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电站汽轮机系列化优化与技术进步

大型电站汽轮机系列化优化与技术进步

一、大型电站汽轮机的系列化优化及技术进步(论文文献综述)

沈子恒[1](2021)在《基于规则的汽轮机叶片工装夹具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发电过程中能量转换的重要工艺设备,汽轮机叶片可谓汽轮机的“心脏”。但汽轮机叶片的生产制造过程较为复杂,故叶片夹具的结构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选择合适的夹具可以缩短叶片的生产准备周期。同时,汽轮机叶片种类繁多,夹具设计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如何根据现有经验设计新的夹具,缩短设计的时间,提高夹具设计的规范程度成为企业研究的重点。针对该现状,本文展开对基于规则的汽轮机叶片工装夹具设计方法的研究,结合汽轮机叶片制造工艺,针对夹具的设计过程进行重点研究,主要内容有:(1)通过研究叶片和夹具的特征以及组成,结合基于规则的推理方法,构建汽轮机叶片工装夹具设计方法研究的总体框架。(2)详细介绍不同工况下定位模式和夹紧模式的选择,并应用SQL2014构建相应的规则库,通过规则推理,来实现装夹信息的获取。把夹具零件分为系列化零件和参数化零件,分别采用部件族法和表达式法构建系列化零件库和参数化零件库。并且为了提高效率,建立了夹具组件库,完成了对零件三维模型的储存,符合夹具设计系统的逻辑,并以具体实例验证了零件的调用程序。(3)通过基于规则的推理方式,获取零件的装配信息,来确定元件的装配面以及所对应的装配特征。根据不同的装配特征,选择合适的约束关系进行装配,完成基于特征规则的智能化装配,并将完成装配的夹具储存在夹具实例库中。(4)为了对已有实例进行调用,构建基于编码的夹具实例系统。从夹具的功能出发,将功能信息设置为不同权重,使得相似度的计算更加直观、科学。最后通过最近邻索引法完成对夹具实例的检索,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对零件进行修改,修改信息自顶向下驱动完成各零件的详细设计,得到所求夹具。(5)研究UG二次开发技术,编写相关程序,与UG平台集成,以具体实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的可行性。本文的研究从实际出发,借鉴企业已有的设计经验,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的汽轮机叶片夹具设计方法。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设计人员的重复工作,提高设计效率,使得夹具设计更加规范化,满足企业对于夹具设计的需求,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

鲁桂明[2](2019)在《百万等级全容量锅炉给水泵汽轮机排缸的开发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逐步推进,大功率、高效率成了国内大型电厂的主要发展方向。百万等级锅炉给水泵汽轮机的国产化开发设计对打破该领域的国外技术垄断,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给水泵汽轮机作为电站给水泵的驱动机,其效率和可靠性与电厂的运行成本和市场竞争力密切相关。汽轮机的排缸将汽轮机末级动叶出口的汽流引导到冷凝器中,其气动性能影响着整台机组的效率,而排缸猫爪支撑了整台机组一半以上的重量,所以排缸的抗变形能力影响着机组运行的稳定和可靠性。本文首先叙述了排缸气动性能和强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表明,排缸中扩压器和蜗壳的物理结构决定了排缸的动压回收能力,明确了排缸气动性能的改进途径。随后,介绍了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工业汽轮机排缸分析方法。运用CFX对已有的K56排缸进行气动性能分析,发现不同工况下CFX软件数值计算结果与相应准则中的值基本吻合。说明该方法可以用来评价排缸的气动性能,两条曲线的趋势吻合也论证了在CFX-Pre中选择的流质模型,涡粘模型以及针对高雷诺数流动近壁区处理的壁面函数基本准确。根据低压段子午面图完成了给水泵汽轮机排缸的开发设计,并用Solid Works完成1:1三维建模,得到CFX的流体计算域。通过将汽轮机末级叶栅和排缸的耦合计算来分析不同的扩压器结构参数对排缸的动压恢复系数和总压损失系数以及排缸的出口不均匀系数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结构参数下的模拟计算结果找到相对优秀的参数组合。同时,分析了不同的内部撑管和挡板结构对排缸动能回收性能的影响,找到合适的内部支撑结构。最后,运用ANSYS软件对排缸进行强度分析。模拟排缸在实际情形下的约束和受力,检查各关键部位的应力和应变是否满足工程实际需求。从降低生产成本考虑,通过减少焊接排缸各钢板的厚度来减少排缸的重量,并对减薄后的排缸局部增加支撑,增加缸体的刚性。最终设计出气动性能和刚性相对优秀的汽轮机排缸。

马晓飞[3](2019)在《1000MW等级火力发电站BFPT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锅炉给水泵是大型电厂中的主要动力设备,采用工业汽轮机驱动给水泵可以降低厂用电,提高电站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是未来拖动领域的发展方向。驱动锅炉给水泵用汽轮机具有汽源多、切换频繁、变工况复杂、转速高且变化范围大等特点,同时对汽轮机的可靠性和适应性有很高的要求。鉴于我国能源结构及能源供给现状,自主设计制造驱动锅炉给水泵用汽轮机已成为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研究了1000MW等级电站给水泵汽轮机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分析对比了不同技术方案的效率,分析对比了不同技术方案的配置方案与需求特点,给出了实际工程应用的建议。本文根据重庆某项目用锅炉给水泵汽轮机的具体需求特点,给出了工程解决方案,介绍了1000MW等级BFPT整体的配置方案,利用ANSYS分析工具,分析了1000MW等级BFPT机组本体主要零部件的强度性能,利用工业汽轮机专业计算软件,分析了1000MW等级BFPT机组的热力性能,研究了大容积流量及快速响应的配汽机构及控制系统策略,研究了大型高转速变工况运行的转子动力学与支撑系统。通过工程实践,进一步验证了1000MW等级BFPT机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同时,本文还就该类产品在我国应用的特点,对调节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利用仿真软件,对FCB工况调节系统和空冷机组大风工况调节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成果对同类产品技术发展与工程应用具备重要参考意义。最后,对本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做出了分析与展望。

姚宏[4](2017)在《工业汽轮机气动设计及弯叶片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能源的高效利用顺应国家节能减排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政策,也是科学研究者与工程设计师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工业汽轮机作为国民经济生产中重要的动力设备,其性能与稳定性对能源的高效利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结构、强度、制造等相关技术的进步,工业汽轮机的性能提升潜力也在扩展,从科学研究与工程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深入地研究和探讨高水平且高效地进行工业汽轮机设计的方法、优化和完善设计系统和设计流程、以及通过气动仿真技术研究设计参数对内部流场和整机性能的影响,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数值模拟技术的成熟应用推动了工业汽轮机设计技术的发展,从孤立的叶型设计、叶片设计到准三维设计、考虑实际结构的全三维设计,国内外同行学者的研究不断深入。然而,工业汽轮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涉及到湿蒸汽两相流动(叶片水蚀的主要因素),亚声速、跨声速和超声速流动,甚至是两种蒸汽的混合流动。鉴于蒸汽流动的复杂性,一些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此,本文基于工业汽轮机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弯叶片在降低水蚀危险性和提高超声速流动性能方面的研究,并探索提高混合流动性能的设计方法。这些研究对于以现代先进技术提高工业汽轮机设计水平是非常必要的,也有利于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为此,本文基于多相流理论以及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首先,针对凝汽式工业汽轮机中常见的动叶片水蚀问题进行了湿蒸汽两相流动研究。为选取适用于本文水蒸气两相流动的数值方法,采用相关文献中气液两相流动实验数据作为对照,建立了能准确描述两相流动的研究方法,并以此方法研究了气液两相流动机理以及弯叶片对二次水滴运动特性的影响。考虑到流场结构直接决定了导致水蚀的二次水滴的运动特性以及弯叶片对流场的影响,以汽轮机制造厂评估水蚀危险性的经验公式和材料力学中金属侵蚀率公式为衡量标准,研究了能够降低水蚀危险性并且具有较高气动性能的弯叶片设计方法。其次,针对超声速流动问题,以平面叶栅实验数据验证了研究方法的准确性。开展了弯叶片对激波结构影响的研究,对工业汽轮机中跨声速、超声速流动条件下的弯叶片设计进行了数值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可凝结超声速流动,比较了平衡凝结与非平衡凝结两种研究方法的差异,重点研究了弯叶片对水蒸气非平衡凝结的影响,特别是对激波和凝结波的影响,提出了以弯叶片设计提高水蒸气可凝结超声速流动性能的方法。再次,研究了工业汽轮机补汽结构的混合流动问题。基于“T”型通道流动混合实验研究数据验证了研究方法,并开展了参数化研究。通过“T”型通道流动混合损失的研究结果及相关结论,对蒸汽混合总压损失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了对总压损失有重要影响的结构参数。为提高混合流动性能,设计了一种截面为椭圆型且沿周向截面面积渐缩的补汽结构,改进后的补汽结构能够有效均化补汽沿周向的密流分布及混合后蒸汽的流动方向,标准偏差计算结果表明混合后的蒸汽密流沿周向分布更加均匀。改进设计对于提高整机性能是有利的。最后,本文总结了工业汽轮机的应用条件、设计特点,分析了损失模型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并以此搭建了气动设计平台。基于工业汽轮机的设计特点给出了设计流程以及气动设计理念、设计准则和数据库的组成。以此设计平台完成了某型工业汽轮机的改造,设计结果确认了此设计平台能够实现高水平、高效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目标。

李家锋[5](2017)在《600MW超临界汽轮机组节能优化改造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某公司1号汽轮机为东方汽轮机厂设计制造的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冲动式、单轴、三缸四排汽、双背压、凝汽式汽轮机,型号为N600-24.2/566/566,于2008年1月投入运行。1号汽轮机组自投运以来,一直存在机组热耗率比设计值偏高的问题。通过调整运行参数,优化运行调节方式,热耗率有所降低,但距离设计值的差距仍然较大。本文针对该类型汽轮机热耗率偏高的原因如缸效率、调节级内效率等进行了分析,对提高汽轮机组经济性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述。结合机组性能诊断试验,对机组性能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汽封改造、热力系统优化、汽轮机本体相关部位完善、真空系统优化改进等系列节能优化改造措施。汽封改造作为重要的节能改造措施,该汽轮机汽封为传统迷宫式汽封,为提高汽轮机组运行经济性,对汽封改造进行了分析研究,详细介绍了各类主要新型汽封的技术特点,并对国内汽封改造现状进行了介绍。经过对机组结构特点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汽封改造方案。经过对各种新型汽封的技术特点及应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并对两种改造方案的可靠性、经济性进行综合对比,确定了以DAS汽封、侧齿汽封为主要型式的汽封改造方案。最后,对节能优化改造前后的机组性能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改造前的状况,为同类型机组提供技术参考和改造经验。

汪玉秀[6](2016)在《基于马尔科夫过程的复杂产品模块演化分析》文中提出由于复杂产品开发设计、制造和使用的周期较长,其生命周期内零部件数据量巨大,状态时刻发生变化。因而,在全生命周期内,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复杂产品的产品平台及个性化实例进行管理,对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唯一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进行保证。在系统思想指导下,在复杂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内,本文运用马尔科夫过程对产品主结构及产品实例的演化进行研究,构建反映复杂产品主结构状态变化的马尔科夫过程模型及提出基于马尔科夫过程的模块演化定量分析方法。从而对复杂产品主结构、模块及其零部件优化进行科学指导,进而对它们进行有效地控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全生命周期内,对复杂产品的产品主结构及其个性化实例演化规律进行研究。在全生命周期内,复杂产品整个产品族的数据一直处于不断演化的状态,其演化过程包括横向的产品族演化及纵向的产品实例演化。(2)对复杂产品的产品主结构状态变化及马尔科夫过程模型构建技术进行研究。根据复杂产品主结构中各模块的层次结构和隶属关系,建立复杂产品主结构的状态空间,此复杂产品状态空间是按照产品主结构的层次关系进行展开的,其子空间是此模块的各子模块所组成的状态空间。(3)对基于马尔科夫过程的复杂产品组成模块演化进行研究。利用随机过程理论——马尔科夫过程,构建复杂产品主结构的状态空间S,结合历史数据、专家意见和市场调研等,分析计算各组成模块初始概率S(t)和一阶转移概率矩阵P(1),从而预测状态t+1时刻各模块组成概率S(t+1),为复杂产品主结构模块演化提供定量依据,为产品生命周期后期的生产、制造和服务等阶段准备工作提供依据。(4)应用验证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适合复杂产品的模块和零部件演化分析原型系统,并以工业汽轮机产品为例,验证上述研究方法的正确性和先进性。

杨蒋文[7](2016)在《侧向抽气式窄带状凝汽器布管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站凝汽器是火电厂汽轮机发电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性能的好坏对整个机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有着重大的影响。作为凝汽器中最主要的部件,冷却水管束的布置方式对整个凝汽器的传热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凝汽器布管方案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关注空冷区对凝汽器性能的影响,首先收集了3种空冷区形状的凝汽器管束,在商用软件Fluent计算平台上,对其进行了壳侧流动、传热的数值模拟,分析了它们的传热性能;然后结合分析结果,设计了一种新型管束——侧向抽气式窄带状凝汽器管束,该管束的特点在于空冷区位于凝汽器管束底部两侧,成矩形状。最后,通过与某种管束在同等条件下的比较,验证了该新型管束的优良性能。论文还开展了新型管束矩形空冷区不同长宽比的数值研究,研究工作在保持空冷区面积、蒸汽参数、冷却水参数、总管数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通过对各种方案模拟结果的分析,给出了本文所设计的新型管束的矩形空冷区长宽比的取值建议。论文开展的第三部分工作是以凝汽器设计需要与循环水系统相匹配为情景设定开展的凝汽器管束系列化工作,以某600MW机组凝汽器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循环水管流速的情况下对凝汽器进行热力设计,得到不同循环水量下的热力设计结果,然后以本文所设计的新型管束为管束模块,将其布置在凝汽器壳体内,形成对应不同循环水流量的凝汽器系列化产品。

吴嘉铭[8](2015)在《北重汽轮电机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发电设备制造业是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性行业,是机械工业中有较强实力的一个支柱产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在国际和国内电力设备供应商竞相追逐中国市场的新的竞争环境下,同时面对更加严格的国家能源政策以及发电设备的效率与环保等要求,北重汽轮电机公司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如何在竞争激烈、纷繁复杂的电力设备行业开拓出新的发展道路,保持公司的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切实提高,是北重汽轮电机公司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以迈克尔.波特的企业竞争战略理论为指导。首先从分析北重汽轮电机公司的外部环境(包括国内电力市场环境,国内行业发展状况)和内部环境(企业资源状况,研发水平,产品结构等)入手,阐述公司所处环境的优势和劣势,着重分析企业自身的机会和威胁,即进行战略分析,在此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规划出企业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目标,提出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战略——差异化战略。具体表现在产品特性差异化、品质差异化、营销模式差异化。同时,本文结合公司自身特点,在该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也对公司的控制和管理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吴其林[9](2015)在《东汽公司技术创新战略研究》文中提出现阶段,我国正处在调整结构、稳定增长的国民经济转型期,国家在各行业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发展战略,保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科学发展,朝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前进。东汽公司是国家能源动力装备行业的国有骨干企业,经过近50年的发展,成长为集火电、核电、气电、风电等多元化发展的国际知名透平机械制造商,其主要汽轮机产品已实现国际化。目前,东汽公司在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下同样处于调结构促转型的战略机遇和风险并存期,在技术创新领域的战略研究十分紧迫和重要,其研究成果对公司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将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本文应用技术创新战略研究相关的理论,分析研究东汽公司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技术创新战略及实现,剖析其过去技术创新战略的合理性及问题,有鉴于现阶段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本文应用SWOT分析法,对公司目前的战略环境进行了客观分析,主要是行业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和竞争对手分析,识别了机会和风险;对公司现阶段技术创新的内部优劣势进行了分析,识别了技术创新能力和资源条件。提出了现阶段技术创新战略主模式是技术自主创新+合作创新模式。对火电、核电、燃气轮机、风电分别制定主要战略内容。应用战略实施理论,从技术创新的组织结构,控制系统和组织文化三个方面制定战略实施系统,协调和激励员工,努力实现目标。战略实施论述主要以东汽公司产品研发部门的技术创新工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实施技术创新的主要工作内容:(1)各级职能组织结构的管理实施;(2)人力资源管理实施;(3)差异化技术创新战略实施;(4)成本领先为导向,实现技术产品的国际化战略;(5)树立品牌竞争意识,着力提高品牌竞争能力;(6)实施新产品开发战略;(7)实施网络思维模式的合作技术创新战略。正确的技术创新战略规划及实现将深刻影响公司市场竞争力,从而对实现公司总体发展战略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研究成果在公司的总体发展规划方面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俊领[10](2012)在《丰鹤电厂600MW汽轮机安全经济性综合改造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阐述了丰鹤电厂600MW汽轮机投运后存在的机组热耗率严重偏高及高中压内汽缸严重变形等安全、经济性问题,调研了国内同型号机组的类似问题及处理经验,结合东汽引进及研发的超临界机组最新技术、工艺及材料,借鉴了电力行业安全经济性改造的成功经验,对丰鹤电厂#2汽轮机进行了综合改造试验。通过理论及试验比较分析选定了经济性、实用性最优的DAS汽封对原设计的传统迷宫汽封进行了改造,使得汽轮机能够提高并长期保持高的热效率;然后,鉴于实际负荷率不高的市场现状,基于现场实际试验分析,对原设计相对保守的复合配汽方式进行了高调门阀序管理及重叠度优化改进,使其更趋于喷嘴配汽方式,以此大大减少低负荷时的阀门节流损失,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明显提高了低负荷时机组热效率;最后,对高中压内汽缸严重变形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变形治理防范措施,消除了汽缸变形导致金属损伤及结合面漏汽隐患,综合提高了机组的安全性能及热效率通过#2汽轮机安全经济性综合改造试验,依据电力试验院对本机组的各种热力试验数据及实际运行参数,合理比对了改造前、后机组主要安全及经济性指标,给出了本次综合改造试验的效果及评价,为#1汽轮机的大修改造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指导,也为国内外同型机组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经验。

二、大型电站汽轮机的系列化优化及技术进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型电站汽轮机的系列化优化及技术进步(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规则的汽轮机叶片工装夹具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研究现状
        1.3.2 UG二次开发研究现状
        1.3.3 数据库管理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汽轮机叶片概述及夹具设计总体框架研究
    2.1 汽轮机叶片概述
        2.1.1 汽轮机叶片的主要特点
        2.1.2 汽轮机叶片的组成结构
        2.1.3 汽轮机叶片的分类
    2.2 汽轮机叶片的加工过程
    2.3 夹具概述
        2.3.1 夹具的种类
        2.3.2 夹具功能
        2.3.3 夹具组成
        2.3.4 夹具设计要求
    2.4 基于规则的汽轮机叶片工装夹具设计方法研究总体框架
        2.4.1 问题分析
        2.4.2 功能目标
        2.4.3 总体框架
    2.5 汽轮机叶片工装夹具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2.5.1 UG二次开发技术
        2.5.2 基于规则的推理技术
        2.5.3 参数化设计技术
        2.5.4 数据库及其访问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规则的装夹信息推理及多层夹具零件库构建
    3.1 基于规则的推理方法
        3.1.1 规则推理概述
        3.1.2 规则的表示和组成
        3.1.3 规则库的构建
    3.2 基于规则的定位信息推理
        3.2.1 定位模式的推理
        3.2.2 定位元件的推理
    3.3 基于规则的夹紧信息推理
    3.4 多层夹具零件库的构建
        3.4.1 零件库构建概述
        3.4.2 系列化元件库的构建
        3.4.3 参数化元件库的构建
        3.4.4 夹具组件库的构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规则的智能化装配及夹具实例重用
    4.1 基于特征规则的智能化装配
        4.1.1 夹具元件的装配特征
        4.1.2 基于规则的特征信息推理
        4.1.3 夹具元件的装配属性
        4.1.4 基于特征规则的装配过程
    4.2 夹具实例保存
        4.2.1 夹具实例库的构建
        4.2.2 夹具实例的表示方法
    4.3 夹具实例的检索重用
        4.3.1 夹具实例检索方法研究
        4.3.2 实例相似度计算
        4.3.3 夹具生成与各零件详细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规则的汽轮机叶片工装夹具设计技术应用
    5.1 技术准备
        5.1.1 用户开发环境配置
        5.1.2 功能菜单设计
        5.1.3 用户界面设计
    5.2 汽轮机叶片智能化设计技术的应用
        5.2.1 装夹信息获取及信息录入
        5.2.2 基于特征规则的智能化装配
        5.2.3 夹具实例的检索
        5.2.4 夹具实例的修改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课题工作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百万等级全容量锅炉给水泵汽轮机排缸的开发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概述
        1.2.2 排缸气动性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排缸力学性能的相关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CFD的工业汽轮机排缸分析方法
    2.1 CFD技术简介
    2.2 湍流的数值模拟方法
    2.3 K56 排缸的CFD计算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给水泵汽轮机排缸的结构设计及其气动性能分析
    3.1 KX排缸初始结构的设计
    3.2 KX排缸气动数值模型建立
    3.3 KX排缸原型气动性能分析
    3.4 撑管对排缸气动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给水泵汽轮机排缸的气动性能改进
    4.1 扩压器的初步改进
    4.2 扩压器的进一步改进
    4.3 肋板改进
    4.4 圆角处理对气动性能的影响
    4.5 改进后模型变工况分析
    4.6 排缸气动性能的补充改进
        4.6.1 扩压器的补充改进
        4.6.2 内部支撑结构的改进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给水泵汽轮机排缸的强度分析
    5.1 KX排缸气动改进后的强度分析
    5.2 KX排缸的结构改进处理
    5.3 KX排缸上半起吊处强度分析
    5.4 给水泵汽轮机排缸实物运行情况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3)1000MW等级火力发电站BFPT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 我国能源资源结构现状
        1.1.2 我国大型火电站发展现状
        1.1.3 汽驱锅炉给水泵的优点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历程
        1.2.1 国外1000MW等级机组给水泵组业绩介绍
        1.2.2 外高桥第三发电厂给水泵汽轮机及给水泵情况介绍
        1.2.3 布连发电厂汽驱给水泵组情况介绍
    1.3 某公司工业汽轮机技术体系简介
    1.4 主要使用工具
        1.4.1 CFX简介
        1.4.2 Ansys Workbench简介
        1.4.3 Simulink简介
        1.4.4 工业汽轮机计算软件专业程序包简介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配置方案与需求特点
    2.1 容量配置方案
    2.2 调节控制系统配置方案
    2.3 汽源切换系统配置
    2.4 冷凝系统配置
    2.5 需求特点综述
第三章 全容量BFPT方案关键技术
    3.1 典型配汽方式与效率分析
        3.1.1 单流双排汽方案
        3.1.2 双分流排汽布置方案
    3.2 重庆某项目BFPT整体配置情况
    3.3 重庆某项目BFPT热力设计与强度校核
    3.4 重庆某项目BFPT本体结构
        3.4.1 BFPT结构设计概述
        3.4.2 重要零部件有限元分析
    3.5 重庆某项目大容积流量、快速响应调节阀研究
        3.5.1 双座阀调节模块
        3.5.2 新型钟罩阀结构调节模块
        3.5.3 汽轮机启停控制模块研究
    3.6 重庆某项目大型高转速汽轮机转子动力学与支撑系统研究
        3.6.1 轴承尺寸确认
        3.6.2 转子力学模型
        3.6.3 转子不平衡响应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容量BFPT调控仿真研究
    4.1 汽源切换与FCB工况仿真
        4.1.1 蒸汽系统概述
        4.1.2 FCB需求特点
        4.1.3 分析模型
        4.1.4 边界条件
        4.1.5 FCB工况的动态特性仿真分析
    4.2 空冷机组大风工况仿真
        4.2.1 大风工况介绍
        4.2.2 冷凝压力变化时汽轮机调节系统动态响应仿真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4)工业汽轮机气动设计及弯叶片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工业汽轮机研究现状
        1.3.1 应用状况
        1.3.2 气动设计
        1.3.3 叶栅内损失
        1.3.4 CFD应用
        1.3.5 优化算法
        1.3.6 实验与数值误差影响因素
    1.4 弯叶片研究现状
    1.5 水蚀与流动问题研究现状
        1.5.1 水蚀作用机理
        1.5.2 超声速流动
        1.5.3 混合流动
    1.6 本文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2章 弯叶片对湿蒸汽及水蚀的影响
    2.1 引言
    2.2 多相流计算方法
        2.2.1 控制方程
        2.2.2 离散方法
        2.2.3 湍流模型
        2.2.4 转捩模型
    2.3 计算方法可靠性验证
        2.3.1 汽液两相流
        2.3.2 网格无关性验证
    2.4 弯叶片对二次水滴运动特性的影响
    2.5 水蚀危险性研究
        2.5.1 计算方法
        2.5.2 弯叶片设计
        2.5.3 弯叶片对水蚀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弯叶片对超声速流动的影响
    3.1 引言
    3.2 计算方法可靠性验证
        3.2.1 网格无关性验证
        3.2.2 载荷分布
        3.2.3 尾缘激波
    3.3 弯叶片对超声速级的影响
        3.3.1 静叶流场
        3.3.2 静叶出口
        3.3.3 动叶流场
        3.3.4 总体性能比较
    3.4 弯叶片对超声速两相流动的影响
        3.4.1 实验验证及总体性能
        3.4.2 气动性能
        3.4.3 激波结构
        3.4.4 湿度分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构参数对混合流动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计算方法可靠性验证与研究
        4.2.1 压力损失比较
        4.2.2 参数化研究
    4.3 补汽结构研究
    4.4 改进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业汽轮机气动设计平台及应用
    5.1 引言
    5.2 气动设计平台完善
        5.2.1 级间匹配计算
        5.2.2 叶片成型
        5.2.3 损失预测
        5.2.4 流场结构分析
        5.2.5 气动设计平台
    5.3 设计流程
        5.3.1 一元流特性分析
        5.3.2 S2流面设计与分析
        5.3.3 全三维设计与分析
        5.3.4 优化方法应用
    5.4 气动设计理念与设计准则
    5.5 气动设计数据库
    5.6 双背压工业汽轮机的设计
        5.6.1 一元流设计
        5.6.2 准三维设计
        5.6.3 全三维设计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600MW超临界汽轮机组节能优化改造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国内电厂改造情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电厂改造情况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汽轮机热耗率偏高的原因分析
    2.1 汽轮机组概况
        2.1.1 汽轮机组概况
        2.1.2 热力系统概况
    2.2 机组性能现状
        2.2.1 热耗率
        2.2.2 缸效率
        2.2.3 轴封系统
        2.2.4 其它因素
        2.2.5 机组状态评价
    2.3 影响热耗率的因素分析
        2.3.1 汽轮机各缸相对内效率对热耗率的影响
        2.3.2 调节级相对内效率
        2.3.3 高中压缸平衡盘漏汽率
        2.3.4 热力系统
        2.3.5 锅炉给水温度高
第三章 节能优化改造方案研究
    3.1 节能优化改造技术路线
    3.2 节能因素分析
    3.3 节能优化改造方案研究
        3.3.1 汽轮机本体相关完善措施
        3.3.2 汽封改进
        3.3.3 热力系统优化改进
        3.3.4 真空系统优化改进
        3.3.5 改造的重点研究方向
第四章 节能改造之汽封改造研究
    4.1 汽封改造技术简介
        4.1.1 对机组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影响
        4.1.2 国内机组汽封改造的现状
        4.1.3 主要新型汽封介绍
    4.2 机组结构分析
        4.2.1 汽轮机本体
        4.2.2 通流部分
        4.2.3 汽缸结构
        4.2.4 汽封系统
        4.2.5 轴封热力系统
        4.2.6 本体相关系统
    4.3 汽封改造方案研究分析
        4.3.1 改造的原则
        4.3.2 改造方案
        4.3.3 预期经济效果
        4.3.4 方案选择
    4.4 结论
第五章 节能优化改造应用效果
    5.1 改造方案
    5.2 改造效果分析
    5.3 改造后经济效益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表

(6)基于马尔科夫过程的复杂产品模块演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定义及研究状况
        1.2.1 复杂产品的研究状况
        1.2.2 模块化设计的研究状况
        1.2.3 马尔科夫过程的研究状况
    1.3 目前研究的不足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4.1 论文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2 复杂产品模块演化技术的研究
    2.1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2.2 产品族结构建模方法研究
        2.2.1 基于物料清单(BOM)产品族结构建模方法
        2.2.2 基于事物特性表的主文档技术表示法
        2.2.3 基于复杂网络的产品族建模方法
    2.3 复杂产品全生命周期内产品演化规律分析
    2.4 基于马尔科夫过程的复杂产品演化技术研究
        2.4.1 基于马尔科夫过程的复杂产品主结构组成模块演化分析
        2.4.2 基于马尔科夫过程的复杂产品组成模块演化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复杂产品主结构状态变化的马尔科夫过程模型建模技术研究
    3.1 产品相关概念
    3.2 复杂产品零部件关系原始模型的构建
    3.3 复杂产品主结构各模块关系模型的构建
    3.4 基于产品层次序列求解的节点参数统计及计算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马尔科夫过程的模块演化定量方法研究
    4.1 初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4.2 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求解方法研究
        4.2.1 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求解方法
        4.2.2 状态转移概率矩阵求解方法的比较
        4.2.2.1 状态空间建立
        4.2.2.2 初始概率确定
        4.2.2.3 一阶状态转移概率确定
        4.2.2.4 下一状态空间预测及结果分析
    4.3 预测结果分析方法
    4.4 本章小结
5 应用验证研究
    5.1 三系列工业汽轮机编码技术
        5.1.1 三系列工业汽轮机编码体系的构成
        5.1.2 三系列工业汽轮机编码规则
    5.2 基于马尔科夫过程的汽轮机模块演化预测系统
    5.3 基于马尔科夫过程的汽轮机某模块演化分析
        5.3.1 基于马尔科夫过程的汽轮机某模块状态空间建立
        5.3.2 汽轮机某模块状态空间初始概率及一阶转移概率确定
        5.3.3 实例论证
        5.3.4 汽轮机某模块下一状态空间预测
    5.4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侧向抽气式窄带状凝汽器布管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凝汽器管束优化的意义及要求
    1.3 凝汽器管束改造的需求
    1.4 凝汽器性能的研究方法及发展历程
    1.5 本文主要工作
2 凝汽器壳侧数值模拟方法及实现
    2.1 凝汽器壳侧汽相流动与传热过程概述
    2.2 凝汽器控制方程的建立
    2.3 辅助方程
    2.4 边界条件
    2.5 凝汽器壳侧流动数值模拟的实现及验证
    2.6 本章小结
3 凝汽器管束型式研究及新型管束的设计
    3.1 空冷区对凝汽器压力的影响分析
    3.2 3种凝汽器壳侧流动分析
    3.3 侧向抽气式窄带状凝汽器管束的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侧向抽气式窄带状凝汽器管束空冷区的研究
    4.1 研究对象
    4.2 若干空冷区长宽比方案
    4.3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侧向抽气式窄带状凝汽器管束系列化的研究
    5.1 凝汽器管束模块系列化的思想
    5.2 凝汽器管束系列化的需求
    5.3 凝汽器管束系列化的实现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北重汽轮电机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框架
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战略的涵义
        2.1.2 企业战略涵义
    2.2 战略管理的常用研究方法
        2.2.1 GE矩阵法
        2.2.2 SWOT分析法
    2.3 文献综述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3 北重汽轮电机公司战略背景分析
    3.1 外部环境分析
        3.1.1 宏观经济
        3.1.2 产业政策
        3.1.3 汽轮机行业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3.1.4 汽轮机市场需求趋势分析
    3.2 内部环境分析
        3.2.1 北重汽轮电机公司概况
        3.2.2 北重汽轮电机公司核心能力
        3.2.3 北重汽轮电机公司人脉资源
        3.2.4 北重汽轮电机公司资源分析
4 北重汽轮电机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4.1 汽轮机制造行业成功关键因素分析
        4.1.1 技术先进性
        4.1.2 质量
        4.1.3 价格
        4.1.4 市场反应速度
    4.2 北重汽轮电机公司竞争优劣势分析
        4.2.1 产品技术状况比较
        4.2.2 生产能力状况比较
        4.2.3 其他因素比较
    4.3 SWOT分析
5 北重汽轮电机公司发展战略设计及保障措施
    5.1 北重汽轮电机公司总体战略设计
        5.1.1 总体战略设计原则
        5.1.2 公司战略定位
        5.1.3 公司目标定位
        5.1.4 公司发展战略——差异化战略
    5.2 北重汽轮电机公司职能战略设计
        5.2.1 人力资源战略
        5.2.2 研发战略
        5.2.3 营销战略
        5.2.4 生产和质量战略
        5.2.5 财务管理战略
    5.3 战略实施的基础措施
        5.3.1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5.3.2 加快技术创新
        5.3.3 提升管理水平
    5.4 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4.1 改善公司的股权结构
        5.4.2 建立与战略相适应的组织结构
        5.4.3 改进生产运作模式
        5.4.4 采用差异化的营销思路
        5.4.5 优化技术创新体系
        5.4.6 做好管理类基础工作
        5.4.7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6 研究结论及相关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相关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东汽公司技术创新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及研究思路
        1.3.1 论文基本结构
        1.3.2 研究思路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技术创新战略理论
    2.1 技术创新理论
    2.2 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
    2.3 技术创新战略
        2.3.1 技术创新战略要素
        2.3.2 技术创新战略模型及应用
第三章 行业现状及东汽公司技术创新战略发展历程分析
    3.1 行业现状分析
        3.1.1 发电行业现状
        3.1.2 发电设备制造业现状
    3.2 东汽公司技术创新战略发展历程分析
        3.2.1 模仿创新战略与自主创新战略历程(第一时期)
        3.2.2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历程(第二时期)
        3.2.3“多电”并举时期技术创新战略
        3.2.4 东汽公司技术创新战略发展经验总结
第四章 东汽公司技术创新优劣势分析
    4.1 外部环境形成的机会和威胁分析
        4.1.1 行业内同业者的竞争
        4.1.2 潜在竞争对手进入风险
        4.1.3 供应商对商品定价能力
        4.1.4 用户对产品的定价能力
        4.1.5 替代品的威胁
    4.2 东汽公司技术创新内部优劣势分析
        4.2.1 技术创新优势
        4.2.2 技术创新劣势
第五章 东汽公司技术创新战略规划及实施
    5.1 技术创新战略发展愿景
    5.2 技术创新战略模式制定
    5.3 技术创新战略方案
        5.3.1 火电汽轮机产品的技术创新战略方案
        5.3.2 核电汽轮机产品的技术创新战略方案
        5.3.3 气电(燃气轮机)气轮机产品的技术创新战略方案
        5.3.4 风电产品的技术创新战略方案
    5.4 技术创新战略实施
        5.4.1 技术中心组织结构管理实施
        5.4.2 技术中心人力资源管理实施
        5.4.3 差异化技术创新战略实施
        5.4.4 以成本领先为导向,实施技术产品的国际化战略
        5.4.5 创建品牌优势,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5.4.6 实施新产品开发战略
        5.4.7 实施网络思维模式的合作技术创新战略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丰鹤电厂600MW汽轮机安全经济性综合改造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丰鹤电厂汽轮机存在的问题
    1.3 本论文主要工作内容
第二章 综合优化改造原理分析及改造方案的确定、实施
    2.1 调节气阀优化
        2.1.1 调节汽阀配汽方式对机组的安全经济性影响
        2.1.2 丰鹤电厂配汽方式优化背景及必要性介绍
        2.1.3 汽轮机高压调门流量特性测试及管理曲线优化
    2.2 汽封改造
        2.2.1 本机组原设计汽封介绍
        2.2.2 几种用于传统汽封改造的新型汽封分析
        2.2.3 用于我厂汽封改造的汽封型式选择
        2.2.4 本机选用DAS汽封改造的预期效果
        2.2.5 DAS汽封改造具体方案制定和实施控制
    2.3 汽缸变形改造治理及防范
        2.3.1 缸体型式介绍
        2.3.2 汽缸修前存在的问题
        2.3.3 汽缸变形原因及危害分析
        2.3.4 汽缸变形治理
        2.3.5 汽缸变形的防范措施
第三章 改造试验的效果及评价
    3.1 安全性效果及评价
    3.2 经济性效果及评价
第四章 结论及待研究改进的问题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大型电站汽轮机的系列化优化及技术进步(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规则的汽轮机叶片工装夹具设计方法研究[D]. 沈子恒. 江南大学, 2021(01)
  • [2]百万等级全容量锅炉给水泵汽轮机排缸的开发及分析[D]. 鲁桂明. 浙江大学, 2019(02)
  • [3]1000MW等级火力发电站BFPT开发与应用[D]. 马晓飞. 浙江大学, 2019(02)
  • [4]工业汽轮机气动设计及弯叶片作用研究[D]. 姚宏.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1)
  • [5]600MW超临界汽轮机组节能优化改造及应用研究[D]. 李家锋.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6)
  • [6]基于马尔科夫过程的复杂产品模块演化分析[D]. 汪玉秀. 中国计量大学, 2016(04)
  • [7]侧向抽气式窄带状凝汽器布管方案研究[D]. 杨蒋文. 上海电力学院, 2016(02)
  • [8]北重汽轮电机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吴嘉铭. 北京交通大学, 2015(10)
  • [9]东汽公司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 吴其林.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10]丰鹤电厂600MW汽轮机安全经济性综合改造试验研究[D]. 刘俊领. 华北电力大学, 2012(06)

标签:;  ;  ;  ;  

大型电站汽轮机系列化优化与技术进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