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治疗糖尿病异汗72例

益气养阴治疗糖尿病异汗72例

一、益气养阴法治疗糖尿病汗出异常72例(论文文献综述)

黄盛[1](2021)在《降糖益肾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降糖益肾活血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尿蛋白排泄率、糖代谢、脂代谢指标的改善情况,评价降糖益肾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病例采集均来自恩施州民族医院糖尿病科门诊及住院部,收集2019年4月-2020年10月符合中医辨证标准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2例,使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健康宣教,以及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治疗组加服降糖益肾活血方治疗,规定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尿蛋白排泄率、糖代谢、脂代谢指标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12周治疗,治疗组患者的中医症状、尿蛋白排泄率、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部分脂代谢指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72例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生命体征平稳,治疗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降糖益肾活血方联合基础治疗能有效缓解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症状(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对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率、糖代谢及部分脂代谢指标均有改善作用,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张天阳[2](2021)在《养心止悸方治疗左、右流出道室早(气阴两虚型)疗效差异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养心止悸方对于治疗左、右室流出道起源室早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满足纳排标准的161例流出道起源室早患者,分为LVOT组和RVOT组(LVOT组56例,RVOT组105例),均给予养心止悸方口服,治疗周期为4周,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Holter室早数量及中医积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西医指标(1)室早数量总有效率:LVOT组共56例患者,其中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25、27、4,总有效率为92.86%,RVOT组共105例患者,其中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47、50、8,总有效率为92.38%,P=0.986>0.05,无统计学差异。(2)室早数量:经治疗,LVOT组和RVOT组室早数量均显着下降。将两组治疗后室早数量进行组间对比,P=0.177>0.05,无统计学差异。2.中医证候积分(1)中医证候积分:LVOT组和RVOT组疗后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症状均有显着改善(P<0.05)。对比LVOT组和RVOT组疗后积分,P=0.188>0.05,两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2)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治疗4周后,LVOT组总有效率为96.43%,RVOT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比两组治疗后总积分疗效,P=0.118>0.05,无统计学差异。(3)中医单项积分:经治疗,LVOT组和RVOT组各单项积分较治疗前均显着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各症状积分比较,LVOT组与RVOT组见未见明显差异,P>0.05(心悸P=0.706,气短P=0.606,胸闷P=0.089,乏力P=0.404,自汗盗汗P=0.307,口干P=0.934,失眠P=0.223,五心烦热P=0.769)。(4)中医单项积分疗效:将LVOT组和RVOT组治疗后各中医单项积分有效率进行对比,P均大于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心悸P=0.198,气短P=1.000,胸闷P=0.460,乏力P=0.112,自汗盗汗P=0.782,口干P=0.964,失眠P=0.789,五心烦热P=0.948)。结论:1.养心止悸方能有效降低LVOT起源和RVOT起源患者室早数量,疗效显着,两组总有效率及室早数量未见差异。2.养心止悸方能有效降低LVOT起源和RVOT起源室早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各单项积分,两组间未见差异。

施润瑾[3](2021)在《理糖膏对气阴两虚型T2DM伴焦虑状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其PPGE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理糖膏联合降糖西药对于气阴两虚型T2DM伴焦虑状态患者的疗效,研究其对患者PPGE、FPG、2h-PG、HbA1c、GA、TC、TG、BMI、中医证候积分以及焦虑量表评分等的影响,验证理糖膏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符合设计标准的合格病例共72例,按随机对照原则,以1:1比例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予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口服降糖等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治疗上予理糖膏。4周(28天)后比较两组病例中医证候积分、PPGE、焦虑量表评分、FPG、2h-PG、HbA1c、GA、TC、TG、BMI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焦虑量表评分与PPGE以及血糖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试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着。2.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分:试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GAD-7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着。3.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试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PPGE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着。4.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GA):试验组治疗前后F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F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前后2h-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2h-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前后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G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G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及体重指数(BMI):试验组治疗前后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相关性分析:PPGE与2h-PG呈正相关(r=0.448,P=0.000),与HbA1c呈正相关(r=0.193,P=0.029),与GA呈正相关(r=0.210,P=0.017),与TC呈正相关(r=0.207,P=0.019),与GAD-7评分呈正相关(r=0.383,P=0.000),与中医证候积分呈正相关(r=0.376,P=0.000),与BMI呈负相关(r=-0.2,P=0.024);GAD-7评分与FPG呈正相关(r=0.356,P=0.000),与2h-PG呈正相关(r=0.401,P=0.000),与HbA1c呈正相关(r=0.278,P=0.001),与GA呈正相关(r=0.361,P=0.000),与PPGE呈正相关(r=0.383,P=0.000),与中医证候积分呈正相关(r=0.516,P=0.000)。结论:1.理糖膏联合降糖西药对于气阴两虚型T2DM伴焦虑状态患者具有一定疗效,体现在对其中医证候积分、焦虑情况的改善作用,并可以降低其PPGE、FPG、2h-PG、GA、TG,疗效优于单纯的降糖西药治疗;2.气阴两虚型T2DM伴焦虑状态患者的PPGE、血糖水平与GAD-7评分存在正相关,为我们控制PPGE及血糖水平来治疗此类患者的焦虑情况提供了依据。

赵晓丽[4](2021)在《中西汇通论述六经辨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之探索》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秉承传承经典、服务临床的宗旨,以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辨证模型为基础,探索与总结六经辨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可行性,试图对现代医家六经辨治此病的代表性观点提供客观与全面的解读。2.整理吴深涛教授运用六经辨证思想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思路,深入挖掘导师的临证思想。并以六经辨治2型糖尿病为基础,初步探索与总结中西汇通思想在此病此辨证法中的运用。方法1.以“六经”、“六经辨证”、“糖尿病”、“经方”等关键词检索文献,整理文献资料,并结合自已所学,对六经辨证法的研究概况、现代医家运用六经辨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现状做一综述和概括。2.通过门诊观察学习导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证医案,日常向导师请教,学习导师推荐的相关书藉等方法,并结合自已所学所想(尤其注重学习中西汇通思想),深入认识六经辨证法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总结与整理导师运用六经辨证法在此病中的临证经验。结论1.自《伤寒杂病论》问世以来,研究伤寒的学者众多,发展至近代,六经辨证法的核心内容已逐步揭示。“六经钤百病”,但通过搜索文献,发现用系统的六经辨证法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学者并不算多,且各家所述侧重点不同,有待进一步求同存异,融汇贯通。2.吴深涛教授认为2型糖尿病与六经关系密切,其以由胰腺、胃肠、肌肉组成的太阴阳明脾胃轴为核心,对平稳血糖浓度起决定性作用;与由肝、脂肪组成的少阳厥阴肝胆轴密切相关,对平稳血糖浓度起主要的调节作用;与由肾、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组成的少阴太阳轴次相关,对平稳血糖浓度起相对次要的调节作用。治疗上,主张首辨阴阳,根据六经传变,大致可分热化传变途径与寒化传变途径。热化者,经阳明(多兼少阳,太阴虚象不显)——少阴热化——厥阴寒热错杂途径传变,其核心病理机制为素体阳明胃经燥热,致热郁气壅,机体能量过盛。因情绪、压力等精神因素常兼少阳肝胆之气郁滞,少阳、阳明的郁热表现为糖脂代谢紊乱,高糖、高脂刺激产生糖毒性、脂毒性,即产生浊、毒、热、痰、饮等病理产物,使机体处于慢性炎症状态,此时疾病尚在气分,多由外因损伤胰岛功能和产生胰岛素抵抗,导致本病的发生。随后各类炎症因子活化机体凝血系统,热化传入少阴血分,病理产物瘀血进而产生,同时常伴慢性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的亢进。最终传入厥阴,多阴阳两虚,寒热错杂,内分泌代谢严重紊乱,易出现血糖忽高忽低的阴阳离决之象。针对此传变途径的核心病理机制,吴师自拟化浊解毒汤治以清泄少阳郁热,清解阳明热毒,兼清化少阴血热、血瘀,临床实践证明,此方对该传变途径的早期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寒化者,经太阴(多兼少阳,阳明燥热不显)——少阴寒化——厥阴寒热错杂途径传变。此传变途径主要病理机制大致为素体太阴脾虚,先天胰岛,肌肉、脂肪等糖库、脂库发育或贮备欠佳致易发生胰岛功能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常兼少阳肝气郁滞导致血糖调节易紊乱等,最终导致本病的发生,此时尚在气分。之后太阴寒化传入少阴血分,多表现为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低下,表现明显阳虚寒象。阳虚则血液运行迟缓,瘀血生成,微循环障碍,加重胰岛功能损伤与胰岛素抵抗。最终传入厥阴,与热化传变途径结局相似,但整体传变过程以表现寒象为主。针对此传变途径的核心病理机制,吴师自拟之十味白术散治以健运太阴,疏畅少阳等,临床实践证明,此方对该传变途径的早期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2型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的治疗,则在上述病理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各病变脏腑组织的特点,灵活运用六经理论遣方用药。总之,吴师运用六经辨证法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从理法方药等各方面,已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体系。

窦豆[5](2021)在《基于“下气祛湿,解痹消痈”的仲景薏苡仁运用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上篇:以《金匮要略》仲景薏苡四方(即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薏苡附子散、薏苡附子败酱散和《千金》苇茎汤)为出发点,考证澄清四方条文的原文原貌和仲景原意,梳理后世注家流变和传承脉络,从古今相关医案报道中总结薏苡四方的临床应用情况。下篇:以上篇为基础,分析薏苡四方所体现的治则治法、配伍选药及剂量制法等规律,结合仲景对湿邪及痈、痹的“病脉证治”认识,总结提炼仲景之薏苡仁运用经验,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附篇:对薏苡仁“下气祛湿,解痹消痈”之功效进行初步的现代诠释。研究方法:上篇:对薏苡四方进行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研究,具体方法包括:1.版本校勘:将邓珍本、吴迁本等进行对照,对于差异较大者,考证其正误,以期最大限度接近原貌。2.字义考证:借助上古汉语文献对仲景薏苡四方条文进行逐字训义,从训诂学角度考证回归仲景原意。3.疑难问题辨析:分析后世注家对仲景原文诠释的流变,以求溯流澄源,结合字义考证结果,对条文和方药相关问题进行析疑。4.医案整理分析:借助中华医典和中国知网等数字工具,系统收集薏苡四方相关古今医案,进行定量数据分析整理,体现循证医学思想。下篇:从继承、发展和后世应用论述仲景运用薏苡仁的方法和规律,具体方法包括: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文献,搜集、整理仲景之前先民对薏苡的认识;整理后世本草及医案医话等着作中对仲景运用薏苡经验的传承发展。2.理论探讨:结合《黄帝内经》中对于湿邪、痹、痈的有关论述,分析仲景对水、湿、痰、饮、雾等邪气致病的认识以及痹、痈之“病脉证治”,总结提炼仲景对薏苡仁功效的发展及其运用薏苡仁之经验。附篇:主要研究方法为蛋白组学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成果:上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麻杏苡甘汤剂量应以吴迁本为是,并非“轻剂”;本方证以湿邪致病为主,存在久聚寒凉的因素,而非“痹久化热”;全方散寒除湿,薏苡在方中起到祛湿除痹的关键作用,这蕴含着为仲景所独有、而后世却未能充分挖掘继承的治湿法,即“动以治静,下气祛湿”。2.薏苡附子散之“胸痹缓急”应理解为“(胸痹疼痛症状的)舒缓安适和紧切拘急”,即基于“缓”、“急(褊)”的本义“宽绰、窄紧”而直译。本病以湿邪痹阻心胸为核心,薏苡在其中具有下气祛湿除痹之功。本方为平素服用所设,而非急救之剂。3.薏苡附子败酱散所论之痈脓,属病久本湿标热之证,全方功效为清热除湿消痈,方中薏苡起到化湿消痈之用,附子为扶真阳以祛湿而非祛寒。方后“小便当下”并非误写,而是本方确能通利小便而消痈。薏苡附子败酱散在后世的解读中,逐渐被认为与大黄牡丹汤一祛寒湿、一治湿热,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方的应用。4.《千金》苇茎汤确属仲景原方,而非首创于《千金》;条文中之“烦满”指热郁而成的胸胁胀满,非情志症状;“胸中甲错”所述可能为心胸脏腑纹理之变化;“瓜”字在仲景时期专指果瓜中的甜瓜,故仲景之“瓜瓣”应为甜瓜子而非冬瓜子。注家对本方治疗湿热还是津亏存在争议,实际上湿热内壅即可形成津液疏布障碍,因而正适合使用既能利湿、又不温燥伤津的薏苡仁进行治疗。本方之变方、类方亦说明薏苡仁在方中发挥着祛湿、消痈、排脓的重要作用。5.由医案整理可知,仲景薏苡四方在后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运用,适应症不断扩大,同时在传承中也出现了诸多发展变化,如以麻杏苡甘汤配伍大量清热利湿之品治疗湿热证、以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大附子用量治疗寒湿阳虚证等。下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截至仲景之前,人们对薏苡功效的认识已经包括:治疗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轻身省欲;胜瘴气;令人宜子。2.仲景对于湿邪为患的认识具有内在统一性:湿邪重浊、滞着不行,静而不动,寒湿闭阻而成痹、湿热壅滞则为痈。薏苡四方所治疗的风湿痹、胸痹、肠痈、肺痈之根本病机均不离湿邪为害。3.仲景将《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薏苡仁“下气”功效用于祛湿,将薏苡仁功效发挥为“下气祛湿,解痹消痈”,是其独有的发展和贡献,与后世之燥湿法有较大区别。仲景薏苡运用经验主要可概括为:通过“下气祛湿、动以治静”,治疗湿邪闭阻壅滞之痹与痈脓,在配伍上突显了薏苡“凉体而温用”的特点,在治法上达到了“治实以补虚”的目的。4.仲景的薏苡仁运用经验在后世得到传承。一方面是本草着作中的体现:薏苡四方主治之肺痈、风湿、胸痹等疾病在后世本草着作中作为薏苡主治范围得到了传承保留。另一方面是在临床运用中的体现:既有经方派的继承发扬,如运用薏苡诸方治疗痈、痹等证;亦有温病学派的拓展运用,如创立三仁汤等,从理论和临床上丰富了对薏苡的功效认识及运用经验。附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薏苡仁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蛋白组学检测显示共有66种蛋白表达显着升高或降低。2.部分差异蛋白可能通过控制炎症反应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在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脓毒症、肝脓疡、急性阑尾炎等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作用,即体现薏苡仁“解痹消痈”的功能。3.部分差异蛋白可发挥调节血脂、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等作用,同时,本研究发现薏苡仁能够下调10种促癌基因和上调1种抑癌基因的表达。这三类疾病均与中医之水湿痰浊关系密切,对这些蛋白的调节可能为薏苡仁“下气祛湿”化浊功效之体现。结论:1.本研究基于薏苡四方的原文原意澄清及流变梳理,得出了部分与现有认识不完全相同的理解。这些理解来源于较为可靠的考据方法和翔实的文献证据,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仲景之原意。2.仲景基于薏苡仁“下气祛湿,解痹消痈”之功,通过下气祛湿、动以治静、凉体温用、治实补虚等方法,运用薏苡仁治疗痹、痈等,属湿邪为患、闭阻壅滞之病证。这些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的提炼总结,使得《金匮要略》中部分隐性知识得以显性化,有利于其更好地为临床所用。3.蛋白组学研究初步对薏苡仁“下气祛湿,解痹消痈”之功进行了现代诠释,但本研究样本量小,仅为初步探索,后续还需更多研究进行验证。本研究的创新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纵横结合:上篇为纵向研究,即按照从上古汉语文献、历代注家到现代医案的脉络,从源至流,澄清仲景原意。下篇为横向研究,即探讨薏苡四方及其主治疾病之共性,挖掘其内在联系。纵向研究为横向研究之基础,而后者是前者的深入和延申。2.理论贯通:在《黄帝内经》关于湿邪、痹和痈的病理生理之经典理论指导下,探讨仲景对于痹和痈的“病脉证治”诊疗思路,使二者之理论相互贯通,深度阐发薏苡四方主治疾病规律和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3.古今融合:对于薏苡仁影响蛋白组学变化的分析,以结合中医理论为主,阐发其与“下气祛湿,解痹消痈”的关系,将中医理论与现代诠释有机融合,以期指导进一步的探索。

李金懋[6](2021)在《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信息挖掘及连夏宁心方的机制预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1.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对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进行探究,分析其常用药对,总结治疗心律失常的核心方,总结整体的治则治法,为中医治疗心律失常提供可能的优质方案,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提供方向,为进一步探索作用机制做基础。2.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清热化痰法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估,同时对不适合进行Meta分析的研究进行定性分析。本研究为客观评价清热化痰法对心律失常的疗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3.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以清热化痰为法的连夏宁心方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进行预测,为今后中医药防治心律失常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同时试图从分子机制的角度分析中医证候的本质。研究方法:1.数据挖掘筛选李平教授使用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的记录全面的门诊病历,进行数据标准化,利用Excel录入、校对,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的软件平台V2.3.8和网页平台对纳入的病历进行清洗、建库、数据再次标准化、分析与挖掘。通过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点式互信息等分析方法对李平教授的常用药对以及治疗心律失常的核心方进行挖掘与探索。2.Meta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全部公开发表的关于清热化痰法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用R软件(metafor软件包)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森林图呈现,用漏斗图、Egger检验分析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结论的稳健性。2.网络药理连夏宁心方是通过数据挖掘获取的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核心方,也是李平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经验方,由黄连温胆汤化裁而来,可以作为清热化痰法的代表方,包括姜半夏、黄连、陈皮等9味药。通过网络药理的研究方法,初步研究这9味中药对心律失常作用的相关的成分、靶点及信号通路,为后期研究中药治疗心律失常机制等基础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并试图解释心律失常痰热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结果:1.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244个病历,其中痰热证占比54.92%、气滞血瘀证和痰瘀互结证占比均为15.57%。共涉及195种中药,李平教授用药以寒凉为主,辅以温平,注重甘缓及辛开苦降配伍,同时心肺、脾胃同调,且重视气机的调节。药物频次不低于20的一共有32味,其中郁金、茯苓、石菖蒲、竹茹、陈皮、姜半夏、黄连、麸炒枳壳、首乌藤的的频次明显较高。聚类分析发现10种药物搭配:郁金、石菖蒲;川芎、葛根;茯神、炙远志;姜半夏、茯苓、陈皮;首乌藤、竹茹、黄连;麦冬、醋五味子、太子参;柏子仁、当归、炒酸枣仁;柴胡、龙骨、牡蛎;党参、黄芩、桂枝;煅紫石英、甘松、白芍、地龙、红景天。通过关联规则与点式互信息共总结3首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核心方,分别是针对痰热证的连夏宁心方、针对气滞血瘀证的核心方以及针对气阴两虚证的核心方。2.清热化痰方药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项研究,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热化痰方药治疗室性早搏、房颤以及未明确类型的心律失常患者在提高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的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且具有显着差异(P<0.05)。同时发现清热化痰法在治疗室早方面显着优于房颤;发现单独使用中药在改善心电图疗效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而中西药联合使用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更具优势。3.连夏宁心方干预心律失常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检索连夏宁心方中9味药材的成分,筛选获得57种活性成分及198个节点;检索到1229个心律失常靶点,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后最终得到药物-疾病共同相关的53个靶点,共同靶点进行生物学功能以及信号通路富集,得到15条通路,35个基因靶点,27种活性成分。整合通路进一步筛选出7个通路,8个核心靶点,17种活性成分,并进行可视化处理。研究结论:数据挖掘提示连夏宁心方是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核心方。Meta分析结果提示清热化痰方药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疗效确切,对比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有一定的优势,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连夏宁心方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立法正确。网络药理研究初步揭示了连夏宁心方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成分和潜在靶点,推测连夏宁心方可能是以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信号通路为主的信号通路网来干预心律失常的,其主要效应是对离子通道以及组织结构的调节,同时也对脂质代谢、炎症反应有影响。其主要靶点为MMP9,次要靶点为PIK3CA;ESR1和SRC为雌激素通路的辅助靶点;ACHE、CHRM1为信号传递的辅助靶点;PTGS2是炎性反应辅助靶点;HMGCR为血脂调节的辅助靶点。清热化痰法治疗室性早搏的优势可能与多通路的最终效应为L型Ca2+通道(L-type Calcium Channel,LTCC)有关。

杨晴[7](2020)在《糖汗汤治疗2型糖尿病汗症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2型糖尿病汗症是糖尿病发展进程中,临床上较为普遍的慢性并发症中的一种。一般认为其发生多与自主神经功能的病变关系密切,虽不会导致器质性病变,但比起糖尿病自身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更为严重,对患者的工作及生活,甚则家庭及经济均带来诸多不利。此次课题依据导师临床实践,结合自身体会,以自拟方糖汗汤治疗2型糖尿病汗症气阴两虚型患者,通过观察该方对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各项指标的影响进行评价,记录相关实验结果并对治疗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临床中的作用,突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比单纯西药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的优势。旨在帮助2型糖尿病汗症患者减轻汗出异常带来的痛苦,帮助患者科学有效的控制血糖,希冀为2型糖尿病汗症患者获得更好的远期疗效,提高生活质量。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自2019年1月-2019年12月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汗症患者总计80例,按照就诊顺序编码,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2.试验组给予糖汗汤合并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糖汗汤服用剂量及方法:开水冲200ml日一剂早晚饭前空腹温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服用剂量及方法:口服250mg 3次/日)。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3.两组患者于治疗1个月后,将记录的结果录入统计软件SPSS21.0中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得分改善情况及实验室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试验组的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症状积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的症状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显着。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PG、2hPBG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在综合疗效上试验组强于对照组。结论:运用糖汗汤治疗2型糖尿病汗症,患者临床疗效肯定,对汗出异常症状明显改善,且对患者血糖的控制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尚无不良反应出现,推荐于临床上进一步运用验证。

赵朋飞[8](2020)在《慢性肾脏病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分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ndey disease,CKD)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CKD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通过分析CKD合并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CKD合并LVH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CKD合并LVH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和参考;了解CKD合并LVH患者的患病情况,探究其影响因素,为预防CKD患者发生LVH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通过对2017.6.1-2019.6.30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诊断为CKD非透析并且临床数据完整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了解CKD患者的一般情况,探索CK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2.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水平,将患者分为LVH组和NLV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指标、中医证型,探索CKD合并LVH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了解CKD患者合并LVH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1)CKD患者的基本情况:共纳入254例,男性151例(59.4%),女性103例(40.6%),平均年龄57.86±15.59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79例(70.47%),糖尿病肾病45例(17.72%),免疫相关性肾病7例(2.76%),高血压肾病3例(1.18%),其他20例(7.87%)。高血压肾病组LVMI显着高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组、糖尿病肾病组及免疫相关性肾病组(P<0.05)。CKD1~2期14例(5.51%),CKD3期51例(20.08%),CKD4期66例(25.98%),CKD5期123例(48.43%)。CKD5期患者的LVMI水平高于CKD1~2期、CKD3期患者(P<0.05)。(2)CK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本虚证中以脾肾气虚证109例(42.91%)为主,依次是脾肾阳虚证56例(22.05%)、肝肾阴虚证52例(20.47%)、气阴两虚证24例(9.45%)、阴阳两虚证13例(5.12%)。标实证中以湿热证77例(30.31%)为主,依次是湿浊证72例(28.35%)、血瘀证46例(18.11%)、水气证40例(15.75%)、风动证19例(7.48%)。脾肾阳虚证患者LVMI水平明显高于肝肾阴虚证患者(P<0.05)。CKD患者标实证组间LV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LVH组与NLVH组一般情况比较:LVH组143例(56.30%),NLVH组111例(43.70%),LVH组在女性、糖尿病病史、年龄方面均高于NLVH组(P<0.05)。LVH组中,CKD1~2期6例、CKD3期22例、CKD4期39例、CKD5期76例;NLVH组中,CKD1~2期8例、CKD3期29例、CKD4期27例、CKD5期47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LVH组与NLVH组中医证型比较:LVH组本虚证中脾肾气虚证(40.56%)占多数,依次是脾肾阳虚证(26.57%)、肝肾阴虚证(18.18%)、气阴两虚证(10.49%)、阴阳两虚证(4.20%)。标实证中以湿热证(30.07%)、湿浊证(30.07%)占多数,依次是水气证(20.28%)、血瘀证(15.38%)、风动证(4.20%)。LVH组与NLVH组在本虚证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水气证患者多于NLVH组,风动证患者少于NLVH组(P<0.05)。(5)LVH组与NLVH组临床指标比较:LVH组与NLVH组在收缩压、血尿素氮、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定量、血磷、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红蛋白、e GF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在收缩压、血尿素氮、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定量、血磷方面高于NLVH组,在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红蛋白、e GFR方面低于NLVH组。(6)LVMI水平与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LVMI与收缩压、血尿素氮、D-二聚体定量、血磷呈正相关(r=0.179、r=0.273、r=0.208、r=0.292);与血红蛋白、二氧化碳结合力、e GFR呈负相关(r=-0.282、r=-0.192、r=-2.31)。(7)多因素Logistitic回归显示:女性(OR=2.490,95%CI=1.429~4.338,P=0.001)、高收缩压(OR=2.447,95%CI=1.290~4.643,P=0.006)、低血红蛋白(OR=2.525,95%CI=1.473~4.327,P=0.001)是CKD合并LVH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本研究结果表明CKD患者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为主,标实证以湿热证为主;CKD合并LVH患者中医证型中,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为主,标实证以湿热证、湿浊证为主,为临床上中医治疗CKD合并LVH患者采用健脾益肾、清利湿热为治法提供了理论参考。(2)本研究发现,CKD患者LVH患病率56.30%,对于CKD3~5期患者,LVH患病率较高,应特别注意心脏功能,早期干预有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3)本研究显示女性、糖尿病病史、年龄、收缩压、血尿素氮、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定量、血磷、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红蛋白、e GFR可能是CKD合并LVH患者的影响因素,其中女性、高收缩压、低血红蛋白可能是独立危险因素。

雷镇瑜[9](2020)在《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对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这一复合证型进行相关研究,通过比较益气养阴活血方联合西药与单用西药的临床差异,从而进一步观察针对气阴两虚兼血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发挥中医药的诊疗优势,弥补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局限,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同时也为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方在糖尿病防治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安全性依据。方法:本研究病例资料来源于在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内分泌科导师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患者同意后,将符合标准的患者按照其就诊顺序以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本试验共纳入64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受试者均给与糖尿病相关知识健康宣教,糖尿病饮食及运动指导,对照组施予单纯西药治疗:口服降糖药盐酸二甲双胍片和磷酸西格列汀片,试验组在与对照组在相同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方。本试验每个疗程有4周,共有8周。要求患者遵医嘱用药,按时复诊,每周进行2-3次血糖监测,有不良反应随时向研究者反馈。待试验结束时,将试验前后相关检测指标及中医症状积分进行整理,予以相关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对益气养阴活血方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FBG、治疗前2hBG、治疗前HbA1C、治疗前空腹CP、治疗前空腹INS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两组数据可以进行比较。2.经治疗后试验组受试者总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为56.67%,提示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综合疗效对比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试验组综合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更优。3.两组受试者FBG、2hBG、HbA1C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的两组受试者2hBG经对比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FBG、HbA1C经对比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试验组在2hBG方面降糖效果优于对照组,在改善FBG、HbA1C方面优势不明显。4.两组受试者经治疗后空腹C肽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较治疗前经统计学分析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的两组受试者空腹C肽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经对比均提示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试验组较对照组在改善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水平上无明显优势。5.两组受试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的两组受试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对比统计学结果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试验组在改善中医临床症候上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对各中医单项症状改善均有优势,其中改善效果最好的中医单项症状为乏力倦怠、气短、口干咽燥、肢体疼痛、肢体麻木。结论: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降低患者血糖水平,联合西药(盐酸二甲双胍片和磷酸西格列汀片)治疗较单纯西药(盐酸二甲双胍片和磷酸西格列汀片)降糖治疗在餐后2h血糖及中医临床症候方面有较大优势,在改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功能方面优势不明显。综合而言,结合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更有利于改善餐后血糖和一系列相关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升。本次临床观察研究中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即益气养阴活血方用药安全。

丁丹丹[10](2020)在《心力康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临床观察是在单纯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力康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评分、中医症候积分、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试验和随访6个月内再住院率的变化,探讨心力康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从理论方面探讨心力康丸药理作用和治病机理,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新的中成药制剂,拓宽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湖北省十堰市中医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其中对照组脱落3人,试验组脱落2人,再将试验组分为气阴两虚血瘀型(10例)和非气阴两虚血瘀型(24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选择性使用利尿剂、扩管、洋地黄类、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等药物),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力康丸治疗,心力康丸为我院研发制剂,服用方法为每日3次,每次6g,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以下指标: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评分、中医症候积分、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试验和随访6个月内再住院率以及安全性指标。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包分析。结果:1)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合并基础疾病以及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中医症候积分、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试验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三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气阴两虚血瘀组>非气阴两虚血瘀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程度:气阴两虚血瘀组>非气阴两虚血瘀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下降程度:气阴两虚血瘀组>非气阴两虚血瘀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患者治疗后射血分数均较前提高,提高程度:气阴两虚血瘀组>非气阴两虚血瘀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三组患者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增加程度:气阴两虚血瘀组>非气阴两虚血瘀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三组患者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下降程度:气阴两虚血瘀组>非气阴两虚血瘀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三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均有降低,降低程度:气阴两虚血瘀组>非气阴两虚血瘀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治疗后,三组再住院率:气阴两虚血瘀组<非气阴两虚血瘀组<对照组。10)三组患者治疗后安全性指标均无异常改变,试验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心力康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效果,对于气阴两虚血瘀型效果更优,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降低NT-pro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提高心脏射血分数、增加6 min步行距离、降低再住院率,提高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二、益气养阴法治疗糖尿病汗出异常7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益气养阴法治疗糖尿病汗出异常72例(论文提纲范文)

(1)降糖益肾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1章 理论研究
    1.1 中医学对DKD的认识
    1.2 西医学对DKD的研究
    1.3 益气养阴活血法防治早期DKD
第2章 临床研究
    2.1 病例来源及数量
    2.2 病例诊断标准
    2.3 病例选取标准
    2.4 研究方法
    2.5 研究结果
第3章 讨论
    3.1 立法思想
    3.2 降糖益肾活血方方解
    3.3 药理分析
    3.4 疗效评价
    3.5 不足与体会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从本虚标实论治糖尿病肾病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发表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2)养心止悸方治疗左、右流出道室早(气阴两虚型)疗效差异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室早的认识
    2 西医学对室早的认识
临床资料收集与诊断标准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纳排及剔除标准
    4 不良反应纪录
    5 伦理
研究方法与指标
    1 病例分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周期
    4 观察指标
    5 疗效评定标准
    6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疗前数据比较
    2 疗后数据比较
讨论
    1 中医学益气养阴法在室早治疗中的应用
    2 炙甘草汤理论基础及养心止悸方组方原则
    3 相关现代药理研究
    4 2020 新版专家共识及室早起源定位常见指标
    5 疗效分析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理糖膏对气阴两虚型T2DM伴焦虑状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其PPGE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样本量估算
        1.3 分组方法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辨证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及处理
    3 治疗方案
        3.1 基础治疗
        3.2 对照组治疗方法
        3.3 试验组治疗方法
    4 观察指标
        4.1 安全指标
        4.2 疗效指标
    5 疗效判定标准
        5.1 降糖疗效判定标准
        5.2 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的疗效判定标准
        5.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6 统计方法
结果
    1 基线资料比较及可比性分析
    2 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的比较
        2.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3 GAD-7 焦虑量表评分比较
        2.4 GAD-7 焦虑量表评分疗效比较
        2.5 PPGE比较
        2.6 血糖比较
        2.7 降糖疗效比较
        2.8 血脂和BMI比较
    3 相关性分析
        3.1 PPGE相关性分析
        3.2 GAD-7评分相关性分析
    4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研究背景
    2 理糖膏的组方思路
        2.1 理糖膏的组方依据
        2.2 理糖膏的药物分析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3.2 对慢性焦虑状态的影响
        3.3 对PPGE的影响
        3.4 对血糖的影响
        3.5 对血脂、BMI的影响
        3.6 焦虑状态与血糖水平、PPGE的相关性分析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 量表)
附录 C
附录 D 医学营养治疗
附录 E 理糖膏的制作流程图
文献综述 糖尿病伴焦虑状态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中西汇通论述六经辨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之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六经辨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综述
    1.六经辨证研究现状
        1.1 六经辨证源流、形成与发展
        1.2 六经的实质及六经辨证的优势
        1.3 六经之间的关系:六经气化之标本中气
        1.4 六经与时间医学
        1.5 六经辨证的关键:辨病位思想
        1.6 六经辨证的具体方法
        1.7 六经传变
    2.现代各家六经合论2 型糖尿病及其关发症
        2.1 温铁柱经验
        2.2 赵进喜经验
        2.3 刘志龙经验
        2.4 朱章志经验
        2.5 李赛美经验
        2.6 钱彩凤经验
    3.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西汇通简论六经系统
    1.太阳系统
        1.1 太阳生理、病理
        1.2 太阳病常见证治
        1.3 太阳传变、欲解时
    2.少阴系统
        2.1 少阴生理、病理
        2.2 少阴病常见证治
        2.3 少阴传变、欲解时
        2.4 太阳少阴主寒热
    3.少阳系统
        3.1 少阳生理、病理
        3.2 少阳病常见证治
        3.3 少阳传变、欲解时
    4.厥阴系统
        4.1 厥阴生理、病理
        4.2 厥阴病常见证治
        4.3 厥阴传变、欲解时
        4.4 少阳厥阴主风火
    5.阳明系统
        5.1 阳明生理、病理
        5.2 阳明病常见证治
        5.3 阳明传变、欲解时
    6.太阴系统
        6.1 太阴生理、病理
        6.2 太阴病常见证治
        6.3 太阴传变、欲解时
        6.4 阳明太阴主燥湿
第三部分 吴深涛教授六经辨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经验总结
    1.2 型糖尿病与六经
        1.1 定义与病位
        1.2 发病机制
        1.3 疾病传变
        1.4 辨证论治
        1.5 临床典型案例
        1.6 总结与思考
    2.糖尿病并发症之太阳
        2.1 糖尿病性泌汗异常
        2.2 糖尿病性膀胱病
        2.3 糖尿病性皮肤病
    3.糖尿病并发症之少阳
        3.1 糖尿病性眼病
        3.2 糖尿病与胆道系统感染
    4.糖尿病并发症之阳明、太阴
        4.1 糖尿病性胃肠病变
    5.糖尿病并发症之少阴、厥阴
        5.1 糖尿病性肾病
        5.2 糖尿病性心脏病
        5.3 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神经病变
    6.补充与拓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下气祛湿,解痹消痈”的仲景薏苡仁运用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金匮要略》薏苡四方研究述评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上篇:《金匮要略》薏苡四方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第一节 考证仲景原文原意及梳理后世流变的方法
        1 版本校勘,明确仲景原文
        2 字义考证,回归仲景原意
        3 针对疑难问题,梳理注家观点
        4 整理医案,分析后世应用传承与流变
    第二节 考证仲景原文原意及梳理后世流变的意义
    第三节 麻杏苡甘汤之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1 版本校勘
        2 字义考证
        3 主要疑难问题及相关注解整理与辨析
        4 医案分析
        5 小结
    第四节 薏苡附子散之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1 版本校勘
        2 字义考证
        3 主要疑难问题及相关注解整理与辨析
        4 医案分析
        5 小结
    第五节 薏苡附子败酱散之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1 版本校勘
        2 字义考证
        3 主要疑难问题及相关注解整理与辨析
        4 医案分析
        5 小结
    第六节 《千金》苇茎汤之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1 版本校勘
        2 字义考证
        3 主要疑难问题及相关注解整理与辨析
        4 医案分析
        5 小结
    第七节 上篇总结
        1 薏苡四方文献考证结果汇总
        2 薏苡四方传承流变的综合分析
第二章 下篇:仲景薏苡仁运用理论研究
    第一节 东汉时期之前的先民对薏苡的认识
        1 薏苡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种植情况
        2 夏商时期薏苡崇拜及其遗留影响
        3 截至东汉时期对薏苡药用价值的认识
        4 小结
    第二节 仲景运用薏苡仁临床经验及其对薏苡仁药用功能的发展
        1 仲景对《金匮要略》薏苡四方所治疾病的认识
        2 仲景对薏苡仁药用功能认识的发展
        3 仲景运用薏苡仁的具体经验
    第三节 后世对于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的传承与发展
        1 后世本草着作中体现的对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的传承与发展
        2 后世医案中体现的对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的传承与发展
    第四节 下篇总结
第三章 附篇:基于蛋白组学的薏苡仁功效现代诠释初探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蛋白组学研究介绍
        2 蛋白组学与中医药
        3 技术方法的选择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第三节 结果
        1 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
        2 生物信息分析
    第四节 讨论和结论
        1 对差异蛋白功能的解读及其与薏苡仁功效的关系分析
        2 薏苡仁调节上述蛋白的成分基础分析
        3 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工作展望
        4 本研究的结论
    第五节 附篇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M现代医案来源目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信息挖掘及连夏宁心方的机制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系统综述的应用现状
        1 系统综述的概念
        2 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3 Meta分析在中医领域应用现状
        4 Meta分析在中医心血管领域的应用现状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清热化痰法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1 中西医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
        2 清热化痰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进展
        3 清热化痰法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4 清热化痰法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5 清热化痰法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研究进展
        6 清热化痰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用药规律研究
    1 背景
    2 目的
    3 材料与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Meta分析的清热化痰法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1 背景
    2 目的
    3 材料与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作者结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的连夏宁心方干预心律失常的机制预测研究
    1 背景
    2 目的
    3 材料与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本章小结
结语
    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1 纳入研究文献特征
个人简历

(7)糖汗汤治疗2型糖尿病汗症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节 临床资料
    1.病例收集
    2.诊断标准
    3.纳入标准
    4.排除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治疗方法
    2.观察指标
    3.质量控制方法
    4.疗效评定指标
    5.统计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1.受试对象分组流程图
    2.一般资料分析
    3.疗效性指标分析
    4.安全性评价
第四节 讨论
    1.2型糖尿病汗症的危害及防治的重要性
    2.中西医对2型糖尿病汗症的认识
    3.从中医学角度看益气养阴法治疗2型糖尿病汗症的合理性
    4.自拟糖汗汤治疗2型糖尿病汗症气阴两虚证的机制分析
    5.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慢性肾脏病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设计
    1 研究方法
    2 研究对象
    3 诊断标准
    4 纳入标准
    5 排除标准
    6 质量控制
    7 资料采集
    8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CKD患者基本资料
        1.1 CKD患者的一般情况
        1.2 CKD患者的原发病
        1.3 CKD患者不同分期分布
        1.4 CK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1.5 CKD患者不同分期与中医证型
    2 CKD患者LVMI比较
        2.1 CKD患者不同原发病LVMI比较
        2.2 CKD患者不同分期LVMI比较
        2.3 CK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LVMI比较
    3 LVH组与NLVH组比较
        3.1 LVH组与NLVH组一般情况比较
        3.2 LVH组与NLVH组不同CKD分期比较
        3.3 LVH组与NLVH组本虚证比较
        3.4 LVH组与NLVH组标实证比较
        3.5 LVH组与NLVH组临床指标比较
    4 LVMI水平与指标相关性分析
    5 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危险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型研究进展
    1 CKD病因病机
    2 CKD临床研究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性肾脏病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 传统影响因素
    2 非传统影响因素
    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和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及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研究经过
        2.1 技术路线
        2.2 随机分组
        2.3 治疗方案
        2.4 资料整理
        2.5 疗效性评估
        2.6 安全性判定
        2.7 统计方法
    3.结果
        3.1 一般资料对比
        3.2 治疗前疗效观察指标资料对比
        3.3 疗效观察指标资料治疗前后对比
        3.4 治疗后综合疗效对比
        3.5 安全性指标观察
讨论
    1.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分析
        1.1 西方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1.2 祖国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2.糖尿病“气阴两虚”和“血瘀”的关系探究
        2.1 “气阴两虚”是基础
        2.2 “血瘀”是发展趋势
    3.“益气养阴活血方”的由来
    4.“益气养阴活血方”方药分析
        4.1 组方分析
        4.2 现代药理学研究
结语
    1.结论
    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型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二 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的临床观察表
附录三 气阴两虚兼血瘀型2型糖尿病中医症状积分表
附录四 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
致谢

(10)心力康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1.2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病例纳入标准
        2.4 病例排除标准
        2.5 脱落及剔除标准
    3 试验设计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指标
        3.4 疗效判定标准
        3.5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4.1 各组一般情况比较
        4.2 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
讨论
    1 各观察指标与心衰的关系
        1.1 NT-proBNP
        1.2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1.3 6min步行试验
        1.4 LVEF
    2 慢性心衰的病理基础
    3 中药治疗慢性心衰的机制
    4 治疗慢性心衰药物使用频率
    5 心力康丸方义及具体药物分析
        5.1 方义
        5.2 黄芪
        5.3 当归
        5.4 川芎
        5.5 桂枝
        5.6 红参
        5.7 山楂
        5.8 制附子
        5.9 麦冬
        5.10 五味子
        5.11 玉竹
        5.12 益母草
    6 研究结果分析及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中医症状及体征计分标准
附录三 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调查表
致谢

四、益气养阴法治疗糖尿病汗出异常7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降糖益肾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临床观察[D]. 黄盛.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2]养心止悸方治疗左、右流出道室早(气阴两虚型)疗效差异性分析[D]. 张天阳.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理糖膏对气阴两虚型T2DM伴焦虑状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其PPGE的影响[D]. 施润瑾.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中西汇通论述六经辨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之探索[D]. 赵晓丽.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下气祛湿,解痹消痈”的仲景薏苡仁运用理论研究[D]. 窦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6]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信息挖掘及连夏宁心方的机制预测研究[D]. 李金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糖汗汤治疗2型糖尿病汗症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研究[D]. 杨晴.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8]慢性肾脏病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D]. 赵朋飞.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的临床观察[D]. 雷镇瑜.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9)
  • [10]心力康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D]. 丁丹丹.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9)

标签:;  ;  ;  ;  ;  

益气养阴治疗糖尿病异汗7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