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以上工商企业改制

60%以上工商企业改制

一、工商企业改革面逾六成(论文文献综述)

杨硕[1](2021)在《员工持股计划、代理成本与企业财务绩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顾华详[2](2020)在《民企聚焦“六保六稳”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文中认为民营企业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六稳六保"重任,必须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凝聚起掌控"六稳六保"工作主动权的强大共识。坚持新发展理念,优化创新生态,集聚创新资源,畅通新劳动形态、新就业方式、新创业路径,聚焦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谋划高质量发展,确保"六稳六保"工作行稳致远。坚持从大危机中寻找新机遇,努力在多变格局中开启"六稳六保"新局面。保市场主体、促高质量发展,须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六稳六保"的风险挑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创新资金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金融政策工具,大力促进积极财税政策落地见效。

田黄[3](2020)在《随手科技个人财务管理APP产品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十年来,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带动下,全球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特别是全球人均GDP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5453.4美元到2011年达到10420.6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后,标志着发达地球的来临。主要经济体个人所有拥有的财富显着增长,推动中产阶级和渐富人群成为社会人群结构的主体。个人所面临的财务场景伴随着经济增长也在快速走向复杂化。对个人财务管理在新时代的研究,有助于结合国内外发展趋势,深入总结移动端个人财务管理APP产品的发展与普及将引发的个人财务管理方式的全新改变,对指导行业发展,推动行业更好的响应用户的服务,找准创新点,推动改善大众普遍缺乏财商教育和基本财务技能的现状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主要针对随手科技(全称:深圳市随手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个人财务管理APP产品面向移动互联网生态深化发展趋势下的竞争战略研究,为随手科技应对挑战,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提供思路。同时,也为中国个人财务管理行业的发展研究提供借鉴。具体来说,本文通过对随手科技个人财务管理APP产品竞争战略的研究,结合随手科技的实际情况,运用Pest分析模型,五力竞争模型,SWOT分析法对随手科技个人财务管理APP产品竞争战略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进行研究。在研究思路上,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写作框架,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然后对战略管理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战略管理理论的概念、战略管理理论的新观点。其次,结合随手科技的实际,分别介绍了随手科技个人财务管理APP产品发展现状及问题,以及深度发展所面临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内部条件等。在移动端个人财务管理行业这一新兴领域,针对性的提出随手科技在战略上的选择与实施策略。在实施途径部分,围绕产品设计、运营强化、服务场景渗透、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运用、个人报税功能推出、大众财商教育等板块分别进行了研究分析。最后得出本文研究的结论,并对随手科技个人财务管理APP产品未来发展战略做出了展望。

张立达[4](2019)在《农业银行Y分行移动金融业务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在移动金融时代,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科技手段的运用,加快了金融机构“去实体化、去中介化、去专业人员化”的进程,也深刻改变着金融行业的生态和商业模式。随着智能手机、便携平板等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移动金融市场的客户基础持续扩大,移动端客户交互体验不断提升,移动金融服务着越来越多的场景和客户,移动端的数据流量也在不断积累和增长,移动金融加速起航的时代已经到来。农业银行Y分行是中国农业银行在Y省的一级分支机构,近年来,Y分行紧盯移动金融市场的变化,把握客户需求的总体趋势,在金融科技的助力下,提升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加速Y分行经营转型和商业模式创新,存贷款市场份额均位列当地四大行首位。虽然跟自身比,农业银行Y分行移动金融业务增长较快,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移动金融活跃客户总量少,同业落后于建行;移动金融客户质量偏低,睡眠客户占比较高;线上产品同质化,特点不突出等。这些都是Y分行移动金融业务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PEST分析和SWOT分析,得出Y分行移动金融业务的发展策略,明确其发展定位,并从零售、对公、三农普惠、场景金融等领域全面突击,制定具体发展对策,通过公私联动、部门协同,集中全行的力量去拓展平台客户数量,增加平台经营流量,与客户形成深度绑定关系,增加客户粘性和活跃度,提高客户价值和忠诚度,不断提升移动金融对全行业务的贡献度。

夏勋贵[5](2019)在《网约车管理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网约车是共享经济的产物,近年来发展迅猛。为规范网约车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交通运输部等七部委联合出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地方政府通过制定网约车管理实施细则执行网约车管理政策,但各地政策执行差异较大。鉴于各地方政府网约车政策执行的差异,本文运用实地调研和多案例比较等研究方法,对贵阳市运管部门和部分网约车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对广州、深圳、武汉、长沙、贵阳等五地网约车管理实施细则所体现的网约车管理政策执行差异和效果进行多案例比较,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基础上,利用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加以分析,得到地方政府谨慎执行中央网约车政策,但制定的实施细则一定程度上门槛过高,管理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受制于种种因素和地方政府自身的管理局限,地方政府网约车政策执行后没有很好的解决网约车发展、出租汽车发展和非法营运乱象,可以通过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引导网约车与出租汽车差异化发展,政府继续高质量的管理好出租汽车,而网约车则交给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运营,政府只需要加强网约车平台公司的管理,理顺各方权责利关系,促进网约车发展。

林申晟[6](2018)在《S公司国际化进程中海外网点组织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内市场饱和、竞争激烈、产能过剩等一系列原因,企业国际化逐步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一环,企业国际化越来越受到当今中国企业,尤其是国企的重视。同时,国家也在出台一系列的国际化政策,例如中东欧16+1、一带一路、国家间战略合作伙伴等重要战略的相继出台,从多角度支持企业走出去。S公司是中国目前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装备类制造企业之一,其核心产业板块是专业从事发电设备制造和电站工程建设的集团,年销售额超400亿元。S公司拥有员工15000余人,拥有一流的装备资源和一流的人才资源,以一流的现代管理和国际化运作快速融入世界经济。2004年以来,火力发电设备的生产量、销售量以及订单数量保持世界第一,工程产业跻身世界诸强,服务产业崭露头角,各种新能源产业迅速崛起。S公司早在1994年便向巴基斯坦出口电站设备。公司从2003年开始,陆续在越南、印度、印尼、中东、东南亚、中东欧、南美地区设立子公司、分公司、办事处,布局海外网点,建立以点带面的销售网络。但是,这些网点初期实际主要扮演着工程执行的角色,销售、市场、经营的职能较弱,很难带动当地销售,形成其计划的影响力。各海外网点组织结构也相对混乱,具有当地特色及项行需求特色,没有统一的组织结构与管控标准,使得很多海外网点无法承担公司在该区域经营的责任。本文将S公司巴尔干地区海外网点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S公司国际化必要性及目标,分析、梳理国际化战略背景下海外网点的责权利及组织目标。通过访谈各层级管理者,并结合组织结构理论以及组织行为理论提出了优化海外网点的组织结构设计方案与管控措施。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对S公司未来国际化及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昱冰[7](2018)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支持研究 ——基于金融结构视角》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同时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常态”任务。需求侧“三驾马车”即消费、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日渐乏力,结构性供需错配现象不断凸显,中央从战略高度,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制度等供给要素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提高供给效率、提升供给质量、改善供给结构,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缓解现有经济结构失衡问题。比如在钢铁、煤炭等领域,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中存在产能过剩,在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压力较大,政府、非金融企业、居民等各部门的杠杆率较高,实体经济融资经营成本较高,但在科技创新、农业发展、民营企业发展等多个方面还存在着发展短板。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重要目标则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路径,也是解决十九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金融的本源和目标就是服务实体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两者是互促共生的关系。在经济面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各项任务目标时,金融都需要发挥重要的作用。金融业本身的规模、效率、结构,金融市场的组成,以及金融产品支持的方向都影响资金配置效率、资金流通效率、资本定价机制以及资本流动方向,进而影响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效率。本文以金融结构为切入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金融支持为研究对象,以分层研究为方法,以面板数据量化分析为工具,通过定量定性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的分析研究过程,重点解决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个环节和各项任务中,金融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应该如何优化金融结构,以提升对经济的服务效率,终于找到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和作用方式,并提出具体建议。根据经济学宏观、中观、微观研究对象的不同,结合金融发展理论和金融结构理论,本文为研究和探讨金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的作用,分别从金融总量结构、金融供给结构、金融市场结构切入,研究金融在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宏观层面)、部分行业和领域发展存在短板方面(中观层面)、企业杠杆率和财务成本较高方面(微观层面)发挥的作用及改进的方向。本文从研究背景、意义(第一章)和文献综述(第二章)入手,着眼“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依次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视角,研究金融结构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首先,对于金融结构,从总量结构、供给结构和市场结构三个方面开展界定和分析(第三章);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技术要素、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和制度要素展开分析,并构建生产函数进行研究(第四章)。其次,从宏观角度,分析金融总量结构与经济总量结构的关系,通过动态面板技术手段,解决“稳增长”和“调结构”的问题(第五章);从中观角度,分析金融供给结构与部分产业和领域的“去”与“补”的关系,通过PVAR模型,解决“去产能”、“去库存”和“补短板”的问题(第六章);从微观角度,分析金融市场结构与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通过静态面板、动态面板等技术,解决“去杠杆”和“降成本”的问题(第七章)。最后,基于金融结构视角,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支持提出建议、总结和展望(第八章)。成果和结论如下:第一,通过宏观层面的分析,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应该回归本源,强化资源配置功能,适度放宽金融管制,形成与经济的“良性循环”机制。同时,通过精准的产业投向政策、顺畅的资金传导机制、坚定的改革深化步伐,从根本上推动经济稳增长、促进产业调结构。第二,通过中观层面分析,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应该明确“三个方向”,一是理性对待“去产能”,通过提升风控水平,有扶有控、统筹兼顾,发挥金融机构在信息和资金方面的优势及不良资产处置经验,让金融资源从过剩产能、落后产能中解放出来;二是稳妥推进“去库存”,房地产的金融调控手段应从“盯房价、盯总量”改为“盯供需、盯结构”;三是精准助力“补短板”,通过支持科技创新和教育等产业发展、支持农业发展尤其是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方面着手,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农业发展短板、民营经济发展短板。第三,通过微观层面分析,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体系要构建“两个多”。一方面要发展直接融资,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推动经济“去杠杆”;另一方面,要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丰富金融“多元供给”市场,有效“降成本”。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要求,完善直接融资市场的准入制度,规范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市场、股权众筹等“各板”的发展和转板衔接机制。多元的供给体系要求,发挥中小型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发挥融资租赁公司等新型金融主体的作用。此外,通过推动新一轮“债转股”,鼓励设立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加速国有企业改革,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的重要矛盾。第四,基于金融结构的不同内容,从宏观、中观、微观分别验证,明确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改革方向,应回归实体经济本源,增强金融服务效率,丰富金融供给体系,共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进展,这一方向值得不断深入研究,这也是本文未来的研究方向。

李倩倩[8](2017)在《我国企业红利年金制度设计研究 ——基于劳动力资本化之制度安排说》文中指出当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为世界银行倡导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年金保险共同组成的三支柱模式,其中,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很高,已超过80%。但是,我国养老第二、第三支柱却非常势微,其中,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年金保险一直存在边缘化现象,而企业年金历经十年发展却覆盖率极低,难以支撑起第二支柱的养老重任,必须有所突破。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既有的劳动力资本化之学术观点及其论述进行评介梳理,基于本文新说——劳动力资本化之制度安排说为理论基础,提出“企业红利年金制度研究”命题,与现行企业年金制度双轨并行,加强第二支柱养老效应,并进一步对红利年金制度设计展开研究。首先,结合古今中外劳动力资本化之实践,对既有学说进行述评之后指出劳动力资本化问题无法从劳动力范畴自身属性中得到答案,从而提出以劳动力资本化之制度安排说作为理论基础,并基于我国日益严峻的养老形势,将这种制度性安排引入第二支柱,优化现行员工退休养老制度,因而提出企业红利年金,阐述其性质、概念、功能与作用。其次,通过对“两金”同一性与相异性的比较分析,提出红利年金与企业年金“双轨并行”的可能性,以明确红利年金的定位。不仅如此,以瑞士企业年金双轨并行制量化模型的构建与实证评估为鉴,为我国“两金”双轨并行制的改革思路、运行框架和制度设计提供参考。并且,指出了施行“两金”双轨并行制的必要性。第三,对红利年金制度所需实施环境进行可行性研究。其一,基于理论支持、实践概略和物质条件三方视角分析了红利年金制度设计和实施的需求环境;其二,深入探讨了企业分红供给的不足,认为应从硬件再造与软环境建设两个方面改善红利年金制度所需的供给环境;其三,通过对制度所需顶层设计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权威性的阐述,为红利年金制度运行提供必要保障。最后,分别从试行办法设计、基金管理策略与监管组织模式设计三个方面,结合理论演绎与实证分析,对红利年金制度可操作性展开深入研究。其一,基于对试行办法中重要环节的设计,拟定红利年金强制性实施范围,测算劳动力资本分红率参照区间,并结合生产函数理论模型,以实证回归验证上市企业红利年金缴费能力,从而厘定红利年金弹性缴费方案。其二,在设计基金管理策略时,提出采用信托型红利年金基金管理模式,并以既有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年金管理机构认定结果为参照,选择红利年金基金各管理机构。此外,按照风险等级划分红利年金基金投资范围,以及引入“σ管理法”测算基金各类资产投资量化限制,并遵循按质论价的原则,设计累进累退双向管理费用制。其三,运用多国数据对企业年金监管模式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红利年金监管宜采用专业型监管组织模式以提高监管效率。综上所述,本文结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基于“劳动力资本化”假说的理论命题,提出“企业红利年金制度”之研究思路,并讨论该制度建立实施的必要性、可能性与可操作性,从而实现红利年金与企业年金双轨并行制的改革目标,以达到增强我国第二支柱养老效应的最终目的,具备了理论创新与实际应用的双重意义。

徐一旻[9](2017)在《混合所有制下的员工持股制度研究 ——以绿地控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十八大以来,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发挥其不同所有制经济成分的相互融合与促进的作用,而员工持股计划是其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中国证监会颁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员工持股成为市场的热点,上市公司争相模仿并推行,然而很多情况下最后的实施效果并不显着,甚至适得其反。因此,针对我国当前混合所有制下的员工持股制度研究就显得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本文采取案例研究的方法,以绿地控股的员工持股计划来对混改下的员工持股的制度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对员工持股的理论基础与相关文献分别进行了研究,指出研究所依据的理论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其次,本文一方面对我国当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介绍了我国员工持股的发展过程以及现状。第三,本文重点介绍绿地的员工持股计划的整个实施背景与过程,归纳其成功的"绿地模式"。针对"绿地模式",本文分析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1)具体选取资产周转率、三项费用率、资产负债率、财务杠杆等财务指标进一步剖析该模式,进行深入计算与相关性分析,证明"绿地模式"设计有效,并且显着地降低了其代理成本。(2)"绿地模式"的具体设计,一方面体现其战略柔性,包含其"做政府所想"的企业文化以及绿地管理层特有的战略领导力,另一方面配合其企业发展需要,有效地实施多元化战略,从两方面促进其员工持股的推行。(3)分析出"绿地模式"凭借其上市之前地对员工持股会的合理改造与设计,巧妙且有效地平衡了社会资本、国有资本以及企业内部员工持股三种性质的股权成分,实现三方共赢。本文对于我国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提供了一部分的经验以及相关的证据的支持,对已实施或还未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国有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总结得出相关启示与经验:首先从公司角度,员工持股可从稳定的代理成本,企业文化与战略柔性的配合,股权结构的调整三个角度去进行设计,在未来可尝试推动经营、管理、科研相关的人才持股,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进行转变;从政策法律方面,应适当调整相关的财税政策,维持市场的稳定,完善员工持股相关的法律与资本市场体制。

吴燕天[10](2016)在《混合所有制“四项改革”对试点央企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允许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革。经过多年股份制改造,虽很多国企在形式上已变成混合所有制,但政府干预的放开力度有限,公司治理水平也相对落后。2013年底以来,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公布,“积极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序幕正式拉开。随后,国务院国资委开展首批“四项改革”试点,地方政府相继公布国企改革意见,标志着新一轮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式全面展开。此轮国资国企改革,旨在探索国有制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形式和途径,以期实现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在此大背景下,本文试图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绩效的影响。截止目前,国内外关于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已较为成熟,近期国内关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性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但是新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经营绩效有何具体影响,在理论上不失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而研究的现实意义可分为宏观政策层面和微观企业治理层面:宏观层面,有助于改革相关政策的改进与发展;微观层面,即从价值创造的角度,为国企自身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提供具体建议,而这也是改革中广大国企的内在要求。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在广泛地归纳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并深刻理解改革重要政策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混合所有制“四项改革”对试点央企经营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第二,该概念模型的总体思路是:混合所有制“四项改革”试点的相关政策,通过影响试点央企公司治理的多个方面,进而影响其经营绩效;具体来讲,将混合所有制“四项改革”的相关政策对试点央企公司治理的影响细化为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多个因素,并与细化后的试点央企经营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实证研究,以探索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关系,进而验证混合所有制“四项改革”相关政策对试点央企绩效的具体影响作用。第三,实证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改革影响因素的多层次与复杂性,以及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的综合性,并非所有的改革影响因素都会对每一个绩效评价指标产生显着的关联与影响,因此涉及到变量的剔除与影响因素模型的修正,进而最终确定影响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对试点央企的经营绩效在不同维度上基本都存在一定的显着相关性关系,即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对提高国企绩效具有积极影响。但是,研究中也发现了股权集中度、内部人控制和股权激励等方面值得关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二、工商企业改革面逾六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商企业改革面逾六成(论文提纲范文)

(2)民企聚焦“六保六稳”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凝聚起掌控“六稳六保”工作主动权的强大共识
    (一)强化系列组合拳精准施策,稳住市场主体基本盘
    (二)坚持稳住经济基本盘,全力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三)坚持引导企业争做强者视危机为机遇,莫做弱者视危机为困难
    (四)坚持强化政策的精准支持力度,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三、畅通新劳动形态、新就业方式、新创业路径,确保“六稳六保”工作行稳致远
    (一)以新业态新模式拓展产业发展,创新举措开就业新局
    (二)用足用好促进新业态发展政策,持续提升服务劳动效能
    (三)精准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四)聚焦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谋划高质量发展,夯实“六稳六保”基础
四、坚持从大危机中寻找新机遇,努力在多变格局中开启“六稳六保”新格局
    (一)解决危机难题,必须坚持深化改革
    (二)激活力、促转型、谋升级,必须培育创新发展能力
    (三)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必须加快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四、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六稳六保”的风险挑战,应大力促进积极财税政策落地见效
    (一)保市场主体、促高质量发展,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创新资金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金融政策工具
    (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须坚持综合施策、持续推进
    (三)保障就业和民生,打牢稳住市场主体这个基础,须坚持重点抓好减税降费政策有效落地这个关键

(3)随手科技个人财务管理APP产品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与理论依据
        1.研究综述
        2.主要理论依据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案例研究法
        3.模型分析法
    (四)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研究内容
        2.论文的研究框架
二、随手科技个人财务管理APP产品发展环境分析
    (一)总体市场环境分析
        1.我国移动移动互联网总体发展情况
    (二)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2.经济环境分析
        3.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4.技术环境分析
    (三)行业环境分析
        1.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2.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3.新进入者的威胁分析
        4.替代品的威胁分析
        5.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分析
    (四)内部环境
        1.公司简介
        2.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三、随手科技个人财务管理APP产品竞争战略选择
    (一)随手科技个人财务管理APP产品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2.劣势分析
        3.市场机会
        4.竞争威胁
        5.SOWT组合分析
    (二)竞争战略制定
        1.随手科技个人财务管理APP产品的战略目标
        2.竞争战略比较分析
        3.差异化竞争战略选择
        4.战略重点
四、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实施
    (一)增强互动机制提升产品差异化
        1.增强任务引导设计牵引用户成长
        2.在记账过程中增加“游戏化”
        3.基于多账本场景打造服务生态
    (二)加强对个人金融服务链条的渗透
        1.提升对金融服务场景的聚合
        2.以智能化水平增强用户金融交易决策的依赖
        3.借个税申报新政强化刚需场景
    (三)基于财商教育打造差异化的营销势能
        1.以记账工具为核心打造特色财商教育体系
        2.以公益教育为切入点覆盖主流学生活跃群体
        3.通过大众财商教育样板做政策红利的推动者
五、差异化竞争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保障措施
        1.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2.构建强运营体系,增强平台化能力
        3.提升自有流量与业务的变现能力,提前战略融资
    (二)战略实施的评价与控制
        1.战略实施评价相关内容
        2.战略实施评价的开展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农业银行Y分行移动金融业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移动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5 论文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移动金融概述
    2.2 相关理论
3 农业银行Y分行移动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3.1 农业银行Y分行基本简介
    3.2 农业银行Y分行移动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3.3 农业银行Y分行移动金融业务PEST分析
    3.4 农业银行Y分行移动金融业务SWOT分析及评价
4 农业银行Y分行移动金融业务发展策略
    4.1 农业银行Y分行移动金融业务发展定位
    4.2 农业银行Y分行移动金融业务发展重点
    4.3 农业银行Y分行移动金融业务发展的保障措施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网约车管理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回顾
        1.2.1 国内地方政府行为与政策执行研究综述
        1.2.2 国外地方政府行为与政策执行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网约车治理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
        2.1.2 政府行为
        2.1.3 地方政府
    2.2 理论基础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资源依赖理论
        2.2.3 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3 网约车管理政策执行现状及效果
    3.1 网约车管理政策内容
        3.1.1 网约车准入条件
        3.1.2 网约车信息安全要求
        3.1.3 网约车运营服务管理
        3.1.4 网约车运营监督
    3.2 网约车管理政策执行机构和管理工具
        3.2.1 网约车管理政策执行机构
        3.2.2 网约车政策管理工具
    3.3 网约车管理政策执行目标群体经营状况
    3.4 影响网约车管理政策执行的环境因素
        3.4.1 巡游出租车对网约车管理政策执行的影响
        3.4.2 其他环境因素
    3.5 网约车管理政策执行效果
4 网约车管理政策执行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4.1 网约车管理政策执行的问题
        4.1.1 政策高标准与管理实践不足相背离
        4.1.2 目标群体经营效益不及预期
        4.1.3 政策执行环境之新老业态利益冲突
    4.2 网约车管理政策执行的问题成因分析
        4.2.1 执行机关自身能力和外部权威不足
        4.2.2 目标群体方面行业定位不准确
        4.2.3 环境因素方面受外部环境的限制
5 优化网约车管理政策执行的对策
    5.1 优化网约车管理政策
    5.2 强化执行机关能力和权威建设
    5.3 明确目标群体行业定位
    5.4 拓宽外部环境因素限制
6 结论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S公司国际化进程中海外网点组织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的目的
        1.2.3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与结构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结构
        1.3.3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组织结构相关文献综述
    2.1 企业组织结构的形式、种类与特点的相关研究回顾
        2.1.1 直线制
        2.1.2 职能制
        2.1.3 直线-职能制
        2.1.4 事业部制
        2.1.5 模拟分权制
        2.1.6 矩阵制
        2.1.7 网络结构制
        2.1.8 虚拟结构制
    2.2 国际化公司组织结构变动的依据
        2.2.1 组织结构的适应性变动理论。
        2.2.2 交易费用理论
        2.2.3 知识管理理论
        2.2.4 开放系统论
第三章 S公司国际化战略分析和评估
    3.1 S公司国际化现状综述
    3.2 全球电力市场环境
        3.2.1 电力市场趋势
        3.2.2 市场规模
        3.2.3 竞争情况
        3.2.4 业务模式
        3.2.5 外部市场环境对S公司的影响
    3.3 业务发展现状
    3.4 S公司国际化战略定位、目标及挑战
        3.4.1 S公司国际化目标
        3.4.2 S公司国际化定位
        3.4.3 S公司国际化挑战
第四章 S公司海外网点组织结构分析与评估
    4.1 S公司海外网点现有组织结构分析
        4.1.1 S公司海外网点现有组织结构设置
        4.1.2 S公司海外网点组织结构特点
    4.2 现有海外网点组织结构的问题分析:基于访谈的视角
        4.2.1 对S集团高层管理者的访谈
        4.2.2 对海外网点管理者的访谈
        4.2.3 对基层员工的访谈
    4.3 领先国际化企业案例研究
        4.3.1 领先国际化公司组织结构设置
        4.3.2 领先国际公司海外网点内部组织结构设置
    4.4 现有海外网点存在问题汇总
第五章 S公司国际化战略下海外网点组织结构优化方案
    5.1 国际化战略下海外网点定位、分类和职能
        5.1.1 海外网点定位
        5.1.2 海外网点分类
        5.1.3 海外网点职能
    5.2 S公司现有海外网点结构优化方案
        5.2.1 S公司针对海外网点组织结构优化
        5.2.2 S公司海外网点内部组织结构优化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总结
    6.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支持研究 ——基于金融结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和方法
        1. 3.1研究意义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1.4.1 可能的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金融发展理论
        2.1.2 金融结构理论
        2.1.3 新供给经济学理论
        2.1.4 结构经济学理论
    2.2 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
        2.2.1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2.2 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2.3 金融与供给侧要素的关系研究
        2.3.1 金融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2.3.2 金融与资本积累的关系
        2.3.3 金融与劳动力优化的关系
    2.4 供给侧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2.4.1 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4.2 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4.3 劳动力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4.4 制度等其他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3章 金融结构的指标构建、现状分析与评价
    3.1 金融结构的内涵
        3.1.1 金融结构的含义
        3.1.2 金融结构的分类
        3.1.3 金融结构的特征、影响因素与作用
    3.2 金融结构的指标构建
        3.2.1 金融结构指标的评价标准
        3.2.2 金融总量结构指标
        3.2.3 金融供给结构指标
        3.2.4 金融市场结构指标
        3.2.5 金融结构指标体系构建
    3.3 我国金融结构现状
        3.3.1 我国金融体系的总量结构
        3.3.2 我国金融体系的供给结构
        3.3.3 我国金融体系的市场结构
    3.4 我国金融结构评价
        3.4.1 金融总量结构评价
        3.4.2 金融供给结构评价
        3.4.3 金融市场结构评价
第4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素分析与评价——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4.1 供给侧要素指标构建
        4.1.1 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
        4.1.2 资本要素的增长与配置效率
        4.1.3 劳动力供给与人力资源优化
        4.1.4 制度优化的衡量
    4.2 生产函数的建立
        4.2.1 生产函数的选择
        4.2.2 数据的选择和处理
        4.2.3 模型检验与选择
    4.3 回归结果与分析
        4.3.1 回归结果
第5章 金融总量结构与“稳增长”、“调结构”
    5.1 模型建立与指标选取
        5.1.1 模型建立
        5.1.2 指标数据选取
    5.2 模型估计与实证分析
        5.2.1 基于经济增速的动态面板模型
        5.2.2 基于产业结构的动态面板模型
        5.2.3 模型结果对比与结论
    5.3 稳增长、调结构进程中金融总量结构的诉求
        5.3.1 促进经济增长的金融诉求
        5.3.2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诉求
第6章 金融供给结构与行业的“去”与“补”
    6.1 模型建立与指标选取
        6.1.1 模型建立
        6.1.2 指标选取
        6.1.3 数据选取
    6.2 基于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6.2.1 模型检验
        6.2.2 科技发展向量的面板自回归模型
        6.2.3 农业发展向量的面板自回归
        6.2.4 民营经济发展向量的面板自回归
    6.3 行业“去”与“补”进程中金融供给结构的诉求
        6.3.1 金融要理性对待“去产能”
        6.3.2 金融要稳妥推进“去库存”
        6.3.3 金融要精准助力“补短板”
第7章 金融市场结构与企业“去杠杆”、“降成本”
    7.1 模型建立与指标选取
        7.1.1 模型建立
        7.1.2 指标选取
        7.1.3 数据选取
    7.2 模型检验与方程估计
        7.2.1 静态面板模型检验
        7.2.2 基于杠杆率的模型估计
        7.2.3 基于资产回报率的面板模型
        7.2.4 基于负债利息率的面板模型
        7.2.5 实证结论
    7.3 企业降杠杆、降成本进程中金融市场结构的诉求
        7.3.1 发展直接融资,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去杠杆”
        7.3.2 发挥比较优势,丰富多元金融供给市场,有效“降成本”
        7.3.3 加速国有企业改革,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的重要矛盾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8)我国企业红利年金制度设计研究 ——基于劳动力资本化之制度安排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逻辑架构与研究方法
    五、研究内容
    六、本文创新点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第一章 劳动力资本化与红利年金概论
    第一节 劳动力资本化之实践
        一、中国票号劳动力资本化
        二、现代西方经理人期权
        三、我国职工参与分红的案例
    第二节 劳动力资本化之既有学说述评
        一、劳动力资本化之自然属性论评介
        二、劳动力资本化之资本外壳论评介
        三、本节小结
    第三节 劳动力资本化之制度安排说
        一、劳动力资本化制度安排说之解说
        二、劳动力资本化制度安排可行性解说
        三、劳动力资本化制度安排的意义
    第四节 企业红利年金之政治经济学解说
        一、企业红利年金的性质
        二、企业红利年金的功能
        三、企业红利年金的作用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红利年金与企业年金双轨并行制研究
    第一节 “两金”同一性与相异性比较
        一、“两金”同一性比较
        二、“两金”相异性比较
        三、双轨并行的可能性
    第二节 国际企业年金双轨并行制借鉴——瑞士案例
        一、瑞士双轨并行制概述
        二、瑞士双轨并行制量化模型构建
        三、瑞士双轨并行制量化模型实证评估
        四、瑞士双轨并行制经验借鉴
    第三节 施行“两金”双轨并行制的必要性
        一、基于企业年金缺失普惠性使然
        二、实施强制年金国民待遇使然
        三、淡化资本与雇佣劳动对立使然
        四、缩小市场经济内生贫富差距使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红利年金制度环境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红利年金制度需求环境分析
        一、红利年金制度需求的理论概略——理论支持
        二、红利年金制度需求的实践概略——实例可鉴
        三、红利年金制度需求的微观经济基础——物质条件
    第二节 红利年金制度供给环境分析
        一、红利年金制度供给硬件困局
        二、红利年金制度供给硬件再造
        三、红利年金供给的软环境建设
    第三节 红利年金制度环境的顶层设计
        一、顶层设计的必要性
        二、顶层设计的可能性
        三、顶层设计的权威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红利年金制度试行办法设计
    第一节 红利年金制度试行范围与要件
        一、试行办法设计原则
        二、试行实施范围设定
        三、试行实施要件
        四、试行缴费设计
        五、试行给付设计
    第二节 上市企业红利年金分红率测算
        一、设计思路与变量设置
        二、实证分析
        三、测算结果
    第三节 上市企业红利年金缴费能力再验证
        一、理论模型
        二、研究设计
        三、实证分析
        四、缴费能力测算
    第四节 红利年金缴费方案设计
        一、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职业)年金缴费率设计经验借鉴
        二、红利年金试行缴费率设计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红利年金基金管理策略设计
    第一节 红利年金基金管理模式选择
        一、借鉴法定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模式
        二、法定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模式比较与选择
        三、我国红利年金基金管理架构与运行设计
        四、我国信托型红利年金基金管理机构选择
    第二节 红利年金基金投资结构合理化设计
        一、借鉴社保养老基金投资管理办法
        二、红利年金基金投资范围与风险等级
        三、红利年金基金投资风险限制域实证分析
        四、红利年金基金投资风险控制量化结构
    第三节 红利年金基金管理费用优化设计
        一、我国基金管理费用标准比较与选择
        二、累进累退双向管理费用制设计
        三、累进制管理费用的实证与厘定
        四、累退制管理费用的实证与厘定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红利年金监管组织模式设计
    第一节 企业年金监管组织模式评介
        一、企业年金监管组织模式概述
        二、企业年金监管组织模式各国(地区)实践
        三、企业年金监管组织模式比较分析
    第二节 企业年金监管组织模式效率实证分析
        一、研究设计
        二、实证分析
        三、实证结论
    第三节 我国红利年金监管组织模式设计
        一、建立红利年金专业型监管组织模式
        二、红利年金专业型监管组织模式架构
        三、红利年金监管的构成要素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附表1: A、B、C三种投资策略在19. 85%约束下的所有投资组合风险与收益单位:%
附表2: 2004—2013年全国17各行业员工总工资年增长率
附表3: 附表1中(投资组合收益率/通货膨胀率)的倍数值统计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9)混合所有制下的员工持股制度研究 ——以绿地控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理论及实际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三节 创新点与局限性
第二章 文献概述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国外员工持股理论基础
        二、我国员工持股理论基础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员工持股与绩效的关系
        二、员工持股与企业产权结构完善的关系
        三、员工持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四、员工持股与代理成本的关系
        五、文献回顾与总结
第三章 案例及背景介绍
    第一节 我国"混改"以及员工持股介绍
        一、我国当前"混改"的现状
        二、我国现阶段混合所有制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措施
        四、我国员工持股的发展与实践
        五、我国员工持股的问题
    第二节 绿地员工持股介绍
        一、绿地控股员工持股的实施背景
        二、员工持股实施过程
        三、实施效果
第四章 "绿地模式"分析
    第一节 代理成本分析
        一、员工持股计划对代理成本的影响
        二、资产周转率对代理成本的影响
        三、三项费用率对代理成本的影响
        四、资本负债率对代理成本的影响
        五、财务杠杆对代理成本的影响
    第二节 战略柔性与企业文化
        一、战略领导力与企业文化
        二、多元化战略
    第三节 三方共赢分析
        一、"绿地通道"的形成
        二、"三方共赢"形成及启示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当前我国员工持股的一些建议
        一、对于公司
        二、对于政策、法规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10)混合所有制“四项改革”对试点央企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混合所有制“四项改革”对试点央企经营绩效影响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混合所有制
        2.1.2 公司治理
        2.1.3 经营绩效
    2.2 相关基础理论
        2.2.1 产权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3章 混合所有制“四项改革”对试点央企经营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
    3.1 混合所有制“四项改革”对试点央企公司治理的影响因素
        3.1.1 混合所有制“四项改革”对试点央企公司治理的宏观影响因素
        3.1.2 混合所有制“四项改革”对试点央企公司治理的微观影响因素
    3.2 试点央企经营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
    3.3 混合所有制“四项改革”对央企经营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
第4章 混合所有制“四项改革”对试点央企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设计
    4.1 研究假设
    4.2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4.3 研究变量的设计
        4.3.1 解释变量
        4.3.2 被解释变量
        4.3.3 指标的计算与汇总
    4.4 研究模型的构建
第5章 混合所有制“四项改革”对试点央企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检验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1.1 总体变量描述性统计
        5.1.2 指标半年度均值比较
    5.2 相关性分析
    5.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5.3.1 初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5.3.2 多重共线性检验
        5.3.3 指标筛选与模型修正
        5.3.4 修正后模型的回归结果汇总与分析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性建议
        6.2.1 科学认识与实施股权的分散化和多元化
        6.2.2 警惕内部人控制并建立有效激励与控制机制
        6.2.3 优化政策环境鼓励实施股权激励
    6.3 创新点
第7章 研究局限与展望
    7.1 研究局限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发表科研论文
附录A 初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详细结果
附录B 指标筛选与模型修正的详细步骤
附录C 修正后各模型的多元线性回归详细结果

四、工商企业改革面逾六成(论文参考文献)

  • [1]员工持股计划、代理成本与企业财务绩效[D]. 杨硕.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
  • [2]民企聚焦“六保六稳”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 顾华详. 新疆农垦经济, 2020(07)
  • [3]随手科技个人财务管理APP产品竞争战略研究[D]. 田黄.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4]农业银行Y分行移动金融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张立达. 云南大学, 2019(02)
  • [5]网约车管理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夏勋贵. 贵州大学, 2019(06)
  • [6]S公司国际化进程中海外网点组织结构优化研究[D]. 林申晟.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6)
  • [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支持研究 ——基于金融结构视角[D]. 苏昱冰. 天津财经大学, 2018(07)
  • [8]我国企业红利年金制度设计研究 ——基于劳动力资本化之制度安排说[D]. 李倩倩. 厦门大学, 2017(05)
  • [9]混合所有制下的员工持股制度研究 ——以绿地控股为例[D]. 徐一旻. 浙江工商大学, 2017(06)
  • [10]混合所有制“四项改革”对试点央企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D]. 吴燕天. 武汉理工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60%以上工商企业改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