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辅助跨文化交际教学效果初探

多媒体辅助跨文化交际教学效果初探

一、试析多媒体辅助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积极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袁雪[1](2021)在《北京市某民办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根据语用学理论(Pragmatics)和二语习得理论(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简称SLA),小学阶段是进行系统化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语用学强调的就是提高语言学习者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言交流的能力,这一点在新课标中也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为“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当前教师在教学中需着重开展的一项任务就是要提高小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英语交际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诸多因素,最为主要的是语用能力。实际上,在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关注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较少考虑到英语交际中的规范,对语用能力的培养和引导相对弱化,造成学生在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甚至语言离格的情况,使英语交际难以为继,语用能力习得成效不明显,小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难以提升。在英语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现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和导向。鉴于此,笔者通过在北京市某民办小学为期四个月的英语教学与管理实践,观测并收集有效课堂教学案例40余条,分析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语言原则时存在的问题,根据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并优化教学策略。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拟从语用学理论中探讨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关联原则三条主要语用原则下,北京市某民办小学教师对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探究如何将语用学理论与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相结合,提高语用能力培养成效。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语用学及相关科学理论的同时,对民办小学教师的英语课堂进行教学观摩,分析记录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培养小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教学策略。本文共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文献综述,在阐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分析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界定核心概念,确定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阐述三条主要语用原则及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要求。第三部分分析40余条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案例,根据三条语用原则分析教师对培养小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根据第三部分内容,进一步提出优化小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教学策略。第五部分结语,总结研究结果,反思研究过程中的不足。

胡紫荆[2](2021)在《多媒体资源在初级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在华外国人自媒体视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时代趋势,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进行文化教学时会借助课件和影视作品等多媒体资源。社交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催生了自媒体视频的出现和流行,其中外国人在华自媒体博主以其特殊的跨文化身份,结合自身的真实经历,制作了大量富有创意、融合了中外文化的视频,从一个亲身经历者的角度输出真实的中国文化,有力地弥补了中国文化输出不接地气的缺陷,也能很好地补充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资源的空缺。韩国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践行“语言文化不分家”的教学理念,在注重教授语言技能的同时也开展了许多中国文化相关的课程和活动。但是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自身水平有限,文化教学存在一定难度。初级班的课程中并没有设置专门的文化课,但学生都对中国文化十分感兴趣。基于以上背景,笔者在本文中将探讨在华外国人自媒体视频用于语言课中的文化拓展是否可行,以及怎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以笔者的课堂教学案例为参考进行研究,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本章的主要内容为选题缘由、选题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其中文献综述部分主要介绍了多媒体在对外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研究,以及自媒体视频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使用情况研究。第二章为在华外国人自媒体视频运用于文化教学的可行性分析。本章分析了自媒体视频自身的特点、其与中国文化内容的相关性以及跨文化价值,最后结合韩外大孔院的教学情况和初级班学生的文化学习需求,论证了在华外国人自媒体视频运用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第三章为在华外国人自媒体视频在文化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本章从视频选取的原则、视频编辑技巧以及教学案例呈现三个方面对教学的具体情况展开分析。在视频选取上,要坚持针对性、相关性、文化性以及文化立场原则;在编辑技巧方面,可以采取剪辑合并、改变速度以及添加字幕等处理方式;在教学案例呈现上,以在华外国人自媒体视频在国情文化、日常文化以及成就文化中的实际运用为例进行展示,具体包含视频选用说明以及教学实施过程。第四章为在华外国人自媒体视频的教学效果及建议分析。本章通过对课堂案例和学生访谈结果的分析,总结出自媒体视频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自媒体视频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弘扬中国文化、重塑中国形象以及反映学生兴趣取向,但同时在教学中也存在视频本身内容质量不高、语言文化教学分离以及忽略深层文化等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本章也从视频选取、教学过程以及视频归类等三个方面总结出了五条教学建议。第五部分是结语,对本文的研究结论和不足之处做了简单的总结。该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了在华外国人自媒体视频用于初级文化教学的可行性,帮助汉语教师在未来的文化教学更好地利用自媒体视频资源。同时对孔院和学校开发视听类课程也提供一些参考。该研究的课堂案例仅仅以笔者本人的教学为参考,无法兼顾各阶段以及各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由于笔者本人的教学经验欠缺,也没有提供一个教学范例,这是该研究的不足。

沈倬丞[3](2021)在《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立德树人被确立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根本举措,并引领着我国当前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高中俄语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使命,俄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获得走向世界的语言基本技能,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这一途径去了解外部世界,理解多元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成为具有高度文化自信和开阔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接班人。2018年1月,我国颁布了新版《高中俄语课程标准》,提出“高中俄语课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充分发挥俄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核心思想。三年多来,《高中俄语课程标准》框架下的“核心素养培养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已建立或还需要哪些完善机制”等问题吸引着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也成为当前我国俄语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和核心论题之一。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学习离不开对于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它承载着从目的语文化视角整合文学、地理、历史、文化等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异域文化,进而发挥认识世界文化多元性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俄语教育不仅需要培养能理解文化多元性,具有开放包容意识以及“和而不同”价值观的人才,更需要培养能在跨文化交际中传播中华文化的公民。为此,高中俄语学科依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核心素养框架下提出“文化意识”要素,将其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共同整合成学科核心素养。这也对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文化意识培养的内涵和重要性,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并开发适配新理念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指导,以高中俄语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为切入点,在维果茨基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引领下,依据《高中俄语课程标准》,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PISA全球素养框架》构建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并依据该观测体系编制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量表,据此对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状况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培养建议,力求从理论和实践角度为俄语学科文化教学和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有益参考。论文的绪论部分阐述选题背景、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提出三个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陈述研究方法,设计研究基本步骤和整体框架,确立了基础研究、实证研究以及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三个部分,共七章内容。基础研究包括文献综述、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文献综述主要阐述中外学界在核心素养及培养、文化意识概念及内容方面的研究。梳理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领域、研究问题和研究成果,提出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的状况和趋势,以明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概念界定着重探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本文研究的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文化意识范畴内梳理文化、意识和文化意识概念,辨析与之内涵相近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概念,为后续研究统一概念基础;理论依据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作为基本理论,将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作为文化意识培养总体依据,从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言语活动理论、跨文化交际学相关理论作为具体教学建议提出的理论基础。实证研究部分由第四、五、六章构成,它承接论文基础研究并为结论构建提供事实依据。第四章主要剖析《高中俄语课程标准》中对文化意识的内容描述、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和学业质量水平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将其整合成具体化、结构化内容体系,借鉴《PISA全球素养框架》相关内容确定60个具体观测点,作为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的基本依据;第五、六章依据所构建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深入教学一线,通过对我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所高中40节俄语课程进行课堂观察,获取当前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状况的一手资料,借助统计学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为论文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第七章为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路剖析文化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导致问题的原因,提出研究结论。依据研究结论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既有综合性又有针对性,既有宏观方向性又有微观可操作性的培养建议。

郝洁[4](2021)在《印度尼西亚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高级阶段古诗词教学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地位的快速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更多的人为传播中华文化付出不懈努力,国际交流也更加频繁,汉语国家化成为大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开始蓬勃发展,而学习汉语更需了解中国文化,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一环,如何把文化教学发展的有声有色,还值得所有对外汉语人努力思考。中国古诗词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锤炼,凝聚了民族传统与中华文化的精粹,如果将它运用到国际中文教育中,必将获益良多。本文以“诗教”理论为基础,以印度尼西亚(下文简称印尼)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为例,主要研究高级阶段学生的古诗词教学。基于该校古诗词教学缺失,结合古诗词教学的必要性等,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统计分析等方式,调查分析了印尼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高级阶段学生的古诗词教学情况,结合教学现状,试图探索出一条适合于高级阶段学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的路径,并且希望引起该校甚至相关部门的重视,为古诗词教学注入新动能。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在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和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分别从中国古诗词的特点、古诗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功能、古诗词对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的实践意义三个方面阐析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古诗词教学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主要针对印尼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高级阶段学生进行学源情况分析,主要包括他们的汉语水平及热爱中国文化程度,环境适应情况及心理调试情况,现行教材中文化知识收录情况,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整体情况;第三部分是该校孔子学院高级阶段古诗词教学情况的实证分析,结合笔者在印尼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做线上汉语教师助教的经历,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从中发现系列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高级阶段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教学模式的经验及不足、教学的难点及问题;第四部分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高级阶段古诗词的教学策略,包括四个方面:对教学者的要求、培养高级阶段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培养高级阶段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加强和改进教学方法;第五部分笔者以《登高》为例,提供一份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古诗词教学设计,旨在将本论文的基本理念与方法通过一首具体的诗歌呈现展示出来。本文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强调古诗词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提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建议。一方面,笔者期望引起孔子学院在古诗词教学方面的重视;另一方面,希望笔者所提出的系列教学策略能够对今后国际中文教育改进古诗词教学具有参考性价值,最终目的是,希望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能够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一定的古诗词审美能力,更好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阮氏兰(NGUYEN THI LAN)[5](2021)在《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优化研究》文中认为汉语教学在我们越南国家已有着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汉语教学需求和教学形态也不同。但不管是方法手段上,或是策略上存在差异,最终的目标仍是不断完善,不断发展越南的汉语教学事业,实现汉语教学过程效果的优化。然而,一位教师如何能实现汉语教学优化之目标?应从哪方面入手?据现代教学思想,从教学优化的角度来看,想达成教学优化之目标,必须要从教学优化设计做起,要清楚教学准备实施之前的依据,和所遵循相关过程等,来解决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优化”该词在教学中一般都指的是创设相关条件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来提高当前教学效率。提到“优化”这一说法,学术界研究者都以苏联着名的教育学家——尤·克·巴班斯基所提“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作为优化方案的根据。这一理论体系对世界学术界来讲,它并不陌生,该理论在很久以前,大约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苏联学者巴班斯基教授所提出来的一种全新教学学术理论体系。该理论主要运用在教学的理论研究之中,以现代教学系统理论的相关原则和方法,对教学理论体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求索。同时,该理论也获得学术界的共同观点,可以解决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学生的负担,解决教学效率偏低问题,使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最好的效果。目前,通过文献检索方法和实际调查,笔者发现越南汉语教学也存在着许多缺陷,面临着瓶颈问题,处于“无顶层设计缺支撑”状态,并与这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也不完善,急需现有一套标准、统一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流程方案,帮助每一位越南汉语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境条件和教学任务下,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协调修改,完成即定的教学任务,让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由此,笔者也是怀着笃行致远的目标,为改善越南高校汉语课堂教学的质量,而进行撰写本研究。在本研究中,笔者使用的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专业数据库、图书文献检索、调查问卷、非参与性课堂观察、综合数据的整理等工作手段。理论方面上,以二语习得理论、交际学理论、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汉语教学理论作为本研究的指导理论,其中,借鉴巴班斯基教授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体系、汉语教学的理论(包括汉语教学设计理论)作为核心理论依据。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具体如下:第一章是从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去了解在过去中至今的越南汉语教学形态和状况,确认其中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方面。第二章是对越南高校汉语教学情况进行实际调查,共调查了越南河内商业技术大学和越南河内首都大学两所学校的汉语教学情况。调查内容主要包含学校现行汉语教师使用的教材来源、教学的目标、教学所用内容、教学的方法、教学课件、课堂活动组织等方面,以及汉语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对汉语课堂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等,来了解越南高校汉语教学实施情况。第三章是根据目前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条件,经过分析原因,针对学校现存的问题试图为越南高校归纳制定,提供一套标准的、规范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方案。第四章是通过优化设计的应用实施研究,来验证笔者的观点,为确认笔者在探索解决方法过程中,更有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思路。第五章是笔者为促进实施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优化的方案提供的保障性建议。笔者是一位来自越南的汉语学习者,《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优化研究》是笔者关注已久的课题,这一课题来源于笔者的汉语学习实践、教学实践和自身经历。在进行本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以教学优化设计方案作为目标设计,明显有助提高越南教师对于汉语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习得效果,并且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笔者的观点,证明这一套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教学优化设计方案可以帮助教师们有效地展开教学工作,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并改善课堂教学质量。笔者衷心希望本研究能为越南的高校之中的汉语言教学优化研究方面的实施提出启示。在实践意义上,可应对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低效的问题。在理论意义上,可弥补越南高校教学优化设计研究方面的不足,为越南汉语教师给予理论性的帮助。同时,能够为当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提供有一定价值性的参考依据。为推动和深化中国、越南两国之间的关系稳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起到积极的贡献。

景琦琦[6](2021)在《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调查分析》文中认为云南师范大学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24所试点高校之一,是中国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重点大学,通过积极发挥地缘优势,构建面向东南亚国家汉语教师的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熟练的以汉语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然而从实习和就业情况来看,真正能达到这一人才培养标准的学生数量非常少,说明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就是课程及其教学,尤其是课程设置具有非常重要地位,课程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主干课程的学位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因此选择云南师范大学为案例来研究汉语国际教育课程。本文以课程评价理论、CIPP课程评价模式、课堂教学评价理论、有效教学理论来作为理论依据,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包含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在对问卷量表进行信效度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对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进行总体评价和每门课程的详细评价,以发现课程存在问题,并结合师生访谈和课堂观察情况,选取典型课程进行案例分析,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课程改进的建议和策略。希望通过以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为研究案例的分析,一方面能够树立起示范,学习其长处和优点;另一方面达到警策作用,能从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的改进提高提供参考和借鉴。本研究分为六部分:第一章文献综述、第二章课程评价理论依据、第三章课程总体评价调查分析、第四章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各门课程评价调查分析、第五章课程案例分析、第六章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经调查分析目前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着以下问题:教师未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缺失来教学,导致课程内容重复;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类课程偏多,汉语本体类课程偏少,对研究方法类课程重视不足;课程开设顺序不够合理;生源专业背景多样,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缺乏国别和区域特色课程;缺乏与课程相匹配的针对性教材。基于以上问题,提出课程改进建议:一、调整课程比例,增加汉语本体知识类课程;二、优化课程结构,适当增加研究方法类课程课时;三、合理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四、立足学校特色,增加国别和区域特色课程;五、鼓励专家或教师编写适应性教材。本研究将为各培养院校提供改进课程的经验、借鉴和参考;有利于改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将对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于培养更多能够满足海外汉语教学需求的高质量国际汉语教师,产生重要意义。

黄金秋[7](2021)在《初级汉语综合课与口语课中副语言应用比较研究 ——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副语言是一种非常重要而又常见的言语交流辅助方式,是人们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语言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每一位教师的重视,练好课堂用语是每一位教师必修的功课,副语言是教师课堂用语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教师语言的信息传递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副语言在初级汉语综合课和口语课中的应用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这两个课型中对外汉语教师副语言的运用情况并进行对比,以此阐述副语言在初级汉语课堂中的重要性、实用性、现阶段的运用问题及运用策略。具体来说,本文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概括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本文以副语言的广义内涵为指导,从有声和无声两个方面对课堂中的副语言行为进行观察描写,对比初级汉语综合课和口语课这两个课型中副语言运用情况的异同,为初级汉语教学中副语言的运用提出相应的策略。第二部分阐述了副语言的概念、分类和功能等基本情况。在对前人的副语言观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副语言的狭义和广义内涵;阐述了现有的对副语言分类的标准及其主要内容,并提出了本文的副语言观。第三部分以专业实习时大量的真实对外汉语课堂听课经历为基础,分别在初级汉语综合课和初级汉语口语课中选取副语言运用典型的课时,从词汇讲解、课文讲解、语法讲解、课后练习讲解四个部分分别截取四段真实课堂录音录像,对初级汉语课堂中的教师副语言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和数据统计。第四部分对所得数据从四个课堂环节中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两个课型中副语言应用的差异和原因。第五部分主要阐述副语言在初级汉语教学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从问卷调查结果出发,结合课堂观摩的启发,提出副语言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问题,探讨对汉语教学的启示,并为初级对外汉语副语言教学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初级汉语综合课和口语课中教师使用副语言的实际情况,总结归纳出副语言使用的重要性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引起对外汉语教师对初级汉语课堂中副语言教学的重视,从而更好地使用副语言,促进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李慧真[8](2021)在《疫情期间对外汉语新手教师在线教学适应情况调查研究 ——以中泰合作“互联网+”汉语学习项目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线教学成为疫情危机中应急之举,也成为了对外汉语结合互联网教育发展的顺势之举。教师作为在线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对开展在线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在线教学,教师应主动迭代、顺应趋势、适应变化,提高对教育变革的“适应性”。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08名参加唐风汉语项目的新手教师在线教学适应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全面、及时反映新手汉语教师在疫情期间对在线教学的适应情况和困难,了解新手教师的诉求,并从高校培养、教学平台培训、教师个人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研究表明,新手教师在线教学的适应情况总体良好,但同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适应困难。例如,语音在线教学难度大、文化教学难开展、师生互动受限、跨文化交际障碍、跨媒体教学不适、居家隔离教学焦虑等一系列适应难题。同时,新手教师也表示希望增加外语类课程、网络教学基础培训、教学平台操作培训等,以提高其在线教学适应能力。针对新手教师在线教学的普遍性适应困难和诉求,本文从三方面提出建议:高校方面应优化课程结构,加强校企合作,给予学生教学和生活上的支持;教育平台应完善岗前培训,增加名师教学讲座,促进经验交流;新手教师应做好教学准备,提高专业素养,同时学会自我反思,进行反思性教学。

鲍军航[9](2021)在《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非语言交际研究 ——以泰国BanHuaikrabok学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非语言交际是教师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重要辅助手段。非语言交际作为对外汉语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升课堂质量,完善教学方法有着重要意义。非语言交际分为体态语、客体语、环境语、副语言四种,而每种在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又有不同的表现。因此,本文以泰国Ban Huaikrabok学校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从体态语、客体语、环境语、副语言这四个方面对泰国初级汉语课堂师生非语言交际行为进行分析,总结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存在的交际禁忌,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泰国初级汉语课堂中常用的三种教学方法(全身反应法、暗示法、演示法)中的非语言交际行为进行分析。全文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一、绪论阐述了选题背景以及研究对外汉语课堂中非语言交际的意义,然后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确立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二、从非语言交际的内涵、分类和功能三个方面,对非语言交际进行具体阐释。三、对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非语言交际的具体表现进行阐释。分别从体态语、客体语、环境语和副语言四个方面,对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非语言交际进行详细的分类,并且深入分析课堂中非语言交际不同类型的特点。四、以泰国Ban Huaikrabok学校为例,通过对泰国学生的问卷及访谈,对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语言交际的效果进行调查。问卷和访谈内容涉及体态语、客体语、环境语、副语言四个方面,通过学生的反馈,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五、以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为基础,分别从体态语、客体语、环境语、副语言四个方面,详细分析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非语言交际的禁忌,以及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非语言交际的使用建议。六、选取三种在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典型的、以非语言交际作为教学方法的案例进行展示和分析,分别为全身反应法、暗示法和演示法,展现非语言交际作为教学方法对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产生的重要作用。

陈妍蓓[10](2021)在《模拟游戏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Bafa Bafa为例》文中指出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教育部门把跨文化能力培养陆续纳为各学段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则成了广大英语教学者和相关从业者关注的议题。本研究将以经典跨文化模拟游戏Bafa Bafa为案例,探究模拟游戏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主要围绕两个研究问题:一是模拟游戏是否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性;二是模拟游戏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什么促进作用。本研究选取了来自上海市W大学和X大学本科二年级的3个班级共10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前期调研分析对Bafa Bafa进行了游戏再设计,再立足于真实的英语课堂开展为时一个半小时的活动。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三角互证方法,通过文献研究、课堂观察、跨文化敏感性量表前后测、访谈以及满意度问卷等方式对研究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研究得出,模拟游戏作为一种跨文化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能够一定程度提高学生跨文化敏感性、提升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反思型学习。笔者进一步分析并发现模拟游戏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受到学生英语水平、跨文化交流经历以及跨文化交际知识方面的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笔者探讨了如何将模拟游戏与英语听说课程、英语写作课程有机结合,优化教学设计,开展任务型教学,以提高模拟游戏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二、试析多媒体辅助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积极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析多媒体辅助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积极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市某民办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新课标对小学生英语教学的要求
        (二)小学是英语语用能力培养关键期
        (三)民办小学英语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四)个人旨趣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四)理论依据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对象
第二章 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要求
    一、语用原则
        (一)合作原则
        (二)礼貌原则
        (三)关联原则
    二、语用原则在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及要求
        (一)合作原则在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及要求
        (二)礼貌原则在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及要求
        (三)关联原则在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及要求
第三章 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有效性分析
    一、中外教师应用合作原则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中教重点讲练模式化
        (二)外教知识讲授连贯性不强
        (三)外教语句讲练引导不足
    二、中外教师应用礼貌原则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中教疏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二)外教间接表达方式难理解
    三、中外教师应用关联原则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外教拓展内容丰富,分散学生注意力
        (二)中教紧抓重点,教学内容单一
第四章 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策略
    一、搭建高效的双师型课堂
        (一)教师方面
        (二)学生方面
    二、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利用中外教师的文化背景优势
        (二)设计多种形式的诱因
        (三)布置开放型课后作业
    三、加强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建设
        (一)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二)教师应提高目标语语用水平
    四、创设真实生动的交际情境
        (一)创设话题式情境
        (二)创设游戏型情境
    五、云课堂等教学资源的拓展和充分利用
        (一)教育管理部门云课堂资源的引进和优化
        (二)教师需提高操控高科技教学设备的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多媒体资源在初级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在华外国人自媒体视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1.3.2 多媒体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
        1.3.3 自媒体视频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在华外国人自媒体视频资源运用于文化教学可行性分析
    2.1 在华外国人自媒体视频基本情况分析
        2.1.1 主要原创作者及团队
        2.1.2 自媒体视频作品分析
    2.2 在华外国人自媒体视频与文化教学的相关性分析
        2.2.1 中国文化内容解读
        2.2.2 在华外国人自媒体视频跨文化价值解读
    2.3 韩国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教学情况分析
        2.3.1 韩国学校中国文化教学概况
        2.3.2 韩国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教学概况
        2.3.3 韩外大孔院初级班教学情况及学生文化学习需求分析
第三章 在华外国人自媒体视频在文化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3.1 视频资源选取原则
        3.1.1 针对性原则
        3.1.2 相关性原则
        3.1.3 文化性原则
        3.1.4 文化立场原则
    3.2 视频播放及编辑技巧
    3.3 利用自媒体视频辅助初级汉语文化教学
        3.3.1 自媒体视频在中国国情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3.3.2 自媒体视频在中国日常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3.3.3 自媒体视频在中国成就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第四章 在华外国人自媒体视频的教学效果及建议
    4.1 教学效果分析
        4.1.1 自媒体视频辅助文化教学的可取之处
        4.1.2 自媒体视频辅助文化教学案例反思
    4.2 在华外国人自媒体视频辅助文化教学的使用建议
        4.2.1 优化视频选材,加强整合编辑
        4.2.2 巧用翻转课堂,师生良性互动
        4.2.3 挖掘深层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4.2.4 注重技能训练,语言文化并进
        4.2.5 构建教师交流,促进资源共享
结论
参引文献
附录一 在华外国人自媒体视频使用效果访谈提纲(中文版)
附录二 在华外国人自媒体视频使用效果访谈提纲(韩语版)

(3)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АВТОРЕФЕРАТ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路径与总体框架
        一、研究路径
        二、总体框架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综述
        一、核心素养理念的研究
        二、欧盟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三、美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四、俄罗斯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
    第二节 我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
        一、我国核心素养框架及其内涵研究
        二、我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及内涵研究
        三、我国高中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第三节 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综述
        一、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内涵的研究
        二、国外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三、我国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节 核心素养及其相关概念
        一、核心素养
        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三、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节 文化意识及相关概念
        一、文化意识
        二、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跨文化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三节 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文化意识概念
        一、概念及内涵
        二、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溯源
        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观点
    第二节 维果茨基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
        一、文化历史理论
        二、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机制
        三、“教育走在发展前面”思想
    第三节 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言语活动观
        一、言语活动理论的哲学视角
        二、言语活动理论与外语教学
    第四节 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文化教学观
        一、跨文化交际理论
        二、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外语教学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
    第一节 体系的总体设计
        一、目的与原则
        二、方法与路径
    第二节 一级维度内容的提取与确立
        一、一级维度内容的提取
        二、体系基础框架的确立
    第三节 二级维度内容的提取与确立
        一、二级维度的提取
        二、二级维度在体系中的确立
    第四节 观测点提取及体系的初步确定
        一、观测点提取的依据
        二、文化知识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三、文化理解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四、预期达到的文化意识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五、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的初步确定
    第五节 体系的验证及修订
        一、验证的前期准备与设计
        二、观测点有效性的数据统计
        三、专家反馈意见的汇总整理
        四、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的最终确定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文化意识培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研究设计
        一、目的与对象
        二、方法与路径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实施
        一、研究工具的制定
        二、实施过程
    第三节 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二、调查问卷各维度情况总述
        三、文化意识整体水平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四、对中俄文化知识掌握情况的数据分析及讨论
        五、对文化理解、认知与态度呈现状况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六、对文化教学评价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七、调查问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
    第四节 问卷调查的研究结论
        一、学生对中俄文化知识的掌握方面
        二、学生对俄罗斯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度方面
        三、现时教学方法与课标要求的匹配方面
        四、文化意识培养质量和资源分布方面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课堂观察分析
    第一节 课堂观察的研究设计
        一、目的与对象
        二、方法与路径
    第二节 课堂观察的实施
        一、研究工具的制定
        二、实施过程
    第三节 课堂观察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数据的信度检验
        二、数据总体情况概述
        三、课堂观察量表内部结构的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
        四、对各观测点的数据分析
    第四节 课堂观察的研究结论
        一、对中俄文化知识讲解深度方面
        二、对于主题和篇章中育人价值发掘方面
        三、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的手段方面
        四、学生呈现出的总体文化意识水平方面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问题分析与教学建议
    第一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总体问题分析
        一、培养理念层面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层面
        三、考评机制层面
        四、群体差异化应对层面
    第二节 文化意识培养理念与总体设计
        一、文化意识培养的核心理念
        二、文化意识培养的总体目标与路径
        三、文化知识是基础
        四、文化理解是过程
        五、文化意识是目标
    第三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建议
        一、依托主题明确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目标
        二、以语篇为文化意识培养的核心载体
        三、寓于言语活动的主题情境教学
        四、语言文化情境中的词汇教学
        五、媒体资源与现代技术手段运用
        六、课外教学活动的选择与安排
    第四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相关支持要素
        一、探索多元化评价机制
        二、教师理念与技能发展的引导与培训
        三、不同“起点”学生群体的差异化培养
        四、教育基础薄弱地区的全方位支持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4)印度尼西亚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高级阶段古诗词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古诗词教学的必要性阐析
    (一)中国古诗词的特点
        1.韵律美
        2.情感美
        3.意境美
    (二)古诗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功能
        1.利于汉语学习者记忆与背诵
        2.利于汉语学习者的情感共通
        3.古诗词美育教化的陶冶功能
    (三)古诗词对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的实践意义
        1.了解中华的传统文化
        2.提升语言的交际水平
        3.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印尼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高级阶段学生学源情况分析
    (一)汉语水平及热爱中国文化程度
    (二)环境适应情况及心理调试情况
    (三)现行教材中文化知识收录情况
三、印尼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高级阶段古诗词教学情况分析
    (一)高级阶段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1.教材使用情况
        2.教学内容分析
        3.教学方法分析
    (二)高级阶段古诗词教学模式的经验及不足
        1.讲授式教学
        2.开放式教学
        3.探究式教学
    (三)高级阶段古诗词教学的难点及问题
        1.教材中无古诗词收录
        2.古诗词教学集体缺失
        3.学习的难度系数偏大
四、印尼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高级阶段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对教学者的要求
        1.教学重视程度的建议
        2.教材选择与使用建议
        3.对于教学内容的建议
    (二)培养高级阶段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1.物质环境的创设
        2.语言环境的创设
        3.引导学生正迁移
        4.丰富的教学活动
    (三)培养高级阶段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
        1.古诗词中的情感熏陶
        2.体味古诗词的意境美
        3.引导学生创作诗词
    (四)高级阶段学生古诗词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对比教学法
        3.混合教学法
五、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古诗词教学设计——以《登高》为例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5)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越南高校汉语教学发展呈现新需求
        (二)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亟需解决低效问题
        (三)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优化是低效问题解决的关键
        (四)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优化设计研究不足
        (五)本研究者具有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优化研究的条件
    二、概念界定
        (一)外语教学
        (二)高校汉语教学
        (三)汉语教学的优化
    三、文献综述
        (一)外语教学优化研究
        (二)汉语教学优化研究
        (三)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研究
        (四)研究述评
    四、理论基础
        (一)二语习得理论
        (二)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三)汉语教学理论
        (四)交际学理论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步骤
第一章 越南高校汉语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阶段(公元前1 世纪至黎朝时期)
        (一)社会背景:封建社会政治、宗教上的影响和需求
        (二)高校汉语教育状况:建立最早的封建社会汉语教学大学
        (三)汉语教学的形态:个别式教学
        (四)汉语教学的结果:教育资源受限,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二、形成阶段(阮朝时期至1975 年)
        (一)社会背景:受政治的影响,汉语成为越南人学习的一种外语
        (二)高校汉语教育状况:汉语主要由国家公办外语系大学进行教授
        (三)汉语教学的形态:以传递—接受为标准教学形式
        (四)汉语教学的结果:教学效果处于低效状态
    三、发展阶段(1975 年至今)
        (一)社会背景:政治、经济、教育的需求,汉语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二)高校汉语教育状况:公办大学及民办大学大量开设汉语系
        (三)汉语教学的形态:以传达—交换信息为标准教学形式
        (四)汉语教学的结果:面临瓶颈问题
第二章 越南高校汉语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现状分析
    一、现状描述
        (一)调查对象
        (二)数据收集方法
        (三)调查结果
    二、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问题
        (二)课堂教学实施问题
    三、原因分析
        (一)内部因素
        (二)外部因素
第三章 越南高校汉语教学设计的优化
    一、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目标
        (一)能够引导教学活动方向,提高教学质量
        (二)要考虑到课程时间标准、精力的消耗和教学环境条件
        (三)要明确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学生能否达到汉语能力培养目标的可能性
    二、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内容
        (一)内容要以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目标为基础
        (二)内容要有完整性
        (三)内容要有科学性和实践性
        (四)内容要符合学生当前水平可接受的可能性
        (五)内容要符合教程规定的课时标准
        (六)内容要符合当前的教学条件和物质条件
    三、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理据
        (一)二语习得理论对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指导意义
        (二)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对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指导意义
        (三)汉语教学理论对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指导意义
        (四)交际学理论对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指导意义
    四、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形态
        (一)教学设计优化的理念
        (二)教学设计优化的形式
        (三)教学设计优化的原则
        (四)教学设计优化的方法
    五、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条件
        (一)汉语教师能力要满足工作的专业性要求
        (二)教学方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
        (三)发挥现有教学条件的可能性
        (四)创造适合本土学习的教学条件
    六、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过程
        (一)课堂教学的前期信息调查分析阶段
        (二)课堂教学的中期的课程策划阶段
        (三)后期教学实施阶段
第四章 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实施优化
    一、准备的优化
        (一)教学对象分析的优化
        (二)教学环境分析的优化
    二、运行的优化
        (一)教学目标定制的优化
        (二)课堂管理组织的优化
    三、评估的优化
        (一)评估的标准
        (二)评估的内容
    四、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案例分析
        (一)初级汉语水平学生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案例
        (二)中级汉语水平学生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案例
        (三)高级汉语水平学生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案例
第五章 促进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优化的建议
    一、教材编写的建议
        (一)推动针对越南本土学生的教材编写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教师教学的建议
        (一)教师的自身素养
        (二)教师的教学设计方面
    三、教学管理的建议
        (一)创设必要的教学基础条件
        (二)提升教师们的教学管理主体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研究对象综合信息调查问卷
    附录二 研究对象特征调查问卷
    附录三 学校教学环境调查问卷
    附录四 教学对象特征的访谈提纲设计
    附录五 教师的汉语教学现状及教学观念调查问卷
    附录六 越南高校教师的访谈提纲设计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6)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二章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各门课程评价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课程评价理论
        一、课程评价的含义和主体
        二、课程评价的功能和目的
        三、课程评价的方法和过程
        四、课程评价的模式
        (一)目标评价模式
        (二)差距评价模式
        (三)CIPP评价模式
        (四)回应性评价模式
        (五)本研究选择 CIPP 模式进行评价的原因
    第二节 课堂教学评价理论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含义和目的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和方法
    第三节 有效教学理论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二、有效教学的特征
        三、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
    小结
第三章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总体课程评价调查分析
    第一节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概况
    第二节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问卷设计
        二、调查对象与问卷发放回收
    第三节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总体课程评价调查分析
        一、问卷信效度判断标准
        二、量表信度分析
        三、量表效度分析
        四、影响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的因素分析
    小结
第四章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各门课程评价调查分析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一、单门课程评价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二、学位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各门课程评价情况分析
        (一)第二语习得
        (二)跨文化交际
        (三)汉语语言分析
        (四)汉语课堂设计
        (五)汉语课堂教学法
        (六)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七)语言要素及其教学
        (八)汉语教学资源及其利用
        (九)国外中小学教育专题
        (十)中华文化与传播
        (十一)外语教育心理学
        (十二)教学调查与分析
    第二节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各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
    小结
第五章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案例分析
    一、跨文化交际(研一)
    二、教学调查与分析
    三、国外中小学教育专题(研一)
    四、汉语课堂教学法
    五、小结
第六章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第一节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未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教学,导致课程内容重复
        二、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教学类课程偏多
        三、忽视汉语本体类课程
        四、研究方法类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五、课程开设顺序不合理
        六、生源专业背景多样,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
        七、缺乏国别和区域特色课程
        八、缺乏与课程相匹配的针对性教材
    第二节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改进建议
        一、调整课程比例,增加汉语本体知识类课程
        二、优化课程结构,适当增加研究方法类课程课时
        三、合理安排课程开设顺序
        四、立足学校特色,增加国别和区域特色课程
        五、鼓励专家或教师编写适应性教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7)初级汉语综合课与口语课中副语言应用比较研究 ——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副语言概述
    第一节 副语言的概念界定
        一、狭义的副语言
        二、广义的副语言
        三、本文的副语言观
    第二节 副语言的分类
        一、特拉格“二分法”
        二、李杰群“三分法”
        三、麦凯“四分法”
        四、曹合建“五分法”
    第三节 副语言的功能概述
        一、副语言的普遍功能
        二、副语言在二语教学中的功能及作用
第二章 初级阶段对外汉语课程中副语言应用的课堂观察及总结
    第一节 初级汉语综合课中副语言应用情况的课堂观察
        一、初级A班综合课的课堂观察
        二、初级B班综合课的课堂观察
        三、初级C班综合课的课堂观察
        四、综合课中副语言应用情况的观察小结
    第二节 初级汉语口语课中副语言应用情况的课堂观察
        一、初级A班口语课的课堂观察
        二、初级B班口语课的课堂观察
        三、初级C班口语课的课堂观察
        四、口语课中副语言应用情况的观察小结
第三章 初级汉语综合课和口语课中副语言应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第一节 两种课型各教学环节中副语言应用的对比分析
        一、词汇讲解环节
        二、课文讲解环节
        三、语法讲解环节
        四、课后练习讲解环节
    第二节 初级汉语综合课与口语课中副语言应用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第四章 副语言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副语言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调查与反馈
        一、调查研究目的与方法
        二、对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第二节 副语言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目前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语言应用存在的问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第三节 副语言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注重教学中副语言使用的得体性和规范性
        二、把握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性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副语言知识储备和综合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课堂观察录音转写文字(部分)
    附录2 课堂观察中副语言使用情况描述(部分)
    附录3 调查问卷
致谢

(8)疫情期间对外汉语新手教师在线教学适应情况调查研究 ——以中泰合作“互联网+”汉语学习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教学适应
        2.1.1 概念界定
        2.1.2 基本内涵
        2.1.3 教学适应相关研究
    2.2 在线教学
        2.2.1 概念界定
        2.2.2 基本内涵
        2.2.3 对外汉语在线教学
    2.3 在线教学适应
        2.3.1 疫情期间对外汉语在线教学适应现状
        2.3.2 疫情期间其他学科在线教学适应现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过程
        3.3.1 问卷设计
        3.3.2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3.3.3 问卷实施过程
    3.4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教学适应情况
        4.1.1 个人信息调查
        4.1.2 新手教师在线教学适应总体情况
        4.1.3 语言要素教学适应情况及困难
        4.1.4 教学环节适应情况及困难
        4.1.5 教学技巧适应情况及困难
    4.2 在线教学建议
        4.2.1 在线教学困难及解决途径
        4.2.2 在线教学相关建议
第五章 启示与建议
    5.1 高校方面
        5.1.1 优化课程结构
        5.1.2 加强校企合作
        5.1.3 给予学生支持
    5.2 教育平台方面
        5.2.1 完善岗前培训
        5.2.2 增加名师讲座
        5.2.3 促进经验交流
    5.3 新手教师方面
        5.3.1 做好教学准备
        5.3.2 提高专业素养
        5.3.3 学会自我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对外汉语新手教师疫情中在线教学适应情况调查
致谢

(9)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非语言交际研究 ——以泰国BanHuaikrabok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非语言交际
    第一节 非语言交际的内涵
        一、非语言交际的概念
        二、跨文化的非语言交际
    第二节 非语言交际的分类
    第三节 非语言交际的功能
        一、重复功能
        二、代替功能
        三、补充功能
        四、否定功能
        五、调节功能
第二章 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非语言交际的具体表现
    第一节 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体态语
        一、体态语的分类和具体表现
        二、体态语的特点
    第二节 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客体语
        一、客体语的分类和具体表现
        二、客体语的特点
    第三节 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环境语
        一、环境语的分类和具体表现
        二、环境语的特点
    第四节 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副语言
        一、副语言的分类和具体表现
        二、副语言的特点
第三章 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非语言交际的调查分析
    第一节 调查目的及对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第二节 问卷和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第三节 问卷和访谈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基本信息调查
        二、课堂体态语的问卷和访谈分析
        三、课堂客体语的问卷和访谈分析
        四、课堂环境语的问卷和访谈分析
        五、课堂副语言的问卷和访谈分析
第四章 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非语言交际的禁忌及建议
    第一节 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非语言交际的禁忌
        一、体态语的使用禁忌
        二、客体语的使用禁忌
        三、环境语的使用禁忌
        四、副语言的使用禁忌
    第二节 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非语言交际的建议
        一、体态语的使用建议
        二、客体语的使用建议
        三、环境语的使用建议
        四、副语言的使用建议
第五章 非语言交际作为教学方法在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
    第一节 全身反应法
        一、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全身反应法教学案例
        二、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全身反应法的应用分析
    第二节 暗示法
        一、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暗示法教学案例
        二、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暗示法的应用分析
    第三节 演示法
        一、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演示法教学案例
        二、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演示法的应用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模拟游戏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Bafa Bafa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新时代英语教学对文化教学的新要求
        (二)游戏化教学让英语课堂实现寓教于乐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跨文化英语教学
        (一)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二)跨文化相关理论
        (三)跨文化英语教学的研究现状
    二、跨文化能力
        (一)跨文化能力概念界定
        (二)跨文化能力理论模型
    三、模拟游戏
        (一)游戏化学习与模拟游戏
        (二)模拟游戏应用于教育与培训的理论基础
        (三)Bafa Bafa及其应用研究现状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方法
    二、研究实施
        (一)教学设计
        (二)教学实施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一、Bafa Bafa活动满意度调查
    二、模拟游戏对跨文化敏感性的提升效果
        (一)课堂观察:游戏中跨文化交际行为分析和反思
        (二)ISS量表:跨文化敏感性前后测
        (三)访谈:关键词分析和反思评价
    三、模拟游戏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一)问卷:促进英语学习的效果自评
        (二)访谈:促进英语学习的效果自评
    四、不同班级的反馈差异分析
        (一)英语水平
        (二)跨文化交流经历
        (三)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
    五、Bafa Bafa活动不足与反思
    六、Bafa Bafa应用于英语课堂的改进方案
        (一)与英语听说课程结合的任务型教学
        (二)与英语写作课程结合的任务型教学
第五章 研究总结
    一、研究结论
        (一)模拟游戏可提高跨文化敏感性
        (二)模拟游戏可提升英语学习兴趣
        (三)模拟游戏可促进反思型学习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Bafa Bafa指导性讲义
    附录2:Bafa Bafa教案
    附录3:跨文化敏感性量表
    附录4:Bafa Bafa活动满意度问卷
    附录5:Bafa Bafa课堂观察表
    附录6:访谈提纲

四、试析多媒体辅助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积极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市某民办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D]. 袁雪. 大理大学, 2021(08)
  • [2]多媒体资源在初级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在华外国人自媒体视频为例[D]. 胡紫荆.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1)
  • [3]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D]. 沈倬丞.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4]印度尼西亚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高级阶段古诗词教学研究[D]. 郝洁.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5]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优化研究[D]. 阮氏兰(NGUYEN THI LAN). 西南大学, 2021(01)
  • [6]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调查分析[D]. 景琦琦.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7]初级汉语综合课与口语课中副语言应用比较研究 ——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D]. 黄金秋.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8]疫情期间对外汉语新手教师在线教学适应情况调查研究 ——以中泰合作“互联网+”汉语学习项目为例[D]. 李慧真. 河北大学, 2021(02)
  • [9]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非语言交际研究 ——以泰国BanHuaikrabok学校为例[D]. 鲍军航.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10]模拟游戏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Bafa Bafa为例[D]. 陈妍蓓.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标签:;  ;  ;  ;  ;  

多媒体辅助跨文化交际教学效果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