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防洪墙安全评价方法的改进

黄浦江防洪墙安全评价方法的改进

一、黄浦江防汛墙安全鉴定法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王璐阳[1](2019)在《上海复合风暴洪水灾害模拟》文中研究说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是我国区域发展的国家战略,区内的核心城市上海濒江临海,在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背景下,面临着台风、暴雨、高潮位和上游下泄洪水叠加的“四碰头”复合极端风暴洪水的严重威胁。本文旨在构建大气(藤田台风)-海洋(TELEMAC-TOMAWAC)-陆地(MIKE11-MIKE21)相耦合的一体化数值模拟系统,实现上海市“风”“暴”“潮”“洪”多灾种复合情景的洪涝淹没模拟。以9711号台风“温妮”作为模拟案例,模拟上海市有、无堤防条件下复合风暴洪水的淹没情景,估算其淹没面积和空间分布,定量评估复合极端风暴洪水的淹没深度和演进过程;以气候变化基本参数、海表温度和海平面上升作为输入量,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定量评估未来上海发生复合极端风暴洪水灾害的潜在危险。验证模型耦合方法的有效性,为复合风暴洪水的一体化模拟提供一套可行的数值模拟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上海市复合风暴洪水数值模型的构建。结合历史资料,综合考虑风暴增水、极端暴雨、天文高潮、上游洪水、波浪、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和上游泄洪等因素,提出大气—海洋—陆地相耦合的一体化风暴洪水淹没模拟方法,实现藤田台风模型、TELEMAC二维海洋模型、TOMAWAC波浪模型、MIKE11一维河流模型和MIKE21二维水动力模型的耦合。模拟9711号台风“温妮”影响上海的情景,通过参数率定并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开发的多模型嵌套和模型耦合技术检验有效,可采用本文的方法模拟上海市复合风暴洪水。(2)上海市未来情景复合风暴洪水模拟。在气候变化和多种致灾因子共同作用下,实现了对上海市未来复合风暴洪水的淹没过程模拟。根据未来海平面上升的上限情景叠加地面沉降率,模拟得出上海市2100年极端风暴洪水灾害的淹没面积可达2640 km2(占上海市总面积的49%,崇明区除外),其中水深0.20.5 m的淹没面积为1500 km2(占57%),0.51 m的面积为842 km2(占32%),>1m为292 km2(占11%)。在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背景下,风、暴、潮、洪四碰头的复合极端风暴洪水可对上海市造成灾难性影响,其中上海南部杭州湾沿岸波浪越堤效应是造成沿海洪水的主要致灾因素,黄浦江及各连通河网水系的增水穿透效应与太湖流域暴雨洪水叠加是造成内陆洪水的重要因素。(3)上海市有、无堤防情景模拟。选取9711号台风“温妮”作为天气背景,定量评估了风暴洪水的时空演进过程。一是通过1998年堤防升级改造前、后和假设无堤防淹没情景的对比,论证了沿海沿江堤防设施建设在上海市防台防汛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结果表明,在1998年堤防升级改造后的条件下运行模型,相较于1997年真实情景,发现淹没面积明显降低,为67.63 km2,绝大部分地区积水深度在0.2 m以下,几乎没有大规模淹没区,表明1998年堤防升级改造后明显降低了淹没风险;而在无堤防“极端情景”下,9711号台风“温妮”导致的风暴洪水灾害淹没面积可达3230 km2。对该模拟结果进行二三维动态展示,可直观地发现,在海岸和流域洪水共同作用下,高风险区(>1 m水深)主要分布在杭州湾沿岸、长江口沿岸、市中心和黄浦江上游地区。二是通过计算无堤防条件下复合极端风暴洪水的淹没面积和空间分布,比较了传统方法与本文方法的差异。若根据传统的极值水位切地形的方法(静态方法),上海市有4455 km2(占上海市总面积的90.6%,崇明区除外)的土地面积低于“四碰头”极端风暴潮引发的增水和高潮位(5.1 m,黄海1985高程)。但采用本文研发的一体化数值模拟系统(动态方法),在无堤防情景下,计算所得的上海市淹没面积是3230km2(占比65.7%)。可见采用极值水位切地形方法容易引起淹没面积高估的现象,准确计算淹没区的空间分布可为财产保险和未来市政规划提供参考。本研究利用已有高质量数据,提高了情景模拟的精度和可信度,为后续构建上海洪涝灾害淹没和损失评估模型、定量评估重点区域(旅游度假区、金融中心、交通地铁系统)淹没风险、制定应急疏散方案、制定防洪措施等提供有力支持。

代世军,蔡静静[2](2018)在《芜湖县城关防洪墙安全评价指标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基于质量检测的基础上结合城市防洪墙工程检测的内容对防洪墙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通过对城市防洪墙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城市防洪墙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去定位和思考:从收集资料入手、现场质量检测为手段、计算复核为依据,确定了城市防洪墙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城市防洪墙安全评价主要内容的分解和剖析得到城市防洪墙安全评价指标。

陈峰[3](2014)在《上海地区防汛墙加固工程关键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上海地区防汛墙在历年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中出险原因分析不明、设防水平不一致、规划标准与现状存在矛盾、设防标准与现实发展不相匹配、加固规模拟定不合理等关键问题,通过收集出险事例,剖析了造成防汛墙出险的主要因素和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对比了规划标准、设防标准中的矛盾,分析了除险加固规模拟定不合理的原因。结果表明:防汛墙出险原因主要包括边界条件的变化、船只违章运行、结构安全度不足、临近或穿河工程影响及地面沉降等,不同出险状况由一种或多种因素造成;设防标准应从整体防汛水平校验,采用实测水文资料修正,提高中、上游岸段安全等级;除险加固工程规模应综合考虑现状工情、水情、出险原因、规划和规范标准的变化等原则确定;对码头、船闸等特殊岸段需设置限制性要求。

胡欣[4](2014)在《上海市黄浦江堤防防洪能力调查评价》文中提出黄浦江贯穿上海中心城区,黄浦江堤防是上海城市防洪的生命线工程,对其防洪能力进行调查研究意义重大。在全面调查黄浦江堤防设施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黄浦江堤防的防洪能力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近远期对策措施,为黄浦江防洪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王晓明[5](2008)在《高速公路服役隧道结构可靠性分析与后评估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隧道的大规模建设,尤其是大量公路隧道的迅猛发展,服役隧道的可靠性分析和安全评价引起学术界和工程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在服役结构分析和安全评价中,传统的方法常采用单一的安全系数方法,由于该方法不能考虑各影响参数的随机特征,存在诸多不能克服的弊端。研究服役隧道可靠性评估的理论和方法,不仅对于工程领域认识隧道结构的性能变化有重要意义,而且还有助于解决服役隧道的运营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结构可靠性分析方面的模型,分析了工程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为弥补以往仅仅局限于单因素作用及强度方面研究的不足,建立了服役隧道可靠性时变评价数学模型,并利用工程现场检测数据和资料进行了分析,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现场隧道结构的可靠性状况。通过对服役隧道结构损伤病害诱发机理的理论分析,探讨了服役隧道结构可靠性分析的相关影响因素、归纳了服役隧道混凝土衬砌裂缝类型并进行了分类,利用现场检测结果和层次网络分析法,给出了隧道可靠性分析指标及其权重确定方法。在服役隧道工程中,由于影响隧道工程可靠性因素众多,既要考虑现场具体地质因素,同时要考虑工程因素的影响。基于现场地质条件、工程因素、现场检测工作,综合考虑服役隧道工程特点,引入集成思路和实现技术,将高速公路服役隧道结构及其围岩放在整个系统中考虑,提出并建立了高速公路服役隧道健康诊断评价体系。基于建立的健康诊断体系,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给出了评价指标的取值方法及其权重范围,研制了服役隧道结构健康诊断决策系统,该系统从现场检测的数据和资料入手,采用不同子系统调用相同数据库,根据目前人机交互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实现健康评估、病害诊断的初步量化,具有实时可视化评估的特点。工程应用方面,结合沈丹高速公路大峪隧道工程,首先进行了现场观测和基本参数的测试,利用自行开发研制的服役隧道健康诊断决策系统,对大峪隧道工程进行了初步评估,对于指导隧道工程今后养护、维修和加固处理决策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文中关于高速公路服役隧道结构可靠性评估理论的一系列有益探讨,对于充分发挥隧道结构潜能、优化维修决策及结构维修加固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张洁[6](2006)在《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安全设计体系建设初探》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人类防灾、减灾能力落后于经济发展,城市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对人身安全、心理健康、财产保障带来的一系列威胁,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其中城市公共公共建筑安全事故尤为重要,表现出涉及面广、影响时间长、综合多行业因素等特征,成为城市安全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面对我国的公共建筑建设热潮和与之不适应的安全保障设计能力、技术体系及其工作管理模式,我国甚至全世界,尚没有从整体层面上形成公共建筑安全理论和技术框架、开展系统的公共建筑安全科技研究,更缺乏完善的国家公共建筑安全体系,使各领域研究处于条块分割、各自发展的零散状态。在学科研究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本论文的最终研究目的是根据我国国情,建立公共建筑安全设计理论体系,从理论高度提出保证设计安全性的有效措施,以减少建筑安全事故发生几率、降低事故损失、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公共活动场所、适应人民日益提高的安全需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论文以公共建筑安全设计体系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展开对设计行为的流程分析,总结出在设计阶段影响安全设计的体系要素:国家监管体系、安全设计技术依据、行业发展目标方向、安全教育社会组织。通过资料查询、实地调研、统计归纳和实例分析,对国内外在上述体系要素中的工作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由不同国情、政体产生的不同工作方式,由不同工作方式导致的不同发展状况。针对我国安全设计工作中国家监管缺乏有效体系、安全设计缺少有力依据、行业发展缺少明确目标、安全教育缺少社会支持等一系列体系关键要素出现的问题,选取适用于我国的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政治管理体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法规建立情况、社会安全文化整体素质等现实情况,提出我国公共建筑安全设计体系构建方式的构想,搭建集政策、技术、管理、方针为一体的综合安全设计技术知识体系。本论文的创新点之一,在于以安全系统工程理论为工作原理,将公共建筑安全系列工作作为“体系”进行研究,即是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科学原理、研究方法,提出城市公共建筑安全工作中需要面对的首要因素及重点工作目标。本论文的创新点之二,在于提出公共建筑安全设计体系的建构设想,提出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公共建筑安全设计的研究管理思路,为后续研究搭建技术知识体系。论文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前言和第二章,对研究的背景、研

张春霞,程徽丰,刘祖华[7](2003)在《黄浦江防汛墙安全鉴定法的改进》文中认为为正确鉴定防汛墙的安全性,加强对已有防汛墙的安全的技术管理,改善已有防汛墙的安全鉴定法,提出可靠性鉴定的概念。

二、黄浦江防汛墙安全鉴定法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浦江防汛墙安全鉴定法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上海复合风暴洪水灾害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风暴潮研究进展
        1.2.2 风暴洪水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1.2.3 风暴洪水情景构建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与数据
    2.1 研究区概况
    2.2 上海历史风暴洪水灾害及其驱动因素
        2.2.1 上海历史风暴洪水灾害
        2.2.2 上海风暴洪水灾害驱动因素
        2.2.2.1 风暴增水和暴雨
        2.2.2.2 天文潮
        2.2.2.3 流域洪水
        2.2.2.4 海平面上升
        2.2.2.5 地面沉降
    2.3 上海市堤防概况
        2.3.1 上海市海塘江堤概况
        2.3.2 典型水工建筑物调研
    2.4 研究数据
        2.4.1 上海市陆地要素数据集
        2.4.2 大气海洋要素数据集
        2.4.3 上海市数字高程模型构建
第3章 上海市复合风暴洪水数值模型构建
    3.1 建模框架
    3.2 模型模块
        3.2.1 大气模型
        3.2.2 海洋模型
        3.2.3 海岸模型
    3.3 模型耦合
        3.3.1 海-气耦合
        3.3.2 波-流耦合
        3.3.3 海-陆耦合
    3.4 模型参数率定与9711号台风风暴潮情景模拟
        3.4.1 模型参数率定
        3.4.2 9711号台风风暴潮情景模拟
    3.5 模型验证
        3.5.1 风场与波浪验证
        3.5.2 天文潮位验证
        3.5.3 风暴潮位验证
        3.5.4 陆地验证
第4章 上海市复合风暴洪水情景模拟
    4.1 复合风暴洪水驱动因子未来变化趋势
        4.1.1 海面温度变化
        4.1.2 风暴强度变化
        4.1.3 降雨和径流
        4.1.4 海平面上升
        4.1.5 地面沉降
    4.2 未来复合风暴洪水情景模拟
        4.2.1 模型设置
        4.2.2 未来复合极端情景风暴洪水淹没过程分析
    4.3 不同水工设施条件下复合风暴洪水情景模拟
        4.3.1 有、无堤防情景模型设置
        4.3.2 有、无堤防情景风暴洪水淹没过程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芜湖县城关防洪墙安全评价指标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工程质量评价
    2.1 防洪墙外观质量
    2.2 钢筋混凝土
    2.3 护岸工程
3 防洪墙地基评价
4 防洪墙墙顶高程安全复核评价
5 防洪墙稳定性评价
6 防洪墙基础底板强度和墙身强度复核验算
7 金属结构安全评价
8 运行管理评价
9 结语

(3)上海地区防汛墙加固工程关键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出险原因分析
    1.1 边界条件的变化
    1.2 船只撞击、违章停靠、带缆
    1.3 防汛墙自身结构安全度和耐久性不足
    1.4 临近和穿河工程的影响
    1.5 地面沉降的影响
    1.6 各种出险原因之间的关系
2 设防标准的确定
    2.1 现状设防标准
    2.2 设防标准的校验和调整
3 加固规模的拟定
    3.1 加固规模不合理性分析
    3.2 加固规模拟定方法和原则
        3.2.1 现状工情与原规划设计标准对比
        3.2.2 分析出险原因和判断出险范围
        3.2.3 新规划和新规范标准校验
4 水利和航运的关系
5 结论和建议

(4)上海市黄浦江堤防防洪能力调查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现状情况调查
    1.1 防汛墙 (堤防) 现状
        (1) 黄浦江市区段防汛墙
        (2) 黄浦江上游干流段及主要支流防汛墙
        (3) 大泖港及其上游河道堤防
    1.2 沿江支流口泵闸现状
    1.3 堤防附属设施现状
2 存在问题分析
    2.1 防汛墙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防汛高程欠缺, 存在越顶漫溢风险
        2.1.2 防汛墙 (堤防) 结构欠稳定, 存在失稳及渗漏风险
        (1) 市区段
        (2) 上游段及大泖港段
        2.1.3 上游部分支河堤防未达标
        2.1.4 堤防沿线存在占用等违规行为
    2.2 沿江支流口泵闸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部分水闸建设标准低
        (2) 部分水闸门顶高程不足
        (3) 部分水闸安全可靠性低
    2.3 堤防附属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防汛闸门
        2.3.2 潮闸门 (拍门)
3 对策措施研究
    3.1 近期对策措施
    3.2 中远期对策措施
4 结语

(5)高速公路服役隧道结构可靠性分析与后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高速公路服役隧道后评估的由来发展与现状
    1.2 服役隧道可靠性分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高速公路隧道可靠性分析与后评估研究的方法评述
        1.3.1 可靠性评估方法概述
        1.3.2 系统可靠度
        1.3.3 结构剩余寿命的预测方法
        1.3.4 服役隧道与拟建隧道结构的区别
    1.4 本课题研究的提出和研究思路
        1.4.1 传统可靠性方法在隧道结构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4.2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手段
第2章 高速公路服役隧道的可靠性分析
    2.1 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概述
        2.1.1 结构的极限状态
        2.1.2 结构可靠度的计算方法
        2.1.3 结构可靠指标
        2.1.4 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方法
        2.1.5 高速公路服役隧道结构可靠性
    2.2 高速公路隧道可靠性评估
        2.2.1 现役隧道结构可靠性评估的基本思想
        2.2.2 评估程序
        2.2.3 高速公路隧道可靠性评估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服役隧道病害与现场检测
    3.1 概述
    3.2 隧道混凝土衬砌病害类型与成因
        3.2.1 衬砌裂损
        3.2.2 水害
        3.2.3 衬砌腐蚀
        3.2.4 冻害
    3.3 隧道结构裂缝分级
    3.4 服役隧道健康诊断与控制
    3.5 大峪隧道现场检测与可靠性分析算例
        3.5.1 检测项目
        3.5.2 检测结论
        3.5.3 健康诊断分析
        3.5.4 动态可靠度指标的计算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服役隧道健康诊断体系的建立
    4.1 概述
    4.2 健康诊断体系的建立
        4.2.1 诊断项目的选定
        4.2.2 选定方法
        4.2.3 隧道健康诊断体系的建立
    4.3 综合健康诊断模型
        4.3.1 综合健康诊断数学模型的确定
        4.3.2 健康评语集拟定
        4.3.3 诊断指标的度量方法
        4.3.4 诊断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健康诊断决策系统后台原理与实现
    5.1 服役隧道综合知识表示模式
        5.1.1 描述性知识的框架表达
        5.1.2 启发式知识的产生式规则表达
        5.1.3 神经网络表示
        5.1.4 知识的综合表示模式
    5.2 各种智能诊断推理机的特点分析
    5.3 基于模糊理论的诊断推理机设计
        5.3.1 推理机的组成
        5.3.2 诊断知识的表示
        5.3.3 诊断知识库的构成
        5.3.4 推理机制的选择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服役隧道健康诊断决策系统研制
    6.1 框架图
    6.2 决策系统中知识的表示
    6.3 数据预处理
        6.3.1 数值(连续值)变量
        6.3.2 定性变量
        6.3.3 工程数据库的设计
    6.4 决策系统的可视化
        6.4.1 可视化仿真技术及其应用
        6.4.2 可视化仿真技术应用于服役隧道健康诊断决策系统
        6.4.3 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应用
    6.5 服役隧道诊断决策系统组成与功能
        6.5.1 系统的开发与运行环境
        6.5.2 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6.6 本章小节
第7章 工程应用实例
    7.1 工程概况
        7.1.1 地形地貌
        7.1.2 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
        7.1.3 现场检测
    7.2 诊断系统有关指标确定
    7.3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7.3.1 权重确定原理
        7.3.2 权重确定方法
        7.3.3 权重确定实例分析
    7.4 决策系统分析过程与结果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及科研情况
致谢

(6)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安全设计体系建设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总课题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步骤及方法
    1.4 课题框架及组织
2 论文研究介绍
    2.1 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2.2 论文研究内容及框架
3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运用
    3.1 安全系统工程理论阐述
    3.2 安全系统工程理论运用于公共建筑安全研究
    3.3 公共建筑安全设计系统化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公共建筑安全设计体系现状分析
    4.1 我国当前公共建筑安全形势概述
    4.2 我国当前公共建筑安全设计体系不足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安全设计体系分析及借鉴
    5.1 美国建筑安全设计体系市场化运作
    5.2 欧洲国家建筑安全技术标准统一化发展
    5.3 日本建筑防震抗灾工作集中化控制及全民教育
    5.4 香港建筑安全保障非政府参与
    5.5 本章小结
6 从理论层面构建我国公共建筑安全设计体系
    6.1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构建适应我国公共建筑政府减灾行政体系
    6.2 构建系统的建筑安全设计研究体系
    6.3 本章小结
7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7)黄浦江防汛墙安全鉴定法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现有鉴定法的不足及修改建议
    2.1 鉴定程序
    2.2 鉴定范围和内容
3 安全评价
    3.1 可靠性鉴定
    3.2 新的鉴定体系
4 结束语

四、黄浦江防汛墙安全鉴定法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上海复合风暴洪水灾害模拟[D]. 王璐阳.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2]芜湖县城关防洪墙安全评价指标的研究与应用[J]. 代世军,蔡静静. 江西建材, 2018(14)
  • [3]上海地区防汛墙加固工程关键问题[J]. 陈峰.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4(06)
  • [4]上海市黄浦江堤防防洪能力调查评价[J]. 胡欣.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4(09)
  • [5]高速公路服役隧道结构可靠性分析与后评估研究[D]. 王晓明. 东北大学, 2008(05)
  • [6]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安全设计体系建设初探[D]. 张洁. 重庆大学, 2006(01)
  • [7]黄浦江防汛墙安全鉴定法的改进[J]. 张春霞,程徽丰,刘祖华.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3(04)

标签:;  ;  ;  ;  ;  

黄浦江防洪墙安全评价方法的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