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时代国有商业银行的营销策略

WTO时代国有商业银行的营销策略

一、WTO时代,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陈凌[1](2020)在《个人意识、自我认同与日常生活再造 ——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1978-2018)》文中提出本文以“日常生活”为主线考察了改革开放40年,广告生产融入社会进程的历史过程,并重点关注这一过程中,个人如何参与到广告生产的生活实践,以及个人意识生成与自我认同的影响问题。在此强调提出,本文研究的广告生产主要指商业广告,公益广告不在本次研究讨论范围之内。之所以,选择“日常生活”作为考察广告史的线索,是因为既有研究常将广告作为社会生活影响的外部因素,对广告生产如何进入日常生活内部机理关注不足,对个人参与广告生产的社会实践过程关注比较有限。“日常生活批判”是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延伸。列斐伏尔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消费受控制的社会”语境下,日常生活已经沦为一种被规划的对象物,其中市场化与广告的力量尤为重要。广告理论家尤恩·斯图尔特(Stuart Ewen)的研究进一步推进此观点,并提出作为“社会生产的广告”概念。本文尝试以“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改革开放40年广告生产再造日常生活的社会过程史。本文认为中国广告业40年发展及其社会过程史,与西方消费社会语境并不完全相同,如何理解这一“不同”,并重估它与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的关联,是本文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广告业首先是国家推动,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的自上而下进入日常生活的过程,同时也是自下而上的意义博弈过程。加入WTO之后,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影响加剧,广告生产与日常生活的博弈关系逐渐打破,广告生产的“日常生活”逐渐成为个人实践的重要场域,并深刻影响个人意识和自我认同的形成。重新叙述这一过程,也是重新理解改革开放40年广告发展史的理论尝试。绪论部分将广告生产再造日常生活并抵达个人实践的过程建构为本文的理论框架。与主流研究以市场营销学和广告心理学为理论视角不同,本文以社会过程论为出发点,关注的是个人参与广告生产实践的意识生成与认同影响过程。这是绪论部分的理论逻辑和研究设想。第二章主要研究商业广告生产复归日常生活的时期(1978年一 1991年)。这一阶段,广告生产经历了由生产资料型广告向生活资料型广告为主的转向过程,与此同时,个人参与广告生产的日常实践过程也伴随集体价值向个人意识形成的转变过程。第三章主要研究广告生产再造闲暇与工作“新关系”的日常过程(1992年一2001年)。这一阶段,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个人开始积极参与到广告生产的各类型闲暇生活实践中,个人开始认同广告生产的价值体系。第四章主要研究日常生活全面广告化,打造“生活方式”的社会过程(2002年—2009年)。加入WTO后,随着全球化和消费主义进一步影响,广告生产参与到媒体空间、城市空间的建构中,广告生产将日常生活具象为“生活方式”,这一过程个人参与广告生产的生活实践的程度加深,自我认同的反身性进一步显现。第五章研究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及其个人主义文化(2010年—2018年)。广告生产的智能化、计算化、精准化,使个人逐渐退缩到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中,自我认同的反身性进一步加剧,第五章的结论与第二、三章的研究形成对话关系。第六章对全文研究进行理论总结,并对这段历史考察提出反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广告生产再造生活实践,影响个人意识与自我认同的过程,既有融入全球化进程的趋同,也有自身实践的差异。理解异、同问题的过程,是重新理解改革开放40年广告史的补充视角。本文提出三点主要结论:首先,以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搭建广告史的研究框架,补充了广告史研究的理论视角。其次,对不同时期个人参与广告生产实践的研究发现,80年代广告与日常生活互为建构的过程,对40年广告史研究的重要价值应得到重视。最后,文本将认同困境放置到全球化与现代性语境下探讨,是广告生产在全球化进程与中国语境下展开对话的尝试,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告理论建设的新路径。

黄伟强[2](2020)在《P财险嘉兴市分公司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很多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出口贸易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2019年中国出口面临中美贸易摩擦、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新兴金融市场波动等出口贸易风险。出口信用保险作为WTO规则允许的对外贸易促进措施,在世界范围被作为保障企业海外应收账款安全的重要工具。而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作为企业规避风险和市场开拓的重要工具,为出口企业转嫁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补偿企业损失、提供出口信保融资、提高资源优化配置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鉴于我国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较长时期由政策性保险公司独家经营,长期存在着产品创新不足、保障资金不足、服务水平不高、出口渗透率低、费率高等问题。因此如何积极推动商业保险公司发展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优化营销策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影响力,提升出口信用保险对外贸出口企业的服务能力极为必要。本文依托营销策略和保险相关理论,以P财险嘉兴市分公司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项目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嘉兴分公司发展现状和服务营销存在问题基础上利用PEST理论、波特五力模型和SOWT-AHP模型,分析P财险嘉兴市分公司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所面临的宏观政治经济环境、竞争环境,识别营销策略关键因素,确定总体营销策略重心。最后,提出针对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项目的7P服务营销策略优化方案及相关保障措施。本文研究成果不仅为P财险嘉兴市分公司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商业化过程中的营销策略提供针对性指南,同时为其他同类商业保险公司优化保险营销模式提供借鉴与参考。

孟凯[3](2020)在《G银行A支行个人金融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银行业也随之不断演变,个人金融业务所占比例逐渐攀升。而在中国加入WTO、贸易摩擦加剧、国内金融业不断改革、金融市场逐渐对外开放、网络经济兴起等大背景下,传统银行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原有的主要依赖信贷、对公业务盈利的模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提升个人金融业务的盈利能力。而以G银行A支行为代表的县区级支行是组成我国银行体系的细胞,急需提升个人金融业务营销能力,以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本文以A支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市场营销策略为研究对象,分五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阐明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介绍国内外的研究情况,阐述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论文创新之处。第二,对A支行的概况、发展历程、经营情况进行介绍,在全面总结A支行现行个人金融业务营销策略的基础上,说明A支行个人金融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第三,运用PEST理论从政治、经济、社会、科级等方面对A支行个人金融业务宏观环境进行介绍,并分析A支行面对的其他国有商业银行、非国有商业银行、民间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等四类竞争对手。第四,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以STP理论和7Ps营销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对A支行个人金融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的优化方案,主要包括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优化、产品组合优化、价格调整优化、营销手段优化、渠道整合优化、人员能力优化、展示方式优化、流程再造优化等八个方面。第五,为保证优化方案的顺利实行,提出四项保障措施,包括强化风险控制,降低优化风险;理顺利益相关方,保证配套投入;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推进对新技术、新业态的理解和运用。本文力求通过研究A支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市场营销策略,为县区级银行支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市场营销优化提供有借鉴意义和有操作可行性的方案。县区级支行应当在充分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基础上,对个人金融业务营销策略在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以提升市场竞争力,应对各种挑战。

高伊楠[4](2019)在《Z银行JZ分行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经济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银行业功不可没,因为只有银行业为国内各个行业提供充足专业的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才能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具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形势不会一直坚挺,目前正处于向稳定增长的方向软着陆,这给国内很多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银行业在快速扩张之后,行业内部充满着极度严峻的竞争气氛。因为在2000初,国家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使得银行业受益其中,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大型商业银行为了抢占市场占有率,都在这一增长浪潮中进行了快速扩张,无论是银行的发展规模还是整体盈利能力,都出现了量级的飞跃,这也导致银行业内部的竞争十分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服务不够全面、客户抢夺情况频发等问题使得各大银行疲惫不堪,而实际收效却令人失望。所以要想在这样残酷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从营销策略的创新和优化入手,找到更适合发挥自身优势的方法,这样才能在行业内部立于不败之地。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搜集和整理,作为Z银行JZ分行营销问题分析的基础,从Z银行JZ分行当前的营销实际状况入手,找到造成问题的根本病灶所在:银行产品创新性不足、金融产品定价没有优势、银行销售渠道闭塞和完全没有金融产品促销方案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Z银行JZ分行在行业竞争中完全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相反的在其他兄弟银行强势的市场竞争策略的攻势下,经营状况每况日下,徘徊在生死边缘。因此本文将使用科学的市场营销理论和模型,结合Z银行JZ分行自身的发展优势,为其进行市场营销策略的完善和优化,帮助其顺利度过市场营销危机。本文关于Z银行JZ分行市场营销方面的优化和完善策略,可以有效的解决当前Z银行JZ分行的经营发展危机,帮助Z银行JZ分行建立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盈利能力,同时这些方案和对策还能帮助国内其他银行及金融机构在解决类似的问题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虹,赵淑华,陈向东,张军峰,张芳,彭博,杜萌,马博飞,陈星[5](2015)在《外贸综合服务业的发展及对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意义(研究报告)》文中提出承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6.81.外贸综合服务业的形成现实基础与时代背景中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已经正式告别高速增长进入到中高速的"常态增长"阶段。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深化改革、鼓励创新、释放活力的"新常态"模式。另一方面,据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14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95.6亿美元,同比增长1.7%(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下同);实现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

任博[6](2014)在《M商业银行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面临主要来自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双重竞争压力,作为银行市场的追随者,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何才能实现异军突起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应付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从而健康成长关系到整个银行业乃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通过对其战略营销理论的深度探究来促进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不失为一个关系到整体金融行业发展的良好理论选择。通过分析M银行的经验,为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那些新近刚刚由当地城市信用社改制过来的想做强做大的,欲成为全国或者区域性强势的商业银行,在市场营销策略方面找出可借鉴的方法。研究商业银行的营销策略通常从营销环境和营销理论的角度出发。市场营销环境主要从宏观环境、行业竞争环境与自身环境的角度出发研究。营销环境理论主要有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和SWOT分析方法,本文采用这三种方法对股份制商业银行营销环境进行深入剖析,结果发现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市场营销目标定位不明确、市场营销缺乏总体规划、产品创新体制不健全、市场营销机构缺位等问题。在市场营销基本理论中最着名的便是4P理论,4P理论模型应该是营销决策实践中一个有效的指导理论,4P理论主要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展开分析。在此理论基础上,结合M股份制商业银行实际的营销策略,从营销定位及其基本战略、产品与服务策略、促销策略、渠道策略,对其相应市场营销策略管理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根据分析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法。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主要从市场定位和基本战略、产品与服务策略、营销策略以及渠道策略方面提高自身的市场营销能力。首先,作为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只有具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和精确的基本战略才可以在竞争激烈的营销环境中占有一席之位,这是股份制商业银行营销环节的基础;其次,M股份制商业银行凭借多元化的特色产品和分层级的服务策略,让客户有更多的选择从而扩大了自己的客户范围;再次,M股份制商业银行凭借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使得员工充分发挥自身最大的能动性实现银行制定的任务;最后,M股份制商业银行凭借畅通的营销渠道,使产品能够及时、方便的被消费者获取,完成了营销最后且重要的环节。作者认为通过M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营销分析,可以为提升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股份制商业银行提供必要的政策建议.

周伟[7](2012)在《进一步完善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研究》文中提出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三多一少”(即经济成份多元、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多样、流通环节减少)的工业品流通格局初步形成。我国的工业品流通在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是工业品批发体系的各种职能被分散化,工商矛盾愈演愈烈、日益突出,内外贸不能实现有效对接等。在我国流通体制改革逐步深入进行的过程中,研究、借鉴发达国家流通业的经验,构建我国工商联动、和谐的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适应现代商品流通规律和现代流通方式的要求,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以“日用工业品批发流通体系”为研究对象,从批发的功能、地位与作用出发,研究五个方面的问题:一、富有效率的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基本内涵与特征是什么?其指标体系包括哪些方面?二、工商矛盾的表现与本质是什么?应如何理顺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实现工商联动?三、应如何评判我国日用工业品批发流通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此,本文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四、发达国家流通方式的实践对我国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完善有哪些借鉴意义?五、如何实现内外贸一体化?论文对发达国家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状况进行了剖析,对中外日用工业品流通的经营管理机构、流通渠道、流通政策和流通现代化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对策建议。论文按照“理论分析-现状问题分析-实证分析-对策建议”的思维逻辑,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历史研究与趋势研究相结合、统计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以及中外横向比较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以国际化的视角,对工业品批发流通体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对策建议。

强琪[8](2012)在《深发展南京分行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我国的金融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九十年代以来的二十年间,我国的金融行业越来越融入世界金融体系。几大国有银行纷纷上市,外资参股股份制银行,银行间的合并时有发生。尤其是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开始大举进入,或开设分支机构,或入股国内已有商业银行,国内银行间的竞争压力越发加剧。银行业在产品服务、营销等方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我国的第一家上市银行深圳发展银行被我国保险业巨头平安集团收购,深发展和平安银行现在正面临着两行合并。深发展南京分行的营销策略将面临重大调整。在此背景下,本文的研究主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通过企业市场营销策略概念引入中小型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策略问题,两者在理论上是相通的,梳理了中小型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策略的一些基本概念,并简要阐述了研究中小型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策略问题的理论分析框架。其次,本文重点阐述了深圳发展银行南京分行十年来的经营状况及市场营销策略的历史演进,同时指出南京分行市场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再次,本文介绍并分析了国内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的现状、不足,国外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策略值得借鉴的经验。最后,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深发展与平安银行合并后南京分行市场营销策略分析,对南京分行可以采用的营销策略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同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杨文冬[9](2009)在《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研究 ——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过去20多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及理论创新使我国商业银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银行业在经营和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与新兴的外资银行相比还是显得竞争力不足。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WTO给予的银行业开放过渡期的结束,我国银行业迎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2007年1月之后中国金融业基本完成了对外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在我国市场显示了其拓展市场、创新业务、优化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强劲竞争能力。我国商业银行不仅面临着来自国内同行日益激烈的竞争,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外资银行的严峻挑战。去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一年多时间里迅速发展成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和社会生活深度影响的逐步显现,我国商业银行既承担着支持经济振兴、结构调整、扩大内需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对行业自身检讨、改革和发展的重任。因此,作为我国金融体系支柱的商业银行,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发挥本土优势,增强竞争优势将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全面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本文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借助价值链分析,将商业银行复杂的经营过程解构为一系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价值创造环节,并构建了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研究的战略框架。在该框架下,商业银行通过分析自身的内部资源、能力以及外部环境,由此判断竞争优势所在,制定竞争战略;在该战略指导下确定价值链上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环节。本文还进一步针对各个价值创造的战略环节系统地讨论了各环节价值创造的现状、特征,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结合核心竞争力理论和价值链理论来研究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对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九章,各章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首先结合市场环境的变化阐述了本文研究课题提出的背景,并说明了本文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接着对当前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以及价值链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指出目前利用核心竞争力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价值链进行的研究整体水平较低,研究成果较少,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实践缺乏指导性建议;最后给出了本文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并总结了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创造相关理论”。本章首先介绍了两个重要的基本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和价值链理论的相关内容,为后文的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并说明了价值链与价值创造的关系。借鉴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本章将商业银行价值链定义为:商业银行为实现金融服务、赚取利润而从事的在经济效果上和技术上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一系列价值创造活动所组成的价值链系统。第三章“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研究”。首先在借鉴国外商业银行价值链管理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价值链进行了分析,厘清商业银行价值创造活动和价值链构成,为本章基于价值链的深入讨论奠定了分析的基础,并将我国商业银行的价值链系统划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内部基础价值链包括实体链(资金筹集、资金运用)、内部优化、虚拟价值链(风险管理、服务创新)。外部衍生价值链主要指商业银行与其他战略伙伴组成的利益共同体。接下来制定了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研究框架。该框架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1)根据资源、能力、环境确定竞争战略,(2)通过价值链分析确定“战略环节”,(3)在各战略环节上实施价值链管理。最后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现实问题,即对商业银行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以及面临的机会和挑战进行了SWOT分析,并提出商业银行优化价值创造活动时应该遵循的几个重要原则。以后的第四章至第九章就分别按照价值链分析确定的战略环节,按照“商业银行资金筹措的价值创造”、“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价值创造”、“商业银行内部优化的价值创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价值创造”、“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价值创造”、“商业银行衍生价值链的价值创造”五个部分,依次阐述商业银行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上价值创造的相关理论、特点评价、价值创造策略和案例分析。商业银行的资金筹措,是商业银行为投资或其他经营项目吸收资金或资本的活动,是商业银行价值链的起始环节。资金筹措是整个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基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创造较依赖于存贷利差产生的收入,在筹集资金环节上,成本将成为主要的驱动因素和关注点,因此本文提出在资金筹措环节采用作业成本法来提升价值创造能力。资金运用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和基础,是最核心的价值创造环节,并且能够带来交叉业务的增长。然而资金运用活动不同于资金筹措活动,它是和风险紧密联系的。传统的以经营利润为核心的经营目标体系往往通过盲目的规模扩张忽视了资本约束与风险管控,使银行积累了大量未被覆盖的风险,形成隐患。通过经济资本管理使商业银行将有限的经济资本在各类风险、各个层面和各项业务之间进行分配,衡量各类组合资产的风险收益,对商业银行总体风险和各类风险进行总量控制,使商业银行价值得以提升。内部优化环节以平衡计分卡作为理论分析工具,构建了内部优化的实施框架,主要包括流程再造、组织重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信息化以及内部控制等六种内部辅助价值创造活动。(1)流程再造贯穿于商业银行改革全过程,是重中之重。传统的商业银行流程因组织而定,形成职能型群体,将完整的业务流程分割开来。应通过流程再造,使商业银行逐步转变为“流程银行”。(2)科学的组织架构作为商业银行整体管理框架,有利于商业银行的管理、业务开展及稳定,我国商业银行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在相对独立的业务板块率先推行“事业部制”,待条件成熟之后全面推行“矩阵式组织架构”。本文还针对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信息化以及内部控制等内部活动提出了优化的具体措施。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单独创造价值,但却是重要的价值保障措施,正日益成为商业银行核心能力的重要来源之一。风险管理具有事前管理、主动动态管理、全面性、连续性、自律性、社会性等特征。文章第七章分析了我国风险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并按照巴塞尔协议的分类,分别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提出了相应的价值创造策略。在服务创新环节,本文提出应该将金融创新的过程与客户关系管理(CRM)战略的推行相结合,其核心是顾客价值的发掘、利用、整合和实现。服务创新按照最终产品的营销效果可分为产品创新与营销创新两个方面。产品创新应遵循针对性原则、简单易行原则、自主创新与借鉴相结合的原则和效益性原则,通过构建“金融超市”,创新个人零售业务的产品组合,和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等手段增强产品创新的能力。在营销创新方面,应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营销观念,并致力于整体营销创新、产品营销创新、关系营销创新、内部营销创新、服务营销创新、品牌营销创新和网络营销创新。扩展商业银行外部衍生价值链是商业银行寻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和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不具备优势的环节寻求战略伙伴、组建联盟、实现增值通常有四种方式:(1)优势互补的行业联盟——与国内其他银行联盟;(2)低附加值业务外包的交易联盟——与外部服务公司联盟;(3)充分利用资源展开业务能力的职能联盟——与其他金融机构联盟;(4)借助外部智力运用信息技术的动态联盟——与信息技术企业结盟。另外,通过与其他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商业银行还可以大力发展代理业务、业务外包、保理业务、基金托管业务等中间业务。本文的研究不仅是对价值创造理论在理论上进行的总结、补充和完善,而且研究思路从现有的研究角度来看有创新性和重要的理论价值。具体说来,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理解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和经营活动是一个全新的视角;(2)基于以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等为代表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以及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商业银行价值链理论系统,并以此为基础搭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战略分析框架;(3)按照商业银行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依次详细分析了各个战略环节价值创造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价值链的优化来整合商业银行内外资源以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可操作的指导性建议。本文的研究为我国商业银行优化价值链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应对危机和市场挑战,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和金融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秦建平[10](2009)在《加入WTO对我国金融企业的影响——市场营销形势分析及应对策略》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加入WTO已经六年,借着这股春风和国内良好的环境,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国民生产总值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趋改善和提高。然而光明的前景中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尤其对于中国的金融企业来说。2005年,外资银行将以庞大的资金和完善的管理经验全面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届时,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严峻的考验。既要从这场竞争中将中国金融业深植于国民心中,又要借机会学习外国的管理经验,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的金融运作。这些是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目标。怎样才能实现目标呢?那就是市场营销。

二、WTO时代,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TO时代,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个人意识、自我认同与日常生活再造 ——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1978-2018)(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思考缘起、概念界定及逻辑起点
        一、思考缘起
        二、逻辑起点与概念界定
    第二节 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一、问题提出
        二、相关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对既有成果的分析与本文研究的关系
    第三节 研究框架和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三、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从集体价值到个人意识: 广告生产复归日常生活(1979-1991)
    第一节 重启与转型期的集体价值取向(1979-1983)
        一、政治主导或意义互构: 由《人民日报》的一条广告说起
        二、集体价值取向: 《光明日报》的广告生产(1979-1983)
    第二节 广告生产的生活“新叙事”(1983-1991)
        一、家居生活新想象: 松下电器橱窗广告
        二、流行文化新表达: “燕舞之歌”广告
        三、儿童日常新游戏: 变形金刚的软性广告
    第三节 博弈·徘徊·参与: 个人意识在广告实践中复苏
        一、“家居生活”与广告实践: 博弈协商的现代生活认同
        二、自我价值表达的广告实践: 社群分享与青年认同
        三、偶像崇拜与儿童广告实践: 现代工业与文化认同
    小结
第三章 建构工作-闲暇新关系: 广告生产的生活情境(1992-2001)
    第一节 广告生产与闲暇生活价值
        一、家庭空间市场化: 顺德碧桂园广告项目
        二、闲暇与“美好生活”: 宝洁的中国调查与洗发水广告
        三、整合统一的劳动者日常: “逆流而上”的大宝广告
        四、闲暇与购物关联的“生活想象”: 家乐福的陈列式广告
    第二节 在广告情境中“生活”: 角色、消费实践与认同
        一、角色转换与等级认同: 个人参与碧桂园广告生产的实践过程
        二、能动消费与互构的“生活”认同: 个人参与宝洁广告生产实践
        三、平民认同: 个人参与大宝广告生产的实践动机
        四、现代购物体验的“生活”认同: 个人参与家乐福广告生产实践
    第三节 再思考: 作为“工作-闲暇”分割的广告生产
        一、虚假补偿: 被广告生产分割的孤立“闲暇”
        二、大宝“逆流”: 试图构建“工作-闲暇”统一的日常情境
    小结
第四章 重塑“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的广告化(2002-2009)
    第一节 打造“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的广告化过程
        一、休闲生活的广告效果: “不打广告”的星巴克及广告生产
        二、媒体时、空型塑生活圈广告地图: 分众传媒的广告生产
        三、城乡差异与老年生活广告化: 脑白金的“十差广告”奇迹
    第二节 广告化生活实践: 消费者到“生活者”认同
        一、“生活者”的自我表演: 广告化的个人“闲暇”
        二、“生活者”的生活圈广告实践: 延长的时效与分化的认同
        三、城乡关系与子女广告实践: 家庭新关系与情感认同
    第三节 再思考: “生活方式”作为“生活者”认同来源
        一、空间、技术与家庭情感的广告化:“生活方式”的实践性
        二、“生活方式”: 解体与重构的“生活者”认同的框架
    小结
第五章 广告生产再造“个人化”生活(2010-2018)
    第一节 广告生产再造的“个人化日常”
        一、“狂欢节”与幸福“日常”: 十年“双11”广告项目(2009-2018)
        二、“我”的困境“日常”: “11度青春”广告生产项目
        三、温情的“日常”: 《爸爸去哪儿》中的内容化广告生产
    第二节 个人参与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实践
        一、“抢红包”与“分享”: 个人时间的“主题化”狂欢实践
        二、制造话题与强制返场: 以广告生产的个人“日常”引导实践
    第三节 再思考: 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与意识危机
        一、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与抽象的自我意识
        二、个人意识危机: 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政治
    小结
第六章 认同困境: 对广告生产再造日常生活的反思
    第一节 广告化日常与自我认同困境
        一、不同历史时期的广告生产与日常实践
        二、自我认同困境的不同内涵与价值对话
    第二节 反思: “趋同·差异”的认同困境来源及历史启示
        一、趋同与差异的认同困境来源
        二、对认同困境的反思及其历史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2)P财险嘉兴市分公司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相关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结构
    1.4 创新与特色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工具
    2.1 基本概念
        2.1.1 信用风险、出口信用保险和短期出口信用险保险
        2.1.2 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性与商业性
    2.2 出口信用保险演进
        2.2.1 国外出口信用保险发展与演进
        2.2.2 国内出口信用保险发展
    2.3 保险营销相关理论
        2.3.1 保险功能理论
        2.3.2 保险营销理论
        2.3.3 消费者行为分析
        2.3.4 保险市场STP战略
        2.3.5 7P服务营销组合
    2.4 相关研究方法和工具
        2.4.1 PEST分析
        2.4.2 波特五力模型
        2.4.3 AHP-SWOT 分析法
第三章 P财险嘉兴市分公司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营销现状分析
    3.1 P财险嘉兴市分公司业务架构
    3.2 P财险嘉兴市分公司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营销现状
        3.2.1 采用价格适众市场营销策略,实现业务快速增长
        3.2.2 各区域市场营销策略差异化,业务差距逐渐拉大
        3.2.3 营销机构设置分析
    3.3 P财险嘉兴市分公司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营销策略存在问题
        3.3.1 产品缺乏创新
        3.3.2 报价混乱
        3.3.3 渠道单一
        3.3.4 促销投入不足
        3.3.5 专业人才缺失
        3.3.6 公司和个人形象展示不佳
        3.3.7 服务流程管理无法满足客户要求
第四章 P财险嘉兴市分公司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PEST)
        4.1.1 政治环境(Politics)
        4.1.2 经济环境(Economy)
        4.1.3 社会环境(Society)
        4.1.4 科技环境(Technology)
    4.2 竞争环境分析(五力模型)
        4.2.1 现有竞争者
        4.2.2 潜在竞争者
        4.2.3 供应商议价能力
        4.2.4 消费者议价能力
        4.2.5 替代品威胁
    4.3 SWOT-AHP分析
        4.3.1 优势分析(Strength)
        4.3.2 劣势分析(Weakness)
        4.3.3 机会分析(Opportunity)
        4.3.4 威胁分析(Threat)
        4.3.5 营销策略态势选择
第五章 P财险嘉兴市分公司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营销策略优化
    5.1 保险市场STP战略
        5.1.1 市场细分(Segmenting)
        5.1.2 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
        5.1.3 目标市场选择(Positioning)
    5.2 基于7P营销组合优化
        5.2.1 产品(Product)
        5.2.2 价格(Price)
        5.2.3 渠道(Place)
        5.2.4 促销(Promotion)
        5.2.5 人员(People)
        5.2.6 有形展示(Physical evidence)
        5.2.7 流程(Process)
第六章 实施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
    6.1 财务保障政策
    6.2 信息管理系统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3)G银行A支行个人金融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2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个人金融业务营销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个人金融业务营销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个人金融业务
        2.1.2 市场营销策略
    2.2 营销策略分析相关理论
        2.2.1 PEST分析
        2.2.2 STP理论
        2.2.3 7Ps营销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A支行个人金融业务营销现状分析
    3.1 基本情况
        3.1.1 概况
        3.1.2 发展历程
        3.1.3 银行业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3.1.4 经营情况
    3.2 A支行个人金融业务营销现状
        3.2.1 A支行个人金融业务营销机构设置
        3.2.2 市场定位与市场细分情况
        3.2.3 产品情况
        3.2.4 价格情况
        3.2.5 营销与渠道情况
        3.2.6 人员情况
        3.2.7 展示情况
        3.2.8 流程管理情况
    3.3 A支行个人金融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3.3.1 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方面
        3.3.2 产品方面
        3.3.3 价格方面
        3.3.4 营销方面
        3.3.5 渠道方面
        3.3.6 人员方面
        3.3.7 展示方面
        3.3.8 流程方面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A支行个人金融业务环境分析
    4.1 A支行个人金融业务环境PEST分析
        4.1.1 政治环境因素
        4.1.2 经济环境因素
        4.1.3 社会环境因素
        4.1.4 科技环境因素
        4.1.5 PEST分析结论
    4.2 A支行个人金融业务竞争对手分析
        4.2.1 与竞争对手优劣势的比较
        4.2.2 竞争对手分析结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A支行个人金融业务营销策略的优化方案
    5.1 优化目标和原则
        5.1.1 优化目标
        5.1.2 优化原则
    5.2 优化方案
        5.2.1 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优化方案
        5.2.2 产品组合优化方案
        5.2.3 价格调整优化方案
        5.2.4 营销手段优化方案
        5.2.5 渠道整合优化方案
        5.2.6 人员能力优化方案
        5.2.7 展示方式优化方案
        5.2.8 流程再造优化方案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A支行个人金融业务营销策略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6.1 强化风险控制,降低优化风险
        6.1.1 做好员工操作风险管控工作
        6.1.2 做好客户信息管理工作
        6.1.3 做好案例分析与教育工作
        6.1.4 做好不良资产处置和转化工作
    6.2 理顺利益相关方,保证配套投入
        6.2.1 争取上级分行的支持
        6.2.2 强化与客户的沟通
        6.2.3 保障模式优化的配套投入
    6.3 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
        6.3.1 树立共同价值观
        6.3.2 建立学习型组织
        6.3.3 树立典型模范
        6.3.4 加强团队合作
    6.4 推进对新技术、新业态的理解和应用
        6.4.1 持续推进软硬件提升和办公智能化
        6.4.2 加强员工对新技术、新业态的理解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Z银行JZ分行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与基本理论
    2.1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文献综述
    2.2 国外银行营销管理现状
        2.2.1 美国商业银行的营销管理现状
        2.2.2 日本商业银行的营销管理现状
    2.3 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现状
    2.4 市场营销理论
    2.5 营销组合策略
3 Z银行JZ分行市场营销分析
    3.1 Z银行JZ分行内部资源分析
        3.1.1 Z银行JZ分行介绍
        3.1.2 内部资源分析
    3.2 Z银行JZ分行外部环境分析
        3.2.1 PEST分析
        3.2.2 竞争环境分析
    3.3 Z银行JZ分行SWOT分析
    3.4 Z银行JZ分行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3.4.1 产品开发层面
        3.4.2 价格定位层面
        3.4.3 销售渠道层面
        3.4.4 宣传促销层面
4 Z银行JZ分行市场营销优化策略
    4.1 科学的产品策略
        4.1.1 扩大品牌知名度
        4.1.2 加强产品差异化
        4.1.3 加快产品创新速度
        4.1.4 完善产品售后服务制度
    4.2 合理的定价策略
        4.2.1 建立科学定价策略
        4.2.2 合理规避竞争压力影响
        4.2.3 全力应对经济下行影响
        4.2.4 利用国家政策进行价格调整
    4.3 全面的渠道策略
        4.3.1 普及渠道建设意识
        4.3.2 加强网点营销力度
        4.3.3 全面开通网络销售渠道
        4.3.4 严格规范金融代理渠道
    4.4 有效的促销策略
        4.4.1 设计科学的促销方案
        4.4.2 加大优惠促销的宣传力度
        4.4.3 合理利用新媒体促销
        4.4.4 加强促销团队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M商业银行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本文的不足之处
2 股份制商业银行营销策略的理论基础
    2.1 股份制商业银行及银行营销概念界定
        2.1.1 股份制商业银行
        2.1.2 银行营销
    2.2 营销环境分析相关理论
    2.3 营销基本理论
3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营销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经济环境
        3.1.2 社会文化环境
        3.1.3 政策和法律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行业竞争分析
        3.2.1 金融行业基本状况
        3.2.2 行业内竞争者分析
        3.2.3 替代者
        3.2.4 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能力增强
    3.3 股份制商业银行SWOT分析
        3.3.1 竞争优势
        3.3.2 竞争劣势
        3.3.3 机会
        3.3.4 威胁
    3.4 股份制商业银行营销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3.4.1 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面临的问题
        3.4.2 股份制商业银应对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不足
4 M股份制商业银行营销策略分析
    4.1 M股份制商业银行简介
        4.1.1 M股份制商业银行基本情况
        4.1.2 M股份制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与营销管理体系
    4.2 营销定位及其基本战略
        4.2.1 营销定位
        4.2.2 基本战略
    4.3 产品与服务策略
        4.3.1 多元化的特色产品
        4.3.2 分层级的服务策略
    4.4 促销策略
        4.4.1 完善到位的激励考核策略
        4.4.2 全员营销策略
        4.4.3 人员促销策略
    4.5 渠道策略
        4.5.1 明确渠道功能定位和渠道分工
        4.5.2 优化网点布局,充分利用网点资源
        4.5.3 让客户了解不同渠道的功能,实现分流
        4.5.4 各分销渠道互相配合,培育整体竞争优势
5 M股份制商业银行营销经验的结论及主要启示
    5.1 结论
    5.2 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7)进一步完善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选题的缘由与目的
    1.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2 研究目的
1.2 论文研究的框架、思路及方法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创新点
    1.3.1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2 创新之处 2 有关流通研究文献综述
2.1 流通理论的研究现状
    2.1.1 马克思的流通思想与科斯的交易费用观点
    2.1.2 以新的视角对马克思的流通理论提出新认识
    2.1.3 构建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贸易、大流通、大市场理论
    2.1.4 在流通服务业影响力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的研究
    2.1.5 对流通企业的本质与边界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2.1.6 在流通渠道结构与流通渠道行为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
    2.1.7 对供应链与流通渠道整合进行了系统研究
2.2 对流通产业地位、作用与竞争力等问题的研究
    2.2.1 流通产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产业和基础产业的研究
    2.2.2 流通产业竞争力问题研究
    2.2.3 对流通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
    2.2.4 对流通产业政策与规制问题的研究
2.3 流通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流通国际化问题研究
    2.3.1 以实证分析方法论述流通产业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2.3.2 关于综合性城市流通系统框架研究
    2.3.3 城市商圈时空动态论、商圈与城市发展的互动研究
    2.3.4 流通国际化问题研究
2.4 流通现代化问题研究
    2.4.1 国外学者对流通现代化的认识
    2.4.2 国内学者对流通现代化的研究
2.5 关于我国工业品批发体系重构与完善的研究
    2.5.1 日用工业品批发市场体系萎缩原因与存在问题的研究
    2.5.2 解决工业品批发体系存在问题的政策措施研究
    2.5.3 完善日用工业品批发体系的路径选择研究
    2.5.4 工业品批发渠道的实证研究 3 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及批零流通理论概述
3.1 日用工业品的概念及特点
    3.1.1 日用工业品的内涵
    3.1.2 日用工业品的特点
    3.1.3 日用工业品市场的特点
    3.1.4 日用工业品流通的特性
3.2 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3.2.1 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内涵
    3.2.2 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特征
    3.2.3 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发展趋势
    3.2.4 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目标、任务与原则
3.3 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演变过程
    3.3.1 我国“三多一少”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形成
    3.3.2 改革开放前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3.3.3 改革开放后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3.4 批发流通与零售的相关理论
    3.4.1 流通产业内涵的界定
    3.4.2 批发的功能与作用
    3.4.3 零售相关理论
    3.4.4 发达国家零售业态演进规律
    3.4.5 流通渠道理论
    3.4.6 日用工业品流通渠道的发展趋势 4 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4.1 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现状
    4.1.1 我国日用工业品批发流通体系的现状
    4.1.2 零售业呈现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4.1.3 电子商务发展突飞猛进
    4.1.4 物流业与供应链管理取得长足进步
    4.1.5 现代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各项基础条件不断改善
    4.1.6 一系列优化流通体系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
4.2 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批发业集中度过低,影响批发业的集约增长
    4.2.2 流通业内部产业结构失衡,批发行业萎缩,物流成本偏高
    4.2.3 流通渠道效率低,秩序混乱
    4.2.4 流通企业规模小、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足,竞争力薄弱
    4.2.5 流通产业体制不健全
    4.2.6 缺乏对中小流通企业的保护政策
    4.2.7 工商企业矛盾突出、关系不和谐
4.3 对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存在问题的进一步剖析
    4.3.1 小生产与大流通模式
    4.3.2 大生产与小流通模式
    4.3.3 解决问题的思路 5 日用工业品流通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5.1 日用工业品流通的指标体系的构建
    5.1.1 构建日用工业品流通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5.1.2 日用工业品流通指标体系的构成
5.2 流通产业结构度量指标
    5.2.1 流通产业集中度
    5.2.2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5.2.3 熵指数
    5.2.4 罗森布鲁斯指数
    5.2.5 C.C.I指数
    5.2.6 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5.3 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之间的纵向关系
    5.3.1 纵向关系涵义
    5.3.2 企业纵向约束行为的动因
5.4 厂商、批发商及零售企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5.4.1 模型依据
    5.4.2 实证分析
    5.4.3 研究结论 6 中外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比较分析
6.1 中外日用工业品流通管理机构的比较分析
    6.1.1 美国的流通行政组织体系
    6.1.2 日本的流通行政组织体系
    6.1.3 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组织机构特点
6.2 中外日用工业品流通渠道的比较分析
    6.2.1 美国日用工业品流通渠道演变过程与特点
    6.2.2 日本商品流通渠道的特点
    6.2.3 中外流通渠道控制模式对比研究
    6.2.4 我国流通产业渠道结构现状分析
6.3 中外日用工业品流通政策的比较分析
    6.3.1 美国的流通政策
    6.3.2 日本的流通政策
    6.3.3 对我国流通政策的分析
    6.3.4 发达国家流通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7 发达国家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国际借鉴
7.1 美国工业品流通体系的现状、形式与特点
    7.1.1 美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制的主要特点
    7.1.2 美国工业品流通的趋势与特征
    7.1.3 美国零售业态的形式和特点
    7.1.4 美国批发业的形式和特点
    7.1.5 美国物流业的形式和特点
7.2 日本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形式与特征
    7.2.1 日本批发业的地位与作用
    7.2.2 日本批发业的组织形态及其特点
    7.2.3 日本零售业的作用、业态形式与特点
7.3 德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形式与特征
    7.3.1 德国的日用工业品流通体制模式
    7.3.2 德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特点
    7.3.3 德国日用工业品流通的发展趋势
7.4 发达国家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7.4.1 美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7.4.2 日本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7.4.3 德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8 工商联动与内外贸一体化问题研究
8.1 工商联动的实现路径
    8.1.1 工商联动的重要意义与原则
    8.1.2 工商联动的实现形式
    8.1.3 工商联动的模式与实施过程
8.2 内外贸一体化的措施手段
    8.2.1 内外贸一体化的内涵与特征
    8.2.2 内外贸一体化的必然性
    8.2.3 有关学者对解决内外贸分割问题的研究观点
    8.2.4 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9 完善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政策措施
9.1 完善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立足点
    9.1.1 福利经济学原则: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
    9.1.2 综合效益标准
    9.1.3 国际竞争力标准
9.2 完善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对策建议
    9.2.1 深化日用工业品批发体系的改革
    9.2.2 重新审视流通领域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正确认识流通产业的性质与地位
    9.2.3 培育具有整合供应链能力的大企业,鼓励新型业态和业种的发展,建立税收平衡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9.2.4 理顺批发与零售的职能关系、加强批发体系建设
    9.2.5 工业品批发体系的构建需要依据不同渠道模式的特点和不同产品对渠道的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9.2.6 积极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全面完善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的各项政策 10 研究结论和未来展望
10.1 本文的一般结论
10.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8)深发展南京分行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文章的内容与结构
第二章 中小型商业银行营销策略的一般分析
    2.1 基本概念
    2.2 营销策略研究的分析框架
    2.3 相关研究文献的分析
第三章 深发展南京分行营销策略分析
    3.1 深发展南京分行近十年经营分析
    3.2 深发展南京分行营销策略的历史演进
    3.3 深发展南京分行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国内外商业银行的营销策略
    4.1 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策略的现状
    4.2 国外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
    4.3 小结
第五章 深发展南京分行营销策略的选择
    5.1 深发展南京分行营销策略分析
    5.2 深发展南京分行可以采用的营销策略
    5.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9)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研究 ——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研究现状
        1.3.1 关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现状
        1.3.2 关于商业银行价值链的研究现状
        1.3.3 关于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研究现状
        1.3.4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商业银行价值链、价值创造研究现状
        1.3.5 小结
    1.4 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
    1.5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2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创造相关理论
    2.1 核心竞争力理论
        2.1.1 核心竞争力理论来源及内涵
        2.1.2 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2.1.3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2.1.4 核心竞争力的地位和作用
    2.2 价值链理论
        2.2.1 价值链理论的提出和基本内涵
        2.2.2 价值链理论的新发展
        2.2.3 价值链与价值创造的关系
3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研究
    3.1 国外商业银行价值链分析和基本特征
        3.1.1 商业银行的特殊性
        3.1.2 国外商业银行价值链分析
        3.1.3 商业银行价值链的特点
    3.2 我国商业银行价值链构成分析
        3.2.1 我国商业银行价值链的内涵和特征
        3.2.2 我国商业银行价值链分析
    3.3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分析框架
    3.4 我国商业银行价值链和价值创造的现有问题
        3.4.1 我国商业银行价值链现有问题
        3.4.2 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现有问题
    3.5 我国商业银行的SWOT 分析
    3.6 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原则
4 商业银行资金筹措的价值创造
    4.1 作业成本分析与商业银行价值创造
        4.1.1 成本控制是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价值链重构的重心
        4.1.2 应用作业成本分析促进商业银行内部价值创造
    4.2 融资结构优化与商业银行价值创造
    4.3 商业银行资金筹措资的价值创造实例分析及思考
        4.3.1 案例分析及思考——小额帐户收费政策
        4.3.2 分析解读
5 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价值创造
    5.1 商业银行资金运用与价值创造:经济资本视角
        5.1.1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的界定
        5.1.2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与价值创造
    5.2 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价值创造特点
    5.3 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价值创造策略
        5.3.1 基本策略
        5.3.2 创新策略
    5.4 案例分析及思考——国家开发银行资金运用的价值创造
6 商业银行内部优化的价值创造
    6.1 商业银行内部优化与价值创造——平衡计分卡视角
        6.1.1 平衡计分卡理论
        6.1.2 平衡计分卡视角的商业银行内部优化理论
    6.2 流程再造与商业银行价值创造
        6.2.1 流程再造理论
        6.2.2 流程再造是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6.2.3 我国商业银行流程再造的策略
        6.2.4 案例分析及思考——民生银行流程再造
    6.3 商业银行组织重构与价值创造
        6.3.1 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弊端及其改革进展情况
        6.3.2 国外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主流模式主要内容及特点
        6.3.3 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改革的策略
        6.3.4 对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改革的建议
    6.4 优化人力资源与价值创造
        6.4.1 中外资银行人力资源竞争背景
        6.4.2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6.4.3 建立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原则
        6.4.4 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选择
    6.5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与价值创造
        6.5.1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6.5.2 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6.5.3 健全我国商业银行文化体系的内容
        6.5.4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策略
        6.5.5 案例分析及思考——招商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
    6.6 商业银行的信息化与价值创造
        6.6.1 信息化对商业银行业内部价值链的影响
        6.6.2 信息化对整个金融产业价值链系统的影响
        6.6.3 商业银行信息化策略——IT 系统外包
    6.7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价值创造
        6.7.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含义及原则
        6.7.2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
        6.7.3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策略
7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价值创造
    7.1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与价值创造
        7.1.1 巴塞尔协议有关内容
        7.1.2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测度模型
        7.1.3 风险管理价值创造理论
        7.1.4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价值创造模式
    7.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价值创造特征
    7.3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7.3.1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
        7.3.2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7.4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价值创造策略
        7.4.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策略
        7.4.2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策略
        7.4.3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策略
8 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价值创造
    8.1 商业银行服务创新与价值创造
        8.1.1 客户关系管理(CRM)理论
        8.1.2 客户关系管理(CRM)与服务创新
    8.2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8.3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面临的挑战
    8.4 金融服务创新的原则
    8.5 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价值创造策略
        8.5.1 商业银行产品创新
        8.5.2 商业银行营销创新
    8.6 案例分析及思考——招商银行“一卡通”
9 商业银行衍生价值链的价值创造
    9.1 商业银行衍生价值链与价值创造
        9.1.1 衍生价值链的定义
        9.1.2 商业银行衍生价值链的构成和特点
    9.2 商业银行衍生价值链的价值创造策略
        9.2.1 衍生价值链与战略联盟
        9.2.2 衍生价值链与中间业务
    9.3 商业银行衍生价值链的价值创造原则
    9.4 商业银行衍生价值链的价值创造实践
        9.4.1 商业银行同业价值链的价值创造
        9.4.2 商业银行混业价值链的价值创造
    9.5 衍生价值链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四、WTO时代,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个人意识、自我认同与日常生活再造 ——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1978-2018)[D]. 陈凌.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2]P财险嘉兴市分公司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黄伟强. 浙江工业大学, 2020(10)
  • [3]G银行A支行个人金融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孟凯.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4]Z银行JZ分行营销策略研究[D]. 高伊楠.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5]外贸综合服务业的发展及对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意义(研究报告)[A]. 方虹,赵淑华,陈向东,张军峰,张芳,彭博,杜萌,马博飞,陈星.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2014年研究课题汇编, 2015
  • [6]M商业银行的营销策略研究[D]. 任博.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7)
  • [7]进一步完善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研究[D]. 周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10)
  • [8]深发展南京分行营销策略研究[D]. 强琪. 南京大学, 2012(04)
  • [9]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研究 ——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分析[D]. 杨文冬. 西南财经大学, 2009(02)
  • [10]加入WTO对我国金融企业的影响——市场营销形势分析及应对策略[J]. 秦建平.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09(01)

标签:;  ;  ;  ;  ;  

WTO时代国有商业银行的营销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