结果:(1)养老院内老年人下肢肌力、步态特征和跌倒风险较差,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主要为中等水平,跌倒风险也主要为中等风险;(2)不同体力活动水平老年人的下肢肌力、步态特征和跌倒风险存在显着差异,主要表现为低体力活动水平老年人的下肢肌力、步态特征和跌倒风险与中高水平体力活动的老年人相比差异较明显;(3)不同跌倒风险老年人的下肢肌力、步态特征和体力活动水平存在显着差异,主要表现为高跌倒风险老年人的下肢肌力、步态特征和体力活动水平与中低风险老年人相比较低;(4)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越高,其下肢肌力越高,步态越稳定,跌倒风险越低;(5)下肢肌力和步速在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和跌倒风险中发挥中介效应。研究结论:高龄认知障碍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下肢肌力、步态特征均与跌倒风险显着相关,并且,对老年人跌倒风险影响最大的为下肢肌力和步速。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越高,下肢肌力越强,步态越稳定,其跌倒风险也越低。体力活动主要通过调节下肢肌力和步态特征影响老年人的跌倒风险。

张强[2](2021)在《2型糖尿病患者卒中后认知障碍与白质病变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2研究T2DM合并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患者认知功能与不同程度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的关系。方法1连续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2DM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8例,入组患者均行神经心理评估量表,依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及认知正常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资料、血清学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分析T2DM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2选取T2DM合并PSCI的患者120例,通过Fazekas分级量表评估研究对象的WML程度,根据脑室旁白质病变(periventricular white matter lesion,PWML)Fazekas评分、深部白质病变(deep white matter lesion,DWML)Fazekas评分及二者的总分,分为轻度PWML组与中重度PWML组、轻度DWML组与中重度DWML组、轻度WML组与中重度WML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影像学资料,分析T2DM合并PSCI患者认知功能与不同严重程度及不同部位WML的关系。结果1纳入的188例T2DM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中,存在认知障碍的有120名(63.83%),认知正常的有68名(36.17%)。2 T2DM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中,认知正常组与认知障碍组在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脑白质病变程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年限(OR=0.770,95%CI:0.691~0.858,P<0.05)、纤维蛋白原(OR=1.983,95%CI:1.180~3.335,P<0.05)、WML(OR=1.465,95%CI:1.017~2.109,P<0.05)可能是T2DM合并PSCI的独立危险因素。4 T2DM合并PSCI的患者中,轻度WML组与中重度WML组在Mo 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力及定向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 T2DM合并PSCI的患者中,轻度PWML组与中重度PWML组在Mo 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力、延迟回忆及定向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DWML组与中重度DWML组在Mo CA总分及注意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 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合并PSCI的患者中,WML总分与Mo 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定向力评分负相关;PWML评分与Mo 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注意力、定向力评分负相关;DWML评分与Mo CA总分、注意力评分负相关。结论1 T2DM患者PSCI的发生率较高。2受教育年限、纤维蛋白原含量、WML可能是T2DM患者PS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 T2DM合并PSCI患者中,WML程度与认知功能评分呈负相关,主要体现在Mo 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力及定向力。4 T2DM合并PSCI患者中,PWML比DWML认知域损害范围更广。图 0 幅;表 6 个;参 192 篇。

姜海伟[3](2021)在《基于“毒损脑络”理论黄连解毒汤早期干预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通过对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相关“毒邪”进行具体分类,了解各类毒邪的临床分布特征及总体特性,初步分析黄连解毒汤用于PSCI治疗的可行性。2.基于“毒损脑络”理论,通过黄连解毒汤早期干预PSCIND患者,分析其对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实验室指标、中医证候评分的疗效作用,并了解PSCI毒邪的动态变化特点。3.通过实验研究探讨黄连解毒汤干预PSCI的应用时机及部分相关机制,并进一步讨论“毒损脑络”理论对于PSCI病机的合理性。方法1.参考大数据分析结果及“SDSVD量表”中的症状要素,对入选的123例PSCI患者,参考“一般病证+严重、秽浊、迁延邪气”原则制定“PSCI中医毒邪症状要素表”并进行“毒邪”分类,并采用“SDSVD量表”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各类毒邪与各中医证型、非特异性症状、发病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CRP、NSE、D-D、FIB、Hcy)、TOSAT分型、影像学特征(侧支代偿、梗死部位、脑灌注)及认知功能等方面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并从毒邪相兼情况及热性症状存在情况,评价PSCI相关“毒邪”分类方法的临床基础,分析毒邪的共同特性。分布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及Logistic回归分析。2.将60例PSCIN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行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31例加用黄连解毒汤,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1月、3月、6月的MMSE、Mo CA、NIHSS、ADL、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1月的CRP、NSE、D-D、FIB、Hcy值,对治疗后1月、6月的疗效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总结分析“毒邪”的动态变化特点。计数资料根据方差检验情况行t检验或秩和检验,疗效相关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3.将多发性脑梗死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24h模型对照组、7d模型对照组、24h黄连解毒汤组、7d黄连解毒汤组。给药28天后对比观察其水迷宫检测结果以了解其认知功能,光镜观察梗死及周围区病理,CD34标记MVD,WB法测Notch信号通路Notch1、Jagged2、Hes1、Stat3蛋白及VEGF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IL-6、IL-1β、TNF-β、IL-4、IL-10表达情况。各组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分析。结果1.据“PSCI中医毒邪症状要素表”毒邪分类为热毒、痰毒、瘀毒、腑滞浊毒、正虚蕴毒。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各中医证型与各毒邪分布具有线性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热毒与无多次脑梗死、无高血压、有糖尿病、侧支代偿差、CRP升高、嗜睡相关;痰毒与卒中到PSCI时间短、高脂血症、侧支代偿差、NSE升高相关;瘀毒与有高血压、吸烟、饮酒、小血管或前循环大血管病变、D-D及FIB升高有关;腑滞浊毒与侧支代偿差、CRP升高、嗜睡有关;正虚蕴毒与卒中到PSCI时间短、Hcy升高有关。整体毒邪与侧支代偿差、卒中到PSCI时间短、CRP升高、Hcy升高有关。各类“毒邪”相互交织,热象存在率平均达79.60%,提示各类“毒邪”存在共性及整体统一性。2.黄连解毒汤治疗PSCIND,在MMSE及Mo CA评分方面治疗组起效更早,可显着提高ADL评分(p<0.05)。对热毒内盛、痰浊阻络、腑滞浊留、气血不足证候评分可在治疗早期产生更积极作用(p<0.05),可防阴虚阳亢证进一步加重。治疗组在CRP、NSE、D-D方面的改善作用更明显(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治疗后1月有效性与采用黄连解毒汤,降低热毒内盛评分及清除热毒相关,同时与CRP、NSE值降低、ADL值降低相关。治疗后6月有效性与采用黄连解毒汤、总体毒邪被清除ADL值降低有关。3.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在认知功能行为学方面24h及7d黄连解毒汤组定位航行及空间探索能力优于各模型对照组(p<0.05),24h黄连解毒汤组优于7d黄连解毒汤组(p<0.05)。24h黄连解毒汤组梗死及周围区存活细胞密度相对较高。各黄连解毒汤组在大脑皮层Notch1、Jagged2、Hes1、STAT3蛋白及IL-6、IL-1β、TNF-α、IL-4、IL-10表达改善作用均优于各模型对照组(p<0.05)。24h黄连解毒汤组在Hes1蛋白、IL-6、IL-4的表达优于7d黄连解毒汤组(p<0.05)。各黄连解毒汤组与对照模型组VEGF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24h黄连解毒汤组脑组织MVD显着优于7d黄连解毒汤组(p<0.05)。结论1.对毒邪的分类研究发现,各类毒邪在中医辨证分型、非特异性症状、TOSAT分型、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特征方面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趋向性和相关性。多数毒邪相互交织存在,多数存在热性症状,具有整体统一性,采用黄连解毒汤早期干预PSCI具有可行性。2.采用黄连解毒汤干预PSCICN患者可对患者血CRP、NSE、D-D等及中医证候评分产生积极影响,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黄连解毒汤对其整体毒邪具有清除作用,不单纯局限于热毒。其毒邪动态变化特点进一步反应了毒邪的整体性,也反应了随着病情发展进行“辨证论治”的必要性。3.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尽早使用黄连解毒汤可减轻多发性脑梗死动脉模型大鼠的认知功能行为学损害,其部分机制是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调节炎性因子及改善梗死周围区域微循环而实现的。“毒损脑络”理论反应了PSCI的病机特点,也反应了PSCI的“防”与“治”的整体一致性。

孟利芳[4](2021)在《脑小血管病影像总负荷与认知功能障碍、血清MMP-9及BDNF水平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CSVD)是一种影响颅内小血管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有多种影像学表型。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神经损伤与保护中起到重要作用,可在临床症状前期出现异常表达。既往关于CSVD单一影像学标志物与认知功能、MMP-9及BDNF关系的研究较多,但将CSVD影像总负荷作为观察指标的研究很少。因此,本研究对CSVD影像总负荷与认知功能、血清MMP-9及BDNF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疾病早期识别提供线索。目的探究脑小血管病患者影像总负荷与认知功能障碍、血清MMP-9及BDN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连续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CSVD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完善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生化指标检验及基线资料收集。根据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将其分为认知正常组、认知障碍组。根据CSVD总负荷评分方法对CSVD患者影像学特征进行总体评估,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评估认知水平,分析CSVD影像总负荷与认知障碍、血清MMP-9及BDNF水平的相关性。结果1.共纳入83例CSVD患者,平均年龄(62.07±10.56)岁;男性52例,占62.7%。所有入组CSVD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为55.4%。2.影像负荷评分为0-2分者57例(68.7%)、3-4分者26例(31.3%)。认知障碍组多见较高的负荷评分,且认知损害主要体现在注意力方面。3.两组间性别、既往疾病情况、个人不良嗜好及血清TG、TC、LDL、HDL、GLU、GHb等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认知障碍组年龄[67.22±7.865,5.68±10.039]、MMP-9[2.53±0.75,2.00±1.14]、Hcy[16.88±7.18,13.10±5.22]水平明显高于认知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文化程度[6.67±3.615,8.54±3.461]、BDNF水平[1.10±0.33,1.59±0.56]明显低于认知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血清MMP-9及BDNF水平、Hcy、年龄及文化程度与认知功能(r=-0.270、-0.163、-0.568)呈显着负相关(P<0.05),而血清BDNF水平、文化程度与认知功能(r=0.419、0.355)显着正相关(P<0.05)。5.年龄(OR 1.107,95%CI 1.034-1.186,P=0.004)、BDNF(OR 0.998,95%CI0.996-1.000,P=0.023)是CSVD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6.血清MMP-9水平对于诊断CSVD所致认知障碍有统计学意义(AUC 0.693,敏感性97.8%,特异性71.1%)(P<0.05)。结论1.影像总负荷评分越高,认知功能损害越重,主要体现在注意力方面。2.血清BDNF水平是CSVD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翁柠[5](2020)在《卒中后认知障碍与钙稳态调节相关性及益脑护脉方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一PSCI患者认知功能、中医证候要素与钙稳态调节的相关性研究目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是脑卒中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包括像卒中后认知障碍非痴呆(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PSCIND)和卒中后痴呆(post-stroke dementia,PSD)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如何进一步探索PSCI的机制及早期、有效防治PSCI是目前我们急需解决的重要医疗问题。本课题基于钙稳态调节机制,通过研究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钙稳态调节因子的相关性、PSCI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及其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关系、PSCI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钙稳态调节因子的相关性,初步探讨PSCI及其中医病机“水不涵木、肝风内动、痰瘀互结”与钙稳态调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专科门诊和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的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110例为PSCI观察组(其中根据认知障碍的程度再细分为PSCIND组80例,PSD组30例),另招募30例缺血性卒中后无认知障碍患者为对照组。1.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饮酒史、吸烟史,是否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比较颈部血管斑块情况、骨密度及钙稳态调节因子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1,25-羟维生素D、血钙水平及美国国家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2.分析PSCI患者钙稳态调节因子PTH、1,25-羟维生素D、血钙水平与国际公认且通用的能够反映认知功能的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以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分数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MMSE、Mo CA分数的因素。3.根据中医证候要素量表对观察组进行包括肾虚、脾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髓减、阳亢、内热、痰浊、血瘀共11个证候要素进行评分,统计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4.分别分析PSCI、PSCIND、PSD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MMSE、Mo CA分数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PSCI组影响MMSE、Mo CA分数的相关中医证候要素。5.分析PSCI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钙稳态调节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PSCI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病历资料比较,PSCI组1,25-羟维生素D、血C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PSCI组患者钙稳态调节因子PTH与MMSE、Mo CA分数呈负相关关系(rs=-0.494,P<0.001;rs=-0.572,P<0.001);1,25-羟维生素D与MMSE分数呈正相关关系(rs=0.586,P<0.001);1,25-羟维生素D、血Ca与Mo CA分数呈正相关关系(rs=0.496,P<0.01;rs=0.204,P=0.032<0.05)。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随着1,25-羟维生素D水平增高,MMSE分数也随之增高(B=0.111,P=0.017)。随着NIHSS评分、PTH水平增高,Mo CA分数越低(B=-0.57,P<0.001;B=-0.052,P<0.001);随着受教育程度增高,Mo CA分数越高(B=0.853,P=0.029)。4.PSCI组中医证候要素频数排序前几位分别是痰浊(61次,55.45%),血瘀(56次,50.9%),阳亢(43次,39.09%),肾虚(35次,45%)。PSCIND组频数排序前几位分别是痰浊(49次,61.25%),血瘀(43次,53.75%),阳亢(31次,38.75%);PSD组频数排序前几位分别是肾虚(17次,56.66%),阴虚(13次,53.33%),血瘀(13次,43.33%)。PSCIND组证候积分较高的是痰浊、阳亢、血瘀;PSD组积分较高的是肾虚、阴虚、髓减、血瘀。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PSCI组中医证候要素痰浊、髓减、阳亢、血瘀与MMSE分数均呈负相关(rs=-0.268,p=0.005;rs=-0.235,P=0.013;rs=-0.206,P=0.031;rs=-0.330,P<0.001);而痰浊、肾虚、髓减、血瘀与Mo CA评分均呈负相关(rs=-0.202,P=0.034;rs=-0.232,P=0.015;rs=-0.237,P=0.012;rs=-0.334,P<0.001);其中血瘀与MMSE、Mo CA分数相关性最显着。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髓减、血瘀与MMSE、Mo CA分数存在线性相关性,随着髓减、血瘀积分越高,MMSE、Mo CA分数越低(B=-0.319,P<0.001;B=-0.100,P=0.017;B=-0.268,P<0.001;B=-0.094,P=0.010)。6.亚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PSCIND组痰浊、阳亢、血瘀与MMSE、Mo CA分数呈负相关(rs=-0.639,P<0.001;rs=-0.526,P<0.001;rs=-0.445,P<0.001;rs=-0.499,P<0.001;rs=-0.458,P<0.001;rs=-0.404,P<0.001);PSD组痰浊、肾虚、髓减、血瘀与MMSE分数负相关(rs=-0.550,P=0.002;rs=-0.416,P=0.022;rs=-0.385,P=0.036;rs=-0.510,P=0.004;),PSD组痰浊、肾虚、血瘀与Mo CA评分均呈负相关(rs=-0.634,P<0.001;rs=-0.610,P<0.001;rs=-0.794,P<0.00)。7.PSCI组中医证候积分与钙稳态调节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痰浊、阳亢、血瘀与PTH水平呈正相关(rs=0.545,P<0.001;rs=0.371,P<0.001;rs=0.614,P<0.001),与1,25-羟维生素D水平呈负相关(rs=0.844,P<0.001;rs=-0.605,P<0.001;rs=-0.737,P<0.001)。而肾虚、髓减、血瘀与血Ca水平均呈负相关(rs=-0.233,P=0.003;rs=-0.226,P=0.018;rs=-0.293,P=0.002)。结论:1.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与钙稳态调节密切相关,呈现出随着钙稳态调节因子PTH水平升高、1,25-羟维生素D水平下降,而认知功能下降的趋势。1,25-羟维生素D水平降低、PTH水平升高可能是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潜在核心因素。血钙与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没有显着相关性。2.痰浊、血瘀、阳亢、肾虚是缺血性PSCI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候要素,痰浊、阳亢、血瘀是缺血性PSCIND的主要证候要素,肾虚、阴虚、血瘀、髓减是缺血性PSD的主要证候要素,其积分与卒中后认知障碍具有密切相关性,可反映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而血瘀可能是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核心危险要素。3.痰浊、阳亢、血瘀积分与PTH呈正相关,与1,25-羟维生素D水平呈负相关,而肾虚、髓减、血瘀积分与血Ca水平呈负相关,PSCI病机“水不涵木,肝风内动,痰瘀互结”与钙稳态调节具有密切相关性。研究二益脑护脉方干预缺血性PSCIND患者钙稳态调节及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缺血性PSCIND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脑电图及钙稳态调节因子的变化,探讨益脑护脉方治疗缺血性PSCIN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符合缺血性PSCIND诊断及纳入标准,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痰浊阻窍或瘀血阻络的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盐酸多奈哌齐片,口服,每日1次,每次5mg,1月后改为10mg,每日一次。试验组:益脑护脉方,川芎15g(折合颗粒3.13g)、天麻12g(折合颗粒2.4g)、石菖蒲12g(折合颗粒1g)、益智仁10g(折合颗粒0.6g),每次1袋,日3次,温开水冲服。治疗疗程3个月。在入组第1天治疗前及治疗3月后分别评定中医证候积分、NIHSS分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分数及MMSE、Mo CA分数;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钙稳态调节因子PTH、1,25-羟维生素D、血钙水平变化,观察肝肾功等血液学指标及脑电图变化。通过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两组组间变化以及组内前后自身变化,探讨益脑护脉方对缺血性PSCIND患者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1.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评分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治疗前两组ADL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评分具有可比性;经过治疗后,两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前的MMSE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两组治疗前的Mo 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过治疗后Mo C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后Mo 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执行能力、视空间能力、注意力、语言、记忆力等认知域评分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通过治疗后两组在执行能力、视空间能力、注意力、记忆力评分均较前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语言能力方面,治疗后对照组较治疗前语言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语言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前两组脑电图异常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电图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前两组PTH、1,25-羟维生素D、血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H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1,25-羟维生素D、血钙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H、1,25-羟维生素D、血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经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益脑护脉方可明显改善缺血性PSCIN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脑电图异常情况;可明显改善缺血性PSCIND患者认知功能,在改善执行能力、视空间能力、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域,临床疗效与多奈哌齐相当,但在改善语言能力方面,益脑护脉方明显优于多奈哌齐。2.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对于肝阳上亢、痰浊阻窍和瘀血阻络型PSCIND患者,益脑护脉方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多奈哌齐组。3.治疗后试验组PTH下降,1,25-羟维生素D、血钙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益脑护脉方可能通过调节缺血性PSCIND患者钙稳态,保护脑细胞,改善认知功能。

林瑞珠[6](2020)在《基于默认网络探讨电针“神庭”、“百会”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1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探讨电针“神庭”、“百会”对社区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2通过观察干预前后VCIND患者大脑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及结构的改变,探讨电针“神庭”、“百会”对VCIND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可能神经调控机制。方法:研究一:本研究为平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140名合格VCIN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每周一次,30min/次,持续8周;电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神庭”、“百会”干预,每天一次,30 min/次,5次/周,持续8周。于干预前1周内、干预后1周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听觉词汇学习测验(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AVLT)、斯特鲁色词测验(Stroop color-word Test,Stroop)对VCIND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记忆力、执行功能进行评估。采用缺失值经多重回归插补法填补后的意向性(Intention-To-Treat,ITT)分析法对结局指标进行组间差值有效性分析。采用缺失值经单一回归填补法、条件均数填补法和末次访视结转法填补后的ITT分析和符合方案(Per-Protocol,PP)分析对疗效指标进行稳健性推定。研究二:在研究一的试验设计基础上,对符合核磁扫描条件的受试者于干预前、后进行核磁共振扫描,采集受试者干预前后静息态功能像和结构像T1数据。以后扣带回(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PCC)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计算其与全脑其他体素的功能连接强度,比较2组VCIND患者干预前后DMN功能连接变化情况。提取DMN功能连接有差异脑区的峰值点强度,对2组VCIND患者DMN功能连接变化与认知功能得分做相关分析。提取DMN功能连接有显着差异的脑区为ROI,进行基于ROI的体素形态测量分析方法(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观察2组VCIND患者干预前后感兴趣区内大脑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的变化情况。根据差异脑区的ROI提取VCIND患者特有的GMV,结合认知功能测试结果,对2组VCIND患者大脑GMV变化与认知功能得分做相关分析。结果:1基线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冠心病病史、有无吸烟、有无饮酒史、贝克抑郁量表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oca总分、AVLT、Stroop色词测验等认知功能结局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后组间有效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电针组干预后Mo CA总分的改变显着增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与对照组相比,电针组干预后Stroop中性反应时、Stroop一致性反应时的改变显着减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38)。电针组和对照组在AVLT第一遍回忆个数、第二遍回忆个数、第三遍回忆个数、三遍回忆个数总和、15 min延时回忆个数和延时再认个数组间差值指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62,0.652,0.143,0.139,0.525,0.193);Stroop反向反应时、Stroop平均反应时组间差值指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111,0.061)。3干预前后组间疗效指标敏感性分析结果:在Moca总分组间差值、Stroop中性反应时和Stroop一致性反应时组间差值指标方面均具有较为稳健的疗效一致性。4 DMN功能连接结果:电针组较对照组后扣带回与左额中回、左前扣带回、左、右颞上回、右脑岛、左中央前回等脑区DMN功能连接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认知功能与差异脑区峰值强度的相关性分析:两组VCIND患者干预前后Mo CA总分差值与后扣带回-左额中回之间的功能连接呈低度正相关关系(r=0.336,P=0.034),与后扣带回-右颞上回之间的功能连接呈低度正相关关系(r=0.345,P=0.029)。6基于ROI功能连接分析结果:2组左额中回GMV差值比较结果显示,电针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42);2组右颞上回GMV差值比较结果显示,电针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1)。7认知功能与左额中回、右颞上回GMV的相关性分析:2组VCIND患者干预后Mo CA总分差值与左额中回、右颞上回皮质GMV差值无明显相关性(r=0.238,0.318,P=0.139,0.055)。结论:1电针“神庭”、“百会”能够显着提高社区VCIND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对其执行功能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2电针“神庭”、“百会”显着增强VCIND患者DMN的功能连接,其中后扣带回-左额中回、后扣带回-右颞上回之间的功能连接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电针“神庭”、“百会”能改善VCIND患者左额中回、右颞上回皮质灰质体积,但这种改变与认知功能无明显相关。3电针“神庭”、“百会”改善VCIND患者整体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VCIND患者DMN功能连接实现的。

肖婷[7](2020)在《碱性磷酸酶与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脑小血管病(CSVD)是当今老龄化社会高发的一类疾病,起病隐匿,可致认知功能下降、大小便失禁、步态异常或情感障碍等。CSVD是导致痴呆的最重要的血管因素,碱性磷酸酶(ALP)是一种细胞表面前体蛋白,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血清碱性磷酸酶与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密切相关,且随脑小血管病损伤负荷程度的变化认知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血清ALP活性能否作为CSV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或者仅为CSVD患者脑损伤负荷的伴随现象至今仍无定论。目的:明确ALP与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头颅核磁共振(MRI)诊断为脑小血管病患者,经MMSE评分、MOCA评分评估判定为认知障碍患者110人为观察组,认知功能正常的患者110人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吸烟史、饮酒史、阿尔茨海默症病史、HCY(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ALP、总SVD评分(脑小血管病脑损伤评分)以及MMSE评分、MOCA评分水平,以上数据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后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10例对照组(认知正常组)和110例观察组(认知障碍组)在年龄、性别、文化水平、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吸烟史、饮酒史和HCY史上,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以认知功能为因变量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本组资料显示,脑小血管病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HCY、吸烟史和饮酒史不是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ALP水平、总SVD评分P<0.05,ALP(OR=1.055,95%置信区间1.0181.093;P=0.003)、总SVD评分(OR=5.596,95%置信区间2.60912.002;P=0.001)为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均为正相关。3、以脑损伤分层(总SVD评分)为因变量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HCY、吸烟史和饮酒史不是脑损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LP P<0.05,ALP(OR=1.038,95%置信区间1.0161.060;P=0.001)为脑小血管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呈正相关。4、以认知障碍分层为因变量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HCY、吸烟史和饮酒史不是认知障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文盲、ALP、总SVD评分P<0.05,ALP(OR=1.041,95%置信区间1.0141.068;P=0.004)、总SVD评分(OR=2.565,95%置信区间1.7563.374;P=0.023)、文盲(OR=10.074,95%置信区间8.20611.942;P=0.015)为认知障碍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均为正相关。5、血清ALP水平比较:痴呆组>MCI组>认知正常组、VaD组>CSVD合并AD组、关键部位腔隙性脑梗死>非关键部位腔隙性脑梗死。结论:1.血清ALP可能是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呈正相关;2.血清ALP可与CSVD的总SVD评分呈正相关。

赵芷昕[8](2020)在《脑白质病变后认知障碍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中医证型分布》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后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脑白质病变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HDL-C、LDL-C、ApoB与脑白质病变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南京市中医院脑病科认知功能障碍的WML患者80例,认知正常的WML患者20例,同时选取无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患者基础信息、中医四诊资料以及血清HDL-C、LDL-C、ApoB数值,对WML患者认知功能的评分采用MoCA量表中文版,并依据中医证候分型量表对WML认知障碍组患者进行证型辨别。首先,探讨WML认知障碍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其次,将WML患者根据头颅MRI进行部位和程度分组,探讨不同部位、不同程度WML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最后,分析认知障碍组和正常组的一般资料及血清HDL-C、LDL-C、ApoB水平,探讨其与WML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结果:认知障碍中医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浊阻窍证26例(32.50%)、肾精亏虚证18例(22.50%)、气血亏虚证15例(18.75%)、肝阳上亢证12例(15.00%)、瘀血阻络证9例(11.25%)。认知障碍组按部位分为PVL组和DWML组,两组在MoCA总分以及各认知域里,评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VL和DWML组在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力、命名、抽象、延迟回忆、定向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L组在注意、计算、语言的评分均低于DWML组(P<0.05)。认知障碍按程度分组,在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力、命名、注意、计算、抽象、延迟回忆、定向中,各组评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MoCA总分、注意、命名评分组间比较,重度组评分低于轻、中度组(P<0.05);轻中度、中重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空间与执行力、抽象、延迟记忆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定向评分组间比较,重度组评分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语言评分显示轻度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WML认知障碍发生的风险呈正相关(OR=1.175,sig=0.000<0.05);随着HDL-C的降低,WML 患者认知障碍的风险增加(OR=0.096,sig=0.003<0.005);LDL-C、ApoB 与 WML 认知障碍的发生不相关(sig>0.05)。结论:1、脑白质病变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浊阻窍证、肾精亏虚证、气血亏虚证、肝阳上亢证、瘀血阻络证。2、脑白质病变能对视空间与执行力、抽象、延迟记忆等产生影响,但重度脑白质病变影响整个认知域。脑白质病变程度与认知障碍水平呈正相关。不同部位的脑白质病变都可导致认知功能减退,PVL在注意、计算、语言方面影响更大。3、脑白质病变患者出现认知障碍与高龄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有关。

蔡婷婷[9](2020)在《脑小血管病相关的脑白质疏松症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相关的脑白质疏松症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临床特点分析及可能影响认知功能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小血管病相关的的脑白质疏松症患者203例,同时收取健康对照组5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神经影像学评估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并且行MoCA、MMSE及DSM-5等认知量表的测评,分析认知功能障碍领域,分析脑小血管病相关的L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在脑小血管病相关的LA患者中,轻、中、重度三组患者MoC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注意力、执行功能、学习与记忆、视空间等方面,脑小血管病相关的LA患者在各组间及组内比较,中重度脑小血管病相关的LA患者障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影响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文化程度、平均动脉压、年龄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小血管病相关的LA程度越重,认知功能障碍越明显,特别是在注意力、执行功能、学习与记忆、视空间方面。其中年龄、平均动脉压是导致CSVD相关LA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是CSVD相关LA的保护因素。

王之琪[10](2020)在《脑小血管病的认知控制容量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脑小血管病是在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疾病,其波及人口众多,近年来受到国际关注。除了少数急性发病者呈现急性脑卒中样的表现外,大多数脑小血管病患者都呈慢性病程,隐匿在人群中,这部分人群可以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步态障碍、情感障碍或者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其中,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小血管病的关键症状,脑小血管病已经成为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重要原因。针对认知功能的研究发现脑小血管病在各认知域均有所受累,主要的认知损害是执行功能的障碍和信息处理速度的下降。执行功能包括注意、干扰控制、任务集转换等内容,受到认知控制这一高级认知功能的调控。认知控制能力存在上限,称为认知控制容量。既往缺乏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控制容量的描述。研究目的:探究脑小血管病患者是否存在认知控制容量的改变,以及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控制容量和其他认知功能的关系。评估认知控制容量对发生脑小血管病的预测作用。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脑小血管病患者组21例和正常对照组22例。所有被试完成多数刺激掩蔽任务(the Majority Function Task-Masked,MFT-M)计算机范式,以及全套神经心理学背景测试。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根据MFT-M计算机范式评估结果,脑小血管病组认知控制容量为(2.97±0.72)bps,正常对照组认知控制容量为(3.53±0.62)bp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4,P=0.01)。脑小血管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在Mo CA[(22.24±4.58)分,(24.86±2.42)分,t=2.334,P=0.026]、VFT-动物[12(6)分,15(6)分,Z=-2.965,P=0.003]、VFT-蔬菜水果[(13.79±3.81)分,(18.27±4.13)分,t=-3.592,P=0.001]、CAVLT-瞬时回忆[(7.45±2.18)分,(9.11±2.08)分,t=-2.502,P=0.017]、CAVLT-短时延迟[(7.20±3.32)分,(10.76±3.08)分,t=-3.564,P=0.001]、CAVLT-长时延迟[(7.30±3.16)分,(10.29±3.18)分,t=-3.012,P=0.005]、SDMT[(15.95±5.49)分,(23.41±12.73)分,t=-2.513,P=0.018]、CTT-A[85.17(42.60)分,55.50(52.65)分,Z=-2.965,P=0.003]、CTT-B[(200.69±71.35)分,(132.44±53.66)分,t=3.556,P=0.001]、CTT干扰指数[(104.13±53.31)分,(65.20±35.98)分,t=2.819,P=0.007]评分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VFT-水开头词语[(3.68±2.63)分,(5.44±2.71)分,t=-1.940,P=0.061]、CAVLT-再认[14(3)分,14(4)分,Z=-0.524,P=0.601]、DS-正序[7(3)分,5.5(2)分,Z=-0.152,P=0.880]、DS-倒序[4(1)分,4(2)分,Z=-1.044,P=0.297]、SCWT干扰指数[(9.50±9.28)分,(5.94±10.47)分,t=1.123,P=0.268]、BNT[14(3)分,13.5(3)分,Z=-0.727,P=0.4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VD患者CCC与Mo CA评分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r=0.551,P=0.01)。CSVD患者CCC与DS-正序(r=0.532,P=0.013)、SCWT干扰指数(r=-0.487,P=0.040)之间也存在显着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认知控制容量可以预测CSVD的发生[B=-1.318,P=0.019,OR=0.268,95%CI(0.089~0.808)]。研究结论:CSVD患者的认知控制容量较正常人显着下降,CSVD患者的认知控制容量与整体认知显着相关。CCC预测是否患CSVD的准确率为60.5%。

二、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认知障碍特征与量表评估及核磁共振相关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认知障碍特征与量表评估及核磁共振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下肢肌力、步态特征与跌倒风险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问题与假设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假设
2 文献综述
    2.1 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研究
        2.1.1 流行病学调查
        2.1.2 病理生理学特征
    2.2 跌倒的相关研究
        2.2.1 跌倒的流行病学调查
        2.2.2 跌倒产生的主要发生机制
        2.2.3 步态与跌倒的相关性
        2.2.4 下肢肌力与跌倒的相关性
    2.3 轻度认知障碍与跌倒
    2.4 体育锻炼与下肢肌力、步态和跌倒风险
        2.4.1 体育锻炼与下肢肌力
        2.4.2 体育锻炼与步态
        2.4.3 体育锻炼与跌倒风险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筛查条件
        3.1.2 筛查工具
        3.1.3 筛查过程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测试法
        3.2.4 样本量计算
        3.2.5 质量控制
        3.2.6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
    4.1 高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体力活动水平、下肢肌力、步态特征、跌倒风险特征
        4.1.1 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的人口学变化特征
        4.1.2 高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下肢肌力特征
        4.1.3 高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步态特征
        4.1.4 高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跌倒风险特征
    4.2 高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下肢肌力、步态特征与跌倒风险的相关性特征
        4.2.1 高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下肢肌力与跌倒风险的相关性特征
        4.2.2 高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步态特征与下肢肌力和跌倒风险的相关性特征
    4.3 体力活动对高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下肢肌力、步态特征和跌倒风险的影响特征
        4.3.1 体力活动对高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下肢肌力的影响特征
        4.3.2 体力活动对高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步态的影响特征
        4.3.3 体力活动对高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影响特征
    4.4 高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
    4.5 下肢肌力、步速在体力活动水平和跌倒风险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5 讨论分析
    5.1 高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下肢肌力、步态特征及跌倒风险的整体情况分析
        5.1.1 高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体育锻炼整体情况分析
        5.1.2 高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下肢肌力的整体情况分析
        5.1.3 高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步态特征的整体情况分析
        5.1.4 高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跌倒风险的整体情况分析
    5.2 高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下肢肌力、步态特征与跌倒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5.2.1 高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下肢肌力与步态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5.2.2 高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下肢肌力与跌倒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5.2.3 高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步态特征与跌倒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5.3 体育锻炼对高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下肢肌力、步态特征和跌倒风险的影响
6 研究结论
7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基线情况调查表
附录二 GDS量表
附录三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
附录四 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
附录五
附录六 国际体力活动问卷(中文版)
附录七 Tinetti平衡与步态评估量表

(2)2型糖尿病患者卒中后认知障碍与白质病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2型糖尿病患者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1.1 材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2 结果
        1.2.1 T2DM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
        1.2.2 T2DM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一般情况
        1.2.3 T2DM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
    1.3 讨论
        1.3.1 T2DM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病率
        1.3.2 T2DM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2 型糖尿病患者卒中后认知障碍与白质病变的关系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2 结果
        2.2.1 T2DM合并PSCI患者白质病变的分布情况
        2.2.2 T2DM合并PSCI患者不同程度WML与认知功能比较
        2.2.3 T2DM合并PSCI不同部位WML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2.2.4 T2DM合并PSCI患者WML与 Mo CA评分及各认知域的相关性分析
    2.3 讨论
        2.3.1 T2DM合并PSCI患者WML与认知功能
        2.3.2 T2DM合并PSCI患者不同程度及不同部位WML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3章 综述 2型糖尿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3.1 T2DM发生VCI的机制
        3.1.1 血脑屏障完整性破坏
        3.1.2 胰岛素抵抗
        3.1.3 血管功能障碍
    3.2 T2DM患者发生VCI的危险因素
        3.2.1 脑血管病及神经退行性变
        3.2.2 血糖水平
        3.2.3 T2DM病程
        3.2.4 微血管并发症
        3.2.5 高血脂
        3.2.6 高血压
    3.3 T2DM患者发生VCI的影像学表现
        3.3.1 脑萎缩
        3.3.2 脑白质病变
    3.4 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3)基于“毒损脑络”理论黄连解毒汤早期干预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对PSCI相关中医“毒邪”分类的研究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纳排标准
        3.观察指标及研究方法
        4.统计学方法
    结果
        1.入选患者中医证型及有关实验室指标的总体分布情况
        2.各中医证型与所观察指标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3.毒邪的分类与所观察指标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4. 各中医证型与相应毒邪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
        5. 各类毒邪相兼情况分布特征
        6. 各类毒邪中热性症状存在情况
        7. 各类毒邪与所观察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1.PSCI的中医证候学研究
        2.对PSCI毒邪的分类定义
        3.对PSCI中医证型及毒邪分类研究结果的解读及探讨
        4.对于“素毒”与“新毒”的理解
        5.PSCI毒邪的整体统一性及黄连解毒汤治疗的可行性
        6.本研究需要进一步延伸的方向
第二部分:早期应用黄连解毒汤对PSCIND患者的疗效观察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纳排标准
        3.分组情况及治疗方法
        4.观察指标及研究方法
        5.统计学方法
    结果
        1.黄连解毒汤对认知功能MMSE评分的影响
        2.黄连解毒汤对认知功能MoCA评分的影响
        3.黄连解毒汤对神经功能NIHSS评分的影响
        4.黄连解毒汤对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影响
        5.黄连解毒汤对各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
        6.黄连解毒汤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7.对治疗后1 月、6 月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讨论
        1.PSCI的治疗与“毒损脑络”学说
        2.黄连解毒汤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3.导师组有关黄连解毒汤在认知障碍方面的研究基础
        4.对神经、认知功能及ADL评分的影响作用分析
        5.对各中医证候评分及有关毒邪的动态影响作用分析
        6.对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作用分析
        7.本研究的意义及仍需解决的问题
第三部分:黄连解毒汤对脑梗死动物模型认知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引言
    实验动物与方法
        1.实验动物
        2.试剂及仪器
        3.多发性脑梗死大鼠动物模型的制作
        4.随机分组及给药
        5.大鼠脑组织取材
        6.指标检测及方法
        7.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各组大鼠的行为学认知功能检测
        2. 各组大鼠皮层组织 HE 染色病理检查
        3. 各组大鼠脑组织梗死周围区 MVD 检测
        4.各组大鼠脑皮层组织Notch信号通路及VEGF蛋白检测
        5.各组大鼠脑皮层组织炎性相关因子的检测
    讨论
        1.对PSCI发生机制的认识及所观察指标的选择
        2.黄连解毒汤对于脑缺血及PSCI影响的可能机制
        3.对PSCI相关信号通路的选择
        4.动物造模方法的选择
        5.对实验分组方法的选择
        6.对实验结果的解读及分析
        7.本研究的意义及有待延伸的方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毒损脑络”学说与卒中后认知障碍
    参考文献
附录2 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诊断量表(SDSVD)
附录3 PSCI中医毒邪症状要素表
附录4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附录5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
附录6 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量表
附录7 大鼠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
附录8 各组实验动物水迷宫活动轨迹图例
附录9 各组实验大鼠梗死区及梗死周围区 HE 染色病理结果
附录10 各组实验大鼠梗死区及梗死周围区微血管密度情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4)脑小血管病影像总负荷与认知功能障碍、血清MMP-9及BDNF水平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MMP-9、BDNF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5)卒中后认知障碍与钙稳态调节相关性及益脑护脉方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于PSCI的研究进展
        1.1.1 PSCI的定义
        1.1.2 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概念的比较
        1.1.3 血管性损害、炎症反应等因素与PSCI发病机制的关系研究
        1.1.4 钙稳态调节与PSCI发病机制的关系研究
        1.1.5 PSCI的诊断标准
        1.1.6 PSCI常用评估量表及检查
        1.1.7 PSCI的西医治疗现状
    1.2 中医对PSCI的研究进展
        1.2.1 中医对中风的认识
        1.2.2 中医对PSCI的认识
        1.2.3 中医对PSCI病因病机的认识
        1.2.4 PSCI的中医证候分类
        1.2.5 中医药治疗PSCI的进展
    1.3 基于文献分析对PSCI治疗现状的思考
第二章 卒中后认知障碍与钙稳态调节相关性及益脑护脉方的 作用及机制研究
    第一部分 PSCI患者认知功能、中医证候要素与钙稳态调节的相关性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资料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及来源
        2.2.2 诊断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认知功能评估
        2.2.6 观察内容
        2.2.7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
        2.3.1 纳入病例基本情况
        2.3.2 PSCI组 MMSE分数与钙稳态调节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2.3.3 PSCI组 MoCA
        2.3.4 影响MMSE分数相关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2.3.5 影响MoCA分数的相关因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2.3.6 中医证候要素分布
        2.3.7 中医证候要素积分与卒中后认知功能评分相关性分析
        2.3.8 中医证候要素积分与卒中后认知功能评分回归分析
        2.3.9 PSCI组中医证候要素与钙稳态调节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2.4 结论
        2.4.1 钙稳态调节因子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2.4.2 中医证候要素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2.4.3 中医证候要素与钙稳态调节因子的关系
        2.5 讨论
        2.5.1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钙稳态调节密切相关
        2.5.2 影响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要素分析
        2.5.3 卒中后认知障碍中医证候要素与钙稳态调节的关系
    第二部分 益脑护脉方干预缺血性 PSCIND 患者钙稳态调节及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
        3.1 资料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及样本量估算
        3.1.3 诊断标准
        3.1.4 纳入标准
        3.1.5 排除标准
        3.1.6 剔除标准
        3.1.7 脱落标准
        3.1.8 中止试验标准
        3.1.9 研究方案
        3.1.10 观察指标
        3.1.11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3.2.1 一般资料结果分析
        3.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估
        3.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比较
        3.2.4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评估
        3.2.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钙稳态调节因子水平比较
        3.2.6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电图信号分析比较
        3.2.7 安全性探讨
        3.3 结论
        3.4 讨论
        3.4.1 益脑护脉方对缺血性PSCIND患者的临床疗效
        3.4.2 水不涵木,肝风内动,痰瘀互结是卒中后认知障碍的重要病机
        3.4.3 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治疗体现了“异病同治,因果同治”
        3.4.4 益脑护脉方的组方特点及现代药理研究
        3.4.5 基于钙稳态探讨益脑护脉方治疗PSCIND患者的可能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6)基于默认网络探讨电针“神庭”、“百会”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VCIN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DMN关系
    2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中医认识
    3 电针可改善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
    4 电针可影响默认网络功能连接与结构变化
    5 研究假说
第一部分 电针“神庭”、“百会”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研究方法
        1 研究设计
        2 研究对象招募与研究场所
        2.1 研究对象招募
        2.2 研究场所
        3 研究对象的选择
        3.1 诊断标准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中止标准
        3.5 病例的剔除标准
        3.6 对受试者脱落的规定
        4 样本量估算
        5 随机与盲法
        5.1 随机序列产生及分组方法
        5.2 盲法设置
        6 干预方案
        6.1 对照组
        6.2 电针组
        7 观测指标
        7.1 一般资料
        7.2 结局指标
        7.3 安全性指标
        8 质量控制
        8.1 研究人员的质量控制
        8.2 研究对象入组的质量控制
        8.3 干预过程的质量控制
        8.4 数据管理的质量控制
        8.5 随机与盲法的质量控制
        9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9.1 数据管理
        9.2 统计分析方法
        10 伦理审查与临床试验注册
    研究结果
        1 基本情况
        1.1 研究对象招募情况
        1.2 研究对象基线期一般资料比较
        1.3 研究对象脱落例数比较
        2 两组受试者干预前结局指标的均衡性分析
        3 两组受试者干预后结局指标的组间有效性分析
        3.1 干预后整体认知功能的组间有效性分析
        3.2 干预后记忆力功能的组间有效性分析
        3.3 干预后执行功能的组间有效性分析
        4 两组受试者干预后结局指标的疗效敏感性分析
        4.1 干预后整体认知功能的组间疗效敏感性分析
        4.2 干预后执行功能的组间疗效敏感性分析
        5 不良事件报告
    讨论
        1 中医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认识
        2 神庭、百会对认知功能的作用
        3 电针神庭、百会对 VCIND 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4 电针神庭、百会对VCIND患者执行功能、记忆力的影响
        5 不足与展望
第二部分 电针“神庭”、“百会”对 VCIND 患者默认网络功能连接与结构变化的影响研究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的来源与选择
        1.1 研究对象招募
        1.2 研究对象选择
        1.3 研究对象分组
        2 干预方案
        3 结局指标评价
        3.1 认知功能评价
        3.2 fMRI扫描方案
        4 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与分析
        4.1 预处理
        4.2 基于感兴趣区的功能连接分析
        5 结构像磁共振数据处理和分析
        5.1 预处理
        5.2 VBM值提取
        5.3 基于感兴趣区的VBM分析
    研究结果
        1 基本情况
        2 两组磁共振扫描受试者干预前结局指标的均衡性分析
        3 两组磁共振扫描受试者干预后结局指标的组间比较
        3.1 两组磁共振扫描受试者整体认知功能的组间有效性分析
        3.2 两组磁共振扫描受试者记忆力的组间有效性分析
        3.3 两组磁共振扫描受试者执行功能的组间有效性分析
        4 两组磁共振扫描受试者默认网络功能连接比较
        4.1 两组磁共振扫描受试者干预前后默认网络功能连接组间比较情况
        4.2 两组磁共振扫描受试者干预前后功能连接组内比较情况
        5 两组磁共振扫描受试者干预前后默认网络功能连接改变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6 干预后左额中回、右颞上回皮质GMV差值比较结果
        7 左额中回、右颞上回皮质GMV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1 默认网络功能连接、结构改变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2 电针对VCIND患者后扣带回-左额中回默认网络功能连接的影响
        3 电针对VCIND患者后扣带回-右颞上回默认网络功能连接的影响
        4 电针对VCIND患者后扣带回-其他脑回默认网络功能连接的影响
        5 额叶、颞叶皮质结构改变对VCIN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6 电针对VCIND患者额叶、颞叶皮质结构的影响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针灸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碱性磷酸酶与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主要仪器以及量表
    2.3 实验方法
        2.3.1 纳入及排除标准
        2.3.2 生化指标
        2.3.3 认知功能评估
        2.3.4 脑损伤评估
        2.3.5 观察指标
        2.3.6 可操作性定义
        2.3.7 质量控制
    2.4 统计分析方法
    2.5 技术路线
第3章 结果
    3.1 认知正常组与认知障碍组一般资料的关系
    3.2 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3.3 影响CSVD患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3.4 影响CSVD患者认知障碍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3.5 认知功能正常、MCI以及Va D患者血清ALP水平的比较
    3.6 CSVD合并AD患者与VaD患者血清ALP水平的比较
    3.7 关键部位腔隙性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与非关键部位腔隙性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血清ALP水平的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脑小血管病
    4.2 认知功能
    4.3 ALP与 CSVD脑损伤的关系
    4.4 ALP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4.5 CSVD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4.5.1 脑白质高信号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4.5.2 脑微出血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4.5.3 腔隙性脑梗死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4.5.4 血管周围间隙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4.6 本研究的不足
    4.7 展望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8)脑白质病变后认知障碍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中医证型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对认知障碍的认识
        1.1 MCI的流行病学研究
        1.2 危险因素
        1.3 MCI分类
        1.4 诊断标准
        1.5 治疗进展
    2 现代医学对WML的认识
        2.1 WML的流行病学研究
        2.2 WML的危险因素
        2.3 WML的病理学改变及发病机制
        2.4 WML与脱髓鞘
        2.5 WML与卒中
    3 脑白质病变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4 血脂异常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5 中医对MCI的认识
        5.1 MCI病因病机
        5.2 中医药治疗MCI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脑白质病变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
        4.2 脑白质病变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4.3 脑白质病变认知障碍一般因素分析及其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5 讨论
        5.1 脑白质病变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
        5.2 脑白质病变对认知障碍的影响
        5.3 脑白质病变认知障碍与血脂的相关性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中文版)
    附录2 中医证候分型量表
    附录3 缩略词语汇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脑小血管病相关的脑白质疏松症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筛选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收集
        2.2 神经影像学资料
        2.3 认知功能量表测评及分组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10)脑小血管病的认知控制容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Abbreviation)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人口学资料
    3.2 神经心理学背景测试结果
    3.3 认知控制容量的评估
    3.4 认知控制容量与其它认知功能评估结果的相关性
    3.5 认知控制容量预测脑小血管病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四、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认知障碍特征与量表评估及核磁共振相关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下肢肌力、步态特征与跌倒风险的关系研究[D]. 郑鑫虎.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2]2型糖尿病患者卒中后认知障碍与白质病变的临床研究[D]. 张强.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3]基于“毒损脑络”理论黄连解毒汤早期干预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姜海伟.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脑小血管病影像总负荷与认知功能障碍、血清MMP-9及BDNF水平相关性研究[D]. 孟利芳.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5]卒中后认知障碍与钙稳态调节相关性及益脑护脉方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翁柠.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6]基于默认网络探讨电针“神庭”、“百会”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D]. 林瑞珠.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碱性磷酸酶与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 肖婷. 南昌大学, 2020(08)
  • [8]脑白质病变后认知障碍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中医证型分布[D]. 赵芷昕.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12)
  • [9]脑小血管病相关的脑白质疏松症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 蔡婷婷.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10]脑小血管病的认知控制容量研究[D]. 王之琪.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认知障碍特点、量表评价及MRI相关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