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碎料的基本堆垛特性研究

木材碎料的基本堆垛特性研究

一、木材散碎物料基本堆积特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雷世博[1](2021)在《密植枣园枝条粉碎还田机粉碎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文中认为红枣产业是新疆特色优势产业,修剪是枣树提质增产的关键,每年枣树因修剪所产生的枣枝高达200万吨,巨量的枣枝只能依靠沟渠堆积、焚烧处理,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且不可持续,枣农急需要一种枣园修剪枝条处理装置。课题组前期所研制的枝条粉碎还田机能较好的满足农户需求,但其还存在着粉碎效果不好、粉碎功率较大等突出问题。因此,本课题以密植枣园枣树修剪枝条组织结构和力学特性为基础,通过力学分析、理论计算、虚拟仿真技术等手段进行了粉碎装置的设计;通过设计相关试验对粉碎装置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与粉碎性能的相关关系和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完成了参数优化,提高了粉碎装置粉碎性能,该研究有利于促进新疆红枣产业的健康快速规模化发展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枣树枝条的物料特性。利用相关仪器、工具测定枣树修剪枝条的的组织结构、力学特性、外形尺寸、物理特性。得到枣树修剪枝条与秸秆类物料差异大,其木质素含量更高,硬度更大;密植枣园枣树修剪枝条其最粗段直径多在35mm以下;枣树枝条取样部位、标距跨度对最大弯曲力影响显着,其最大弯曲力小于最大压缩力;横向压缩力小于纵向压缩力;枣树枝条的密度为875kg/m3;枣树枝条间碰撞恢复系数为0.42;枣树枝条与钢的碰撞恢复系数为0.45;枣树枝条间静摩擦系数为0.91;枣树枝条与钢静摩擦系数为0.65;枣树枝条间滚动摩擦系数为0.10;枣树枝条与钢的滚动摩擦系数为0.125;这些结论为装置的设计和离散元建模提供数据支持。2.粉碎装置的设计。根据物料试验结果,制定粉碎装置总体设计方案,确定装置的总体结构,进行了相关理论分析,确定了转子总成、粉碎筛板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通过ANSYS软件分别对关键零部件主轴、筛板进行了模态分析、静力学分析,初步验证了装置结构强度,完成了粉碎装置的设计。3.基于离散元法的枝条粉碎过程仿真分析。根据试验测定的参数通过系列试验以堆积角为评价指标,对接触参数进行了选取和标定;根据相关公式对粘结参数进行了计算,并通过弯曲试验对粘结参数进行了选取和标定,建立了枣树修剪枝条的离散元bond粘结模型;建立了枣枝-粉碎装置系统仿真模型,利用EDEM软件对枣树修剪枝条在粉碎装置中粉碎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在枣树枝条粉碎过程中,冲击粉碎、撞击粉碎、搓擦揉搓粉碎占据主要地位;对粉碎性能影响的主要因素为筛板结构形式、刀轴转速等,这些结论为后续试验研究的提供了支撑。4.粉碎装置试验。加工试制了粉碎装置,以粉碎长度合格率、平均功率为评价指标,以结构参数筛孔形状、搓板结构形式、搓板排布形式,工作参数转速、喂入量为试验影响因素,按照试验目的结合参数特性分别设计并实施正交试验、响应曲面试验,得出筛孔形状对粉碎长度合格率影响极显着,对平均功率影响不显着;搓板结构形式对粉碎长度合格率影响显着;对平均功率影响不显着;搓板排布形式对粉碎长度合格率影响极显着,对平均功率影响显着,得出最优结构参数组合为椭圆形筛孔、圆柱形搓板、倒阶梯形的搓板排布形式;得出在设计因素水平范围内,转速、喂入量对粉碎长度合格率影响显着,转速对平均功率影响显着,喂入量对平均功率影响不显着;得出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喂入量2.0 kg,粉碎刀轴转速1973 r/min,通过验证试验可得在上述最优组合参数下,粉碎装置的粉碎长度合格率可达91.23%,平均粉碎功率可达4.72kW,能满足设计要求。

宋菲菲[2](2020)在《基于产能匹配的竹集成材生产线的规划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竹集成材作为新型的木质人造板的替代材料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我国木材资源短缺这一短板,并在汽车工业、建筑以及家具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家具上的运用尤为广泛,竹集成材制成的家具线条舒展流畅,造型简洁明快,但我国的竹集成材的生产存在着企业规模小、企业规划不合理等现象,影响着竹集成材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控制。生产线的规划设计在制造型企业的建设中不仅决定了固定资产的投入规模,还影响着人力物力等各种运营成本。生产线的合理规划,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达到增产增量的目的;企业也可根据市场形势变化来快速有序地调整生产线,从而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本文对竹集成材制造企业生产线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首先,对生产线规划设计的内容、依据、原则,生产线平面布置、设备布局等进行了详细分析,为竹集成材生产线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其次对竹集成材的加工工艺与生产设备、能源供应、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物料的运输与贮存进行了研究,为了避免产能的理论计算与实际的产能出入过大,特对永安地区竹集成材生产基数进行了调研分析,为后续生产线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最后在前期理论研究和实际工厂调研的基础上,以“产能匹配”为基础,结合福建JC竹业有限公司的产品与产能定位、建设条件及规划目标和设计要求,结合项目所在地环境保护功能区划与排放标准要求,确定了竹集成材的生产工艺流程,并对各工序产能、生产设备产能匹配、能源供应设备匹配、污染源分析及处理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行布局规划设计,完成了基于产能匹配的竹集成材生产线规划设计方案。论文首次从前后工序产能匹配、能源供应与设备的匹配、环境保护设施与污染源排放强度的匹配等三个方面的匹配,进行了竹集成材生产线规划设计,以期为企业新建竹集成材生产线提供充分的理论论证,并为以后同类型企业的竹集成材生产线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刘新宇,李智,丁涛,朱南峰,陈秀兰[3](2019)在《中密度纤维板纤维尺寸形态分布特点对流动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木质纤维黏附在管壁易造成中密度纤维板(MDF)尾气处理系统管路阻塞。针对MDF纤维采用图像法进行分析,分别采用费雷特最大直径、延伸率和凸度表征纤维的尺寸、宏观几何比例和介观表面织构;采用Carr流动性指数评价MDF纤维的流动性。结果表明:MDF纤维粒径分布较广,但主要集中在0~100μm,为悬浮性颗粒;形态上多数MDF纤维具有细长的形态和平整的表面织构。MDF纤维的Carr流动性指数为28,表明其流动性不良,这与其粒度粒形分布特征密切相关;小尺寸MDF纤维因相互吸附作用力强易发生团聚,大尺寸纤维则容易相互搭接和咬合形成网状结构。为此建议在排气管路中设置高压喷淋系统,对黏附在管壁的纤维进行及时清刷,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李辰元[4](2019)在《渤海国铜铁矿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渤海国作为唐代由生活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的,以粟末靺鞨贵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从公元698年首领大祚荣建政一直延续到唐朝灭亡后的公元926年,成功的建立了覆盖今中朝俄三国土地的“海东盛国”。在针对渤海国的历史研究中,能够看到渤海国作为地区重要的政治势力与周边各国之间的各个维度的互动交流,除了大量的农牧渔猎产品外,诸如“渤海熟铜”、“位城之铁”等的金属手工业产品在贸易过程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份额。本研究以近几十年来丰富的唐渤海国考古材料为基础,借助现代地矿数据和冶金工程技术研究原理,由科学技术史的视角出发对渤海国青铜和钢铁手工业技术发展进行梳理。研究主要针对吉林省、黑龙江省及俄罗斯远东滨海地区的渤海国遗址中出土采集的与矿冶活动相关的遗物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对以临江六道沟铜矿遗址群、渤海上京城遗址克拉斯基诺遗址为代表的发现生产加工遗迹的地点进行实地踏查并参与田野发掘工作,从而较为系统的就铜和钢铁产业的生产链条,从矿石开采冶炼到原料处理加工再到产品贸易流转进行推演研究。研究使用金相显微观察、电子显微镜能谱检测、X射线荧光分析等传统的冶金考古研究方法对矿石、炉渣、耐火材料、器物、矿山、炼炉等遗物遗迹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分析讨论了渤海国冰铜冶炼技术体系、青铜器原料成分以及制造的特征、生铁冶炼生产技术、钢铁器物生产工艺等一系列在大型都邑遗址和小型生活聚落中的应用与发展。分别从铜和钢铁采冶生产两条主线对渤海国的手工业架构进行复原,用详实的基础检测数据,结合金属生产技术在渤海国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重要作用,帮助考古历史研究更好的探讨渤海国本身的社会变迁,从更多维度理解同周边唐、契丹、日本等各势力之间的此消彼长的历史演绎过程。并给予研究发现对渤海国及周边地区的矿冶考古和历史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做出了简明的规划和说明。

隋文杰[5](2016)在《生物质物料特性与汽爆炼制过程关系的研究》文中指出生物质炼制是生物质资源大规模利用关注的热点,汽爆技术是生物质炼制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汽爆技术原料范围不断拓宽,认知生物质复杂物料特性与汽爆过程的关系,提出适用于不同种类生物质的汽爆过程理论依据,是实现汽爆作为生物质通用炼制技术的关键。论文基于对生物质汽爆过程热质耦合传递规律的研究,解析生物质主要物料特性(组成结构、水分状态、力学强度、堆积密度)与汽爆过程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药用植物汽爆炼制过程并发明新型汽爆方法,拓宽汽爆应用领域。论文取得了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基于汽爆过程水分和压力变化,将汽爆过程创新性地划分为气相驱替、气相渗透、气相蒸煮、气相爆破四个阶段,建立了汽爆过程多阶段热质耦合传递模型,为汽爆过程放大和工艺开发奠定理论基础。基于模型,研究汽爆过程热量传递与水分迁移规律,构建汽爆能耗的重要评价指标——单位质量干基耗气量,揭示出气相渗透阶段能耗占汽爆过程总能耗90%以上,并提出若干节能降耗的措施,提高汽爆过程经济性;推出汽爆料含水率表达式,获得汽爆过程各阶段水分变化的定量关系,给出汽爆过程水分迁移的调控策略,为汽爆余汽回收和后续操作参数的选取提供指导。(2)研究了典型禾本科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化学组分和多孔特性对汽爆物化作用效果的影响。发现草本植物中木质素含量低、半纤维素及其乙酰基含量高,使其在汽爆过程中易于发生热化学反应,从而汽爆后物料半纤维素降解率和可溶性产物生成率高。同时草本植物的结构多孔性导致其渗透率高、力学强度低,易于蒸汽渗入和降低爆破时的物理撕裂阻力,从而提高汽爆后物料孔隙率和孔体积增长率。该结果为认知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汽爆条件差异性的本质原因提供理论基础。(3)认知干秸秆复水过程水分状态的变化规律,考察秸秆内不同水分状态对力学强度和汽爆过程的影响,阐明不同水分状态在汽爆过程发挥的作用。发现秸秆中主要存在束缚水和相对自由水,其纤维饱和点(FSP)约在绝干含水率30%。随复水量和时间增加,FSP前,束缚水含量增加、流动性保持不变;FSP后,束缚水基本不变,相对自由水增多且流动性增强。研究表明秸秆束缚水增加导致其硬度和断裂性分别降低31.43%和26.67%,有利于汽爆物理撕裂作用;自由水增加阻碍汽爆过程热量传递,使汽爆升温时间和能耗分别增加1.29倍和2.18倍,对汽爆热化学反应产生“缓冲效应”。最终优化出干秸秆汽爆的最佳水分状态为FSP,复水平衡时间为6h-10h,有利于指导汽爆前纤维质干物料的复水操作以提高汽爆效果。(4)基于聚合物弹性力学原理,建立汽爆过程植物细胞应力-应变模型,获得爆破压力与细胞壁应力、细胞体积应变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汽爆过程细胞壁应力分布和体积应变的不均一性,其周向应力与纵向应力之比为2:1,导致细胞周向伸长比大于纵向伸长比。推出植物细胞的理论临界爆破压力(Pc)及其影响因素,Pc随细胞壁厚和弹性模量增加而增加、随细胞内径增加而降低,为不同种类生物质汽爆压力的选取提供理论基础。(5)建立生物质堆积密度与汽爆设备装料系数的关系,系统研究装料参数对汽爆过程热量传递与能耗、质量传递与汽爆物料水分含量、泄压过程与放气速度的影响,并以提高汽爆效果、降低过程能耗为原则,给出装料参数优化策略,以指导实际汽爆过程。研究表明汽爆设备装料系数由生物质堆积密度和装料体积比共同决定,随二者增加而增加。增加装料体积比、提高粉碎后物料颗粒尺寸以适当降低堆积密度,有利于提高汽爆过程经济性。在研究范围内优化出玉米秸秆装料体积比为123.7%、颗粒尺寸为3 cm-5 cm即堆积密度为72.33 kg/m3时,获得汽爆料酶解总糖得率最高且汽爆过程能耗低。(6)在对上述通用生物质原料汽爆炼制过程研究的基础上,将汽爆技术应用于药用植物加工领域,研究药用植物汽爆炼制过程,从多孔介质角度揭示汽爆强化黄芪皂苷提取传质机理,系统表征汽爆黄芪多孔特性并建立其与皂苷提取性能的关系。研究表明汽爆显着改变黄芪多孔结构,具有增孔、扩孔和开孔作用;发现汽爆黄芪平均孔径是影响皂苷提取参数的关键多孔特性;汽爆后黄芪(1.8 MPa、4.5 min)中孔和大孔(100nm~10000 nm)所占孔面积比例由8.25%增加至91.57%,对强化提取传质过程发挥主要贡献。针对热敏性成分在常规汽爆高温蒸汽下易降解的问题,发明混合介质汽爆新方法,通过引入其他气体介质,有效提高爆破压力、降低维持温度。与常规汽爆相比,混合介质汽爆使蒸汽对杜仲叶热穿透性降低12.66%,杜仲叶中热敏性成分绿原酸提取率增加95.94%。由此将以蒸汽为介质的汽爆技术提升到以混合气体为介质的气相爆破技术,拓宽汽爆原料范围。(7)基于上述对生物质物料特性和汽爆炼制过程的研究,提出生物质多孔特性是生物质炼制工程的共性关键科学问题,解析生物质本征多孔结构特性与物料特性之间的关系,并探讨生物质多孔特性在汽爆炼制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期为植物生物质炼制工程提供工程学上的理论基础。

郭磊[6](2016)在《秸秆压块成型因素与压模腔体的优化研究》文中提出为了获得大麦、燕麦、油菜及小麦秸秆原料的压缩特性,本文通过搭建秸秆压缩试验台、“半开式”压缩试验台、中试生产试验台,以及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所选秸秆原料在不同含水率、粒径及载荷下的压缩与应力松弛特性研究,探讨了压模腔体结构参数对压缩过程的影响。原料压缩特性试验表明,含水率越高(15%)和粒径越小(筛孔直径19.05 mm)在较高压缩载荷(14.06 MPa)下,压缩密度越大。含水率的增加,使得草粉更易压缩,成型所需能量较少;粒径增加,压缩能耗越多。对比Walker与Cooper-Eaton模型后发现,后者对于压缩数据的拟合度更好,更好的表达四种秸秆的压缩特性。应力松弛现象发生在压缩过程结束的瞬间,对原料施加越大的载荷,松弛后的残余应力越大;压缩后的残余应力在短时间内迅速衰减,超过85%的松弛值发生在松弛开始后的1 min内;施加载荷和粒径越大,含水率越低,短时间内的残余应力松弛速度越快。优化改进了物料在成型腔体中的力学模型;得到了压模角度对压块密度及比能耗的影响,并进行了压缩与应力松弛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压模角度对压块密度有着显着性的影响;压块密度随着压模角度的增加而增大,比能耗反而减小;压缩过程的最大成型力也随角度的增加而增大,压缩后的残余应力较大,但是衰减量也较大。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秸秆材料在三种锥角(2°、4°、6°)的压模腔体中的仿真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锥角的增加,压缩径向力和轴向力增加;同时径向与轴向力的比值也增加,从而有利于物料在径向的成型。在“壁效应”的作用下,压块与压模接触面的应变大于中心部分的应变,锥角越大,该效应越强,促进了物料的成型,但是角度过大(6°),也易使得压块的剪切变形量过大,压块外形较差,品质下降。中试试验结果表明,较高的含水率可以引起较大的压缩力,而不同秸秆类型的粒径对压缩载荷的影响关系互不相同。较高的含水率可以有效的提高大麦、燕麦和小麦压块的出料效率以及降低生产能耗,然而对于油菜秆原料,含水率的提高反而降低了出料效率。含水率对存放一定时间后的草块密度有着不利的影响,当存放两周后,随着残余应力的衰减和水分的挥发,在较小含水率下压缩得到的草块可以稳定在更高的密度。

常薇薇[7](2016)在《基于刨花尺寸/施胶系统的刨花板性能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刨花板作为现代木材工业的主要产品,凭借其原料和成本优势在人造板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国内市场的刨花板普遍存在质量差,甲醛释放量高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刨花板生产系统施胶技术落后,致使刨花施胶量增大,刨花形态破碎严重,刨花板力学强度差,生产成本提高,成为了制约刨花板行业的健康发展重要因素。本文以刨花尺寸和施胶系统为基础,建立了刨花尺寸、施胶量、密度与刨花板力学性能的预测模型(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内结合强度),研究了刨花尺寸与施胶系统对刨花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通过Carr指数评分和HR值评价了刨花原料的流动性和团聚度。刨花尺寸越大,团聚度越小。大尺寸刨花的团聚度要低于小尺寸刨花的团聚度,为了降低刨花团聚度,应尽可能增大刨花尺寸。(2)改变刨花施胶方式,可以降低刨花的施胶量。采用立式施胶系统对刨花施胶,可减小刨花的破碎,增强刨花板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内结合强度。(3)增大刨花长厚比值,同时降低施胶量和刨花板密度,可保持刨花板的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不变;减小刨花长厚比值,同时降低施胶量和刨花板密度,可保持刨花板的内结合强度不变。(4)基于刨花长厚比、施胶量、密度的刨花板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内结合强度预测模型为:MOR=D2.4693.G.0.3075.(L/t)0.1916.e2.4868 MOE=D.2405.G0.3477.(L/t)0.2327.e6.9449 IB=D1.5102.G1.2252.(L/t)0.1922e-1.1938(5)采用立式施胶系统对刨花施胶或者通过控制刨花尺寸,减小刨花的施胶量和刨花板的密度,从而降低刨花板的生产成本和有害物质挥发量是可行的。

常薇薇,闫承琳,李黎[8](2015)在《Carr指数法在评价木质散碎物料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以刨花板和纤维板生产中的9种木质散碎物料为研究对象,采用Carr指数的研究方法,测定了C a r r指数的四项评价指标(堆积角、压缩率、抹刀角、均匀度),通过四项指标分数的高低,比较了9种木质散碎物料的流动性。结果表明,通过Carr指数法的得分高低可以反映木质散碎物料的流动性难易,分数越高,越易流动;9种木质散碎物料的流动性可分为易于流动(砂光木粉)、一般流动(稻杆刨花板表层等)和不易流动(木制品工艺刨花);利用HR(粉体的Hausner比值)值评定散碎物料的团聚度,指出可以用此方法比较木质物料之间的搭桥倾向。

闫翠珍[9](2015)在《秸秆块压缩性能及流变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业纤维物料具有质轻、疏松、体积大、密度低,不便于收集、运输和储存的特点,压缩成型成为农业纤维物料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人们对农业纤维物料压缩性能及压缩流变特性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本研究以压制低密度秸秆块过程中有关流变特性为主要内容,目的是为秸秆低密度压缩成型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促进低密度秸秆加工成型,以满足秸秆建筑以及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等需求。本研究分析了含水率为15%、长度为20mm时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以及含水率为10%,长度为10 mm、20 mm、30 mm时水稻秸秆,分别在初始进料量17 g、19 g和21 g时,从自然堆积密度到最大压缩密度(300 kg/m3)的压缩过程中表现的压缩规律及流变特性,并利用MATLAB软件中的cftool工具箱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到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秸秆压缩过程中的应力应变规律、压缩后秸秆块的应力松弛特性及蠕变规律,最后对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中秸秆块墙体进行了历时一年多的蠕变变形观测,结合实验室中秸秆块蠕变规律进行了验证。本研究为低密度秸秆块压缩设备的优化设计、所需能耗提供理论依据,为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了新途径。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记录松散秸秆物料闭式压缩过程中压力、位移的变化,以及压缩后应力、应变随时间的变化数值,探讨了试验条件下秸秆压缩过程中应力与应变关系,压缩后应力松弛及蠕变规律,得出了不同进料量下,含水率15%的稻、麦和玉米秸秆,及含水率10%,不同切碎长度稻秸应力—应变规律呈幂指数关系;其应力松弛行为均可用两个Maxwell模型并联的四元件广义[M]模型描述;其压缩蠕变特性均可用四元件伯格斯模型([B]模型)描述。(2)通过对应力松弛模型相关参数的分析,得到了低密度压缩条件下,含水率15%左右的稻、麦和玉米秸秆的压缩打捆作业可以在松弛开始的40 s后进行;含水率10%,长度30mm以内的稻秸压缩打捆作业均可在压缩后的45 s后进行。(3)对比不同试验条件下秸秆压缩应力应变规律,建议实际的秸秆块压缩生产中,要根据不同的最终要求,选取相应的秸秆物料,以便减少能耗;单对于压缩过程中的能耗考虑,建议将秸秆做切碎处理。(4)通过稻、麦和玉米秸秆压缩规律及流变特性分析表明,小麦秸秆压缩过程需要的能耗最大,对打捆捆绳的强度要求最高,压缩后保持形变的能力较强;通过不同长度秸秆的压缩规律和流变特性分析,表明秸秆长度越短,压缩应力越小,压缩后的应力松弛越快,捆扎的时间短,捆扎绳的强度低。从秸秆压缩后使用寿命方面来看,秸秆墙体原始材料选择切碎长度较长的小麦秸秆较好;(5)对日光温室秸秆块墙体高度方向的蠕变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发现秸秆块墙体的蠕变与秸秆块密度有关,秸秆块密度越大墙体沉降越小,反之越大。因此就秸秆块墙体沉降而言,秸秆块压缩密度越大越好。

杨冬霞[10](2013)在《针叶树材细胞裂解机理及超细木粉制备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木粉在建材、农业、塑胶、化工、冶金和环保等多个领域都广泛应用。木粉的加工原料大都是不同树种的锯屑,而且取材方便、价廉、原料充足,将其超细化后适量添加于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等,会产生各种多功能材料。本文试验加工原料是兴安落叶松锯屑。用显微镜观测锯屑颗粒,其断口形态极不规则,在一些颗粒内存在显着裂纹,而一些锯屑用高倍显微镜观测,会看到微裂纹。这些裂纹出现的原因有,首先锯屑颗粒己受外力作用其内部已存在微裂纹;其次是由于兴安落叶松属于急变材在生长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微裂纹。根据显微观测结果可将干燥后锯屑假设为脆性板层材料,在受外力作用时木纤维的断裂可分为纵向断裂和横向断裂两种类型。横向受力使管胞间分离直至断裂,破坏针叶材的蜂窝结构;纵向受力则使管胞在长度方向上断裂,减小管胞的长径比。超细木粉的粒径范围小于兴安落叶松管胞的平均弦向直径,所以在进行木粉超细加工时必须进行细胞破壁。用蜂窝结构模拟兴安落叶松的横向管胞结构,模拟兴安落叶松早材管胞径向受力时的拉伸变形直至断裂的过程,应用断裂力学中J积分知识计算出这一过程中细胞壁结构变形直至破坏所需应力大小。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国内外的不同树种细胞壁断裂实验研究结果相比较,得出早材纤维断裂强度范围。并应用结构力学和有限元的相关知识将兴安落叶松的细胞壁结构模拟成线弹性桁架结构,依据桁架结构特点对杆单元施以压应力进行微观力学模型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传统切削理论相比较,得出细胞壁断裂所需的切削力,为超细木粉机加工刀具、主轴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超细木粉的加工属于纤维类材料的超细化加工,它是超细粉体制备技术的难点,纤维类材料具有很强的韧性,仅靠简单的冲击、挤压、研磨作用力很难将其进行超细化。对于纤维类材料需要施加强剪切力与强研磨力相结合的复合力场才有可能使其达到微米或亚微米尺寸。超细木粉机的设计以机械作用力为粉碎力场,突出剪切和研磨的作用,并与冲击、搅拌、摩擦作用力共同对物料进行粉碎。在超细木粉机的设计上参照国内外粉体制造的先进技术,同时根据纤维类材料加工特点在设计中注重冷却装置的设计,研发的超细木粉机能够实现对较高目数木粉的分离、分级。通过对实验制备出的不同目数木粉的形态尺寸研究,得出加工木粉的目数与时间、刀具、刀片间距之间的关系。对目前的分离、分级设备比较分析并结合木粉自身特点,在分离设备上选择旋风分离器。在旋风分离器的结构设计上依据旋风分离器的经典模型进行设计,依据“平衡轨道”模型对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将计算结果与粉体形状尺寸定义进行比较,所设计的分离设备能够达到预期要求。用经验模型和耗散损失模型对旋风分离器内的压降进行了计算。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旋风分离器内的气体流场和不同粒径的木粉颗粒的运动状态进行了模拟。在木粉的分级上采用干式的气动分级,采用射流预分散离心风机的高速喷射气流使木粉在收集箱中的螺旋分离器中以层流流动,达到木粉的分级。试验制备的不同目数的木粉对其进行粉体物性实验研究后,可得出随着木粉目数的逐渐增加,则木粉的颜色也就逐步加深。这是由于目数越高的木粉其相应的加工时间也就逐渐延长,在加工过程中木粉所受热就越多,碳化现象也就越显着。在加工过程中锯屑颗粒随着加工时间逐渐延长、刀片间距离逐渐减小以及电机转速的增大,颗粒由层状、片状、棒状、针状、丝状直至最后取样观测可以看到球形度较好的木粉颗粒。对不同目数木粉进行试验测定,随着目数的增高密度变大,粉体颗粒间的空隙率变小,颗粒间的配位数增多,粉体的可压缩性变小。在常态下粉体间的主要作用力是范德华力,根据其值大小可计算出木粉的团聚数大小,木粉的目数越高其团聚数也就越大,但在超细木粉定义的目数范围内常态下木粉的性质稳定不易团聚。

二、木材散碎物料基本堆积特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木材散碎物料基本堆积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密植枣园枝条粉碎还田机粉碎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离散元法应用现状
        1.2.4 总结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枣树修剪枝条特性研究
    2.1 枣树修剪枝条组织结构分析
    2.2 枣树修剪枝条力学特性研究
        2.2.1 样品采集与制备
        2.2.2 试验设备与方法
        2.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 枣树修剪枝条物理特性测定
        2.3.1 密度
        2.3.2 恢复系数
        2.3.3 摩擦系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粉碎装置的设计与核心零部件有限元分析
    3.1 总体设计要求
    3.2 装置组成与工作原理
    3.3 转子总成设计
        3.3.1 主轴参数确定
        3.3.2 甩刀的选型和设计
        3.3.3 锤爪运动过程分析
    3.4 粉碎腔体及筛板结构设计
        3.4.1 粉碎腔体设计
        3.4.2 筛板结构设计
    3.5 关键部件有限元分析
        3.5.1 主轴模态分析
        3.5.2 筛板静力学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离散元法的枝条粉碎过程仿真分析
    4.1 离散元法基本理论
        4.1.1 离散元法的接触模型理论
        4.1.2 常用的接触模型介绍
    4.2 枣树修剪枝条离散元模型参数选取
        4.2.1 基础参数选取及校核
        4.2.2 粘结参数选取及校核
    4.3 枣树修剪枝条离散元模型构建
        4.3.1 修剪枝条模型简化
        4.3.2 修剪枝条模型构建
    4.4 基于DEM的粉碎过程模拟研究
        4.4.1 粉碎装置模型的简化
        4.4.2 相关参数设置
        4.4.3 仿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粉碎装置性能试验研究
    5.1 粉碎装置试制与搭建
    5.2 试验目的、方法与材料
        5.2.1 试验目的
        5.2.2 试验方法
        5.2.3 试验材料、设备
    5.3 试验内容与方案
        5.3.1 试验评价指标
        5.3.2 粉碎性能结构参数试验内容
        5.3.3 粉碎性能工作参数试验内容
    5.4 粉碎性能结构参数试验结果与分析
        5.4.1 试验方案与结果
        5.4.2 结构参数对粉碎长度合格率影响分析
        5.4.3 结构参数对平均功率的影响分析
        5.4.4 最优结构组合参数的确定
    5.5 粉碎性能工作参数试验结果与分析
        5.5.1 试验方案与结果
        5.5.2 工作参数对粉碎长度合格率影响分析
        5.5.3 工作参数对平均功率影响分析
        5.5.4 最优组合工作参数确定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2)基于产能匹配的竹集成材生产线的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2 生产线规划设计与产能匹配
    2.1 生产线规划设计
        2.1.1 生产线规划设计的依据
        2.1.2 生产线规划设计的原则
        2.1.3 生产线规划设计的内容
        2.1.4 生产线平面布置流程和布局
        2.1.5 设备的平面布置
    2.2 生产工艺设计
        2.2.1 生产工艺设计的依据
        2.2.2 生产工艺设计的原则
        2.2.3 生产工艺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2.2.4 生产工艺设计的基本类型
    2.3 “生产线”与产能匹配
        2.3.1 设备产能
        2.3.2 产能匹配
    2.4 小结
3 竹集成材生产线规划初步设计
    3.1 竹集成材的概念、特点及加工工艺
        3.1.1 竹集成材的概念及竹集成材的形式
        3.1.2 竹集成材的特点及力学性能分析
    3.2 竹集成材加工工艺及生产设备
        3.2.1 竹集成材加工工艺
        3.2.2 竹集成材生产设备
    3.3 能源供应
        3.3.1 电能供应
        3.3.2 热能供应
        3.3.3 压缩空气能源供应
    3.4 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
        3.4.1 固废污染源及处理方式
        3.4.2 废水污染源及处理方式
        3.4.3 气废污染源及处理方式
        3.4.4 噪音污染源及处理方式
    3.5 物料的运输与贮存
        3.5.1 物料处理与物料特性
        3.5.2 物料的车间运输
        3.5.3 物料的贮存
    3.6 小结
4 基于产能匹配的竹集成材生产线规划设计案例
    4.1 背景介绍——福建JC竹业有限公司
    4.2 设计依据
        4.2.1 设计基础数据
        4.2.2 建设条件
        4.2.3 规划目标与设计要求
    4.3 项目所在地环境保护功能区划与排放标准
        4.3.1 环境保护功能区划
        4.3.2 污染物排放标准
    4.4 永安地区竹集成材生产基数调研
    4.5 福建JC竹业有限公司竹集成材生产线规划设计
        4.5.1 生产工艺流程
        4.5.2 各工序产能分析
        4.5.3 基于产能定位下的设备产能匹配分析
        4.5.4 基于产能匹配下的能源供应设备的匹配方案
        4.5.5 基于产能匹配下的污染源分析及处理措施
        4.5.6 基于产能匹配的竹集成材生产线规划整体设计方案
    4.6 不同产能目标情况下的匹配方案分析与对比
    4.7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建议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3)中密度纤维板纤维尺寸形态分布特点对流动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尺寸形态测量
        1.2.2 流动性测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粒径分布
    2.2 形态分布
    2.3 流动性分析
3 结论

(4)渤海国铜铁矿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地矿资源资料
    2.2 历史考古研究
    2.3 金属器物研究
3 研究思路
    3.1 研究方法论证
    3.2 研究实践路线
4 青铜生产研究
    4.1 采冶遗址调查研究
        4.1.1 古矿洞遗址
        4.1.2 铜冶炼遗址
    4.2 采冶样品检测分析
        4.2.1 矿石样品检测
        4.2.2 炉渣样品检测
        4.2.3 数据分析讨论
    4.3 合金制造遗物研究
        4.3.1 合金炉渣检测
        4.3.2 铜制遗物检测
        4.3.3 铜器无损检测
        4.3.4 成分聚类分析
    4.4 铜器生产小结
5 钢铁生产研究
    5.1 冶炼遗址研究
    5.2 冶炼遗物检测
    5.3 加工遗物研究
        5.3.1 大型遗址生产
        5.3.2 小型遗址生产
    5.4 钢铁生产小结
6 讨论及结论
    6.1 青铜生产体系
    6.2 钢铁生产体系
    6.3 研究结论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研究相关数据汇总
附录B 研究相关样品图例
    矿石样品
    炉渣样品
    金属样品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生物质物料特性与汽爆炼制过程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生物质资源及其炼制
        1.1.1 生物质资源利用现状
        1.1.2 生物质炼制必要性
    1.2 汽爆技术概述
        1.2.1 汽爆技术发展历程
        1.2.2 生物质汽爆过程与作用机理
        1.2.3 以汽爆为核心的生物质炼制及其优势
    1.3 生物质汽爆过程主要影响参数
        1.3.1 物料参数
        1.3.2 操作参数
        1.3.3 设备参数
        1.3.4 产品参数
    1.4 影响汽爆过程的生物质主要物料特性
        1.4.1 化学组成
        1.4.2 物理结构
        1.4.3 水分状态
        1.4.4 力学特性
        1.4.5 堆积密度
    1.5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2 汽爆过程热量传递与能耗分析
    2.1 前言
    2.2 汽爆过程多阶段热量传递模型构建
        2.2.1 气相驱替阶段
        2.2.2 气相渗透阶段
        2.2.3 气相蒸煮阶段
        2.2.4 气相爆破阶段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汽爆过程总能耗与单位质量干基耗气量
        2.3.2 汽爆过程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2.3.3 汽爆过程各部分能耗的关系
        2.3.4 常用汽爆条件下能耗检索图
    2.4 小结
3 汽爆过程水分迁移的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3 汽爆过程水分迁移模型建立
        3.3.1 气相驱替阶段
        3.3.2 气相渗透阶段
        3.3.3 气相蒸煮阶段
        3.3.4 气相爆破阶段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汽爆过程水分变化与汽爆后物料含水率
        3.4.2 汽爆过程各阶段水分之间的关系
        3.4.3 汽爆过程水分迁移影响因素分析
        3.4.4 汽爆过程水分迁移影响因素对汽爆效果的影响
        3.4.5 汽爆过程水分迁移、热量传递与反应之间的关系
    3.5 小结
4 生物质化学组分、多孔特性与汽爆过程的关系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种类生物质化学组分和多孔特性分析
        4.3.2 生物质化学组分和多孔特性对复水性能的影响
        4.3.3 生物质化学组分和多孔特性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4.3.4 生物质化学组分和多孔特性对汽爆效果的影响
    4.4 结论
5 生物质水分状态与汽爆过程的关系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2.3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秸秆复水过程水分状态变化规律
        5.3.2 秸秆复水过程水分分布位点
        5.3.3 秸秆复水过程水分状态定量关系
        5.3.4 秸秆水分状态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5.3.5 秸秆水分状态对汽爆过程和汽爆效果的影响
    5.4 小结
6 生物质力学特性与汽爆过程的关系
    6.1 前言
    6.2 汽爆过程细胞力学模型构建
        6.2.1 聚合物弹性力学基本原理与细胞壁结构
        6.2.2 汽爆过程细胞内压与体积关系的建立
        6.2.3 汽爆过程细胞内压与温度关系的建立
    6.3 结果与讨论
        6.3.1 植物细胞理论临界爆破压力
        6.3.2 植物细胞理论临界爆破压力影响因素分析
        6.3.3 汽爆过程植物细胞应力-应变关系
        6.3.4 汽爆过程化学-应力耦合效应
    6.4 结论
7 生物质堆积密度与汽爆过程的关系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实验材料
        7.2.2 实验仪器
        7.2.3 实验方法
    7.3 结果与讨论
        7.3.1 生物质堆积密度与汽爆设备装料系数的关系
        7.3.2 装料参数对汽爆过程的影响
        7.3.3 装料参数对汽爆秸秆处理效果的影响
        7.3.4 汽爆装料参数优化策略
    7.4 小结
8 药用植物汽爆炼制过程的研究
    8.1 前言
    8.2 材料与方法
        8.2.1 实验材料
        8.2.2 实验仪器
        8.2.3 实验方法
    8.3 结果与讨论
        8.3.1 汽爆黄芪多孔特性分析
        8.3.2 汽爆黄芪多孔特性与皂苷提取过程的关系
        8.3.3 汽爆强化植物性多孔介质提取传质机理
        8.3.4 混合介质汽爆强化植物热敏性成分提取的研究
    8.4 小结
9 生物质多孔特性在生物质炼制工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9.1 前言
    9.2 生物质固体物料本征结构多孔特性
    9.3 生物质多孔特性与生物质汽爆炼制过程的关系
    9.4 小结
10 结论与展望
    10.1 全文总结示意图
    10.2 结论
    10.3 创新点
    10.4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目录
附录 论文中图的对应参数
致谢

(6)秸秆压块成型因素与压模腔体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秸秆压块的压缩特性研究
    2.1 试验因素
    2.2 试验材料
    2.3 压缩试验台设计与搭建
    2.4 秸秆压缩特性
    2.5 压缩模型
    2.6 比能耗
    2.7 小结
第三章 秸秆压块的应力松弛特性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 压块松弛特性
    3.3 松弛模型
    3.4 小结
第四章 秸秆压块的压模腔体影响试验研究
    4.1 成型原理与材料
    4.2 试验台设计
    4.3 压模力学分析
    4.4 模孔影响试验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秸秆压块压缩成型有限元数值模拟
    5.1 有限元理论
    5.2 压缩成型过程的有限元分析
    5.3 压缩过程模具有限元分析结果
    5.4 小结
第六章 秸秆压块中试试验研究
    6.1 试验原料
    6.2 试验台搭建
    6.3 试验结果及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基于刨花尺寸/施胶系统的刨花板性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我国刨花板的行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1.1.1 我国刨花板的行业发展现状
        1.1.2 我国刨花板行业存在的问题
    1.2 我国刨花板的未来发展
    1.3 国内外拌胶技术及系统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拌胶技术及系统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施胶技术及系统的研究现状
    1.4 施胶量、刨花板密度和刨花尺寸的国内外研究
        1.4.1 施胶量的国内外研究
        1.4.2 刨花形态对板材性能的影响
        1.4.3 刨花板密度对板材性能的影响
        1.4.4 数学模型在刨花板研究中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意义
2 刨花尺寸、流动性和团聚度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仪器
    2.3 试验方法与参数
        2.3.1 试验方法
        2.3.2 木质散碎物料的评价方法
        2.3.3 测定方法与参照标准
    2.4 结果和分析
        2.4.1 Carr流动性指数
        2.4.2 HR评定团聚度
        2.4.3 刨花的筛分值
        2.4.4 讨论和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立式施胶系统施胶效果与刨花板板材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和主要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试验设计
        3.3.2 测定方法
    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3.4.1 破碎度结果分析与讨论
        3.4.2 施胶均匀性结果分析与讨论
        3.4.3 板材力学性能结果分析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刨花尺寸、施胶量及密度对刨花板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及仪器
    4.3 试验方法
        4.3.1 试验设计
        4.3.2 试验方法
    4.4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4.1 刨花尺寸测定结果
        4.4.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4.4.2.1 正交试验结果
        4.4.4.2 正交试验结果的直观与方差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刨花板力学性能的预测模型及分析
    5.1 引言
    5.2 试验方法
    5.3 基于施胶量、密度、刨花尺寸的预测模型建立
        5.3.1 估计参数
        5.3.2 多元回归方程的统计检验
        5.3.3 预测误差率
    5.4 结果分析
        5.4.1 刨花尺寸对静曲强度的影响
        5.4.2 刨花尺寸对弹性模量的影响
        5.4.3 刨花尺寸对刨花板内结合强度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及目录清单
致谢

(8)Carr指数法在评价木质散碎物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原料
    2.2 仪器设备
    2.3 试验方法与参数
        2.3.1 木质散碎物料的评价方法
        2.3.2 测定方法与参照标准
3 结果和分析
    3.1 Carr流动性指数
    3.2 HR评定团聚度
    3.3 讨论和分析
4 结论

(9)秸秆块压缩性能及流变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
    1.2 农业纤维物料压缩理论研究进展
        1.2.1 农业纤维物料压缩过程的研究
        1.2.2 国内外对压缩理论试验研究概况
    1.3 农业秸秆压缩理论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3.1 农业秸秆压缩流变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1.3.2 农业秸秆压缩设备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秸秆压缩规律试验研究
    2.1 试验材料、方法及装置
        2.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2 试验装置
    2.2 稻、麦、玉米秸秆压缩过程中应力—应变分析
        2.2.1 相同进料量下不同秸秆应力—应变规律分析
        2.2.2 不同进料量下不同秸秆应力—应变规律分析
        2.2.3 不同秸秆压缩应力—应变方程分析
        2.2.4 不同秸秆应力—应变数学模型相关参数分析
    2.3 切碎秸秆压缩过程中应力—应变分析
        2.3.1 不同切碎长度水稻秸秆应力—应变规律分析
        2.3.2 相同切碎长度水稻秸秆应力—应变规律分析
        2.3.3 切碎秸秆压缩应力—应变方程分析
        2.3.4 切碎秸秆压缩应力—应变模型参数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秸秆压缩过程应力松弛特性试验研究
    3.1 试验材料、方法及装置
        3.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2 试验装置
    3.2 应力松弛模型的选择
    3.3 稻、麦、玉米秸秆压缩过程应力松弛分析
        3.3.1 不同进料量不同秸秆压缩过程应力松弛特性分析
        3.3.2 相同进料量不同秸秆压缩过程应力松弛特性分析
        3.3.3 不同秸秆压缩过程应力松弛方程分析
        3.3.4 不同秸秆压缩过程应力松弛模型相关参数分析
    3.4 切碎秸秆压缩过程应力松弛分析
        3.4.1 不同切碎长度秸秆压缩过程应力松弛分析
        3.4.2 相同切碎长度秸秆压缩过程应力松弛分析
        3.4.3 切碎秸秆压缩过程应力松弛方程分析
        3.4.4 切碎秸秆压缩过程应力松弛模型相关参数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压缩秸秆块蠕变特性的试验研究
    4.1 试验材料、方法及装置
        4.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2 试验装置
    4.2 稻、麦和玉米秸秆压块后蠕变特性研究
        4.2.1 相同进料量下不同秸秆压块后蠕变特性分析
        4.2.2 不同进料量不同秸秆压块后蠕变特性分析
        4.2.3 不同秸秆压块后蠕变模型分析
        4.2.4 不同秸秆块蠕变本构方程参数分析
    4.3 切碎秸秆压块后蠕变特性分析
        4.3.1 不同切碎长度秸秆压块后蠕变特性分析
        4.3.2 相同切碎长度秸秆压块后蠕变特性分析
        4.3.3 切碎秸秆压块后蠕变模型分析
        4.3.4 切碎秸秆压块后蠕变模型相关参数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日光温室秸秆块墙体蠕变过程分析
    5.1 试验设计
    5.2 结果与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撰写发表的论文及着作

(10)针叶树材细胞裂解机理及超细木粉制备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超细木粉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1.2.1 国外超细木粉制备方法研究
        1.2.2 国内超细木粉制备方法研究
        1.2.3 国内超细木粉的生产现状
    1.3 超细木粉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
    1.4 课题的来源、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超细木粉细胞裂解理论的研究
    2.1 试验原料
    2.2 锯屑颗粒内裂纹形成原因
        2.2.1 外力作用产生微裂纹的分析
        2.2.2 木材生长产生微裂纹行为的模拟分析
    2.3 加工原料的整体细胞裂解分析
        2.3.1 应用断裂力学计算细胞破壁力
        2.3.2 应用结构力学计算细胞破壁力
    2.4 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超细木粉的粉碎原理及力场分析
    3.1 超细木粉加工设备结构构成
    3.2 超细木粉粉碎原理及粉碎力场分析
        3.2.1 粉碎原理分析
        3.2.2 粉碎力场分析
    3.3 磨削箱粉碎原理
        3.3.1 粉碎过程矩阵模型
        3.3.2 磨削箱结构分析
        3.3.3 切削轴组件的设计方法
    3.4 本章小结
4 超细木粉的分离与分级
    4.1 超细木粉分离器的选用
    4.2 超细木粉旋风分离器基本工作原理
        4.2.1 分离器中的气体流态
        4.2.2 微元的旋转流动
    4.3 旋风分离器结构分析
    4.4 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计算
    4.5 旋风分离器压降计算
        4.5.1 经验模型
        4.5.2 建立在耗散损失上的模型
        4.5.3 气体流场模拟
    4.6 颗粒流动模拟
        4.6.1 颗粒运动分析
        4.6.2 颗粒运动轨迹模拟
    4.7 木粉收集箱的设计方法
        4.7.1 超细粉体减压分级原理
        4.7.2 木粉收集箱的结构
    4.8 本章小结
5 超细木粉加工目数与细胞裂解间的关系
    5.1 木粉的目数与细胞裂解形态的相关性分析
    5.2 不同目数木粉形态比较分析
        5.2.1 传统木粉目数与细胞裂解间的关系
        5.2.2 超细木粉目数与细胞裂解间的关系
    5.3 木粉目数与加工工艺的相关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木粉颗粒物性的实验研究
    6.1 木粉颗粒的统计粒径
    6.2 木粉的堆积密度
    6.3 木粉颗粒的团聚性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木材散碎物料基本堆积特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密植枣园枝条粉碎还田机粉碎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D]. 雷世博.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2]基于产能匹配的竹集成材生产线的规划设计研究[D]. 宋菲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3]中密度纤维板纤维尺寸形态分布特点对流动性的影响[J]. 刘新宇,李智,丁涛,朱南峰,陈秀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9(12)
  • [4]渤海国铜铁矿冶技术研究[D]. 李辰元. 北京科技大学, 2019(06)
  • [5]生物质物料特性与汽爆炼制过程关系的研究[D]. 隋文杰.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16(11)
  • [6]秸秆压块成型因素与压模腔体的优化研究[D]. 郭磊. 中国农业大学, 2016(08)
  • [7]基于刨花尺寸/施胶系统的刨花板性能影响研究[D]. 常薇薇. 北京林业大学, 2016(10)
  • [8]Carr指数法在评价木质散碎物料中的应用[J]. 常薇薇,闫承琳,李黎. 木材加工机械, 2015(05)
  • [9]秸秆块压缩性能及流变特性研究[D]. 闫翠珍.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10]针叶树材细胞裂解机理及超细木粉制备方法的研究[D]. 杨冬霞. 东北林业大学, 2013(02)

标签:;  ;  ;  

木材碎料的基本堆垛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