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质量监测报告

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质量监测报告

一、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质量监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秦东海[1](2021)在《我国体医融合服务模式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倪杰[2](2021)在《城市社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以J省C市社区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陈月[3](2020)在《居住型历史街区保护的社会影响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居住型历史街区是以地方居民“日常生活场所”为主体的文化遗产类型。它的价值不仅在于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要素,更在于两者在时空历史上的长期积淀与合并,共同构成一个社会及其文化身份的空间结构与场所精神。然而,在当今快速的社会经济进程、文化商品化浪潮以及普遍“绅士化了的”城市发展战略下,居住型历史街区正在变得越来越不适合人们的日常生活。许多避免了大规模物质更新的街区,依旧陷入了“物质空间衰败-原住居民流失-旅游商业扩张-生活空间萎缩-原住居民继续流失”的恶性循环。究其原因,传统的历史街区保护以物质性干预为主,缺乏应对活态遗产兴衰周期的社会发展政策。面对数量庞大的危旧民居与老年贫困人口,仅靠有限的保护资金“外部输血”,无法扭转地方社会的整体衰落趋势。如何通过社会维度的保护干预管理及其介入标准体系的构建,为恢复和强化地方社会的“内部造血”能力提供必要的支持,是我国居住型历史街区保护亟待开展的课题。本文基于10个综合研究案例的社会调查分析与内在规律探索,引入并改造适用于我国居住型历史街区的“社会影响评价”(Social Impact Assessment,SIA)体系。并且,通过1个深入研究案例的实证应用,论证该评价体系的有效性。这不仅包括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社会影响“监测、分析与管理”,而且还包括日常的遗产监测与维护。最终,通过对地方社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维护,重构社会发展与遗产保护、经济发展之间的长效互惠机制,以期实现居住型历史街区的综合可持续发展。更具体而言:(1)在理论研究部分:首先,运用社会空间理论,提取居住型历史街区作为地方社群日常生活场所的“人口、住房、设施、产业、关系”5大要素。然后,横向分析各要素的类型与特征,纵向归纳各要素的历史演化规律。最后,引入与5大要素相对应的生命周期理论。并结合我国东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提出针对我国居住型历史街区的“四阶段”生命周期理论。在解析其共性化“生命历程”的基础上,构建其作为开放式“小型人居系统”的“社会+空间”演化模型。(2)在体系构建部分:首先,基于10个案例的社会问题调查、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制定、问题与目标双导向的保护干预策略设计、以及地方社会发展的外部约束条件,得出“保护干预-社会结果”的“SIA框架”;其次,通过既有经验借鉴、专业术语衔接与居民需求调查,构建“SIA指标矩阵”、“SIA指标简表”以及“SIA指标详表”。这分别对应保护规划评估的“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要求,以及规划实施过程中的SIA工作“检查表”;最后,将一般性的SIA程序与保护规划过程相结合,深化每一个步骤的SIA内容,解析参与居住型历史街区保护SIA的主体与机制。同时,基于全范围的文献检索与方法评述,梳理适用于我国居住型历史街区保护的SIA技术方法菜单。并基于对技术方法背后的价值观辨析,选取其中的“情景规划”和“成本-收益”分析进行方法适用性改造。(3)在实证研究部分,应用本文构建的SIA技术方法体系,对平江历史街区开展规划实施前的“方案评价”与规划实施后的“绩效评价”。首先在方案评价中,聚焦旅游开发背景下,不同的设施布局方案与游客步行交通可能对住区安宁造成的影响。具体运用情景规划方法、大数据采集、GIS软件与智能体仿真软件,模拟两个备选方案的设施布局与穿越式交通情况,从而辅助最优方案的选择。此外,针对这些问题还提出了动静分区、文化交互与交通安宁化的规划设计策略;其次在绩效评价中,聚焦历史保护对人口迁居的影响。具体基于“迁居行为”与“迁居意愿”相分离的研究框架,综合运用定性分析、指标评价与多元回归模型的技术方法,解析居民迁居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与迁居意愿的显着影响因素。然后,分析政府与居民主体的“成本”和“收益”,得出地方居民丧失通过市场机制快速改善自身住房条件的“机会成本”的结论。最后,回归生命周期理论,得出降低自主更新动力、阻碍要素健康流动、固化路径依赖的产权制度壁垒问题。并且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产权制度创新下的人口疏散和引入策略,以及基于“更新单元”划定的规划行动计划、社会政策保障与空间设计示例。(4)在结论与展望部分,首先,总结我国居住型历史街区保护的社会效果、主要社会影响产生的机制、以及针对这些问题与机制的社会发展政策。其次,归纳本研究的创新点,包括:提炼了我国居住型历史街区的社会空间要素与生命周期规律;构建了适用于我国居住型历史街区保护的SIA技术方法体系;并且将其应用于实证案例的方案评价与绩效评价中,从而论证了该技术方法体系的有效性。最后,提出充实研究案例、完善技术方法与拓展研究内容的展望,并提出对典型案例进行长期跟踪的研究计划,以期形成从“截面”到“历时”的深入研究案例。

李倩[4](2020)在《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在分析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对近几年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深入了解江苏省分级诊疗政策、双向转诊、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情况,寻找江苏省深化医疗改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将国外各国经验与江苏省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完善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也为全国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运用罗伯茨模型从控制项目、中间绩效措施以及绩效实施目标三方面共11维结构对各国医疗服务体系现状进行分析;运用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泰尔系数和卫生资源密度指数(HRDI)对江苏省医疗卫生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进行公平性研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lmquist指数对江苏省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率进行纵向、横向分析。研究结果:1.系统梳理了美国、英国、日本、古巴、泰国五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历史沿革以及现状,得出以下启示:分级诊疗制度的必要性;明确政府及市场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定位;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实行家庭医生制度,限制患者就医选择;重视医疗服务质量,亟须信息公开。2.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1)配置现状:江苏省各项资源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床位数量平稳上升,共增加99229张,增长率为25.3%;医疗机构数量上涨1233个,增长3.85%;卫生工作者共增加149696名,增长率为25.4%;政府财政补助收入增加171亿元,增长率为83.5%;医疗机构总支出费用5年内增长1074亿元,增长率达到56.2%;2018年医护比例为1:1.114;基层医疗机构占医疗机构总数的比例超过90%,医院拥有的床位数量及增速远超基层医疗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均在增加,但诊疗人次比例失衡加重;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率都低于1.5%。(2)配置公平性:江苏省基础医疗资源的配置整体上是公平的,按地域配置的公平性机构数>床位数>卫生工作者,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床位>卫生工作者>医疗机构,整体上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高于按地域配置的公平性,公平程度苏中>苏南>苏北。苏南、苏中、苏北的基础医疗资源密度指数均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其中苏北地区的医疗机构密度指数最高,苏南地区床位数和卫生工作者密度指数最高。卫生财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不高,按地域分配相对不公平,按人口配置比较公平,苏北地区财政补助收入的公平性最差,苏南地区的总支出费用公平性最差。南京市的HRDI和增长速度都远高于省内平均水平和其他城市,苏北地区各市的HRDI值最低。(3)配置效率: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较高,2018年综合效率达到0.947,DEA有效的城市共有9个,分别是南京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泰州市、徐州市、淮安市、盐城市、宿迁市,DEA结果弱有效的城市有镇江市、扬州市,DEA结果无效的城市有无锡市和连云港市。2014-2018年江苏省tfpch均小于1,技术变化和纯技术效率变化在降低,除南京市和扬州市其余11座城市的的全要素生产率有下降的情况,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有下降的趋势。研究结论:1.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1)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形成;(2)卫生资源总量稳定增长,结构合理性欠缺;(3)卫生资源配置总体公平,地域间差异较大;(4)卫生资源效率整体较高,部分城市需要调整;(5)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技术效率亟待提高。2.结合国外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2)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构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3)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和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4)促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疗保险政策杠杆作用:(5)建立居民健康信息库,推进“互联网+医疗”;(6)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夯实分级诊疗根基;(7)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闫蕊[5](2020)在《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评估研究》文中认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今既作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又是国有土地使用权进行划拨、出让的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作为案例,对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进行评估,通过评价控规编制情况、实施状况和管理情况,分析控规不能实施的原因,给出优化策略,指导后续控规编制工作。文章首先在绪论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展开细致调查,确定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根据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确定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内容。然后主要对理论基础和案例进行研究,根据研究当前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发展情况和案例实践,认为控规实施评估应是全过程、全方面的,应该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评估的编制情况、实施情况、实施效果和实施管理进行评估。本文以规划有效性、管控内容的实现、实施后效果和规划管理管理为出发点,从四个层面对双井街道控规实施评估的展开研究。一、规划编制,包括内部合理性和外部有效性;二、规划实施情况,包括规划的实施率,强制性指标实施情况和引导性指标实施情况,三、实施成效,即以公众评价满意度衡量控规实施成效;四、实施管理,包括北京市层面实施管理和街道层面实施管理。本文尝试构建一套完整的实施评估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对双井街道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评估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先定量后定性的研究方法,对评估指标赋权重和打分,再对每项具体结果做具体的问题分析和成因总结,进而从控规编制、控规实施、控规实施成效和控规管理等角度提出优化策略。

王慧敏,金慧,陈冰冰,孔庆鑫,沈林海,曹阳[6](2020)在《2017年-2018年杭州市基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杭州市基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现状,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提供基础数据,预防控制医院感染事件。方法采用现场采样和监测方法,于2017年-2018年对杭州市基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2017年-2018年杭州市基层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监测总体合格率为93.2%(5 979/6 413),不同项目消毒灭菌质量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液、空气、压力蒸汽灭菌器、无菌用品、医疗器械残留血和紫外线灯合格率较高,医务人员手、污水、治疗用水和内镜合格率较低; 2017年与2018年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17年高于2018年;区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与民营医院的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区级医院的合格率较高(96.1%),而民营医院的合格率较低(90.6%)。结论杭州市基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总体较高,需加强医务人员手、污水、治疗用水和内镜的知识培训与监测工作。

陈志坤[7](2020)在《城市青年社区的医疗服务设计研究 ——以广州Y0U+青年社区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各种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快速扩张的城市青年社区行业,城市青年社区的管理者大多数是提供了娱乐、零售、办公、厨房、影音等偏娱乐、社交的服务,但很少会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当居住在城市青年社区的青年住户们产生医疗需求时,城市青年社区无法第一时间提供保障服务,从而影响了青年住户们的生活质量和居住体验。本课题研究现有城市青年社区医疗服务模式,运用服务设计相关理论与方法,构建新的城市青年社区医疗服务模式。首先,本文对城市青年社区医疗服务以及服务设计相关理论进行概述,以服务设计的理论作为基础,对现有城市青年社区内医疗服务流程进行梳理与分析,挖掘青年住户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用户访谈等方法对城市青年社区的目标用户进行研究与分析,得到医疗服务需求场景。其次,运用服务设计的方法和原则,通过对城市青年社区整体环境调研、入住观察记录青年住户的患病行为以及对用户在遇到医疗需求的处理方式、流程和接触点进行梳理,挖掘城市青年社区住户的医疗服务需求点,并结合青年住户的生活方式与患病行为特点,发现问题,合理的结合服务流程和痛点分析,转变为设计机会点,再通过构建用户角色模型、用户旅程地图、利益相关者地图,对城市青年社区医疗服务流程进行需求分析,洞悉设计机会点。最后,以“YOU医生”手机端设计和产品终端设计为例,对上述研究进行设计实践,设计出了城市青年社区医疗服务系统的服务原型和产品终端模型,并通过可用性测试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王冲,吴起新,陆墨原,孙燕群,韦丽,张守刚[8](2019)在《南京市基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2015-2017年南京市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与感染控制能力,为医疗机构消毒与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现场采集基层医疗机构手术室、ICU、新生儿室等重点科室样品,送实验室进行检测。结果 2015-2017年南京市基层医疗机构共监测样品8 710份,合格8 297份,总合格率95. 26%。其中污水合格率最低,为69. 60%,使用中消毒液监测合格率最高,为99. 57%。二级、一级及无级别医疗机构的合格率分别为96. 96%、93. 69%和96. 51%。结论 2015-2017年南京市基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控制整体较好,室内空气和污水合格率较低,相关科室应加强监控与规范管理。

张雪琴,彭雷,陈平[9](2019)在《完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体系 建设新时代体育强省》文中认为近年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江苏群众体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市民"想健身""爱健身""会健身"的健身需求,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探索符合省情实际的科学健身发展路径,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江苏特色的新时代体育强省。一、完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体系是现实的迫切要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把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标志性事业,对亿万人

钱丹,赵丽仙,王缓,何益新,苏虹[10](2019)在《2008~2018年安徽铜陵市部分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铜陵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方法将2008~2018年铜陵市部分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年共采样9 191份,平均合格率为94. 32%,合格率随年度呈上升趋势。各级医疗机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 57,P <0. 05)。监测项目中医护人员手合格率最低(88. 88%),项目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 59,P <0. 05)。结论铜陵市各级医疗机构合格率随年度呈上升趋势,但医护人员手卫生问题需引起重视。

二、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质量监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质量监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3)居住型历史街区保护的社会影响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现实问题:居住型历史街区的地方社会衰落
        1.1.2 思想转型:重视原住民权利与地方社会发展
        1.1.3 研究兴起:历史保护干预对地方社会的影响
    1.2 相关研究进展
        1.2.1 国际遗产保护思想变迁
        1.2.2 我国历史保护体系演化
        1.2.3 国内外社会影响评价研究
        1.2.4 总结评述
    1.3 相关概念辨析
        1.3.1 社会影响
        1.3.2 社会影响评价
        1.3.3 居住型历史街区
    1.4 研究案例选择
        1.4.1 选择标准
        1.4.2 选择结果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方法与思路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居住型历史街区的社会空间属性与生命周期规律
    2.1 社会空间属性解析
        2.1.1 本质属性:地方社会群体的日常生活场所
        2.1.2 固有属性:地方社会活力的生命周期性
        2.1.3 特有属性:地方社会演变的系统开放性
    2.2 社会空间要素的横向类型与特征
        2.2.1 评价要素提取
        2.2.2 核心人口要素
        2.2.3 主体住房要素
        2.2.4 配套设施要素
        2.2.5 嵌套产业要素
        2.2.6 结构性关系要素
    2.3 社会空间要素的纵向历史演化规律
        2.3.1 人口要素的周期性迁移与置换
        2.3.2 物质要素的周期性老化与更新
        2.3.3 产业要素的周期性升级与淘汰
        2.3.4 关系要素的周期性聚散与重组
    2.4 生命周期理论引入
        2.4.1 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2.4.2 人口变迁: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2.4.3 物质老化:建筑与设施的寿命
        2.4.4 产业兴衰: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4.5 住区更新:邻里生命周期理论
    2.5 生命周期理论构建
        2.5.1 居住型历史街区的生命周期阶段划分
        2.5.2 居住型历史街区的生命周期共性历程
        2.5.3 居住型历史街区的生命周期演化模型
    2.6 第二章小结
第三章 居住型历史街区保护的社会影响评价(SIA)框架
    3.1 生命周期理论下的历史保护SIA原理
        3.1.1 历史保护干预:延长或恢复街区的优势生命阶段
        3.1.2 社会影响评价:辅助保护干预维护地方社会发展
        3.1.3 技术方法体系:指标监测、问题分析、干预管理
        3.1.4 框架构建思路:问题调查、目标制定与策略设计
    3.2 基于“问题”调查的SIA分析要素提取
        3.2.1 案例调查概述
        3.2.2 人口红利流失的分析要素
        3.2.3 住房条件恶化的分析要素
        3.2.4 设施供给不足的分析要素
        3.2.5 产业盲目扩张的分析要素
        3.2.6 关系治理困境的分析要素
    3.3 基于“目标”制定的SIA监测要素提取
        3.3.1 社会可持续发展
        3.3.2 人口可持续活力的监测要素
        3.3.3 住房可持续更新的监测要素
        3.3.4 设施可持续更新的监测要素
        3.3.5 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监测要素
        3.3.6 关系可持续治理的监测要素
    3.4 “问题”与“目标”双导向的SIA管理要素提取
        3.4.1 人口引导策略中的SIA管理要素
        3.4.2 住房修缮策略中的SIA管理要素
        3.4.3 设施更新策略中的SIA管理要素
        3.4.4 产业发展策略中的SIA管理要素
        3.4.5 关系治理策略中的SIA管理要素
    3.5 基于综合可持续发展的SIA管理要素补充
        3.5.1 遗产地综合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
        3.5.2 社会子系统发展的外部约束条件
    3.6 我国居住型历史街区保护的SIA框架构建
    3.7 第三章小结
第四章 居住型历史街区保护的社会影响评价(SIA)指标
    4.1 SIA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类型与思路
        4.1.1 SIA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4.1.2 SIA指标体系的三种类型
        4.1.3 SIA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4.2 既有经验借鉴:SIA相关的指标体系
        4.2.1 SIA相关指标体系概述
        4.2.2 SIA相关指标体系的结构分类
        4.2.3 SIA相关指标体系的内容梳理
    4.3 专业术语衔接:相关文献、法规与标准
        4.3.1 相关研究文献的关键词簇分析
        4.3.2 相关法律法规的高频词汇排列
        4.3.3 相关技术标准的专业术语提取
    4.4 居民需求研究:需求调查、分析与评估
        4.4.1 第一步:基于问卷的需求调查
        4.4.2 第二步:基于理论的需求分析
        4.4.3 第三步:价值导向的需求评估
    4.5 居住型历史街区保护的SIA指标体系设计
        4.5.1 规划实施评估:基于指标穷尽的“SIA指标详表”
        4.5.2 五年一评估:基于指标筛选的“SIA指标简表”
        4.5.3 一年一体检:基于指标整合的“SIA指标矩阵”
    4.6 居住型历史街区保护的SIA重点指标量化
        4.6.1 控制性指标:居住用地面积比重≥40%
        4.6.2 控制性指标:产业用地面积比重≤30%
        4.6.3 引导性指标:居住用地总面积≥12 公顷
        4.6.4 引导性指标:60 岁以上人口比重≤35%
        4.6.5 引导性指标:社会住房数量比重≤50%
        4.6.6 引导性指标:户均住房使用面积≥30m~2
    4.7 第四章小结
第五章 居住型历史街区保护的社会影响评价(SIA)方法
    5.1 SIA方法体系的应用原则、类型与步骤
        5.1.1 SIA的五项基本原则
        5.1.2 SIA的三种应用类型
        5.1.3 SIA的六大核心步骤
    5.2 保护规划过程中的SIA程序与内容
        5.2.1 保护规划过程中的SIA程序
        5.2.2 保护规划过程中的SIA内容
    5.3 保护规划过程中的SIA主体与机制
        5.3.1 保护规划过程中的SIA主体
        5.3.2 保护规划过程中的SIA机制
    5.4 保护规划过程中的SIA技术方法
        5.4.1 保护规划适用的SIA技术方法菜单
        5.4.2 SIA技术方法背后的价值观辨析
    5.5 方案评价技术:“情景规划”方法
        5.5.1 “情景规划”方法的原理概述
        5.5.2 居住型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情景规划”
        5.5.3 居住型历史街区的人口迁居“情景规划”
        5.5.4 其他适用的情景规划方案模拟技术菜单
    5.6 绩效评价技术:“成本‐收益”分析
        5.6.1 “成本‐收益”分析的原理概述
        5.6.2 居住型历史街区保护的“成本-收益”界定
        5.6.3 居住型历史街区保护的“成本-收益”梳理
        5.6.4 居住型历史街区保护的“成本-收益”分摊
        5.6.5 居住型历史街区保护的“成本-收益”权重
    5.7 第五章小结
第六章 实施前评价:旅游开发对住区安宁的影响预测
    6.1 基线研究:保护与开发历程及其实施情况
        6.1.1 保护区划定与现状摸底(1980 年代)
        6.1.2 旅游主导的复兴策略(1990‐1999 年)
        6.1.3 先导试验性工程实施(2000‐2010 年)
        6.1.4 用地调整与商业扩张(2011 年至今)
    6.2 影响识别:居民态度调查与社会空间变化
        6.2.1 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态度调查
        6.2.2 居民通勤交通与街巷空间的变化
        6.2.3 居民休闲游憩与公共空间的变化
    6.3 影响限定:相关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确定
        6.3.1 正面与负面旅游影响综述
        6.3.2 住区设计原则与法律规范
        6.3.3 游客步行与旅游线路规划
        6.3.4 主客冲突的规划设计策略
    6.4 影响分析:数据搜集与情景规划关键因素
        6.4.1 研究框架、数据来源与仿真软件
        6.4.2 基于大数据热力图的设施布局分析
        6.4.3 基于规划设计标准的设施规模分析
        6.4.4 基于大数据核密度的人流高峰分析
    6.5 影响评价:步行仿真与情景规划方案模拟
        6.5.1 路径选择概率与现状模拟
        6.5.2 多方案模拟、对比与选择
    6.6 策略设计:动静分区、文化交互与交通管制
        6.6.1 动静分区:旅游设施集中与交通管制
        6.6.2 文化交互:社区中心公共空间的共享
        6.6.3 交通管制:住区安宁化与旅游标识体系
    6.7 第六章小结
第七章 实施后评价:保护规划对人口迁居的影响实证
    7.1 基线研究:人口规划历程及其实施效果
        7.1.1 新城建设与古城人口疏散(1980‐1999 年)
        7.1.2 旅游开发与街区人口搬迁(2000‐2017 年)
        7.1.3 古宅修缮与街区人口腾退(2018 年至今)
    7.2 影响识别:社会空间变化与典型案例分析
        7.2.1 街区的社会空间特征整体变化
        7.2.2 典型案例的社会空间演化分析
    7.3 影响限定:实施前后对比与研究问题提出
        7.3.1 规划实施前的地方社会状况(1988 年)
        7.3.2 规划实施后的地方社会状况(2018 年)
        7.3.3 基于前后对比的主要社会影响限定
        7.3.4 历史街区相关的人口迁居研究综述
    7.4 影响分析:人口自发迁居的主导因素
        7.4.1 理论与方法:迁居决策模型与多元回归分析
        7.4.2 迁居行为分析:住房产权与交易制度壁垒的决定性作用
        7.4.3 迁居意愿分析:住房条件及是否有旅游收入的显着因素
        7.4.4 人口演化趋势:本地老年贫困人口与外地流动人口聚居
    7.5 影响评价:利益相关者的“得”与“失”
        7.5.1 公共部门的成本与收益
        7.5.2 地方居民的成本与收益
        7.5.3 补偿地方居民损失的机会成本
    7.6 策略设计:以“外部输血”促“内部造血”
        7.6.1 问题分析:内在更新动力丧失且流动性受阻
        7.6.2 整体策略:产权制度创新,人口双向引导
        7.6.3 基础工作:建立信息系统,划定更新单元
        7.6.4 行动计划:更新单元分类,判断优先次序
        7.6.5 实施保障:人口双向引导,社会政策保障
        7.6.6 方案设计:住房产权创新,空间设计示例
    7.7 第七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8.1.1 主要结论
        8.1.2 创新点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2.2 分级诊疗
        1.2.3 家庭医生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1.2.4 医疗机构
        1.2.5 医联体
        1.2.6 卫生资源配置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简要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1.5.1 研究方法
        1.5.2 资料来源
    1.6 创新性与不足
        1.6.1 创新性
        1.6.2 不足
第2章 国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2.1 发达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2.1.1 美国
        2.1.2 英国
        2.1.3 日本
    2.2 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2.2.1 古巴
        2.2.2 泰国
    2.3 五个国家的特点及经验启示
        2.3.1 特点
        2.3.2 经验启示
第3章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3.1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
    3.2 江苏省分级诊疗制度研究
        3.2.1 分级诊疗制度探索历程
        3.2.2 分级诊疗政策措施分析
    3.3 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3.3.1 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3.3.2 医疗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3.3.3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3.4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障碍
        3.4.1 医疗服务参与者角度
        3.4.2 现有政策措施角度
        3.4.3 医疗资源配置方面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4.1.2 卫生资源总量稳定增长,结构合理性欠缺
        4.1.3 卫生资源配置总体公平,地域间差异较大
        4.1.4 卫生资源效率整体较高,部分城市需要调整
        4.1.5 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技术效率亟待提高
    4.2 建议
        4.2.1 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
        4.2.2 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构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
        4.2.3 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和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4.2.4 促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疗保险政策杠杆作用
        4.2.5 建立居民健康信息库,推进“互联网+医疗”
        4.2.6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夯实分级诊疗根基
        4.2.7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2.4 研究框架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控规评估研究综述
        1.3.2 国内控规研究综述
        1.3.3 研究评述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案例研究
    2.1 概念界定
        2.1.1 城市规划评估
        2.1.2 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评估
    2.2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产生与发展
        2.2.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产生背景
        2.2.2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发展阶段
        2.2.3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发展趋势
    2.3 控规实施评估相关理论
        2.3.1 规划评估理论
        2.3.2 政策评估理论
    2.4 案例研究
        2.4.1 国外经验借鉴
        2.4.2 国内经验借鉴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评估体系构建
    3.1 评估原则与思路
        3.1.1 评估原则
        3.1.2 评估内容
        3.1.3 设计思路
    3.2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3.2.1 控规编制评估
        3.2.2 控规实施评估
        3.2.3 控规实施成效评估
        3.2.4 控规管理评估
        3.2.5 控规评估指标体系
    3.3 实施评估方法
        3.3.1 已有实施评估方法
        3.3.2 本文评估方法选择
        3.3.3 指标权重计算
        3.3.4 指标量化
    3.4 评估结果判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井街道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评估实证研究
    4.1 双井街道控规简介
        4.1.1 编制背景、内容和特点
        4.1.2 双井街道基本情况
        4.1.3 双井街道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
    4.2 双井街道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评估计算
        4.2.1 指标数据来源
        4.2.2 评估结果计算
        4.2.3 双井街道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评估综合结果
    4.3 控规编制评估
        4.3.1 内在有合理性评估
        4.3.2 外在有效性评估
    4.4 控规实施评估
        4.4.1 完成率
        4.4.2 强制性内容
        4.4.3 引导性内容
    4.5 实施成效评估
        4.5.1 问卷情况
        4.5.2 受访者者情况
        4.5.3 交通出行实施成效
        4.5.4 居住环境实施成效
        4.5.5 公共服务设施实施成效
        4.5.6 公共空间实施成效
        4.5.7 无障碍设施实施成效
    4.6 控规实施管理评估
        4.6.1 北京市层面管理评估
        4.6.2 街道层面管理评估
    4.7 存在问题
        4.7.1 控规编制方面
        4.7.2 控规实施方面
        4.7.3 控规实施效果方面
        4.7.4 控规管理问题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双井街道控制性详细规划优化策略
    5.1 规划编制优化策略
        5.1.1 实行不同地区控规分类编制,依据特点有所侧重
        5.1.2 深化地块控规,实行“着重就轻,近细远粗”的控规全覆盖
        5.1.3 加强城市设计修补,提升控规质量
    5.2 规划实施优化策略
        5.2.1 实施决策过程中加强博弈规则建设
        5.2.2 公益性内容强制化落实
        5.2.3 改善民生项目设立专项资金和政策支持
    5.3 控规实施成效优化策略
        5.3.1 加大公共参与规划的力度
        5.3.2 完善城市交通系统
        5.3.3 优化各项公共服务设施。
        5.3.4 环境整治,改善居住条件
    5.4 实施管理优化策略
        5.4.1 完善管理机制
        5.4.2 完善控规评估机制
        5.4.3 完善规划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街道规划管理职责
        5.4.4 制定完善的指导政策,鼓励居民参与
    5.5 本章小结
结论
    研究结论
    研究创新
    研究不足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2017年-2018年杭州市基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项目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结果
    2.2 不同年份消毒质量监测结果
    2.3 不同类型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结果
3 讨论

(7)城市青年社区的医疗服务设计研究 ——以广州Y0U+青年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2 社区医疗服务发展现状
        1.2.1 社区医疗服务国内现状
        1.2.2 社区医疗服务国外现状
        1.2.3 总结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主要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1.5.1 主要研究方法
        1.5.2 论文研究框架
第二章 城市青年社区医疗服务系统与服务设计理论
    2.1 城市青年社区与医疗服务概述
        2.1.1 城市青年社区概述
        2.1.2 城市青年社区的医疗服务概述
        2.1.3 城市青年社区青年住户群体特征
    2.2 服务设计概述
        2.2.1 服务设计的概念、要素与层次
        2.2.2 服务设计的方法与流程
    2.3 基于城市青年社区的医疗服务设计研究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青年社区调研分析
    3.1 YOU+青年社区背景概述
    3.2 YOU+青年社区的医疗服务调研概述
        3.2.1 调研目的
        3.2.2 调研框架与方法
    3.3 问卷调查
        3.3.1 问卷设计与发放
        3.3.2 问卷基础分析
    3.4 实地观察
        3.4.1 实地观察流程与分析
    3.5 用户访谈
        3.5.1 用户选样与流程
        3.5.2 用户访谈分析
    3.6 调研总结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青年社区的医疗服务需求分析
    4.1 城市青年社区用户医疗需求分析
        4.1.1 城市青年社区用户医疗角色构建
        4.1.2 用户旅程地图分析
        4.1.3 利益相关者地图
    4.2 城市青年社区用户医疗服务模式分析
        4.2.1 外力创伤类医疗服务模式
        4.2.2 体内病症类医疗服务模式
        4.2.3 健康养护类医疗服务模式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青年社区的医疗服务设计与测试
    5.1 城市青年社区医疗服务系统与蓝图
        5.1.1 城市青年社区医疗服务系统
        5.1.2 城市青年社区医疗服务蓝图
    5.2 设计构想
    5.3 城市青年社区的医疗信息服务系统设计
        5.3.1 城市青年社区医疗服务关键需求
        5.3.2 信息功能架构
        5.3.3 低保真与原型设计
        5.3.4 主要界面视觉设计
    5.4 城市青年社区的医疗产品终端设计
        5.4.1 产品终端设计原则
        5.4.2 产品终端材质与色彩分析
        5.4.3 产品终端功能介绍
        5.4.4 产品终端效果图展示
        5.4.5 智能硬件终端尺寸
    5.5 城市青年社区的医疗服务设计测试
        5.5.1 可用性测试准备
        5.5.2 可用性测试执行
        5.5.3 测试结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成果
致谢
附录
    附录1 用户调研问卷
    附录2 用户访谈提纲
    附录3 运营人员访谈提纲

(8)南京市基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1.2 监测方法
    1.3 结果判定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年份医疗机构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
    2.2 环境卫生学中不同项目监测结果
    2.3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
3 讨论

(9)完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体系 建设新时代体育强省(论文提纲范文)

一、完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体系是现实的迫切要求
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体系基本现状及主要经验
三、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体系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完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体系的意见建议

(10)2008~2018年安徽铜陵市部分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一、监测对象
    二、监测方法及结果判定
    三、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不同年份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结果
    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结果
    三、不同项目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结果
讨论

四、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质量监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体医融合服务模式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秦东海.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城市社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以J省C市社区新冠肺炎疫情为例[D]. 倪杰. 南昌大学, 2021
  • [3]居住型历史街区保护的社会影响评价研究[D]. 陈月. 东南大学, 2020
  • [4]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D]. 李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评估研究[D]. 闫蕊.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1)
  • [6]2017年-2018年杭州市基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分析[J]. 王慧敏,金慧,陈冰冰,孔庆鑫,沈林海,曹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0(14)
  • [7]城市青年社区的医疗服务设计研究 ——以广州Y0U+青年社区为例[D]. 陈志坤.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8]南京市基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分析[J]. 王冲,吴起新,陆墨原,孙燕群,韦丽,张守刚. 医学动物防制, 2019(11)
  • [9]完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体系 建设新时代体育强省[J]. 张雪琴,彭雷,陈平. 唯实, 2019(09)
  • [10]2008~2018年安徽铜陵市部分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结果分析[J]. 钱丹,赵丽仙,王缓,何益新,苏虹.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9(03)

标签:;  ;  ;  ;  ;  

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质量监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