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MS 监测饮用水配水管和防护材料中溶解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GC-MS 监测饮用水配水管和防护材料中溶解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一、GC-MS监测生活饮用水输配水管材及防护材料中溶出的挥发性有机物(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婧,胡小键[1](2021)在《输配水材料中环境雌激素的溶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市场上常见的输配水材料进行了有机溶剂和浸泡水浸泡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了输配水材料中9种邻苯二甲酸酯和3种双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及其溶出量,并考察了浸泡时间对溶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邻苯二甲酸酯和1种双酚类化合物在不同材质的输配水材料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按照含量多少来划分依次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双酚A(BPA)>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在材质为软PVC、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合成涂料的输配水材料中,上述物质含量相对较高。输配水材料中含量相对较高的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双酚A,在浸泡水中的溶出量也较高。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上述物质的溶出量逐渐减少,120 h后低于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NSF)参考限值。同时证实了材质为软PVC和合成橡胶的输配水材料具有潜在的邻苯二甲酸酯和双酚类化合物的溶出风险,可通过反复冲洗浸泡降低这一风险。

陈杰明,朱吉兴,皮小春,王利仁[2](2021)在《饮用水处理装置性能测试标准的比较》文中研究说明对中美饮用水处理装置的性能测试标准进行比较,中国参考标准为GB/T 30307、GB/T 35937、GB/T 17218和卫生部颁布的卫生规范,美国参考标准为NSF/ANSI 42/53/61/600。两者均属于国家标准,中国标准注重测试方法的严谨性及重现性,考虑到的污染物种类很全,执行的指标要求比较严苛;美国标准模拟人们日常生活中用水习惯,测试方法贴合实际使用,有机污染物覆盖面广。通过从结构性能、卫生安全、一般使用性能要求测试三个方面对两国标准进行比较和阐述,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对中国饮用水处理装置标准制定过程中可以借鉴的方向。

周润华[3](2020)在《净水材料的安全风险分析及金属元素的溶出释放规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类卫生安全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净水产品进入百姓家庭。净水产品通过材料及部件的过滤、吸附和消毒对饮用水进行净化。但由于净水材料在制备过程中选用的原材料、配方或生产工艺不同,材料中可能存在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As,Al,Mn)、无机物、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在净水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净水材料与饮用水长期接触,上述物质会逐渐溶出到饮用水中,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因此,为保障饮水安全,研究净水产品中净水材料的安全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据国内《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1998),结合国际标准《Drinking Water System Compinents-Health Fffects》(NSF/ANSI 61)、《Plastic piping systems for the transport of water intended for human consumption-Migration assessment》(EN ISO 8795:2001)设计浸泡实验,对市场上常见净水材料的卫生安全性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净水材料的安全风险;控制温度、pH、余氯浓度模拟突发水质条件,对净水材料在不同浸泡水质条件下的金属元素溶出规律进行研究;综合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的数据分析了不同酸碱条件导致净水材料表面微观结构及物质组成的变化原因,通过溶出动力学对溶出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如下:(1)对6种净水材料进行浸泡实验,并对卫生安全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净水材料中多项指标检测不合格:常规指标中浊度、TDS、TOC超标频发;重金属指标检测了18种元素的溶出情况,Al、Ti、As元素溶出浓度超标,Zn、Mn、Ba元素溶出含量也接近标准安全浓度限值;有机物溶出浓度虽未超标,但材料本体中检测出几十种微量有机物,部分在《美国EPA水环境中129种优先污染物名单》、《最新SVHC高度关注物质清单169项》、《中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中涉及。由此可见,市场上常见的净水材料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2)调节pH、温度、余氯来模拟长时间运行后可能出现的突发水质条件,进行加标实验,对浸泡液中的金属元素溶出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净水材料中金属元素在不同浸泡条件下都出现了溶出超标:pH对元素溶出的影响显着,在强酸条件下Al、Mn、Ba、Ti、Fe、Zn、Cd、As等多种元素溶出超标,在强碱条件下Al、Fe、As、Ti出现溶出超标;温度对元素溶出也有明显影响,高温条件下Al、Zn、Mn、Ti、As多种元素溶出超标;余氯浓度变化会使净水材料元素溶出浓度出现明显波动,Ti、Al、Se、Fe元素出现超标。(3)结合材料本身的物质组成、制备工艺和净化机理,对酸碱条件下净水材料的Al、Mn、As、Zn四种超标元素的溶出规律进行解释,并综合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不同酸碱条件导致材料表面微观结构和元素组成的变化原因。结果发现:强酸强碱条件对净水材料表面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材料比表面积增大,金属元素更易从材料内溶出至浸泡液中;净水材料由于本身的物质组成、制备工艺和迁移机理不同,元素溶出浓度有明显差别;结合溶出动力学分析发现,元素溶出主要受离子扩散控制,可用动力学方程1-(2/3)X-(1-X)2/3=α1t来描述。

刘昌宁,李万勇,朱志远,余奕帆,王澜,朱德明[4](2020)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聚氨酯防水涂料中化学物质向无规共聚聚丙烯管的迁移情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择3种涉水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材和3种聚氨酯防水涂料作为迁移试验样品,并确定了迁移试验的方案和试验用试件的制备方法。将所制备的试件置于烘箱中,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周期为14d的迁移试验。在试验到达14d时,立即抽取管外气体和管内气体各0.5mL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随即将预置在管内的吸附管取出进行热脱附-质谱分析;然后用乙酸乙酯20mL反复冲洗PPR管,收集全部冲洗液进行GC-MS分析;最后,将冲洗过的PPR管沿内径中心切开,分别用乙醇和丙酮擦拭内外表面后置于环境舱中1d后,采集舱内气体并进行热脱附-质谱分析。在上述各测试中,选择聚氨酯防水涂料中在50℃时就发生迁移且含量较高、分离较完全的3种甲苯类化合物(3-乙基甲苯、2-乙基甲苯和1,3,5-三甲苯)作为迁移参照物(MRPU)。试验结果表明:①检测的温度条件是决定材料之间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当温度不小于50℃时,聚氨酯防水涂料中的化学成分能迁移至PPR管内;当温度不大于40℃时,则未发现有迁移发生,由此可确定聚氨酯防水涂料中化学组分发生迁移的临界温度为40~50℃。②3种PPR管在相同温度下迁移的结果完全相同,由此可知PPR管本身对迁移的影响很小,或者可说其影响远小于温度的影响。③如果PPR管经保护层处理,则聚氨酯防水涂料中的化学组分不能迁移至管内。

滕恺,武道吉,任会学,周润华,张娜,姜洋彬[5](2019)在《家用净水器净水材料标准与卫生安全性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介绍了家用净水器的净水工艺流程,将常见的净水材料按照吸附过滤材料、膜材料、杀菌消毒材料进行了分类,讲解了其制作工艺和特点,列举出了国内外关于净水材料卫生安全的标准,并从试验方法、检测项目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同时,综述了国内在净水材料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如何完善国内卫生安全评价标准提出了4条建议,为实现科学、客观、定量地评价净水材料的卫生安全性提供重要依据。

滕恺[6](2019)在《有机质净水材料的溶出规律及对饮用水安全的耦合影响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由于原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人们对饮用水水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家用净水器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活性炭类材料因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发达、吸附作用明显等优点而作为有机质净水材料在净水器中应用。但材料在与水接触的过程中,其溶出的有机物会干扰人体内正常物质的分泌过程,与水中的余氯生成消毒副产物(DBPs),溶出难降解性、可累积性的金属,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体健康。因此,有机质净水材料对饮用水的卫生安全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采用燃烧法元素分析、超声提取+顶空-气质联用(GC-MS)和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多种有机质净水材料进行了本体所含元素和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检测。然后利用离子色谱等方法测定材料在标准浸泡水中阴离子等溶出物的含量,利用吹扫捕集-气质联用(GC-MS)测定材料在不含氯浸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最后研究不同浸泡水温度和pH对材料中金属溶出量的影响。本研究最后得到如下结论。采用燃烧法元素分析对椰壳活性炭、炭棒、炭纤维和KDF+活性炭4种材料中的N、C、H、S含量进行检测,并进行EDS能谱分析。结果发现,4种材料中C含量均为最高,在68%-88%间,其次为O和H含量较高,可能是由于材料中含有大量的含氧官能团,从而导致其中的C、H、O含量较高。在炭纤维中检测到部分N,可能是炭纤维中还含有一定的含氮官能团。这些官能团的存在使净水材料具备较强的吸附及催化作用。建立椰壳活性炭、炭棒和炭纤维3种净水材料中有机物的超声提取+顶空-GC-MS测定方法。以丙酮作为提取剂对材料进行超声提取,分别将材料和提取液用顶空-气质联用(GC-MS)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种材料中有机物种类均多达50余种,但大多数有机物含量较低。其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含量较高,可能是将其作为增塑剂、扩孔剂在材料的制作过程中添加进去的。对比国内外相关标准,将标准中金属检测项目进行揉合,总结出需检测的铝(Al)、铬(Cr)、锰(Mn)和汞(Hg)等18种金属元素。建立了4种材料中18种金属元素的微波消解+ICP-MS测定方法。结果显示此法消解完全,效果明显;4种材料均不含有Pb、Be和Hg,其他15种金属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含量较高的金属主要有Al、Zn和Ba。其中KDF+·活性炭材料中Cu、Zn含量较高,比例约为1∶1,因此推测材料中的KDF型号为KDF55。研究了以上4种材料分别在pH为8、硬度为100 mg/L、有效氯为2 mg/L的标准浸泡水和不含余氯的浸泡水的浸泡实验,检测标准浸泡水的pH、耗氧量、TDS等指标,不加氯浸泡水中51种有机物含量。结果发现4种材料经过24 h浸泡后水中的pH、TDS、浊度、CHCl3、Al、Zn、Ba的增加量均超过标准规定值,炭纤维和KDF+活性炭中CH2Cl2溶出超标,饮用后对人体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研究分析了浸泡水温度和pH对4种材料的金属溶出量影响。结果发现高温增加金属的热运动,加快其溶解速率,更易使其中的金属溶出;Al、Ba、Ni在温度较高时溶出超标。不同金属随pH的变化在水中的溶出情况差异较大,可分为以下几类:(1)pH越低,越易析出;(2)pH越高,越易析出;(3)在pH=7时溶出量最少,在酸性和碱性水中较易析出。部分金属在不同pH水中存在溶出超标情况。

周婷[7](2019)在《磁性氮掺杂石墨烯在醛酮类化合物测定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醛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空气和水中,具有毒性和刺激性,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它也是人体代谢产物,研究表明己醛和庚醛可作为肺癌的生物标记物。然而目前测定醛酮类化合物的前处理技术存在有机溶剂消耗大、操作繁琐、衍生化试剂难以去除等缺陷,因此建立简捷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醛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均有积极的作用。本论文以磁性氮掺杂石墨烯(Fe3O4/N-G)作为磁性固相萃取吸附剂,通过考察该材料对醛酮类化合物的苯腙衍生物和肟衍生物的吸附性能,优化衍生化和磁性固相萃取条件参数,建立了简便快速、抗污染能力强、灵敏度高的同时测定环境水样和人体尿样中醛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内容:首先,以化学共沉淀法一步制成Fe3O4/N-G纳米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多种手段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以Fe3O4/N-G为磁性吸附剂,建立了同时测定环境水样中丙酮、丙烯醛、丁烯醛、丁醛、环己酮和己醛的2,4-二硝基苯肼(DNPH)柱前衍生-超声辅助磁性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分析方法。考察了Fe3O4/N-G对苯腙衍生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其饱和吸附量达210 mg/g以上,吸附效果较好。对衍生化条件和磁性固相萃取条件进行了系统优化。在最佳条件下,6种醛酮类化合物的转化率在52.1%-86.6%之间,过量DNPH在磁性固相萃取过程中被基本去除。6种醛酮化合物的线性范围在2-100 ng/L之间,相关系数为0.9980-0.9995,检出限(S/N=3)和定量限(S/N=10)分别为0.05-0.20 ng/L和0.20-0.96 ng/L,3个加标浓度水平的回收率为74.1%-101.0%,日内、日间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4.2%和2.5%-6.3%(n=6)。用建立的方法对实际水样进行分析,在实验室废水、管材浸泡水和雨水中均检测到醛酮类物质。本方法操作简单、衍生化试剂易去除、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适用于水样中醛酮类化合物的快速筛查。但衍生化效率不高,衍生化产物极性较大、沸点高,仅适用于液相或液质联用分析,应用范围较小。本论文第二部分以Fe3O4/N-G为磁性吸附剂,建立了同时测定人体尿样中丁醛、丁烯醛、戊醛、己醛、庚醛、辛醛和壬醛的O-(2,3,4,5,6-五氟苄基)羟胺盐酸盐(PFBHA)柱前衍生-超声辅助磁性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考察了Fe3O4/N-G纳米材料对肟衍生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其饱和吸附量达107 mg/g以上,吸附效果较好。对衍生化条件和磁性固相萃取条件进行了系统优化。在最佳条件下,7种醛的转化率达82%以上,过量PFBHA在磁性固相萃取过程中被基本去除。7种醛类化合物的线性范围在5-500 nmol/L之间,相关系数为0.9980-0.9996,检出限(S/N=3)和定量限(S/N=10)分别为0.16-0.49 nmol/L和0.55-1.67 nmol/L。3个加标浓度水平的回收率为65.8%-106.7%,日内、日间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4.6%和2.5%-6.2%(n=6),基质效应在87.0%-119.6%之间。用建立的方法分析42名健康志愿者、29名肺癌患者和39名结直肠癌患者尿样中的醛含量,发现在肺癌和结直肠癌患者中的醛含量均略高于健康对照组,而肺癌患者中的己醛和庚醛含量明显高于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该方法操作简单、衍生化效率高、抗污染能力强、尿样消耗少,适用于尿样中醛类化合物的分析测定。

张艳红[8](2018)在《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中浸出物耗氧量检测方法及条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和“安全”成了现代人最为关注的两大主题,饮用水的水质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安全性也就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本研究对目前对于水质有影响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进行分类综述,并从其中的输配水设备中选择目前使用量较大的市政、家庭用涉水管材材质(纯铜、PVC、PPR、PE等),几种市面较为常见的净水器产品进行调查分析,对以上管材、管件和几种净水器进行研究,收集实验室已有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对于该类产品容易超标的浸泡试验的高锰酸盐指数(又称耗氧量,本文下称耗氧量)项目进行分析总结。本文主要研究涉水产品耗氧量检验结果的两个决定因素:检验方法和涉水产品的前处理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有代表性也是现在使用最广泛的几种管材管件(纯铜、PVC、PPR、PE、硅胶)和净水器(超滤型净水器和反渗透净水器)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的浸泡介质,不同的浸泡时间,不同浸泡温度下的带来的检验结果变化和影响。管材和管件选择浸泡介质、浸泡时间、浸泡温度进行研究,净水器选择浸泡时间和浸泡介质进行研究。研究以上几种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在不同浸泡条件下的耗氧量数据变化,对常规检测方法进行优化,摸索更加合适的检验方法和该类产品的前处理方法,探讨更为适用的测定两大类产品耗氧量检测方法和前处理方法。研究过程中同时尝试对于耗氧量的检测方法进行优化,探讨减少实验试剂使用量和减少实验时间的可能,本次实验过程研究了采用油浴锅快速加热的方式,用油浴锅代替传统的沸水浴加热,减少试剂所用量,大大降低了对于环境的污染。研究结果表明:(1)耗氧量测定两种加热方式稳定性差异不大,油浴加热方式测定结果略高于传统沸水浴加热测定结果。总体来说传统沸水浴加热的方式测定相对偏差较小,稳定性更高;(2)各类材质管材耗氧量结果在纯水浸泡介质中数据最低,其次为市政供自来水。不同材质管材浸泡水耗氧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不同材质管材浸泡水耗氧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升高的趋势不明显。管材管件的材质中纯铜材质对于不同浸泡试验条件最为稳定,输配水管材管件可以优先选择纯铜材质。热水管件管材最好采用铜管或者热水型PPR管,不建议采用PVC和硅胶材质;(3)净水器耗氧量的浸泡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明显的升高,建议家庭使用时,机器内的浸泡水不要超过24小时,如间隔时间较长再次使用,需要放空净水器和小型水箱内的水,待有机物含量降低之后再饮用。两种类型净水器和几种不同材质的管材管件16h浸泡结果接近24h浸泡结果,浸泡时间可以适当缩短为16h浸泡。(4)市政供水对各类管材管件的耗氧量增加量小于标准规定的浸泡水,对于此类产品进行安全性检验时应根据管材管件材质较为不利的条件选择浸泡介质,以保证使用中的安全。对应用于冷、热水管的管材进行评价时应有不同的浸泡温度要求。本研究为以后此类产品的卫生安全性以及功能性评价方法的改进完善提供依据,同时为卫生监督主管部门加强做好涉水产品的抽检及检测工作作基础数据支持。提出根据涉水产品的材质选择不利的条件进行浸泡,以保证使用安全。

施鹏[9](2015)在《基于磁性树脂吸附的饮用水复合污染净化技术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环境监测数据表明我国主要饮用水源已经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地表水中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源的河段已超过50%,而城市周边水域中接近80%的河段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而常规的饮用水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去除高浓度复合污染物。本团队自主研发的新型磁性丙烯酸系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NDMP)可有效吸附去除水体中的天然有机质及其他阴离子型污染物,然而针对新型磁性树脂材料预处理方法,对不同类型复合污染饮用水污染物去除效果以及生物毒性削减情况,以及示范工程健康风险削减情况未有详细研究。基于以上背景,本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总体上淮河下游地区饮用水源水中污染物呈现区域性及季节性特征,夏季污染要比冬季严重,沂沐泗水系CODMn及氨氮两者浓度水平要低于里下河水系地区。通榆河及蟒蛇河水系中还存在铝、铁和锰超标情况,夏季污染程度更重。蔷薇河及新沂河水源水中存在氟离子超标的风险。整体上沿海地区水源水中溴离子浓度较高。毒害有机污染物分析结果表明,淮河下游地区饮用水源中均检测到了多环芳烃类、多氯联苯类、钛酸酯类、有机氯农药类和其他类等。里下河水系水源水中有机污染物污染要比沂沐泗水系地区水源水严重,其中有机氯农药种类较多,钛酸酯类污染物浓度较高。健康风险模型分析水源水对人体致癌风险大小结果表明,3月份泰东河和通榆河南部水系水源水和北部沂沐泗水系水源水存在潜在致癌风险,整体上7月及8月份致癌风险大于3月份。淮河下游地区典型水源水生物毒性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太湖、通榆河、中山河和蟒蛇河水源水对RTL-W1细胞没有显着的细胞毒性。EROD实验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检测的水源水均具有一定的类二恶英毒性,其中中山河和通榆河水源水毒性较大,已检测到的多环芳烃及多氯联苯最高可解释6.05%的毒性来源。细胞微核实验结果表明中山河、通榆河和蟒蛇河水源水具有显着的遗传毒性效应。这可能与中山河等水系中较高的毒害有机污染物浓度相关。除长江水源水外,其余太湖、中山河、通榆河和蟒蛇河均具有显着的间接致突变毒性,水体中的多环芳烃及多氯联苯等物质均是典型的间接致突变物。CALUX实验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检测水源水均具有显着的雌激素效应,无雄激素效应,这和通榆河中较高的钛酸酯浓度有关。(2)树脂溶出物试验表明,未经充分清洗的磁性树脂溶出物含有苯环类、钛酸酯类、十二醇、环己醇等多种有机污染物,且出水浊度升高。磁性树脂经水洗后有机物可被去除,在用蒸馏水清洗下,500 BV左右的清洗水量,NDMP-2树脂出水浊度即降至0.2 NTU,NDMP-3则需使用1000 BV蒸馏水。模拟地下水清洗树脂效果较蒸馏水效果差,NDMP-2需使用1000 BV,NDMP-3需要使用2000 BV水清洗方达到同等效果,树脂溶出物中无过量Fe溶出风险。NDMP-2及NDMP-3磁性树脂经2000 BV模拟地下水清洗后,树脂溶出物中无明显有机物检出。消毒实验表明,未经清洗NDMP-3树脂溶出物消毒后会生成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前驱物,经2000 BV模拟地下水清洗后,所有树脂均未检测到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未清洗磁性树脂溶出物无显着致突变毒性,但具有一定遗传毒性,经清洗后溶出物及消毒后水体均无毒性检出。磁性树脂在应用在给水领域时,需进行有效地预处理,以保证其生物安全性。(3)平行因子法分析三维荧光数据结果表明,长江、太湖、通榆河、中山河及蟒蛇河水源水中主要有4种组分的溶解性有机质,其中太湖水源水中含有大量色氨酸和络氨酸类物质,原因可能是太湖蓝藻含量较高。通榆河、中山河和蟒蛇河水源水中腐植酸类物质含量较高,证明其受到污水影响较大。长江水源水仅受到色氨酸类蛋白的轻微污染。新型磁性树脂工艺能有效去除水源水中的有机碳和溴离子,可大幅减少后续生成的可吸附有机卤素和消毒副产物。并且能100%去除水体的细胞毒性,去除40%-75%的遗传毒性和氧化应激损伤。但是常规处理工艺反而会增加太湖和中山河源水处理后的细胞毒性,太湖和蟒蛇河的遗传毒性和蟒蛇河的氧化损伤能力。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处理过水体中可吸附有机卤素含量与遗传毒性大小、谷胱甘肽浓度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4)新型磁性树脂示范工程能能将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污染负荷,并且对氨氮和部分半挥发性有机物具有一定的去除能力,经新型磁性树脂示范工程处理后,各项指标均达到了生活饮用水标准。大丰水源水长期暴露能增加小鼠的体重,和小鼠肝脏和肾脏相对重量。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和血清生化结果显示,水源水及常规处理组的小鼠受到了显着影响,但磁性树脂深度处理组没有产生显着变化。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暴露组水样能够引起肝脏中数百个基因的表达产生显着差异。DNA芯片的差异表达基因的聚类分析与数字表达谱的聚类结果一致。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水源水、常规处理组和磁性树脂处理组暴露后小鼠肝脏组织中分别有59、145和41个蛋白质含量发生了显着改变。代谢组学结果显示水源水、常规处理组和磁性树脂处理组暴露小鼠血清中分别有8、2和0个代谢物发生显着改变。水源水暴露组中,发现影响多个代谢途径包括代谢外源性物质的细胞色素P450和脂肪酸代谢发生了改变。

李明明[10](2015)在《管道环氧树脂喷涂修复对供水管网水质安全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市供水对保证工业生产和市民的健康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供水管网的“老龄化”给城市供水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铺设铸铁管的供水管道,在服役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管内腐蚀结垢、供水压力降低,有时候还会出现“黄水”和“红水”。因此,对供水管线进行更新改造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喷涂修复工艺采用环氧树脂涂料,利用内旋风技术,首先带动石英砂打磨管线内壁,起到除锈效果,然后将环氧树脂涂料均匀地涂在管线内壁,在涂料干燥后形成内衬保护层,保护膜光滑致密、保护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本文以研究旧铸铁管、水泥砂浆内衬铸铁管和环氧树脂内衬铸铁管三种不同管材的溶出特性和环氧树脂喷涂修复技术对供水管网水质和水压的影响为目的。在实验室内分别研究了浸泡时间长短、p H、温度、初始余氯浓度和不同源水对不同管段水质的影响。生活小区喷涂实验则在喷涂前后分别对水质水压监测点进行测量,然后分析这种喷涂技术对生活小区管网水质和水压的实际影响。通过研究发现:环氧树脂内衬铸铁管相比于旧铸铁管和水泥砂浆内衬铸铁管而言,表现出了一定的优越性。如可以减小管网水余氯消耗、降低浊度和维持p H值稳定、减少Fe和Mn的溶出。但是这种管材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析出有机物,对供水造成潜在威胁。此外,在居住小区现场喷涂后,小区供水管网的节点压力平均提高0.46m,可以改善水力条件,降低供水能耗。喷涂后1周TOC值降低为喷涂前的60%,Fe含量减小为原来的8%。对于余氯,喷涂改造后观察到其含量有减小的趋势,喷涂后1周余氯值为喷涂前的86%。对于浊度、p H、Mn、Cr、Pb和Cu等指标,在喷涂前后并没有发生显着的变化。

二、GC-MS监测生活饮用水输配水管材及防护材料中溶出的挥发性有机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C-MS监测生活饮用水输配水管材及防护材料中溶出的挥发性有机物(论文提纲范文)

(1)输配水材料中环境雌激素的溶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样品的制备
    1.3 实验方法
    1.4 样品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甲醇浸泡液中的含量分析
    2.2 浸泡水中的含量分析
    2.3 浸泡时间的影响
3 结论

(2)饮用水处理装置性能测试标准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饮用水处理装置的规范
3 结构性能比对
    3.1 静水压力试验
    3.2 循环压力试验
    3.3 破裂压力试验
4 卫生安全
    4.1 中国卫生安全要求
        4.1.1 饮用水处理装置
        4.1.2 与饮用水接触的防护材料
        4.1.3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卫生毒理学评价程序及方法
    4.2 美国萃取试验
        4.2.1 金属元素测试要求
        4.2.2 靶向化合物测试要求
        4.2.3 非靶向化合物测试要求
5 一般使用性能要求
    5.1 净水流量试验
    5.2 额定总净水量试验
    5.3 其他
6 讨论

(3)净水材料的安全风险分析及金属元素的溶出释放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家用净水器使用现状
        1.1.2 净水材料的介绍
        1.1.3 溶出污染物指标及危害
    1.2 净水材料检验现状
        1.2.1 净水产品检验相关法规标准
        1.2.2 国内外检测标准对比
        1.2.3 净水材料的安全隐患
        1.2.4 净水材料出现安全风险的影响因素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技术路线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案
    2.1 实验检测标准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样品
        2.2.3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案
        2.3.1 净水材料的消解实验
        2.3.2 净水材料的标准浸泡实验
        2.3.3 净水材料的加标实验
    2.4 指标检测和数据处理
    2.5 溶出动力学模型
第3章 标准浸泡条件下净水材料的安全风险分析
    3.1 材料本体中成分组成
        3.1.1 净水材料中重金属元素分析
        3.1.2 净水材料中有机物成分分析
    3.2 净水材料中常规指标分析
    3.3 浸泡液中重金属溶出分析
    3.4 浸泡液中有机物溶出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水环境条件下净水材料金属指标溶出规律研究
    4.1 温度对元素溶出的影响
        4.1.1 溶出超标元素的成因及分析
        4.1.2 潜在超标风险的溶出元素分析
        4.1.3 痕量溶出元素分析
    4.2 水中余氯对净水材料的元素溶出的影响
        4.2.1 溶出超标元素的成因及分析
        4.2.2 潜在超标风险的溶出元素分析
        4.2.3 痕量溶出元素分析
    4.3 水中的酸碱强度对元素溶出的影响
        4.3.1 溶出超标元素的成因及分析
        4.3.2 潜在超标风险的溶出元素分析
        4.3.3 痕量溶出元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酸碱条件下净水材料中元素溶出的机理探讨
    5.1 酸碱条件下净水材料中元素的溶出规律分析
    5.2 浸泡前后净水材料表面理化特性分析
        5.2.1 净水材料质量变化
        5.2.2 浸泡前后净水材料表面微观形貌变化
        5.2.3 浸泡前后材料元素含量分析
    5.3 溶出动力学模型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4)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聚氨酯防水涂料中化学物质向无规共聚聚丙烯管的迁移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仪器工作条件
    1.3 试验方法
        1.3.1 试件制备
        1.3.2 迁移方案
        1.3.3 检测项目及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聚氨酯防水涂料的GC-MS分析
    2.2 温度对迁移的影响
    2.3 PPR管对迁移的影响
    2.4 涂料对迁移的影响

(5)家用净水器净水材料标准与卫生安全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净水材料概况
2 净水材料的相关标准
    2.1 国内外标准
    2.2 国内标准检测项目
3 净水材料卫生安全性探讨
4 建议
    (1)明确净水材料更换周期。
    (2)补充检测项目。
    (3)完善试验方法。
    (4)优选检测方法。

(6)有机质净水材料的溶出规律及对饮用水安全的耦合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家用净水器工艺
        1.1.2 有机质净水材料分类
        1.1.3 以活性炭为代表的有机质净水材料制作工艺流程
        1.1.4 溶出物种类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相关法规标准
        1.2.2 国内外相关标准对比
        1.2.3 净水材料的溶出影响因素
        1.2.4 净水材料溶出物的研究方法
    1.3 本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主要内容
        1.3.3 研究技术路线
        1.3.4 研究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有机质净水材料本体含有物质的测定
    2.1 实验部分
        2.1.1 仪器与试剂
        2.1.2 金属元素标准溶液的配制
        2.1.3 样品前处理
        2.1.4 测定条件
        2.1.5 实验步骤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材料中N、C、H、S元素分析
        2.2.2 材料中金属元素分析
        2.2.3 材料中有机物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有机质净水材料在浸泡水中溶出物的测定
    3.1 实验部分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实验内容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常规指标+阴离子
        3.2.2 有机物检测
        3.2.3 金属元素溶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有机质净水材料在不同水环境中金属元素溶出规律初探
    4.1 实验部分
        4.1.1 仪器与试剂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温度对溶出量的影响
        4.2.2 pH对溶出量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7)磁性氮掺杂石墨烯在醛酮类化合物测定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醛酮类化合物研究现状
        1.2.1 衍生化技术
        1.2.2 前处理技术
    1.3 磁性碳纳米材料在前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1.3.1 磁性石墨烯
        1.3.2 磁性碳纳米管
        1.3.3 磁性碳纳米微球
    1.4 氮掺杂石墨烯
        1.4.1 氮掺杂石墨烯介绍
        1.4.2 氮掺杂石墨烯的应用
    1.5 代谢组学与生物标志物概念
    1.6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及技术
        1.6.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2 主要技术路线
第二章 DNPH衍生-MSPE-UPLC-HRMS测定环境水样中的6 种醛酮化合物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磁性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
        2.2.3 吸附性能研究
        2.2.4 衍生化反应实验
        2.2.5 磁性固相萃取实验
        2.2.6 液相色谱-质谱条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材料的表征
        2.3.2 吸附性能研究
        2.3.3 衍生化反应条件优化
        2.3.4 磁性固相萃取条件优化
        2.3.5 采用响应曲面法探讨萃取回收率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
    2.4 方法学评价
        2.4.1 Fe_3O_4/N-G的重复利用性
        2.4.2 衍生化试剂的影响
        2.4.3 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和精密度
        2.4.4 与其他前处理方法比较
    2.5 实际样品的测定
    2.6 小结
第三章 PFBHA衍生-MSPE-GC-MS/MS测定人体尿样中的7种醛类化合物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尿样制备
        3.2.3 吸附性能研究
        3.2.4 衍生化反应实验
        3.2.5 磁性固相萃取实验
        3.2.6 气相色谱-质谱条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吸附性能研究
        3.3.2 衍生化反应条件优化
        3.3.3 磁性固相萃取条件优化
        3.3.4 响应曲面法探讨萃取回收率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
    3.4 方法学评价
        3.4.1 衍生化试剂的影响
        3.4.2 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和精密度
        3.4.3 加标回收率和基质效应评价
        3.4.4 与其他前处理方法比较
    3.5 实际样品分析
        3.5.1 实际样品检测结果
        3.5.2 统计学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中浸出物耗氧量检测方法及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定义
    1.2 涉水产品品类
        1.2.1 输配水设备
        1.2.2 水质处理器
        1.2.3 水处理材料
        1.2.4 防护材料
        1.2.5 化学处理剂
        1.2.6 与饮用水接触的新材料和新化学物质
    1.3 国内外涉水产品发展现状
        1.3.1 输配水管材管件
        1.3.2 水质处理器
    1.4 涉水产品检验现状
        1.4.1 涉水产品检验所需实验室配置及相关标准
        1.4.2 涉水产品检测项目
        1.4.3 涉水产品常规检测项目及易超标的产品品类和易超标的项目
    1.5 研究意义
        1.5.1 研究涉水产品安全检验的重要性
        1.5.2 涉水产品耗氧量研究现状
    1.6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目的
第2章 涉水产品耗氧量检测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检测方法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3 耗氧量实验步骤
        2.3.1 预处理
        2.3.2 样品滴定
        2.3.3 样品测定
    2.4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3章 涉水产品耗氧量检测研究结果
    3.1 检验方法的优化
        3.1.1 用油浴锅加热代替水浴锅加热探讨快速批量处理样品
        3.1.2 改进方法测定结果比较
        3.1.3 改进方法的稳定性
    3.2 测定过程的优化
        3.2.1 引入系数K、稀释水的占比R,改进计算公式
        3.2.2 改进滴定和加液方式
        3.2.3 改进用电热板快速处理锥形瓶
    3.3 测定过程的时间控制
    3.4 小结
第4章 浸泡条件对管材管件耗氧量检测的研究
    4.1 浸泡条件与样品
        4.1.1 几种浸泡介质的配制
        4.1.2 几种样品材质的准备
        4.1.3 样品的预处理及浸泡试验
        4.1.4 浸泡条件
        4.1.5 浸泡水的收集
    4.2 不同浸泡条件下待测物质浸出情况
        4.2.1 温度条件对物质浸出的影响
        4.2.2 不同浸泡时间对物质浸出的影响
        4.2.3 不同浸泡介质对物质浸出的影响
    4.3 小结
第5章 浸泡条件对净水器耗氧量检测的研究
    5.1 浸泡条件与样品
        5.1.1 几种浸泡介质的配制
        5.1.2 几种样品材质的准备
        5.1.3 样品的预处理及浸泡试验
        5.1.4 浸泡条件-浸泡时间
        5.1.5 浸泡水的收集
    5.2 不同浸泡条件下耗氧量浸出情况
        5.2.1 不同浸泡时间下耗氧量浸出情况
        5.2.2 不同浸泡介质下浸泡耗氧量浸出情况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9)基于磁性树脂吸附的饮用水复合污染净化技术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act
论文创新点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饮用水水质安全现状
        1.1.1 水环境污染状况
        1.1.2 饮用水源污染形势
        1.1.3 淮河下游地区饮用水源复合污染现状
    1.2 饮用水预处理、常规处理及深度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2.1 饮用水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2.2 常规饮用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2.3 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3 基于磁性树脂吸附的饮用水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1.3.1 磁性树脂技术对污染物去除效果
        1.3.2 磁性树脂工艺耦合对污染物的去除
    1.4 饮用水生物毒性测试研究进展
        1.4.1 基于生物标志物的饮用水生物毒性测试方法研究进展
        1.4.2 基于生物组学测试的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标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技术路线
    1.8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淮河下游饮用水源污染特征及生物毒性评价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采样及样品保存
        2.2.2 水质指标分析方法
        2.2.3 毒害有机污染物分析方法
        2.2.4 RTL-W1细胞培养及传代
        2.2.5 中性红细胞毒性实验
        2.2.6 EROD实验
        2.2.7 V79细胞微核实验
        2.2.8 AMES回复突变实验
        2.2.9 AR CALUX实验
        2.2.10 污染物健康风险的计算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淮河下游地区饮用水源水中常规污染物表征
        2.3.2 淮河下游地区饮用水源水中有机污染物表征
        2.3.3 淮河下游地区典型饮用水源水生物毒性研究
    2.4 本章小结
    2.5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新型磁性树脂预处理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树脂清洗液配制
        3.2.2 树脂溶出物化学分析方法
        3.2.3 树脂溶出物收集及清洗方法
        3.2.4 树脂溶出物消毒实验
        3.2.5 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检测
        3.2.6 树脂溶出物中有机物富集方法
        3.2.7 Ames试验
        3.2.8 彗星试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树脂原料分子毒性预测
        3.3.2 树脂溶出物常规污染物分析结果
        3.3.3 树脂溶出物金属离子分析结果
        3.3.4 树脂溶出物有机物定性分析结果
        3.3.5 树脂溶出物消毒副产物生成情况
        3.3.6 不同清洗方式下磁性树脂溶出物浊度变化
        3.3.7 不同清洗方式下磁性树脂溶出物Fe浓度变化
        3.3.8 磁性树脂溶出物中有机物浓度变化
        3.3.9 磁性树脂溶出物中消毒副产物变化
        3.3.10 树脂溶出物的遗传毒性分析结果
    3.4 本章小结
    3.5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新型磁性树脂处理复合污染水源水毒性削减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2 实验方法及步骤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成分分析
        4.3.2 化学分析
        4.3.3 DBPs浓度
        4.3.4 水体细胞毒性
        4.3.5 水体遗传毒性
        4.3.6 水体氧化损伤能力分析
        4.3.7 化学参数和毒性终点之间的相关性
    4.4 本章小结
    4.5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新型磁性树脂示范工程处理效果及健康风险评价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水样采集及其化学检测
        5.2.2 小鼠体外暴露试验
        5.2.3 组织病理学和血清生化分析
        5.2.4 肝脏RNA和蛋白质提取
        5.2.5 基因芯片和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
        5.2.6 iTRAQ标记和LC-MS/MS分析
        5.2.7 小鼠~1H-NMR代谢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污染物去除效果
        5.3.2 饮用水暴露对小鼠表型和组织切片的影响
        5.3.3 小鼠肝脏转录组分析结果
        5.3.4 显着影响生物学通路中的蛋白和代谢物变化
    5.4 本章小结
    5.5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10)管道环氧树脂喷涂修复对供水管网水质安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供水管网系统水质安全问题
        1.1.2 传统开挖修复方法
        1.1.3 非开挖更新修复方法
    1.2 环氧树脂喷涂修复技术
        1.2.1 基本概念
        1.2.2 施工方法
        1.2.3 环氧树脂喷涂修复在城市供水管网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2.4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实验室喷涂试验
        2.2.1 实验管材
        2.2.2 浸泡实验方法
    2.3 现场喷涂试验
        2.3.1 实验小区
        2.3.2 小区压力与水质监测点的选取
    2.4 实验分析方法
        2.4.1 余氯、浊度和pH值的测定方法
        2.4.2 有机物的测定方法
        2.4.3 金属离子指标的测定方法
3 旧铸铁管、水泥砂浆和环氧树脂内衬铸铁对水质的影响
    3.1 三种不同实验管材的表征
        3.1.1 三种不同实验管材扫描电镜(SEM)表征
        3.1.2 三种不同实验管材X射线能谱(EDS)表征
    3.2 不同时间条件下水质的变化情况
        3.2.1 不同时间条件下余氯、浊度和pH值的变化
        3.2.2 不同时间条件下有机物的变化
        3.2.3 不同时间条件下金属离子的变化
    3.3 不同初始pH值条件下水质的变化情况
        3.3.1 不同初始pH值条件下余氯、浊度和pH值的变化
        3.3.2 不同初始pH值条件下有机物的变化
        3.3.3 不同初始pH值条件下金属离子的变化
    3.4 不同温度条件下水质的变化情况
        3.4.1 不同温度条件下余氯、浊度和pH值的变化
        3.4.2 不同温度条件下有机物的变化
        3.4.3 不同温度条件下金属离子的变化
    3.5 不同初始余氯条件下水质的变化情况
        3.5.1 不同初始余氯条件下余氯、浊度和pH值的变化
        3.5.2 不同初始余氯条件下有机物的变化
        3.5.3 不同初始余氯条件下金属离子的变化
    3.6 不同源水条件下水质的变化情况
        3.6.1 不同源水条件下余氯、浊度和pH值的变化
        3.6.2 不同源水条件下有机物的变化
        3.6.3 不同源水条件下金属离子的变化
    3.7 本章小结
4 环氧树脂喷涂修复对小区供水管网系统的影响研究
    4.1 环氧树脂喷涂修复对小区供水管网节点压力的影响研究
        4.1.1 喷涂小区进水口节点压力的变化情况
        4.1.2 喷涂前后小区供水管网节点压力的变化情况
    4.2 环氧树脂喷涂修复对小区供水管网水质的影响研究
        4.2.1 喷涂小区进水口水质的变化情况
        4.2.2 喷涂前后小区管网内余氯、浊度和pH的变化情况
        4.2.3 喷涂前后小区管网内有机物的变化情况
        4.2.4 喷涂前后小区管网内金属离子的变化情况
    4.3 环氧树脂喷涂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改进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GC-MS监测生活饮用水输配水管材及防护材料中溶出的挥发性有机物(论文参考文献)

  • [1]输配水材料中环境雌激素的溶出研究[J]. 张海婧,胡小键. 中国给水排水, 2021(19)
  • [2]饮用水处理装置性能测试标准的比较[J]. 陈杰明,朱吉兴,皮小春,王利仁. 家电科技, 2021(02)
  • [3]净水材料的安全风险分析及金属元素的溶出释放规律研究[D]. 周润华.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0)
  • [4]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聚氨酯防水涂料中化学物质向无规共聚聚丙烯管的迁移情况[J]. 刘昌宁,李万勇,朱志远,余奕帆,王澜,朱德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20(05)
  • [5]家用净水器净水材料标准与卫生安全性探讨[J]. 滕恺,武道吉,任会学,周润华,张娜,姜洋彬. 净水技术, 2019(09)
  • [6]有机质净水材料的溶出规律及对饮用水安全的耦合影响研究[D]. 滕恺. 山东建筑大学, 2019(09)
  • [7]磁性氮掺杂石墨烯在醛酮类化合物测定中的应用研究[D]. 周婷.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3)
  • [8]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中浸出物耗氧量检测方法及条件研究[D]. 张艳红. 青岛理工大学, 2018(01)
  • [9]基于磁性树脂吸附的饮用水复合污染净化技术安全性研究[D]. 施鹏. 南京大学, 2015(01)
  • [10]管道环氧树脂喷涂修复对供水管网水质安全的影响研究[D]. 李明明. 清华大学, 2015(07)

标签:;  ;  ;  ;  ;  

GC-MS 监测饮用水配水管和防护材料中溶解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