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光电电流互感器的研究

电力系统光电电流互感器的研究

一、电力系统中光电电流互感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龙建华[1](2021)在《±800kV特高压直流测量系统优化研究》文中指出直流测量系统由光电互感器、光电转换模块、传输光纤、测量装置等系统构成,具有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响应迅速等优点,能满足±800 kV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性能和功能需求。介绍了特高压直流系统中光电互感器结构及其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对比了实际工程中的配置情况,针对工程中直流滤波器电流互感器配置不当产生电磁干扰和测量系统滤波回路设计缺陷导致保护误动作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相应的优化措施。通过仿真和工程实践验证了优化措施的正确性,可以提高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运行稳定水平。

赖家仓[2](2021)在《新型低成本光纤电流传感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光纤电流传感器具有精确度好,带宽高,受电磁干扰小等优点,现有的光纤电流传感器无法满足低成本应用需求。准确度和温度稳定性是光纤电流传感器的重要指标。本文对光纤电流传感器的相位调制器和光电探测器组件进行了研究与改进,提出了一种新型低成本的光纤电流传感器方案,并根据新型低成本的光纤电流传感器的调制解调原理,设计了电流信号解调算法,最后通过编写上位机程序、搭建工程样机和进行测试,验证了新型低成本光纤电流传感器的准确度和温度稳定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如下:对PZT光纤相位调制器的相位调制机理进行了研究、完成了PZT光纤相位调制器制作和驱动电路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了PZT驱动放大电路的功能实现和制作的PZT光纤相位调制器调制性能的稳定性。对PIN光电探测器的信号调理电路进行了设计,包括PIN光电探测器的选型,跨阻放大器和运放的选择等完成了信号调理电路设计,并通过仿真与测试验证了PIN光电探测器组件的技术指标。针对新型低成本光纤电流传感器的进行了调制解调原理研究,提出了用于电流信号解调和便于谐波幅值计算的双向正交解调算法并编写了上位机程序。搭建了新型低成本的光纤电流传感器样机,对所研制的PZT光纤相位调制器、光电探测器和设计的电流信号解调算法进行了综合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研制的新型低成本光纤电流传感器的准确度和稳定性达到了国标GB/T20840.8-2007的0.5级技术要求。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实现光纤电流传感器的低成本化和应用领域的市场拓展。

张鹏[3](2020)在《模拟光电式电流互感器频率特性分析》文中指出电力互感器作为连接电力网络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关键纽带,在电力系统中被广泛应用,其传变性能对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有着重要影响。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电网的电压等级和容量不断增加,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已难以满足新一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数字化发展的需要。数字电子式互感器受制于采样率,其截止频率并不高,适应不了高频信号的测量工作。模拟光电式电流互感器通过将测量到的模拟电信号就地转换为模拟光信号进行传输,具有动态范围大、频带宽、抗干扰能力强、无需时间同步的独特优势。由于目前对模拟光电式电流互感器的频率特性缺乏系统的研究,其宽频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显现。因此,建立模拟光电式电流互感器的模型,对其展开频率特性分析及应用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从模拟光电式电流互感器的组成和实现原理出发,对传感头和光路传输系统分别进行了建模,推导了相应单元的传递函数。通过仿真电路模型发现,模拟光电式电流互感器的截止频带可达到1MHz,即使对1MHz的高频行波信号也具有小于1μs的上升响应时间,该互感器对稳态及暂态信号都具有良好的传变特性,尤其在高频信号的传变上,其相较于数字光电式电流互感器具有独特优势。为了验证建模和仿真的准确性,试制了模拟光电式电流互感器实物样机,并对该样机的稳态信号和暂态信号传变情况分别进行了测试。通过分析实测数据,得出了模拟光电式电流互感器确有1MHz的带宽,幅值误差和相角误差均满足电子式互感器的要求,尤其在高频信号测量方面表现较高的精准度,验证了建模的准确性。最后,将该互感器用在小电流单相接地故障选线上,根据该互感器所测信号进行选线表现出较高的准确度,证明了该类互感器的工程应用价值。

阎文博[4](2020)在《12kV电子式互感器准确度及误差分析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电网智能化的发展以及其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传统电磁式互感器由于体积大、绝缘特性差等缺陷已经不能满足智能电网的发展。而电子式互感器在信号可靠性、精度、绝缘结构和成本等方面比传统电磁式互感器更具有优势,更能满足智能电网未来的发展需要。互感器作为智能电网中重要的测量装置,其准确度和稳定性对电网的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电子式互感器准确度特性的研究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首先在介绍电子式互感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理论分析了引起各类电子式互感器误差的影响因素。搭建了电子式互感器采集系统,利用其采集系统在试验中对互感器的实时电流/电压值进行数据的测量,在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其次,对电子式互感器进行试验,并对其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对于电子式互感器的误差试验使用比较法。以型号为HCJ20-10的电容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准确度试验,互感器符合0.5级互感器准确度要求。对环境温度影响LPCT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进行了分析,并对互感器进行准确度试验和温度试验,互感器满足0.5级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准确度要求。然后以某公司ART-B22系列Rogowski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准确度试验,互感器符合0.5级准确度要求。并对环境温度影响Rogowski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导线、线圈骨架和积分器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通过温度循环试验的方式,计算出Rogowski线圈电流互感器在不同温度下的比差和角差,其比差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而变大,而角差均符合0.5级互感器准确度要求。最后通过BP神经网络算法对互感器进行补偿。建立基于Rogowski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且通过LM算法对其模型进行训练,从而得到最佳的训练模型,完成对Rogowski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补偿。结果表明,补偿后的互感器符合0.5级互感器准确度要求,在-40+70℃温度变化范围内比差小于?0.5%,角差小于?20’,验证了BP神经网络算法补偿的有效性。

赖增强[5](2020)在《高压直流光学电流互感器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为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对直流系统中的电气设备也有了了更高的标准。而直流电流互感器作为直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直流输电控制保护与监视系统的关键设备。因此设计一套高准确度的直流互感器直接关系到整个直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流光学电流互感器(OCT)因具频带宽、绝缘好、测量准及数字化接口等优点,可完全符合直流系统的对互感器的需求指标。但直流OCT在实际应用中也会存在光路零漂、电路低频噪声、光路温漂等关键问题。故本课题就是围绕这些关键问题展开研究,旨在提高直流OCT的测量准确度。本文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如下:首先,分析了直流OCT的传变原理,推导出同时具有磁致旋光效应和线性双折射的最终输出光强的数学模型,进而分析出传统双光路的OCT模型存在一不可忽略的干扰直流分量会叠加在待测的直流信号上,降低了测量精度。以此,本文提出了双向光路传输的新型光路模型,使得OCT中原本的干扰直流分量得以抵消,从数学模型和物理结构上解决了光路零漂问题。其次,建立了直流OCT的信号处理新架构,包括光电信号转换、AD采样,数字信号调制解调、数字滤波器、差除和模块构成的信号处理主干环节和以FFT算法、判据算法、平衡控制器构成的信号处理闭环控制环节。主干环节采用了坐标旋转机数字化调制技术,通过对比仿真,提出了一种最优等纹波FIR数字滤波器,仿真结果表明解决了电路低频噪声的问题;闭环控制环节设计了基于增量式数字PID的平衡控制器,理论上保证了双光路的实时平衡。再次,分析了环境温度变化对直流OCT测量系统准确度的影响,推导了关于温度变化的磁光玻璃线性双折射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一种自校准式直流OCT测量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案切实可行,能够很好解决直流OCT光路温漂问题。最后,提出了直流OCT软硬件设计总体方案。在硬件方面,设计了诸如微控芯片模块、AD变换模块、前端信号调理模块、电源以及通信接口等的电路原理图;在软件方面,介绍了软件开发流程,利用Quartus II和Keil分别对FPGA和STM32进行编程开发和算法验证。为直流OCT提供了可行的软硬件方案。

裴杰[6](2020)在《电流互感器非线性校正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流互感器的稳定运行对于电力系统的监测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电流互感器的非线性问题将使二次电流发生畸变失真,造成继电保护误操作和延时等动作,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针对电流互感器的磁滞特性引起的非线性问题,本文分析了电流互感器的非线性特性以及电流互感器输出畸变波形的原因,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自适应调节的支持向量机(SVM)非线性校正方法,对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电压波形进行建模,参数优化和非线性回归,最后通过硬件电路设计,实现了对畸变波形幅度和相位的修正,提高了电流互感器的测量精度,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分析了电流互感器的工作原理,并根据其功能进行分类。详细阐述了光纤光栅传感原理、超磁致伸缩材料(GMM)的特性、光纤光栅的解调原理以及对电流互感器的非线性原因进行了分析,为探寻新的非线性校正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2.由于铁芯材料的磁滞特性和GMM材料的非线性特性,导致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结果误差较大。在分析了非线性模型的基础上,分别采用SVM和BP神经网络(BP:反向传播)的方法对归一化后的误差函数构建模型,实验结果表明SVM对误差函数建模效果更好。3.在构建了误差归一化模型后,确定自适应参数和输出电压的线性关系,搭建电流互感器非线性校正模型。4.设计了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为控制核心的硬件系统,用Verilog HDL语言进行软件编程,将非线性校正算法嵌入到了FPGA的软核中,最后通过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基于SVM算法的非线性校正模型提高了电流互感器的测量精度。

张浩[7](2020)在《磁流体光学电流传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磁流体具有固体材料的磁性和液体材料的流动性,科研人员将磁流体的磁敏感特性与光学特性相结合在光器件、光传感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磁流体光学电流传感器具有绝缘性能好、电气隔离、体积小和重量轻等优点,成为了电流传感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磁流体物理特性及影响因素、磁流体光学电流传感器、基于磁流体的光电缆电流传感技术、光电缆电流传感器的温度特性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旨在为磁流体光学电流传感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了入射光功率对磁流体光透射特性的影响机理,以及磁流体的折射率可调特性及传感理论。分析了磁流体的光透射特性及影响因素,对比研究了未施加磁场和施加磁场情况下磁流体的透射光功率与入射光功率之间分别呈线性和非线性关系;理论和实验研究了不同入射光功率时透射光功率随磁场强度的变化情况,研究了入射光功率对磁流体光透射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当入射光功率较大时,透射光功率在弱磁场区间大幅度地减小,但在强磁场区间趋于饱和,当入射光功率较小时,透射光功率变化幅度较小,但在较大的磁场范围内呈近似线性增大;分析和总结了光透射特性随入射光功率及磁场强度的变化规律,在弱磁场传感时,适当增大入射光功率有利于提高薄膜的传感性能和磁场测量范围,在强磁场传感时,适当减小入射光功率则透射光功率对大范围的磁场呈近似线性响应,为磁流体光学电流传感器、传感系统的设计、参数选择和优化、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理论研究了磁流体的折射率可调特性,分析了基于磁流体折射率可调特性传感器的干涉原理和倏势场能量理论。(2)提出了利用入射光功率提高基于光透射特性的磁流体电流传感器性能的方法,以及利用单模光纤S形和错位结构提高基于折射率可调特性的磁流体电流传感器性能的方法。理论研究了磁流体的磁性纳米颗粒聚集理论和米氏散射理论,分析了施加磁场时磁性纳米颗粒的排列规律;设计、制作了基于光透射特性的磁流体电流传感器并搭建了实验系统,研究了利用双光路法消除光源功率波动的方法,测量了双光路透射光功率比值随磁场强度的变化情况;提出了通过最佳化入射光功率提高基于光透射特性的磁流体电流传感器灵敏度的方法,测量了不同入射光功率时磁流体光学电流传感器的灵敏度随磁场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弱磁场传感时,适当增大入射光功率可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在强磁场范围内,适当减小入射光功率可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及增大磁场测量范围;理论研究了S形和错位结构的传感原理,提出了基于折射率可调特性的单模光纤S形和错位结构的磁流体电流传感器,制作了传感器并搭建了实验系统,测量了传感器特性随磁场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传感器的干涉谷波长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线性地向长波长方向移动,传感器的灵敏度为33.14pm/Oe。(3)提出了基于磁流体光学电流传感器的光电缆电流传感方法。分析了光电缆及其传感技术,研究了基于磁流体的光电缆电流传感结构,对光电缆的磁场分布特性及传感器位置的选择进行了理论计算及实验研究;提出了基于磁流体的光电缆电流传感方法,搭建了由光信号和电流发生模块、传感模块、光信号和电流接收模块三部分组成的光电缆电流传感实验系统;测量了基于磁流体光透射特性的光电缆电流传感器特性随光电缆电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传感器的透射率随光电缆的电流增大而单调减小,且具有较好的线性度,当光电缆电流为0~500 A时,200μm和400μm光电缆电流传感器的灵敏度分别为-0.001004/A和-0.001499/A,测量误差分别为±1.0%和±2.0%;测量了基于磁流体折射率可调特性的单模光纤S形和错位结构光电缆电流传感器的特性随光电缆电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传感器的干涉谷波长随光电缆电流的增大而向长波长方向移动,且具有较好的线性度,当光电缆电流为0~500 A时,传感器的灵敏度为2.772 pm/A、测量误差为±0.03%。(4)开展了温度对磁流体光学电流传感器影响的研究。理论分析了布朗运动和磁流体的热透镜效应对磁流体光学电流传感器的影响机理;研究了基于光透射特性的磁流体电流传感器的温度特性,测量了传感器的光透射特性随温度的变化情况,设计并搭建了测量光电缆电流传感器温度影响的实验系统,测量了基于磁流体光透射特性的光电缆电流传感器特性随光电缆温度的变化情况;研究了利用双光路方法消除光源功率波动对基于光透射特性的光电缆电流传感器影响的方法,设计并构建了双光路实验系统,测量了双光路透射光功率比值随光电缆电流的变化情况;研究了基于折射率可调特性的单模光纤S形和错位结构的磁流体电流传感器的温度特性,测量了传感器特性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传感器的灵敏度为14.3pm/℃;研究了利用基于折射率可调特性的S形和错位结构的光电缆电流传感器实现电流、温度同时测量的方法,实现了对电流和温度的双参量测量以及温度影响的消除。

王锬[8](2016)在《电磁式和光电式电流互感器混用对线路差动保护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电磁式电流互感器(Current Transformer,TA)一直是电力系统中广泛使用的电流传变装置,其工作原理与变压器类似。目前,电力系统的传输容量不断增大,电压等级不断增高,传统的TA由于其传变原理的限制,在使用中已出现了很多问题。新兴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有着优良的传变特性,可以较好地代替传统型TA。然而,在一些常规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当中,出于经济性的考虑,暂时不更换全部的传统型TA,只更换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在电网建设中,输电线路两端会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电流互感器,即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与电子式电流互感器(Electrical Current Transformer,ETA)混用于线路差动保护的情况。当线路中由于区外故障或排除故障后重合闸而流入大量的高次谐波与励磁涌流时,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易产生饱和现象,而ETA不会发生饱和,两种电流互感器的传变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可能引起差动保护误动作。本文针对线路差动保护中电磁式电流互感器(Current Transformer,TA)与混合光电式电流互感器(Hybrid Electro-optical Current Transformer,HETA)混用而引起的差动保护误动作问题,研究了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和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饱和及传变特性,提出了以B样条小波变换对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二次饱和电流的饱和点进行识别,进而防止差动保护误动作。山西省运城地区绛县-东华山段线路差动保护中一侧应用了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另一侧应用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在遇到大电流、高次谐波时,很容易产生饱和。尤其在与光电式电流互感器混用的差动保护线路中,饱和直接影响到保护的准确动作。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基于两种理论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模型:基于Lucas理论的仿真模型与基于J-A理论的仿真模型,从理论及仿真实验中分析了两种理论仿真模型,通过对比其性能选择了Lucas数学模型的电流互感器模型,其特性更加适用于本文仿真实验。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比传统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有更优良的传变性能,且不必考虑饱和问题,是一种理想的电流变换装置。本文利用Matlab分析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各部分的特性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测试了其传变电流性能,所搭建模型能较好地体现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暂态特性,较好地还原现场电流互感器的传变特性。根据绛县-东华山现场线路情况,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其线路模型。使用上述两种电流互感器,并针对不同的电流互感器搭配情况,设计了多种故障及断路器重合闸实验方案,最大程度地还原现场故障环境,仿真分析了导致线路差动保护误动作的原因为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的饱和问题。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使用B样条小波变换法对传统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二次饱和电流的饱和点进行检测。小波变换在电力系统应用广泛,在奇异点检测方面,其有良好的实时性与准确性。本文使用B样条小波变换法对饱和点进行检测,确定其突变点位置,配合时差法以判定闭锁或开放差动保护,可有效防止差动保护误动或拒动。

杨德志[9](2015)在《磁光晶体光学电流互感器的抗干扰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传感器—电流互感器也在朝着大容量、高电压、低成本及智能化方向发展,而传统电流互感器的局限性和不稳定性的缺点也越来越明显。光学电流互感器采用先进的技术原理,克服了传统电流互感器的众多缺点,满足新一代电流互感器的发展需要,成为了保证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论文首先介绍了光学电流互感器的国内外发展背景,分析了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块状玻璃电流互感器以及磁光晶体电流互感器的技术原理和优缺点。然后,阐述了磁光晶体光学电流互感器的基本原理,并研究了磁光晶体材料的特性以及系统结构设计。同时,论文还建立了磁光晶体电流互感器光学模型,详细分析了外界磁场和距离变化等外界条件对系统精度所带来的影响,并从抗外界磁场干扰和提高信噪比等方面提出了基于粗波分复用技术的四路传感头组成的传感系统检测的解决方案。系统通过复用光学传感头和激光光源,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信噪比。进一步,论文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设计了均磁环结构,可以消除外界干扰磁场变化和偏心距离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最后进行相关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经过传感系统以及均磁环所结合的传感头结构加上合理的算法,使得磁光晶体光学电流互感器的精度能在国家测试机构的检验中符合国家标准中规定的0.2级的精度等级。本论文提出的均磁环结构已经申请相关专利,并应用在实际的产品当中,对于光学电流互感器的实用化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单巧美[10](2014)在《基于PCB-Rogowski线圈的光电式电流互感器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电力系统向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方向的发展,要求我国主干电网与变电站的电流、电压互感器不仅在数量上增加,而且其性能必须进一步提高。由于传统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内部铁芯易发生磁饱和,绝缘结构复杂,造价昂贵,体积大不便于安装而不能满足电力系统高速、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光电式电流互感器(OECT)是一种新型的电流互感器,它的出现与发展是由于光电子技术、光纤传感器技术、数字处理技术的兴起与推动。它具有传统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无法比拟的优势,适用于更高电压等级要求的电力系统中。首先,本文采用新型PCB-Rogowski线圈作为高压侧电路的测量传感头,并提出对高压侧测量电路系统的改进,包括用数字电路方式实现积分器功能,设计了以V/F转换电路和单稳态触发器74121为核心的高压侧电路系统。其次,通过Protues仿真结果证明该设计方案的有效性,满足了高压侧电路系统抗干扰能力强、低功耗的要求。再次,通过对高压侧现有的多种供电方式的对比研究,选取了激光电源供电系统作为本系统的供电方案,主要供电能量来源于低电位侧的半导体激光器,经光纤传输将光信号传输到高压侧的光电转换器部分,进行光电转换后,再由后级DC-DC转换器将接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满足光电电流互感器高压侧电路部分正常工作的电压。最后,提出利用小波提升算法进行信号处理。采用Matlab工具箱中的小波分析工具箱对含噪交流电流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得到了原始信号的理想去噪效果图,这样不仅保证了电流互感器系统的实时测量精度,而且可使该测量系统在电力系统及相关工程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二、电力系统中光电电流互感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力系统中光电电流互感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800kV特高压直流测量系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光电互感器配置及结构原理
2 直流测量系统结构
3 光电互感器配置优化
4 测量系统逻辑优化
5 结语

(2)新型低成本光纤电流传感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光纤电流传感器概述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方案设计与相关技术原理
    2.1 新型低成本光纤电流传感器原理
    2.2 PIN光电探测器
        2.2.1 PIN光电探测器的基本原理
        2.2.2 PIN光电探测器的伏安特性
    2.3 PZT相位调制器
        2.3.1 PZT 压电陶瓷
        2.3.2 PZT 的逆压电效应
    2.4 技术路线
        2.4.1 PZT相位调制器的制作及驱动电路设计
        2.4.2 PIN光电探测器的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2.4.3 电流信号解调算法的上位机程序实现
        2.4.4 新型低成本光纤电流传感器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三章 PZT光纤相位调制器的制作和驱动电路设计
    3.1 PZT光纤相位调制器的调制原理
    3.2 PZT光纤相位调制器的性能要求
    3.3 PZT光纤相位调制器的制作
        3.3.1 PZT的选型
        3.3.2 光纤的选择
        3.3.3 光纤的缠绕
        3.3.4 涂胶并固定
    3.4 PZT 光纤相位调制器的驱动电路设计
        3.4.1 前置放大器设计
        3.4.2 驱动放大器设计
        3.4.3 末级功率放大器设计
    3.5 测试与验证
        3.5.1 PZT 相位调制器驱动电路测试验证
        3.5.2 PZT 相位调制器调制性能测试
        3.5.3 PZT 相位调制器性能的常温温度特性测试
        3.5.4 PZT 相位调制器性能的全温温度特性测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IN光电探测器的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4.1 PIN光电探测器的选型
        4.1.1 暗电流
        4.1.2 响应度
        4.1.3 PIN光电探测管的噪声
        4.1.4 选用的PIN管的主要参数
    4.2 PIN光电探测器的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4.2.1 跨阻放大器
        4.2.2 运放选择
        4.2.3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4.3 信号调理电路的测试
        4.3.1 暗电流测试
        4.3.2 均方根噪声和灵敏度测试
        4.3.3 无光输出电压测试
        4.3.4 带宽测试
        4.3.5 响应度测试
        4.3.6 动态范围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流解调算法研究及上位机程序实现
    5.1 法拉第磁光效应
    5.2 算法方案设计
        5.2.1 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
        5.2.2 电流信号解调算法设计
    5.3 上位机程序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样机搭建与测试验证
    6.1 准确度国标规范要求
    6.2 测试样机搭建
    6.3 精确度测试
    6.4 频率特性测试
    6.5 温度稳定性测试
        6.5.1 常温稳定性
        6.5.2 全温稳定性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3)模拟光电式电流互感器频率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模拟光电式ECT工作原理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5 论文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传感头原理及频率特性分析
    2.1 有源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传感头介绍
        2.1.1 LPCT传感头
        2.1.2 罗氏线圈传感头
    2.2 罗氏线圈建模
        2.2.1 罗氏线圈集中参数建模
        2.2.2 罗氏线圈分布参数建模
        2.2.3 罗氏线圈参数模型对比
    2.3 罗氏线圈参数计算及工作状态
        2.3.1 电气参数计算
        2.3.2 罗氏线圈工作状态
    2.4 预处理单元建模及仿真
        2.4.1 放大电路
        2.4.2 积分电路
        2.4.3 滤波电路
    2.5 传感头整体频率特性
        2.5.1 稳态信号传变
        2.5.2 暂态信号传变
    2.6 小结
第三章 传输光路频率特性分析
    3.1 电光转换
        3.1.1 运放频带限制分析
        3.1.2 LED频率响应分析
    3.2 光纤传输
        3.2.1 吸收损耗
        3.2.2 色散损耗
        3.2.3 光纤整体损耗
        3.2.4 相位延迟
    3.3 光电转换
        3.3.1 光电二极管频率特性分析
        3.3.2 运放频带限制分析
        3.3.3 寄生电容频率限制分析
        3.3.4 相位补偿的频率限制分析
    3.4 光路传输系统的传变特性测试
        3.4.1 稳态信号传变测试
        3.4.2 暂态信号传变测试
        3.4.3 误差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模拟光电式电流互感器的频率特性分析及应用
    4.1 取能电源设计
        4.1.1 自适应取能电源控制原理
        4.1.2 电路实现及性能测试
    4.2 试验平台搭建
        4.2.1 硬件部分
        4.2.2 软件部分
    4.3 模拟光电式ECT频率特性分析
        4.3.1 整体特性分析
        4.3.2 稳态信号传变
        4.3.3 暂态信号传变
        4.3.4 测试数据分析
    4.4 模拟光电式ECT在小电流单相接地故障选线中的应用
        4.4.1 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原理
        4.4.2 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应用与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情况
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情况
致谢

(4)12kV电子式互感器准确度及误差分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1 电子式互感器国外发展现状
        1.2.2 电子式互感器国内发展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电子式互感器工作原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电子式互感器的分类
        2.1.1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分类
        2.1.2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分类
    2.2 电子式互感器工作原理
        2.2.1 电容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工作原理
        2.2.2 LPCT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工作原理
        2.2.3 Rogowski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工作原理
    2.3 电子式互感器与传统互感器的区别
        2.3.1 电子式互感器与传统互感器对比
        2.3.2 整体结构的区别
        2.3.3 性能的区别
    2.4 电子式互感器误差影响因素分析
        2.4.1 电容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误差影响因素分析
        2.4.2 LPCT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误差影响因素分析
        2.4.3 Rogowski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误差影响因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子式互感器的采集和处理
    3.1 电子式互感器采集平台硬件电路设计
        3.1.1 电源电路设计
        3.1.2 A/D转换电路设计
        3.1.3 开关量输入电路设计
        3.1.4 通信电路设计
    3.2 电子式互感器采集系统上位机设计
    3.3 电子式互感器数据处理
        3.3.1 快速傅里叶变换的优越性
        3.3.2 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测量原理
        3.3.3 FFT算法的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子式互感器试验及其分析
    4.1 测试方法
    4.2 电容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试验及其分析
        4.2.1 电容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准确度试验及其分析
        4.2.2 电容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温度试验及其分析
    4.3 LPCT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试验及其分析
        4.3.1 LPCT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准确度试验及其分析
        4.3.2 环境温度对LPCT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影响
        4.3.3 LPCT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温度试验及其分析
    4.4 Rogowski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试验及其分析
        4.4.1 Rogowski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准确度试验及其分析
        4.4.2 环境温度对Rogowski线圈结构的影响及试验结果分析
        4.4.3 环境温度对Rogowski线圈+积分器的影响
        4.4.4 环境温度对Rogowski线圈+积分器影响的试验及其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Rogowski线圈电流互感器温度补偿技术的研究
    5.1 人工神经网络
        5.1.1 人工神经元
        5.1.2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5.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温度补偿模型
        5.2.1 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5.2.2 模型训练
        5.2.3 温度补偿模型流程
    5.3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5)高压直流光学电流互感器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直流电流互感器测量方法研究现状
        1.2.1 直流互感器测量方法概述
        1.2.2 分流器法
        1.2.3 铁芯式直流电流互感器法
        1.2.4 霍尔型直流电流互感器法
        1.2.5 零磁通直流电流互感器法
        1.2.6 罗式直流电流互感器法
        1.2.7 直流OCT法
    1.3 光学电流互感器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直流OCT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直流OCT双向光路传输技术研究
    2.1 引言
    2.2 直流OCT概述
    2.3 基于FARADAY磁光效应的直流OCT传变模型
        2.3.1 直流OCT中的Faraday磁光效应原理
        2.3.2 Faraday偏转角的检测模型
        2.3.3 考虑线性双折射的直流OCT传变模型
    2.4 直流OCT的双向传输光路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直流OCT的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3.1 引言
    3.2 直流OCT的噪声分析
        3.2.1 直流OCT外噪声
        3.2.2 直流OCT内噪声
    3.3 直流OCT信号处理新架构模型
        3.3.1 信号处理新架构模型概述
        3.3.2 信号处理主干环节的数学模型
        3.3.3 信号处理闭环控制环节的数学模型
    3.4 基于坐标旋转机的数字化调制技术
    3.5 数字滤波器设计
        3.5.1 数字滤波器概述
        3.5.2 FIR滤波器基本数学模型
        3.5.3 FIR滤波器设计指标
        3.5.4 FIR滤波器设计结构
        3.5.5 FIR滤波器设计方法
        3.5.6 最优FIR滤波器设计与仿真
    3.6 平衡控制器设计
        3.6.1 平衡控制器功能概述
        3.6.2 PID控制理论
        3.6.3 离散数字PID控制
        3.6.4 基于增量式数字PID的平衡控制器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直流OCT的温度补偿算法研究
    4.1 引言
    4.2 测量系统补偿算法研究
    4.3 温度变化对线性双折射的影响机理
    4.4 基于自校准技术的直流OCT设计
        4.4.1 直流OCT自校准技术可行性分析
        4.4.2 直流OCT自校准系统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直流OCT的软硬件方案设计
    5.1 引言
    5.2 直流OCT总体设计方案
    5.3 直流OCT硬件方案设计
        5.3.1 直流OCT微控芯片架构概述
        5.3.2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5.3.3 AD变换电路设计
        5.3.4 电源电路设计
        5.3.5 FPGA硬件配置方案
        5.3.6 UART通信接口电路
    5.4 直流OCT软件方案设计
        5.4.1 FPGA开发软件及开发流程
        5.4.2 STM32开发软件及开发流程
        5.4.3 CORDIC模块实现
        5.4.4 FFT模块实现
        5.4.5 最优FIR模块实现
        5.4.6 UART模块实现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6)电流互感器非线性校正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光纤光栅电流互感器的研究现状
        1.2.2 磁致伸缩材料的研究现状
        1.2.3 电流互感器非线性校正方法研究现状分析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电流互感器传感理论研究及非线性特性分析
    2.1 电流互感器的系统组成
    2.2 光纤光栅传感原理和特性
        2.2.1 光纤光栅的传感原理
        2.2.2 光纤光栅的应变特性
        2.2.3 光纤光栅的温度传感特性
    2.3 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种类和特性
        2.3.1 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种类
        2.3.2 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特性
    2.4 光纤光栅解调方案
    2.5 电流互感器非线性原因分析
        2.5.1 电流互感器的铁芯磁化非线性特性
        2.5.2 GMM材料的非线性特性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流互感器非线性校正方法研究
    3.1 电流互感器非线性模型分析
    3.2 基于SVM的误差建模方法
        3.2.1 支持向量机
        3.2.2 支持向量机的核函数和参数确定
    3.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误差建模方法
        3.3.1 BP神经网络概述
        3.3.2 BP神经网络的参数确定
    3.4 SVM和BP神经网络误差拟合结果比较
    3.5 非线性系统模型K值参数计算
    3.6 自适应参数SVM校正仿真结果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FPGA硬件电路设计与验证
    4.1 电流互感器非线性校正方案设计
    4.2 硬件电路设计
        4.2.1 FPGA最小系统基本配置
        4.2.2 FPGA存储电路设计
        4.2.3 A/D转换模块设计
        4.2.4 D/A转换模块设计
        4.2.5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4.3 系统软件设计与验证
        4.3.1 A/D控制器设计
        4.3.2 D/A控制器设计
        4.3.3 Modelsim仿真验证
    4.4 非线性校正测试实验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成果
致谢

(7)磁流体光学电流传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磁流体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1.2.2 磁流体光学磁场传感技术
        1.2.3 光学电流传感技术
        1.2.4 光电缆传感技术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磁流体的物理特性及影响因素
    2.1 磁流体的物理特性
        2.1.1 磁流体的磁学特性
        2.1.2 磁流体的光学特性
        2.1.3 磁性纳米颗粒的势能分析
    2.2 磁流体光透射特性的研究
        2.2.1 磁流体的光透射过程分析
        2.2.2 磁场对光透射特性的影响机理
    2.3 入射光功率对磁流体光透射特性的影响机理
        2.3.1 实验研究及机理分析
        2.3.2 传感应用分析
    2.4 磁流体折射率可调特性及传感理论分析
        2.4.1 磁流体的折射率可调特性
        2.4.2 基于磁流体折射率可调特性的传感理论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磁流体光学电流传感器
    3.1 磁流体光学电流传感的理论分析
        3.1.1 磁性纳米颗粒聚集理论
        3.1.2 米氏散射理论
    3.2 基于光透射特性的磁流体电流传感器
        3.2.1 传感器的设计及制作
        3.2.2 利用双光路消除光源功率波动的方法
        3.2.3 最佳化入射光功率提高传感器灵敏度的方法
    3.3 基于折射率可调特性的磁流体电流传感器
        3.3.1 基于单模光纤S形和错位结构传感器的原理及设计
        3.3.2 基于单模光纤S形和错位结构传感器的特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磁流体的光电缆电流传感技术
    4.1 光电缆电流传感结构及磁场分布特性
        4.1.1 光电缆及其传感技术
        4.1.2 基于磁流体的光电缆电流传感结构
        4.1.3 光电缆磁场分布特性的仿真与实验分析
    4.2 基于磁流体光透射特性的光电缆电流传感技术
        4.2.1 基于磁流体光透射特性的光电缆电流传感系统
        4.2.2 基于磁流体光透射特性的光电缆电流传感实验及分析
        4.2.3 利用双光路法消除光电缆电流传感系统光源功率波动影响
    4.3 基于磁流体折射率可调特性的光电缆电流传感技术
        4.3.1 基于磁流体折射率可调特性的光电缆电流传感系统
        4.3.2 基于磁流体折射率可调特性的光电缆电流传感实验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光电缆电流传感器的温度特性及影响研究
    5.1 磁流体温度特性的理论分析
        5.1.1 布朗运动
        5.1.2 热透镜效应
    5.2 基于光透射特性的传感器温度特性及影响
        5.2.1 基于光透射特性的光电缆电流传感器的温度特性
        5.2.2 温度对基于磁流体光透射特性的光电缆电流传感器的影响
    5.3 基于折射率可调特性的传感器温度特性及传感研究
        5.3.1 基于单模光纤S形和错位结构的传感器温度特性
        5.3.2 基于S形和错位结构传感器的电流和温度同时测量方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8)电磁式和光电式电流互感器混用对线路差动保护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电磁式电流互感器饱和特性研究
    2.1 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简介
    2.2 电磁式电流互感器饱和特性
    2.3 基于PSCAD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饱和仿真模型
        2.3.1 以非线性电路模拟铁心磁化为基础的Lucas模型
        2.3.2 以Jiles-Atherton理论为基础的J-A模型
        2.3.3 基于PSCAD的仿真算例分析
    2.4 影响电流互感器饱和特性的因素分析
        2.4.1 短路电流稳态分量对饱和的影响
        2.4.2 衰减直流偏移分量对饱和的影响
        2.4.3 二次负载对饱和的影响
        2.4.4 铁心剩磁对饱和的影响
        2.4.5 铁心截面积对饱和的影响
        2.4.6 电流互感器变比对饱和的影响
        2.4.7 绕组匝数对饱和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合式光电电流互感器特性研究
    3.1 混合式光电电流互感器介绍
    3.2 混合式光电电流互感器工作原理及其仿真模型
        3.2.1 罗氏线圈结构及其等效电路
        3.2.2 积分电路
        3.2.3 低通滤波电路
        3.2.4 移相电路
    3.3 混合式光电电流互感器模型的仿真测试
        3.3.1 基于Matlab/Simulink对混合式光电电流互感器模型的测试
        3.3.2 基于PSCAD/EMTDC对混合式光电电流互感器模型的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电流互感器混用的线路差动保护动作特性分析
    4.1 保护原理概述
    4.2 变压器励磁涌流对线路差动保护的影响
    4.3 不同类型电流互感器混用差动保护误动作仿真分析
        4.3.1 基于PSCAD的仿真
        4.3.2 仿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磁式电流互感器饱和区间检测
    5.1 基于小波变换的饱和识别原理
    5.2 B样条小波基本性质及其构造
    5.3 基于Matlab/PSCAD在各种故障情况下的饱和检测仿真分析
        5.3.1 区外故障时电流波形分析
        5.3.2 断路器重合闸时电流波形分析
        5.3.3 区内故障时电流波形分析
        5.3.4 仿真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9)磁光晶体光学电流互感器的抗干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光学电流互感器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发展状况
        1.2.2 国内研究发展状况
    1.3 主要光学电流互感器技术分析
        1.3.1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
        1.3.2 块状玻璃光学电流互感器
        1.3.3 磁光晶体电流互感器
        1.3.4 技术比对及发展方向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光学电流互感器的理论分析
    2.1 光学电流互感器的原理
        2.1.1 光的偏振特性
        2.1.2 Faraday磁光效应
    2.2 磁光晶体材料的特性研究
        2.2.1 磁光晶体的特性
        2.2.2 磁光晶体材料的选择
    2.3 系统分析与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感系统的多光路结构及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3.1 磁光晶体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及特性
    3.2 抗干扰光路设计
        3.2.1 双光路的设计
        3.2.2 单光学传感头的波分复用技术
        3.2.3 基于CWDM技术的四光路传感系统设计
    3.3 系统软硬件设计
        3.3.1 系统硬件架构
        3.3.2 系统软件架构
        3.3.3 信号采集调理电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传感系统中的均磁环磁场回路的设计及抗干扰分析
    4.1 均磁环抗干扰理论模型
    4.2 均磁环抗干扰的设计仿真
        4.2.1 四缝结构均磁环的设计仿真
        4.2.2 其他结构均磁环的设计
    4.3 均磁环材料及界面形状的选择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流互感器系统的性能测试与实验分析
    5.1 抗干扰实验测试平台
    5.2 特性测量与抗干扰能力分析
        5.2.1 精度等级实验
        5.2.2 额定信号的抗干扰实验
        5.2.3 小电流信号的抗干扰实验
        5.2.4 暂态特性测试
        5.2.5 温度循环实验
        5.2.6 挂网实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符号与标记(附录1)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10)基于PCB-Rogowski线圈的光电式电流互感器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光电电流互感器的优势及发展前景
        1.3.1 光电电流互感器的优势
        1.3.2 光电式电流互感器的发展前景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 PCB-Rogowski 线圈的电流互感器系统
    2.1 系统组成结构
    2.2 Rogowski 线圈理论研究
        2.2.1 Rogowski 线圈的概述
        2.2.2 Rogowski 线圈的等效电路及数学模型
    2.3 Rogowski 线圈的两种工作状态
        2.3.1 自积分工作状态
        2.3.2 积分微分工作状态
    2.4 Rogowski 线圈的输出误差分析
    2.5 PCB-Rogowski 线圈的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光电式电流互感器的高压侧电路设计
    3.1 积分电路
        3.1.1 模拟方式实现的积分器
        3.1.2 数字方式实现的积分器
    3.2 V/F 转换电路
        3.2.1 LM331 简介
        3.2.2 单稳态触发器介绍
        3.2.3 电路的仿真
        3.2.4 结果分析
    3.3 光电传输系统的设计
        3.3.1 E/O 和 O/E 转换器
        3.3.2 传输光纤的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光电式电流互感器的供电方案设计
    4.1 多种供电方式的比较
    4.2 激光供电方案的技术难点
    4.3 电流互感器的激光供能整体结构
        4.3.1 半导体激光器部分
        4.3.2 激光电源供电系统设计
        4.3.3 光电池工作原理部分
        4.3.4 DC-DC 转换电路部分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误差分析与信号处理
    5.1 误差分析
        5.1.1 内部参数误差来源
        5.1.2 外部因素误差来源
    5.2 小波变换算法
        5.2.1 小波提升基本理论
        5.2.2 小波降噪的原理
        5.2.3 仿真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电力系统中光电电流互感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800kV特高压直流测量系统优化研究[J]. 龙建华. 电工技术, 2021(20)
  • [2]新型低成本光纤电流传感器研究[D]. 赖家仓. 江西理工大学, 2021(01)
  • [3]模拟光电式电流互感器频率特性分析[D]. 张鹏.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4]12kV电子式互感器准确度及误差分析的研究[D]. 阎文博.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5]高压直流光学电流互感器关键技术研究[D]. 赖增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6]电流互感器非线性校正问题研究[D]. 裴杰.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2)
  • [7]磁流体光学电流传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张浩.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8]电磁式和光电式电流互感器混用对线路差动保护影响的研究[D]. 王锬. 太原理工大学, 2016(08)
  • [9]磁光晶体光学电流互感器的抗干扰研究[D]. 杨德志.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3)
  • [10]基于PCB-Rogowski线圈的光电式电流互感器的关键技术研究[D]. 单巧美. 燕山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电力系统光电电流互感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