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截获概率(LPI)雷达的研制

低截获概率(LPI)雷达的研制

一、低截获概率(LPI)雷达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时晨光,董璟,周建江,汪飞[1](2021)在《飞行器射频隐身技术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电子对抗技术和军事装备的不断发展,无源探测系统对飞行器及其所搭载有源电子设备的探测能力得到了显着提高,飞行器在现代作战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受到了严重威胁。飞行器射频隐身技术是通过控制机载雷达、数据链、高度表、电子对抗等机载有源电子设备射频辐射以提高飞行器战场生存能力的重要技术途径,在当今战场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飞行器射频隐身技术研究与发展进行了综述。首先,阐述了射频隐身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现状,介绍了射频隐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途径。然后,分别从射频隐身性能评价体系、最低辐射能量控制、低副瓣数字波束形成、射频隐身信号波形设计、多传感器协同与管理等方面,对射频隐身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最后,基于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分析,针对当前射频隐身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对未来飞行器射频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付盼龙[2](2020)在《作战飞机射频隐身截获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较为严峻,东海、南海等区域争端不断。在新的形势下,为了对抗性能愈发优越的无源侦察系统,降低己方被截获、攻击甚至摧毁的风险势在必行。雷达射频隐身作为一种新型的“隐匿”己方雷达的重要技术手段,其相关的研究变得愈发紧迫。但是在复杂的电子对抗环境中,如何建立对作战飞机射频隐身截获性能和功率管理策略合适且有效的评估准则,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本文在现有评估体系的理论基础上,对射频隐身性能以及功率管理展开研究,具体内容涉及射频隐身性能评估模型、截获概率计算方法以及功率管理方法等,主要工作包括:(1)介绍了射频隐身的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给出了典型评估指标的定义及影响因素,例如截获因子、截获圆半径等,最后建立了截获概率的求解模型。在本文研究范围内,主要把截获概率作为评估雷达射频隐身性能的表征因子。(2)研究了截获概率的计算方法。在已有的射频隐身性能评估方法的基础上,考虑了空间电磁传播的衰减,主瓣覆盖区面积等因素,从时、空、频、能和极化域来综合评估雷达射频隐身性能,并将各个参数对截获概率的影响进行了仿真,这对研究如何提高射频隐身性能而言有很大意义。(3)研究了典型作战场景的功率管理方法。在执行作战任务时,传统思路普遍重“进攻”而轻“防御”,也就是说,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探测性能上,导致忽略了己方射频辐射带来的风险。本文就如何解决该思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对已有的功率管理方法进行分析和仿真,结果显示,“3d B搜索法”虽实现了射频隐身,但却很耗时;“功率分级法”运行时间虽短,但是却不能保证所有时刻都满足射频隐身的要求。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功率分级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的解决了这些不足。(4)设计并实现了作战飞机射频隐身仿真软件。给出了仿真软件的总体设计以及具体实现流程。利用仿真软件对典型场景进行推演,仿真结果表明,软件可以直观的展现作战飞机的推演过程及截获性能,并且验证了功率管理算法的有效性。

王超楠[3](2020)在《多时码与非线性调频雷达信号侦察及高效实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低截获概率(Low Probability of Intercept,LPI)雷达信号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这些雷达信号往往具有更好的隐身能力,从而给雷达侦察带来新的挑战。多时码与非线性调频信号作为LPI雷达信号中的两类,近年来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基于此,本文围绕着雷达侦收架构、信号检测、调制类型识别、参数估计和硬件高效实现方法展开了如下工作:(1)建立了多时码与非线性调频雷达信号的时域模型,分析了调制原理、时域特性、频域特性、时频域特性和自相关函数特性,研究了两类信号的低截获性和侦察接收机架构,给出了本文的雷达信号处理流程。(2)针对常规雷达信号检测方法的不足,重点研究了基于分数阶自相关法的两类LPI雷达信号的检测方法,给出了信号检测流程,在低信噪比下获得了比常规方法更好的检测性能,为后续雷达信号处理奠定基础。(3)研究了多时码雷达信号调制类型识别和参数估计方法。通过循环谱特征、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分析,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研究了多特征提取的调制类型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二状态多时码信号的载频估计方法,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4)研究了非线性调频雷达信号调制类型识别和参数估计方法。分析了离散多项式相位变换(Discrete Polynomial-phase Transform,DPT)法进行调制类型识别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调制类型识别方法,该方法更适用于参数多变的非线性调频信号。基于三次相位变换(Cubic Phase Transform,CPT)、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和正弦曲线拟合,分别研究了三阶多项式相位信号和正弦调频信号的参数估计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简单高效、易于工程实现。(5)完成了本文侦察算法的硬件实现。介绍了硬件实现平台和系统软硬件架构,基于TMS320C6678处理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多核协同任务调度的混合结构,提升了系统实时性。重点研究了SVM分类器和SCD函数等关键技术的实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阶段工程优化策略,保证了算法的高效实现。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本文侦察方法的有效性,通过搭建测试平台验证了本文侦察方法的可实现性、高效性和工程可应用性。

刘新群[4](2019)在《宽带电子侦察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现代战场的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电子战中对抗的双方都希望自己的雷达在能够有效探测对方雷达目标的同时,降低对方雷达侦察和截获自己的概率,来占据战争的主动权并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因此,低截获概率(LPI)雷达信号已经广泛应用在现代雷达体制当中。在时频域而言,LPI雷达信号具有大时宽带宽的特点,这种特点可以降低雷达信号的峰值发射功率,甚至淹没在噪声中,这对侦察接收机的接收带宽和灵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侦察接收机的主要作用是截获对方辐射源信号并提取其中的有用信息,以便采取应对措施。信号截获问题是侦察接收机在信号能量域、频域及空域等多维空间中与辐射源信号所在的空间重合的概率问题。不过,如果辐射源信号的带宽较宽,达到几GHz甚至上十GHz,针对如此宽的带宽,在当今主流的Nyquist采样中,模数转换器(ADC)成为许多实际工程应用的限制因素。这是因为ADC的数字带宽(即采样率)和模拟带宽(即直接数字化高RF频带的能力)限制了对宽带信号的侦收和采集,为此,研究人员提出了很多其他的采样理论和结构,如非均匀采样和一系列基于压缩感知(CS)的新型采样结构。本文对Nyquist折叠接收机(NYFR)截获的辐射源信号的信号检测和参数估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对基于多相滤波的侦察接收机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实现。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第2章分析了常见LPI雷达波形及其特性,然后针对LPI雷达信号大时宽带宽的特点,研究了宽带数字侦察接收机的典型架构。首先,借助模糊函数对常见LPI雷达波形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第2.2节)。其次,针对其大时宽带宽的特点分析了宽带数字侦察接收机的架构,对侦察接收机的要求和实现技术进行了探讨,并且将NYFR作为了本文理论研究的重点(第2.3节)。第3章详细介绍了NYFR的基本原理并且着重研究了NYFR输出信号的检测技术。首先,对NYFR的原型结构及其输出信号的形式进行了简要介绍(第3.2节)。其次,研究了NYFR其它改进结构(第3.3节)。然后,基于扩展Fourier变换对NYFR输出脉冲信号的时域波形进行了详细推导和分析,证明了NYFR不会影响雷达脉冲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时间位置,由此提出了两种NYFR输出信号的脉冲检测算法:基于迭代自相关和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的NYFR输出脉冲检测算法,并对算法的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第3.4节)。第4章首先针对NYFR截获的线性调频(LFM)信号,提出了两种信息恢复和参数估计方法,分别为基于随机抽样一致性(RANSAC)和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的信息恢复算法,当获得LFM信号的Nyquist区信息以后,可以去掉与Nyquist区相关的本振调制信息,然后借助Fr FT可以提高调频斜率的估计精度(第4.2节),在Fr FT估计调频斜率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种Fr FT快速寻优算法(第4.3节)。接下来,针对频率编码(FSK)信号等超宽带信号频谱跨多个Nyquist区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双通道NYFR结构,并基于此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STFT和匹配滤波的Nyquist区估计算法,效果良好(第4.4节)。第5章针对宽带侦察接收机实现技术和雷达信号的检测和实时信号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基于多相滤波器的数字正交下变频技术,在实现过程中引入了一种无混频器的并行数字下变频(DDC)结构(第5.2节)。然后,研究了基于时域的宽带雷达信号实时检测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mn法和差分盒(DOB)滤波器的脉冲前后沿实时检测方法,给出了检测门限的设置方法并且对其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第5.3节)。接下来,研究了宽带雷达信号实时参数估计的方法,面对十分复杂的脉冲调制形式,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的多帧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流水测频的中心频率估计方法,并对其实现步骤及其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详细描述(第5.4节)。然后,对上文提出的时域、频域参数估计方法进行了系统仿真以验证算法的可行性,并且利用实测数据对算法进行了验证,进一步证明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鲁棒性(第5.5节)。

佟亦天[5](2019)在《基于锁相双光频梳的雷达信号光子生成与接收处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优势是信息化战争的致胜关键,电子战(EW)则是获得信息优势的主要形式和手段。由于雷达在现代军事作战中的广泛使用和显着效果,针对雷达的电子对抗成为现代电子战的重要内容。雷达对抗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提升已方雷达的抗干扰、低截获能力,即要求乙方雷达在防止敌方截获和识别的同时,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以及存在敌方干扰的情况下,进行快速有效的目标探测;另一方面,提升己方侦察和截获敌方雷达信号的能力,即要求己方侦察机具有宽带、高灵敏的接收和处理能力,能够在有大功率噪声干扰和多种电磁信号的复杂环境中对敌方雷达信号进行截获识别。雷达波形设计是提升雷达抗截获、抗干扰能力的主要手段。通过增加信号带宽、降低信号峰值功率、参数捷变、复杂调制格式、功率管理、超低旁瓣等措施,大幅度降低雷达被截获、被干扰的概率,使其能够在其作用距离上有效探测目标,从而达到“看得到对方但不会被对方发现”的目的。而在诸如超外差接收机、信道化接收机、晶体视频接收机、瞬时测频接收机等众多的电子信号接收技术中,信道化接收技术因采用了频域信道划分的并行接收处理方式,不仅具有极高的截获概率和同时接收时域重叠信号的能力,而且在接收带宽、灵敏度方面具有相对优越性,是当前综合性能最优的电子侦察接收技术。然而,传统微波技术在频率、带宽、噪声等方面对雷达的高频、宽带化发展形成制约。需要新型的技术手段来支持高频、宽带雷达信号的生成和接收处理,以满足雷达对抗的发展需求。基于微波光子学的信号生成方法具有更高的频率和带宽支持能力,以及灵活的调谐能力,从而可以有效解决高频、宽带雷达信号生成及接收处理中面临的技术问题。微波光子技术在雷达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关注焦点。然而,现有的微波光子雷达信号生成及接收处理技术尚有诸多基础问题有待解决,如信号的线性度、相参性、可重构性以及噪声性能等。本文基于雷达的基本理论和未来雷达发展需要,围绕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高频、宽带雷达信号生成和接收处理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开展研究,致力于微波光子技术在雷达信号生成中的线性度、相参性、可重构能力,以及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光信道化接收处理等问题的解决,促进微波光子技术在雷达对抗中的应用。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体现在以下方面:1.提出光电延时匹配的级联光调制光频梳的生成及其锁相方法利用双光频梳拍频可实现微波信号的倍频、变频、参数重构等功能,在微波光子信号生成和接收处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其关键是需要生成梳齿间隔灵活可调的、相位相互锁定的双光频率梳。传统的激光锁模式光频梳生成方法面临梳齿间隔调谐能力弱、结构复杂以及相互锁相困难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光电延时匹配的级联光调制光频率梳生成及其相位锁定方法,通过光电延时匹配方法解决了梳齿间隔宽范围调谐下的光频梳稳定性问题,采用双锁相环路分别锁定两个光频梳的中心频率和重复频率,抑制了两个光梳在经过不同的光纤链路后梳齿间相干性的损伤问题,保证了两个光频梳的梳齿间相位的同步。为后续的基于锁相双光频梳拍频的微波光子技术奠定了基础。2.提出基于锁相双光频梳的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信号光子生成方法调频连续波雷达在目标测距与测速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需要发展高载频、超宽范围扫频、高线性度和低相位噪声的调频连续波雷达信号,以提高雷达的分辨率等性能。受电子器件的频率和带宽限制,传统的微波技术难以满足现代雷达的需求。本文提出了基于锁相双光频梳的、参数可重构的FMCW雷达信号光子生成方法,实现了带宽10 GHz、扫频时间30 ms、中心频率分别为10 GHz和242 GHz、扫频非线性分别为116.117 kHz和125.461 kHz的FMCW雷达信号。在调频连续波雷达信号的载频、带宽、时宽、扫频线性度、相位噪声以及可重构能力等方面取得突破,可以很好地满足连续波雷达的发展需求。3.提出基于锁相双光频梳的线性调频(LFM)脉冲雷达信号光子生成方法在脉冲相参雷达中,需要保证每个雷达发射脉冲信号具有相同的初始相位(即脉间相参),由此可对多个回波信号进行相参积累,提高接收信噪比,并可通过目标回波信号的相位信息,提取多普勒频移,获取目标的速度。针对现阶段光生脉冲雷达方法在调制带宽、时间带宽积、脉宽、脉间相参性以及可重构能力方面的不足,本论文提出了基于锁相双光频梳的LFM脉冲雷达信号生成方法,利用锁相双光频梳的梳齿间相位同步特性,提取不同梳齿并拍频获得的脉间相位同步的LFM脉冲信号。实现了6 GHz带宽的Ka波段LFM脉冲信号,并建立了相参雷达实验测试系统,完成了回波信号的相参累加、脉冲压缩以及距离分辨率的测试,验证了本方法在高频、宽带相参雷达中的可用性。4.提出基于双光学频率梳的全光信道化接收技术高宽带、高灵敏、大动态接收是雷达信号接收处理的主要发展目标,信道化接收具有最优的综合性能。然而,受到模数转换器(ADC)的技术限制,传统信道化接收技术面临带宽瓶颈。本论文提出基于锁相双光频梳变频的全光信道化接收方法,利用梳齿间隔不同的锁相双光频梳拍频,实现信号频段的分割,利用正交光电混频进行信号的并行下变频和解调,由此实现了带宽20 GHz,信道宽度500 MHz的信道化接收处理。此方法大幅度提升了信道化接收的带宽,可满足现代电子侦察的发展需求。

姜琦[6](2019)在《基于子带处理的LFMCW雷达目标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低截获概率雷达为了增强自身的隐蔽性,通常采用大时宽积连续波(特别是线性调频连续波)和脉冲压缩技术,因此拥有较高的距离分辨力。在海上执法等应用场景中,低截获概率雷达足以分辨大型目标(如舰船、飞机等)内部的多个散射中心,导致目标成为回波能量分散在雷达距离像上的扩展目标,传统的点目标检测法不再适用。因此,研究低截获概率场景下的扩展目标检测问题,是提高低截获概率雷达战术性能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常见的采用线性调频连续波的低截获概率雷达出发,研究了针对扩展目标的检测问题。首先分析了扩展目标的回波特性,建立了扩展目标的回波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现有扩展目标检测方法因非理想化主数据和运动目标跨距离走动导致检测性能下降的问题,研究了基于子带处理的扩展目标单周期和多周期检测方法。具体工作包括:(1)根据散射中心理论建立了扩展目标回波模型,推导了自差拍结构下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的扩展目标回波表达式,并针对低速目标和高速目标建立了二元假设检验模型;(2)针对现有扩展目标检测方法需要理想化主数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顺序统计量-子带处理的单周期检测器,省略了提取主数据的步骤,并利用顺序统计量理论提升了检测性能。本文证明了该检测器在高斯白噪声背景中具备有界恒虚警性能,给出了单通道检测器的虚警概率闭式表达式,通过蒙特卡罗仿真研究了该检测器的性能,并与其它检测器在单周期检测场景下进行了性能对比,证明该检测器具备优良稳健的检测性能;(3)针对现有扩展目标检测方法大多忽略距离走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周期子带联合检测器,通过降低子带分辨力抑制运动目标的距离走动,给出了导向矢量修正后的表达式。本文证明该检测器在均匀高斯背景中对导向矢量的模长、方向和背景噪声的协方差矩阵结构均具备自适应性。蒙特卡罗仿真结果证明,该检测器对静止和运动状态下的扩展目标均具备稳健的检测性能,不存在传统检测方案因距离走动造成的性能损失。

孙富礼[7](2019)在《LPI雷达信号的特征分析与参数估计》文中研究表明在现代电子战中,低截获概率(Low Probablity of Intercept,LPI)雷达由于采用了大时宽大带宽的复杂调制信号以及进行功率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手段,有效提高了雷达的战场生存能力,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子侦察接收机需要在没有先验信息的复杂电磁环境中截获敌方辐射源的信号,并对其进行特征分析、检测识别及参数估计,为后续的电子干扰和攻击等对抗措施提供基础。LPI雷达的存在对非合作方的电子侦察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针对LPI雷达侦察信号处理的理论及算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典型的LPI雷达信号的分析处理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本文首先从LPI雷达及截获因子的定义出发,分析了影响雷达截获概率的因素,总结了 LPI雷达的特点及提高雷达低截获性能的技术手段。然后介绍了几种经典的LPI雷达信号,包括线性调频信号、相位编码信号、频率编码信号以及复合调制信号,先建立信号模型,通过其时域波形图及频谱图分析了这几种LPI雷达信号的特性。研究了短时傅里叶变换、维格纳-威尔分布和小波变换等时频分析方法,由于维格纳-威尔分布存在交叉项干扰,又研究了改进的伪维格纳-威尔分布和平滑伪维格纳-威尔分布,有效消除了交叉项影响。研究了一种基于信号3dB带宽和时域累加瞬时自相关的典型LPI雷达信号的调制类型识别方法,具有一定的抗噪性能,可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其次,研究了典型LPI雷达信号的参数估计。针对线性调频信号,利用插值补偿改进了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参数估计算法,并对分数阶域峰值点采用分步搜索的方法,有效提高了参数估计的精度;根据编码类信号具有的循环平稳特性,研究了基于循环谱相关的相位编码信号的参数估计算法;针对复合调制信号的参数估计,在基于信号重构和滤波预处理的基础上,研究了优化分数阶傅里叶变换与循环谱相关组合的参数估计算法,有效提高了参数估计的精度,并且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稳定性。最后,针对雷达信号的瞬时幅度、相位和频率等脉内特征信息的提取,研究了一种坐标旋转数字计算机(Coordinated Rotation Digital Computer,CORDIC)方法。研究了利用圆周CORDIC算法的矢量模式提取信号脉内特征的迭代算法。利用CORDIC算法的流水型迭代结构提取信号瞬时幅度和相位,再基于瞬时相位差法提取信号的瞬时频率。在FPGA电路设计过程中分析并解决了相位卷绕等问题,设计采用Verilog语言完成电路描述,并在FPGA平台上验证了电路的正确性。

屈琳瑶[8](2018)在《LPI频率编码雷达接收机中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频率编码信号作为一种大时宽带宽积且具有低截获概率的信号形式,在现代战争环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因此,针对频率编码信号在雷达接收机中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围绕以频率步进、Costas编码信号为发射波形的高分辨雷达距离像的合成、运动补偿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全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频率编码信号的定义,推导了频率编码信号模糊函数的统一表达式。然后,以模糊函数为工具,重点针对频率步进信号和Costas编码信号这两种典型的频率编码信号分析了其距离和多普勒分辨性能。第二部分,针对频率步进信号的距离-多普勒耦合现象,首先构建了目标回波的信号模型。详细分析了目标运动对合成一维距离像的影响。然后,提出了一种结合互相关函数FFT和最小脉组误差法的速度估计方法,该方法在保证估计精度的同时,大幅降低了搜索算法的运算量,并且能够有效防止局部极值所导致的错误估计,具有测速精度高、抗噪性能好的优点。第三部分,针对Costas编码信号多普勒偏移的敏感性,研究了这种信号的运动补偿问题。本文引入波形熵作为目标函数,用于衡量目标运动速度对距离像的影响程度,然后提出了基于粒子群和杂交粒子群的两种运动补偿方法,并分别将这两种方法与传统的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比较。计算机仿真实验表明这两种方法均能对目标速度进行精确估计,并且在低信噪比条件下,仍能较为准确地估计目标速度。而且两种方法都能在保证估计精度的同时,大幅降低算法的运算量,便于工程实现。此外,对比本文提出的两种方法可知,基于粒子群的方法适用于精度要求高的条件而基于杂交粒子群的方法则适用于运算量需求较小的环境中。

舒奕榕[9](2017)在《低截获概率雷达信号性能分析和评估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电子战环境日趋复杂,低截获概率雷达信号成为雷达技术重点发展方向,为了更好的推进低截获概率雷达信号波形设计技术发展,本文针对低截获概率雷达信号性能进行全方面的性能评估和分析,基于常见的八种低截获概率雷达信号波形给出了隐身性能、分辨力性能和抗干扰性能的评估算法,完成了各类信号和不同参数情况下的性能仿真评估对比并对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具体内容如下:第二章对常见的低截获概率雷达信号进行了简要介绍和特征分析,并基于这些信号在本文以下章节进行性能评估仿真实验。第三章给出了信号隐身性能评估方案,并基于雷达信号截获和识别两个过程详细划分了LPI性能和LPE性能评估方法。基于总-分的模型,首先介绍了基于维格纳渐进谱分布的综合隐身性能评估算法,然后再分别介绍了LPI等级评估因子和基于识别率的LPE评估算法。仿真结果表明:Costas跳频编码、相位编码和Costas-Barker混合调制信号的隐身性能、LPI和LPE性能优于线性调频和sinFM非线性调频信号;且对于同一种信号而言,编码位数越长、等效带宽越大其性能越好。第四章针对理想模糊函数不可实现的问题,利用近似理想模糊函数的图钉型为基准,提出了中心局部梯度的相似算法,通过信号与近似理想模糊函数的相似度,分析了各信号分辨力性能的优劣,仿真结果表明,Costas-Barker混合调制信号分辨力性能最好,其次为Costas跳频编码信号和相位编码信号,线性和sinFM非线性调频信号分辨力性能相对较差。第五章介绍了雷达干扰中常见的几种压制干扰和欺骗干扰,并基于每一种干扰,对各信号进行了抗干扰性能分析,仿真通过干信比改善度、主旁瓣假目标幅度比及假目标个数等参量分析了信号的抗干扰性能。仿真结果表明,Costas跳频编码信号和sinFM非线性调频信号具有更好的抗压制干扰能力;跳频编码及Costas-Barker混合调制信号对欺骗干扰中的旁瓣幅值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但对产生多假目标的前沿复制转发干扰,这两种信号虽然在产生假目标的数量相对较少,但它们产生的旁瓣假目标的幅值却比较高,此时应该根据具体应用情景选取合适信号。

解东[10](2017)在《雷达间歇调制信号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战争中随着电子对抗的日益激烈,雷达受到敌方电子干扰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为了保障雷达的战场生存和目标探测能力,提高雷达的抗干扰性能和低截获性能是现代雷达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其中,雷达发射信号不仅决定对目标的探测精度和分辨率,还直接影响到雷达的低截获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因此对雷达信号的设计和优化是提升雷达系统综合性能的关键技术,也使雷达波形设计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借鉴间歇采样转发干扰过程中的“间歇采样”思想,提出了雷达间歇调制信号的波形设计方法,并对它的分辨率性能和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雷达间歇调制信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性能分析。首先介绍了间歇调制的基本原理,然后利用周期脉冲串对单载频脉冲信号和线性调频信号进行调制得到间歇调制信号,通过模糊函数对调制前后信号的分辨率性能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的又采用通断编码方法对间歇调制信号进行改进设计,并分析了通断编码-间歇调制信号的分辨率性能和影响因素。(2)间歇调制信号的处理方法研究。通过理论推导线性调频-间歇调制信号的匹配滤波输出结果,然后根据近场测量和远距离探测两个不同的应用场景,分别进行研究。在近场仿真中采用时域加窗的方法直接截取得到真实目标信息,消除假目标脉冲串的影响;在远场测量时提出分段匹配滤波的处理方法,根据线性调频斜率选择合适的间歇调制周期实现最佳的匹配滤波处理。(3)间歇调制信号的应用研究。构建了脉冲信号内场辐射式仿真的典型应用场景,通过脉冲间歇调制有效解决天线的收发互耦问题,并实现对间歇脉冲信号性能的仿真分析。然后把间歇调制信号作为一种雷达发射信号,仿真比较了雷达侦察接收机对间歇调制-线性调频信号和线性调频信号前端截获概率和分选识别概率的区别,结果表明间歇调制能提高信号的低截获性能。

二、低截获概率(LPI)雷达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截获概率(LPI)雷达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飞行器射频隐身技术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飞行器射频隐身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实现途径
    1.1 最低辐射能量控制
    1.2 低副瓣天线
    1.3 射频隐身信号波形设计
    1.4 射频信号最大不确定性设计
    1.5 多传感器协同与管理
2 飞行器射频隐身技术研究现状
    2.1 射频隐身性能指标体系
    2.2 最低辐射能量控制
    2.3 低副瓣数字波束形成
    2.4 射频隐身信号波形设计
    2.5 多传感器协同与管理
3 飞行器射频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飞行器集群协同射频能量控制
    3.2 飞行器集群射频隐身性能评估
    3.3 基于战场边界条件的飞行器射频隐身技术研究
    3.4 飞行器雷达通信一体化射频隐身技术研究
4 结束语

(2)作战飞机射频隐身截获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组织框架及创新点
    1.4 本文研究思路与主要工作
第二章 射频隐身基本概念及评估模型
    2.1 飞机射频隐身的基本概念
    2.2 射频隐身需求分析
        2.2.1 机载雷达面临的辐射风险
        2.2.2 射频隐身管理前后对比
    2.3 飞机射频隐身评估指标
        2.3.1 施里海尔截获因子
        2.3.2 等效易攻击圆半径和球半径
    2.4 射频隐身评估模型的建立
        2.4.1 截获接收机截获条件
        2.4.2 截获时间
        2.4.3 截获概率的计算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飞机射频隐身性能评估方法
    3.1 截获概率的计算流程
    3.2 射频隐身性能评估方法的计算
        3.2.1 考虑空间电磁传播衰减因素
        3.2.2 考虑覆盖区面积因素
        3.2.3 考虑机载雷达波束扫描因素
        3.2.4 接收机接收信号功率的计算
        3.2.5 截获概率的计算
    3.3 仿真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功率管理方法的建模及实现
    4.1 不同作战任务下的功率管理策略
        4.1.1 作战策略
        4.1.2 功率管理策略
    4.2 功率管理实现流程建模
        4.2.1 参数范围的划定
        4.2.2 满足综合信噪比条件的计算
        4.2.3 满足低截获概率条件的计算
        4.2.4 参数选择策略
        4.2.5 仿真结果分析
    4.3 基于目标特征的功率自适应控制
        4.3.1 雷达探测概率与目标参数之间的关系
        4.3.2 跟踪目标时的功率自适应控制
        4.3.3 仿真结果分析
    4.4 基于功率分级的功率管理算法
        4.4.1 确定功率分级原则
        4.4.2 功率分级实现流程
        4.4.3 仿真结果分析
    4.5 改进的功率分级管理方法
        4.5.1 改进的功率分级算法流程
        4.5.2 仿真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作战飞机射频隐身仿真软件
    5.1 软件功能
    5.2 系统总体设计
        5.2.1 软件开发环境
        5.2.2 系统实现流程
    5.3 系统主要模块介绍
        5.3.1 系统配置及作战环境建立
        5.3.2 敌我双方参数设置
    5.4 实例分析
        5.4.1 功能性测试
        5.4.2 战情Ⅰ仿真分析
        5.4.3 战情Ⅱ仿真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多时码与非线性调频雷达信号侦察及高效实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时码与非线性调频雷达信号检测现状
        1.2.2 多时码雷达信号处理研究现状
        1.2.3 非线性调频雷达信号处理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雷达多时码与非线性调频信号分析及检测
    2.1 概述
    2.2 多时码雷达信号
        2.2.1 T1(n)码
        2.2.2 T2(n)码
        2.2.3 T3(n)码
        2.2.4 T4(n)码
    2.3 非线性调频雷达信号
        2.3.1 多项式相位调制
        2.3.2 正弦频率调制
        2.3.3 S型频率调制
    2.4 多时码与非线性调频雷达信号侦察分析
        2.4.1 截获性分析
        2.4.2 侦察接收分析
        2.4.3 雷达信号检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时码雷达信号侦察方法研究
    3.1 概述
    3.2 多时码雷达信号脉内调制类型识别方法
        3.2.1 分类器设计
        3.2.2 循环谱特征
        3.2.3 时域、频域特征
        3.2.4 脉内调制类型识别流程
    3.3 多时码雷达信号参数估计方法
        3.3.1 信号带宽估计
        3.3.2 载频估计
    3.4 仿真及实验分析
        3.4.1 脉内调制类型识别
        3.4.2 参数估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线性调频雷达信号侦察方法研究
    4.1 概述
    4.2 非线性调频雷达信号脉内调制类型识别方法
        4.2.1 离散多项式相位变换谱特征
        4.2.2 瞬时频率特征
        4.2.3 脉内调制类型识别流程
    4.3 非线性调频雷达信号参数估计方法
        4.3.1 三阶PPS信号参数估计
        4.3.2 SFM信号参数估计
    4.4 仿真及实验分析
        4.4.1 脉内调制类型识别
        4.4.2 参数估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时码与非线性调频雷达信号侦察方法的高效实现
    5.1 概述
    5.2 系统硬件架构
    5.3 系统软件架构
        5.3.1 开发环境
        5.3.2 工作流程
    5.4 DSP高效实现分析
        5.4.1 SVM的实现分析
        5.4.2 SCD的实现分析
        5.4.3 工程优化分析
    5.5 系统测试
        5.5.1 测试环境
        5.5.2 测试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安排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4)宽带电子侦察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使用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1 宽带采样技术的研究现状
        1.3.2 模拟信息转换器架构研究现状
        1.3.3 Nyquist折叠接收机信息恢复和信号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1.3.4 雷达信号实时检测与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宽带电子侦察常见信号波形及接收机典型结构分析
    2.1 引言
    2.2 常见低截获概率雷达波形及其特性分析
        2.2.1 模糊函数的定义
        2.2.2 常见低截获概率雷达波形
    2.3 宽带数字侦察接收机典型结构研究
        2.3.1 基于多相滤波的数字下变频接收机
        2.3.2 模拟信道化同步变频采样结构
        2.3.3 直接射频采样和模拟信息转换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Nyquist折叠接收机原理及其信号检测技术研究
    3.1 引言
    3.2 Nyquist折叠接收机原型结构及其输出信号分析
        3.2.1 Nyquist折叠接收机典型结构及其原理
        3.2.2 Nyquist折叠接收机输出信号分析
    3.3 Nyquist折叠接收机其它结构
        3.3.1 同步Nyquist折叠接收机结构
        3.3.2 双通道Nyquist折叠接收机结构
        3.3.3 基于倍频器阵列构造多分量本振单独混频的Nyquist折叠接收机结构
    3.4 Nyquist折叠接收机输出信号的检测
        3.4.1 基于扩展Fourier变换的Nyquist折叠接收机输出信号时域波形分析
        3.4.2 基于迭代自相关的Nyquist折叠接收机输出信号检测算法
        3.4.3 基于STFT的 Nyquist折叠接收机输出信号检测算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Nyquist折叠接收机输出信号的参数估计算法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随机抽样一致性和Fr FT的 LFM信号参数估计
        4.2.1 基于最小二乘的参数估计方法
        4.2.2 基于迭代随机抽样一致性的参数估计方法
        4.2.3 基于分数阶Fourier变换的调频斜率估计方法
        4.2.4 仿真分析
    4.3 基于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和Fr FT的 LFM信号参数估计
        4.3.1 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
        4.3.2 粒子群优化算法收敛性分析及其参数选择
        4.3.3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Nyquist折叠接收机输出LFM信号参数估计算法
        4.3.4 仿真分析
    4.4 双通道Nyquist折叠接收机输出的跨多Nyquist区信号信息恢复
        4.4.1 改进的双通道Nyquist折叠接收机结构
        4.4.2 基于匹配滤波和STFT的信息恢复方法
        4.4.3 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宽带侦察接收机实现及雷达信号实时处理技术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多相滤波的数字正交下变频结构
    5.3 基于时域的宽带雷达信号实时检测技术研究
        5.3.1 逐点检测和多数据点累积(mn法)检测
        5.3.2 基于mn法和差分盒滤波器的脉冲检测
    5.4 宽带雷达信号实时参数估计研究
        5.4.1 脉冲时域参数测量方法
        5.4.2 脉冲中心频率测量方法
    5.5 仿真及实测数据分析
        5.5.1 时域参数仿真结果及分析
        5.5.2 频域参数仿真结果及分析
        5.5.3 实测数据展示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作者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5)基于锁相双光频梳的雷达信号光子生成与接收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雷达技术简介
    1.2 微波光子学
    1.3 微波光子学在雷达中的应用现状
        1.3.1 基于脉冲整形和频率时间映射方法
        1.3.2 基于双激光器拍频的光生雷达信号生成方法
        1.3.3 基于电光调制相干拍频的光生雷达信号生成方法
    1.4 微波光子雷达系统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雷达基本原理与雷达发射信号介绍
    2.1 雷达基本原理
        2.1.1 雷达最大探测距离
        2.1.2 低截获概率
    2.2 雷达信号的基本参数
        2.2.1 雷达信号的频率
        2.2.2 雷达发射信号的相位
    2.3 雷达波形参数
        2.3.1 调频连续波
        2.3.2 脉冲波形
    2.4 雷达信号设计原则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锁相双光频梳原理与生成
    3.1 光频梳原理
        3.1.1 光频梳中相干光载波的提取方法
        3.1.2 基于光电调制的光频梳
    3.2 锁相双光频梳的原理
    3.3 光电调制双光频梳的锁相
        3.3.1 光学锁相环基础
        3.3.2 基于级联光调制的锁相双光频梳生成
    3.4 梳齿间隔连续可调光频梳生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光生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信号研究
    4.1 光生FMCW雷达信号生成方法综述
    4.2 基于锁相双光频梳的微波光子FMCW雷达信号生成方法
        4.2.1 锁相双光频梳FMCW雷达信号生成原理和系统
        4.2.2 实验结果
    4.3 系统稳定性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光生线性调频脉冲雷达信号及其系统演示
    5.1 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LFM脉冲雷达信号生成技术分析
    5.2 基于锁相双光频梳的LFM相参脉冲雷达信号生成方法
        5.2.1 锁相双光频梳脉冲雷达信号生成基本原理
        5.2.2 锁相双光频梳脉冲雷达信号生成特点分析
        5.2.3 锁相双光频梳LFM脉冲雷达信号生成实施方案
        5.2.4 光生LFM脉冲信号性能测量
    5.3 微波光子相参脉冲雷达系统
        5.3.1 单目标探测
        5.3.2 距离分辨率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超宽带信号解调方法研究
    6.1 超宽带电子信号接收需求分析
    6.2 信道化接收机
        6.2.1 基本原理
        6.2.2 频带折叠信道化接收机
        6.2.3 时分信道化接收机
    6.3 信道化接收机的指标
        6.3.1 信道化接收机的灵敏度
        6.3.2 信道化接收机的交调失真
        6.3.3 信道化接收机的动态范围
    6.4 全光信道化接收机
        6.4.1 全光信道化接收机的基本原理
        6.4.2 光频梳的生成及锁相双光频梳
        6.4.3 光波长解复用与正交光混频方案
        6.4.4 镜像解调方案
        6.4.5 光信道化实验研究
        6.4.5.1信道镜像抑制实验
        6.4.5.2 全光信道化接收机的动态范围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与创新点
    7.2 工作展望
        7.2.1 微波光子软件定义雷达系统
        7.2.2 多体制雷达信号测试
        7.2.3 系统集成化设计
附录一 缩略语
附录二 符号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已授权或公开的发明专利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6)基于子带处理的LFMCW雷达目标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低截获概率雷达研究动态
        1.2.2 高分辨雷达检测理论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扩展目标回波特性和子带处理技术基础
    2.1 扩展目标回波模型
        2.1.1 散射中心与雷达目标距离像
        2.1.2 扩展目标回波建模方法
        2.1.3 低分辨和高分辨条件下的回波比较
    2.2 LFMCW雷达子带处理技术基础
        2.2.1 LFMCW雷达结构和回波信号模型
        2.2.2 子带处理技术基础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子带处理的扩展目标单周期检测方法
    3.1 单周期检测问题模型
    3.2 现有扩展目标单周期检测方法
        3.2.1 基于广义似然比检验的“两步”检测器
        3.2.2 依赖散射中心空域密度的广义似然比检测器
        3.2.3 基于顺序统计量的序贯检测器
    3.3 顺序统计量-子带处理单周期检测器
        3.3.1 检测器设计
        3.3.2 检测器恒虚警性能分析
        3.3.3 两路并行OS-SD
    3.4 检测性能仿真验证
        3.4.1 仿真系统参数与目标模型
        3.4.2 提取主数据引入的检测性能损失
        3.4.3 不同阶数OS-SD检测性能分析
        3.4.4 并行OS-SD与其他检测器的性能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子带处理的扩展目标多周期检测方法
    4.1 扩展目标多周期检测问题模型
        4.1.1 LFMCW雷达扩展目标多周期回波模型
        4.1.2 多周期检测背景噪声模型
    4.2 针对低速目标的多周期检测器
        4.2.1 检测器设计
        4.2.2 GAMF对低速和高速目标的检测性能比较
    4.3 基于子带处理的多周期子带联合检测器
        4.3.1 子带差拍信号模型与检测器设计
        4.3.2 检测器自适应性能分析
    4.4 检测性能仿真验证
        4.4.1 仿真环境参数设置
        4.4.2 检测性能仿真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7)LPI雷达信号的特征分析与参数估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第2章 LPI雷达技术及典型LPI雷达信号模型
    2.1 LPI雷达技术
        2.1.1 截获因子
        2.1.2 低截获概率技术
    2.2 典型的低截获概率雷达信号
        2.2.1 线性调频信号
        2.2.2 相位编码信号
        2.2.3 频率编码信号
        2.2.4 复合调制信号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LPI雷达信号的特征分析与调制类型识别
    3.1 LPI雷达信号的时频特征分析
        3.1.1 短时傅里叶变换
        3.1.2 维格纳-威尔分布
        3.1.3 小波变换
    3.2 典型LPI雷达信号的调制类型识别
        3.2.1 基于时域累加瞬时自相关的调相信号识别算法
        3.2.2 雷达信号脉内调制类型识别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典型LPI雷达信号的参数估计
    4.1 LFM信号的参数估计
        4.1.1 FRFT的定义及其离散化实现
        4.1.2 基于FRFT的LFM信号的参数估计及误差分析
        4.1.3 基于插值优化的FRFT实现LFM信号的参数估计
        4.1.4 参数估计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4.2 相位编码信号的参数估计
        4.2.1 循环谱相关函数
        4.2.2 相位编码信号参数估计原理
        4.2.3 参数估计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4.3 LFM-BPSK复合调制信号的参数估计
        4.3.1 LFM-BPSK信号参数估计原理
        4.3.2 参数估计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CORDIC算法的脉内特征提取及FPGA实现
    5.1 CORDIC算法信号脉内特征提取原理
        5.1.1 圆周CORDIC算法原理
        5.1.2 矢量模式提取信号的瞬时幅度、相位与频率
    5.2 流水型CORDIC电路在FPGA上的实现
        5.2.1 CORDIC算法迭代结构分析
        5.2.2 CORDIC算法的FPGA实现
        5.2.3 设计验证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LPI频率编码雷达接收机中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低截获概率雷达及频率编码信号的研究现状
        1.2.2 频率步进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
        1.2.3 Costas编码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LPI频率编码雷达信号结构和特性
    2.1 引言
    2.2 时频编码信号
    2.3 频率步进信号
    2.4 Costas编码信号
        2.4.1 Costas序列定义
        2.4.2 Costas序列构造
        2.4.3 Costas编码序列信号模糊函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频率步进信号处理算法研究
    3.1 引言
    3.2 频率步进信号的目标回波模型
    3.3 目标运动对距离像的影响
    3.4 目标运动补偿方法
        3.4.1 速度补偿方法
        3.4.2 基于互相关FFT的速度粗估计
        3.4.3 基于最小脉组误差准则的精确测速
    3.5 仿真结果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ostas编码信号处理算法研究
    4.1 引言
    4.2 Costas编码信号的目标回波模型
    4.3 目标运动对距离像的影响
    4.4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运动补偿方法
        4.4.1 目标函数
        4.4.2 优化处理
        4.4.3 收敛性
        4.4.4 参数选择
        4.4.5 仿真结果及分析
    4.5 基于杂交粒子群算法的运动补偿方法
        4.5.1 目标函数
        4.5.2 算法流程
        4.5.3 仿真结果及分析
    4.6 基于粒子群和基于杂交粒子群的运动补偿方法性能比较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总结
    5.2 论文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发表和撰写的论文
作者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9)低截获概率雷达信号性能分析和评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低截获概率雷达技术的发展现状
        1.2.2 低截获概率雷达信号性能评估技术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低截获概率雷达信号
    2.1 引言
    2.2 线性调频信号
    2.3 相位编码信号
        2.3.1 Barker码
        2.3.2 Frank码
        2.3.3 P相码
    2.4 跳频编码信号
        2.4.1 Costas码
        2.4.2 Costas-Barker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低截获性能分析和评估
    3.1 引言
    3.2 隐身性能
        3.2.1 基于维格纳矩阵的渐进谱分布算法
        3.2.2 评估仿真结果
    3.3 低截获性能
        3.3.1 LPI评估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分析
        3.3.2 LPI评估因子计算方法
        3.3.3 评估仿真结果
    3.4 低识别性能
        3.4.1 基于边际频率自适应二值化处理的信号T-F图像特征提取算法
        3.4.2 基于多层感知网络的信号调制类型识别算法
        3.4.3 评估仿真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分辨力性能分析和评估
    4.1 引言
    4.2 速度和距离分辨力
        4.2.1 距离分辨力
        4.2.2 速度分辨力
    4.3 模糊函数
    4.4 基于梯度相似算法
    4.5 仿真及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抗干扰性能分析
    5.1 引言
    5.2 雷达干扰信号
        5.2.1 压制干扰
        5.2.2 欺骗干扰
    5.3 雷达信号匹配滤波
        5.3.1 匹配滤波器基本概念
        5.3.2 匹配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函数
        5.3.3 匹配滤波器的脉冲响应函数
        5.3.4 相关接收机及其应用
    5.4 计算机仿真分析
        5.4.1 信号抗噪声调频干扰性能评估仿真和结果分析
        5.4.2 信号抗噪声卷积干扰性能评估仿真和结果分析
        5.4.3 信号抗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性能评估仿真和结果分析
        5.4.4 信号抗前沿复制转发干扰性能评估仿真和结果分析
        5.4.5 信号抗随机方波调制干扰性能评估仿真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节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总结
    6.2 论文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0)雷达间歇调制信号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雷达波形优化设计
        1.2.2 低截获概率雷达信号
        1.2.3 雷达内场辐射式仿真
    1.3 本文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间歇调制信号的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间歇调制的基本原理
    2.3 单载频矩形脉冲-间歇调制信号
        2.3.1 单载频矩形脉冲信号及其模糊函数
        2.3.2 单载频矩形脉冲-间歇调制信号及其模糊函数
        2.3.3 单载频矩形脉冲-通断编码间歇调制信号及其模糊函数
        2.3.4 分辨率性能分析
    2.4 线性调频-间歇调制信号
        2.4.1 线性调频信号及其模糊函数
        2.4.2 线性调频-间歇调制信号及其模糊函数
        2.4.3 线性调频-通断编码间歇调制信号及其模糊函数
        2.4.4 分辨率性能分析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间歇调制信号的处理方法
    3.1 引言
    3.2 间歇调制信号的匹配滤波处理
        3.2.1 匹配滤波器的基本原理
        3.2.2 线性调频-间歇调制信号的匹配滤波分析
    3.3 雷达间歇调制信号的分段匹配滤波处理
        3.3.1 分段匹配滤波处理的基本原理
        3.3.2 分段匹配滤波处理的性能分析
        3.3.3 分段匹配滤波处理的仿真验证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间歇调制信号的应用
    4.1 引言
    4.2 间歇收发脉冲信号的内场辐射式仿真结构
    4.3 间歇收发脉冲信号的内场辐射式仿真应用
        4.3.1 雷达探测场景的模拟
        4.3.2 雷达多目标分辨场景的模拟
    4.4 侦察接收机对间歇调制信号的截获概率分析
        4.4.1 截获概率的数学模型
        4.4.2 侦察接收机对间歇调制信号的截获概率仿真分析
    4.5 侦察接收机对间歇调制信号的分选识别分析
        4.5.1 直方图分选方法的基本原理
        4.5.2 直方图分选算法仿真分析
    4.6 本章小节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论文的主要工作
    5.2 后续工作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四、低截获概率(LPI)雷达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飞行器射频隐身技术研究综述[J]. 时晨光,董璟,周建江,汪飞.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21(06)
  • [2]作战飞机射频隐身截获性能研究[D]. 付盼龙.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3]多时码与非线性调频雷达信号侦察及高效实现方法研究[D]. 王超楠.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4]宽带电子侦察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 刘新群.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1)
  • [5]基于锁相双光频梳的雷达信号光子生成与接收处理研究[D]. 佟亦天.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6]基于子带处理的LFMCW雷达目标检测技术研究[D]. 姜琦. 电子科技大学, 2019(12)
  • [7]LPI雷达信号的特征分析与参数估计[D]. 孙富礼.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4)
  • [8]LPI频率编码雷达接收机中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 屈琳瑶.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 [9]低截获概率雷达信号性能分析和评估技术研究[D]. 舒奕榕.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 [10]雷达间歇调制信号及其应用研究[D]. 解东.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低截获概率(LPI)雷达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