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肉类产业发展趋势如何?——专访世界肉类组织执行委员会成员、中国食品集团公司总经理李水龙

世界肉类产业发展趋势如何?——专访世界肉类组织执行委员会成员、中国食品集团公司总经理李水龙

一、世界肉类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访世界肉类组织执委、中国食品集团公司总经理李水龙(论文文献综述)

申海鹏[1](2014)在《首届中国进口肉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京成功举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刊讯(记者申海鹏)针对我国肉类进口量逐年增加、贸易逆差逐年扩大的现状,为深入探讨进口肉类贸易的机遇与发展方向,促进国内外肉类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进口肉类供应链的发展,10月31日,由中国肉类协会和中国食品集团公司主办,顶沛(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协办的"首届中国进口肉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市昌平区拉斐特城堡温泉酒店隆重举行。

王元成[2](2013)在《政治角色视角下的全国人大代表政治行为研究 ——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为例》文中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当代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形式,是当代中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实际运行状况,是当代中国各项民主制度建立、发展和发挥作用的基础和条件,体现着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发展水平。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和主要内容,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细胞,人大代表的履职行为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性环节。本项研究主要以政治角色理论为分析工具,以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行为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研究者本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的若干履职行为和相关亲身经历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以对全国人大代表这一政治角色的行为描述为研究进路,通过展现全国人大代表的角色产生和角色扮演的全过程,分析全国人大代表角色行为模式的特点及其与相应角色规范和角色期望之间的联系,从而描述和解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运行情况,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关制度规定及其运转情况,为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功能、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某些特点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项研究认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角色期望是全国人大代表这一角色产生的基础,也是全国人大代表角色扮演的“剧本”和动力。作为个体的全国人大代表对代表角色期望的领悟以及代表再社会化过程对代表个体履职能力的影响使不同的代表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呈现出一定个性特点。代表角色所担当的其他角色,特别是代表所担当的其他政治角色对代表的角色扮演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代表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其行为与角色期望的一致性程度、角色冲突、角色错位、角色超载等角色行为特征既与代表个体特征有内在联系,但从更深层次的原因看,其行为特征更多地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在某些方面存在的欠缺。要使人大代表角色行为与角色期望实现更高程度的一致,解决代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角色冲突、角色错位、角色超载等问题,必须通过改革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相关政治体制。本文内容安排除导言和结论部分外,正文部分共分五章。导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本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对本文的主要分析概念进行解释,说明本研究的目的、研究思路、主要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之处等。第一章主要是介绍相关政治主体对全国人大代表的角色期望。全国人大代表的角色期望可以分为社会期望和角色自我期望。社会期望包括制度性期望和道德性期望。制度性期望对全国人大代表这一角色在履职过程中有明确的规范要求,这是全国人大代表角色扮演的“剧本”;道德性期望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规范要求,主要靠社会舆论以及角色扮演者本人的内心信念发挥作用。角色自我期望是角色对自己行为模式的设想。角色期望最终要通过角色承担者本人对角色的领悟发挥作用,人大代表对角色期望的领悟是代表角色扮演的动力和主观前提。第二章主要是描述全国人大代表这一政治角色的挑选和确定过程,分析这一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人大代表角色扮演可能产生的影响。人大代表的产生过程是人大代表这一政治角色的角色期望具体化为一个个代表的过程,当选代表是政治角色的具体承担者和扮演者。第三章主要是描述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的角色扮演行为,并总结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角色行为模式的特点。第四章主要是研究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的角色扮演行为,并分析闭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行为模式的特点。第五章主要是研究全国人大代表再社会化的内容、主要途径、特点及其对代表角色扮演行为的影响等。本文最后概括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全国人大代表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张雪男[3](2008)在《大连础明集团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猪肉类生产及其加工业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同时,我国也是一个生产猪肉的大国,海内外的专家和商家都十分重视中国的猪肉食品市场。进入2007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继续高速发展,尤其是近一年来,国内CPI的持续走高,直接导致生猪饲料价格的整体上扬,生猪补栏量不足,导致市场生猪价格的剧烈涨幅,猪肉价格的大幅盘升,猪肉食品行业尤其是猪肉加工企业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猪肉加工行业属于快速消费品行业,随着中国市场不断对外开放,快速消费品行业竞争也日渐加剧,民营猪肉加工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是一个摆在企业家桌案上的严峻课题。本文着重对大连础明集团市场营销策略进行分析与论述,以猪肉行业发展与企业自身的发展为背景,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与营销策略建设为着眼点,通过深入探讨企业现有营销策略,并进行理性的分析,利用所学的营销管理科学知识和相应的管理分析手段对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具体问题,提出改进思路,为企业扩大市场、赢得利润提出建议。最后得出结论:民营猪肉食品加工企业需要市场营销管理的新思维、新观念、新理论来指导本企业迅速转变经营观念,提高营销质量,降低管理成本,促进营销创新,并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和改进企业的营销策略,将顾客满意视为企业的核心经营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保持长久的发展趋势和强大的竞争实力。

王心刚[4](2006)在《中国肉类工业全力铸造品牌正当时——来自2006中国国际肉类大会暨肉类工业品牌发展战略研讨会的特别报道》文中指出

鲁克[5](2000)在《世界肉类行业的发展趋势──访世界肉类组织执委、中国食品集团公司总经理李水龙》文中指出

曹进堂[6](2000)在《世界肉类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访世界肉类组织执委、中国食品集团公司总经理李水龙》文中认为

李水龙[7](1999)在《中国肉类食品产业准备迎接挑战——写在我国加入WTO之前》文中认为 世纪之交,我国肉类食品产业正面临着两个考验:一是在中国加入WTO后如何应对更加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二是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中怎样适应市场的变化,向12亿中国消费者交出满意的答卷。

李水龙[8](1999)在《我国肉类市场的回顾与前瞻》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即将过去,世纪之交,对我国肉类市场的演变趋势,有必要做一个概要的分析,因为肉类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它的发展状况是人民生活改善的一个重要尺度。 一、90年代我国肉类产销的发展变化 我国成为世界上肉类生产总量最多的国家始于1991年。然而,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长期以来全国人均肉类的占有量并不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以1994年为转折点,这一年全国主要肉类产品比上年增长了17.3%,国民消费开始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并一直保持至今。如果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观察,人们会发现这一切都并非偶然,中国肉类生产的增长已经持续了20年,而每年平均的增长速度超过了10%。这是一个奇迹,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对世界肉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仅以猪、牛、羊、禽4类主要肉品为例,分析一下1991年~1998年在产量、比重和人均占有量上的变化,便可清晰地看出我国肉类产品发展的轨迹。 1991年上述4类肉品的产量为2663万吨,1998年上升

二、世界肉类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访世界肉类组织执委、中国食品集团公司总经理李水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世界肉类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访世界肉类组织执委、中国食品集团公司总经理李水龙(论文提纲范文)

(2)政治角色视角下的全国人大代表政治行为研究 ——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和选题的意义
        1. 笔者本人的履职与学习经历是引发本项研究的直接原因
        2. 本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3. 本项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 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研究
        2. 对人民代表大会运行机制的研究
        3. 对人民代表大会与执政党关系的研究
        4. 对人大代表的研究
        5. 对国外议会和议员的研究
    三、研究目的、分析工具与研究思路
        1. 研究目的
        2. 分析工具和主要概念
        3. 研究思路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六、篇章结构
    七、研究个案的相关基本情况
第一章 角色期望:全国人大代表角色扮演的“剧本”和动力
    一、制度性期望
        1. 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的制度性期望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制度性期望
        3、全国人大代表履职旳制度性保障
    二、道德性期望
        1.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2.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是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者
        3.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有丰富的法律知识
        4.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认真履行代表职责
        5.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正确处理党的意志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之间的关系
        6.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有为民请命的精神
    三、自我期望
    四、角色领悟
    五、全国人大代表角色期望的特点
        1. 制度性社会期望的法律规范性特点不突出
        2. 制度性社会期望与道德性社会期望之间无明显界限
        3. 各种社会期望之间以及角色自我期望与社会期望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
第二章 推荐、考察与选举:全国人大代表角色的选择与确定
    一、代表候选人名额的确定与分配
    二、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提名过程
    三、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的组织考察与初步确定
        1. 考察候选人预备人选的组织机构
        2. 考察内容与过程
        3. 候选人预备人选的初步确定
        4. 后续材料工作
    四、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正式确定
        1. 省委会议讨论
        2. 各党派和人民团体民主协商
    五、正式候选人的确定与投票选举
        1. 正式候选人的确定
        2. 投票选举
    六、当选代表的资格审查与确认
    七、全国人大代表角色产生过程的特点
        1. 代表产生过程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2. 组织推荐提名是当选代表的重要前提
        3. 组织推荐和考察过程集中体现了党对代表角色的社会期望
        4. 投票选举是代表当选的决定性环节
        5. 代表候选人个人在选举中难以发挥作用
        6. 代表来源形式上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7. 代表产生过程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点
第三章 议案、审议与表决: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的角色扮演
    一、大会前的准备工作
        1. 会议通知
        2. 赴京报到
        3. 建团会议
        4. 预备会议
    二、会议议程和日程安排
        1. 会议议程
        2. 会议日程安排
    三、向大会提交代表议案和建议
        1. 提交代表议案、建议的具体要求
        2. 会议提交议案、建议情况
    四、听取有关国家机关工作报告和各项议案的说明
        1. 第一次全体会议
        2. 第二次全体会议
        3. 第三次全体会议
        4. 第四次全体会议
    五、审议各项议案和工作报告
        1. 3月5日下午,代表团第一次全体会议
        2. 3月6日,代表小组第一次会议
        3. 3月7日上午,代表团第二次全体会议
        4. 3月7日下午,代表小组第二次会议
        5. 3月8日下午,代表小组第三次会议
        6. 3月9日上午,代表小组第四次会议
        7. 3月10日上午,代表小组第五次会议
        8. 3月10日下午,代表团第三次全体会议
        9. 3月11日上午,代表小组第六次会议
        10. 3月12日上午,代表小组第七次会议
        11. 3月12日下午,代表团第四次全体会议
        12. 3月13日上午,代表小组第八次会议
        13. 3月13日下午,代表小组第九次会议
    六、会议简报交流
        1. 印发简报的目的
        2. 简报的特点
    七、对工作报告决议案和其他议案决议进行表决
        1. 大会表决办法
        2. 大会议程和表决程序
    八、选举和决定中央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
        1. 选举、决定和表决办法
        2. 会议期间代表对人选的酝酿过程
        3. 投票选举和表决
    九、大会期间代表角色行为模式的特点
        1. 规范性一致是代表角色行为模式的基本取向
        2. 审议过程客观上成为代表行为实现规范性一致的重要准备
        3. 角色冲突是代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伴随现象
        4. 代表在会议期间存在较严重的角色超载现象
        5. 角色扮演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角色错位现象
        6. 代表角色行为具有重要的象征性功能
        7. 提交议案和建议成为代表个体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
第四章 视察、执法检查与专题调研: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的角色扮演
    一、代表视察
        1. 会前集中视察
        2. 专题性集中视察
    二、执法检查
        1. 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
        2. 参加地方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
    三、专题调研
        1. 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专题调研
        2.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专题调研
    四、参加代表小组活动
        1. 驻泰全国人大代表小组成立情况
        2. 驻泰全国人大代表小组活动
    五、列席有关会议
        1. 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
        2. 列席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六、联系人民群众
        1. 接受群众来信来访
        2. 通过走访联系群众
        3. 通过新闻媒体及互联网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
        4. 向有关专业人士请教
        5. 应有关部门邀请担任社会监督员
    七、闭会期间代表角色行为模式的特点
        1. 代表角色行为规范性一致程度明显降低
        2. 代表角色冲突广泛存在
        3. 代表角色超载现象更为严重
        4. 代表角色错位现象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5. 代表角色行为的象征性功能淡化,制度性功能显现
        6. 代表角色行为获得了较大的自主性空间
第五章 培训、研讨与经验交流:全国人大代表角色的再社会化
    一、专题培训
        1. 2008年第八期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培训班
        2. 2009年第一期全国人大代表法律学习班
        3、2010年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代表培训班
        4. 2011年第三期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
        5. 2012年第一期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
    二、履职经验交流与专题研讨
        1. 履职经验交流
        2、履职专题研讨
    三、代表再社会化的其他途径
        1. 有关部门寄送的履职所需资料
        2. 地方人大常委会及其他相关部门为代表订阅的其他资料
        3. 代表专用电子信箱
    四、代表角色再社会化的特点
        1. 代表再社会化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主体特点
        2. 代表再社会化内容方面的特点
        3. 代表再社会化过程中接受培训的代表构成方面的特点
        4. 代表再社会化时间安排方面的特点
        5. 代表再社会化的作用方面的特点
结论与讨论
    一、本项研究的主要结论
        1. 角色期望决定着代表角色的选择及其行为特点
        2. 代表角色的产生过程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功能和特性
        3. 代表角色行为模式反映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特点
        4. 代表角色行为模式是现行政治体系稳定运行的基础
        5. 代表角色扮演过程中遭遇的困境反映了现行制度的某些欠缺
        6. 代表角色再社会化有利于提高代表的政治觉悟和履职能力
    二、进一步的讨论:如何更好地发挥全国人大代表的作用?
        1. 更加突出代表角色制度性社会期望的法律规范性特点
        2. 进一步完善代表选举程序
        3. 实现代表角色与相关角色的有效分离
        4. 完善人大会议制度
        5. 加强和改进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
        6. 创新代表角色再社会化的实现形式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3)大连础明集团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猪肉行业发展状况介绍
        1.1.2 我国猪肉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介绍
    1.2 企业简介
        1.2.1 大连础明集团概况
        1.2.2 大连础明集团整体发展思路
        1.2.3 大连础明经营情况介绍
        1.2.4 大连础明集团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
2 大连础明营销环境分析
    2.1 宏观环境分析
        2.1.1 国家政策环境
        2.1.2 经济环境
        2.1.3 科学技术环境
        2.1.4 人口与社会文化环境
        2.1.5 可持续发展环境
    2.2 猪肉市场分析
        2.2.1 猪肉供需量分析
        2.2.2 影响我国猪肉价格的因素分析
        2.2.3 我国猪肉市场价格趋势分析
    2.3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2.3.1 外埠地区竞争对手分析
        2.3.2 内埠地区竞争对手分析
    2.4 内部环境分析
        2.4.1 大连础明资源分析
        2.4.2 大连础明能力分析
    2.5 消费者特征及购买行为分析
        2.5.1 顾客分类
        2.5.2 顾客特征分析
        2.5.3 顾客购买行为分析
3 大连础明集团目标市场决策
    3.1 SWOT分析
    3.2 大连础明集团的市场细分
        3.2.1 按顾客类型进行市场细分
        3.2.2 按销售地区进行市场细分
    3.3 大连础明集团目标顾客确定
        3.3.1 大连础明目标顾客确定
        3.3.2 大连础明集团目标顾客对应关系
4 大连础明营销策略研究
    4.1 产品策略
        4.1.1 针对渠道顾客的产品组合策略
        4.1.2 针对终端顾客的新产品策略
        4.1.3 动态调整产品组合策略
    4.2 价格策略
        4.2.1 大连础明集团渠道顾客产品定价策略
        4.2.2 大连础明集团终端顾客产品价格策略
    4.3 促销策略
        4.3.1 广告策略
        4.3.2 终端促销策略
        4.3.3 营业推广策略
        4.3.4 公共关系策略
    4.4 渠道策略
        4.4.1 大连础明集团营销渠道调整策略
        4.4.2 大连础明集团渠道管理策略
        4.4.3 大连础明集团营销渠道冲突协调与控制管理策略
        4.4.4 大连础明集团营销渠道保障策略
    4.5 保障措施
        4.5.1 实施组织机构调整
        4.5.2 大连础明集团服务策略保障措施
        4.5.3 引入绿色营销观念保障企业长远发展
        4.5.4 建立础明市场营销信息管理系统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国肉类工业全力铸造品牌正当时——来自2006中国国际肉类大会暨肉类工业品牌发展战略研讨会的特别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品牌战略成为肉类行业发展共识
品牌战略推动中国肉类产业转型
品牌战略推动我国肉类行业发展
中国肉类产业未来会更加美好
63个品牌被认定为肉类工业影响力品牌
6企业加入世界肉类组织
相关链接

四、世界肉类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访世界肉类组织执委、中国食品集团公司总经理李水龙(论文参考文献)

  • [1]首届中国进口肉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京成功举办[J]. 申海鹏. 食品安全导刊, 2014(27)
  • [2]政治角色视角下的全国人大代表政治行为研究 ——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为例[D]. 王元成. 华中师范大学, 2013(12)
  • [3]大连础明集团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张雪男. 大连理工大学, 2008(04)
  • [4]中国肉类工业全力铸造品牌正当时——来自2006中国国际肉类大会暨肉类工业品牌发展战略研讨会的特别报道[J]. 王心刚. 肉类研究, 2006(08)
  • [5]世界肉类行业的发展趋势──访世界肉类组织执委、中国食品集团公司总经理李水龙[J]. 鲁克.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0(01)
  • [6]世界肉类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访世界肉类组织执委、中国食品集团公司总经理李水龙[J]. 曹进堂. 中国商贸, 2000(01)
  • [7]中国肉类食品产业准备迎接挑战——写在我国加入WTO之前[J]. 李水龙. 肉类工业, 1999(12)
  • [8]我国肉类市场的回顾与前瞻[J]. 李水龙. 中国商贸, 1999(10)

标签:;  ;  ;  

世界肉类产业发展趋势如何?——专访世界肉类组织执行委员会成员、中国食品集团公司总经理李水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