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地中海的门户——阿尔赫西拉斯港建设的旁注

通往地中海的门户——阿尔赫西拉斯港建设的旁注

一、地中海的门户——阿尔赫西拉斯港建设侧记(论文文献综述)

杨盼盼[1](2021)在《“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运输网络鲁棒性分析及优化》文中研究表明海上运输因其具有天然航道,不受道路、轨道的限制,费用低、运量大,承担着全球90%的贸易量,是国际物流中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海上丝绸之路”覆盖面积大、涉及范围广,对于沿线国家开展港口航运和经济贸易等重要领域的合作交流、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有着重要作用。集装箱的运输方式因其能有效克服传统运输的弊端,极大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质量,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在近几十年里迅速发展,成为越来越多海上运输方式的首选。因此,“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运输网络连通性的保障,集装箱运输网络的稳健,以及“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运输网络运输效率的提高,成为集装箱班轮公司、沿线国家重点关心的问题。鉴于此,合理的构建“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运输网络,并基于网络进行鲁棒性分析及优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复杂网络理论在生物、交通运输等学科领域广泛应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高阶网络是在复杂网络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考虑了网络中复杂连接关系所具有的多重性、异质性、时序性等重要信息。学者们发现一旦考虑复杂连接关系的各种重要信息,研究结果会产生极大的变化。而目前关于高阶网络的研究,更多的是在研究网络的节点排序和社区检测,对于鲁棒性的扩展尚未涉及;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海运乃至全球海运的研究,更多是基于以往的复杂网络。这既不利于高阶网络的发展,也影响着对海运网络的进一步规划。本文将从高阶网络视角出发,以法国Alphaliner公司提供的2020年全球班轮公司运力排名前10公司的官网数据为基础,构建“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运输网络。在此基础上,首先,对现有高阶网络结构特性度量方面进行扩展,使其可对网络结构特性进行更全面的度量;其次,基于网络结构特性度量结果进行鲁棒性分析,对于网络鲁棒性的衡量指标将在结合现有指标的基础上,针对高阶网络特性提出新指标;最后,根据鲁棒性分析结果,对“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运输网络进行优化。研究发现,“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运输网络节点间的依赖关系最高可达到六阶,即有六个港口形成的航线顺序固定且频数较高,此外,19.7%以上的港口属于1个以上社区;鲁棒性分析发现攻击节点时蓄意攻击重要节点网络的鲁棒性低于随机攻击,但攻击边时蓄意攻击权重较高的边结果却与攻击节点时不同;针对鲁棒性分析时发现的问题,基于网络微观结构特点对其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显示优化后的网络显示出更强的鲁棒性。

徐楚[2](2021)在《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网络的层次结构及其时空演变分析》文中指出

谢雨蓉[3](2020)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及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际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与手段,经济全球化涉及很多维度,其中一些因素对国际物流的发展演变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应抓住主要维度、聚焦关键因素。经济全球化在推进进程中,参与主体、推进机制、表现形式等不断变化,与之相伴的是国际物流的空间拓展、方式变革与形态演化等。当前,经济全球化正面临新的调整变化,既有的产业分工、贸易方式、利益分配格局等都在重塑之中,必将引发国际物流的巨大变革。在全球化当前阶段,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已骤然改变,自身的地位与作用也在悄然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发出“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打造全球化合作新平台。国际物流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也受到这一全球化新模式的深刻影响。中国需要根据相关因素变化,做出积极应对,调整国际物流发展策略,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有效手段,也为中国积极融入和主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提供有力支撑。本文以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物流之间的关系,以国际政治经济学、经济地理学、技术创新与扩散等学科理论为依据,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的主要维度,建立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框架。运用该理论框架,分析经济全球化在不同发展阶段每个维度对国际物流的影响,总结历史规律,并提出中国在全球化新阶段,国际物流的应对策略。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在明确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物流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的四个主要维度,分别是治理结构、空间格局、科学技术、规则体系,对每个维度的含义进行了阐释和界定,在各个维度上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物流的影响,建立了研究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的四维分析框架,奠定了全文的理论基础。第二,以大航海为经济全球化的起点,分三个发展阶段,采用四维分析框架,研究了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物流的影响。第一阶段全球化结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依靠暴力与资本推进,形成了根植于殖民地经济的国际生产贸易网络,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地理大发现,这一阶段全球化建立了资本推动、暴力维护的海洋运输体系,大航海将国际航线网络由地中海拓展至全球;第二阶段全球化至WTO多哈回合谈判中止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建立了发达国家主导、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垂直化、专门化国际分工,在全球形成欧洲、北美、东亚三大生产网络,在这一阶段的全球化中,跨国公司及其母国掌控着全球物流资源与市场,集装箱革命推动产业变革,国际物流中心伴随全球产业转移,在太平洋沿岸兴起;第三阶段的经济全球化仍在推进之中,随着新兴经济体崛起,全球化迈入多元共治与互利共赢时代,大规模的多边贸易合作转向以巨型自贸协定为代表的区域合作,国际物流格局加快调整,资源重配、市场重构、区域内需求快速增长、业态模式多元化发展将推动建立新的规则体系,也为后发国家参与规则制定创造了机遇。第三,采用四维分析框架,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提出的全球化新阶段下的新范式,对国际物流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中国作为倡议的发出者,主动推动生产网络沿“一带一路”扩散,带动欧亚大陆中间欠发达地区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物流将形成海陆双向发展格局。在海运物流格局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中国应着力寻求国际物流陆向突破,构建陆路物流大通道,统一陆路国际物流规则,以此作为中国在全球化新阶段国际物流发展的应对策略之一。第四,提出以中欧班列为载体,寻求“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陆向突破发展。在四维分析框架下,梳理了影响中欧班列发展的具体因素,建立数学模型识别了关键因素、原因因素与结果因素,研究了中欧班列与海运物流围绕关键因素的竞争博弈,并从加快技术与模式创新,统一规则与标准体系等方面提出中欧班列的发展思路。第五,围绕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新阶段,稳步推进海运发展、寻求“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陆向突破的应对策略,从中欧班列发展、“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发展和全球化新变革中的国际物流发展三个层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本文主要贡献和创新点体现在:(1)从治理结构、空间格局、科学技术、规则体系四个维度,构建了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框架。(2)拓展了研究国际物流问题的时空视角:时间上,在经济全球化500年的历史进程中,分阶段系统研究了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物流的影响;空间上,将对国际物流的研究从传统海运领域拓展到海陆两个方向、两大空间。(3)运用四维分析框架,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物流的影响,提出中国在全球化新阶段,以市场为主导、以国家综合实力为支撑,在稳步推动海运物流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一带一路”陆路物流突破的应对策略。(4)提出围绕中欧班列实现“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陆向突破,运用数学模型方法识别了中欧班列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了中欧班列与海运的博弈行为,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侯丽丽[4](2020)在《考虑海上丝绸之路影响的班轮运输枢纽线选址问题》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政治、贸易格局不断变化形势的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海上贸易之路对亚洲和欧洲之间的集装箱运输具有潜在且重要的影响。首先,在贸易量的影响方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实施会促进其沿线贸易需求的增长,从而影响到班轮公司的货源分布结构。其次,欧洲南部港口枢纽与欧洲内陆相连的铁路系统的建立也正在改变着现在的航运网络,尤其是两大门户港口威尼斯和比雷埃夫斯。最后,自从倡议实施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国外港口建设的投资,当海上丝绸之路实施补贴政策后,其沿线的运输价格会降低。补贴的出现会影响班轮公司整个运输网络的价格结构。因此,在当前背景的影响下,亚欧之间的航运网络设计问题是一个十分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对枢纽选址问题及“一带一路”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接着介绍了经典枢纽选址、枢纽边选址及枢纽线选址等理论的模型和思想,同时介绍了常见的班轮运输网络结构。之后对班轮运输网络的现状及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第四章中重点阐述了本文建立的枢纽线选址双层规划模型,其中上层模型旨在确定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最佳补贴因子,下层模型目的是研究如何对班轮公司的枢纽线进行选址的问题。通过枚举所有不同的补贴因子,将双层规划模型简化为单层模型并应用CPLEX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实验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同时对重要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进而得出本文结论。本文的研究既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吸引力与补贴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为该倡议的实施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班轮公司在新的形势下优化了枢纽线航运网络。

许航[5](2020)在《运输需求与成本不确定下的枢纽港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增长的航运需求,促进了轴辐式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作为其中重要节点,枢纽港的选择尤为必要。而航运网络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类不确定事件的发生,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着航运网络的结构。考虑到枢纽港建设的巨大成本,对于不确定因素下的枢纽港选择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伴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实施,欧洲的航运市场也逐步发生着改变,中国针对欧洲地区的港口投资也将影响到欧洲的航运网络结构。由此,本文针对欧洲集装箱港口,展开不确定因素下的枢纽港选择研究。本文针对轴辐式网络中的枢纽港选择问题,在集装箱航运网络中,考虑运输需求与成本的不确定,根据数据变化规律,构建选址模型:根据轴辐式网络的运输环节,使用成本函数表征枢纽港间运输成本,构建枢纽港选择的确定性模型;基于此,针对航运需求的离散特性,构建需求不确定的随机模型进行枢纽港选择;基于运输成本难以预测的特点,结合实际数据,使用极小极大值法构建成本不确定的枢纽港选择模型;而后结合二者构建运输需求与运输成本同时不确定的枢纽港选择模型。采用欧洲集装箱运输网络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求解各因素不确定下枢纽港选择的最优方案,并针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班轮公司优化航线提供参考。本文的创新性成果:(1)使用成本函数表征枢纽港间运输成本。不同于一般使用折扣系数表述枢纽港间运输的规模经济效应,使用拟合函数代替,来降低折扣系数带来的误差,提高模型的精准性。(2)以运输需求不确定的随机模型、极小极大值法构建的运输成本不确定模型以及二者同时不确定的模型,进行了运输需求与成本不确定时的枢纽港选择研究,填补了枢纽港选择方面在不确定因素研究方面的缺失。

韦博文[6](2020)在《北极经济圈国家港口物流网络演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球气候变化使得北极航线变得逐渐适于航行,也为北极航线的开发利用带来新的机遇。北极航线开通将为世界航运物流网络提供一条新的海上运输通道,作为连接欧、亚、北美三大洲的最短航线,其开通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在北极航线开通后,欧、亚、北美三大贸易活跃区将以其为纽带,围绕北极形成经济贸易联系紧密的北极经济圈。其中,港口作为世界航运物流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其在国际航运系统中有着重要地位,承担着中转、补给、货物进出口等重要作用。围绕北极航线,北极经济圈内各港口所构成的航运物流格局将有所改变,北极地区也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北极航线开通后,北极经济圈国家港口物流网络格局的改变将对国家和企业造成冲击,特别是我国作为北极航线延长线上的贸易大国,更应做好充分准备。因此,对北极经济圈国家港口物流网络演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为客观评价北极经济圈内港口发展潜力和港口物流网络未来发展方向,本文以港口物流网络为研究对象,主要展开了以下研究:(1)结合全球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排名,对北极经济圈国家港口范围进行划分,选定34个港口作为网络节点。同时,利用国家间贸易额、吞吐量等实证数据计算出港口间集装箱运量,克服了港口间运量难获取问题。以港口间物流贸易联系为边,构建了分区域的北极经济圈国家港口物流网络,对受北极影响的港口作出总结,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北极经济圈内港口间紧密的贸易联系,体现了北极航线重要价值。(2)从港口所在国家环境、港口自身条件两方面影响因素出发,应用投影寻踪方法,深度挖掘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显着特征,对北极经济圈国家港口物流网络中港口潜能评价作出量化分析,并对评价结果排序,客观、直接的反映各港口发展潜力。(3)将北极经济圈国家港口物流网络看做二分网络,建立基于北极经济圈国家港口物流网络的靴襻渗流模型。利用模型演化规则,对北极经济圈国家港口物流网络进行仿真演化,得出二分网状态下的初始子图和终态子图,并结合实际对模型灵敏度进行分析,提出在北极经济圈国家港口物流网络发展趋势下中国的应对策略。本文通过对北极经济圈国家进行划分,结合世界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排名,选出各国代表性港口,进而利用投影寻踪模型对港口潜能评价进行分析并作出排名。最后根据枢纽港潜能排名结果,借鉴符合北极经济圈结构特点的二分网上的靴襻渗流模型,对北极经济圈国家港口物流网络进行模拟演化。通过对模型灵敏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对我国迎接北极航线开通后的港口物流格局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纪盛[7](2020)在《古希腊人的阿芙洛蒂忒 ——基于诗歌、犒祀以及器物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研究古希腊人的阿芙洛蒂忒。主要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对经典文本中的女神形象进行解读,结合对考古材料和文物的分析,从不同时代(古风、古典、希腊化),不同方面(诗歌、犒祀、器物)对女神的形象做了比较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全文拟分五部:第一部分是引论,先介绍了阿芙洛蒂忒研究中所涉及的概念,梳理了相关研究的学术史,并交待了研究路径和使用的材料。第二部分是诗歌,分第一和第二两章,研究了赫西俄德、荷马以及第五首荷马颂诗的作者如何在相同的主旨下共同塑造了阿芙洛蒂忒的形象。第三部分是犒祀,分第三和第四两章,第三章探索了斯巴达与雅典的阿芙洛蒂忒犒祀形象,第四章探讨了雅典人的阿多尼斯节中的阿芙洛蒂忒。第四部分是器物,分第五和第六两章,第五章从一件巫术道具看一项源自阿芙洛蒂忒的魅惑巫术,第六章以一枚希腊化时期的钱币为线索,论及其中阿芙洛蒂忒所象征的博爱精神。第五部分是总结,概括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成果。

毕森,张丽,谷雨,王恒,温礼,李通,毕京鹏[8](2020)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及港城关系变化分析》文中提出港口及港口城市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推动沿线国家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基于Google Earth和Landsat遥感数据及集装箱吞吐量统计数据,采用GIS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38个重要港口(不包括中国港口)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相对集中指数(RCI)进行改进(引入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作为城市发展的表征参量),评估沿线港口及港口城市的港城关系状况。研究发现:1)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港口面积区域化特征明显,港口面积整体呈"西部大东部小"的区域分布格局; 2)港口面积变化(0. 01~4. 93 km2)及面积变化比例(0. 01~5. 07倍)分布情况均存在区域分异特征,各区域(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非洲)港口面积变化差异较小,港口面积变化比例差异较大; 3)港城关系状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化特征,欧洲地区港口对城市的作用关系相对较强(2017年平均RCI约为2. 98),亚洲地区港口对城市的作用关系相对较弱(2017年平均RCI约为1. 51)。研究结果可为海外港口及港口城市腹地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王海燕[9](2019)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航运网络可靠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将影响沿线国家的产业布局、贸易流向及物流网络的演变。集装箱班轮航运网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贸易的重要依托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目前航运网络结构受网络中节点自身的属性特征以及外部和内部等多种风险因素影响,所以整个航运网络系统可靠性差,难以提供高效的航运物流服务。因此本文基于该问题从连通性和时间两个角度研究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航运网络的可靠性。首先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以航线为边,港口为节点借助UCINET软件抽象出有向的航运网络结构图。利用网络的统计属性特征指标研究、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航运网络节点个体特征、整体结构特征,并归纳总结。其次在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航运网络结构特征分析基础之上,指明节点失效概率与节点属性特征之间的关系,指出网络的可靠性不能单独依靠节点属性特征来判断,还要考虑节点失效概率的大小。因此文章对网络中的节点失效概率进行了评估。通过查阅、整理文献,构建指标体系,并对比不同的评估方法确定采用熵权法结合证据推理模型对节点失效概率进行评估,利用IDS软件对评估模型求解,确定了网络中76个节点的失效概率,并依据失效概率值判断出节点失效的先后顺序,为后续研究做好充足准备。接着在确定节点特征属性和节点失效概率后,对集装箱航运网络的可靠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描述了当前航运网络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发现,航运网络可靠性不断下降,主要表现在网络的连通性能下降及时间准班率不断降低。所以本文确定从连通性和时间两个角度研究航运网络的可靠性能。考虑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分别针对连通可靠性和时间可靠性建立了仿真模型,并依据节点特征属性确定了不同的仿真策略。与此同时又提出基于节点失效概率的仿真策略,区别于传统策略。最后依据不同的仿真策略制定求解算法。通过构建的可靠性模型评价航运网络在一定时期提供航运物流服务的可靠程度、航运网络运行状态及预测未来网络阻塞或延迟状况。紧接着利用构建的模型对实例进行仿真研究,通过模拟节点失效探究在不同仿真策略下,航运网络的连通可靠性和时间可靠性的变化情况,对仿真结果的变化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总结不同仿真策略下节点失效对仿真结果即网络连通可靠性和时间可靠性的影响。发现节点选择性失效比节点随机性失效对航运网络可靠性造成的威胁大。此外在选择性失效策略下,当节点失效时,因节点自身的特征属性和节点失效概率不同,导致航运网络的连通可靠性和时间可靠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依据这种差异性结果对航运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进行了识别。最后对分析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并依据分析结果从连通可靠性和时间可靠性两个角度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用来提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航运网络的可靠性以及高效稳定地促进航运网络的发展。图36幅,表22个,参考文献93篇

刘彩霞[10](2019)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网络空间格局及贸易关联性研究》文中指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以来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反响和高度关注,该倡议不仅能够提升中国的经济实力,也是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实现合作共赢的新平台。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背景下为探析海运网络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区域关联现状,本文从港口、国家、区域层面分别对集装箱、原油、干散货海运网络进行详细探讨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本文在复杂网络分析法的基础之上,构建了集装箱、原油、干散货海运网络拓扑结构图,通过复杂网络统计指标对海运网络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集装箱、原油、干散货海运网络空间分布不均匀,存在区域集聚现象,呈现出无标度特征和小世界特征;海运网络结构表现出层次性,根据港口的中心性指标发现新加坡的裕廊岛港、吉宝港、普劳布科姆港、实笼岗港和中国的上海港、舟山港处于海运网络的最高层次。(2)利用货流外向度指数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探索集装箱、原油和干散货海运网络中港口空间货流组织模式和区域货流集中度。研究发现集装箱、原油和干散货海运网络进出口货流中内向型港口占居多,只有少数外向型港口承担着对外联系的重要任务,区域内部和临近区域之间关联性较强,区域之间关联性较弱;从区域出口和进口货流集中度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区域的外部货流分布的集中度高于总货流和内部货流,少数枢纽港口具有显着的竞争优势,其中集装箱运输网络在区域内部的竞争力最大,原油运输网络竞争力相对最低。(3)在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之间的海运联系中上海港位居中国港口的龙头,与海上丝绸之路港口航运往来最多;根据首位流、显着流和联系度发现中国与东北亚和东南亚联系为主;根据综合贸易份额指数和贸易密切度指数发现中国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存在较强的贸易依赖性,其依赖性超过了对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整体的依赖性。研究结果与海上丝绸之路政策相结合,可为港口建设,航线优化,区域贸易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中海的门户——阿尔赫西拉斯港建设侧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中海的门户——阿尔赫西拉斯港建设侧记(论文提纲范文)

(1)“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运输网络鲁棒性分析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述评
        1.2.1 海运网络
        1.2.2 高阶网络
        1.2.3 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海上丝绸之路”范围的界定
        2.1.2 鲁棒性的界定
    2.2 相关理论及方法
        2.2.1 复杂网络理论
        2.2.2 高阶网络模型
        2.2.3 复杂网络的结构特性度量
        2.2.4 复杂网络网络的鲁棒性度量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运输网络结构特性分析
    3.1 研究对象选择及数据来源
        3.1.1 研究对象选择
        3.1.2 数据来源
    3.2 “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运输网络构建
        3.2.1 依赖关系提取
        3.2.2 高阶丝运网络构建
    3.3 高阶丝运网络的结构度量
        3.3.1 高阶度
        3.3.2 高阶介数
        3.3.3 社区检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运输网络鲁棒性分析
    4.1 “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运输网络的鲁棒性分析方法
        4.1.1 鲁棒性干扰方式
        4.1.2 鲁棒性评价指标扩展
    4.2 高阶丝运网络的鲁棒性分析
        4.2.1 攻击对最大连通子图相对规模的影响
        4.2.2 攻击对网络效率的影响
        4.2.3 攻击对网络失效程度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运输网络鲁棒性优化
    5.1 “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运输网络存在的问题
    5.2 “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运输网络鲁棒性优化思路
    5.3 “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运输网络鲁棒性优化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及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物流与经济全球化的密切联系
        1.1.2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物流格局的改变
        1.1.3 新兴经济体崛起对国际物流秩序的重塑
        1.1.4 “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物流变革的推动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逻辑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逻辑框架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
        2.1.2 系统理论和分析方法
        2.1.3 博弈理论及其应用
        2.1.4 其他相关学科与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经济全球化相关研究
        2.2.2 国际物流的相关研究
    2.3 既有文献对本文的贡献
    2.4 本章小结
3 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框架
    3.1 基本概念
        3.1.1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
        3.1.2 国际物流的基本概念
    3.2 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维度
        3.2.1 国际物流与经济全球化的相互作用关系
        3.2.2 经济全球化影响国际物流的主要维度
    3.3 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的四维分析框架
        3.3.1 治理结构维度的影响
        3.3.2 空间格局维度的影响
        3.3.3 科学技术维度的影响
        3.3.4 规则体系维度的影响
        3.3.5 四个维度的交叉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第一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
    4.1 第一阶段经济全球化影响国际物流的四个维度分析
        4.1.1 治理结构——西方列强对殖民地的瓜分与掠夺
        4.1.2 空间格局——殖民经济与第一次国际产业转移
        4.1.3 科学技术——工业革命大幅提升西方生产力与军事力量
        4.1.4 规则体系——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4.2 第一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四个维度分析
        4.2.1 治理结构——依靠军事强权和经济霸权争夺海上战略通道
        4.2.2 空间格局——地中海贸易区扩张与两洋港口的兴衰
        4.2.3 科学技术——天文、地理、航海、造船等技术的发展
        4.2.4 规则体系——西方海权论思想与物流现代市场运行模式初现
    4.3 本章小结
5 第二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
    5.1 第二阶段经济全球化影响国际物流的四个维度分析
        5.1.1 治理结构——大国主导下的多边合作
        5.1.2 空间格局——欧洲、北美、东亚三大生产网络的形成
        5.1.3 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垂直专业化产业分工
        5.1.4 规则体系——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
    5.2 第二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四个维度分析
        5.2.1 治理结构——国际资本深度参与国际通道、枢纽之间的竞争
        5.2.2 空间格局——亚太物流市场扩张与国际航运中心崛起
        5.2.3 科学技术——集装箱运输建立全新的国际物流运行体系
        5.2.4 规则体系——统一的国际海运规则不断发展完善
    5.3 本章小结
6 第三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
    6.1 第三阶段经济全球化影响国际物流的四个维度分析
        6.1.1 治理结构——崛起的新兴经济体推动全球化共商共建共享
        6.1.2 空间格局——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三大生产网络独立性提高
        6.1.3 科学技术——工业4.0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6.1.4 规则体系——新型经贸规则正在构建之中
    6.2 第三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四个维度分析
        6.2.1 治理结构——国际物流面临资源重新配置与市场重构
        6.2.2 空间格局——国际物流需求在部分区域内较快增长
        6.2.3 科学技术——现代科技推动国际物流多元化与创新发展
        6.2.4 规则体系——适应区域物流发展的国际规则亟待建立完善
    6.3 本章小结
7 “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7.1 “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国际物流的四个维度分析
        7.1.1 治理结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1.2 空间格局——中国为主体的东亚生产网络沿“一带一路”扩散
        7.1.3 科学技术——5G与新技术相互赋能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7.1.4 规则体系——依托自身优势引领区域经贸规则建立
    7.2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物流四个维度分析
        7.2.1 治理结构——市场为主体、综合实力为支撑推进物流体系建设
        7.2.2 空间格局——构建海陆双向物流大通道
        7.2.3 科学技术——智慧物流与跨境电商市场广阔
        7.2.4 规则体系——推动陆路物流规则统一与完善
    7.3 中国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国际物流发展的应对策略
        7.3.1 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对“一带一路”的启示
        7.3.2 “一带一路”物流发展寻求陆向突破策略
    7.4 本章小结
8 依托中欧班列实现国际物流陆向突破的策略
    8.1 中欧班列在“一带一路”国际物流体系中的作用
        8.1.1 中欧班列发展情况
        8.1.2 中欧班列在“一带一路”陆路物流中的骨干作用
        8.1.3 中欧班列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载体作用
    8.2 中欧班列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8.2.1 中欧班列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8.2.2 中欧班列发展主要影响因素识别
        8.2.3 中欧班列发展影响因素分类分析
        8.2.4 中欧班列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结论
    8.3 中欧班列与海运物流的协调发展
        8.3.1 中欧班列与海运物流的协作互补
        8.3.2 中欧班列与海运物流的竞争博弈
    8.4 中欧班列与跨境电商的融合创新
    8.5 中欧班列国际规则的统一与完善
    8.6 本章小结
9 中国在全球化新变革中的国际物流发展对策建议
    9.1 中欧班列发展的对策建议
    9.2 “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9.3 经济全球化新阶段国际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9.4 本章小结
10 结论与展望
    10.1 完成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10.1.1 完成的主要工作
        10.1.2 主要结论
    10.2 本文贡献与创新之处
    10.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中欧班列到发欧洲国家的主要线路情况
附录 B 中欧班列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 C 中欧班列问卷调查受访专家情况
附录 D 班列企业与班轮公司运价及政府最优补贴决策求解过程
附录 E 正文中专有名词简称、译文及缩写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考虑海上丝绸之路影响的班轮运输枢纽线选址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枢纽选址问题
        1.3.2 一带一路相关研究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总结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经典枢纽选址问题
        2.1.1 P-中位选址问题
        2.1.2 P-中心问题
        2.1.3 覆盖问题
    2.2 枢纽边选址问题
        2.2.1 传统枢纽边选址问题
        2.2.2 枢纽线选址问题
    2.3 班轮运输网络结构分析
        2.3.1 多港直访式网络结构
        2.3.2 钟摆式网络结构
        2.3.3 轴辐式网络结构
    2.4 本章小结
3 亚欧班轮运输网络现状分析
    3.1 班轮运输网络与班轮航线调整
        3.1.1 亚欧班轮运输网络分析
        3.1.2 班轮航线调整
    3.2 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分析
        3.2.1 政策分析
        3.2.2 主要航线及主要港口分析
        3.2.3 海上丝绸之路对班轮公司影响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考虑海上丝绸之路影响的枢纽线选址模型
    4.1 问题概述
    4.2 枢纽线选址模型
        4.2.1 模型参数和决策变量
        4.2.2 模型建立
    4.3 CPLEX求解
    4.4 本章小结
5 算例分析
    5.1 数据说明
    5.2 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沦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模型求解程序代码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5)运输需求与成本不确定下的枢纽港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枢纽选择
        1.2.2 不确定因素研究
        1.2.3 文献总结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图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集装箱运输理论
    2.2 轴辐式网络相关理论
        2.2.1 轴辐式网络产生原因
        2.2.2 轴辐式网络定义
        2.2.3 轴辐式网络种类
    2.3 枢纽港相关理论
        2.3.1 枢纽港的定义
        2.3.2 枢纽港的分类
        2.3.3 枢纽港选择问题研究
        2.3.4 不确定因素下的枢纽港选择
    2.4 本章小结
3 轴辐式网络枢纽港选择模型构建
    3.1 问题描述
    3.2 模型假设
    3.3 模型构建
        3.3.1 规模经济表征优化模型(UHLP-ES)
        3.3.2 运输需求不确定的枢纽港选择模型(UHLP-ESD)
        3.3.3 运输成本不确定的枢纽港选择模型(UHLP-ESC)
        3.3.4 运输需求与运输成本不确定的枢纽港选择模型(UHLP-ESDC)
    3.4 模型求解
    3.5 本章小结
4 案例分析
    4.1 欧洲航运市场概述
        4.1.1 欧洲航运市场发展概述
        4.1.2 欧洲主要集装箱港口
        4.1.3 中欧贸易
        4.1.4 欧洲航运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分析
    4.2 模型计算
        4.2.1 数据准备
        4.2.2 计算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欧洲各国集装箱吞吐量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6)北极经济圈国家港口物流网络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北极航线开发研究现状
        1.2.2 北极经济圈研究现状
        1.2.3 港口物流网络及其演化研究现状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2 北极航线与北极经济圈
    2.1 北极航线及其开通现状
        2.1.1 北极航线相关概念
        2.1.2 北极航线通航环境分析
        2.1.3 北极航线开通现状
    2.2 北极经济圈
        2.2.1 世界航运物流发展现状
        2.2.2 北极航线对经济贸易的影响
        2.2.3 北极经济圈概念的提出
    2.3 本章小结
3 北极经济圈国家港口物流网络范围确定
    3.1 北极经济圈国家主要港口
    3.2 北极航线对经济圈的价值验证
        3.2.1 港口运量分配
        3.2.2 北极航线对北极经济圈的价值验证
    3.3 本章小结
4 北极经济圈国家港口物流网络枢纽港潜能评价
    4.1 影响因素分析
        4.1.1 港口所在国家环境
        4.1.2 港口自身条件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2 评价指标选择依据
        4.2.3 评价指标体系
    4.3 北极经济圈国家港口物流网络枢纽港潜能评价分析
        4.3.1 投影寻踪模型评价过程
        4.3.2 样本选定及数据来源
        4.3.3 评价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北极经济圈国家港口物流网络靴襻渗流模型分析
    5.1 靴襻渗流模型
        5.1.1 基本模型描述
        5.1.2 北极经济圈国家港口物流网络中的靴襻渗流
    5.2 北极经济圈国家港口物流网络结构演化及对策建议
        5.2.1 网络结构及演化
        5.2.2 模型灵敏度分析
        5.2.3 结果分析
    5.3 中国对北极经济圈国家港口物流发展的应对策略
        5.3.1 加强北极经济圈国家港口物流网络建设
        5.3.2 加强与北极经济圈内港口互联互通建设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古希腊人的阿芙洛蒂忒 ——基于诗歌、犒祀以及器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概念、方法与材料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范畴
        一 解题
        二 阿芙洛蒂忒是谁?
    第二节 研究综述与研究方法
        一 重新认识一位神:有关阿芙洛蒂忒研究的近况
        1.研究的趋势与转变
        2.对犒祀活动的研究
        3.对形象职能的把握
        4.对观念象征的理解
        二 如何研究一位神:本文研究阿芙洛蒂忒形象的写作思路
    第三节 文章结构与资料来源
        一 篇章布局
        二 材料筛选
        三 体例说明
上编:诗歌
    第一章 赫西俄德与荷马对阿芙洛蒂忒形象的艺术处理
        引言:赫西俄德与荷马的竞赛
        第一节 《神谱》与《劳作与时日》中的阿芙洛蒂忒
        一 一场离奇的缺席
        二 乌拉诺斯之女
        三 被区别对待的阿芙洛蒂忒
        第二节 《伊利亚特》与《奥德赛》中的阿芙洛蒂忒
        一 奥林波斯的名分
        二 无所事事的阿芙洛蒂忒
        三 一次遭拒的请愿
        小结
        第一章 附录:澄清柏拉图《会饮》中的“两位阿芙洛蒂忒”之说
    第二章 《致阿芙洛蒂忒的荷马颂诗》的情节主题及其创作意图
        引言:坠入爱河的爱神
        第一节 HH5的剧情与文本
        一 HH5叙事梗概
        二 HH5形成时间和创作地点
        三 HH5的抄本传统及其首刊本
        第二节 第一首《致阿芙洛蒂忒的荷马颂诗》中译
        第三节 掌控阿芙洛蒂忒(操持之事)
        一 诗篇中的各种角色,以及诗篇的布局
        二 诗篇中各角色的象征意义,及其对应关系
        1.山泽女仙
        2.伽倪墨德斯和提托诺斯,以及安奇塞斯
        3.埃涅阿斯,或与宙斯
        4.野兽
        5.三女神(雅典娜、阿尔特弥斯、赫斯提娅)
        三 从语义方阵看诗篇的叙事逻辑
        1.X型语义方阵
        2.O型语义方阵
        四 神也会痛苦:阿芙洛蒂忒的“埃涅阿斯”
        第四节 在赫西俄德与荷马之间
        小结
        第二章 附录:希腊人的阿芙洛蒂忒非罗马人的维纳斯
    上编合论:驯服最后的提坦
中编:犒祀
    第三章 城邦犒祀中的阿芙洛蒂忒
        引言
        第一节 斯巴达戎装的阿芙洛蒂忒神像
        一 两尊武装的爱神像
        二 被缚的神像
        三 可怖的神像
        四 立像的规律
        五 失踪的神像
        六 斯巴达人二元对应的阿芙洛蒂忒
        第二节 阿提卡海边的阿芙洛蒂忒神庙
        一 比雷埃夫斯港的阿芙洛蒂忒
        二 阿芙洛蒂忒的圣所
        三 海港与海神
        四 阿芙洛蒂忒与大海
        五 雅典人的阿芙洛蒂忒
        六 雅典人一脉相承的阿芙洛蒂忒之链
        小结:“媾兵”与“引航”之神
        第三章 附录:犒祀(cult)中译小议,略说引纳(initiation)与酹奠(libation)
    第四章 雅典阿多尼斯节中的“阿芙洛蒂忒”
        引言
        第一节 雅典的阿多尼斯节
        一 屋顶和梯子,还有夏季的盆栽
        1.夏季的阿多尼斯节
        2.屋顶和梯子
        3.盆栽
        二 观察雅典阿多尼斯节的三种视角
        第二节 爱神的伴侣
        一 另一种“引纳礼仪”
        二 女神与少年
        第三节 哀悼的意义
        一 葬礼哀悼与雅典妇女
        二 阿芙洛蒂忒与哀悼中的女性
        第四节 阿多尼斯节妇女
        一 女神、娼妓、妻子与少年
        二 阿芙洛蒂忒(哀悼的女性)v.s.雅典娜(雅典城邦)
        三 集体之声,或女性歌队
        小结:活着的“女神”
        第四章 附录:庇昂的《祭阿多尼斯文》中译
    中编合论:女神侧身像
下编:器物
    第五章 阿芙洛蒂忒与古希腊的魅惑巫术
        引言
        第一节 小鸟与轮子:一架激发情欲的装置
        一 神
        二 道具
        三 人
        第二节 欲火与折磨:魅惑巫术的仪式和咒语
        一 和相似咒语的比较
        二 与同类法器的对比
        三 施咒:言与行
        第三节 魅惑巫术的倒转使用与阿芙洛蒂忒形象的转落
        一 以彼之道:伊克西翁的受罚与魅惑巫术道具运用的反转思维
        二 生存之技:古希腊妓女对魅惑巫术的反转使用
        三 阿芙洛蒂忒“消失”
        小结:性爱女神
    第六章 阿芙洛蒂忒与希腊化时期的理想城邦实践
        引言:博爱女神
        第一节 月之背面:钱币上端坐的阿芙洛蒂忒与一座理想城
        一 失落的天空城
        二 真实的理想城
        第二节 太阳王:创建天空城的动因
        一 自诩为神
        二 狂心之城
        三 语言大同
        四 效法君王
        五 阿芙洛蒂忒的统治
        第三节 星星之火:亚历克萨尔科斯的继业者?
        一 哲学思想
        二 神话思维
        三 君王观念
        四 小亚余晖
        五 东方回响?
        小结
    下编合论:私情与博爱
总结
图表目录
古史分期
缩略语表
参考文献
文献索引
专名索引
后记

(8)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及港城关系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
2 数据与方法
    2.1 港口用地提取
    2.2 港城关系研究
3 统计与分析
    3.1 港口特征分类
    3.2 港口面积时空变化特征
    3.3 港城关系状况变化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9)“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航运网络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2.1 研究内容
        1.2.2 创新点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本章小结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基础理论
        2.1.1 港口航行风险评估理论
        2.1.2 复杂网络理论
        2.1.3 网络可靠性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集装箱班轮航运网络相关研究现状
        2.2.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航运网络研究现状
        2.2.3 可靠性相关研究现状
        2.2.4 文献综述总结
    2.3 本章小结
3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网络特征分析及节点失效概率评估
    3.1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航运网络特征研究
        3.1.1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航运网络概况
        3.1.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航运网络特征指标
        3.1.3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航运网络特征分析
    3.2 集装箱航运网络节点失效概率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3.2.1 港口节点失效影响因素分析
        3.2.2 港口节点失效指标体系建立
    3.3 基于证据推理的港口节点失效概率评估模型
        3.3.1 评估方法选取
        3.3.2 基于熵权法的指标权重计算
        3.3.3 基于证据推理的节点失效概率评估模型构建
    3.4 集装箱航运网络港口节点失效概率评估
        3.4.1 构建风险指标模型
        3.4.2 指标权重确定
        3.4.3 数据采集与置信度计算
        3.4.4 集装箱航运网络节点失效概率评估值确定
    3.5 本章小结
4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航运网络可靠性建模
    4.1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航运网络可靠性问题分析
        4.1.1 连通可靠性问题描述
        4.1.2 时间可靠性问题描述
    4.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航运网络连通可靠性研究
        4.2.1 连通可靠性模型构建
        4.2.2 连通可靠性模型求解
    4.3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航运网络时间可靠性研究
        4.3.1 时间可靠性模型构建
        4.3.2 时间可靠性模型求解
    4.4 本章小结
5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航运网络可靠性实例仿真
    5.1 实例分析概述
        5.1.1 数据来源及分析
        5.1.2 航线分布
        5.1.3 数据可视化
        5.1.4 主要港口分布
    5.2 连通可靠性实例仿真分析
        5.2.1 节点失效下的语义攻击与现实情境
        5.2.2 连通可靠性仿真结果分析
    5.3 时间可靠性实例仿真
        5.3.1 时间可靠性基础数据获取
        5.3.2 时间可靠性仿真思路
        5.3.3 时间可靠性仿真结果分析
    5.4 措施建议
        5.4.1 连通可靠性措施建议
        5.4.2 时间可靠性措施建议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网络空间格局及贸易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3 研究特色与创新
2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港口体系研究现状
    2.2 复杂网络研究现状
    2.3 网络流模式研究现状
    2.4 贸易依赖性研究现状
    2.5 “海丝之路”研究现状
3 “海丝之路”海运网络空间格局分析
    3.1 研究数据与方法
    3.2 海运网络拓扑构建
    3.3 海运网络特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海丝之路”区域关联性分析
    4.1 研究数据与方法
    4.2 “海丝之路”港口空间货流组织模式
    4.3 “海丝之路”区域货流集中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中国与“海丝之路”国家贸易依赖性分析
    5.1 研究数据与方法
    5.2 中国与“海丝之路”海运网络空间格局
    5.3 中国与“海丝之路”空间货流关联模式
    5.4 中国与“海丝之路”贸易依赖性分析
    5.5 中国港口的发展战略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地中海的门户——阿尔赫西拉斯港建设侧记(论文参考文献)

  • [1]“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运输网络鲁棒性分析及优化[D]. 杨盼盼. 西安邮电大学, 2021(02)
  • [2]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网络的层次结构及其时空演变分析[D]. 徐楚. 华侨大学, 2021
  • [3]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及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D]. 谢雨蓉.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4]考虑海上丝绸之路影响的班轮运输枢纽线选址问题[D]. 侯丽丽.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5]运输需求与成本不确定下的枢纽港选择研究[D]. 许航.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6]北极经济圈国家港口物流网络演化研究[D]. 韦博文.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7]古希腊人的阿芙洛蒂忒 ——基于诗歌、犒祀以及器物的研究[D]. 纪盛.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8]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及港城关系变化分析[J]. 毕森,张丽,谷雨,王恒,温礼,李通,毕京鹏.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20(01)
  • [9]“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航运网络可靠性研究[D]. 王海燕.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10]“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网络空间格局及贸易关联性研究[D]. 刘彩霞.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通往地中海的门户——阿尔赫西拉斯港建设的旁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