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和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结核分枝杆菌及其L型的检测方法

肺结核和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结核分枝杆菌及其L型的检测方法

一、肺结核、肺癌患者外周血结核分枝杆菌及其L型的检测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吕霞丽,林婷婷,高静韬,贾红彦,李自慧,舒薇,潘丽萍,张宗德,李琦[1](2021)在《外周血单核细胞相关指标联合T-SPOT.TB辅助诊断涂阴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探讨》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涂阴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表达特点, 探讨其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联合检测在涂阴肺结核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为其早期诊断提供新指标。方法以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的134例涂阴肺结核患者、56例肺癌患者和95例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并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ML)比值、T-SPOT.TB及相关临床资料。选择在3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采用敏感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和诊断正确率, 评估其单独或联合T-SPOT.TB在涂阴肺结核与肺癌、肺炎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1)涂阴肺结核组单核细胞百分比[(8.96±2.46)%]、ML绝对值比值(0.36±0.19)均高于肺癌组[分别为(7.06±1.34)%、0.30±0.13]和肺炎组[分别为(8.17±2.13)%、0.31±0.18], 而其白细胞总数[(5.86±1.75)×109/L]低于肺癌组[(6.88±1.76)×109/L], 淋巴细胞绝对值[(1.57±0.54)×109/L]低于肺炎组[(1.87±0.67)×109/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就涂阴肺结核与肺癌鉴别诊断而言, 单核细胞百分比的特异度(87.50%)较高, 误诊率(12.50%)较低, 优于ML绝对值比值(分别为17.86%、82.14%)和T-SPOT.TB(67.86%、32.14%)。ML绝对值比值的敏感度(88.81%)与T-SPOT.TB(87.31%)相接近。就涂阴肺结核与肺炎鉴别诊断而言, ML绝对值比值的敏感度(88.81%)高于单核细胞百分比(66.42%), 与T-SPOT.TB(87.31%)相接近, 但其特异度(28.42%)低于T-SPOT.TB(63.16%)和单核细胞百分比(56.84%)。(3)单核细胞百分比和ML绝对值比值分别联合T-SPOT.TB(并联)辅助诊断涂阴肺结核的的敏感度分别为97.01%和99.25%, 漏诊率分别为2.99%和0.75%。在涂阴肺结核与肺癌的鉴别诊断中, 单核细胞百分比联合T-SPOT.TB(串联)的特异度为94.64%, 误诊率为5.36%。在涂阴肺结核和肺炎鉴别诊断中, 单核细胞百分比联合T-SPOT.TB(串联)和ML绝对值比值联合T-SPOT.TB(串联)的特异度分别为82.11%和70.53%, 误诊率分别为17.89%和29.47%。结论单核细胞百分比和ML绝对值比值与T-SPOT.TB联合检测分别在涂阴肺结核与肺癌、肺炎的鉴别诊断中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且其测定简便易行、价格低廉, 可以作为涂阴肺结核辅助诊断指标, 根据临床需要选择。

田宇[2](2020)在《宣威肺癌蛋白质组学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为了阐明宣威肺癌发病机理,开展宣威肺癌蛋白质组学研究,筛选出与宣威肺癌发病机制或可作为宣威肺癌预后因子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改善宣威肺癌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方法]利用胰酶酶解的方法提取肺癌组织及配对的正常组织中的蛋白质,通过TMT标记的方法进行蛋白质组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蛋白质注释、亚细胞定位、差异蛋白筛选、GO富集、蛋白质互作网络等分析筛选目标蛋白。[结果]指定的差异表达量下(阈值设为FC值1.5),所有样本中,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均超过100个,肺癌组织和肺正常组织中检测到下调蛋白数为193个,上调蛋白数为189个,共计总数为382个。基因本论分析结果显示上述中检测到的差异蛋白大多具有transport功能,是细胞膜等主要组分并发挥结合作用。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发现Nitrogen metabolism(氮代谢)和Hematopoietic cell lineage(造血细胞系)等通路被显着富集到。[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每个样木我们至少鉴定到5991个蛋白质,其中癌组织与肺正常组织差异表达蛋白达到382个。GO富集分析结果提示:差异表达蛋白大多是一些具有转运功能的蛋白质,其中的低表达蛋白主要与Nitrogen metabolism等通路相关,而高表达蛋白主要与Hematopoietic cell lineage 等通路相关。通过与TCGA等数据库进行比较发现:氮代谢通路中的CA4基因的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均存在显着差异,且随着分期表达逐近降低,同时CA4基因还可以作为肺癌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刘栋宾[3](2019)在《结核分枝杆菌L型临床分离特征及其与初治耐药肺结核患者复发之间的关联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L型结核分枝杆菌的镜下形态特征、临床送检标本中L型菌的分离率、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药物敏感性及其与肺结核患者复发之间的关联性。方法:1、在含有0.1μg/mL、0.2μg/mL利福平,0.04μg/mL、0.08μg/mL异烟肼,2.5μg/mL、5.0μg/mL乙胺丁醇的MGIT 960分枝杆菌液体培养基中接种0.5个麦氏浊度的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置于BACTEC MGIT 960分枝杆菌培养仪中进行L型的诱导培养。仪器报阳或4045天报阴后,抽取培养液抗酸染色。进行结核分枝杆菌DNA扩增,以明确菌株性质。将DNA扩增证实后的MTB-L型菌株转种L型固体培养基。2、配制92-3 TB-L培养基,并在92-3 TB-L液体培养基的基础上配制本次研究用的改良92-3 TB-L液体培养基。随机选取20例临床送检的涂阳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同时接种于上述两种培养基和MGIT960培养基,重复实验3次。为验证重复实验结果,扩大样本至50例接种培养。当MGIT 960仪器报阳或者4045天仪器报阴后,取出仪器中的培养管和置于孵箱中培养的接种有同一份标本的92-3 TB-L和自研改良92-3 TB-L液体培养基,同步吸取三种培养管中的菌液进行抗酸染色观察菌落形成情况。若MGIT 960中有抗酸染色阳性菌生长,而92-3 TB-L和自研改良92-3 TB-L液体培养基抗酸染色未见L型菌生长,需继续培养至4045天。3、随机选择2017年9月到2017年12月来我院结核病诊疗中心进行治疗的涂阳肺结核患者送检的痰、灌洗液标本222例。分别接种于MGIT 960分枝杆菌培养管和自研改良92-3 TB-L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待仪器报阳后,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MPT64检测试剂盒进行结核分枝杆菌鉴定。同时吸取接种在自研改良92-3 TB-L液体培养基中的标本,行抗酸染色和革兰染色,若染色镜下未见细菌生长,需继续培养至4045天。将镜下具有L型特征的菌株进行结核分枝杆菌DNA扩增以明确菌株为结核分枝杆菌,排除杂菌。将经过DNA扩增,证实为结核分枝杆菌的L型菌株,转种至自研改良92-3 TB-L液体培养基和L型固体培养基进行传代培养,以剔除不能传代失去活性的假阳性菌株。用罗氏培养基对能进行传代培养的MTB-L型菌株进行返祖实验,观察MTB-L型是否能返祖为亲代结核分枝杆菌。4、选取经过培养和鉴定得到的MTB细菌型和L型菌株。查阅患者病历,记录患者的初复治、耐药和治疗情况。将MTB菌株和MTB-L型菌株进行药物敏感实验,MTB菌株采用绝对浓度法,MTB-L型菌株采用微量MIC法。用基因芯片检测法检测菌株利福平和异烟肼相关的耐药基因。5、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使用Excel 2010和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诱导实验:0.1μg/mL的利福平可将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诱导成为L型菌株,0.2μg/mL利福平及其它药物未能诱导成功。诱导菌株抗酸染色镜下呈现阴阳不定的形态,固体培养基中呈现典型的“油煎蛋”样菌落。2、92-3 TB-L培养基和自研改良92-3 TB-L培养基的培养性能比较实验:1、重复实验结果显示:自研改良92-3 TB-L培养基菌株生长阳性率较92-3 TB-L增高36.8%,杂菌生长污染率较92-3 TB-L降低61.54%。2、扩大样本进行培养结果显示:50例送检涂阳肺结核痰标本经过MGIT 960分枝杆菌液体培养,抗酸染色阳性菌株阳性率为76.0%(38/50)。92-3 TB-L液体培养基中有4例疑似MTB-L型菌株,阳性率为8.0%,14例杂菌,污染率为28.0%。自研改良92-3 TB-L液体培养基中有7例疑似MTB-L型菌株,阳性率为14.0%,4例杂菌生长,污染率为8.0%。三种培养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21,P<0.05)。3、临床送检222例痰、灌洗液标本进行细菌型和L型的培养:BACTEC MGIT 960分枝杆菌培养仪有分枝杆菌生长152例,经过MP64的证实,其中细菌型有147例,非结核分枝杆菌5例,阳性率分别为66.2%(147/222)、2.3%(5/222)。自研改良92-3 TB-L液体培养经过培养基得到菌株52例,经过液体培养基的传代培养、抗酸染色、革兰染色、结核DNA扩增证实,确认菌株为MTB-L型的有39例,阳性率为17.6%(39/222)。4、39例MTB-L型菌株转种至L型固体培养基:镜下可见“油煎蛋样”、“细颗粒样”和“微丝状”菌落。MTB-L抗酸染色镜下呈现蓝色、紫红色并存,且着色不均的形态。MTB-L革兰染色镜下呈现染色不均一,部分片段着色缺失的形态特点,也可见成串珠样的革兰染色阴阳并存的形态。返祖实验中,39例MTB-L型菌株有29例可以返祖为亲代结核分枝杆菌,10例未能返祖。5、MTB-L与初治耐药肺结核患者复治之间的关系:临床送检222例标本,病历记录完整、初复治诊断明确、药敏数据完备的患者共143例。复治患者MTB-L阳性检出率为23.9%(17/71)大于初治患者的15.0%(22/146),但两种患者MTB-L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5,P=0.081)。复治患者中,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高于初治患者。MTB-L阳性病例中的复治患者占比43.6%(17/39),高于MTB-L阴性病例中的复治患者占比(30.3%(54/178)),但两组之间复治患者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5,P=0.081)。分离出MTB-L型患者耐药病例数占比为37.5%(12/32),高于未分离出MTB-L型患者的耐药病例数的占比(27.0%(30/111),但两种患者之间耐药病例数的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P=0.177)。分离出MTB-L且MTB具耐药性的此类患者复治率为66.67%(8/12),未分离出MTB-L且MTB不具耐药性的患者复治率为24.7%、未分离出MTB-L且MTB具耐药性的患者复治率为40.0%、分离出MTB-L且MTB不具耐药性的患者复治率为25.0%。6、MTB-L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率较高,耐药基因位点未发生突变。结论:1.临床分离得到的MTB-L型与诱导MTB-L型菌株,在生长和染色形态上具有一致性。对L型的培养可采用自研的改良92-3 TB-L液体培养基。2.临床分离得到的MTB-L多为细胞壁不完全缺陷型,且与细菌型同时存在,对于涂阳肺结核患者多次送检均培阴时,应进行L型菌的培养。3.在肺结核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L型的形成并联合使用针对MTB-L型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初治耐药肺结核病人,应重视对MTB-L型检测,当MTB-L培阳时,提示患者复发的可能性大。

华少鹏[4](2019)在《IL-33在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检测肺结核、肺炎、结核潜伏感染者、健康对照者外周血IL-33水平的差异,探讨IL-33用于肺结核诊断的临床价值,同时测定了肺结核患者的T-SPOT.TB和痰分枝杆菌核酸,并探讨联合检测能否提高肺结核的诊断率。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及肺炎患者,我院结核科筛查的结核潜伏感染者和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肺结核组、肺炎组、结核潜伏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中IL-33的浓度,使用ROC曲线(receptive operation curve,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IL-33水平用于肺结核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利用ELISPOT法检测结核组、肺炎组及结核潜伏感染组的T-SPOT.TB,利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结核组、肺炎组的痰分枝杆菌核酸。结果:(1)肺结核组外周血IL-33浓度平均值为284±73ng/l,肺炎组为207±46ng/l,结核潜伏感染组为221±35ng/l,健康对照组外周血IL-33浓度平均值为116±42ng/l,结核组与其余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炎组及结核潜伏感染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炎组与结核潜伏感染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L-33诊断肺结核的诊断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8,其95%可信区间为[0.740-0.897],最佳诊断分界点为228.5ng/l,对应的灵敏度为77.6%,特异度为80.0%,约登指数0.576,阳性预测值为88.1%,阴性预测值为65.3%,阳性似然比为3.88,阴性似然比为0.28,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IL-33诊断肺炎的AUC为0.423,其95%可信区间为[0.341-0.505],IL-33诊断结核潜伏感染的AUC为0.509,其95%可信区间为[0.431-0.588],对于肺炎及结核潜伏感染来说,外周血IL-33浓度不具有诊断价值。(3)本研究中,T-SPOT.TB诊断肺结核敏感性为96.00%,而IL-33检测敏感性84.00%,当T-SPOT.TB联合IL-33检测,则敏感性为100.00%,较单一指标诊断肺结核有提高,故T-SPOT.TB联合IL-33可更好的用于诊断肺结核。(4)肺结核组中,痰结核菌核酸检测敏感性为62%,IL-33敏感性为86%,IL-33检测法敏感性高于核酸检测法,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5)菌阳肺结核组患者外周血IL-33水平为280±79ng/l,菌阴肺结核组患者外周血IL-33水平为293±59ng/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肺结核患者外周血IL-33水平为294±65ng/l,复治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IL-33水平为269±83ng/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IL-33水平不受肺结核病人是否排菌及初治或者复治等因素的影响,对诊断肺结核具有较好的适用价值。结论:外周血IL-33检测对诊断肺结核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无论在菌阳肺结核、菌阴肺结核、初治肺结核、复治肺结核中都有高表达,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IL-33含量是诊断肺结核一种较为简便、高效的诊断方法,同时联合T-SPOT.TB检测及痰结核菌核酸检测,可以提供更高的诊断率。

唐怡敏[5](2019)在《胸腔积液IGRA联合生物标记物优化结核性和恶性胸膜炎鉴别诊断》文中提出背景:胸腔积液(PE)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由于其病因多而复杂,发病机制各不相同,确诊常常需要侵入性手段。已有文献报道,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腔积液表现均以淋巴细胞为主,常规及生化结果常相似。鉴于结核性胸腔积液(TPE)和恶性胸腔积液(MPE)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均存在非常大差异,早期鉴别诊断显得尤为重要。但使用现有的各种生化指标,如ADA指标水平、胸腔积液生化、肿瘤标志物等单用于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效能是有限的。因此,本研究中,我们探索一种联合诊断方法仅通过仅收集胸腔积液而无需有创组织学检查就能够容易地区分这两种疾病的方法。目的:探讨评估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IGRA)酶联免疫斑点(Enzyme-linked immunospot detection technology;ELISPOT)检测技术,胸腔积液常规实验室生物标志物、肿瘤标志物CEA在结核性胸膜炎和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表现;评估IFN-γ-ELISPOT检测和常规实验室生物标志物中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癌胚抗原(carcinoma-embryonic antigen,CEA)在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sy,TPE)和癌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鉴别诊断中的表现;多参数优化结核性胸腔积液与恶性胸腔积液之间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胸腔积液患者201例进行分析(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共143例;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58例)。检测患者的血及胸腔积液标本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的Y干扰素水平,并与胸腔积液生化,ADA、CEA检测结果一起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最终进行统计学ROC分析以获得胸腔积液ADA、CEA检测结核性胸膜炎的最佳截断值。结果:(1)本次分析结果提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CEA值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膜炎CEA值,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为0.9713,用于诊断恶性胸腔积液准确性高;本研究统计数据分析以CEA cut-off值为2.025ng/L,CEA检测胸腔积液用于鉴别诊断恶性胸膜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佳。(2)结核性胸腔积液组患者胸腔积液中ADA值明显高于检测到的恶性胸腔积液组ADA值,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以ADA cut-off值为35U/L,用于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其中ROC分析AUC曲线下面积为0.9585,提示检测胸腔积液中的ADA是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一项敏感诊断指标。(3)结核性胸腔积液组患者胸腔积液中检测到的血及胸腔积液用ESAT-6蛋白和peptid-pool肽刺激的IFN-Y-ELispot值均明显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用ESAT-6蛋白和peptid-pool肽刺激的PFMC中抗原特异性IFN-Y斑点形成细胞(SFC)的值约2-4倍于来自同一TPE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ROC)分析证明胸腔积液单核细胞(Pleural effusion mononucleus,PFMC)ELISPOT测定法在曲线下的面积(AUC)高于PBMC ELISPOT测定法;均提示与PBMC ELISPOT测定相比,使用PFMC ELISPOT诊断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效能更高。(4)联合ELISPOT试验与ADA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特异性由28.1%明显增加了特异性至98.5%,并且PPV同时增加至98.3%,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样,胸腔积液IFN-γ-ELispot联合CEA诊断MPE的特异性,PPV也优于非联合诊断,但敏感性稍低(87.1%比9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意味着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时,使用IFN-γ-ELispot与ADA、CEA联合诊断,可明显提高诊断效能。(5)我们将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通过胸腔镜检查镜下所示,将患者进一步分组,分为胸膜黏连组31例与无黏连组16例,对比其胸腔积液中生化指标,发现胸膜黏连组患者ADA值及LHD值均高于胸膜无黏连组患者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使用胸腔积液IFN-γ-ELispot检查较外周血IFN-γ-ELispot有优势;(2)在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中,胸腔积液ADA、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的IFN-γ-ELispot值的诊断效能高,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胸腔积液CEA值具有特异性高的特点;(3)联合各生化指标用于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可提高鉴别诊断阳性率;将胸腔积液IFN-γ-ELispot、ADA值联合起来用于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可明显提高结核性胸膜炎诊断阳性率;将胸腔积液IGRA、ADA、CEA值联合起来用于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高。(4)ADA值和LDH值在结核性胸膜炎胸膜增厚患者中明显异常升高,可用于判断结核性胸膜炎胸膜增厚严重程度;胸腔积液IFN-γ-ELispot结果稳定,不受胸膜黏连增厚程度影响。

刘浩然[6](2019)在《miRNA-451a及靶基因在结核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诊断价值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miRNA-451a及其靶基因在结核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miRNA-451a在结核病发病过程中发挥的调节作用。通过分析miRNA-451a及其部分靶基因在继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型结核病患者和健康人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在结核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建立细胞感染模型,进一步验证miRNA-451a的调节作用。同时通过对细胞感染模型的分析,揭示miRNA-451a对巨噬细胞吞噬细菌和杀菌抑菌作用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血行播散型结核病患者和健康人的外周静脉血样本,对所有纳入标本进行RNA提取,并将RNA反转录为c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三组样本的miRNA-451a及其靶基因MIF、MMP-9进行相对定量分析,比较其差异。本研究细胞感染模型的构建采用THP-1细胞,设计了 miRNA-451a类似物进行转染,使其表达上调或抑制。后续使用H37Rv标准毒株进行细胞感染实验,对miRNA-451a表达情况不同的细胞组进行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的对比,分析miRNA-451a对巨噬细胞吞噬结核分枝杆菌以及细胞内细菌存活情况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方法对感染后细胞内MIF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继发性肺结核组中miRNA-451a及MMP-9的表达水平低于血行播散型结核病组及健康对照组的表达水平,而继发性肺结核组与血行播散型结核病组的MIF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细胞模型中,miRNA-451 a表达水平升高会负向调控MIF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细胞内MIF蛋白水平亦降低。另外,miRNA-451a表达较高的巨噬细胞吞噬细菌能力显着低于miRNA-451a表达较低的巨噬细胞,并且细胞内细菌存活率高于阴性对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miRNA-451a通过负向调控其靶基因MIF的表达,减弱巨噬细胞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活性,使结核分枝杆菌更容易逃脱巨噬细胞的免疫反应,并产生更严重的结核病临床类型。第二部分三种细胞因子在结核性胸水与恶性胸水中的诊断价值[目的]:分析结核性胸水与恶性胸水中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孤核受体α(RORα)和孤核受体γ(RORα)水平的差异,探讨其在肺结核和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已确诊为肺结核和肺癌的冻存胸水样本各80例,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样本胸水中的MIF、ROR α及ROR γ水平,应用软件SPSS20.0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核组和肺癌组胸水中的MIF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分别为 5.83(2.41~16.43)、2.79(0.91~11.1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组和肺癌组胸水中ROR α水平和ROR 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胸水中MIF水平高于肺癌患者,胸水中MIF水平对结核性胸水和恶性胸水的鉴别有一定诊断价值,ROR α及RORγ的鉴别诊断能力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刘栋宾,向延根,马小华,石国民,陈拥军,彭雪峰[7](2018)在《结核分枝杆菌L型特征及临床意义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结核病是影响公共卫生健康安全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其病原菌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而结核分枝杆菌L型(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L-forms,MTB-L)是MTB细胞壁缺失的一种特殊形态,在显微镜下呈现抗酸染色阴性、形态多样的特点,且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率低,较难发现。近年来MTB-L型在临床中的报道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MTB-L的生物学特征、耐药性和临床致病力等方面进行综述。

杨德福[8](2017)在《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体外诱导及其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诱导形成结核分支杆菌L型的作用以及结核分支杆菌L型在改良TSA-L培养基内的某些特征及其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研究结核分支杆菌L型的产生机制及其在结核病的产生、诊断及治疗上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普通型有毒株结核分支杆菌接种于含有不同质量浓度异烟肼(0.01、0.04、0.08 ug/m L)、利福平(0.05、0.1、0.2 ug/m L)、乙胺丁醇(1、2.5、5 ug/m L)的BD960液体培养基内,10天后分别使用显微镜观察L型结核分支杆菌的产生情况。L型形成后将培养物进行过滤,获取L型菌的纯培养物并观察其形态特点进行观察,分析其抗菌药物敏感性特点。结果结核分支杆菌在异烟肼(0.04、0.08 ug/m L)、利福平(0.1、0.2 ug/m L)、乙胺丁醇(2.5、5 ug/m L)的作用下均可形成L型,而在低浓度药物作用下无反应,结核分支杆菌L型对一线结核药物产生抗药性,但对氨基糖苷,喹诺酮等抗菌药物均敏感。结核分支杆菌L型在TSA-L培养基培养后在高倍镜下为圆球、卵圆或不规则形态,革兰染色阳性或阴性。结论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可以杀灭结核分支杆菌细菌型,也能够将其诱导为L型菌而使其对这些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差。根据结核分支杆菌L型的药物敏感性结果,建议在抗结核中可联合应用对于L型菌敏感的抗菌药物彻底治疗。

苏汉珍,韦善求[9](2014)在《结核分枝杆菌L型生物学特性及其感染现状》文中研究说明结核分枝杆菌L型(MTB-L)即结核分枝杆菌(MTB)细胞壁缺陷型。近年研究发现,耐多药肺结核(MDR-TB)较初治无耐药肺结核MTB-L培养阳性率显着增高,并随着耐药种类的增多而增高[1]。MTB-L感染者结核病复发率显着高于细菌型结核感染者[2-3]。由于不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导致耐药及MDRTB的产生与传播是造成全球结核病严峻形式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广泛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XDR-TB)的出现使得结核病的防控更加棘手[4]。因此,加强对MTB-L感染的认识,普及

Chinese Antituberculosis Association of Clinic Society[10](2013)在《结核病临床诊治进展年度报告(2012年)(第一部分结核病临床诊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一年来,国内外在结核病临床诊断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不少诊断新方法、新技术得以在临床上开展应用。在细菌学诊断方面,两种新技术包括等温微量热技术及爆轰纳米金刚石技术与传统的培养法相结合,提高了阳性检出率,具有速度快、敏感度和特异度高等优点。分子影像学在肺结核及肺外结核诊断中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菌阴肺结核及肺外结核的诊断方面具有较大优势。2012年结核病分子生物学诊断仍集中在以核酸扩增为核心的检测技术上,而最引人注目的是Xpert Mtb/RIF技术,其在结核病和耐药结核病诊断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儿童结核病及Mtb与HIV双重感染的诊断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RNA恒温扩增技术不仅可用于诊断结核病,还可用于疗效的监测。内镜介入诊断部分介绍了呼吸内镜在肺结核、气管支气管结核、纵隔淋巴结结核及胸膜结核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其中支气管内镜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该方法以其操作技术简单、微创、定位准确、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以及可重复性强等优势,在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肺结核、肺癌患者外周血结核分枝杆菌及其L型的检测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结核、肺癌患者外周血结核分枝杆菌及其L型的检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2)宣威肺癌蛋白质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3.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肺结核与肺癌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结核分枝杆菌L型临床分离特征及其与初治耐药肺结核患者复发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绪论
第一章 MTB-L型的诱导和培养方法选择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方法
        1.3.1 培养基配制
        1.3.2 抗酸染色
        1.3.3 结核分枝杆菌L型诱导
        1.3.4 结核分枝杆菌L型菌的接种培养
        1.3.5 结核分枝杆菌DNA扩增
        1.3.6 L型液体培养基的性能实验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结核分支杆菌标准株L型诱导情况
        2.2 培养基的选择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MTB-L型临床分离株的培养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方法
        1.3.1 培养基配制
        1.3.2 临床送检标本接种
        1.3.3 抗酸染色
        1.3.4 结核分枝杆菌鉴定
        1.3.5 转种传代培养
        1.3.6 返祖实验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
        2.2 菌株鉴定
        2.2.1 结核DNA扩增
        2.2.2 L型固体培养基镜下形态
        2.2.3 MTB-L抗酸染色镜下形态
        2.2.4 MTB-L革兰染色镜下形态
        2.3 临床分离率
        2.4 返祖实验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MTB-L与初治耐药肺结核患者复治关联性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方法
        1.3.1 药物敏感试验
        1.3.2 耐药基因芯片检测
        1.4 相关概念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入选队列患者的一般资料
        2.2 初复治患者分组研究结果
        2.3 MTB-L分组研究结果
        2.3 MTB-L与初治耐药肺结核复治之间的关系
        2.5 MTB-L的药敏
        2.5.1 MTB-L药物敏感试验
        2.5.2 MTB-L耐药基因位点检测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结核分枝杆菌L型特征及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IL-33在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使用的仪器和试剂
    三、检测方法
    四、统计分析
结果
    一、各组患者人口学基线
    二、各组患者血浆IL-33水平的测定结果
    三、肺结核组中各亚组血浆IL-33水平的测定结果
    四、外周血IL-33水平在诊断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
    五、外周血IL-33检测法与T-SPOT.TB检测法比较
    六、外周血IL-33检测法与痰液结核菌核酸检测法比较
讨论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IL-33在肺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5)胸腔积液IGRA联合生物标记物优化结核性和恶性胸膜炎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语索引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分组、采集资料
    2.3 实验材料与仪器、检测方法
        2.3.1 材料和仪器
        2.3.2 实验方法
        2.3.2.1 PFMC-Elispot 和 PBMC-Elispot 实验方法
        2.3.2.2 胸腔积液中 ADA 的检测方法
        2.3.2.3 胸腔积液中 CEA 的检测方法
        2.3.2.4 胸腔积液标本抗酸染色实验
        2.3.2.5 胸腔积液标本结核菌培养
        2.3.2.6 其他生化指标检测方法
    2.4 技术路线
    2.5 伦理学
    2.6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艾滋病并发菌阴肺结核诊治中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miRNA-451a及靶基因在结核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诊断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1
Abstract1
中文摘要2
Abstract2
前言
    1 结核病简述
        1.1 结核病流行现状
        1.2 结核分枝杆菌病的生物学特性
        1.3 结核分枝杆菌在机体内的感染过程及机体免疫反应
    2 miRNA简介
        2.1 miRNA在结核病中的作用
        2.2 miRNA - 451a在结核病中的潜在作用
    3 本课题的研究概要
第一部分 miRNA - 451a及其靶基因在结核病发病过程中作用
    引言
    1 实验材料
        1.1 临床样本采集
        1.2 菌株
        1.3 细胞
        1.4 实验相关试剂
        1.5 主要溶液的配制
        1.6 实验仪器和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样本纳入及排除标准
        2.2 样本信息采集
        2.3 样本收集和处理方法
        2.4 提取RNA及定量
        2.5 RNA反转录为cDNA
        2.6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样本miRNA - 451a、MMP -9、MIF基因表达水平
        2.7 细胞感染模型的建立
        2.8 感染后细胞RNA的提取
        2.9 感染后细胞蛋白的提取
        2.10 检测细胞模型的miRNA - 451a和MIF基因表达水平
        2.11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模型MIF蛋白水平变化
        2.12 细胞感染模型的菌落计数
    3 统计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样本基本信息
        4.2 不同组别miRNA - 451a、MIF、MMP-9基因表达情况
        4.3 THP-1细胞的培养结果及分化情况
        4.4 THP-1细胞转染
        4.5 miRNA - 451a对巨噬细胞吞菌及杀菌活性的影响
        4.6 THP-1细胞感染模型中的MIF蛋白表达水平
    5 讨论
    6 结论
第二部分 三种细胞因子在结核性胸水与恶性胸水中的诊断价值
    引言
    1 实验材料
        1.1 胸水样本
        1.2 实验试剂
        1.3 溶液配制
        1.4 实验仪器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ELISA检测三种因子在胸水中的表达水平
        2.3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3.2 结核性胸水与恶性胸水中三种因子的表达情况比较
        3.3 MIF因子的ROC曲线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结核分枝杆菌L型特征及临床意义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MTB-L生物学特征
    1.1 流行病学以及发病机制
    1.2 培养特征
    1.3 鉴定
2 MTB-L诱导
    2.1 药物诱导
    2.2 甘氨酸、溶菌酶组合诱导
    2.3 其它诱导
3 MTB-L耐药与治疗
    3.1 耐药
    3.2 治疗
4 临床意义
    4.1 MTB-L与抵抗力
    4.2 MTB-L与肺结核
    4.3 MTB-L与BCG
    4.4 MTB-L与PPD
    4.5 MTB-L与肿瘤
5 展望

(8)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体外诱导及其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实验仪器
    1.1.3 材料与试剂
    1.1.4 实验方法
1.2 结果
    1.2.1 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诱导及其特性
    1.2.2 L型菌返祖情况
    1.2.3 结核分支杆菌的培养
    1.2.4 普通结核分枝杆菌、诱导形成的L型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1.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结核分枝杆菌L型细菌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结核分枝杆菌L型生物学特性及其感染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学特性
    1.2 生长特性
    1.3 遗传学特性
    1.4 致病性
    1.5 耐药特点
2 感染现状
    2.1 MTB-L与肺结核
    2.2 MTB-L与尘肺结核
    2.3 MTB-L与肿瘤
    2.4 MTB-L与肺外结核
3 结语

(10)结核病临床诊治进展年度报告(2012年)(第一部分结核病临床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一、结核病细菌学诊断
    (一) 涂片和培养法
    (二) 抗Mtb药物药敏试验
        1. 传统抗Mtb药物药敏试验:
        2. 几种抗Mtb药物药敏检测新方法的评价:
二、结核病影像学诊断
    (一) 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二) 肺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影像学诊断
    (三) 肺结核CT灌注成像
    (四) 尘肺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五) 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影像学诊断
    (六) HIV感染和 (或) AIDS伴Mtb双重感染的影像学表现
    (七) MRI在胸部结核病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
    (八) 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与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在结核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九) 肺外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1. 结核性脑膜炎 (简称“结脑”) :
        2. 其他肺外结核:
    (十) 分子影像学在肺结核及肺外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三、结核病的免疫学诊断
    (一) 结核病细胞免疫学诊断
        1.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s, IGRAs) 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2. 腺苷脱氨酶 (ADA) 联合IGRAs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3. T细胞特异性抗原的应用:
        4. T细胞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测定:
    (二) 结核病血清学诊断
    (三) 其他方法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四、结核病分子生物学诊断
    (一) Xpert Mtb/RIF技术
    (二) 分子线性探针测定法 (molecular line probe assays)
    (三) 多重PCR (multiplex PCR) 检测技术
    (四) 实时PCR技术
    (五) 恒温扩增检测技术
    (六) 基因芯片技术
    (七) 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
五、内镜介入诊断在结核病中的应用
    (一) 肺结核
    (二) 气管支气管结核
    (三) 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结核
    (四) 胸膜结核

四、肺结核、肺癌患者外周血结核分枝杆菌及其L型的检测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外周血单核细胞相关指标联合T-SPOT.TB辅助诊断涂阴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探讨[J]. 吕霞丽,林婷婷,高静韬,贾红彦,李自慧,舒薇,潘丽萍,张宗德,李琦. 国际呼吸杂志, 2021(24)
  • [2]宣威肺癌蛋白质组学研究[D]. 田宇.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3]结核分枝杆菌L型临床分离特征及其与初治耐药肺结核患者复发之间的关联性研究[D]. 刘栋宾. 南华大学, 2019(01)
  • [4]IL-33在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D]. 华少鹏. 苏州大学, 2019(02)
  • [5]胸腔积液IGRA联合生物标记物优化结核性和恶性胸膜炎鉴别诊断[D]. 唐怡敏. 南华大学, 2019(01)
  • [6]miRNA-451a及靶基因在结核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诊断价值的研究[D]. 刘浩然.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2019(01)
  • [7]结核分枝杆菌L型特征及临床意义研究进展[J]. 刘栋宾,向延根,马小华,石国民,陈拥军,彭雪峰. 实用预防医学, 2018(09)
  • [8]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体外诱导及其耐药性分析[D]. 杨德福.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3)
  • [9]结核分枝杆菌L型生物学特性及其感染现状[J]. 苏汉珍,韦善求.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21)
  • [10]结核病临床诊治进展年度报告(2012年)(第一部分结核病临床诊断)[J]. Chinese Antituberculosis Association of Clinic Society. 中国防痨杂志, 2013(06)

标签:;  ;  ;  ;  ;  

肺结核和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结核分枝杆菌及其L型的检测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