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MC68HC05SR3开发的脉搏血压计系统

使用MC68HC05SR3开发的脉搏血压计系统

一、用MC68HC05SR3研制的脉象血压仪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陆程程[1](2016)在《可穿戴生命体征监测系统》文中研究表明血压、脉搏、体温和呼吸是维持机体正常活动的支柱,是人体最重要的生命体征参数,准确方便地监测这四大生命体征参数对病人和医护工作人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多参数生理监护仪虽然功能强大,但是具有专业性强,普通人难操作;体积大,不方便携带;价格贵,一般家庭难以承受等缺点。所以,开发一种小型化,操作简单,方便穿着携带的监测设备,成为当下监测设备发展的趋势。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已明确将可穿戴医疗设备定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基于以上背景,本文设计了一款可穿戴生命体征监测系统。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体征参数的测量原理上分别利用示波法测量血压和脉搏,利用集成温度传感器法测量体温,利用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测量呼吸。在系统的传感器硬件上,本系统选用台湾全磊公司生产的医用MPS-2107压力传感器作为血压、脉搏传感器,美信半导体公司生产的DS18B20数字式传感器作为体温传感器,合肥华科电子研究所研制的透射式光电传感器HKG-07作为呼吸传感器。(2)本系统采用高性能的AVR控制器—ATmega32作为系统的核心控制芯片,完成对测量过程的自动控制与调节,然后用LCD1602液晶屏将血压、脉搏、体温和呼吸参数显示出来,方便患者用户的直接观察。同时本监测系统利用ZigBee这一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将监测设备终端与C#编写的上位机患者综合信息系统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可穿戴设备的无线化,网络化。通过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合理设计患者信息数据操作界面,实现对患者的各项信息添加、查看、修改、删除,从而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情况进行有效的跟踪。(3)本文详细论述了呼吸信号采集模块中所使用的改进型呼吸频率计算方法。针对传统的快速傅里叶变换法在计算脉搏波信号频谱的时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基于S-G滤波的加窗插值FFT算法,该算法能够有效滤除微弱信号中夹杂的噪声,同时能在非同步采样的时候,有效减小由于频谱泄漏和栅栏效应导致的频谱误差,大大提高了呼吸频率的计算精度。经实验证明,该系统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稳定性强、准确度高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到家庭监护中去,方便患者去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也可以应用到社区的医疗监护体系中去,降低社区医院的运行成本,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最后,对本次可穿戴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的研究和设计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希望对未来可穿戴监护设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意义。

管石琼[2](2014)在《射频通信技术在家庭网关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射频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解决了生活中面临的许多问题。随着医院医疗资源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在家就能享受医疗服务,接受医疗监护,基于射频通信技术的家庭网关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本论文针对家庭医疗监护这一需求,将射频通信技术应用于家庭网关,解决家庭被监护人的心电,血压等身体健康参数的无线射频采集,以及报警信息的传送,让监护人和医生可以通过手机GPRS信息发送,电脑客户端登陆查询方式,获知病人的这些身体状况信息。按照主要模块划分为终端采集模块,终端节点RFID射频收发模块,网关节点RFID射频模块,网关节点远程通信模块。其中,终端节点采集模块设计了心电,血压两种健康参数的采集,RFID射频收发模块采用了NRF24L01作为射频芯片, MSP430作为MCU,设计了一款可以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的模块。网关节点RFID射频模块,通过NRF24L01与S3C2440之间的SPI接口通信设计,实现对指令的发送以及数据的接收。本论文的主要内容,首先介绍了终端采集模块的设计,包括心电,血压采集模块的元器件选型,硬件电路和软件的设计。接着对射频收发模块的设计,包括RFID射频,天线等电路,主程序以及数据发送和接收进行了设计。然后分析了射频与网关的通信设计,SPI接口通信,NRF24L01驱动,以及射频网关的远程通信,包括以太网以及GPRS通信等。最后引入多线程的设计思路,提供一个有效的家庭网关资源管理与信息通信的解决方案。

陈友斌,杨建华,杜新虎[3](2008)在《中医脉象采集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一种基于USB总线的中医脉象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方法。该软件包括设备固件、设备驱动程序、动态链接库和用户程序。设备驱动程序的数据传输部分采用数据块分解传输方法,支持用户自定义大小的I/O请求,为用户程序提供更加灵活的设计方法。用户程序最终在LabWindows/CVI平台上开发成功,实际运行表明,该软件设计满足脉象采集系统的要求。

罗贵存[4](2007)在《基于复合式压力传感器脉象仪的脉象数字特征分析》文中指出在传统的医学理论中,“望、闻、问、切”四诊法是中医诊病的基本方法。其中切诊,是指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特别是切脉,是临床上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但是脉象概念本身含糊,没有明确的判别标准,临床脉诊时又掺杂医生主观因素,往往分歧较多,所以脉诊客观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脉象获取阶段,数据采集仪器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多点复合式压力传感器设计的三部脉象获取装置。通过这台仪器获取的脉搏波形不仅可以判断寸、关、尺定位是否准确,还可以获得脉管的粗细信息。在此阶段共采集到30例年轻学生的脉象和120例外科病人的脉象,组成了研究所用的数据库。在数据预处理阶段,针对数据中的毛刺噪声,先经过局部去毛刺,再进行平滑滤波,只需较少次平滑既干净地去除这种高频噪声,又保留了脉搏波的边缘细节。针对单点或连续多点的奇异点噪声,修改了限幅滤波算法来检测这种新噪声类型。提出了一种统计加权表决算法来检测伪峰噪声,该算法能较好克服已有算法的缺点,充分保留脉象正常的细节。最后对跨度较大的伪峰噪声和连续奇异点噪声在整个其他无噪声波段相应跨度均值统计可靠插值点做三次样条插值,对脉搏波作了曲线修补。在脉象特征提取阶段,针对脉象的静态时域特征提取设计了信任度加权法,这种算法根据每个周期信号在预处理阶段奇异点和伪峰的噪声程度依次改变其信任度,提取到各个周期的特征值后,根据各个周期的信任度加权求其均值作为整个脉搏波的特征值。这个算法充分考虑了每个周期信号的可靠信息,和预处理阶段的历史纪录,使特征提取得更精确。为下一阶段的脉象分类提供了更好的输入数据。在脉象分类阶段,本文改进了推广的动态时间规整算法来识别五类不同形状的脉象,针对单一模板的缺陷,每一类设计了多个模板,并根据每个周期原始信号的干净程度对分类结果施加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尝试了引入脉象特征值匹配程度作为类别附加判定条件,试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比原来算法相比识别结果有显着的提高,其中单滑的识别率更是提高到94.67%。

张吉文,余永权[5](2000)在《用MC68HC05SR3研制的脉象血压仪系统》文中研究表明采用 MC 68 HC 05 SR 3与 MPX 50 GP所研制的脉象血压仪,利用此血压仪可进行高低血压、心律的测定以及脉象的动静态捕捉显示。

张吉文,余永权[6](1999)在《用MC68H C05SR3研制的脉象血压仪系统》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由MPX50GP压强传感器、MC68HC05SR3单片机等组成的脉象血压仪测量原理及总体方案的设计,论述了一些关键问题(如BP信号与CP信号的分离、各种噪声的抑制、信号检测上的数字处理等)及解决方法。该仪器已研制成功,其测量准确性、清晰度及稳定性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张吉文[7](2000)在《检测技术的测拓理论与工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研究,有很多是传统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检测技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人们在不断探索研究新的检测技术。 可拓学是一门新学科,在创造性思维、决策方法制定、人工智能等许多方面都有较好的应用。 本课题基于当前检测技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试图利用具有很强辩证思维数学表达能力的可拓学作为其基础,从认识论的高度上探索总结当前各个学科的检测技术分支,以期根据人类认识思维的特有规律来建立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以为不同检测学科分支提供一种制定检测方案,探索有效的检测技术,以及改进检测工具的技术方法。 本论文的一章是相关的背景知识;二章主要概述了可拓学的一些基础理论。三、四两章主要论述测拓变换的重要概念与核心理论,第五章以三、四章的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可拓检测的方案制定与组织实施的工程方法。 本课题为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本课题主要是理论研究,目的在于建立起可托检测技术的理论框架,并讨论一些重要的相关问题。由于没有前人的研究基础,本文的很多理论探讨肯定有诸多不妥欠缺之处,尚待完善与发展。

二、用MC68HC05SR3研制的脉象血压仪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MC68HC05SR3研制的脉象血压仪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可穿戴生命体征监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生命体征的相关理论及其测量技术研究
    2.1 血压的相关理论与测量技术
    2.2 脉搏的相关理论与测量技术
    2.3 体温的相关理论与测量技术
    2.4 呼吸的相关理论与测量技术
    2.5 无线网络数据传输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可穿戴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血压、脉搏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3.2 体温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3.3 呼吸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3.4 电源控制电路
    3.5 AVR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
        3.5.1 LCD液晶显示电路
        3.5.2 调试电路
        3.5.3 串口通信电路
        3.5.4 气泵和气阀电路
    3.6 CC2530无线传输模块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可穿戴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串口通信模块程序设计
    4.2 血压、脉搏模块程序设计
    4.3 体温模块程序设计
    4.4 呼吸模块程序设计
        4.4.1 Savitzky-Golay滤波器
        4.4.2 快速傅里叶变换理论
        4.4.3 加窗插值FFT分析
    4.5 ZigBee无线传输模块开发环境与软件设计
        4.5.1 ZigBee软件开发环境
        4.5.2 ZigBee无线传输网络程序设计
    4.6 上位机监护界面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可穿戴生命体征监测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体温信号的采集与分析
    5.2 血压、脉搏信号的采集与分析
    5.3 呼吸信号的采集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课题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2)射频通信技术在家庭网关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与应用现状
        1.2.1 射频通信技术概述
        1.2.2 射频通信技术在家庭网关中的应用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2 射频通信技术及其应用
    2.1 几种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
    2.2 家庭网关的设计方案
    2.3 本章小结
3 终端采集与功能结构及模块分析
    3.1 健康参数及其检测方法
    3.2 射频模块功能结构分析
    3.3 射频收发模块总体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终端节点射频模块设计
    4.1 采集模块设计
        4.1.1 采集参数和传感器件选取
        4.1.2 心电信号采集模块
        4.1.3 血压信号采集模块
    4.2 处理器模块
        4.2.1 单片机及其接口设计
        4.2.2 按键及报警电路设计
        4.2.3 外围其它模块电路设计
    4.3 NRF24L01 射频收发模块设计
        4.3.1 射频芯片及其接口电路
        4.3.2 天线设计
        4.3.3 射频电路与单片机的连接与通信
    4.4 终端节点软件设计
        4.4.1 NRF24L01 的工作原理
        4.4.2 工作模式配置
        4.4.3 终端射频模块软件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网关节点射频模块通信设计
    5.1 射频模块与网关的通信
        5.1.1 射频模块与网关的硬件连接
        5.1.2 SPI 接口通信
    5.2 NRF24L01 驱动设计
        5.2.1 Linux 驱动
        5.2.2 NRF24L01 驱动
    5.3 射频模块与总终端节点的通信
    5.4 本章小结
6 家庭网关系统设计
    6.1 家庭网关系统平台搭建
    6.2 家庭网关远程通信与数据传输
        6.2.1 GPRS 与以太网通信
        6.2.2 通信协议转换与数据传输
    6.3 家庭网关的多线程设计
        6.3.1 系统管理软件
        6.3.2 系统多线程设计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工作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基于复合式压力传感器脉象仪的脉象数字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课题背景
        1.2.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脉象采集装置和脉象数据库
    2.1 引言
    2.2 脉象采集系统
    2.3 脉象信号的采集
    2.4 脉象数据库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脉搏波信号的去噪
    3.1 引言
    3.2 奇异点噪声的检测
        3.2.1 噪声概述
        3.2.2 改进的限幅滤波算法
        3.2.3 实验分析
    3.3 消除毛刺噪声的算法改进
        3.3.1 噪声概述
        3.3.2 局部去毛刺原理
        3.3.3 平滑滤波原理
        3.3.4 实验分析
    3.4 伪峰噪声的检测
        3.4.1 噪声概述
        3.4.2 已有的波峰高度比算法
        3.4.3 统计加权表决法
        3.4.4 实验分析
    3.5 噪声修补
        3.5.1 噪声修补算法
        3.5.2 实验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脉象特征提取算法的改进
    4.1 引言
    4.2 脉图的结构和意义
    4.3 脉象特征提取任务
    4.4 特征提取算法的改进
        4.4.1 已有特征提取算法
        4.4.2 信任度加权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脉形分类器的设计
    5.1 引言
    5.2 脉形分类任务
    5.3 DTW、DDTW和GDTW算法
        5.3.1 DTW算法
        5.3.2 DDTW算法
        5.3.3 GDTW算法
    5.4 改进的GDTW算法
        5.4.1 匹配模板的选取策略
        5.4.2 参与模板匹配周期信号个数的选择策略
        5.4.3 算法分类脉象
        5.4.4 实验结果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用MC68H C05SR3研制的脉象血压仪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测量原理
2.总体方案的设计
3. 研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3.1 BP信号与CP信号的分离
    3.2 各种噪声的抑制
    3.3 信号检测上的数字处理
    3.4 面向用户的一些设计
4. 小结

(7)检测技术的测拓理论与工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可拓检测技术研究概述及其意义
    1.1 检测的重要性及其技术发展现状
        1.1.1 检测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1.1.2 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1.2 可拓学的发展及其应用
        1.2.1 可拓学的发展历程
        1.2.2 可拓学的研究意义与应用
    1.3 可拓检测技术
    1.4 本文研究的重点及其意义
第二章 可拓科学概述
    2.1 物元模型与物元变换
        2.1.1 物元的概念
        2.1.2 物元的可拓性
        2.1.3 物元变换
    2.2 可拓集合与可拓论
        2.2.1 可拓集合的概念
        2.2.2 关联函数
    2.3 物元可拓技术与工程方法
        2.3.1 物元可拓的评价方法
        2.3.2 可拓工程的菱形思维方法
第三章 检测物元与测拓物元理论
    3.1 可测度与检测成本
        3.1.1 可测度
        3.1.2 检测成本
    3.2 检测物元
        3.2.1 检测物元定义
        3.2.2 检测物元的可测度与检测成本
    3.3 测拓物元
        3.3.1 测体、测拓征、测拓度
        3.3.2 测拓物元定义
        3.3.3 测拓物元品质
    3.4 检测任务、检测方案与检测事务
第四章 测拓变换研究
    4.1 检测物元变换
        4.1.1 检测物元变换的一致性要求
        4.1.2 物元要素的变换
        4.1.3 检测物元的变换
        4.1.4 检测物元变换的变换函数
    4.2 测拓物元构造
        4.2.1 测拓物元的构造
        4.2.2 测拓物元品质计算
    4.3 可测域拓集与检测成本域拓集
        4.3.1 检测任务的品质控制函数
        4.3.2 测拓物元拓集
        4.3.3 测拓物元拓集的二元关联函数
第五章 检测方案制定的工程方法
    5.1 测拓工程方法概览
    5.2 检测任务初步分析
        5.2.1 检测对象分析
        5.2.2 检测环境分析
        5.2.3 检测要求分析
    5.3 可测树检测拓换与测拓物元集生成
        5.3.1 可测树定义
        5.3.2 用可测树来开拓测体
        5.3.3 从可测树生成测拓物元
    5.4 可拓优化与评价
        5.4.1 测拓物元的可拓评价
        5.4.2 测拓物元的可拓优化
    5.5 检测方案生成
结束语

四、用MC68HC05SR3研制的脉象血压仪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可穿戴生命体征监测系统[D]. 陆程程.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6(11)
  • [2]射频通信技术在家庭网关中的应用[D]. 管石琼. 宁波大学, 2014(03)
  • [3]中医脉象采集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J]. 陈友斌,杨建华,杜新虎. 测控技术, 2008(11)
  • [4]基于复合式压力传感器脉象仪的脉象数字特征分析[D]. 罗贵存.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03)
  • [5]用MC68HC05SR3研制的脉象血压仪系统[J]. 张吉文,余永权. 电子技术应用, 2000(01)
  • [6]用MC68H C05SR3研制的脉象血压仪系统[J]. 张吉文,余永权. 电子与自动化, 1999(05)
  • [7]检测技术的测拓理论与工程方法研究[D]. 张吉文. 广东工业大学, 2000(01)

标签:;  ;  ;  ;  

使用MC68HC05SR3开发的脉搏血压计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