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适的温室花草被风雨磨砺

不合适的温室花草被风雨磨砺

一、不当温室花草 接受风雨磨炼(论文文献综述)

邱春美[1](2021)在《陈硕仟家族之历史文化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以台湾屏东内埔的陈硕仟家族为对象,进行田野调查与访谈,并以小区域地方往上追溯到大的时空,如何由内埔到竹田之陈氏来台祖为核心,往上追溯到粤、闽、赣;并对陈硕仟家族在台湾文化的价值提出新的论点。为探讨家谱祖系的发展,本文提出家族研究的创新理论“气根雁行说”,说明来台祖陈硕仟先生的名字、生卒年、官职生涯、来台原因等,并就其家族后裔代表的文学创作与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考。包括对于颍川堂、栋对、祖牌、后裔作品等用字的辨析;以及对陈氏相关拓垦、义民精神、祭祀公业(“公尝”、“尝会”)进行厘清与分析等等。依据本研究的分析,印证了两岸血缘密切,确实无法切割,并且彰显家族研究对后代子孙的重大意义;并指出未来研究可以关注的方面,包括:一、敬祖崇宗,流传祖德,如何让家族组织对族人感受到温暖与爱;二、观古鉴今,感恩惜福;三、家族与祭祀公业的永续经营;四、家训传家与数据库建立。这些方面对未来的家族研究均极具挑战性,并值得后续的关注。

陈南[2](2021)在《教育生活中的身体呈现 ——中小学教师的身体社会学考察》文中研究指明

潘森[3](2020)在《《睡前丛林故事—儿童文学中的环保智慧》(引言及第五章)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睡前丛林故事——儿童文学中的环保智慧》是一部从环境视角出发,探究儿童文学中环保因素的文学评论作品,探讨了儿童文学中的乡间田园、自然原野、城市变迁等内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西方儿童文学中出现的环境因素以及蕴含的环保思想。本实践报告选取《睡前丛林故事——儿童文学中的环保智慧》引言及第五章为翻译材料,对整个项目过程进行介绍、分析和总结。笔者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指导理论,从文体风格、文化背景、标点符号处理三个方面对翻译方法进行了总结。运用增译逻辑词、增译四字词语、长句拆分等方法再现原文的文体风格;通过意译习语、补充缺省信息等方法补充文化背景;根据不同情境对破折号进行保留、省译,或用文字补充其含义。将这些策略融入翻译过程,从而以最恰当和对等的语言再现源语的信息。通过此次翻译实践,笔者积攒了实践经验,也为读者提供环保意识教育的新思路。

池莉[4](2019)在《大树小虫》文中提出第一章人物表以及人物表情的关键表述1.俞思语俞思语足月出生。分娩之前医院找了熟人,不料还是呛到羊水吸入胎粪,出生时没了呼吸,窒息十分钟,住进重症监护室。都以为她不行了,傍晚她却有了自主呼吸。次日又发烧、呕吐、四肢僵硬、哭声拉直,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从那时起直至今天,俞思语支气管与肺,都相当脆弱,只要伤风感冒,必久咳不愈,有时还会咯血,粉红色带泡沫痰那种,多年查无因,中西医皆难治愈,对空气要求高,易气短,常需深呼吸。

卢红博[5](2019)在《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活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孩子的天性有哪些?”答案的寻求可问广大家长,也可以回忆自己的童年。相信结果不外乎有两个答案,那就是提问与游戏。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人由于惊奇开始哲学思维。胡适认为: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哲学。但哲学一度被静态的理解,单纯地作为一门学科哲学而存在。在哲学的源头,生活的问题先于哲学的问题,哲学的问题先于哲学的思考。(1)海德格尔号召:让哲学主题回归到世间人际的情感中来吧,让哲学形式回到日常生活中来吧!幼儿期的发展关乎人一生的成长,哲学的亲民化回归理应在幼儿教育中大放溢彩,滋养幼儿茁壮成长。民间传统游戏在中华民族童蒙历史长河中,是儿童用以理解自然、社会、人生的手段,更是儿童的基本生活方式。5—6岁幼儿是入学前一年阶段,是当前幼儿教育中最容易发生小学化倾向的阶段。5—6岁幼儿自身已具备哲学活动的天性基础,是人一生中最有必要开启哲学启蒙教育的时期,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另一幼儿天性特质,使民间传统游戏、哲学、5-6岁幼儿,这三个当代倍受瞩目与关切、影响幼儿一生发展的元素自然天成、顺理成章地交融在一起。本文基于谷鲁斯的内摹仿理论,运用文献法、参与观察法、访谈式问卷法、访谈法、教育评价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试图从六大部分切入,全面开展了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活动研究。通过对幼儿哲学教学、游戏理论、幼儿园游戏教学策略三个维度,尤其是3-6岁幼儿哲学教学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与阐述,捕捉到基于民间传统游戏进行幼儿哲学教学活动开展的突破口。并从语言学、心理学、脑科学等理论分析入手,运用大量的理论与事实依据论证认为,5—6岁幼儿哲学教学活动具有充分的可行性;运用游戏哲学得出民间传统游戏在幼儿哲学教学中的特有价值;并在前两点论据的基础上,根据费舍尔哲学教学经验,制定了本研究的幼儿哲学教学目标;借鉴李普曼哲学教学范式的同时,结合文献研究中总结的相关经验以及本土文化建构了本研究的幼儿哲学教学范式,以期明确践行基于民间传统游戏幼儿哲学教学活动的合理性、必要性与可操作性。幼儿哲学教学是新时代幼儿成长、学前教育发展、哲学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依据当前幼儿哲学教学呈现出的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以故事性文本为主流教学素材、以探究共同体和对话为基本教学范式等的实然状况,借鉴的同时进行了两届大班21名幼儿23次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活动尝试。尝试与分析发现,幼儿哲学教学存在研究条件两极分化、教学范式相对教条、探究过程忽视幼儿年龄特点等问题。从分析幼儿哲学思维特征和思维线索的现象入手,查摆影响幼儿哲学良性发展的规律性元素,主要来源于幼儿哲学联动机制尚未形成、对社会环境认知与利用失衡、学习目标喧宾夺主等因素。如何开展有效的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活动,本文提出应从教学决策、教学设计、教学互动、教学评价、教学反思五大方面着手,教学决策包括方针导向、目标内容等的决策策略;还有教学理念、对话环境等的设计策略;关注模仿、改善提问等的互动策略;注重过程与结果的双重评价策略;以及教学态度与宏观教育的反思策略等。哲学是人类成长进程中所需所有文化的基石,是一切学科之母。民间传统游戏是中华儿女最本真、最擅驾驭的生活学习方式。幼儿是人一生中习惯养成,人格建立的重要阶段,5-6岁幼儿是幼儿教育中最关键的转折期。如果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活动,能够真正成为呵护幼儿天性,促进幼儿心智健康、科学发展的重要教育力量,成为幼儿教育发展中的一种有力改革手段,那应该是游戏的幸福、教育的幸福,也是哲学的幸福,更是幼儿的幸福。

金任顺(Kim Im Soon)[6](2019)在《汉语形状量词与名词选择关系研究》文中提出量词是汉语词汇体系中最具特色的词类之一,同时也是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出现偏误最多的词类之一。其中,“形状量词”是在语义上能够体现形状特征的一类量词,这类量词和名词的选择上呈现出多样性。本文从现代汉语量词系统中选取了十四个语义相近的形状量词作为考察对象,具体考察它们的语义特征和搭配规律,并进一步了解语义相近的形状量词的异同点。全文包括绪论和结语,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本章主要说明论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总结与本文相关的前人的量词研究成果,并且简述了本文的主要理论背景和语料来源,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二章主要是回顾汉语量词和韩语单位名词的定义和分类的一些概念。首先总结汉语量词和韩语单位名词的定义和分类的特点;其次总结汉语形状量词和韩语形状单位名词的定义和分类;然后探讨汉语形状量词和相应的韩语形状单位名词之间的异同点。并对汉韩语之间的异同点和联系进行探讨,以此为之后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主要是考察在语义和用法上相近的汉语点状量词。本文选取“颗”“粒”“滴”这三个量词,分析了它们的语义特征和搭配的差异,发现它们在语义上虽然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在使用时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第四章主要是考察在语义和用法上相近的汉语线状量词,它们在使用过程中既有区别又有交叉。为了进一步考察,本文选取了常见的容易混淆的“条”“根”“道”“丝”“股”这五个量词,考察了这些汉语线状量词的语义特征和所搭配对象的差异。第五章主要是考察在语义和用法上相近的汉语面状量词。本文选取“张”“面”“片”“块”这四个量词进行分析,发现它们都具有平面形状,所以有些名词性成分可以互换搭配使用,但也有一些名词性成分不能随便互换使用。因此,本文分析了这些量词的语义特征和搭配的特点,试图找到它们在使用上的差异。第六章主要是考察在语义和用法上相近的汉语体状量词。本文选取“块”“团”“堆”这三个量词进行分析,发现它们的立体性都比较强。因为这三个量词所搭配的名词性成分的范畴并非是完全独立,不能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所以进一步考察了它们之间的语义特征和搭配对象的差异。第七章主要是对比分析汉语形状量词与其相对应的韩语形状单位名词之间的差异,如,体积小的“?(al)”、“?(tol)”、“??(bangwool)”;长条形的“??(gadak)”、“??(gaebi)”、“??(joolgi)”;平面形的“?(jang)”、“?(myeon)”;立体性的“??(ogak)”、“??(deongyi)”、“???(moodeogi)”。本章在前文对汉语形状量词所搭配名词性成分研究的基础上,对比汉语形状量词和韩语形状单位名词所搭配名词性成分的使用差异。第八章是结语,包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说明可能存在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王荷艳[7](2018)在《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贵州高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命一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谈起生命,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活着,因为活着是我们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离开了活着的生命体,一切都将会没有意义。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在享受物质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因压力剧增而引发精神层面的焦虑,使得部分大学生精神家园凋零,对生活感到无聊,对生命感到无助,更有甚者对生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产生怀疑,这种种消极思想所导致的不珍惜生命,藐视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不道德行为,主要源于大学生对生命价值观的错位认识和理解。特别是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发生的生命事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状况的关注。因此本文在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现状了解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现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引导大学生朝着科学健康生命价值观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从以下五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绪论,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难点做出概述。第二部分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相关理论的概述及其内容。一是论述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涵义,主要从生命的涵义,生命的特征,价值与生命价值,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涵义四方面进行概述。二是以活着,活好,活美三方面内容为目标和导向,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生命价值观。第三部分问卷数据调查呈现与现状分析,主要通过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三方面来了解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现状,及时发现大学生在心理上、思想上和行为上出现的问题。第四部分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现状的原因思考和分析,主要从外部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主体的内在因素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思考。第五部分从内外两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树立科学健康生命价值观的路径。一是优化社会大环境,搭建生命教育平台,父母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帮助其找寻失落的精神家园,促进其健康成长。二是重视个人的自我教育,认识自我,强化责任,树立崇高理想,加强自我修养,提高面对挫折的自我调适能力,从而达到活着,活好,活美的目标。最后总结。

陈豫韬[8](2017)在《《竹洲文集》校注》文中研究指明吴儆(1125—1183),字益恭,徽州休宁县商山人。原名偁,因避秀王赵子偁讳而改名为儆。绍兴二十七年中进士第,被授以明州鄞县县尉,而後又在饶州安仁县担任知县,在邕州担任通判。致仕後在休宁商山竹洲中开园讲学。其为人刚毅勇决,忠义耿介,学识过人,与当时学者朱熹、张栻、陈亮、范成大等互相交游友善,是南宋的知名的教育家与文学家。其《竹洲文集》今天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其中载有吴儆各类奏折、政论文、表启、书记、诗赋、乐府等作品,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与文学价值。然而,目前中外学者对於吴儆及其《竹洲文集》的研究深度与广度都非常有限,所以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前言部分,主要是对吴儆其人的生平交游、其宗族乡风、其理学与政治思想以考察其人,而对於其《竹洲文集》,则主要从文集的内容、版本等进行解析,以了解吴儆作品的整体风貌。注释部分,校注以弘治本为底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万历本为参校本,并参校文津阁四库本、以及相关的地志、别集等文献。力图纠正错漏讹误,还原文献原貌,疏证典故出处,同时对其集中的冷僻字、人名、官职、制度、地理等进行依次考究。并通过上述研究,以求能对吴儆能有更加科学、客观、深入、全面的考察。对了解南宋当时政治社会风貌,以及徽州、广西的地域文化情况都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章家谊[9](2015)在《基于观念结构分析的中国初中语文教科书批评语言学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是一项基于观念结构分析的,关于中国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批评语言学研究。母语教育是应用语言学研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语文教科书则是母语教育最重要的媒介。然而,我国目前对语文教科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经验层面,即使是学术层面的研究,也多是在学科教育学框架下开展,很少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语文教科书可以说是人类言语行为的一种,“分析任何言语行为都应当从这一行为的本质入手”(胡范铸)。而要有效地认识语文教科书的本质,就必须理解“语文”的本质。传统语文教育理论一直纠缠于语文的性质问题,其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说最为流行。那么,到底如何正确认识语文/母语的性质?如何正确认识语文教育即母语教育的行为本质?母语教育是否只是一个学科的教学行为?甚至只是一个语言知识的教学行为?如果不是,那么,应该如何重构母语教育?我们认为,语言不但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工具,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而语文教科书不仅是语言和文化知识的样本,“不仅仅是‘事实’的‘传输系统’,它还是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斗争及相互妥协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阿普尔等);而语文教科书提供的知识类型、呈现的认知水平、构建的意识形态更是对于未来社会人群的一种塑造方案,是“关于未来的一个预言”(阿普尔等)。由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在汉语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获得以外,——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怎样的知识类型,这一知识类型是否均衡?是否存在缺失?——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为学习者呈现了一个怎样的认知水平,这—认知水平是否有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为学习者构建了—个怎样的意识形态,这一意识形态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否一致?——在对于上述一系列问题有效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能否提出一套新的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建议和规则?由此,本文选取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的四种版本的初中阶段语文教科书,以书中所含所有名词为分析比较对象,综合运用依据观念结构理论、批评语言学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教科书政治学理论、预设理论等相关理论,针对上述四版本语文教科书的知识类型、认知水平、意识形态等方面展开论述,从而考察当今的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是否符合语文教科书的行为本质,并就此对于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原则提出我们的批评和建议。本文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综述语文教科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并介绍本文研究思路,据此提出在语文教科书研究方面前人未涉及而本文需要讨论的问题。第二章论述语文教科书行为的本质。语文是人的存在方式,因而语文教育的行为本质就是人的存在方式的教育,是人的存在性教育,必然要求语文教育应该让学生知道语言本身的各种可能性,以显示社会生活的各种可能性。因此,语文教科书,作为传达语文教育行为本质理念的载体和主要途径,其行为本质和本质功能必然是提供语言本身的各种可能性,以显示社会生活的各种可能性。本章还介绍了本文选取的分析对象——四版本中国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原因和其所含全部名词概貌。第三章——第五章以四版本中国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所有名词为对象,进行语文教科书的知识类型分析、认知水平分析和意识形态分析。其中,第三章是语文教科书知识类型分析。基于“现行大学学科分类基本合理有效”和“母语既构成学习人类全部知识的必须,也开启学习人类全部知识的可能”的假设,通过对于语文教科书名词所反映的观念和观念结构与大学现行学科分类的对比,努力客观描写初中语文教科书知识类型结构。并进而对各种版本教科书的知识类型分析比较,得出四版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虽然总体上均具有比较完整的大的知识类型框架,但是深入到具体的知识类型却可以发现,其中依然存在观念结构之间不均衡、知识类型缺失等问题。第四章是语文教科书认知水平分析。语文教科书认知水平分析可以从很多角度加以研究,本文主要讨论“认知强化功能”、“深度思维功能”及“多元思维观功能”。通过分析比较,认为初中语文教科书存在认知强化功能弱化、深度思维能力弱化、多元思维观能力弱化的问题,并提出其主要原因源于语文教科书编写存在的最大弊病——“角色预设偏误”。第五章是语文教科书意识形态分析。在回顾教科书意识形态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最能体现语文教科书意识形态的名词还是与人有关的名词,因此本文通过对四版本所含的人物类名词本身属性隐涵的意识形态的分析来考察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意识形态倾向,揭示了教科书存在的“意识形态简单化”、“意识形态刻板化”的问题。第六章是教科书“叙说”(编写)行为的规则分析。结合对四版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所含全部名词的分析结论,提出针对四版本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语文教科书编写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和“策略性规则”。第七章为结语,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及后续的研究展望。总之,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中国语文教科书的分析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提供切实的意见,为语文教科书的语言学视角研究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王宝明[10](2014)在《乾嘉时期朝鲜文人使华汉诗本事系年》文中提出中朝关保,源速流畏。明清雨代,中国与朝鲜在宗藩关系的框架下保持着传统的友好交往。朝鲜王朝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定期派遣使臣出使清王朝,逐渐形成了特殊的《燕行缘》文献。《燕行录》是朝鲜使臣及随从出使中国时的记载,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文学、沿途风光、建筑、风俗、故实等等,其中数以千计的汉诗尤为引人注目。在乾嘉畴期,着名诗人有蔡济恭、洪大容、柳得恭等人。本输文全面系统整理清代乾嘉时期朝鲜使华汉诗文献,以诗歌刽作及其本事繁年的方式,祥尽再现当时中朝诗歌交流的一个侧面,为中朝诗歌交流史乃至中国文化傅播史提供翔实的基磋文本。具体方法是以乾嘉时期《燕行录》中的日记和诗歌等原始文献为主,把相关的日记和诗歌(古诗、四言、楚辞体、五绝、五律、七绝、七律)造行匹配,聊蘩诗歌本事及其创作文化背景,考证诗歌的创作日期,“以诗繋日,以日繁月,以月繁年,以年繋代”,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本输文亦使用《朝鲜王朝实录》、《清寅录》、《清代诗文汇编》等造行补充,为《燕行缘》汉诗提供佐证。为保证文献的准确性,本论文使用繁体字。本输文分为四部分:绪论;第一章(十五箭);第二章(十箭);余输。主体是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是乾隆时期。时间由乾隆元年(1736)至六十年(1795),主要介绍二十二撞诗文匹配的作品,包括李喆辅《丁巳燕行日记》、《燕槎录》;赵显命《燕行日记》、《燕行缘》;尹汲《燕行日记》;洪大容《湛轩燕记》;严璹《燕行录》;李岬《燕行记事》;李德懋《入燕记》;蔡济恭《含忍录》;李田秀《入溶记》;沈录洙《燕行日乘》;俞彦镐《燕行录》;赵瑍《燕行日录》;徐浩修《熟河纪游》;柳得恭《后霎缘》;白景炫《燕行录》;金箕性《燕行日记》;金正中《燕行录》;李在学《燕行日记》、《癸丑燕行诗》;洪羲俊《甲寅燕行诗》。第二章是嘉度时期。时间由嘉度元年(1796)至二十五年(1820)。这期间的重要作品有十二种,包括徐有闻《戊午燕缘》;金勉柱《赠季君》;李基宪《燕行日记》、《燕行讨轴》;李晚秀《輶车集》;洪爽周《渊泉赴燕诗》;李海应《蓟山纪程》;元在明《芝汀燕记》;李敬卨《燕行录》;李鼎受《游燕录》;崔斗燥《乘槎录》;成佑曾《茗山燕诗录》。本论文有两个附录一是乾嘉时期朝鲜使臣使华一览表,二是乾嘉畴期《燕行录》总目。本输文的主要创新点有四。第一,它是学术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全面的乾嘉时期朝鲜文人使华汉诗编年着作。第二,探取“以日繋月,以月繋年,以年繁代”的方式撰写,有条不紊,庆真威密的把日记与诗歌造行匹配,在域外汉诗研究中阴创了一种新形式。第三,通过大量朝鲜使华汉诗的创作本事及其文化背景的翔实记录,可以用“他者”的眼光,既反观了中国文化,并可以引起古代文化傅播研究的更深刻的阴注和思索。第四,本论文所据底本多为手抄本,其中有大量草害字体,权难辨识,目前中外学者很少从事此类工作。笔者一一识别录入,是封东亚写本汉籍整理的新贡献。不足之处在于,最初撰写的论文规模鹿大,包含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六个时期,笔者已经完成初稿雨百万字。但由于学位论文规模所限,所以只截取乾嘉雨代。毕业后我舍继续整理道光至光绪的繁年,使清朝中后期朝鲜文人使华诗歌繋年成为完璧。

二、不当温室花草 接受风雨磨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当温室花草 接受风雨磨炼(论文提纲范文)

(1)陈硕仟家族之历史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问题意识
    第二节 名词释义与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
第一章 陈硕仟家族之时空溯源
    第一节 客家民系之主要脉络嬗变
    第二节 陈硕仟远祖、上祖祖系史略
    第三节 陈硕仟相关族谱系略
    第四节 提出气根雁行说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陈硕仟人物考及家族来台的发展
    第一节 明清以来对台湾之移民变迁
    第二节 陈硕仟辨考及其家族来台拓垦
    第三节 陈硕仟家族之支派系谱、祭祀公业
    第四节 参与伯公祭祀以祈福敬祷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陈硕仟祖堂创建、重修与维护
    第一节 陈硕仟家族祖堂
    第二节 陈氏祖堂堂号、栋对之辨析
    第三节 陈氏祖堂碑文、祖牌与画像
    第四节 陈氏祖堂重建、倾颓管理之问题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台湾陈硕仟家族的重要活动
    第一节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
    第二节 后裔之生命书写与传播
    第三节 家族记忆的内涵传承
    第四节 海内外社会之流衍与挑战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陈氏家训家风
    第一节 义门陈、台湾陈之家训
    第二节 受莆田陈俊卿、陈文龙之影响
    第三节 对台湾陈城富、陈明富之熏陶
    第四节 后裔认知及社会名流之评价
    第五节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睡前丛林故事—儿童文学中的环保智慧》(引言及第五章)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项目简介
    2.1 项目介绍
        2.1.1 项目来源
        2.1.2 项目内容
        2.1.3 项目意义
    2.2 项目分析
        2.2.1 文本分析
        2.2.2 目标读者分析
3. 项目实施过程
    3.1 译前准备
        3.1.1 阅读原文
        3.1.2 查找背景资料
        3.1.3 准备翻译工具
    3.2 译中环节
    3.3 译后审校
4. 案例分析
    4.1 文体风格
        4.1.1 议论部分
        4.1.2 叙述部分
        4.1.3 儿童故事
    4.2 文化背景
        4.2.1 习语俗语
        4.2.2 信息缺省
    4.3 标点符号处理
        4.3.1 保留符号
        4.3.2 省译符号
        4.3.3 含义补偿
5. 实践总结
    5.1 翻译心得
    5.2 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原文及译文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4)大树小虫(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人物表以及人物表情的关键表述
    1.俞思语
    2.钟鑫涛
    3.钟欣婷
    4.格瑞丝
    5.钟永胜
    6.高红
    7.俞亚洲任菲菲
    8.俞爷爷俞奶奶
第二章故事只是男女主角2015年度实施造人计划始末
    1.2015年1月没怀上
    2.2015年2月没怀上
    3.2015年3月没怀上
    4.2015年4月没怀上
    5.2015年5月没怀上
    6.2015年6月没怀上
    7.2015年7月没怀上
    8.2015年8月没怀上
    9.2015年9月没怀上
    10.2015年10月没怀上
    11.2015年11月没怀上
    12.2015年12月真相大白

(5)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幼儿哲学教学
        (二)民间传统游戏
    四、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谷鲁斯内摹仿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谷鲁斯内摹仿理论在本研究中的运用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参与观察法
        (三)问卷法
        (四)访谈法
        (五)教育评价法
    六、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幼儿哲学教学文献研究
        (二)国外有关游戏理论的文献研究
    二、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一)国内幼儿哲学教学的文献研究
        (二)有关幼儿游戏的文献研究
        (三)有关幼儿园游戏教学策略的文献研究
第二章 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理论建构
    一、幼儿哲学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哲学进步呼唤幼儿哲学家的出场
        (二)幼儿哲学思维语言的发展水平分析
        (三)幼儿哲学何以存在的现象解读
        (四)幼儿哲学得以存在的学理解读
        (五)幼儿思维“神经窗户”打开的脑科学分析
    二、民间传统游戏的哲学教学价值分析
        (一)幼儿作为游戏的存在
        (二)游戏体验的思维触发机制
        (三)民间传统游戏的教育优势
        (四)游戏作为哲学探究的价值
        (五)几个民间传统游戏的哲学意涵
    三、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目标
        (一)思考能力目标
        (二)感知能力目标
        (三)社会交往能力目标
        (四)情感态度健康发展目标
        (五)对话能力目标
        (六)人格塑造目标
    四、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范式
        (一)文化建构场
        (二)思维游戏圈
        (三)复式驱动对话教学法
第三章 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应然、实然与尝试
    一、幼儿哲学教学的应然诉求
        (一)新时代幼儿的成长需求
        (二)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
        (三)哲学教学变革的需求
    二、幼儿哲学教学的实然状态
        (一)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同步发展
        (二)幼儿哲学教学内容以故事性文本为主
        (三)基本形成稳定的教学范式
    三、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尝试
        (一)基于“老鹰捉小鸡”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活动
        (二)基于“网鱼”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活动
        (三)基于“欻嘎拉哈”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活动
        (四)基于“绕口令”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活动
第四章 幼儿哲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条件两极分化
        (一)学术研究一线教学条件不足
        (二)教学实践一线学术研究粗浅
    二、教学范式相对教条
        (一)忽视非有声语言对话
        (二)规则不当易引发消极等待
    三、哲学经验准备匮乏
        (一)模仿原型脱离现实
        (二)哲学天性保护意识淡薄
        (三)教师面前表现拘束
    四、探究过程忽视幼儿年龄特点
        (一)问答单向性、一次性与自问自答
        (二)高控阻止幼儿“七嘴八舌”
        (三)“内摹仿”过程缺失
        (四)“假问题”时有发生
        (五)角色期待革新思考不够
    五、过于强调没有问题答案
        (一)忽视幼儿习惯养成关键期
        (二)忽视探究内容领域特点
第五章 幼儿哲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尚未形成幼儿哲学联动机制
        (一)学术机构与教育机构缺乏合作
        (二)学术人员与一线教师默契欠佳
    二、对社会环境认知和利用失衡
        (一)幼儿生活经验媒体化
        (二)自由与安全责任矛盾
    三、知识传授与习得目标观念深重
        (一)习惯喧宾夺主的知识性学习
        (二)重视学习结果而忽视思考过程
    四、存在原生家庭教育不当影响
        (一)“补偿”教育问题突显
        (二)家庭问题导致童心封闭
    五、新教育思想理解偏差
        (一)忽视内摹仿价值与实现过程
        (二)鼓励教育有失分寸
第六章 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策略
    一、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决策策略
        (一)学前教育行政机构确立方针导向
        (二)学术研究与一线教学联接合作
        (三)学前教育设定幼儿哲学教学目标
        (四)幼儿哲学教学内容的决策
    二、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设计策略
        (一)创设安全对话环境,量身定设组织教学
        (二)提供积极模仿范型,设定过程与结果目标
        (三)了解幼儿生活经验,从幼儿模仿天性出发
        (四)传统游戏常态化,在反复模仿中加深体悟
    三、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互动策略
        (一)摒弃成人视角目标,成就幼儿学习改变
        (二)积极改善提问,利用两个时间
        (三)避免旧习干扰视听,培养幼儿视听技巧
        (四)正确处理跟随性表达,将幼儿模仿价值最大化
        (五)把握规训与自由中控线,培养幼儿自我教育
        (六)幼儿模仿的另一种表达,无声语也要哲学解读
    四、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成效评价策略
        (一)幼儿哲学教学过程评价
        (二)幼儿哲学教学结果评价
        (三)教学成效评估总结
    五、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反思策略
        (一)基于教师教学态度的反思
        (二)基于教师教学组织的反思
        (三)基于教学反思的教育反思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式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评估项目
    附录4 研究开展过程性材料(选摘)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汉语形状量词与名词选择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思路和拟采用的方法
    1.3 理论背景与语料来源
        1.3.1 理论背景
        1.3.2 本文的语料来源
    1.4 已有的研究成果
        1.4.1 汉语量词的宏观研究
        1.4.2 形状量词研究成果
    1.5 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第二章 汉语量词与韩语单位名词的概念及分类
    2.1 引言
    2.2 汉语量词与韩语单位名词的概念
        2.2.1 汉语量词的概念
        2.2.2 韩语单位名词的概念
    2.3 汉语量词与韩语单位名词的分类
        2.3.1 汉语量词的分类
        2.3.2 韩语单位名词的分类
    2.4 小结
第三章 汉语点状量词与名词选择关系研究
    3.1 引言
    3.2 “颗”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3.2.1 “颗”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3.2.2 “颗”与抽象事物类名词搭配
        3.2.3 “颗”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3.3 “粒”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3.3.1 “粒”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3.3.2 “粒”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3.4 “滴”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3.4.1 “滴”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3.4.2 “滴”与抽象事物类名词搭配
        3.4.3 “滴”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3.5 点状量词的用法对比
        3.5.1 可互换使用的情况及凸显差异
        3.5.2 不可互换使用的情况及内在原因
    3.6 小结
第四章 汉语线状量词与名词选择关系研究
    4.1 引言
    4.2 “条”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4.2.1 “条”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4.2.2 “条”与抽象事物类名词搭配
        4.2.3 “条”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4.3 “根”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4.3.1 “根”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4.3.2 “根”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4.4 “道”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4.4.1 “道”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4.4.2 “道”与抽象事物类名词搭配
        4.4.3 “道”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4.5 “丝”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4.5.1 “丝”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4.5.2 “丝”与抽象事物类名词搭配
        4.5.3 “丝”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4.6 “股”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4.6.1 “股”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4.6.2 “股”与抽象事物类名词搭配
        4.6.3 “股”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4.7 线状量词的用法对比
        4.7.1 可互换使用的情况及凸显差异
        4.7.2 不可互换使用的情况及内在原因
    4.8 小结
第五章 汉语面状量词与名词选择关系研究
    5.1 引言
    5.2 “张”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5.2.1 “张”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5.2.2 “张”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5.3 “面”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5.3.1 “面”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5.3.2 “面”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5.4 “片”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5.4.1 “片”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5.4.2 “片”与抽象事物类名词搭配
        5.4.3 “片”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5.5 “块”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5.5.1 “块”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5.5.2 “块”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5.6 面状量词的用法对比
        5.6.1 可互换使用的情况及凸显差异
        5.6.2 不可互换使用的情况及内在原因
    5.7 小结
第六章 汉语体状量词与名词选择关系研究
    6.1 引言
    6.2 “块”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6.2.1 “块”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6.2.2 “块”与抽象事物类名词搭配
        6.2.3 “块”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6.3 “团”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6.3.1 “团”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6.3.2 “团”与抽象事物类名词搭配
        6.3.3 “团”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6.4 “堆”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6.4.1 “堆”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6.4.2 “堆”与抽象事物类名词搭配
        6.4.3 “堆”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6.5 体状量词的用法对比
        6.5.1 可互换使用的情况及凸显差异
        6.5.2 不可互换使用的情况及内在原因
    6.6 小结
第七章 汉语量词与韩语相应单位名词的使用差异
    7.1 引言
    7.2 汉语点状量词与韩语点状单位名词使用差异
        7.2.1 “颗”和“?(al)”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7.2.2 “粒”和“?(tol)”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7.2.3 “滴”和“??(bangwool)”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7.3 汉语线状量词与韩语线状单位名词使用差异
        7.3.1 “条、丝”和“??(gadak)”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7.3.2 “根”和“??(gaebi)”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7.3.3 “道、股”和“??(joolgi)”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7.4 汉语面状量词与韩语面状单位名词使用差异
        7.4.1 “张”和“?(jang)”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7.4.2 “面”和“?(myeon)”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7.5 汉语体状量词与韩语体状单位名词使用差异
        7.5.1 “片、块”和“??(jogak)”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7.5.2 “团”和“??(deongyi)”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7.5.3 “堆”和“???(moodeogi)”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7.6 小结
第八章 结语
    8.1 本文的主要结论
    8.2 本文的创新点
    8.3 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7)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贵州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简评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调查研究法
        1.3.3 多学科结合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和难点
        1.4.1 本文的创新点
        1.4.2 本文的难点
2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涵义及内容
    2.1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涵义
        2.1.1 生命的涵义
        2.1.2 生命的特征
        2.1.3 价值与生命价值
        2.1.4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涵义
    2.2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内容
        2.2.1 “活着”,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存在,认识生命的意义
        2.2.2 “活好”,尊重生命,追求生命价值
        2.2.3 “活美”,热爱生命,欣赏生命的美好
3 问卷数据调查及现状分析
    3.1 问卷的设计
    3.2 调查对象及方法
    3.3 调查结果的呈现与分析
        3.3.1 普遍珍惜生命,但仍存在自然生命的冷漠性现象
        3.3.2 总体敬畏重视生命,但仍存在社会生命的风险性危机
        3.3.3 有合适的生命价值评价标准,但仍存在精神生命的荒芜性现象
4 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现状的原因分析
    4.1 社会环境导致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失落
        4.1.1 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4.1.2 多元文化思潮的侵入与冲击
        4.1.3 网络媒体产生的消极影响
    4.2 家庭对生命价值观教育问题的忽视
        4.2.1 错位的人性之爱,忽视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4.2.2 教育手段单调,家长成为应试教育的同谋者
        4.2.3 家庭人际关系疏远,情感淡漠
    4.3 学校生命教育存在的不足
        4.3.1 学校教育理念的工具化倾向
        4.3.2 学校教育对生命完整性的疏忽
        4.3.3 生命教育过程中对生命体验活动开展不够
    4.4 主体内在因素——精神迷茫和心理危机
        4.4.1 理想我与现实我冲突的自我同一性危机
        4.4.2 成长压力大,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耐受力微弱
        4.4.3 生命价值的扭曲、生命意义的迷失
        4.4.4 对自我生命责任感的缺乏
        4.4.5 大学生好胜心是一大短板
5 科学健康生命价值观的路径
    5.1 优化社会大环境找寻失落的精神家园
        5.1.1 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
        5.1.2 营造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
        5.1.3 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和优势
    5.2 高校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搭建平台
        5.2.1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5.2.2 采取多元的方法进行教学
        5.2.3 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和丰富生命情感
        5.2.4 建设和谐校园生命文化环境
    5.3 父母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帮助其健康成长
        5.3.1 构建健康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
        5.3.2 培养自主意识,塑造独立人格
        5.3.3 父母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5.4 重视个人的自我教育
        5.4.1 认识自我,强化责任
        5.4.2 自我修养,创造生命价值
        5.4.3 提高面对挫折的自我调适能力
        5.4.4 滋养生命,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问卷调查
致谢

(8)《竹洲文集》校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的意义与目的
    二、研究现状
    三、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吴儆的家世与生平
    第一节 乡风与家世
        一、宋代徽州的文教与科举
        二、休宁商山吴氏家族
    第二节 吴儆的生平与交游
        一、吴儆的生平
        二、吴儆的交游
第二章 《竹洲文集》的版本研究
    第一节《竹洲文集》的版本系统
        一、端平甲午本
        二、端平乙未本
        三、吴资深进呈本
        四、淳佑吕午序重刊本
        五、张宁序本
        六、弘治本
        七、嘉靖本
        八、万历本
        九、万历十卷本
        十、四库全书本
        十一、吴文肃公摘稿本
        十二、《竹洲秀衍集续集》
    第二节 《竹洲文集》的版本比较
        一、篇章与编次
        二、文字差异
第三章 《竹洲文集》的内容研究
    第一节 《竹洲文集》的文章研究
        一、议(奏议、政议)
        二、表启
        三、书
        四、记
        五、序
        六、祭文
        七、杂着
        八、铭赞
        九、赋
    第二节 《竹洲文集》的诗词研究
        一、诗歌研究
        二、词作研究
第四章 吴儆的思想研究
    第一节 吴儆的社会政治思想
        一、对外政策与措施
        二、用人制度与人才选拔
        三、利民思想
        四、军政思想
        五、地方吏治与捕盗
    第二节 吴儆的哲学思想
        一、吴儆的道家思想
        二、吴儆对程朱理学的态度
        三、事功思想
    第三节 通达的人生观
结语
凡例
卷一 奏议
    论恢复大计
    论邕州化外诸国
    论二广官吏
    论治民理财
    论文臣当习武事
    论选人改官
    论大臣近臣
卷二 奏议
    论乞委漕臣同帅臣措置(?)边
    论广西治盗贼
    论广西帅臣兼知漕计
    论配隶当屯驻大军
    论募兵
卷三 政议
    富国强兵策并序
    刍言三篇并序
    宰相论
卷四 表启
    代贺隆兴改元表
    谢赐历日表
    贺王丞相啓
    上明州沈丞相啓
    贺洪枢密啓
    知泰州谢执政啓
    倅邕谢宰执啓
    谢南轩举状啓
    与桂帅张南轩啓
卷五 啓
    贺汪直阁知九江啓
    代贺张魏公除枢密使督军啓
    上明州佥全判许状元啓
    谢李盐使举治状啓
    贺范至能自广帅镇蜀启
    上宪使啓
卷六 啓
    贺金少卿啓
    代洪守贺陈殿院啓
    通信守徐侍郎啓
    谢洪徽州差权局啓
    贺金丈除给事啓
    上钱通判啓
    谢洪徽州撰休宁县学记并书啓
    贺施佥枢啓
    上史枢密啓
    贺洪枢密除参政啓
    谢郑宪举状
    上明州制置啓
    代王侍郎通扬漕
    与漕使啓
    贺洪景伯除中书舍人
    安仁交代啓
    答雷州冯守
卷七 书
    上蒋枢密书
    见辛给事书
    上王丞相书
    上姚枢密书
    上汤丞相论余姚海贼书
卷八 书
    上张南轩书
    谢南轩荐举书
    与南轩论盗贼书
    上五府乞宫观书
    见洪徽州书
卷九 记
    答吴益深书
    答汪楚才书
    答汪仁仲求撰墓志书
卷十 记
    竹洲记
    平斋记
    爱民堂记
    憇思轩记
    就轩记
    邕州化外谙国土俗记
    尊已堂记
卷十一 记
    相公桥记
    隐微斋记
    休宁县修学记
    观潮记
    仰高亭记
    休宁县尉厅壁记
    瑞芝记
    骑鲸轩记
卷十二 序
    尚书宋公山居三十韵序
    送范石湖序
    送程少章游两淮序
    棣华小录序
    送詹景阳序
    送宗人游术序
    送陈守入觐序
    送曹守序
卷十三 祭文
    祭张南轩先生文
    祭孙县丞先生彦及文
    祭金静之文
    祭吴仲贤文
    祭吴庭操文
卷十四 杂着
    读罗郢州小飞来记
    墨说
    题五峯先生知言卷末
    题陈氏雪溪
    读曹氏世济録书其後
    读友于堂诗书其後
    名一枝庵
    宴邕守乐语
    劝农文
    记鼠
    劝学文
卷十五 铭賛
    赐笏铭
    写眞自賛
    戏题东湖画像
    砚铭
    砚铭
    石炉铭
    竹篦铭
    祈阳石屏铭
卷十六 古赋辞附
    浮丘仙赋并序
    良干堨赋并序
    冰玉辞
卷十七 古风
    子吴子某既结茆竹洲以娱亲复于居之前沼为亭以朝爽名之盖亭西(?)於晨兴看山为宜(题朝爽亭)
    题新安全厨拄笏亭
    题骑牛图
    代陈无已述怀
    和孙先生彦及棣华堂诗韵
    寄题郑集之醉梦斋
    次韵南轩先生榕溪合
    汪叔耕见访不数日别去恶语为赠兼简子用子美二友
    题陈仲礼四知轩且当折柳之意
    寄题淳安陈令君读书林
    以竹牀赠杨信伯古诗代简
    和唐秘校见贻长篇
    题李休宁藏斋
    宿神潭洪氏醉经堂
    题祝圣寺浮梁道中
    阳村道中邂逅赵仁甫
    题阳山寺
    独酌
    早起
    送吴令君
    赠吴令君
    送王国器归宣城
卷十八 律诗
    题古岩(旧尝侍孙先生题名岩中)二首
    过丛桂堂故叔祖教授读书之所
    送洪史君赴阙移节会府
    酧月亭
    和金尚书棣华堂诗韵
    晚步
    拾梧子
    送钱虞仲兄弟
    次韵李提点雪中登楼之什三首
    吕守环秀堂三首
    休日饮直之运属家
    次徐令韵
    还程彦举诗卷
    清明阴雨呈同舍
    弋阳道中
    和刘守韵[自注:刘喜佛]
    送张丞归平江
卷十九 绝句
    番阳道中
    寓郡城客舍热不可寐与程彦举坐语达旦
    壬午二月桃方盛开雪积其上光辉红润不可形状以二诗纪之
    偶成
    赵同叔开轩植竹以自娱乐诸公虽为赋诗而未尝有见之者某不日北归同叔亦为楚令尹矣诗以媿之
    寓壶源僧舍三绝
    簟送人诗代简二首
    题月岩
    答范石湖牡丹诗[自注:范诗有风日等闲犹不到外边蜂蝶莫纷纷之句]
    以乌纱巾饷客
    题刘氏幽香亭[自注:壬寅十一月下潮立]
    和张干三公亭[自注:此亭废已久但有旧址存]
    说谜三绝
卷二十 乐府
    念奴娇[寿程致政]
    蓦山溪[效樵歌体]
    蓦山溪[老人和]
    满庭芳[寄叶蔚宗]
    满庭芳[用前韵并寄]
    虞美人[送益章赴会试]
    虞美人[七夕]
    虞美人
    西江月
    浣溪纱[题星洲寺]
    浣溪纱[次范石湖韵]
    浣溪纱[题余干传舍]
    浣溪纱[登镇远楼]
    浣溪纱[竹洲七夕]
    浣溪纱
    浣溪纱[和前镇远楼韵]
    浣溪纱[梅]
    减字木兰花[中秋独与静之饮]
    减字木兰花[朱子渊见和,次韵为谢]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念奴娇[寿陈尚书母夫人]
    念奴娇[寿吴宰]
    念奴娇
    西江月
    浣溪纱[春题别墅]
    浣溪纱[和前次范石湖韵]
    浣溪纱[代作]
    浣溪纱[戏陈子长]
    朝中措[代宋仲温上德操]
附録一 棣华杂着
    识斋记
    摩苍轩记
    赠桂县丞挂冠序
    见季守书
    见蒋枢丐祠书
    与蒋参政啓
附録二 序跋
    罗任臣跋
    程珌序
    吕午序
    陈埙序
    洪扬祖序
    程敏政序
    张宁序
    吴尧臣後序
    吴继京後跋
附录三 名公赠言
    陈状元亮赠吴益恭序
    陆伯寿书墨说後
    南轩先生赠别
    陈状元亮与吴邕州益恭书
    陈状元亮与东莱先生书
    南轩先生与朱文公书
    朱文公与南轩先生书
    朱文公与汪伯虞
    朱文公与尤尚书延之书
    朱文公与尤尚书延之书
附录四 行状、进表等
    宋故朝散郎知邕州军州兼管内劝农营田事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提举钦廉等州盗贼公事沿邉溪涧都巡检使无提点买马事竹洲先生吴公行状
    宋竹洲先生吴公传
    竹洲先生像赞
    进竹洲文集上表
    文肃吴公谥告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基于观念结构分析的中国初中语文教科书批评语言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语文教科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材与教科书概念的界定
    二、语文教科书研究的现状
    三、语文教科书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理论假设、理论背景、基本架构
    一、本文的理论假设
    二、本文的理论背景
    三、本文的基本架构
第四节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语料来源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语料来源 第二章 语文教科书功能定位分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语文”的重构与语文教育的行为本质
    一、“语文”一词的由来
    二、语文学科的独特性
    三、语文的重要性
    四、对“语文”理解的现状和问题
    五、语文是人的存在方式
    六、语文教育的行为本质是人的存在性教育
    七、“语文”含义重构的框架设想
第三节 语文教科书的重构与行为本质
    一、中国语文教科书的变迁
    二、教科书的功能定位
    三、语文教科书的功能
第四节 语文教科书研究语料概况——以初中段人教版、沪教版、香港启思版和台湾康轩版为例
    一、语文教科书版本的选取
    二、四版本名词概貌 第三章 语文教科书知识类型分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语文教科书知识类型框架分析
    一、知识类型框架
    二、语文教科书名词分析框架
    三、语文教科书知识类型分析比较
第三节 结论
    一、四版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所含名词数量差距大
    二、四版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均具有比较完善的观念结构
    三、四版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总体上均具有比较完整的大的知识类型框架
    四、四版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具体的观念之间的不均衡和知识类型的缺失 第四章 语文教科书认知水平分析
第一节 语文教科书认知水平框架
    一、语文教科书的认知
    二、语文教科书的认知水平
    三、语文教科书认知水平分析框架
第二节 语文教科书认知水平框架分析比较
    一、语文教科书认知强化功能的弱化
    二、语文教科书深度思维能力的弱化
    三、语文教科书多元思维观能力的弱化
第三节 结论 第五章 语文教科书意识形态分析
第一节 教科书意识形态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何为教科书意识形态
    二、教科书意识形态研究现状
    三、教科书意识形态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语文教科书人物类名词意识形态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语文教科书人物类普通名词意识形态分析
    三、语文教科书人物类专有名词意识形态分析
第三节 结论
    一、性别意识形态
    二、年龄意识形态
    三、身份角色意识形态
    四、人物形象意识形态 第六章 语文教科书编写规则分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语文教科书编写建议
    一、语文教科书有关知识类型方面的建议
    二、语文教科书有关认知水平方面的建议
    三、语文教科书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议
第三节 语文教科书编写规则
    一、语文教科书编写的构成性规则
    二、语文教科书编写的策略性规则 第七章 结语
一、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的创新之处
三、本文的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10)乾嘉时期朝鲜文人使华汉诗本事系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原因
    二、文献回顾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亮点及不足之处
    五、繋年编例
第一章 乾隆时期(乾隆元年—乾隆六十年)
    第一节 乾隆二年/朝鲜英祖十三年
    第二节 乾隆八年/朝鲜英祖十九年
    第三节 乾隆十一年/朝鲜英祖二十二年
        乾隆十二年/朝鲜英祖二十三年
    第四节 乾隆三十年/朝鲜英祖四十一年
        乾隆三十一年/朝鲜英祖四十二年
    第五节 乾隆三十八年/朝鲜英祖四十九年
        乾隆三十九年/朝鲜英祖五十年
    第六节 乾隆四十二年/朝鲜正祖元年
        乾隆四十三年/朝鲜正祖二年
    第七节 乾隆四十三年/朝鲜正祖二年
    第八节 乾隆四十八年/朝鲜正祖七年
    第九节 乾隆五十一年/朝鲜正祖十年
        乾隆五十二年/朝鲜正祖十一年
    第十节 乾隆五十二年/朝鲜正祖十一年
        乾隆五十三年/朝鲜正祖十二年
    第十一节 乾隆五十五年/朝鲜正祖十四年
    第十二节 乾隆五十五年/朝鲜正祖十四年
        乾隆五十六年/朝鲜正祖十五年
    第十三节 乾隆五十六年/朝鲜正祖十五年
        乾隆五十七年/朝鲜正祖十六年
    第十四节 乾隆五十八年/朝鲜正祖十七年
        乾隆五十九年/朝鲜正祖十八年
    第十五节 乾隆五十九年/朝鲜正祖十八年
        乾隆六十年/朝鲜正祖十九年
第二章 嘉庆时期(嘉庆元年—嘉庆二十五年)
    第一节 嘉庆三年/朝鲜正祖二十二年
        嘉庆四年/朝鲜正祖二十三年
    第二节 嘉庆六年/朝鲜纯祖元年
        嘉庆七年/朝鲜纯祖二年
    第三节 嘉庆八年/朝鲜纯祖三年
    第四节 嘉庆八年/朝鲜纯祖三年
        嘉庆九年/朝鲜纯祖四年
    第五节 嘉庆九年/朝鲜纯祖四年
        嘉庆十年/朝鲜纯祖五年
    第六节 嘉庆十三年/朝鲜纯祖八年
    第七节 嘉庆十四年/朝鲜纯祖九年
        嘉庆十五年/朝鲜纯祖十年
    第八节 嘉庆十六年/朝鲜纯祖十一年
        嘉庆十七年/朝鲜纯祖十二年
    第九节 嘉庆二十二年/朝鲜纯祖十七年
    第十节 嘉庆二十三年/朝鲜纯祖十八年
        嘉庆二十四年/朝鲜纯祖十九年
余论
    一、朝贡制度中文化交流的积极意义
    二、诗坛的实学派及委巷诗人
    三、中朝文化交流的不对称性
    四、朝鲜使华汉诗的感情与格律
参考文献
    一、文献(按笔划)
    二、专着
    三、期刊
    四、学位论文
附录一:乾嘉时期朝鲜使臣使华一览表
附录二:乾嘉时期《燕行录》总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一、个人简历
    二、在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不当温室花草 接受风雨磨炼(论文参考文献)

  • [1]陈硕仟家族之历史文化研究[D]. 邱春美. 闽南师范大学, 2021(09)
  • [2]教育生活中的身体呈现 ——中小学教师的身体社会学考察[D]. 陈南.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睡前丛林故事—儿童文学中的环保智慧》(引言及第五章)翻译实践报告[D]. 潘森.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4)
  • [4]大树小虫[J]. 池莉.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9(06)
  • [5]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活动研究[D]. 卢红博.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2)
  • [6]汉语形状量词与名词选择关系研究[D]. 金任顺(Kim Im Soon).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7]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贵州高校为例[D]. 王荷艳. 贵州财经大学, 2018(01)
  • [8]《竹洲文集》校注[D]. 陈豫韬. 广西大学, 2017(02)
  • [9]基于观念结构分析的中国初中语文教科书批评语言学研究[D]. 章家谊. 华东师范大学, 2015(01)
  • [10]乾嘉时期朝鲜文人使华汉诗本事系年[D]. 王宝明. 南开大学, 2014(05)

标签:;  ;  ;  ;  

不合适的温室花草被风雨磨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