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四种意识”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强化“四种意识”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一、强化“四种意识” 提高护理服务水平(论文文献综述)

熊英[1](2020)在《新时代基层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以湖南省湘潭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科学化管理程度得到明显加强,但基层专武干部队伍建设进程仍然较为缓慢。从地区特点来看,湘潭市具有浓厚的红色基因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湘潭市专武干部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专武干部队伍建设不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湘潭市基层专武干部工作水平和工作效能的提升。因此,对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措施,不仅可以提升专武干部队伍整体水平,也能促进基层武装组织建设,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回顾了基层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沿革,梳理基层武装工作的结构变化及发展历程。以湖南省湘潭市为调研地点,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运用查找的相关文献与收集的问卷数据对湘潭市基层专武干部的基本情况、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解,通过对基层武装部工作人员的访谈和整理的资料可以得知,湘潭市基层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已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实行奖惩机制,开展表彰奖励,组织干部培训,使专武干部理论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专武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结构性矛盾突出、选拔任用的方式不科学、培养管理模式不合理、考核和激励的效果不佳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专武干部的工作热情发挥,也制约了基层专武干部整体效能的提高。遵循由个别到一般的思路,提出进一步提升队伍建设水平的可行性建议:强化思想引领、提高选人用人科学化水平、健全职业资格考核制度、加强干部绩效评价、细化专武干部培训、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注重专武干部职业生涯发展,以此推动基层专武干部队伍成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高有力保障。

陈卓珺[2](2020)在《强化四种意识 发展乡村社区教育》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浙江省磐安县乡村社区教育基于"在农村、富农村、为农民"的理念,立足山区实际,强化四种意识,实现社区培训的特色化、乡土化,培育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乡土人才,助推磐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高水平实现小康社会。1.强化市场意识,培育培训增长点社区教育的生命在市场、生存在市场、命运在市场。社区教育是离市场最近的教育,只有为市场提供既有价值又有竞争力的产品,才能拥有更

莫君瑶[3](2019)在《城市居家失能老人社会工作服务资源链接研究 ——基于武汉市L社区的调查》文中研究指明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大量失能老人问题的存在。当前我国居家失能老人主要依靠其子女或者配偶提供家庭照护。居家失能老人自身长期承受身体负担、病痛折磨以及心理压力,其失能老人家庭承受着沉重的经济和照护负担,城市居家失能老人及其家庭存在一定的养老困境,需要社会工作服务为他们提供帮助。居家失能老人对家庭的依赖很大,但又无法依靠家庭获得所需的全部资源,而资源链接在社会工作服务中起着关键作用,社会工作服务也可发挥其专业价值为失能老人链接利用其他外界资源,借助社会力量解决居家失能老人养老问题,缓解家庭照顾者负担。本文是对城市居家失能老人社会工作服务资源链接的探索性研究。笔者以武汉市L社区为调查地点,利用社工专业实习机会,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力图说明城市居家失能老人社会工作服务可链接的资源类型,并找寻社会工作服务资源链接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从城市居家失能老人资源获得现状进行多个层面的梳理和总结,发现城市居家失能老人对能获得的资源不知情、对资源无法利用以及对获得的资源无法契合其需求的问题。在福利多元化理论视角下,充分发掘失能老人各个系统资源:国家为居家失能老人提供政策保障、社会为失能老人提供多种照护服务资源和经济支持、家庭是居家失能老人情感慰藉和精神支撑的主要来源、市场为居家失能老人提供各种生活和休闲娱乐资源。根据当前城市居家失能老人获得资源困境以及社会工作服务可链接的资源类型,找寻社会工作者链接资源的有效途径,为社会工作者介入城市居家失能老人提供有用的参考,帮助城市居家失能老人摆脱养老困境。研究认为城市居家失能老人社会工作服务必须依靠外界资源,才能保证服务的有效性,链接城市居家失能老人的可用资源,补充完善城市居家失能老人资源体系,解决城市居家失能老人养老困境需要多方参与。

张英丽,翟旭杰[4](2018)在《护士综合技能培养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护士综合技能培养是保证优质护理服务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优质护理服务开展至今,无论是各级人员的观念转变、护理工作的资金项目投入,还是从管理层面到的责任包干、排班模式的改变,都无法替代临床护理工作者的日常工作,能够让患者感受到医疗护理服务优质性,提升患者对医务工作者的认同感和信任感,最重要的还是面对面服务于他们的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体现。为加强护理人员之间的竞争意识,促进护理技术操作水平的提高,结合每科室的专业特点,我院定期有选择性的对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进行考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考核根据职称分组和内容,以优秀护士示教、专科护士长监考的形式进行,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浓厚了护士对操作练习的兴趣,完美了护士在实际工作中的形象。

许剑峰[5](2016)在《当新旧媒体相遇:太阳花运动的媒介镜像》文中指出本文选取太阳花运动为个案,探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信息时代社会运动中所扮演角色,以及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藉此梳理社会运动产生和发展机理,思考信息时代媒体和社会历史宏观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本文采取“国家—社会”关系的理论框架,以此为切入点,对研究问题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的路径作出分析,并最终回到研究问题进一步讨论。本文使用质化的研究方法,在资料收集层面综合采用了参与式观察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在分析时主要使用框架分析的方法进行“全样本”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综合论述。具体而言,本文选取中天新闻、TVBS新闻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新闻e论坛和运动主办组织黑岛青脸书专页为新媒体的代表,分析它们对太阳花运动的内容呈现和报道框架,提炼“媒介镜像”层面的新旧媒体特点;之后从内容层面、行动层面对新旧媒体之间的互动做出分析,讨论这种互动与内容生产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新旧媒体内容呈现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提出在运动发展过程中新旧媒体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及其内在机理;最后从变迁、结构、话语三个分析视角切入,分析太阳花运动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通过与文献的不断对话,梳理出导致运动发生和发展过程特殊呈现的宏观影响因素。本文最终得出了五点结论:第一,新旧媒体在对太阳花运动有着截然不同的报道框架和立场,社会运动“媒介镜像”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具有混合性与复杂性;第二,新旧媒体对社会运动的报道中,有着不同的内容生产逻辑;同时呈现出不对等的互动影响模式,新媒体处在弱势地位;第三,传统媒体深度作用于运动的发展过程,并通过建立“聚焦”、“造神”、“监督”、“促进权力集中”等方式影响运动结果;在此过程中,新媒体更多是作为运动现场的“组织”和“构建小众认同”的角色而存在;第四,社会运动重视传统媒体远超新媒体,在运动过程中会在各方面有意利用和迎合传统媒体的需求和逻辑;第五,宏观社会政治文化及其产生的历史因素,对社会运动有着巨大的催生作用,并影响和形塑了运动过程中的诸多呈现。在结论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社会运动与传统媒体之间存在根本性的无解矛盾,导致二者间难以改变的相互依赖和不对等图景;同时,新媒体作为“参与式实践”在构建认同、凝聚小众文化等方面具有优势角色;最后本文以社会运动为切口提出和讨论了信息时代下存在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以及新媒体本身的悖论;呼唤一种对新媒体技术更加中立的“辩证技术观”的回归。文章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包括研究问题的由来、研究意义,并结合文献提出了“社会运动”的定义;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仔细梳理了现有社会运动理论流派和发展,以及我国新媒体和社会运动研究概况,确立本研究的位置和理论储备;第三章是研究设计,主要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理论框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以及对相关概念的廓清;第四章开始进入主体部分,对中天新闻、TVBS新闻、新闻e论坛和黑岛青脸书内容做了全样本分析,呈现出它们各自不同的报道框架和“运动镜像”;第五章是从中观层面对新旧媒体和运动之间互动的讨论,并结合运动发展过程特点分析出新旧媒体不同内容生产逻辑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与角色;第六章从变迁、结构、话语三个角度分析了运动发展的宏观背景因素,讨论其在运动产生和呈现面上的巨大影响;第七章是结语,一方面对上述经验分析做简单回顾,另一方面对社会运动与媒体,以及新旧媒体在当今时代下的特点做出讨论,并提出了本研究的几点不足和未来研究可能。

诸园[6](2015)在《美国女性教育史学史研究》文中提出教育史学史是对教育史学科的反思。美国女性教育史学史研究的主要任务是阐述美国女性教育史学自身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探讨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的历史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为外国教育史学的发展和繁荣提供成果借鉴和历史思考。美国女性教育史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涉及美国女性教育的史学着述都属于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的研究范畴,其研究者不限于女性。从狭义上说,主要指女性史学者以女性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女性主义视角撰写的女性教育史,其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是女性。本研究主要沿着两条主线展开。显性主线是对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的确立、发展及转向历程的较为全面的研究。本文从传统、现代和后现代的历史视角,将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的历史发展分为三个历史阶段:20世纪60年代之前为传统女性教育史学的确立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为现代女性教育史学的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之后为后现代女性教育史学的阶段。隐性主线则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女性主义理论流派包括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激进主义女性主义和后现代女性主义,分别选取社会性别、差异和公民身份等分析框架来研究美国女性教育史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在整个写作过程中,这两条主线如经线与纬线,交叉渗透,并行不悖。全文主要分为导论、正文和结语二个部分。正文部分包括五章内容,第一章研究了美国女性教育史学从缺席到确立的历史进程。笔者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即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的缺席(17世纪末至独立战争)、溯源意识的兴起与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的发端(独立战争至南北战争)、美国女性教育史学初创(南北战争至20世纪初)和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的确立(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殖民地时期的清教徒对女性教育的叙述重在鼓励女性成为好母亲和好妻子。建国以后,研究者将目光聚焦于精英妇女史和教会史中的女性教育史。美国妇女教育协会的年度报告成为研究该时期美国女性教育史学发展的重要文献。在美国史学专业化和欧洲女性高等教育史学的影响下,南北战争以后出现了美国女子学院史,标志着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的初步创立。20世纪初,在第一次女权运动中产生的早期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思想影响下出现了一批专业教育史家:古德赛尔确定了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的基调。托马斯·伍迪的《美国女性教育史》则宣告了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的确立。第二章研究了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的创立者托马斯·伍迪及其经典着作《美国女性教育史学》中。伍迪提出了“女性教育”的新概念,围绕“女性是否应该接受教育”、“男女智力是否平等”以及“是否应该实行男女同校制”三个方面的论争,深刻阐述了社会发展和女性解放运动对女性教育的影响。在新旧史学的交替时期,伍迪坚持兼收并蓄的原则,探索出研究美国女性教育史的“中间模式”,以百年来美国女性教育不断进步和发展为逻辑主线,撰写了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国女性教育史。第三章论述了战后美国女性教育史学从传统转向现代的发展历程。该时期最显着的特征是女性主义理论正式介入美国教育史学领域。本章重点研究了战后美国女性教育史学发展的两条路径或两种重要流派,即“女性主义教育批判派”和“女性中心论派”,前者主张摒弃传统女性教育史学的辉格传统,认为学校加强了美国社会阶级、种族和性别分层,后者则要求将女性放在历史的中心位置,强调女性在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主体性”,认为女性是历史的发起者和创造者,而非牺牲者和受害者。第四章研究了“女性中心论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芭芭拉·米勒·所罗门的女性教育史学思想。在其经典着作《与知识女性同行:一部美国女性与高等教育史》中,所罗门以“社会性别”和“差异”为分析范畴,对美国女性争取受教育权的历史进行了综合性研究。从女性主义和整体教育史观出发,她将女性史、机构史和性别史结合起来,在记录显性史实的基础上又挖掘了大量隐性史实,深刻呈现出美国女性教育史的全貌。第五章研究了美国女性教育史学向新文化史转向的历程。在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琳达·艾森曼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美国女性教育史学实现了文化转向和语言学转向。本章重点分析了艾森曼的两部经典着作《美国女性教育历史大词典》和《战后美国女性高等教育史,1945—1965》。艾森曼的历史贡献主要在于,将“历史词典”的编纂模式引入美国女性教育史学;从“意识形态竞争”对美国女性教育的影响的角度论述了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的文化转向;从“公民身份”的分析范畴研究了培养女性公民的教育目的。作为一位具有历史使命感的历史学家,艾森曼还预测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未来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美国女性教育史学未来可供选择的解释框架。总的说来,美国女性教育史学具有学术化和政治化的双重特征,其对我国教育史学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为更好地应对学术危机,教育史研究要提高自身的学术性;教育史研究要理性地追求自由、平等和公正;教育史的撰史原则是把握好史学与政治间的关系。

郑元梅,王嫚[7](2013)在《护理质量的优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临床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护理质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旨在为临床医学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针对新形势下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完善质量评价系统、深化质量内涵控制,建设高素质护理队伍的应对策略。结果护理工作顺应改革,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社会和患者的需求。结论面对复杂多变的医疗护理工作新形势,只有不断探讨科学有效、严谨完善的管理方法才能适时推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姜晓平[8](2011)在《创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文中认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应以科学的思维,实施科学的管理,围绕一个中心"把教学工作的中心转移到内涵发展上来",狠抓两个创新"创新教育观念-要有新超越、创新教育改革-要有新突破",树立四种意识"质量意识、专业意识、课程意识、教

董圣足[9](2010)在《转型期民办高校发展战略思考》文中提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过近30年的发展,当前已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调整规范期。这一时期的民办高等教育具有不同于以往的五大特征,民办高校自身则面临着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本文基于实证调研,从微观入手,阐述了转型期民办高校发展所应秉持的三个观念和四种意识,并结合案例分析,提出了转型期民办高校可选择的五大发展战略。

黄丽萍[10](2009)在《新形势下护士长管理应强化“四种意识”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提高新形势下护士长的管理能力。方法:护士长在工作中应着重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强化能力素质意识;二是强化团队精神意识;三是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四是强化沟通协调意识。结果:护士长工作得心应手,多次被评为优秀护士长。结论:强化能力素质,提高团队凝聚力,加强质量安全,做好沟通协调,对护理管理者的工作起着促进作用。

二、强化“四种意识” 提高护理服务水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强化“四种意识” 提高护理服务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基层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以湖南省湘潭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可能的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基层人民武装部
        2.1.2 基层专武干部
        2.1.3 基层专武干部队伍建设
    2.2 理论基础
        2.2.1 岗位胜任力理论
        2.2.2 能级原理
        2.2.3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2.2.4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第3章 基层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沿革
    3.1 原始萌芽阶段
    3.2 初创阶段
    3.3 改革完善阶段
    3.4 稳步发展阶段
第4章 基层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以湖南省湘潭市为例
    4.1 湖南省湘潭市基层专武干部队伍概况
        4.1.1 湘潭市基层专武干部队伍结构情况分析
        4.1.2 湘潭市基层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4.2 湖南省湘潭市基层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4.2.1 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
        4.2.2 选拔任用方法有待完善
        4.2.3 干部培养模式有待优化
        4.2.4 考核评价机制亟需更新
        4.2.5 干部激励手段尚待提升
第5章 新时代基层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
    5.1 加强思想引领,形成“爱武”风尚
    5.2 科学选人用人,提升队伍质量
    5.3 完善考核评价,健全管理机制
    5.4 重视培训管理,提升学习质效
    5.5 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干部活力
    5.6 注重职业发展,科学系统规划
结论与展望
附录A 基层专武干部队伍建设调查问卷
附录B 访谈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2)强化四种意识 发展乡村社区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强化市场意识,培育培训增长点
2.强化乡土意识,因地制宜开展区域培训
3.强化品牌意识,提高培训质量
4.强化硬核意识,重视队伍自身建设

(3)城市居家失能老人社会工作服务资源链接研究 ——基于武汉市L社区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社会工作资源链接相关研究
        2.失能老人资源链接的相关研究
        3.文献评述
    (三) 相关概念界定
        1.失能老人
        2.失能老人社会工作
        3.居家护理
    (四) 理论依据——福利多元理论
        1.福利多元理论的缘起及内涵
        2.福利多元主义的分析范式
        3.福利多元主义对失能老人资源链接的意义
    (五) 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2.研究地点的选择
        3.研究对象的选取及其基本情况
二、L社区居家失能老人资源获得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 L社区失能老人基本情况
    (二) L社区居家失能老人获得资源现状
        1.政府层面分析
        2.社区层面分析
        3.社会层面分析
        4.市场层面分析
        5.家庭层面分析
    (三) L社区居家失能老人资源获得的问题分析
        1.资源不知情问题
        2.资源无法利用问题
        3.资源不契合问题
三、城市居家失能老人社会工作服务可链接的资源
    (一) 政府资源
        1.法律保障
        2.政策补贴
    (二) 社会资源
        1.社区系统资源
        2.社会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资源
    (三) 市场资源
    (四) 家庭资源
    (五) 个人资源
四、城市居家失能老人社会工作服务链接资源的途径
    (一) 宣传与反馈:传承社会政策,反馈现实情况
        1.宣传解读政策
        2.协助政策办理
        3.向有关部门或政府反馈
    (二) 搭建与协作:搭建其他服务机构,建立多方协作机制
        1.协助联系养老机构
        2.宣传介绍心理咨询机构
        3.链接其他社会组织
        4.建立医院-社区-家庭协作机制
    (三) 挖掘与共享:挖掘可用资源,达到资源共享
        1.巧用社区资源
        2.吸引企业关注
    (四) 疏导与增强:疏导失能老人及家人情绪,增强其个人及照顾者能力
        1.疏导老人情绪,发挥案主潜力
        2.舒缓失能老人照顾者压力
        3.提升照顾者照料护理能力
五、结论与讨论
    (一) 结论
        1.城市居家失能老人社会工作服务必须获取资源
        2.链接城市居家失能老人的可利用资源
        3.解决居家失能老人养老服务困境需要多方参与
    (二) 讨论
        1.社会工作者“打铁还需自身硬”
        2.行政服从和专业坚持的博弈
        3.资源链接中的重重困境
附录
    附录1 个案访谈提纲
    附录2 Adl量表
参考文献
致谢

(4)护士综合技能培养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患者的期望
2 管理者任务
3 护士的素质培养
4 结束语

(5)当新旧媒体相遇:太阳花运动的媒介镜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为什么选社会运动?
    二、为什么从媒介切入?
    三、什么是社会运动?
    四、为什么是太阳花?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回顾
    一、社会运动研究
        (一) 集体行为论
        (二) 资源动员论
        (三) 政治过程论
        (四) 政治机会论
        (五) 框架建构论
        (六) 新社会运动论
        (七) 国家与社会运动
        (八) 抗争政治
    二、社会运动与媒体
        (一) 大众媒体与社会运动
        (二) 新媒体与社会运动
        (三) 新旧媒体关系
    三、国内相关研究
        (一) 新媒体研究
        (二) 国内社会运动和群体性事件研究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问题
        (三) 分析框架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过程
        (六) 相关概念辨析
第四章 太阳花运动的媒介镜像
    一、中天新闻的“检视”建构
        (一) 违法乱纪:霸占“立法院”
        (二) 政院事件:破坏者形象构建
        (三) 政院延续:警察VS学生的双面建构
        (四) 凯道游行:负面底色下的褒贬中立
        (五) 检视增加:漏洞百出的运动
        (六) 暴力因素:对“破坏”的关注与放大
        (七) 造神运动:学运领袖的神化与批判
        (八) 运动退场:对追责的强调
        (九) 服贸协议:多层次说理相挺
        (十) 对“中天”的小结
    二、TVBS:流动的框架
        (一) 318之夜:狼藉与混乱建构
        (二) 框架首转:从质疑到中立
        (三) 二次转变:对“占领政院”事件的报道
        (四) 逐渐三转:过渡时期的TVBS报道框架
        (五) 凯道游行:支持与切割的微妙操作
        (六) 框架四转:对立、退场与质疑
        (七) 运动退场:话题刺激性炒作
        (八) 五转与切割:退场之日与包围中正一
        (九) 对警察、服贸议题及花边新闻的特殊报道
        (十) 对TVBS的小结
    三、新闻e论坛:对运动空间的实时民粹化展演
        (一) 草根视角:媒体不报,我们来报
        (二) 政院之夜:突出警察暴力的实时播报
        (三) 凯道之前:支持立场的延续
        (四) 330凯道:跟随式直播
        (五) 退场前夕:双重标准下的正负建构
        (六) 退场之日:确认与升华运动价值
        (七) 抗争再起:连接运动框架的正面建构
        (八) 运动领袖:平凡化操作框架
        (九) 对“新闻e论坛”的小结
    四、黑岛青脸书:运动核心的跟随式“喉舌”框架
        (一) 运动初期:实时播报的动员框架
        (二) 政院事件:及时切割与声援利用
        (三) 凯道前夕:转守为攻
        (四) 激情消退:改变策略维持动能
        (五) 退场之时:对运动的极尽讴歌
        (六) 路过中正一:切割与声援
        (七) 运动领袖的“集权”建构和警察“暴力”建构
        (八) 对“黑岛青”的小结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互动的“战场”:新旧媒体与运动的多面互动
    一、内容层面
        (一) 旧媒体上的新媒体
        (二) 新媒体上的旧媒体
    二、行动层面
        (一) 新旧媒体之间
        (二) 新旧媒体与运动之间
    三、“互动”对内容生产的影响
        (一) E论坛:徘徊于“游击”与“正轨”之间
        (二) 中天:内部高度一致下的组织保证
        (三) TVBS:收视率挂帅下的无奈
        (四) 黑岛青:随运动阶段变化的内容生产
        (五) 作为在场的“新媒体”
    四、对媒体与运动的最终讨论
        (一) 318夜晚:“没有组织,怎么冲?”
        (二) 政院事件:内外困境和控制不足下的悲喜剧
        (三) 退场转折:330凯道后的衰落
        (四) 传统媒体:聚焦、造神、监督和权力集中
        (五) 新媒体:根植于运动内部的建设性角色
    五、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变迁、结构、话语下的太阳花
    一、财团化、贫穷化、少子化与相对剥夺感的产生
    二、国家性质与社会性质
        (一) 历史因素及其发展背景
        (二) 国家性质与社会运动
        (三) 社会性质与社会运动
        (四) “结构”因素的综合性分析
    三、话语、意识形态与太阳花
        (一) 国族认同焦虑和“反中国因素”
        (二) 反黑箱服贸的民主诉求
        (三) 反自由贸易论述与“泛左”思想
        (四) 世代正义与青年参与
        (五) 对“话语”与框架建构论的讨论
    四、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一、得出的几点结论
    二、结论基础上的几点讨论
        (一) 社会运动发展与媒体的矛盾与困境
        (二) 信息时代社会运动中新媒体的“参与式实践”
        (三) 关于“媒体悖论”的讨论
        (四) 对辩证技术观的呼唤
    三、关于研究本身的几点讨论
        (一) 不同视角下对研究对象的不同观感
        (二) 研究进场和资料获取
参考文献
致谢

(6)美国女性教育史学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的创立
    第一节 殖民地时期:美国女性教育史叙述的缺席
    第二节 溯源意识兴起: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的发端
        一、“美国妇女教育协会”及其年度报告
        二、教会史中的女子教育
        三、演讲稿、沉思录及书信中关于妇女教育的记载
        四、精英妇女史中有关妇女教育的零星记录
    第三节 女子学院史学: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的初创
        一、欧洲女权运动和欧洲女性高等教育史学
        二、美国女权运动和美国女子学院史学
    第四节 《美国女性教育史》: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的确立
        一、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确立的宣言书——古德赛尔的《女性教育》
        二、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确立的标志——托马斯·伍迪的《美国女性教育史》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的创立者托马斯·伍迪
    第一节 国家荣誉勋章获得者
    第二节 进步主义史观影响下的美国女性教育史
        一、新史学背景下的进步主义史学思潮
        二、冲突、改革与进步的女性教育史观
    第三节 美国女性教育的历史赞歌
        一、“女性教育”的一个崭新概念
        二、女性教育与女性解放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对女性教育的三个思考
        四、美国女性教育直线进步的四段历程
    第四节 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的里程碑
        一、新旧史学罅隙中的“中间模式”
        二、《美国女性教育史》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战后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的发展
    第一节 战后美国女性教育史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一、美国教育史学的内部危机
        二、女性主义介入美国教育史学的外部动力
    第二节 “女性主义教育批判派”对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的修正
        一、批判的前提假设:规律一致性
        二、批判美国教育史学中的“性别主义”
        三、对美国传统女性教育史观的批判
        四、“女性主义教育批判派”代表人物吉尔·凯·康威
    第三节 “女性中心论派”对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的修正
        一、“女性中心论派”先驱格尔达·勒纳的美国女性史研究
        二、“女性中心论派”的女性教育史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女性中心论派”代表人物所罗门
    第一节 哈佛学院首位女副院长
    第二节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美国女性教育史
        一、受教育权:揭秘美国女性教育史的钥匙
        二、遭遇:影响女性大学经历的多重因素
        三、进步: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推动女性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丰富女性的集体记忆:所罗门的整体教育史观
        一、女性内在愿望与外在影响之间的互动
        二、女性史、机构史和性别史的融合
        三、显性史实与隐性史实的结合
    第四节 走向综合:美国女性教育史研究的新模式
        一、走向综合
        二、《与知识女性同行:一部美国女性与高等教育史》的历史评价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文化史语境下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的转向
    第一节 历史学的语言转向和文化转向
        一、后现代主义与语言学转向
        二、从历史主义到新历史主义
        三、从新社会史到新文化史
    第二节 艾森曼的女性教育史学思想
        一、艾森曼的生平及着作
        二、意识形态竞争:艾森曼的女性教育史观
        三、培养女性公民:艾森曼的女性教育目的观
        四、历史词典:艾森曼的女性教育史学编纂模式
    第三节 全球史观下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的分析框架
        一、全球史观下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的呈示
        二、未来可供选择的分析框架
    本章小结
结语
    一、传统、现代和后现代——美国女性教育史学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
    二、学术化与政治化——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的双重特征
    三、美国女性教育史学对我国教育史研究的启示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后记

(9)转型期民办高校发展战略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转型期民办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
二、转型期民办高校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转型期民办高校的发展理念与战略选择
    (一) 确立三个观念
        1. 公益观念。
        2. 市场观念。
        3. 人本观念。
    (二) 增强四种意识
        1. 质量意识。
        2. 特色意识。
        3. 效率意识。
        4. 危机意识。
    (三) 实施五大战略
        1. 人才兴校战略
        2. 特色培育战略
        3. 市场拓展战略
        4. 管理优化战略
        5. 文化塑造战略

(10)新形势下护士长管理应强化“四种意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强学习, 强化能力素质意识
    1.1 养成良好读书习惯
    1.2 养成自我反思习惯
    1.3 养成勇于创新习惯
2 以情服人, 强化团队精神意识
    2.1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2 树立严以律己的工作作风
    2.3 树立勇挑重担的吃苦精神
3 把握关键, 强化质量安全意识
    3.1 强化质量安全与关键问题
    3.2 提高服务质量与休养环境
    3.3 加强业务学习与技术培训
4 融洽关系, 强化沟通协调意识
    4.1 处理好与患者及家属的关系
    4.2 处理好与护理部及科主任的关系
    4.3 处理好与医护及相关科室的关系

四、强化“四种意识” 提高护理服务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基层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以湖南省湘潭市为例[D]. 熊英. 湘潭大学, 2020(02)
  • [2]强化四种意识 发展乡村社区教育[J]. 陈卓珺. 新农村, 2020(05)
  • [3]城市居家失能老人社会工作服务资源链接研究 ——基于武汉市L社区的调查[D]. 莫君瑶. 华中师范大学, 2019(12)
  • [4]护士综合技能培养的探讨[J]. 张英丽,翟旭杰. 饮食科学, 2018(18)
  • [5]当新旧媒体相遇:太阳花运动的媒介镜像[D]. 许剑峰. 南京大学, 2016(05)
  • [6]美国女性教育史学史研究[D]. 诸园. 南京师范大学, 2015(04)
  • [7]护理质量的优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临床探讨[J]. 郑元梅,王嫚. 时珍国医国药, 2013(11)
  • [8]创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 姜晓平. 吉林医学, 2011(31)
  • [9]转型期民办高校发展战略思考[J]. 董圣足. 教育发展研究, 2010(20)
  • [10]新形势下护士长管理应强化“四种意识”探讨[J]. 黄丽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32)

标签:;  ;  ;  ;  

强化“四种意识”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