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绘画艺术回顾展”在京举办

“张大千绘画艺术回顾展”在京举办

一、《张大千绘画艺术回顾展》在京举办(论文文献综述)

闫智开[1](2021)在《王盛烈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研究》文中认为现实主义在20世纪中国美术创作领域占据主要位置,现实主义所强调的真实性、典型性逼真的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实践生活与现实景观,由此产生诸多贴近现实生活、反映社会风貌的艺术作品。而在20世纪中国画史中,现实主义无疑是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换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它一方面要求将受传统文人画影响下的注重自我、远离现实的情感表现,转换为一种关注现实生活、面对大众的入世心态;另一方面,即在绘画语言的表现上,由关注“神”和“韵”的意象造型理念逐渐融合了西方的写实手法,借此发展、提高了中国画表现现实、塑造型体的能力。王盛烈作为当代着名现实主义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美术活动家,他从多方面入手,积极参与并推动新时期现实主义中国画的艺术创作与发展,并以实际行动引领、壮大了建国以来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以现实主义为旗帜的关东画派,改变了东北地域性画派在美术史上的新格局。王盛烈运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创作出众多来源于生活,高度真实的典型形象,在现实主义中国画人物画创作实践方面做出重要贡献。论文以王盛烈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尤其针对其中国画人物画艺术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相关作品进行客观分析、研究,结合其创作时期所身处的社会背景、地域环境、个人经历等,形成对王盛烈现实主义绘画艺术较为系统、深入的理解,并通过研究,阐述现实主义在当今艺术语境中的新意义。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绪论作为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研究的对象、研究意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第一章,从客观历史轨迹出发,即王盛烈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时代背景,结合其主观动因,考察王盛烈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的生平史实。第三部分为第二章和第三章,围绕其现实主义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展开研究,以其代表作《八女投江》为研究切入点,全面梳理、归纳其现实主义中国画人物画创作的题材类型,阐述其艺术创作的内在动因,进而深入到对其现实主义中国画艺术表现形式的探讨。第四部分为第四章,廓清王盛烈各个时期所参与的美术实践活动,探析他作为美术教育家和美术活动家对现实主义中国画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与影响。第五部分为第五章,结合以上四部分的分析研究,对王盛烈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创作形成客观、系统的认知,阐释其艺术主张并从中获得有益于发展当今现实主义中国画的启示,明确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对当今的美术创作仍具有切实的借鉴意义。

王安琪[2](2020)在《杨仁恺学术年谱》文中研究说明杨仁恺(1915——2008),号遗民,笔名易木,四川省岳池县人。着名的书画鉴赏家,一生从事文博研究工作。20世纪30年代,在成都一所私立学校担任老师,之后迁移到了重庆,从事印刷工作。抗日战争后定居到北平。1950年,受聘来到沈阳,他作为古代文物书画研究者开展了长达60年的文博书画鉴赏研究工作。2000年,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杨仁恺先生“人民鉴赏家”的光荣称号。曾担任辽宁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古代书画七人鉴定小组成员之一,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杨仁恺在学术上的造诣很深,一生写了许多着作,如《书画鉴定学稿》《沐雨楼文集》(上下卷)《沐雨楼书画论稿》(上下卷)等着作。杨仁恺不仅是一名书画鉴赏专家,还是一位功力深厚的书法家,其书法以行草最为出色。所写书法作品大都收集在《沐雨楼书法引玉集》《沐雨楼翰墨留真:杨仁恺书法集》中。杨仁恺作为书法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同时又从事文博工作,参与众多书画鉴定交流活动。作为这样一位历史文化人物,鉴赏学的创立者,学术界虽对在对杨仁恺学术、绘画、书法、鉴赏等诸多领域的有所研究,然而至今尚无一部内容详细的杨仁恺学术年谱问世。鉴于上述情况,本文首先对杨仁恺的生平及其事迹等资料进行逐年的考证,力求详细准确;其次,试图从学术角度切入,列出杨仁恺生关于书画鉴定的着作和相关的学术活动事迹,以期全面展示杨仁恺在学术上的成就。收集杨仁恺的书法作品,为其考定年月,有利于人们进一步研究。最后,对相关的一些文献资料的讹误进行辨证,从而进一步推动对杨仁恺的深入了解,这对他人具体研究杨仁恺在各个方面的成就有着重要意义。

吴钇辰[3](2019)在《引领时潮—潘絜兹工笔重彩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数十年来中国现当代工笔重彩艺术的盛大繁荣局面,与潘絜兹先生以及他所带领的一大批工笔重彩画家的大力提倡和辛勤工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以研究潘絜兹先生在中国现当代工笔重彩艺术发展历程中所起到的奠基人作用为主要论题,以发掘和论证潘絜兹先生在艺术创作、艺术理论和社会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意义为主要论述内容。潘絜兹先生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重要工笔重彩画家、美术理论家、敦煌学专家和编辑家,被公认为学者型画家和工笔重彩画界的领袖,他为发展中国工笔重彩艺术而投入毕生精力,有力地推动和影响了现当代中国工笔重彩事业的活跃与发展。潘絜兹先生对中国现当代工笔重彩艺术的开拓和引领作用,体现在他的创作、学术研究和社会活动(主要是艺术编辑工作)三个方面:他在创作上能融合传统卷轴绘画和壁画的技巧,并吸收西画之长,有绚丽多彩、刚柔相济、明丽典雅的个人风格;他在学术研究领域提出“大中国”观念,提倡在以工笔重彩为中心词,从宫廷和文人向民间扩展,从卷轴画向壁画扩展,坚持工写并举、彩墨同辉和汉唐风范,其提倡大俗大雅,曲高和众的审美理想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工笔重彩艺术发展的客观现实;他在以艺术家和编辑家身份参与的众多社会活动中,不辞劳苦,事事躬亲,积极组织学术研讨会,开辟专题讨论,不但对中国绘画史有着深入探索与思考,更以审时度势、洞彻古今的智者胸怀,栽培与提携了众多后辈艺术家。由此我们认识到,在中国现当代工笔重彩艺术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潘絜兹先生身上体现出先驱者和领袖级人物的巨大能量;他凭借自己的精湛艺术功力、深厚学术素养以及社会工作能力,在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绘画由衰败不堪转为繁荣昌盛的历史进程中,引领时潮,带动群体,让中华传统绘画在新时代中继续发扬光大;他提出的变革一个传统画种的艺术革新理念,不但有效地引发了中国工笔重彩绘画的历史转型过程,也为今天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社会事业提供了先期表率,更为中国各门类古老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革新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全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是从陈述潘絜兹先生的艺术生平入手,在考察史实的同时探讨潘絜兹艺术思想形成的历史轨迹和客观动因;第二部分(第二、三、四章)是从三个方面分析潘絜兹艺术成就尤其是对中国现当代工笔重彩事业的引领作用:(1)从艺术创作实践层面总结潘絜兹先生的艺术创作经验。(2)从艺术理论研究层面分析潘絜兹先生的艺术思想。(3)从参与社会活动方面探讨潘絜兹艺术理论和编辑活动对现代中国工笔重彩艺术发展的直接影响和重要意义;第三个部分(第五章)是依据中国现当代工笔重彩画史高度发展的现实进行反思,阐明潘絜兹先生在这样宏大壮阔的历史场景中的个人作用和对未来的启示。

刘颖[4](2014)在《画中有戏、形神兼备 ——关良笔下的戏曲人物形象》文中认为关良,二十世纪引领近代水墨戏曲人物画高峰的大家。他一生创作丰厚,有舞台速写、油画、水墨画等,他的水墨戏曲人物画将中西方技法相融合,撷取戏曲人物为创作母题,以稚拙、古朴之风跃入世人视角,令人惊叹不已。本论文以其具有代表性的水墨戏曲人物画为研究对象,选取存世佳作二百来幅进行深入分析。意图运用表格分析、对比分析、经典阐释等方式,结合关良生存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生活经历,解读其水墨戏曲人物画与戏曲艺术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关画可谓“画中有戏、形神兼备”,他不仅仅深刻理解了戏曲艺术的本体特征,更将戏曲人物纳入创作范围,并加以借鉴利用,从而创作出的水墨戏曲人物是有动作、有节奏的人物形象,是离形而得神的人物形象,是拥有浓厚历史底蕴的人物形象。因此,关良的水墨戏曲人物画,并非简单的将中国画与戏曲两种传统艺术叠加在一起,而是抓住了两者本质上互通之处,从而使创作的水墨戏曲人物画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此外,关良的水墨戏曲人物画中还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内涵,是戏曲与中国画两种艺术门类共同的历史积淀,小小尺幅之间,足以窥见戏曲艺术中的捧角儿文化,亦足以彰显中国画中诗、书、印与画相融相生的传统。

潘欣信,王凯[5](2010)在《中国工笔画大事记简编(1949-2010)》文中指出编写说明:1.新中国成立初期,大批工笔画家响应改造国画的号召,转向新年画创作。因此,这一时期的工笔画成就主要体现在年画创作上,形式除了工笔性较强的年画之外,还有白描、连环画。2.建国初期,由于敦煌以及大量古代墓室壁画的发现和发掘,对当代工笔画的影响巨大,一批工笔画家从其中汲取营养,创造了工笔画的新图式。3.本大事记注重于对工笔画事件,以及较纯粹的工笔画家,

于学文[6](2010)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西方模版》文中指出本论文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世纪80年代至当下,主题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西方模版。中国当代艺术从发生之初就模仿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图式、语言逻辑。这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以及西方文化的强势地位有很大关系。中国当代艺术对西方的模仿,这已经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当今世界所有欠发达国家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发达国家向欠发达国家提供了走向未来的发展途径,他们的经济、文化、政治等都被全球范围的欠发达国家用作参照体系。中国当代艺术的开端是以西方现代艺术作为模版,它主要体现在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思潮大规模传入中国,以及中国结束“文化大革命”后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带来的一系列文化上的变化。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格局下的中国社会发展,中国当代艺术从精神观念、图像语言等层面上对西方现代艺术进行了全面临习、摹仿、移植、嫁接和融合。随着中国当代艺术自身的发展,中国当代艺术家在艺术创造中,逐步回归到中国文化资源和本土文脉的创新探索中,开始了超越西方模版的初步实践。本文通过对具体艺术家的具体艺术理念和艺术图像分析,阐释中国当代艺术家是如何学习西方模版,又是如何进行超越西方模版的实践。进而提出在后殖民文化背景下,在全球化的世界格局下,如何重建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观与话语体系。

屈健[7](2007)在《“长安画派”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是一篇关于“长安画派”的综合性研究。“长安画派”得名于20世纪60年代初,它是建国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内容与民族气派、传统特色有机融合和创造新中国画的新境界、新形式最为成功的范例之一。是在反映新时代、新生活、促使中国画从内容到形式推陈出新的背景下形成的一个具有超地缘特色的绘画流派,至今已逾半个世纪。但由于多种原因,对“长安画派”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对它的认识还存在很大局限性,而真正对“长安画派”系统的综合性研究还是一个空白,这与“长安画派”在绘画史上真正所起到的作用是不相称的。本文正是针对这一现实,采取综合、分析与比较研究的方法对“长安画派”研究的现状;“长安画派”的产生与发展;“长安画派”主要代表画家与艺术作品;“长安画派”绘画思想与艺术主张;“长安画派”的贡献与历史地位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与研究,以图对“长安画派”研究进一步的拓宽和深化有所补益。

小玫[8](2007)在《美术视野》文中提出娑罗花馆入驻京城艺术沙龙再次兴盛3月24日,“意味着——娑罗油画邀请展”在京城东北部的草场地艺术区举办,这不但意味着这一油画主题展览的正式开幕,也宣告了来自苏州的大型连锁画廊——娑罗花馆正式入驻京城。伴随着娑

陈燕[9](2007)在《世纪之交的中国艺术产业 ——关于历史、系统、管理、空间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纪之交的中国艺术产业是中国艺术产业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艺术产业得以不断扩展和延伸。演出产业,音像产业,电影产业,艺术品业等等各行业市场迅速发展。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内艺术产业竞争将更加趋于激烈。我国艺术产业经营者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又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与发达国家的艺术产业相比,我们在生产方式、经营理念、营运资本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尤其是在市场化运作方面,人家积累了上百年的历史经验,我们所经历的艺术市场实践不过十来年时间。我国艺术产业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低廉的人力资源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我国的艺术产业要虚心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手段、生产方式和市场经验。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博采众长、勇于进取,才能创造辉煌的未来。本文主要以世纪之交中国艺术产业的发展状况为资料,从发展轨迹、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地位等方面进行研究,呈现其发展的具体面貌,也希望为中国艺术产业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张大千绘画艺术回顾展》在京举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张大千绘画艺术回顾展》在京举办(论文提纲范文)

(1)王盛烈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现实主义美术研究文献
        (二)生平研究文献
        (三)艺术作品研究文献
        (四)教育教学与社会活动相关文献
    三、研究创新点
        (一)发掘新史料补充现有研究文献
        (二)提出新观点、新内容
    四、研究方法
        (一)社会学方法
        (二)文献研究法
        (三)访问与调查
        (四)图像分析
第一章 王盛烈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的生成背景
    一、王盛烈的艺术生涯
        (一)绘画自修与日本留学时期
        (二)由“西”转“中”的创作衍变
        (三)现实主义中国画创作的坚守
    二、建国17 年现实主义中国画形成的历史铺垫
        (一)政治需求与美术创作相结合
        (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两结合”
        (三)改良中国画
第二章 王盛烈的现实主义中国画创作题材
    一、历史的再现:爱国主义历史题材
        (一)《八女投江》的创作
        (二)对战争的哲思
    二、朴素的乡土情结:“大众美术”题材作品
        (一)为民写真:劳动者为题材的艺术创作
        (二)“写照”与“传神”: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第三章 王盛烈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特征
    一、造型与笔墨的兼容
    二、“明暗”与“线”的契合
    三、速写习作的积累
    四、中西绘画透视的自由运用
第四章 王盛烈推进现实主义美术的社会活动
    一、美术教育活动
        (一)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建立
        (二)美术执教
    二、画派活动
        (一)关东画派领军人
        (二)筹建“辽宁中国画研究会”
        (三)创办“同泽书画研究院”
    三、艺术活动
        (一)美术展览
        (二)学术活动
第五章 王盛烈现实主义绘画艺术观与启示
    一、王盛烈现实主义艺术观
        (一)艺术创作与社会责任紧密相连
        (二)对现实的关照,艺术为人民服务
        (三)创造“具有时代意义”的典型形象
    二、对发展当今现实主义中国画的启示
        (一)造型观的解放与笔墨语言的拓展
        (二)现实主义的回归与再创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王盛烈年表
附录二 八女投江相关史实考证
附录三 王盛烈绘画展览情况
附录四 王盛烈作品收藏情况
附录五 王盛烈绘画作品出版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杨仁恺学术年谱(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谱主简介
    1.2 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现状
        1.2.2 研究意义
凡例
1915 年 一岁
1921 年 七岁
1923 年 九岁
1924 年 十岁
1932 年 十八岁
1933 年 十九岁
1935 年 二十一岁
1936 年 二十二岁
1940 年 二十六岁
1941 年 二十七岁
1942 年 二十八岁
1943 年 二十九岁
1945 年 三十一岁
1946 年 三十二岁
1949 年 三十五岁
1950 年 三十六岁
1951 年 三十七岁
1952 年 三十八岁
1953 年 三十九岁
1954 年 四十岁
1955 年 四十一岁
1956 年 四十二岁
1957 年 四十三岁
1958 年 四十四岁
1959 年 四十五岁
1960 年 四十六岁
1961 年 四十七岁
1962 年 四十八岁
1963 年 四十九岁
1964 年 五十岁
1966 年 五十二岁
1968 年 五十四岁
1969 年 五十五岁
1972 年 五十八岁
1974 年 六十岁
1975 年 六十一岁
1976 年 六十二岁
1977 年 六十三岁
1978 年 六十四岁
1979 年 六十五岁
1980 年 六十六岁
1981 年 六十七岁
1982 年 六十八岁
1983 年 六十九岁
1984 年 七十岁
1985 年 七十一岁
1986 年 七十二岁
1987 年 七十三岁
1988 年 七十四岁
1989 年 七十五岁
1990 年 七十六岁
1991 年 七十七岁
1992 年 七十八岁
1993 年 七十九岁
1994 年 八十岁
1995 年 八十一岁
1996 年 八十二岁
1997 年 八十三岁
1998 年 八十四岁
1999 年 八十五岁
2000 年 八十六岁
2001 年 八十七岁
2002 年 八十八岁
2003 年 八十九岁
2004 年 九十岁
2005 年 九十一岁
2006 年 九十二岁
2007 年 九十三岁
2008 年 九十四岁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3)引领时潮—潘絜兹工笔重彩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问题与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第一章 潘絜兹的艺术生平
    第一节 :早期学习经历(1946 年之前)
        一、小学:安稳与动荡
        二、中学:结缘中国画
        三、北平:对艺术家身份的选择
        四、战场与敦煌的选择
    第二节 :潘絜兹的职业生涯(1946-2002)
        一、职业画家的最初三年
        二、潘絜兹与建国后美术发展
第二章 潘絜兹的工笔重彩艺术创作
    第一节 :潘絜兹工笔重彩作品分期
        一、前期——学习和临摹为主
        二、中期——书写敦煌艺术
        三、后期——思想开放与艺术自觉
    第二节 :潘絜兹工笔重彩作品分类
        一、敦煌题材
        二、现实生活
        三、诗意绘画
    第三节 :潘絜兹工笔重彩作品的美学特征
        一、骨法用笔——线条美
        二、雅俗共赏——色彩美
第三章 潘絜兹的中国工笔重彩艺术理论
    第一节 :反思传统——潘絜兹工笔重彩艺术史观
        一、认识传统
        二、创新传统
    第二节 :兼并包容——潘絜兹工笔重彩理论的“大中国画观”
        一、古今相融
        二、“大中国画”观
    第三节 :中国精神——潘絜兹工笔重彩艺术的美学内核
        一、传统美学概念及内涵
        二、现代工笔重彩艺术美学
第四章 潘絜兹推进工笔重彩复兴的艺术活动
    第一节 :举办个人展览与联展
        一、个人展览
        二、筹备艺术展
    第二节 :参与刊物编辑、出版
        一、潘絜兹与《国画通讯》杂志
        二、潘絜兹与《中国画》杂志
    第三节 :组织成立工笔重彩社团
        一、中国工笔重彩画会的成立
        二、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的艺术活动
        三、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与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
第五章 潘絜兹与中国当代工笔重彩之发展
    第一节 :带动中国工笔重彩绘画的发展
        一、当代工笔重彩绘画与社会同步成长
        二、坚守传统与突出文化自信
    第二节 :潘絜兹对中国当代工笔重彩事业的影响
        一、打造中国当代工笔重彩艺术新高度
        二、创立艺术团体与培养艺术人才
        三、潘絜兹的艺术思想遗产及可商榷处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一 潘絜兹年表
附件二 潘絜兹——绘画作品年表
附件三 潘絜兹——着作与文章年表
附件四 潘絜兹——纪念活动年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画中有戏、形神兼备 ——关良笔下的戏曲人物形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意义与价值
    二 研究现状与不足
    三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关良之戏曲人物画
    第一节 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 关良戏曲人物画的创作背景
        一 时代背景
        二 个人渊源
    第三节 关良戏曲人物画的地位及贡献
        一 继往开来,创造近代画戏高峰
        二 反哺戏曲,启发表演艺术家形象塑造
        三 弘扬国粹,波及海外
第二章 关良笔下的戏曲人物形象——画中有戏、形神兼备
    第一节 形神理论的发展演变
        一 形神理论的滥觞
        二 形神理论向绘画、戏曲艺术领域的转化
    第二节 关良戏画之“形”
        一 戏曲母题,以人为主
        二 笔下唱念,墨中做打
    第三节 关良戏画之“神”
        一 人物之神,性格依托
        二 画龙点睛,笔墨神化
        三 经典分析--《打渔杀家》、《捉放曹》
    第四节 被体验唤醒着的人文——历史哲理
        一 戏曲“物之神、己之神”的体验方式
        二 关良水墨戏曲人物画中的历史哲理
第三章 关良戏曲人物画背后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大写意背后的“捧角儿”文化
        一 “捧角儿”的由来
        二 文人的“捧角儿”文化
    第二节 诗书画印蕴含的传统文化
        一 题诗于画,继承民族遗风
        二 书印与画,延续儒雅文化
结语
附录一:关良年表
附录二:关良作品展览情况汇总
附录三:1981年关良香港个展画作目录
附录四:关良作品拍卖情况汇总
附录五:关良水墨戏曲人物画作中名家题词、作跋摘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6)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西方模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 何谓中国当代艺术
    二 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模版之关系
    三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一章 西方模版: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生学前提
    第一节 采洋兴中之历史
    第二节 中国当代艺术之发生
    第三节 新潮美术:西方现代艺术的全面借鉴
第二章 观念的移植
    第一节 逐渐渗透:西方艺术观念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
    第二节 全盘接受:西方艺术观念与中国当代艺术转向
    第三节 西方艺术观念与方式的本土生效
        1.达达主义:马塞尔·杜尚VS艾未未、黄永砯
        2.波普主义:安迪·沃霍尔VS王广义、李山、余友涵
        3.概念(装置)艺术:约瑟夫·科瑟斯VS新刻度小组、汪建伟
        4.观念摄影:杰夫·沃尔VS王庆松、洪磊
        5.女性艺术:芭芭拉VS姜杰
第三章 语言的挪用
    第一节 中国当代艺术的语言特点
    第二节 中西方当代艺术的语言逻辑
    第三节 语言的临习与派生
        1.德国新表现主义:约尔格·伊门道夫VS方力钧、曾梵志
        2.超级写实主义:查克·克洛斯VS罗中立、冷军、石冲
        3.激浪派:约瑟夫·博伊斯VS邱志杰
        4.摄影绘画:格哈德·里希特VS张晓刚、李路明、祁志龙
        5.新媒体艺术:张培力、杨福东、王功新
        6.卢西安·弗洛伊德VS刘小东
        7.安塞姆·基弗VS许江
第四章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后殖民意识
    第一节 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走红"之原因
    第二节 模版效应:中国当代艺术作为西方当代艺术的分支
    第三节 后殖民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困境
第五章 自我成长:超越西方模版
    第一节 反拨策略:回到中国文化资源和本土文脉
    第二节 超越西方模版的初步实践
        1.徐冰
        2.谷文达
        3.吕胜中
        4.蔡国强
        5.黄永砯
    第三节 中国当代新艺术的萌芽
余论
参考文献
附:中国当代美术大事记(1978—2009)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长安画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长安画派"
        一、"长安画派"的得名及其源流
        二、关于画派的性质
    第二节、"长安画派"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第三节、"长安画派"的研究现状
        一、研究现状
        二、"长安画派"研究中的问题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难点
    第四节、研究的方法
        一、运用辩证的唯物史观和实证的方法对史料进行发掘与对史料的重新识读;
        二、运用图像分析、符号分析与风格分析的研究方法;
        三、比较研究的方法;
    第五节、小结
第一章、"长安画派"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20世纪早期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二节、"长安画派"的孕育
        一、美术大众化思潮及其影响
        二、延安革命文艺与社会主义新文艺思潮的影响
        三、西北自然、地理、人文精神与长安文化遗产的影响
    第三节、"长安画派"的酝酿与准备
    第四节、多角度探索与集群风格的形成
    第五节、合力效应的发挥与发展、完善和创立"新中国画"
    第六节、"长安画派"画家创作的多向发散与本性回归
第二章、"长安画派"代表画家与作品专题研究
    第一节、"长安画派"的实践先行者与奠基人—赵望云
        一、"走向十字街头"的艺术
        (一)、"走出象牙之塔"
        (二)、农村写生
        (三)、"画界一士卒"
        二、西北拓荒
        (一)、西北画坛的拓荒者
        (二)、"西北文物事业的奠基人"
        (三)、"长安画派"的实践先行者与奠基人
        三、精神家园的回归
    第二节、"长安画派"的理论旗手与集群风格的确立者—石鲁
        一、从封建家庭的叛逆者到解放区的革命文艺战士
        二、"长安画派"的理论旗手与革命现实主义的力行者
        (一)、"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写精神"——石鲁早期绘画创作现实主义风格的两种模式
        1、叙事模式
        2、抒情模式
        三、逆境中的抗争与艺术的升华
        (一)、银勾铁划书天地,刺破东方一道红——石鲁后期绘画的"象征"与"表现"
        1、象征——超现实的幻境
        2、表现——抒我胸中之"愤"
第三章、"长安画派"的绘画思想与艺术主张
    第一节、从"不画不劳动的人"到"美术只有为人民服务才有前途"——"长安画派"的艺术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节、"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长安画派"的艺术方法论
    第三节、从"以形写神"到"以神写形"——"长安画派"的艺术形神观的演变
    第四节、"思想是笔墨之灵魂"。"画有笔墨则思想活,无笔墨则思想死"——"长安画派"的笔墨论
第四章、"长安画派"的贡献与历史地位
    第一节、"长安画派"对当代美术史的贡献
        一、社会主义革命内容与民族气派、传统特色的有机交融和"新中国画"的创造
        二、西北画风的创立与黄土高原绘画题材的发掘与开拓
        三、对传统画论的创新与对现代笔墨形式的探索
    第二节、"长安画派"在当代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第三节、"长安画派"的局限性及其它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目录
附录A:"长安画派"主要画家年表
附录B:"长安画派"前期研究成果
附录C: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或承担的研究项目

(8)美术视野(论文提纲范文)

娑罗花馆入驻京城艺术沙龙再次兴盛
陆京画展在京开幕
张举毅个人水彩画展开幕
杨德衡从艺50周年回顾展在沈举行
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师生作品展
中国杰出写实派画家艺术联展在港举办
“名家写影写意展”在京举办
“接触”国际当代艺术展隆重开幕
故宫博物院和大英博物馆首次合作展览"英国与世界"
首博展出美杜萨
250幅中国名家书画作品将在香港拍卖
清所有皇帝“御玺”真迹展
巴西举办戈雅版画作品展

(9)世纪之交的中国艺术产业 ——关于历史、系统、管理、空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基础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角度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历史:发展轨迹
    2.1 中国现当代艺术产业的发展
    2.2 世纪之交中国艺术产业现状
第3章 系统:产业结构
    3.1 演出产业
    3.2 音像产业
    3.3 影视产业
    3.4 艺术品业
    3.5 其他艺术服务业
第4章 管理:产业政策
    4.1 文艺体制改革
    4.2 艺术产业的政策演变
    4.3 世纪之交的中国主要艺术行业的产业政策
第5章 空间:产业地位
    5.1 艺术产业在国家产业中的地位
    5.2 艺术产业对国家艺术事业的作用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张大千绘画艺术回顾展》在京举办(论文参考文献)

  • [1]王盛烈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研究[D]. 闫智开.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2]杨仁恺学术年谱[D]. 王安琪.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3]引领时潮—潘絜兹工笔重彩艺术研究[D]. 吴钇辰.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2)
  • [4]画中有戏、形神兼备 ——关良笔下的戏曲人物形象[D]. 刘颖.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4(08)
  • [5]中国工笔画大事记简编(1949-2010)[J]. 潘欣信,王凯. 中国画画刊, 2010(04)
  • [6]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西方模版[D]. 于学文.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0(09)
  • [7]“长安画派”研究[D]. 屈健. 南京艺术学院, 2007(06)
  • [8]美术视野[J]. 小玫. 美术, 2007(04)
  • [9]世纪之交的中国艺术产业 ——关于历史、系统、管理、空间的研究[D]. 陈燕. 福建师范大学, 2007(01)

标签:;  ;  ;  ;  ;  

“张大千绘画艺术回顾展”在京举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